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28 15:04:43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1

首先、要有正确的朗读训练

(一)正确朗读是对学生朗读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应在学初抓好拼音教学,这是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抓好汉语拼音教学是正确训练朗读的关键。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应抓紧抓准,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拼读生字,扫清朗读过程中的障碍,教师要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正音,直到学生读准确为止。

(二)抓好字、词语、句子教学。学生首先要识得文中的字,懂其义,并且要知道哪些是词语,哪些单纯只是字。对于长句,要做到分节朗读但不能断其义,要分的恰倒好处,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分。低年级学生因为识字少,知识面窄,所以在朗读时易出现破字、断句等规象,要改善这种状况,还要狠抓朗读训练。一些学生在朗读中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地看着书来读,教师要严格要求他们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认真地指着,准确地读出来,对于学生朗读中常常出现的丢字、添字、一字一顿、重复、拿腔那调等现象,教师要做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只有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才能收到实效

(三)抓语气训练。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不尽相同时,学生读文就不会只读成“一马平川”,而是高低不平,错落有致了。

其次、培养学生审美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力求做到语音标准、规范,不读错字、别字,不加字、不漏字,声调要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语气要抑扬顿挫,语流要轻重缓急,语速要有快慢变化,读出节奏感。使朗读要做到与文章内容一体化,有感情地表达文章中心意思。如二年级语文课《黄山奇石》一文,表达了对祖国河山浓浓的热爱之情,在朗读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语气,语气要轻、要缓,要表现出黄山的奇、黄山的秀,使黄山的美丽如生动画卷在读中再现在眼前。仔细阅读品味描写“猴子观海”、“仙桃石”等几块奇石的美妙词句,让学生、作者与黄山胜景交融在一起,犹如身临其境,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然后再让学生把感受到的、想到的、领悟到的说出来,使其真正明白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怪在何处,真正感受到黄山之石蕴藏着奇特美妙,如此的读法才能体现出一个“奇”字。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优美课件,引发学生的创造美:

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随课件画面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能激发他们的朗读情趣。低年级儿童易于接受感性知识,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切忌单纯模仿,这样易形成低年级学生厌读心理。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阅读情趣。如在指导一年级语文课《小白兔与小灰兔》时,先用动画的形式播放本文故事,将小白兔的勤劳,小灰兔的懒惰灵活的展现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一下子喜欢上勤劳的小白兔。在读有关小白兔的语句时,就能以亲切的语气去读。

(三)抓朗读方式。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逐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但单一的朗读方式易在低年级学生中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而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则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朗读需求,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如教师可以采取个人朗读竞赛,小组朗读竞赛,轻声朗读,大声齐读等不同朗读方式。

最后,要有正确的朗读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朗读评价则是提高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朗读评价可以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包括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体的把握等。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画语录》

【中图分类号】 J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53-3

石涛,原名朱若极,字石涛,小字阿长、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靖江后人、清湘老人等。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清兵入关第二年,其父靖江王朱亨嘉在广西桂林自称监国,兵败被擒以幽死。石涛尚幼,托内官存活,逃至武昌,剃发为僧。其后由湖广、江西云游浙、赣、皖等省,在安徽宣城住十五年,和宣城一带的文人墨客交往。游黄山,见“奇松怪石,千变万殊” “狂喜大叫,而画以益进”。又在南京住九年,南京是文人会集之地,与之交往的诗画朋友更多,艺术有了进一步成就。这时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民族矛盾比较缓和,康熙南巡时,石涛在南京和扬州曾两次接驾。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志康熙三十二(1693年),石涛旅居燕京(北京,当时又称长安),前后约四年的时间。他长住且憨斋,有时住岳归堂、海潮寺。曾与王原祁合作《兰竹轴》赠辅国将军博尔都。这次北行,接触了北方雄伟的山水与著名收藏家所藏的各代名迹,使他的艺术益进于成熟。1692年秋回到南京不久,渡江定居扬州,晚年以卖画为生,死于扬州。

他在诗、书、画以及印章方面都有高度成就,山水,树石,花卉、虫鱼,以至神像、美人都能画,突出的还在山水和花卉。石涛十四岁开始作画,终身勤奋。至今尚存大量作品:如《黄山图》轴(有多幅,其一为辽宁省博物馆藏)《庐山观瀑图》轴等是一种类型,笔墨豪放而有雄伟的气势;《细雨虬松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和《黄山图》卷,用笔略细,着重于对山水的真实感受; 《黄山八胜画册》等,则笔法老辣流放; 《余杭看山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又用一种流动如水波的线条来画山峰石皴,极其生动之致; 《淮扬洁秋图》轴(南京博物院藏)则笔墨秀雅致; 给人以清新之感。

石涛山水画的构图、笔、墨千变万化,风神面貌特多,特别灵动,赋予笔墨以自已的心灵与艺术的激情,有现实依据,但又不拘泥于真山水的如实描绘,有概括提炼,也有夸张。他在画面上追求的意境也是很独特的。他的笔墨有粗的、细的、光洁的、破烂的、干的、湿的、浓的、淡的、明净的、泼辣的、疏朗的、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来驱使,以达到所追求的画面效果。他的山水画是清代的最高成就,这种画格是前无古人的。当代著名美术史家俞建华评论说,石涛“能熔铸千古,脱去时习,独出手眼,无一笔浙、吴两派习气”。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形式分析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石涛曾为且憨斋主人慎庵作《搜尽奇峰打草稿》长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家潘正炜这样评价:“此画开卷如宝剑出匣,令观者为之心惊魄动,真奇笔也。寓奇思于奇笔,以奇笔绘奇峰。石涛子,洵不愧为一代奇人已。”他一生的随意之作甚多,而这副却是经心结撰的,它是石涛艺术风格成熟时期最优秀的作品。

(一)卷首的七个大字

《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长卷是石涛晚期的代表作。卷首有石涛题隶书“搜尽奇峰打草稿”七字,可看作他山水画创作的纲领。

清代石涛《画语录・山川章第八章》云:“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条也。”现代黄宾虹《画语录》云:“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尽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

总而言之,在广泛搜集、体验天下各地奇异山川景色的基础上进行山水画创作。山川景物与我的精神,与我的艺术修养、创作经验、冲动、灵感有机结合形成了绘画作品。

(二)卷中“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1.从风格上分析

“狂”是石涛艺术最突出的特点,石涛在世时,这一特点就为人们注意。费锡璜《松石引赠石涛上人》云:“吾师得名亦已久,写出青山福福奇。生面从前开未有,皴染破尽古人法。眼光如炬胆如斗,胸中丘壑日层出。顿觉倪黄翻在后,精灵岂必竹与松。君不见石上飞泉作龙吼。”费锡璜也注意到其画作狂涛涌起的特点,《宛雅》三编卷二十载,常自题曰:孤峰奥处补奇松。又曰:峰来无理始能奇。

石涛是脆弱的,敏感的,而且杂有一些阴柔之气,南国的细腻在他身上也有体现。他的狂不是粗犷,旷达,不是苍凉粗犷唱大风,而是一种酡然的生命沉醉。

石涛的另一面目是狂涛怒卷,他作画作诗,就是疯狂而发一大痴癫。石涛作画可以说直承张、王墨的传统,狂涛怒卷,大开大合,急速的笔墨,飞旋的意气,烂漫恣肆,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再就是石涛的惟我独尊。“我赋予了世界以意义”,石涛这一来自禅宗的惟我独尊的思想,在他的艺术中有充分的体现,这是狂禅的境界,也和浪漫的楚风豁然贯通。他说他画画完全融到了对象之中:“我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这不是以自己的心灵去融汇世界,而是在生命的沉醉中,回到世界,恢复生命的自尊,而不是法度下的屈从。

可以这样说,这幅“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他大半生云游四方,登山临水,搜尽奇峰,之后的集作。

