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英文范文

时间:2023-12-13 14:38:28

聚会英文

聚会英文篇1

嗨,苏珊,

We’re throwing a surprise party for Xiaoming’s birthday. I hope you can come and join us if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The party will take place on Friday evening from 8 p.m. to 9 p.m. at the Students’ Club. During the party, we’ll sing “Happy Birthday” to him with the candle on. I am sure Xiaoming will be very happy and moved. After that, we’ll cut the birthday cake prepared for him in advance and share it together. What’s more, we decide to play some games afterwards. By the way, don’t forget to prepare a little gift when you come. I am sure we’ll enjoy ourselves together.

我们是小明的生日扔一个惊喜派对。我希望你能来,如果方便的话,加入我们。该党将在星期五晚上从8点到9点在学生俱乐部。在聚会上,我们会唱“蜡烛给他生日快乐”。我确信,小明会非常开心和感动。之后,我们将提前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一起分享吧。更重要的是,我们决定之后玩游戏。对了,别忘了准备的小礼物,你来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会一起享受自己。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Yours,

你的,

Li Hua

聚会英文篇2

关键词张谷英村;文化生态;保护;发展;湖南岳阳

AbstractThe related concepts,background,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Zhangguying Village were introduced. The cultural ecological suggestions for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 Zhangguying Village.

Key wordsZhangguying Village;cultural ecology;protection;development;Yueyang Hunan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在这个“同一化”过程中,原生态的民族聚落和城镇人文景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镇形态风貌日渐趋同,个性逐步淡化。因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张谷英村始终与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显得闭塞保守,习俗古朴且风景秀丽。随着它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旅游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被现代化的强势逻辑所要挟。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新的视角对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文化生态的概念及背景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借用生态来研究特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1]。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概念,并从文化生态变迁的角度研究人类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过程,创立了专门的文化生态学学科。文化生态学的核心命题是:人类的行为和文化是对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创造性结果,特定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特定的文化,文化在其特定的环境背景中取得发展[2]。文化生态学突出强调受特定生态环境影响的文化发展与变迁中的差异性,“文化生态学它寻求阐明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的特征和型式的起源”[3]。文化生态学主张的生态批判“带有强烈的学科转向特点,具体表现为:从文本形式研究到内容本体追问的转向;从研究的概念化模式向关注实在性存在的转向;从语言中心的文本解读向生命中心的文本阅读转向”[4]。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所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文化都绝非文化特质的单纯相加或简单汇聚,文化要素总是组成为系统。每种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一体化和统一性,它依赖于一定的基础,按照一定的原则或系统组织起来[5]。”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文化要素的研究不能孤立地进行,除了要研究其本身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外,更要研究整个文化圈内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2001年6月25日张谷英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村是文化遗产的密集区,同时也是受破坏的重灾区。在对张谷英村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中,采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体系,能全面地认识诸多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张谷英村,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启发。

2张谷英村概况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3个县市交汇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体现聚族而居的明清时期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张谷英村因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相传明代江西人张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张谷英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经明清2代多次续建而成,总体布局依地形呈“干技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以天井为中心组成单元,各个单元自成庭院,各个庭院贯为一体。目前保留了1 700多座明清建筑,内拥有206个天井,60多条巷道,1 732间房屋。整个建筑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体组成,其布局之妙,巷道之幽、排水之奇、空间之活、雕饰之美、用材之雅、石桥之玄,制作之精,堪称“八绝”。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连片大屋和村落环境与自然山水和谐与共,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在全国古聚落中具有其独特的存在和保护价值。

张谷英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的乡村人文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旅游开发后的10余年间,古村风貌遭受严重破坏诸如乱建乱盖、盲目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景观,大屋内千疮百孔,景观“百步三桥和龙泉井”虽然风韵犹存不减当年,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气;民俗文化逐渐瓦解等。同时,这座名村旅游开发的品牌意识淡薄、管理的模式不规范等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历史保护与社会进步对立,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困难,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当今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保护与发展的文化生态学建议

聚落向现代化迈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迈进的过程中,究竟如何让历史与先辈们创造的财富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不断前进的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从宏观出发、以文化生态学视角,谈几点建议。

3.1引入文化生态学,指导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整体、全面、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而不是孤立地考察文化因素的某一项内容或某一方面。文化生态学认为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因此要把文化放到整个社会环境中去考察其形成、发展以及变异的过程。由于社会制度、组织形式等也为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了文化的创造,所以文化生态学主张从自然、社会、文化的整体结构、作用及相互关系来研究不同社会、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态和模式。只有把各种复杂的文化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够说明环境因素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强调从全局去考虑文化因素与环境之间、文化因素之间关系的视角,为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张谷英村作为一种聚落景观的载体,凝聚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它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明清时期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同步,与民俗生活和宗教信仰相互融合,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它与其他聚落景观一样,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传统作为聚落景观重要的文化生态基础,彼此间的关系又是全面的、动态的、联系的、发展的。由此可见,对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迫切需要文化生态学这样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理论。

3.2加大政策支持,保持传统景观的异质性

文化生态系统具有竞争、演替及文化入侵等变化过程。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自身演替。历史文化村落通常具有独特性,如大屋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内隔屏大多以喜鹊、梅花等图案的雕花板镶嵌,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绝伦的雕刻工艺体现了张谷英村民居的传统风貌,是体现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景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生态环境与聚落空间的结构形态相对封闭、稳定,聚落的发展缓慢,始终和村民的传统习俗、生态环境保持着良好的均衡关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村镇聚落的社会结构受到强烈的干扰,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张谷英村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价值观念转变等多种原因也逐渐走向衰落。当地村民开始改建原有的传统民居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习惯,村落结构逐渐失去了特色,村民乱建乱盖现象比比皆是,盲目建设破坏了聚落景观和人文内涵,如进村的农田全部建成了水泥地面、当大门前的停车场取代了绿色田野、建到一半的半拉子房子、到处搭建的房屋和游乐设施阻隔了原本可以远眺的视野。

