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通知范文

时间:2023-12-13 14:45:44

聚会通知

聚会通知篇1

   最新公司聚餐通知

   经公司领导决定,本公司于20xx年X月X日进行公司全体员工的聚餐活动。聚餐地点:聚餐时间:望全体员工准时参加,欢聚一堂。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请大家积极配合响应,共同搞好这次聚餐活动。

   xx有限公司

   xx年x月x日

   最新公司聚餐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了丰富公司员工的娱乐生活,加强公司的文化建设,提高公司凝聚力;公司决定借假期来临之际,组织全体员工集体聚餐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 20xx年03月14日下班后

   二、地点:

   三、参与人员:全体员工

   四、流程:

   1、公司员工集体聚餐

   2、KTV唱歌活动

   备注:希望大家踊跃参与,若特殊情况下,可提早离场。

   行政部

   xx年x月x日

   最新公司聚餐通知

   尊敬的`全体员工:

   为庆祝公司今年厂庆,特邀请全体员工参加公司的聚餐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20___年___月___日(即明天星期三)下午18:00

   地点:____酒家213号房间(即去年年底全体员工聚餐的地点)

   相关要求:

   1、取餐、饮酒适度,避免影响次日工作

   2、适当娱乐放松,勿扰乱治安

   3、坚决杜绝酒后驾驶

   活动重要,望全体员工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员工,请提前告知厂长,或致电告知:xx谢谢。

   ______公司

   ___年___月___日

  最新公司聚餐通知

   为了丰富群友们的业余生活,增进群友友谊,加强集体意识,本群特此举办本年度第一次群聚会,请大家竞相转告,踊跃报名。预祝大家聚会愉快!

   现就本次聚会活动安排如下,并请群友参与并提供更合理周全的建议.以便能使本次活动成功、圆满进行!

   一、 聚会时间:20xx年01月26日 下午16:30点(暂定)

   二、 集合地点:xx区百乐公园后门

   三、 聚会活动内容:群友之间的初识了解、自我介绍等、嗨歌、饮酒、歌伴舞等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定)

   四、 聚会消费:无抵消、活动当天酒饮打折.

   五、 活动联系人:百合 醉宝 紫啤。。

   以上是本次聚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他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共同探讨,随时做出修改。

   报名参加的同志请小窗口联系管理员,留下联系电话确认,报名截止时间为01月25日下午6:30点前.

   报名方式:

   1、姓 名 :

   2、电 话 :

聚会通知篇2

关键词:科技型人才 聚集效应 创新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30-02

一、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群体,科技型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科技型人才在区域之间的流动能够在某一区域内形成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而科技型人才聚集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能够产生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形成和提升必然要有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科技型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科技型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它能够使科技型人才科研教育水平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其主要特征有:空间性、聚类性、规模性。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二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指科技型人才在某一区域内按照一定内在联系以类聚集,在和谐的内外环境作用下,发挥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加总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是指科技型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形成聚集,但所产生的聚集作用低于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形成不经济性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型人才聚集没有形成科技型人才之间的内在联系、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环境不理想、流动性不够强以及在组织内所发生的各种冲突。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归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而把经济性效应归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总体特征可分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组织效应、环境效应和聚集成员的自身效应。具体特征又可分为: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区域效应、规模效应等8个特征。

创新效应的产生以知识溢出效应为前提,本文所涉及的创新主要是指知识创新。知识只有通过相互交流与共享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现有知识中派生出新的知识。所以,知识首先要在创新主体之间共享,然后在创新主体的应用中得到创新,即产生创新效应。

二、创新效应分析

创新效应是知识溢出效应的联动效应。知识溢出是隐性知识的显现和交流,与其对应的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途径和内容都是不同的,显性知识共享主要通过书刊、电子书、电子邮件等形式传递给外界,是已成文的知识,一般不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共享介质主要是报纸、书刊、网络等。隐性知识由于深深植根在个体的行为本身,植根于它赖以形成的环境与情景之中,难以用编码直接描述出来,是没成文的知识。它的共享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启发、学习、模仿以及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形式来进行,会因环境、情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经验、技能、技巧、诀窍、价值观、信念、直觉、灵感、洞察力等,共享介质主要有电话、机器、道具等。显性知识为众多人口占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创新,难度大,概率低。而隐性知识不但不具备广泛特征,相反表现为稀缺性。加上对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创新表现,形成创新效应。

三、影响创新效应的因素

创新效应产生的前提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使组织内部人员充分利用彼此的知识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思考或劳动,降低组织成员的培训开支,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从而推动组织的知识创新。影响创新效应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知识的传播途径,知识溢出主体与接受主体角度来研究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溢出主体相关的因素

1.所在区域的科教文化底蕴。科教文化底蕴是一个区域的文化软环境,它对科技型人才创新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潜移默化的。科技型人才接受教育年限较长,层次较高,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否充分发挥往往取决于科技人才所在区域的科教文化底蕴。良好的区域科教文化底蕴,可以使科技型人才在这个环境中发展有舞台,展现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产生人才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

