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范文

时间:2023-11-20 00:05:43

回到原点篇1

然而如今,你是否被城市中的灯红酒绿遮住了双眼,从此淡忘了你的“原点”?你是否因为一次次挫折与打击而将年少时的抱负从此尘封?你盲目打拼,随波逐流,不再忆起年少时远大的理想!你在自己的利益道路上固执地走着,忘记了曾经的“原点”。你原本的目标渐渐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益”!为了利益,你与“原点”渐行渐远。你像那些自己曾经厌恶的人一样,为了利益,甚至肯牺牲一切——包括自己远大的抱负!

当你自我安慰:“赚取金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时,可曾想过,你的最终目的已然丧失?你的灵魂变得空虚,你在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

当你最终得到了利益时,却不禁感到迷茫:这些又有什么用?你为什么会迷茫?因为你已经偏离了原点,与它渐行渐远。

终于有一天,你在迷茫中回首往事,幡然醒悟:我的人生本应为了“原点”啊!我难道不应该回到原点么?

不要与你的“原点”渐行渐远,因为,它是你走下去的动力。你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无法脱离原点!回到原点吧,这样,你才能找到你人生的意义;回到原点吧,这样,你才能实现宏伟的目标;回到原点吧,这样,你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或许,许多年后,你的理想得以实现。你会告诉其他拥有原点的人们:生于原点,回到原点,生生不息。

回到原点篇2

遥望古人之高尚之士,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片丹心明亮后世。苏东坡凌虚御风,赏山间之乐,纵然知人生短暂,生活波折,也高歌当酒,不念俗名。五柳居士幽居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心能看透世俗之间,追求人间质朴,孟子舍生取义,不为利而苟活,不为名而生存,此人性之大善也。回到原点,不媚尘俗,反返璞归真,坚守人心之美。亦能怡然自得,活得自在。

故观知今世,随社会在发展,价值观也在变。当人性之本,善良本性,却从未在世界消亡过。比尔。。盖茨,巴菲特将财产捐赠社会,建立慈善基金。中国慈善家陈光标,中国的慈善家,每当世界有大灾难发生,他都积极响应为灾民捐赠物资。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为基金不辞辛劳的为基金奔波。他们深知,资金取之于社会必要用于社会。回到原点,时将物质更好的利用,让物质更好的造福于大众,让大众更好的得到利益。

财富取之于民便要让民众获得更好的利益。然而,多少商家为了减少成本,增高自己的利润额,把群众安全当把戏。中国近几年来的思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3聚氰胺”漂白银耳到塑化剂,试问,民众如何能安居乐业?如何能不再为食品安全问题担忧、回到原点,不仅需要开发更多的绿色食品,更需要监管部门以群众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的路线想问题。而不是对曝光的问题遮遮掩掩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的糊弄群众。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快节奏生活,科技化的意识形态让整个世界繁华却从满危机。

不错,人类发展了社会变化了,很多的封建礼教我们需要摒弃,很多与社会脱节的事物也早该丢弃。但我们不能为了一时之利一时只需而把最本质的到得底线也付之一炬。

坚守人性之本,相信性本善。回到原点,才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前行和上升的基础。

回到原点篇3

关于方东美思想的不合时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是方东美学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或者说理论动因;二是方东美与其他新儒家观点的迥异之处。

先来看方东美先生所处的时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图富民强国,在中国的政治统治者与知识界,经历了一个曲折与漫长的认识过程,首先是由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通过变革器物达到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目的,然而甲午海战的失败这样的梦想无情地破灭了;而后又提出了通过变革政治制度来强国,但是的失败使这样的想法也未能如愿;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真正的威胁也许是来自文化方面的。救亡图存是整个民族的共识,而如何才能克服危机?人们把注意力最终导向了文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危机,其实质是什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危机,在列强的侵略面前,救亡图存,并进而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对此在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在启蒙与救亡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抉择。究其实质,其实就是,一方面如何来看待西方的器物、制度与文化,它们能否引领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另一方面则是如何来对待中国经过长达几千年的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传统与精神,难道它就是中国社会落后的真正的渊薮?是实现现代化无法逾越的阻碍,因而非得要彻底去除不可?简单地说,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可以看做是西方在历经工业化,或者说是在完成了现代化后所获得的强大优势对中华民族造成的现实冲击;而后者则是植于本民族文化母体的中华民族何以去做的问题。如果承认现代化的进程,或者说不否认现代性的话,本民族文化要克服危机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要么“返本”“开新”,要么完全抛弃,另请高明。而如果选择否认现代性,沉溺于自我的逻辑和幻象,本民族的文化已足,固步自封即可。显然当时的人们选择了承认,选择了完全文化的传统与精神,其结果就是要“打倒孔家店”,彻底拔除维系中国政治、文化几千年命脉的儒家思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和传统。

