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范文

时间:2023-10-31 22:18:17

汉高祖刘邦篇1

关键词: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品牌;徐州

一、“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现状

徐州市丰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丰、沛、徐地区是刘邦出生、成长起义及成就霸业的地方,也是萧何、樊哙、张良等汉代朝臣的祖居地,汉代在徐州分封的楚王及彭城王多达18人,留下了众多的汉文化遗存。2006年,徐州市政府确定“刘邦故里”为徐州的城市名片,加快刘邦及汉文化资源开发,全力打造“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形象。

一是刘邦文化景点整合建设加快:据《史记》记载,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称沛公,徐州丰沛两县规划建设的以刘邦出生地丰邑中阳里为中心的丰邑古城、以刘邦曾祖父刘清墓为中心的汉皇祖陵景区及沛县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庙、汉城、汉之源、沛公园等景点,与市区的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九里山古战场、子房山等整合构成完整的汉文化旅游圈,成为“两汉文化看徐州”的主要卖点。

二是刘邦故里旅游形象初步树立:1992年丰县汉皇祖陵初步修复开放;1999年,第二届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在徐州召开;2008年,世界刘氏宗亲总会馆在沛县落成;2012年4月,由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刘氏宗亲组成的代表团来丰县金刘寨寻根祭祖,参加汉皇祖陵开发座谈会。随着大批刘邦文化景点开发、“刘邦文化节”及“汉文化旅游节”举办、“刘邦文化”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推广,慕名前来寻根祭祖、修学体验、观光游览的海内外游客逐年增多,刘邦故里旅游目的地形象初步树立。

二、“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问题分析

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开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丰沛县争执“刘邦故里”归属,影响和阻碍了刘邦文化旅游联动发展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史记》成书于汉代,“沛”即汉代的沛郡。《汉书・地理志》云:“沛郡,故秦泗水郡,高祖更名”,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辖相,萧,丰,沛等三十七县。我们分析得出,刘邦出生在丰县,后入沛,当泗水亭长,聚众起义,称沛公,可见,自古丰沛是一家。如今,丰沛县在“刘邦故里”归属的问题上却相互争执,互不相让,丰沛县经济落差大,刘邦文化旅游发展差距也很大,沛县刘邦文化景区开发早、管理运营比较成熟,刘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走在了国内的最前列,却没有影响带动丰县刘邦文化的快速开发,长期的争执及“内耗”阻碍了刘邦故里文化旅游的的联动发展。

(二)刘邦文化景点类型单一,旅游商品附加值低

已开发的刘邦文化旅游产品多以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如汉代的文物、建筑、遗址、图片、模型、雕塑、场景复原等,类型结构单一、层次低,游客参与的互动体验少、声光电等高科技融入少、趣味性及娱乐性不突出;汉文化主题美食、工艺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存在规模小、种类少、价格高及销售渠道窄的特点,不适应大众化旅游需求,与刘邦故里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不匹配,旅游附加值低。

(三)刘邦文化旅游产业链还不完整

“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了最基本的旅游产业链。刘邦故里综合产业链还不完整,沛县汉街各种业态经营都有,汉文化购物街的特色缺失,丰县“中阳一号”汉文化街区没有专门的旅游商品销售店铺,至今还没有完全的汉文化主题酒店、汉文化主题餐厅、汉式菜肴及汉代文娱演出等活动不多且一般是根据需要或节庆活动安排定制,没有形成普及的旅游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汉文化旅游交通专线,旅游生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低、效益差,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丰县旅游产业链短、发展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做好刘邦文化旅游资源规划与整合

科学定位“刘邦故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建议由市政府牵头,以丰、沛县为主,全面整合刘邦故里汉文化资源,编制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策划一批地域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刘邦文化旅游龙头项目;出台“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计划”等专项政策,在引导资金、税收减免、审批立项等诸多方面给予扶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负责具体开发建设事宜的指挥和协调。

(二)成立汉刘邦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景区建设经营与管理

说到底,旅游产业是市场化运作的产业,企业才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可以引进一部分民间及社会股份,成立汉刘邦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盘运作、经营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资源。发挥沛县成熟的刘邦文化开发、经营及发展经验指导和助推丰县发展,加快建成丰县汉皇祖陵、丰邑古城、萧何故居及刘邦传说等一批刘邦出生地文化旅游景点,积极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和谐解决刘邦故里归属争执,体现刘邦故里、丰沛一家、有情有义的包容与和谐。

(三)做好刘邦文化旅游形象整合及利益分配协调

刘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涉及丰、沛县及徐州等周边地区,目前各地的发展现状和经济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建议市政府牵头做好宣传形象协调,统一捆绑称作“刘邦故里”,站在一盘棋的高度,做好景点串联、线路衔接及客源整合,形成全国第一无二的刘邦故里旅游专线、打造汉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同时做好综合协调,明确涉足产业链的资源、产品、投资与收益等具体参与及分配办法,出台政策措施,规范行业管理,最终实现刘邦故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利益共享、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丰富刘邦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强化旅游品牌宣传

节庆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当地自然、人文及民俗景观的综合展示,是品牌宣传的很好载体。围绕刘邦及汉文化主题,设计融体验性、娱乐性及亲和力于一体的互动旅游产品,如汉代歌舞、祭祀巡游、汉服表演、成人礼仪、汉代美食、汉宫古乐、蹴鞠比赛等,满足游客求知求乐求鲜的需求欲望,增加游客对汉风汉俗的深入了解,产生情感文化的共鸣,使之延长了停留时间,增加了节庆消费、扩大了旅游增加值,达到旅游品牌宣传想要的最佳效果。同时,节庆的轰动效应引导了媒体的正向宣传,建议加强与大的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对接,强化刘邦文化旅游节庆品牌的媒体宣传,将会取得事倍功半的形象宣传效果。

