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13 10:00:49

西门豹教学反思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古代文本;比较;还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16-02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限于他们的知识面及阅读能力,往往在阅读、理解反映古代生活的文本困难较大,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采用多样的阅读方法,巧妙设计,引领学生以心灵交融心灵,让学生读进去,理解文本真正要表达的内容,起出来,得到理性的感知。就《西门豹》一文来说,课文里所讲述的事件,距今已经20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的思想及其行为的内在原因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才能走进文本,走进历史中的故事与人物,实现学生与文本最近距离的对话?是教学中不能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以《西门豹》教学为例来谈谈我们的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比较中发现矛盾,感受文本的精妙

分析一个文本,最关键就是要发现矛盾,进而才能进入深层次的解读。矛盾的揭示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本课教学中为了拉近古代的故事与当今学生的思维之间的距离,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选用了以学生的前认知与文本的叙述之间的比较,尽可能地切近“最近发展区”,以矛盾的揭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方法,以“跳一跳摘果子”的思路设置了以下这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1]

师:现在你就是战国时候,魏王派去管理漳河边上邺的西门豹,当你知道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你会怎么处理?

生1:我会把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杀了。

生2:我会告诉老百姓不要相信巫婆的话,他们是骗钱害人的,那是迷信的做法。

生3:我要把巫婆收的钱没收了,不让她再骗钱害人了

生4:巫婆和官绅头子真该千刀万剐,我要马上把他们抓起来

师:把你的想法与西门豹的做法做过比较,看看你有什么要说的?……

通过这个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自我发现出对同一事件的处理方法的差异(即矛盾),对照西门豹的处理方法,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学生很快地领会了西门豹“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巧妙与智慧。说服教育或者颁布律令,不能有唤醒民众、禁止巫风的作用;把巫吏抓起来,惩治的力度不足以让民众警醒;直接杀了巫吏,不能够教育百姓、使民众幡然省悟。西门豹的智慧就在于善于用事实说话,正如宋人罗泌所言:“以毒攻毒,有至仁焉”,他不以权势代替真理,同时破(破除迷信)立(兴修水利)相结合,就有了使百姓从迷茫中觉悟过来的充分理由,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了西门豹的智慧以及反宗教迷信的文章主题。

二、以想象还原事件,加深理解与把握。

经典文本中叙述的详略处理是十分精当的,为了突出主要的,往往就省略了次要的情节。这就造成了文本中有大量的“空白”,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利用文本提供的的信息和“隐藏”在文本中的“空白”,通过想象还原出原生的未经艺术加工的状况,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西门豹》一文中,把巫婆投进漳河、民众的醒悟只陈述了结果,过程都被省略了。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2]

师:“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假如你是巫婆,这时的你会说什么?

生1: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把收到的钱全部给你。

生2:饶了我吧!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骗钱害人了。

生3:我知道错了,你放了我吧,根本就没有河伯,我不该骗人。

生4:我对不起老百姓啊,我真不该骗钱害人,报应啊报应。

课文中对巫婆的介绍并不多,但骗老百姓那么多钱的巫婆,在临死时不可能那么安静,肯定要挣扎,她是怎样挣扎的呢?我设计了内容2,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走进巫婆的内心:所谓有给河伯娶亲根本就是残害百姓,半神半仙的巫婆再被扔下河去时的“真话”(她根本不是什么可以通神的仙,她更明白被扔下河去只有死的结局),结合着官绅们“吓得面如土色”“求饶”“磕头”等狼狈样的生动描写,从而更揭穿了他们骗人的把戏;同时通过巫婆的话的“还原”,更好的教育了周围的老百姓,西门豹顺理成章破除了迷信。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对“百姓终于明白了”之后的心理表白的还原。

三、探寻“言外之意”,走进时代环境

我们知道,在特殊的语境下,人们常常会把真实的意图“隐约”的表面的话语之下,经典文本更是如此。要真正读懂文本,就要引领学生探寻出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刘熙载曾在《世概》中说过:“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如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皆是。”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下揣摩出言外之意,有助于把握住当时特定的语境,对于理解古代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心灵世界,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3]

师:“这样说来,河伯还真是灵呀。下一回他娶媳妇,也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生1:不是,第一句说明他根本不相信这些鬼话,已经准备要找机会处置巫吏了。

生2:第二句也不是,表面上很客气的说法,实际上是要继续处死官绅的头子。

老师追问: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如果直接说出来,不更好吗?

生3:直接说出来了,老百姓被骗很久了,不懂得科学,一开始老百姓就不会相信他说的。

生4:顺着巫婆的说法说,是为了更好地揭露他们的骗局。也很有趣。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地当时老百姓受巫吏蒙骗很久的事实,理解要破除迷信光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老百姓还没有觉悟之前,他不能直说。这一番探寻,实际上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感受到了特殊语境下人物语言的妙趣。可谓一举两得。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演绎 想象 文本 感悟 体验

一、体验是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之一。体验类词语,除“体验”本身之外,最多出现的词组是“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体验情感”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抛弃“理性分析”,树立“情感体验”的阅读教育观。语文教科书中很多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主要是表现反映人类情感活动的。而人的丰富情感主要是通过可以被视觉,听觉等所接收的种种表现,如言语,动作,神志等表现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基本前提是直观可感,而“体验”的前提和要求也是这种以感情活动作基础的感受、感知。因此,在阅读欣赏中,体验是最基本的前提活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涵泳”“吟诵”“品味”“妙语”等,都包含了“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 我的实践与思考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西门豹》教学片段。

上课开始,直入正题: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到了当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他跟老大爷说,下回河泊娶媳妇,他也要去送新娘。这个消息被当地老百姓知道了,便七嘴八舌议论开:“不知这位西门大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噢,这位西门大人同以前的那些官绅没什么区别。”……他们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学下面的课文。

这样开篇,犹如拉开一台戏的序幕。接着,自然地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抓住“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这一过程中的主要情节,想象当时人物的具体表现,自由结合排练课本剧。任务明确后,学生们读书、讨论、尝试表演,教室里热闹异常。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呈现――接受”的教学方式,屏弃了烦琐的内容分析,舍掉了不必要的提问,挤出了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演绎故事。

“刚才同学们非常投入地读课文,排练课本剧,愿意把自己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同大家交流一下吗?”

学生们踊跃举手,嚷着“我来,我们来!”前排的学生把手伸到了我的鼻子底下。

第一组表演以后,很多学生马上举手要求发言。这时不指名交流,而让学生打开课本,读课文,看插图,想好以后再发表意见。几分钟过后,点评开始了:

生:他们合理地创造了“新娘”的母亲这个角色,演得很好!

生:课文讲西门豹的卫士先把巫婆投进漳河,再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漳河,共投了两次,他们一组演的时候多投了一次。

生:文中写“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一点他们没表演出来。

我追问:你认为这个地方该怎么演?

生:西门豹应拱着手,恭恭敬敬的站着 ,他的诚意没有回应,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河伯,他看着漳河思绪万千,还可以把他的心理想的自言自语说出来。

我微笑地听他说完,并赞许地点点头:“真不错!”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后,还要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呢,他们没有表演出来。

……

师(又请一组上台表演):这一回呀,是全班同学一块儿表演了,他们一组为主要演员,其他人呢,充当群众演员,把自己当成当地的老百姓,在漳河边上看热闹。表演完以后,老师还想采访一下大家!

第二组学生表演时,刚才提到的几点不足已有改进,并且在开头采用敲锣打鼓加吆喝的方式,把河伯娶媳妇那天的热闹场面渲染出来,创造性地表演了巫婆等人迎接西门大人等情景,演得较为逼真。

这时,我充当了记者,看似随机实则有意识地采访了几位“老百姓”:

师:这位大嫂,本来你的女儿今天就要成为河伯的又一个“新娘”,到漳河里去送死,现在,西门大人救了她,你有什么心理话要说?

生(作感激状):感谢西门大人救了我女儿,为了好好感谢我女儿的救命恩人,我把自家的两条咸鱼送给他。

我和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笑者鼓掌。

师:这位大娘,听说您当初也相信河伯娶媳妇的事,今天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一定很有感触吧?

生(学老大娘的说话状):是啊,是啊,原先我真以为漳河里有神,只有满足他的要求,才能保证我们风调雨顺,原来这些都是假的。

师(指着一位学生,介绍):这位就是当初西门豹大人找来了解情况的老大爷。(面向这位同学)这位大爷,不知道你看了这一幕有什么想法?

生:西门豹大人真是个清官哪,今天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真是大快人心呀!西门大人,请授我一拜!(又是遗片笑声和掌声)

我又转向另一个学生,问到:这位小兄弟,你觉得西门大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怎么样?