在这样的宏观历史的背景之下,在文化选择的冲突之中,选择“返本”“开新”的则以新儒家为代表,他们有着很深的文化危机意识,在不拒斥现代性、现代化进程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护持。着力解决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创造性地重建传统。

方东美先生就生活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生于1899年2月,卒于1977年7月,从其成长历程、治书著述以及学术生涯的时段来看,可谓恰逢其时,自然他的思想脱不了这个时段的痕迹。实际上他的思想,就是来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挑战,因而不难发现在其著述中,人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他所建构的思想文化体系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与精神的阐述,从中可以看到在他的论述中,中国文化不仅不是现代化发展的阻碍力量,而且它既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同样也能推动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返本”,同时也能“开新”,并以此参与到世界文化潮流之中。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看,方东美先生的思想确实是具有深刻的洞见的,他的论著实际上回答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思想脉搏的跳动。

作为新儒家的方东美与其他当代新儒家尽管所处的时代相同,理论背景以及价值关怀趋同,但是相异之处则更多。首先方东美反对“道统论”,倡立“学统”,对儒家之外的诸家学说取并包兼容的态度;其次,对于宋明新儒家,方东美认为包含三个形而上学思潮,其一是“唯实主义的新儒学”,包括北宋五子以及朱熹;其二是“唯心主义的新儒学”,有象山、阳明等;另外一派是“自然主义的新儒学”,王廷相、王夫之等归入此类。最后,在复兴儒学、重建传统的方向选择上,方东美认为应该直接接上原道原始儒家来发展、光大儒学。

而如此前卫则是从原始典籍的角度出发,此是方东美一生秉持的学问态度和方法,亦是他贴近今日复归原典、重读经典,回到古代罗马、希腊学术思潮的先瞻之处,而《原始儒家道家哲学》一书则是这种方法和理论的总结。本书导论是方东美对“中国哲学精神”作的简要概括,其余章节共四个部分:一是原始儒家思想———《尚书》部分。二是儒家思想———《易经》部分。三是原始道家思想———《老子》部分。四是原始道家思想———《庄子》部分。

在方东美看来,中国哲学应自儒家说起,因为就哲学的起源来看,虽然从比较学的观点看去,中国与希腊、印度均有一套系统的神话传说,但是中国的是战国以后后人整理的,“决不能倒过来以后出的材料说明更古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神话不能成为说明中国哲学的材料。中国哲学需从儒家谈起,而儒家哲学思想当以原始儒家为主,谈论原始儒家,自然必以孔孟为主,但谈孔子,不能只讲《论语》,在方东美看来,儒家的思想源远流长,一方面注重传统,一方面又注重创造,而《尚书·洪范》和《易经》就分别体现了儒家的这两个传统。

《尚书·洪范》作为儒家思想传统之“承受一套洪荒上古时期之久远传统”的一面,方东美认为值得注意的为两点:一是“五行”观念。一是“皇极”观念。而《易经》作为儒家思想创造的一面,方东美认为“复又开拓出一广大悉备之哲学新天地”。他说:“儒家形上学具有两大特色:第一,肯定天道之创造力,充塞宇宙,流衍变化,万物由之而出。(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第二,强调人性之内在价值,翕含辟弘,妙与宇宙秩序,合德无间。(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此两大特色构成了全部儒家思想体系之骨干。”

方东美认为殷周之革命,影响到春秋战国时代,结果产生了两大思想体系:一方面,儒家设法制定一切范畴来把握“时间生灭变化的世界”,以时间之创化过程来描绘人类生活的世界;另一方面道家老子则不满意春秋时代的演变——顺着时间之流而愈变愈坏,而要透过时间之幻想,将世界向高处、向过去推,推到人类无法根据时间生灭变化的事实以推测其秘密,而进入一永恒的世界。儒家即是前述的原始儒家哲学,而后者即为原始道家哲学。在方东美看来,道家的真精神是要成就一种境界上的“太空人”,道家所寄托之世界乃是一大神奇梦幻之世界。“构成其世界之空间正是美妙音乐及浪漫抒情诗歌之‘画幅空间’兼‘诗意空间’——一种充满诗情画意之空灵意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正是这种精神的完美表达。