2.文字表达等能力。对于显性知识的溢出,主要与主体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关,而隐性知识溢出主要与隐性知识主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情、语调语气、思维敏捷度和清晰度有关。溢出主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情、语调语气能准确表达知识,则能够提高接受主体的接受水平;溢出主体的思维敏捷度和清晰度高,对接受主体清晰地掌握溢出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同样也能促进创新效应的实现。

另外,由于溢出主体所传播的隐性知识是个人的经验、技能、技巧、诀窍、价值观、信念、直觉、灵感、洞察力,所以溢出主体自身的素质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把自身拥有的独特的隐性知识传播出去,有利于创新效应的实现。

(二)接受主体相关的因素

1.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就接受主体来说,显性知识创新与隐性知识创新主体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主要与主体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关。显性知识的溢出能为接受主体传播大众化知识,而隐性知识的溢出能为接受主体传播与溢出主体知识水平、经验、技能、技巧等相关的稀缺性知识。但是溢出的信息能否被接受主体吸收,这就对接受主体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接受主体各方面的能力较高,能够将所得知识与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实践,则有利于创新效应的产生。

2.科研环境。科研环境是科技型人才工作的基本环境,良好的科研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科技型人才聚集,而当科技型人才聚集到一起时,不同区域、文化、知识类型的科技型人才通过交流与协作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使信息成本降低,产生信息共享效应。人才聚集方便彼此交流沟通、信息共享、经验交流, 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更好地挖掘科技型人才的潜力,进而实现创新效应。

综合考虑,知识溢出主体和接受主体对创新效应都有很大的影响。若知识溢出主体能准确传达共享信息,而接受主体能够明确接受并有效应用溢出知识,则能够放大人才聚集的创新效应。

四、建议和对策

1.加强人才流动,畅通隐性知识共享渠道。一方面,要打破现有人事单位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管理权限,变“单位人”为“社会人”,使人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促使人才聚集现象的形成。人才聚集后,科技型人才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通过信息交流,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等,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就难以形成丰富的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建立创新学习型组织,科技型人才可以在特定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交流、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如通过学术辩论会、专题讨论会、专家咨询会等等,这些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使参加者共享时间和空间。所有的表达方式如表情、语言、动作、眼神等都在传递信息,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在接收信息。同时,交流被及时的刺激和反馈所激发和引导,许多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在这种交流可以被意会,隐性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交流与共享。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是掌握明确知识的向导,是人认识行为的内在动力并最终决定了人的创造性表现。

2.优化人才创新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大力营造引才、重才、识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创造良好条件,并重点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一是要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的事业平台。坚持用产业凝聚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二是切实关心和保护人才。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进一步发扬奉献拼搏、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精神,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三是放宽科技人才创业投资领域。允许各类科技人才以各种形式,在国家没有限制的所有领域投资创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停薪留职,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努力改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人才的聚集提供服务,使人才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下愉快的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知识创新的热情。

3.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溢出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的能力。知识溢出主体和接受主体双方直接决定着知识传播质量和接受质量,而知识传播质量和接受质量又直接决定着知识能否产生各种创新表现。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培训,使得科技型人才在培训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知识传播质量和接受质量,促进创新效应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牛冲槐,接民,张敏,等.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2006(4)

2.马永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及其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3.姜文.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

究,2007(3)

4.韩丽春.论隐性知识的共享[J].辽宁师专学报,2007(6)

5.臧良运.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贸,2004(11)

6.秦铁辉,程妮.试论影响组织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原因[J].图书・情报・知识,2006(6)

7.牛冲槐,张敏,张鸿潮,李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2)

8.达建,刘明捷.隐性知识与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9)

9.牛冲槐,李若瑶,杨春燕.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动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5)

聚会通知篇3

高三地理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应是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如何整合知识?笔者认为必须依标施教。高一必修Ⅰ中有“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如何对这一节课进行“依标施教”。笔者先将有关“聚落”的课标罗列如下:

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关联课标:⑴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必修2,第2章) ⑵比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选B,城乡规划,第2章)

因此为了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高三的学生,笔者想以地理环境的要素出发,强调地理环境诸要素都会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主次,不同的地理视野,主次因素是有差异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落脚点在哪里?(在哪里教?)

本节课是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其核心是“聚落”,而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成与发展)必然受到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因此,笔者所举的每个案例,都不是抽象的,而是落实到一个特定的区域之中。因此,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区域”中“教(学)”。那么教师对区域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复习课时,选择的区域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一)选择的区域有典型性

本节课,笔者选择了图1—图6的案例,这些案例所在的区域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通过图1的判读,突出了气候、地形、经济等因素对城市聚落的影响;通过图2的判读,学生得出的结论与先前得出的结论在比较的基础上造成了认知上冲突;通过图3的判读,学生懂得了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地形对聚落影响的重要性;通过图4 的判读,强调了地形、政治、河流等因素对城市聚落的空间形态的影响,而通过图5、6 的判读,则突出了水系与人类的生产方式不同,聚落的数目与规模不同的结论。

(二)选择的区域有其不同的范围

从本节课所选择的案例中,比例尺从小到大,反映了区域的范围从大到小,地理环境各要素对聚落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慢慢向微观层面过渡;从聚落的数目到聚落的形态、规模,再到聚落的类型(从城市到乡村),再回归到聚落的数目。学生懂得到了影响聚落的数目、形态、规模、类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背景下,其体现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不同的结论。

