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理由范文

时间:2023-09-19 19:31:13

爱不需要理由篇1

封面上写着:“一部与《妞妞》一样值得珍藏的作品。”《妞妞》也是周国平老师的著作之一。记得两年前我是含着泪阅读那本书的。妞妞是作者迎来的第一个小生命,但这个小生命来到人间18个月后便被上帝召回,带着对生活的渴望,对父母的眷恋,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至情至性的周国平——一位普通而痴情的父亲,用文字永远地留住了与妞妞相处的562个日日夜夜。

想到“妞妞”,我带着更复杂的心情阅读了《宝贝,宝贝》。

《宝贝,宝贝》所表现出来的父爱,是周国平对妞妞的爱的延续。全书从父亲的角度,记叙了啾啾幼时的趣事,写出了一个小生命在成长中的美丽风景,以及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教育,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女儿无私的大爱。

我曾疑惑题目为什么用了两个“宝贝”,后来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两个“宝贝”有不同的含义,第一个“宝贝”指作者的女儿,第二个“宝贝”则指作者和女儿一起度过的时光,这无疑使我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目录的前面,有两张照片,周国平和他的女儿。最初翻阅只是因为好奇作者与他女儿啾啾的模样,读完整本书再看照片,别有一番感受。从作者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沉甸甸的父爱。

全书的每一章节都渗透了爱,啾啾对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对啾啾的爱。书中写道:“小生命来到世上,天下的父母哪个不心醉神迷?谛视着婴儿花朵一样的脸蛋,满腔的骨肉之爱无以表达,一声声唤宝贝,千言万语尽在其中。”这不仅是周国平老师的感受,更是每一位爱孩子的家长的感受。

想到这里,那种温暖的感觉一下子涌上了心头,此刻仿佛回到了幼时的日子,整天无忧无虑,躲在妈妈怀里甜甜地睡觉的生活……

我7岁时便与父亲分开,随母亲回到老家居住。尽管如此,在我幼时的记忆中,父亲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清晰到即使十年后,父亲的音容仍历历在目。父亲不高,但很健壮,看上去像严肃的大将军,他那爽朗的笑声和幽默的性格却令人备感亲切。

父亲没有周老师精彩的文笔,也没有周老师长远的教育方案,但他曾带给我的欢乐将永远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手术室门口,一个大男人正跪着祈求母子平安。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一双有力的大手抱起了我。从此他便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他,就是我的父亲。

3岁,我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很多次,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到处玩耍。

4岁,我不慎走丢,父亲含泪走遍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我。

5岁,父亲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辞辛苦地教我骑车。

6岁,父亲在我的生日宴会上,送给我一只他与母亲一起缝制的布娃娃。

……

如今也只有在新春之时,才能见上父亲一面。每次分别,他都躲在车里嚎啕大哭一会儿。读了《宝贝,宝贝》后,我终于忍不住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爸,我是你的女儿,永远也不会改变。你不能留在我身边是遗憾的,但不管怎样,有个健康的爸爸始终是一种欣慰。”他立即回复道:“宝贝,爸爸虽然不在你的身边,可是爸爸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你。”

此刻,我的眼泪不禁簌簌地流了下来。原来,我在爸爸心中一直都是宝贝!是啊,天下哪个子女在父母心中不是宝啊?

一位普通的父亲,爱他的普通的女儿,这是不需要理由的。

爱不需要理由篇2

亦是一个下雨的早晨,一位瘦的就如皮包骨的老人背着和他的身体完全不成比例的一袋米,艰难地走在来我家的路上,雨参杂着汗水顺着额头流进了老人嘴里,不知是苦是甜。他一步一步缓慢地前进着,步子丝毫不敢放快,他是怕,怕他一走快,那袋大米会压得他的骨架散落一地,压得他再也站不起来。他——就是我的爷爷!

我站在楼上清楚地看着爷爷的一步步艰难的迈步,压得地面的土陷得好深好深,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爷爷,天儿这么冷,你怎么穿这么少一点儿就出来了呢?你一定很早就从家里出来了吧?要不然那几十里的路程怎么现在就到了呢?你那因岁月流逝而留下的深沟般的皱纹到底何时才能舒展?

“终于到了!”爷爷神神地舒了口气,我赶紧擦了眼泪,去帮爷爷卸下了身上的大米。“爷爷进来坐吧,我去给你倒水!”“哦,不用了,我进去歇歇就好了,走这一路真累,爷爷年轻的时候走多远都不怕累,唉,现在老罗,不中用了。”爷爷撒开了手,感叹起来,那如沟般的皱纹似乎更深了。“爷爷,今天中午就留在这里吃饭吧,一会儿妈妈就回来了!”“不用了,歇一会儿我就走的,奶奶还留在家等我呢!我来就是想来看看我的宝贝孙女,看到你我就踏实多了!”说完,爷爷会心的笑了笑。“什么?那么大老远的跑来连顿饭都不吃?”我死活拉着不让爷爷走,可最终我还是倔不过爷爷,看着爷爷渐渐模糊的背影,我又一次哭了……

老屋的哭声将我拉到了残酷的现实,外面的唢呐声摧得人不由地落泪。看着爷爷暴满青筋的手,我又一次泪如雨下。爷爷,你为何为了我而不惜徒步几十里?你为何每次看到我都会会心地微笑?你为何……?

我知道如果你在是的话就一定会回答:爱你,不需要理由……

雨依然拉得绵长……

爱不需要理由篇3

2、爱你是从谈恋爱时送你玫瑰花的那一刻起,护你是从身怀有孕十月怀胎孕育时,恨你是从成家立业时,你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一意操持家务,用心照料我的生活起居,是你自己落的许多病根。520我爱你,爱你一生一世无悔。

3、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情人节里,我把誓言一生一世戴在你的手指上,纵然一生平平淡淡,同尝甘苦,我愿永远为你挡风遮雨共度朝朝暮暮。网络情人节快乐!

4、在情人节的那天夜里,我想听到的话是我爱你,我希望你做的事是:抱着我,靠着我,说爱我。祝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5、夏木时光匆然而逝,我只在乎你;无边人海环绕,我只在乎你;人生几何起伏,我只在乎你;生命无常多变,我只在乎你。520我爱你,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愿一生相伴,直至白首!

6、将心制成一只风筝,画满快乐,用情丝系住,在520网络情人节放飞到爱的天空,为心爱的人带去真真的情意,深深的祝福。愿你爱得更幸福。

7、把你所想,梦里花落牵挂起;把你所思,日复一日无终止;把你所守,一生守护情意真;把你所爱,命中注定我爱你。520我爱你,爱你之心,因你绽放!

8、活泼显得可爱,撒娇让我怜爱,执着显示真爱,宽容阐释大爱,体贴注释关爱,浪漫充满痴爱,你是我的最爱,5.20,我爱你,一生一世陪着你。

9、向日葵的花语是爱慕。传说中美丽的女子,因为得不到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愿变成向日的葵花,一生执着、一生等待!520我爱你,我愿是你的向日葵,携手幸福连同快乐和你一起绽放!

10、你是我最爱的宝贝,放在手心怕冻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你是我生活的支柱,有了你的陪伴,才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幸福。520我爱你,爱你不是两叁天,爱你一直到永远!

11、思念的弯月摇啊摇,这边是我那边你;牵挂的烛光闪啊闪,这边是我那边是你;爱情的银河漾啊漾,这边不能是我,那边不能是你。因为我俩要分秒相依!

12、柴米油盐,平清淡淡,淡不了的是甜美;花开花落,容颜逝去,永不变的是誓言;时光如梭,白驹过隙,歷久弥新是爱意;520表白日,我发誓:我爱你一生一世!

13、爱你,不需要什么理由,一个笑容已足够;爱你,不需要什么辞藻,一句表白已足够;爱你,不需要什么条件,一起相伴在年年。今天是520之日,把我的爱给你,有爱人生没有遗憾!

