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

时间:2023-10-17 09:07:06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1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3、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古戍》

4、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新柳》

5、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6、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岭梅》

7、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早梅》

8、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早梅》

9、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从军行》

10、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咏早梅》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2

梅花临风傲霜,亭亭玉立在山上,同学们,喜欢梅花吗?冬天严寒,但梅花不屈,当我们为取暖而添衣,梅花依旧傲立与冬。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梅花日记200字左右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1在众多形形色色的花卉中,我最喜欢的花非梅花莫属了。

梅花只有在严寒的冬季,别的花都不敢和天寒地冻做斗争的时候,独自傲然开放在枝头。不惧寒冷、不惧北风,争相开放,努力地展示着自己别样的美丽。

看,寒冷的冬天,院子里的梅花,一朵朵在枝头绽放,粉红的花瓣,黄色的花心,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扉的花香,给冬天的人们送去美好的祝福。即使是下着大雪,梅花也顽强地迎着大雪开放在枝头,从不轻易凋谢。花瓣在大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色彩鲜艳、楚楚动人。爷爷生前就非常喜欢梅花,曾经写诗赞美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之所以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这种坚韧不拔、不惧严寒的精神。梅花都能够做得到,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会做一个像梅花那样的人——不怕困难,不惧挫折,迎难而上。

我喜欢梅花!更喜欢梅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2一进入红梅公园,含苞待放的梅花立刻映入我的眼帘,上千株的梅花有粉红色、有白色、有黄色、有红色、甚至还有绿色。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圆圆的花骨朵儿小巧可爱,梅花开得有早有迟,在同一株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蕾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地吮吸着花粉,有的开了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惹人喜爱。风吹过,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霜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还让我想到了以前学的一首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看梅花林,像是一片粉红的海,一阵阵风吹过那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看,就像是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喜欢梅花。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3我去清港农业观光园赏梅。一进梅园,就闻到一阵清幽的梅花香。

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真不愧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在枝头傲然挺立,亭亭玉立。有的还花骨朵儿,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全展开了,绽开了笑脸。

梅园里的梅树不止几十棵,甚至几百棵,一片一片的,很是壮观。

突然,天下起了冬雨,花瓣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雨滴,像是一颗颗珍珠。我发现,梅花的花蕊和蜗牛的触角一样长。

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蜘蛛告诉我,清早结网的快乐;蜜蜂告诉我,每天采蜜的快乐。

啊,梅花是多么纯洁,多么孤傲,梅香是多么清幽。我爱那沁人心脾的梅香。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4梅花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座落在溧水县傅家边。那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最美的要数梅花盛开的景色了。

车子刚出溧水县城,便闻到一股奇香。我禁不住喊道:“啊,到了……。”妈妈说:“还早呢!”我感叹道:“梅花真香啊!”

刚进梅花山,你就会陶醉在五颜六色的花海当中。这些花有的是金黄色的,像一块块闪闪发亮的金字;有的通红通红的,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有的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雪白雪白的,像一片雪地。它们的香味一点不比桂花差,这种香味可以让人忘了一天的疲倦;可以让人从伤心变得愉快;还可以让性格暴躁的人变得很温和……

啊!走在这美好的花海中,闻着香气,望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听着花朵上小蜜蜂“嗡嗡”的叫声。我想起了世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梅花坚强的诗: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5今天的天气十分晴朗。所以爸爸妈妈决定去“香雪海”看梅花。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在赶去“香雪海”的路上,已经有一阵梅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把头探出窗外,哦!原来路边的梅花已开得数不胜数了,他们沐浴着阳光,像个俊俏的小姑娘似的,捧出一朵朵美丽的梅花。

来到“香雪海”,我顿时被这些多姿多彩的梅花迷住了。这儿的梅花可真多呀!光品种就有好多,如:绿梅`红梅`白梅和墨梅。其中白梅最多,但我最喜欢红梅,让我来介绍一下它吧!

