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的质量分数范文

时间:2023-11-26 17:10:23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3、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来源:文章屋网 )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2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3

单位容积溶液中所存在的溶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浓度,在药剂分析工作中常遇到。笔者叙述如下。 1 溶液浓度的表示及配制 [1]

1.1 质量分数(简写%) 质量分数(W B ):即每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溶质(g)+溶剂(g)=100g溶液。配制质量分数(%)溶液时:(1)若溶质是固体,称取溶质克数=需配制溶液的总重量×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需用溶剂的克数=需配制溶液的总重量-称取溶质的克数。例如,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200g:200g×10%=20g(固体氢氧化钠),200g-20g=180g(溶剂的重量),称取20g氢氧化钠和180g水溶解即可。(2)若溶质是液体:

应量取溶质的体积= 需配制溶液总重量/(溶质的比重×溶质的质量分数)×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需用溶剂的克数(或体积)=需配制溶液总重量-(需配制溶液总重量×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例如:配制20%硝酸溶液500g(浓硝酸的浓度为90%,比重为1.49):

500/(1.49×90%) ×20%=74.57ml500-(500×0.2)=400ml

量取400ml水加入74.57ml浓硝酸混匀即得。

一般配制溶质为固体的稀溶液时,有时也习惯用100ml溶液所含溶质的克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例如: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1.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1.2 体积分数(Φ B %) 每100ml溶液中含溶质的毫升数。一般用于配制溶质为液体的溶液,如各种浓度的酒精溶液。

1.3 物质的量(mol)和物质的量浓度(molL/L) 1mol=6.023×10 23 分子。1mol白蛋白(M 6 68000)为68000g或68kg;1mol葡萄糖(M r 180)为180g。它适用于包括原子、离子或自由基以及分子具有明确组成的其他质点。

物质的量浓度(mol/L):即在1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重量(g)/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称取溶质的克数=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需配制溶液的毫升数/1000

例如:配制2mol/L碳酸钠溶液500ml(Na 2 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2×106×500/1000 =106g

将106g无水碳酸钠溶解后,在容量瓶中稀释至500ml。

1mol/L=1mmol/mL=1μmol/μl

类似地 1mmol/L=1μmol/ml

此外,对尚无明确分子组成,如存在于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浓度或一混合物中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维生素B 12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尚未被肯定的物质,其浓度以单位容积中溶质的重量(而非mol/L)表示,如g/L,mg/L和μg/L等。

2 溶液浓度的调整 [2]

2.1 浓溶液稀释法 从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可根据浓度与体积成反比的原理进行计算:

C1 V 1 =C 2 V 2

式中,V 1 为浓溶液体积,C 1 为浓溶液浓度,V 2 为稀释液体积,C 2 为稀释液浓度。

例:将6mol/L硫酸450ml稀释成2.5mol/L,可得多少ml?

6×450=2.5×V 2

V 2 =6×450/2.5 =1080ml

另外,还可以采用交叉法进行稀释,方法如下:设溶液的浓度为a,稀释液的浓度为b,要求配制的溶液浓度为c。

c-b=x 为a所需要的体积

a-c=y 为b所需要的体积

例:每配75%乙醇,需要用95%乙醇和水多少ml?即需取95%乙醇75份,加水20份,混合则成。

2.2 稀溶液浓度的调整 同样按照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成反比的原理,或利用交叉法进行计算。

C×(V 1 +V 2 )=C 2 ×V 2 +C 1 ×V 1

式中:C为所需溶液浓度,C 1 为浓溶液的浓度,V 1 为浓溶液的体积,C 2 为稀溶液的浓度,V 2 为稀溶液的体积。

例:现有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800ml,需要加多少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才能成为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设所需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ml数为X代入公式:

0.4×(x+800)=0.25×800+1×x

120=0.6x

x=200(ml)

利用交叉法进行纠正即可,方法如下:

取1mol/L NaOH溶液0.15mL,0.25mol/L NaOH溶液0.6ml混合,即成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设x为所需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则:0.15:0.6=x:800

0.6x=800×0.15

x=200(ml)

2.3 溶液浓度互换公式

质量分数(%)=溶质的量浓度×相对分子质量/(溶液体积×比重)

溶质的量浓度(mol/L)=质量分数×溶液体积×比重/相对分子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药学工作者,在药学领域中,特别是搞药学分析工作,溶液浓度的表示及其浓度的调整常遇到,必须牢牢掌握,本文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华中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40.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4

一、选择题

1.K2CO3、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7

121

126

139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A.

K2CO3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

B.

