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柳永范文

时间:2023-10-28 16:51:50

望海潮柳永篇1

摘 要:从作者的贡献来确定教学目标是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永对词的贡献很大,从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开创了出了词的新局面,《望海潮》就是其代表作品。城市体裁的入词和点染手法的应用,都是他的贡献。

关键词:教学目标;作者贡献;《望海潮》

从作者的贡献来确定教学目标是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先来看看柳永词从内容到形式分别都有哪些革新意义。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

如《定风波》,在敦煌曲子词中是六十字的小令,柳词“自春来惨绿愁红”已衍为一百字的长调。《女冠子》由原来的四十一字衍为一百十一字。但是,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从内容上看,开拓了词的题材

首先,柳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描摹城市繁华和旅途风光。其次,柳永词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的词。如最为传诵的《雨霖铃》,凄楚、伤感的情调。“杨柳岸”一句,用晓风、疏柳、残月的凄清景象,烘托别后的寂寞、凄凉情绪,被称为“古今俊句”,更是成了柳永词的象征。

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之前,词家多采用花间体小令,手法上多用比兴,追求含蓄,讲求余韵不尽的效果。柳永在慢词这相对扩大的客体中,由以往较多地运用比兴手法,发展为较多地运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点染,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丰富了词体的艺术表现手法。

我们对柳永在文学史上的以上地位有了明确认识之后,为《望海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柳永的词了解北宋杭州的都市繁华生活景象。

目标2:点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下是教学设计(片断)。

教师:《望海潮》从内容上来讲主要是一首写什么的词。我们之前学习过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以及悲秋诗等,那这首词应该是属于一首什么词呢?

明确:写都市生活。

教师:既然柳咏的词是在描写写都市生活,那我们来具体看看这首词写到了哪些都市景象?

明确:①上阕: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天堑、市列珠玑、户盈罗绮;②下阕:重湖叠t、桂子、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总结:柳永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历史悠久、湖山优美、百姓安居乐业、老少欢愉、官员生活风雅、经济繁荣的北宋杭州都市生活景象。

u论:以上完成教学目标1:通过柳永的词了解北宋杭州的都市繁华生活景象。

教师:作者写到了如此之多的都市景象,但读起来却并非杂乱无章,作者用到了一种独特的组材方式,或者说是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就是“点染”。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借用到古典诗词中来,“点染”就是先点出主体重点,然后再对其细节进行详细的渲染描写。

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曾经游历江南,熟悉那里的风景,是点,接着“日出”“春来”两句生动具体的描绘了江南风景之美,是染。下面我们来寻找本词上阕中的点。

明确:点:东南形盛、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染。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染。

教师:下面我们选取你最喜欢、最具有感染力的几句词来试加分析,并且试着背下来。

示例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几句是描写景物的句子,我们都知道描写景物的顺序一般有: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那我们看看这三句是通过什么样的顺序来写得呢?连桥梁华丽的颜色和帷幕的翠绿色都能够看得清楚,这是从哪个视角来写?

相比较“参差十万人家”是从远景来写。“参差十万人家”,“参差”二字写出了远景,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万”,略数,只是形容人口之多,杭州在当时就有“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我们尤其来看一下这句近景描写。“风帘翠幕”,这个“风帘翠幕”就把“人家”具体化了,可以说是对于“人家“的又一次渲染。

在这三句里,不仅仅有远近结合,还有动静结合,我们试着找找。微风吹动处,帘幕轻摆,这是一种动态,而“烟柳画桥”,是一种静态,这样就动静结合,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的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是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样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示例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动词使用的好,“绕”,“卷”,动词的使用本来就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态感,这两个动词放在这个画面中,“绕”字写出了葱翠的绿树如同云雾一般,蜿蜒曲折的环绕着钱塘江岸。“卷”字写出了钱塘江潮的浪花层层卷起,汹涌澎湃,犹如扑面而来的野兽,大有排天倒海之势。

“怒涛”,写出了江潮似乎被江岸激怒的野兽,来势凶猛。“卷霜雪”,“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评论:以上完成教学目标2:点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总结

我们刚才通过渲染手法品读了一下柳咏的语言,一个作家的成就的高低,主要是看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顾城说,自己作诗就是想把现代汉语这个被弄脏了的人民币来重新洗洗,无疑柳咏的语言是纯洁的,是富有感染力的汉语。所以呢需要我们不断的琢磨,感悟,领会,直到内化。这节课的结束才意味着学习柳咏的开始,望同学们课外多读读柳咏。

参考文献:

[1]平玉霞,张瑞静.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J].《安徽文学,2009(4).

[2]《语文必修4》[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作者简介:

望海潮柳永篇2

柳永是个颇为自信文人,柳永也想通过科举来达到济世天下,留名于世。东京一试,却偶失龙头望,柳永失望之余便来个《鹤冲天》,鹤冲天自己为什么没冲天。据说宋仁宗听到此“淫词烂调”颇为不悦。柳永见皇帝老儿不高兴,知道自己以后完了蛋。干脆来个“奉旨填词”,干脆偎红依翠、赏花观柳。

小子曾看到这样传闻:柳永落黄后曾去找过孙何,希望孙何拉自己一把,孙何只是敷衍他便将他打发算事,柳永只得又去寄人篱下、寄食篱下、漂泊江湖、浅酌低唱、挨人白眼。

小子也曾看到这传闻:金兀术看到柳永《望海潮》像恶狗看到肥肉,对杭州垂涎都滴。

也许六色江湖难混、也许填词不能食烟火,也许傍红亲翠被人看不起,也许不弄个进士永远不是正统,文学史说柳永“浪子回头”,柳永考上进士,弄个屯田小官。也许同僚看不起,据说柳永辞官重新为花花们填词弹唱。最后死时,是他这些心爱“花草”为他筹钱哭葬。