以上,撇开价值追求和立论的初衷,方东美对中国文化乃至哲学的理解,尤其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理解别开生面,其视野相当开阔,下面笔者兹就方东美先生的思想作几点简要评述。

首先,方东美先生是在将整个中国文化化约为哲学的论域中进行的论述。他说“通中国哲学之道,盖亦多方矣,然余于是书则独采形而上途径,旨在直探主脑及其真精神所在”。他以形上学三种形态——“超绝形态”“超越形态”“内在形态”来判定中国形上学为一种“既超越又内在”“即内在即超越”的独特形态,这种形态才是他心目中的正态。将整个中国思想,或言哲学诉诸本体论的探讨,本无可厚非,但是抱定形上学,以本体论的视角审视传统思想的脉络,而将“凡非中国思想一脉相传之诸形上学理论”置于讨论之外,显然不能完整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尤其是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精髓之所在。

其次,方东美将中国哲学划归为原始儒家哲学、原始道家哲学、大乘佛家哲学以及宋明新儒家哲学四大“主潮”,尤其推崇原始儒家哲学和原始道家哲学,断然否认“道统”,而提“学统”,固然是将整个文化传统在学术的层面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且避免了“道统论”之偏颇和排斥性,取更大的兼容并包。如此地划分学术脉流自然是由于其形上学的逻辑前提决定,但是传统的学术划分和学术的时代性自有其逻辑和历史背景。以“道统论”来看,在学术层面,“道统”固然是排斥了其他学派,但是道统并不是一个纯粹学术的概念,“道统”是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主体性和一以贯之的精神,千百年来如是。“对于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不赞成”,看到了“罢黜百家”的排他性,却忽视了“独尊儒术”是时代使然的历史合理性,方东美见于“理”之常在,或略了“势”之固然。

回到原点篇4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教的是数学,面对的是儿童,教学就是在数学和儿童之间搭起一座有意义的学习之桥。因而,评价一节数学课,离不开三个基点:第一,学科理解,即对教学内容及数学学科本质等有深刻的认识。第二,儿童立场,即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兴趣喜好、学习特点等有全面的把握,坚持儿童优先。第三,教学艺术,即用艺术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育人目标。

从这三个视角来看杨惠娟老师前后两次执教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寻找到她在数学课堂上的改革和进步。

一、内容理解,更加突出概念本质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两种运动方式,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主要是研究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小学阶段,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按照一定要求将一个图形平移和旋转。初中将进一步掌握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运动中的一些基本特性。

“平移”和“旋转”作为两个基础性的数学概念,依照张奠宙教授对概念的划分类型,它们属于“可以严格定义,但是在小学里不宜实行”,“对小学生只能用实际例子做一些描述,以求大体上理解”的概念。事实上,小学数学教材对“平移”和“旋转”的编排也确实没有给出任何定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实例出发,引出“平移”和“旋转”。教学中,最常见的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做手势等来演示“平移”和“旋转”,让学生获得“初步理解”。

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对数学概念“不作定义”并非说教学就可以停留在表层,不需要触及概念的本质。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数学课程中的“平移”和“旋转”到底要让孩子们学点什么呢?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它们在初中教材(第三学段)中的编排: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平移”教材编排如下:观察平移形成的美丽图案,并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相同的雪人。指出: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并由此归纳出: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就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编排如下:观察钟面上指针的转动、风车风轮叶片的转动。指出:我们可以把指针、叶片等看作平面图形,像这样,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并由此归纳出:1.对应点到旋转心中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可以看出,上述教材对“平移”和“旋转”所作的定义,依然是结合具体运动事例提出来的,但在文字表述上更加严谨、逻辑、数学化,特别是“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完全属于数学语言表述。不过,在此之外,教材更加突出了“平移”、“旋转”运动过程中的点、线段、角、图形等对应关系及其在运动中的不变性。站在这样的“高点”再回望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要是能恰到好处地触及到这些“本质要素”,我们就说这样的教学是指向概念本质的教学,是具有贯通性和穿透力的教学。稍作对比可以看出,杨老师两次执教《平移和旋转》,都非常突出了平移中的“对应点”(如2003年中的“小鸟”位置变化,2012年中的“房顶上的点”),但相对而言,2012年的教学在提取“方向”和“距离”两个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即“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对应线段”的教学体现得更加充分,“对应点”的教学也实现了从观察“两点”到探究“多点”的飞跃。同时,从教学录像可以看到,在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各种“旋转”运动时,课件里相应的图片上均用红色标记显示出了“旋转中心”,以突出“绕某一点转动”的特征。这些,都体现了教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触及到了概念的本质,实现着小学和初中数学课程体系的融合,而这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更加突出向数学学科本身回归的要求。

