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成才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2-09 16:26:43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1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我积累的名言和格言也日益增加,比如:“灵感只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是汗水”,“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等等。在许许多多的名言和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逆境出人才”这句格言。

记得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这句话,那时我还不明白。后来,到了常熟来上学之后,我又一次听到了这句名言。那是刚来常熟不久,我就读在陈桥小学,由于基础不好,我没跟上大家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为此,班主任多次找我谈话。其中有一次谈话中,老师就对我说:“如今的环境变了,对你来说,可能多了许多困难,但是你要更加努力,在逆境中成才。”回家后,我把老师对我说的话告诉了爸爸,爸爸耐心地告诉我:“你现在不适应新的环境,与同学没什么交流,你现在就身处在逆境中,但是你必须要去面对,并要适应它。”我想:人穷志不短,环境不适应那是暂时的,我一定可以战胜它。

爸爸的话让我想起了很多,古今中外,身处逆境而能克服困难,成为人才的例子比比皆是。高尔基小时候给人家做工,在老板的看管和毒打下还坚持看书,最终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用功学习,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许许多多的事例都说明:逆境可以成才,关键要能够以顽强的意志奋发进取,才能取得成功。放眼社会,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他们中有不少就来自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在贫苦中他们知道了努力的重要,也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如此,最终才成了才。

我的逆境和他们比真是微不足道,如今,再读这句名言时,我又有了新的领悟,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充满了信心,今后,不管在什么条件,环境中,我都会更努力地要求自己,时时提醒自己:逆境出人才。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2

指尖花开,别有暗香,空谷幽兰,别有韵致,从石头中倔强生长出来的树,绿树成荫,如此令人不可思议了,其实,人生中所遭遇的挫折和生存中陷入逆境就好比那“奇迹树”,生存中的逆境,实际就是另一个华丽的转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700字,供大家学习。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700字1顺境中的前进者,斗志昂扬,如高傲的舞者,神情自若,舞步扎实有力;逆境中的摔跤者,灰头土脸,身心俱疲,但舞姿却如历尽磨难后的璞玉,于朦胧处沉淀着一份迷人的魅力。于顺境起舞是常人的奋斗,于逆境中起舞却是强者的进阶。

逆境磨炼了舞者,亦成就了舞者。逆境若是突至的大风暴,舞者便是天空遭遇灰暗却因坚持得到了靓丽,有如长虹饮涧的美丽;逆境若是巨石怪山,舞者便是奔腾澎湃之流水,纵然有千般险阻,亦因坚持而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称誉;逆境是你我他的白眼以待或冷嘲热讽,是繁多的现实窘境,而于逆境中起舞的各位勇者更须秉信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坚持,才能舞出人生的一份绚丽多彩。

苏轼在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时,却惨遭贬谪,失去一展才华的舞台,了他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豁达,终为一代文豪;帕尔哈提于无人欣赏的痛苦境地,他却选择起舞,选择奋斗,直到巡演欧洲,频频获奖,他舞出诗一般的现实;迫近奥运会召开之际,傅园慧却不幸陷入受伤的窘境之中,她选择起舞,选择乐观,尽心竭力,晋级决赛,她舞出一股洪荒之力。

种种例子,不枚胜举,在逆境中起舞,可谓磨炼与成就兼得。而俗言有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又有言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而且你从来不能保证你就是舞台上的主角,享受一份无波的幸福生话,而应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不要妄想自己能安逸一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是一句至理名言。那么在潮流之上,周遭尽是愿吃苦愿磨炼的勇士,你怎能退缩如败北的将兵,怎能无知如井底的青蛙?大好儿女,自是于逆境中起舞,直面血淋血淋的现实,自当王者归来,无所畏惧。

当你在磨难之后,你享有的不只是失败的泪水,不只是跌倒的伤痕,更将有不懈的勇气,无比的耐力,先见的胆识,使你更有智慧,更为自信。群雄之中,你将不缺勇谋,如同帝王加冕,如同众星拱月,你将得到属于你的辉煌。现在的你倘如缩头乌龟,将来的你会如人下蝼蚁;现在的你于逆境中起舞,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你。莫辜负少年时,当是时,于逆境中起舞。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700字2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虑怎样克服困难。彼得逊说过:“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过来的。失聪的贝多芬,艰难跋涉于荆棘丛生的黑白键上,用手指重重地扣响了神圣的《命运》之门,挥洒出一部音乐家顽强与厄运抗争的辉煌乐章。司马迁忍受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

欧美有些国家,故意将笔直的公路修造成弯道曲道。筑路费用多,开车时间费,对于视时间如金钱的颇具经济头脑的欧美人,真是“自讨苦吃”。但他们认为这很值得,因为长时间在笔直、没有任何阻碍的公路上疾驶,易使人麻痹,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有了弯道曲道的阻碍,司机须时时警醒,不敢掉以轻心。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是明智之举。

无须赞美逆境,无须企盼逆境,但必须正视逆境,一旦身处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恒心,有勇气,有毅力,有实干精神,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要想到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自古以来,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