乙代表K2CO3的溶解度曲线

C.

t应在50

℃~60

℃之间

D.

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63.9

g

KNO3

2.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3.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

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在t

℃时,某物质X、Y分别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Y与水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a、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都只能是固体

B.

两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图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X<Y

D.

t

℃时X、Y的溶解度:X<Y

5.向2个盛有100

g

60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

g

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

g

B.

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

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6.下列有关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以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再溶解其他溶质

C.

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

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7.常温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8.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变大 不变

B.

变大 变小

C.

不变 变大

D.

不变 不变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

C.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相互转化

D.

温度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影响

10.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

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B.

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

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

g

D.

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

1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12.某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测试中,抽到的题目是“配制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不正确的是(

)

13.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

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

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

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

g

D.

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二、非选择题

14.判断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

15.在洗碗时常加入洗涤剂,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16.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用“<”、“=”或“>”连接)。

(3)将140克t2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析出A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

(4)现有t2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均无剩余,将其均降温到t1

℃时,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____(填序号)。

①B>A>C

②A>B>C

③B>A=C

17.℃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溶剂前,____(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

(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t

℃时,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

(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实验操作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填“左”或“右”)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A.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19.现有含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样品,取6.95

g样品溶于水,配制成52.2

g溶液。此溶液与50

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

g溶液。请分析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3)实验前配制的52.2

g溶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D

6.C

7.B

8.D

9.A

10.A

11.D

12.B

13.D

二、非选择题

14.√

15.乳化

16.(1)减小 (2)A>B>C (3)20 (4)①

17.(1)甲 (2)饱和溶液 (3)乙 (4)%

18.(1)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2)7.5 42.5 (3)左 (4)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5)AB (6)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5

关键词: 溶液混合浓度 等体积 等质量 变化规律

有关溶液混合的题目在化学计算中是理解难度较大的题目,只有真正理解了溶液混合的原理,解这类题目才可做到迎刃而解。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有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下面我们从这两方面来寻找溶液混合浓度的变化规律。

一、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

(一)题设

若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和ω的两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等质量混合

设其质量为m,则ω==。

2.等体积混合

若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ω=a,ω=3a,密度为ρ,ρ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设其体积为v,则ω====(1+)a。

(二)讨论

1.若ρ=ρ,则ω=2a。

2.若ρ<ρ,则>1,则ω>2a。

3.若ρ>ρ,则<1,则ω<2a。

(三)结论

两种质量分数为ω,ω的溶液如果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液的浓度为:

1.若ω<ω,ρ=ρ,则ω=。

2.若ω<ω,ρ<ρ,则ω>。

3.若ω<ω,ρ>ρ,则ω<。

(四)应用

1.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g/cm,5%的氨水的密度为0.98g/cm若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15%B.小于15%C.等于15%D.无法判断

(由结论3,答案为B。)

2.将质量分数分别为50%,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30%B.小于30%C.等于30%D.无法判断

(由结论2,答案为A。)

二、不同物质的量的溶液混合

(一)题设

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a mol/L,C=2a mol/L的同种溶液混合,(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则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1.等体积混合,设体积为V,则C==。

2.等质量混合,设其质量为m,密度为ρ,ρ,则C===(1+)a。

(二)讨论

1.若ρ=ρ,则C=2a。

2.若ρ<ρ,则<1,则C<2a。

3.若ρ>ρ,则>1,则C>2a。

(三)结论

两种物质的量分数为C,C的溶液如果等质量混合,其混合液的浓度为:

1.若C<C,ρ=ρ,则C=。

2.若C<C,ρ<ρ,则C<。

3.若C<C,ρ>ρ,则C>。

(四)应用

1.已知1mo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大于0.5mol/LB.小于0.5mol/LC.等于0.5mol/LD.无法判断

(由结论3,答案为A。提示,把水看做是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mol/L的溶液。)

2.将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1mol/L,3mol/L的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大于2mol/LB.小于2mol/LC.等于2mol/LD.无法判断

(由结论2,答案为B。)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6

kg/m3.

图1错解:(1)V排=S容Δh=80 cm2×7.5 cm=600 cm3

hA=V排SA=600 cm360 cm2=10 cm

ρ液=F浮V排g=7.2 N600×10-6 m3×10 N/kg

=1.2×103 kg/m3

(2)F2F3=G-F浮2G-F浮3

58=600ρ-600×1.2600ρ-480×1.2

ρA=1.6×103 kg/m3

分析:关于ρ液的密度值,求解是正确的,但密度值的解是错误的,错在何处呢?不认真分析很难发现错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将物体A竖直向上移动h2,物体A静止时,由于液面下降,V排达不到480 cm3.

