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留言范文

时间:2023-11-29 16:43:22

母校留言

母校留言篇1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0-0039-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2009/02/314)成果。

收稿日期:2013-08-16

作者简介:李自天,沭阳县教育局教科室(江苏沭阳,223600)教科员,宿迁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吴志坚,沭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沭阳,223600)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妇联曾做过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其中,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1]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儿童“亲情饥渴”,从而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2]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情感孤寂已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着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沭阳是一个人口大县,劳动力输出大县,留守儿童群体已相当普遍,多数寄居在寄宿制小学中,由于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与教育,生活及精神、心理方面都有一些问题出现。沭阳县第二实验学校是一所寄宿生学校,寄宿生已经连续六年超过3000人,其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为此,学校提出“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补偿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同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寄宿制小学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入手,针对实际研究探讨出亲情补偿教育的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利用有效载体,构建亲情沟通的平台

在儿童的生活中,父母的角色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无法用其他感情来替代。要培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儿童创设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增加交流的频次,指导交流的内容。在交流中,他们获得父母的谆谆教诲;感受父母的拳拳爱心,从而感悟亲情、享受亲情。

1.开通亲情电话,搭建亲情桥梁

所谓亲情电话,就是让留守孩子能与父母在学校里进行原声交谈,它是一条连接留守孩子与父母的神奇纽带。寄宿学校在教学楼的每个通道处都安装了亲情电话,学生可以随时和不在身边的父母通话。通过亲情电话,学生倾诉对父母的思念与困惑,汇报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父母可以借此指导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表达对子女的疼爱与鼓励,并提出期望。

2.设立亲情信箱,消除亲情隔阂

现代人的沟通主要依靠电话,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有很大的区别,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学生无法充分体会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每年的元旦我们都免费发放给寄宿生贺卡,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话语写到卡片上,寄给远方的亲人,让寄宿生心里有精神的寄托,使留守寄宿生和父母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也增强了留守学生的写作能力。

3.点击亲情视频,融入父母情怀

在留守儿童中不乏稚嫩的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比起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更需要亲情的呵护。亲情视频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使父母虽然身在他乡,却能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并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让留守儿童尽情融入父母的情怀。学校通过互联网开设亲情补偿的沟通平台,让留守学生与父母交流谈心,让父母多一些了解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适时补偿孩子的亲情缺失。在校园网站上记录部分与父母交流沟通后有价值的心得并发在班级博客上;通过校园电视播放学生享受亲情关怀的聊天画面,让其余同学共同分享亲情;通过班级多媒体让家长与学生进行QQ聊天、QQ留言、QQ视频聊天、发邮件留住亲情;打电话、发信息传递亲情。

二、开展亲情活动课,增强留守学生自身角色的体验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进行亲情教育是一种最直接、最高效的教育活动。开设亲情教育课,创造道德情感体验的契机,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达到对自己角色的反省,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事先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准备,在上课的时候由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表演。表演时,真实地再现其平时在家里遇到同样事情的做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当场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受到教育。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梳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适时进行点拨,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体会到父母、长辈生活的艰辛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本学期,学校承办了“沭阳县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会上,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情绪蛋糕》和《敞开心扉交朋友》两节心理活动课。

在亲情教育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将亲情的感人面展示给学生,通过讲道理、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感受亲情、理解亲情,并将之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推动学生持久地为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亲情活动课时间主要落实在地方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上,主要由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兼任。学校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校本教材《我成长,我快乐》供亲情活动课使用。

三、课外教育活动,创设充满亲情的校园环境

1.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有家的感受

实施“家长制”,开展角色替代施爱式亲情补偿活动。一是在教师中征集阳光爸爸和阳光妈妈,对父母已去世或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实施替代式亲情补偿;二是以手拉手的活动把缺失家庭温暖的同学带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担任2名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到“三知道”,即知道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去向,联系方式,知道家庭住址与状况,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想做什么;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家长通电话一次,每月家访一次。有针对性地实施“家教”,促其“家境”和谐,健康成长。在活动中,学校发帖在校园网站上征集爱心爸爸妈妈,爱心爸爸妈妈发表富有爱心和关爱孩子的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和教师博客上,评最有爱心的老师爸爸妈妈,评最具温暖的爱心家庭;通过校园广播对爸爸妈妈感人真情的事迹给予表扬,对温暖家庭的家长给予感谢;通过校园电视播放学生在阳光家庭中享受家的温暖的过程,播放一些有关家庭温馨的影片;通过班级多媒体阳光爸爸妈妈多与孩子QQ上交流谈心,重要节日留言祝福孩子,时时留言或发邮件关爱孩子的身心成长;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阳光爸爸妈妈平时多通过电话与孩子其他的亲人交流,尽量真正融入到阳光父母家人中,让孩子从内心接受阳光父母,不论什么节日通过短信进行相互问候;节假日时,在征得其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带孩子回自己家,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在家给予他们的爱,带学生和父母的孩子一起玩耍,学生的生日或节日阳光父母给他祝福和礼物;在孩子不开心时父母给予安慰。