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五万次的实验,发明了蓄电池;着名科学家竺可桢七十多岁还到野外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直到临终的一天还不忘做科研记录。他们战胜了多少艰难困苦!这正向我们揭示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哲理。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许多先进人物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与说明。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抗争,用奋斗走出逆境,这将会成为我们巨大的财富。我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700字3简·爱,一位平凡的女子,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而正是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她在逆境中成才,逐步走向成功,踏入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在舅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面对着表哥的暴打,表姐妹的侮辱,以及佣人们的轻蔑,使她认识到生活的艰辛,现实的残酷。10岁的简·爱便进入了一所寄宿学校,面对许多同学嘲笑的目光,她依然努力的生活着,并且认识了心地善良的小女孩海伦,成为挚友。由于生活条件的艰苦,传染病的肆虐,海伦得病后不久去世。这使年幼的简·爱又一次品尝到生离死别的痛苦。

简·爱就像那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她面对困难百折不挠,有着在逆境中前进永不屈服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给予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不懂珍惜,真是惭愧。我们应该学习简·爱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学会感念生活的美好,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简·爱成为家庭教师时,她那动人心弦的告白:“你认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容忍别人把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身材矮小,又不漂亮,就没有灵魂,没有爱了吗?你错了”化作灵魂的使者,成为不朽的篇章。这使罗彻斯特先生被眼前这位弱小的女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大胆坦露自己的心迹,赢得自己的爱情,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简·爱虽然没有出众的外貌,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她崇高的精神和强大的人格魅力使她浑身散发着光芒,征服了读者的心。

以《简·爱》着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成为英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殿堂的大门。她把简·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刻画的淋漓尽致,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她内心的倔强,顽强的斗志。

简·爱从逆境走向成功,一路走来,她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难以想象。这本书让我学会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的去面对,与之抗争,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奋斗,到达胜利的彼岸。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700字4人,对于安逸的生活总怀有一种向往。

于是,我们抱怨生活的不顺,厌恶现在的处境,拼命追求心中更安逸的天地。

然而,我们可曾想,没有所谓的逆境,我们何来不懈追求的动力,何来收获灿烂的珍贵与自信?正若冰在沙漠才最是珍贵,我们在逆境中才是最独特,因此,学会感谢生命中的“沙漠和太阳”,人生才弥足珍贵,才能收获别样的灿烂。

学会感谢逆境,因为“生命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的再度升起”,当曼德拉说出这句话是,注定了他会永远被这个时代所铭记。四十多年的牢狱生活,因为他学会感谢这样的逆境而苦中有乐。感谢逆境,让自己学的更多;感谢逆境,让自己不松懈地强健体魄;感谢逆境,为自己通向自由之门、谱写南非和谐篇章铺出崎岖却坚实的路……曼德拉,这个伟大的“南非之父”,懂得感谢逆境铸就自己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世界的认同。

“人生不能像一张白纸一样燃烧,冒一点烟,然后只剩灰烬。”冰之所以向往北极,只因那里有自己更安逸的环境,而只有是在沙漠,冰才是最有价值的。谁又不想安逸,但该是只有懂得感谢所处之境、懂得自身价值的人才是人格是伟大的。感谢逆境,东坡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绝响;感谢逆境,季老终因革时期的历练成为学术泰斗;感谢逆境,史铁生终以文字站在世人面前……感谢逆境,使他们获得别样的灿烂。

人生岂无逆境?虽是不愿经历,我们仍要学会感谢它。然而,活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但这终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纵使没有辉煌成就,生命的色彩也可以尽显绚丽。

曾言:“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悲也罢,喜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想来,学会感谢逆境,便似这月辉,该要常存于心。那么无论雨水是否充足,阳光是否温暖,心中的那株向日葵也定可以爆发出自己的正能量,收获灿烂。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700字5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你的灶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你是否依然怀揣着感恩的心相信未来?当残淡的斜阳孤独地徘徊在高原的脊梁,当阴冷的高原风煽动微弱的翅羽,你是否依然怀揣着感恩的心相信光明?

于是,我一直在思索:何为感恩?

张骞怀着对汉武帝的感恩毅然出使西域,两次沦落匈奴,忍辱负重,却始终不忘肩头使命,最终开辟了丝绸之路,名垂青史。勾践怀着对百姓的感恩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最终报仇雪恨,为后人所颂扬。雷锋怀着对救苦救难的共产党的感恩而刻苦学习,克服困难,工作兢兢业业,生活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使得“钉子精神”发扬光大。中国女排姑娘们怀着对千万中国球迷的感恩,团结一致,绝地反击,终于让沉默了十几年的中国女排在一记重扣以后重新崛起。

回顾历史,综观现实,有许许多多在逆境中感恩的例子就萦绕在我们周围,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记得聋哑盲人海伦·凯勒在她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感谢大自然给予我温暖的阳光,我感谢父母给予我敏感的触觉,我感谢我的老师给予我美妙的知识”这样一位重度残疾的少女,就是怀着感恩的心面对原本不公的天赋,她甚至感谢上天给予她的不幸,因为正是不幸使得她比常人更加坚强,更加不屈不挠。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也记得蛙泳皇后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取100米蛙泳金牌后,这样说道:“我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教练以及憎恨我的敌人。”是的,敌人,正是赛场上的对手给予了她前进的动力,给予了她压力,更给予了她必胜的信心。我们何不像罗雪娟那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位对手?

