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原野范文

时间:2023-12-09 23:05:46

三月的原野篇1

一、 三次陈词

“子养电”――直陈:集中兵力中原歼敌

1948年1月,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四个纵队集结于河南省的许昌、临颍、漯河地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令,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休整,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947年12月会议精神,进行新式整军,为执行新的作战任务做准备。

这时,中原战场的胜负已成为国共交战双方战略指导上关注的焦点。为改变他战略上的被动地位,以维持其在全国的反动统治,采取坚守东北、力争华北、集中力量加强中原防御的战略部署,调集重兵于中原战场,一再叫嚣“确保中原”、“肃清中原”。为实现用五年左右时间打败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强调指出:“中国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

在这一关键时刻,身处战争第一线并且时刻关注战争全局的粟裕,分析敌我战略态势及其发展趋势,认为改变中原战局进而发展战略进攻,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关键在于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我军在兵力对比和技术装备上走向优势,战争形势即可急转直下,也将推动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革命的全国胜利即可迅速到来。

1948年1月22日,粟裕将他的战略构想以及相应的建议报告中央军委和、邓小平。

这就是著名的“子养电”。(按照电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惯例,“子养”即1月22日,故称“子养电”)。

在这份电报里,粟裕根据他对中原以至全国战局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战略构想,以及与此相应的关于作战和建军的重要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他分析决定战争胜负及其发展趋势诸因素的时候,除了政治、战略、兵员数量以外,还把技术装备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符合战争发展规律的科学预见。

这份电报早在1947年12月10日就起草好了,粟裕又继续观察思考40多天,方才果断发出,并且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当时他虽然不知道中共中央已经作出分兵渡江南进的战略决策,但是他主张依托根据地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的思考,与中央军委一再强调的不要后方的战略跃进和在中原地区打中小规模的仗的指示,显然是不同的。

军委下令渡江――再陈:打大歼灭战

粟裕的“子养电”传到中央军委的时候,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12月会议已经结束,中共中央作出了打倒、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正在为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与正在商定一个重大行动计划:拟令粟裕率部渡江南进。

五天以后,1月27日,中央军委正式电令粟裕,要他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此电强调指出,采取这个战略行动的意图,是迫使敌人改变集中强大兵力于中原的战略部署。电报说:“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请粟裕“熟筹见复”。

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粟裕感到,中央的决策与他的建议大相径庭。他一方面积极研究执行中央军委的指令,提出了渡江时机、路线和方法的具体方案,并且立即着手进行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另一方面则反复深入研究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方略。经过三天的缜密思考,他写出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于1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

在这份电报里,粟裕在提出渡江南进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的同时,重申他在“子养电”中的观点和建议:“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华野除叶王陶外可以三至四个纵队参战),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

接到粟裕的电报,特意把原定于2月1日动身返部的留下来一起研究。研究的结果,仍然坚持由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的决策,认为从调动中原敌军主力去江南的意图考虑,向的要害地区出击是最有效的,但是采纳了粟裕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以及采取“忽集忽分”战法的建议。

2月1日午夜,起草给粟裕的复电,表示完全同意粟裕提出的渡江作战方案,指令他们休整一个半月,3月下旬出动。后来因情况发生变化,渡江时间由3月下旬推迟到5月15日以后。

直陈:第一兵团暂不过江

根据中央军委指令,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编组为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粟裕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然而,粟裕并未停止他的探索和研究。他常常拿着中央军委的电报阅读、沉思,在地图前观察、测算,反复分析研究敌我双方情况,寻求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最佳方案。

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战局,进一步发展战略进攻。

要不要向中央军委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粟裕开始是有顾虑的,主要是担心自己看问题有局限性,对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会不会干扰统帅部的决心,而且部队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万事俱备,只待渡江”的程度。为了做到确有把握,他两次向详细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上报中央之前,粟裕又将他的建议报告、邓小平,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时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原无大仗可打。这些情况,也促使他采取谨慎态度。

但是,粟裕又想到,作为一个战区指挥员,在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的时候,理应结合战争的全局来思考,从战略全局考虑利弊得失,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联系起来。全局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从局部看到的问题,也可能对全局的战略决策有参考价值。既然自己已经深思熟虑看准了,就要敢于承担历史责任。

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斗胆直陈”,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同时建议,向淮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派出几个以旅或团为单位的游击部队,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向长江以南的敌人深远后方派出多路游击队,与当地人民武装结合,在广大范围内辗转游击,以求大量调动敌人,策应中原地区作战。这样,三线密切配合,推动战局较快与较大发展。粟裕在电报最后特别声明:“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二、城南庄会议决定:华野三个纵队暂缓过江

粟裕关于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三次建议,引起了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接到粟裕4月18日的电报,在4月21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的电报,请他们到中央开会,“商量行动问题”。

4月25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致电在西柏坡的刘少奇、、、任弼时,提议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议题之一就是“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

4月30日,会议第一天,“五大书记”一起听取了粟裕的汇报。粟裕着重汇报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详细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依据。、刘少奇、、、任弼时听了粟裕的汇报,当即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中共中央同时采取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就是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此后,粟裕就以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职务,担负起领导和指挥华东野战军的重任。

三、“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提出三个关键性建议

继豫东战役胜利之后,9月24日早晨7时,当济南城内巷战尚在激烈进行的时候,粟裕判断攻济战斗已稳操胜券,随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他在济南战役前就考虑了的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过一天的慎重考虑,中央军委发出了起草的答复电报:“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同时指示将两步作战改为三个作战,“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10月11日,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确定淮海战役的作战任务主要是歼灭徐州刘峙集团主力之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山东和苏北打成一片。然后,华野分为两个兵团,以五个纵队组成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其余主力组成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在中原作战。这个部署仍然是人们所说的“小淮海”。

10月下旬,、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先后攻克郑州、开封,进至徐州、蚌埠地区,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粟裕分析战场态势,预见到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将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战役的规模也比原来设想的要大。形势要求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体制,才能统一作战指导思想,协调作战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整体威力。为此,10月31日粟裕发电报给中央军委、陈邓、华东局、中原局,表示遵令于11月8日晚发起淮海战役,同时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这是粟裕第二次献策。粟裕的电报传到西柏坡的时候,、、当即研究同意,于次日(11月1日)复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士认为,在中央军委尚未作出由谁统一指挥的决定以前,粟裕主动提出由、邓小平统一指挥的建议,对于顺利解决南线决战的指挥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再次表现了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

11月7日,即淮海战役发起一天之后,粟裕一面紧张地组织指挥部队对黄百韬兵团及其援军实行分割包围,一面冷静地观察分析当前敌情和全国战局,预测敌人可能采取的对策,筹划下一步以及未来几步的作战方案。他与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彻夜长谈,分析全国战略态势,估计敌人可能采取的方针,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认为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使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他们认为,很有必要把他们的判断和建议立即报告中央军委、陈(毅)、邓(小平)和华东局、中原局。于是,粟裕冒着严寒,奋笔疾书,起草电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完稿时已是旭日东升。他和张震郑重签名,注明发报时间:齐辰(即8日7时到9时),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

11月9日深夜,中央军委复电: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

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

佳亥(9日21~23时)

这份电报表明,中央军委已经下定决心,把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歼灭长江以北的蒋军主力于徐州及其周围地区。

后来的战局发展,果如粟裕所料,集团被迫实行了粟裕所说的“第一种方针”。11月4日,派顾祝同到徐州“剿总”,传达的决定,调整作战部署。这时,离华野发起淮海战役只有两天时间了。华野迅速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分割包围,截断徐州之敌的南撤通路,军队不得不在徐州地区与人民决战,想要退守淮河也不可能了。这正是粟裕设想的最佳态势。

在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中,粟裕频出奇谋,三次献策,对于中央军委作出举行淮海战役并发展成为南线决战的决策,使“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月的原野篇2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0余万精锐部队大举向陕北进攻,妄图消灭我中央首脑机关和西北人民。当时,西北我军只有1.8万人。由于敌强我弱,我中央首脑机关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的部队分三路向延安进攻,计划三天内拿下延安!

3月16日,我西北部队统一建制,称为西北人民。3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下文,任命为西北人民司令员。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向北撤退,与敌周旋。

鉴于敌我力量悬殊,西北人民放弃延安。3月19日,胡宗南的部队进入延安。胡宗南原以为,进延安之前与必有一场恶战,没想到延安是一座空城。但他还是向发报,宣传他的战绩:我军经七昼夜激战,第一旅终在3月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敌5万,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信以为真,致电嘉奖。

的各大报刊也大肆宣扬,许多中外记者要求前往采访。这可急坏了胡宗南,他急中生智,在延安周围设立了10座战俘营,抓来了一些村民,还挑了一些士兵冒充俘虏。

在一次祝捷酒会上,有个记者突然问,西北共军部队的总数还不足2万人,怎么一下子就消灭了他5万人,真是不可思议。

听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想了想就离席了。

二、小部队装大兵团,引开胡宗南主力;主力留好埋伏圈,专歼胡宗南小部队

胡宗南的部队进入陕北后,欲寻找我军主力决战。采用了“蘑菇战术”,避开锋芒,寻机歼敌。

1、用这个办法,先吃一个旅,歼敌三千余

3月17日晚,司令员决定用一支部队,摆开阵势,佯装大兵团作战的样子,把胡宗南主力引向延安西北安塞方向,而我军主力隐蔽在延安东北青化砭,以逸待劳,寻机歼敌。

24日,胡宗南令“天下第一军”的董钊率5个旅猛追到青化砭,我军这支部队且战且退,牵着董部5个旅一路烟尘滚滚,往西北方向拉去。

25日,胡宗南第三十一旅接着开进了青化砭。

青化砭,30里大川,公路绕溪行,山上杂树密布,我军主力埋伏于山头。待第三十一旅进了伏击圈。我埋伏部队猛扑过去,封闭口袋,断敌后路,四面包围。

激战一小时,战斗结束,第三十一旅被一网打尽,并活捉了旅长李纪云,歼敌3000余人。

2、还是老办法,又歼四千七

第三十一旅被一网打尽,胡宗南忙把去安塞的5个旅拉回了青化砭。可我军早已离开青化砭,转到蟠龙西北去休整了,他们扑了个空。

还是用这个办法,下令一部佯作大兵团作战,沿咸榆公路向清涧县撤退,引诱胡宗南7万大军尾随其后,来个“武装大游行”。31日,胡宗南7万大军赶到清涧,发现追赶的只是一个小部队,才知上当,赶紧向西折回,往延安瓦窑堡一线寻战。