2.心理构建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

学校建立心灵之家工作室,开设小丁姐姐信箱,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给予疏导。学校目前有7名部级心理咨询师,他们在春晖楼五楼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咨询中,借助沙盘游戏、宣泄器械等,心理老师对留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缓解不良情绪,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校园网站时常更新相关栏目的内容,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写在班级博客上;校园广播时时播送优美动听的歌曲缓解部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校园电视播放优美的开心文艺片和影片缓解部分学生的压力,开展专家心理疏导讲座;鼓励学生在QQ上与咨询老师说说不开心的事,鼓励孩子把自己烦闷的事邮件发给小丁姐姐;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与家长电话交流沟通,时时关注孩子的动向,节假日也要电话或短信关注心理有缺陷学生的情况;由班主任定期开展集体式的心理谈心活动,由咨询室老师不定期开展对个别心理缺陷学生的疏导,并时时关注他们的异常情况,尽快给予正确的疏导,小丁姐姐信箱时时开放,并做到有问必答。

3.特殊日子关爱式亲情补偿,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欢乐

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在孩子生日、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特别的节日里策划一些活动对孩子实施亲情补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以及节日的快乐。学校每周一的晚上都会在温馨餐厅组织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活动。让学生写生日感言、祝福好友的文章以及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发在校园网站上,展示活动的照片在网站上,展示班级活动的照片在班级博客上与大家分享。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学生生日点歌祝福、播放祝福语、播放感恩父母的美文。通过校园电视播放所有活动的全过程,欣赏快乐节日的文艺表演,欣赏有关节日欢快的影片、父母之爱和感恩父母亲情影片;通过班级多媒体演示祝福语,父母通过视频和孩子一起过节日,演示活动照片,演示收到的贺卡,演示所有节日感言的文章;运用学校搭建的“家校通”平台传递电话祝福、短信祝福;在这些特殊日子里,还可邀请亲人参加活动,学生写信与亲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感动,学生与家长之间写信相互祝福,送贺卡和礼物,面对面相互祝福。

与留守学生共度佳节活动,在去年的中秋节时,中午学生有原来的三菜一汤改为四菜一汤,晚上每位寄宿生两块月饼、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而且学校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都和学生在一起过节,校长并且作了中秋致词等。这些健康的心理物质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学校胜似家庭,老师比父母还亲,时时处处有温暖的感觉。

四、构建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让爱全方位落到实处

为确保留守学生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最基本资料,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和教育状况、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性格类型、气质类型等。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望、闻、问、切——中医四法,播撒爱的暖流

“望”是指观察,作为教师应该多观察孩子的动态,看看他每天是否按时作息,每天情绪怎样,如果离开学校,到哪里去了,家里人知不知道。

“闻”是指听一听他和身边的同学、朋友的交流,多方面了解一些孩子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问问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问”是指当教师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不良,要“平视”学生,及时以家长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一次心灵深处的对话,并站在孩子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慰藉孩子的心理。

“切”是指当我们全面了解孩子后,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孩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还是同伴关系紧张或是父母变故……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制定合乎实际的帮教方案。为了达到这一点,课题组要求教师多看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教育案例,并且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带领大家学习和研讨。

2.真爱、坚持、尊重、保密——四项基本原则,规范转化过程

学校建起“心灵之家”工作室,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和有经验的课题组老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转化时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真爱、坚持、尊重、保密。

真爱,我们的语言和行动都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挚爱心,只有付出真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实施有效转化。

坚持,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波动,教师要永不言弃,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尊重,在交流中多运用同感的态度和交流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理解,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注意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敞开来。

保密,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3.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创造良好氛围

为了给这些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落实上级政策精神,启动了“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以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学生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爱心家庭”与留守学生结对关爱行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工作网络,为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昆.我的教育“提案”[N].中国教师报,2013-3-13.

[2]教育部公报:全国中小学留守儿童2200余万人[EB/OL].网易,2012-8-31.

Strategy for Love Compensation to Unattended Children

in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LI Zi-tian & WU Zhi-jian

(Shuyang Bureau of Education, Shuyang 223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countryside, unattended children with their parents seeking odd jobs in the city are gradually becoming more than before. Therefore, the problems with these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boarding schools are gett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how to compensate their decreasing love from their par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and concern of our society. Shuyang No.2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as discovere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ompensation by making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ss of love, which has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in practice.

