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名言范文

时间:2023-09-16 02:49:36

普希金名言篇1

伦敦奥运会刚开幕,德国奥运体育代表团就连续遭遇不幸。开幕式当天,代表团女旗手娜塔莎·克勒的推特被黑客闯入,冒名发表了取笑希腊的言论。28日上午的比赛,本来非常有冲金希望的两名游泳名将相继在预选赛里被淘汰,目标要保住金牌第5位的德国队,在伦敦出师不利。

三天前,德国体育代表团正式宣布女子曲棍球队队长娜塔莎·克勒成为德国队开幕式进场的旗手后,娜塔莎就引发了媒体的关注。27日的开幕式开始前几个小时,网络上突然出现娜塔莎·克勒私人的冒名推特,并且发表了许多言论,攻击并嘲笑希腊体育代表团和运动员,“希腊运动员一部分人在奥运村光着脚走路,另一部分人去偷窃食物,当然,他们最害怕的是遇到德国运动员,因为担心德国人向他们讨债。”

这些言论发表不久,希腊代表团立即提出抗议。希腊媒体公布了这些言论的内容,并给予了反击,称娜塔莎·克勒是新的纳粹分子。娜塔莎·克勒本人对此风波感到非常气愤,但是她也无可奈何。

德国体育代表团经过调查知道了真相,一切都是黑客冒名顶替。随后团长维斯帕立即通过媒体发表了声明:“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它伤害了德国与希腊之间的友谊。这个冒名的黑客应该受到谴责。这里我们正式予以澄清,这不是娜塔莎·克勒本人的言论。”

冒名事件似乎给德国代表团带来了一些阴影,28日的比赛,德国运动员在游泳项目的预选赛纷纷倒下,志在夺金的男运动员比德曼和女运动员斯蒂芬刚出场就遭淘汰。德国媒体戏称,伦敦奥运会首日对德国队来说是“黑暗的一天”。

谁都没有想到,俄罗斯的首枚奥运金牌竟然来得如此之快:在男子柔道60公斤级比赛中,来自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阿尔森·加尔斯蒂安仅仅用了41秒的时间,就击败日本名将平冈拓晃。巴西选手吉塔代和乌兹别克斯坦名将索比罗夫均获铜牌,中国选手阿拉木斯首战即遭淘汰。

这也是俄罗斯柔道史上的第一块奥运金牌。而这一天产生的另一块柔道金牌,也带有破荒意味。女子柔道48公斤级比赛中,巴西选手萨拉·梅内泽斯击败卫冕冠军、罗马尼亚名将阿琳娜·杜米特鲁,夺得巴西史上首枚女子柔道金牌。

夺金后脑中一片空白

决赛的41秒钟,23岁的加尔斯蒂安主要用来瞪视对手,之后他仅是闪电般出手一次,就用一个漂亮的一本直接将对手摔到了亚军位置上,再之后,媒体抓拍到了二人一齐仰天望空的镜头,只不过,平冈是在仰天悲叹命运之不公,而加尔斯蒂安则是在欢庆这意想不到的胜利———世界排名仅第四的他,绝对是超水平发挥了!

眼见加尔斯蒂安取得如此历史性的突破,原本以为奥运前三天不会有什么惊喜的俄罗斯媒体,基本上都是和加尔斯蒂安一样欣喜若狂:著名的全体育网站在报道此事时,标题上竟然连用了三个叹号!

“获胜后我感觉如何?暂时还没想明白!”赛后,加尔斯蒂安自己都不太相信就这样轻松获胜了,“要知道,1/4决赛我仅仅是因为行动积极被判获胜,半决赛则差点输给两届世界冠军索比洛夫。决赛时做了什么,现在都有点记不起来了。我实在是太高兴了!我现在还意识不到自己赢得金牌,是奥运冠军了。谢谢所有亲人、朋友、教练和队友,谢谢所有相信我并帮助我艰难登顶的人。”

加尔斯蒂安将获胜归因于上帝的帮助,“从儿童时代起,我就知道自己会成为奥运冠军,所以我一直努力到了现在。感谢上帝高度评价了我的努力,今天是上帝帮助了我。”但他也强调了自己心态上佳,“所有比赛我都很平静、自信,力求一场场拼下来。结果最伟大的胜利就这样悄悄来临。这场胜利并不是偶然的,年初在大师赛上,我就胜过这个日本人!”

普京四喜临门

加尔斯蒂安获得奥运金牌,除他本人之外,最高兴的人就应是总统普京了,这块金牌对普京而言,属于四喜临门。

第一喜:加尔斯蒂安的这块金牌,为俄罗斯争得了荣誉,作为俄罗斯公民的普京当然会高兴;第二喜:作为柔道黑带高手,两年前普京在圣彼得堡和俄柔道队运动员一试身手时,加尔斯蒂安作为后起之秀被重点介绍给普京,普京要求一试身手,结果加尔斯蒂安竟然出手就把普京重重地摔了一跤压在地上!当时任总理的普京还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不过现在他没有什么遗憾了:他输给的是世界第一人,而且此人还比他整整年轻了37岁!