(五)开发创新刘邦文化旅游商品,提高附加值

购物是旅游经济价值的重要体现。据统计,旅游发达地区的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的比比例达40%以上,据徐州市旅游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徐州地区的旅游购物占例还不到20%,这与刘邦故里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商贸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建议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开发创新体现刘邦故里文化特色,又能普遍为广大游客接受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及土特产品,扩大旅游商品产供销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尽快形成一批知名旅游商品品牌,使之真正成为宣传展示刘邦故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使者。

四、结论

全面整合刘邦故里汉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统一的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和档次,打造完整的旅游综合产业链,增加旅游附加值,扩大品牌知名度,把刘邦故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汉文化旅游目,必然会对徐州及整个区域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浩熙.试论“两汉文化看徐州”[C].中国古都研究2000(17)

[2]李芳菲.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发展研究[J].企业导报2009(10)

[3]鹿晓敏.徐州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J].旅游纵览2013(4)

[4]吕倩.徐州城市旅游品牌开发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

汉高祖刘邦篇2

那么,刘邦到底感慨了什么?怎样的往事触动了这位布衣出身、提三尺剑草创王朝的皇帝的思绪?事后约半年,刘邦驾崩于长安长乐宫,那么《大风歌》又是否可以视作他一生的回顾?

刘邦家乡在秦末泗水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属于楚地,《大风歌》也有极鲜明的楚歌特点。诗歌首句高起,境界阔大深远,却成为次句的映衬,非常符合作者的帝王身份;末句又忽生转折,言其虽有天子之尊和归乡之乐,心中实是充满遗憾。诗歌情感丰富,曲折生姿,整体风格苍劲豪迈,由此似可看出,刘邦其实并非后人眼中的无赖和文盲。

汉高祖一生征战,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起兵到去世,15年间只有一年没有战事(汉九年,公元前198年),他的确身在一个“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乱世。综而观之,这些战争可以分为“亡秦”“灭项”“平叛”三个阶段,但在大部分时期里,天下大局并不掌握于刘邦之手。

秦王朝之亡,亡于关东反叛,更亡于朝廷内乱。反叛力量实以六国遗贵为中坚,而号称沛公的刘邦起事之初实力非常孱弱,直至秦三年(公元前207年)二月,游击经过高阳之时,仍被郦食其评论为“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其时,距离秦亡只有8个月。最终,因李斯被腰斩(公元前208年),章邯投降(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内失重臣,外失大将,众叛亲离,方才被沛公趁乱攻入霸上,一朝覆灭。

项羽之败,败于戏下分封,此后一直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楚汉争霸的大略形势为,刘邦、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地区,而韩信接连破降魏、代、赵、燕、齐,对西楚形成了战略包围。其时,韩信成为决定胜负天平的砝码,正如蒯通所言:“当今两王之命悬于足下(韩信)。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莫若两利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最终不叛汉而击楚,刘邦遂有天下。

至于所谓平叛,则是当时形势所使,简要分析后文有述。在汉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刘邦见萧何建设宫殿壮丽而怒骂之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汉书・高帝纪第一下》)据此又可见当时局势之错综复杂,难言必胜。

史事如此,主人公感慨更加深刻,15年的经历似风起云涌。刘邦回忆一生征战,吟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对乱世变局的万端感慨必然一齐涌上心头。

《大风歌》第二句,应当注意“威加海内”四字,意为皇帝威权凌驾四海。事实上,刘邦称帝之后,不论诏书还是言行,绝少流露出类似情绪,从中可见他对皇位、政权的稳固是始终存有疑问的。

剿灭项羽后,西汉皇室与异姓诸侯王的矛盾成为主导。如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娄敬劝说刘邦迁都关中地区时云:“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据此可知,对立从统一天下开始就已存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已不可复行,项羽行之而亡,刘邦行之则剪除功臣已不可避免。

在此后的8年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相继被杀,张敖废黜,卢绾逃亡……只有地僻国小的长沙王吴芮避过一劫。等到击败英布、基本铲除异姓诸侯王势力、维护了政权稳定时,刘邦的内心应当又有喜慰。于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自然而然将这种情感流露出来,皇帝的威严最终慑服天下。

既然稳固了统治,同时与匈奴和亲,南越赵佗又已臣服,那么《大风歌》第三句又当如何理解?笔者认为,这应当是刘邦对命运、国祚的感叹。

讨伐英布之时,高祖“为流矢所中”,此事当在回归沛县之前,当年他已61岁。那么,刘邦是否会因为箭伤和年老生发出将死的叹息呢?据《汉书》可知,在作完《大风歌》之后,高祖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这似可作为一条佐证。

刘邦既思将死,心中不免悲凉,回顾一生戎马倥偬,特别是在平叛过程中,每每以半百之身御驾亲征,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浩叹也在情理之中了。

汉高祖起于细微,与宗族、妻族、功臣戮力平定天下,其中最为倚重者皆为功臣,如韩信、彭越、张耳等。及至无法避免的“反叛”发生,刘邦就面临着无人可用,只能亲自上阵的窘境。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叛,其时高祖有疾,欲遣太子领兵征讨,但最终作罢,这即是一大明证。

于是乎,“安得猛士”这一愿望也具备了很强的反讽意味:刘邦不停征伐当年麾下的大将,却盼望着有勇士为他镇守四方(此处应解作四方诸侯之国)。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向他开的一个玩笑,但这玩笑之中,透露着刘邦的遗憾与困惑。

汉高祖刘邦篇3

关键词: 《史记》 彭城之战 五诸侯

刘邦封为汉王的第二年(公元前205年)春,他趁项羽率军击齐之机,“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羽本纪》),一举攻下项羽的大本营彭城,由此引发了著名的彭城之战。此次战役非常重要,而关于刘邦所率“五诸侯”究竟为哪五国,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一、众说纷纭的“五诸侯”