母校留言篇2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教育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方面的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情况有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城市教育质量而言,农村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农村留守儿童在这种状况下的成长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1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本文选取江西农村某地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选取了600名留守儿童,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00名,问卷有效率为93.5%,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校情况、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在课堂中是否会主动回答问题、逃课的情况、打架斗殴以及沉迷网络等情况[1]。

1.1生活状况:在这些留守儿童里面,有将近20%人的父母在其一岁时就外出去城市工作,他们的生活状况都是由(外)祖父母照料,但是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们很难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难以在亲人感情以及社会认知方面树立正确的挂念。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能够自理,但是在其身心发育的关键期间父母没有在身边监护,他们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程度,在成长过程逐渐变得孤僻、冷漠。

1.2教育状况:在对该农村缀学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属于留守儿童的高达92.3%,在问到留守儿童对读书是否有用的看法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读书并没有什么用,在将来进入社会后同样可以获得工资,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读书无所谓。对于是否会在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93.6%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2]。也有部分学生趁监护人不在时偷偷逃课外出,跟随他人一起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综合以上情况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力度。

1.3心理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31.7%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表现为孤僻内向,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进行沟通,缺少父母的嘘寒问暖,留守儿童在与外界沟通时表现十分吃力,并且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与同龄儿童相比,在遇到事情时极易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35.4%的留守儿童表现为冷漠乏信,这些留守儿童在长期不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下,不能养成待人善良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得不到鼓励,使得学生缺乏自信。26.4%的留守儿童由于常年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其行为习惯受他们的影响较深,极易产生仇视、憎恨等不良心理[1]。

2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原因

2.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发展较为落后,且相对于城市的家庭结构而言,农村很多家庭并没有真正实施少生优生的政策,甚至是一个家庭有3至4个或四个以上的子女,在面对越来越重的家庭压力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2]。此外,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户籍的限制也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上学,而且相较于农村的上学费用而言是,城市的高消费让农村父母更无法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是必然的。

2.2学校因素:相较于城市里的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的教学育人经验十分缺乏,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弥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对他们全面发展的作用甚微。农村教学条件差是学生得不到正常教育的主要原因,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表现出学习散漫、缺乏主动性等现象[3]。此外,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做相关调查,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缺少了解,也没有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探讨,忽略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3家庭因素: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较低,不能对子女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而且有大部分的农村父母认为让孩子上学就是让他们接受教育,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以及素质、品德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负责[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出现这些想法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教育孩子学习的能力,甚至有些父母认为上学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孩子受教育并不十分赞同。这些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人生观念偏差的主要原因。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3.1加强监护人以及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在校期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了解班里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发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监护人也应该重视孩子的成长发展,监督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沟通的力度,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

3.2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留守儿童的智力:农村学校应该重视教育的质量,利用高新技术开设优质教育,利用多媒体的作用打开留守儿童封闭的心理,培养他们乐观的学习态度,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智力。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可以加强留守儿童与他们父母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3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力度:农村学校应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并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将学校的留守儿童按照性别、年龄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利用父母在其身边时共同与学生进行交流[5]。4结语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父母以及教师需要对其心理问题以及生活状况加以监视,在其成长状况面临许多问题时,需要随时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还需要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雪珍 单位:兴国县高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蒋战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2]臧亚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3]王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12.

[4]王江荷.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6-18.

母校留言篇3

关键词: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空白;快乐;人生观;价值观

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学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现在留守学生的教育来看,留守学生的教育存在空前懈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留守学生?值得每位留守学生的父母深思。

一、孩子“放”在家,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

“在家想管管不了”,这是这学期家访时这位留守学生外婆的答复。“不是有学校吗?”……这就是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吗?教育全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枢纽,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人生起点,一旦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是否成为父母的心上疙瘩,可想而知。

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学校教育就面临种种挑战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学生在学校的地位相当高,教师的教育就面临种种挑战。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敢重言重语,只能从正面引导,这只能是对一些听话的孩子,对一些不管从哪个方面引导都起不到好大作用的孩子,就只能通知家长自己教育。家庭里父母不在家,他能听他们的话吗?这样下去有的孩子就成了不好教育的孩子。最后还是落到教师的头上,用一些极端教育形式,就使有的学生离家出走等。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留守学生不知怎样和社会融合

孩子在家庭、在学校是短暂的,终究一天要踏入社会,去和社会融合,由于家庭教育的匮乏,使学生不知用何种方法去和社会上的人交流,从而使很多学生不愿和人交流,只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玩、交流,学校和家庭摸不清学生的思想,找不到和他交流的话题。

母校留言篇4

一、活动宗旨: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大学生活的多样性,明确大学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进一步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方式做好充分的考虑和选择,同时为增进班中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加强班级的凝聚力,特举办此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08电科2班“我的大学生活”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我的大学生活

三、主办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08电科二班

四、活动时间:20xx年9月16日

五、活动对象:xx电科二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七、活动主要内容:

(一)明明白白我的大学——认识大学生活

I初识大学——PPT放映

II朗诵——“校园四季”

III“初出茅庐”——大学四年规划初谈

(二)真真切切我的选择——规划大学生活

I“校友情”——学长的经验分享

II“片纸传心意”

III激发睿智——交流讨论环节

八、活动组织: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工作

(1)海报制作与张贴

(2)横幅制作与悬挂

(3)邀请函制作与发送

2、活动准备

(1)场地联系

(2)工作人员

(3)活动人员的联系

(4)活动材料的准备

3、活动出现突发事件的应急

(二)活动中

1、活动现场

(1)活动场地与材料的落实

(2)现场秩序的维持

(3)其他工作人员

2、活动资料

(1)图片资料的记录

(2)影像资料的记录

(3)文字资料的记录

(三)活动后

1、活动资料的整理

2、活动总结活动具体内容

一、活动板块

此次“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班队活动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活的表演、讨论及与学长的互动交流使同学们充分地认识大学生活进而做好对大学生活的准备和规划,使大学四年的时间得到更充分的调配和更合理的利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认识大学生活”和“规划大学生活”两大主题,各项活动根据活动内容与性质分别归类于“明明白白我的大学”与“真真切切我的选择“两个板块的活动中,具体内容如下。

二、具体活动

(一)、明明白白我的大学

1、初识大学——PPT放映

活动目的:通过对将近一年来同学们在大学中的生活和所见所闻的展示使同学们增进对大学本身的认识。

请同学们观看事先制作的PPT,展示内容为08届新生从入学到此时来的生活状况和所见所闻。

2、朗诵——校园四季

活动目的:通过朗诵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学校,使同学们加深对学校的理解,激发

同学们的爱校热情。

由四位同学上台朗诵《校园四季》,表达对母校的深切热爱和感激之情。

3、“初出茅庐”——大学四年规划初谈

活动目的:通过请一些同学交流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来激发同学们的思考热情,并给同学们聆听比较的机会。

请几位同学上台简谈一下自己的现有规划,包括自己的目标、达成目标所需的具体努力等

方面的内容;结束后由学长作点评和指导。

(二)真真切切我的选择

1、“校友情”——学长的经验分享

(1)、活动进行期间会邀请到高年级的学长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一个版块由

学长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以及由此所生发的感受;

(2)、就学长所讲结合自身的体会及疑问向学长提出有关大学生活的问题,请学长给予解答。

2、“片纸传心意”

活动目的:通过写纸条的方式使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思考热情,加深体会。

在活动进行期间教室内会放置一个投票箱,整个班队活动进行期间全班所有成员都可以以不记名的方式将自己的见解写于小纸片上并放入箱子中,在各环节结束阶段由主持人组织随机宣读交流。

3、激发睿智——交流讨论环节

在活动即将进入尾声时组织约五分钟时间的自由讨论,形式不限,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补充,最终达到完善规划的目的。

毕业主题班会策划书(2)

活动主题: 明天我们毕业主题班会设计

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

班会背景:

我班共有学生18人。同学们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离开伴随他们成长的母校,迈入中学的大门。为了让学生感谢母校6年得辛勤培育,结合第8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特此召开本次主题班会。 给母校留个纪念册,留下多彩的童年,师生共同分享友情,分享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加深对学校的感情,感谢老师的多年培养,给母校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班会目的:

1、引导学生重温往昔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母校的温暖、同学的友谊、教师的关心。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母校,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校荣誉,乐意为学校争光。

3、增强毕业班的凝聚力和上进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增强自律和感恩意识,健康文明的度过小学生活的最后阶段。

班会准备:

1、成长的足迹:获奖证书,成绩单。

2、精彩的瞬间:童年的照片,学校的生活的照片,毕业合影。

3、我们的佳作:优秀习作,书法作品,美术作品

4、美好的友情:自己的毕业感言,同学留言等

参加人员: 六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大屏幕出示:全体学生的照片(笑脸墙)(打开背景音乐)

老师: 你们还记得这张照片吗?看一看照片上你们那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就是有你们这些优秀的学生,组成了我们这个团结向上,努力拼搏的集体。不知不觉中我们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再过些天,你们就要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升入中学。面对将要分别的朝夕相处的同学、关心帮助我们成长的老师,母校的一草一木,我想你们的心中一定充满着深深地留恋之情。

主持人: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瞬间就要过去了。即将离开母校,即将离开老师,即将离开同学,我们的心中充满留恋之情。 我们将珍惜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母校里,留下美好的回忆;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同学,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们特召开这次《明天我们毕业》主题班会。

主持人:六年来我们朝夕相处、晨昏相伴,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亲如兄弟,爱如姐妹,在这即将分别之际,大家一定有万语千言要表达。

