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范文

时间:2023-11-17 11:08:22

凝聚力量篇1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人无精神不立,残疾人更是如此。对每一位饱受痛苦折磨的残疾人来说,精神就是他们心中的一轮太阳。当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阅读他们笔下流淌出来的艰辛文字的时候,当大声朗读他们发自心灵的诗篇的时候,当欣赏他们美仑美奂的无声“千手观音”的时候,当聆听发自他们心中充满激情的歌声的时候,我们无不为那超脱自我的坚强所感动,无不为文化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所动容。它能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新绿,它能让干涸的心灵得到“细雨无声”的滋养,它能让踽踽独行者走出黑暗,它能让无数并不完美的生命挺胸前行绽放光芒。“即使跌到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不仅是海迪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是所有自强者发自心灵的乐章。它穿透时空,聚积力量,承截精神,寄托希望,它能鼓舞残疾人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找到目标,看到希望。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优秀的残疾人文化不只是自我情怀的抒发、自娱自乐的依托,而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折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用多种艺术的形式展现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展示他们身上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残疾人文化事业反映着一个社会的体温,也体现一个民族人权的分量,同时也展示着这一群体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价值取向。海迪曾说,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这是何等胸怀,何等气概,何等的力量!

残疾人文化正是用这奇特的阅历、艰辛的探索和无私的奉献记载下这一群体奋斗的历史,弘扬着时代文明的永恒价值,展现着大爱无疆、不离不弃的社会本质。当以艰辛与执著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拼搏与自强并进的独特的精神元素汇入文化主流,当凝聚生命力量的强音发出感动天地感动心灵的声响,当这种时代精神让无数迷惘的人看到方向,有谁还能否认它的存在价值?境界高远、大美无形、内涵深邃所构成的残疾人文化,让文明的传统得以守望,让善意的人性得以壮丽,让人格的精神得以张扬,让社会的意义得以凸显,有谁还能怀疑它巨大的价值呢?欣赏它,就像我们听到《命运》雄壮的交响,听到荆棘鸟天堂的吟唱,听到生命欢乐的颂歌!

残疾人文化是一种生活的回声。在30多年奋进中,残疾人事业在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的同时,对残疾人“精神家园”的关照也自始相随。“精神家园”生长着情感、智慧和力量,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凝聚着社会的关怀。党的“十七大”以来,各项“民生” 工程惠及广大残疾人生活;如今“一切为了残疾人的幸福”又成为各级残联的工作理念;让残疾人更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如今成为社会共同的心愿。一切的改观、一切的变化都是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始料未及的。“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说,精神贫乏同样也没有社会主义残疾人事业。因此,生活在社会主旋律庇护下的人们,不为主旋律讴歌,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出力,那就是一种忘本。新时代的残疾人文化事业,就是要以独特的自强精神激励自我,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以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感染受众。把生活的信仰、信心、信任传达出去;把生活有趣、秩序、仁爱和温暖表达出来,让人们知道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有意志才有道路,有信仰才有方向。

凝聚力量篇2

我们的世界存在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往往会让我们在珍惜不可再生能源的时候忽略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存在介质,如空气,有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在真正意识到它的存在时,才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在遍地黄沙的沙漠中,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是人们在干渴绝望时的救命草,是维护整个界面不可或缺的存在。看待一滴水,就如看待人生,我们往往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认不清事实,还活在自我陶醉中,忘乎所以,只有深入探究,深入了解,水并不仅仅是一种透明的液体,亦如人生,不仅仅是生与死的结局。一滴水的力量是微小的,但一整条河或是整个海洋的水,那会就是无穷无尽的附则或是灾难!一方面我们依靠水维持着生命,他为我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发生的洪水灾难为整个大地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可见,一滴水,并不能翻起多大的浪花,但一整条河、一整条江甚至更大、更多会为整个地球添上多大的伤害!一个人,并不能左右地球的运转,不能留住时间,但是一群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就能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可当一群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那将会是无法预知的可怕创造!

顺水行舟--智慧的力量!

