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错别字范文

时间:2023-09-16 08:02:26

常见错别字篇1

分析学生在测试中的默写情况,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有:

一、增减笔画

对于一些笔画繁多或较生僻的字,有些学生常常会增减笔画或是改变字的部件。如:将“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中 “蔻”字的“冖”,写成“宀”;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锲”字的“大”增加一点写成“犬”;将“舞幽壑之潜蛟”中“壑”字少写“谷”字上的一横;将“泣孤舟之嫠妇”中 “嫠”字的“未”增加一横写成“耒”等。

二、错写同音字

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背诵不认真,没有通过理解去记忆,而是随口而出,久而久之,只记住了字音而对字形较模糊,在考试时就随手用同音字代替。如: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竟”写成“竞”,将“留恋处,兰舟催发”中的“催”写成“摧”。

三、错写形近字

有些形近字只有细微的区别,如不加重视,容易出错。如:有些学生将“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中的“筵”写成“诞”;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中的“袅”写成“凫”;将“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中的“粟”写成“栗”。

四、错写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有些学生将通假字写成本字,属于误写。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不能写成“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不能写成“智”。

针对失分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运用以下六种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学生默写中的出错频率。

一、拆分部件法

对于一些笔画繁多的字,有些学生往往记住了左边却忘了右边,或者是掌握了上边却忘了下边。对于这些字,不妨采用拆分部件法来记忆。如“羁鸟恋旧林”中的“羁”,有的学生要么将“四”字写成“西”字,要么把“马”写成“鸟”字,于是笔者让学生将“羁”分成“四、革、马”三个部件来记忆。又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中的“骥”,学生喜欢将右边的“冀”写成“翼”,于是笔者让学生将“骥”拆分成“马、北、田、共”四个部件来记忆。通过这样的拆分,再引导学生反复读写,学生便容易记住了。

二、字义分析法

学生之所以会错写同音字和形近字,很大原因是由于忽略了对词义的理解。因此,教师用字义分析法来指导学生书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宵”字,有的同学写成了“霄”,教师可告诉学生:“宵”是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与“屋子”有关,而“霄”与云气,气象有关。又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有的同学爱写成“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喧”是“大声说话,声音杂乱“的意思,而“暄”指“太阳温暖”的意思,“竹喧”是说“茂密的竹林里传来一阵欢声笑语”,而欢声笑语是由“口”发出来的,所以应该用“口”字旁的“喧”。

三、语素对应法

许多诗句中的结构是并列关系,前后是对应的,利用这一特点,也有助于减少错别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幽”,很多学生容易将其误写成“忧”,如果能联系与它对应的“暗恨”来理解,就知道写作“幽”是合理的,因为“幽”是“隐藏的、隐蔽”的意思,与后面的“暗”对应。

四、语境分析法

有些名句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品味,才能取得更好的识记效果。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中的“始”,很多学生易写成“使”, 而实际上,琵琶女起初不愿为人弹奏,是在千呼万唤后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这一语言环境来分析,这里用“始”更合理,表示“才”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更明白。

五、趣味记忆法

对有些名句中的易错易混字,不妨引导学生趣味记忆,如:曾有些学生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屐”字的“彳”写成“亻”,笔者就对学生说:有些学生力大无穷呀,一个人竟然就可用一个支架顶着一具尸体登青云梯了?我看以后还是两人用一个支架抬着一具尸体比较轻松吧。”又如:有学生常将“一尊还酹江月”中“酹”字右下角的“寸”写成“子”,这时,笔者又对学生说:“大家现在还是学生,还没有孩子,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写成‘子’,要把握好这个分‘寸’呀”。学生们在笑过后就易轻松地记住了。

六、填空突破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易错难写字,教师不妨先选取一些重要句子,再用填空的形式将易错易混字空出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1)久在 笼里,复得 自然 (2)寄

于天地, 海之一 。通过这样的重点训练,学生自然增强了记忆,有助于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常见错别字篇2