望海潮柳永篇3

一、柳永开创了描摹城市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推歌咏杭州繁华景象与市井风情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烟柳”三句总写钱塘之繁华富庶,前两句尽展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三句,“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又极尽刻画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商人比夸争耀,穷奢极欲。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第一次在柳永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令人目不暇接。最可贵的是,《望海潮》一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启了词坛歌咏都市风貌与市井风貌的新纪元。这一切得益于他长期生活在烟柳画桥、满目繁华的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二、柳永第一次将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全面展现出来,并表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在这类词中,柳永将笔端伸向歌妓们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和忧愁,把她们的身世之悲、遭遇之惨、内心之苦、感情之真如实道来。柳永一生仕途失意,坎坷潦倒,导致他对这些生活在繁华都市生活后面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以脸面、甚至身体换生活的女子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会。如,《锦堂春坠髻慵梳》:

坠髻慵梳,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这首词以代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位泼辣、傲气不拘礼法的市井女性,她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再也不敢无端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同时柳永还有一些关心同情歌妓的不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人格及脱离娼籍愿望的作品。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深情诉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迷仙引》“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声。

三、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表现羁旅行役情怀

现存柳永213首词中,羁旅行役词就有70首。在柳永词中,那些以秋暮雨霁为背景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天涯游子身份嗟叹羁旅行役愁苦的。《木兰花慢》写那“依危楼”的思乡客,遥望无边原野,“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卜算子》写那“登临”“楚客”,远眺重叠峰峦,“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定风波》写那“伫立长堤”的游子,“骤雨歇,极目萧疏,寒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秋暮雨霁则视野顿宽的特点,把纵目远眺、感慨万千的抒情主人公引进画面,抒写坎坷困顿而壮心未泯上的游子情怀。南宋陈振孙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真可谓评价精准。

柳永和所有的封建士子一样,把功名仕宦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他自视颇高,认为“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流连坊曲”的浪子行径使他屡试不第,晚年及第后又仕途偃蹇。柳永的羁旅行役之作,往往是他壮心勃勃地追求继而厌倦至困惑的情绪的流露。《夜半乐》《曲玉管》都是此类佳作。这类词常把地理风光的描写与思乡怀人的感情,风尘劳碌的生活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伤感悲凉。

这一切创新都使得柳永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有开拓之功,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望海潮柳永篇4

关键词:诵读 古诗词 情

古诗教学容易因为解析而流于琐碎,当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生命被肢解,其本身的美感必将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活力,那么怎样在解析的过程中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呢?笔者认为,朗诵教学的辅助能起到“连珠缀玉”的效果,使得整个作品的语言风格、意境特点和思想情感得到完整的呈现。可以说,朗诵是从另一个维度对作品进行的二次创作。现以本人用诵读法处理《雨霖铃》的教学实例来探讨古诗教学中的朗诵艺术。

此词围绕“多情自古伤离别”写成,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品出一个“多情”的抒情主人公“伤离别”时的情感体验;了解婉约词风尤其是慢词的特点。

那么如何通过诵读法达到教学目标呢?

首先,明确背景,自由泛读。在《雨霖铃》的教学中首先就要明确以下内容:

柳永,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却为南唐降臣,既怀念旧主,又不敢声张,于是懦弱畏缩地度日,又颇有才情,柳永便继承了这两个特点,后柳永因《鹤冲天》一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屡试不第,便索性专力写词。善作长调,风格婉约。

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与一位恋人在长亭送别的情景。

至于《雨霖铃》词牌的来历,《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可见曲调本身声情哀怨,遵循“倚声填词”的惯例,其词作必定是委婉凄恻的。

降臣之家的出身,屡试不第的经历,处前路迷茫的离别之时,择凄婉绵长的哀怨之调,本词的感情基调便定下了。由此,确定总体读法应慢而低沉,要力求读出韵味。

其次,把握基调,示范精读。作者的感情基调是灵魂,它决定了朗诵的音调、语速、语气。借助第一步骤中完成的对感情基调的把握,由自由泛读转而为个人精读。

让学生挑出各自觉得最有韵味的句子范读并介绍读法(语速、语调、停顿、重音、感情) 例:(1)“竟无语凝噎”语速极慢,一字一顿,语气稍重,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2)“念去去”三个字皆为入声,“念”字重读、拖长、有叹息声,“去去”二字低沉、顿挫。(3)“今宵酒醒何处?”读出疑问、惆怅、迷茫的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晓风残月”四字四个声调,缠绵于唇齿之间。

这个环节是以精读带出解析的过程,用读的方式贯通品评的全过程,确保“形散神不散”。

再次,融会贯通,读出意境。恰当的音调、语速、语气可以渲染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从而激发读者的合理想象,再现作品的意境,完成对作品的再创作。此时,请善于朗诵的同学范读,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把各个画面串连起来,构成词人描画的意境。境由心生,境中情之浓烈,恰恰反映出心之不舍。于是“多情”二字便实至名归了。

最后,比较诵读,品味词风。与《望海潮》进行比较诵读,和同桌配合一读一听,再转换角色,共同探讨从韵律上两词有何区别。经过诵读和听读可以看出:(1)《望海潮》十分押韵,韵脚是“a”,节奏感强;《雨霖铃》没有一以贯之的韵脚,婉转多变;(2)《望海潮》每句末字多为阴平或阳平,如“华”“家”“娃”“牙”“霞”“夸”,读来昂扬畅快;《雨霖铃》末字多为去声,如“切”“处”“去”“阔”“岸”“月”“设”,读来幽咽哀怨。

由这一比较可以看出,《雨霖铃》婉转多变,幽咽哀怨,实为慢词之典范,婉约之绝唱。

至此,我们用诵读法基本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篇教学设计中本人加入了自由泛读、示范精读、阅读想象和比较诵读四个环节,由浅入深、一步步由“离别”之“伤”,写出了“多情之痛”、“相思之苦”。

望海潮柳永篇5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的泪水一滴滴落在琵琶上,那情景美得令人心碎。“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是嫁给商人的悲哀。那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不知道他们在商场上打滚时正在失去很多最珍贵的东西,包括爱情。他们不懂真的不懂;若有伊人相伴,只羡鸳鸯不羡仙!

