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逆境·成长

时间:2022-04-07 08:22:29

顺境·逆境·成长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也是如此。它们既可以成为促进我们成长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妨碍我们成长的阻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对待它们。今天,玉林市玉州区九中1011班的同学就“顺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逆境有利于成长”的问题展开辩论——

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主持人:首先进入陈述阶段。正反双方代表阐述本方观点及理由。

正方一辩:在成长的道路上,顺境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我方认为,顺境更有利于我们成长。

反方一辩:我方观点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大量事例表明,在顺境中,许多人会因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纵使有再高的天赋和才能,也会慢慢消失,而在逆境中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主持人:下面是自由辩论阶段。

正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在顺境中条件好还是在逆境中条件好?在顺境中,人们能有更好的条件发展自己,也更能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而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进取,这样对个人的成长不是更有利吗?

反方二辩:虽然在顺境中有许多因素能促进人的成长,但也有很多在逆境中取得很大成就的事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生活困苦,身体高度残疾,但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写成了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正方三辩:逆境不利于人成长的事例也并不少见,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例。尽管让马加爵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但逆境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的逆来顺受导致他的心理扭曲。而在顺境中,我们没有压力,生活就会更好,思想也会更好。

反方三辩:真是这样吗?顺境不利于成长的事例可是数不胜数。比如方仲永,他年少时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能力过人。就因为他是在许多人的表扬和赞许中长大的,没有认真学习,所以到了成年后最终黔驴技穷。

正方四辩:方仲永的家境其实不是很好,不能算生活在顺境中,而且最后的江郎才尽是父母给他的压力造成的。因在逆境中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例子很多,比如画家凡·高;而在顺境中长大的亚历山大,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后成为了国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王。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说凡·高是因为在逆境中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但我也可以举出贝多芬的例子。他在耳聋中创作了享誉世界的《命运交响曲》,以及一系列空前绝后的伟大乐章。试想如果他不耳聋,他的精神层面可能就达不到如此境界,也就写不出如此豪迈的乐章。还有摇轮椅上北大的那位学生,因为他知道自己高度残疾,很难有出路,于是一心扑在学习上,他坐在床上学习,一坐就是十几个春秋,一直到上了北大。这些事例都说明了逆境能使人更好地成长。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到贝多芬由于耳聋而创作了许多华丽的乐章,但是他不耳聋就不会创作出这么多华丽的乐章了吗?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凡·高是由于压力太大而自杀的,我倒觉得我们不应该去讨论他是因为什么而自杀,而应该去探讨他自杀前是否做出伟大的贡献。凡·高确实是由于逆境而产生心理扭曲,但就因为心理扭曲,他才迸发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对方辩友说贝多芬如果不耳聋也能创作出辉煌的乐章,不是的,正是因为耳聋,使他的内心情绪和想法无法表达,才用音乐表达出来。逆境是这两位艺术家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所说的其实是指两位艺术家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请问:坚强的意志力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吗?在逆境中具有坚强意志力的只是少数人,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顺境更有利一些。

正方三辩:逆境有利还是顺境有利?看我们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硬件设备,而那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有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吗?由于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说过,压力过大会造成走向极端,然后又说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情况才使我们走向理想的彼岸,可你们忘了我们学校的学习任务有多么重、压力有多么大吗?我觉得你们的论据有些矛盾。

正方一辩:压力无时无刻不在,不管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都是如此,不能以压力的存在与否区分顺境和逆境。我们知道,前任美国总统布什,他的爸爸老布什也曾任总统。老布什在任职期间就为小布什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正因为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小布什才有后来的成就。如果老布什没有为小布什创造那么优越的环境,小布什能有那么高的成就吗?

反方一辩:既然说到美国总统,我也可以举出美国著名的平民总统——林肯为例,他在上学期间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到外面打工,于是才接触到美国最底层黑奴的生活状况。因为他深知黑人生活的悲惨,所以担任总统以后就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如果林肯生活在高层家庭中,他能了解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吗?他会解除黑奴制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人在逆境中成长更有好处。

正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世界上处于逆境的人有很多,能真正成功的人有多少?而在顺境中成功的就有很多很多。大家知道,现在的美国总统竞选,在公众场合演说1分钟大约要20万美元,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在公共场合演说吗?能当上总统吗?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一直强调在顺境中容易成功,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成功。汶川大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地震发生后,许多人被埋在废墟里,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的意志和对生命的渴望,令人感动。让生命的光芒得以延续,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而对方却一直围绕成功这个点去阐述,我觉得有些片面。

主持人:下面进入总结陈述阶段。

反方五辩:关于在逆境中还是在顺境中成长更好这一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探讨的是顺境和逆境哪一种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更有利于人的性格养成以及永远保持向上的精神。也许在逆境中能保持坚强意志的人是少数,但在顺境中能保持不骄傲、持续努力的人更是少数。在逆境中,当感到压力或苦闷时,自身的潜能会被激发出来,而在一帆风顺中又有几人能持之以恒、永保向上的精神呢?

我们并不否认人生需要顺境,也不应该舍弃良好的成长环境,因为逆境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非结果。但是我们认为,人生更需要有抵御逆境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准备。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正方五辩:众多史料说明,在社会大环境下,顺境能给人才更多的表现和发展机会。我方的论述早已表明,顺境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比如,当前我国的投资环境要比以前好上很多,所以吸引了很多国外投资者前来投资,这不就是总设计师为我国创造的顺境吗?假如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又怎么能得到国外投资者的青睐呢?

挫折教育固然重要,但国家还是在不断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争取把更多的学校办得更好,为学子提供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这不也证明了我方观点的正确性吗?

老师点评:本节辩论课非常精彩,辩手们引经据典,各自对己方观点进行了充分而精辟的辩护,表现出了较高的竞技状态和热情。

这一节课的辩论,双方都是赢家,通过精彩纷呈的辩论,老师感受到了大家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敏捷的思维能力,也让大家学会了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全面地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管在顺境中也好,在逆境中也罢,我们都要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阿诺观点:顺境与逆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外部环境条件,也称之为外因。而外因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人才能否成长的关键因素,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与勤奋钻研(也就是内因),才能有效地、充分地利用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使自己成才。也就是说,不管你处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都必需自觉、认真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使自己具有睿智、清醒的头脑,以面对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成为有建树的人才。

(指导老师:牟礼全)

上一篇:水暖安装中土建的施工配合措施 下一篇:试论老年人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