谁能说说同学间让你记忆最深,最难忘的事情:(7名学生发言)(打开感人之声音乐)

主持人:言为心声,但精美的友谊之卡更承载着我们“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情厚意!下面让我们互赠友谊卡。

主持人:在母校的六年里,除了这份浓浓同学情,我们还收获了累累硕果,它是我们刻苦攻读、奋力拼搏的结晶。下面请把自己我们最得意的硕果展示给大家。(班长读优秀学生取得的成绩)(打开背景音乐爱的纪念)

师小结:同学们,看到你们彼此珍重,老师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在学习生活中,你们收获到了最珍贵的,那就是同学间的友谊。看到你们的进步和取得的点滴成绩,老师也替你们感到骄傲。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今天能有这样丰硕的成果,除了我们自己的刻苦与努力,更应该感谢的是谁啊?

(齐答:老师)(打开背景音乐)

齐读:《眷恋》

主持人:是啊,老师是勤勤恳恳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春蚕,如果没有老师的辛勤耕耘、没有老师对我们的热情关心,又哪有我们今天“累累的硕果”?

谁说说,老师平时怎么关心帮助我们的啊?( 7名学生准备:教师帮助、关心自己的事例。)

主持人:老师对我们的爱实在是太深太深了,望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望着已经有缕缕白发的恩师,此时此刻,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吧!

请听:诗朗诵:《谢谢您,老师!》

主持人: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没齿难忘。离开学校后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老师和母校呢?

请看录像:《名人尊师录》

主持人:是啊!参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浩荡江河忘不了源头,我们又怎能忘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恩师呢?让我们向敬爱的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吧!(全体起立,向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师恩难忘,母校的恩情更难忘。让我们对老师说一声:谢谢您,敬爱的老师!(齐说)让我们对培育我们六年的母校说一声:谢谢你,亲爱的母校!(齐说)让我们把对母校和老师的感谢,化成我们的实际行动吧!

主持人: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吧!

老师讲话:(同学们,时光飞逝,流年似水,六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你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你们从一张白纸变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也许将来你们的人生旅途不会很平坦,但老师坚信进入中学后的你们一定会继续发扬刻苦钻研、勇于拼搏的母校精神,一定不会辜负老师对你们的期望!同学们,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因为这里有你们留下的心;这里有你心中常想的人;这里有期待着与你继续交流的许多颗心……)

主持: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六年来,这里六下了我们无数欢歌笑语。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校园:(看课件)

六年来,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也我们播撒下了学习和劳动时的辛勤汗水,这摇篮里也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看课件)

四名同学发言:(从校园环境,参加学校活动,为学校的整洁劳动等方面)

主持:虽然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这一张张老照片定然勾起我们许多的回忆。

请听:《忘不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共同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老师的关怀与帮助让你难忘,撒下过无数欢乐与汗水的母校让你眷恋,同学们,快要毕业了,你们还想再为母校留下点什么?(5名学生发言)

主持:我们用言语难以表达此时的心,下面我们一起唱首歌,表达我们心中的情感。(全体看着大屏幕:滚放一张张朝夕相处的照片)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班长:倡议同学们在这剩下短暂的学习时间内,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在毕业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给母校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给小弟弟小妹妹们作一个好的榜样。争做一名合格毕业生 。

母校留言篇5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初中生;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106-01

留守初中生由于父母很少在自己旁,因此亲情、家庭教育缺失,容易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并出现厌学、孤僻、易怒、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征。农村初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留守学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德育。

一、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德育状况

1.远离亲情,家庭教育缺失

通常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和孩子的联系方式基本依靠电话,并且频率也往往在一周一次,甚至更少。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有的外出务工家长甚至一年也未和孩子进行联系。在这种严重的亲情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无法获得必要的管理和教育,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学习兴趣不足,自卑、空虚、封闭,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2.隔代教育引起德育失常

大部分农村留守初中生和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可是,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加之“隔辈亲”的思想,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孙辈溺爱和娇纵。这容易使学生形成放任自流、唯我独尊的心理,并且会将这种心理带到学校来,使其和同龄人的沟通产生困难,同学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和纠纷。

3.物质放纵造成道德失衡

很多留守学生的父母因为无法及时抚养和照顾自己的孩子而感到愧疚,便通过大量的物质来进行补偿。一些留守学生拥有大量的零花钱,却无人监管其用途,导致他们形成了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仅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就有很多拿着苹果手机打游戏、穿着名牌服装进行炫耀的留守学生。他们这种做法就是道德失衡的表现。

二、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对策

1.榜样作用引导学生

对于留守初中生而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和思想情感对他们可以起到最直接的参照和导向作用。在思想情感中,道德品格无疑排在首位,并且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日常言谈举止当中。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德育水平、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方面为留守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代替他们的父母进行正确的日常德育教育,进而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如笔者为了给留守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每天坚持提前五分钟到教室,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并主动参与到班级学生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树立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榜样。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发挥典范作用,留守学生才会信服,并进行追随和学习。