我们天天与汉字打交道,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错别字时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围,影响着我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生活中出现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错别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这些街头错别字影响了市容,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

调查材料分析:第一种是“乱用汉字,用错汉字”。这种乱用汉字,乱写汉字的情况,大多数是文化修养不高的人手写的,比如说:卖鸡蛋的小贩把鸡蛋的“蛋”写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厕”写成了“公则”;把“库”写成了“裤”;收破烂的把“留”写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发现正规商店的广告和路牌也有错误。比如说:眼镜店广告把“需”写成了“须”;通心岭社区的标语牌把通心岭的“心”写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种是“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现在在深圳,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因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来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体字;而且有些商家错误地认为繁体字体现了这家公司的国际化,于是赶时髦也采用。还有些从外地人来到深圳,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方言。

第三种是中英文不规范使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在一些路牌上,出现了中英文不规范使用,不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儿图书馆用的是汉语拼音却有大写;园岭一街和广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红荔天桥是英文。都不统一,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更让外国朋友如坠云雾中。这些也属于用字不规范的行为之一。

第四种是网络新语乱用汉字,广告中乱用汉字。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在网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名词,虽然这是时代的发展导致的汉字的变革,但也不能乱用汉字,有些人为了时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广告为了吸引顾客,故意把成语乱用。你看,上面几幅网络新派流行的漫画,虽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错别字却触目惊心,尤其会让青少年儿童产生误解和歧异。广告牌竟然把“长久安”写成了“肠久安”。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错别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业中也常出现错别字,想来真脸红呀!真对不起老祖宗的汉字!我建议:商家应该制作标准的广告牌,政府应该加大对使用规范汉字的宣传,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它的发扬光大!

错别字调查报告2调查人:______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错别字调查报告3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

错别字调查报告

。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

调查报告

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4原因

如今错别字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

先就近开始,从我身上开始调查吧。本来我信心满满,认为错别字肯定不会多。一调查错别字还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试来说。有一个成语?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写了一个?一如继往?。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错别字例子么,调查到这里,我的脸也红了,恨不能直接用钻地术到地底下躲着。?算了,还是走上街头进行一次调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计小商小贩的错别字也不会少。?于是,我过去到了商店门口。

我学着孙悟空,大眼一扫,顿时就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臭豆付?。?这家是干嘛的,这年头连臭豆付都有了。应该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迈步走了不去,诚恳地对店主说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点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烦地说道,?这是为了简单。?没办法,出师不利,我继续调查。没多久,我就又发现了一个?顶头上丝?,可人家却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

网上的文章,错别字更是数不胜数,?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换位置的游戏;还有的书中总是把?像?写成?象?……

分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会有这么多的错别字。?一番调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国汉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继往?给写错了,还有把‘的地得’用错地方;有的人大概是为了简单,减少笔画,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写成‘付’;个别人可能是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顾客的来临……?看来,错别字也是多种多样啊。

建议

?总不能把那些把汉字写错的人塞进小学课堂吧?那该多滑稽啊,真不亚于唐僧娶妻。?我头疼地想着,好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真应该来个错别字宣传班,把那些容易错的字都宣传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诉大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错别字这个家伙来‘偷袭’。这样的话,估计错别字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多了。?

这次错别字调查行动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祖国汉字,这该多好啊。

错别字调查报告5调查时间:2011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错别字调查报告。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调查报告《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6调查时间:____年9月6日.

调查地点:嵊州市东后街.