生:真是太妙了!对于这些骗财害命的巫婆,官绅头子,只有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解恨!

师(转向饰演西门豹的学生):西门豹大人,你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破除了迷信,还想对老百姓说些什么?

西门豹:乡亲们,今天这一幕大家都看到了,以前是巫婆和官绅在愚弄,欺骗大家,其实漳河里根本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任何关系!要过上好日子,不能再迷信,要靠科学,要靠我们的双手。我看,咱们得好好治理一下漳河,明天起,我们集中劳力开凿水渠。

我紧接着叙述:打这以后,漳河再也没发过大水,庄稼得到漳河水的浇灌,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当地的老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连逃到外地避难的都陆陆续续搬回来了。那个地方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下面请同学们把老百姓看了西门豹巧妙地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反应写下来,可以抓住典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写。

此时,学生成竹在胸,当堂就洋洋洒洒地写起来。

三、我的解读

有人曾形象地指出:“与日常生活相脱离的学校如同一个不可思议的子宫,‘一到放学时间与学年结束之时,便将学生排泄而出,直至最终将他们逐入社会’。”确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仅限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将知识与生活剥离,断了与生活联系的筋脉,知识将显得枯燥乏味,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自然生发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性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地位由“学习者”降格为“受教育者,其单向被动承受之意便凸现出来。这样,课堂便失去了那份生活中的自然,学生恭恭敬敬地坐听,小心翼翼地答问,如何焕发生命的活力?再者,如果课堂教学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不关心人日常生活,不关心真实的生活问题,这样的学问又有几份真实,几份真诚呢?我们努力将学习贯通其生活领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生动的内容,并真正受动。另一方面,阅读教学的又一个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进而能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本课教学中,学生读文后进行课本剧表演,就必须在读的基础上调动多种感官,并运用自己已有的思维能力,语文能力(如表演,想象)以及生活经验,去感知课文中的有关语言文字,并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就在本节上,有小组在分配角色时,一个女学生因不愿意演巫婆而哭了,问他原因,她直率地说:“巫婆那么坏,我才不演她呢!”原来她早已联系课文,联系旧知识,了解了巫婆这一角色,并且真切地产生了憎恨她的情感,这种源自生活的体验远非教师的反复演讲,灌输所能替代。

提昌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特别注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特别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纵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目标的认定,阅读方法的选择和阅读效果的达成。本堂课的教学,没有将现成知识或“标准答案”填塞给学生,而是通过课本剧表演,把全体学生带入“有我之境”,把课文学习与“自我”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潜心”进入课文情境,进入各类角色,再从中走出来,让学生演演、评评,再议,在这过程中学生还灵活转换视角(如文中原型人物,评价者等),进行移情体验,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获取真切感受,做到“我心入我书,书入我心”这样的主体内化,主体自语,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导论.

[2]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中的人文教学.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蒲松龄;豹山;豹岩观;清梦楼;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到淄川县西铺村(现属淄博市周村区)毕际有家坐馆授徒,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撤帐回家,在毕家度过了三十年时光。蒲松龄在毕家任私塾老师时,经常相约他人或独自一人游览村南的豹山,吟诗填词,寄情山水,抒怀。初步统计,蒲松龄歌咏豹山或与豹山有关的诗词八题十一首。可以说,豹山寄托了蒲松龄半生的喜怒哀乐。

一、景物幽芳 人间胜景

豹山在西铺村西南1.5公里处,位于冲山山脉的最西端,自古以来便是淄川县与章丘县的界山。据乾隆《淄川县志・舆地志・山川》记载:“豹山,县西五十里。山巅建立宫观,各依巨石,上筑高台,梁柱阑J皆石。历级而上,大似浮槎。绝巅两石相对,一经中通,呼曰‘天门’。从松柏杂树中遥望,南山缥缈,若蓬莱三岛。” [1] 313豹山南侧泉水较多,《淄川县志》对此也有记载:“有泉出山南麓,冬夏不涸,东注为溪。” [1] 313

豹山分为东西两个山头,中间隔着一条山峪。东边的叫东豹山,西边的叫西豹山。豹山并不高大巍峨,海拔高度只有350余米,然而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苏李村的吏部考功司郎中王教,就在东豹山修建了豹岩观。蒲松龄在七律《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中形容这座道观“玉皇宫阙绣苔痕,白草青岚接观门” [2] 298 。描写玉皇观墙壁长满苔藓,好像绣成的花纹,门前白草萋萋、雾气漫漫,玉皇观犹如仙境中的天宫。西豹山巨石累累,犹如列阵士兵,蔚为壮观。其中一块巨石上,踏有一只二尺长、半寸深的巨人脚印,被村民称作“神仙脚印”。另一块上百吨的巨石,如耧斗覆地,村民称之为“耧斗石”,对其敬若神灵。这些巨石,七律《豹山》也有形象描写:“眼看石阵云霞护,想见军容部伍齐。” [2] 266说巨石在云霞的辉映下,排列整齐,如同纪律严明的军队。七律《登玉皇阁》则极言石群的壮观与玉皇阁的险峻:“石连星宿群羊卧,树接天门孤殿开。” [2] 506-507用夸张的笔法描画乱石如同羊群,自山脚一直排到天际,玉皇阁山门矗立山巅,高于树梢。

在蒲松龄的笔下,春秋季节的豹山景色各异,姿态万千。康熙二十七年(1688)阳春三月,蒲松龄与邱希潜父子、毕盛钥兄弟一同登山观桃花,写有七律二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蒲松龄在诗中描写了豹山绿肥红瘦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载酒游山的愉快心情。诗其一云:“春满芳林红渐老,寒凝新初草绿肥。”意思是说,尽管树林里还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桃花却渐渐凋谢;刚刚露出地面的青草越来越绿,但他还是感觉到天气乍暖还寒。诗其二云:“山石如林青绕座,桃花无缝锦成行。” [2] 264意思是说,山石林立,青青野草围绕在游客们四周;满树桃花簇拥在一起,像绣锦一样鲜艳美丽。蒲松龄的这四句诗,把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景呈现在世人们面前,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豹山写得活灵活现,真是美极了。

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阳节,蒲松龄与邱希潜父子及兄弟依照习俗,登豹山远眺,写有七律三首《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诗其一写道:“东西翠嶂列烟鬟,百里风云指顾间。”大意是,云雾笼罩着层层山峦,好像一架山水屏风陈列在眼前,众人站在豹山上指看百里风景。诗其二写道:“危磴石多苔密绣,冷秋山半草横铺。” [2] 298大意是,高高的台阶上布满了厚实的苔藓,秋末半山间铺满了密实的野草。这四句诗,极其简练地描绘了豹山秋高气爽、树木苍翠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蒲松龄与友人面对豹山秋景由然而生的高昂情绪。而写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七律《九日赠王宪侯》有“白云满地群羊卧,衰草连天野菊开” [2] 370的诗句,描写灰白色的乱石如同一群羊散落山坡,花朵绽放的野点缀在无边无际的荒草中,写尽了豹山的苍凉秋景。

二、不懈进取 积极入世

儒家学说强调士大夫阶层的“入世”观,即重视今世所为,“修齐治平”的观点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知识分子的言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参与观念。作为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的蒲松龄,渴望着“致君尧舜”,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奉献给朝廷和帝王,但要做到这点,得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入仕,而要入仕,必须通过科举这条道路来实现。纵观蒲松龄的一生,就是在科举道路上艰难跋涉、百折不挠,期望达到光辉顶点而又永远实现不了理想的过程,可是蒲松龄始终没有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尽管多次功亏一篑。

康熙二十六年(1687),蒲松龄四十八岁。这年秋天,他去济南参加山东乡试,希望得中举人,但事与愿违,因为“越幅”被黜,再次落榜。这次落榜,对蒲松龄打击很大,此后近半年时间,蒲松龄没有外出交游,也没有写诗填词。第二年三月,邱希潜父子、毕盛钥兄弟邀请蒲松龄登豹山散心,蒲松龄为此写有七律二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同行的毕氏兄弟,应该就是蒲松龄在西铺教授的弟子,为此他在诗其二自称“英英年少半门墙”,说气概不凡的同行少年有一半是自己的学生。诗其一云:“重重花影日光微,主客开襟坐四围。春满芳林红渐老,寒凝新草绿初肥。君家子弟皆英妙,我兴颠狂欲遄飞。此际不因匏系苦,便应潦倒醉忘归。” [2] 264蒲松龄在诗中虽然也感叹穷困潦倒的身世,但更多的是抒发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壮志与气概。诗颈联赞叹邱、毕两家少年英俊而负有才气,抒发了自己逸兴遄飞的激情。诗尾联的“匏系”,典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朱熹《集注》:“匏,瓠也。”李善注引郑玄曰:“我非瓠瓜,焉能系而不食者,冀往世而得禄。”后世多以“匏系”比喻人怀才而不见用。蒲松龄在此激励自己和邱、毕两家少年,不要因为暂时挫折而裹足不前,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蒲松龄对于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并非没有认识,但他依然沿着这条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终生不悔,因为在他看来,舍此没有“冀往世而得禄”的通天大道。