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担负起张谷英村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制定、规划制定、资金投入、统筹协调等工作。同时,注重地域文化的承载力,减少外来文化的不良干扰,防止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群落衰退,保持聚落景观的异质性。不可因个别建筑物的外在品质,如简陋、粗糙而拆除,必须从它在整个张谷英村的系统性功能来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将其保护,例如古井、古墓葬、铁匠铺、土地庙等。没有它们,过去农村的生活、生产就不可能维持。虽然它们在当今已经失去了原有功能,但作为历史的见证,是必不可缺的。

3.3推进教育建设,重塑村民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所处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村民价值观念变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加快教育建设,重塑村民的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

该村山林面积超过133.33 hm2,植被丰富。退耕还林以后得林场逾66.67 hm2,林木生产已成为该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村里存在着不少偷偷砍伐山林的现象。张谷英村有干部并不重视该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一旦泛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可以得出,从各种渠道或方式引导村民正确认识他们青山环绕的自然环境是张谷英村保护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张谷英村的一些民间手工艺濒临失传,后继无人,正是因为在传授过程中没有重视村民价值观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他们特色文化自豪感的培养,让其都明白每一个民间艺术文化都是聚落存在的根基,它最能够彰显聚落的特征,是自己文化身份的标志。对其掌握的各种民间工艺,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

3.4尊重聚落演变特征,延续文化的多样共生性

聚落景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仍在继续发展和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也依赖于多种文化、多种智慧的渗透。应该尊重聚落景观的演变特性,延续聚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的多样共生性。面对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趋向,文化生态学的多样共生观为人们指明了对待张谷英村的正确态度。

张谷英村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自发性特点,其文化传统发展具有独特性。近年来,随着张谷英村为外界知晓、旅游业等的开放,外来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向该村渗透。在新文化物种的入侵过程中,村中原有的文化生态平衡正在逐渐被打破,如村民在大屋范围内搭建起现代化的建筑、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张谷英村等。历史性聚落的保护一方面要复兴和保护这些面临消失的文化,遵守文化物种的多样共生原则,保护文化物种的多样共生性和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更要使张谷英村传统的人文精

神与现代生活相互适应,在发展中促进文化生态的平衡。

4结语

对于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发展,作为一个文化生态,其需要结合时代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和动态开放的观点将张谷英村放到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大环境中来进行全局认识和整体把握,全面考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变迁、价值观、伦理观、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各个因素,才能为张谷英村创造一个共生、协调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张谷英村的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 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1-7.

[2] 王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当代西方生态思潮的核心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37-46.

[3] 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25.

[4] 王诺,宋丽丽,韦清琦.生态批评三人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7-21.

聚会英文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形式;中介语;“聚焦于形”

一、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尴尬处境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似乎处于尴尬局面。学生在经过至少六年的英语学习后,在听读时理解偏差很大;说写表达时往往也力不从心。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通常需要学习英语至少一学年。那么,在高职学院学习一年英语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有提高呢?就笔者接触到的校的英语教师看来,答案是不乐观的。经过对二年级高职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提高,甚至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其水平尚不如高中阶段。有人也许会认为,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造成的,但也有学习动机强的学生也向老师抱怨怎么努力都学不好英语,所以单纯把问题归结为学习动机或学习策略等原因是片面的,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研究或许能对高职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二、中介语理论和聚焦于形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理论是一项特别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学习者的语言产出相关的研究理论即中介语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提出。中介语指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由母语发展而来的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体系,其研究重心在于语言学习者本人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阶段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一个必经阶段。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过渡性及倾向于僵化性几个主要特征。中介语的系统性和倾向于僵化性意味着中介语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其渗透性和过渡性则表明其并非不可改变。外界影响,如有效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增加或删减语言规则并重构中介语语法,能够改变该语言系统。高职学生已经学习了6年以上的英语,基础仍差,其实是其中介语系统已形成并且已趋近于僵化的表现。如何改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呢?增加学时数或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学习英语?塞林格认为:“语言的僵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格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因而可以说,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成效低的问题远非增加学时数或增加学习量就能解决的。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的两个重要阶段:语言输入和输出。塞林格认为,中介语是抽象的系统的语言规则,它决定了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输出。试举高职学生在语言输入环节的一例:《希望英语》(上)第五单元中有这么一句话:ItiscertifiedlongbeforethediscoveryofAmericaaroundtheyear1000inthecityofNaples。同学们参照生词表做出的翻译五花八门,竟无一正确。以下是高职学生输出环节一例:Whenchanges,itonlyneedchangethenumberi-calcontrolprogramcansavetime.(注:摘自学生写的产品介绍)不难看出,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环节,学生的中介语体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学生们在母语影响下首先关注实词及其意义,输入时按照单词出现顺序猜测大概意思,输出时按照要表达的内容也主要通过实词意义来组合句子。不难看出大多是没有对语言形式给予足够关注的结果。在经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调查了解之后我们进一步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自己依然读不懂课文,学生不仅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意义,在每个单元的语法练习中仍然是主要关注意义;在学生整个语言学习中,从词汇学习到篇章理解,从记单词到写作文,对形式的关注都很少。这或许是交际教学法打破了语法教学系统性而产生的结果。交际教学法的倡导者之一Wilkins本人也说“不言而喻,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由此可见,对于语法知识远远不够的高职学生,给予语言形式的充分的关注,可以成为渗透其中介语系统的一个教学突破口。