正确解法:如果液面下降了Δh

(2) S容Δh=2SA+SAΔh

Δh=6 cm

所以液面下降6 cm

V排=2SA =120 cm3

58=600ρ-600×1.2600ρ-120×1.2

所以ρ=2.8×103 kg/m3

有关浓度计算的灵活应用

山东省莱西一中北校(266622)  周喜花

一、类比基础知识,强化知识规律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

1.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公式:C(B)=n(B)/V(aq)

2.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公式:ω(B)=m(溶质)m(溶液)×100%

二、灵活掌握各类有关浓度的计算题型

(一)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据定义:ω=m溶质m溶液 ×100%

2. 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m1ω1=m2ω2

3. 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混合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已知溶液质量分数加和的一半

想一想:已知40% NaOH溶液的密度为1.39 g·cm-3, 若将此NaOH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 >20% (B) 20%

(C)

解析:溶质质量不变,等体积水的质量小于NaOH溶液质量,结果大于质量分数加和的一半.答案:(A).

变式训练:溶质换为乙醇,质量分数不变,结果如何?

练练看:已知35% NaOH溶液的密度为1.38 g·cm-3,5% NaOH溶液的密度为1.05 g·cm-3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 大于20%(B) 等于20%

(C) 小于20%(D) 无法计算

解析:极限思维法:35%和5%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类比为40%的NaOH溶液和水等体积混合.答案:(A).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ω)的换算公式

C= 1000 ml/L·ρ(g/ml) ·ωM(g/mol)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公式

C= 1000 ml/L·ρ(g/ml) ·S(g) (S+100)(g)·M(g/mol)

开拓视野:(1)已知98% 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则49% 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 mol·L-1,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析:据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从98%稀释到49%若不考虑密度变化,浓度将减半,而对硫酸而言,质量分数变小,密度减少,故答案为:小于

(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

解析:该题可以考察学生的灵活变通能力.b=2a,若不考虑密度变化,ω2=2ω1,对氨水而言,质量分数大,密度小.故答案为:(C).

3.稀释计算C1V1=C2V2

配制500 mL1 mol/L的H2SO4溶液,需要密度为1.836 g/mL的浓硫酸(98%硫酸)多少毫升?(只列算式)

4.电荷守恒

练:在含有AlCl3、KCl、K2SO4三种溶质的溶液中, 已知

c(Cl-)=3.5 mol/L、c(K+)=1.5 mol/L

c(SO2-4 )=0.5 mol/L.求c(Al3+)

依据: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c(K+)+3c(Al3+)=c(Cl-)+2c(SO2-4)

1.5 mol/L+3c(Al3+)=3.5 mol/L+2×0.5 mol/L

c(Al3+)=1 mol/L

探索求知: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以下操作正确的( )

(A) 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480 mL水

(B) 称取12.0 g胆矾配成480 mL溶液

(C) 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 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7

一、依据原理 直接解答

例1(2008年湖北黄冈考题)某学生用36.5g盐酸与一定量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恰好反应,产生了4.4gCO2气体,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考题,在熟悉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原理的前提下,根据给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很容易求得盐酸的质量分数。

设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x

2HCl + CaCO3= CaCl2 + H2O + CO2

7344

x 4.4g

= ,x=7.3g。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100%=20%。

答:该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20%。

点拨:本题源于课本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书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二、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例2(2008年山东临沂考题)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 ;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这是一道图像信息考题,仔细观察图像可知,刚开始向废液中滴入Na2CO3溶液时并未立即产生沉淀,这是因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盐酸是过量的,过量的盐酸首先与Na2CO3溶液反应;与C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为:25 g-5 g=20g,此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g,据此利用两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求得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设20gNa2CO3溶液中所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 CaCO3+NaCl

106100

x 5g

106:100= x:5g,解得x=5.3g。

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26.5%。

答案:(1)HCl(或盐酸);(2)该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6.5%。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中所给的数据,弄清刚滴入Na2CO3溶液时不产生沉淀的原因,明确实际与C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溶液的质量。

三、渗透守恒综合解答

例3(2008年福建三明考题)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 CaCl2+H2O+CO2)

解析:本题是一道渗透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考题,对比反应前烧杯、盐酸和石灰石的质量与反应后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可以知道,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150g+12g-157.6g=4.4g,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很容易求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4.4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3.3%。

答: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准确计算出该化学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以此 作为突破口,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四、弄清变化判断解答

例4(2008年山东烟台考题)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1)通过图2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像信息考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溶液的pH、盐酸和碳酸钠、氯化钙和碳酸钠之间的反应,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线的变化趋势,确定相关数据。