2.从技法上分析

卷首危崖层叠,中间群山起伏环抱,尖峰峭壁直插,奇峦怪石错落其间。山中溪萦洄,注入大江。卷尾一山屹立江心,烟浮远岫。全卷气势奇险,笔墨飞动,用坚实凝重的线条,勾取奇峰。石上皴法稠密,依山峰之势而盘曲交错,笔笔遒劲,“峰与皴合,皴自峰生”,二者紧密联系,十分自然。山间布满苔草,疏密浓淡有致。林木挺立,或斜出,或倾倚,或倒悬,彼此呼应。既有纵览群山之势,又与怪石、乱石相依为命。水波荡漾,长纹细路,与远山相接,由奇险渐趋恬静,使观者悠然意远。此卷皴多、点多、浓点多,却无滞浊板结之病。点与树的结构和动势有机结合,表现出大自然的生命。

这幅山水长卷,气势恢弘,构思奇特,自创高格,非胸臆旷达、寄托高远者不能作。前人评此画,既看到“浓存董意淡存倪”的囊括传统这一面,又注意到此作磊落奇藩、不守成法之另一面。此作意境高远,来自独特的构思,其构思又落实于具体的笔墨,“欲识老僧真笔墨,群山万壁见精神”,正是在笔墨中,山川精神得以显现。宝剑出匣,眩人耳目,细加辨析,究竟有规律可寻,石涛在无法中其实是有法度可以董理的。

石涛此作的笔墨到底有何特点?在这里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我认为,这不仅是石涛的成熟之作,而且是体现石涛艺术风格特点的经典之作。点与圈的运用就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前人评此画笔法苍古、奇特,的确有此意味,但有似没有说到根部。

石涛真可谓取进点的妙处,也可以说无所不用其点。在“搜尽奇峰打草稿”中,近处用淡点湿墨,轻轻点出,如落下的波谷,是低吟;山皴上用浓墨大点,穿起了荷叶纹理,如同浪尖,是高歌;其间杂草丛树,都以或淡或浓的密密小点点出,当是和鸣。山坳处如隐如现的小径,也多以淡点轻染,是路,却像是蜿蜒的溪流,似乎都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点或大或小,或隐或显,或乱或治,山脚下散乱地点,如乱石嶙峋,峰峦处整齐的点,如一峰迥立。

在这里,点再也不是线的辅助,不是画成之后的“点苔”,而是这个乐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乐本身”。而洒落满纸的万千苔点,或信笔直戳、或成“个”字铺排,或成“介”字密攒,犹如交响乐中的鼓点,或疏或密,或紧或缓,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形成急促、繁密而又急有条理的节奏,既摒除了杂乱感与不安定感,又增加了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朝气。这种强烈的书写性线条上却又用无数水墨湿点密密麻麻地点将上法,用点子来造成渲染的效果,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使线与点、墨与色形成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刺激着观赏者追求新奇的心理,从而产生难以名状的惊喜和喜悦。此图可以说是点与线的完美合奏,不愧为石涛生平最壮观之杰作,正如收藏家潘正纬所说:“此画开卷如宝剑出匣,令观者为之心惊魄动,真其笔也。寓奇思于奇笔,以奇笔绘奇峰。石涛子,洵不愧为一代奇人已。”

《搜尽奇峰打草稿》又体现出石涛的圈的特点。这幅作品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近山如篆,远山如浪。

此画起手之一段正是以“篆法”写成的,体现出石涛之圈的妙韵。其笔法盘旋着、裹胁着游动,运笔迟滞,风格健朗。他画的虽是冬山,却无云林的萧疏感。用笔如卷,控笔而行,如以老辣之笔作篆,既苍莽,又桀骜。

这幅画体现出“远山如浪”的特点,兹可见以下一段山水。

起手处,是远山,淡墨写成,峰峰相连,如浪花相追,波光潋滟,悠然的唱着欢快的歌。

而其后经过中段平缓的过渡,则大率有些波翻浪涌的意思。山石斟酌采用的荷叶皴,据说此皴法创于王维,其特点是柔和细腻。而石涛又加以变化,他糅合了大披麻的一些方法,将荷叶皴的线条拉得更长更细密,如风乍起,浪才生,没有凌厉的气势,确如对答的群沤,自在奔腾,轻歌慢唱。这里还揉进了一些卷云皴的意味,使山势有一种飘动感。不守一家皴法,或南或北,只要有用于意,都尽情采用之。

此段正映证了石涛所说的山即海、海即山的思想。石涛的朋友徐云评此画说得好:“三车解悟吾师去,留此波涛觉后人。”石涛此画中的“奇峰”,毋宁以“波涛”视之。

就《搜尽奇峰打草稿》全画来说,可以说点中有圈,圈中有点,圈圈点点,点点圈圈,极尽奇妙。圈以线成,此画可以说是线与点的合奏,真将线点结构的意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就线和点二者言,点显而线隐,点多而线少。以较少的线穿起点,使点在散漫之中,又有内在的脉络,在迷离之中,又有了一些可以把捉的线索。点迷离,线飘动,在飘动之中出现迷离,在迷离恍惚之中有流动之韵。

而就其取古篆之法言之,其实就是点与线的结合。其用笔最似《石鼓文》,圈中有点,见其剥蚀;点中有圈,见其盘旋。这在其作品中表现非常明显,前有所述,此不重复。

黄宾虹《虹庐画谈》云:“清湘老人所画山水,屡变屡奇,晚年自署‘耕心草堂’之作,则粗枝大叶,多用拖泥带水皴,实乃师古人积墨破墨之秘……石涛全在墨法上力争上游。”

二、《搜尽奇峰打草稿》题跋分析

石涛题跋的千变万化、不可究竟是石涛绘画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特色和突出成就。自有所谓“文人画”以来,画家们无不注重用题跋来补充画面的不足或生发画面的意境。石涛的题跋,有时题在画面的上方,有时在下方,有时在卷前,有时在卷尾,有时在边角,甚至有时在画面中间,一切服从于画面布局与效果的需要。题跋所用的字体也是变化多端,忽而行草,忽而隶篆,有时甚至多种字体并用,可以说石涛是同时代最为自觉地讲求题款书法与画面形式相协调的画家,细笔清雅的小幅册页往往用秀丽婉约的行楷题跋,粗笔奔放的大幅卷轴往往用古茂苍茫的草隶题跋。石涛题跋的内容既有阐发画面意境及阐述画法、画理的,也有慨叹身世际遇及针砭人生世事的,甚至有与画面内容无关而纯粹出于画面形试需要的。

而《搜尽奇峰打草稿》卷末的长题,全文如下:

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着。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可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哪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辨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时辛未二月,余将南下,客且憨斋,宫纸余案,主人慎庵先生索画并识请教。清湘枝下人石涛元济。

钤白文“苦瓜和尚”、“冰雪前身”、“石涛”印。

石涛在此画卷后题上论画长文,自有深意。其一,他赞同郭熙画山的“三可”论,即“可望、可游、可居”,并举例加以说明,而且对闭门造车者提出严厉的批评,表现出石涛对“生活”的重视,贯彻了以山水实景为师的一贯主张。其二,他主张在对真山真水有深刻体验的基础上的创新,反对玩艺术(“交泛滥之酒杯”)和保守主义(“货簇新之古董”),反对一味摹仿古人今人。其三,从“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句,可以看出,石涛反对把艺术法则(包括艺术程式)固定化,同时又绝不否定艺术客观规律和具有指导作用的艺术法则(比如他的“一画”论)的存在和重要作用。从石涛文字的口气(“学者知之乎?”)看,他认为当时真正懂得艺术规律和借古开今的人是很少的。无怪乎石涛晚年旅居扬州后,要写他的《画语录》和《画谱》了。

参考文献:

[1]清・李.大涤子传[M]

[2]黄宾虹.虹庐画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杨成寅.石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顾强先.石涛绘画研究[M].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第三期,1981.

[6]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清・石涛.石涛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8]韩林德.石涛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9]清・石涛.画语录[M].(知不足斋丛书)本.