第三喜:加尔斯蒂安出生在亚美尼亚,七岁才随父母搬到俄罗斯。所以,他能代表俄罗斯出战奥运并夺金,对于极力利用体育振奋俄罗斯精神、凝聚各民族向心力的政治家普京而言,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普希金名言篇2

一次会议的利益主体主要有主办者、承办者和与会者(许多时候还有演讲人),其主要内容是与会者之间进行思想或信息的交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精美会议邀请函,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美会议邀请函1同志:

兹定于__年×月×日×时,在__×召开__×会,敬请您届时光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为__×。

二、会议的费用__×。

三、接到通知后,请即向大会筹备组寄回代表登记表。

四、报到时间:__年×月×日。

五、报到地点:__×。

六、代表登记表请寄到__×。

__×筹备组(公章)

__年×月×日

精美会议邀请函2北京鑫航伟业科贸有限公司诚邀贵公司项目负责人及多媒体系统集成高级工程师参加本司举办的《如何打造现代化智能会议室》培训会议.请贵公司相关人员填写以下表格,回执给我们,感谢合作:

登记编号: ______填表日期: ________

公司名称

姓名

性别

职务

办 公 电 话

传真

手 机 / 电子邮件

1

2

请你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会议主题

现代化智能会议室设备集成

会议地点

温特莱写字中心

二层多功能会议厅

会议时间

__年10月28日上午 9:30-11:30

主讲工程师

王兴煜

午餐时间

__年10月28日中午12:00-13:00

午餐地点

温特莱中心西餐厅

培训内容

市场分析:①建筑大厦智能化趋势;②会议室建设需求分析

会议系统的基本构成

大型系统集成公司的合作方式

乘车路线

地铁一号线大望路站下车——东北出口——红绿灯往北500米

公交车1路,4路,57路,11路,31路,402路,405路等八王坟站下车往北500米.

注:1,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2,请嘉宾认真填写本表,填写内容需真实,准确.

3,本次会议每单位仅限一人参加,特殊情况提前申请,与邹荻小姐取得联系.

4,请以传真或email方式传送回执.

5,如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致电我们,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给您答复.

6,北京鑫航伟业科贸有限公司感谢您的支持.

电话:010-63720520/83670030

传真:010-63783955

e-mail:

联系人: 史蕾 李兰 邹荻

北京鑫航伟业科贸有限公司

第 页 共 1 页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科技城航丰路9号颐安鑫鼎大厦409室

tel:(010)63725020 fax:(010)63783955

精美会议邀请函3尊敬的______先生/女士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夏普数码复合机和东莞市新先颖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关注。作为全球数字办公的领导者,夏普始终将信息共享、互动沟通和人性设计相结合,为您带给更专业的办公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为了让更多企业体验“夏普数码复合机”带来的卓越效能,夏普总公司与东莞夏普总代理――东莞市新先颖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将携手举办“20__年夏普新产品发布会”产品巡展活动。届时我们将把夏普最新款的中高端机型和空气净化器展此刻您的眼前,您将感受到夏普的最新销售策略和震撼体验,同时还展示以20__年最新产品为核心的推销策略。

请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夏普都将是您最得力的办公合作伙伴。敬请于以下时光诚邀您的莅临!我们诚心期盼与您见面、交流的机会。

会议时光:20__年12月13日星期六下午2:30--6:00

地点:世博唐宫海鲜舫

地址:东莞市东城大道283号世博广场H区二楼

组织单位:东莞市新先颖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夏普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展示产品:夏普中高速数码复合机和夏普空气净化器

联系电话:0769-22490547陈小姐

会议议程:

14:00---14:30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14:30---14:35 20__年新产品机型介绍

14:35---15:35 新产品推销策略

15:35---16:00 茶歇

16:00---16:20 直销销售心得

16:20---17:00 现场促销及抽奖

17:00---17:40 答谢晚宴

17:40---20:00

敬请您仔细填写以下资料,于12月12日下午6点前回传到QQ__,联系电话:__、__陈小姐

公司: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QQ或邮箱: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

人数:____________

精美会议邀请函4_____________女士/先生:

1799年6月6日,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诞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正是这个有着黑人血统的诗人为俄罗斯开启了文化的黄金时代,他为自己所建立的“非人工的纪念碑”至今依然耸立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在长达百余年的中俄文字之交过程中,普希金创作中的自由精神、公民意识、动人的爱情故事、奇妙的艺术手法,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的近现代文学。诗人的作品几乎全都译成了中文,浸润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对普希金的研究日趋深入,与世界斯拉夫学界的普希金学遥相呼应,成果蔚为壮观。然而,伟大诗人的作品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新的学术研究方法为学者提供了更为多样性的阐释和理解。人们对普希金的创作从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个视角开展了颇具规模的跨学科研究,并不断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20__年,恰逢普希金诞辰220周年,为加强国内外学者对普希金研究的深化和交流,促进普希金学与前沿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推进我国普希金研究专家与国外同行的了解和联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会、黑龙江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将于20__年6月14-16日在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纪念普希金诞辰2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素仰您在俄罗斯文学及俄语语言文化方面高深的学术造诣,诚邀您拨冗出席此次研讨会以抒高见。

一、会议时间

20__年6月14-16日

二、会议地点

黑龙江大学

三、主要议题

1.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经典在当代

2.普希金学的跨学科研究

3.普希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4.中国的普希金及俄罗斯文学经典的翻译与研究

5.俄罗斯文学教学与研究

6.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前沿问题

7.当代中俄文字之交

四、会议工作语言

汉语、俄语

五、会议回执及论文摘要

论文中俄文双语摘要(300—500字)电子版与会议回执请于20__年5月15日之前发至会务组邮箱:

六、会议日程:

20__年6月14日全天报到,会期为6月15日-16日。

七、会务费

国内外代表:RMB 800元/人(在校研究生400元/人),参会代表的往返旅费及住宿费自理。

八、其他

会议具体日程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的安排另行通知。相关信息将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和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网站上发布。

九、会务联系方式

精美会议邀请函5尊敬的领导:

为号召全体同学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习当中,同时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和动手创新能力,我院团委承办了第三届狮山大学园区文化艺术节系列之“风筝大赛”。

此次比赛不但可以展现个人的风采,也在放飞风筝的同时,让学生放飞理想,放飞未来!如此精彩的风筝大赛,将在20__年11月10日早上9点在南海东软学院体育场隆重举行,现特邀您的光临与指导!