(二)聚焦于形

“聚焦于形”是这样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指在实施一项交际任务语境下对语言形式的处理方式(RodEllis,HelenBasturkmen,ShawnLoewen,Doingfocus-on-form,2002)。这里,“形”并非仅是指传统的“语法”。在Ellis看来,“形”包括任何语言形式———语音、拼写、词汇以及语法。聚焦于形,并非仅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教学,而是指形式与意义结合,在关注意义和交际的教学中,短暂地将关注重点转移到语言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Long,1991)。与传统的把形式作为教学目标的语法教学以及认为意义高于形式不强调语言准确性的的交际教学有着很大不同。聚焦于形不排斥意义,意义是其关注的焦点,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的输入和输出。

三、聚焦于形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聚焦于形”的意识

Schmidt的注意假说认为,某个语言形式习得的关键是注意到输入当中的形式,只有被有意识注意到的东西才能被吸收。互动假设也认为,只要激发学习者注意两者之间信息差,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是可以留意到的。也就是说,只有学习者意识到他们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不一致,他们才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调整以缩短其目标语与中介语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高职学生,培养其“聚焦于形”的意识是必要的。培养学生“聚焦于形”的意识方法有很多。反馈是课堂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之一。Vigil和Oller认为不同性质的反馈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反馈组合是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一方面,研究者认为通过否定证据可以使学习者关注目标语特征,尤其是目标语与中介语形式之间的差距,为引起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必须要进行否定的认知反馈,指出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假设的不正确或不完整等;鼓励学习者积极改善中介语系统以向目的语系统靠近。另一方面,否定的反馈往往会打击学习者积极性。因而,整个课堂反馈还需结合肯定的情感反馈。面对自信心不足且焦虑感较强的高职学生,教师须把握好这个结合点,这对于保持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促进其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二)“用”与“聚焦于形”

任庆梅认为,聚焦于形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根本要求在于其要求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同时关注形式和意义。用法理论认为,语言的实际运用对认知结构具有塑造作用,并强调任何语言现象的习得研究都必须和其使用频率联系起来(Bybee,2006)。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中这两个语言学习的环节有意识地用所关注的“形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对于语言输入材料,教师理解了告诉学生意思,这对学生而言,绝非是有效的输入。须由学生借助于“形”来完成对语言材料的解码方能完成输入。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决不能由教师进行翻译来完成,否则输入是无效的。语言输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学习环节。根据Swain的研究,语言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刺激更合适的输入,是对输入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Grass(1997)和Skehan(1999)也认为语言输出具有提供反馈,形成自动化,从意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优化语言输入以及培养话语技能和发展个人语用风格等功能。语言输出,如说和写,对高职学生来说尤其艰难。首先需要学生有“用”“形式”和用所学到的知识的意识。再有,教师需协助学生用。用的方法则需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如仿写课文段落,话题作文,故事接龙等。“用”所关注的“形”意味着学生是主体。因此,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中,必须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由教师协助,学生本人来“用”。

(三)小组教学法

小组学习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的一种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将学生置于具有相同感受共同目的的群体中,能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在小组中,同学们会发现大家都和自己一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学习上的困惑或错误,不再有独自面对困难的孤独,因而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心理学家特利普里特(M.Triplett)研究证明,他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实施小组教学过程中,可以少一些个人评价而更多对小组这个整体进行评价以避免学生产生孤独感。教学中的尝试证明,同学们少了“出风头”“错了好丢脸”的顾虑而非常积极踊跃地为小组争取荣誉,从而能够放松且积极地关注形式并不断对其中介语系统进行反思和调整。

(四)“形”有主次

“形”有很多,从语音、词汇、短语、句法到篇章。高职英语学习时数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其难易程度将“形”进行主次之分,如作为句子框架的句型结构,词类中主要词类之一动词的用法包括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用法,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介词短语,词与词之间关系如词的派生、转化和合成,乃至语音与词语之间关系都应作为学生主要关注的“形”。而冠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则可以作为次要关注的“形”。将“形”分主次的好处之一,是缩小了学生关注的范围,从而减轻了关注的难度,能够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一好处是便于教师开展教学。需主要关注的“形”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聚焦于形”来进行学习和使用。而需次要关注的“形”则可以采用随机的“聚焦于形”来处理。有计划的“聚焦于形”,要求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反复关注此形式并成为语言使用者,对于单一的语言形式学习效果明显。随机的“聚焦于形”指遇到什么“形”就关注什么“形”,若用于主要须关注的“形”,效果是难以保障的,但它也有其短时间内覆盖面宽的优点,用于对学生难度较低的次要的“形”的教学却是很适合的。

四、结语

中介语理论为提高高职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突破点,而“聚焦于形”或许是教学中进行突破的工具。如何把形式聚焦融入到以交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虽提出了一些如何实施这一理论的建议,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定成效,但尚很肤浅,实属抛砖引玉。目前,尽管已有不少研究者对“聚焦于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它仍需更多高职教师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

作者:苏品芳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华娟.中介语僵化现象与高职英语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5):134-136.

[2]BillVanPatten.Fromimputtooutput:ATeacher'sGuide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07.

[3]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奕曼.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和中国英语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0(9):164-166.

[5]李中芳.“输入假设”与“输出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1-402.

[6]马志刚.英语长距离疑问句原型度和二语水平的交互效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8):10-20.

[7]林梅.国外“形式聚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2008(4):82-87.

[8]苏品芳.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及建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11-112.