[10]郑拙庐.石涛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11]石涛书画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12]四僧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艺术性格 生活 艺术追求

当绘画成为一种职业状态和日常习惯,张大千的个体性格和艺术追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最终促成鲜明的艺术性格的生成。艺术性格是指艺术家个人长期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艺术家复杂的人生体验与心理历程的积累,是艺术创作与心理情感的契合。朱光潜曾说:"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生命艺术化","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于人生。"。个体性情和生活历程与艺术创作和艺术性格相互对应,互为影响,共同呈现出艺术家的艺术特质和个性。作为一名在艺术上造诣高超、艺术影响深远的书画一代宗师,张大千生活经历丰富、艺术足迹遍及海内外、艺术探索和研究不断,精妙的艺术作品成为了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张大千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将个人的本质心理投射到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格又反映出艺术家的生活心理。

一、根植传统

生活中在家庭礼规和习惯上处处遵循传统文化方式。艺术上研学传统名师、严格依循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张大千从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都有着浓厚的传统情节。布履长髯、道骨仙风的传统衣着是他最鲜明的外形特征,在海外几十年的艺游生活中,始终以中国传统装扮示人,宣扬了中国文化也体现出他的恋归故土之心。同时他遵孝重悌,尊对长辈、尊对兄长。家庭教育中,教导子女在生活习惯和日常礼仪中都要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如晚辈早晚给长辈请安、吃饭用餐尊敬长辈等。张大千自己也是一直在生活中尊重长辈,即使兄嫂也以长辈之礼对待。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海外生活时,始终书信不断并以自己之力照管远在国内的兄嫂侄亲。张大千强烈的家庭观念意识也反映出近代传统文化观念在个人心理上的影响。另外,家规有三戒:戒烟、戒酒、戒赌。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才能正确行事做人。张大千与兄长张善子开办了私人门堂"大风堂"招收徒弟、传道授艺,延承了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绘画师徒相授的教授模式。"大风堂"对入门弟子都有严格的传统拜师礼仪规定,弟子叩头行礼、接受老师训导、师徒互赠礼品,这些尽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和精神。张大千在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崇敬和依循同样也反映在他长期的艺术追求和探索中。年轻学习古人画作时,便苦学精研石涛和山人的画作和绘画理论。品评鉴赏石涛作品之多、临摹学习石涛之专都是同代艺术家难以达到的,因此张大千被誉为"石涛再世"。张大千曾经为了求得石涛的画作而"甑无米、榻无毡,弗顾也。",由此可见对于传统名家的崇敬和喜爱。"习画,应先审选一家作为楷模,从勾勒名迹入手,打定根基;渐次参考各家以扩境界,但亦宜撷取各家之长,切忌不问精细囫囵吞枣;最后能化古人为我有,创造自我独立的风格。对传统的谦虚吸纳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艺术根基。传统绘画中,传统文人画一直以文化内涵和抒发胸臆的特点成为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文人画中,在诗、书、画艺术各个方面,艺术家都要有很高的修养和积淀。张大千对传统艺术和文化也都有较高的艺术修为。他认为渊博的知识对于画画也是大有益处的。他对学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多读书。"绘画之外的传统见识和博学知识为他的绘画之路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广博全能

张大千喜好广泛,在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出艺术的趣意。在书画装裱、书法篆刻、摄影、园林、戏曲、旅行、艺术评论、艺术鉴赏、艺术教育、美食烹饪、社会活动、石窟艺术保护和研究等方面才华出众,建树卓绝。张大千三次踏行黄山,饱览黄山风景,体味自然山川的奇秀神韵,"黄山无山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无奇不有。"张大千对黄山情怀深厚,黄山的奇、险、深、幽为他提供了创作上无限的灵感和感悟,直至晚年也仍在思怀黄山,构思黄山。不仅黄山画作作多达六十副之多,诗词文赋四十多首。除此之外,还以摄影的方式来记录黄山的自然风光,后来汇编成了《张大千黄山摄影画册》,奇秀的黄山美景终于为更多的人了解。张大千所拍的黄山《蓬莱仙境》在比利时的万国博览会的摄影作品赛中获得"金奖牌"。1930年张大千和张善子、黄宾虹、郎静山等画家一起组织了开发黄山的"黄社",号召所有社友都以绘画、摄影、诗词和文章等方式纷纷为黄山作艺术宣传。这对于黄山成为旅游名胜做好了开发和宣传,现在黄山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张大千情系黄山,以书画、诗歌、摄影和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展现了对自然山川的体悟和情感,同时也体现出张大千才能广博的一面。生活中的张大千爱好广泛,他的一生成为近代艺术家趣闻轶事的一段传奇。张大千在生活中广泛的爱好、洋溢的才情同样也投射到了艺术探索和创作中。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题材上,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等各科均能,各科俱佳。画法上,工笔、写意、工写结合、泼墨泼彩样样精通。他是现代绘画中少有一位全才型艺术家,被徐悲鸿称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艺术尤以山水画著称,山水画学习从名家诸派入手,博采众纳,融会贯通。他的山水画学习追名家,师法众,起步高,因此能逐渐走向山水创作巅峰。人物画方面,自小受母亲、兄姐的指导和影响,古典人物、仕女、佛像人物、敦煌供养人和泼墨泼彩人物等不同人物类型都能神态尽显,各具特色。花鸟画及动物绘画方面也是独具神韵。花卉、蔬果、禽鸟、虫草、猿猴,甚至常人不屑一顾的哈巴狗也能成为他画中的表现主体。晚年借鉴古人泼墨之法,创新了泼墨泼彩艺术表现方式,最终艺术水平到达艺术的高峰。

三、行万里路

纵观张大千一生的艺术履痕,拜师学艺、旅居生活、艺术交流,从中国内地的四川、上海、北京,香港到海外日本、印度、阿根廷、巴西、意大利、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美国等地,其艺术足迹真可谓纵横万里。以自然造化为师,"搜尽奇峰打草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代的画理中就曾强调画家亲身观察体悟自然的重要意义。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畅游中国内地各大名山,饱览山川胜景,黄山、华山、莫干山、雁荡山、桂林、青城山、峨眉山等山水,地域气候各不相同,因此山水韵致也各具特点,为之后的山水画艺术创作打好了腹稿。步履万里,同样艺术之行也是艰辛艺炼几十年而终达佳境。张大千画风气质几经变化,从30岁的"清新俊逸"、50岁的"瑰丽雄奇"、60岁后的"苍深渊穆"到晚年的"自然淳化"。同时期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家毕加索,也是在不断地艺术探索中前行,历经了多种艺术风格。包括蓝色时期、粉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时期和田园时期不同的艺术尝试和探索。由此可见艺术之路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漫长的艺术追求之路犹如行走万里,艺术高峰的攀升渗透着艺术家一生的勤学与精研。持之以恒的长期的艺术坚持和探索,张大千最终到达艺术的至真之境。

四、明丽大气

张大千性格豁达开朗、慷慨大方、义气豪爽,具有乐观自信的心理特点。张大千一生卖画养家,收入不菲,但往往没有多余的钱财。除了热衷古画收藏而"富可敌国,穷无立锥之地",张大千对朋友、对亲人都是慷慨大方,尽全力帮助。曾为社会低下的茶房服务生画画,也曾买画捧场,提携穷困潦倒的画坛后人关山月。张大千与挚友江南才子谢玉岑的情谊相投,友谊深厚。1934年当朋友贫困和患病之时,几乎每隔一日从苏州去常州专门探视好友,并作画相赠。据称,张大千与谢玉岑的交往中,赠画达到了200副之多,显示出张大千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在朋友病故后的抗日战争时期,不顾自己经济的拮据而倾囊相助谢玉岑遗孤,帮助度过难关。张其昀评其为人:"内重外轻,至诚怛恻,具有真性情的人。"张大千曾教导自己的孩子:"一个人没有开阔的心胸,怎画得出雄伟壮丽的山河;不喜欢动物、飞禽,怎画得出奔腾的骏马、可爱的小鸟;不热爱大自然,怎画得出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张大千豁达大气的真性情的性格心理也反映在了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中。张大千在绘画色彩上,无论是仕女、花鸟设色上总是明丽清朗。如在花卉花瓣上着色生动、花卉娇艳之态体现得恰到好处。他喜好画荷花,以此体现自己的性情。彩墨荷花中,荷花花蕊的暖色与荷叶的冷调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明丽的色彩是艺术家内在心理开朗豁达的外化与表现。另外,张大千的艺术还还呈现出豪迈大气的画面势气。早期艺术较为工整严谨,但画面构图布局层层相因,体现出浑然的势气。中后期艺术笔法自然,更增势气。如画荷花,喜好画数丈之长的根茎,墨色淋漓的荷叶,浑厚大气之势呼之欲出。82岁时,创作泼墨泼彩大作《庐山图》,画作巨大,气势磅礴,水墨酣畅。将庐山神韵苍茫之势表现的淋漓尽致。《庐山图》高1.8米、长10.8米,山峦叠嶂、云雾飘渺,屋宇楼台、山峦树木、气雾云层在变幻的丹青中亦虚亦实,势气庞然。