14、深情缱倦如玫瑰,芬芳每次的寻觅眼光;柔情嗬护如春风,吹皱心湖的平静思量;执着关爱像阳光,照亮追逐的共同梦想。爱,就是一生的不离不弃相互偎依。520我爱你,爱到天荒地老。

15、似水流年慢慢淌,是你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绪让我畅想;旧事如风匆匆行,是你让我在满怀的但愿中痛快地歌唱;滚滚红尘悠悠过,是你给我满眼的不落的花香。谁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520我爱你,本日爱终于有了谜底,亲爱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6、唱起爱的歌谣,甜蜜的柔情涌在心头;跳起爱的舞蹈,激动的脚步无法控制;许下爱的承诺,一生一世也不会改变。520我爱你,爱你一万年!

17、有种朋友如一个圆内的两条直径,相交虽少,但足以交心。亲爱的朋友,我们就是这样的朋友。520我爱你,让我们的友谊滑动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圆,让我们的友谊圆圆满满。

18、难忘初见时的娇羞,难忘牵手时的心动,难忘相拥时的温暖,难忘初吻时的甜蜜。和你一起经历的风雨都变得浪漫,和你一起看过的景物都那幺留恋。520我爱你,爱你一直到永远!

19、柴米油盐,平平淡淡,淡不了的是甜蜜;花开花落,容颜逝去,永不变的是誓言;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历久弥新是爱意;520表白日,我发誓:我爱你一生一世!

20、唱响浪漫的恋歌,释放甜蜜的柔情,跳起热情的辣舞,渲染真挚的情感,写下一生的承诺,守候一世的爱恋,520我爱你,爱你一生不变!

21、年少时的无知让我浪费了许多快乐的时光,自从与你相遇我的生活就变了模样。我感受到爱情的快乐和幸福,每一天我都在期待你的目光。亲爱的,我愿意永远陪伴在你的身旁,与你共享爱情的芬芳。520我爱你,一生一世也不移!

22、唱响浪漫的恋歌,开释甜美的柔情,跳起热情的辣舞,渲染真挚的情感,写下一生的承诺,守候一世的爱恋,520我爱你,爱你一生不变!

23、爱你,就必须把我的心完全地给你,每一块都是属于你的土地;爱你,就永远跟随你的脚步,一步一脚印片刻不分离;爱你,就时时刻刻牵挂着你,无论白天抑或梦里。520我爱你,你就是我的一切,我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24、口渴需要补水,饥饿及时吃饭。乏困准时睡觉,寂寞记得找伴。遇上是种缘分,爱你天经地义。你问爱有多深,直到海枯石烂。520,我爱你!

25、执子之手,花间听雨,浪漫声悄悄落地;携手白头,读书品茶,幸福临心心相惜;走过一春烟雨,踏过秋冬之际,深情蜜意一如往昔。520我爱你,直到我停止呼吸!

26、最浪漫的故事没有结局,最幸福的爱情没有言语,只有彼此心灵的契合.我的爱人,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要祝你情人节快乐!

27、轻风吹拂着绿丝绦,晚霞追寻着夕阳遥,我止不住地心跳,因为你对我微笑,四周变得静悄悄,我默默地祈祷,让生活变得更美妙,让你成为我一生的骄傲。我爱你日,每天爱你多一点。

28、你是一曲温文尔雅的旋律,百转千结总是让我挥之不去,给我的人生旅途带来了无限的惬意,把我们的故事久久地叠印在我的心里,我要紧紧地握住你的双手,抵挡住时间的侵蚀,让时光守候住你的容颜永远鲜靓美丽!520,我爱你!

29、相知相守,我们守护着海誓山盟;相濡以沫,我们守望着沧海桑田;相扶到老,我们将经历一生风雨;心有灵犀,我们无需过多的解释;比翼齐飞,我们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520,我爱你,白首不相离,相伴到永久!

30、真希望小路没有尽头,就这样手拉手一直走下去,让我们共同走完以后生命的每一个情人节,祝节日快乐!

31、520!我爱你!百年人生太短暂,诺亚方舟太遥远。漫步爱情路缠绵,一生一世犹嫌短。520!我爱你!倾其一生来陪你:我爱你!

32、爱是你我,专心交织的煳口,不在乎谁付出的少与多,开心工作,满意为乐。520我爱你,爱你此生不变!

33、你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匆匆,叶子洒落在你的发上了,可不可以让我替你取下,那些拂过你的风,可不可以借我些气息,嗅嗅你的味道,520。

34、思念是忧伤的,因为少了拥着你时的充实与亲密;思念是幸福的,因为充满了玫瑰般美丽的回忆!祝网络情人节快乐!

35、看着你,满眼都是幸福,想着你,满腔都是甜蜜,拥着你,满脸都是如意,守着你,满心都是快乐,520我爱你,心被你填得满满的,我好爱你,愿陪你走到白头!

36、520是一个美丽的日子。我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宣言,也没有海枯石烂的爱情承诺。但是,我想告诉你:我比上一秒钟更爱你!祝你快乐!

37、心平浪静牵着你的手,唱响浪漫的情歌,跳起温柔的舞步。心中的快乐无法言说,眼中的幸福熠熠闪烁。白蛇许仙只是传说,我对你的心意远远超过。520我爱你,我用我的一生实现承诺!

38、阳光的我拥着你,让你不再忧伤;快乐的我感染你,让你常常微笑;上进的我牵着你,让我们一起为幸福努力;爱你的我陪伴你,让你永远快乐幸福。520我爱你,愿我俩永远在一起。

39、云朵上面是晴空,风雨之后是阳光,牵挂后面是爱恋,分离以后是重逢。珍惜所有的感动,你我携手到白头。祝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40、有缘遇到你,生活甜如蜜。今生娶了你,恩爱不相疑。身后你撑起,成天忙家里。处处有收拾,事事有条理。七夕将至,愿你多保重身体,开心又美丽。

41、谢谢你老婆!谢谢你当年选择了我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谢谢你为我,为儿子,为我们的家庭,所付出的一切一切!富贵也好,贫寒也罢,此生,注定我们一起走过。如果说女人是花,你就是我心深处最美的那朵。一生,只为我开。520,我爱你老婆!

42、一不留神到了5月20号,分情破爱是最没谱的,相亲相爱是最可能的,爱屋及乌是最合理的,爱情专一是最划算的。520,爱你就是没道理,请你成为我唯一!

43、一颗牵挂的心,向你驰骋;一份执着的情,如影随形;追求真爱,我会雷厉风行;为你坚守快乐阵营;5.20我爱你,爱你的心始终运行,永远不停!

44、我己经服下了你给的爱情毒药,明明知道爱情这东西不太可靠,可是我还是爱上你变得无可救药,如果有来世,我还会死心塌地的爱你直到天涯海角。

45、爱上你,是我真心;拥有你,快乐开心,;呵护你,事事顺心;祝福你,永远舒心;520,我爱你,爱你一生我心愿,护你一生我情愿。

46、爱你在心口难开,发条短信表心怀,玫瑰花红也不能表达我的爱,阳光灿烂也没有我的爱这样缤纷盛开,海枯石烂,日月无光,我爱你的心驰骋纵横在天地间,宇宙感动万物生情,你还没有感觉到吗?你还不震撼吗?你还不动心吗?

47、寒来暑往,秋去春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不知道需要等待多少年,也不知道需要忍受多少煎熬,更不知道需要埋藏多少的思念,才能换来,我们的相见。茫茫人海,红尘之中,你是我最美的遇见。在520来临之际,想让你知道:我真的爱你。

48、相思的心情,如沙漠中的老树渴望着甘泉,滋润我干枯的心田;相见的心愿,像寒风中的孤雁期盼着火炭,唿唤我寂寞的情缘。520,我爱你,我会义无反顾地给予你真爱的温暖!爱你到永远!

49、假如你还没有情人,哈哈。我们是同命人。谁说必须有情人才能过情人节!我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如果你已有主,希望你们浪漫温馨!

50、你是我手心的宝,轻轻一碰,都怕碎了;你是我生命的支柱,没你我无法唿吸。爱你的心从未凋谢,即使到了坟墓,也要在碑上开花,向世界绽放我们的爱!520我爱你!爱到天昏地暗,海枯石烂。

51、我想说:不要短暂的温存,只要你一世的陪伴;我想说,我希望睡前最后看到的是你,醒来看到的也是你;我想说,不管今世也好,来世也好,我所想要的只有你;520我爱你日,就在今天告诉你,真的,我爱你。

52、世界上,最浪漫的力量,是不离不弃;最温柔的力量,是一心一意;最强大的力量,是无怨无悔;最快乐的力量,是一生一世。520我爱你日,大声说出你的爱,祝身边的亲朋好友永远幸福!

