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斩华雄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20 19:40:34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1

家乡出了个大英雄——武圣关羽,家乡有全国最大的武庙——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自小就耳熟能详关羽的许多故事,少年时期即喜读《三国演义》,先是为“三国连环画”着迷,崇拜关羽、赵云、马超等英雄,稍长读罗贯中原著,更是爱不释手,为曹操、诸葛亮等人的智谋所折服,一度认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自然,一直将《三国演义》视为三国历史,后长大经过学习,方知《三国演义》并非三国史,对《三国演义》学术界有七实三虚之说,较之《三国志》其中移花接木、无中生有、虚伪夸大者甚多,仅在《三国演义》中择其有关羽形成文章中加以辩证,文中错误不当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关羽,是作为忠义的化身,被《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人物。然而,作为一员武将,仅有忠义之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万夫不当之勇。于是,《三国演义》又用大量笔墨将关羽刻画为一个出类拔萃神威勇武的英雄。像第五回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第二十五回和第二十六回的关羽“诛颜良、文丑”,第二十七回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这些典故,数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历史上的关羽并非如此神勇,向上述业绩,有的属张冠李戴,并非关羽所为;有的虚伪夸大,与事实不符;有的无中生有,乃罗贯中凭空神来之笔。

关羽温酒斩华雄即属张冠李戴。《三国志·孙坚传》载:“孙坚举兵与关东诸州郡共讨董卓,孙坚与董卓合战于阳人(今河南临汝境),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斩华雄者实为孙坚,且华雄其人亦无特殊表现,难言其武艺高强。然而到了罗贯中笔下,先表华雄威风八面,连斩关东军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员上将,使袁绍等诸侯大惊失色,后将孙坚的功劳转记到关羽头上,让华雄死于关羽刀下,且设计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细节。如此一来,关羽在书中的第一次表现,即树立了神勇形象。

关羽斩颜良实有其事,但《三国志》的《武帝纪》和《袁绍传》等述袁曹延津之役,并不记文丑死于何人之手,《关羽传》亦只记关羽斩颜良,不记斩文丑,可知文丑并非关羽所杀。《三国演义》写关羽诛颜良、文丑,显然属虚伪夸大。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在小说里关羽的一生中,可说是最值得炫耀的一段经历。历史上,关羽挂印封金,弃曹操奔刘备,确有其事,但过五关斩六将就大可怀疑了。《三国志·关羽传》说:“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可见,关羽投奔刘备,为曹操所默认,而且,历史上也没有被关羽斩掉的六位守将,所以,不该有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关羽这最辉煌的一段经历,实属小说的无中生有。

据《三国志·关羽传》,在武勇方面,关羽值得炫耀的事情有三:一是斩颜良。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曹操派张辽与关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二是刮骨疗毒。关羽右臂曾被流矢所中,愈后每逢阴天常疼。医生说矢毒入骨。需刮骨去毒。于是关羽伸臂令医生劈肉刮骨。当时关羽正宴请诸将,一边臂血流漓,关羽一边饮酒,谈笑自若。三是降服于禁七军。特别是降服于七军后,关羽威震华夏,竟使曹操动了迁都以避其锐的念头。关羽此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关云长放水淹七军”是这样记载的:关羽登高观望曹军情况,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命预备船只水具。关平不解,关羽云:“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得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曹兵皆为鱼鳖矣。”关平拜服。后曹兵七军果为关羽所放之水所淹,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按历史上于禁等七军遭大水淹,致关羽擒于禁,斩庞德,确有其事,但关羽先命人堰住各处水口,后决堤放水之事却不见记载。

《三国志·于禁传》记此事曰:“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三国志·庞德传》载:“南屯樊,讨关羽……(曹)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又《三国志·曹仁传》云:“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再《三国志·徐晃传》载:“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以上是曹军参加此次战役诸将之传记,记载于禁等七军遭水淹是因秋季大雨,洪水暴溢,只字未提关羽决堤放水之事。