调查目的: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提出改进建仪。

调查分析: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又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错别字的具体情况千齐百怪,层出不穷。有的还令人狂笑不已。

1、繁体字原因。

如:把嵊州大桥的“桥”字写成了繁体字的“桥”,还有国商的“国”字也写成了繁体字的“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字都把它们写成了繁体字。写成的繁体字的坏处是:有些人看不懂繁体字,经常会认错字,就会造成字认失误,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多么不值得啊!走在大街小巷中,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比如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2、同音字原因。

如:在、再;其、骑;鸡、机;依、衣……写出这种类型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粗心马虎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自己识字能力太差而造成的错误,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3、写错别字原因。

常见错别字篇3

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走到了一家卖小商品的店,我停下脚步一看,各种各样的小商品真是物美价廉,吸引了一大批顾客前来采购。我把目光转移到了广告牌上,不看不要紧,一看就吃惊,广告牌上写着:“裤存小商品”。我哈哈大笑了起来。

“妈妈,你看啊!仓库的库啥时候变成了牛仔裤的裤啦!难道它裤兜里存着小商品吗?”我指着广告牌大声地对妈妈说道,为了让售货员听见。

我们继续走着,来到了另一家店。我又远远地看见店牌上写着“羔”,让我想了“咩咩”叫的小羔,我赶紧跑过去。一股蛋糕香味扑鼻而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糕点店。我连忙买了一个品尝起来。嗯!真好吃!是荞麦做的。吃完后,我对店老板说:“你店牌上的”羔“字少了米字旁啊?”老板笑着说:“我这糕点不是米做的,不用加米字旁。”我非懂似懂地点点头。

街头错别字是多么风趣啊!但有时总会表达出另一种有趣的含义。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写错别字,那些错别字总会闹成大笑话。那怎样改正和避免错别字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易错字、不会读的字、意思不理解的字应该及时查字典,然后写进生字本中,如果还是写了错别字,就在生字本中多写几遍,并且平时多看看生字本,错别字自然就会减少了。

为了保护汉字,我们要减少错别字的发生,让汉字成为世界的瑰宝,成为祖国祖国的骄傲。

常见错别字篇4

关键词: 古诗文默写 错别字类型 有效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古诗词仍以独有的魅力,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在默写这个环节总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错误。即使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一提起笔来,仍然会写错别字,甚至在中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依然错误百出。针对学生古诗词默写错别字现象,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抽样调查,对古诗词中的错别字进行了分类汇总。

一、古诗词错别字类型

1.同音异形字。

同音异形字是学生默写过程中出错误率最高的。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很多,学生遇到默写时,就会出现混淆,出现错别字。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字,学生常写作“燕”;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燕”字却又写成了“雁”,导致丢分。再如,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与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州”和“洲”是学生主要的写错对象;又如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的“萧”字与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箫”因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成为学生书写的一大难题。

2.通假字、本字和古体字、今体字的错用。

无论诗词还是古文都有通假现象出现,再加上学生对文章句义的理解,古今写法的不同,默写过程中通假字与本字的混用,古今字的错用,成为学生古诗文默写的第二种常见错误。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本字是“邀”,课本用的是通假字“要”,很多同学默写时,把“要”写成了“邀”。再如郦道元《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默写时,学生根据对意思的理解,把“阙”写成了“缺”,反而成了错别字。又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说”写成“悦”,就是古今字的错用。

3.不理解句义,记忆囫囵吞枣。

考试之前,我总会问学生,诗词背会了吗?学生都会很痛快地回答背会了,但考试过后才发现,背会却拿不到分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文意理解不到位,出现错别字是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的第三种常见错误。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总有学生写成“汉青”。再如杜牧《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总会把“近”写成“进”。又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题目中的“源”经常被“园”字代替,这都是对诗文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4.随意增减笔画,书写不规范。

第四类是个别学生常犯的错误,书写随意性强。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写着写着“凄”字两点水就魔术般地变成了三点水;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总有学生会在“赋”字右边的武上加上一撇。再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不经意间会有学生把“宦”的宝盖,换成了穴宝盖。

二、纠正古诗文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1.深入探究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

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化常识,不能理解同音异形字的文化内涵,导致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的混用。针对经典的错误,教师需要把字的文化内涵阐释清楚,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雁”与“燕”:

雁是古诗中常用意象,代表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儿都毫无留恋地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去呢?范仲淹是苏州人,此时诗人远在边塞无法回乡,思乡之情借“雁”传达出来了。这种意象还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是一种候鸟,入秋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燕”是早春常见的意象,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于是就有了“春燕”和“秋雁”的区别。

燕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读yān时,通常做地名,战国时燕国,即现在的河北。燕然山这个地名,在边塞诗中也经常出现,如: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等。

只有让学生了解“燕”和“雁”的文化内涵,加上在背诵时的理解,默写的时候就不会张冠李戴。

2.准确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可以有效减少诗词默写中的错别字。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总会把“汗青”写成“汉青”,就是不理解“汗青”的意思造成的。纸张发明之前,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但是制作竹简,工序却非常繁琐,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绿色之竹),称其为“青”,接着,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一方面了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汗青”本是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再后来又代指史册。理解了“汗青”的词义,书写错误自然会避免。

3.用智慧的幽默代替收效甚微的惩罚。

针对学生古诗文默写的错误,既单独指出过、讲解过,又罚他们多遍默写过,但效果并不显著。这次改正了,等过一段时间遇到同样的默写,学生依然故我,错误依旧。我开始改变策略,惩罚不明显,换一种方式,既利于学生接受,又可以让学生记住,岂不是一举两得?如一次考试,诗词默写考到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许多同学把“烛”错写成了“竹”,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我就很自然跟学生说:“我们班最近出现了许多大熊猫,考试还想着竹子呢,晚上照明的蜡烛哪去了?”全班都笑了,错误得到了纠正。又如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学生总会在武字斜钩上面多一撇,我总会开玩笑地说,武字的斜钩好比人高高举起的胳膊,部分同学总是要在人家的胳膊上砍上一刀,岂不过分。或许不是所有词语都适用这种方式,但希望我们努力创造一些这样的幽默笑话,帮助学生纠正古诗词书写中的错别字。

除此之外,准确的朗读、注重积累、学会整理默写中常犯的错误,避免默写过程中负迁移的影响,都能有效避免古诗词默写中的错误。

常见错别字篇5

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把电脑给打开了,来到我朝思暮想的小菏作文库.怎么回事?我的"作文评点"里居然到处都是带着一些批评的语气.还不是为了我的错别字.就是这样,我苦恼得不堪回首.什么:你得"是"打成了"事",百花争艳,打成了白花争艳,的15行得倒数第三个字写错了,还有全文错别字较多,希望改正^哎呀!头都给我缴晕了.

可是每一次我投稿时,都时认认真真得看了一遍,为什么错别字就这么多呢?我弄不明白.甚至到了无法挽回得地步.当看见作文得评点时,去看看作文得错别字,哦!我才恍然大悟.像是有千年得谜团,现在才得以解开.我真的弄不明白,错别字就像在喝我藏猫猫,还在嘲笑我:"你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我客不相信了,我就没有办法把你制服,等到下一回没有了你,你还不乖乖在地上求饶?算了,你求饶也没有用哦,我的作文里已经没有了你,你就彻彻底底给我走开吧!哈哈.

偶尔在纸上写作文的时候,会看见很多处蓝颜色的错别字符号.呵呵,没错,那就是我这个马大哈的杰作.虽然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符号,但是,本子一交上去,还不是落下了马脚,狐狸尾巴还不是伸了出来,像不像是"千年落妖'?

老师批评我的字没有写好,我也承认,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有错别字的原因吧!常常就这样失败,就是这样失败,又常常就是这样爬起来,因为,因为成功是走在失败的道路上的.

这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可是,为什么对于错别字,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呢?像是这样的结果,我已经面对多了,要是,错别字又生命,请你帮帮我,队它说一声:

常见错别字篇6

1 您认为总体来说现在播音员读错字的现象严重吗?