聚会英文篇4

弱水三干,只取一瓢饮

网海无垠,作为WEB2.0大潮下的一颗新星,如何能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吸引用户的眼光,华声在线不再像传统的新闻网站那样将海量新闻进行简单转载,而是提出以用户“阅读、滋味、品位”为标杆,在互联网的海量新闻资源中选优集粹,由经验丰富的编辑团队采用互联网最新搜索和聚合技术,提供快捷而有效的信息。

CEO毛钊介绍说,华声在线聚合了全国1000多家报纸、200多家电视台以及各大新闻网站提供的新闻信息,把新闻资讯整理和加工为“电子文摘”,来满足社会精英群体对新闻资讯质量和有效性的需求。用他的话来说,“华声在线不一定是新闻最多的,但一定是最精彩的;华声在线不一定是新闻最全的,但一定是最专业的”,“集粹中文媒体精要”是华声在线的奋斗目标所在。

网海弱水三干,华声在线秉承的理念是坚持为用户选择他最需要的,最合适他的那一瓢,争取让用户每天只需要花10分钟,就能从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中及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丰富而有效的新闻资讯套餐,这就是华声在线所倡导的“十分钟阅读”编辑方针。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搜索改变着互联网,华声在线改变的则是传统的搜索方式,以新闻聚合网站的形式有效地满足用户在海量信息时代的有限需求。

聚合,集萃

如何在内容上实现真正的选优集粹,将“十分钟阅读”变为现实?毛钊说,华声在线的具体做法就是:聚合,再次聚合和多次聚合。所谓聚合,就是从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及各网站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内容等等新闻资讯中凭借“拿来主义”来选择;然后将同类新闻资讯进行分类提炼,实现再次聚合;多次聚合则是根据自创的热度分析标准,按照华声在线的编辑理念和视角萃取各类媒体的精华内容,以文字、图片、Flash、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成融合为华声在线独特的品味,呈现给用户。同时,华声在线充分尊重媒体新闻原创,网民通过华声在线浏览内容时又将流量带回给被选内容的网站,增加其点击数并扩大影响。

内容创新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的支持,华声在线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在采访中,华声在线CEO毛钊介绍了新闻热度分析系统、新闻辩论系统、图海系统等六项技术产品。新闻热度分析系统用来准确地选择网上热点新闻;新闻辩论系统不同于现有网站的评论跟帖方式,而是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从大量的重复评论中提取出来,更直观地呈现给网民,较大地节省了时间;图海系统则能自动按关键词聚类组合成图片专集,过滤不健康的内容,方便网民浏览。

毛钊强调,互联网是有效工具的组合,这些技术产品的应用,避免了重复劳动和低效流程,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条件,成为聚合新闻网站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保障。

当然,人才更是华声在线实现有效聚合的关键。目前网站的几十名编辑全部是拥有三年的平面媒体工作经验,熟悉媒体工作流程与规律,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毛钊认为,这些素质是保证华声在线新闻聚合品质的根本所在。

自2006年9月下旬正式上线以来,根据网民调查数据,华声在线不断修正内容聚合的标准,经过三次改版,信息量已经有了明显增长,聚合层次得到了提升,确立了“跨媒体聚合和跨媒体运营”的发展思路。内容聚合、再次聚合和多次聚合的做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向华声在线主动推荐稿件和专题,有的已经探讨合作专题,合作共赢的内容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

精英博客,网上精神家园

在各个网站的博客争相斗艳之时,华声在线不动声色地推出了自己的实名制精英博客服务。在采访中毛钊表示,匿名参与使得博客一定程度上成了现实生活中情绪的发泄渠道,各种不适当的内容甚嚣尘上。作为中国首家实名博客经营管理者,华声在线力主承担媒体的两个最基本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倡导“净化博客”的理念,对注册博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资格审核,采用网站邀请、专家推荐、个人申请经审核后开通的注册模式,通过实名的机制,营造理性的文化氛围,突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意识,为中国精英群体提供一个“自媒体”平台。

华声在线推荐候选博客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候选博客通过他们的文章和其他方式为社会和公众做了些什么。李国忠通过博客文章呼吁救治小冬香、胡卫民在博客中大声呼吁社会关注民生,人大代表翟峰通过博客与社会各界人士沟通如何推动人大工作,商讨人大提案……凸现的是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的参与精神。

目前精英博客已经聚集了政治、经济、外交、学术、军事、文化、艺术、传媒、教育、法律、公共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上万人,每日上传的文章和摄影作品有1000多篇,组建了传媒圈、学术圈、文化艺术圈、外交圈、商界圈、摄影圈、职场圈、心理咨询、健康服务圈和综合圈等网络社区。其中传媒圈主要为中央媒体、国内主要省级报纸媒体和地市州盟媒体的中高级管理者和编辑、记者。随着精英博客群体的扩大,精英博客运营中心也开展了不少互动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博客的知名度。

严格的专业人士准入和实名注册管理特色,文责自负的原则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和较高质量,精英博客为博主打造的将是一个表达思想观点、展现才华,交流问题的平台,为网民提供的是真实、负责、高质量的信息和与专家学者交流交友的机会。

聚会英文篇5

“小时候我就喜欢拍照,而不是被拍。” 本科在国内学习法律,后在英国读完管理学硕士,目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宋聚强这样说道,“好像潜意识里就喜欢。”

摄影已经是宋聚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英国居住的三年,他拍遍英伦三岛;回国后,尽管工作很忙碌,但在工作之余,他还是喜欢摆弄相机,即使出门旅游,也要大包小包地背着摄影器材……

对于胶片时代,宋聚强记忆比较模糊,印象里只是小时候用过的一些傻瓜相机。作为“80后”,大学时期的宋聚强身处电子热的狂潮:随身听、MP3、数码相机……当狂热散去,最终留在他身边的是数码相机。