当然,以上是站在曹魏一方来叙述此次战役,可能失于片面。那么就让我们再来看《三国志·关羽传》是怎样记叙此战经过的:“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如果刘备一方对曹兵取得如此重大胜利,是因关羽出奇谋,主动放水所致,《关羽传》中肯定会特书一笔的,可是没有,记载与《于禁传》等一致,是“大霖雨,汉水泛溢。”另外《水经注》记沔水曰:“樊周四里半沧水,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会沔水泛溢,三丈有余,城溢遂降。”虽然郦道元记“城溢遂降”不甚准确,因为樊城并未溢,守城之曹仁亦未降,但记曹军败于沔水泛滥是客观的,并非是关羽人为因素所致。

《三国演义》凡讲到关羽,无时不用其神化之笔,“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系小说作者神化关羽之又一例。

尽管以上三件事足以使关羽称为英雄,但在《三国志》中,关羽在刘备手下的地位不过与张飞、马超等同,因为张飞等人亦均有过人之处,论武艺和功劳,都不在关羽之下。关羽地位的上升,是在宋、元尊关羽为“真君”和“武安王”之后。而明、清时关羽被封为“大帝”,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关羽由三国时期的一员大将而成为神勇,由人臣而位至尊,以及统治者对他的神圣化,民间对他的崇拜,都与宋、元以来的民间艺人及小说家将关羽描写为忠义的化身及将其艺术化有一定的关系。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2

【关键词】关羽形象;三国演义:语言描写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塑造从整体上看,具备明清小说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倾向,但同时又创造并撷取了许多新的、非常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如多维角度、环境变化、人物对比、语言刻画、心理描写等等,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多维性,而且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三国演义》在塑造性格化人物的时候着力运用人物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不同的人物性格。

关羽为“三绝”之一,是一个理想化的古代英雄的典型。其性格主要特点概括为“义”、“勇”、“骄”三个字,其语言同样很好地体现了这些性格特征。先说其“义”,关羽把“义”看得极为重要,认为“义”重于泰山,贵于生命,为了“义”他豁出一切。可谓真正的义无反顾,义贯千古。徐州陷于敌手,兄弟离散,他被围困在山上,他向曹军派来劝降的张辽提出“三约”,并表示:“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毛宗岗谓之“辩君臣之分”、“严男女之别”、“明兄弟之义”。这“三约”有忠有义,充分表达了关羽的忠义观。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曹操厚待关羽的一系列细节,重在表现关羽时刻牵挂结义兄弟的情景。其中关羽的语言极富有个性。操赠其锦战袍,他受之,却穿在里而外面仍用旧袍。曹操笑其俭,他却说“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其上。”听了这样的话,连曹操也不得不叹口:“真义士也”。可见关羽的话字字声声无一不在体现着他终生所信守的“义”。毛宗岗许之“至性至情,读至此令人泪下”,这当是受了感染的肺腑之言。后来曹操又赠给他“身如火炭,状甚雄伟”的赤兔宝马,这时关羽却再拜称谢,于是曹操不高兴地说:“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而货马邪?”他却正色答之:“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听后惨然而悔。关羽的话语映衬出了他光明磊落的胸襟,真可谓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义薄云天。第二天,张辽受曹操之命去问关羽何以“常怀去心”,关羽便答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某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张辽又说:“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玄德待兄未必过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关羽回答道:“吾知道曹公待吾丛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尔”。关羽对张辽所说的这些话讲得肝胆照人,动人肺腑,处处透着一个“义”字。

次说其“勇”。“义”和“勇”是关羽形象的灵魂,也是人们喜爱这个艺术形象的根本原因所在。他的武勇为人们所赞赏,这点在他的语言中也能体现出来。在“温酒斩华雄”这一情节,是写关羽与华雄交战,作者以凝练的语言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把关羽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名为斩华雄,却没有重点写交战,作者把战场放在幕后虚写,实写了“聚众议事”的会场。会场上的气氛、情绪完全受战场的支配。战场上的杀声、喊声、鼓声,一次次震荡着会场上众人的心弦,引起会场上一连串的反响。文章中华雄嚣张气焰,骁勇无敌,“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挑战;接着“不多时”,斩骁将俞涉,又斩上将潘凤,使诸侯先“大惊”,后“失色”,气氛紧张而惊慌,已到一筹莫展的地步。关羽就是在盟军内无一将敢应战、盟主袁绍哀叹帐下无能人的情况下“大呼”而“出”的。当时,他作为一名小小的“弓手”,竟敢口出大言:“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就在“众皆失惊”的情景下,关羽飞马“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而“其酒尚温”。瞬间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关羽易如反掌战胜劲敌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屹立在诸侯面前,也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和细致的语言刻画,关羽的神勇英雄本色,已是跃然纸上。

