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格言的启示范文

时间:2023-10-14 06:27:17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1

有志者事竟成。这大概已不是什么秘诀了,有志而成大事者比比皆是。水滴石穿就是一个例子。柔弱的水,在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下,把石块滴穿了一个大洞。他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是一样。他在发现当时许多药方都出现错误时,主动“弃医”,只身一人,前往全国各地及山区寻根究底。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爬过千山、淌过万水,白天跋山涉水,晚上“披星戴月”、含辛茹苦,誓用全力甚至生命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又坚持不懈的尝试,铸成了万卷长书:《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成功的,在这份喜悦中,少不了他锲而不舍的汗水。许多海外的伟人也同样如此,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得到了来之不易的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

此后,每当我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有志者事竟成!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2

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在学校给我报了体操课。第一次上课时教练要求我压腿,坐在垫子上,腿伸直,要用头贴住膝盖,坚持10分钟。平时不经常运动的我,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呢?想着想着,教练走过来使劲地用双手压了压我的后背,我同地叫了出来。教练说:“压腿虽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如果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冒着疼痛,就永远都不会成功,这种恒心和毅力正是一个合格的体操运动员所具有的本能。”我点点头说:“我一定好好练习。”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回到家后,开始练习。可是我不管怎么压,也够不到膝盖。当我又想放弃时,我看到了墙上挂着的那句格言:恒则成。我又想起了教练说的话,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一定会成功。于是我又重新鼓起勇气,自信的风帆又一次在我心海里扬起。我忍着疼痛,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我终于练成了。头能贴主膝盖纹丝不动,疼痛也渐渐消失了。在这一年中,在这项运动中,我曾流过泪,但是只要想起那句格言,我就会充满自信。终于在10月份的天津市少儿组体操大赛中,我和我的11名队友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但它却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扉里。通过这件事,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恒则成”这句座右铭的深刻含义与哲理。人生的旅途中,将会有无数次的坎坷。这句座右铭将陪伴我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因为我知道鹰的翅膀是在搏击风浪中练硬的,挺拔的松柏是在傲霜斗雪中成长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五年级 赵琪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3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当老师发下试卷时,我发现很多题目都是比较简单,而且很多题目我还做过,于是心中暗自高兴。答题了,我做得很快,只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已经完成整张试卷。这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还没有一个同学能和我相提并论。我偷偷的瞟了一眼坐在我附近的同学,有的甚至连一面也还没做好。就连平时成绩很好的肖义运和韩君滢也还在皱眉紧思。我心中这一股得意劲愈来愈强烈。我一边在心里嘲笑那写做的慢的同学,一边玩起了小动作,检查,已经忘的一干二净。等到下课铃声响了,我第一个把试卷交了上去。

第二天,老师捧着批改好的试卷走进教室。看着老师脸上微笑的表情,我知道这次大家肯定都考得很不错。发试卷了,我竖起耳朵等待着老师的表扬。“韩君滢,100分。”“肖义运,99.5分。”“吴章章,98分。”“程兴龙,95分。”……怎么?还没有我。一半多的同学都已领会了试卷,难道……难道是老师忘了?或许是老师放在最后再来表扬我吧?“金昌铁,75分。”啊,75分?不会吧。肯定是老师改错了,或分数统计错了!不会啊,老师平时都没有出现这种错误。我低着头上台拿回了这张我期盼已久的试卷,经过初略检查,我发现了试卷中的错误:两道应用题中的数字抄错,三道计算题计算错误,还有很多填空、判断、选择也出现了不应该有的错误。这一个“75分”犹如一声响雷击在我的耳旁,我如梦初醒;又如一根长鞭抽打着我的心灵,教我还敢粗心?这一个“75分”也是我成绩史上最糟的一次。

下午放学了,我低着头回到了家,妈妈问我:“孩子,发生什么事了?怎么愁眉苦脸的?”我说:“昨天的数学考试我只考了75分?”妈妈走过来摸着我的头,安慰我说:“孩子,没关系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嘛。”我听了妈妈的话,吸取了这次考试的教训,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认真,再认真。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深刻的哲理。“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句名言永远记在我心中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4

在小时候,我没感觉到时间有多么宝贵,你看: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又有60秒。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所以我从来不懂得珍惜时间。