是的,停止抱怨生活、工作或是身边的人吧,当你真正怀揣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感谢亲爱的父母给你做的早餐,感谢大自然给予的阳光和雨露,感谢老师教会了你知识,甚至感谢你的对手让你克服了又一个困难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3

河蚌虽被沙粒侵入体内痛苦异常,但其坚忍不拔、无畏伤痛,终于孕育耀眼明珠。

蛹虫虽自缚于茧中不见天日,但其锲而不舍、心向光明,终于破茧成蝶,蹁跹于蓝天绿水间。

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尚且如此,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更应恪守其中至理: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

诚如培根所言:“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明代着名文士宋濂,自幼家境贫寒,无从致书以观。但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始终有一个读书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他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仍坚持不懈。求学时,他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面对如此逆境,宋濂并没有放任自流。相反的,他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有所成就,实现了人生价值。

面对或退学或留级的局面,童第周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发奋用功,终于迎头赶上,最终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生物学家;面对双目失明的厄运,海伦·凯勒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开创了一片光明的天地;面对双腿残疾的不幸遭际,史铁生没有放弃,而是潜心创作,最终成为了着名的作家。

身处逆境,享受逆境,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然而,如果经受不住逆境的考验,必然会败下阵来,自食失败的苦果。

吴王夫差战胜越王勾践后,骄奢淫逸,只知贪图享乐。当自己遭逢亡国厄运时,忍受不住这种奇耻大辱,最后含恨死去。少年天才方仲永,泯然众人后,没有汲取失败的教训,默默无名终了一生。

巴尔扎克说过:“逆运不就是性格的试金石吗?”所以,只要我们有坚毅的性格,逆境不过是纸老虎。我们之所以害怕逆境,是因为我们缺少百折不回的勇气和战胜逆境的决心。只要我们不断地砥砺自己的心志,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能将之战胜。

如果我是青松,即使我身处悬崖绝壁,我也会负势直上,直指天际。

如果我是苍鹰,即使我垂垂老矣,我也会振翅高飞,翱翔天际。

如果我是仲永,即使我泯然众人,我也会逆流而上,重铸辉煌。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4

打击与挫折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供大家参阅!

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精选1)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霍勒斯

2)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3)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贺拉斯

6) 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

7) 有了信心,就是成功的开始。

8) 困难是礁石,海水敢于进击才激起美丽的浪花。

9) 登上了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无限风光。

10)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11) 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头。

1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3)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4)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15)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经典1)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2) 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3)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4) 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5)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培根

6) 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愈不将它放在眼里,它愈对你表示恭顺。——宣永光

7) 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心丧气。--爱迪生

8)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9)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歌德大自然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孟德斯鸠

10)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11)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2)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3)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14) 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舒马赫

15)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关于不畏挫折的励志名言推荐1) 给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德国着名专家舒马赫

2)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3)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

4) 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诬陷我者表示无限的感谢。

5)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6)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7)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8)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9)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10)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11)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12)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13)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14)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15)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6)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17)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由患难来促成的。要使火药发火就需要压力。

18)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爱因斯坦

19) 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英格索尔

20)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5

1.1名义性或表现性行动主义与“牌子工程”

名义性或表现性行动主义其实就是所谓的“安慰性政策”,即试图通过许多法律、宣言和表面化的行为,乃至“蜂拥而至”的新政策来应付眼前的逆境。这种政策一般都是应付性的,不能产生真正的实效,最多只能产生“镇痛剂”的效果。塔西佗说过,当国家彻底腐败时,其法律条文最多。法律条文的作用不能用数量来衡量,法律法规的实效才至关重要。名义主义这种政策应对方式与我国众所周知的“牌子工程”比较类似,高层领导者在逆境中为了表现自己正在采取措施,向普通社会公众展示一种“勤政爱民”的形象,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复杂的形势,但由于时间和素质的限制,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对策,这种“安慰性政策”一方面可以满足公民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心安理得。“牌子工程”在我国普遍存在,虽然多次遭到质疑,却也屡禁不止。与“形象工程”不同的是,“牌子工程”是针对政策执行而言的,是对上级针对问题作出的决策的一种反应,而“形象工程”更多地表现为个别领导为了追求个人的政治前途而主动作出的决策。

1.2渐进主义加偶发性的激进与稳中求变

自林德布洛姆将渐进主义引进行政管理理论之中,渐进主义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制定方式被政策制定者采纳并确实也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渐进主义加偶发性的激进,是指一般情况下继续沿用传统的政策模式,随着逆境愈演愈烈,如果渐进主义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就需要采取激进式的解决措施来遏制形势的不断恶化。政策上的偶发性激进只是对外界强烈刺激的一种痉挛性的反应,这种激进短促、难以持久。在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政府行政人员由于谨慎、守旧的作风,再加上新的政策阻力比较大和对沉淀成本的不舍,一般都会选择继续沿用旧政策的管理模式,只有在旧的政策不能应对日益恶劣的逆境,才会被迫采取新的政策来取代旧的政策。这种旧政策的中止和新政策的运行是由于外界逆境的演变而促使的,并不是行政人员根据对逆境的预测主动选择,这种稳中求变的改革往往会由于错失良机而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2.政策原则的制定

政策制定的原则是指政策制定过程中需遵循的有关政策制定的方式、方法、手段等内容的基本性规定。德罗尔在《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讲述了社会改造原则、临界质量原则、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准备承担风险,避免万一原则、产出价值优先原则、能动乃至强制原则。在我国,适度原则、试点原则以及结果导向原则都可作为政策制定原则应用的典范。