它的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是美丽动人。看,它那粉红色的花瓣,像一个个笑脸蛋从窗外探出头来,还有那淡黄色的花蕊,像一根根胡须,还有它的香味非常清香。

下次我还想再来这里看美丽的梅花!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6我们临海的古长城上有片梅园,现在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我和妈妈,外婆早早的计划好这个星期要去梅园赏梅。早上起来,天虽然有点灰蒙蒙的,还飘下几滴雨点儿,但是,它都阻挡不了我去赏梅的决心。

我们从长城一路走过去,被这几天雨水洗礼过的长城它是这么的威严,雄壮。我一边走一边想梅花到底是怎么样的?当一大片梅花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禁不住雀跃起来,一蹦三尺高,大声的喊着:“太美了,太美了。”这梅花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地漫天铺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一样洁白……可真美呀!他们竞相怒放好像是在比美呢!微风拂过,阵阵芳香,传至鼻端,沁人心脾,一阵阵花雨飘下来,山野像铺上了一床彩色的大锦被。

我沉没在花的海洋里,我觉得自己是他们其中的一朵小花。

梅花日记200字左右7今天早上,我吃过早点,便来到自家院子中观赏梅花。啊!梅花很多很多,一朵朵全是粉红色的,花蕊又是黄色的,开得如此灿烂,真好看唷!一阵阵清香,不由得我想起一首唐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时,只见一群蜜蜂在花蕊中忙着采蜜,我走近细看着,怕它们要刺我的脸,我吓得蒙上眼睛。奶奶在旁边说:“不要怕,蜜蜂的工作就是采蜜,绝不刺人的。经过蜜蜂采过的花蕊,梅花还能长出果子来。”我再仔细往里看,“才知道梅花还欢迎蜜蜂来采呢!”

梅花,你的美容我喜欢,你的芳香我称颂。

你的纯洁品性,更让我赞赏不已……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3

下 雪 啦

我从小就喜欢看雪景、堆雪人、打雪杖,一大早我出门上学时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的景象,太意外了,树叶上、汽车上、房屋上到处都是雪。哇!真的下雪啦,我已经好久没看到过这么美的雪景了,真让我心情愉悦。

来到学校,我看见树上的雪白白的,一层绿、一层白,真好看,好想上去玩一玩。但只能等到做完早操才能去,早操刚完,我和几个同学偷偷的跑去玩雪。我拾起树叶,抖了抖,洁白的雪全部散落在我的身上,手里感到冰冰的、冷冷的,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冬天的一丝寒意。我和同学们打起了雪杖,玩的很开心,真不愿意回去上课了,要是可以多玩一会儿该多好啊!上课铃响了,大家还是匆忙的跑回教室,开始了紧张的学习。虽然手冻的很冷,但心里却非常的温暖。

这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王安石写的诗,我们就好比墙角的梅花苞,等到时机成熟时我们就会尽情的绽放。但要经过无数霜打,大雪的压迫,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难而进,去面对重重困难,在经历了这些磨练后,我们才会成长,“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验证了这个道理。

我们在学习中就应该这样,面对困难不要退缩,知难而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4

远远望去,腊梅花开得密密麻麻,细长的枝条上缀满黄色的花,金灿灿的一片,似乎只要用手一摇,就能摇落满地的黄金。走进细细端详,腊梅花开得有早有迟,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不同形态。

瞧,那一串花苞挣脱包裹着它的灰色外衣,露出紧紧合拢着的花瓣,好像金色的小圆珠。完全盛开的腊梅花舒展着娇嫩的花瓣,那样可爱,那样柔美,就像初生小鸡的嫩黄绒毛一般。每朵花有十几片花瓣,双层交错在一起,外层的花瓣晶莹透亮,里层的花瓣泛着紫红。花瓣中央的花蕊绽裂开来,分成细长的几柱,沾满了馨香的花粉。即将枯萎的腊梅花色泽可就差多了,花瓣黄中带黑,打着卷儿,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太,脸上布满了皱纹和色斑。而那些已经凋谢散落在地的腊梅花,虽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捡起一朵闻闻,依旧有股淡淡的香味儿。