五、雅俗共生

张大千内心心理既与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一位眼光开阔、热爱生活的积极入世的社会活动家,这也是近代社会形态发展与变更在艺术家个人身上的体现。生活中,张大千喜好传统戏剧,京剧、川剧、豫剧、秦腔等,甚至票戏自己扮演戏剧角色,与戏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马连良等都是挚友。一生中喜好凌然傲雪的梅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自己的私家园林中摆置梅花,水塘种植荷花。曾以梅花为主题举办"梅花宴"以文会友。这些都体现出艺术家追求高雅的生活趣味。但生活中张大千也是一位喜好热闹、乐于摆谈的人。常与友人同道一起畅谈,画坛艺事、新闻趣事、个人经历都能让他侃侃而谈,尽情畅聊。另外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他善于处理自己与社会各种角色的关系,社会名人、政客商贾、艺人画家、平头百姓都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熟络的人际关系网也为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作为一位美食家,张大千乐于烹饪美食,也时常邀约友人一同品味美食佳肴。这些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张大千"大隐于社会"的出色社会能力。生活中张大千雅俗并举的心理在绘画艺术中也有对应的体现。张大千的艺术呈现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性格和特点。绘画中一方面画传统风雅之物,梅兰竹菊、名人高士、山水隐士之类,另一方面也画牡丹、瓜果蔬菜、虫草鸟禽。画作中既有象征富贵的金碧辉映、艳丽夺目的牡丹,又有体现超脱避世的雅致脱俗、静穆秀逸的山水。既画古代隐士高人,又画现代女性和孩童。雅与俗,文人绘画与现代绘画在张大千的艺术中找到了恰当的契合。因此,张大千绘画虽然根植于传统,但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现代社会的情趣,具有雅俗共生的艺术性格特点。

结语

张大千的生活中渗透着艺术的精神,艺术中又融合着生活的性格。性情心理与艺术性格浑然一体,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张大千生活的真实体现着张大千艺术性格的本质。艺如人生、人生如艺,艺术家生活中的性情和个性孕化了艺术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个性生活心理成就了张大千艺高才广、承古开今的艺术性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千 著 叶子 编q张大千画决要论q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q2013年12月

2、李永翘 著q张大千传q 中国青年出版社q 2014年8月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

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一文时,运用了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

文明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对我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课文中仅有的三张图片给学生留下了模糊的形象。我运用信息技术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课件,在网络上搜索关于黄山奇石的介绍和图片资料。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三个有名的景点作动画展示,山石周围云蒸雾涌。“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云腾翻滚出,慢慢地显出了“猴子观海”的山石;在晴朗的天空下,“仙人指路”的山石清晰地展现在 学生眼前,学生被这一幅幅身临其境的图片吸引了。信息技术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了具体的感知,黄山奇石在学生心中不再陌生。有了具体的体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由陌生变成熟悉,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容易,有的学生能当堂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更好地突破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文时,蝙蝠是学生偶尔见到的事物,但是学生对蝙蝠的特性并不了解,雷达对学生来说就更是陌生。如何教好这一课,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成为教学的一大重难点。如果简单地让这一课变成讲授课,那么学生的头脑中只是空洞的知识。没有任何印象,那么这一课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本课教学之前,运用信息技术做了精心的准备。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我抓住本文的重难点,掌握学生的先前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搜索到科学家的三次详细试验过程,将动漫、视听效果集于一体,让学生学习试验报告单的填写。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蝙蝠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向学生简介蝙蝠的嘴、耳朵、眼睛。尽管平时学生偶尔看见过,但对蝙蝠的嘴,尤其是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了解的。有了信息技术图片的展示,学生仿佛明白了一些,真正地掌握知识是学习科学家的三次试验过程,所以我将科学家的三次试验过程做了详细的准备。每次试验的环境相同,不同的是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第二次将蝙蝠的耳朵塞上,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三次不同的方法,绳子上的铃铛有了不同的反应,在强烈声音的冲击下,学生听觉、视觉、感觉有了新的体验,对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有了了解,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科学家运用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我向学生展示常见的简单的雷达图片装置,并对雷达的天线、荧光屏做了展示,学生有了具体的感知,突破了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范读,学生的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朗读,能让学生在有节奏、有声音、有图片、有情景的环境下有效训练和提高朗读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朗读给学生有效准确的示范,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课文短小精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战争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就需要朗读,需要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作辅助。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引领下,走进课文,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感受到战争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宁,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学生模仿能力强,范读的声音和节奏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范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短小精悍的课文,学生朗读好几次都不觉累,当遇到长篇课文时学生朗读就累了。长篇课文,部分可朗读,可分节读,可默读,久了,学生就厌倦了,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朗读,边听边感悟,边思考边理解,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纠正自己的朗读错误,加强语言训练,让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更好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2.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奇石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123-02

作者简介:李慧,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石长波,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倾向于通过旅游来减轻压力。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更多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奇石文化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旅游市场,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

一、奇石开发背景与现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孕育了辉煌的人类文明,而且撷天地日月之精华,造就出形态各异的奇石。这些石头纹理有章、五彩缤纷,呈现出一幅幅妙笔丹青,成为浓缩山水、人物、世情百态、花鸟动物、图案文字的书画石。再配上“佛光普照”、“银狐望月”、“贵妃醉酒”等名称,令人回味无穷。赏石文化起源于中国,石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国人爱石、藏石之风源远流长,为奇石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滔滔黄河,九曲回肠,高山峡谷中的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冲刷、撞击和洗磨在黄河岸边的下孤灯沉落,最终形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色彩斑斓的块块奇石,20世纪90年代,几位村民凭借兴趣和爱好,在漫漫黄河滩涂鉴赏石头。直到在上海全国奇石艺术展上,下孤灯村民一块石头卖了2000元后,拣奇石随之在村中兴起。1999年,下孤灯村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奇石山庄一条街,让村民的石头集中摆放,让奇石摆上了“大雅之堂”,并对村民拣石、藏石、外出参展提供便利条件。

“奇石山庄”坐落在黄河岸边河南省洛阳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全村526户,有160余户专业从事奇石收藏经营活动。他们出外拣石、在家玩石、择优藏石、邀友评石、以石会友。这个偏僻的山村因而成为中外闻名的“奇石山庄”。为了加强“石友”们的交流,1999年村里成立了奇石山庄赏石协会。由于参与奇石赏玩、经营的人数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营分散,不便交流、管理的情况。1999年,当地政府开始规划建设奇石山庄一条街,其街长260米,奇石馆楼房近90座,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还投资5万元对“奇石山庄”品牌进行了注册。“奇石一条街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及奇石收藏家、爱好者,黄金周期间更是车水马龙。下孤灯村已经成为‘特色奇石艺术村’,成为豫西旅游线上的亮点。”如今全村526户有168户加入了赏石事业,参与玩奇石的达800多人,专业从事收藏经营的有500余人。

奇石山庄藏石达10万立方米,参加国家、国际奇石展会数百次,获奖作品上千件,奇石山庄已叫响了神州大地。目前,下抓灯村奇石已形成产业,正在规划中的奇石广场包括了奇石园、奇石展览馆和一个奇石交易市场,建成后可带动地方包装、运输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入开发奇石山庄旅游景点的思路探讨

(一)开发原则

一是必须反映下孤灯村有“奇石山庄”美称的乡村个性;二是必须尊重和利用现存的山水格局,体现“山、村、水、石”四位一体的乡村特色;三是必须尊重该村发展的历史与文脉,构建富有传统内涵又极其具有现代性的空间环境;四是必须体现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开发的定位与目标