最后说其“骄”。在关羽的身上存着比较严重的刚愎自用、骄傲自负的毛病。他不仅把东吴视为“江东群鼠”,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而且当东吴使者诸葛瑾前来表明良家欲结秦晋之好以同力破曹时,他却勃然大怒,说什么“吾虎女安嫁犬子乎”,从而使孙刘联盟开始破裂,导致失荆州的严重后果。黄忠与他同时刻为五虎将,他却轻蔑地说:“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肯与老卒为伍。”不肯受印。当听说马超武艺超人时,他便不顾重任在身,非要与之比试高低,多亏孔明致书好言抚慰,他笑着说“孔明知我心也”,从这话中足可以看出关羽身上存在的致命弱点。

其他许多人物的语言也很有特点,比如张飞语言的直白,曹操语言的诡谲,诸葛亮语言丰富辞令得体,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3

《三国演义》这种虚实错杂交融的写法,很容易使读者把史实与“小说家言”混淆一气。为了“核实”《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成分,笔者翻读了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虚构”说明如下,供读者备忘。

周瑜不是“气死的”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周瑜被诸葛亮“三气”后,“怒气填胸,坠于马下”,“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在回江陵的途中,因箭伤发作病倒在巴丘(今湖南岳阳县),医治无效而病逝的。

《三国志・周瑜传》说,周瑜待人温文尔雅,“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三国志・江表传》说,周瑜和老将程普共事,程普自恃年长,常欺周瑜,而周瑜胸怀若谷,总不计较,感动得程普后来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赏自醉。”《三国演义》之所以虚构周瑜心胸狭小、嫉才忌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情节,目的是为了突显诸葛亮的智慧形象。

蒋干并未中周瑜之计

《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段,说的是曹操部下蒋干因与周瑜“自幼同窗”,前去劝降周瑜,竟中了周瑜之计,“盗得”周瑜伪装的已降曹操的将领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结连”东吴的信,回到“江北”后把信交给曹操,致使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据《三国志》载:在赤壁之战前,确有曹操遣蒋干到东吴劝周瑜归顺一事。据《三国志・周瑜传》注中所引《沅江表传》载,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蒋干虽去东吴游说,但见周瑜对孙权矢志不渝,并以讽言讥语相刺,所以蒋干“但笑,终无所言”,然后就回归曹营了,并没有“中计盗书”一事。

诸葛亮未用“空城计”

《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用“空城计”的故事。说的是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率兵5000去西城搬运粮草时,忽然得到司马懿统率15万兵马朝西城而来的报告。诸葛亮在身边只有一班文官的情况下,急中生智,令蔽去军旗、大开城门,亲携两童子,登上城楼悠闲弹琴。司马懿见状大惊,疑有伏兵,遂引兵而退。

其故事纯属虚构。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出师魏国5次,而出祁山者仅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与曹魏交兵时,魏明帝曹睿派曹真、张颌率兵迎战,马谡为张颌所败,失守街亭,司马懿“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并未参加这次战役。

华佗没有为关羽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中所讲的“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据《三国志・华佗传》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的爱子因病而死,曹操十分后悔自己下令杀死了华佗,使自己的儿子无人救治。由此可见华佗被害,最晚也在建安十三年,这说明关羽中箭后刮骨疗毒时,华佗早已死去多年了。虽然《三国志・关羽传》中有关羽中箭后刮骨疗毒的记载,但并没有说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是华佗,如果是华佗,史书一定会记载的,因为华佗是当时名医。因此说《三国演义》中讲的“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是不能当史实来对待的。