三、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一)题海战术——在“题”中“教”,在“教”中“学”

本节课笔者采用了“题海战术”。此“题海”不是指学生靠大量的做题来习得经验,而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问题链为桥梁,搭建思路链,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唤起和调动已有的地理知识,并经过产生认知矛盾不断的处于‘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不断发现、思考,不断获得理性认识,生成和巩固知识。笔者在本节课主要设置了以下四个场景和若干问题。

场景一:读图1和图2,回答问题:

⑴据图1描述我国城市聚落的分布特点。⑵指出影响我国城市聚落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⑶比较图2地区城市聚落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并由此概括影响该⑷描述该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场景二:读我国某地区城市聚落分布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⑸分析影响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⑹平原与山区相比,为什么平原聚落数目多? ⑺地形对城市聚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场景三:读北京与兰州城市分布图(图4),回答:

⑻比较两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差异。⑼分析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⑽地形对城市聚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此时,笔者再展示图2让学生比较发现该区域“平原地区聚落少,而高原地区聚落多”的结论。其本质上是两地气候的不同,因此影响其城市分布区位的主要因素应是气候因素。至此,学生自然会将先前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后再得出“季风气候城市多,而非季风气候城市少”这一结论,得出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气候”。那么,什么时候“地形”才会是主要的区位因素呢?

此时笔者接着展示图3。华北地区气候类型相同,但不同地形区其聚落分布不同,“平原地区聚落多,而山区聚落少”,地形才是主要的区位因素。

平原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又有哪些不同呢?

此时,笔者接着展示图4。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北京城市的规模大,城市呈团状分布,而兰州规模小,城市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北京又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城市规模大,城市向四周发展;而兰州受到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与黄河的影响,该城市在空间上的发展受到限制,又处于西部地区,所以城市的规模小,呈带状分布。得出了“地形、河流、政治”等因素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

到此,再让学生回到第一场景,重新观察“中国城市分布图”,学生的思维被再度打开,观察力明显增强,得出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城市多,而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城市少”的结论。课堂教学进入了高潮。

(二)满堂灌——在“灌”中“学”,在“学”中“教”

笔者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也是不同于过去的“满堂灌”,而是用“问题”、“情感”、“思维”、“交往”去灌溉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田在播种知识的同时,同样也生长着“能力”、“快乐”与“感恩”等。如何去灌溉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重中之重。

①师助灌溉——教师作示范。“师助“是为了学生实现“自助”。笔者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将很多的知识隐藏在图中或问题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表达、分析、归纳等环节,在“看”中“思”,在“听”中“悟”,懂得自我拯救。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观察、描述地理现象,归纳规律,分析影响因素,评价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策略”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图5)。这种课堂,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然后自我评价,自我补救的课堂,是学生真正自主的课堂,笔者只是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②自我灌溉——学生作延伸。教师的示范是为了不示范。在场景三和场景四,笔者让学生自行得出问题。从学生设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模仿,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很多笔者没有预设的新问题,如“兰州如果是我国的首都那城市规模会不会比北京大?”。可以说,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不仅是对同学的观点进行消化,而且在用城市分布的相关知识结合该地地理环境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他们已经学会了这些知识。

学生的这种自我灌溉,体现了主体性。学生在悄然无声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在利用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聚会通知篇4

关键词: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流动;人力资本积累

一、 人力资本流动、人力资本积累及产业集聚

人力资本流动是一定时期的人力资本配置状态,可以成为人力资本流通,也可以表示人力资本在产业以及区域之间的转移和变迁。人力资本是从高收入的区域流向低收入的区域,随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对产业有聚集效应。人力资本的流动必然影响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劳动供应状态,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比一般人力资本的流动性更大,或许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更容易向其他地区流动,当然也有受教育程度低的一般人力资本流动,例如农民工的流动,本文不考虑这一情况。

舒尔茨关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定义为,人力资本积累是指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通过正规教育、职场训练和医疗保健等方式,依附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总和。人力资本积累分为数量积累、质量的积累和结构的积累,通过这三方面的积累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的发展。哈比森关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定义为,人力资本积累是指获得具有良好教育的、受到过专业技能训练和富有专业经验的各类人才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人力资本的集聚。

产业集聚重点在于某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一个动态研究。产业聚集是产业集聚的前提,只有产业在本要素聚集在一起才会有产业的聚集,产业聚集就会 产生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又是产业集群的前提,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更深程度分工的结果,我们在此不做过多的区分。

二、 人力资本流动与产业集聚

人力资本流动对企业聚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劳动率的指向性。当其他的成本水平相同时,生产企业就容易在生产率高的区域出现并聚集在一起;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发生作用,引起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因素产生作用。个体通过理性的选择导致了产业集聚,而分工会影响集聚效应对个人收益水平作用。聚集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人力资本在完全自由流动及劳动力没有异质性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流动会促进产业的聚集,发生聚集效应。随着工资刚性程度的增强,产业聚集的吸引力增大,会吸引更多的人力资的流入,促进产业聚集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产业集聚。

