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范文

时间:2023-10-29 00:11:25

为了孩子篇1

我国有3亿多青少年,为少年儿童和青年写歌这是一个浩大而壮观的事业。所以,进行少儿歌词创作,是对前辈的呼应和对后辈的回答。是受天命、献爱心的功德之举,是为天使而歌唱。因此,我要讲:为孩子写好歌。

我们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就是说,我们去深入生活,构思作品,潜心创作,一切从孩子出发,想孩子所想,唱孩子所唱,题材的选择,作品的剪裁,此举的运用都应从孩子的心智和喜爱作为取舍的标准。

为了一切孩子就是说,既为城市孩子,又为广大的乡村孩子,既为孤儿,又为伤残孩子。凡是有孩子的地方,都应该有歌唱。我曾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之约,为全国的艾滋孤儿写过《流泪的呼唤》《爱心红丝带》歌词,前一首成了有关网站的名称。也曾为进城的农民工孩子写过《打工娃》的歌。

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说,我们创作的歌词要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映孩子的各种生活情趣,有亲情歌、有游戏歌、也有礼仪歌;有节日歌,也有生日歌;有知识歌、也有谜语歌。包括童谣神话、历史传说都能成为少儿歌词的选材。其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合唱、组合,以及音乐剧、歌舞剧等,只要孩子喜欢的形式都可以写作。

要出好歌,先要写好词。好词的标准,我归纳为:平白如话,寓意深刻。

所谓“平白如话”就是说,歌词是时间的听觉艺术,叫人一听就懂。而少儿歌词更应该让孩子能听懂能理解,所以要“平白如话”,像说话一样。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孩子就可听懂。这种“平白”不是平淡直白,而是童心童趣的表白,也应该努力开掘孩子童心的诗意和美感。

光有“平白如话”不一定是好词,还必须“寓意深刻”才是上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是平白如话、寓意深刻的歌诗上品。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少儿歌词,也是平白如话,寓意深刻的一个佳作。

好的少儿歌词应该是一首能唱的儿童诗。歌词是音乐文学,它应具音乐性和文学性。少儿歌词要以生动形象的诗的语言,准确而简练的表达出要写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感情。即:主题鲜明、内容深刻、形象集中、形式朴素,语言明白易懂,简练生动而又富有美感。

少儿歌词除上述一般特点外,还应具有以下几个独有的特征:

A、对象明确。写作时应注意幼儿、儿童、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和心理特征。因为儿童的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发展的。因此,写作对象必须明确。否则,就会产生低的嫌深,高的嫌浅的现象,从而使儿童失去兴趣。

B、内容单纯。一首歌的容量有限,最好只说一个内容。这样形象集中,感情统一。为作曲者塑造音乐形象提供明确的依据。切忌杂乱无章,内容过多,罗列现象或把歌词当作介绍知识的课文来写。

C、结构短小。一般的成人歌曲长度在3-5分钟左右,而少儿歌曲就应该紧缩在1-3分钟左右为宜。因此,在结构上要求短小精悍为好。过长的歌词,对儿童是一个负担,难于演唱和记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可能使很好的选题失败。

写作少儿歌词,还要注意作品的时代性,要与时俱进。

为了孩子篇2

那一年,丈夫和6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IT公司,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缺乏,于是,她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支持丈夫。钱并不多,只有1万卢比,数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为印度第二大IT企业,虽然她只有1.41%的股份,分红却多得让人惊讶。

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她有些忐忑不安,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她考察了许多投资项目,始终不满意。那天,她随朋友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考察,在黄沙漫天的土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趴在地上,头紧紧地挨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从汽车里下来,走到那群孩子中间,原来,他们正围在一起看一本书。那本书破烂不堪,还有很多掉页,一看就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可是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中,仿佛捧着稀世珍宝。那一刻,她一阵心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后来,她了解到,印度有3亿儿童,大多数孩子一生中读过的书只有课本,课外读物对他们来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不可及。接受过高等教育、当过记者的她明白,有时候,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书籍相伴的人生实在太过荒芜,身为母亲,她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五彩缤纷。