二、儿童把握,更加关注学习现实

钟启泉教授在回顾十年课改时说:“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无论何种教育,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儿童发展的现实。”教学活动不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恰恰相反,只有真正从儿童的学习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学生真实的状态是什么,学习的难点是什么等等,教学才是贴切的,有意义的。

回到原点篇5

蔚蓝色的天空,洒下几缕温暖的阳光。那棵树上,偶尔几声轻微的鸟叫声,生怕惊扰这座校园的宁静。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却是梦的起点。曾经,在这个原点,背起梦想的行囊,带着几许奋斗的热情出发。不顾风吹雨打,不管沿途溅起的泥浆是否弄脏了行囊,只是一味地向前,只为追逐梦的足迹。

当时间漫长了路的行程,当岁月翻过往事的篇章,把昨天没收,那一本沉重的相册,把往事收成回忆。再回首,路已越走越远,时光把风雨酿成佳肴。一路走来,多少风雨,把回忆冷却,多少泪水,把心痛打湿。

只是,很少抬头看看那片曾经绽放梦想的天空是否依旧蔚蓝。只是,最初对梦想的那一份执着已慢慢淡却。

很想回到原点,点燃那份追逐梦想的热情,触碰那最初最真实的感动。

也许,现实的无奈把梦打破,碎成一地,那一份追梦的热情也抵不过时间如水般的冲刷。也许,那片梦想的天空早已不那么蔚蓝,染上了些许阴霾。也许,时光把往事泛黄,那份对回忆的思念也慢慢缩短。

搁下现实的浮华,回到原点,寻找那一片梦想的蓝天,以清水承载欢乐,拾起几片落叶,拼凑那个最真实的梦境。

那个梦的起点,曾经承载多少人青涩的憧憬。还记得,我们遥指蓝天,勾勒美好的未来,还记得,我们说过不顾任何风雨,只求跟上梦的足迹。

回到原点,如今,校园空留一片宁静,谁的一声惆怅,放下那一份炽热的追求,把往事写成回忆。

应该有的故事,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应该美好的往事,回忆渲染成殇。止不住的是流年,忘不了的是回忆。

也许是一味地前行,忘了还有沿途的风景,也许是一直追逐着明天,忘了昨天已经越来越远,也许是只顾着远方,忘了那个装着纯真梦想的原点。

回到原点,收起繁乱的思绪,守护这一片梦想的蓝天。

回到原点,倾听回忆的旋律,勾起那一段段的往事。

回到原点,用一份执着,用一份坚持,编织最初的梦想。

回到原点篇6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是“回到原点”。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原点”指的是什么。

在词典里,“原点”指的是出发点、根本点。

数学也有“原点”这个概念,指的是数轴上正负数的分界点,读作“0”。如果用X轴、y轴和z轴建立一个三维立体的坐标系,那么,“原点”就是三条数轴的交汇点,在坐标系的正中央,也读作“0”。

电脑也有“还原”一说,就是通过“格式化”,将系统里错误的、多余的东西去掉,使系统恢复到初装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分别得出了“原点”的三大要义:一、事物的出发点、根本点,二、是非、正反的分界点,三、清除了错误、累赘的东西,恢复到初始的状态。

我进一步想:“回到原点”又指什么呢?

显而易见,“回到原点”是指回到事物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指认清是非、正反的界限,是指纠错拔冗,还原为初始时的纯正、本真状态。

也许有人会问,经你这么一解释,“回到原点”岂不等于回复过去,停滞不前了吗?