4月12日,胡宗南9个旅由蟠龙西进,我军一个纵队将敌主力向西吸引,另一纵队预伏于瓦窑堡南羊马河地区。

14日,胡宗南第一三五旅进入伏击圈内,我军突然发起猛攻,经过6个小时的战斗,全歼一三五旅4700余人,代旅长麦宗禹被生擒。

3、还是老办法,端了军事补给站,歼敌六千七

第一三五旅在羊马河被围后,胡宗南忙派兵解围,结果又扑了空。

又选中下一个攻击目标――蟠龙。

蟠龙位于延安东北90里,四面群山环抱,延榆公路贯穿其中。此处为胡宗南的军事补给站,存放大量物资,只有一个旅的兵力守备。

令一部分兵力诱胡宗南主力北上绥德,沿路并丢掉一些东渡黄河的假文件等,另一部乘敌来不及回援,猛攻蟠龙。

4月30日,我军四面围攻蟠龙,胡宗南军事补给站的一个守备旅如瓮中之鳖,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第一六七旅6700余人被全歼,旅长李昆岗也当了俘虏。此战获6门山炮,1000余匹骡马,4万套军装,12000袋面粉。我军有了充分的补给。

撤离延安40天,我西北人民在司令员的率领下,三战三捷,歼敌14000余人,彻底粉碎了胡宗南消灭我中央首脑机关,将我军赶到黄河东岸的设想。

4、还是老办法,全歼胡宗南集团的“三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三十六师。此役成为西北战局的转折点,西北野战军由被动态势转为主动地位,并开始了内线反攻;而胡宗南则就此走下坡路,一蹶不振

1947年7月28日,率西北野战军围攻榆林。8月8日,经两天激战,直逼榆林城下,对在陕北的统治中心榆林城形成包围之势。

见榆林被围,忙于8月6日急飞延安,部署救援榆林事宜,并准备在榆林、米脂、佳县之间的三角地带“围歼”西北野战军。

按照的命令,胡宗南急令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所属8个旅分两路向绥德、佳县地区急进,以整编第三十六师为援榆快速兵团,驰援榆林。

此时,虽已歼敌3000余人,但榆林城尚未攻克。得知胡宗南第三十六师救援榆林,立即决定围点打援,撤出榆林战斗,以小部队佯装主力东渡黄河。野战军主力则向榆林东南,米脂东北地区隐蔽集结。

胡宗南误认为西北野战军骤然撤围是“仓惶逃窜”,遂令所部迅速追击。此时,自恃“援榆有功”的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长钟松,率部经米脂县沙家店向乌龙铺方向孤军突进。

钟松的整编第三十六师是胡宗南集团的“三大主力”之一,曾自吹:“共军可以吃掉别的军队,就是吃不掉三十六师。”钟松自恃援榆有功,异常骄傲,声言要“一战结束陕北问题”,13日进入榆林城,14日即马不停蹄地率两个旅南下。

则认为,敌整编第三十六师虽是胡宗南的主力师,但经过长途行军,严重减员,十分疲惫。而钟松远离主力,孤军冒进,又是一支骄兵。此时正是彻底消灭第三十六师的好机会。

当即抓住战机,以西北野战军主力第一、二两个纵队及部分地方部队,将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部及第一二三旅、第一六五旅包围于米脂县沙家店一带。

8月20日拂晓,对整编第三十六师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激战一天,歼灭整编第三十六师6000余人,俘敌旅长等2名少将,师长钟松只身逃跑。

沙家店战役是西北战局的转折点,西北野战军由被动的态势转为主动地位,并开始了内线反攻。而胡宗南则就此走下坡路,一蹶不振。

5、旧瓶装新酒,还是伏击战,全歼胡宗南集团主力整编第二十九军及所属2个整编师零1个整编旅共计2.9万余人,人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决定西北野战军主力自陕北南进,发起春季攻势,粉碎胡宗南的机动防御部署,解放黄龙山区,威胁关中,兼以调动胡宗南援豫兵团回援,策应陈谢兵团等进攻中原。

为完成上述任务,决定攻打宜川县城。2月24日,西北野战军第三、六纵队各一部围攻宜川县城。

胡宗南一面严令坚守宜川城,一面急电刘戡率整编第二十九军火速东进援宜。26日,刘戡率整编第二十七、第九十两个师兵力从洛川经由瓦子街东进。西北野战军第一、二、四纵和第三、六纵各一部立即按预定作战方案迅速向瓦子街以东洛(川)、宜(川)公路两侧急进,隐蔽设伏,待机打援。

29日凌晨,整编第二十九军通过瓦子街后,西北野战军参战各纵队立即对敌断头截尾,分割包围,并同时从公路两侧向被围之敌发起猛烈进攻。3月1日拂晓,下达总攻命令。战至下午4时,公路两侧敌军阵地全部被占领,压入沟底的敌人混乱不堪,纷纷缴械投降。下午5时,战斗结束,胡宗南部整编第二十九军全军覆没,中将军长刘戡自杀身亡。3月2日,西北野战军攻城部队又对宜川守敌发起总攻。战至3日8时,全歼守敌整编第二十四旅5000余人。

宜瓦战役是西北野战入外线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此役全歼胡宗南集团主力整编第二十九军及所属2个整编师零1个整编旅,共计5个整编旅,2.9万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毙敌中将2名、少将3名,俘敌少将4名。3月3日,中共中央电贺西北野战军宜瓦大捷。7日,以人民总部发言人名义发表重要谈话《评西北大捷兼论新式整军运动》,盛赞宜瓦大捷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整个中原的形势。

宜川战役的胜利,在内部产生了极大震动,大为震怒:“宜川之失,不仅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而且为无意义之牺牲”,遂将胡宗南撤职留任,以示处分。

看着自己最精锐的第二十九军被消灭,胡宗南对战场上的形势开始悲观起来。他不得不将潼关以东的裴昌会兵团及郑州地区的军回调西安,以防西北野战军进军西安。这就减轻了刘邓大军的正面威胁,有力地策应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在中原地区的作战。

西北解放战场经以上七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人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6、胡宗南也用了这一招,西府“走麦城”

宜川战役结束后,西北战场上形势一片大好。在的率领下,西北野战军于1948年3月由宜川地区南下,发起黄龙山麓战役,解放黄陵县(今富县)、宜君、白水,逼近蒲城,围攻洛川,并准备打援。此时,第五兵团五个整编师开始从豫陕边界地区驰援洛川,增防西安。

1948年4月6日,鉴于洛川久攻不克,原准备攻取洛川后收复延安并歼灭军援军一部的计划难以实现,且黄龙山区粮食匮乏,部队不宜久留,而西府地区(西安以西泾渭两河之间)军兵力空虚,遂改变作战计划,决心以第三纵队继续围困洛川,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纵队向西府地区挺进,调动、分散敌军,寻机歼敌第五兵团一部,并相机夺取胡宗南集团的补给基地宝鸡。

西府地处陕西关中和四川的咽喉要地,胡宗南自恃这里是他的战略后方,共军不敢轻易进犯,在军事物资补给地宝鸡仅留一个团驻守。得知宝鸡的防御力量薄弱后,决定夺取宝鸡。

4月16日,西北野战军分三路西进。17日至25日攻克常宁、灵台、凤翔县(今眉县)等12座城镇,切断了西北交通大动脉西兰公路,逼近宝鸡。26日,第一、第二纵队攻占宝鸡,歼敌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部及2个团共2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切断了胡宗南的后方军事补给,给胡宗南的大后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西北野战军初期作战进展顺利,连战皆捷,但由于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胡宗南调第五兵团会同西北行辕副主任马步芳部整编第八十二师,共11个旅的兵力,自二原、镇原地区分两路驰援宝鸡,包围西北野战军。

23日至27日,敌整编第八十二师4个步骑团在飞机配合下,突破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在长武、亭口的阵地,抵达崔木镇;敌第五兵团部队突破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杏林、扶风一带的阵地,抵达凤翔附近。这次,胡宗南一改过去稳扎稳打的战术,对西北野战军展开了凌厉攻势,西北野战军渐渐处于被动态势。

28日,为摆脱被夹击的不利形势,不得不下令毁掉大量缴获的军用物资,带领部队撤出宝鸡,向陇东转移。

5月3日晚,率领西北野战军通过西(安)兰(州)公路及泾河继续北上,敌整编第一、第三十六、第六十五师尾追其后。5日,西北野战军先头部队第六纵队教导旅在镇原东南屯子镇被敌整编第八十二师3个步骑团包围。为拖住并歼灭该敌,令教导旅固守,6日以第一、第四纵队及第六纵队新编第四旅从敌军侧后发起攻击。因协同不好,仅歼敌2000余人,接应教导旅突出了重围。

此次战役,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与救援部队里外夹击敌军,尽管在人数上占尽优势,但我军却仍只是勉强突围,且伤亡惨重。

7日,胡宗南两部南追北堵,西北野战军又一次陷入包围,所幸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前来救援,才未使率领的西北野战军陷入困境。当机立断,将二纵队分成三部,分别阻击来自敌军的三方面进攻。第二纵队血战两天两夜,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最终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使主力部队得以从敌军的严密包围中突围。8日至11日,西北野战军冲破军的合围,于12日摆脱追堵,转至解放区马栏、转角等地,彻底摆脱敌军的威胁。