2.1临界质量原则与适度原则

逆境都有自己的变化阈值,要想政策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政策力度就必须达到一个临界质量点,才能对政策对象产生实效。对临界质量原则的把握还需注意另外一个特殊情况,如果政策力度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成效,这就是政策的“最高阈值”和“最低阈值”之间的合理范围。在我国,政策也必须遵循一个适度原则,如果是积极性的政策,就需要超过一个的“最高阈值”,如果是限制性政策,就必须保持在一个“最低阈值”之下,古语“隔靴搔痒”和“过犹不及”都是告诫人们把握一定的度。渐进主义虽然是一贯遵循的政策主张,但应付逆境而言,它通常是无效的,因为渐进主义只适合在相对平稳和变化不大的政策环境中发挥作用,渐进主义虽然不会直接带来较大的损害,但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还会因为达不到临界点而使逆境每况愈下,最终导致无法挽救。

2.2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与试点原则

采取政策措施来应对逆境,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两难处境:如果采用渐进主义的政策选择,不需要大量的政策成本,也不用担太多的政策风险,但也不能产生打破传统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成效;激进主义通常需要较多的政策投入成本和政策风险成本,但在危急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一个好的政策选择需要兼顾渐进主义和激进主义两个方面,这就是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按照这条政策原则,首先需要筛选出若干合适的社会变量,再对这些变量进行彻底的变革。试点与这种有选择的激进主义略有不同,后者选择的是地点,前者选择的是变量。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成立同时也公布了上海市自贸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规定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除了这些“黑名单”上的“”,其他领域则完全开放。在上海试点自贸区和负面清单制度既能规避大面积激进政策带来的混乱和投资成本,也能够享受渐进主义所不能带来的实效。

2.3产出价值优先原则与结果导向原则

在当今许多国家当中,政策的好坏主要由两个因素来描述:产出方面和形式方面,前者包括政策对现象所能产生的影响,后者主要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公开度、公众参与等方面。传统政策制定必须充分兼顾两方面的平衡,往往容易陷入两难境地,结果两头落空。在政策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两者的平衡加以考虑,而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缓解逆境带来的困扰,因此产出价值显得更为重要。行政学的开山鼻祖威尔逊曾经说过,适当牺牲民主,可以提高效率。在逆境情况下,可以暂时忽略或者少考虑民主等形式问题,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政策效果上。在我国行政管理界流行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样一句管理箴言,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市场经济改革时提出这一有名的论断。实际上,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尤其是在危机管理中,结果导向的政策原则一方面能够激励政府官员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在短期内取得工作实效,是兼顾形式的政策取向难以做到的。

3.政策建议的运用

界定逆境,发现问题,确定原则,其最终目的都指向应对逆境。德罗尔在《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提出了建立政策分析机构、建立智囊团、建立国情与政策考查机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国家政策学院、考虑军队建设(第三世界国家)、鼓励基层活动、提高公民政策认识、定期进行宪法修正等九条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对我国有关政策制定也不无启发意义。

3.1元政策与制度顶层设计

元政策是指论述有关政策的制定,即政策制定过程系统的过程、机构、输入信息、基础等的政策。简单而言,元政策就是制定政策的政策,是具体政策的依据。有人把政策体系看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从上而下分别是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个方面。根据元政策制定基本政策,再根据基本政策制定具体政策。元政策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策,它可能只是一种观念、思想、目标等宏观性的指标。制度的顶层设计近来成为我国的政治新名词,不断被用以描述高层的政策规划。在改革迈入深水区的中国,,政策顶层设计对于推动那些老大难的社会问题至关重要,医改、税改、教改等无不与制度的顶层设计有关。顶层设计是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进行规划,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政策内容,因此,与元政策相似,顶层设计应慎用、少用,如果顶层设计随处可见,那就不是顶层设计,而是基层操作,政策性质也就不是元政策,而属于具体政策。

3.2政策研究与发展人文科学

建立政策分析机构、建立智囊团、建立政策考查机构、建立国家政策学院,其目的都在于强调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与一般的社会环境相比,逆境往往显得更为恶劣、更瞬息万变和难以捉摸,单靠政府高层领导个人的智慧和精力空难应对,这需要相关政策机构的协助和支持。它们由政策研究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组织,提供整体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来辅导高层决策。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兴盛,涌现了一大批对国家政策进行研究的学者和社会人士,国家也设立各种科研基金来鼓励有关政策制定方面的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研究成效显著,显性收益较大,比较受到社会的青睐;人文社会科学见效慢,实施难度大,可操作性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不易控制。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鼓励社会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政策研究,不仅是一种教育政策,也会高瞻远瞩的政治政策,这种不易见效或成效缓慢的社会政策研究一旦有所突破就能带来比自然科学研究更大的隐性收益。

3.3提高干部素质与公务员素质更新制度

无论是帕金森定律还是彼得原理,都揭示了政府机构内部存在的能力不足的问题。且不论有多少精英人物进入政府,即使进入政府的是精英人物,在这个知识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这些高层人员的知识储备也会越来越落后于现实社会的需要。在多数国家中,政府任用的官员的实际素质与应付逆境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差甚远,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势在必行。选拔、制度化学习、人员更替等制度已经在各个国家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为了防止公务员队伍的僵化和知识老化,制定了比较完备的人事更新制度。人员更新制度包括多个方面:人员录用、培训以及退出制度。录用和退出制度属于人员的更新,人员培训属于素质更新,合理的人事更新和培训制度能够给逆境中的政策制定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助于创新性政策的产生。逆境中的政策制定,是每个国家都会面临的政策制定环境。德罗尔的《逆境中的政策制定》针对逆境中制定政策的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有关政策制定的原则和建议在我国几乎可以找到一一与之对应的政策处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与矛盾一样,逆境是普遍存在的,对逆境中政策制定知识的把握不仅是公共机构的需要,也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应努力追求的。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6