腊梅花静静地开放,没有蝴蝶相伴,没有蜜蜂光顾,甚至没有绿叶的衬托。待花开败,满枝的绿叶长起,到那时又是一番绿意葱茏、蓬蓬勃勃的景象。留连花间,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爱腊梅花,爱它外形的美,爱它醉人的香,更爱它凌寒独放的精神。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5

一、化虚为实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虚是指看不见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实是指具体的景物、物象。化虚为实,也就是把无形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清代文学家王士祯云:“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鳞一爪而已。”[1](P5)神龙之韵味在于常人难以见其全貌,若把整条龙的形象用工笔的方式表现出来,定会失去想象的空间,而艺术的高妙在于借助一鳞一爪,来表现丰满、矫健恢宏的神龙形象。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表现的是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欢乐,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人并未由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创造了采莲女子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正如画一条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一爪,主体部分大都缺略掉,而让读者玩味鉴赏,联想其腾飞的姿态,整条龙便活灵活现了。化虚为实又常常表现为采用不完整或不在眼前的事物来表现完整或眼前的事物,给人留下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空间,从而增加作品的余韵。如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爱国忧国、慷慨救国、忘身卫国一直是陆游作品的主旨,这首词亦如此。上阕写梦游中的世界,写自己在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的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这是作者所见。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梦游处、不知何地”,这里是词人的艺术联想。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词人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词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悲愁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词人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又有谁知道,词人虽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即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之情,令人敬佩不已。词人在现实中壮志未酬,抗金报国的心愿未了,于是便借助梦境来抒发对现实的种种感慨,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通过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由实入虚

前人在论析艺术作品虚与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寥寥几句,却把梅花的特征都写出来了。诗人用“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未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潭水般的清澈。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脑海中已有一幅数枝定型梅的清晰画面。“独自开”三字如一剑劈出分水岭,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的清纯雅洁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但作者明确“看出”不是,而写“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虽无色,却可为画面增添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前进,横拦在梅枝前。诗人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寥寥几笔实写提供了无限的虚景,梅之精神也被完全表现出来了。再如,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中表面写新妇怕见公婆的情状,实际是诗人在应考前向主考官张籍征求意见。“入时无”精心设问,反映了考生在应试前惶恐的心理。由实入虚常表现为作者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时往往赋予客观事物以主观情意,而在赏析中,客观实物为实,流露出的主观情意为虚。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开采石灰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烧制。诗人吟咏石灰,是借这一实物来表达一种高尚人格与操守:勇于牺牲、纯洁清白、不畏艰险等。诗人正是借助石灰这种实物,由实入虚,更好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意志和情感。

三、避实就虚

“诗言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领。但过多的写实有时却反而会冲淡对情感的表达,在这种情形下,古人往往会借助于侧面描述,借助于咏叹、想象、幻梦和比兴,构成空灵蕴藉的诗境,让读者通过这种境界,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如《诗经•小雅•出车》,全诗记叙南仲奉命领兵出征狁,最后平敌,凯旋而归的全过程。诗中写战争,但未对战争的刀光剑影、冲锋陷阵作正面刻画,而是采用避实就虚,通过对战前准备和凯旋而归这两个特定场景的描述,将战争从血腥杀戮的场面中拉出来,从初征时“黍稷方华”、“杨柳依依”、“雨雪载涂”到归来时“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对比,引导读者去感受战事的漫长,体会战争残酷。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渗透着征夫从忧到喜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痛,情感真实而细腻。手法高明的诗人往往善于突破写实的束缚,避实就虚,借用“虚”来另辟一番新的天地。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朝与吐蕃、突厥的战事频繁,诗中的“孤城”承担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重任,地理位置重要,环境艰苦。诗人通过对战士所处地理环境的写意化描绘,再现了悲壮、险峻的边塞风云。这种涵蕴丰富的战争环境,以烘托戍边生活的孤寂、保家卫国的责任、为国捐躯的豪情,为接下来表现战士气壮山河的决心埋下了伏笔。《郑板桥集•题画》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2](P381)从中可以看出,“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也就是避实就虚的创作过程。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并未对绵绵不绝的江水作过多的描绘,而是避实就虚,将落脚点放在深长的亡国之恨上,愁情似水,滔滔不绝。贺铸在《青玉案》中借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具体形象,极言愁苦的多、乱、长,尽写心中的无限伤感和难以排遣的苦闷。景物是实,情感是虚,避实就虚,化无形为有形,读来极具感染力。品诗赏词,如果只满足于浅层理解,就不能对字里行间的底蕴作深入领会,也不能体悟其妙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风俗,如果一般化地叙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在故乡的兄弟们在重阳节佩带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本是自我被浓烈的思念之情所困,却偏要说是亲人在思念诗人,这种写法比单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来得委婉,感情显得更加深沉、真挚、富有艺术感染力。