53、曾有数不清的梦,每个梦里有你;曾有数不清的情怀,每个情怀中有你;曾有数不清的追忆,每个追忆中有你。520我爱你,手牵手,永远在一起。

54、因为,我明白了什幺是心动;是你,我理解了什幺是甜蜜;因为,我明白了什幺是快乐;是你,我理解了什幺是幸福。我爱你520,心随你动,你在心中!

55、好想碾碎在一起的快乐,让甜蜜延续几个世纪;好想点亮在一起的欢喜,让幸福的光芒照亮来生的寻觅。亲爱的,520我爱你,就这幺爱着真好!

56、我用一生时间把你照顾,我已习惯了把你的嗬护,漫漫长路有你相伴不再孤独,天天陪你看日落日出。我已习惯了牵你的手散步,你手心里有我炙热的温度,风风雨雨什幺我都不在乎,我会陪在你身边和你共渡!520我爱你,疼你爱你珍惜你是我今生最爱做的事!

57、520我爱你,你说一我说一,你说左我走左,你骂我不还口,你打我不还手,钱包永远最鼓交给你。发条短信表决心,亲爱的我爱你。

58、天天看着你,是一种享受;时时望着你,是一种快乐;刻刻想着你,是一种思恋;分分守着你,是一种幸福;秒秒陪着你,是一种甜蜜;声声爱着你,是一种表白:520我爱你!

59、一声老婆我爱你,胜过千言和万语。一声老婆我想你,充满柔情和蜜意。一声老婆我谢你,你是天来也是地。老婆,有你真好!

60、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坎坎坷坷已成为幸福的回忆。我已经习惯身边有你的目光伴随,你的唠唠叨叨是我最爱听的话语。我愿意照顾你一生一世,我愿意与你相伴让孤独远离。520我爱你,爱你永不移!

61、我爱你,给我生命的父母;我爱你,给我指引方向的启蒙老师;我爱你,风雨同行的朋友;我爱你,伴我左右的妻子;520我爱你日,发条短信给他,大声说出你的爱。

62、爱你一生一世是我的誓言,铿锵有力永远不会变,咱们彼此嗬护互相体贴,我给你理解你给我温存,亲爱的爱人是你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我要对你说一句我要爱你直到海枯石烂。

63、520,祝你快乐!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不会再错过!真诚之中,与你相识相知;灵犀之间,与你朝夕相伴。

64、国际表白日,我只想对你说:我不爱你,是不可能的:我不疼你,是没道理的:我不想你,比窦娥还冤的:我不给你发短信,是要天打雷劈的。520日表白:真的爱你。

65、爱情只花为你盛开,绽放着朵朵柔情,陪你走过一生的浮华,真情之树为你茂盛,浓郁着片片深情,伴你走过一世的喧嚣,520我爱你,爱你一辈子,愿携你手到白头,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甜蜜!

66、老婆大人我最爱,你的笑容暖心怀。自从来到我身边,幸福生活不离开。孝顺父母慰心怀,教育子女你承担。一心一意无别念,为了家庭付一切。520我爱你,爱你生生世世也不厌!

67、追寻你是我喜欢的,选择你是我依恋的,钟情你是真诚永远的,我承诺的是无悔无怨的,我回报的是前世亏欠的,爱你的心一生不变的。520,祝你快乐!

68、爱你美丽的微笑,爱你温柔的怀抱,爱你的体贴大方,那种快乐拥有难以忘怀的美妙,5.20我爱你,爱你一切,永不离弃,祝你美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万事如意。

69、为了你,我删除了杂念,加载了思念,粘贴了想念,复制了挂念,填满了痴念,写满了牵念;5.20我爱你成了我最快乐的叨念,守护你成了我最渴求的心愿,伴着你成了我一生不变的誓言!

70、同一个世界!同一天节日!当情人节到来之际,祝你喜上加喜,节里有节!幸福中有极情,温馨中有快乐。祝福您:拥有美美满满甜蜜又浪漫的生活!

71、朵朵玫瑰映照你温婉的脸颊,那份娇羞装饰着我美丽的爱恋;件件飞鸿传递我绵绵的思念,这种挂牵温暖着你点点的期盼;执子之手与子相牵,这是我们不变的诺言,我们的爱天地可鉴。5.20,我爱你,至死不渝永远不变。

72、脆弱是坚强的一半,泪水是欢笑的一半,苦难是幸福的一半,苦涩是甜蜜的一半,你是我生命的一半。七夕节,愿我亲爱的伴儿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爱不需要理由篇4

我对你是一见钟情,如果你想我给你理由.

那么我也没有办法.

因为我喜欢你,

我是真的喜欢你.

嗨!我好想和你去海边,

让我们把一切烦恼都抛弃.

让我们成为童话里的天使.

昂首飞翔到那天边去.

为了我们的未来,

我们要一起加油.

但是天总会黑,

我们也要分开.

单是你不要担心.

虽然我们身隔两极,

但是我们心连心,

爱不需要理由篇5

封面上写着:“一部与《妞妞》一样值得珍藏的作品。”《妞妞》也是周国平老师的著作之一。记得两年前我是含着泪阅读那本书的。妞妞是作者迎来的第一个小生命,但这个小生命来到人间18个月后便被上帝召回,带着对生活的渴望,对父母的眷恋,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至情至性的周国平——一位普通而痴情的父亲,用文字永远地留住了与妞妞相处的562个日日夜夜。

想到“妞妞”,我带着更复杂的心情阅读了《宝贝,宝贝》。

《宝贝,宝贝》所表现出来的父爱,是周国平对妞妞的爱的延续。全书从父亲的角度,记叙了啾啾幼时的趣事,写出了一个小生命在成长中的美丽风景,以及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教育,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女儿无私的大爱。

我曾疑惑题目为什么用了两个“宝贝”,后来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两个“宝贝”有不同的含义,第一个“宝贝”指作者的女儿,第二个“宝贝”则指作者和女儿一起度过的时光,这无疑使我对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目录的前面,有两张照片,周国平和他的女儿。最初翻阅只是因为好奇作者与他女儿啾啾的模样,读完整本书再看照片,别有一番感受。从作者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沉甸甸的父爱。

全书的每一章节都渗透了爱,啾啾对爸爸***爱,爸爸妈妈对啾啾的爱。书中写道:“小生命来到世上,天下的父母哪个不心醉神迷?谛视着婴儿花朵一样的脸蛋,满腔的骨肉之爱无以表达,一声声唤宝贝,千言万语尽在其中。”这不仅是周国平老师的感受,更是每一位爱孩子的家长的感受。

想到这里,那种温暖的感觉一下子涌上了心头,此刻仿佛回到了幼时的日子,整天无忧无虑,躲在妈妈怀里甜甜地睡觉的生活……

我在7岁时便与父亲分开,随母亲回到老家居住。尽管如此,在我幼时的记忆中,父亲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清晰到即使十年后,父亲的音容仍历历在目。我的父亲不高,但很健壮,看上去像严肃的大将军,他那爽朗的笑声和幽默的性格却令人倍感亲切。

父亲没有周老师精彩的文笔,也没有周老师长远的教育方针,但他曾带给我的欢乐将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手术室门口,一个大男人正跪着祈求母子平安。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一双有力的大手抱起了我。从此他便全心全意地爱着我。他,就是我的父亲。

3岁,我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很多次,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到处玩耍。

4岁,我不慎走丢,父亲含泪走遍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我。

5岁,父亲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不辞辛苦地教我骑车。

6岁,父亲在我的生日会上,送给我一只他与母亲一起缝制的布娃娃。

……

如今也只有在新春之时,才能见上父亲一面。每次分别,他都躲在车里嚎啕大哭一会儿。读了《宝贝,宝贝》后,我终于忍不住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爸,我是你的女儿,永远也不会改变。你不能留在我身边是遗憾的,但不管怎样,有个健康的爸爸始终是一种欣慰。”他立即回复道:“宝贝,爸爸虽然不在你的身边,可是爸爸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你。”

此刻,我的眼泪不禁簌簌地流了下来。原来,我在爸爸心中一直都是宝贝!是啊,天下哪个子女在父母心中不是个宝啊?