她毅然拿出自己的巨款,创办了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为了方便更多的孩子看得到书,看得起书,出版社不断创新。他们创造性地推出了卡片故事书,数层厚纸片折叠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卡片书便于存放和分享,孩子们可以彼此换着读,而且定价只有2.5卢比。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小巧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这些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为了让图书流通渠道更通畅,出版社积极寻求与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出版社一直追求零利润,日常开支全靠人们捐助,只一心一意出版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书。很多人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把低廉的图书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她不但成功说服政府向7万多所公立学校提供预算支持,让学校购买普拉塔姆图书,还成功说服了日用品行业巨头,让他的销售员在挨家挨户上门兜售香皂的同时,也把普拉塔姆图书捎上。

这一系列举措让普拉塔姆出版社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但捐助源源不断,还有许多知名儿童作家主动找到出版社,要求与他们合作。有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加盟,普拉塔姆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又上了一层楼。

成立8年来,普拉塔姆出版社出版书目225种,数量超过1000万册,出版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11种语言,使2500多万名印度儿童受惠,很多孩子因此得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故事书。她的善举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她列入全球48位慈善英雄榜。

为了孩子篇3

也许你曾感受过母亲对儿子的那种牵挂;也许,你曾感受过妻子对丈夫的那种依恋;也许,你曾感受过孩子对父亲的那种期盼!那么,当你凭借强健的体魄登杆爬塔,越岭翻山时;当你施展娴熟的技巧接表挂线时;当你奋战在电业的前沿而骄傲地宣称是光明的使者时,你的头脑是否绷紧了安全这根弦?

安全,这两个普通的字眼,在我的心中曾是那样平凡,但是当一场悲剧在我身边猝然发生,我的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不忍心说出这位主人公的名字。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供电职工,平日里他工作一直很出色。但在一次登杆撤线的作业中,他忽略了一个不该忽略的细小环节——没有打临时拉线。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小小的忽略却造成了他终身的遗憾。就在他剪断最后一根导线准备下杆的时候,他感受到电杆在剧烈的摇晃。接着,电杆倒下了,他也倒下了……当他再次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已是三天之后,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他早已是遍体鳞伤。

出事的当天,他年迈的老母亲听到儿子不幸的消息,急火攻心,当即晕倒在地上;正在上班的妻子接到电话以后惊叫了一声,继而发疯似的向医院奔去;才满两岁的孩子,晚上见不到父亲回家,哭喊着找爸爸,然而他的妈妈却不忍心把孩子带到他那惨不忍睹的父亲的床前。她怕呀,怕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可怕的印迹。就这样,一个充满幸福和欢乐家庭,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

在护理他的那些日子里,我亲眼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给儿子喂饭时那颤抖的双手,年轻的妻子给丈夫擦背时那双浸满泪水的眼睛;天真烂漫的孩子注视父亲时惊恐得不知所措的神情……看到此情些景,还有谁的内心不是为之一颤?还有谁会若无旁视的面对眼前的一切?

这起事故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然而,就是这个晴天霹雳的震撼,却仍有人在神经麻木,视安全于不顾,酿成了一起更加悲惨的事故。他是一位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在一个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在没有做任何绝缘防护的情况下,匆忙奔赴出事现场。一万伏高压线因高温熔断掉在了地上,就在这一瞬间,他被强大的电流击倒在十米开外的地上……来不及与朝夕相伴的同事说上一句话,来不及面对妻子实现那曾经许下的诺言,来不及亲手接过襁褓中的婴儿看一眼,就匆匆走完了他二十四个短暂的春秋。

是什么导致这些悲剧的事情发生?我说:“是盲目,是疏忽,是对安全观念的淡漠,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我不惧怕死亡。”但我要奉劝你,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我不惧怕伤残。”但我要奉劝你,不要作毫无价值的冒险。

也许,有的同志对别人的悲剧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违章蛮干。但我要大声的提醒你:“危险就在你面前,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朋友们,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都仅有一次,自酿的苦酒自己可以喝下,自己的痛苦自己可以承担,然而留给母亲的悲哀,妻子的伤痛,孩子的阴影,却是任何人也无法抹掉的。

作为一名电业工人,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违章作业是最可耻的表现,忘记安全,危险就潜藏在身边,遵章守纪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那么,我们为什么有章不循?有规不守?是因为你工作多年,对各项操作轻车熟路就可以把《规程》放在一边?