但,生离已恨,死别更苦。那种痛苦,让孟女三天三夜,哭倒长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形成人世间最可怕的悲哀。秋风吹不尽,总是那牵肠挂肚的玉关情。前方流血成海水,不知闺中有人望穿云和月。唉!打不完的仗,征不完的兵,武皇开边意未已。战场上万骨已枯,只留下村口河边柳村下的有块块望夫石。

千年的红泪,只为一生的相思。一句很美很美的承诺,换来无穷无尽的泪水。佳人的每一滴红泪,都化成一句美丽的诗,永远留在尘世间。那化诗的红泪,是织女对牛郎的依恋,是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慕,是七仙女对董永的痴迷……

问时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宫,老翅几回寒暑?

望海潮柳永篇6

【关键词】柳永;柳词;传播;歌唱;别集;选本

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一、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

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分别在西蜀和南唐的宫廷,就是由于这种文体最适合于追求享乐的小朝廷君臣的缘故。〔2〕入宋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宋开国后逐渐在都市中取消了“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都对当时的汴京、临安城中商旅云集,百业兴盛及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的繁华情景有过生动详细的记载。由于经济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散落于青楼妓馆的市井歌妓更是数不胜数。宋初政府采取崇文抑武,优渥文士的政策,优待政府官员,鼓励王孙、官员多置歌儿舞女,尽情享乐,许多士大夫官员蓄家妓,朝廷及地方州府也有官妓。宋代重要的商业都市中,凡歌楼、酒馆、平康巷陌和瓦肆都是私妓聚集和活动的地方。其中的东京(开封)和南宋的临安(汴京)更是如此。东京城内的妓馆遍地都是。《东京梦华录》卷二的“酒楼”条对此有过这样的记载: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淡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槛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伴随都市的繁华,娱乐场所的兴盛而衍生的私妓多居于酒店、歌楼、瓦肆,她们散落在民间,不像家妓和官妓那样有较优厚的待遇,她们主要靠自己的声色技艺挣钱维持生活,因而逐利营生是她们的主要目的。活跃于市井民间寄身于歌楼舞榭的歌妓们为了更好地生存,除了要有美丽的容貌和高超的技艺外,还要有好的歌词来供她们歌唱,这就需要有一个既懂音乐又擅作词的词作家为她们作词,柳永常混迹于其中又写得一手好词,自然是她们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柳永的作品中也提到过创作新词和歌妓索要新词的事,如《玉蝴蝶》(误入平康小巷)“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尾犯》“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更酌。”《西江月》“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扯了又重挼。”私妓的行动要比那些家妓和官妓自由的多,她们能歌善舞,技艺不凡,经常出入一些公共场合,她们的活动也使“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弄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东京梦华录序》)因而也就成了宋代大众艺术活动的一部分,尤其是当一些文人士大夫流连这些酒店茶坊的时候,这些歌妓的活动也就具有了一层文化意义,她们既为文人士大夫的词曲创作提供素材,也为词曲的传播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宋代文人与歌妓的交往比较密切,歌妓是宋词繁荣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今人杨海明在《唐宋词美学》中说:“词在小舞台(酒宴歌席)上的伴着歌妓的‘出场',实即枕奠着一个更大范围的社会舞台,且又挟带着前所未见的歌围舞阵的浩大声势。”〔3〕歌妓唱词沟通着下层社会与上层贵族的生活。柳永善自创新调,这有赖于他的音乐天分,在他之前的词人们没有哪一个像他那样精于音乐。根据《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记载,柳永212首词用调135种,张先165首词95调,宴殊139首词38调,欧阳修212首词52调,苏轼351首词76调,〔4〕在用调方面,唐宋词人无出其右。柳词往往呈现出一调多体的特点,为歌妓的演唱提供了宽松的艺术空间,拓展了柳词的传播范围。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载:柳永“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可见柳永是以他的音乐才能和歌词艺术赢得歌妓们的喜爱的。柳永词又多以艳歌柔曲为主,适于歌妓的演唱。他一生矢志不平,沉沦下僚,他与歌妓的密切交往,除了音乐与文学上的关联外,更多了一层生世遭遇与情感孤独的相互沟通。柳永的词在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中产生,歌妓往往是其第一读者,其词的传播也首先开始于歌妓们的演唱。

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之前。若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欲坐。”关于此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有这样的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曰……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有些夸张,但确说明柳词传播之广。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载:“耆卿一日经丰乐楼前……及柳登楼,师师责之曰:‘数日何往,略不过奴行?君之费用,吾家资君所需。妾之卧房,困君磬矣!岂意今日,得见君面,不成恶人情去,且为一填词去'柳曰‘往事休论'师师乃置酒,具花笺,供笔毕。……”“柳陌花衢,歌姬舞妓,凡吟咏歌唱,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此著所记虽多属传闻,但确实反映了书会才人与民间私妓的交往。