名校长顶峰会议的闭幕式。

普希金名言篇3

1837年2月8日,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与丹特士的那场决斗,最终使得“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年仅38岁。

普希金与丹特士之间的恩怨,源于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冈察洛娃。娜塔丽娅容貌出众,1831年2月18日,普希金与娜塔丽娅成婚。随后,他们共同生活了6年,并先后生了5个孩子。但是法国青年丹特士的出现,破坏了普希金家庭的安宁。丹特士外表健壮,风流潇洒,但被认为是个好色之徒。1835年6月17日,普希金夫妇在偶然间遇到丹特士。随后,在沙皇的支持下,丹特士开始疯狂追求娜塔丽娅,一时间,娜塔丽娅与丹特士之间的流言在当时俄国上层社会流行开来。为了自己的妻子,也为了自己的荣誉,普希金最终选择了决斗的方式来了结同丹特士之间的恩怨,并为此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伽罗华

天才数学家伽罗华,这位21岁不到的天才数学家,在一场“因爱而生”的决斗中,以“俄罗斯轮盘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引起决斗的人是伽罗华曾居住旅店的医生的女儿,伽罗华为了她主动挑起决斗。根据大仲马的回忆录,决斗者是军官德艾尔宾维尔。但是根据决斗几天后一家报纸的报道,与伽罗华决斗的是和他一起被捕的“人民之友社”成员、他的好友杜沙特雷。由于是朋友决斗,所以没有采取手枪对射的方式,而是采用“俄罗斯轮盘赌”,用枪口互相顶着对方开枪,其中只有一把枪装着子弹。在决斗场上,伽罗华被打穿了肠子。1832年5月30日清晨,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富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

在那次著名的决斗之前,伽罗华非常清楚对手的枪法,也明白自己的命运,所以连夜给朋友写信,仓促地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他的死使数学的发展被推迟了几十年,后世数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对其死扼腕叹息,一位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在他20岁时被杀身亡,而他研究数学才只有五年。

汉密尔顿

1804年7月11日清晨,美国的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跟自己的政敌,杰斐逊的副总统阿伦・伯尔进行了一场决斗。

两人很早之前就开始较劲,1801年2月1日,由联邦党占统治地位的众议院开始就推选伯尔还是杰斐逊出任总统一事进行商议。虽然大多数联邦党人在心理上更倾向于伯尔,但汉密尔顿最终说服了几位众议员投了空白票,结果杰斐逊在第36轮投票中胜出,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伯尔成为副总统。

于是,两人约定要决斗。1804年7月11日天刚破晓,汉密尔顿便和他的两位助手一起乘上帆船出发了,来到了新泽西。因为独立战争以后,决斗受到抨击,在纽约已被宣布为违法行为。因此决斗要到哈得孙河对面的新泽西州去进行。决斗并没有耗费多长时间。两个回合后,伯尔枪击并重创汉密尔顿,汉密尔顿被带返威廉・巴也特在曼哈顿的家,延至翌日二时不治身亡。

菲利斯・卡罗・卡瓦洛蒂

一生决斗三十余次、最终命丧决斗场的意大利诗人菲利斯・卡罗・卡瓦洛蒂(Cavallotti)堪称诗人中最为有名的“角斗士”,他因18岁发表爱国诗句而闻名,出版过多卷诗集,兼具诗人、剧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毕生为意大利独立而奔走呼喊,也曾当选为意大利议员,和包括意大利驻维也纳大使在内的多种职务。

1868年3月6日下午,菲利斯・卡瓦洛蒂在_马和对手决斗时不幸身亡,对方是《威尼斯报》的编辑马科拉。

普希金名言篇4

在报上我又看到了普希金的伟大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阴霾的日子,反复吟咏,它给我激励,让我鼓起冲破阴去的勇气。那句名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永远永远打动着我。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中有甜,笑中有泪的。甜时并不为人知觉,以为理所当然;而苦时,却要哭天抢地,怨气冲天。你看,面对折

你看,面对折磨,有些人沮丧悲观,心灰意懒。于是,他们永远也尝不到生活的甜美了。而那些知难而进的人,穿越了生活的盘丝洞,尝到了苦中有乐队滋味儿!所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捉弄了你,不要放弃,读读普希金的诗吧!它会给你力量,帮你摆痛苦,给你希望。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优秀子孙,他们忍受着命运的捉弄,有的受着胯下之辱,有的受着煎熬之苦,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民族英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瓦刺军人侵明帝国,直逼明五朝的就京城时,他愤然而起,带领部队奋力抗击,并以非凡气概击败了瓦刺军,立下了大功。但是,凯旋的他却受到了奸臣的暗算。那个昏君听信谗言,使于谦蒙受了不白之冤。这对他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一连好几个晚上他都没有好好入睡。他反复思考着,该怎么办呢?最后,他想明白了,他奋笔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石灰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铿锵有力的七方绝句,曾经激励过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发扬前辈的精神。当遇到挫折时,读读普希金的这句名言,鼓气战胜挫折的勇气,向着新生活前进。我相信:真正的人生,将属于为明天而奋斗的战士。

普希金名言篇5

民间的和贵族崇拜心理

俄罗斯人一直被全世界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宗教思想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影响极大,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宗教色彩。在14世纪以后的俄国,自圣像画流行后,圣像就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供奉,成为寻常人家的保护神,寄托着全家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在普希金的童话诗里,就多次把“圣像”作为一种民间信仰的特征而提出来。如在《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中,当公主在森林中迷路,逃难到勇士们的家里时,她推开门第一眼就看到了“神像下放橡木桌一张”,而“姑娘一看就拿准,这儿住的是好人”。因为看到了屋子里摆放的圣像,逃难的公主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家,因为有信仰,所以才会渴望美好生活,所以这家人也会有帮助别人的善良之心,这一点让公主相信这一家人“他们不会让我受委屈”。又如,在《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中,当皇后为吉东大公和天鹅公主祝福时,“在他们低垂的头上,母亲高高举着圣像,流着泪说:‘孩子们呀,上帝赐福你们俩’”。