朋友们,你可知道?那本薄薄的《安全规程》浸透着多少血泪,多少悔恨,多少辛酸?它积累着多年的宝贵经验,它已成了我们工作中的方向盘!

没有尝过苦果的人,总是咀嚼不出苦涩。马虎大意,掉以轻心,会把你推向灾难。悲剧一旦发生,那将悔之恨晚。我要说,安全是生活赐给每一个憧憬甜美生活的最好礼物。

为了孩子篇4

一、在接纳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一)事无大小,尊重为先

当你的孩子不愿与他人分享玩具时,你是否会跟他说这是妈妈买的,玩具就应该给他人分享?当你的孩子前几天才报名了绘画班,而今天却跟你说不想学画画而想学钢琴时,你是否会批评他无定性还是会表扬他是个兴趣广泛的好孩子?不一样的对待方式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作为父母更多的是要懂得孩子的生心发展规律,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毕竟孩子再小,终究也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个独立的个体,从懂事开始,便有了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独立想法和意志,就跟成人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

(二)处变不惊,懂得接纳

如果孩子打破了调羹,你会皱眉说“怎么连个碗都不会拿”还是宽容地说“没事,碎碎平安,我知道你不是故意打碎的,但是下次要当心点好吗”?又或是在点餐时孩子说要吃披萨而你却说披萨不好吃,妈妈来帮你点个比披萨更好吃的吧?接纳,其实更多情况下是一种价值观,或许孩子还小,但是自他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的那一刻,已标志着以其自我为中心――“我”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只是允许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常常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接纳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与宽容。

二、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一)导放结合,支持幼儿的独立行为

首先,虽说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原则,且其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并不是随意的、只看不管的,只有在大人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放任幼儿去体验、去亲历,才有益于孩子的发展。教育者要在爱孩子的同时更不忘严格要求,而非溺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犹如一位掌舵者,在行进中需要一盏导航仪,指引他们在航海之路上不迷失、走正轨。

其次,幼儿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是真实感性的、是独立自主的、是能动创造的,这就需要与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接触,因此,主导的不是思想上的惟命是从,而是在环境的创设上下功夫。

最后,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妨放开我们的手,用尊重、接纳、信任孩子的眼光,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尝一尝!

(二)因材施教,强化幼儿的独立行为

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孩子之间独立行为的巩固和强化也需因材施教。对于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孩子,大人需给他们创造更多探索周围世界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继而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应对能力;而对于独立意识较薄弱的幼儿,不可急于求成,应相应降低标准,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捕捉进步的瞬间,运用“放大镜”来放大、夸赞进步的镜头。如对于穿脱衣裤而言,对于独立意识较强的孩子,往往争着要自己穿,但是往往由于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发展的不成熟、动作的不协调、方法方式等的不恰当运用,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会在认可她的独立意识、赞许她的独立行为的同时,更会在事后运用谈话、拿洋娃娃演练等方式鼓励大家一起想想怎么样穿才更方便的办法,并在之后的午睡实践中加以适当的指导与巩固。而对于坐在小床上等着老师来帮忙的这些独立意识相对较弱的小朋友,作为老师的我先会用小儿歌、小游戏等方式激起孩子自主动手的兴趣,如运用自编儿歌“我的小手巧巧,自己把裤穿穿,小裤小裤像山洞,两列火车开出来”。再培养孩子如何穿得快、穿得棒。

三、在自我成长中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一)努力营造动手机会

大人们可通过幼儿能力范围以内的小事给幼儿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增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且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提出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期望,使孩子能够尝一尝这“跳一跳也能摘到的果子”的味道。比如在平时起床后,鼓励孩子在家中自己叠被子,在孩子有了独立完成叠被子的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如何把被子叠好、叠整齐,培养孩子不仅做到独立自主,更要做好。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更需努力创造动手机会,把问题抛向孩子,鼓励幼儿自主洗手、刷牙、穿衣裤等,体会自己的小手本领大、收获自信。

(二)适时分享成长历程

家长不妨将宝宝自主、独立做事情的举动用相机拍摄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张贴在家中的墙上,与孩子一起分享这“光荣”的时刻,交流体会,为孩子的再独立树立信心和动力。