史书和词话中有柳永与歌妓交往的记载,他的词作中也多涉及“画堂歌馆”、“笑筵歌席”、“尊前月下”一类环境的描写以及“瑶卿”、“秀香”、“英英”一类的人物形象,表明柳永有过很多流连歌楼妓馆的生活体验,以及她与歌妓的密切交往。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永尝在江淮倦一官妓,临别,以杜门为期。既来京师日久未还,妓有异图,耆卿闻之怏怏。会朱儒林往江淮,柳因作《击梧桐》以寄之曰:香靥深深,孜孜媚媚……。”“妓得此词”后,“遂终身从耆卿焉”。他的作品多次提及妓女之事,如《木兰花慢》(古繁华茂院)“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玉蝴蝶》“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垒。”《笛家弄》(花发西园)“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烟火)“野桥新市里,花浓妓好。引游人、竞来喧笑。”把柳永与歌妓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则是柳永在创制新声和填写新词方面的杰出才能。柳永有着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因而其词作品的流行不仅有文学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配以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词乐舞结合的形式,使市民大众在鲜活的歌舞表演中愉快地接受。

在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情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5〕,大部分是他与歌妓们来往、恋爱的记录,有些还写了歌妓的名字,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才艺貌俱佳的美妓。这些歌妓多有“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歌扇舞群”的色貌,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宋元以来的笔记、话本、杂剧、小说也多记载柳永与歌妓的交往情事。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风流冢》、《变柳七》等。《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记载:“宰相吕夷简六十诞辰,差堂吏传命正在徐东东家积翠楼戏耍的柳永填写新歌上寿,柳即写下了《千秋岁》……”此虽系小说家言,但原诸史实,或不为妄谈,在这些本事或故事的背后,应该有着柳永与歌妓交往的某些事实存在。这些杂史笔记的记载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歌妓对柳永词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柳永词的传播呈现出这样一种范式:歌词歌妓听众。这是一个动态的传播范式,词走向广大的听众,歌妓在其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歌妓的演唱使柳永词达到了与诗、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燕南芝庵在《唱论》“凡唱所忌”一条中说:“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柳永词多是柔艳之曲,正适合于“十七八的女孩儿”演唱。其词倚靠着声色俱佳的歌妓的歌唱而鲜活生动地流行于当时,歌妓对柳永词的演唱,使得柳永词以一种文学、音乐与歌舞的艺术整合方式,即歌词+音乐+美女+舞蹈的鲜活形式进行着动态的传播,在歌楼舞榭、勾栏瓦肆、街区小巷、尊前月下等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环境中,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柳永词的传播范围。歌妓集欣赏者与传播者于一体,以缓歌慢舞的方式活化了柳永词的存在形式,使观赏者能以一种立体的艺术方式进行审美接受。

柳词因歌妓的传唱而流行久远,许多歌妓因能唱得柳永词而身价倍增。《醉翁谈录》丙集卷二中记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九载:“唐州倡马望儿者,以能歌柳耆卿词著名籍中。”柳永词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充溢于各个角落,甚至传至异邦。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祀神,但歌(柳永)《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柳词不但流行于歌筵舞榭,勾栏瓦肆,还流行于民间社祀。清黄氏《蓼园词评·评过涧歇》载:“耆卿好为词曲,未第时,已传播四方,西夏归朝官且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重于时如此。”

歌妓的演唱还出现在富户宴席、官府公筵、或朝廷御宴,柳永词便借歌妓之口自然地传入了宫廷禁中,上层社会如皇帝、文臣也喜读柳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张耒《明道杂志》载:“韩少师持国,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柳永死后,歌妓对其词依然传唱不衰。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载:“王彦昭‘好令人歌柳三变乐府新声'又尝作乐语……皆柳词中语。”黄裳晚年,身逢北宋灭亡前后的衰世、乱世,约作于此时的《书后》说:“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无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所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黼藻,岂可废耶?”柳永词通过歌妓的歌唱传入市井民间,使柳永词拥有了更广泛的接受群体,如王灼《碧鸡漫志》虽讥评柳词“浅近卑俗”“声态可憎”,但所言“世多爱赏该洽”“不知书者尤喜道之”。徐度《却扫编》卷下云:“流俗之人尤喜道之”。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选》中云:“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言柳永词:“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刘克庄说:“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三变。”可见柳词传播的几乎家喻户晓。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门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载:耆卿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于枣阳县花山。远近之人,每遇清明日,多载酒肴于耆顷墓侧,谓之‘吊柳会'。两说中关于柳永的葬地问题虽不一致,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人们对柳永及其词作依然念念不忘。

二、《乐章集》的编刻传播

词是音乐文学,它既具有文学的特征,又有音乐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词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歌妓们“传之歌喉,播之管弦”进行动态的传播,也同样可以像诗文那样以刻本和抄本为媒介进行静态传播。到了宋代,由于印刷业发达,各地官府、书院都刻印书籍,民间刊刻的坊本尤多。因而出现了许多词籍版本。北宋已有总集、别集之刻,如《花间集》、《尊前集》、《乐章集》等,但多数词集刻于南宋。它们之中,无论是总集还是别集,都为词的流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柳词是当行本色的音乐文学,歌唱传播是它流行久远的重要途径,因此柳词借助于歌妓的歌唱传播风行于一时,《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大量编刻是柳词以文本的形式广泛传播的另一种方式。

别集的编辑既是衡量一个作家创作成就的指标之一,也是在传媒手段不够发达的的时代作家作品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柳永不仅有自己词专集的编辑刻印,而且在历代有多种版本流行和传世。王兆鹏在《唐宋词史论》一书的《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一章中统计,柳永以现存14种词集版本的数量而名列两宋词集版本排行榜的第14位。