非也。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看来,三维立体的坐标系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时空不断地运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直至永恒,这就构成了“四维空间”。毫无疑问,处在坐标系中央的“原点”也随着这个“四维空间”运动。

有人会问,你说原点的位置在不断变动,“回到原点”不就等于找不着北了吗?

不必担心,因为我们有“跟踪器”,能不断寻觅到“原点”的确切位置。这个“跟踪器”就是“肯定否定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点”,都会周期性地在更高阶段、更高层次上回到“原点”,这就是“肯定否定”规律。

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出现质的飞跃,由此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以上就是我从词汇、数学、物理和哲学四个层面对“回到原点”的含义和原理所作的理解和解释。

我怕前面说得比较抽象,故此再用修筑楼房来类比解释“回到原点”的意思:我们给楼房选地址,打地基,相当于定下一个原点,把大楼盖好,供人住宿,相当于以地基为原点,以大楼的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立面作为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坐标系,大楼随着地球在宇宙里运动,相当于这个三维立体的坐标系随着时空不断运动,形成了一个四维的空间。大楼外墙出现裂缝,楼顶出现僭建物分别要修补或拆除,相当于要纠错拔冗、回复本真,这就是对大楼的首次否定。大楼年久失修,便拆除重建,重建时,从设计、建筑到装修都运用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这就是对大楼的再次否定,相当于在新的层次上回到原点了,或者说,到了亚原点。由此,第一个周期就结束了。

回到原点篇7

山,蜿蜒盘旋着,远远地伸展向天的边沿。一如他那颗缚着枷锁的心,遥不可及。

那天,他站在山脚下,望着重重围绕的大山。

即使,一幕青山,也阻隔不了他那颗遗落在了山的那头,久久挣扎着的心。

多少个日日夜夜里,他奋力地攀爬着,坚硬的石子路烙下了一个又一个深厚的履印。

直到有一天,不经意间,他回过了头,望到原点。

在那里,有一群与他同龄的孩童,他们开心地玩耍着。

于是,他的心开始动摇了。

站在半山腰徘徊着,徘徊着——

最终,他不慎,跌倒了。他开始害怕着,迷惘着。

这时,乡亲们急急赶来扶起了他,给他上药,喂他米粥。孩童们也给他粗制的小玩具,与他玩乐。

在彼此的悉心相处中,他诉说了他的梦想。他们雀跃着,给予他支持,做他成功的后盾。

——

终于,两千多个日子里的那天,一张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的手上。

临别前,村长带着全村的父老乡亲们,来到村口欢送他。伙伴们也站成一排,眼睛里嵌着泪水,凝视着他。

终于,有一个人忍不住走上前来,嚅嘘着唇问他:“你,还会回来吗?”一如一粒石子投入水里,他的心似乎荡开了千层的波浪,久久地,久久地,荡漾着。

回来吗?不,不,我才不要回来呢。他苦苦奋斗了那么久,为的就是走出大山,看尽外面的纷繁大千。

最后,他还是走了,在乡亲们期盼的目光中,狼狈地逃似地走了。

从那以后,他来到了一座繁荣的大都市里。他换上了西装,脚上蹬着亮锃锃的皮鞋,手上,脖子上套着闪晃晃的金饰品。他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官,一边手环娇妻,一边享受着下属的阿谀奉承,又极尽一切的收刮财富。

他也忘了,忘了,他是山里走出的娃呀!

直至多少年后的一天。一群警察闯进了他豪华的居室,给他套上了银晃晃的手铐,他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妻子离他而去,谄媚的下属也群鸟四散。

在昏暗的牢房中,举目无亲的他,孤单着。他终日苦苦思索着,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却落得这样一个众叛亲离的结局?

难道,一切就这样回到原点了吗?

原点?原点?

是的,他忆起了,忆起了离别时伙伴问的那一句话:

你,还会回来吗?

呵呵,他内心苦笑着,他还可以回到原点了吗?