西府陇东战役共歼灭军2.1万余人,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内部造成了极大的惶恐。但战役也给西北野战军造成了较大损失,共计损失兵力1.5万人,对西北战场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对于西府陇东战役的失利,很是自责。后来谈到了西北战场上的两大失误:一是二打榆林,“近月未下,妨害部队休整训练”;二是西府陇东战役,因轻敌而给胡宗南造成可乘之机,“被狼咬了一口”。此后,开始整顿军队,严肃军纪,给失职的将领以严厉的批评和处分,并作了自我检讨。经过一个月的政治、军事整训,部队面貌迅速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大提高。

7、痛定思痛,发起扶眉战役;胡宗南主力尽失,感慨为其“军事克星”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指挥第一野战军发动了扶眉战役。第一野战军兵分三路,同时向从西安败退的胡宗南军发起了猛攻。王震率领第一兵团击溃胡宗南第九十军后,于14日再克重镇宝鸡;许光达率第二兵团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罗局镇,夺取眉县车站,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第六十五军一部及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九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的指挥下,歼灭敌第一八七师主力,收复武功;杨得志率第十九兵团,在乾县、礼泉一带阻击马鸿逵,保证战役的胜利进行。

扶眉战役共歼灭胡宗南4个军6个师零6个团,总计4.3万余人。胡宗南主力尽失,再无力与抗衡,再遇到也只好败逃。

与胡宗南在西北的较量,最终以的胜利而告终。胡宗南晚年曾感慨地说:“我有两个克星,如果是我的政治克星,那么则可以说是我的军事克星。”他也曾多次思考过:为什么自己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还是输给了农民出身的?

一句话道破天机:人和。历史就是如此,“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后记

三月的原野篇3

两淮战役前华中我军的态势

解放战争第一阶段,是以1946年6月军集中20万兵力大举进攻新四军五师所在中原地区的湖北宣化店开始,约6万新四军指战员中原突围成功。军同时进攻的还有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东北等解放区。两淮保卫战,就发生在这个阶段的1946年9月。

1945年10月29日,共产党在淮阴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辖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辖区跨江苏、安徽、河南三省73个县市,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余万。曾打算国共成立联合政府后,把中共首都设在这里。

两淮,指的是抗日战争胜利时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淮阴(清江市)和距淮阴仅17公里的淮安。淮安县古名山阳县,是古淮安府所在。

这时的两淮,虽为华中解放区首府,但兵力实在不足。

1945年9月23日,华中地区兵强马壮的新四军三师3.5万人,在黄克诚率领下开赴东北。

1945年9月,华中地区的新四军主力淮南、淮北根据地的第二师和第四师,分别由罗炳辉和韦国清率领入鲁,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同时皖江新四军第七师也开赴山东,编入山野;原新四军苏浙军区的两个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也由叶飞率领开赴山东,编为山野第一纵队。则率领原山东领导机构和主力开赴东北。

194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为新四军军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10月20日,中共中央任命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军部也迁往临沂,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

同时,华中地区成立中央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邓子恢任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华中野战军下辖第六(后为六师)、第七、第八(后为一师)、第九、第十共5个纵队,每个纵队5个团,共4万人左右。这是华中我军仅有的主力。1946年7至8月,苏中部队在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取得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军李默庵部6个整旅5.3万余人后,8月30日,又开始包围海安(离淮阴约250公里)。

1946年7月,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带入淮北的兵力为山野第二纵队、第七、第八师约5万人马,执行中央军委“截断津浦南段、陇海徐西段,造成山东、太行主力在淮北会师并准备渡淮作战”的计划。的想法是,以外线出击,对抗的全面进攻,把战火引往蒋管区,减轻解放区的压力。

薛岳率军声北击南攻两淮

华中这么少的兵力,却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军陆军上将、徐州绥靖区主任薛岳。

薛岳绰号“老虎仔”,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人,保定军校出身,当过孙中山警卫团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他参加了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他任前敌总指挥,不但拼命围堵红军,而且趁机为在西南各省扩充了中央军的势力。由此受器重,升为中将。抗日战争中,薛岳率第十九路军驻安亭,在战线左翼苦战不退。后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在万家岭歼日寇三个联队计万余人;后升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连续组织了四次长沙保卫战,前三役成功,歼日军9万以上。但第四次失利,长沙失守。之后,衡阳再失守。日本投降后,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9月14日,在南昌举行受降仪式。

1946年5月,薛岳到徐州上任。这时,他眼睛盯上了中共华中根据地首府淮阴(清江市)及淮安县。

他第一步是调集兵力造成优势。他调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由南京浦口到徐州东北大庙集,将桂系第七军第一七一师开到与淮阴近邻的皖北泗县,整编第二十六师第四十一旅由淮南调至淮阴近邻的双沟、古城集一带。加上原有的整编第二十八师、整编第五十七师、整编第五十九师、整编第七十七师、整编第五十一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军在两淮战役开始前,集结了7个整编师和1个旅加一个快速纵队的兵力。

为执行于1946年6月22日设想的外线出击的作战计划,率山东野战军指挥部及山野第二纵队、第八师、第七师和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共20余个主力团,来到淮北地区。首战朝阳集,歼灭军5000余人。接着转攻泗县,当时泗县守军为军桂系第七军第一七二师。放出了“小老虎”第八师,但时逢暴雨,利守不利攻,山野未能攻下泗县。

山野撤兵至泗阳县东休整(原属江苏淮阴市,现属江苏宿迁市)。

山野的兵力加上华野的兵力约10万人。

面对华中地区共产党军也算不弱的兵力,要攻下中共华中首府淮阴,薛岳是狠动了一番脑筋的。

他第二步是制订了声北击南的策略。

他兵分两路,右翼兵团为主攻淮阴的兵团,由第七军、整编第六十九师及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组成。第七军由泗县进攻,限于9月1日攻占宿迁(现江苏省宿迁市,原属淮阴市,在淮阴西北方100公里);整编第六十九师由双沟跟进至宿迁一带。整编第七十四师则悄悄跟进到皂河镇(现属宿迁市)。

左翼兵团担任牵制、阻援,限其整编第二十八师加整编第五十七师一个旅于8月22日攻占碾庄圩(现属江苏省邳州市);整编第五十九师及整编第七十七师进攻台儿庄地区(现属山东省枣庄市);整编第五十一师掩护左翼兵团左侧及后背安全,第一快速纵队留徐州作为战役总预备队。

军的计划是:先攻占宿迁、睢宁、洋河镇等地,这就同时打开了通往淮阴(向南)和沭阳(向东)两地门户。薛岳说,这时,要着重摆出一副进攻沭阳的架势。沭阳是中共苏中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联系的必经之地(沭阳现为宿迁市一个县,位于宿迁东55公里,距山东临沂140公里),共军不能不争。待共军将主力部署于沭阳一带,淮阴防御空虚,军以右翼兵团主力出洋河镇(今属宿迁市,离宿迁30公里,离淮阴85公里),攻击淮阴,一举攻克之。左翼兵团则负责保障攻淮部队侧翼安全。

第三步,挖心战术。薛岳将奔袭淮阴城的任务交给了。一是因为整编第七十四师机械化程度高,奔袭和攻击能力强;二是因为少年气盛,堪当此重任;三是是嫡系中的嫡系,把这个桃子给摘,也是给一个很大的面子。薛岳是惯于军事、政治两手一起抓的。

由此,8月21日起,军右翼兵团开始齐头并进,华野第九纵队则节节抵抗,为大兵团寻找战机而苦苦坚守。但未寻找到战机,只得率主力退出睢宁(属徐州)、宿迁地区。9月1日,军占领宿迁并攻击洋河镇。军左翼兵团也同时攻击台儿庄等地,将我军山东战场与华中战场分割开来。

9月,薛岳调整编第七十四师由宿迁至洋河镇(今属宿迁市泗阳县),藏于第七军之中。第七军与整编第六十九师则大张旗鼓,在泗河架桥,摆出进攻沭阳的架势。此举让做出了仅留华野第九纵队守泗阳县及众兴镇(泗阳县城,离淮阴约40公里),主力在泗阳、沭阳、宿迁三县中间地带隐蔽,准备抗击军对沭阳的进攻。这样我军主力华野第九纵队摆在泗阳,山野第七师到了大兴集(位于宿迁东20公里,离沭阳35公里,在沭阳西面),第二纵队到了新集(现沭阳一个镇,位于沭阳西北),第八师到了渔沟(在淮安市淮阴区西北16公里处,在沭阳南面约80公里)。这样,摆出沭阳保卫战的战阵。这个方案,中共最高领导是同意的。

两淮之战我军失利

9月6日,薛岳下达攻击淮阴令:第七军于9月11日起攻击泗阳县及众兴镇,占据后再佯攻来安镇(现属泗阳县)和渔沟镇(现属淮安市淮阴区)。以此掩护整编第七十四师的侧后安全。

同日,整编第七十四师先随第七军推进,开进到淮阴附近的胡大庄、大兴庄后,超越第七军进攻淮阴城与淮安城。要求于9月16日攻占淮阴城,17日攻占淮安城。整编第二十八师调到洋河镇作战役预备队,各工兵团负责架桥布线。

此时,华野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等判断薛岳的目标是淮阴,并立即电告中共中央与,请求山野南下,保卫淮阴与门户泗阳。但坚持自己的判断与布阵,也同意的意见。