《乐章集》的编刻始于宋代,但宋代是一个尚雅的时代,尤其南宋,所以《乐章集》在宋代刊刻不多,宋史不为柳永其人立传,也不收录其《乐章集》,可能是因为其词不符合编撰者雅的审美要求。据笔者考查,宋代柳永词集大约有以下几种: 表1 宋代柳永词集版本一览表

名称 所据文献 备注 《乐章集》九卷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 《柳公乐章》五本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注曰:今世行本俱不全,此宋版特全,故可宝也。 《柳三变乐章集》一卷 《百家词》本 嘉定长沙刘氏书坊刊行〔6〕

表1共列三种宋代编刻的柳永词集版本,虽有的已经散失不传,但大部分还能见诸宋代文献著录,应该是可信的。这几个版本都没有记录具体的柳词内容,因而,还不能确定存词数量。需要说明的是,《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载《乐章集》九卷,而《四库全书总目·乐章集提要》却有这样一段阐述:“载《乐章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柳永撰,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乐章集》三卷,今止一卷,盖毛晋刊本所合并,宋人之始于今者唯此集最为残缺……”两者矛盾,笔者认为《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有误,因为《四库全书》本身和《丛书集成初编》所载的《直斋书录解题》,俱载《乐章集》九卷。

柳永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词作家,其词在宋代的编刻,远远不止表中所列三种。宋代民间刻书尤多,柳永词集在民间书坊编刻应该也很多,可能因为宋人尚雅,柳永本人又被鄙之“有才无行”,又加上南宋民族危机深重,所以,柳永词集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很少。

柳永词集在元、明、清各代皆有多种版本在继续传播。据笔者的统计,元、明、清各代及近代编刻流行的可确考的柳永词集较多。现列表如下:

表2 元、明清及近代柳永主要词集版本一览表〔7〕

名称 朝代 存词 所据文献 备注 《乐章集》九卷 元 有书目无词 《结一庐书目》 今不传 《柳三变乐章集》

九卷 未祥

何代 有书目无词 清朱元勤

《世善堂藏书目录》 今不传 《乐章集》一卷 明 192 毛晋《宋六十名词》

毛扆补校本 注曰:柳词宋本今已不经见,此本为较早 《乐章词》一卷 清 206 《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 《山左人词》收《乐章集》一卷,缪荃孙校,光绪廿七年刻于金陵 《乐章集》一卷 清 201 《四库全书》本 《乐章集》三卷

续添曲子一卷 清 207 《续修四库全书》本 据北京图书馆藏清劳权抄本影印 《乐章集》三卷

续添曲子一卷 清

207

《彊村丛书》本

因劳权抄校本,略加订正

全宋词·柳永词

213

唐圭璋《全宋词》

用《强村丛书》本校补,附录各本误收词17首

《乐章集校注》

216

薛瑞生校注

中华书局1994 年初版,1997 年修订重印。另从《全宋词》收存目词17阕、互见词3阕

表2所列元、明、清至近代今代各种柳永词集版本共9种,从录词数量上看有190余首和200余首两个系统,从词集名称上看都是以“乐章”命名,显示了柳词的音乐特色。200余首的版本皆是在190余首的基础上逐渐增添的。表2所列版本大致以毛晋本最为可靠,因“柳词宋本今已不经见,此本为较早”。所以明清以来的柳永词集大多是在毛晋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或增删,或校跋,或补遗,或考订,尤其是在辑佚、考证、校勘等方面成果最为突出,不仅使柳永的词作数量逐渐增多、作品的真实性大大加强,而且这些经过整理的柳永词集的编刻和出版,为柳永词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使柳词的创作成就得到了更为整体而完备的呈现。

清代至今的版本也有着后先的承继关系。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收《乐章集》一卷,重刻时附缪荃孙校记一卷,曹远忠校记一卷,逸词一卷(收词十首),该本以毛本为底本,校记依宋本分上中下三卷,并于校记前列宋本目录,缪、曹二人参校诸书,今已不经见,所以,此书校记非常珍贵,为后来的彊村丛书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彊村丛书》本,以毛斧季含经堂宋本及周氏、孙氏两钞本校《乐章集》三卷,以劳巽师卿传钞本为底本,以清常道人赵元度校焦弱侯本,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及缪、曹二校参校,收词206首,后附朱氏校记及跋,为较为完善之版本。晚出的《全宋词》本《乐章集》依朱祖谋本,收词213首。《乐章集校注》也以朱本为底本,收词216首,可见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承继关系,这种后先继承,使柳词的数量和真实性都大大增强。柳词宋本今已不经见,今易经见者主要有毛本、吴本、朱本和《全宋词》本四种。吴本列宋本目录于前,今人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在凡例中列宋本目录于书之尾,宋本分上中下三卷,并有钞本续添曲子一卷。收词201首。《续修四库全书》本和彊村丛书本俱作《乐章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乐章集》宋本无传,现今存世的还是以此本校为完善。

柳词版本,还远远不止表中所列这些。明清两代《乐章集》的编刻非常盛行。如明代《文渊阁书目》、《秘阁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绿竹堂书目》俱载《柳公乐章》,与《赵定宇书目》、《四明天一阁书目》著录的《柳屯田乐章》均作一本,但无卷数,故未祥何本。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清《也是园书目》,作《乐章集》三卷。明抄《宋二十家词》本,明东壁楼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清宣统元年(1909)吴氏双照楼抄本(藏国家图书馆),作《柳屯田乐章集》三卷。知圣道斋原藏明抄《南词》本,作《屯田乐章词》三卷(今存日本),艺风堂藏罗榘校梅禺金藏本作《柳屯田乐府》三卷,《孝慈堂书目》,明赵琦美校跋明抄本(藏国家图书馆),清筠轩女史过录赵琦美校跋清抄本(藏上海图书馆),作《乐章集》三卷,鉴止水斋藏抄本明抄本《宋六十家词》作《乐章词》二卷(藏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一年(1872)唐仁寿校抄张文虎校订本(藏国家图书馆),《佳趣堂书目》等俱作《乐章集》一卷。《带经堂书目》著录本为赵清常手校《柳耆卿词》一卷。〔8〕从这些私人所藏书目和不同朝代的柳词版本来看,柳词的传播非常广泛,尤其是明清两代。柳词版本系统在明代较为复杂,明代是词学中衰的时期,翻刻、增补与评点唐宋词的总集、选集,却愈益风行。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发展迅速,笙歌享乐思想又重新抬头,柳永词的绮艳香泽之态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因此柳词在明代较为盛行。