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力资本会从收入较低的地区向收入较高的地区流动,人力资本的流动就会打破“投入―产出”矩阵中的对称假设,进而使产业聚集继续下去。随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加深,企业为了降低分工和专业化所产生的成本,会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地区,这就会使人力资本在产业聚集的同时加快流动,市场也会扩大,吸引其他的产业进入。因此,人力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区域专业化,也是产业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产业集聚。

一般多数的企业会选择对自己产品需求大的区域,人力资本会选择能够靠近消费品生产的区域,企业生产的最终需求均来源于消费者。因此,企业选择人力资本多的地区,同理,人力资本为了其发展的更好,也会选择企业多的地区,较多的企业集聚地就会吸引较多的人力资本流入,人力资本增多反过来也吸引了企业的加入,最终形成了更多企业集聚于某一地区,形成产业集聚。

三、 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集聚

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吸引外来人力资本加入,通过这一手段会显著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巴格内的“推―拉”理论中指出,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而发生迁移,而能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因素成为迁移的拉力,导致人口流出的社会负面这一因素成为迁移的推力。从该理论中可知,产业集聚是因为其本身能对流入的人力资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报酬,形成了巨大的拉力,引来了大量的人力资本集聚,使人力资本得以积累。

产业集聚的发展会使该区域的经济得到发展,该区域也会通过改善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较高的酬劳等为条件,形成更大的人力资本拉力,进而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员流入,储存丰富的人力资本,这样也会导致各类的资本要素聚拢,人力资本的集聚降低了企业寻找人才的时间成本和雇佣成本,人力资本集聚所产生的集聚协同效应知识共享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创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可以带来专业化的生产,进而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企业中间品的运输成本。人力资本的集聚可以使人们自由交流,减少了知识转化和传播的成本,增强产业集聚区域中产业的竞争力,使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

反过来,产业集聚也会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会产生集聚的规模效应,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从而使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这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流入该区域中,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人力资本积累。一般而言,人力资本集聚程度越高,对人力资本要素和物质资本要素的吸引力越强,不断的吸引人力资本的加入,推动产业集聚区域人力资本要素和物质资本要素的积累,改善该区域人力资本要素和物质资本要素的供给状况,进而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条件。

四、 结论

人力资本流动,以及人力资本积累都会对产业集聚产生影响,相反产业集聚也会影响人力资本流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那么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生产因素,人力资本的流动过程就是资源再分配的过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人力资本流动是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人力资本流动会引起技术的外部性或者需求的外部性,人力资本流入区域就会形成人力资本的集聚,产生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导致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同样,人力资本集聚也会形成人力资本积累,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优秀的人力资本进入区域当中,产生新一批的人力资本流动,接着会有更深程度的人力资本集聚,循环加深,形成良性循环。(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石军伟,人力资本流动及其模型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06,20(06):41―48.

[2]刘乃全,产业聚集理论及其发展[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04,20(02):23―29.

[3]段平忠,刘传江,.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5,12,28(12):104―115.

[4]吴慈生,李念国,区域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2,10(12):6―8.

[5]段慧娟,梁琦,知识溢出关联与产业集聚[J],软科学,2009,11,15(11):13―16.

聚会通知篇5

同学聚会是我们经常会举行的,但是在聚会之前要做好具体的方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1

一、聚会指导思想

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

二、聚会原则

1.坚持自愿原则。

2.坚持aa制原则。

3.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4.坚持一切从检原则。

三、聚会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待定

四、组织分工

成立“253班同学聚会筹备委员会”,全面系统的负责活动方案的制订、准备以及聚会的组织、指挥、联络等工作。

筹备委员会下设六个小组:

1,财务组:由杨建飞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制订人均费用预算,经费收支,并做好记录。

2,联络组:由朱成伟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制订报到时间、方式,登记好参加同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并写邀请函邀请所有的任课老师。

3,生活组:由张娜同学担任组长,负责接待、饮食等事宜。

4,摄像组:由孟然、李晓辉负责照相、录像等事宜。

5,文艺组:由樊斌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午餐前的文艺节目策划。

6,宣传组:253班全体成员都有义务去宣传,通知你们能联系上的所有同学,争取让253班全体同学都知道聚会这件事。通知到位与否是咱们所有知情人士的礼节性问题,至于有些人到不到是他们态度性问题。

五、活动流程

十点四十以前到指定的饭店。

十一点到十二点进行文艺节目。

十二点准时开饭。

六、活动具体要求

1.按照聚会流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服从各方面负责人的安排。

2.各小组做好你们的工作,如需人员可以随时找大家帮忙,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一下。

3.文艺组要安排好文艺节目,内容要丰富,活动要多样。

4.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2

_x大型同学聚会将于_年x月_日在_省_市,我们的母校如期举行。为保证本次聚会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重温_为目地;以促进同学交流为目地;以加深和拓宽同学联系及友情为目地;以增强和提高_院同学凝聚力为目的。