宋聚强的第一台相机是索尼F707。随着对摄影的深入了解,他的摄影器材也在不断升级。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数码器材后,宋聚强才重新开始了解胶片。在他看来,回归胶片是摄影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在数码时代,这种回归代表着对摄影全面深入的了解,是一种记忆和感觉。他现在常用的一些相机如哈苏、徕卡等在色调和质感上也接近胶片,尤其是在拍摄人文主题时,对弱光的表现能力非常好。但他同样认为,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是摄影的历史发展,数码相机在性能上的优越性是胶片相机无法媲美的。

除此之外,宋聚强对摄影的意义也颇有思考。《飘在英伦》是宋聚强的第一本摄影画册,是他游走英伦三年中,记录人文风光的作品集,分为风光、建筑、小品和人文四个方面。“这本作品集更像是我对摄影经历的记录,是一种分享和总结,它很全面,但也很杂。”

回国后,宋聚强也一直坚持拍摄,随身携带相机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不过对于他而言,照片是拍了不少,但真正谈得上是创作的却不多。“虽然我一直在拍摄,不论是风景还是人文题材,但一直缺乏主题的延续。说到底还是年轻,见识不够广,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人文摄影,它有更深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思考和经历。我希望自己能多积累,拍出真正意义上的好照片。”

非职业并非不专业

其实热爱摄影的宋聚强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学习摄影专业、成为职业摄影师,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成为一个非职业的专业摄影师。“我喜欢用灵感控制快门,无压力地创作。而一旦成为职业摄影师,可能就会限制自我,我不希望给灵感戴上枷锁。”

非职业化反而给了宋聚强更广阔的摄影空间,他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风光、人文、人像、商业、体育……在他看来,每一类题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拍摄风光需要等待打动人的时机;拍摄人文需要把握瞬间的动感;风光是平民化的共鸣,人文是内心深处的颤栗……即使是商业创作,宋聚强也敢于尝试和突破,寻找自己简洁自然的表达方式。为汽车品牌凯迪拉克在66号公路上拍摄的商业片,就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好评。

宋聚强还热衷于收藏摄影器材,手中有不少玩家级的藏品,他还经常与同是摄影器材控的刘展耘一起探讨学习。

非职业并不意味着不专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对摄影的理解和追求上,宋聚强都表现出了专业性。这或许是他在摄影之路上能走得更远的原因。

哈苏带来更多灵感

在宋聚强看来,他拍摄的大多数照片只是一种记录,而不是创作。“记录性的拍摄风光和风光片创作不同。我在旅游时拍摄的几乎都是记录性的,风光片的创作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充足的时间。你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也需要运气。”

身为器材玩家,宋聚强坦言,他并不常使用哈苏相机,因为日常拍摄的照片多用来记录,而哈苏更适合用来创作。“众所周知,哈苏是中画幅相机,所以它的对焦速度比一般的单反相机慢,这意味着我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每当我拿起哈苏相机,脑海中就会涌现出更多的灵感。”

谈起对哈苏的选择,宋聚强说道:“促使我选择哈苏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哈苏大师谢墨,一个是刘展耘。谢墨老师带给我的是作品上的震撼,哈苏相机拍出的那种质感和细腻让我有学习的冲动和欲望;而刘展耘对镜头的理解没人能比得上,他对哈苏非常满意,所以也多次推荐我购买哈苏,哈哈。”

只有真正接触,才能了解和热爱哈苏。“以前我没用过中画幅的东西,也就不了解。中画幅相机因为技术的原因,在兼容性上有它的局限性。但这些都不能抵消它的优点—它的画面质感和锐度是单反相机没办法比的。”

“选择哈苏意味着你的摄影上升了一个层次,更具有专业性。它附带着一种潜在的价值,是一种见识和品质。”

虽然宋聚强在英伦三年,现在北京发展事业,但每次回到河北家乡,他都会拍上些照片。“我的家乡很美,有山、有水、有荷花。”而他最大的遗憾也在家乡,因为忙碌,他没有为家人多拍些照片。

聚会英文篇6

【关键词】现代性;饮品电视广告;中英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既可以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说话人的个人言语行为,也可以是存在或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言语社团的群体言语行为。中英语码转换在中国电视广告中越发普遍,创新语言运用有助于品牌形象建立,突出产品现代性。本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什么因素促使创作者使用中英语码转换?2.如何突出产品的现代性?

一、过往研究

语码转换在广告中越发流行,引起学术界关注。电视广告相关研究按分析角度不同,可分为:象征意义、身份构建、全球化和顺应论等。Haarmann分析日本电视广告,提出语码转换赋予产品国际性,激发消费者积极情绪,未传递过多信息。Piller对比德国电视广告,提出语码转换体现了混合型社会身份,人们处于从政治向经济身份过渡。构建的身份有不同价值取向,如国际性、未来、成功、成熟或娱乐等。Bhatia从全球化角度分析商业广告语码转换,强调“全球本土化”。创作者为了创新,混合不同语言,实现劝说、自然表达和其它社会心理效果。朱丽运用顺应论分析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提出中英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此外,部分学者多个角度研究电视广告语码转换。Lee从身份构建和全球化研究韩国电视广告,提出语言使用可体现产品现代性,语码转换在三种产品广告中尤为常见。然而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创作者是否采用语码转换不仅受产品特性影响,还受产品品牌定位和外部事件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发现

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45个中国知名饮品电视广告,分析广告语言特征、人物、情节和背景音乐等。只使用汉语(包括普通话和粤语)电视广告标记为CO,而有中英语码转换则标记为ES。分析显示在45个广告中,只有24个存在语码转换。虽然国民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但有语码转换的广告比预期少。其中约8.3%仅有口头语(旁白或背景音乐)语码转换,约64.2%仅有书面语(英文名或广告语等)语码转换,约27.5%有口头和书面语码转换。较多创作者在电视广告中使用了产品、品牌或者企业的英文名,突出企业和其产品的现代性与国际性。