四、虚实相生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6

风猛烈地刮着,路边的枯黄而又泛着本色的小草树木也都鼓足了劲向我们疯狂地舞蹈。可能是冬的魅力太大,令我不由得震撼,:“风,你刮吧,把你的所有心声全都告诉我,因为你有无穷的渗透力,使我不得不接近你,了解你。”

我们这里的雪花纷飞和北方的漫天飞扬有些不同,带有江南的柔美,那是我十年难得一见的美景,飘落的小雪花是那样洁白,那样纯净。在银色的世界里,有我嬉戏的欢笑声,那简直就是每一个爱雪盼雪人的梦寐愿望。但不知什么时候,我对“雪”这个很期待的字眼几乎忘却了,也不再贪恋那些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其实不是我不喜欢雪了,而是因为冬给了我更意外的惊喜。它的姐妹用乳汁滋润了大地,如今,花枝上挤满了散发出芳香的梅花,雨水在小小的花瓣上玩耍,把它放在手心里,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十分冰爽,这样的礼物,我太喜欢了。我记得有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它是我最喜爱的诗,其原因就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崇高感觉,所以人们常用梅如其人来形容人格的高贵。

与冬相比,无论春风和秋雨,甚至坚忍不拔的树木,都少了几分豪情。其实,美丽的季节若用“美妙”一词来形容。那冬之韵,就不仅有了“美丽的容貌”,还具有“高贵的品质”,在春季来临之前,它还保留着过往的芳香,奉献着无私,它知道自己快要离去,但还要把最后的芬芳和歌声撒满人间。

一阵风吹来,我感到了温暖,仿佛也听到了春姐姐的脚步。而我更眷恋山城的冬季,它虽以离去……但我知道冬妹妹还会来……我会用心去守候。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7

关键词:透过诗眼 把握诗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60-02

眼睛是最能传情达意的身体器官,被人们称之为 “心灵的窗户”。因此许多画家都很讲究点睛,据说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曾于健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之日致万人空巷,可见点睛之重要。画龙点睛,破壁而飞,虽有夸张,但着实有理。

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魂。

有关诗眼,历代诗评家各执一辞,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清代刘熙的《艺概?词曲概》中,对此论述最为精当,现以此为本来分析诗眼。

刘熙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耶?”这一说法首先明确了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一动而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镜。其次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有通体之限,有数句之眼”。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剖析诗歌中最能够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句,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寻找、分析诗眼就成了鉴赏古诗语言的关键,也是高考考察诗歌语言常用的一种形式。

1 要运用慧眼,寻找诗眼

寻找诗眼可以归纳为“三看”。

一看:动词和形容词。19世纪法国文学家莫泊桑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论一个作者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到这个词。”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的动词“生”、“入”即为诗眼,用“生”而不用“升”,有孕育之意,有胎动之感,有将娩之势,是势在必然,又未到时刻;用“入”不用“到”,有不知不觉之意,有无处不至之态,有不可抗拒之势。再如大家熟知的贾岛诗《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著一“敲”字而境界全出。又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书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句中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巧妙地创造了诗歌意境。

二看:数量词。例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数量词“一片”是诗眼,即“一座”,但用“片”字,则多了一层“单薄”之意。“一片孤城”在远处高山的映衬下,愈加显得此城处境孤危,因此,勾画出一了幅孤寒、萧索的景象。诗人恰是借此衬托了征人戍守边塞的凄凉幽怨的心情,进而巧妙地点题。