人们常说:“人活一辈子,就应该做些什么。”不用太大的目标,就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知足常乐,带着简简单单的想法,过着自在的生活,我们的一切将会变得快乐!舍得舍得,有舍才有的,有时候,我们放弃一些东西,在不经意间会得到更好的没回报!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享受生活,我们追求自在,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下雨天,雨中漫步,享受这一份难得的宁静,雨水滴答滴答的落在我的发梢,我的衣角,惬意而自在。洗礼掉一身的陈旧,焕然一新的面貌,丢掉过往的无奈与悲伤,留下来的是快乐与希望。世间万物,芸芸众生,追求的不过是一份真实的存在,在以后无数个日日夜夜可以回味着平凡且又真实的人生,带着这份纯粹,这份渴望,这份执着,坚定而又勇敢的走下去!

如人饮水--简单的力量!

凝聚力量篇3

践行兵团精神,要从点滴做起

2014年2月,四十五团500余名来自全团各行各业干部职工集结成的民兵,迎着春寒料峭的寒风中进行徒步拉练。

几天的军营生活,每位参训学员都被训练基地严格的纪律、军人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对兵团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几天的训练,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维吾尔语、比唱红歌,让军营生活紧张而更富生趣,队列会操、徒步拉练既锤炼了我们的意志又增强了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观、人生观。”来自教师行业的徐延玉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

“每个兵团人都是一个合格的‘兵’,我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兵’的血液,必须练好军事技能,提升能力素质,才能保卫、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一连副连长杜风新说。

几天的随行训练,笔者不仅用镜头记录着四十五团干部职工群众“唱响兵团精神”训练活动的丰富内容,也通过与参训民兵交流,深刻感受着他们的思想变化及内心的激动。

强“兵”的意识,提升“兵”的素质

该团在举办此次活动时精心策划,通过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以贯彻十、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话精神、群众教育路线为主线,内容涉及到当前的形势,兵、师、团各项政策的解读学习以及农业现代化的相关知识学习,同时该团首次把双语培训作为学习的重点。

在学习中,参训干部严守纪律,注重训练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训练中做到令行禁止,服从领导,增强维稳戍边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使兵团民兵在完成戍边守防、维稳处突、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十四连书记张进良在表态发言中这样说道:“每年的军事训练活动虽然活动时间短暂,但自己收获颇丰。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作为一名兵团团场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名兵团战士的荣誉和责任,为团场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使学员们全面系统了解兵团精神及其内涵,每期学员都要参观四十五团军垦历史陈列馆,生动的图片详实的史料让学员们无不对军垦前辈们肃然起敬。

2013年10月通过公务员考试参加工作的王惠丽动情地说:“我是首次参加唱响兵团精神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兵团精神,我们既是一名普通工作者,但也是一名兵团的‘兵’。老军垦的创业史让我非常感动。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我们更应该努力增强主人公意识,做好本职工作,为团场发展作贡献。”

用兵团精神凝聚人、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

“惟有唱响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干部职工群众才有敢于砥砺奋进的勇气和自信;惟有开展全员军事训练,树立“兵”的意识、牢记“兵”的使命、提升“兵”的能力,职工群众才能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前行。”四十五团党委书记、政委周建坤在谈到“唱响兵团精神”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作动员讲话时谈道。

连续四年四十五团都组织开展的唱响兵团精神教育培训活动,要求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准军事化管理,学员全部吃住在训练基地,为使训练活动丰富多彩,设置了文化课、军事训练课、讨论课、现场观摩学习课。四年来,共有25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的优秀代表。

“2013年,团党委对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和职工进行了为期3 天的‘唱响兵团精神’暨军事训练教育培训。期间,团场还组织我们参观了小城镇建设以及军垦陈列馆,我深受教育。”四十五团职工李毅说,培训回来“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我决心继承父辈们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好维稳戍边的尖兵。”

“我已连续四年参加了团里组织的唱响兵团精神军事训练,对兵团精神从一知半解到了解熟悉,到感动震撼,“兵团人骨子里流淌着‘兵’的血液,每个兵团人都是一个‘兵’,我为自己是一个兵团人而自豪。”刚刚从团部参加唱响兵团精神军事训练归来的该团二十三连副连长李东林激动地说。

“通过‘唱响兵团精神’活动,兵团各级干部职工形成了共识,充分认识到维稳戍边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成为凝聚、鼓舞和引领兵团人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永恒旗帜。”作为军垦二代子女的四十五团党委副书记、团长曹开军如是说。