据笔者归纳,关于“五诸侯”的解读,竟然有十几种说法,列述如下:

(一)应劭

《汉书・高帝纪上》“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颜师古注:“应劭曰:‘雍、翟、塞、殷、n也。’”①

(二)如淳、徐广、司马贞等

《汉书・高帝纪上》“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塞、翟、魏、殷、河南也。”②徐广、司马贞等亦主此说③。

(三)韦昭

《汉书・高帝纪上》“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颜师古注:“韦昭曰:‘塞、翟、殷、韩、魏,雍时已败也。’”④

(四)颜师古、张守节、吕思勉等

《汉书・高帝纪上》“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颜师古注曰:“五诸侯者,谓常山、河南、韩、魏、殷也。”⑤张守节、吕思勉等亦主此说⑥。

(五)顾胤、刘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部五诸侯兵”司马贞注曰:“顾胤意略同(颜师古),乃以陈馀兵为五。”⑦刘说同⑧。

(六)吴人

《两汉刊误补遗・五诸侯一》:“惟塞翟魏有国如故,而韩王信常将韩兵从,并赵相陈馀所遗兵是为五诸侯兵。”⑨

(七)全祖望(甲)、王先谦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经史问答》:“魏王之从军见于其传,韩王之从军见于异姓王表,赵相陈馀以兵从亦见于其传,而合齐击楚则见于淮阴之传,盖齐人亦以兵从也。是五诸侯之四也。其一则殷。”⑩王先谦说同{11}。

(八)全祖望(乙)

《彭城五诸侯考》:“则是五诸侯者,当属燕、赵、韩、魏、衡山。”{12}

(九)赵翼

《楚汉五诸侯》:“则汉所劫五诸侯,乃魏、河南、韩、齐、赵也。”{13}

(十)董教增

《汉书补注》王先谦引董教增曰:“韩、赵、魏、齐、燕为五诸侯。”{14}

(十一)汪中、朱希祖

《五诸侯释名》:“五诸侯: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魏王豹,韩王信也。”{15}朱希祖说同{16}。

(十二)吴汝纶

《汉王劫五诸侯兵考》:“此五诸侯谓韩王信、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馀、燕王臧荼也。”{17}

为求简洁明了,列表如下:

二、不应列入“五诸侯”的诸国

秦楚之际,事繁变剧,要讨论刘邦所率诸侯到底是哪五国,需要对项羽所封诸侯及彭城之战前发生的一些变化作些回顾和梳理。

(一)项羽所封十八诸侯

巨鹿之战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封立十八诸侯。他们是:

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n、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另封番君将梅m十万户侯、成安君陈馀环封三县。

(二)彭城之战前的诸侯王

彭城之战发生之前,诸侯王及其王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诸侯王被逐或被杀,有的封国被取消,有的原本不在十八王之列,后得立为诸侯。

彭城之战前,项羽所封十八诸侯没有发生变化的有三国:九江、衡山、临江。

发生变化的诸侯有:

1.韩

《项羽本纪》:“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18}

《高祖本纪》:“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19}

2.燕、辽东

《项羽本纪》:“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20}

3.齐(临淄、济北、胶东三国)

《项羽本纪》:“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21}

4.赵(常山、代二国)

《项羽本纪》:“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原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I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陈馀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张耳走归汉。陈馀迎故赵王歇於代,反之赵。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22}

5.关中(雍、塞、翟三国)

《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23}

6.河南

《高祖本纪》:“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24}

(三)未从刘邦伐楚的诸侯

据《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25}这句可推断:此五位诸侯王都是率领兵马进入过彭城的。那么有的诸侯王只派兵而未亲往,有的诸侯王只有名号而无兵马都不能算在“五诸侯”之列。

1.衡山、临江

《项羽本纪》:“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26}

全祖望(乙)因衡山王曾被项羽贬斥则认为衡山王怨恨项羽,故选择助汉击楚。这种说法没有切实证据参考又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衡山、临江两诸侯本与项羽关系亲近,曾在伐秦过程中立有大功,又是密谋击杀义帝的从犯,不可能背叛项羽而去跟随刘邦。故此二人不可能是“五诸侯”之中的两人。

2.齐

《项羽本纪》:“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l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27}

全祖望(甲)、王先谦、赵翼、董教增等人受《淮阴侯列传》:“合齐、赵共击楚。”{28}一句影响,未曾考虑当时齐王田荣正疲于应付项羽的讨伐,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多余兵力前往彭城。所谓“合齐、赵共击楚。”应该是就整体战局而言,与彭城之战相区别。齐王田荣应被排除于“五诸侯”之外。

3.九江

《项羽本纪》:“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征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29}

《黥布列传》:“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30}

九江王遣兵相助项羽讨伐齐王田荣,他本人一直在自己封地,没有参与彭城之战。并且九江王也同样是密谋击杀义帝的从犯,在当时不可能冒被揭露罪行的风险而背叛项羽。“五诸侯”中没有九江王。且刘邦是在兵败彭城之后对九江王使用离间计,之后九江王布才w顺刘邦。

4.雍

《高祖本纪》:“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31}

元年八月,刘邦采用韩信之计偷袭雍王。雍王不降,刘邦继续带兵东进,只留有部分士兵围攻雍王。应劭将雍王列为“五诸侯”之一,与彭城之战时雍王仍被刘邦兵马围困废丘的史实相悖,可以直接排除雍王。

5.殷

《高祖本纪》:“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32}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降汉,n(殷王)废。”{33}