当母亲要为孩子们祈福的时候,高高地举起圣像,以表示神圣和高尚的祝福。在这里,普希金特意用“圣像”这个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了因为圣像的存在而使陌生人产生信任的心理,从而证明了这一时期的俄国存在着普遍的民间供奉圣像的现象。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里,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大自然的有力制约,古代人类会把一切自然的力量视为神明,如海边有海神、山里有山神、太阳里有太阳神等,这种对大自然崇拜的心理也在普希金的童话诗里得到了体现。在其著名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老渔夫在大海里捞到的不是一条普通的鱼,而是一条具有神奇力量的金鱼,所以它才可以去实现贪心的老太婆的一个又一个心愿,才被可怜的老渔夫恭敬地称之为“鱼娘娘”。而贪心的老太婆的最高心愿是:“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这样,她好生活在大海,叫你亲自去侍侯她,听她随便使唤。”做海上的女霸王,就是要做主宰大海的女神,当贪心的老太婆享受到了做贵夫人、做女皇的风光之后,她的再一次升级的愿望就是做海神娘娘,这个细节也说明在俄罗斯百姓的心目中,神明才是拥有最至高无上权力的,神明的权力甚至高于女皇。除了崇拜高尚的神明之外,俄国民众还普遍存在着贵族崇拜心理。

俄国贵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基辅罗斯时期。作为俄国古老政治势力的重要支柱,贵族始终与国家政权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他们不仅有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也有着左右政治局势的先天优势。在等级制度森严的俄国社会中,贵族的身份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企及的,所以普通人都渴望一步跃入贵族群体,这种心态在许多俄国作家的作品里都有表现,如果戈理的《脖子上的安娜》里的安娜、契诃夫《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等、托尔斯泰的《复活》里的玛丝洛娃等。而在出身于贵族的普希金的童话诗里,贵族崇拜心理同样存在着的,如在上文提到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贪心老太婆的愿望步步升级,从要一只木盆到想要做“贵夫人”,就是这种贵族崇拜心理的表露。而在《死公主与七勇士的故事》和《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中,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位被抛弃的王子又变身为公爵的过程,而最终这位英俊的公爵不但找回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有了美丽的公主做妻子,成就了一个贵族家族的梦想。这个故事的实质就是要表现一种民俗心态:只有当上了皇族或者贵族,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民间语言的存现

俄罗斯民族有着古老的历史,大约在公元9世纪,在建立以基辅(Киев)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古罗斯部族人(东斯拉夫人),并成为此后国家名称。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等。虽然俄语(Русскийязык)是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但另有30多种语言通行于俄罗斯联邦,并与俄语共荣共融。这么多的民族集合在一起,这么多的民族语言在一起碰撞融合,就使得古老的俄罗斯拥有了丰富的民间语言资源。由于普希金个人对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的喜爱,并认为民间语言才是“异常纯洁而又准确的语言”,所以在其创作中,他坚持用生动的民间语言使自己的创作更加鲜明而生动。如俄国人喜欢用“雄鹰”来称呼男性,这是因为俄罗斯民族本是一个草原上成长起来的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的积淀里,对雄鹰的喜爱和景仰已成为了这个民族的集体心态,现在俄国国旗上的双头鹰就是俄罗斯民族热爱雄鹰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民间语言里,“雄鹰”的含意非常丰富,也非常崇高。如高尔基的《伊则吉尔老婆子》等带有浓郁的民间故事感的小说里,就常常可以看到用雄鹰来比喻勇士或智者的说法。

也因此,在《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中,当小王子出生后,普希金写道:“皇后把他悉心爱护,就像母鹰爱护鹰雏”;而在《金鸡的故事》中,当达顿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被对方的剑刺穿了身体时,他哭喊道:“我的双鹰落网罗”。可见,在俄罗斯民间语言里“,鹰”就是英勇和高贵的象征。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里,可以看到更多的民间语言的保留,如神父称他的妻子时,并不叫他的妻子“太太”,而把自己的妻子叫做“娘们”,而长工也把那些捣乱的小鬼叫作“孬种”“、狗东西”;在《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里,黑心的厨娘把小王子叫做“小崽子”;在《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里,把相貌丑陋的人叫做“丑八怪”,这些语言虽然粗俗,但却带着明显的民间语言的气息,是最本色的民间语言的存现。另外,在《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中,英雄鲁斯兰将要面对的女水妖、长须矮人、白发魔师、隐型帽等对手和考验,也是俄国民间故事里经常出现的。#p#分页标题#e#

此外,在普希金的童话诗中,对于“三”这个数字的运用很多,这也代表着民间语言里对于“三”这个数字的喜爱和使用的频率之高。例如,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里,要“弹三下额头”作为报酬,而长工巴尔达也和海上的小鬼比赛了三次;在《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的一开头,就有“三个姐妹”坐在纺车前说着她们各自的心愿,海上的天鹅说要小王子“挨饿三天”,小王子的宫殿里有三十三名勇士;《死公主与七勇士的故事》中,王子叶利赛一共询问了三个自然神;《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夫妻在海边住了三十又三年,渔夫也在海边撒了三次网才捞到一条小鱼;《金鸡的故事》中,第三年金鸡才开始叫个不停,沙皇在战争中召集了“第三支军队”;在《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中,鲁斯兰也有“三个对手”,要遇到三次磨难。“三”字的多次出现不仅说明数字中的“三”表现了一种“动态完美的象征”,也表明了在俄国的宗教文化中,“三”是至善至美的数字和象征。因为宗教里有着“三圣”“、三恶”“、三位一体”、“三界”等教义,所以普希金在童话诗里使用数字“三”的含意就显得更加丰富和玄奥。