9月10日,薛岳急令第七军提前一天进攻。第七军当日即攻占了泗阳县的仓集镇。华野第九纵队司令员张震急报。这时大家才明白薛岳不是东进沭阳,而是要南攻淮阴了。

然而面临两难:不增援泗阳,华野第九纵队肯定顶不住第七军的攻击。泗阳县城一丢,淮阴就危险了。但增援泗阳保淮阴,万一宿迁的军再向沭阳进攻,山野则会腹背受敌,局面也不可收拾。

想出一计,下达命令,让山野主力移兵六塘河北,绕道军背后,进攻双沟、睢宁一线,以期在军到达淮阴城前,威胁其侧后,来个“围魏救赵”。不料华野第九纵队第一防线在11日就被军第七军突破,只好让已在六塘河北的主力再回兵向南增援众兴集、渔沟防线。中共中央军委也在当日急令粟裕派兵增援淮阴城。到了12日下午,华野第九纵队二线阵地失守,泗阳县城被第七军占领。

这时中共方面仍被薛岳迷惑:战斗中只发现第七军的番号,没有发现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影子,以为当面只有第七军一个部队。中共中央军委便提出了围歼第七军的设想。

双方战到9月13日,第七军越过泗阳县占领来安镇后,整编第七十四师开始出现。该师直接越过泗阳第七军前沿,向南攻入淮阴的李口、五里一线。这时彻底明白了薛岳的意图――这是要打淮阴及淮安呀。

下达命令:由华野政委谭震林统一指挥华中现有各部保卫两淮。同时,山东野战军则准备消灭进犯来安镇的第七军。

谭震林急令华野第九纵队在淮阴城西南13公里张福河构筑阵地,军特务团防守淮阴城西北的王营、西坝,淮南军区第六旅第十八团防守正西方杨庄至南新集(现宿迁市泗阳县新袁乡)一线。三支部队迅速组成了保卫淮阴城西南到西北的屏障。同时,谭震林急调淮南军区第五旅、中原突围而来的皮定钧第十三旅及淮宝各地方部队驰援两淮。

不料14日黄昏,整编第七十四师突破第十八团防线,第九纵队副司令员饶子健率第七十五团反击未果,只能退守码头与杨庄一线(现均属淮阴区,离淮阴城12公里),与刚刚增援来的第十三旅在大运河东岸构成防线。但在整编第七十四师强大炮火下难以坚守,被敌抢占了滩头。谭震林动用中原突围来的第十三旅反击,皮定钧令三个团各拿出两个营,攻击9次,牺牲600余人,却没能把敌人赶下河去。

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建议改聚歼第七军于来安的计划为拖住第七军,主力南下参加淮阴保卫战。但对整编第七十四师估计不足,认为凭苏中军区的兵力应当能与整编第七十四师不相上下。他决心按原计划行动,至少击溃第七军,收复泗阳,切断整编第七十四师后路,然后与华野部队一同合围整编第七十四师。他电告谭震林,可退守淮阴、淮安城中,坚持到粟裕带苏中主力赶来,到时局面会一下改观。

15日,谭震林率部转入淮阴城里。16日第十三旅扒开运河大堤放水,让城西、城南成了水乡。然而整编第七十四师于17日晨攻占武墩(淮阴城南),虽遭到刚赶来的第五旅伏击,第十三旅也组织了三次反击,但至18日拂晓,整编第七十四师一部偷袭得手,突破第五旅阵地。双方混战在一起,伤亡均很惨重。

17日晨,第七军第一七一师也向渔沟进攻,以牵制的山野主力。立即命令包围该师。不料该师知道山野的厉害,乘包围圈还不牢固,回头突围而去。至此,在来安镇一线围歼第七军计划没法实现,他于18日凌晨命令山野第二纵队率两个旅,轻装奔袭,务必要在当晚赶到淮阴。与此同时,华野第六师第十八旅也已接近淮阴。谭震林得知有三个旅的主力要来,马上布置反攻,调动一支部队向整编第七十四师身后运动,预计19日晚,等山野第二纵队和华野第六师一到,即向整编第七十四师发起攻击。

9月19日,是形势最为诡秘的一天。当天一早,先是第七军第一七一师再次发动对渔沟的进攻。这样,山野第二纵队停止南下,再次协同山野第七、第八师准备围歼第一七一师。第一七一师达到目的后,即原地构筑工事固守。双方僵持在渔沟一线。之后军再度突围向来安镇退守。围歼第一七一师的计划二次落空,他再命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向淮阴驰援。

然而18日夜,整编第七十四师俘获一名我守军的下级干部,经审讯得知山野第二纵队正赶来增援。此俘虏还供出了淮阴城南防御部署及当夜口令。整编第七十四师当即派出两个连(一说一个加强营)换上山野部队服装,冒充山野第二纵队,趁第五旅第十四团一个营由高兴桥调往淮安城南门阵地之时产生的间隙,由高兴桥东偷偷越过了华野第九纵队与第五旅结合部,骗过了城门岗哨,混入淮阴城南门。19日拂晓前,混入城中的军突然动手,夺取了南门,并用迫击炮向城内纵深炮击,造成城内巨大混乱。第五旅第十三、第十五两个团从东、西两门退入城中与敌巷战。第五旅旅长成钧得知南门失守,便率第十四团向东南方的板闸撤退。由此,整编第七十四师攻入淮阴城内,两军在城内展开巷战。粟裕这时赶到,感到打下去不可能取胜,与谭震林商量后下令放弃淮阴城,华野第九纵队撤至淮阴以东钦工镇,第十三旅撤至东北方向的涟水县,华中军区特务团和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撤至王营镇,第十八旅留两淮间板闸镇待命。至19日晚,第五旅最后一支掩护部队撤出阵地,淮阴城被整编第七十四师占领。整编第七十四师追击至王营就收了兵。

闻讯也率山野主力向王营、西坝转移,第七军遂占领渔沟。

21日拂晓,整编第七十四师再向淮安城进攻。苏中军区部队节节抵抗,伤亡很大。22日上午,苏中军区部队退往涟水,淮安城也告失守。两淮之战结束。

山野、华野合力扭转战局

对党中央绝对忠诚,但绝对忠诚并不是军事指挥正确的同义语。这一时期的军事部署和指挥让三位部下十分不满,尽管他们与的个人感情十分亲密。

这三位就是张鼎丞、邓子恢、曾山,他们分别是华中军区司令员、华中分局书记和政治部主任。在两淮失守后的10月4日,他们联名直接向中央发去了“告状”电报。自6月率山东野战军南下鲁南、两淮以来,四个多月里指挥失当,重大决策失误不断。电文称“对陈(毅)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认为两淮失守“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与陈之英雄主义思想亦非无关系”。三人建议“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电文最后要求:“此我们三个人几个月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

接电报后,以中共中央名义复电、张鼎丞、邓子恢,并告粟裕、谭震林:“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2至3个月内务歼薛岳7至10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之后,华野、山野合力作战。同年12月,取得了宿北战役大捷,一举全歼整编第六十九师共2.3万人,在开国大期间给当局一个极大的难堪。此战,也扭转了华东战场我军被动的局面。1947年1月,我军再获鲁南战役也称峄枣战役胜利,歼灭军2个整编师师部、4个旅又1个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1947年3月8日再发起莱芜战役,又歼军绥靖区前方指挥所及两个军部7个师5.6万人。5月13日,再打孟良崮战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语),全歼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并击毙师长。这一系列的战役,让我军的军史熠熠生辉。

当年让我军吃了一点苦头的薛岳,在鲁南战役失利后即被解职。

三月的原野篇4

7月28日,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档案馆向社会公布了1947年12月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首次印制的地图。这批地图由刘邓大军桐柏军区绘制并印刷,共有28张,涉及地区包括湖北省的襄阳(今襄樊市)、宜城、南漳、老河口、谷城,河南省的唐河、新野、镇平、内乡、邓县、桐柏等桐柏军区所辖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准备解放的地区。这批地图对研究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中原作战史、中国人民军史、中国测绘史,以及湖北和河南省革命斗争史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据襄阳区档案馆负责人介绍,这批地图的印刷时间大部分是在1947年12月,只有一张是1948年1月印制的,而且每张地图印制的字体都不相同。地图是按五万分之一的比例绘制的,详细地描绘了村庄、城镇、庙宇、码头、沙滩、街道、公路的位置。档案人员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解放襄阳的电视剧《飞兵襄阳》,摄制组的同志想找一张桐柏军区印制的地图作为道具,在全国跑了许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一位参加过襄樊战役的襄樊市离休老领导讲,像这样的地图,在当时只有旅以上的指挥员才拥有。

1947年6月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其主力积极准备并在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同年6月10日由、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组成南征野战军(亦称刘邓野战军或刘邓大军),执行挺进中原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8月27日,刘邓野战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地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11月南下刚进入大别山的第十、第十二纵队及中原独立旅,抓住时机,乘虚进入桐柏、江汉地区。12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必须内外线配合、粉碎敌人围攻、坚持大别山地区斗争的指示,决定由邓小平、李先念指挥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及军区地方武装留置大别山,坚持反"围攻"斗争,分散并拴住敌人。12月13日,桐柏军区成立,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兼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刘志坚(兼任中共桐柏区区委书记)率军与江汉军区一道,开辟新的解放区,威胁敌人后方,以此调动敌人。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指出,从1947年7月至9月间,人民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1947年12月,桐柏军区司令部积极组织人员,抓紧绘制桐柏军区准备解放地区的地图。这批地图就是当时绘制的,它们为解放湖北和河南两省的城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48年1月9日,邓县战役开始。中国人民桐柏军区以第二十八旅和第三军分区部队共4个团的兵力,围攻驻守邓县的地方武装11个保安团,歼灭守军约7000人。1948年7月2日,中原野战军决定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第六纵队、桐柏和陕南军区部队共14个团,发起襄樊战役,共歼灭军21000人,俘获敌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祺及司令部高参杨天民、樊亮等少将军官5人,解放了老河口、光化、谷城、南漳、宜城、樊城、襄阳等城镇,为开辟汉水南岸新解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地图在当时的作战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地图距今已有56年历史了。通过与这些地区新的地图进行比较,图中所标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充分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的前进步伐。