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传播

萧鹏在《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的“绪论”中说:“词选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南宋以前,它主要作为唱本为社会所消费。南宋以后,逐渐转为读本被社会消费。……词选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形式,在保存历史的同时,它还执行淘汰的任务。词选适应某种时代审美潮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操选政者事实上扮演了社会舆论化身的角色。……词选还是一种创作。任何词选都或多或少带有编选者的主观成分,具有自己的个性。”〔9〕这段关于词选的论说,说明了词集选本对于反映一个作家的创作成就和作家作品传播情况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柳永其人及其词尽管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历代的词集选本选录其词依然较多,这些词集选本其实都默默地承认柳词在词史上有着不可抹杀的地位。

今存的宋词版本中,除《绝妙好词》主要选录南宋中后期词作,其他几种词选都选录了柳永的词作。现列表如下:

表3 宋代主要词选选录柳永词一览表

词选名称 编撰者 录词 所据版本 备注 梅苑10卷 黄大舆 2 《四库全书》本 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选10卷 黄升 11 《四部丛刊初编》本 精选名贤词话草堂诗余2卷 题何士信辑 15 《四印斋所刻词》本 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唐诗余

前集2卷后集2卷 题何士信辑 14 《续修四库全书》本 其中的 《诉衷情近》(景阑画永)注“前人”, 《大圣乐》(千朵奇峰半轩微雨)注“新添”,《庆春宫》(云接平岗)注“新添、前人” 阳春白雪8卷外集1卷 赵闻礼 2 《续修四库全书》本

《梅苑》专收唐宋以来咏梅词凡400余首,其中收柳永词共2首,即《江梅引》(年年江上见寒梅)、《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这两首词只有《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可确考为柳永的词,《江梅引》(年年江上见寒梅)在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和《全宋词·柳永词》所列的存目词均为《江城引》(年年江上探寒梅),出处均来自《梅苑》卷一或全芳备祖卷一“梅花门”。在《唐宋诸贤绝妙好词》中署名为王观的词,可能因为柳永词散失较多,古人也无法确考。《梅苑序》称:“诗人之意,托物取兴,屈原制骚盛列芳草,今之所记,盖同一揆。”将咏梅词同屈原咏芳草并举,表明了词选家的高雅倾向,这与北宋后期尚雅的社会审美风气有关。不管《梅苑》中所载几首署名为柳永的词是否完全确实,但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作者对柳永的选择和重视。《阳春白雪》和《乐府雅词》等明确表明“雅”的倾向的词集一样,从名称上和“下里巴人”划清了界线,《阳春白雪》共收录柳永词2首,即《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和《望海潮》(东南形胜)。宋赵令畴《侯鯖录》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高度赞赏柳词雅之处。《望海潮》一词,曲尽形容地描写了杭州的繁华美景,曾引起金主完颜亮的投鞭渡江之志。尽管与其他词作家相比《阳春白雪》收录柳词较少,但也说明赵闻礼在选词的时候并未完全否定柳词雅的一面。《花庵词选》共录唐宋词人223家凡1285首之多,人均入选5.7首,其中选录柳永词11首,达人均入选篇数的近两倍。通过考察以上这些以“雅词”相标榜的宋代文人词选选录柳永词的情况,可以看出,柳永的词虽被许多人讥讽为“卑俗”,但也有很多词写的很雅,符合“雅正”之旨而受到尚雅的宋人的青睐,同时这几部宋代词选对推动柳永词在宋代社会尤其是文人阶层中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明洪武遵正堂刻本,题“何士信”编选的《草堂诗余》,原本是出自南宋坊间的一部通选唐宋词而以宋词为主的选本,大致是一部以应歌为主而带有普及性的选本,因而在南宋以来极为流行,后经文人多次修订或改编,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草堂”版本系列。该集选录柳永词18首。

元、明以来,词一直处于衰落阶段,但对唐宋词的词集的编刻、增补、笺注却很兴盛。尤其是明代,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迅速,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读者群的膨胀,也不可避免地使文学创作商品化,一些书肆为牟利而大量刊行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商人也参与创作。这自然使得文学传播的速度和幅度大大加快和扩大,使词在不以歌唱为主的时代能以书面的形式继续传播。明代书坊商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编辑和刻印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词集选本,而成书于宋代坊间以通俗普及而著称的《草堂诗余》也就格外流行。明末著名的藏书家兼“出版商”毛晋在《草堂诗余跋》中曾这样感叹:“宋元词间林选几屈百指,唯《草堂》一编,飞驰几百年来,凡歌栏酒榭丝而竹之者,无不拊髀雀跃;及至寒窗腐儒,挑灯闲看,亦未尝欠身鱼睨,不知何以动人一至此也!”在明代各种《草堂诗余》选本迅速兴起,对《草堂诗余》的刊刻、类编、增修、续选、笺注等活动也异常活跃。柳永的词在这股“草堂热”中得以广泛传播。现选取明代《草堂诗余》几种主要版本及其他词选加以考察,列表如下: 表4 明代《草堂诗余》诸本及其它主要词选选录柳永词一览表