“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故事,按史书记载原是发生在刘备身上。《三国志・先主传》载,当时刘备为安嘉县尉,督邮到此县检查工作,刘备求见,督邮不予接待,刘备盛怒之下直闯入内,把督邮在地打了二百棍,又把督邮拴在马桩上,把县尉的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扬长而去。《三国演义》把这种豪爽粗犷的举动,移植在了疾恶如仇的张飞身上,作为小说是恰到好处的。

关羽没有“斩华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的精彩故事,是“小说家言”。

据《三国志》记载,斩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孙权之兄),斩华雄的地点也不是在汜水关,而在阳人(今河南临汝县)。东汉末年,董卓“欺天子,压诸侯”、激起众怒后,曹操、王匡、刘岱、袁术和孙坚等人组成联军,兴师讨伐董卓。孙坚与袁术合兵进驻阳人后,董卓遣兵进攻阳人,就在这次交战中,孙坚斩了董卓手下“英勇无比”的都督华雄。

关羽没有“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历史上是没有的。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中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这就是说,在关羽离开曹操之前,刘备已奉袁绍之命到了许都南面的汝南郡,与刘辟等领兵攻打许都附近地区。关羽得到刘备的消息后,只能由许都南下以归故主,而绝不可能“千里走单骑”北上寻找刘备。因此,关羽不会“过五关”,也不会“斩六将”了。《三国演义》所以虚构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旨在表现关羽对刘备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概。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三国演义》中讲述了赤壁大战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精彩故事,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据《三国志》记载,“草船借箭”的乃是东吴的孙权。此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孙权和曹操战于濡经的时候,这已经是赤壁之战以后的事了。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4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

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

参考答案:

1,曹雪芹

2,(1)鲁智深(2)曹操

3,林黛玉 贾宝玉

4,林黛玉

5,赤壁之战 失街亭

6,吴用 智取生辰纲

7,林教头 曹操

8,吴用 水浒传

9,武松

10,关羽 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11,青梅煮酒论英雄

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

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14,c

15,大闹天空

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17,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

18,三国演义

19,红楼梦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21,章回

22,曹操

23,孙悟空。

24,赤壁之战。

25,略。

26,(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7,略。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5

读完《三国演义》一书后,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国一书中,刻画了许多的人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以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供大家学习。

以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逝于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关羽,字云长,全称关云长,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英勇善战,他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军中猛虎,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可谓是血性男儿,铁血精英,义字当头啊!关羽对刘备忠心无二。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的好处,但他只认兄弟情义,坚决要回去。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学习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关羽的英勇忠义,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鲁肃的思度宏远,孙权的名事理、辨忠奸……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好书。

以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2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罢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以为一段佳话,这是多了不起呀!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坚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

而文中里另一个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诸葛亮,字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空城计骗过狡诈多疑的司马懿,设计骗取曹操败走华容道,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孟获大块人心,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

可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眼泪又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感动,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多么得可歌可泣,多么得感人肺腑!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刘备的仁、关羽的忠、张飞的义和诸葛亮的智。那些层出不穷的智慧谋略、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英雄主义的人格精神,都展现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亲爱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愿意和我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吗?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它的!

以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记录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描绘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细细品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

他的事迹激励我努力读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可是他没杀自己膝下的刘备,又让我看到了他的大度。

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是一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镇,都忠于职守,受人爱戴,他让我懂得了热爱百姓和忠于职守的深刻道理;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长;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他誓与刘备共存亡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仁义十分重要;孙权为人谦和,少年得志,同为天下英雄,使我体会到宽容大度的重要……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的收益其实是两个字——“谨慎”。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穿越不同的时空,跨越不同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以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4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正因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以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5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6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初一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初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初三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书中写的刘禅,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周瑜,鲁肃,张飞、许褚、典韦,这些人物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因为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温酒斩华雄中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我很佩服关羽能杀掉那么多厉害的人。