2.建立留守学生代管制度

对于留守学生,教师可以建立代管制度。一般而言,班主任是该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人,学校的每个教师都与本校的三到五名留守学生进行结对子,成为他们的“临时家长”。每个代管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灵沟通和交流,并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同时和学生一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留守学生可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的影响,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来校举办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这就让留守学生有了倾诉烦恼的场所,并且让学生获得了专业的心理指导。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学生感觉到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进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4.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

中学校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能够拥有激发留守学生兴趣的事物,也可以让他们自觉投身到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进而能够主动地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并且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永不言败、自信坚强的德育品质。比如我校教师就经常组织诸如诗词大会、合唱比赛、足球对抗赛、篮球争霸赛、趣味运动会等课外活动,不仅吸引了留守学生的目光,也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母校留言篇6

关键词: 苏北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 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留守儿童”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规范化的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虽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苏北地区(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相对于苏南、苏中地区,其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突出。

一、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徐州市丰县的欢口育英初中,徐州市铜山区的茅村中心中学,宿迁泗阳的城厢中学,以及徐州市沛县的魏庙中学四所学校,随机采访了七至九年级的在校初中生483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人数占到了受访总人数的72.3%,在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中,父亲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主要模式,占到了64.57%,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达到100人之多,占到了28.57%左右。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现象在苏北农村非常普遍,有超过一半的在校初中生家庭不完整,缺失情况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共有四种:单亲监护、隔代监护、自我监护或其他监护。单亲监护是当前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中最普遍的一种监护方式,尤以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监护为主。隔代监护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占到38%。相对于其他监护方式而言,隔代监护存在的问题最多,由于受到年龄、知识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这种监护方式下的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往往越多。

二、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习成绩不佳。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即让调查儿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大概的估计。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总数占了40.28%,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一般,仅有8.8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差。

但在随后的教师调查时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有40.00%的老师认为所教的留守学生的成绩为中等,46.67%为中下,优秀和良好的总数仅有2.85%,这与学生自我认知的40.28%存在很大差距。不仅如此,还有超过90%的老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不强,在平时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在访谈中,学校领导告诉我们,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乡镇学校的学生成绩都不太好,生源较差,真正的优秀生不多,每年高中的升学率不高。除此之外,他们还反映,从整体情况看来,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还是要差些。

在这一问题上,不难看出,一些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认识,并不客观实在,他们大多对自己成绩的认知都高于实际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学习成绩,由此可以推断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自卑,不愿意告诉他人,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不全面。

2.监护力度不足,监护效果差。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家庭的缺位,在教育问题上就会出现无人管教的现象。对于临时监护人能否很好履行其管教职责,通过调查分别有37.46%和27.55%的人表示不能履行和不确定。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以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这两种监护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监管并不到位。对于单亲监护而言,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方所承受的压力负担远远超过正常家庭,这就导致留守在家母亲或父亲的监护能力、教育能力下降。而在单亲监护中,又以母亲监护为主,由于父亲外出打工,家庭的一些农活、照顾老人、幼儿等重任,就全都落到了母亲身上。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精力本就不是十分充沛,这就会导致母亲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很好地履行监护义务。

这一问题在隔代监护上表现得更明显。隔代监护的监护人通常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受本身身体素质、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照顾好留守儿童。大多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穿暖的层次,在教育方面更是力不从心,关注甚少。除此之外,我们还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与老师联系,主动关心学生的教育问题,即使有联系,也以电话联系为主,教师、家长及学生三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联系。

3.心理、安全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常年不能陪在身边,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得到的关心与照顾是远远不足的,这就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感情依靠,还容易造成性格内向,久而久之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愿意说出家里的情况,对于我们的调查表现得有些排斥。从老师那里,我们了解到,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极易出现不稳定情绪,对于学校的管教和批评也会产生较强的叛逆心理。

在安全教育上,留守儿童由于年纪小、缺少社会经验,又缺乏完整的监护,监护人对其安全教育的忽视,往往使得他们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或周围环境的危险性,以至于酿成大祸。轻者,可能遭受病痛煎熬或皮肉之苦;重者,可能导致伤残,至失去生命。这些情况虽然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没有出现,但是前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年都会有农村儿童受到这样的伤害。由此可见,这些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影响。