回到原点篇8

我就是一抹蚊子血

宋雅乔从加州回来的消息让我很不安,这几天,我一直暗暗注意着池小宁的一举一动,他还和从前一样,每天总是有很多忙不完的工作,只要他打开电脑,就意味着我有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去打扰他。我试着假装不经意点了他和宋雅乔过去常吃的情侣套餐,池小宁一声不吭地吞下,和平常一样眉头紧锁连吃饭也在想着工作的事情,好像那些味道所承载的美好记忆全都不在。

我没忍住,端着饭碗问:你知道吗,宋雅乔回来了。池小宁敲击键盘的手忽然停了下来,转过头,问得风轻云淡:那怎样?

我说:班长说聚一聚,给宋雅乔接风,你去不去?池小宁说:那咱俩一起。

我很满意池小宁波澜不惊的表现。屋子里响起了清洁的水流声,搀和着我小声哼歌的声音。池小宁停了手,重重呼出一口气,说:你能不能别像蚊子那样嗡嗡乱叫。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句话我昨天刚读过。我的悲伤和着水气,因为池小宁的责备蔓延开来。我知道,池小宁并不是在心烦我蚊子一样地嗡嗡乱叫,而是我已经变成了他墙上的那抹蚊子血,没有营养的痕迹,擦又擦不掉,只会在日后漫长的时光中,因为无法视而不见而徒增烦恼。

池小宁对我新买的套装嗤之以鼻,他没那么说,但是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了不屑,站在穿衣镜前,恍惚间我也有一种错觉,好像我把应该穿在宋雅乔身上的衣服穿到了我的身上。和池小宁这几年的柴米油盐,我就像抹布女一样,擦去了他因失恋而衍生出的忧伤泥巴,终于把他擦得成熟优雅,味道十足,而我,却因为收留了池小宁身上的泥巴,渐渐地失去了原来的颜色。

走在池小宁的身边,尽管我刻意做了头发敷了面膜,已比平时状态好很多,可是仍有一种皇帝新装的心虚感。

见到宋雅乔的那一刻,我终于知道我是彻底输了。相比较我的隆重,宋雅乔显得过于随意了些,她只穿了一件大格子衬衫,牛仔裤,披散着长头发。我们到的时候,宋雅乔正坐在一群男人中间,在喝彩声中咕咚咕咚灌下一瓶啤酒,看见池小宁,她蹦过来,当着我的面,给了池小宁一个大大的拥抱,那股加州阳光般的灿烂,让我不知所措。

她说:池小宁,我真的想死你了。

池小宁咧着嘴微笑,眼睛里闪烁着久违的光芒,他说:我也是,很想你。过了许久两人才从含情脉脉的间隙中想起了我,宋雅乔的笑变得程式化了,说:林晓曦,好久不见。

那是一只素手和一只枯手的汇合。站在宋雅乔的面前,我的悲伤我整个人都禁锢在当下,有一些自我的东西渐渐觉醒,我很难过,为什么没能像她那样活得潇洒快乐。慌乱中,我忽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就快要失去池小宁了。这个念头,让我害怕到颤抖。

我犹如雕塑般坐在池小宁的右边,宋雅乔坐在池小宁的左边,宋雅乔距离池小宁很近,不像我,还隔着一个胃的距离。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敢承认的事实是,就连池小宁的胃,我也横渡不过,再可口的食物也搭建不起通达的桥梁,只因为他的心里,住着宋雅乔,所以他可以秀色可餐,也可以食之无味。

我讨厌明知故犯的伤害

池小宁那天喝醉了,没有人灌他,他就坐在我和宋雅乔之间,一杯接着一杯,旁人看出了他的尴尬,都不去点破。宋雅乔人缘很好,她很愿意帮助别人,而我,只对自己想要的,才感兴趣。毕业后,若不是因为池小宁,我于他们就是陌生人一个。我冷眼看着宋雅乔笑嘻嘻地和他们喝酒,到了池小宁这里,她说:同胞们见证,我得和池小宁喝个交杯。大家一起起哄,就像我过去不曾关心他们的感受一样不在意我的难堪。池小宁被宋雅乔拉起来,满脸涨红,宋雅乔的眼睛全程都没有离开我,她的眼角流露出那股风情,是对我最有力的挑衅。

宋雅乔喝完酒后,忽然泪流满面,她说,她决定不走了,因为这里有她一直思念的人。

池小宁因为这句话,眼眶湿了。

我不知道,我在他们之间算什么。宋雅乔并没有背叛池小宁,但那时我也喜欢池小宁,宋雅乔去加州是为了完成她妈妈的心愿,走之前说让池小宁等她三年,池小宁就真的等她三年,我等了池小宁三年。但是宋雅乔没有同来,她让池小宁再等她两年,我知道这是我的机会。池小宁愤怒了,挂了宋雅乔的国际长途,把我带给他的寿司吃了个精光。我说:没有人会舍得加州的阳光,或许还有加州的爱情。池小宁因为我的预言留下了委屈的泪水,他吻着我说:你说过会陪着我一辈子的话还算不算?