……

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放开孩子的手,他跌跌撞撞投入你怀抱时的那份感动?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请孩子递一下杯子时的那种感触?其实,那不仅是一份感动、一份能力,更是潜意识给予孩子的一种信任。当你放开手的瞬间,就如同在对孩子说“宝贝,你可以的”,这种信任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心灵的归属、成就的满足。父母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一个信任的眼神,都会让孩子激动好长时间,让他知道“我很行”。这样的“暗含期待效应”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被认可、被信任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好的目光与言语中,培养独立、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为了孩子篇5

我们从相关的新闻报道知道,这些原本由台湾人经营的月子中心,越来越多被大陆人接手,而大陆孕妇,已经成为这些月子中心的主力。

因为月子中心里面的住客越来越多,大约在2007年的时候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家月子中心因为进进出出的孕妇太多,而且大部分是亚裔,以至于邻居以为这是人蛇集团在贩卖婴儿和人口,于是报警。荷枪实弹的警察踢门而入,结果发现是一场乌龙。

不过,那次行动导致了美国警方对月子中心的扫荡,因为很多月子中心是无照经营。首先,美国规定,住宅不能作为经营场所;其次,美国对于育婴房有严格的面积规定,而很多非法经营的月子中心,往往把车库或者厨房改造成为育婴房。去年,美国南加州地方政府在检查违章建筑的时候,发现非法经营的月子中心依然很多。

多意味着有需求,对于一些中国父母来说,只要安全,不被骗,为了给孩子拿到美国国籍,钱不是问题。和那些特地到香港生孩子的父母一样,有的为了躲避中国大陆的二胎政策,有的是觉得,这样可以让孩子未来多一点选择。

孩子是被动的,在哪里出生,在哪里上学,都是父母为自己做的规划。只是,拿了一本美国护照或者香港特区护照,虽然多了一种选择,可以享受这两个地方的福利,比如免费的公立教育,出行的方便,但是围绕孩子的成长,事情并不那样简单。

有很多朋友,当自己要从美国回到中国工作的时候,他们总是要花不少时间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孩子到底在哪里读书,留在美国还是跟着自己一起回国?回国之后,到底是读本地学校,还是在国际学校读书?小学还好,到了中学,是把他们留在身边,还是让他们自己回到美国去读寄宿学校?

于是,有的家庭,最终还是要天各一方,父亲留在中国继续发展事业,赚钱养家,母亲带着孩子回到美国,毕竟孩子太小,放心不下,过早和父母分离,难免影响身心成长;有的让孩子留在中国,或者读国际学校,或者为了进名牌小学中学,花钱花心思。

问题是,这些家庭是有能力的,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还可以退回美国。对于到美国或者香港生孩子的父母们来说,经济条件好的,自然没有太大的烦恼,但是如果家境一般,甚至只是小康的话,随着孩子越来越大,选择的余地不是那样多。

陪孩子去美国或者香港读书?作为中国公民的父母,以怎样的身份去呢?难道一早就把孩子放在寄宿家庭?就算去的话,经济上是否能够承受?如果留在国内,尤其是香港出生的孩子,无法享受本地学生的福利,自己是不是准备好了那一笔额外的教育费用?

不管是在香港还是美国,都有一些中国孕妇,临到生产才冲进公立医院急诊室,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医生手中没有病历,如果出现婴儿过大或者双胞胎等情况,生产过程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婴儿缺氧而导致大脑瘫痪;如孕妇胎位不正,则有可能导致孕妇子宫爆裂及大量出血,这个时候,如果急诊室医生人手不足,就很难应付这种紧急情况。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未来的身份认同。朋友的孩子在香港的新加坡国际学校读书,学校每天都要升新加坡国旗,结果有一天,在被问到他是哪里人的时候,这个只有六岁的小朋友很认真地告诉大家,他是新加坡人。直到他和父母一起回到北京,在北京本地的学校读书之后,才开始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如果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一直在中国接受教育,当他到了十八岁,必须选择自己的国籍的时候,会不会违反父母当初的希望,选择要中国国籍呢?因为他不像成年人那样,会计算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护照,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他只是遵从自己内心对于个人身份的一种认同,这个时候,父母会怎样去说服自己的孩子呢?或者,他选择了美国国籍,去了美国生活,但是却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觉得沮丧,觉得自己没有了根。这个时候,父母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当初到底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把孩子作为自己未来多一种选择的投资呢?