关键词:青少年 叛逆心理 叛逆语言 时代差异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青少年这一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备受瞩目,对于青少年叛逆心理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稍作分析。

一﹑“青少年”一词的界定

要探究青少年的语言,首先应该清楚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但事实上,对“青少年”一词的理解,在社会各界甚至在理论界内部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至今“悬而未决”。生物学、心理学和教育、文化、法律等都可以作为对“青少年”加以界定的标准,在此为了更好地作比较研究,采用狭义的“青少年”概念。也就是采用生物标准和法律标准所界定的青少年的起止时间,定义为:青少年是指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特指12-17岁阶段的未成年人。其中12-14年龄段称为少年期,也就是青春期;15-17年龄段称为青年初期。这样我们就很清楚的看到,本文研究的就是中学生的叛逆语言问题了。

二﹑叛逆心理和叛逆语言

没错,提起青少年,大家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叛逆,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那么何为叛逆心理呢?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当然,青少年的叛逆是表现在许多方面的,包括学习、日常行为﹑情感﹑穿着﹑语言等等。而本文中的的叛逆语言正是指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所运用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青少年叛逆语言的时代差异的表现

青少年的叛逆问题长期以来为教育界、文学界、影视界等所关注,不同时代青少年的叛逆表现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下面以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叛逆少年和笔者教育实习所带班级90后学生的表现的比对来说明青少年叛逆问题的时代变化。

(一)词汇方面

1.詈语

詈语在此指粗话,是用来骂人或是发泄的话语。对此不同时代只是用词上有所区别但其功能是大致相同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的经典独白:“把我那根皮带还给我,我那根,找去,你不是牛b吗?你不是横吗?你现在怎么耸了?你甭哭,甭流眼泪,我就不吃那套。我拍婆子,你管得着吗?我又没拍你妈,我还告诉你,我明还跟着拍,你要是不来抓我你都是孙子的。我镇东单,镇西单,我还镇你们炮局呢。行行行,擦鼻子滚蛋,滚不滚,不滚在这多住两天。”一气呵成的独白就是为了发泄心中不服气的情绪。而现在的90后们向往的是骂人也要骂出水平的境界。例如,“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光速有多快,你就滚多快”。同样是表达不满情绪,但不论是用词还是语法表达上可以看出现代的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是更为灵活的。

2.外号语

“外号”是指根据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给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大都含有亲昵、开个玩笑、憎恶或嘲弄的意味。由于时代差异,外号语所形成的原因可能有所区别,但用词表达上会有更大的不同。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主人公马小军被大家叫做“马猴”,是因为他体型瘦小,活泼爱动,是一种亲昵的代称。还有的被叫做“羊搞”﹑“ 大蚂蚁”,大多是以动物的形象来契合的。当然不排除有别的命名原因,比如活动在六条胡同的少年就被叫做“六条子”,是用地点来契合的。而现在90后们给人起外号的原因可谓花样百出,外号的产出也是大为可观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想来也是,现在大家都是网名﹑笔名满天飞,“湿父”﹑“飘哥”之类不着边际的外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3.口头禅

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口头禅是他们宣扬自我的方式,也是其为人处事的态度。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使用最频繁的口头禅是“”,典型的叛逆语言,是片中青少年的在气愤﹑惊喜﹑意外等多种情绪下都会使用的表达,但粗俗意味却很重。相较而言,现代的90后们含蓄了些,“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我嘞个去”﹑“雷人”会是他们常用的,但也不排除仍然有人在用粗俗的话语。

(二)言语交际方面

1.关注的话题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重心,不同的社会带来不同的话题关注。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敏感群体,他们所关注的话题也会是时代的镜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青少年像所有叛逆期的青少年一样,不谈学习,在一起讨论的就是如何玩儿,还有打架问题。但他们所关注的也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情况。比如马小军不喜欢多尼尔是因为她后来成了资产阶级。他们会去看电影《列宁的1918》,会向往克里姆林宫,列宁格勒,会一起高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都向我们展示出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崇苏鄙美的。但现代的90后们,大多根本就不关心政治,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他们反而淡定地大谈游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过着自我又悠闲的日子。

2.外语的使用

自新中国成立,外语就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不同的时代外语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是有差距的。青少年作为受教育的一大群体,他们的外语使用情况也是有时代差异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少年所在的学校是教授英语的,他们会大声跟读“my father is a soldier,my mother is a teacher”。但别的语种的课程开设相信就很少了。因为少所以不熟悉,也就很少见片中青少年使用英语或是俄语进行叛逆行为。

不否认现在90后们的外语生活仍被英语主导,但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韩语﹑日语﹑法语还有多种小语种的教育突飞猛进,不仅有相关课程的开设还有专门学校的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正是接触得多所以运用外语进行恶搞也就成为当代90后们的特色了。比如你‘凹凸’(OUT)了“﹑“棒子思密达”等,外语竟成了90后用来表达和搞笑的工具。