三、产品现代性的语言构建

产品特征是影响广告语言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如主要特征是异域性和创新性,则广告更可能出现语码转换。但若主要是传统性和经典性,则更倾向于只运用汉语。例1Let’sRIO.当果汁邂逅美酒,带来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让多彩在心头绽放。RIO鸡尾酒,IloveRIO.品牌名RIO是巴西著名城市RioDeJanerio简称,象征活力、时尚、热情、快乐和自由。产品在外国较为常见,而在中国更多被赋予现代性和异域性等特征。因此其电视广告中,主角台词出现中英语码转换,品牌名RIO用作名词和动词,如Let’sRIO。广告主题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准备和享受聚会。开头背景音乐是英文歌曲,画面中几个年轻人欢快地布置房子,并在架子上摆满RIO鸡尾酒。镜头切换,另一群年轻人按彩纸指引,赶往聚会场地,墙上和街道上出现“I❤RIO”等字。除了语码转换,广告中还运用其它西方文化元素。如聚会开始后,绑着气球的房子向空中飞去,让观众不禁想起2009年的电影《飞屋环游记》。但主要特征是传统性和悠久性时,创作者更倾向于只使用中文。例2过吉祥年,喝加多宝。加多宝凉茶全国销量遥遥领先。配方正宗,当然更多人喝。过吉祥年,喝加多宝。该产品名每个字都有积极的语义,“加”表示增多,“多”表示数量大,而“宝”泛指珍贵的东西。广告中还运用了成语“遥遥领先”,表明其市场表现远优于对手。广告还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突出了产品悠久历史。情节是年轻夫妇和其小孩买了加多宝,作为春节礼物送给父母。给长辈买礼物和家人团聚都是春节的重大传统。品牌定位也是影响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产品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时,更倾向于使用语码转换。而如消费者主要家庭成员整体或老年人,则更可能只使用汉语。例3渴望是活出精彩,精彩是你的现在。一起来!Livefornow!Livefornow!百事可乐广告中出现了中英语码转换,有助于吸引年轻消费者。英文口号出现了两次,并在广告末出现其中文翻译。广告主角唱而非说出该英文口号,形式类似于年轻人较喜欢的音乐电影。而情节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乘坐时空穿梭机来到一片沙滩上,一边喝百事可乐一边玩乐。该广告通过语码转换和其它非语言因素,突出产品的现代性和创新性。例4欢聚新年就要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广告中,创作者参照成语“欢聚一堂”,用了“欢聚新年”。主角是刘翔和其小学同学,情节是老友重聚。广告中,刘翔直呼同学“小胖”,在回忆了小学趣事后,他们一起回小胖家过新年。这则电视广告通过语言和其它因素,勾起消费者对过往时光的回忆,突出了中国传统节日,从而建立起品牌的正面形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产品类似,但企业选用了不同类型电视广告,其原因主要是它们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不同。杨文龙研究发现百事可乐更注重强调创新与热情,消费群体大多为15到30岁的年轻人。而可口可乐则更注重传统与经典,针对更大的消费群体。产品特征与品牌定位相对固定,但重大事件的发生可能对广告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可能会试图建立或切断事件与其产品的联系。例5舞动奥运就要Coke.Coke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的注册商标,这种中英语码转换突出产品的现代性与国际性,创作者试图构建产品与奥运会联系。主角是一个流行乐歌手和两个奥运会选手,呈现了他们开演唱会和参加比赛的情景。品牌名CocaCola频繁出现在广告中,演唱会现场有外国观众。虽然该企业通常在广告中只使用中文,但奥运会的召开影响了其广告类型。

四、结语

研究发现语言使用与产品现代性的体现间存在相关性。产品特征、品牌定位和外部事件等因素影响电视广告的语言选择。如果产品特点主要是其现代性和创新性等,则更倾向于选择有中英语码转换的电视广告;但其是传统性和经典性时,更可能只使用中文。产品类似,但品牌定位不同,广告可能采取不同语言策略。此外,重大事件的发生可能会会改变广告语言策略,从而建立或切断产品与这些事件的联系。

作者:钟觅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瑞.女性广告语篇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认知活动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92-95.

[2]Haarmann,Harald.1989.Symbolicvaluesofforeignlanguageuse[M].Berlin:MoutondeGruyter.

[3]Piller,Ingrid.Identityconstructionsinmultilingualadvertising[J].LanguageinSociety(2001)30,153-186.

[4]Bhatia,TejK.Discoursefunctionsandpragmaticsofmixing:advertisingacrosscultures[J].WorldEnglishes,1992(2),195-215.

[5]朱丽.广告语篇中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6]Lee,ShinheeJamie.Linguisticconstructionsofmodernity:EnglishmixinginKoreantelevisioncommercials[J].Languageinsociety,2006(35):59-91.