一位普通的父亲,爱他的普通的女儿,这是不需要理由的。

爱不需要理由篇6

“互利”是双方都能从婚姻里得到所需,并更能自由、快乐地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并完成对价值的追求,而不是削弱或限制人的追求。

“分享”包含快乐与幸福,也包含不愉快与分歧。同时,分享还意味着互助和互相给予的一种归属感。

“并存”是一种高度尊重,愿意保持一种边界,尊重双方的差异,其中包含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习惯、社会兴趣、朋友等方面的差异。

婚姻中的爱也有三种:一是单方的依赖。丈夫依赖太太,或者太太依赖丈夫,他们相互利用,相互控制,相互占有对方,将对方视为日常生活用品。一旦不能依赖了,自己就缺乏了安全感,心中就会恐慌。二是彼此独立的爱。两人都很独立,没人准备妥协,没人愿意为对方做调整,一旦冲突起来,没有协调的空间。三是互相依靠。两个人既不独立也不依赖,而是一种高度的同步,是心灵层面的互通。

心理学家路易斯将爱划分为两种:“出于需要的爱”和“赠与的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也将爱划分为“出于匮乏的爱”和“存在的爱”。

“出于需要的爱”与“出于匮乏的爱”是以依赖别人为手段,寻求自己需要的满足。这种爱看起来像爱,实际上是控制和强迫别人就范;家长强迫孩子,一定按自己要求行为,就是如此。显然,前者是怎么得到,后者是如何给予,能给得更多,这正是长大和成熟的标志。

小孩出生之后对母亲的依赖,就是一种“出于匮乏的爱”,婴儿需要母亲,没有母亲他无法活下去,他爱母亲,因这关系到他性命维系。婴儿也可以爱任何呵护他的女性,只要她帮助他生存下去,满足他的需要。这种爱,更多也是一种需要。有些人之所以永远长不大,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停留在幼儿状态----永远像孩子一样,习惯于索求爱。

当爱不是出于自己需求时,他就是成熟的人,爱就开始流动、分享和给予。只有成熟的人才能付出,当爱不是出于依赖别人时,人就具备了“赠与的爱”和“存在的爱”能力。

不成熟的人,自己没有爱,自然会向别人索求爱,常表达成为:因为我爱你,所以才要求你……,其实,它的本质是控制,是剥夺别人的自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当控制不了对方时,常用愤怒的方式来报复对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依赖也就扼杀了自由。真正的爱,很难在依赖和被控制中流动,因为爱是一种自由的存在,也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

爱不需要理由篇7

关健词:爱,自由,自主-自立,解放,亲情,正义。

每个人都生活在爱中。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爱与付出的爱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感受过爱与被爱。我们首先是在亲人之间感受到爱,我们还会在朋友之间,在与陌生人之间感受到爱。一个公正、和谐的共同体,必定是一个在陌生人之间也充满爱的社会;而一个人人之间充满爱的社会,也才可能是一个公正、和谐的共同体。

那么,何为爱?如何爱他人才是真爱而不是溺爱与宠爱?如何爱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爱而不是自私?爱与亲情之别何在?虽然爱在人类共同体里如此重要,但是,关于爱的问题在汉语思想史上却很少得到深入的讨论。不过,在基督教信仰系统里,爱却得到了无以复加的强调:爱被当作所有律法的要义而成了每个人处理与他者关系的最高准则。所以,这里我们暂且从分析基督教有关爱的观念出发来讨论这些问题。

关于爱,《圣经》里有一个看似平常而费解的著名说法:“爱是恒久忍耐、和蔼仁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自大,不做无礼的事,不谋求私利,不轻易动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1

这是从三个角度对爱做出的说明。如果说第一个角度侧重于从上帝之爱来说明爱,那么,第二、第三个角度则是从在尘世历史中的个人角度去说明爱,其中一个是以肯定的形式表达,一个是以否定的形式陈述。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个角度所说明的爱,就是真爱。也就是说,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只要符合这三个说明中的任何一个,这种爱就是真爱。

但是,我们如何理解这三个说明呢?我们暂且从第二个说明,也即以否定形式表达的说明着手。如果爱就是不自夸、不自大、不嫉妒,那么,如果一个人自夸、自大、嫉妒,他就不可能真正去爱。一个人能自夸、自大、嫉妒什么呢?当然就是自夸(自大、嫉妒)某种优势,比如才能、财富、权势、声望、美色等等由尘世物构成的某种优势。自大、自夸、嫉妒等这类行动与情感在根本上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置于一个由各自拥有的尘世物决定的优势等级体系中,从这种等级体系的关联角度去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大者或因自己拥有优越于他人的权势(或其他)而自以为人上人,而嫉妒者或因自己的容貌不如他人就自卑于他人而怨恨他人。不管是自大者,还是嫉妒者,在本质上都是把自己和他人限定在由尘世物构成的等级关联中,只从这种等级关联去理解和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存在。

这种把自己与他人限定在尘世等级关联中的人,他的身份是在比较中呈现出来的,他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级的关系,一种由拥有的尘世物决定的差序关系。在这个由尘世物规定的庞大的等级体系中,由于每个人拥有的各种尘世物(不管是才能、权势,还是财富、美貌、感官快乐等等)各不相同,因此,一方面,每个人被分解为各种差序身份——才华横溢者可能其貌不扬,权势炙手可热者可能才智平庸,红颜者可能薄命,富豪者可能堕落。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权势等级系列里,他充当着一个人上人,而在才智等级系列里,他则是一个人下人。另一方面,这种差序身份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变动的,将随时着尘世物的变化而改变:才华横溢者可能江郎才尽,权势熏天者可能沦为阶下囚。所以,在尘世等级体系里,人们找不到真正的“自己-自身”,只有临时的身份——大家都是临时工。没有“自己”,没有“能作主的主人”,又如何真正爱自己呢?又如何爱人如爱己呢?

也许有人会以为,在同一个等级的人们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与幻想。首先,在由尘世物决定的等级体系里,每个人所处的等级序位不仅是变化的,而且是多重的,不可能与任何他人完全重叠,因而不可能与他人构成同一个等级。只有当人们从众多尘世物抽出某一方面(如财富)作为衡量等级序位的标准,才可能对等级体系进行归类性分层,否则,等级体系里,只有个体之间的层级,而没有类之间的层级。通过设立分层(级)标准来理解、认识一个等级社会,这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最惯常的做法。它们对等级体系的这种认识会反过来影响甚至塑造等级体系。但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任何等级体系都不仅仅是它们所理解与描绘的那样简单。因为标准设立之时,就是差异被删除之际。就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话题而言,即使我们退一步承认有所谓类的同一阶层,并且这同一个阶层的人们之间能够相互关爱,但是,处在这种类的等级中的人也不可能在整个等级社会进行爱人如爱己。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只从尘世物规定的等级体系去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和生活的人,其生活的唯一目的与方向就在于尽可能获取对他人的优势,并保守这种优势。既然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比较级里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只是等级体系里的生活,那么,除了追求最高级的存在与人上人的生活外,还有什么会是我们更重要的目的?任何一个等级体系都是一个匮乏体系。由尘世物决定的等级体系,既可以说是一个由所拥有的尘世物的量规定的,也可以更确切说是由匮乏尘世物的度规定的。在这个体系里,获取对他人的优势,也就意味着摆脱相对(他人的)匮乏。为此,他必须千方百计去夺取并占有有限的尘世物,如财富与权力。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不可能爱人如爱己。因为如果他把他人当作像爱自己那样来对待,那么,这要么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对他人的优越,要么意味着他愿与所有他人共享自己的优越,而结果都一样:他不再保有对他人的优越;但是,获取并保守对他人的优势却是自陷于等级关联体系中的人的唯一目的。