望海潮柳永篇7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最美最真的感情寄托给了月亮。月圆是完美,月缺是凄美,即使不见月,也存一种翘首企盼的坚定之美。因为月早已映在人们眼里,心中。

君不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时刻,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苦与无奈;此时此境,多少有情人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柳永却不知“今宵酒醒何处”?只见得“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和他“执手相看泪眼”的红颜知己,是否也只得“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更无奈,“料得年年肠断处”的东坡,只能面对“明月夜,短松冈”“千里孤坟”却“无处话凄凉”……

月啊!你惹得多少亲人“共看明月应垂泪”;你引得多少失意者“无言独上西楼”只见你“月如钩”;你又让多少有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月啊,你“何时了”啊?“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你是人生的见证,你晓得哪朝哪代“几家欢乐几家愁”,你知道哪家哪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多情的人啊,还是“明月楼高休独倚”以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你月亮惹的祸吗?难怪东坡在感慨“人生如梦”后,要“一樽还酹江月”……

虽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和月”,可风似乎逃过了,你月却永远和人们的悲欢离合相系。

君不见,王安石独立瓜洲,仰天长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知天上只有月一轮,可杜甫更坚信“月是故乡明”。那一“举头”,一“低头”饱含了多少游子的乡愁啊!这月啊,“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的无意还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无奈?……

“清风明月本无价”这错又怎能归咎于你呢?何况,你给了人们多少美丽的遐思和美好的愿望。

君不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不偏不倚,不袒不护,无私地将大把大把的玉光撒给人间,照亮每一个窗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是你的功劳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不是你的杰作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是人们对你的信赖吗?……

月啊,你圆你缺,你让多少人垂泪,可你在人们心中永远是美好事物的化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最好的鉴证。

望海潮柳永篇8

关键词:秦观;词;化用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自身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如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化用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又如其《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以明显看出,化用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其词作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秦观词作中大量的化用为他的作品增添了词的抒情特性,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秦观词的化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用后的句子甚至比前人名声更大,流传度更高。

一、秦观词化用的量化分析

考据徐培均先生的《秦观词集》及《秦观诗词文选评》收录的96篇作品的初步分析,秦观化用前人诗词文语句共有88处,数量之多,比例之高,显而易见。其最常用的是以下诗人的诗句,其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诗11处,化用杜牧诗11处,化用白居易诗9处,化用杜甫诗8处,化用李贺诗6处,化用韩诗3处,化用韩愈诗2处,化用张籍、李白、李煜、刘禹锡、韩愈诗各2处,化用温庭筠、李煜、李Z、刘孝绰、戴叔伦、郑谷、徐夤、李益、谭用之、僧齐己、罗隐、高蟾、吴融、王绩、陆龟蒙、杜秋娘、刘方平、杜荀鹤诗1处,化用非唐代诗人化用柳永诗5处,欧阳修诗2处,化用苏轼诗2处,曹植、陶潜诗各1处。

据统计,可以初步看出,秦观化用前人诗句和其对唐代诗歌的自然传承有关,其化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运用唐宋作家作品词句比例较高。据《秦观词集》中96首词统计,化用唐朝诗人作品的词共有77处,占据80.2%,除了本身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外,北宋人对词采有一种“花间尊前”的观念,即景作诗,创作态度中也带有即兴的态度,缺乏锤炼精神,因此多用前人的作品入词,信手拈来或稍作更易变化,以此为创作的佳法,以诗入词,大小词人皆不例外,且成为普遍现象。

二化用李商隐、杜甫作品最多。秦、李二人际遇相似,政治失意与情感之路的坎坷使两位诗人都具有一颗敏感多情的心、一种忧郁内敛的气质,清人周济所谓都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且李商隐的作品的忧患意识及创伤精神更使秦观的文学作品呈现“以悲为美”的风格和相似的价值取向。其次,秦李二人创作背景也相似,唐末诗坛普遍追随李、杜诗风,更受李贺“瑰奇美丽”诗风的影响,李商隐的无题诗作品的词化,受到秦观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的追捧与效仿,所以在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缔造方面秦观词多处受李商隐影响。

三化用杜牧作品较多。吴乔《围炉诗话》:“杜牧诗,维绝句最多风调……”杜牧一身中属绝句成就最高,其豪健俊爽的风格与清奇绮丽的诗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秦观词中,也大量化用了杜牧诗句片段。杜牧对宋词的影响体现在他的诗与"词为艳科"和"要眇宜修"的词体特质相近。

四化用白居易作品较多。白居易在政治观念、人生态度以及文学创作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典型意义,并对宋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最重要的是其语言特色通俗易懂,浅显亲近,对后世颇有影响。在秦观词中反映岭南生活的作品中,充溢类似的身世之感、贬谪之慨、异乡之悲。

二、秦观词化用的类型

秦观的化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内容和形式:

(一)按内容可分为“正面化用”和“反面化用”

正面化用即在内容上与前人所表达内容一致,在类似的心境下,抒发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感情,受求同思维的影响,化用历史中前人的词句为己用,自然流畅。正化的手法在秦观词里有大量的运用。

例如:“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满庭芳》)化用杜甫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谴怀》)此词作于初冬时节的会稽城外,作者与心爱的歌姬话别至黄昏,为表爱情的忠贞,悄悄解下香囊与罗带赠予彼此,知晓自己终要离开,空负对方一腔深情,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当他读到杜甫梦扬州所做的《谴怀》诗时,自然化用其名句增其抑郁情绪。