应劭、如淳、徐广、司马贞、韦昭、颜师古、张守节、吕思勉、顾胤、刘、全祖望(甲)、王先谦等人多未将理由列出,但根据《淮阴侯列传》:“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应是将殷王与其他降汉的诸侯混为一谈,而忽略其中的区别。“废”和“虏”可以说明殷王是战败后被刘邦俘虏的,而且可能基于从前的仇隙“赵别将司马n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34}他的处境非常不好,刘邦应该不会让他继续领兵。从另一个方面看,“废”字可以理解为“废黜”或“杀死”,加之《汉书・高帝纪》提到彭城之战结束后殷王已死。无论殷王死于何人之手,他是“五诸侯”中的一位诸侯王的可能性十分小。另外全祖望(甲)还提出《史记》、《汉书》相关记载皆有误,刘邦是在殷王死后才废国置郡。此说不知缘由,亦无实证。

6.赵(陈馀)

《张耳陈馀列传》:“陈馀已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迎赵王於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馀,立以为代王。陈馀为赵王弱,国初定,不之国,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

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馀曰:‘汉杀张耳乃从。’於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馀。陈馀乃遣兵助汉。汉之败於彭城西,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35}

顾胤、刘、吴仁堋⑷祖望(甲)、王先谦、全祖望(乙)、赵翼、董教增、吴汝纶等多人将赵王列为“五诸侯”之一是因为忽略了五诸侯皆是领兵跟随刘邦进入彭城的。而陈馀只派遣士兵前去彭城,本人并未亲往。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吴汝纶将赵王和代王陈馀算作“五诸侯”中的两位诸侯王,这个观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陈馀虽然被赵王歇封为代王,但是他并未就国,而是让夏说以相国的身份去封地,自己留在赵国充当决策人的角色。赵王、代王可视为一体。这也从侧面证明陈馀不可能有时间亲自领兵前往彭城。赵王和陈馀也可以排除他们的可能性。

7.常山

《张耳陈馀列传》:“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强,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虽强,后必属汉。’故耳走汉。”{36}

因陈馀大败张耳,张耳与亲信大臣匆忙商议之后决定投奔刘邦。颜师古等人因有亲信随同张耳归汉就得出既有大臣则应当还有士兵同行的理由过于牵强。况且即使有士兵,在那种情形下,张耳手上不可能还剩有许多兵力。既是“汉王部五诸侯兵”,则张耳也应该不是五诸侯中的一人。

8.燕

全祖望(乙)、董教增、吴汝纶将燕王列入“五诸侯”,但《史记》中并无确切材料表明燕王参与彭城之战。

三、“五诸侯”到底是哪五国

从以上的分析看,汪中、朱希祖的说法是正确的,这需要作一些说明。

1.韩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韩王从汉伐楚。”{37}

项羽所封韩王昌被韩太尉信击败,韩信被刘邦封为韩王。彭城之战中以兵相从刘邦的韩王是韩信。

2.西魏

《高祖本纪》:“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38}

《淮阴侯列传》:“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39}

由此可知,魏王从汉伐楚,应是“五诸侯”中的一位诸侯王。

3.塞、翟

《高祖本纪》:“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40}

《淮阴侯列传》:“汉之败s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41}

《史记》明确提到塞、翟两位诸侯王彭城之战前降汉,汉败之后复降楚,这期间仍然保有诸侯王名号。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塞王、翟王、两位诸侯当属“五诸侯”之列。

4.河南

《淮阴侯列传》:“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42}

《史记》将河南和西魏划归一类,魏王豹主动以兵相从刘邦,那么河南王申阳也应是类似的情况。申阳曾是张耳嬖臣,河南王降汉之时张耳已经归顺刘邦,张耳可能对河南王降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又因为河南王并未与刘邦的军队发生正面交锋,兵力得以保存,有条件率兵参加彭城之战。

《史记》中的史实材料相比于《汉书》和后人注解则更为详实,可信度较高。通过对《史记》相关记载的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测,笔者认为“五诸侯”指的应该是韩、西魏、塞、翟、河南这五位诸侯王。

注释:

①《汉书》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1982年第4次印刷本,36页.

②《汉书》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1982年第4次印刷本,36页.

③参见《项羽本纪》“汉王部五诸侯兵”《集解》、《索隐》。《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9-410页.

④《汉书》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1982年第4次印刷本,36页.

⑤《汉书》卷一,中华书局1962年版、1982年第4次印刷本,36页.

⑥参见《项羽本纪》“汉王部五诸侯兵”《集解》。《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9-410页。《秦汉兴亡》“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吕思勉注。《秦汉史》第三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983年第1次印刷本,46.

⑦《项羽本纪》“汉王部五诸侯兵”《索隐》,《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10页.

⑧参见吴人堋读胶嚎误补遗》卷一,《五诸侯》条引刘《两汉刊误》语。《两汉刊误补遗》,《知不足齐丛书一》,株式会社中文出版社1980年版、1980年第1次印刷本,154页.

⑨吴人堋读胶嚎误补遗》卷一,株式会社中文出版社1980年版、1980年第1次印刷本,154页.

{10}《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下》,《经史问答》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000年第1次印刷本,2002页.

{11}参见《汉书补注》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1983年第1次印刷,33页.

{12}3《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中》,《鲒瓮ね獗唷肪硭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000年第1次印刷本,1575-1576页.

{13}《陔余丛考》卷五,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1957年第1次印刷本,97页.

{14}《汉书补注》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1983年第1次印刷,32页.

{15}《述学・别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0年第1次印刷本,第111页.

{16}参见《史记汉王劫五诸侯兵考》,《齐鲁学报》卷二,1941年,63页.

{17}《吴汝纶全集一》,黄山书社2002年版、2000年第1次印刷本,355页.

{108}《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7-408页.

{19}《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67页.

{20}《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7页.

{21}《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7-408页.

{22}《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8页.

{23}《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66-467页.