由于自陷于等级体系的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因而不可能真正爱自己,当然也就不可能爱人如爱己,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爱。自大自夸者、嫉妒者都属于这种自陷之人。因此,当使徒说:“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自大”时,在根本上意味着,爱不是别的,爱就是从由尘世物决定的等级体系中摆脱出来。因为只有既把自己又把他人从这种尘世等级中解放出来,不再从所匮乏或所拥有的尘世物的量去理解、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们才能够不因拥有尘世物方面(如才能或权势、财富等等)的比较优势而傲慢自夸,也不因比较劣势而自卑嫉恨。总之,才能不自大,不自夸,不嫉妒,不轻易动怒,不喜欢不义。从这种否定意义来说,爱就是一种摆脱-解放:自我解放而解放他人。

要进一步问的是:对于我们的存在而言,从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里摆脱-解放出来意味着什么呢? 从特权阶级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意味着获得政治上的自由与平等。但是,这种自由只是一种法律所确认的外在自由,由此获得的平等还是形式性的机会平等,而不是起点平等,更不是实质的平等。因此,即便是在解除了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人们也仍陷在各种等级关联中。政治解放只是消除了特权阶级,摆脱了权利方面的等级关系,而无法摆脱整个尘世等级关联体系。如果说阶级关系是由后天的典章制度规定的,那么,尘世等级关联体系则是由先天与后天的一切有限物规定的。所以,如果说政治解放在根本上意味着摆脱某种典章制度而进入一种自由自主的存在,也即进入一种形式平等的生活,那么,爱则意味着把自己与他人从一切先天与后天的尘世物当中解放出来,让自己与他人退出一切由尘世物决定的关联,也就是退出一切功能性角色。退出一切关联,也就是进入无关联:每个人都不再是作为因拥有某种尘世物而具有某种相应功能的关联角色(如因拥有巨大财富而为富豪等等)存在,而是作为无关联、无功能的自身出现。

在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里,每个人都处在比较关联中而充当着各种相对的角色。一切角色都是相对的,因为不管一个角色是多么重要,或多么适合于某个人,它都是在比较中确立起来的,而非为任何一个人必然地配备的。因而并非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可能在角色中找到真正的自身。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身都是绝对的、不可替代的。这种绝对的自身不在等级关联体系中,而在等级关联之外。在这个意义上说,从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中解放出来,也就是卸下一切角色,回到自身。这个自身之为绝对的自身,就在于它的存在不受任何关联物的决定,而只由自己决定自己。因此,绝对的自身,也就是自由的存在。作为会爱的存在者,我们的自身不在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中,而在自由中。自由是我们这种存在者自己的位置。在尘世-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充当着不同角色,因而有不同的位置。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是自由。这里的共同只是这一点上的共同:即,在自由这个位置上,每个人都能够只从自己出发决定自己的意愿与行动。因此,虽然自由这种位置是共同的,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却是不可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自由是每个人自己的位置,一个天赋的位置。

因此,当我们说卸下角色而回到自身时,实际上等于说,退出等级关联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自由。在自己的位置上,就是自在而自由地存在——这是我们汉语“自由自在”这个日常语汇隐藏的最深刻的本源意义。

所以,对于我们的存在而言,从等级关联中解放出来,意味着我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即自由而找到自身。从存在论角度看,这种解放意味着让我们找到自身,回到自由存在。但是,当我作为无关联的自身而自由存在时,并非意味道着我与他人只有消积的关系,而没有任何积极的关涉。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与他人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关涉当中,这就是:让他人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自由自在地存在。因为当我从等级关联体系中解放出来时,这不仅表明我不再从由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去理解、看待我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意味着我同样不再从这种等级体系去理解、对待他人的存在,而是把他人当作与我一样的无等级无关联的自身,也即可以只从自己决定自己的自身。我的自我解放在存在论上必定总是与所有他人的解放联系在一起。当我把自己从关联体系中解放出来而回到自身时,在根本上意味着我同时也把他人从其中解放出来而让他人回到自身。让他人回到自身,也就是让他人自在,让他人自由。

如果说爱就是不自夸不自大不嫉妒不喜欢不义,因而爱也就是把自己与他人从等级关联中解放出来,那么,在哲学意义上,这也就意味着,爱就是回到自身-守于自由而让他人回到自身-守于自由。简单说,真正的爱就是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对他人的爱,就是让他人自由:让他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作为他自身存在,或者说,让他人自由自在地存在。所以,如果我们真爱一个人,那么,首先不是因其美貌优雅,也不是因其财富权势,同样也不是因其才华出众,总之,不是因其拥有某种比较优势,而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自由的人。由于这种爱不是出于任何比较优势,所以,它才是一种无功利的纯粹之爱,一种天地间的大爱。于是,从存在论角度,我们可以对“何为爱?”这个问题回答说:守于自身而让┉┉自在-自由就是爱本身。

人因被赋予自由这个天位,因此,他不仅在爱中,而且会去爱,也即能够让(lassen)他者自在-自由。当然,人的这种“让”不同于上帝的“让”。上帝的“让”是一种绝对自由与绝对命令,一种绝对创造——从无中生有地创造他者,而人的“让”则首先是向他者敞开-开放自己,以便让他者也在其自身位置上来相遇。这里,敞开自己开放自己,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自由。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切断与他物的一切因果关联,只从自己那始终保持为什么也不是的无的精神意识出发去面对他者。正因为我们是守护在什么也不是的无当中与他者相遇,他者才保持为他自身出现,而不是作为某种什么即某种宾词物(如食物或因果物)来与我们相遇。所以,人的让首先是一种尊敬行为:尊重并敬仰他者在自己位置上作为自身存在,也即尊重并敬仰他者的自由-自在。在尊敬这种意识中,他者不是作为我(意识)的创造物出现,恰恰是作为我的意识不可照亮、不可穿透、不可把握的自在物(Ding an sich)存在,因而它既在我的意识里来与我相遇,又在我的意识之外的自己位置上存在,因而大于、高于我的意识。我们的自由也能创造,但是,我们的创造以我们的这种让为前提,而上帝的让(令)直接就是创造。

上帝的绝对自由使上帝直接就是爱。如果说上帝的爱是一种创造与赋位的话,那么,人的爱则不是创造,而只是创造的前提,也不是赋位,而只是认位与敬仰:确认并维护他者在自己位置上的自在-自由的存在,从而承认他者在我的意识边缘之外而“大于”我的意识,进而敬仰他者之不可归结为我的意识的神圣性与神秘性。

因此,人的爱——让他者自由-自在——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意识向度:一个是承认并维护他者(他人或上帝)自在-自由的存在,也就是他者之独立自主、不可替代的存在;另一个是确信并尊敬他者这种自由-自在的存在绝对不可被意识所把握、认识的神圣性。因此,人的真正之爱,必定包含着相信-信任-信仰(Glauben)。也可以说,人的真爱必定在相信-信任-信仰这个意识向度之中。怀疑中无爱,爱不在怀疑中。对他者之爱如此,对自己的爱也是如此。

首先我们是在信任-相信中爱他人。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完全认识了一个人或看透了一个人才去爱他。不管我们与之关系如何亲密,如何患难与共,我们都不可能完全认识一个人的全部,看透一个人的意志世界,因为他是自由的。如果说爱他人是与他者关系的首要法则,那么,我们对他人的首要的和主要的态度不是也不应是探索-窥探与猜测,而是相信-信赖。相信-信赖他者,也就是不把他者仅仅当作知识与感性直观中的东西,不企图用我们的意识去把握、穿透他们,而是承认并尊重它有意识永远不可显现、不可把握的区域,它在意识中的显现同时表明了它不仅在意识之中,更在意识之外。这个意识之外的、不可显现的区域,就是他者自己的位置。承认并尊重他者在自己位置上,这是爱的一个基本维度。