“玉笼金斗,时熨沉香。”(《沁园春》)化用李商隐“轻寒水省夜,金斗熨沉香。”(《效徐陵体赠更衣》)李商[词中描绘的华美的室内景象,熏炉上罩以华美笼子,炉内放着熨斗,压着燃烧的沉香,秦观化用词句意在营造意中人手执熏香,朦胧美好的

意境。

反面化用即所表达的内容与化用内容相反,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前人表达的相悖,处于求异的思维。

例如:“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游鉴湖》)化用了杜甫的诗句“蜜蜂蝴蝶生性情,偷眼蜻蜓避伯芳。”(《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当时作者在越州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秦定。此诗所写是作者游湖所见。化用二句特写局部之景,色彩明丽映衬,神态逼真传神。翡翠鸟也被美酒所陶醉,侧身窥视着绿色的清酒;蜻蜓也被美女所吸引,偷偷看着歌女美丽的红妆。写诗人看到落花引起的悲戚情节。蜻蜓偶然穿花飞过,本想偷眼观看一番桃花的,可是猝然间看到了凶恶的伯劳鸟,只好匆匆飞走。饱经沧桑的成年人,可以把它看做悲情人生的写照。人的一生,可能有过绮色的梦想与朦胧的情怀,但是,一切美好的事情,总是会遭遇种种的阻挠,难以如愿,往往只能在绝望和孤独中老去。同样是描写“蜻蜓偷眼”的 意象,一种是对美的陶醉,一种是对美的绝望,意义截然相反,秦观词化用新奇妥帖。

“此处便令君睡足,何须云梦泽南州。”(《睡足轩二首》)化用了杜牧的“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忆齐安郡》》)杜牧诗作于黄州,谓黄州地僻而不能施展其才华。秦观反用其意以自嘲。说睡足轩就让人梦游一生了,何必再到当年楚王游猎的云梦泽去周游一番呢?是说在此处便可快乐度过一生,何必一定要入仕施展抱负呢?

(二)按形式可分为“明化”和“暗化”

明化是指直接化用前人的诗词句,句子的相似程度高,表达含义也相近。

例如:“小槽春酒滴珠红”(《江城子》)化用李贺“小槽酒滴真珠红”(《将进酒》);“毕竟不成眠,鸦啼今井寒。”(《菩萨蛮》)化用柳永“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忆帝京》);“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雨中花》)化用杜甫“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与明化相对应的是暗化,即化用前人诗句不露痕迹,如果读者并不熟悉前人诗作的情况下阅读相关秦观词无法清晰地辨别是否使用了化用。

例如:“水剪双眸点绛唇。”(《南乡子》)化用了李贺的“一双瞳人翦秋水。”(《唐儿歌》);“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迎春乐》)化用了韩的“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残春旅舍》);“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丑奴儿》)化用了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恨歌》);“蜜脾香少,触处蜂忙。”(《沁园春》)化用了李商隐的“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三、秦观词化用的方法

(一)原句化用法

原句化用即把前人的作品照搬过来为己用。

“天际识归舟。”(《望海潮》)化用谢眺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州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化用叶梦得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避暑录话》);“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南乡子》)化用罗隐的“若教解语能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化用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

(二)取词摘句法

取词摘句即摘取原句中的个别词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原句用词的基础上增添或缩减词句,达到独特的带有个人风格的佳句。

1.增句

“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鼓笛慢》)化用柳永的“不把雕鞍锁”(《定风波》)在原句的基础上增字。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木兰花》)化用《史记q淳于髡传》中“日暮酒阑,合尊促坐。”;“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千秋岁》)化用南朝江淹“日暮碧云合”(《拟休上人怨别》);“料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浣溪沙》)化用李商[的“料得也应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王。”(《席上赠人》)

2.减句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望海潮》)化用张籍的“梅市人何在,兰亭水尚流。”(《送李评事游越》);“长记误随车”(《望海潮》)化用韩愈的“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嘲少年》);“倚危亭,恨如芳草。”(《八六子》)化用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烟浪远,暮云重。”(《江城子》)化用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化用杜苟鹤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春宫怨》)

(三)词句重组法

词句重组即打乱原句字词的排序重新组合成新的句子,表达的意义相似或相同。

例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虞美人》)化用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虞美人》)化用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如梦令》)化用李Z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浣溪沙》);“晓岸柳,微风吹残酒。”(《御街行》)化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四、秦观词化用的审美效果

(一)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秦观词多咏美人芳草,离愁别恨,大量化用使其意境悠远,婉转低回,颇有游丝荡空,春水萦溪的艺术效果[1]。如其作品《如梦令其三》:“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其中“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化用了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其离愁别绪比原句更深一层次,意境开阔,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创造自如,融合无间

秦观擅于融合化用古人诗句,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晁补之赞曰:“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后两句本之于隋炀帝诗,清贺贻孙说:“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说明秦观词的化用极富创造性。

(三)工于用典,涉猎广泛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秦观的用典撷取典故广泛,既师其意,尚能于故中求新,更能令其如己出,而不露痕迹,好比“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如《虞美人》中:“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琼枝玉树”的典故本出自《世说新语q容止》:“魏明帝使用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2]比喻人物风采之美,秦观在此处用典,用“琼枝”二句,怀念昔日联骖同游之乐,与当时创作背景中苏轼“乌台诗案”产生对比,以今日之恨衬昔日之乐,增其抑郁。再如其作《鹊桥仙》化用牛女二星于每年七夕渡过辽阔银河相会的典故表达对爱情的赞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洁心志,从情感体验上来说,与当时科举失利的秦观相吻合。此处灵活化用典故,赋予其新的意义,化用自然巧妙。

参考文献:

[1]徐培均.秦观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第10页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诗范文 下一篇:十步杀一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