3.禁忌话题

自古以来,禁忌语就存在,而且时代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青少年作为成长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有好奇也有顾虑,所以禁忌话题也是值得思考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通过男女青少年的举止行为可以看出,时期的他们对“性”问题是比较禁忌的,但有时也会开玩笑的谈论一番,毕竟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他们对于“性”是懵懂的,但叛逆心理又在吸引着他们去一探究竟,内心矛盾的挣扎就会带来表面禁忌内心渴望的错位。相较而言,现代的90后们就懂得多,开放得多了,除非他们不关心否则无所不谈无所不说,自由﹑自我﹑非主流是他们的典型标签。

(三)书面语方面

除了考虑到口语方面的时代差异,书面语方面也是有相当大的差异存在的,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后备军,受社会的影响,他们的书面语表达方式是有时代差异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没有太多关于书面语的内容介绍,但相信时期的中国青少年除了纸条上的发泄﹑纸质信件的传达也再无其他。但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90后们,短信﹑博客﹑电子邮件等非纸质的电子交流模式是深受他们欢迎的。90后们乐用也善用,所以就诞生了所谓的“火星文” 用以彰显他们的个性,相信上世纪的青少年就只能望洋兴叹。

四﹑青少年叛逆语言时代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叛逆语言的时代差异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当然,社会环境因素包括许多方面,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等。

1.政治因素。时期的中国是政治敏感度很高的时代,很多政治问题被生活化,所以人们生活中难免会提及,作为活跃的青少年群体更是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政治问题不再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重心,作为颠覆的90后们更是懒于谈政治,除非重大事件才八卦几句。

2.经济因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科技发展滞后,没有太多的经济实力来满足人民的生活要求。而身处困难时代的青少年也就只能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持枪持棒以宣誓自己的个性。想想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展迅猛,外交发展深入,带给中国人的是现实的实惠。作为备受宠溺的90后,他们不必担心温饱问题,仅需在科技的平台上尽情张扬自己。

3.文化因素。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还相当清晰,加上偏于与苏联的外交,国内的文化碰撞的不是太激烈,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文化的影响而不会做出太多反文化的行为。但是开放程度日趋加深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碰撞相当激烈,古今中外的文化包围影响着90后们,但是太多的施加反而带来了他们的反抗,“非主流”就是很好的说明。

4.教育因素。教育是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很关注的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教育水平也就不是很高。当时的青少年的价值观自然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所以他们的叛逆还是有相当的社会主义色彩的。而在政治相对开明的当代中国,教育带给90后们的价值观让他们的叛逆在网络上爆发了,借助网络他们可以尽情地放纵,甚至抨击不喜欢的一切。

(二)家庭教育因素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国家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家庭更有责任。青少年在这一特殊的成长时期,家庭带给他们的是必要的引导。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保守式教育,家庭子女多,家长无暇全面顾及。不可否认家长的强硬教育在某些方面纠正了青少年的错误,但是相应的也带来了他们在另一些方面的叛逆。现代的家长职责缺失问题突出,9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长一味满足的是他们的物质生活,但残缺精神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叛逆中迷茫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看来家庭教育的优化迫在眉睫。

五﹑小结

青少年是成长中的群体,是社会的后备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对于青少年的叛逆研究仍在继续,本文仅从语言角度稍作浅析,对青少年叛逆语言的时代差异问题表达了一点看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进一步的突破,并对青少年的叛逆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1).

[2]张成胜.逆反心理的成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2).

[3]肖宏伟.谈青少年叛逆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对策[J].生活教育,2006,(11).

[4]赵蓉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阳光灿烂的日子[EB/OL]. http://省略/programs/view/Ln036fvpqMw/.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7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逆商教育

1.前言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AQ),全称逆境商数、厄运商数。它是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明教授提出的,是指人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亦可理解为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他认为人生的成功,智商(IQ)、情商(EQ)固然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商(AQ)。逆商(AQ)是构成一个立体人的重要侧面。根据史托兹明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因而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而终究表现卓越;相反,AQ低的人,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因而往往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终究一事无成。AQ的高低不但与人的工作表现的好坏息息相关,更是一个人是否快乐的重要关键。在竞争激烈的时下,不论是在职或待业,突发状况的发生机率都会提高,因此发展逆商,练就一身回应逆境的好本领,就愈显重要了。

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面对丰富的信息,大学生知识面较宽、学习渠道多,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喜欢探索。但部分大学生,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在比较优越的家境中长大。在顺境中,由于自我愿望得以满足和实现,他们常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踌躇满志;但在逆境中,尤其是遇到环境突变,他们往往一时不能适应。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不能承受学习成绩滑坡、不良人际关系、失恋、贫困、就业等带来的身心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个别大学生甚至精神崩溃、轻生、自杀;部分毕业生在择业、就业和创业中表现出被动适应、创新意识淡、开拓能力差。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应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差是根本原因,即缺乏逆商。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逆商教育非常必要。

逆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属非智力因素,其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和性格等。具体地说,逆商受个人行为模式、个人才能与欲望、智力、健康与性格、自信和勇气、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自信和勇气、情绪是主要因素。而这些良好因素的形成主要依靠于教育手段,如果说智商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学习中的推理、判断、逻辑分析来锻炼,那么,逆商则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来培养。

2.体育课程中的逆商培养目标设置

2.1体育课程目标与逆商培养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目标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社会适应目标是指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两点所涵盖的目标要求正是逆商的主要内容。

