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立冬

时间:2022-06-09 04:02:28

农历十月一日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俗称“寒衣节”“秦岁首”“十月朝”等,民俗节日也各不相同。

汉魏之后,民间有“十月朝”“十月朔”的节俗名称。正朔、正朝是夏历正月初一的称呼,古时候的十月初一,不仅是冬季的第一天,同时也在一段时间内被当作一年的开始。《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俗谓之秦岁首,……今北人此日设麻、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秦朝以“十月一日”为岁首,也就是秦的元旦,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吃芝麻粥和赤豆饭。

由于寒冬来临,十月添衣的习俗很早就成为朝廷的礼俗。《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说的就是天子在十月换冬装的事情。天子通过换冬装,意在昭告天下冬季来临。宋朝时,为顺应天时,帝王在十月初一这天的早朝举行“授衣”之礼。南宋《梦梁录》记载:“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同样,在民间,普通百姓也换上冬装,生起炉火,抵御严寒。

寒衣不仅送给生者,同时也送给死者。十月被古人视为“正阴之月”,祭奠先祖,追悼亡人,给亡者送寒衣成为人们寄托哀思的习俗。宋朝以后,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列为民间传统的三大祭祀节日。在寒衣节这天,祭扫先祖坟茔,在墓前烧由纸制成的寒衣,称为“送寒衣”。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汴梁城内的这一民俗情景:“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日烧献。”这一民俗也一直流传下来,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农事活动结束,农作物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前两候很容易理解,冬季到来,水开始结冰,大地冻结。第三候中的“雉”指的是野鸡那一类的大鸟,“蜃”指的是大蛤。冬天,野鸡这一类的大鸟很少见,海边却能看到外壳与野鸡羽毛的颜色及线条相似的大蛤。因此,便有雉到立冬后变成大蛤这种说法。

古人十分重视季节转换,作为四季循环终点或起点的节气标志,立冬格外受到关注。在古代,天子在这一天会出城郊迎气,展示皇家权威。天子迎冬之后,还要“赏死事,恤孤寡”,表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抚恤其家小,以顺应肃杀的时节。古代立冬前后,北方地区由于天气转冷,要开始添设火炉,称之为“添火”。此节俗礼制化后,由官府统一升火取暖,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初一。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此时天气渐渐寒冷,黄河流域开始下雪,但还没到下大雪的时候,所以此节气被称为小雪。《群芳谱》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民间有“小雪现晴天,有雨到年边”的谚语,如果小雪当天是晴天,之后的天气则多雨雪。

古人将小雪分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古人认为虹是由于阴阳之气相交的产物,而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沉,所以“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指的是天空中阳气上升;“地气下降”指的是万物失去生机。由于天气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所以三候“闭塞而成冬”。

上一篇:以提高稽查覆盖率优化安全稽查工作 下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