二、聚会宗旨

追忆青春、重温旧梦;互叙离情、互助共进。

深情相拥、真情沟通;感恩过去、畅享未来。

三、聚会原则

1、拒带家属原则

原则上不允许带家属,因为恰同学少年并未婚配。

2、会费预缴公示原则

聚会费用将采取预缴制度,并在网上公示,接受同学监督。

3、安全责任自负原则

所有安全责任、以及因参加聚会引起的各种问题,组委会负有提醒、监督职责,但所有安全、社会责任自负。

4、全员参与原则

本次聚会欢迎所有同学参加,不能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请参与报名登记但无需缴费。请QQ群、微信群内所有同学主动找组委会登记人员登记,请组委会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为所有群同学登记,方便组委会制作完整的同学通讯录。确定要参加聚会的同学,请同时缴纳聚会预缴款。

5、一切自愿原则

本次聚会参与与否,完全自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要求个人参会或者不参会,也请任何人不要以任何理由影响他人抉择。

6、平行承发包原则

各班可以自行动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班在完成报名登记及参会缴费工作后可以将所有信息及款项汇总到本次活动组委会,完成聚会活动的平行承包工作。

7、教工参与原则

本次聚会活动确定邀请_级年级主任、_x班主任老师参加,各班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可以邀请班主任老师参会,请主动联系组委会_x。

8、住宿自理原则

住宿问题因多种原因,组委会不能提供,望同学谅解,自行解决。

四、聚会时间

_年x月_日

五、聚会地点

_省_市,具体酒店待定

六、聚会费用

本次聚会采取预缴款制、网上公示制、预收费用¥350元

七、组委会成员及分工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3

聚会是为了联络感情,与分离x年的同学们再次聚会,共同相聚一堂,共同分享这些时光的点点滴滴。

一、聚会前期准备

1、通知到每位同学,并邀请好老师,原则上自愿,但尽量让更多人参加。

2、核实聚会的人数,以便定好酒店的桌数,计算好费用。

3、定好酒店,并在第一时间里告知到每位同学。

4、根据同学们的口味点好菜,选择价格实惠的菜谱,让绝大部分同学可以接受。

5、提前买好聚会时要的饮料、酒水、瓜果等一些必须的东西。

6、安排筹划好聚会的流程,确保聚会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7、有相机的同学带好相机,并担起拍摄工作。

8、安排好县城同学作为当天的迎宾。

二、聚会当天具体安排

1、活动组织负责人应提前到达酒店,检查酒店的多媒体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九点半之前当天迎宾的同学要到位,到场的同学在指定地方签到、并交纳聚会的费用。

3、活动在11点之前必须好开始,可以提前不能退后,活动开始之前在桌上摆好瓜果饮料茶水。

4、人数到齐活动开始(11点之前)。

主持人上台致辞3—5分钟

主持人介绍到场老师,通报到会同学人数,并点出未到场同学的姓名。

简单介绍这半年来老师同学的动态、走向。

请到场老师讲话,每个老师都要发言。

进入同学时间,原则上自愿发言,望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形式内容可以多样,时间允许让每位同学多发言,为老师同学送上新年祝福,展望新的一年。

把握好时间12:30准时上菜,饭间共干三杯酒,第一杯敬老师,第二杯师生互饮,第三杯为高三9班干杯,为聚会圆满结束干杯。

此后师生、同学间自由演绎酒桌文化。

待老师、同学们吃饱喝足,主持人宣布聚会结束,老师、同学在音乐中散场。

到酒店前台结清费用,并索要发票。

三、活动后期安排

1、送老师回家,若有老师喝醉就要有专人送回家。

2、同一方向的同学结伴回家,若有喝醉同学要有然专门照看。

3、上乡片同学可提前买好车票,也可包车回家。

4、班长整理好聚会的详细账单,有必要时向同学公布。

5、拍摄的照片上传的空间,方便其他同学转载。

6、做好聚会后的总结工作。

四、注意事项

1、大家答应会来就一定要信守承诺,到时早点赶到,千万不能出现出尔反尔的情况。

2、期间人流较多,大家出行要注意安全,更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误点误车。

3、这次聚会时大家的盛会,为保证聚会的顺利和有质的进行,请大家当天按组织上的安排行事,若有什么意见与建议在活动之前或之后提出。

聚会通知篇6

【关键词】高知识群体 凝聚力 研究意义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高知识群体”这一概念,并把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作为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表明了党对知识分子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体现了党对当代知识分子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本文力求通过选取大学生党员中的优秀个人,担任学校、学院或年级主要学生干部以及在素质能力和专业学习等多方面中取得突出成绩,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学生群体代表,分析得出党组织在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作用路径与对策。

二、数据与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数据,通过spss检验,去除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将Eviews作为方程的分析工具。通过上述分析工具的运用对本文的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再通过模型的建立,研究出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为决策制度与改善提供方向。

(一)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建构和研究变量的设定

(1)研究变量定义及其测量。影响党组织在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因素众多,但是每个因素对于增强影响党组织在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的贡献程度不一,因此抓住影响党组织在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影响党组织在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因素进行定量化,具体如下表所示:

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凝聚力定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得凝聚力的测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也给本课题的定量研究带来一定阻碍。为便于研究,决定通过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张勉教授开发的组织凝聚力量表(OCI)进行对党组织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值的衡量。组织凝聚力量表主要在个体、团体、组织三个层次上将凝聚力划分为成员向心力、领导凝聚力、任务协作、人际和谐、价值认同、利益共享六个维度来衡量,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六个维度对于被调查群体来说,重要程度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为,六个维度对凝聚力的衡量系数是基本相同的。