康熙二十八年(1689),蒲松龄五十岁。这年秋天,他写了七律《九日赠九如昆仲》,希望年轻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当然他也借以鼓励自己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诗云:“临风把手一登高,但觉英龄健似猱。清饮辄缘佳客醉,白头频为故人搔。十年落拓悲吾党,千古文章赖我曹。世上莫愁无知己,少年坚志欲持牢。” [2] 299重阳节这天,蒲松龄与邱家兄弟登豹山饮酒赏景,蒲松龄酒后赋诗一首,劝慰同是科举不顺的邱家兄弟,不要辜负了青春年华,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终能实现理想。据作者原注,这年邱氏兄弟没有考取秀才,心情郁闷。蒲松龄在诗中写道:与激情澎湃的年轻人一同登山,受其感染,自己仿佛也变成矫健的少年。大家不要因为我辈多年科举不顺而悲伤,其实流传千古的文章正等待着我们去撰写;也不要因为世上没有知己而难过,少年儿郎坚定信念,一定能实现凌云之志。

三、质问上天 排遣郁闷

蒲松龄是个胸怀大志的文人,他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有所作为,但自从十九岁考中秀才之后,却屡战屡败,名落孙山,终其一生,连个举人也没考中。他在诗词之中,有时憎恨那些主考官目瞽心盲,不能选拔真才;有时痛恨自己命运乖蹇,遭遇鬼神捉弄;有时又羡慕他人鱼跃龙门,步入仕途,而自己依然沉沦下层;而更多的是不甘心失败,责问上天不公,排遣积郁已久的愤懑情绪。蒲松龄游览豹山的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康熙二十七年春天,蒲松龄写作《豹山》,有专家认为这首诗与《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为同一题。诗中写道:“豹山喜近异人栖,景物幽芳翰墨题。丛舍遥含春树里,危峰对插梵宫西。眼看石阵云霞护,想见军容部伍齐。我欲凭高呼帝座,一声长啸暮天低。” [2] 266从诗中描写的角度分析,此次蒲松龄观景之处是在东豹山豹岩观前,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危峰对插梵宫西”。东、西豹山之间有一处约几十丈宽的峡谷,是山前山后村民的通道。自峡谷底处仰望,但见双峰雄峙,如豹对坐。自东豹山豹岩观西望西豹山,f岩颍松涛阵阵,花红柳绿,云蒸霞蔚。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神秘诡异的景色中,仰天长啸,一吐块垒。蒲松龄在诗的尾联借用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呼帝座”的典故,质问上天不公。“帝座”是星名。《宋史・天文志》记载:“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天皇大帝外座也。”据唐朝冯贽《云仙杂记》所载:“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帝座矣。恨不携谢I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蒲松龄登上高山,向天帝呼吁,抒发其落拓不平的悲愤情感,天帝也为之感动而暮云低垂,默默无言。

康熙二十八年秋天,蒲松龄与邱希潜父子、兄弟同登豹山,傍晚时分“东西雨脚暗山村”,暴雨眼看到来,众人忙到豹岩观天尊殿避雨。天尊殿内坐满了前来避雨的人,殿角处放有一坛子酒,大家饮酒谈天,畅叙豪情壮志。《九日同邱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其三云:“玉皇宫阙绣苔痕,白草青岚接观门,上下云堆迷鸟道,东西雨脚暗山村。阁中屦满人盈座,殿角烟寒酒一樽。呼吸若能通帝座,便将遭遇问天孙。” [2] 298诗尾联中“天孙”指织女星,据说是天帝的孙女。《汉书・天文志》称:“织女,天帝孙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末诗云:“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蒲松龄认为,天孙能织云锦衣裳,心思细密,当知天下文人的穷通和否泰,假如自己的声音能够传到天宫,他就不避忌讳,斗胆向天孙控诉个人的遭遇。蒲松龄此时情到极致,心声已经难以抑制,才有如此豪情。

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天,蒲松龄乡试再次落榜。重阳节这天,好友邀请蒲松龄登豹山散心,他们在玉皇观听老道讲述了一件惨事:道童被人杀害,血染山石,道长被官府疑为凶手,受刑致残。蒲松龄听说此事,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虽然面对美酒胜景,却没有一点兴致,只感觉“心骨酸”。世事险恶,人生苦难。道士与世无争,尚且遭难,而作者本人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产生了离尘出世的想法。蒲松龄在诗中写道:“老友载酒坐相欢,我醉欲歌行路难。世事茫茫何其颠,拍手大叫沧溟宽。” [2] 303 (《九日登豹山》)世事艰险行路难,蒲松龄幻想自己也能像孔夫子那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远离这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其实这只是蒲松龄于无可奈何之际的一种宣泄。

多次应试多次不中,他人振翅高飞,自己蹉跎不前。蒲松龄本应断绝进取念头,但他认为,前途虽属渺茫,希望尚有一线,懊恼平息以后,又打起精神,重新应战。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六十多岁,才在家人劝说下,停止应试。到七十一岁时,得到一个岁贡生头衔,可是他的心思还是萦绕在科场中。这不能不说是蒲松龄人生的最大悲哀。

四、寄情山水 隐居乐园

明末清初的淄西地区,藏龙卧虎,能诗会文之辈咸集。豹山南麓有南坡、巩家坞两村,豹山北麓有王村、苏李、西铺、万家等村,这几个村庄自明朝中叶起科甲连第,人文蔚起。清初淄西地区的闻人贤士,如南坡唐家的唐梦赉,西铺、万家庄毕家的毕际有、毕世持兄弟,苏李庄王家的王永印,巩家坞邱家的邱希潜父子,等等,都居住在豹山周围这几个村庄。蒲松龄在毕家坐馆教书时,与他们诗词酬唱,很快就融入到这个文人圈子里。在这些人中,蒲松龄与邱希潜数次同游豹山,饮酒赋诗,畅叙情怀,尤其极力赞美邱希潜的清梦楼。

乾隆《淄川县志・选举志・贡生》记载:“邱希潜,字行素。己巳岁贡,授黄县训导。告归,构清梦楼于豹山之阳,读书其中。每与山僧野叟诙谐畅饮,曾不知老之将至。” [1] 506 《淄川邱氏世谱》记载:“希潜,字行素,号龙崖。己巳岁贡生。善引诱,乐裁成。构清梦楼于豹山之阳,作读书处。疏泉凿池,栽花植柳,时与同人并兄弟子侄辈饮赋其间,县乘称文学焉。” [3] 139邱希潜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卸任黄县训导之后,在豹山南坡建造了清梦楼,作为自己与文友和兄弟子侄饮酒、读书、谈诗的聚会场所。蒲松龄的诗句“豹山喜近异人栖,景物幽芳翰墨题”(《豹山》),便是赞扬邱希潜居住豹山之阳,与同仁谈诗论文。

《聊斋词集》中有《潇湘逢故人・丘行素意中构画村清梦楼,花竹馆垣,额匾书画,一切备矣,戏为落成》,其写作原由是,邱希潜计划在豹山之阳建造清梦楼,他对蒲松龄谈了自己的这一设想,告诉蒲松龄建楼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连楼房的匾额和室内悬挂的字画也准备好了。蒲松龄为好友的建楼计划能够如期进行而高兴,填词一阕表示祝贺,并且幽默地说,我这阕词是祝贺你将要建成的别墅,不是你设想中的楼房。词曰:

五更春困,梦豹山初上,野色盈匡。芳草外,斜阳里,小小院落,云树苍苍。危楼丛舍,绕烟村一带茅墙。云道是丘家仲氏,新营若个荒庄。 健羡久,排扉入,见两边黄花绿竹成行。入药室兰堂,又壁粘旧词,门有新章。主人握手,烹松茗共话沧桑。此何夕,登龙扰坐,于今耿耿难忘。[4] 100

蒲松龄在词中描写了梦游清梦楼,观看清梦楼周边的幽雅环境,欣赏楼内的典雅布置,与楼主品茗闲聊。

蒲松龄在这阕词中着力描绘邱希潜的清梦楼,实际上还是借他人杯酒,浇自己块垒。他“健羡”邱氏在豹山之阳建造清梦楼,就是羡慕邱氏有一个远避尘世、隐居山林的好处所。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科场仕途顺利,则力求上进;科场仕途坎坷,则退而隐居。蒲松龄鏖战科场,年逾六旬仍未跃过龙门,对照康熙二十八年入贡的邱希潜,自然是“耿耿难忘”。邱希潜建造清梦楼,居处僻静、环境清幽,生活闲适、身心自由,自食其力、亦耕亦读,任天委命、安贫知足,这也正是蒲松龄在科场失利、仕途渺茫之际的梦想,只不过蒲松龄财力有限,难以企及,唯有钦慕而已。

摹景以状情志。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里,自然山水一直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媒介。蒲松龄吟咏豹山的诗作,集中于康熙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间,也就是他科举最有希望又最为失望的时期。这些诗作体现了蒲松龄浓浓的豹山情结,表达了年过半百的诗人对人生的彻悟,对命运的无奈。

参考文献:

[1]陈涟远,白相房.淄川县志汇编[G].2010.