根据图像信息可知,在未向废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溶液的pH7。

设Na2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CO2的质量分别为x1、y1,与CaCl2反应生成 NaCl、CaCO3的质量分别为x2、y2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44

10kg×21.2% x1 y1

= , = ,

x1=2.34kg,y1=0.88k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5kg×21.2% x2y2

= , = ,

x2=1.17kg,y2= lkg。

恰好处理完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4.04%。

14.04%介于10%~20%之间,因此可以作为生物兴趣小组的选种液。

答案:(1)15kg;(2)可以作为生物兴趣小组的选种液。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像中溶液的pH与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根据图像变化的趋势明确与盐酸反应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CaCl2反应的Na2CO3溶液的质量,进而依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篇8

第一步:了解题意,划出重点

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字一句,边读边勾划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关键词语,并尽可能做出批注。这样,学生“口、手、脑”三线合一,积极投入审题过程,初步感知题中数量关系,根据关键词语还可初步感知本题与以前解过的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异同。如教学2002年一道全国竞赛题: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ω(S)=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ω(O)为()A、1.75a%;B、1-1.75a;C、1.25a%;D、无法计算。本题的重点词语有已知“NaHS、MgSO4、NaHSO3”、“S”、“质量分数”,有未知“O元素的质量分数”。勾划过程中,感觉出三个化学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NaH、Mg、NaH的相对质量是一样的——24,推出“NaH、Mg、NaH”与“S”的比例也是相等的。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又如教学“今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一瓶,倒出3/4体积后,再加水至原来的质量,又倒出2/3体积,求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找出关键词“20%,倒出,3/4体积,加水至原来和质量,求,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划出重点,做出批注——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原来的1/4,质量和原来的一样。

这样,学生在边读边划的过程中,题中的数量关系便已基本弄清。

第二步:理解题意,说出题设

理解题意,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出题者的意图说出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形式,要会说首先就要去想,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理解题意时尽量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多想。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过程中,不要急于告知学生数量关系,首先要求学生读题,要求逐字逐句读题,在读题划题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能在教师的相关提示引导下,明确以下几点:①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②求题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③所需已知条件是否是直接告诉,题中有没有多余的已知条件。如教学“将15g锌放入146g10%盐酸中,求反应后氯化锌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题中有两个已知条件:15g锌,146g10%盐酸。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每65份质量的锌可以和73份质量的盐酸(指纯量)完全反应生成136份质量的氯化锌和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本题中锌过量,只能按照盐酸的量来计算。

教学该题时,可以先设计一道题:“将一定质量锌放入146g10%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氯化锌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让学生说出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的问题。问题中包含有“求锌”、“求氯化锌”、“求氢气”、“求反应后的溶液的总质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确:要求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必须清楚反应后的溶液的总质量和溶质质量。

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自言自语、交流讨论或争论,也可以让学生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既理清了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图解题意,画出内容

90%硫酸

10%硫酸

应用型的溶液竞赛题占很大比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应用题画出来。”画出来的图可以是方框图,也可以是示意图,但一定要形象直观。现在要求数形结合,在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教学中,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画出来,并逐步培养学生“画”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关系,用图形关系直观地展示数量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在画示意图时,以“少的量”和“一倍数”为“单位”先在烧杯中表示出来,这样能更快更规范地画出示意图。如教学选择题“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现将质量分数为90%和10%二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不能确定。”学生初次接触等体积混合的溶液竞赛题,大多不知如何去寻找已知条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先画两种硫酸质量示意图(如右图,等底),再分步混合:①等质量混合,可得知混合后的溶质分数为50%;②把剩余的浓硫酸又倒入到上一步的溶液中,可知,溶液浓度一定大于50%。

又如,“在某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质量都为200g,把其中一份溶液蒸发掉2.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析出4.5g晶体,则这两份原200g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学生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认为:①可以把这两份溶液当成一份来做;②可以把第二次操作(蒸发5g水,析出4.5g晶体)分成两步,第一步,蒸发2.5g水,析出2g晶体;第二步,蒸发2.5g水,析出(4.5g-2g=2.5g)晶体。同样蒸发2.5g水,后一次析出的晶体比前次多,由此可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把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画出来后,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能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种不是实物胜似实物的“形”,学生就能有“形”可视,有“物”可比,有“理”可推.因此,图解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能使学生从“形”的方面整体思考,进行形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抽象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顺利解答初中化学溶液竞赛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上一篇:总结结尾范文 下一篇:插上科学的翅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