(2)用eviews软件进行检测。

现实意义检验。以上结果体现了领导能力、利益认知、文化精神、管理机制、发展前景、党内腐败等因素作用于高知识群体。影响都为正相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程度值分别为1.0282,1.0420,0.8630,0.6014,0.7740,0.2774。其中,利益认、领导能力知影响程度最大,体现了组织利益分配与一致性以及领导能力在高校高知识群体凝聚力中的主要作用。文化精神、发展前景、管理机制影响其次,而党内腐败影响因素为最弱。由上可知,待估参数结果的现实意义解释合理,模型实证检验通过。

统计意义检验。R2=0.92 ,R2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该方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误差较小,模型对高校高知识群体凝聚力的解释程度高达92%,故认为上述因素对于高校高知识群体凝聚力影响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X6的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小于2.131,这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党内腐败对党组织在高校高知识群体中凝聚力的影响较其他略小。

计量经济意义检验。对异方差性进行检验并处理,运用White检验方法进行异方差检验,可以求出,nR2=5.211966,其中n是样本观测量,R2是辅助回归的拟合优度。由White检验知,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m近似服从于自由度为k(除常数项以外回归系数的个数)X2分布,查X2分布表得临界值X2 0.05(12)=21.026 因为nR2=5.211966

由于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性,从而可以验证模型拟合度的优越性。

三、研究结论对策及建议

以上结果体现了领导能力、利益认知、文化精神、管理机制、发展前景、党内清廉等因素作用于高知识群体。影响都为正相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程度值分别为1.0282,1.0420,0.8630,0.6014,0.7740,0.2774。其中,利益认知、领导能力知影响程度最大,体现了组织利益分配与一致性以及领导能力在高校高知识群体凝聚力中的主要作用。文化精神、发展前景、管理机制影响其次,而党内清廉影响因素为最弱。由上可知,待估参数结果的现实意义解释合理,模型实证检验通过。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凝聚力的认知基础。高知识群体中的党组织要注重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来凝聚广大知识分子,引导党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高知识群体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集体、单位的奋斗目标与党、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从而在高知识群体中产生强大持久的凝聚力。

(2)干事创业,以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党组织应该把事业发展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关心高知识群体的发展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业发展实施方案,并积极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为高知识群体干事创业提供可靠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和智力支持。

(3)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表现凝聚人心。党组织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工作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扩大党组织对高知识群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党组织要把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同时要严肃党的纪律,对个别蜕化变质者要坚决予以清除。

(4)关心群众利益,以感情凝聚人心。作为高知识群体的基层党组织,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与广大知识分子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高度重视高知识群体的根本利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群体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赢得广大知识分子的拥护与支持,才能形成党心凝聚、人心凝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5)健全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高知识群体党组织工作取得成效的必备条件。在决策机制上,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保障高知识分子党员的民利,党员平等地参与到有关活动中,使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使决策更加符合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的客观规律。在管理机制上,党组织要推进民主管理,一些重大方案要经全体党员反复讨论,形成广泛的共识后付诸实施。在监督机制上,实行上级组织监督、组织内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完善监督程序,保证群体成员行使权利。

聚会通知篇7

关键词:社会资本 服务产业集聚 综述

不管是集聚带来的生产优势,还是知识流动、信息共享等优势,都是以企业社会资本存在为前提的,然而目前研究社会资本的著作甚多,但从社会资本视域研究服务产业集聚问题的文献鲜见。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梳理并回顾了目前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影响的研究现状。

服务业集聚、社会资本、集聚社会资本内涵研究

Naresh & Gary (2001) 、Jay(2003)指出,服务业集群就是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联系形成的相互竞争、合作和依赖的服务企业之间的集中。服务业集聚包括集中与融合两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服务生产要素、产业以及相关机构向一个特定地域大量集中;另一方面,这些服务企业与机构在与集聚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网状紧密实体结构。通常来讲,集聚区内各企业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比非集聚区内企业间的互动与联系更为紧密,集聚内企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存量。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由Bourdieu、Jacbo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很快引起学术界重视。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间自然形成的社会关系网(Jacbos,1961),或者是个体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Coleman,1990)。人们运用社会资本获得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稀缺资源增加自己的收益。这些资源,在Nahapiet& Ghoshal(1997)、张其仔(1999)、杨雪东(2000)、Rajesh(2004)等文献中有详细的描述,包括反映关系网络特征的一些变量,如诚信、信任、共同愿景、价值理念、历史传统、位置中心性、社会互动、行为模式等。

服务产业在集聚过程中会形成集聚区社会资本。柏遵华和聂鸣(2004)、蔡华林(2005)认为集聚区社会资本指两个或以上企业或组织通过社会网络关系摄取稀缺资源并获益的能力。向希尧和朱伟民(2006)、Huber(2009)把集群社会资本视为企业与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被企业享用的社会性资源。