三、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

苏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经济负担过重,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这是造成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虽然江苏省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历史沿革、经济政策、地理位置、思想观念等原因,苏南、苏中、苏北呈现不同发展态势,有较大差异。经济上的落后,就使得苏北农村青壮年选择去苏南等相对发达的地方打工。但是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体制和目前义务教育的财政分担体系,使得这些孩子很容易被视为“负担”。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即使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户口还是农村的,各种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就相应地带来了义务教育的不平等。虽然一些地方为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提供了一些政策,但是仍需要高额的赞助费,借读费,以及生活学习费用。少数地区开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不能满足大量农村子女的需要,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使得留守儿童不能留在父母身边就学。

除此之外,苏北农村基层某些主管部门,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比较薄弱,对留守儿童给予的关注不够,在教育问题上的关注程度较低,没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对于留守儿童家庭缺乏科学有效帮助与指导。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位是造成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父母外出打工显然减弱了家庭监督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家庭是由母亲单亲监护或者祖父母隔代监护。母亲独自一人需要处理各种农活,再加上多数家庭子女较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监管不到位的情况。隔代监护对孩子大多存在溺爱的倾向,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对其心理、道德、学习层面的教育少之又少。同时,隔代监护在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上存在很大困难。

相对于城市而言,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上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将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大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自身文化水平的不高也就决定了辅导孩子的能力有限。家庭教育的缺少、不完善就使得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时间、学习要求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

3.学校原因。

苏北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学负担过重,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是造成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苏北农村初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需求,有超过90%的老师认为学校的师资力量一般。近几年,江苏省虽然加大了对苏北地区学校教育的投入,但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然存在。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力量不足的情况,存在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多个年级的现象。

除此之外,有将近40%的老师认为学校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绝大多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并未同一般的学生区别开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或其他原因,学习成绩整体上相对较差,常常被忽视,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还有部分教师对留守儿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本应有的关爱和温暖,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理解、宽容和帮助,则必然会带来心理上的不健康。

4.自身原因。

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年龄太小,社会经历不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确立,思想和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周围一些孩子不爱图书、读书无用的观念,逃课、打架等社会不良风气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

此外,青春期叛逆心理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些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关爱、帮助及交流沟通,形成孤僻、自暴自弃、我行我素等不良性格,在接受学校及家长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无形中给其自身接受教育增加了一道障碍。

四、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对策

1.强化社会政策。

经济条件的落后是造成苏北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板块中,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是十分明显的,而苏北地区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也十分突出。因此江苏省政府应加大苏北农村地区的经济投入,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城乡贫富差距。

经济条件的落后,使得苏北农村的基础教育跟不上。目前绝大多数苏北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教学设施差的情况,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及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学校走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大保障。因此,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寄宿制学校是改善这一问题的另一有效办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离不开基层社区的工作。社区志愿者活动、扶困帮贫活动、爱心捐赠活动等都能够在一定帮助这些留守儿童。

2.完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在解决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的地位是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避免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尽量留下一方陪在孩子身边。在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孩子沟通与联系,如经常与孩子打电话或者利用网络技术QQ视频等,了解孩子的近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与学校老师和临时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也必不可少。主动与班主任联系,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督促孩子学习;主动与监护人联系,能够了解监护人的教育监管情况,指导孩子正确学习。

在监管不足的情况下,父母还应当尽可能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等能力,如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和确定学习目标,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3.改变传统教学。

由于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临时监护和教育能力的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校教育能够在留守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寄宿制办学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所谓寄宿制学校,就是将留守儿童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寄宿的集体生活,可以加强师生、同伴之间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情感上的需要,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其与非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心理上存在诸多不同,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上,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全面的学生档案,以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监护人状况、父母外出打工状况。学校还可以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在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入一些心理、安全等方面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生活上的难题,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五、结语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而形成的,它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江苏省的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和谐体系的建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的关注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蔡澄.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1,5.

[2]张小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基于贵州省大方县部分农村的调查[D].贵州大学,2006.

[3]殷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的尝试――以江苏省宿迁市寄宿学校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3.

[4]肖丽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以苏北农村初级中学为例[D].苏州大学,2012.

基金项目: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及对策研究”(201411998009)。

母校留言篇7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表象;教育措施

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在各学校所占比例均较大。以我校为例,这一学期学生总数1148人,而留守学生就达446人,占总人数的38.85%;据有关资料报道,还有一些学校留守学生数量竟高达40%以上。可见留守学生是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然而留守学生因缺乏“家庭”的稳定性,其心理和行为也最容易被误导,因此,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探究留守学生的不良心理表象,主要有:一是自卑与封闭,他们不敢大胆与人交往,好沉默寡言,善独来独往;二是虚荣与嫉妒,他们大量挥霍父母的钱财,喜欢摆阔,讲究吃穿,用以掩盖内心的空虚,求得他人的羡慕,甚至滋生怨恨家庭、父母的念头,三五结群,无所事事;三是敏感与猜疑,他们对外界显得过分敏感,对他人的言行动辄质疑与猜测;四是狂躁与不安,他们有可能对外界刺激缺乏稳定情绪,显得狂躁甚至粗暴。