{24}《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67页.

{25}《史记》卷九十九,中华书局修订本,3295页.

{26}《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7页.

{27}《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8页.

{28}《史记》卷九十二,中华书局修订本,3169页.

{29}《史记》卷七,中华书局修订本,408页.

{30}《史记》卷九十一,中华书局修订本,3153页.

{31}《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70页.

{32}《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68页.

{33}《史记》卷十六,中华书局修订本,948页.

{34}《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56页.

{35}《史记》卷八十九,中华书局修订本,3132-3133页.

{36}《史记》卷八十九,中华书局修订本,3132页.

{37}《史记》卷十六,中华书局修订本,948-949页.

{38}《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68页.

{39}《史记》卷九十二,中华书局修订本,3170页.

{40}《史记》卷八,中华书局修订本,467页.

{41}《史记》卷九十二,中华书局修订本,3170页.

{42}《史记》卷九十二,中华书局修订本,3169页.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修订本.

[2]吴人.两汉刊误补遗[M].株式会社中文出版社,1980.

汉高祖刘邦篇4

我们看《高帝求贤诏》。此次公开招聘,多少人报名?不详;录取百分比是多少?不详;录取者安排到什么岗位上去了?以后的发展如何?不详;但招聘书的内容,很详,详的不只是文字内容,更是汉高祖的态度。为什么很详呢?因为“裸”,没有遮掩,所以“详”,真可谓一份“裸招书”。

裸在何处?裸在招聘人的表情上。这份中央政府颁发的招聘书,不是官样文章,直接将自己着急地要求贤才,呼唤贤才过来的表情了出来。刘邦在诏书里头喊:谁说当今的人才不如古代的人才?都怪我这个做领导人的高高在上,没有主动去认识他们、结交他们,所以他们就没有上进的路径,不能为国家效劳。三两句话,似乎可见汉高祖眼神焦灼,额头冒汗,捶胸顿足地对蛰伏在人间的贤才喊话。所以说这是一份有生动面孔的招聘书。

裸在何处?裸在人才招聘的条件上。通篇不提及出身、信仰、学历、所属团体、居住年限和财产状况。身体状况方面只提到一句:“年老癃病,勿遣”。实在老得走不动,病得下不了床,那就不必了。刘邦招的人才,确实很“裸”。韩信游手好闲,喜欢蹭饭吃,裸地讨人嫌,却裸地封他为大将。陈平据说跟嫂子有一腿,裸地闹绯闻,刘邦却裸地信任他,重用他。

裸在何处?裸在对人才待遇的许诺上。两千年前的人,思想觉悟不高,干事业就是要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说白了就是跟着你创业打江山,就是要分红的。好啊,既然你们要功名,要富贵,诏书里头就裸地写明:“吾能尊显之”。我刘邦能让你们尊贵显要。一句裸的话,击中了人才们裸地要求有面子有待遇的心。

刘邦说到做到,早在楚汉革命年代,九江王英布去投奔他,刘邦态度不太好,但给出的待遇很好,一切起居生活条件跟他汉王刘邦一模一样,于是英布“大喜过望”。除了待遇高,面子好,还能与老板平起平坐,我刘邦招你们来不是使唤你们的,而是跟你们一起玩事业的,“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一个“游”字,平等色彩尽显。

裸在何处?裸在招聘程序上。这份招聘书里面显示的招聘架构很透明,从御史大夫到丞相,到诸侯王,到御史中执法,到郡守,一根线清清楚楚,不晃圈子。

地方领导该怎么操作?亲自开车去请,做好思想工作,亲自送到丞相府上去:“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裸劝裸送。如果隐瞒人才不上报,一旦发现,就有行政处理:免职。裸地免。裸的就是直接的,直接的就是透明的,透明的裸!

刘邦招人才态度很“裸”,一直到他的儿子、儿子的儿子、儿子的孙子也还是很“裸”。

我们再看《武帝求茂才异等诏》。诏书一开头就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开头态度就很“裸”,口口声声就是要“非常”,连句客套话都没有。接下来,还是不遮掩,裸地说:只要是千里马,不怕你喜欢踢人,不怕你驾车追尾;只要是能建功名的人才,不怕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你。“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不管白马黑马,一日能千里的就是好马。要是控制不了咋办?汉武帝倒是很有把握:不怕,只要我调控驾驭得当就行。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汉武帝很快就交代清楚了:能做将相,能出使远方国家的人才。怎么选拔呢?各个地方的领导,你觉得有这方面特长的,就给我推荐上来。

我仔细数了数这份人才招聘书,居然不超过八十个字,好似一个人在连气都不换地吆喝:招人啰,坏点劣点不要紧,只要能出使世界五大洲,各地方赶紧报上来。汉武帝这孙子,比他的老祖宗刘邦还爽快。

汉高祖刘邦篇5

所谓“箕踞”,就是两脚前伸,两膝微曲而坐,因为伸出双腿的形状像个簸箕,故有此名。这般模样搁在今天不算什么,早年间却是大大的不妥。《礼记•曲礼》中,对人们行为举止规定了上百条“不准”,吃饭时不准满嘴喷饭,不准满嘴流汤,不准吧唧嘴,不准专吃一样菜,不准拿骨头喂狗;走路时在堂上要用细步,堂下要用正步……其中一条,就是“坐毋箕”。毋箕之坐,就是要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靠在脚后跟上。和跪着差不多。这等坐法,即便下面没有搓板,也难以长时间享受,因此人们私下里踞他两踞,松快松快在所难免。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子的夫人曾有一次如此这般了一番,没想到被老公一头撞见。孟子到底是亚圣,立即禀报老娘,说老婆“独踞”,不懂礼数,要休了她。孟母不愧是亚圣他妈,马上引经据典,说儿子进房间不打招呼,让人准备不及,才是真正不懂礼数。闹得孟轲先生老婆没换成,还得检查自己的不是。可见,非公开场合的箕踞还是允许的。但是当众如此,则确乎是傲慢无礼的表示。老刘却偏偏要当众如此,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耍光棍儿。