企业拥有社会资本关系网络,并不一定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这些关系网络并不必然会形成社会资本,它取决于社会关系模式(Morrison,2002)及企业运用这些关系网络的方式以及策略。否则即使企业处于网络结构核心位势,也不能从这些网络中获益。

集聚社会资本结构及服务产业集聚重要性研究

集聚社会资本可分为集聚区内社会资本、集聚区间社会资本和集聚区外社会资本。其中集聚区内社会资本属于微观层面,可分为集聚区企业内社会资本、集聚区企业间社会资本和集聚区企业外社会资本。集聚区企业内社会资本包括集聚区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拥有的各类个体社会资本,具体包括企业家以及员工拥有的各种关系网络。其中,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集聚区企业间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与供应商、竞争者、客户等上下游相关企业结成的关系网络,集聚区企业外社会资本表现为与集聚区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学院、协会等结成的网络关系。

集聚区间社会资本和集聚区外社会资本以研究某集聚区域与其他区域间企业及其它个体形成的关系网络及其作用为主。有的学者将两者归于中观层面进行研究。魏江(2003)将其分为三类:核心价值类,指与供应商、竞争企业、用户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的社会资本;可控支持类,与集群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间形成的社会资本;不可控支持类,与政府、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制、外部市场关系网络间形成的社会资本。魏江认为企业要重点关注核心价值类,这类社会资本对集聚区内企业发展生死攸关。其他学者对该类社会资本又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如Doloreux(2004)、Beugelsdijk(2003)等关注异质性企业网络,他们指出在集聚企业中,异质企业间联结可能是关系租金和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可控支持类社会资本研究者甚众,他们尤其关注其中的政府社会资本网络。他们认为与政府间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对集聚区发展意义深远。实证表明,该结论同样适合于中国以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如中国学者李新春(2002)、蔡绍洪(2007)等实证研究后均得出地方政府在中国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结论。更甚至于,Salu &KeeBcm(1998)认为政府政策在汉城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也有学者从宏观层面对集聚区间和集聚区外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发现单一、过强的本地化网络可能将集群变成封闭、僵化的生产系统(林竞君,2004)。因此提出了集聚间以及集聚外网络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这种集聚区对外联系而形成的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超过了集聚区内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程度。如Doloreux(2004)强调企业与集群外部的供应商和顾客网络非常重要。目前宏观层面中的全球社会资本网络研究如火如荼,学者发现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本地化集聚与全球化并不是必然对立的(Marie,Christophe,2003)。如Keeble(1998)、 Keeble & Nachum(2001) 等分别指出服务业集聚应更多地依赖日趋重要的全球网络、客户与集群企业间的联系。

除了按层级将社会资本分为微观、中观、宏观结构外,还有学者如Molina & Morales(2005)等将集聚社会资本分为密集网(强关系)社会资本与稀疏网(弱关系)社会资本。要素该归结于稀疏(弱关系)还是密集网络(强关系)无绝对区分界限,取决于企业关系网络联系的强度与密度。对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来讲,学者倾向于认同稀疏网络(弱关系)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有更强力量(Granovetter,1973)。他们强调学院、政府、协会等社会资本网络在外部稀疏网和产业区内部密集网中充当中介节点的重要性。

社会资本与服务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研究

(一)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正集聚效应研究

目前学者达到共识的社会资本正集聚效应包括:第一,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如Krafft(2004)、Dahl&Pedersen(2004)等认为集群内的互动降低异质不同行动者间知识交换的壁垒,产生区域知识动态,这种方式的知识流动可以强化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Tauchen & Witte(1983)提出集聚的优势之一在于面对面的交流所带来的知识共享。第二,合作与信任。Rutten Roel(2007)认为不同区域的社会资本—规范、价值观和习惯等—有利于共同利益的信任和合作,O Farrell & Wood(2006)研究表明,商业服务企业能够在某些地区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信用环境。第三,节省成本。蔡华林(2005)认为社会资本可以节省协议谈判、拟订和行动的时间与费用,创造了“合作剩余”,降低交易成本。第四,获得信息。中国学者任英华(2008)、Huallachain(1985)认为,社会网络也是一张信息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特殊的地缘、产缘关系,导致各成员企业间信息交流和人员交往都比较频繁,从而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速度以及搜寻信息的过程,信息费用也可以极大地降低。第五,促进创新。目前集聚区技术创新是集群研究的新贵。正如Gilbert(2001)所指出的,创新的复杂性与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决定了集聚技术创新往往是“社会化”成果,对市场和组织结构进行补充的社会网络关系在知识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第六,公共品效应。Iyer(2005)等指出集群内部高的社会资本能产生类似公共产品的较强的网络外部效应,对于集群起着重要作用。第七,提高生产率。Mesquita和Lazzarini(2008)的研究表明垂直的连带关系会提高价值链上的生产率。第八,减少不确定性。Scott(1988),史宝康、丁宁(2006)在研究集群企业的嵌入性后指出,企业利用资本和分享知识,了解客户、竞争者或者供应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第九,获得稀缺资源。Sorenson(2003)提出,通过对已经建立的社会关系的依赖,集聚区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得知识信息、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稀缺资源。