聚会英文篇7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珀西瓦尔;大英帝国;美好理想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38-0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她所创作的意识流小说,如《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早已为世界读者所熟悉。在这些作品当中,其高度抽象化、程序化的作品《海浪》无疑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创作的顶峰。关于《海浪》中人物的研究历来不乏其篇,但大多流于对六个“显性”人物的研究,对作品中另一重要“隐形”人物―珀西瓦尔的研究往往是一笔带过、浅尝辄止。因此,笔者试着对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解读和研究。

一、大英帝国的“代言人”

英国自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开始了一系列疯狂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到维多利亚时期,大英帝国扩展到顶点,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由盛转衰,尤其是在一战期间,大英帝国遭受重创,民众对大英帝国由先前的自信转为怀疑的态度。从小生长在与英国殖民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中的伍尔夫,自然而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谢江南教授所说“大英帝国由盛转衰是伍尔夫生活的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她本人感同身受,必然在作品中折射出自己的帝国想象。①”

而珀西瓦尔正是伍尔夫精心塑造的“大英帝国之魂”。在《海浪》里,伯纳德想象出珀西瓦尔在印度施展才能的英雄行为:“我看见一对阉牛正拉着一辆低矮的大车,车轮陷在了辙沟里,当地的土人围着它只知道叽叽喳喳,却没有动手去干;但是现在,瞧,珀西瓦尔过来了,珀西瓦尔骑着一匹叮满跳蚤的马,戴着一顶太阳帽。经过实施西方的行为规范,经过运用他所习以为常的粗暴语言,那辆阉牛拉的大车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就搞定了。有关东方的难题解决了。他骑着马继续上路;人群包围着他,把他看作―他其实就是―一个神②”。 伯纳德感到如果珀西瓦尔能够活下来,他将会出入宫廷,会一马当先统帅一支部队,去某个万恶的暴君,然后再凯旋归来。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无误地看到,这位来自宗主国的“他者”肩负着在印度启迪蒙昧,把印度人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拯救出来的使命。伍尔夫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显现出了大英帝国对殖民地印度的统治,而珀西瓦尔正是大英帝国的化身,是大英帝国统治印度的桥梁。

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大英帝国的“代言人”却在印度坠马而死。他的死,从某种程度上讲,宣告了大英帝国在殖民地统治的土崩瓦解,同时也宣告了大英帝国光华的历史风貌荣华不再。

二、美好理想的“化身者”

在《海浪》中,除了一直在内心独白的6个人,还有一个神秘的沉默者珀西瓦尔。由于他的“出镜率”实在是少之又少,他几乎快被读者忘却了。他是这6个人物的同学,不断出现在大家独白的叙述中,很少发出自己的“嗓音”,而且很快就坠马死于印度,从此在众多人物这个大舞台上销声匿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的一个“缺席”、“不在场”的人物。然而,正是这一个“缺席”、“不在场” 的人物,却成为这6个“存在”、“在场”人物的暗中趋向,成为这6个众语喧哗人物精神世界的灯塔。

那么,这个珀西瓦尔到底是何样的人物?从散落在6个人物的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身强力壮,热爱生活,天生就是众人的领袖,派头气十足。伍尔夫巧妙地利用神秘的珀西瓦尔作为一条联系六个人物的无形纽带,使一个个分散的灵魂聚集到一起,对严酷的现实作出共同的反应。他在学校中若隐若现,虽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但他的出现总能给人带来希望、爱、和谐以及勇气。

在小说中为他们共同的朋友珀西瓦尔的饯行聚会上,表现了这一点,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对珀西瓦尔的“理想性”造型。6个早已毕业的人物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来到伦敦,在一家饭店等待,感到是自己喜庆的节日。在珀西瓦尔走进的片刻,奈维尔感到“我的树开花了。我的心情振作起来了。所有的烦闷全都消失了。所有的障碍全都解除了。笼罩着我们的沉闷气氛结束了。他使一切恢复了正常的秩序。③” 他们开始回忆人生过往的点点滴滴,过去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即使是那些不愉快的经历,现在看来也是那般饶有情趣。他们在一片美好的氛围中,感到了自己的成熟以及生命的意义。因此,这次聚会实际上在两个层面显示了它的意义(同时这也是珀西瓦尔的意义):“一是实体性的,如为珀西瓦尔送行、这6个人对珀西瓦尔的崇拜等;一是象征性的,珀西瓦尔在聚会中与其说是一个主角,不如说代表了一种意义,一个氛围。前者只是物质性的引子,后者才是真正的精神内涵。④” 如路易所说:在聚会中“有某种东西已经形成。”珍妮说“保持住这片由珀西瓦尔、由青春和美形成四壁的小天地。”伯纳德说,“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团聚在这个特定的地方。我们被一种共同具有的、深沉的感情所吸引,加入了这次圣餐。我们可不可以为了方便起见,把这种感情称为‘爱’?⑤”我们可以看到,珀西瓦尔其实就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对珀西瓦尔的礼赞实际上是对理想本身的礼赞,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这次聚会实际上就是美好理想的一次实现。

然而,珀西瓦尔却很快死了。他的死,出乎了这6个人的意外。除了前面我们论及到的大英帝国的瓦解以外,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他在小说中的默不出声本来就表达了美好理想在日常生活的“缺席”,而他的死彻底使美好理想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向往。从此,这6个具有不同性格和不同身份的人物彻底迷失方向,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最终失去自己的心灵归属,产生了严重的孤独感与失落感。

三、结语

人们一般认为《海浪》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悲观与绝望的。的确,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独白确实充满了类似的体验。“但珀西瓦尔的出现,却成为令人眼前一亮的一缕光,成为苦难现实生活的一种对照。这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的内心渴求。尽管人与人之间会有隔膜、误会、敌意、不和,但总该有理想的明灯高悬在黑夜的天空上。”因此,从实体上的意义来讲,珀西瓦尔是“缺席”的、“不在场”的。但从人类精神深处来看,珀西瓦尔又是一直在场的,所以才有了小说中6个人的赞美、向往、聚会、追念,以及伴随着的喜悦和痛苦。多年后,当这6个年过中旬的人物再次聚会时,我们还能从他们各自的内心独白中听出“珀西瓦尔不来了”的凄凉与悲怆,和他们对友谊、和谐的人际关系无限留恋。

这正是珀西瓦尔所留下的“遗产”,是他精神上的永存。从这个意义上讲,珀西瓦尔作为美好理想的“化身者”,将指引着他们一路前行,他们将永远沐浴着珀西瓦尔所散发的璀璨光芒。

注释:

①谢江南: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大英帝国形象[J].2008.