三月的原野篇5

2019年10月1日(农历二〇一九年九月初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党中央主席正式退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大人大推选委员李旭亮正式接任!李旭亮湖南郴州人故乡是宜章黄沙大元村,2010年于大元小学毕业,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宜章三中,2015年毕业顺利进入了长沙四大名校,在校3年刻苦研究,以惊人的奇迹获得了的信任!于2019年5月推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届中央党总书记,中国主席!最为年轻的主席!2019年10月2日(农历二〇一九年九月初四)中央主席李旭亮派兵200万史称“野战军”最高指挥官‘李政智’、副指挥官‘黄秀吉’军事总管‘李天南’野战少将‘李林浩’其他部下一概由少将负责!野战军分为 海 陆 空 三军!海军军长‘邓吉波’陆军军长‘徐善龙’空军军长‘程勋龙’故事发生在这第4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

第一章 决战东京

2019年10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战军 踏过渤海 来到三岛。三岛分为 小岛 手岛 怪岛 占领了三岛 野战军到的第一天便实行5光政策 杀光 抢光 烧光 奸光 玩光 一夜间便尸体满城 死亡人数达 200000人 经济损失达5000千万亿美元!日本首相 大岛龟次郎(原名 小手怪)在东京发话 采取抵抗政策!10月6日下午我军少将带领10万野战军直驱长入,夜间便攻破东京,东京戒备森严,李少将 采取调虎离山计 用1万兵进攻 然后9万兵一起跑 跑到跑到 然后1000人跑91000人绕路进攻!果然不出我所料。东京200万兵全都出城抓捕!东京空无一虚,野战军1000人也回到了原地!Goodtimes!野战军攻入东京造成了10·10事变 少将下令 杀人比赛!邀请三大军长 2大指挥官!杀人狂魔李政智 杀人达35556人 杀人英雄 黄秀吉 杀人数达35555人 杀人高手李林浩 杀人达33333 中国在日本发生的残行将永远 停留在东京。。。 10月26日日本首相求和 以求收复东京 在东京两国签订了《马东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归还东京 日本赔中国军民损失费 2000万亿美元。割让北海道地区为租界!和人与狗不得入内!由中国保护!彼此割让 三岛 给中国 定期无数。日本首相小手怪 愤怒不已 与2019年12月死于非命、、、 小手怪 儿子 小骚怪 也就是小岛龟头郎。

三月的原野篇6

1946年6月26日,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全面内战,国共两党之间的和谈破裂。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只有用人民解放战争才能得到人民应该得到的东西。21日,在陕北的窑洞里,在同刘少奇、三人举行的中央会议上,为解放战争的发展趋势勾画了大致蓝图:用半年到一年时间,消灭军七八十个旅,就可以使国共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将容易超过。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向长江以南”进军,成为党中央和的既定方针。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深入发展,曾几次提出要组织部队南下。由于战局的变幻,渡江南下的部署几经变更,直到1949年4月渡江战役的发动,才使“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方针付诸实施。耳闻目睹了这一策划酝酿过程的我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历者、革命者以及党的忠实朋友,用如椽之笔赋诗填词,见证了这段历史,也成为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今天诵读这些诗篇,大有“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之感。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争取建立一个新中国。但是,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蓄意破坏和平,挑起争端,内战的危险日趋严重。为此,我党发动解放区军民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1946年夏,时任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的在《送旧友南归》诗中写到:

吁嗟乎,

日寇战败美帝笑,

国贼复横暴。

爱国自卫赖吾人,

成败利钝当可料。

君能游击翻山海,

我将渡江擒虎豹。

岭梅生春会有时,

犁庭扫穴庆再造。

1946年6月26日,调集21万兵力进攻我中原解放区,由此开始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由此而发。在华东调集了58个旅约46万余人的兵力,并以其中27个旅约19万人,由东台、淮阴、宿迁、峄县和枣庄分四路,浩浩荡荡地向苏北和鲁南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歼灭人民军队于苏北地区,或将压缩到山东,然后“聚而歼之”。当时,四路军队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对人民军队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是年春,时任鲁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前敌指挥部指挥的郭化若在《贺圣朝・送友回福州》一词中已显露出渡江南下的夙愿:

鹏程似箭难留住,又匆匆归去。

南天望断隔烟云,黯故园风雨。

波涛险阻何须数?!祝一帆风助!

他年凯奏再相逢,定三山高处。

1946年12月,山东、华中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了宿北战役,全歼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和三个半旅共2万余人。宿北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反动派,但是,敌人仍有北犯的可能。为扭转战局,争取战争主动权,1946年12月18日,中央军委和电示、粟裕:宿北战役结束后的“第二步作战似以集中主力歼灭鲁南之敌,并相机收复枣庄、峄县、台儿庄,使鲁南获得巩固,然后无顾虑地向南发展,逐步收复苏北、苏中一切失地”。25日又电示:在鲁南“打一个比宿迁更大的歼灭战”。

12月28日,、粟裕在刘家港口村主持召开了由纵队司令员、师首长参加的鲁南作战会议。会议决定,山东、华中野战军协同作战,回师鲁南,歼灭第二十六师及快速纵队。参战部队有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八师、鲁南军区第十师、鲁中军区第九师、第四师第十团、军区炮兵团、滨海警备旅、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等,共27个团。

根据战役部署,参战部队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山东野战军第八师、九师、十师、四师的一个团与滨海警备旅共12个团组成右路纵队,由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鲁南军区政委傅秋涛、副司令员郭化若统一指挥。左纵队由陶勇所部第一师和叶飞所部第一纵队共15个团组成,归野战军直接指挥。鲁南地区的地方武装及民兵担任侧翼钳制与敌后袭击的任务。

战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围歼敌整编第二十六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第二阶段乘胜扩大战果,以右纵队攻取峄县城,以左纵队追歼敌整编第三十三军。

鲁南战役从1947年1月2日始至20日结束,历时18天,人民军队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全歼美式装备的整编第二十六师、第一快速纵队、整编五十一师、整编五十二师一个团共5.3万余人。俘整编第二十六师中将师长马励武、第一快速纵队步兵第八十旅少将旅长车藩如、整编第五十一师中将师长周毓英、少将副师长韩时儒、第一二三旅少将旅长李玉堂、第一一四旅少将旅长李步清以下3.6万余人,毙整编第二十六师第四十四旅少将旅长蒋修仁以下1.3万人,伤其官兵4500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坦克24辆,各种大炮217门,汽车474辆,轻重机枪1048挺,电台13个,电话机66部。这些武器为野战军指挥部组建特种兵部队提供了装备。

鲁南战役开创了人民军队在一个战役中歼灭两个整编师五个旅和一个快速纵队的先例。

郭化若在我军攻取山东峄县后即赋诗填词,再次表露了渡江南下的夙愿:

《阮郎归・鲁南战后》

群山万壑战酣时,风高怒马嘶,

将军对客夜敲棋,纷纷捷报飞。

坚城破,战车羁,健儿带笑归。

高台又纵钓鱼丝,春风鲈鱼肥。

七绝《鲁南山中春暮有感,兼呈朱总司令》

群山敌垒似花残,万里云烟锁汉关。

沧海桑田催日月,春风吹梦到江南。

同年秋,党中央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华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分三路挺进中原,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我三支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使敌人的军事重镇武汉、南京直接处于我军威慑之下。

同年8月4日,中央军委连发六电,指令粟裕带炮兵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陈、唐、叶、陶五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并决定华野西兵团由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提议请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9月,与粟裕在豫皖苏军区写下了《六言・宣布本军主张》诗一首,诗云:

为了彻底灭蒋,本军大举南征。

此来宗旨所在,救我苦难人民。

反对美国侵略,争取民主生存。

废除中美条约,保存领土完整。

实行民主政治,打倒蒋党。

成立民主政府,人民自做主人。

肃清贪官污吏,打倒恶霸豪绅。

保护人生自由,特务一律肃清。

实行,农民分田自耕。

取消苛捐杂税,不准拉夫抽丁。

没收官僚资本,开仓救济贫民。

保护工农商业,买卖一定公平。

保护民主教育,信仰自由认真。

实行民族平等,回汉一体相亲。

行所至,纪律素重严明。

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行。

人民一针一线,本军不动毫分。

俘虏官兵不杀,优待条例分明。

如有违犯规条,准予扭送严惩。

人民快快起来,共除蒋贼祸根。

同时,统治区反蒋斗争的第二战线正在形成。10月10日,《中国人民宣言》提出了“打倒,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12月14日在《吟反攻形势》一诗中反映了这一形势: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

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关陕伐狐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

谭许胶河收一战,苏鲁前线逼两淮。

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

举国艳说新民主,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二)

党的十二月会议后,同前来陕北的论及战争形势时说:已处于防御地位,黄鹤一去不复返,他要回到战争初期那种形势是不可能的。今后是我们如何转入江南、四川、两广的问题。为了打破中原战场僵局,于1948年1月27日致电华野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粟裕,提出由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等三个纵队组成华野第一兵团,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计划在宜昌至监利之间的几个地段渡江进入湘西,或从洪湖、沔阳地区渡江进入鄂南,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闽浙赣。具体渡江时间,由粟裕“熟筹见复”。在《失题》二首中反映了这项决策:

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

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

粟裕复电,主张部队3月下旬出动。3月16日,部队在河南濮阳集结休整。同时派出小部队去江边侦察,准备渡江。粟裕通过对敌我力量对比进行多日深入研究,获得新的认识,便于4月18日又致电,建议暂不渡江,继续留在中原作战。即电示粟裕与已去濮阳的同来河北城南庄向中央汇报。5月初,粟裕向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汇报了自己的看法,中央同意粟裕的意见,并在5月5日的电报中指出:“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通道,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徐汴线南北地区,以消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任务。”电报还指出:“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为加强中原局的领导力量,中央决定去中原局工作,由粟裕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之前,曾有《寄南征诸将》诗一首,寓意要解放全中国。全诗如下: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后,、粟裕随于5月12日一起回到河南濮阳。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部队进行动员,并指导华野一兵团制定南下作战方案。在会上发表《向朱总司令学习》的演说。此时,收到前引郭化若七绝《鲁南山中春暮有感》,于5月18日唱和一首《和郭化若同志〈山中春暮有感〉》,并嘱转交。将中央对华野一兵团的指示融于和诗中:

出击中原敌已残,三军早过武胜关。

再灭顽师三两个,雄师直下大江南。

送别之后,又步前引郭化若《鲁南山中春暮有感・兼呈朱总司令》诗原韵,赋七绝《和郭副司令并呈朱总司令以志其亲临南线之快》诗四首。诗中也流露出逐鹿中原、寻机南下的意图。全诗如下:

读罢新诗兴不残,又将远举付深谈。

总戎令下风扫雪,立马吴山更图南。

首夏清和花事残,为讨不庭向江南。

郭郎妙计留春在,总座新诗气如磐。

战局几回抵掌谈,反复指点计艰难。

北线迩来传屡报,逐鹿自古在中原。

耻杀不辜得天下,东征西怨万方从。

温温不做惊人语,大度自然是真雄。

5月20日,时任华野六纵副司令员的郭化若即赋《和诗四首》,诗前有小序。小序及诗均表露出“中原定后下江南”的意图。小序及全诗如下:

1948年5月,第三野战军西兵团一部奉命在濮阳整训,即将渡河南下,鏖战中原并作渡江准备。朱总司令受党中央、委托,亲临前线视察。二十日夜,得到陈司令赐诗四首,喜不能寐,因即灯下走笔奉和四绝,以志其事。

蒋獠似花残,伪选登台落笑谈。

四面楚歌临末路,最爱劲旅下江南。

新法攻坚敌垒残,中原定后下江南。

蒋军前线如崩土,革命后方似石磐。

奇谋在握纵奇谈,最后难关亦不难。

谢傅弈棋原有意,从容筹划定中原。

雄图壮志千秋罕,虎略龙韬万众从。

帷幄深谋谋全胜,红旗西风鼓群雄。

同时,郭化若在《高阳台》一词中也反映了华野一兵团将渡河南下,鏖战中原,并作渡江准备的意图: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燕云、秦月、胡笳。廿载风尘,沙场深处为家。相思夜夜辽东梦,纵侍栏海隔烟遮。据雕鞍,古道荒郊,日暮春赊。

江南父老倒悬久,盼渡江梅柳,出海云霞。逐鹿中原,渡河行看飞槎。红旗指处摧枯朽,待从头重建中华。卜云(去来)期,一冬残云,两度荷花。

5月30日夜,粟裕率一、四、六纵及两广纵队、特种兵部队南渡黄河,6至7月发动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合称豫东战役。在《渡黄河作歌》中又表露出先逐鹿中原、后出兵江南的意图。诗中云:

黄河悠悠吾其济,大军反攻从此去。

江淮河汉入掌握,南京群丑苦无计。

党团统一竞贪污,棘门霸上等儿戏。

老贼花甲飞来去,满眼战局皆丧气。……

皇皇华夏岂无人?旗伸正义。

中原已告堤防决,长江何处能守御?

国贼授首看日近,狗党狐朋失依据。

人民法庭早安排,海角天涯难逃避。……

(三)

1948年7月13日,在致中原局和粟裕的电报中指出:“粟兵团应在现在地区作战到明年(1949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采用“攻济打援”的方针,以求在运动中歼灭敌整编第五军,然后再遵中央指示实施渡江作战。但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敌援兵迟迟不靠前,歼灭敌整编第五军的设想未能实现。因此,9月24日,济南战役行将结束时,粟裕致党中央军委:“为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促使敌人退守(至少加强)江边及津浦等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便于我军恢复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条件”,“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粟裕的这一建设,很快得到中央的同意:“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并责成由华东野战军负责战役计划的制定。10月11日,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示华野:“你们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明年一月休整。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你们主力大约可以举行渡江作战。”同年11月,淮海战役发动,而战役的实际进展,使战役规模扩大,参战部队由华野扩大到华野、中野协同作战。战役结束后首府南京直接暴露于我军铁拳之下,为发动渡江战役创造了军事条件。因此,早在杜聿明集团被歼灭之前,中央军委于12月12日电告淮海战役总前委,要他们研究渡江战役的安排。总前委讨论后由、驱车去河北西柏坡向中央军委汇报。发动渡江战役的步伐加快了。

在《淮海前线见闻》(1948年冬)一诗中写道: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

吉普车,美蒋运输来。闪闪电灯红胜火,轰轰摩托吼如雷。夜夜送千回。

老战士,几年久从戎。拥政爱民作模范,军政学习当先锋。杀敌气如虹。

新战士,列队长又长。谡谡军装何整肃,昂头阔步挺胸膛。杀敌志如钢。

新同志,解放最开怀。诉苦从头难尽说,壮丁远处被抓来。共打蒋独裁。

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的郭化若在淮海前线填写《临江仙・中原会战》一词,描绘了当时战场形势,表露了渡江意向:

千载义旗初遂胜,惊天气壮山河。合围百万笑中看:中原多激战,几见此时酣?

雪浪翻天风似箭,阵前歌舞犹欢。游鱼釜底待朝餐。明春花盛放,传檄到江南。

“阵前歌舞犹欢”,反映了这样的历史事实:我军包围杜聿明集团于陈官庄青龙集后,曾命令停止攻击,进行20天的政治攻势。前线战壕中曾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动人心弦的宣传形式;又值新年,更加活泼,每日敌军官兵来降者常数百人以上。

1949年1月6日下午4时,接到总前委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的号令,我军各纵队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杜集团进攻。杜聿明集团迅即山崩土解:李弥兵团残部逃入邱兵团驻区,李弥于9日混在俘虏中逃脱。华东野战军命令各纵队于9日下半夜全力总攻杜集团总部。9日晚,各纵不约而同乘敌溃乱之际,向杜聿明总部所在地陈官庄猛插,打乱了敌军,未经大的战斗,杜聿明集团总部及其残部就被全部歼灭了。一场在我军历史上空前的大决战结束了,为尔后执行渡江作战和战略追击等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时位于淮海战场的江苏沛县中学教师赵一鹤先生,目睹了淮海战役我军所取得的胜利,立即赋诗《连日大雪淮海鏖兵报捷》一首以志其事:

雷电风云动鼓鼙,冰霜驰骋马骄嘶。

雪飘飞将从天下,烟锁溃军遁路迷。

淮海鏖兵收半壁,江山一统定全棋。

明朝直捣黄龙府,万里春晖百鸟啼。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战斗在重庆的红岩革命志士,他们用诗歌抒发喜悦庆贺之情。1948年年底,包括淮海战役在内的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内,于这年10月被捕的共产党员傅伯雍,立即写下了七绝《入狱偶成》一首,表示庆祝:

权把牢房当我家,长袍卸去穿囚褂;

铁窗共话兴亡事,捷报频传放心花。

难友们纷纷响应。他们用纸烟盒和草纸片写诗唱和,利用放风的机会传递给傅伯雍。唱和诗联结了颗颗红心,成为凝结难友们的纽带。

1948年6月被捕的中共下川东地委委员兼开县县委书记杨虞裳的和诗为:

英雄为国就为家,风雨铁窗恨磕牙;

革命成功终有日,满天晴雪映梅花。

早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47年3月被捕的进步青年刘振美的和诗为:

誓歼国贼野心家,生命何须问子牙;

乐观主义心无畏,坐对铁窗吐笔花。

1948年4月被捕的共产党员白深富的和诗为:

只为祖国不为家,消灭群雄与爪牙;

正气歌声震寰宇,要叫铁树开红花。

1949年1月被捕的共产党员张学云的和诗为:

对敌斗争靠大家,酷刑难熬紧咬牙;

蒋贼兵败末日近,坐穿牢底戴红花。

1948年被捕的川北武装起义参加者艾文宣的和诗为:

别妇抛雏不顾家,横眉冷眼对虎牙;

深知牢底坐穿日,全国遍开胜利花。

这些光辉诗篇中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也体现了英雄们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这些革命志士(除傅伯雍外)都在1949年11月14日和27日英勇献身。

(四)

1949年1月1日,在《新年献词》中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决议,把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九省的大部或全部规定为1949年的任务之一。“向长江以南”进军,发动渡江战役终于摆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会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华东野战军前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1月8日会议精神,积极完成渡江准备。4月1日,邓小平主持制定了《京沪杭作战实施纲要》,规定了我军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的消息传来,我军于4月20日发起渡江战役。

4月20日晚,随着“渡江开始!”一声令下,万炮齐鸣,万船齐发,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抢渡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天堑。根据总前委的命令,我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的任务是:从姚沟至裕溪口进行渡江突击,派一部分兵力在芜湖、裕溪口至和县段择机渡江后,迅速控制当涂南北地区,钳制芜湖守敌,主力则从龙王庙至泥叉镇段渡江。渡江后,留一部分兵力配合第七兵团渡江,主力沿南陵、宣城等地区,经郎溪东西地区向东挺进,各部前进至预定地区后,待命配合野战军主力夺取上海,然后担任淞沪警备任务。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政治委员的郭化若乘坐一叶小舟,听着炮火隆隆之声,看着天上点点繁星,脱口咏成《渡江之夜・调寄菩萨蛮》: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倾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三野(即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在《大军南下》一诗中写道: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时任渡江战役指挥之一的三野前委委员张爱萍于4月22日写下了《雄师渡长江》一诗:

大江南北风云逐,雄师百万气吞吴。

樯橹断流天堑塞,红旗蔽日金陵覆。

挥戈东进临沧海,席卷南国下巴蜀。

地覆天翻乾坤转,神州五亿作新主。

4月23日夜12时,人民第八兵团第三十五军由下关登岸经挹江门进入南京,于次日凌晨占领中华民国总统府。新华社为此发表社论《庆祝南京解放》,指出:“南京的解放正式地表示了统治的灭亡。”由主席亲笔修改的中共中央庆贺南京解放的电文中写道:“反动统治从此宣告死亡,江南千百万人民迅即重见天日,全国欢腾,环球鼓舞。”“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方针终于实现了。阅读了“南京解放”的捷报,挥笔写下了气势恢弘的壮丽诗篇《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应中共中央的邀请,2月28日由香港北上的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从青岛登岸,3月10日抵青州,受到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袁仲贤、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欢迎。柳亚子即席各赠一首七言绝句,绝句中洋溢着柳亚子先生拥护党中央“打倒,解放全中国”战略决策的心情。其中第一首绝句为:

抵掌谈兵悉妙妍,人民义战世无前。

几时烧尽横江铁?父老东南望眼穿。

3月14日,柳亚子先生在赴北平的车上赋诗一首,再次表达了这一心情:

义师百万下江东,狗盗鸡鸣势已穷。

如我笑言殊大赧,看人血汗建奇功。

翻身别写中华史,横槊真成一世雄。

指日新都传捷报,犁庭扫穴缚元凶。

柳亚子在另一首《赠将军》诗中云:

兼资文武此全才,重向江东卷土来。

我喜故乡消息好,前锋直指雨花台。

3月18日上午10时,柳亚子所乘专车抵达北平,北平市市长、民主人士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许广平等数十人在车站热烈欢迎。面对如此热烈的礼遇,柳亚子心潮激荡,即撰《抵北平感赋》:

旧游十五年前事,此日重来一惘然。

尊酒碧云应告慰,人民已见太平年。

3月25日,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迁居到北平,当晚在颐和园宴请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柳亚子应邀出席宴会。柳亚子异常高兴,即席赋诗三首,其中一首写道:

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换到今兹。

珠江粤海惊初见,巴县渝州别一时。

延水鏖兵吾有泪,燕都定鼎汝休辞。

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南京解放后,柳亚子写下了《四月二十三日夜闻大军已下南都,喜极赋此》诗两首:

荼火军容百万奢,残酋狼狈各天涯。

文章已早无江总,金粉何曾杀丽华?

真喜翻身到萌庶,宁愁亡命窜豪家?

英灵地下应同笑,张恽侯刘鬼一车。

碧云寺与紫金山,衣钵薪传我忍删?

当日迁殷原有说,此时卜洛复何惭?

后先不信孙毛异,评判还应列史班。

北望孤棱南望雁,杜陵涕泪定庵孱。

江苏沛县赵一鹤先生也填词《浣溪沙・人民解放南京》一首,表达祝贺之情:

飞箭风帆射大江,咤雷叱电走仓皇,黄龙府上锦旗扬。

万里江山春一色,腾腾大地捧朝阳,沉沉海角落天狼。

5月3日,我军解放杭州。总前委集中精力,做好上海接收工作。粟裕制定了解放上海的军事方案,努力争取获得军事政治双胜利。27日下午3时,上海解放,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我军进入上海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进民房睡马路,与“五子登科”、“劫收大员”形成了鲜明对照,赢得上海市民的高度赞扬。诗人、书法家沈默尹赋诗赞扬我军:

秋毫无犯取名城,大炮昂然未许鸣。

晓起居民始惊动,红军街宿到天明。

柳亚子也赋《闻上海解放有作寄将军》诗两首:

狼星一昔敛江头,百万红军下旧州。

古国遗黎宜厚抚,胁从群小忍深求?

词华伟业惭千古,裙带麻姑瞬廿秋。

向笛黄垆真满眼,酒边慷慨哭朱侯。

探囊胜算未全收,闻道艨艟走大酋。

地角天涯宁有幸!吊民伐罪本无尤。

追师应早收珠海,漏网休教渡美洲。

闲煞龙文双宝剑,几时斫断逆臣头?

澳门爱国商人马万祺闻讯后也赋诗一首:

闻道大军过大江,雄师勇猛世无双。

滔滔天堑等闲渡,楚楚南都旦夕亡。

箪食壶浆迎解放,佳肴旨酒庆重光。

倒悬已解人欢畅,歼尽顽军早建邦。

参考文献:

①《传》(1893―1949)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7月版。

②《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③《的诗词艺术》,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④《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4月版。

⑤《文艺》1965年第8期。

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鉴赏》,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6月版。

⑦《柳亚子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4月版。

⑧ 《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33―35页。

⑨厉华:《红岩魂学生读本》,群众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102―104页。

⑩陈山:《渡江战》,作家出版社,1955年5月版。

[11]沛县文史资料第9辑《泗上诗征》,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三月的原野篇7

可季节很慢。春天是那种蔫性子,不像冬天生猛,一阵风“吼吼”地就来了。她从那些不知名的草芽上试探着。等人不注意,焦急得快跳河时,她来了。她来了,轻手轻脚地。有点弱不禁风,有点懒散,有点不在乎,还有点狡黠,有点调皮,有点浪,有点淡香,不知从哪儿就来了。

鸟在窃喜,叫声宽厚沉稳。它们的巢,谢天谢地,终于不再在北风的漫长施暴中摇摇欲坠了,是暖巢,对,是暖巢,不再颠簸,可以做了。三月是一种生活方式。三月突然让天空变得忙碌,纸鸢乱飞,燕子筑巢,蜜蜂搬蜜。苍蝇和虫蠓也出动了,夹在天空的选美队伍里。

三月在乡野委实太多,不值得大惊小怪,左一个三月,右一个三月;这个坡一个三月,那个沟一个三月;腐草间是三月,池塘里也是三月。不止几株樱花杏花,不是一个盆景大的公园。三月在乡下漫山遍野,无边无涯。每一块地都是三月的集市,每一道沟也是三月的百货大楼。不集中,不刻意,不显摆,素面朝天,但香艳逼人,琳琅满目。也不尽是这样。乡村的三月还有许多残冬的残余,留着寒冬清算大地的证据。比如一个草垛上,一棵树上,牵着吊着绊着葫芦或是丝瓜的枯藤与衰果,它们在风中冒充生命飘摇着,让春天无奈;一头了毛的牛,有些蹒跚地在一丛青草前试着恢复味觉;月亮还是显得有些阴鸷,像是冬天最后的帮凶。对春风领悟迟缓的树木正在蓄势待发,但还没有完全醒来。屋前屋后的杏花急不可耐地向枝干攀援,成团成簇,把这种树堆砌得花里胡哨,打扮得像个疯子。一株野樱桃却像一个村姑在水边羞涩地微笑着,很安静很安静。

在三月的原野上,春天有许多敢死队员,在已经占领的高地上欢呼。我看见有两只蜜蜂“嗖”地从杏树上飞走了,飞向荠菜花开的田垄。那里的荠菜茂密广大,风吹过时,一浪一浪卷走,又一浪一浪回来。我不喜欢在这个季节盛开的泽漆,它们几乎要占遍荒野,花不像花,叶不像叶。它们的俗名叫鬼打伞,在荒山野冢,长得像另一个世界的伞阵,太吓人,太不识时务,喧宾夺主。但是回到城里,我会怀念它们。我怀念乡村的一切,包括我不喜欢的植物和野狗。

三月让田野和视野广袤无垠,越往三月的深处去,所有的庄稼和植物都像潮水一样暴涨起来。这是一个节骨眼,一个路口。阳光一天一天艳丽,天气一天一天通人情,像狗一样好使唤。天空一天一天高且蓝,终于,油菜花成为了大地的新宠。她太强势,太霸道,目空一切,兀自癫狂。空气纤尘绝无,烟岚如缕,粉粉的,晃晃的,耀眼炫目。因这大手笔,整个田野色彩饱满,豆蔻年华,青春逼人。鹧鸪一声一声,叫声含着水雾。路边的野芹菜蓊蓊翠翠,半夏、天门冬、麦门冬、绿蒿也同麦苗一起茂盛起来,水中的蒲草绿芒初现,榆树从疙瘩里抽出枝条,在阳光下抖擞着透明的小叶片。雄壮的高压铁塔手牵着手,跃向大地的尽头。偶尔一阵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很小,但是大地湿了,人的衣裳真的湿了。一会儿,太阳出来,像水洗过一样。太阳在田野上滚动,在温润朦胧的雾气揉搓中,像一团铁泥向上抬升,红嘟嘟的,冒着热气,弹射到油菜花的花海之上,光芒四处流淌。布谷鸟的叫声从天空划过,但你看不到鸟儿。布谷鸟的叫声是季节的闹铃。

在这样的夜晚,在你的窗口,植物生长的气息会偷袭过来。我经受过的这种遥远乡村的春夜,根本让我无法入眠。像是在听一场吵架,像是所有生灵的不满和吼叫――虫吟如奔腾呼啸的潮汛一下子随月光涨了起来,比着它们的嗓子。这是一个正在苏醒的夜晚。无论多远,春天都在。这些虫子,它们的声音咋就这么洪亮?是不是这样的夜晚它们有太多的激动要呼朋唤友?是不是憋了一冬的嗓子已被月光清洗畅亮?是不是有太多的话要向这暖和的世界倾诉呻喊?它们是不是一群上访者?这些从地底下一古脑钻出来的小虫子,它们的喉咙比人的还粗,真是不可思议的怪事。蛙声倒显得很落寞,很清静,很淡定,三声两声,不想凑这个热闹。主要是虫子,它们扯着嗓子,就像是每个的口里含着一块钢片。叫吧,叫吧,聒噪吧,三月无法阻止你们的歌唱和久别重逢。