当嘹亮的红歌在四十五团民兵训练基地上空唱响,当火热的军事训练在训练场上展开,全团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和军事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四十五团民兵正以实际行动弘扬着兵团精神,体现了兵团民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英勇气慨。

凝聚力量篇4

从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今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到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利用“无会期”密集赴基层蹲点调研,再到全省各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这场在今年2至4月间发起的春季攻势,已然成为当前多彩贵州昂扬奋进的主旋律。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但是,今年全省要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常规思路、按部就班难以完成任务,发动春季攻势,就是要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省委、省政府出台《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对春季攻势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组织发动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强调,要坚决打赢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两场硬仗,确保2017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当前,我们须以精准为基本攻略,牢牢把握主攻重点,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推进易地搬迁扶贫,精准强化教育扶贫,切实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脱贫退出再精准,提高扶贫脱贫精准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贫攻坚春季攻势中,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春季攻势抓在手上,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既运筹帷幄又冲锋陷阵, 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立下“军令状”,就要横下一条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拿实绩说话。

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需进一步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加大力度做好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脱贫致富。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继续深化中直机关、东部城市对我省定点帮扶工作,继续开展集团帮扶、驻村帮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用活用足社会帮扶资源,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薄力量。

凝聚力量篇5

50多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工人们在140万亩的土地上造出了112万亩人工林,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扼守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巨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净化输送清洁淡水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

塞罕坝,是蒙汉语的合璧,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海拔1010-1939.6米,年均积雪7个月,年平均气温摄氏零下1.4度,年摄氏零下20度以下天数120天。塞罕坝人在这种极端环境的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房,创造了“人逼沙退、绿荫蓝天”的奇迹。

“1962年刚来塞罕坝时,冬天是最难熬的。”塞罕坝最早的建设者赵振宇回忆说:“摄氏零下40多度,起风时对面看不见人,气都喘不上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者们以苦为乐、艰苦创业,第一年就栽下了近1000亩树苗。第二年,造林成活率就已高达95%,开创了国内高寒地区栽植针叶树成功的先河。

老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除了艰苦与奋斗,50多年来,塞罕坝人还始终把创新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

2008年,他们实施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研究”项目,引进东北地区优质红松,选择生长健壮的樟子松幼树进行嫁接试验。经过接穗运输、储存、防寒以及人工促进木质化措施等积极探索,嫁接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

这仅仅是塞罕坝人科学求实、善作善成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塞罕坝还自主研发容器苗造林基质配方;创造三锹半人工缝隙植苗法、苗根蘸浆保水法、越冬造林苗覆土防寒防风法等技术;完成森林防火关键技术研究等6大世界林业尖端课题,部分成果填补世界同类研究空白……

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坚持科技引导、勤于钻研、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取得了多项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自我超越。

凝聚力量篇6

其一,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就有必要不断加强社会和民生领域的立法等具体的制度设计,不断使立法机关对民意尊重的“开门立法”常态化、制度化。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本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通过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作出积极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开门立法”,就是提供这种更加有力法治保障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二,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就有必要通过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基本权利的选举权的实现,通过进一步全面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中国城乡公民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无论是“同票同权”,还是代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体现着的既是我国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体现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基本权利的选举权,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有利使我国国家的决策部署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可见,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基本权利的选举权,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梦”作系统阐述时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依靠每一个中国人来谱写”的深刻含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国家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即有必要通过进一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基本权利的选举权的实现,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

其三,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就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力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对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和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行为制约和规范,从而保障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正确行使。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行使人大监督权、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仍然是需要进一步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既要正确认识以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有内容,又要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真正建立起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机制,有效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同时,还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调研、视察、议题审议、工作评议、司法监督,以及通过进一步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等多种监督形式和不断创新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此为“中国梦”的实现、为谱写“中国梦”的人大监督工作新篇章而提供源源不断的法治保障力量。

其四,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就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包括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参与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参与对人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保护等。因此,尊重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为“中国梦”的实现、为谱写“中国梦”的人大代表工作的新篇章而凝聚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就要始终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保障人大代表出席人大会议,审议和表决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增强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实效,扩大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多种民利,使人大代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凝聚力量篇7