后来,我上了小学,知道了要珍惜时间,知道了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可是怎样才能珍惜时间呢?我心里没数自从我看到了华罗庚爷爷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从这句话我不由想到了雷锋叔叔,他的”钉子精神”不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说明吗?在电影开始的几分钟时间,他总是拿出书来读,这样日积月累,他所得到的知识不就比别人多了许多了吗?我想或许是这样才使雷锋叔叔迅速地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战士。

自从我看了这句格言后,我也总把生活中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例如:每天放学回家离吃饭时间还有十分钟,过去我总是一会到家就休息,而现在我总是把这十分钟利用起来,翻一翻字典,尽管只会学两三个字,可日积月累,1个月就可以多学100多个字。我相信只要我做一个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5

关键词:自主探究;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教师提供实例,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技巧”和“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展示”这两个环节,从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言行中深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学习她得体言行所折射出的礼貌和礼仪,不但提高了研读小说文本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即将走进职场的学生具有指导作用,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名著的魅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搜集、理解关键句子,分析林黛玉形象。

能力目标:运用介绍和说明的方式进行表达,提高研读小说文本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林黛玉的言行举止,养成文明守礼、谦虚谨慎等日常行为习惯和职场礼仪行为。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5分钟)

在上课之前,我做一个调查:你喜欢看《红楼梦》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很多同学读《红楼梦》读不下去?而读其他三部名著,就行,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红楼梦的语言是文人语言,是雅语言,而其他三大名著的语言则是大众语言,是俗语言。但我们读红楼,却仿佛走进了茶苑,里面弥漫着茶香,我们的鼻子闻不出,里面悠扬着古筝,我们的耳朵听不懂,雅致的小小的茶壶里泡着半杯香茶,不够一口喝,我们望着不知所措。走进校园里,大家可以看到12级的学生已经开始走进社会,开始实习,明年大家也像这些学姐学哥一样踏进职场,你内心是否忐忑不安,不知该怎样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领导、新的同事。经典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看看林黛玉刚到贾府,是怎样在新的环境下――贾府为人处事的,这将对大家有借鉴意义,因此,我们这次课的主题:从林黛玉看职场新人。

二、教师示范,提供方法(10分钟)

教师提供实例,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技巧,分析林黛玉的性格以及给职场新人的启示。

林黛玉是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又如何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在文中找出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切言行指南(心理描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学生齐读)

这里显示出林黛玉什么性格呢?

林黛玉的性格:谨慎、自尊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林黛玉刚到贾府是如何说、如何做的?

搜集关键句: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的时候,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所以到了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播放视频)

找出不同回答背后的涵义: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显示林黛玉性格:谨小慎微

职场新人的启示:谨慎言行 “祸从口出”的俗语很有道理,中专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要像林黛玉一样谨慎言行。少说多做,时刻与领导的思路保持一致。对同事之间的相处也需谨慎行事,既不能孤芳自赏,又不能表现过度。

三、自主探究,分组展示(25分钟)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以我提供阅读小说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林黛玉的性格,探讨她的言行是否得体,给我们职场新人有哪些启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表现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事件,归纳林黛玉的性格,探讨她的言行是否得体,给我们职场新人有哪些启示?(5分钟)

2、小组展示(10分钟)

(1)根据评价标准,组内互评,每组推选出一名优胜者作为发言人。

(2)各组依次展示

3、评价 (10分钟)师生点评、宣布结果

(1)第一、二组:讲评:

第一步,搜集关键句:

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播放视频)

第二步,句子背后的涵义:

拒绝长辈非常委婉,说话很得体,也体现出她很谨慎。 ――切合题意

第三步,描述人物性格:知书达礼

第四步,职场新人的启示:以礼待人。即使是拒绝别人,也要委婉得体,要能得到别人理解。没有人希望培养提拔一个不懂礼貌的职员。

现场打分:第一组:成绩 第二组:成绩

(2)第三、四组:讲评:

第一步,搜集关键句: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坐了,黛玉十分退让。 贾母说黛玉是客,原应如此坐才告了坐,坐了。寂然饭毕,各有丫鬟捧上茶,虽不合家中之式,但有一一改过来,接了茶。早见人又碰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洗手毕,这才是吃的茶。(播放视频)

第二步,句子背后的涵义:

让座――懂礼仪

吃饭喝茶――按照贾府规矩办,不懂就学

第三步:性格:懂礼、细心、聪明好学

第四步:职场新人的启示:按规矩做事情。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尽量摸清企业文化,像林黛玉一样按照贾府的规矩来做事。

现场打分:第三组:成绩 第四组:成绩

四、感悟体会,课堂小结(2分钟)

1、学会了什么?(阅读小说的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搜集关键句 分析句子背后的涵义 描述人物的性格)

2、明白了什么?(作为职场新人,我们要谨慎言行、以礼待人、按照规矩办事,我们就会更快适应社会,适应职场)

3、提高了什么?(通过学习,提高搜集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感受了什么?(名著像茶一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2分钟)

假如你是滴酒不沾的人,有一天,你的上司让你陪同他招待重要客户,请问你该怎样对你上司说?

六、结束语 (1分钟)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6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入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勤问勤查的习惯)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l

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勤问勤查的习惯

l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l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l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的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

词句段运用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热水)

④学生试着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完成课本第91页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②学生交流。可以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交流。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谈话引入: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①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引用的好处。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l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l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师归纳总结。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你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谈体会。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呢?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设计了“联系实际谈体会”的教学环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书法欣赏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l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l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l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l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3.培养能力。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7

【关键词】形合 意合 英汉对比 教学启示

一、引言

英汉对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教师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形合与意合作为英汉对比研究中一组最本质、最重要的对应关系,成为许多学者讨论研究的课题。

二、形合与意合对比及启示

“形合”(hypotaxi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显示句法关系,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parataxis)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前者注重语句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尽管形合句与意合句并存于英汉语言之中,但总的来说,英语形合重于意合,汉语则反之。英语强调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以形显义,词语或语句之间多采用关联词,通过词语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言内部逻辑,如词缀变化,各种词的性、数、格、时、体和人称变化等。而汉语注重以神统形,形合手段较英语少得多,句段之间可以不用任何连接符号,靠逻辑纽带,语序或反复、排比、对偶等来实现语义连贯,形式结构灵活简洁。基于英语和汉语各自显著的特征,许多学者提出在英译汉时采用意合法,即删减关联词,在汉译英时要采用形合法,即增加关联词。比较下面的句子:

例1: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例2:While the prospects are bright,the road has twists and turns.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例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

例4:玩火自焚。

Whoever plays with fire will perish by fire.

可以看到,例1中if作为连接标记词,翻译成汉语时将其省略更显得体。例2中汉语译文采用对偶的形式,很好诠释while的同时,又使得汉语味十足。例3和例4中汉语句子隐含了内在的逻辑结构,在译成英语时需要将隐含信息翻译或复原出来,使之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如果将其隐含的关联成分增补进去,其形式链接应是:(若)知彼(又)知己,(则)(虽)百战(而)不殆;玩火(者)(将)自焚。相应地,用来表达这些关联成分的词语也应该添加上去,如if,as well as,whoever,will等。通过讲解形合与意合,将一些翻译技巧适时传授给学生,便可以成为日常英语教学的内容之一。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思维特征主要区别性特征之一。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西方的哲学崇尚形式论证,注重分析和实证,在论证和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亚里士多德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他相信,一切演绎的推论如果加以严格地叙述都是三段论式的。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英语国家沿袭上述思维模式,在文字表述时要求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前后呼应,严密规范,倚赖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不同于西方一脉相承的,繁复严谨的推演理论体系,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整体观,讲究“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种整体观念。中国哲学也讲究悟性,要人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事物,悟出其中的内在关系。因此,中国哲学注重整体观作用于语言的结果是汉语轻于对句子成分的细微分析,而重语感,重变通,句子结构灵活,组合自由,少见逻辑关系词,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意义、句子之间隐含的关系等。

三、结束语

当然,英汉对比涉及很多方面,上面只是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作了肤浅的探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做对比分析,勤思考,善于发现两种语言的异同点,提高对英语的理解。

事实上,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语言除了是一种工具外,其实还是一种知识,一种文化,不同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多一点语言、思维、文化对比的学习,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语言的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蒋亮.英汉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大学英语.2008(1):56-59.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金兵.英汉互译中主语与主题的转换[J].韶关学院学报.2006 (1):123-126.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王文娟.试论.天净沙・秋思.英译的形合[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62-65.