1.项目定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因此,在规划开发时应该从整体上提升奇石山庄的品位,并且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商业、居住与旅游等功能的融合以及对环境氛围的整体营造,全面打造“住、商、游”三位一体的、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目标定位

“商”是指通过设置奇石展示与交易的场地所空间,形成奇石销售与人群居住混合的区域。“住”应以乡村建筑为主,浓缩民居精华,打造宜人的院落,让游客能深刻感受到乡村文化。“游”是指打造集奇石观赏、度假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购物综合区。达到“游购结合、愉悦省心、增长见识”的目的。并以奇石展览销售为主,大力开展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销售,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娱乐氛围。通过规划建设,把奇石山庄塑造成奇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典范,以及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硬件和软件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

奇石山庄位于云梦山山脚,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使游客能进得来,出得去。在道路畅通的同时,必须注意对道路的维护和保养。由于奇石山庄所处的地区是人口密集区,周围村庄众多、主干道少、车辆多,再加上该地区出产煤、铝矿石资源,需往外运输,大型运输车辆多、道路压力大,并且主干道周围有河,桥梁多,年代久、危险系数高,因此必须注重道路的建设维护。另外,还需建立一些乡村旅馆,方便游客居住,并完善路灯、电话、邮局和厕所等配套公共设施。

2.改善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奇石山庄门前有一条河,是黄河的支流。有山有水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可谓价值巨大。但要对山水资源加以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方可深入开发。

奇石山庄门前的云梦山植被少,大多还被开发为农田,这是得不偿失的,应注意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河道的治理和保护,保持河道的疏通,禁止垃圾、污水排入河流;对河中现有的垃圾进行治理,修筑堤坝,减低河床高度,防治洪涝灾害。争取做到“青山常绿,绿水长流”。

3.利用周边资源

奇石山庄以奇石出名,因此必须把奇石作为主打品牌,但是旅游资源比较单一,必须充分利用其周边的资源。例如云梦山上有个孙膑洞,是一个通往地下的山洞,至今没人下到洞底,传说当年孙膑被庞涓追杀时曾躲入此洞中。可将它开发出一个探险类的旅游项目。另外,奇石山庄是个乡村,民风淳朴,开发相应的乡村游,住民居、吃农家饭、听犬吠,对大多城市游客吸引力颇大。

4.组合旅游线路

奇石山庄位于洛阳市,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奇石山庄可以依托洛阳发展自己。同时奇石山庄周围也有很多精品旅游景点。有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黄河小浪底等。这些都可以加以整合,开发出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必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5.加大宣传力度

奇石山庄作为刚刚开发的旅游景点,知名度还很低,因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势在必行。洛阳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客源多,每年会举办各种活动,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更是举世闻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恰是奇石山庄宣传自己的绝佳机会,可以利用花会期间举办奇石展。另外,可以建立网站,把奇石山庄的相关资料都上传到网上。电视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可制作宣传片适时播放。

6.开发人力资源

景点的开发必须要经专家论证和环境评估,尤其在不成熟的新景点,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的旅游队伍。因此,必须引进专业的旅游人员,同时要加强自身人员的培训。旅游业是服务产业,人力资源投入较大,作为专业的奇石收藏与经营从业人员、相关家庭,必须对自身的奇石有深入的了解,熟记每块奇石的名称,了解每块奇石的名称由来,知道每块奇石的价格价值及其特性。

三、结语

下孤灯村数百农民,在农忙之余掀起了玩石、藏石和赏石热,成为缔造“奇石山庄”主力军。并且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喝酒滋事等现象越来越少,开始注重家乡建设,并带动了村庄运输、餐饮、纪念品及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大村民的努力下,必将使奇石山庄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奇石旅游景点,为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纯明,曾令初.试谈地质旅游(二):地质旅游产品[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5).

[2]张发祥.浅谈黄河奇石文化[J].赏石艺术,1997(5).

[3]张岩.奇石艺术与新疆奇石旅游发展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5(9).

[4]张艳秋,李赛.黄河奇石文化进入农村[J].党建杂志,1999(2).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6

晚上就住在山上,那么今天的游程应该很从容的,得爬山,就得轻装,得住宿,很多东西不能轻装。听说山上住宿很艰苦,几十人住在一起,上下铺,毛巾牙刷等等都得自备,爬了一天的山,肯定会出很多汗,换洗的衣服总得带吧,山上吃的全都是黄山的挑山工挑上去的,很贵,一瓶矿泉水得五元,黄瓜十元钱三条,带了孩子,得多带几瓶矿泉水,多带些吃的吧。山上不能打伞,说怕雷,我们都备了一次性的雨衣,但为了预防太阳晒,还是把伞带上了。每一样东西的取舍都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背了个大袋子上山。

一个多小时后,在黄山山门换车,十几分钟后到达慈光阁索道站,在刻有“中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巨石前留影。导游去买门票,全票二百元,说是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可免费,六十周岁以上的半票,七八月份,教师凭教师证、学生凭学生证半票(我们的孩子都没有学生证,就带了户口薄),我们十四人的团体,有两人免费(一位七十三,一位七十四),八人半票(一位六十三岁,四位教师,三个孩子),每种优惠,我们都有人享受到,而且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大家都很高兴。

因为是星期五,没有双休日的熙熙攘攘,不用等待(第二天下山时,碰到很多未乘缆车的游客,他们说坐缆车起码得等上四个小时),我们一一上了六人的缆车(每人六十五元),在半空中飞呀飞呀,飞过峡谷,但见群山荟萃,但见悬崖壁立,正害怕间,就到了玉屏站。去玉屏景区看黄山的天下第一松——迎客松,行至半路,忽然发现少了两位老人,她们又没有手机可联系,可把导游给急坏了,赶紧回头去找,原来她们走得快,从另一条岔道先上去了,幸亏今天游客不是很多,好不容易才把她们找回来。经过这一波折,以后,两位导游就把我们看得很紧,大家也都不敢乱走。

先看到送客松,据说真正的送客松已经枯死了,这棵原名引客松的,就改作了送客松,枝叶繁茂,似一位舞者,让每一位游客都记住黄山的奇丽。再向前走十几米,是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巨石平台,称文殊台,这是欣赏黄山美景的绝佳之处。

北面就是玉屏峰,玉屏峰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屏障的最上方仔细看去是一尊维妙维肖的仰卧的大佛,玉屏卧佛是花岗岩山体经过自然风化形成的,毫无人工斧凿的痕迹。它长约数百米,鼻子高耸,眉眼清晰,甚至连头上的螺髻、颈部的喉结也都清晰可辨。玉屏卧佛头向莲花峰,脚朝耕云峰,左右有象、狮二石镇守,头顶有金龟侍候,卧姿安详,望之令人忘却俗世的一切烦忧。上面有很多的摩崖石刻。最有名的是徐霞客的“黄山第一处”,最醒目的是毛泽东的手迹“江山如此多娇”,题刻在最上面,对黄山来说,这句题刻是多么相称啊。还有很多石刻都是对黄山的赞美:“天地自丽”、“宇宙大观”、“别有天地”、“奇松怪石”、“云海奇观”、“云海大千”等等。天下名山僧占多,黄山有如此一座天然妙成的卧佛,黄山有很多跟佛有关的地名,却没有一座寺院,黄山向世人展示的就是它的自然美啊。

狮石旁就是黄山的国宝“迎客松”,树龄八百多年,是黄山松的代表,破石而生,姿态苍劲,翠叶如盖,挥展双臂,热情的欢迎四海的游客。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众多的游客在此列队留影,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作为国之瑰宝,它是当之无愧的。附近有陪客松,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长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共4页,当前第1页1 文/悠幽

向西北眺望,能看到黄山的第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西面是莲蕊峰,象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云雾绕缭着,是那么的神秘莫测,不一会,风吹走了云雾,朝阳照射着,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瓣瓣的花苞反射着阳光,还有苍翠的青松点缀着,仿佛仙境一般。当我按下快门时,发现阳光不见了,雾气又缭绕着,于是,再次等候着阳光的来临。今天的天气真的好极了,没有雨,也不热,阳光时隐时现,害怕台风实无必要,游人的心情也都晴空万里。