作为参政党之一,民建历来把参政议政作为第一要务,注意集中优势资源,深入调研论证,围绕重点难点建言献策。例如,民建上海市委多次在上海和全国层面及多种场合就设立上海自贸区提出提案和建议,2012年的市政协大会发言“鼎力先行先试,推动浦东局部自由贸易港城建设”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高度评价和当场批示,为推进上海自贸区这一国家战略落地作出贡献。又如,中共十后,反腐倡廉成为社会热点,民建上海市委在当年的政协大会上以组织提案形式建议上海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推进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度,并提出六条具体意见,引起热烈反响。再如,针对住房保障开展调研并反复论证,前瞻性提出建立保障性住房的共有产权房机制、打造保障房置换平台的建议,2011年上海将“共有产权”模式引入经济适用房,成为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些着眼大局、着眼大多数人、着眼未来的建言都成为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2002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起,我就坚持发出有质量的声音,并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以砥砺前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鞭策自己不断前行,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立言立德立行,都要最大限度地利国利民,这正是政协委员的价值所在,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溯过去,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经历:从2003年到2011年,我连续九年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交相关提案和书面发言。在世博盛会闭幕之际,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总结上海世博会成果,推动联合国正式将10月31日确定为“世界城市日”的建议》的书面发言,并为此持续不断进行调研和提出建议。在各方努力下,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2014年,我再次提交《瞩目“世界城市日”,深化国际大交流》的全国政协书面发言,努力推动“世界城市日”理念深入人心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参政议政,事关国家大政和民生福祉,我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建言献策,务求言之有据、言之有理。2013年,我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作题为《把收费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大会发言,为整治乱收费提出“限量、限责、限权、限用、限时”等多项建议,引发强烈共鸣,7分钟发言赢得9次热烈掌声,成为最受关注的发言之一。2014年,昆明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引发反恐安全思考,我当时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当即提交《我国反恐立法刻不容缓》提案,建议尽快推动中国反恐怖立法进程。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航之年,站在特定的历史交汇点上,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努力开创协商民主新局面,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协商民主是延续中国式民主发展历程、坚持中国式民主发展道路的极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和保障,应以改革精神推进相关制度建设,使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相信随着协商民主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将越来越坚定。

凝聚力量篇8

越是在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的过程中,越是需要凝聚家长的共识和力量。我们常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的“人民”当然就包括我们的家长,如果家长没有共识,政府、学校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让人民满意,难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家长关注孩子的迫切愿望,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教育和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之中。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需要让家长成为伙伴与同盟军。就拿减负来说,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但是家长如果不认同,就会拼命给孩子报各种校外辅导班、学习班,学生的负担仍然无法减轻。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家长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学习者,是学校活动的自愿支持者,是学校办学行为的决策参与者。教育系统要把家长视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家长的参与意识增强,学校教育更加多元和开放,教育治理更加强化社会参与,需要更好地发挥好家长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力量。

一是要从家长的声音中发现教育的问题。改革很多时候就是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但是如何发现真问题乃至根本性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问题从哪儿来?可以从实际工作中来,可以从专家学者中来,也可以从家长不同的声音中来。我们要注意倾听家长的声音,特别是抱怨的声音、批评的声音、责骂的声音,从中听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虽然许多家长的声音看似比较简单、感性,但却能反映教育领域中比较普遍或者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如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的问题,或者反映家长对于教育变革的需求。

二是要把家长的热情引导为积极的参与。现在,大都市里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和关注,他们热切地渴望知道孩子在学校从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一些家长,不仅关注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还希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希望有表达教育需求、教育观点的渠道。我们可以充分用好这部分家长的教育智慧,一方面在学校工作决策中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用于改进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带动和引导其他家长,形成家长间的教育共识。

三是要把家长的资源转化为教育的资源。家长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资源,学校把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处好了,就把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处好了;学校把家长的资源用好了,也就把社会的资源用好了。有些学校就很善于把家长志愿者这个角色用好,如有的学校发动家长志愿者进行交通疏导,解决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堵车的问题;还有的学校利用家长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或工作角色,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四是要使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和学校尽管站位不同,但是他们关注的对象、最终的指向是相同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健康,学校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健康。因此,引导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既是可行的,又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二月二龙抬头范文 下一篇:哲理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