一句格言的启示篇8

习作4 生活中的启示。

【课型】

习作指导。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

2.打开学生习作思路,围绕所选内容写清过程。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真实,能给读者以启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下水文。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联系所学、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启示引入,激发兴趣,抛砖引玉

1.出示图片。

2.教师讲述与图片有关的生活经历并出示所获得的启示。

【设计意图:教师用自己生活中获得启示的小故事导入,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上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内容上,贴近生活,紧扣本次“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让“生活”这个宏观的抽象词变得更加具体可感,让学生的选材更有具体方向。表达上,“叙事”+“启示”的方式也起到对学生交流的范例指导作用。】

二、回顾口语交际,确定、交流习作内容

1.同学们,生活就像一本书,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本好书、一张照片、一次活动,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感悟。

2.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一起从许多方面交流了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感悟。请你从口语交际课交流的众多内容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并将它的内容讲具体、说完善,与大家交流分享。

3.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建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条件允许,口语交际应该和习作一气呵成。而本次的习作指导课独立开,那么就有必要回顾口语交际内容,唤起学生对交流内容的回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宽广内容中梳理、确定出自己将要写作的内容,让学生“有米可炊”。】

三、由“分”到“总”,提炼习作要求

1.看来同学们都确定了自己要写的内容,有的想写写生活中一件小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的想说说一句格言警句对自己的帮助,还有的想讲讲从漫画中明白的道理。翻开书,请自读《口语交际、习作4》的内容,分别找出要写好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书中都提出了怎样的习作要求?

2.生交流。

3.交流三方面习作要求的共同点,提炼出本次习作要求:事情写清楚,启示写明白。(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习作要求是写作的方向,在确立了写作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写作要求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本次习作要求在分述的同时实则异曲同工,提炼出共同的写作要求,缩小了“要求”的范围,弱化了“要求”的硬度,精简了“要求”的繁琐,大大降低了学、教的难度。习作要求的提炼还训练了学生信息整合、概括的能力。】

四、合作交流,评析下水文,相机指导习作方法

1.出示下水文,学生自读评析。

【设计意图:下水文的出示目的有二:(1)作为示范,让学生看老师是如何从“讲生活故事谈启示”到“用笔表达启示”的。(2)下水文不是用来框住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的思路,它有它的教学价

值,通过有“问题”的下水文,让学生在评议中看到借鉴之处,同时在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中内化写作方法。】

2.预设交流:

(1)交流优点。

相机明确事情记叙要做到生动、具体,还应写出真情实感。

(2)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①缺题。为下水文命题,相机指导本次习作命题。

②缺启示。联系本单元课文,确定“启示”位置及写法。

【设计意图:教材中每单元课文的学习和习作的练习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课文”就是“例文”,通过总结、借鉴本单元课文,帮助学生写好“启示”。】

五、小试牛刀,当堂习作片段(略)

【板书】

习作4 写写生活中的启示

【教学反思】

乐哉:反观三难,终定三法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是本节写作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怎样寻找生活素材?从生活经验入手,让生活与课堂亲切对接。

的确,生活就像一本书,其中的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本好书、一张照片、一次活动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感悟。于是,课堂伊始,我用自己生活中获得启示的小故事导入,让课堂与生活亲切对接,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上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生活”这个宏观的抽象词变得更加具体可感,让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生活小事,选材更有具体方向。

怎样降低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从出示下水文入手,让“说”与“写”自然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指导了写法,但提到“写”,学生还是较多地流露出畏难情绪。

如何降低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我出示教师下水文,让学生看到文章是如何从“讲生活故事谈启示”到“用笔表达启示”的,如何从“说”到“写”的。在构思、布局、语言等方面,给予学生示范引导。

忧哉:内力欠兮,努力不息

在教学中也有遗憾,如在学生给文章添加标题时,我没能及时对如何命题进行指导。还有,课堂语言显得琐碎。我想,在继续探究作文高效之路上必须做到:模仿学习,在习作教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功力;勤动笔,提高下水文质量,借范文给学生以指导;广阅读,这样写作和作文指导才更富生命活力。

上一篇:看图猜成语图片答案范文 下一篇:压抑的心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