以上心理缺陷,在行为上一般表现为:表面沉默是金,而暗地里则为“独行侠”,很令人费解;言语粗暴,动辄出手伤人;寻求刺激,以求平衡,像上网、早恋、吸烟、酗酒、,甚至结团衅事等。

所列之处皆是留守学生常见之表现,从而可看出留守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而留守学生的教育又必须从心理教育入手,斧正其心理是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与突破口,即所谓“心病需用心药医”的道理。那么怎样进行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管理呢?我认为首先要找到形成他们不良心理的根源,其主要有二:一是缺乏父母之爱而导致的心理失控以及隔代教育的过分溺爱带来的心理虚荣;二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学生的诱惑使其心态失常。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抓住病症对其教育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定期开展留守学生心理交流会议;另一方面定期安排教师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其思想工作,予以心理校正。

二是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明辨是非,区分正恶,辨别美丑,并定期撰写心得体会。学校根据其心得分析其心理状态,对症下药。

三是做好家访工作。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好在家监护人的工作,使其与学校一起正确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与其父母定期联系,反馈信息,以求学生心理安慰。学校还可多建一些平台,使学生能与家长交流,如组织学生定期向家长通话,定期用书信或手机短信等形式给家长汇报等。

四是开展各项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温暖,体会到关爱,从而找到归属感,唤回失落的情分与自信。

五是定期开展如“我与留守学生度周末”等师生结对活动。这样既使学生找到家,拾回爱,又使师生情感深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点不成熟观点,望指正。

母校留言篇8

首先请听听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灵告白:

“我真地希望父母在家,因为父母在家,可以经常和父母谈心聊天,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让父母帮自己解决。父母也有更多的时间陪在我身边,关心我。父母外出务工也是迫不得已的,他们是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我希望自己可以真诚地与父母交流,向他们倾诉我的心事与烦恼。父母外出是环境所迫,倘若他们不外出,又怎能供我们上学,父母总是在为儿女的事操心,做儿女的应做一些让父母感到欣慰的事。”

“我知道父母外出是没有办法的事,可是我认为他们外出而将子女孤独的丢在家里是不对的,他们无法知道子女的心理,子女也无法感受到父爱和母爱。”

“我认为父母不应把金钱放在第一位,父母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家乡发展不是可以一举两得吗?”

“我希望父母中最少要有一人在家,父母双双外出,放松了对子女的要求,容易让子女走上邪路。”

“父母外出付出苦力维持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累得一身病痛,有时听和我父母在一起工作的叔叔的介绍,让我感到对父母有很大的歉疚,我在心理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会努力的,放心吧。’”

留守子女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远离故土外出务工而催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孩子的父母一方外出或双双外出,留下众多留守子女或由祖辈代养,或寄居在亲戚、朋友家中。有统计显示,安庆市613万的总人口中,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都保持在118万左右,这个数字背后是约15万的庞大留守子女群体,占安庆市中小学生总数的1/8强。天城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据初步统计,我校高一年级留守学生的比例达56%,其中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占30%,一人外出的占26%;高二年级达37%,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15%,一人外出的占22%;高三年级达43%,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15%,一人外出的占28%。

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愈来愈重要,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1学生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

1.1习惯不良。我校历来重视高一学生的习惯养成,很多学生高一阶段就能够在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生活卫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养成受益匪浅的良好习惯,无庸讳言,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缺乏家长的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他们在家里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沉默,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撒谎,打架,敲诈,迷恋网络,逃学,甚至夜不归宿。极少数留守学生行为极端。

1.2性情怪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留守学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二是留守学生的父母或父母一方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留守学生形成典型的个性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三是父母在外,祖辈溺爱,造成留守学生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谐共处等等。

1.3学习消极。一是代管的亲属只管对小孩的生活起居,对孩子的心理、学习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顾不到,使得这些留守的学生在行为上缺乏约束,思想上出现波动,学习上缺乏信心和动力;二是不少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一样挣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

2实施“一、二、三工程”,搭建心灵家园

2.1对社会一个呼吁。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我校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校园网络等媒体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留守学生。教育和培养下一代关系每个家庭的利益,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每个家庭的事,是全社会的事。留守学生教育规模大、数量多、问题重。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单靠他们的父母来改变孩子的命运,那必然是一句空话。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真正做到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主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使外出打工者安心工作,使社会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2.2学校两点做法。

2.2.1做暂时监护人。

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 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把关爱留守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做到“三个一”:每个星期同学生谈一次话,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等。拓宽育人途径。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加强老红军、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学校成立关工委及家长学校,拓宽教育管理的途径。

(1)、举办专题讲座。

上一篇:那一刻我很幸福范文 下一篇:让人感动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