那么,对自己的爱呢?如果说爱就是让自由-自在,那么,爱自己也就是让自己自由-自在。而这首先意味着确认我自己在我自己的意识中,但又不仅仅在我自己的意识中,而且还在我自己的意识之外——这就是我的位置即自由。我不仅仅是意识中的那个“我”,意识只是我的显现,通过意识,我显现为一个可交流可了解的“我”,但又不仅仅是这个“我”。只是在逻辑中,我与意识中的“我”才被视为是同一的,但我并不仅仅生活于逻辑中,因为我并不仅仅生活于概念里。因此,我同样不是可以被我自己的意识所完全穿透、把握或看见。所以,真正的爱自己同样不可能是也不应当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认识之上,而是建立在担当起自己的自由之上,也即建立在对自己自由的确认-相信之上。对自己的真爱必定包含着担当起自己的自由,也即确认与维护自己的自由。而这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意味着确认与维护自己存在的神圣性。因为确认自己的自由,也就等于确认我自己的存在“大于”“多于”我自己的意识,是我自己的意识-意愿所不能左右的,相反,我的存在总是在意识的边缘而构成了意识-意愿的源头。因此,对于我自己的存在,“我(意识)”必须敬而存之:对于我的存在,“我”(意识)不能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想怎么处理(如自杀)就怎么处理,而必须确认与尊重它的神秘性(不可被意识穿透)与神圣性(“多于”、“大于”意识)。所以,真爱自己,必须确认并尊重自己为一个他者。

不管是对他者之爱,还是对自己的爱,都必定包含着相信-信任-信仰这个意识向度。没有相信-信赖-信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真爱必定在相信-信赖这种意识向度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圣经》在上面的引文中会说,爱就是凡事相信。凡事相信,就是相信上帝,相信人人。不管他人做过何事,不管他曾经多么奸诈权变,都只相信他:确认并尊重他仍是一个自由的人,而不因他曾做过种种坏事就把他定格在某个道德等级中。相信他人,在根本上就是相信他的自由这种位格存在。如果我们连他人的自由都不相信-信赖,那么,我们如何让他人在自己位置上自由-自在呢?从而又如何爱他人呢?

实际上,就我们人类来说,爱的相信-信仰向度在根本上表明,真正的爱必定是向任何他者敞开的爱。因此,对他者的爱,并不是只爱某些他人(如亲朋或利益相关者),而是以“让他者自由-自在”的方式给一切他人以同样的爱。即便是自爱,它对自己的真爱也并不是排他性的自私自利的爱,相反,是能够给任何他者以同样对待的爱:守于自己的自由-自在而让他者自由-自在。在这里,自爱在肯定自己(让自己自由-自在)的同时,也给予他者以同样的肯定——也让他者自由-自在。只是这样的自爱,才能爱人如爱己,因而,才是没有危险的。

单从哲学的角度说,上面的讨论表明,不管是自爱,还是爱他者,只要是真爱,那么,这爱就必是守于自由而让自在-自由,因而,是一种可普遍化为爱人人的普世之爱。就真爱是守于自由而让自在-自由而言,真爱也就是让(使)承担起自由而独立自主,就是让自主-自立。在这个意义上,爱这个普世原则,也就是让自由-自立的原则。就爱是每个人对他者所应持的首要原则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尊重与维护他人的自由存在,也即尊重与维护他人的自主-自立。施予他人的一切对待——照料、关心、扶持、帮助,都必须以尊重和维护他人的自主-自立为准绳,或者说,都必须以他人的自主、自立为目的,否则,就有违爱的原则,就不是真正的爱他人。

就每个人都是赋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而言,守于自身而自由-自立地存在并让他者自由-自立是每个人的神圣使命。简单说,维护和坚守自己的自由-自立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自由-自立是每个人作为人而必须担当起来的一个不可推卸、不可替代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爱(爱自己爱他者)是每个人必须承担起来的一个绝对命令。“应当爱人如爱己”,不是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或好的人缘——尽管这样做的确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好处,为自己营建最和谐的关系社会——而仅仅因为自己和他人都天生是自由的存在。拒绝“爱人如爱己”的人,意味着他拒绝尊重与维护他人的自由-自立,而其必然结果就是违背与否定自己的自由-自立,也就是违背与否定他在上天赋定的位置上的本性。因此,如果人要守住自己的天赋本性,他就必须去爱。爱出于我们的天性(自由-自在的存在),又看护我们的天性。在这个意义上,爱是我们的天职,也是人人之间首要的关系。

前面的分析表明,除了爱人如爱己的爱以外,没有别的真正之爱。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爱与亲情的区别和关联来进一步阐明真爱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总是发挥着各种功能,使得日常生活得以维持下去。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处在各种功能关系当中,首先就处在亲亲相哺这种功能关系之中:父母抚育儿女,儿女则反哺父母。这种以血缘为线索的亲亲相哺,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功能关系,也曾经是最基本的一种功能关系。在这种相哺中产生和形成的特殊情感就是平常所谓的亲情。同时,人们也首先是在这种相哺中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被关怀、被维护、被尊重,因为相哺是每个人作为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生存境遇,因此,人们在相哺中既是作为父子,又是作为赋有自由本性的个体出现的。相哺虽然是一种功能性关系,但是,它与所有功能性关系一样,都是以不可替代的个体间的分立为前提,因而都隐含着个体间的非功能性关系为前提。人的所有功能性关系都要以非功能性关系为基础,因为在任何功能性关系中,解除了功能性关系,仍一定会剩下独立的个体间的关系,这就是个体间的自由关系。

父子关系是自由个体首先进入的一种功能性关系,但是,父子间建立起来的那种相哺关系首先是出于爱,是出于践行爱这个天职。换言之,我们首先是在父子的相哺关系中实践爱这个绝对命令——让自由-自主-自立。“让”并不是消极的放任不管,这里的“让”恰恰就是“使”。让自由-自立-自主,就是通过维护或扶持而使自由-自立-自主。父母哺育孩子,首先就在于为了使其自立-自主——担当起自由这个神圣使命;而孩子反哺父母,则首先也在于使其自由-自在-自主——保持尊严与神圣性生活着。也就是说,正是爱这一天职使长幼相哺在漫长的非福利社会中成为对人类的一种强烈的伦理要求。人们之所以要执行、完成长幼相哺这种功能关系,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因为爱。

虽然长幼相哺这种功能关系在根本上是基于爱并实现爱,但是,在这种功能关系中并不仅仅实现爱,也并非只有爱,它还会产生亲情。由于亲情总是在爱的第一场所(父-子关系)中生发起来的,所以,亲情与爱似乎总是密切相关,以至于亲情常常就被当作爱,而爱也常被当作亲情,甚至是出于亲情,从而使爱成为有差等或等差的爱。然而,正如爱是长幼相哺这种功能关系的根基一样,爱是亲情的根基,但爱并非就是亲情,更非出于亲情;而亲情包含着爱,但并不一定就是爱,倒很可能违背了爱,而成了“偏-爱”。

那么,何为亲情?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会到亲情。不过,再没有比面对亲人之死更能体会到亲情之深切与珍贵的了。对于陌生人之死,人们往往无动于衷,或者只是瞬间涌起同情不幸者的一点感慨;对熟人、同事、一般朋友之死,人们则总会有所触动:明理人甚至会从死者的完结中了悟到自己与世界的真相而唏唏不已,而一般常人在庆幸死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同时,也会泛起些许同情、惋惜与哀伤——毕竟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再也碰不上这个逝去的人了;而对于亲人至友之死,人们则反应激烈,会有透彻心肺的悲痛哀伤,会有天崩地裂的茫然无助,还会有天昏地暗的恐惧与孤独。正是在面对亲人之死的这种反应中,突现出了亲情之实质。

亲人之死之所以会让人们感到自己的生活世界好像突然瓦解了或塌陷了,就在于亲人之死对于人们来说,意味着人们与他共在的世界消逝了。每个人都展开出一个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与他人共在的。因为每个人总是自由地与他人共在着。但是,与亲人的共在不同于与其他人的共在。与其他人的共在通常只是在社会分工体系里的共在,而与亲人的共在则主要是在相哺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相互扶持这类基本的功能性关系中建立起来的。长幼相哺以及子女间在此基础上的相互扶持是使每个人得以维持、展开其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功能性关系,它实质上就是一种生存上相互需要、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践行这类关系的过程中,人们在意识里对自己与亲人在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的确认、担当、怀念、感恩、期待,就是亲情。更具体说,亲情在实质上就是人们在意识里对自己在亲人的生存中被需要的功能性作用的确认、承担、期待,以及对亲人在自己生存在中发挥的功能性作用的期待、感恩、怀念。我们在确认、担当与期待中履行着晚辈所需要的功能作用,由此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以及与自己晚辈特有的亲密共在,这是我们对晚辈的亲情;我们在期待、感恩、怀念中获得或追忆长辈对我们在生存上的需要的满足,由此感受到自己现在或曾经对长辈的依赖以及对所依赖的长辈的感恩和回馈的渴望,则是我们对长辈的亲情。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在与亲人的关系中展开自己的日常世界。我在期待与怀念、确认与承当中展开与亲人的共在,是我日常世界中最坚实最可靠最持久的共在。亲人的死,则意味着这种坚实共在的解体。所以,亲人的死会让人们感到世界的坍塌,会造成天崩地裂般的冲击。