[2]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3]李汉举,王一千.族谱所见邱氏家族资料[J].蒲松龄研究,2008,(2).

[4]赵蔚芝.聊斋词集笺注[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Pu Songlin' Affections for Leopard Hill in Zichuan District

SUN Fan-gzhi,SUN Qi-xin

(Zhoucun Writers' Association,Zibo 255300,China;

Zibo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Zibo 255001,China)

Abstract: Leopard Hill,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Xipu village in Zichuan District,is a scenic spot with a beautiful landscape. Pu Songling often climbed the hill alone or together with his friends to compose poetry or express personal feelings during the time when he took the job as a private tutor in the local well-known family surnamed as Qi. Pu Songling's poetry about Leopard Hill mainly expressed his traditional Confucian belief of fitting in the society positively and his desire to stand aloof from the cynical world and recluse in the hills to relieve his depression,as well as his resentment and frustration due to the continuous failur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Qing Dynasty.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4

一、思而疑――发现问题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归根结底,“疑”从“思”来,“思”而生“疑”,可见“思”又是“疑”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意境,引导学生思而生疑,并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假设并存,锤炼学生发现问题、追索问题的能力。?如教课文《捞月亮》,教师在揭示课题前,先教生词“捞”。教师从桌上拿起课本问学生:这是捞吗?学生说不是,只能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学生说:这叫“捡”或者“拾”,也不能说“捞”。于是教师问:“捞”怎么解释?学生说:从水里取东西叫“捞”。这时再在“捞”的后面写上“月亮”二字,通过这番诱导思考,学生发现了问题: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怎么能从水中去捞?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课文。这样,就能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疑而问――提出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被激发起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显得乱而琐碎,甚至离奇古怪,模糊暧昧,但这是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了,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纳入到预定的教学轨道。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逐步引导,对学生的各种提问不能采取否定、批评的态度,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质疑问难,这就是“导疑”。如教《草船借箭》,为了一下子抓住课文中心,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得十万支箭,为什么说他是神机妙算,妙在何处?教师又让学生特别注意文末这样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因疑而生问:三天之内得十万支箭,这能行吗?再神机妙算恐怕也有困难。教师联系课文内容,稍加点拨,解决了学生的疑点:诸葛亮料事如神,且顾全大局,联合东吴共同抗曹,他又深知曹操的性格和用兵特点,还预知三天后长江上必有大雾,自信计划一定能实现。诱使曹操误送十万支箭,又加上周喻的计划以败而终,促使“三天之内得箭十万”的计划得以实现。这样学生因疑而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学得集中,学得主动。?但是学生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找到不准这关键的“一发”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示范,逐步引导,反复训练学生将问题提到点子上。

三、问而寻――探索问题

因疑问而进一步寻求疑问,培养学生探索、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限于经验和知识,只能解决一些初步或表象的问题,还缺乏进一步发现、发展、探索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者鼓励学生潜心读书,精思寻疑,启发他们在看似平凡之处寻曲折,进而深入质疑,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如教《西门豹》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来,主要调查了哪四个问题(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是怎样造成的?②不给河伯娶妻,漳河就要发大水,这话是谁说的?③新娘是哪儿来的?④漳河发过大水吗?),然后组织学生思考置疑:师:西门豹问这四个问题有什么目的?

生:他想知道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师: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板书真相)问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人是谁。

师:很好,但不能说是主要人。

生:主谋。

师:哎,真好(板书主谋),这位同学很会动脑筋。那么问第三个问题的目的呢?

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

生:(水到渠成地)第四个问题是西门豹想知道河伯显灵没有。

这样寻疑、探索,课文第一大部分的问题学生都发现并掌握了,学生通过阅读和初步探讨,基本也能读懂课文了。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5

正文:

美食是靠人的品尝、欣赏,才能脍炙人口,享誉国内外的,这里所叙述的,就是我和加拿大几种风味美食间的渊源和故事。

冰酒和蓝莓

如今加拿大冰酒的名声已经十分响亮了,但在我和它初次接触的1992年,知道它的中国人还着实不多。

那年6月底,行将大学毕业的我出席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假座北师大举办的一次“加拿大文化节”活动,在那次活动上第一次品尝了冰酒――确切说是白冰酒,当时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香醇,色泽更十分诱人,但未免有些过甜,做佐餐酒或单独品尝的酒,于我似不甚相宜(我是喜欢干白的),但用作开胃酒或用于调制鸡尾酒则极好。

自幼学法语的我略懂些葡萄酒的常识,觉得加拿大冰酒口味颇有几分像奥地利的贵腐酒,便向在场一位加拿大使馆文化处官员请教,这位官员笑道“真有眼光,其实冰酒就是从贵腐酒中脱胎而来”。原来西欧北部葡萄产地北线惯用在枝上就上冻的葡萄,酿制独特的贵腐酒,由于葡萄在上冻过程中蓄积了大量糖分,因此贵腐酒具有与众不同的醇厚、甘甜口感。加拿大纬度更高,是全球纬度最高的酿酒葡萄产地,所酿制的冰酒较贵腐酒青出于蓝,不论色泽、口感,都是全球同类酒中的上品。 当地时间2011年5月10日,加拿大多伦多,享誉全球的冰激凌品牌DQ(Dairy Queen)迎来了自己的30岁生日!DQ为了回馈广大粉丝,制作了巨幅冰淇淋蛋糕街头派送,超大

的个儿头打破了吉尼斯纪录。

多年后移民加拿大,发现这是个禁酒非常严格的国度:超市里连啤酒都不卖(只有无酒精啤酒),公园、海滨烧烤野餐饮酒会被报警,连炒菜的料酒里都刻意放了盐(刚移民时没经验,第一个春节买了瓶厨用花雕“享用”,后果可想而知),酒精饮料只能在专门的“酒铺”出售,但“风土酒”即自酿自售的酒却可以例外,而冰酒恰也在“风土酒”之列,居处附近就有三家自酿自售“风土酒”的店铺,因此享用冰酒是很便利的。

不过照我的观察,当地人喝冰酒的风气并不盛,远不如葡萄酒,这主要是因为冰酒太贵,度数又低,喝起来不易尽兴――当然,像我这样认为冰酒太甜的也不在少数。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和几家大酒庄的经营者交了朋友,把酒闲聊时问及“何以不把甜度降低些”,对方答曰“根本不可能,因为冰酒的甜全然来自独特的加拿大上冻葡萄,这里的气候水土,甜度必然是这样的,硬要改,就连香醇厚重的特色也一并改没了”。

于是我憧憬中的“不那么甜的加拿大冰酒”至今也未曾出现过,每次回国我都会带几瓶分送朋友,倒是极受欢迎,基本上是未等终席便被分饮一空。

把冰酒和蓝莓并列,是因为最初见到蓝莓是在买冰酒时于酒庄门市部见及,当时店员将新鲜蓝莓放在柜台上免费飨客,以推销他们自酿的蓝莓酒。这种蓝莓酒据说也是加拿大所独有的,许多华人、尤其华人女性特别青睐,觉得好喝不上头,更不容易醉,我对其感觉却一般――因为太不像酒了。

但对加拿大蓝莓我却是颇喜爱的:和别处蓝莓比,这里的蓝莓个头大,味道甜而不涩,更喜人的是产量很高,价格也低廉得让人吃惊。每年夏季蓝莓采摘季节,大温哥华郊外一些农场就会打出“蓝莓采摘”的广告,按人头、时间交一点钱,就可以连采带吃,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一趟下来满载而归,核算单价,每磅只有几毛加元。蓝莓树苗在加拿大许多仓储式超市和农场都有卖,我曾买过三株种在后院,成活了两株,所长的果实味道和市售别无二致,只是量太少,两个儿子几分钟就能把一年“收成”吃得干干净净。