为了孩子篇6

一、找准基原点

人与人交往、交流,往往会带明确的目的性,目的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具体的行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具体的来说:有时是因为孩子的家庭作业没有作完,让家长在家多叮嘱,督促完成;有时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困扰,需要老师来帮忙解决;有时是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而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而沟通。

我们不管沟通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老师和家长在沟通过程中最基本的出发点,即“基原点”: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这一点,在与家长的沟通之中,要不断地向家长申明、重复这一基原点,这样老师和家长就有了共性,有共性的两个客性在沟通交流之中,再困难的事情,都会一起努力配合解决。

举例说明:笔者曾经带的六年级毕业班,临近毕业考试的时候,忽然接到一家长来电话说:“我们要转学。”我马上了解情况,得知家长考虑到孩子读初中的问题,怕不能在这儿上初中,又怕回老家也上不了初中,所以想提前回去读六年级,然后参加老家的毕业考试,了解清楚之后,我马上行动:①跟当地教育局联系,得知外地学生可以在昆山上初中,且完全享受本地人待遇,不影响中考,于是向家长说明了情况;②重点与家长一起讨论将孩子带回老家读书的利弊,以“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为出发点,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和适应能力、就这儿与老家的师资对比、这儿与老家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比、这儿与老家的孩子的监护人的力度对比等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交流,结果孩子的爸爸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老师为我们的孩子考虑得这么多,我们决定留下来。”这个过程,我没有帮他们做任何决定,我只是以“孩子的明天”这个基原点与家长进行沟通,后来这个学生在毕业考试中考了三个A+,被江苏省昆山市重点初中录取。

二、建立信任点

在与家长沟通时,老师要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老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老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特别是尊重所谓的“差生”和“不听话”的孩子的家长,不能动辄就训斥、指责家长,更不能说侮辱家长人格的话,切记:家访不是去“告状”,家访是去解决问题,所以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俗话说:“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所以要想得到家长的配合,尊重是前提。

老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在沟通过程中,应该先向家长肯定学生在校表现中做得好的一面,先让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老师,然后再提出学生的一些弱项、缺点,这样家长感觉自己的我孩子有很多优点,现在只是在某一方面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家长们就能与老师一起探讨孩子的问题,一起来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

三、方式多样点

沟通方式,无处不在。如家访、如接送学生时面对面的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校联系时的交流、现代通讯交流(如电话、短信平台、校校通平台、QQ、班级网页等)。不管哪一种方式,我们要追求有效性原则,笔者认为,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家访,不是每个家长都必须加入QQ群,只要与家长的沟通是最有效的,越简单越好,我们的工作除了与家长沟通,在其他方面,也需要我们去提升,去完善。

四、切记注意点

同样一件事情,由于表达方式不一样,其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和家长交流时需注意,要坦诚相待,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老师之间要互相褒奖,不要推卸责任;要“多报喜,少报忧”。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也是形形、各式各样,有知识型的家长,有溺爱型的家长,有后进生的家长,有脾气暴躁的家长,针对不同的家长,要采用不用的方法来应对。

最后特别提醒班主任老师们,沟通过程中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遇到自己实在应付不了的家长,可以选择婉转地回避或请其他老师来后援,或转介专业机构,千万别死撑着,造成对自己的伤害。

教学经历告诉我,与家长的沟通不亚于“外交”。因为“赢得了家长,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教师以“一切为学生的明天”为出发点,同时,也以“一切为学生的明天”为终点,把教师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展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为了孩子篇7

突然,外婆感叹道:“唉,现在的父母和读书的孩子一样辛苦啊!”“是啊!”妈妈接过了话匣子:“逗逗,你考进宁外还给妈妈省了几升汽油费呢!”妈妈对我眨了眨眼开起了玩笑:“哈哈哈哈!”全车人都笑了起来。

我回味着外婆刚刚说的那句话,我的思绪开始漂移,如果我没有考进宁外,今天早上可能我和我的家人6点不到就该起床奔赴蛟川、兴宁考试了。虽然今天我是舒适地坐在汽车里享受,但是,一闭上眼,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宁外特长生测试的那一幕……

那天同样很热,我们已经提前了45分钟向宁外(育才路校区)进发,离宁外 一公里开外就开始堵车了,密集的人流车流把这里堵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挨到校门口,家长们一个个神情严肃,还不停地叮嘱自己的孩子考试前必说的话,我的妈妈也不例外:“逗逗,考试不要心慌,要认真仔细地审题,答题,千万仔细检查啊!快进去吧,等你胜利归来!”或许,我和近千名考生一样都是听着妈妈的唠叨声进考场的吧!