如果说,亲情就是对作为个体的亲人间在生存上相互需要的确认、担当、期待与怀念,那么,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指出:首先是,亲情与血缘并无必然的关系,而只与个体之间相互担当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相关。血缘之所以显得与亲情好像有很密切的关系,只不过是因为人们通常首先是根据血缘关系来确定和履行个体间在生存上的相互需要。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只要进入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的共在关系,就会有亲情。亲情之“亲”不在于血缘,而在于生存上的深度共在。那种以为亲情之亲就是血缘之亲的观念,是对亲情的根本误解。其次,亲情是有远近亲疏之别的,亲情的浓淡厚薄取决于人们之间在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的程度以及对这种相互需要的承担程度。所以,亲情之爱是有深浅等级的,也就是说是有差等的,它将随着生存上直接的相互需要的弱化而弱化,因而将随着地域、种族的疏远而淡化直至完全消失。因此,亲情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情感,但却不是一种可以普遍化为亲爱人人的普世情怀。它实际上永远只是限于小群体之内的一种私人情感,通常就以家庭、家族为界限。

显而易见,亲情一方面以爱为基础,因为如果没有爱,如果不是为了让(使)自由-自立-自主-自在,那么,人们也就不会确认、担当和期待他人在生存上对自己的需要,从而也就不会有亲情的产生;另一面,亲情要“多于”、“厚于”爱。多在何得处,厚在哪里?如果说爱要求人们承担起来的被需要,仅限于使(让)亲人(首先是父或子)能够自立-自主-自在所需要的程度,那么,亲情所期待、确认、担当的被需要则超过了使能够自立-自主-自在所需要的程度。人类在生存中有各种需要,其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成为或维持为自立-自主-自在的存在的需要。承担起他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对他人的爱。但是,人们并不仅仅只有这样的需要,也不会仅仅满足于这样的需要。如果把这样的需要称为“基本的需要”,那么,超出这种需要的其他需要则可以被称为“优越的需要”。因为超出基本需要,也就意味着追求自立-自主-自在的存在之外的东西,而追求这种之外的东西在根本上意味着追求优越于作为自立-自主-自由的他人:比他人更容易或更轻松就能自立-自主-自在地存在,或者比别人更富有或更荣耀地存在。亲情比爱更多就多在它对所确认的亲人不仅承担起“基本的需要”,而且承担起了“优越的需要”。换言之,对于亲人,我不仅可以期待他承担起我的基本需要,而且可以期待他承担起我的优越需要。

亲情虽然以爱为基础而包含着爱,但是,亲情也可能甚至常常就遗忘爱而违背爱。这通常体现为两种亲爱之情:溺爱与宠爱。在存在论层面上说,所谓溺爱,就是对他人进行这样一种操劳-忧心(Besorgen):为了使他人生存得(比自己或比他人)更优越,不仅满足其“基本的需要”,而且尽可能满足其“优越的需要”,直至越俎代庖地操劳起本应由他自己操劳的事务,以疼爱的名义卸下了他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本应担当的责任。其结果不是使(让)其成为(或维持为)自立-自主-自在的独立存在,而恰恰是使其丧失了这种独立。而所谓宠爱,则是给予他人这样一种过份的对待:为了满足其优越的需要,甚至以损害其他人的“基本需要”为代价,也即以损害、挤压其他人的自立-自主-自在的存在为代价。显然,在亲情中最易出现也最常出现的这两种亲爱之情都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真正的爱,最后都违背了爱本身。

违背了爱本身,也就是违背了人之间的首要法则,这就是爱的法则——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对爱的法则的违背,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社会的公共法则与普遍正义的破坏和瓦解,最终使人类要么陷于无止境的血腥争斗,要么坠入腐败横行、公义退席、强权暴虐的黑暗之中。因此,亲情不能没有尺度、没有限制,否则,亲亲之情就可能走向爱的反面。如果说亲亲之情是一种私情——因为它只能局限于少数群体之内而不可能普遍化,那么,违背了爱本身的那种亲情则是一种滥情,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忘记了人本身之目的的一种盲目之情。

那么,什么是亲情的尺度呢?这个尺度即就是爱本身。爱是亲情的限制性原则。亲情多于爱,但是,不能多到违背、损害或突破爱的法则。亲情是有差等的,但这种差等不能没有制约地无限扩大下去,以至于无视亲亲之外的他人的自由存在以及因这种自由存在而拥有的各种权利。作为亲情的限制性尺度,爱的法则就是自由法则: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它在根本上就是承认并尊重自己和每个他人的自由存在。而从每个人的自由存在,我们可以合理地引申出这样一个绝对而普遍的原则:由于你的任何一个行动,也是每个他人都能够自由地去做的,所以,你应当这样去行动,即当你的行动普遍化为所有人的行动时,不会导致否定你的行动。换言之,你应当这样行动,当你的行动普遍化之后不会陷入自相矛盾;否则,你的行动就是违背与损害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这个自由法则用耶稣的劝令式话说,就是“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而用孔子的禁令式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耶稣的这个劝令与孔子的这个禁令实际上表达的都是一条自由法则,也就是爱的法则。这意味着,不管是孔子的禁令还是耶稣的劝令在根本上都是要求“爱人如爱己”:守于自由而让(承认并尊重)他人自由。这也是为什么耶稣既说一切律法都以爱为目的,又说“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是一切律法的真义。

因此,更具体地说,亲情的尺度或限制性法则就是耶稣的那个劝令或孔子的那个禁令。一切亲情都不能违背这样的禁令-劝令,否则就是一种无法无天、没有节制的滥情。只有在这个禁令-劝令的前提,亲情才符合爱的法则而包含真正的爱,因此才真正是有意义的——对被爱者才真正是有益的。

由于亲情是基于爱,因此,亲情通常就被当作爱本身,甚至种种违背爱的法则的亲情也仍被作爱,以至人们常常沉溺于种种违背、损害真正之爱的亲情之中而不自觉,使得各种不健康的亲情以爱的名义泛滥人间。溺于亲情而昧于公义,是人类自陷其中的最严重的蒙昧。所以,人类要回到自身而相爱,首先必须从过度的亲情中解放出来。我相信,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耶稣基督对他的门徒说:

“我来是要引起不和:叫儿子与父亲不和,女儿与母亲不和,媳妇与婆婆不和。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谁对父母的感情比对我的感情更深,谁就不配做我门徒;谁对儿女的感情比对我的感情更深,谁就不配做我门徒。”1

这里,耶稣基督要引起的不和,并不是要亲人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要把人从肓目与过度的亲情中解放出来,让亲情回归到以爱为尺度和目的,以便人类不再因为沉溺于肓目的亲情而忘却乃至丧失公义之心与普遍之爱。所以,耶稣要引起的不和,与其说是亲人之间的不和,不如说是普遍之爱与肓目亲情之间的不和,是真爱与假爱之间的不和。这里,并不是要人类摈弃亲情,而是要节制亲情,要维护真爱于亲情之中,也就是要以绝对原则-普遍正义贯穿于亲情。作为爱本身,或者说作为绝对原则的化身,耶稣在人人之间,当然也在亲人之间。爱是人人之间相互理解、团结的桥梁,也是人人之间不可逾越、不可掩盖的界限:不管人们之间相隔如何遥远,甚至互相敌视,只要回到爱本身,回到普遍正义的怀抱,人们就能够消除隔阂,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同时,不管亲人之间多么亲密,也不可能“无间”,因为他们之间实际上永远横亘着绝对原则这一不可突破、不可泯灭的界限,因此,不管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相互之间多么生死与共,也必须坚守爱的绝对原则与普遍正义。谁对亲人的感情深于对耶稣的感情,也就意味着,他让亲情牺牲了普遍之爱,让亲人凌驾于绝对原则-普遍正义之上;进一步说,则意味着他在自己的私情中无知地泯灭了人人之间的绝对界限,而试图他人的自由。