东望是黄山的第三高峰有“天上都会”之称的天都峰,以险而著称,拔地参天,气势磅礴,眺望登峰盘道,犹如天降云梯,峰顶险窄石脊,称鲫鱼背,是黄山最险的地方。你看,耕云峰顶有一只活泼逗趣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巨壑,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故名“松鼠跳天都”。只是不在我们行程之内,我们的游程是攀登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

此去光明顶,有两条路,一条平而远,一条陡而近,远远望去,山路玉带般从眼前一直盘绕到山顶,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选择了近路。一路上,有一块奇石叫手机石,仔细看来,确实象一只巨型的大哥大,想不到千万年前,我们美丽的黄山就有了如此先进的通讯工具,这石也叫仙人指路,仿佛人手伸出的食指;有天然形成的岩画“鸳鸯戏水”,远远的,你能看到孔雀戏莲花,龟兔赛跑,那呼呼大睡的兔子,后面紧跑慢追的小龟,真令人叫绝。半路上印象深刻的还有龟石和蛇石,形象逼真,站在两石中间能看到百步云梯,这就叫作“龟蛇二将守云梯”。在这儿你能望见前面的两座山峰,左为钟峰,形似覆钟,右为鳌鱼峰,鳌鱼峰前还有数石,远望似螺蛳,那鳌鱼张着大嘴,面前的几颗螺丝,似乎就要被它一口吞下,叫鳌鱼吃螺蛳。山的中间有一个石头活脱脱一穿着袈沙的猪八戒,就叫“猪八戒照镜子”,上面还有一个石头酷似老鼠,命名为“老鼠偷油”。如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一路点缀得山花烂漫,令人暇思,可惜的是我们这一团,老的老,少的少,那导游只管带着人往前冲,我那儿子背着个大包,紧随导游左右,却没有看到什么听来什么。今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但没有导游的介绍,这一切,又都成了无缘对面不相识了。我们几个垫后,每到一处,只要有别的导游在指指点点,就赶忙挤过去借光。

百步云梯的坡度很大,只容一人通过,最窄处胖子怕是挤不过去的。由于风化侵入、流水冰冻和重力崩塌的不断作用,原来完整的花岗岩被裂分为二,两峰的中间还嵌着一个石球,形成地拔双崖,天余一线的“一线天”的壮美景观。在一线天,我们碰到了一对五六岁的孪生兄妹,他们的父母气喘吁吁,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们却兴致勃勃一个劲往上爬,不肯歇休。每一碰到的游客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我们的几个孩子也受到了鼓舞,不再喊累,不再腻着妈妈喊爬不动了。

过了一线天,我们到了鳌鱼的身边,两条路合而为一,三岔路口,上上下下的游客挤在一起,街市般热闹。经过鳌鱼嘴,回过头去,那第一只螺丝却变成了一只鹦鹉了。在鳌鱼峰峭壁上,镌有“大块文章”四个遒劲的大字,这是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山大学校长、书法家邹鲁题写的。一导游说这四字是赞美黄山的风景有气魄,气势宏伟,“大块文章”四字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意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邹鲁先生畅游黄山,惊叹黄山造化,“大块文章”正是赞美黄山美景的情感流露,诗情画意,耐人寻味。那个“章”字,最后一竖划破了中间的日字,意蕴早日出头,真让人感叹我们中华民族方块字的无穷魅力啊。黄山上还留有多处他的摩崖题刻,如“突兀撑苍穹”、“东南邹鲁”、“怒马奔腾”、“听涛观瀑”,融书法、文学、情感于一炉,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丰富了黄山自然风景的内涵。共4页,当前第2页2 文/悠幽

此去天海用餐,一个早上的山路爬上来,虽然不时有美味填塞,到了十二点半,也早已是肌肠辘辘了。吃了中餐,不曾休息 ,就直奔光明顶,以为下午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得赶紧赶路啊。

一点半左右到达光明顶, 光明顶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相传,古代有位名叫“智空”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有一天,亲见“日华”出现于天门,山顶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顶”。顶上平坦而高旷,面积约6万平方米,视野开阔,四面受奇,八方献巧,遂成为黄山一揽胜处。既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又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因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长久,故“光明顶”之名尤为相宜。 在此可以观看黄山日出。说是在黄山全年只有46天能看到日出,今晚我们将住宿西海排去楼,爬一个小时的山路即可到达光明顶看日出,不知能否一睹那闻名遐迩令人心驰神往的黄山日出。明天将再次来光明顶,因此,我们只在此逗留了十几分钟,就开始了下山的行程。

远远地看到了那块飞来石,导游说到飞来石上去摸摸那天外来的巧石,运气财气福气随你来。路经那形态毕真的剪刀石,不一会就零距离接触飞来石。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手摸那开辟鸿蒙,娲皇氏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而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那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吸引了我无数次的日出中的那块神秘而奇丽的通灵石,真是今夕何夕啊。背依巨石,面对千山万壑,仿佛登临绝顶,转过身来,以千山万壑、云烟飘渺为背景,感觉奇妙极了。

飞来石的近旁建有行知亭,陶行知那睿智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话语就刻在亭柱上,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黄山游客。在此小憩,但听见下面的游客在高声大喊,我们中也有人高声地接应,以为赶山路,兴之所之,前者呼后者应而已。

不料十几分钟后,到得一处,导游让我们对着对面的悬崖放大喉咙喊一嗓子,说这是回音壁,呼喊一下试试。于是,七八人对着对面陡立如削的大峭壁一齐大声喊“哦......”果然山谷回音,不绝于耳,而且这一大喊之后,但觉心情为之畅快。怪不得一批批的客人都要在此声嘶力竭了。这里是山中回音最佳处,下临深达百米的白云大峡谷,又面对峭壁,如游人在此高呼,声音就会从峰壁、深谷返回,连续出现回音,令人奇中生趣,玩味无穷。这个自然造化的回音壁,无论是空间之大,距离之远,回音之效果,都是任何人工建造的回音壁所难以企及的。

一路紧赶慢赶,不到三点钟就到了排云楼,导游安排我们住进房间,就说好好休息吧,晚上六点可去排云亭看日落,五点半准时晚餐。原来这么焦急的赶啊赶的,就为的是到旅馆来休息啊,我们不觉都埋怨起导游,一路上游而不导。住进七人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比我们想象中的艰苦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只睡觉休息,孩子们打牌,有大人参与,很是热闹,睡不着,就在带去的信笺上记下一天来的行程,以备日后之用。

排云亭位于黄山风景区西海门,为一长形风景亭,花岗岩条石结构,石根楣刻有“排云亭”三字。亭前有平台,台前设有石栏铁索,游客可以凭栏饱览西海奇景。这里面对群峰大壑,视野开阔,是观赏黄山秀色最佳处之一。俯瞰,是深广的西海峡谷;仰视,是并列的西海峰林。晴天阳光射入峰林,明暗不同,立体感特强;雾日则山色空朦,变幻万状。有时浓雾随大风奔流,势若大江大河,蔚为壮观。因西海时有云雾在谷中升腾,扑至石亭前大多消散,故名“排云亭”。如值落日沉垂、晚霞飞射,立亭前远眺,更是一番美妙景象,使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当代后奕斋曾有诗赞曰;“飒飒秋风淡淡天,石亭小坐捕飞烟。疑楼突兀千寻谷,苍树葱宠万丈渊,雾锁青峰浮海外,云迷翠壁幻人间。灵山此处真奇秀,西望神驰欲化仙。” 晚餐后去排云亭,因为有雨点飘来,又跑回去拿雨衣,不料就只差了那么些时间,早去的人看到了晚霞,我们却只看到寻沉沉暮霭。导游没有来,我们自己也看不出什么,幸好有别的旅游团,说排云亭前石景荟萃,什么武松打虎,仙人晒靴,仙女绣花,文王拉车,天狗望月等等,一一看去,却也形态栩栩如生。共4页,当前第3页3 文/悠幽