三国里最有智谋的非诸葛亮不可,因为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星灯,以空城计退司马懿,以锦囊妙计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诸葛亮让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还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周瑜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想把刘备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觉周瑜气量狭小,不像一个英雄。刘备很重视人才,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他终于归到了刘备门下。后来,多亏赵云单枪匹马从曹营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险。所以这些事例让我知道刘备很重视人才,赵云对刘备很忠诚。

三国演义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曹操赤壁之战之所以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曹操没有听取并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让我知道一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各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让我知道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7

一、虚实法

虚实法,是根据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直观性(直接性)和想象性(间接性)的辩证统一的原则,在写作中将“实写”、与“虚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写作辩证手法。《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片断,“实写”帐内,“虚写”战场。小说只字未提关羽与华雄鏖战实况,只概述关羽出帐之后,众诸侯闻帐外喊杀声“如天摧地塌,丘撼山崩”而大惊失色,不一会儿关羽提华雄之头至,而出帐时曹操为他热的一杯酒还是温热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关羽的武艺超群与英雄气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这一片断成为精巧运用虚实结合法的范例。

二、张弛法

写作中的张驰法,就是有意识地将关于紧张激烈的内容描述与轻松舒缓的内容描述结合起来,《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片断,写刘备开始在曹操

麾下,他暗中聚义,谋诛曹操,却“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掩盖宏志,防曹操谋害。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曹操派许褚邀他喝酒,他“惊问”许褚“有甚急事?”见到曹操,曹操笑着说他“做得好大事”。唬得他“面如土色。”曹操询问天下英雄,他谨慎作答,列举一长串英雄,及至曹操否定了他所列举的天下英雄,而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惊落他的匙箸,其时正值雷声大作,他忙借雷声掩饰。他的心神处在峰回路转、波澜起伏的状态中,形成了张与驰的鲜明对比,人物的性格、见识、风度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庄谐法

写作中的庄谐法,也称“寓庄于谐”,即通过幽默诙谐的艺术方式,风趣而含蓄地表达出庄重严肃的生活内容的写作辩证手法。矫健的《圆环》即采用了寓庄于谐手法。小说描述了农民泥禄的许多古怪、有趣的言论和行动。例如,他认为城里人得近视眼病是因为“电灯烤眼”:北京车站的“自动扶梯”是一个“大错误”;飞机可能是“造时就把声音藏进去了”。综观全篇,作者对于主人公的描述与议论,基本上是采取幽默的笔调,显示出动人的谐趣。但是,这“谐”不以博人一笑为目的,包容其中的是作者对于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矛盾的生动揭示,以及中国农民物质生活和文化心理的深刻审视。

庄谐法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寓谐于庄: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衣锦还乡的故事,《史记·汉高祖本纪》与《汉书·高帝纪》记载甚详,刘邦当皇帝第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冬,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胜利回朝途中,曾返故乡沛县,逗留十几天。他踌躇满志,召集父老聚会,大摆宴席,以显示“衣锦还乡”的尊荣。汉以来的作家,经常以此史实入诗,吸力颂扬刘邦回故乡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煊赫声势、“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强调其天子之威不忘故土的孝子之心。至于故人父老如何反映,史传没有记载。睢景臣却别开生面,反其意而用之。在“故人父老”中找到了一个乡民,以他的视觉和口吻,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刘邦车驾荣归的“盛典”。睢景臣以奇特的构思,辛辣的讽刺,诙谐的笔调,无情地撕下了刘邦“天生圣人”的伪装,变史载的歌颂为文学作品的暴露,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四、逆正法

逆正法,即在作品中将那些违反人们常情常理常事的反常现象,同直笔描写的“正常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写作,以达到更真实更深刻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的写作辩证手法。古典评点家毛宗岗说欲置刘备忠厚,偏写他乖觉,欲显鲁肃老实,偏要写他的使心:“忠厚人乖觉,极乖觉处正是极忠厚处:老实人使心,极使心正是极老实处。”

《水浒传》中李逵初识宋江,直呼“黑宋江”,戴宗要他下拜,他却说“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这是“留点心眼”的“不直”言语,其艺术目的就在于:“偏写李逵作乖觉语,而其呆愈显”。