我有个同为华裔的邻居,喜欢在蓝莓采摘季回国探亲,每次不带别的礼物,只冰冻一箱新鲜蓝莓带回去,据说大受欢迎。国内如今蓝莓也渐渐普及,但终究贵了些,且口感也远不如加拿大西海岸所产。

三文鱼和枫糖

将这两种加拿大特产并列,是因为几年前的一次云南大理之行。

那次是去看望一位多年老友,随身带了烟熏三文鱼干和加拿大枫糖两种加拿大土特产食物作见面礼。没料想从江西南昌转机时计算不周,随身携带的枫糖在安检口被截住,告知“液体只能托运”,当时飞机眼看就要起飞,托运已来不及,只能放弃。

等到了大理,见到老友,言及枫糖的遗憾时,老友失笑“不用遗憾了,我们这里就有枫糖,何必从加拿大带呢”。原来大理附近山区的气候,和加拿大枫糖原产地――加拿大东部魁北克省有很多相似处,多年前便有加拿大林业学家前来推广糖枫种植,当时已小有所成,味道和正牌加拿大枫糖几乎不相上下。

加拿大枫糖是从加拿大糖枫树汁中提炼熬制而成,有一种独特的香甜气味,是魁北克人、乃至许多加拿大人喜爱的食品。枫糖通常做成糖浆,装在枫叶形状的玻璃瓶或塑料瓶里,吃的时候蘸以薄饼、苏打饼干或燕麦片,也有人喜欢在咖啡或红茶里掺入枫糖,或用于制作各种点心。风味独特的加拿大“糖心”巧克力,馅心的主要成分也是加拿大枫糖。虽然如今人们崇尚健康,对甜食不免有所顾忌,但加拿大人对枫糖仍然十分推崇,这或许和“枫叶之国”对枫树的喜爱有关吧。

大理之行的另一件礼物――三文鱼干,老友也连说“不必”――“因为我们大理也有”。果不其然,晚餐时桌上便赫然有一盘三文鱼生,但我吃上去总觉有些异样。后来请教生物学家才知道,大理“三文鱼”是和加拿大三文鱼“形似神不似”的虹鳟,其实是不宜生吃的。 加拿大的西多佛港口,装满龙虾的渔船从这里开赴东部的迪格比,渔民们会在那里倾销这个季节的猎物。

加拿大的三文鱼是洄游鱼类,成年三文鱼会从大海中洄游到内陆溪流湍急之处产卵,幼鱼孵化后又会顺流而下,回到海里生活。加拿大西海岸港湾纵横,溪河短而湍急,是三文鱼洄游的理想场所,我居所附近就有两条标有“三文鱼洄游处”的溪流。这里三文鱼资源丰富,肉质也很鲜美,不仅可以做生鱼片(有美食家称“大温哥华三文鱼生比日本本土的还好吃”),也可煎、蒸、烟熏、腌制,许多人家喜欢直接去“渔人码头”或渔船上收购整条三文鱼(一般有几十磅重),处理后放进冷柜,可以吃上好几个月。

曾几何时,加西渔业捕捞过度,三文鱼数量也变得稀少,导致当地政府采取限制渔船和捕捞数量、增加鱼苗投放和保护洄游地等措施,结果在几年前引发一次“三文鱼大泛滥”,记得那年我们全家去逛渔人码头,见渔船上挂出“1加元1磅”的纸牌,觉得已经便宜到无以复加,便买了一条20多磅的,结果过了几天,太太同时在同一条渔船上看到“10加元1条,不论大小”的纸牌,大小差不多的一条鱼,只花了不到一半的价钱。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本地人似乎并不太擅长烹调三文鱼,常见的烹饪方法就是烤和烟熏两种,花样百出的三文鱼吃法,是包括华人在内、当地各族裔移民的创造和贡献。

“舌尖上的海豹”和纽芬兰龙虾

曾有人开玩笑说,加拿大餐饮好虽然好,“拿来主义”气息毕竟太过浓厚,要说餐桌上最“原加拿大味”的食材,则非海豹肉莫属。

说起海豹和加拿大的渊源话就长了,当地原住民因纽特人世代以捕杀海豹为生,而最初抵达加拿大的北欧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一开始同样依靠捕杀海豹捞到第一桶金。加拿大到底有多少海豹?2004年时仅纽芬兰海域就有不下400万头,多吧?

说海豹肉是加拿大特产半点也不错:除了格陵兰岛,加拿大是世界上捕捉海豹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年捕杀约35万头左右,占全球捕杀量约三成。自2010年其,欧盟、美国、墨西哥等都禁止任何海豹制品交易,而全球仍允许商业性海豹捕捞的国家、地区除加拿大,也只剩下挪威、俄罗斯和纳米比亚了,而这些国家、地区中,据说加拿大是最擅长烹饪海豹肉的。

2009年5月26日,加拿大前总督庄美楷在北方努纳武特地区出席因纽特人社区聚会,当众摘食海豹心脏生吃;2010年2月,G7财长峰会在加拿大伊魁特举行,东道主将海豹肉列入宴会食谱;同年3月10日,加拿大参议院又上演了30名官员、议员集体吃海豹肉的一幕,参加这次“聚众大吃”的,包括时任联邦渔业部长谢伊、最大反对党联邦自由党领袖叶礼廷等。

在中国大陆朋友熟悉的温哥华、多伦多等地,海豹肉并不那么容易找到,笔者曾在一次“试吃会”上见到这东西,被制作成诸如“麻辣海豹小烤肠”、“手撕海豹肉”之类“特色菜肴”,但吃起来有些腥气,且肉质也比较粗糙,并不像推介着说的那般令人垂涎。

加拿大的海豹产业收益其实并不大,约有10000多户渔民以捕杀海豹为生,每年商业捕杀海豹贡献税收不到2000万美元,不到加拿大渔业总收入的5%,即使加上和海豹捕猎相关的一些产业,如观光和保健品产业的收益,在加拿大国民经济中所站比重也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渔民都是居住在北极的原住民,人数虽少,对于加拿大和其它北极国家力争的“北冰洋权益”却至关重要,因此就算再怎么不好吃,加拿大政客们也要一根筋般让海豹肉上一把“大席”。

不过加拿大一直是重视环保和动物保护的国家,一项民调显示,加拿大全国范畴内,有近70%的受访者反对商业性海豹捕猎,针对吃海豹肉的“陋习”,国内抗议、反对声浪一直不断,要享受这道“舌尖上的加拿大”特色菜,恐怕要趁早了。

加拿大人一直想把海豹肉推销到“吃客遍地”的中国,前些年他们还特意派人来华,在大城市的超市请人试吃,甚至组织中国名厨“集思广益”,探讨“如何把海豹肉烹调得更受中国人喜爱”,但效果并不理想,据一位曾经参与“探讨”的厨师朋友说,海报肉“油含量太高、又太容易吸味”,因此“不太适合做中餐食材”。

和海豹肉一并被送来中国试吃的,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纽芬兰龙虾,由于当地产量大增而消费量大减,纽芬兰龙虾业者如今已俨然把中国消费者视作“财神”和“救命稻草”,但照笔者的“舌尖体会”,纽芬兰龙虾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和其它地方的龙虾(比如笔者曾大吃特吃的贝宁龙虾)相比,口感并无特别之处,性价比也谈不上很好。

“加拿大薯条”

什么?薯条也能算加拿大美食?

为什么不能?堂堂大英帝国可以把咸鱼薯条当作“国菜”,地大物博的加拿大为什么不可以?何况在加拿大把薯条做成“土特产”的,是素来和英国人不对付的法语区――魁北克省。

在魁北克省,如果您在街边小饭馆门外看见“布丁”(Poutine)的广告,可千万别以为是卖甜点的,“布丁”在那里是一种薯条食品,具体的做法,是用又粗又短的软炸薯条和奶酪块混合,然后浇上肉汁,讲究的会再加上些熏鱼、火腿之类配菜,装盘端出来,就是大名鼎鼎的“魁北克第一风味小吃”了。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6

平时大家邮寄信件或物品的时候最看重什么?很多人也许会回答:寄件速度要快!但是,土耳其有一家邮局却另辟蹊径,以“慢”做义章,生意还非常红火。

这家名叫“蜗牛”的邮局坐落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一条小巷子里。和它的名字一样,它的服务特色就是“慢”!到这家邮局邮寄信件或物品,对方最快也要等到1年后才能收到,最慢的甚至要等到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在这里邮寄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是要寄给多年后的自己或亲朋好友的信和礼物;有的是父辈邮寄给子女的遗嘱及财产分割协议;还有的是邮寄给隔代亲人的忠告信或书籍;甚至有人委托邮局在他们死后将自己的骨灰寄回故乡……邮费的收取也和普通邮局正好相反,越“慢”的邮件收费越贵。自2003年成立以来,“蜗牛”邮局的生意一直很好,平均每天都能收到大约50封信件或物品。邮局的负责人表示,其实“蜗牛”邮局邮寄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信件或物品,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某种希望。