2.2逆商培养目标

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史托兹明认为人生成功,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商。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经历熔炼和磨难,愿望才会激发,视野才会开阔,灵魂才会升华,人才会走向成功。一个人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必然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吃苦就是补,是补意志、补知识、补才能、补灵魂。依据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对逆商的认识,体育教学中逆商的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3.体育教学在逆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1体育的本质特点是不断超越自我

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就是克服人类生理的和心理的负荷,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天气等)困难的过程。人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挑战人类的极限,培养顽强的意志,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挫折和失败中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逆商”教育,大学生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它的实践性和运动中身心的双重投入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2体育的竞争性特征必然伴随着失败

体育的主要形式是参与者直接与对手竞争和游戏。在体育运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胜利者,都有机会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参与者要取得胜利,要靠自己的努力,靠与对手的对抗和与同伴的团结协作。同时,在体育竞争中参与者随时都有落后的可能,那必然伴随着失败、挫折和逆境,第一名只有一个,其他都是失败者。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失败并不可怕,要不断战胜失败,克服困难,从失败中求改进,从困境中求自强,由此培养大学生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增强耐挫能力,具有输得起、能吃苦、不屈服的优良品质。

4.体育教学中注重逆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4.1体育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贯穿逆商教育思想

大多数的体育名人都有着超乎常人遭受挫折的成功经历,因此具有良好的名人社会效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一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榜样可以是社会名人、体育名人、身边典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潜在教育因素,选择那些在逆境中或者在遭遇挫折时,能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并最终成功的榜样,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实现感知―思维―实践。在体育基础知识课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述体育名人的成功经历,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逆商培养的目的。

4.2在体育显性课程教学中注重逆商培养

体育课上学生总是在克服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借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完成技术动作和指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即是逆商培养的潜在过程。通常情况下体育课是指显性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利用身体素质去完成表层的技术任务外,更多的是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显性课程教学也自然承载着较多逆商培养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显性课程教学的有形资源,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学生的逆商进行大力的培养。

4.3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的过程即是实现隐性课程目标的过程。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的过程中涵盖着极其丰富的逆商培养内容,尤其对大学生的意志和心理品质的锻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重点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发、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使体育隐性课程具体化和可操作,充分挖掘隐性课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内容,尤其是逆商内容的挖掘与利用,真正做到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为学生的逆商培养服务。

4.4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逆境

逆境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常发生。因此,提高逆境的适应力、战胜逆境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适应能力强的人,也是能够战胜逆境,最后获得成功的人。对逆境的适应,不是消极的、被动意义上的适应,而应是积极意义上的适应。在体育比赛中,在比分落后时,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追赶,最后反超,取得胜利。我国乒乓球队在队内比赛时,经常让主力队员在0∶6落后的情况下开始比赛,让主力队员首先处于逆境,然后一分分追赶,以此来训练队员在落后情况下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通过这种训练,我国乒乓球队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优异成绩,这是我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保证。体育锻炼中有艰辛,竞赛中又存在着失败,这就要求大学生不畏艰辛、不怕失败。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学项目的特点,创设适当程度的挫折情景,如利用各种小组赛采用创设逆境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在比赛落后时、在挫折时的心理承受力(采用此种方法应注意根据不同性格特点区别对待),另外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其他障碍,如让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长跑、爬山、游泳等,使学生战胜困难、磨练意志,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结语

注重对当代大学生逆商的培养非常必要和紧迫。体育的本质特征和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表明体育课教学在对大学生逆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在体育课教学中注重对大学生逆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美]保罗・史托兹明.逆境商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秀斌.逆商――成功的重要因素[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3,01:42.

[3]孙万强,付斌.提倡在大学毕业生中开展“逆商”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

[4]靳建华,徐新生.高校开展逆商教育的思考[J].许昌学院学报,2005,3.

逆境成才的名言篇8

    一、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文学翻译是翻译范畴中一个突出的、主要的翻译种类,也是学界讨论最多、研究成果最丰富的一个种类。文学翻译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文学翻译强调传达和再现原作的艺术意境,即艺术再创作,而不要求译者在文字上、句法上乃至修辞上对原作亦步亦趋。茅盾先生认为“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一部文学作品涉及的东西包罗万象,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观念、社会生活、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审美心理等。这些因素在东西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最早把“创造性叛逆”这一名词引入中国的是谢天振教授。谢天振教授把创造性界定为:“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把叛逆定义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谢天振,1999:137)实际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译语的客观背离也应属于叛逆的范畴,也就是说译作可以是对原作的叛逆,也可以是对译语的叛逆。对原作叛逆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译作必须使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必须像原作一样易懂;对译语的叛逆常常是因为译作也肩负着用新的内容和形式来丰富译语的使命,而且译语文化也呼唤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诞生,尽管这样的译作读起来比读本族语写的作品要难以领会。由于创造性与叛逆在翻译实践中互为因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和谐的有机体,故也被叫做“创造性叛逆”。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艺术意境,再现原作的原汁原味,译者会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变通策略,从而使译文尽可能地贴近原文,忠于原文。这种“变通”就是创造性的叛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这种叛逆必须以创造性为前提,没有创造性就没有叛逆,而叛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创造性和叛逆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叛逆可以是译作对原作的叛逆,也可以是对译语(即目的语)的叛逆。谢天振认为“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四种即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他认为一切“创造性叛逆”不外乎两种类型: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在我看来“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有意识的误译、增译、省译(节译)、个性化翻译四种。而“编译”、“转译”和“改编”均不属于创造性叛逆翻译的范畴。