当我考完,走向大门,远远望去,门外人头攒动,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夹道欢迎”我们出来的是一位位父母焦急和期待的眼神,有的蹙着双眉,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使劲踮起了双脚,想在人群中搜寻到自己儿女的身影。终于,我看到了妈妈,她站在人群中向大门出口处眺望着,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还在那里左顾右盼,我疾步走到了她的面前,大声叫道:“妈咪,我来啦!”妈妈的脸上满是喜悦:“考得怎样,OK吧?”每当妈妈这样问的时候,只要我感觉好,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very good. OK!”.这时,妈妈疲惫的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我所说的,正是她最希望听到的答案,她很欣慰。

为了孩子篇8

范林

2005年2月中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个大城市的近2500名8岁-13岁的中小学生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6%的小学生、77.1%的中学生睡眠不达标!小学生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够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只有22.9%。

46%的初中生睡眠时间低于8个小时。

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也相当严重:24%的1—3年级小学生、33%的4—6年级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9个小时。

相关链接:

为了体力与脑力的恢复以及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必须保证睡眠时间。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需要加以区别,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要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平均需要6~7小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

调查显示,中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远低于国家有关标准。在校时间长、家庭作业多、课外加班忙是影响他们睡眠的三大因素。

一、课业负担是晚睡的主因

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过长。调查显示,有52%的城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扣除课间休息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56%的城市初中生在校时间,超过了国家的9小时标准。

学习不断面对课堂上的较大容量,好不容易“熬”回到家,尚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阅读各类辅导书籍。

“你睡得晚的时候,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81%的学生回答是由于学习,答案诸如 “学习”、“复习功课”、“背书”、“作业太多,升学压力大”、“做题,复习、预习……”等。

放学回家了,孩子们也决不会轻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有近一半的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间超过国家标准,其中22%的初三学生每天要写作业4小时以上。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父母安排的、自己制订的学习任务,他们不得不挤占睡眠时间。

二、睡眠与智力发展紧密相关

国外一所权威研究机构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孩子的睡眠与他们的智力发展紧密相关。那些每晚睡眠少于8小时的孩子,有61%学习跟不上。39%成绩平平;而每晚睡眠在10小时左右的孩子,只有13%学习落后,76%初级中等,11%成绩优良。

医学专家强调,睡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1)睡眠不足将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2)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出现一些不适,如头晕、头痛、心慌等,发生各种慢性生理疾病。(3)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

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不足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不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不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侵占学生的睡眠时间,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进行不计效率的掠夺性开采。

10多岁本来是活泼、朝气的年龄,但由于睡眠不足,相当一部分孩子显得缺少灵气。

学生、家长和教师——几许无奈几许忧。

教师也有压力,这种压力有来自家长的期望,来自学校的重任,及学校老师间的竞争。

三、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

教师应改革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追求时效,精讲精练,以多练习量来应对考试的“题海战术”应该彻底抛弃。

“学生怎么学得快,学得有效,老师就应该怎么教。”此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惟追求量,而是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减轻学业的负担。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学生没有强健的体魄,素质教育岂不是一句空话?将来拿什么东西去与别人竞争?如何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又如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呢?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吗?

四、从我做起

初中学生有5个中考科目,周一至周四,若每科作业(读、背、写、复习、预习)限30分钟,学生便需做(坐)2.5小时;周末每科作业限1小时,学生要做(坐)5小时;每科作业若限1.5小时,学生要做(坐)8小时!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坐”大的。

他们缺少运动,缺少复习、预习课本等的自主时间,更缺少睡眠!

过多的作业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学校……?

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是未成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教师的职责不是为了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吗?

切勿不惜以学生的身体为代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适量作业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简历个人能力范文 下一篇:初级会计考试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