猎豹和羚羊交朋友

猎豹和羚羊天生就不对盘,非洲大草原上天天都在上演着猎豹追捕羚羊的戏码。但万事没有绝对,摄影师迈克尔・胡奥特就在肯尼亚的马赛玛拉野生动物保护区中遇到了怪事,三只猎豹和一只小黑斑羚居然在亲热地玩耍。

当时是白天,正是猎豹的“狩猎”时间,但有三只猎豹明显是“不务正业”,居然和一只小羚羊玩得不亦乐乎。猎豹伸出锐利的爪子通常都是为了捕捉猎物,但这三只猎豹伸出爪子似乎只是为了和它们的羚羊朋友玩耍。其中有一只猎豹甚至用爪子轻柔地“抚摸”小羚羊的头。小羚羊似乎也很愿意与猎豹们成为朋友。它们在一起玩耍了大约15分钟,玩得很开心。最后,它们互相道别,似乎还有些依依不舍。

“打包”街道防事故

英国伍斯特市的萨默维尔路是英国交通事故发生最频繁的一条街。在过去10年中,这条街平均每年都要发生10起交通事故保险索赔案。这条路因此被戏称为“交通事故大街”,这条街上的居民也被人们称为全英国最粗心、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群体。英国汽车保险比较网站为了提醒该街区的司机安全行车,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主意。他们竟然派人给整条街道“打包”,把街上所有的物品全都“包装保护”了起来。

该网站共派遣了8名男员工,花费了至少12个小时的时间,使用了至少1500平方米的“塑料气泡膜”。“塑料气泡膜”是一种在运输过程中用来保护贵重物品、防止物品碰撞破碎的缓冲性包装材料。当这条街上的居民早晨出门,发现大至房屋外墙、人行道、大卡车,小到垃圾筒、灯柱、狗窝等物品全都被白色的“塑料气泡膜”包装起来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健谈”的土拨鼠

最新研究表明,土拨鼠竟是自然界最“健谈”的生物之一!生物学家日前发现,土拨鼠有着动物王国里最高级、最精致的语言系统,其发达程度仅次于人类。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7

惠营进入自然纪录的圈子不过三年时间,却有这样的好时运参与《我们诞生在中国》,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机会向来是给准备好的人留着的,如果他不是幼时在生活过、对高海拔适应无压力,如果他不是在参与过万科基金下的珠穆朗玛峰雪豹计划、积累了野外考察与布设红外相机的经验,如果他不是倔强地在学着汽车动力系统专业的同时还浸淫在从小热爱的生物学里,那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我从小就喜欢生物,梦想将来做一个自然科学家。2014年5月的珠穆朗玛峰雪豹计划是我第一次跟雪豹触电,从此爱上了这种自带王者之气的高山物种。幸运的是,影像生物调查所(IBE)的徐健老师了解我的工作背景,是他推荐我去正在招募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组,当时熊猫组、藏羚羊组、丹顶鹤组都在招募,我选择了条件相对艰苦的雪豹组,我要把与雪豹的缘分延续下去。”

雪豹是中亚高山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顶级的捕食者。2013年在札达盆地发现了最古老的猫科动物化石,与现在的雪豹极为相似,说明雪豹这个物种最早就出自青藏高原,至今它们的分布范围仍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心、延及周边12个国家。雪豹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包含、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省等区。惠营告诉我们,由于雪豹分布地域范围广泛,加之大多分布在遥远的西部,过去几十年中被人发现和打扰较少,因此很难测算出雪豹的实际数量―有数据推算国内有2000~3000只,到底有多少其实并不确定。

雪豹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物种,生存状况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曾经把野生动物当作一种有利可图的资源,乔治・夏勒博士在八九十年代的调查中也指出过这个问题,当时人们大量猎杀岩羊出口创汇,岩羊的肉制品甚至出口到德国。雪豹也面临同样的灾难,雪豹的皮毛、肉、牙齿和骨头都成为商品。后来国家严格控枪,并且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随着西部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植被恢复等工作的开展,再加上当地居民意识的提高,雪豹的数量才得以稳定。”

人类拍摄野生动物,一定会遇上它们相爱相杀、生老病死的场景,不管有多心疼,“不干预”是最基本的原则。不以主观意识给野生动物的种群生态带来变化,动物界有自己的自然规律,弱肉强食也是其中一条。“作为一个生命体,我们会对另一个生命体产生同情怜悯,想要救助动物是人之常情,但在尊重生态平衡和物种平衡的前提下,减少人为干预为好。”

结缘:《我们诞生在中国》剧组里的生活

面试通过之后,惠营很快就跟着剧组出发去青海,在那里断断续续生活了八个月。对于接下来要面临的一切,他并没有太多期待,更多的是未知。

“许多人觉得野外考察、拍摄野生动物特别艰苦,其实还好,这种苦只是相对而言的,无非就是住帐篷、每天徒步进山寻找雪豹痕迹、日出前出发、日落后回营。况且我们的物资补给都很到位,人手也足够,没想象中那么苦。”

为了使影片场景覆盖到雪豹生活的一年四季,摄制组在青海的拍摄也持续了一年多―2014年4月到2015年6月下旬。他们先进山里拍一个月然后回来休息一个月,再进山拍摄两个月然后出来休息两个月,第三次连续拍摄了四个月。三辆车、十个人,来来回回找雪豹。雪豹是晨昏型的动物,日出前后与日落前后比较活跃,晚上有一段时间也比较活跃。他们就把生物钟调整得和雪豹一样,在晨昏出没,午间光线不妙,雪豹也懒得出来,他们就休息。

“青海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大型的食肉动物,从生态学来讲,如果一个地区生存着许多大型食肉动物的话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刚到青海的惠营被这意料之外的收获震撼到了。青海最美的时节是从5月底到9月,有绿油油的草地和漫山遍野的花儿,而其他季节就是枯黄的大地色。冬季的青海比较苦寒,时有下雪,偶尔还会大雪封山;野生动物变得不爱出没,有些动物需要冬眠,如棕熊和旱獭。不过冬季也有让人期待的瞬间―拍到雪豹在雪地里的场景,影片里有几个风吹起雪花飞舞的画面相当唯美。

冬季的高原满目荒凉,再加上长时间看不到雪豹,日子有些百无聊赖,惠营已经开始思念旱獭―旱獭的出现几乎就代表着夏天的到来。当漫长的冬季过去第一只旱獭出现在眼前时,人类竟满心欢喜。“看憨憨的旱獭互相打拳的样子特别可爱。当感觉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直立着站起来,发出高频的叫声向同伴报警。旱獭是雪豹的主食之一,我们很乐于听到旱獭发出‘NNN’的警报声,那意味着周围很可能有雪豹出没。”

剧组需要补给,补给车每隔两个星期就会去县城里采购蔬菜水果,如果有队员感觉自己需要调节一下,就跟着补给车去县城里放松和休息。在野外,人与人之间没那么多芥蒂,更多的是互相照应。惠营说如果他们用望远镜或单筒都看不到雪豹身影的话,就需要带上设备徒步深入,去寻找雪豹的痕迹。这种情况必须两个人以上一组,不能单独行动,而且保持对讲机随时开着。有一次,两个队员晚上出去拍延时,回来的路上遇上了狼,还不止一只,连忙呼叫大本营,大本营的队友把车开出去,对着队员所在方向把车灯调到最亮,用这种方式把狼赶走了。“虽然在这种地方狼与人一般是相安无事地存在着,但深更半夜、两个人在山里遇上几只狼的情况还是很吓人的,好在我们不是孤立无援的,能够互相照应。”

在野外长期作业,最愁的就是一日吃几餐、餐餐吃什么。雪豹组团队里配备了一名厨师,专门负责准备餐食,但时间一长,同一个口味的饭菜特别容易让人失去胃口,于是惠营提出一个办法,若有小伙伴某天休息不进山,就让他代替厨师为大家准备晚饭,借机换换口味,而厨师则进山去体验一下寻找雪豹的感觉。

最惨的时候,他们连续几个星期都拍不到雪豹,而运气最好的时候一天能看到六七只雪豹。要看到雪豹并非易事,许多科考和野保工作者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一次。一是由于它们的分布密度本来就很低,二是它们的毛色花纹与环境融合得非常好,不容易让人发现,三是它们害羞,或者说是猫科动物的通病―高冷。