晚上那么多人挤在一间房间里,因为时间充裕,全都围在电视前看那《昭君出塞》,男女老幼,皆大欢喜啊。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据此又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我等凡人,走马观花,只以到此一游为快,自然无法悉心领会。不过,如果有机会,还想黄山游啊。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7

[论文摘要]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石谿、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四画僧”。这些有创造精神的画家,带着强烈民族意识,以愤世、压抑的情感突破巢臼,在新的审美区域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凡论及唐、宋、元、明、清的绘画成就时,人们往往对吴道子、米芾等人津津乐道,很少谈到画僧的成就,而在区分画家身份时,学界仅有“士大夫文人画家”、“民间职业画家”、“宫廷画家”三种类别,画僧亦遭到忽视。只是在讨论清初的绘画时,人们才注意到八大山人、石涛、石谿、弘仁等画僧的成就,画史上称其为“四僧”。他们是一些旧明遗逸,心怀亡国之痛,在笔墨之中抒发激越、压抑的情感。其绘画形式不守前人规范,笔墨豪放,风格奇肆,笔情恣纵,锐意创新,在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中皆有建树,合时代新貌,有极大的创造力,为中国美术教育史发展增添了绮丽壮阔的波澜。

一、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享年八十岁。他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甲申之变,清政权的建立,使他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承重打击,为躲避政治迫害,23岁时便皈依佛门,佛事之余,奋志书画。他有很多别号,如个山、雪个、驴、驴屋等,书画常以“八大山人”署名,四字相连,似哭之笑之。他画山水多有荒寒萧索之气,画花鸟虚疏淡泊,冷逸逼人,这也正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他继承文人画传统,其花鸟画不拘形似,以意象为主,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构图大开大合,黑白相映,纵横驰骋,常以一石、一鸟、一鱼、一草,构成单幅画面,不空不塞,突破时空的局限。例如《花鸟图册》是其14幅花鸟画中的一幅,写一小鸟拳足缩颈立于孤石之上,呈抿嘴凝神之状,用笔用墨变化多端,富有层次,画法自如而意味无穷。三百年来饮誉画坛,清代“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二、石涛

石涛(1641~1724),原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终年55岁。因他一遍游名山大川,饱餐“五老”、“三叠”之胜,领悟到大自然中的生动神态,故其艺术修养日益精深。他以炽热的感情,好山,看山,勤于貌写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故而能把握大自然的神韵和规律,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在绘画美学理论上,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形成了带有强烈主体意识和鲜明个性色彩的独特而完整的画论体系。现举其重要的论点分述如下:第一,“画从于心”,心师于自然,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第二,“我自用我法”,反对因袭,扬弃古法,注重革新、创造,这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之骨髓。第三,“盲人示盲人”,这是艺术鉴赏之大忌,为石涛品画美学思想准则所不容。他的创作思想,直至今日还有着深刻意义。

三、石谿

石谿(1612~1673),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字介丘,号石谿、白秃、残道人、石道人。青年投身反清斗争,失败后一日对镜再三,大哭不止,自剪头发,伤面流血,出家为僧,时年20岁。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在学习传统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流连忘返。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存世代表作有《云洞流泉图》、《层岩叠壑图》和《雨洗山根图》等,以繁密的布局、苍劲的用笔、郁茂的景致、幽深的境界,显现出石谿鲜明的艺术特色。石溪在继承传统中,直逼古人,但却不为法缚,面向造化,自出机杼,造妙入神,因而被人们列入逸品和神品之中,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四、弘仁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大奇,为僧后,名弘仁,号浙江,又字浙江僧、无智,梅花古衲。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甲申后,弃发为僧。工诗文,擅长山水,兼写梅花和竹,喜仿云林,深造妙境,虽学宋、元各家,但又直师造化,自题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画有卷册多种,笔墨秀逸,风神洒落,还有设色山水和墨笔山水长卷,均为精绝之作,被称为“新安四家”(又称“海阳四家”)。与石涛等同受益于黄山,因而又有“黄山画派”画家之称。他画的《山水图》造景清新别致,笔墨瘦劲简洁,悬崖直壁,势险而有稳姿。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

通过上述史实,我认为他们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贡献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一提的:第一,“四僧”在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及美术理论、美术教育上皆有成绩,发展是全面的。如八大山人那些极其夸张、傲岸不驯的艺术形象,成了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幻化和象征,极具感染力;第二,艺术贵于创新,“四僧”聪颖好学,在美术发展史上亦有许多创新与建树。如承前启后的石涛虽逃于禅而隐于画,一生云游四方,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于是留下了无数精劲秀逸之致、奇气异彩横溢的作品;第三,“四僧”在中外美术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如石溪的绘画作品,见于著录者近百幅,现存画约30余幅,分别珍藏于北京、南京、香港、美国、德国、英国等地;第四,“四僧”对当时与后世的画坛皆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花鸟绘画出现于“乾嘉盛世”这一时期,各以独特的笔墨、构图、色彩,塑造艺术形象,使这一绘画团体具有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意义。

我认为清代“四僧”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应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一是“四僧”有高深的学养,扎实的绘画功底,刻苦努力,潜心绘事,精进不懈,死而后已。这都体现在他们学术思想和艺术创作之中;二是“四僧”与民间画工、宫廷画师以绘画为谋生手段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是以画为寄托,以画为乐趣,故能不受外界干扰,能独立地作画,抒发自己对美的追求,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三是“四僧”在晨钟暮鼓声中生活,更少一层凡俗的束缚,而多一层禅思的切身体会,因能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将一切恶境皆变为殊胜之境,令人身心无碍,所作亦充溢出尘之思、清高之感;四是“四僧”所居大多为自然环境保护较好之丛林兰若,能直接接触自然,较他人易获得自然天真、淡泊宁静的创作环境,外师造化,而这正是画家创造佳作所需的基本客观条件。

在清代画坛上“四僧”艺术的崛起,有其时代与社会原因,他们以笔墨抒写异常突出的个人感受,以成熟老厉的笔墨情趣,体现若即若离的现实态度,从而推进了中国古代美术的演化。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不仅谱写了灿烂的篇章,并在美术家的行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的独特笔墨意趣是时代社会的心声,是更具表现性的艺术形式。他们学识修养高深,在艺术中的进取与革新精神、创造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篇8

来到“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脚下,我抬头仰望黄山,它真是太高了,直插云霄!一看到这么高,这么陡的黄山,我心中有了一丝犹豫,到底是爬呢,还是不爬呢?还没等我决定,妈妈就心照不宣,看出了我的心思,怕我反悔当初说要一步一步爬上黄山的承诺,就一把抓住我的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拖着我冲上了台阶,让我没有打退堂鼓的机会。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游黄山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游黄山心得1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前往黄山浏览观光,一路上,我的脑海中不为浮现出千姿百态的山峰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想象看黄山的美丽景色。

到了黄山以后,我们先来到了九龙泉,站在九龙泉脚下仰望,瀑布分九叠从顶,倾泻而下,宛如九条威武的白龙从天而降。

告别了九龙泉,我们进入了玉屏景区,险峻的天都峰映入了我的眼帘。它位于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边钵盂峰。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接着,我们来到了莲花峰,莲花峰是黄山最高的山峰,海拔1864米,莲花峰远看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近看,又似一座玲珑的宝塔。

随后,我们又如来到了黄山最著名景点之一——迎客松。我早在电视上见过它独特的美,今天,终于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它的独特。

然后我们来到了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810米,接着我们来到了百步云梯,旁边的导游说:“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方北的峭壁上,离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百步云梯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

最后我们坐了云谷索道下山,下山时我看到了很多的厅山怪石,还遇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像白色的海洋一样,真是美极了,仿佛置身于人间的仙境。

放眼望云,那些石阶、瀑布、云海都像在我们的脚底下一样。苍翠的松柏、灰色的石阶、银白色的瀑布,还有那若即若离的云海,在我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人留连忘返。