民俗知识的留存

在普希金的童话诗中,最富有民俗价值的莫过于关于俄罗斯民间习俗的描写。这些细节真实地记下了19世纪俄罗斯民众原生态的生活方法,例如:在饭食居住方面,生活殷实的人家吃的是馅饼和煮鸡蛋,还有烈性的烧酒和甜酒佐餐,睡的是“花砖砌的暖炉炕床”,坐的是“长凳上铺着毛毡”,还用“啤酒和蜂蜜”招待喜筵上的来宾;相反,吝啬的神父提供给长工的是粗糙的“小麦饭”,睡的是“秸草”。在生活习俗方面,年轻的姑娘们都要从事纺线的工作,夜晚坐在月光下纺线的时候,也是女伴们相互倾诉衷肠的时刻。而“面色红润,留着美髯”的小伙子显然是大家喜爱的对象,所以在普希金的童话诗里多次表现出对长胡须的小伙子的喜爱。居住在森林里的人们使用着柳条蓝子和杵臼等用具,他们的战争对手是“萨拉森人,鞑靼人、五岭山的契尔克斯人”,他们使用的武器是盔甲、长矛和宝剑。居住在海边的贫穷老夫妻住的是“破旧的泥棚”,使用的是“破木盆”,而他们所羡慕的是“砌着白色烟囱的木房子”。皇家的生活用品显然是非常奢侈的,公主柳德米拉使用的是“华丽的帐篷”、“辉煌的帷幕”、“饰着流苏的褥子”和“燃烧着香料的黄金香炉”。就是在打仗的途中,皇家子弟居住的也是“丝绸的帐篷”。

普希金名言篇6

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荒漠。同时代的欧洲作家要比他幸运得多,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可以继承:希腊人有荷马,意大利人有但丁,西班牙人有塞万提斯,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拉伯雷……然而普希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基辅罗斯时期曾有一个好的开端,产生了几部编年史和一部俄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但在鞑靼统治时期,却只有《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几部历史故事;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值得一提的只有伊凡雷帝和库尔布斯基的通信集;彼得一世执政以后,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一浪高过一浪,俄国人在文学的道路上急起直追。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仍然带有过渡性质,它主要是“介绍俄国认识欧洲”,而不是介绍欧洲认识俄国。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在普希金以前,却绝对没有俄国文学。”这样,建立民族文学的使命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普希金的肩上。他没有荷马和莎士比亚那样的先辈,他必须自己成为俄国的“荷马”和“莎士比亚”。

阅读与研究

瓦西里・洛扎诺夫认为,听别人讲话要能听出“弦外之音”,因为这是“灵魂的言语”。而“阅读也需要听声音”,“只有谛听说话的普希金的声音,体会一个活着的人所有的语调,才能与普希金产生共鸣”。因此,他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被堆积如山的注释所淹没的科学院版普希金全集和“加上了粗制滥造的插图和形形的学术集市”的温格洛夫主编的《普希金文集》,认为“他们无疑是把抽屉里的灰尘倒在了普希金身上:他全身是灰尘,全身是累赘。他形象和灵魂的主要特征――惊人的简洁和朴实消失在版本的形象和外表中。”他甚至挖苦说,注释者跟普希金没有共通之处,犹如狗熊跟达吉雅娜没有共通之处一样。

应该承认,洛扎诺夫提到的两种版本是最具权威性的普希金作品集,它们的编写班子都是由赫赫有名的普希金研究学家组成。科学院版全集的编辑委员会由马克西姆・高尔基挂帅,温格洛夫主编文集的编写者中有С.邦迪、Ю.奥克斯曼、Б.艾亨巴乌姆等人。这两部作品集对普希金研究是完全必要的,非常有益的,事实上它们本身就是集体研究的重要成果,并为普希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研究是一回事,阅读却是另一回事。供一般读者阅读的版本不宜有过多的注释,在这方面,刘湛秋译《普希金抒情诗选》就做得较好。他在《译者的话》中认为,注释破坏读诗的情绪,“注释所造成的停顿等于把完整的情绪割成了碎段,使人难以忍受。”这话不无道理。试想,如果给《致凯恩》或《给娜塔莎》加上一连串注释,那优美的韵律和节奏还能保存吗?诗还能读得下去吗?

普希金娜的回归

莫斯科阿尔巴特街53号是普希金的故居,1831年俄历2月18日,俄罗斯第一诗人普希金与莫斯科第一美女冈察罗娃结为夫妇(冈察罗娃婚后改姓普希金娜),在这幢房子里住了三个月。为了纪念普希金诞辰二百周年,人们在故居对面的马路边为普氏夫妇塑造了两尊全身铜像。台座上的普希金在右,他身穿燕尾服,昂首挺胸,眼睛注视着前方;普希金娜在左,身穿一件袒胸连衣裙,右手握着丈夫的左手,一双美丽的眸子也注视着前方。台座正面镌刻着“亚历山大・普希金娜塔丽娅・冈察罗娃”的字样。是的,他们曾经这样手牵手地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也是最艰难的6年时光。

然而,在普希金生前和逝世之后,普希金娜却受到人们的种种误解,寡居7年后嫁给禁卫军骑兵团团长兰斯科伊一事,也遭到人们的指责。在她逝世后,她的墓碑上也只用了“兰斯卡娅”这个姓氏,仿佛她与普希金毫无关系似的。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普希金娜给她哥哥的6封书信被人发现,人们才认识到她对普希金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她的名誉得以逐渐恢复。她的画像开始出现在出版物中和博物馆里,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博物馆”还专门辟有普希金娜的陈列室。人们多么希望她尽快地回到普希金的身边。故居对面的这两尊塑像表明,普希金娜回来了,她与丈夫仍然手牵着手,满怀信心地朝前走去。

特维尔大街上的两座建筑

特维尔大街是莫斯科最繁华的一条大街,普希金广场就位于这条街上。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普希金纪念碑,它是俄罗斯文化的象征,而普希金本人便是人们心目中的俄罗斯文化英雄。

在广场对面的特维尔大街和特维尔林荫路的交汇处,座落着一幢有着“M”标志的建筑――麦当劳快餐店,它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普希金纪念碑的长椅上总是坐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每逢普希金纪念日,人们常常在这里举行集会,朗诵诗歌。