三看:虚词。古诗中的虚词如果用得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例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中的“逾”和“欲”字应该是诗眼。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绿衬底而欲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突出了鲜花的红艳、灿烂。再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王驾《晴景》诗中“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到王安石《临川集》将“应”改为“却”用连词“却”,语意益见沉着。连词“却”成了句中之“眼”。

综上所述,我们在赏析诗词,寻找诗眼的时候,要做到“三看”。注意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但是有不能一概而论,一看到这些词性的词语就当作诗眼,须知先有“诗”,后有“眼”,首先得理解整首诗词的含义,方能看出“眼”在何处。另外,也不能只看到一个字就认为是全诗的唯一诗眼。因为诗眼有一句之眼,数句之眼,还有全篇之眼;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几句诗。总之,诗眼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能够寻找诗眼,分析诗眼,欣赏诗眼,不失为阅读古典诗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诗中无眼,我们不必强为臆断。诗中有眼,也不可轻易放过,就其诗眼,视其神光,采全篇精神,深入诗人脏腑,把握诗的精魂,是阅读欣赏的一种精到的方法。

2 赏析诗眼,把握诗魂

学生们平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头脑里有,但支离破碎,在做题时不知该如何整合答案,通过对高考试题和大量模拟题的分析,笔者得出这样一个赏析诗眼的思路:字义――意境――感情。对诗歌的诗眼进行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释它的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成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而在对意境和感情进行阐释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是否使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如上文提到的“逾”、“欲”);是否词类活用(如上文提到的“绿”);进行换字比较优劣 (如上文提到的“一片”/“一座”);联系上下文语境(如上文提到的“敲”);结合诗歌背景(如上文提到的“一片”);照顾作者心情(如上文提到的“绿”)。下面以齐己《早梅》为例加以阐述: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本题可作如下回答:在诗中,我们看到:“一枝”为数量词,修饰梅,梅为报春之花,开放得早,用“一枝”而不用“数枝”或“几枝”,则更能突出其开放得比其它梅花早,紧扣诗题,诗的意境也更完美。再者,因为“窥”字是“偷看”的意思,采用拟人手法,活画出了禽鸟也被冰天雪地中一枝独放的早梅所吸引的情景,充满了生机和情趣。所以,“一枝”和“窥”应为诗眼。抓住这两个词来赏析就等于抓住了要害,因此,全诗旨趣全出。

3 还要了解古诗的炼字规律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被誉为炼字典范的[唐]王维《过香积寺》一诗:“泉声咽危

石,日色冷青松”的诗眼“咽”、“冷”的妙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用拟人的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固然不无道理。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必完全遵照上述格式。“绿肥红瘦”就不妨以二、四字为眼。

墙角数枝梅全诗篇8

超山风景区位于杭州市东北29公里处,此山海拔仅260米,却超出了自临平至塘栖间的皋亭山等诸峰,因此得名。超山是江南观梅胜地之一,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誉,全山有梅树逾8万株,占地约6千亩。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超山。宋代名家王安石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使我一直以为梅花是一个“孤傲”的、只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另类“花卉”。直到进入超山,我才恍然,原来她也有那么多同根连绵的伙伴。

进入超山景区大门,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成片的梅花含苞欲放,定睛一看,已有几株梅花独自开在梅花丛中,走入丛中,虽然花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梅花的幽幽清香已引来几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不知不觉,我

们漫步渡出了十里梅海。看到有一座毫不起眼

的庙宇,超山梅园的镇山宝物——中国五大古

梅中的唐梅和宋梅竟藏在这座庙里。她们在那儿已临风傲骨千年了。近看,宋梅要比唐梅来得粗壮些,土黄色的花瓣中吐出洁白的花蕊,古色古香;唐梅细致而文雅,也许是沾了那位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的灵气吧!庙宇边厢的匾牌上“西泠印社”四个金字十分醒目。哦!原来这里还是西泠印社的创作基地呢。

上一篇:立冬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初中心理健康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