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诗句范文

时间:2023-10-11 16:18:54

小满诗句

小满诗句篇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前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后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

⑵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⑸最是:正是。

⑹处:时。

⑺绝胜:远远胜过。

⑻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翻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的特征。

小满诗句篇2

一、雅事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因为怜惜国色天香的牡丹,诗人从两枝残花中预感到花儿终将红衰香褪。于是想象明天一旦风起,残花萎红定让人情不能堪。怎么办?何不趁着花儿还没有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秉烛夜看花,看到的是花儿生命的延长,看到的是诗人悲悯的情怀,可谓大雅。

李商隐的《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与白诗有着同工之妙。诗先写由“寻”芳而遇,由痴迷而“醉”的过程。诗人为花之美艳而醉,为酒之醇香而醉,乃至沉湎其中不能自已。再写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全然与花融为一体。最后酒阑客散,夜深人静,可诗人的雅兴非但不减,反而“更持红烛赏残花”,也难怪清人马位称之“有雅人深致”。

二、俗事

雍裕之的《农家望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诗的大意是,曾听说过秦地西风一起,紧接着就是雨,能否询问一下那西风何时回;白发苍苍的老农伫立在打麦场的高处,凝神西望企盼着云开天晴。诗截取了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了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老农内心的焦灼,老农枯立的执著,老农饱经磨难的顽强,一一地透出了纸背。

再读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这也是一首充满世俗生活味道的小诗。开头两句写七十老翁当垆沽酒,花门楼前美酒溢香,全然一幅边关的风俗图画。三、四两句诗人突发奇想,从路旁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形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老人家,摘下一串榆钱来买您的酒,您肯不肯呀?”诙谐、幽默的戏问化成了诗,平常的生活也显出了奇境。

三、情事

唐人绝句写男女之情的,当首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的首句写既往,时间和地点,交代得清清楚楚;二句写人,与春风中的桃花交相辉映,可见“人面”不似桃花却胜似桃花,风韵何等的袭人。置身于如许的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中,诗人的心事不言而喻。诗的下联写而今,故地重游,虽然地点相同,时节也一样,可那一见钟情的“人面”却没有了踪影,只留下艳丽的桃花在春风中含笑开放。就诗而言,勾勒的是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场景:一是寻春遇艳,一是重寻未果。两个场景之间是有意为之的“空白”,而这“空白”之间,填满的是清澈醇美的爱意。

孟郊的《古离别》所写的情事也别具一格:“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诗选取的是夫妻离别的一个场景。首句“欲别”点明背景,“牵郎衣”是特定背景下妻子的特定动作,它既表现出妻子的不忍别离,又自然引出后面的诗句。诗的后三句全是妻子离别时的话,最关键的是结语:“莫向临邛去”。妻子何以有如此的担忧?“临邛”何以成为妻子的心结?原来临邛,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一切昭然若揭。妻子临别时的言与行,凝聚着的都是她内心深处的真情。

四、趣事

施吾肩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一联写充满童趣的六岁的女孩,还一点也不知道人情世事的巧拙。二联写小女孩不知巧拙之事:到了晚上她也来到了堂屋前,学着大人的样子郑重其事地叩拜新月。诗的字里行间满是小女孩的天真烂漫,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因幼稚而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而这幼稚的、荒诞的一反常态之举,产生的却是童趣盎然的喜剧效果。诗只用短短20个字,人物、时间、背景、事件却清清楚楚,且章法紧凑而又错落有致,是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

再看卢仝的《醉诗》:“昨夜村饮归,醉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着汝。”这是一首趣味横生的小诗。诗写一个醉汉喝醉了酒,从村外而归,可这“归”实在不同寻常,歪歪斜斜、跌跌碰碰,倒了爬起、爬起又倒。更让人喷饭、忍俊不禁的是诗中这一情节:醉汉倒地,傻傻地“摩挲”着地上的青苔,还不停地与青苔招呼:青苔呀,你千万不要怪我,让你受惊了。醉汉有悖常理的心理和特定背景中的举止,不仅强化了他的醉态,更彰显出他的傻气,真是妙不可言。

五、逸事

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夕酒醒》:“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上联写自己隐居乡野,泛舟太湖已有多年,故而常常醉倒在黄公酒垆。“黄公酒垆”,典出“竹林七贤”的旧事,那里曾是他们经常畅饮之地。下联写诗人醉酒之事:酒醒以后,不知明月已经高挂在天;满身花影,酒未全醒还要请别人扶起。诗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酒醉月下花丛,“花”、“月”、“影”、“醉人”彼此交融,情趣动人。虽然诗别有他意,但醉酒之乐的闲情逸致,依旧溢满纸上。