麦当劳快餐店里也总是座无虚席,有时门前还排着长长的队伍,顾客则大多是年轻人。

普希金纪念碑和麦当劳快餐店隔街相望,和平共处。

在二战后的那些年代里,联共(布)中央把西方文化视为洪水猛兽,就文艺问题作了4个决议,并批判了两个作家(左琴科和阿赫玛托娃),以抵制西方文化,结果弄得文艺界人人自危,鸦雀无声,这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荒凉的日丹诺夫时代”。后来,当权者变得聪明一些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废除了40年代的4个决议,不再用批判本国作家的办法来抵制西方文化,而是一方面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一方面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英雄(如普希金),使之与西方文化相抗衡。

特维尔大街两边的景物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人们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波尔金诺的小枫树

波尔金诺曾是普希金的祖传领地,如今它已成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保护区。在一个夏日里,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参观。太阳火辣辣地当空照着,天气十分炎热。然而我们惊喜地发现,普希金故居附近有两棵小枫树,它们在万绿丛中发出红灿灿的光华,显得特别美丽。这两棵小枫树也许是秋的使者,它们听说我们要来,提前透露出秋的信息。小枫树啊小枫树,你们让我们亲身体验了“波尔金诺的秋天”!这个美丽的夏日里的秋日!

托尔斯泰的平民化实践

列宾画过一幅题为《托尔斯泰在犁地》的油画。据作者在《回忆托尔斯泰》一文中记述,1891年8月里的一天,63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想给一个贫苦寡妇犁地,他由列宾陪同,在马厩里挑了两匹役用马,套上马轭,便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新村。这位伯爵在地里耕了整整6个小时,一会儿走上高岗,一会儿下到低地。他是那样专心,那样熟练,混和着黑土的汗水顺着脸上的深窝淌下来。而列宾则拿着画册在地里不断跑动,于是就产生了《托尔斯泰在犁地》那幅著名的油画。画面上的“伟大的耕地者”头戴白色便帽,身穿淡青色麻布长衫,腰系深红色带子,前面的白马拉着一张铁犁,后面的白马套着一张铁铧,托尔斯泰走在两匹役马之间,双手扶着犁柄,浓密的长须飘向左颊,遮住了他的脖子。在他身后,有两个农夫正在耕地,背景是田野和森林。这是这位从青年时代起就身体力行地追求平民化的伯爵的又一次平民化实践。

寻访高尔基

下诺夫戈罗德市是高尔基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从这里走向“人间”。人们曾以高尔基这个老乡感到自豪,城市也曾一度以高尔基的名字命名。

可是如今,这个老乡似乎销声匿迹了。当我们从彼得堡来到这座城市,出席第四届“普希金与世界文化”国际会议的第二阶段会议时,整天听到的是普希金,看到的是普希金,谈论的是普希金,仿佛这里成了普希金的故乡,而与高尔基却毫无关系。诚然,普希金在这个城市呆过两天,把它列为普希金纪念地是无可厚非的,建立博物馆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为什么要冷落自己的老乡呢?

普希金名言篇7

关键词:普希金 自然 遁世情结 精神生态学

海德格尔曾这样解释人类的栖居:“如果我们把这多重之间称作世界,那么世界就是人居住的家……作为人居于世界之家这一尺度而言,人应该响应这种感召:为神建造一个家,为了自己建造一个栖居之所”。在他看来,只有诗的语言才能解读万物的神性。如果万物真的有灵,那么最先存在的、最具有灵气的世界,应该是自然;而对自然唯美而诗意的书写,在普希金的笔下,是向“存在”的探索,更是向精神世界的探求,是精神生态学意义上的回归。

一.自然意象与逃离情结

自然与优雅的完美合一,是普希金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很多具有诗性气质的人,往往在血液深处流淌着对乡村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执着。

皇村中学、高加索、克里米亚、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三山村和波尔金诺村……纵观普希金的一生,除却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世界亦在他的生命史上占据了绝大的篇幅。世事乱耳,案牍劳形,一旦脱离开宏大的命题与深远意义上的书写,普希金身上的回归自然的诗性气质立刻汹涌而出。他在许多诗篇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渴念和追求,如《皇村记忆》:

沉郁的夜的帷幕

悬挂在轻睡的天穹;

山谷和丛林安息在无言的静穆里,远远的树丛堕入雾中。

隐隐听到溪水,潺潺地流进了林荫;

轻轻呼吸的,是叶子上沉睡的微风;

而幽寂的月亮,象是庄严的天鹅

在银白的云朵间游泳。”

普希金对自然事物的描绘,经常充满了神秘而天真的想象。他笔下的高山、泉水乃至寒风,总是以拟人化的姿态来呈现,拥有人的感官和情感;他以通感的手法来表现声音、色彩、味觉,又使这些本是普通的人间事物出人意料的在云端、天国登场,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富有灵性。只有对自然有着狂热而深沉的眷恋的笔,才能将万物如此深刻而唯美地呈现。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普希金对自然的歌颂,不是一种单纯的向往和普遍意义上的赞美。在普希金的人生历程当中,关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未消弭。普希金的童年时期,他的乡下保姆为他讲述的童话故事,使年幼的普希金第一次感受到了城市与家庭之外的自然魅力;在皇村中学求学期间,诗歌与大自然是他逃离学校严格管制的工具;而在他成年,进入都市的政坛之后,他游离的自然情结和自由气质,毫无意外的使他受到了官场的倾轧和迫害;流放高加索,是他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一个重要契机。“对普希金来说, 南方的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刚好成为他释放和吐纳悲郁的天地, 让他疲惫的身心、焦躁的心情得到了久违的抚慰。”[1]

自然使他的情感得到憩息,但更是他对抗现实世界的一种工具,他对于自然的讴歌,是他反抗强权与质疑都市世界的方式。普希金天生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战士,他质疑都市社会,厌恶浮夸与虚伪,因此他不可能真正的隐匿自身,在自然的包围之下沉默不语,抛却文明社会的责任。但是,现实的黑暗又使他感到痛苦,于是对自由和自然的讴歌成为他精神的乌托邦,他描绘了一个个和谐的田园,以此作为精神休憩的园地与世人的灵魂居所。所以,只有在诗歌当中,他才能片刻逃离。“逃离情结”频频出现在他的抒情诗歌中,如《该走了,亲爱的》:

该走了,亲爱的,该走了,心儿要求宁静,

……

我这疲乏不堪的奴隶,早想远走高飞,

到远方隐居,在写作和安乐中憩息。

离别,告辞,飞走等是普希金的“分离情绪”和“逃离”的意念,并非是他对生命的失望和逃避,而是对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的回归。他厌恶都市世界的倾轧和暴力,于是在唯美的抒情诗中反复表达离开的情结。

二.向精神生态的回归

普希金在对俄罗斯城市文明和官场倾轧的失望之下,数度在抒情诗中表露了向乡村世界逃离的愿望,但这种逃离,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是对外部的自然世界的向往,而应该深入到精神层面上。

纵观世界思想史,对于人“精神”的含义的讨论从未停止。卢梭在《爱弥儿》当中,他明确指出了“自然人”与“文明人”的区别,盛赞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拥有的天真、质朴、纯洁的品质。中国先秦《庄子》中“精神,天只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将精神与肉体二元对立,却把精神看做承天而生的“道”一般自由而高贵的存在。西方狄尔泰等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理性性质进行驳斥,指出生命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反思,逐渐将非理性的东西纳入到精神的研究范围当中。弗洛伊德和荣格将人的精神划归于原始欲望的萌动,再一次肯定了精神的原初性和自然性。

根据鲁枢元的论著,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生态学也可以进行三个层面的划分:”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2]

精神生态是对人的自然、自由、自足的原初的精神世界的一种阐释,在人类的灵魂层面构成一种自在自足的生态范围。精神生态学“研究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因此,精神生态指向的是人的精神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所以, 可以说现在的生态文艺学, 是一种从生态学的宏观视野出发, 研究文艺与宇宙生态系统关系”。所以,这里的精神生态,一个方面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本身的自足,另一方面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一种文学领域的“复魅”。

生态文艺学是在工业文明冲击下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怀疑中产生的,但十九世纪初期的普希金,在对都市文明的怀疑与叛逆当中,已经表现出了向自然世界与精神生态回归的意向。它的精神缘由,与生态文艺与精神生态学的诞生,原本是异曲同工――对政治文明、都市文明的怀疑因此产生了向乡村文明的逃离意向,在对自然美的歌颂当中,得到心灵的释放和精神世界的完满。

三.回归的意义

由此看来,普希金诗歌的逃离情结和自然意象,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对外部自然世界的追求。它有着更加独特的审美意蕴和精神意义。

首先,在精神生态学意义上,它体现了十九世纪都市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回归,是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交流与共鸣的佐证。在高加索流放的过程中,广阔的自然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在城市所受的伤害,一场无妄之灾本应孤独,所幸他寻觅到了最佳的灵魂伴侣。他在与自己弟弟的信件当中明确表示,高加索“疗养了自己的身体,也抚慰了受伤的心灵”。于是在与自然的交流当中,他粉碎了束缚思想的锁链,在与自然的对话当中走向了灵魂的自由。

其次,向自然的转向使他保持了精神上的完整和纯洁。对于城市虚伪的人事的清醒自知,使普希金在诗歌中反复表达了向乡村的逃离,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唯美的乌托邦。诗歌《小城》中,他从日常起居到周围的自然环境,都进行了全面的想象和描摹。

小窗对着开心的花园,那里有苍老的菩提

还有稠李花争艳;每到消闲的中午之时,浓郁繁茂的桦树枝投下阴凉,为我蔽日;

甜香温柔的紫罗兰间杂生着雪白清香的铃兰,一股欢跃的清泉托着漫游的花瓣,

避开了人的有安静,在篱笆下潺潺地流动……

这首诗与中国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同样在文字中为自己建构了一个洗尽铅华的、以读书与音乐为乐趣、充满了朴实而温暖的世俗之乐的小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实处所,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想象的家园当中,他们因官场倾轧而受伤的灵魂得到了休憩和治疗,因而避免受到现实世界黑暗的冲击,也因此人格的独立和主体性由此得到了保持。

普希金向精神生态方向的诗歌转向,在艺术上也有着珍贵的价值。现代工业社会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而普希金向自然的寻找,意义在于重振了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文学与自然沟通,因而延续并创新了自然抒情诗的美感。

虽然,几乎每一位抒情诗人都有着执着的向自然回归的念头,但普希金的意义在于,他在看清了城市文明对于人性和高贵品质的戕害之后,在与强权斗争的过程中自觉的以自然来荡涤心灵。他不将自然作为人的最高救赎,而是将人在自然中的自我救赎作为人性的出路;他的目的不是遁世,而是借遁世来获得入世的力量。而他这种积极的自我救赎,在后世的文学遭遇的“生态灾难”当中,为“生态美学”的建立提供了某种参照。

参考文献

[1]【俄】普希金:《普希金诗选》,查良铮 译[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

[2]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 等译[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2.

[5]【俄】普希金.普希金全集12抒情诗,乌兰汗,丘琴等译,沈念驹,吴笛主编[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6]刘峰杰.“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注 释

[1]宋德发《面对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与“自然世界”》: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 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2]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学林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第44页.