②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38.

③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23.

④武跃速,毛晓霞:论伍尔夫的诗小说[J]。2003.

聚会英文篇8

聚思几乎在创办之初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富商之女、顶级学历、投行经验、海归名媛⋯⋯一年之内获得美国《时代》周刊『地球环保英雄。刘佩琪身上标签众多,这意味着从创立聚思第一天起,这个组织就已经拥有了引人入胜的资源。

“Peggy有一本神奇的电话簿。”美国《时代》曾这样评说刘佩琪。

“要认识最顶级的人物非常简单,你先认识一群不错的人,这些人可以将你介绍给一些更好的人,然后你继续发展就能认识更多的精英⋯⋯”刘佩琪这么解释聚思的工作方式。

刘佩琪创办的聚思―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已经在中国有了4个年头 。他们携手超模和明星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以唤起公众对于绿色事业的关注;他们召开节能减排论坛,将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请入中国;他们还给超过百余名中国市长级官员做培训,这些市长们是“全中国最有力的决策者群体之一”,以期将绿色思维第一时间植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去。⋯⋯

这些日子,刘佩琪正在为聚思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节能论坛忙碌。按照计划,这次论坛将有来自她正蓬勃发展的“中国电话簿”中的30位市长、30位大型国企高管参加;另外,她还请来了来自“西方电话簿”里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在会场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表演讲。

“地球环保英雄”

个子娇小、相貌温婉的刘佩琪有一张读起来会让不少人感到彪悍的简历: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从事麦肯锡咨询顾问、任硅谷多家高新技术公司高管。因此,2007年,她在中国成立NGO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聚思”的时候,已经依托刘佩琪的双语和双元文化人际网络,迅速将多国相关人才聚集在一起,用时下最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

不出所料,2008年,刘佩琪就当选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地球环保英雄”。“Peggy(刘佩琪)是个有本事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专家都搬来解决中国环保问题的女人。”这是时任《时代》周刊驻上海首席记者鲍威尔对刘佩琪的评价。

作为记者,我还记得第一次约访刘佩琪时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个极端讲究精致生活的女人。在拍摄照片前,她会精心给自己化妆,整理头发,甚至还会准备各种小夹子小心地将衣服的轮廓夹起来以便让自己的身形更突出;在拍摄任务进行到一个小时时,她会果断地站起来拍拍手要求采访停止,因为到了她要去接孩子放学的时间⋯⋯

第二次见到她则是在聚思上海的办公室,那是她第一次与我们真正谈自己对于聚思的构想。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于镜头前的刘佩琪,她讲话很快,逻辑严密,回答每一道问题都像是做一场微型演讲。由于担心中文表达不够准确,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她要求用英文回答问题,但在每讲完一个要点后,她都会反复确认以保证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已经准确无误地被对方接收。

刘佩琪很健谈,她还毫无保留地跟我们分享了她的经历、家庭和梦想,对于中国环保NGO的担忧以及对于聚思的信心。她给人强烈印象:一个外表娇小、精致的女人,到底蕴含了多少强大的内在能量。因此,从她身上,我们似乎体会到了聚思的未来。

聚思4年

聚思的团队构成非常有意思。首先是名誉委员,其中包括维珍集团的老板布兰森、杜克能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罗杰斯;其次是董事会成员,这其中,作为聚思主席的刘佩琪,淹没在经营团队之中,并不显眼;最后,在聚思的智囊团里,则有诸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能源委员会联合主席史蒂夫•培裴马斯特等人。

“聚思的一个秘诀就是将人才聚合在一起,继而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这个网络包括了中美两国政府、公司、科研机构、媒体以及各种组织中的领袖、专家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们的项目创造了一个中美之间、私人团体与公共团体的双边合作关系,让我们有能力跨越国界以及文化上的障碍来取得进展。”这是创立之初,刘佩琪就构想好的聚思工作方式。

“从建立第一天开始,聚思的战略目标一直没有改变,我们要加速中国的绿色化进程,并改善这个国家在环境方面的国际形象。”刘佩琪在聚思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立下了大志,“10年之内做出显著成果”,对此,她非常有自信。她的成功似乎也来得异常迅速。

当然,对于刘佩琪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前方一片坦途。在创立聚思的最初一段时间,类似的本土NGO圈内对于聚思不甘落后不乏质疑:这个人员配备全西方化的空降部队到底能在中国坚持多久?另一方面,有些评论更是将矛头指向刘佩琪作为“连接中外专家”的中间人角色,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擅长搞关系的女人”。

不过,刘佩琪才不管这些。她从不讳言自己经常利用“关系”经营自己的NGO事业。从聚思成立开始,刘佩琪就搬来了自己之前在麦肯锡的老同事们作顾问,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各个领域进行一次又一次圆桌讨论会议。麦肯锡的咨询费有多贵!很幸运,他们为聚思免费做。

刘佩琪的动力还来自于另一位长者。她在麻省理工读书的时候,这所世界顶级的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一位脑神经界的学术权威,一个挑战男人世界的成功女人。刘佩琪对这位女校长有一种近乎迷恋的崇拜之情,这个致力于在麻省理工推广生物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的校长给了她莫大的启发,她很早前就想过,为什么不来中国做一个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民间组织呢?

“要去挑战伟大的目标,不要在意过程中的曲折,以赢取最后光荣的胜利。”刘佩琪说,她已经不记得曾任IBM历上职位最高的华人高管、被施振荣认为是“秘密武器”的前宏集团总裁的父亲刘英武,曾经多少次给自己讲过这句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格言。

上一篇:送战友范文 下一篇:陈情表翻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