游黄山心得2国庆节七天假期,爸爸妈妈带我走进了黄山的怀抱。

凌晨两点,我们就跟随导游开始向黄山进发。首先我们乘景区的大巴到达慈光阁,然后我们乘索道上了玉屏峰。可惜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起了下雨,我们冒着小雨来到了黄山的第一站---迎客松。迎客松从山崖上破石而出,它有一丛枝杆斜伸出来,好像欢迎远方的客人。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对面险峻的天都峰,象鼻石和睡佛也都尽收眼底。这时天已大亮,放眼望去,四周山峦起伏、层峦叠翠。群山周围飘着大片的云雾积累起来就变成了美丽的云海,突然一阵风吹过,我们就全都置身于云雾之中了,好像腾云驾雾一般。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过了玉屏峰,来到了莲花山的半山腰,这里的石头更是形形色色,有的像鸳鸯戏水,有的像龟兔赛跑,有玉兔守灵芝,还有孔雀守莲,这些酷似动物的石头真是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接着我们要下百步云梯了,百步云梯要比泰山的十八盘陡峭的多,下面是万丈深渊,台阶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我和妈妈不敢看前面,只能看着脚下,侧着身子,扶着山崖一步一步的挪下去。

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顺着狭窄的山路走到了鳌鱼峰,峰顶上有一块象鱼的石头,它张着大嘴,有眼睛,还有鱼鳃,非常的逼真。山上的风很大,我们只能紧紧的抓着栏杆排成一排,一个接一个的向前走。穿过鳌鱼峰,走过天海,我们就到了光明顶,也就是本次黄山游的最高顶。

站在光明顶上,可以看到黄山的全部景色,非常遗憾,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没有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因为我们都置身于云雾之中了,虽然看不到全景,但是也看到了黄山雨中的景色。站在峰顶上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近处苍松翠柏也若隐若现,在云雾中,我们好似羽化成仙,就像来到了玉皇大帝的金銮宝殿一般。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只有你亲身进入黄山的怀抱,你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天气,我们没有看到黄山的全景,但也看到了黄山的另一番美,希望下次来能看到黄山晴天的美。

游黄山心得3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嵩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在世人朱彦的笔下,我们来到了雄伟壮丽,雨雾飘渺的中华第一山——黄山。

这次游黄山是和日本回来的朋友们一起,一年没见,觉得特别兴奋。可惜预报台风来袭,下起了雨。我们穿上了雨衣,手拿登山杖,开始了黄山之游。先是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点大些的时候,打落在岩石上,犹如一朵朵花绽放着。整个黄山都被云雾笼罩,不由让我们想起了那句云深不知处的诗句来。因为云雾的关系,脚下的悬崖也变得不可怕了。我们一路开心的说笑着,一路艰难的攀爬着,走到近处才看清悬崖上有很多松树是长在石缝中的,很是奇妙。走过一线天后,几个千奇百怪的山洞带着我们忽上忽下,居高临下,云雾缭绕真的有如仙境的感觉。

第一天的行程随着雨势加大变得缓慢,我们在山上住下了,酒店居然开着暖气,真的很特别,原来是因为山上潮湿的缘故。第二天早上,原本还存着看日出的侥幸也被连夜的雨浇灭了。踏实的睡觉吧。

第二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光明顶和迎客松。我们一路走,一路讨论着张无忌,我没有看过书,却也被大人们讲述的故事吸引了,一心想着看看魔教光明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这一路上可真是艰难啊,当我爬上一座小山峰时,腿一软,差点摔下来,有几次实在走不动了,真想放弃。但是被妈妈边鼓励边臭骂,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这次雨中登黄山,虽然错过了很多美景,也是别有一番趣味。从索道下山时,看到一条条大大小小的瀑布从岩石缝隙中落下来,真是绝美的山水画啊!

游黄山心得4周五回到家里,妈妈就告诉我说,明天要带我去黄山旅游,可把我高兴坏了。早就听说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终于也有机会去看一看了。于是,我很努力的把作业全部写好了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晨,才四点钟我就被叫醒了,迷迷糊糊的洗脸、刷牙、吃早饭,到了车上继续睡。等我被妈妈叫醒时,就看到车窗外的大块石壁上面刻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徽'字,有草书、有隶书、有楷书……实在是壮观。问了妈妈才知道,这就是”百徽崖“。

到了黄山脚下,我们本来都是摩拳擦掌的准备爬黄山了,但是导游却因为怕人太多,影响速度,极力劝说我们坐缆车上到半山脚,还说了一大堆的理由。后来我们一大车的人都妥协了,买了缆车票。人实在是太多了,买好票排队的时候我们就一直被动的被人流挤来挤去,挤到后来,竟然发现爸爸被挤丢了,打了电话才知道,爸爸已经被挤到了最后面。我和妈妈只好跟着人流先上了缆车,同一个车厢的人我们都不认识,不过大家都有说有笑的。突然,缆车抖了起来,大家都惊叫出声,只有我一点也不害怕,他们都夸我胆子好大,我可得意了。我往下面看的时候,还看到了好几只猴子呢。

下了缆车,等到了爸爸以后,我们就开始爬山了,没一会儿,就看到了蒲团松,我在另外一个角度看的时候,发现这里就像一只老鹰守护着松树一样,导游说这就是有名的”飞鹰守蒲团“。我们经过了迎客松,来到了天都峰脚下,这次,我们几个人不管导游如何的舌灿莲花,都坚持要去爬天都峰了,要不然,黄山都白来了。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很兴奋的,因为我是走在第一个的呢。可是后来我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我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肯定是他们太慢了,我正想回头去找他们的时候,看到了妈妈的一个同事,于是跟这个叔叔借了手机,打电话问妈妈怎么办,原来妈妈在等爸爸呢,爸爸是个胖子,爬得太慢了。妈妈让我跟着这个叔叔先走,她会到山顶找我的。经过了危险的”鲫鱼背“,终于到了天都峰顶。我倚着栏杆往外面看,原来黄山这么美啊!翠绿茂盛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石、满天变幻的云彩……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听导游的,而是坚持爬上来了,虽然爬的那么辛苦,一切都是很值得的。

不知多久后,耳边传来了爸爸妈妈的声音,原来他们也到山顶了,我们一起看风景,一起拍照片。经过休息之后,我们一起下山到了车站。下山途中也体会了”下山比上山累“的至理名言。

黄山真美,也真好玩,虽然爬山那么累,可我已经期待着下次再去爬另外的几座山峰了。

游黄山心得5前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境内,在那里,我认为是第一的事可多啦!

导游小周姐姐告诉我们,这里的房子都是很高大的,吃的都是有机蔬菜,呼吸的都是新鲜的纯天然的空气。爸爸开玩笑说:“是不是一家一栋别墅呀!”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车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我们登的山峰是“一品峰”,走进大门,我们一眼就瞧见了一个大乌龟怪石,他的形状像乌龟在海里畅游,仿佛遇到了什么开心事!导游姐姐介绍道:“摸摸大乌龟的头,可以长命百岁,象征着平平安安。”我摸了摸,心里想:这真是第一寓意好的地方。心里美滋滋的,可以长命百岁啦!

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瀑布下游的河水。继续走看见栏杆上有许多情侣在那里刻了爱心锁扣,我好奇的问导游姐姐:“这些心锁是什么意思?”导游姐姐姐笑着对我说:“这些锁扣象征着百年好合,永不分开的意思,这是个美丽的约定!”这里真是天下第一约定之地!

最后,第一好玩的、最让人动心的莫过于漂流了。下午,我们穿好租下的雨衣雨裤。带好水枪,准备开始玩漂流。我和爸爸一起,下船开始航行喽!我们用双桨奋力地划着,到了第一个水斜坡时,我紧闭双眼,只听一声“哗”的一声,我被溅得满身都是水,不过好凉爽,好舒服!第二个水斜坡过来之后,水枪大战就开始了!你射我,我射你,不认识的人也互相射,这里成了水的世界。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水流线,在阳光的辉映下,光彩夺目!可是,我一不小心,被“围攻”了,狼狈不堪,爸爸用手机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不停的哈哈大笑。哼!真是气死人啦!

愉快的黄山之旅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黄山的美丽和奇特,使中华民族骄傲!

上一篇:假期结束范文 下一篇:孟子语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