据《史记》记载,刘邦之“初踞”,是在沛公任上领兵攻秦的时候。一个叫郦食其的读书人听说刘邦是“大人”即品行高尚之人,遂兴冲冲地撞上门来呈献灭秦之策,没想到被召见时,“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很恼火,教训刘邦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听罢这话,刘邦这才像个“大人”,起身整衣,以表歉意,并将郦食其请入上座。受到礼遇后,郦食其方“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

刘邦之“二踞”,则是从沛公挣蹦成汉王,与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的哥儿们英布,在刘邦的劝诱下起兵攻楚,结果老窝被端,只好投奔刘邦找饭辙。“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英布不是读书人,被“踞”之后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心中憋屈,于是只好“欲自杀”。不过回到招待所后,英布发现“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于是又死心塌地跟随刘邦,最终把项羽逼得自刎乌江。

至于“三踞”,则是老刘当了皇帝之后的事。汉七年,他到赵国视察工作,赵王张敖家中的“一把手”是刘家大小姐,因此对皇上老丈人自然要小心伺候。张敖不当赵王当跑堂,穿着短布衫,戴着皮套袖,亲自给刘邦端菜上饭,可老刘仍然不满意,“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张敖的手下火了,对他说:“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啮其指出血”,有的解释说,这是张敖以此表示对刘邦的忠心。

箕踞为什么像斗牛士手中的红布,人见之而人怒之?答案其实十分简单,“箕踞则如袒裸”,有可能泄露“最高机密”。

中国古代的男男女女,下身所穿都是裙子即“裳”,里面却没有内裤。为防止公开透明,人们在公众场合只好跪着,用长拖到地的裳将身体紧紧裹住。如果像刘邦那样两腿前伸,坐在席子或矮床上,势必将看家护院的宝贝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等于是当众骂娘。面对这等羞辱,正常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因此,张敖“啮其指出血”,应该是被踞之后也想跟刘邦玩儿命,又知道玩儿不过,只好干忍着,啃自己的手指头消气。至于后面那些颂扬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漂亮话,久在官场混,谁个不会说?

鲁迅先生说过:“汉的高祖,据历史学家说,是龙种,但其实是无赖出身。”从老刘对箕踞的爱好,也可证明这一点。而高祖之高明,便是把这类无赖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为自己打天下服务,而非一味耍光棍儿。像他对待英布,先是以“踞床洗”挫其傲气,等到英布被折腾得自尊全无,打算自行了断时,再给他一个意外之喜,让他在吃喝上与自己平起平坐。如此,英布想不卖命都不成。下三滥功夫,能够收发自如,也绝对是上乘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世上无赖千千万,只有刘邦才能当上一国老大的原因。

司马迁笔下还有另一箕踞者,就是荆轲。他在刺秦王嬴政未果,身被八创之后,明知必死,却还要倚柱而笑,箕踞大骂秦王:“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一笑一踞一骂,顿显荆轲之满身豪气。太史公确实高明。只可惜,诸多影视剧却未曾表现这箕踞的真实。

汉高祖刘邦篇6

来自帝王的赏赐

红棉虾团据说是当年汉高祖刘邦为了赏赐吕后而引出来的一道菜。吕后本名吕雉,字娥妁,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乌江一举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深深地知道除了外界的支持以外,更有贤内助吕雉的支持。不久,富有远见的吕后用计剪除了手握兵权的开国元勋韩信,进一步巩固了刘邦的统治地位。

为了答谢吕后,高祖决定专门举行盛大的宫廷宴会庆贺,并且要当场赐给她稀世珍品“红棉锦衣”,就是要用红色的天然丝绸纺绣成,不得染色。但红色的天然丝绸却无处去找。于是,刘邦责令地方大小官员各地寻找,找到的赏白银万两。

一年过去了,也没查找出红色的天然丝绸的下落。后来,一个商人途经“红花村”,偶然发现一家小院里有一棵开放着一朵朵旺盛的桃形花的红棉树。

小院里的这户人家姓夏,是位书生,据说此人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逃到此地的。每年他都要种上几十棵红棉树,留做纺线卖钱。这花每年开花时都一样,雪白一片,长势很好。可今年,所有红棉树绽开时突然全部变成红色。有的人说是凶兆,必定大祸临头,有的人说是吉兆,必有喜事降临。

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吉兆。商人以3∞两白银的高价,买下了红棉树,再将红棉树提炼的红色丝绸献给了汉高祖刘邦。刘邦自然是高兴万分,视为珍宝,除奖赏进贡者外,又赐封“红花村”为“红棉村”,并永久种植红棉供宫廷使用。

次年,高祖刘邦为吕雉大办祝寿席时,吕雉突然想起那位为她提供红棉丝绸的夏书生,下旨相邀,并令御膳房御厨要以红棉花的形状,烹制一盘菜,以示对夏书生的谢意。

吕后亲自发话,御厨们自然是不敢怠慢,他们经过精心的琢磨,终于做出了一盘酷似红棉球的菜端上了席面,只见这道菜品金红油亮,绚丽无比。而问及菜品的名字时,御厨解释说:“‘虾’是‘夏’的谐音,当时皇后四处寻觅,幸亏有了夏书生,所以这道菜取名为‘红棉虾团’。”