普希金名言篇8

1827年初,十二月党人尼基培・穆拉维约夫的妻子动身去西伯利亚找丈夫,普希金托她向普欣问候,并带去给所行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的短诗《寄西伯利亚》。后来,普欣回忆了朋友的这封书信和这封信所激起的感情,他写道:“普希金的声音使我无比欣慰!我虽然对他充满深切而兴奋的感激之情,可是不能像他在放逐中我第一个拜访他时他拥抱我那样,紧紧地将他拥抱。”

――[俄]切尼科夫《欣悦的灵魂:普希金传》

当普希金那首《致西伯利亚囚徒》在这些苦役犯中传诵的时候,有多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十二月党人诗人亚・奥多耶夫斯基代表全体十二月党人给普希金写了答赠诗:“但是歌手,请你放心,我们因命运和锁链而骄傲……我们屈辱的劳役不会泯灭,一粒火星能将烈焰燃起,我们的人民接受了启蒙,将在神圣的旗帜下聚集。”“一粒火星能将烈焰燃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必将专制制度。十二月党人这样坚定地答复了普希金对他们提出的保持“高傲的耐心’,相信未来的呼吁。

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普希金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的歌唱,他与十二月党人保持着最紧密的接触。法国人亨利・特罗亚在《普希金传》中写道:

当普希金要求赦免的申请信缓慢地从一个办公室传到另一间办公室之际,在尼古拉一世的办公桌上,指控诗人的报告也是一份又一份,接连不断。12月14日的暴动分子都会背诵普希金的自由思想诗句。在审讯中,他们都提到过他,普希金的名字一直响在皇帝耳边。彼得・别斯土舍夫对调查人员说:“我是在朗读了几首手抄诗之后,开始产生了自由思想。如《自由颂》《乡村》《我的阿波罗》,还有几首讽刺诗,就是曾叫著名诗人普希金吃过苦头的那几首。”迪沃夫在供词中说:“我的自由思想是从某些作品中得来的,特别是普希金和雷列耶夫的颠覆诗。”

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他们被判处绞刑或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的消息使普希金大为震惊。新继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犹豫不决,无法决定流放中的诗人的命运,于是派了经验丰富的特务博什尼亚科夫搜集普希金的言行材料。虽然指出诗人说过“任何动物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的话,博什尼亚科夫的报告还是令人宽慰的。于是,尼古拉一世决定要召见并收买普希金,使之能够为他的政权服务。9月3日晚,诗人在信使陪同下启程前往莫斯科,并随身携带了《先知》一诗,这首诗是在十二月党人遭到镇压后写成的。尼古拉一世问普希金,假如12月14日他在彼得堡,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普希金答道:“我会在暴动者的行列里。”尼古拉一世从十二月党人的供词中获悉,普希金的诗歌对俄国自由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诗人从流放地释放出来,是诱骗普希金到自己一边来。

普希金出身于贵族之家,十二月党人也都是贵族,所以历史上称他们的革命为贵族革命。他们本是沙皇制度的宠儿,拥有贵族特权,为什么却成为这一制度的叛逆?

19 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残酷的沙皇统治下,农奴的命运如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所述:“人人过着奴隶生活,个个都遭厄运,难道要这样过一辈子?俄罗斯人民莫非永远是老爷的财产?莫非要永远把人们当作牲口买卖?”这严酷的现实使一批年轻的俄国贵族军官,即后来的十二月党人痛感到:要拯救苦难的祖国、解放悲惨的农奴,必须沙皇的专制暴政。他们都是现实的冷峻的思考者,也是自由思想的实践者,始终把眼光投射在那些社会最草根的底层。他们兴办贫民子弟学校,经常聚会,讨论社会问题,讨论变革方式,他们也曾企图以和平方式来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甚至起草了《俄罗斯法典》和《宪法草案》。

这是体制内既得利益者对体制本身的反叛,是真正把目光聚焦在民众身上,是人之为人的良心所在。当这种闪烁着伟大人性光辉的良知被焕发出来,他们喊出:“不应将人划分为高贵的和低贱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人都按神的旨意为幸福而生。”(《宪法草案》)他们为整个社会描绘出未来生活的蓝图:“不再靠别人的施舍,不再依附于他人而是靠耕耘所付出的劳动过活,无论他流浪到何方,无论他到哪里去寻找幸福,他都可以记住,如果不顺心,在自己的乡里,在自己的政治大家庭中,随时能找到安身之所和获得基本的温饱。”(《俄罗斯法典》)

平等与自由激励着这一百多年轻贵族军官,也激励着有广泛影响力却身陷囹圄流放在外的普希金。俄国知识分子自由的精神气质,就是很奇妙地将文学中的忏悔和劝善意识同政治理论中的平等和分配原则融合在一起,十二月党人身上体现出的人道精神,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芒。

王栋生老师曾说到一个细节:沙皇尼古拉一世处死起义领袖时,还命令他们的妻子儿女站在要塞城头上,看着他们被绞死。这仅仅是一种残忍吗?王老师说是一种疯狂,是一种专制的疯狂,他追问道:“这种疯狂吓着谁了?没有。”我看这是一种专制下的报复,是一种几近灭绝人性的威压。

然而,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特鲁别茨卡雅公爵夫人冒着风雪严寒,第一个奔赴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一生追随他英雄的丈夫,双双长眠在那里;居住在巴黎的法国姑娘唐狄得知昔日的情人伊瓦谢夫参加起义被判刑流放,立刻赶到俄国,并向沙皇提出要求与伊瓦谢夫结婚。沙皇尼古拉一世虽然愤怒不已,却也为这位法国女郎坚守爱情的行为打动,特例批准了唐狄的结婚申请,最终她和她的爱人也葬身西伯利亚……

“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筱敏《山峦》)

十二月党人影响了俄罗斯民族的几代思想和血性,这是对自由的呼喊。摩罗在《巨人之成为巨人》一文中提到这样的一个细节:沙皇当局绞死十二月党人的5位领袖时,赫尔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整个精神生活几乎完全被这个重大事件所占领,内心时刻不停地激荡着为光明和正义而奋斗的伟大冲动。他郑重地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和决心,这位老师了解到赫尔岑的精神世界后,禁不住还以激动的拥抱,他对赫尔岑说:“愿这些感情在你身上成熟并巩固下来。”

在给车尔尼雪夫斯基执行象征性死刑的刑场边上,一位少女把一束鲜花递给了这位囚徒。在随后奔赴西伯利亚的途中,一位马车夫用这样的话跟车尔尼雪夫斯基告别:“谁拥护人民,他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

上一篇:平平淡淡的生活范文 下一篇: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