A 严重,不能容忍 14.5%

B 不严重,但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需多加注意 43.5%

C 不严重,可以容忍 42%

D 其他 0%

2 不借助任何帮助。请注出以下10个常见词中带双引号的字的读音。

强“劲”(jìng噜对,jìn错);“筵”席(yán对,yàn错);“剥”皮(bāo对,bō、bā错);果“脯”(fǔ对,pǔ、pú、pù错);脖“颈”(gěng对,jiìng、Jī ng、jǐ ng、jǐ n、jìn错);“处”女(Chǔ,Chù);“华”山(huà,huá错);“尽”管(Jǐn对,jìn错);“模”具(mǘ对,mó错);解“剖”(pǒu对,pāo、pǒu错);“肖”像(xiào对,xiáo错);压“轴”(zhòu对,zhó u错)

没有全注对的,一位枣庄的参与者错的最少,只错一个,将脖颈中的“颈”注成jǐng了。

3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人们读错一些常见字?(多选)

A 广电节目中常读错这些字 17.4%

B 常看报刊但少收听、收看广电节目,造成字和音分离29%

C 自己没学好,平常不重视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62.5%

D 其他 21.7%

“其他”项填写的有:与个人知识积累有关;规范常常改,跟上学时学的不一样,弄不清了;上学时老师误导;习惯;学得不好;读音改来改去,烦;等等。

4 在刘羽贴出的《常常出错的读音!》中出现一个错字,“秸杆”应为“秸秆”,您是否因为现在播音员关注字的读音多,但关注字的写法少?

A 是,播音员特别注意字的读音,正确书写是弱项 72.5%

B 否,关注读音同时就会关注写法

20.3%

C 其他 7.2%

“其他”项填写的有:与个人知识有关;用电脑导致;等等。

5 您是否认为播音员“重读音。轻写法”和文字编辑“重写法,轻读音”是专业分工无法避免的现象?

A 是,分工不同,能力自然有差异 44.9%

B 否,作为传播者,自有正确传播汉字的读音和写法的责任 52.2%

C 其他 2.9%

“其他”项填写的有:与本人的知识积累有密切关系;泰始皇统一了写法,但现在读音统一不了;播音员读错字,暴露出的是基本功差、责任心不强。

6 在媒体融合时代,记者可能既要写稿,又要现场直播、做主持人。这就要求对文字的写法和读音必须同时掌握。新形势下,避免汉字在新闻中被错误传播,您有何妙招?(多选)

A 坚持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制度 21.7%

B 视听媒体像报纸那样有个专门的更正栏目,更正媒体上读错、写错的字 65.8%

C 报纸杂志、视频节目上对易读错的字加上注音 42%

D 其他 27.5%

“其他”项填写的有:有奖纠错;多翻字典,加强学习;文字编辑在提供给播音员的稿子中对重要的字注音,播音员备稿多查字典;是社会的发展所致,无法改变;加强教师素质;大家通读的音应定为正确读音,汉字是发展的,过去的普通话标准是不合理的;词典规定的有些读法很不合民意;不是原则问题宽容一些、原谅一点;注意语言文字测评工作;媒体多报道错别字;多学习,建立读写易错备忘录;没事写日记,手写的;等等。

简要分析:

有被调查者认为第二题很考验人,有的也表达了对读音规定变来变去和不符合习惯的不满。

一方面,超过八成的人认为目前播音员读错音现象还没到“严重,不能容忍”的地步;另一方面,被调查者也对读错常见字现象进行了反思,超六成认为“自己没学好,平常不重视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媒体可借此机会提醒读者正确使用汉字。