刘邦与吕后品尝之后,感觉味道极为鲜美,只觉甜酸宜人,酥脆中带有微麻,两人十分满意,对这道菜的取名更是赞不绝口。打那以后,“红棉虾团”就成为一种名菜流传下来了。

最毒妇人心

故事中的帝王和皇后,恩爱非常,显得其乐融融。而历史上,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可就没有那么美妙了。而提到吕后,人们则往往会把她看做一个刚毅阴狠,满手血腥的女人。

吕后的父亲是山东单县人,吕公擅长相面,看到刘邦之后觉得此人非池中之物,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为此,吕公的老婆骂吕公:“你不是一直要把女儿嫁给贵人吗?人家县令想和你做亲家你不肯,怎么却将女儿嫁给刘邦这个无赖?”吕公说:“你一个女人家懂什么呀?我给很多人看过相,没有一个比刘邦面相好的。”

公元前208年,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率领沛县子弟兴兵反秦,被拥为沛公,吕雉则由一个普通农妇被尊为夫人。两年后,刘邦攻入成阳,立为汉王,吕雉又晋级成了王后。希望来得快,绝望也跟得紧。

随后,刘邦与项羽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项羽在睢水大败刘邦。乱军之中,吕雉和一双儿女被冲散,她与公公刘太公一起成了项羽的俘虏。在被楚军扣押了近两年半之后,吕雉才回到了刘邦身边,这时她已经年近四旬。

吕后虽然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可是年老色衰的吕后根本拴不住刘邦的心,刘邦宠爱的是经常陪在身边的爱姬戚夫人。吕后的儿子刘盈为人仁弱,刘邦觉得他性格不像自己,所以常常想废掉刘盈,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戚夫人也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鼻子抹泪地吹枕边风,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日后的接班人。在围绕继承人的问题上,斗争十分激烈。当然,最后因为吕后的势力过大,这太子之位倒是也没有换成。

吕后恨戚夫人入骨,当刘邦一死,就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将戚夫人的手和脚全部砍断,眼睛剜掉,耳朵熏聋,搞成哑巴,关在猪圈里,叫做“人彘”,同时还伺机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如意。

吕后的儿子惠帝死后,她又开始了对刘姓子弟的杀戮,同时大封娘家吕姓为侯,吕氏家族很快构成了支撑吕雉局面的股重要力量。

功过任评说

吕后人生的后期,用杀人如麻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不过,经过她的苦心经营,吕家的势力盘根错节地从中央伸到了地方,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命脉。吕家的男性占据了各级官吏的位置,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两支军队也由吕家控制。

论夺权的手段,吕后做得确实不够光彩。不过,尽管汉初的政治斗争血雨腥风,百姓的生活却乐也融融。

吕后掌权期间,把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进一步推行。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这些都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施行的一系列制度,诸如薄税赋、废苛政、正民风、举孝悌,尤以停行“三族罪”和“妖言令”为史称道。史书上记载:“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俨然是一幅盛世景象。

吕后也很具有政治家的风度,一次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对吕雉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脱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冒顿单于自愧失礼,遣使向吕后认错。

公元前180年,吕雉逝世,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影响力的女权人物,她是第一个把自己摆在与男人同等的位置,以自己的智力统治着一个统一国家的女人。吕后的一生,究竟是狠毒还是开明,则任我们这些后人于茶余饭后随意评说了……

红棉虾团制作方法

主料:珍珠虾仁500克,熟瘦火腿,益兰松、黄金肉松各50克

辅料:黑芝麻15克,绿菜叶12片,蛋清2只

调料:猪油100克,绍酒10克,花椒粉10克,麻油10克,精盐25克,荸荠粉20克,葱泥,味精各少许

做法:

1 先把虾清洗干净,剥出虾仁,将杂质洗干净,控净水分放到碗里,加入精盐,绍酒,味精,葱泥、麻油、拌匀后备用。把蛋清打成泡沫状,加进荸荠粉调成糊。把虾仁放到糊里拌匀,分20份。

2 把绿菜叶切成菱形斜片,拿出5片菜片摆成五角星,将虾团放到五星菜叶上面,再把火腿末撒在虾团上,呈现出棉桃形状。

3 将肉松,益兰松分别码到平盘里线一圈,再将炒熟的黑芝麻撒在益兰松上面。

汉高祖刘邦篇7

徐州市一座历史名城,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像刘邦、项羽等等,而我,却对刘邦非常感兴趣。,古代的刘邦,被人称为汉高祖,是中国汉朝的开国皇帝。语文书上学过一个成语:人杰地灵,也许,这刘邦就是人杰,徐州就是地灵,虽然我才上小学,可我对了解的却不少。刘邦,是徐州的沛县人,他出生在公元前256年,是在公元前195年死去,做了61年的君主,在秦朝末年,刘邦做泗水庭长,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在朋友萧何、曹参等人的帮助下,杀掉了沛县县令,响应起义,自称沛公。他的军队以赤旗为标志,很快发展到两三千人。公元前207年,他率军进攻咸阳,一路顺利,于是于第二日安进入咸阳。为了收揽人心,他把关中父老找来当众废除秦朝的酷刑严法,公布了“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政策。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后驻军霸上。不久,项羽打败了秦将章邯,也挥师进入函谷关,驻在新丰鸿门,两军相距40里。项羽“设宴”招待刘邦,企图加害于他。刘邦为了表白自己无意同他争夺天下,就冒死赴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他在谋士张亮的巧妙设计下脱险。后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他为汉王。刘邦当了汉王以后,任命韩信为大将,灭掉了关中的三个诸侯王,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最初他兵力较弱,屡次被项羽打败。后来,他联合一切反对项羽的力量,是项羽四面受敌,疲于奔命。项羽迫不得已,答应楚汉以鸿沟(古运河)慰藉。公元前202年,他乘相遇撤兵之际,在垓下合围楚军。夜里,他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以为汉军已全部占领楚国,就在帐中饮酒消愁,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乌江。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做了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朝,史称西汉。在位期间,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他采取“与民体息”的政策,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对匈奴采用和亲的办法,避免再打大仗劝说流亡的农民回乡生产下令释放因穷困而沦为奴隶的人减轻田税,十五税一减少劳役的征发,鼓励农民安心进行农业生产。刘邦推行的这种政策,安定了刚刚建立的政权,延续到文景时期,受到了富国的实效。徐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发扬他们的风格,坚持不懈,让人类为有我们这一代而感到自豪、骄傲!