于是雪豹组成员之间展开了一场竞赛:谁发现雪豹的次数最多,主摄影师就把他的望远镜奖励给谁。在奖品和荣誉感的刺激之下,大家找雪豹的劲头就更高了。最后竟然是剧组里的一位司机老胡赢走了望远镜。来自北京的老胡眼神特别好,总能很快发现雪豹。果然高手在民间。

续缘:与乔治 ・ 夏勒同行

2015年6月底,随着青海夏季的到来,惠营在《我们诞生在中国》雪豹组的工作结束了,而他与雪豹的缘分延续了下来。

“我喜欢这种动物。雪豹和老虎亲缘关系很近,但老虎比较凶猛――前段时间发生动物园老虎袭击人事件,而雪豹是一种害羞、喜欢独居的猫科动物。我经常被人问到,在野外遇到雪豹会不会很危险? 并不会,因为遇到雪豹的机会很少,发现它的时候就更少,通常我们发现雪豹时,它们都是远远地盘踞在山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一副无所谓的高冷模样。”

机缘一个接着一个,2015年11月,惠营跟着乔治・夏勒博士去了青海省海西州做雪豹调查,2016年4月又一起去了青海省黄南州和海北州。在海北州,他们发现了两只雪豹,看上去是一只亚成体的雪豹和它妈妈在一起,所谓亚成体就是指一岁到两岁之间的动物。雪豹是独居动物,幼崽长到成年(通常是两岁时)就会被母豹赶出家门,自立门户。“真亲眼见到了雪豹,还拍到了照片!”惠营说这话时兴奋又得意。

乔治・夏勒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之一,从1980年开始,夏勒每年都会来中国。最初,他的工作是在四川卧龙寻访大熊猫,后来应邀进入青藏高原做野生动物调查,去了新疆、羌塘研究雪豹、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动物。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

“夏勒博士做物种保护几十年,有十分老到的经验,曾为国内的物种保护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也非常乐于帮助年轻人,跟他出去能学到很多。”惠营说。“他随时都在记笔记――这是乔治・夏勒博士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你能感受到他对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他在不停地观察、思考和记录――这也是所有做自然考察或者保护工作的人身上共有的特点,他们都属于Naturalist(博物学家)。”惠营仍然怀揣着那个“成为一名自然科学家”的梦想,当他看到夏勒博士虽然已是八十多岁高龄,在野外做调查时仍然身体力行,背包负重、跋山涉水,三分之二以上的路程都能自己走下来,深深地被夏勒博士这种执着、求知的精神所感染。

惠营回顾以往的野外调查经历,一时感慨:“其实,我们常常登山。有时候是负重几十斤在雪地上徒步登山,上下山的动作和姿势都有讲究,还要想着如何防备棕熊,也算户外探险了。”

纪录片是一个时代的灵魂

虽然在剧组的职务是现场制片,惠营不需要像主摄影师拍摄素材那么拼,但也做了不少拍摄相关的工作。在涉足摄影圈之前,惠营就特别喜欢影像的东西,曾经自己购置拍摄器材,自己摸索,在这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影像方面的朋友与老师,再加上一些偶然的商业拍摄,逐渐把他推上了摄影道路。

雪豹组里有汉族、藏族、外国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工作方式也不一样,各有分工。惠营说这种在一个综合的集体里做事的方式与他以前单枪匹马或与两三好友一起干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也由此见识到,国外真正把电影做成了一门工业,每一部电影都有详细的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非常严谨。

惠营曾参加过一次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借机了解到国外纪录片市场的运作模式。“国外纪录片市场是这样的:主创人员先根据自己的创意,写一个简单的脚本,拍出一个简短的概念性的片花,带到纪录片大会上去展示介绍,就像一个创业项目一样,剧组需要面向各种各样的投资方提需求。有的剧组可能需要资金,有的需要后期的发行,你都可以提,就像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一样。”也许这是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的地方。

那国内的纪录片市场是什么情况?惠营觉得还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国家近年比较注重推广纪录片市场,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比如每年在卫星电视播出的纪录片时长必须达到某个标准。现在做纪录片创作的个人、公司也越来越多,拍摄器材越来越便携,手机、运动相机、无人机等都在广泛地运用于纪录片拍摄,所以门槛已降低。”

“有一位电影大师说过,纪录片是一个时代的灵魂,这个时代没有纪录片不足以称其为一个时代。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现状最真实的还原。”惠营说,虽然在五花八门的纪录片题材中,自然类题材偏少,但发现近些年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自然教育正在融入年轻人和下一代的生活,所以当《我们诞生在中国》悄然诞生时,受到的关注超出了所有主创人员的预期。导演陆川曾在采访中说票房达到4000万就可以开庆功宴,但明显出品方低估了片子对观众的吸引力,在排片率极低的情况下,本片票房最终冲破了6200万,打破了由《海洋》保持的自然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

中国的荒野之美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国人以及全世界对这种美的认知和赏析还比较缺乏。惠营肯定,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中国人制作的关于中国自然之美的纪录片呈现给观众,通过欣赏和认识,我们会更加热爱和珍视这片土地。

对话惠营

惠营

野生动物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北京自然影像纪录(NFD)创始者,不过他通常会在这张名片后面加上更多称谓:摄像、录音、剪辑、包装、大厨、司机、背夫、龙套……自嘲身兼多职。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他在《我们诞生在中国》(Born in China)中的角色――担任雪豹摄制组的现场制片。

outdoor:《我们诞生在中国》这个剧组对你个人而言有什么吸引力?

惠营: 当我听到“诞生在中国”这个主题时就来兴趣了,预感到这部片子出来之后一定会非常受关注。选择几种中国的代表动物,系统地讲述它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对中国人以及全世界人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再加上能和国际电影界的大公司迪士尼自然、SMG以及陆川的环球艺动一起合作,能参与到他们项目里面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觉挺荣幸。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另外,青藏高原对于我来说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outdoor:在青海拍摄那么长时间,你们会无聊吗?有什么娱乐活动没?

惠营: 我们每个人电脑里都有些电影,但除非是真的什么都没拍到,我们才会看看电影打发时间。其实我们每天还是围绕着工作来分配时间,当天工作完成了才有可能考虑娱乐的事情。每天我们回到营地,都会聚在一起整理素材,看看拍到些什么、给素材分类等等,也会分享当天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吃晚饭时,大家再讨论一下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另外,我们还会做一些体育锻炼,比如俯卧撑大赛,看谁做俯卧撑做得多。

outdoor:网上流传着一个搞笑的小视频,一只直立的旱獭突然张大嘴巴发出一声粗狂的怒吼,那是假的吧?

惠营: 那是网友恶搞做的配音,反正我从未听到旱獭那样叫过。旱獭和岩羊的报警声音很相似,都是高频的“”的那种声音,这两种声音都是我们在拍摄雪豹过程中最期待听到的,那就意味着雪豹很可能就在附近。

outdoor:目前国内有哪些组织机构正在从事雪豹研究与保护?

惠营: 2015年我参加了在玉树举办的首届国际雪豹论坛(编者注:采访当天第二届国际雪豹论坛正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说明有很大一拨人对雪豹很关注。国内从事雪豹研究的组织主要有几个:

一个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也是在乔治・夏勒博士的鼓励和帮助下进行的,主要考察区域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另一个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时坤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甘肃的盐池湾部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塔什库尔干、珠峰雪豹保护中心以及青海等地区都进行过雪豹研究。

中国最早关注雪豹的是中科院新疆的马鸣老师,他和徐峰、程芸共著了一本《新疆雪豹》,看后让我获益匪浅。马鸣老师特别受人尊敬,也特别耿直,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叫“防水、防盗、防马鸣”,因为马鸣老师太直爽了,有什么看不惯直接说,哈哈。

另外,“荒野新疆”志愿者团队也在雪豹研究和保护工作方面作出很大贡献,他们付出很多精力在野外布设红外相机、做调查,在乌鲁木齐南山监测到22只雪豹,现在准备扩大监测范围。

除了以上这些机构,在四川卧龙保护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也有科考人员用红外相机拍到过雪豹。

outdoor:你前面谈到不干预野生动物的生死规律,那么令人困惑的是,那些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救助动物的行为算不算干预呢?如何去考量?