细数,从田野上吹来的风,带来了油菜花、荠菜花、蒲公英花和野樱桃、野杏、野苜蓿花,以及植物和水面的香味。不要去分辨谁是谁,谁多谁少。田埂阡陌上,更多的菟丝子、灰灰菜、野豌豆、猪毛蒿、鹅不食,一些田野上有乳名和诨名的植物,都有了,一个也没散失。远远望去,整个村庄浮在油菜花海里,仿佛泡在蜜里一样。

三月的原野篇8

1948年10月29日,中共豫皖苏中央分局财经办事处主任刘瑞龙奉命到达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山东曲阜,就任华东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此时,距11月6日开始的淮海战役,只有8天时间了。

大战在即,刻不容缓。刘瑞龙首先向华野前委负责人转达了关于“华野在执行中央9月会议的决定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指示,接着,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向刘瑞龙传达了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刚结束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后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而后,华野副参谋长张震介绍了军委派后勤部长杨立三到曲阜研究部署淮海战役的后勤和支前工作的准备情况。按照中央军委和华野首长的意图,刘瑞龙同副部长喻缦云等人一起,认真分析了大兵团集中、各部队协同作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参战部队的物资补给、战场救护、伤员后送、粮弹转运、民工调配以及交通修复等后勤和支前工作,都做了深入研究和具体部署。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后,由于战前准备比较充分,后勤保障工作开始进行得比较顺利。可随着战役规模的扩大,我参战部队进展神速,原来预设的粮站、兵站、医院都被远远甩在后面,小车、挑子、担架队伍赶不上急行军的部队,粮食供应也出现一些问题。刘瑞龙等后勤领导当机立断,除应急动用华中地区预存粮食外,一面组织部队就地筹措粮草,一面发动群众,组织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赶运粮食,连上前方的担架都捎带上粮食。同时,采取了增设粮站、分段运送和直接运送相结合的方法,将山东和华中的粮食抢运到作战部队。至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地区后,我军各方面供应都及时得到了补充。

为扩大战果,华东野战军在完成对黄百韬兵团包围后,分兵一部阻击援军,后勤保障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1948年11月16日,刘瑞龙到达江苏宿迁,同中共华中工委书记陈丕显、中共江淮区党委书记曹荻秋等一起,共同研究了华野在围歼黄百韬兵团及其打援作战中,如何从华中地区筹措粮草、增调民工、延伸交通运输干线、增设供应站和健全支前机构等项工作,并取得了一致意见。在各地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广大后勤官兵和数十万民工,历尽艰辛,克服困难,运粮食,送弹药,抬伤员,保障了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

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指示,分兵一部协同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另以5个纵队和江淮军区2个旅,迎击由蚌埠北援之敌。11月30日,杜聿明集团弃徐州城出逃后,华野又集中力量,全力围、追、堵、截。前线部队调动频繁,连续作战,枪弹和物资消耗加大,伤病员不断增加,运输和后勤保障任务十分繁重。

为迅速改变困难局面,保障战役顺利进行,刘瑞龙一面向华野前委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报告,在粮食、柴草、油盐、服装、民工等方面,争取领导和地方的支持;一面同后勤部领导同志一起,于12月2日将后勤机关转移到宿县城北符离集四山子,在这里,发出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后勤工作部署》,对弹药、粮食、医院、民力、交通等5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满足前线作战部队的需要,将兵站、粮站、转运站、救护所和医院向前转移或增设。各级后勤机关和支前单位连夜组织军民抢修公路和铁路干线,在人背、肩挑、小车推、牛车拉的同时,加大汽车、火车和船运力度,将弹药、粮食、装备,迅速运到前线,及时补充我军作战部队。这一系列紧急措施,确保了我军在双堆集、陈官庄、蚌(埠)西北3个战场的作战。

在围追堵截从徐州向西南出逃的杜聿明集团时,华野40万大军先后进入萧宿永边区作战。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边区人民,像当年支援新四军抗日一样,村村户户,男女老少,全力投入后勤服务。他们不辞辛劳,帮助带路、构筑工事、照料伤员、烧水送饭。但由于形势发展迅速,粮食和物资一时运不过来,大部队吃饭出现困难。面对困难,刘瑞龙亲自找到萧县副县长单劲之,要求就地筹措粮草。战区人民听到老主任刘瑞龙(抗日战争时期,刘瑞龙曾任淮北苏皖边区行署主任)借粮的消息,个个奋勇争先,许多贫苦农民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口粮拿出来借给人民军队。结果,三四天内就筹措粮食300多万斤,及时解决了部队缺粮的困难。

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后,华野奉命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转入战场休整。时值雨雪交加,部队急需补充物资弹药,筹足过冬的粮草。这些都需要由冀鲁豫、豫皖苏、山东、华中等根据地筹运。刘瑞龙和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傅秋涛协商后,向华野代司令员粟裕作了汇报。粟裕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中央军委,建议召开一次联合支前会议,给予统筹解决。

为争取主动,刘瑞龙同副部长喻缦云等商定后,于1948年12月19日,在符离集北四山子村召开了各纵队后勤部长会议,检查总结淮海战役第一、二阶段后勤保障工作,确定了第三阶段的后勤组织部署,统一供给制度,明确物资补充的要求,还成立了萧县、永城地区战场物资处理委员会,确定战利品的收集点,提出“不准破坏,统一收集,统一分配”的战场缴获物资处理原则。

会后,广大后勤官兵按照会议决定,积极调整部署。华野5个兵站中站,除第二中站未动外,其余4个中站分别转移到萧县、濉溪口、徐州和宿县。华野直属医院、第一医院、第十二医院、直二所、直三所,也分别转移到睢宁、乔店子、姚圩子、徐州和三官店。同时,组织力量将陇海铁路郑(州)徐(州)段和津浦铁路济(南)徐(州)段修复通车,运河通航,此外,利用缴获的300辆汽车,组建2个汽车运输团,并雇用地方上的250辆汽车,有力地加强了部队物资供应运输的力量。

时值寒冬腊月,连降大雪,水上运输需破冰前行,地面运输要跋泥踏雪,前后方500多万民工和广大后勤官兵满怀胜利激情,经过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将大批粮食、弹药、慰劳物资及时运达前线,使作战部队粮弹充足,全军上下斗志昂扬。最后,经过4天激战,于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生俘杜聿明。

当晚,刘瑞龙随同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华野副参谋长张震,驱车到达陈官庄、祖老楼、胡庄等地视察。看到官兵们忙着打扫战场,搬运胜利品,他回顾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奋战,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吟成《庆淮海战役全胜》诗一首:

徐宿萧永大战场,自古兵家争兴亡。

蒋贼陈兵八十万,妄图顽抗逞强梁。

主客攻守时已变,威势大张。

百万军民齐协力,长围猛攻力如钢。

贼军饥寒交迫日,我逸以气昂扬。

四晚总攻同捣蒜,贼军穷蹙终败亡。

一战全胜定江山,整装待发渡长江。

1948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粟(裕)陈(士渠)张(震)亥删关于战区粮食供应情况电悉。如你们认为有开联合支前会议必要,即由你们直接召开包括华东、华中、中原、冀鲁豫四方面支前代表会议,解决具体问题,并由总前委中一人主持。”淮海战役总前委审时度势,决定召开联合支前会议,委派刘瑞龙代表总前委负责具体筹备。

1948年12月26日至29日,联合支前会议在徐州召开。在刘瑞龙、傅秋涛主持下,经过4天讨论,会议协商了共同支前方案,明确了各地支前任务,通过了关于粮食、民工问题的共同意见,对交通运输、战场流通的6种货币的币值统一,部队元旦、春节供应,以及部队南进时支前领导机构的组织形式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建议。1949年1月3日,刘瑞龙返回华野指挥部驻地萧县蔡凹,向华野前委汇报了徐州联合支前会议情况。晚间,又将联合支前会议情况书面报告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9年1月10日,刘瑞龙接到邓小平复信后,按照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野前委的要求,日夜奔忙,为贯彻落实徐州联合支前会议精神,总结淮海战役后勤工作经验,清理与解决淮海战役遗留问题,保证部队休整期间供应,适当改善部队生活,争取早日完成全军南进所需各项补给与准备,他草拟了粮弹准备、武器修理调整、装备器材补给、医院卫生机构整编、运输工具的调整补充、后勤机关部队整顿、地方支前准备等7个方面的意见。在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后,刘瑞龙于1949年1月14日凌晨时,返回华野后勤部驻地符离集四山子。

当天上午10时,刘瑞龙与副部长喻缦云、黄知真交流情况,商讨今后工作。下午,召集后勤各部门负责干部开会,传达淮海战役胜利经过、徐州联合支前会议情况和前委关于整训期间军政后勤工作的决定,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商定部队整训期间工作计划和各兵团有关工作安排,由喻缦云和黄知真收集整理,拿出部队整训期间后勤工作指示的预案。晚饭后,刘瑞龙又驱车赶往宿县东北龙王庙华中支前司令部,同曹荻秋等一起总结交流淮海战役后勤支前工作主要特征及经验,商定贯彻徐州联合支前会议精神,保障部队整训及进军江南准备等事项。

1949年1月15日上午,刘瑞龙同华中支前司令部的领导一起,讨论商定挺进淮南部队的支前问题,下午研究商定会后4个月部队粮食供应等问题,晚上返回四山子,听取各部门讨论的意见。1月16日,他组织大家讨论关于整训期间后勤工作任务、编制及干部问题。会后,黄知真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草拟华东野战军整训期后勤工作的指示,经刘瑞龙反复修改后,形成文件报送华野前委。

上一篇:酒水促销范文 下一篇: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