我从来都不曾被他搁置在梦想的高地,我不是池小宁魂牵梦绕的风筝,他也不会为我扯出一条牵挂的线。我没做过他心口上的朱砂痣,可是。却迫不及待地变成了他墙上的蚊子血。

宋雅乔的再次出现,终于让池小宁清楚地辨认出朱砂痣和蚊子血的区别,一个是夺目的妖娆,一个是刺眼的污点。

是的,我就是宋雅乔和池小宁之间的污点,是池小宁背叛了宋雅乔的污点,宋雅乔在加州的五年,一直倾心做她妈妈的事业,她不曾爱上过任何一个比池小宁优秀的大鼻子外国男人。

一个星期后的午夜,池小宁接到了一个电话,他去了阳台,我知道是宋雅乔打来的,电话接通的一刹那,我听到了那边宋雅乔气若游丝般的声音:我想你,池小宁。

池小宁说同事生了病,他要去照顾一下,我说好。等池小宁出了门,我换上衣服,跟在他身后。我看见他们在路口紧紧拥吻,这时的池小宁,炽热而激烈,冒着我白开水般平淡爱情中不曾有过的气泡。

他们去了最近的一家宾馆。我在马路边上坐了许久,在天亮之前,一步一步挪回了家。

这本来就是一场错误,我错了,我不应该在一个男人心里还住着别的女人时强行住进去,我不应该试图用自己的努力去扶正他的摇摆。付出再多的感情又如何,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反而执着于自己的付出,而越发恋恋不舍。我如此悲剧。

我对池小宁说:我们分手吧,你去找宋雅乔吧。池小宁停了工作审视着我,像从未看清我的真面目一样。忙不完的工作,只不过是他不想面对不爱我的这个事实的借口。我像蚊子一样哼哼着,故作轻松地说:你别骗自己了,你根本就是爱宋雅乔的,那天晚上我都看见了,你走吧。

我想我说出了池小宁忍了很久的话,他终于说了句:对不起。

我讨厌感情中的对不起,因为下一句是,我还是要伤害你。

我讨厌明知故犯的伤害。

我不要不公平的爱

没有池小宁的生活我过得很好。因为他即使在,我的爱也不过是一次自以为是的燃烧。现在我把过去用在池小宁身上的心思全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才发现,女人爱自己,是一件多么客观的事情。

朋友们说很高兴看到林晓曦活回了原来的样子。有些事情总得自己去想开,就像是池小宁给我带来的伤害,如果不是他离开,我想我永远看不明白。

后来也渐渐听说了一些关于宋雅乔和池小宁的消息,有人说他们过得很好,又有人说他们过得不好,因为靠近了,那点距离美全都消失了。宋雅乔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对池小宁和我这段插曲,始终耿耿于怀,她无法原谅,当她孤独地守候在异国他乡时,池小宁却倒在另一个女人的温柔乡里。

池小宁来找我是我没有意料到的。三个月后,就在我家的楼下。我说:池小宁,你怎么有时间来看我呀?这样问,心一点都不疼。

我想我的表现让想吃回头草的池小宁失望了,他的眼睛黯淡下来,他说:你好不好?我,挺想你的,我都好久没有吃到你做的菜了。

我说:我很好,我马上要和驴友们出去旅行,这就走了,不能给你做菜了,下次吧,带上雅乔来我家做客。池小宁点点头,呆在原地,欲言又止。我刚转身,就听到身后的池小宁说:晓曦,我现在才明白,其实我早就爱上你了,我们,还能不能……

我很鄙视池小宁这样。我说:池小宁,错过了,就来不及了。

我不想关心他有多么后悔多么疼痛。我很爱他,现在仍然爱着他,可是有些爱,注定百转千回也绕不到原点,不如就按照命运的指示一路走下去。

上一篇:腊八蒜的腌制方法范文 下一篇:八大心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