(二)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负集聚效应研究

社会资本除了促进服务业集聚以及服务集聚区经济发展,还可能会对集聚区服务企业产生锁定效应,最终导致集聚区经济效率下降,服务业扩散。一般来说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锁定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影响力是否存在变异;二是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是否只有正的集聚效应。对于前者,Molina、Morales F&Martinez Fernabdez(2009)对服务产业集聚研究结果表明,当集群中的社会资本超过一定的水平后,会固化企业的灵活性,降低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正集聚效应会随固化的强度和时间而降低;对于后者,Triglia(2000)认为服务集群网络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社会资本,他们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对服务业集群内企业发展产生限制作用。Uzzi(1997)利用“嵌入悖论”证明由于服务企业必须嵌入社会资本所处的网络中以方便企业获得细密信息,最终会因为过度嵌入而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锁定效应。Grabber(1998)进一步将锁定效应分解为功能锁定、认知锁定以及政治锁定,王辑慈(200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对集聚的制度组织锁定效应等。总之,社会资本是一把双刃剑。社会资本对服务业集聚及其发展有正集聚效应,且集聚效应是递增的,但边际集聚正效应递减,至某一临界点,因为要素拥挤以及锁定效应等影响,服务集聚区集聚效应会递减甚至为负。这在某一方面验证了Molina、MoralesF&Martinez Fernabdez(2009)所提出的,社会资本对于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的结论。

(三)服务业集聚对社会资本反向影响研究

社会资本与服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的另外一个领域是服务业集聚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目前该领域研究凤毛麟角。吴强军(2004)认为企业集群化成长过程就是企业建立、维护、开发和利用网络关系及其资源的过程。Pal1vos & Wang(1996)、RolfStein(2002),于蔡铂、聂鸣(2003)均认为,集群中企业与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中介组织和个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多元联系,集群企业将获得比其他行动者更多的支持网络。从运作机理来看,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导致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隐性经验类知识的交流等,同时在集聚过程中集聚区会创造出新的信息、声誉等群体财富,这些都会成为并增加企业新的社会资本存量。

当然,服务产业集聚不仅会增加社会资本存量,还会因服务产业集聚升级优化当地社会资本。如崔祥民(2010)认为,服务产业集群不仅优化社会资本,而且使企业间信任机制由个人信任向制度信任转移。

结论

社会资本与服务业集聚在方法上、范式下往往是分离的,学者不能在统一框架下考察两者内在运作机理,造成社会资本视域下服务产业集聚研究不足。

聚会通知篇8

重温我们昔日的感情,感受我们的人生

二、聚会背景:

半年前,我们曾携手并进,走过人生中最灿烂,最充实的日子!在那个灿烂的六月之后,我们有了不同的理想,到不同的地方学习,我们再也没有相聚过。半年后,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回来,离别割不断思念,距离冲不淡友谊。为了曾经的一句诺言——ldquo;再见!rdquo;我们决定重新聚首在一起,话思念,聊近况,谈理想。

三、聚会目的:

举办此次活动,我们重温我们的旧梦,让我们理六的感情不因为时间的空间的不同而被消淡。

四、聚会时间:

20xx年1月28日星期五(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晚上18点开始

五、聚会地点:

官桥荔园(官桥中学后门前面)

六、活动对象:

官桥中学20xx届高三理六班全体同学和理六班老师

七、聚会内容:

烧烤,唱K

八、聚会负责人:

总负责人:黄嘉达刘斌

负责人:李依佩李春晓林立恒潘建仁黎穰锋劳中林庞登锋

九、前期准备:

1、刘斌同学负责找场地,并联系和通知相关同学。

2、黄嘉达、潘建仁林立恒同学负责收费等财务工作,并通知同学。

3、其他各负责人,负责通知同学并协助总负责人的工作。

4、各负责人多找几个同学帮忙,一起负责买东西。所有购买品均要有收据。

十、具体安排如下:

1、大家分亨各自不同生活的感受。

2、大家说下自己的理想,谈下自己的人生。

3、我们捉我们班有男朋友或有女朋友的同学,对他们进行真心话大提问。

4、首先必须是一男一女的组合,比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看哪一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气球给弄破,前提是必须放在身体的上(不能用手拍破也不能用脚踩破。)

十一、经费预算:

1、场地:500元

2、通讯费:100(主要为通知同学)

3、烧烤用具和烧烤食品:900元

4、零食和饮料:900元

5、其他:200

(暂时不知有多少同学参加,以上为预计50名同学参加的收费和支出)

十二、资金问题:

1、坚持自愿的原则,坚持AA制原则。

2、每个同学交50元。

3、所出费用包含娱乐、餐费、场地费,欢迎有能力的同学对本次聚会进行友情赞助。

4、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5、坚持一切从俭原则。

十三、具体要求

1、按照聚会日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服从大局不私自行动。

2、负责人找几个同学布置聚会场所以及同学录的收集、电子相册的制作等项工作。并要认真搞好预算和决算,最后向全体同学报告,多退少补。

3、联络负责人要搞好同学相关情况搜集、汇总,形成同学录。同时,搞好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系。要尽快确定参加聚会的同学。

4、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讲风格,互谅互让,避免斤斤计较,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为我们相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上一篇:雪的散文范文 下一篇:描写秋天的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