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篇8

插艾草

采艾草悬插于门上、堂中,据说能避邪驱瘟。农历五月,艾草的长势旺盛,古诗云:“端阳时节草萎萎,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端午节插艾草历史悠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五月五日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说:“又钉艾人于门中,士庶递相宴赏。”所谓“艾人”就是把艾草扎成人形。有的还将艾草剪做成虎形,谓之“艾虎”。南宋福建词人刘克庄在《贺新郎》词中描绘:“儿女纷纷夸绺束,新样钗符艾虎。”至于为何选择端午节插艾草,相传是在这期间艾草的芬香油最多,杀毒能力最强。人们把艾草和另外两种中药苍术、白芷合在一起煨薰,会散发异香,能起到除蚊、灭蛆和驱杀跳蚤的效果。古代医家云:“杏乃中医之花,艾乃中医之草。”相传唐朝药圣孙思邈常用艾草温灸足三穴,后来竟长寿100多岁。

挂菖蒲

端午节,家家户户惯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说有驱魔祛鬼神效,还传说食菖蒲可成仙,可长生。汉武帝欲求长生术,曾吃过两年菖蒲。据《本草纲目》中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又因其叶像剑,故亦称“剑水草”。菖蒲根茎可作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功能,端午挂菖蒲俗信可辟邪。清富察郭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述:“端午日,用菖蒲根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饰物挂于儿童脖颈以辟邪,也有用菖蒲根泡酒,以为饮之能延年益寿。菖蒲虽无牡丹之丽,又无荷花之雅,却深得人们喜爱,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菖蒲誉称“花草四雅”。

采百草

相传,远古时就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草药之说,后来端午节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韩愕《岁华纪丽》中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据载,此俗始于夏代,《大戴礼记・夏小正》:“此月(五月)蓄药,以蠲除毒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端午节)竞渡,采杂药。”南宗吴自牧《梦梁录》记:“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至今,闽南和台湾等地民间仍保留这一古老遗风。老百姓认为,初夏时节,草药繁盛,容易辨识采集,这天采集的草药疗效也特别好。我国壮族地区,人们纷纷上山采药,然后煮药水洗澡,这种药浴有利于人体皮肤的保健。

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小孩以五色线系香包挂胸前,以示驱邪恶习保平安。香包的外形或为一长方形,纸包外印钟馗、关公等神像或以包布缝成桃子、金锁、小猴、青蛙等,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料药物,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江南民间有用红布做成鸡心袋,内藏茶叶、米、雄黄粉让小孩挂胸前,说“鸡心”与“记性”谐音,长大读书记忆力会好。《帝京岁时纪胜》中也记载有清代北京端午佩香包节俗:“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小儿佩之宜夏避恶。”佩带这种药物香包自有妙理,因时值天气渐热,疾菌萌发,佩个香包可杀除病菌、消爽神志。

午时茶

端午节泡饮午时茶是台、闽粤民间盛行的保健节俗。午时茶是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保健药茶,人们习惯在端午日正午泡饮,故名。从神农发现茶叶开始,就显露了茶能治病的作用,已知茶对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有记载的午时茶的中药配伍中,大量的就是茶叶。南方人还习惯泡饮独特的“柚茶”(也习惯叫“午时茶”),这种用柚茶重约好几斤,每粒压挤入茶叶约125克,然后用线缝合挂于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待到翌年端午节,柚汁早已被茶叶吸收,取柚茶冲泡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雄黄酒

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红楼梦》中也有描写:“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正午,人们将事先买来的中药雄黄粉末掺在白酒里调成雄黄酒,洒在庭院的墙角和居室的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同时,用雄黄粉末掺在刚汲来的井水,大人小孩用雄黄水洗脸洗身,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皮肤病作用(不宜内服,否则对血液、神经、肝脏会有损伤。)。按照气候规律和地理条件,端午前后,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节,这期间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大,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份,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上一篇:彩色世界真奇妙范文 下一篇:早春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