以亲情牺牲普遍之爱,让亲人凌驾于绝对正义之上,因私情泯灭人人界限而取代他人自由,在根本上说的是一回事,它也是人的一切非正义事物的源头。而一切非正义事物正是人类必须加以克服、消灭的敌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耶稣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家”是人们遇到的第一个关系场所,“家人”则是人们建构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一切正义与非正义也开始于家与家人。正因为如此,家庭中的亲亲关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曾经具有基础性意义。我们无法想像,一个溺爱、宠爱等肓目亲情泛滥的家庭会是一个坚守绝对原则而富有爱心与正义的家庭;而一个在家里以亲情牺牲原则与正义的人,他又如何能够在社会共同体里坚守原则与正义?一个被过度的亲情所俘虏而模糊了绝对原则与普遍正义的人,他又何以能够在社会共同体里不徇私情而枉公法?一个心灵世界弥漫着肓目亲情的人,他又如何能够在社会共同体里均公义于大众、泛真爱于人人?相反,我们可以相信,一个以普遍真爱节制亲亲之情、以绝对公义贯穿亲亲之间的家庭,一定是一个亲情澄明、爱心流荡、正义朗然的家庭;而一个以真爱正亲情的人,也最有可能在社会共同体里泛真爱于人人;一个持公义于亲亲之间的人,也一定最有可能在社会共同体里守原则于大众。由这样的家庭与这样的家人构成的社会共同体,也才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公义流行的太平世界。1

所以,耶稣要在亲亲之间引起的不和、争执,实际上是一场澄清亲亲之情的革命:以普遍之爱涤荡亲亲之情,以普遍之义贯穿亲亲之间,使亲亲之情循公义(而不是私情)流行,亲亲之间以真爱(而不是溺爱或宠爱)相亲,从而得以亲亲而亲人,亦如孟子所言“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由此,耶稣所说的“爱人如爱己”这种大爱得以流行世间。大爱流行,则私(亲)情得以节制,公义得以伸张。人世间不仅有亲情,更有真爱,因而更有普遍的正义。人人之间的首要关系不再是亲亲之间的关系,而是会爱者之间的关系。

会爱者,就是自由者。因为所谓会爱者,就是能够真正爱自己,从而能够真正爱他人的人。而正如前面的讨论表明,真正爱自己的人,也就是守于自己的天位即自由的人。所以,会爱者间的关系,就是自由体间的关系。人人爱人如爱己,也就是人人相互以自由身相对待。就此而言,澄清亲情而使大爱流行,在根本上意味着把人们从盲目而封闭的亲亲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之进入一种敞开的自由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耶稣澄清亲情的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一场人类解放运动:它既召唤人们在心灵上从无度的亲亲之情中解放出来,从而摆脱亲亲之间过度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将进而持续地促进和推动人们在法律与习俗层面上从各种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因为一个人一旦在心灵世界确立起了大爱,那么他不仅要求维护自己的自主-自立的自由存在,而且要求尊重、维护他人同样的自由存在。所以,爱的法则也就是自由的法则,因而也就是自尊-自立-自主的法则。爱他人,在根本上就是要协助、尊重、维护他人的自立-自主-自尊的自由存在。

因此,当基督教认为“爱是一切律法的目的”时,也就意味着自立-自主-自尊这一自由法则是每个人理应遵循与维护的绝对法则。基督教关于爱的信条,从一个角度促使了人们对自主-自立-自尊的自由存在的觉悟与承担。这使哲学在面对来自希腊传统的真理、正义等问题的同时,也把爱、解放与希望摆到哲学面前,从而促使了哲学对自立-自主-自由原则的觉悟与确立。

1 《圣经·哥林多前书》13:4-7。

1 《圣经·马太福音》10:35-37。

1 先秦儒家在《大学》里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实践秩序想必也是出于这个理路。这里,儒家强调的绝对不是一帮浅薄而腐朽的后儒们所理解、解释的那样,好像是强调家庭与亲情在治平事业中的重要性。实际上,先儒强调的是致知修身对治平事业的基础性意义,而家庭亲情并不是修身致知的前提,相反,修身致知而明起来的“明德”也即绝对原则恰恰要成为齐正家庭亲亲之情的尺度。没有明德为根,没有至善为据,人们何以正亲亲之情而齐家?设若无以正亲亲之情,又何以立国之大法而节天下人人之利?大法不立,又何以均天下之公义而致平天下?所以,在治平事业中,与其说先儒强调的是家庭亲情本身,不如说恰恰是强调要以明德克齐亲亲之情,持至善贯彻亲亲之间。设若亲亲之情皆中于大节,合于公义,则天下事亦不难矣。反之,倘若亲亲无节,亲情失度,则亲情至厚而公义退席,亲亲无间而天下昏昏。

爱不需要理由篇8

每当打开电视,背景艳丽、音色悦耳的商品广告铺天盖地。由于囊中羞涩,故对此推销手段从不关心,也无意观赏。但近来许多养身益寿的滋补品广告却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这些广告有的提醒你记住家中老人的生日,别忘了献上一份爱心;有的向你热情推荐,本品是赠送老人的最佳礼物;有的以诱人的实例证明,该保健品定能获得老人的欢颜;有的……这些贵重的滋补品是否像广告里介绍的那样效果奇特,对此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其中包含的爱心神力却不可低估。在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老龄化社会,积极倡导人人爱老的传统美德极为重要,在此,广告商为推动社会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似起了公益性的宣传作用。有人戏言:“若能爱老如爱子,老人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确是一语中的。

爱老如爱子,其求同之点在于“爱”字。爱尽管极其抽象玄妙,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对人的需要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他把人的需要分作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两大层次。能让人吃饱的食物是求取生存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但仍是基本的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追求更高级的发展需要,实现生存的价值。

马斯洛将爱纳入了人的基本需要,他认为爱是一种两个人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爱的饥饿就像缺乏盐或维生素一样造成缺乏症,事实的确如此。儿科医生在无数次临床实践中发现:婴儿不能缺少爱,否则就会抑制其生长及潜力的发展。精神学家也认为,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的抑郁自杀率高与其爱的枯竭密切相关。马斯洛更直言,最好把各种神经症看作是对失去的爱产生悲伤和愤恨情绪,对未来感到失望,不再自爱,认为自己虚度一生,或意识到不再会有欢乐和爱的可能等联系在一起。可见,不论是婴儿还是老人,爱都是基本需要。

然而,人在生命之初与夕阳黄昏之时所享有的爱的待遇反差实在太大,时闻时见的是爱子有余,爱老不足。对孩子是尽心尽力、掏心扒肺,集疼爱、偏爱、宠爱、溺爱于一身,过分的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葬送了孩子的前程。与此相对应,对垂暮老人的孝爱则显得过于吝啬和苍白,莫说精神之爱,更有甚者,连起码的物质供养也置之不管,弃之不理。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唐朝诗人孟郊的名作《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父母之爱的深深感恩之情。古人如此,我们不该做得更好吗?

“爱老如爱子”,不仅要求我们像厚爱孩子那样关爱老人,在“爱”的过程中,还应该顾及到老人“老小孩”的一面。比如,老人的吃,就要做到精细、营养和口味“三合一”,精细是为了适应老人日益退化的咀嚼功能,营养是为了老人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口味是为了配合老人的饮食习惯。有些老人会像孩子似地馋嘴,给孩子买零食时,别忘了也给老人带上一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老人脾气会变得急躁、古怪,甚至不近人情,别太计较,就权当孩子发脾气吧!生活中,有些老人说话

嗦,几句话就说清的事,要反复说上几遍,别太心急,就当作孩子牙牙学语时的旁听。只要时时把老人当作“老小孩”来照顾,琐碎之中也就揉进了浓浓的爱意。

上一篇:一身轻松范文 下一篇:医德医风考评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