汉高祖刘邦篇8

关键词:刘邦。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

一、引 言

秦朝末年,佞臣赵高弄权,秦二世昏庸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沉重的徭役、赋役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逼得人们不得不反。先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暴政的先河,后有各路英雄豪杰起兵响应,刘邦就起于此时,大小几十路反王经过数十年混战,最后仅剩下刘邦、项羽两路。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死里逃生后便拉开了与楚霸王的历史大战。经过数年的角逐,刘邦在“垓下之战”逼得项羽自刎乌江,从此天下成为刘氏的囊中之物,大汉王朝得以建立。

大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并未高枕无忧,古语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江山打下来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江山打下来了,下面要做的就是巩固刘氏江山。如何巩固江山?首先要做的就是消灭掉那些拥兵自重的异性诸侯,这些异性诸侯王大都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像战将韩信之流,对刘氏天下构成了严重威胁。纵观刘邦一生,真可谓“戎马一生”,打天下保天下的一系列成功之中无不蕴含着他高超的用人技巧。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更要说的是得人才者得天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有一批在很多方面才能都优于自己的顶尖人才围绕在自己的周围,刘邦却做到了。《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司马迁的这段精彩的描写,精辟地概括了刘邦的驭人之道。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某些方面可以不如部下,但只要他能够发现下属的才能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他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刘邦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能做开国皇帝。刘邦的很多用人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将从中挑选几点具体论述。

二、刘邦的用人之道中体现的现代人力资源思想

1.量才适用,因材制宜

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得民心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从而就拥有了充足的兵源,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数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不是绝对因素)。在被称为西方的孙子兵法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也肯定了军队数量对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得人才,就是能找到一大批能够独挡一面,能统御军队,能出谋划策的王佐之臣,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足见优秀的军事人才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为何最后打败项羽,成就大汉百年基业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刘邦有高超的驭人才能,而项羽虽有万钧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终究是匹夫一个,莽夫耳。正如汉高祖自己所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由这段话足见人才之重要。下面来对刘邦的用人之道加以分析。

量才适用,因材制宜,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纵观古代帝王,试问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个,而刘邦就是那为数不多能够做到的古代帝王之一。上文中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他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人杰适才适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张良善出谋划策就让他做总参谋长,专门负责为刘邦出谋划策,萧何善于做后勤工作,就让他专门负责为军队供应粮草、兵器等战略物资,并负责后方的经济建设,韩信乃军事奇才,可谓百战百胜,就让其做三军总司令,率军为刘邦征伐各路诸侯。同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也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有些人才在开拓市场方面有卓越才能,就应让他去做市场开拓方面的工作,有的人善于做研究就应该把他安排到企业的研发部门……如果把善于做市场开拓的人才安排到产品研发的岗位,而把善于做研究的人安排到市场营销的职位上去……就是对人才的浪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焉能不败?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汇“复合型人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方面,而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应该如刘邦那样量才适用,发挥各种人才的专长。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的重视分工一样,如果把刘邦打天下看作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的话,那么张良、萧何和韩信就可以是看作操作各个工序的技术工人,只有让他们合理分工,有序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赏罚分明,有效激励

刘邦开始时是泗水亭长,他本身也带有一点江湖侠客的习气,对功臣的封赏从来都是大手笔的,这就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项羽每次对部下进行封赏,总是婆婆妈妈,很舍不得,结果刘邦的将领都肯为之效死命,而项羽的属下很容易临阵倒戈,投靠刘邦。司马光用“匹夫之勇”、“夫人之志”来评价项羽,一点都不为过。刘邦确有其过人之处,而各将领大臣的功过他自是心中清楚,《史记》上是这么记载的:汉五年,既杀项羽,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赞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日:“诸君知猎乎?”日:“知之。”“知猎狗乎?”日:“知之。”高帝日:“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刘邦的这段话虽然听起来让人感觉不太顺耳,但确实精辟,这说明他对部下的功劳大小、应受何封赏都了如指掌,用人努力资源管理有关术语数也就是,领导者能对下属实行有效地绩效管理,领导者能对下属对组织的贡献大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据下属对组织贡献的大小对下属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并不一定非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要懂得把握不下的需求。

3.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受世俗偏见,把各路人才都拿回其麾下,为其效力

刘邦用人可谓不拘一格,不管你是降将,还是有缺点或着曾经犯过错误之人,只要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刘邦都可以委以重任,史记中记载说张良是“盗嫂之徒”,刘邦不会轻易听信他人的闲话,仍委张良以重任,张良确有经天纬地之才,确实是王佐之才,张良最终成为为大汉建立的三个最重要的开国功臣(另两个为萧何与韩信)之一,这种气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在刘邦的麾下有秦朝的降将也有项羽的降将,刘邦都委以重任,割地封侯,赏赐颇丰,项羽没这种气魄,这也是项羽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分析,刘邦这些举措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启示呢?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个企业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能让这些人才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这个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用人要唯才是举,但目前的中国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现实是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是举,主要管理岗位要么安排自己的亲信,要么安排自己的亲朋,这样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学刘邦的用人气魄,当然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好,但有时候某些非常出色的人才可能道德上有一点点瑕疵,高明的企业老总会不拘小节大胆启用这些人才。

三、结 论

上一篇:体育教学范文 下一篇:孔子的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