    (一)有意识的误译为了迎合译语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或引进外来文化的模式和语言方式,故意不忠实原文或违反译语的语言规则进行的翻译。有意误译的典型例子有傅雷译的几部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的书名,如把《表妹贝德》译成《贝姨》,把《高里奥大伯》译成《高老头》。美国诗人庞德在他翻译的中国古诗《神州集》中的多处误译和异化的翻译则是故意不忠实于原文并违反译语的语言规则进行翻译的典型范例。

    (二)增译增译,顾名思义,就是译者在译文里故意增加了一些原文中没有的东西,即“无中生有”。与误译、漏译和个性化翻译相比,增译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最为辉煌、施展才华最为淋漓尽致的一个平台,是一种更直接更大胆的创造性叛逆。最有名的增译的例子就是林纾的翻译。

    (三)省译省译也称节译,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省略了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乃至章节的翻译,目的是“删繁就简”,或为了与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保持一致,或为了照顾当时读者的接受能力,或出于对政治、出版发行等因素的考虑等等。

    (四)个性化翻译个性化翻译是创造性叛逆层次较高的一种形式。凡是翻译都会反映出译者的喜好和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也会自然而然地打上译者所处时代、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烙印。这种外在的显象就是归化的结果。典型的例子是傅东华先生翻译《飘》,傅先生将所有人名地名全部中国化,以适应国人的阅读习惯。很显然,译者对归化策略的运用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阿丽思漫游奇景记》中的创造性叛逆

    《阿丽思漫游奇景记》是19世纪英国作家路易斯?加乐尔于1867年出版的一部充满哲理的儿童读物。原着中很多双关语、谐音词、打油诗以及文字游戏,翻译时非常难处理,有的简直就是“不可译”,对译者来说它们是一道又一道的“坎”,难以逾越。这也是为什么《阿丽思漫游奇景记》面世五十多年后无人敢译的原因。赵元任先生不畏艰难,凭借超人的才华与智慧,将那些原本“不可译”的内容译成了既“信”又“达”的漂亮的译文,叫人拍案称奇。其中的原因除了他高人一等的语言天赋外,与他采用的翻译策略——“创造性叛逆”不无关系。赵元任先生翻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时使用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意识误译TheDormouse…wenton:“thatbeginswithanM,suchasmousetraps,andthemoon,andmemory,andmuchness—youknowyousaythingsare‘muchofamuchness’—didyoueverseesuchathingasadrawingofamuchness?”译文:那惰儿鼠……接着讲道“,样样东西只要是有呣字声音的,譬如猫儿,明月,梦,满满儿——你不是常说满满儿的吗——你可曾看见过满满儿的儿子是什么样子?”这个译文中至少有六个错译,且都是故意而为。第一,故意将dor-mouse(榛睡鼠)翻译为“惰儿鼠”,以增强阅读时之童趣;第二,原文讲的是以字母M开头的词,译者没有直译,而是故意错译为“呣字声音的”,以方便下文的处理;第三,有意将mousetrap(捕鼠器)误译成“猫儿”,以与“呣字声音”保持一致;第四,有意将memory(记忆)错译为“梦”,以与“呣字声音”保持一致;第五,故意将muchness(大量)错译为“满满儿”,以与“呣字声音”保持一致;第六,有意将muchofamuchness(半斤八两,差不多)误译为“满满儿”,以与“呣字声音”保持一致。这揭示出一个有趣的现象:赵元任译文中的“猫儿”跟“捕鼠器”“,梦”跟“记忆”“,满满儿”跟“大量”都有着内在逻辑意义上的一致。这种有意识的误译有谁能说是错误的呢?它们为保持原作原味、再现原作的音韵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创造性叛逆。

    (二)增译PigandPepper译文:胡椒厨房和猪孩子根据原文的字面意义,这个章节的标题只可译为“猪和厨房”,因为仅仅从英语的表达上是看不出“孩子和厨房”的。赵先生根据情节内容,适当增加了几个字,于是文字活跃了,标题也醒目了。Alice’sEvidence译文:阿丽思大闹公堂原文中的Evidence义为“(法律上的)证据、证词、证言”等。如果不采用增词意译的方法,而用直译处理,那么译文“阿丽思的证词”读起来就是干巴巴的。而赵译不仅艺术地再现了阿丽思作证时的表现与神态,而且念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充满了动感。

    (三)省译赵元任译文里省译的现象比较少见。下例恐怕只是一个例外。在那首“尾巴诗”的第六弯处:Suchatrialdearsir,withnojuryorjudge,wouldbewastingourbreath.译文:狗儿,你这爪子手儿,放了我再说话;告人无凭作罢。对照研读发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增译”,根据上下文情节,增加了原文没有的东西;二是“省译”,该译的被省略了,被简化了。可能是为了再现“尾巴诗”形状美的缘故吧。

    (四)个性化翻译Therecouldbenodoubtthatithadaveryturn-upnose,muchmorelikeasnoutthanarealnose…译文:他那鼻子卷是卷得真高,不象个鼻子,到像个八戒……原文里snout的意思是“大鼻子”或“猪拱嘴”。赵先生使用归化的手法将其译为“八戒”,形象生动,令读者不由自主地想起《西游记》里那个可爱又可恨的猪八戒的鼻子。这种归化译法不仅充分地传达和再现了原文中的形象和神韵,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原文的印象,启发了他们的想象。

上一篇:英语经典语句范文 下一篇:环保手抄报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