常见错别字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中小学的识字教学和社会汉字应用水平有所削弱。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加强识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教育部先后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①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②,出台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特别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中央电视合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反响十分强烈。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凭借,汉字规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汉字书写能力和规范程度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书法艺术是对汉字形体美的开发、欣赏和升华。汉字书写规范化的要求是把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写正确,书法教育是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力求美观,逐步迈进艺术创作的殿堂。二者的关系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在识字教学和书写训练阶段就应该融入书法审美教育,做到规范、端庄、整洁;在书法教育中又应该遵循汉字规范的基本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较好地把握楷书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庄美观。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书法作品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既有繁体字、异体字,又有错别字甚至生造字。面对这样的作品,有的人煞费苦心地猜测不认识的字读什么,有的人因"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得不放弃欣赏而离去,作品的美学价值终因"曲高和寡"而大打了折扣。

书法作品中偶尔夹杂一两个繁体字、异体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书法艺术具有传承性,学习书法多半靠临帖,而字帖又多半以古人作品为范本,字帖中难免会有与现代规范字不相同的字体。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法作品只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才有审美价值,而使用经过整理和简化的规范字就没有品味。

我们来看书法名家是怎么做的。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先生就是使用规范字的表率,他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10周年所写的贺诗,他为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览会的题词,都使用了规范字。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也是汉字规范化的积极践行者,他不但自己坚持使用规范字进行书法创作,而且还编制了《四体简化字谱》,为书法后学提供了珍贵的范本。著名书法家沈鸿根先生曾为1999年的华诞杯全国第一届规范字书写大赛作评述,指出三篇作品中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字的瑕疵,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书法界泰斗率先提倡使用规范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汉字简化是1964年正式实行的,迄今已经推广了半个世纪,那时候开始上学的人现在已届花甲之年,为什么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呢?

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生造字,更是不应该的。

先说说别字。别字就是把该写甲字的地方使用了乙字,乙字就是别字,多半是同音代替。如:"侦查"与"侦察"同音,"侦查"是司法术语,是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侦察"是军事术语,是对敌方情况的秘密考察。如果把"立案侦查"写成"立案侦察",或者把"侦察敌情"写成"侦查敌情",岂非笑话!

再来说说错字。错字就是写错了汉字的笔画、部件或结构,因而不再成字。

常见的写错笔画造成的错字,如:吉、声、志等字的上部件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士"字,把下横写得比上横长即为错字;杂、亲、杀、亥、以、头等字的右下部是点,写成捺即为错字;末笔是捺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多数把捺变成点,有的作品把"知、和"等字左部件的末笔写成包围右部件的捺即为错字;末笔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折点的部件组配在左边时简去一个折点,并且把尾端变成提,如"辉、改、顿、剜、鸠、颓"等字,但是,"仓"和"包"组配在左边时却不遵此则,如"创、戗、刨"等字,把这些字中的折笔简成竖提也是错字。

常见的改变笔画组合关系造成的错字,如:"冒、冕"等字的上部件框内两横与边框是相离关系,不要写成相接关系;"又"字的两个笔画起笔处本是相接关系,作了左部件后变为相离关系;"敢"字的第一笔是相连的"横折竖",不是先横后竖的相接关系;楷书字中"辶"的第二笔尾端相接于平捺的前部,不要写成相交关系;"身"字的最后一笔、"舟"字的第五笔,与"横折竖钩"的竖段原本是相交关系,作了左部件后变为相接关系;"牛"和"羊"的竖与底下的横原本是相交关系,作了上部件后笔顺变为先写竖后写底横,竖的尾端不再穿过底横,竖与底横的关系变为相接关系。这样的变化往往不引人注意,甚至不被看做错字,这是规范意识不强的表现。