西门豹教学反思篇8

第二个恩人便是林茂了,也是陆小豹的老师,认识他的时候,陆小豹正是大四,林茂虽然只比她大五岁,却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好多年,生活窘迫到了极点的时候,他蹲在陆小豹她们食堂门口卖盗版碟片。

他趿拉着破拖鞋,穿着烂了几个大洞的牛仔裤,破旧的白衬衫只系了两个扣子,露出晒成荞麦色的大半个胸脯,这明明是一副落魄狼狈到惨不忍睹的行头,不知怎地却给他穿出了一股子明星的味道来。

陆小豹就是被他这副颓靡的明星之气迷住了。在她的软磨硬泡,百般纠缠之下,陆大年给陆小豹她们学校盖了一栋红色小楼,还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红房子”,后来这里便成了陆小豹她们学校搞联谊,开party的专用场所。红房子竣工的当天,陆小豹亲自将学校的聘任书拿给林茂。

他正在吃一份新疆炒拉条,陆小豹在他对面坐下的时候,他“吐露”一声将一筷子拉条吞进喉咙里,酱汤溅了陆小豹一身,面条卡在他喉咙,他看着聘任书,嘴里哇啦哇啦的也不知说了什么,陆小豹听了半天,终于听清楚,他说的是:体育老师?太没内涵,不去!

陆小豹想不到这个卖盗版碟片的家伙还挺有抱负,不由得又多了几分景仰之情,她像个白痴一样问他想做什么?

他沉吟半晌,一滴辣酱从嘴角边掉下来,落在桌面上,发出一声脆响,将他从深思中唤醒,他说:如果让我教法律,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陆小豹二话没说,转身就走,第二天,红房子顶层便填满了健身器材,后来,这一层便成了校领导们的免费健身中心,而卖盗版碟的小贩林茂,不久之后便西装革履地出现在陆小豹她们专业的法律课堂上。

可是,就是这个小贩林茂,站在讲台上,讲起法律来竟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引经据典,活生生的案子随口拈来,一下子便将整个课堂都镇住了,陆小豹坐在台下呆呆地看着林茂,像望着自己的王子。

林茂将陆小豹从简单生涩的少女变成风情万种的女人,她平淡如水的日子从此多姿多彩,你说,他不是陆小豹的恩人是什么?他甚至超越了恩人,他简直就是陆小豹的上帝了。

只是,陆小豹不知道,林茂不单单是她一个人的上帝。

每个星期,总有那么几天,林茂会神秘地消失。

西子路的一个胡同里,住着一个叫杨飞飞的过气妓女,她平时没什么生意,躲在屋子里像一只发霉的老鼠,可是,在林茂消失的那几天,西子路整条胡同都能听见杨飞飞欢快的歌声,她把小煤炉支在院子里,一边哼着歌,一边快乐地叫着:老公,快来尝尝,看我的手艺有没有长进!

小平房的门口往往会探出一个男人的脑袋来,吸着鼻子说:真香!

正是林茂。

可是,在林茂成了陆小豹的老师之后不久,当杨飞飞又嗲声嗲气地唤他“老公”时,他便怒吼道:别叫了,烦死老子了!

杨飞飞愣了一下,眯起眼睛打量了一眼林茂,见他兀自一副气极败坏的样子,便一语道破天机:你是看上她了吧?

林茂没回答,径直从她身边走过,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着饭菜的热气笼罩中满面油烟的女子,轻声说:你放心,答应你的事儿,我一定会办妥的。

这明明是一句承诺,可是,经过杨飞飞的大脑一过滤,不知怎地就变成了交易,她好像听见林茂没说完的那下半截话:办妥之后,我们就两清了!

林茂的目标是陆小豹的养父,陆大年,那个财大气粗的地产商。

林茂曾经是一个律师,虽然名气不大,但也算小有成就,奈何血气方刚的他,不谙世事险恶,竟接了一起不可能打得赢的官司,他一腔热情地投入到对抗强大恶势力的战争中,只可惜,最后连原告都迫于压力撤销了起诉,而他,用后来杨飞飞的话说,能留下来一条狗命已是万幸。

杨飞飞便是在那时找到林茂的,她曾经服侍过那恶势力,从恶势力对林茂咬牙切齿的憎恶中读出了林茂的高风亮节,所以,她收留了他。

那时,杨飞飞还是个人气很旺的妓女,在闹市有一套两居室,收留林茂后,她把房子卖了,又拿出全部的存款,支持他开了一个小小的律师事务所。

事务所最初没什么生意,杨飞飞却颇为支持地给了他一个大案子。

她在一个夜晚关了事务所的灯,在月光下静静扒光身上的衣服,说:我没什么可以给你的,只有这身子,你要是不嫌脏,就拿去吧!

林茂慢慢走过去,杨飞飞流了泪,对于她来说,他肯接受她,这便是最好的承诺与恩赐。

杨飞飞的母亲也是一个妓女,可是她后来动了真情,才生下杨飞飞来,杨飞飞三岁那一年,亲眼看见母亲躺在铺满玫瑰花瓣的浴缸里,血从腕上的伤口流出来,淌得满地都是,她那时还小,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她只记得母亲在邻居的唏嘘感叹中一直沉睡着,后来,她被送到了孤儿院,就再也没见过她了。

长大后,她慢慢明白了,原来母亲是醉酒后自杀,后来,她又回了一趟她和母亲曾经租住的房子,还是那样的格局,趁着房主不注意,她搜索了床头的墙壁,记忆里的暗格果然还在,她在里面找到了一本母亲的日记。

翻开日记,第一页便是一个男子的照片,俊朗儒雅的外表,后来她才知道,那男子竟是本市最大的地产商,陆大年。

整本日记里只有一句话:他不要我,也不肯认下飞飞,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那一连串的感叹号叹得杨飞飞心惊肉跳,从此,每个夜晚,她都在辗转反侧中看见鲜血淋漓的母亲大叫着要她报仇!

林茂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不到半年,他已经成了陆大年默认的女婿,陆小豹也成了他的免费贴身女秘书,日里夜里,如影子一般缠绕着他,让他无处遁形,而杨飞飞那里,自然也是去不得的了。

杨飞飞催得越来越紧了,林茂被她催得简直喘不过气来,他曾潜入陆大年的书房,卧室,利用一切机会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陆大年到底是不是杨飞飞的亲生父亲?

其实,只要能接近陆大年,要想找出答案是很容易的,林茂已经收集了陆大年的头发作为标本拿去化验,现在,只要他回一趟西子路,取来杨飞飞的标本,一切就会真相大白了。

机会终于来了,清明这天,陆小豹随陆大年给他的亡妻扫墓,林茂推了工作,急匆匆地赶往西子胡同。

杨飞飞不在,打电话给她,也没有人接,林茂等了两个时辰,眼见得陆小豹就要回来了,他只得急匆匆地往回返。

坐在化验室里,林茂看着手里那几根头发,那是他从杨飞飞的枕头上找到的,林茂不知为什么就犹豫了,如果杨飞飞真的是陆大年的女儿,他们父女相认之后,陆小豹该怎么办呢?想起她那清澈如初生婴儿的眼眸,林茂的心,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杨飞飞在当天晚上打过电话来,林茂问起她白天去了哪里,她叹了口气说:本以为接了个大活,谁知竟给人家耍了,到了约定的地点等了整整一下午也没见到人影,真是倒霉!

她又催问起他的进展,他只是喃喃地说:快了,就快了!

三个星期后,化验结果出来的当天晚上,林茂便被陆大年叫去了书房。

林茂看着这叱诧商界的一代霸主,此刻竟是一副憔悴衰老的样子,不由得心里一动:他虽然辜负了杨飞飞的母亲,但是他肯为了一个妓女而终身不娶,还在清明节心心叨叨地给她扫墓,也算是痴情了!

陆大年看着林茂,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为何而来,这都是我造下的孽,也活该受到惩罚!可是,小豹是无辜的,我不允许你利用她!

林茂心里一惊,也不知如何回答,陆大年不再看他,自顾说道:是我负了她,不肯给她名分,知道她怀了我的骨肉后,又派人日夜监视她,在她生下小豹后,便偷梁换柱,把孤儿院里的一个弃婴放在她身边,所以,当她以女儿胁迫我的时候,我便想也不想的,一口就回绝了她,然后再从孤儿院里以领养的名义认领回我真正的女儿。

陆大年又说:你看,我是多么虚伪的一个人啊!为了所谓的面子,连自己喜欢的女人都不能要,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不能相认,我欠她的,已经无法弥补,可是,对于小豹,只要她能幸福,即使让我倾尽所有我也在所不惜,你明白吗?如果你能给小豹幸福,我也会给杨飞飞一个合理的安排,你回去考虑清楚再答复我!

从陆大年的书房出来,林茂心里沉甸甸的,原来陆小豹竟是陆大年的亲生女儿,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他迷茫地捏着手里的那份DNA鉴定结果,朝西子路走过去,这一路,他走走停停,手里的那张纸几乎被他的汗水浸透了,那是最权威的亲子鉴定方式,证明杨飞飞正是陆大年的女儿,那一连串复杂的科学数据又怎会出假呢?莫非是陆大年说了谎?可是,他又有什么理由说谎呢?

上一篇:白公鹅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酸的和甜的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