常见的减少笔画或增加笔画造成的错字。某些特殊字的笔画数是识字教学中作了足够强调的,如,"直"字框中有三个短横,"舞"字中上部件有四个竖,"战"字的右边部件是一个横,"钱"字的右边部件是两个横,"器、莽"等字中间部件是"犬"不是"大","驮、烧"等字右上角没有点,等等。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写错,而部件在变形时的笔画数变化常被忽视,是导致写错的主要原因。如:"礻"和"衤"比"示"和"衣"少一笔,"艮"和"良"作左部件时简去短撇(如即、既、郎、朗、廊等字),"水"在"泰、黎、膝、犀"等字中左边的"横折撇"变成点和提,等等。另外,受旧字形的影响,常见有人把汉字在整理和简化过程中简去的笔画仍然写上,如:在"宽"字的折弯里多写一个点,在"者"字的第四笔之后多写一个点,在"吕"字的两个"口"之间多写一个撇,在"壳"字的"秃宝盖"里面多写一个横,等等。这样的错字,如果是在一般的用字场合,人们可能一笑了之,可是,如果出现在公众场合或者新闻媒体上,那就会产生干扰社会用字的误导作用。电视剧《小兵张嘎》题目中的"张"字就在捺上多写了一个短撇,这种用字不严肃的态度,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应该的。

常见错别字篇8

老师改作文细心“挑刺”

“从最近的模拟考试看,导向效果很明显,错别字大量减少,书写整齐美观多了,优秀学生一般很少写错别字。”西安市第83中学老师刘康民表示,从以往高考语文试卷看,高考作文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十分严重。

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偏旁、笔画写错,别字,文字知识和应用能力错误,笔误等。有的学生做字形考查题时都会辨认错别字,而在作文中却常出现错别字,而且出现的错别字大多都是小学、初中应该改正的。如把“得”写成“的”,“吃”多一横,“康”写成“病”字头,“毕竟”写成“必竞”,“既然”写成“即然”,“好像”写成“好象”等。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的新规出台后,明显感到学生像对待数学的数字、英语的字母一样认真对待汉字了,也减少了不少失误。

学校老师也非常重视这一新政策,原本语文老师批改试卷,一天可以看七八个考场的语文卷子,现在只看两个考场的,细细地给学生作文挑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标点。

对错别字进行分类整理

西安高新一中老师姚发青建议老师在高三复习阶段花一点时间,为学生编写一个常见错别字表,当然这个表最好是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对学生错别字的一个分类整理。

她举例说,这个表可以分成“同音字”、“形似字”两大类。

第一大类“同音字”可细分为:

音同形异——比如法制和法治、废话和费话、富有和赋有,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用法,明白每个词的用法,不要张冠李戴。另外,学生写作的时候容易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比如把殴打的“殴”写成欧洲的“欧”,把迫不及待的“及”写成紧急的“急”。

音同形似——松弛的“弛”和奔驰的“驰”,这两个字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还经常把度假村、欢度中的“度”写成三点水旁的“渡”。

音同意近——销毁的“销”,学生大多容易写成“消”。

第二大类“形似字”分为两种:

形近音异:崇高的“崇”和鬼鬼祟祟的“祟”,炙手可热的“炙”和针灸的“灸”都非常相似,学生容易写错。

形近音同:比如把声音洪亮的“洪”写成“宏”;直截了当中的“截”写成“接”。

姚发青还透露了一个小窍门,即学生之间相互查阅作文,互相找错别字,“这个办法很有效,去年高考语文考字形的题,我所带的高三学生几乎没有学生做错”。

进行检查避免笔误

“往年评卷中,发现考场笔误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检查很重要。”据刘康民透露,一般语文阅卷中,一份卷子将有3位老师评阅,由于阅卷时间有限,评卷老师往往会把重点放在标题以及关键词句上,因此考生作文后一定要对这些地方注意检查修改。

另外,行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允许的,不会归入错别字。

作文中,如果遇到生僻字、不会写的字,汉字语言如此丰富,考生完全可以对拿不准的字词换另一个词语表达,这样就减少了书写失误。况且常见字在前边整个试卷中可能都会出现,那么做个有心人,拿来借鉴也是好办法。

西安建科大附中老师周励国建议考生将自己高中三年写的作文拿出来看看,会起到双赢的效果——将自己平时经常写错的字专门搜集起来加以改正。

上一篇:争优创先范文 下一篇:巡检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