又如李白的《山中与友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写与幽人在山中开怀对饮之事。背景是烂漫的山花,幽人是诗人意气相投的高人。于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意,便全都渗进一杯又一杯的酒中。“我醉欲眠卿且去”,我醉了要睡了,你就走吧。话说得直率,没有一丝的虚情伪意;最后还不忘招呼幽人:“明朝有意抱琴来。”活画出饮者率性而为、随心所欲的情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凡脱俗、自然闲适的心性。

六、战事

马戴的《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诗的首句以“金带连环”紧束“战袍”,写人物激战前的精神风貌;次句借“马头冲雪”的动态,写天气的恶劣以及人物征战途中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三句“卷旗夜劫”,交待此战的任务是夜间劫营;四句“乱斫胡兵”写短兵相接的战斗场景,“缺宝刀”的“缺”是说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战斗的激烈,将士们殊死搏杀的威烈,由此可见,战斗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全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叙事完整,场景逼真,细节生动,形象鲜明,激越的诗情飞扬,可见诗人选材之功力,艺术之匠心。

再读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首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已消失在尘烟蔽天的漫漫长路;二句强调思忆亲人之情,“龙钟”意为淋漓湿透,“泪不干”则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形象化;三、四两句是细节描写,“马上相逢”的该是旧人,可行者匆匆,征战者也匆匆。匆匆相逢之中,哪里还顾得上纸笔传信,也只能请他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诗中虽未正面提及战事,可战事的紧急,已然在这细节之中。

小满诗句篇3

郑可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里,诗经、唐诗、宋词伴随着我们成长。可是在高度物质化的今天,诗词逐渐式微,游离在边缘的边缘。尽管诗歌已是一脸清苦,仍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固执地行走在诗歌的田间地头,在枣庄就有这样一帮人,他们用诗词歌颂家乡、歌颂人民,抒发自己的感情。

我案头的这本散发着墨香的《枣庄咏》就是他们的作品,里面的内容算不上经典,但是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他们把对家乡的热爱揉进诗词里,于是枣庄的山山水水都呈现了鲜活的生命。

打开这本书,一股清香飘来,我嗅着淡淡书香,品读着这些诗,品读着这些人。

邦亭是有影响力的掌门人,着名诗人蒋红岩对他极为推崇,称之为“诗坛曹子建、当代王子安”。 《管窥邦亭》一文说他是“小小的光亮,可以指引前进的方向”,“栏边袅袅香随客,几度凌波睡眼开”,这样的诗句和他的人一样充满灵性。

读孙启民老师的诗,你知道什么是钟情山水,能从“长啸狂歌五谱调,欲行且行神态闲”感受到爬山涉水的快乐,你能感觉到绵延不断的山脉在心灵深处延伸着,那种热爱家乡的感情也在心里延伸着。

孙茂双老师的诗句是一片片苯巴比妥 , 当你心烦意乱时,读读他的诗,你会很快地回归安静。“知时老鹊栖高树,诵读钟声月一勾”给你呈现了多么美好纯净的画面。茂双老师对待诗词像个小学生那么认真,他的衣服兜里,总是装着纸条,每每想到好句子都会立刻记下来,夫人在跟前总说他:“看看看,又犯神经了!”。

“远树风来筛片月, 幽泉波静映重峰。”是田素东的诗句,清幽而淡雅,读后总能感觉到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真意,细品还能领悟其中的禅理。

王世祥老师的诗和他的书法一样,象淬火的铁,经过了生活的千锤百炼,结实而有份量。面对虔诚对待诗词的他,你感觉只有虔诚地阅读才对得起他。家乡的山水给了他灵感,于是"万壑惊石响,千峰怵目吟。"这样的诗句脱口而出。

侯铭倒像那耳喀索斯,俊美而又自负,几杯烈酒下肚,“腾龙岂游浅滩?猛虎怎奔平阳?”连连问:“李白是谁?!”

“野小不循园径走,篱笆踢倒撵蜻蜓。”,这样的诗句和他的作者一样生动而有灵气。绍伟,无论对他的人还是他的诗,我都觉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待人宽厚的他,镜片后面有时候会有一些狡黠的目光,难怪他的诗句厚重而有灵气,思想的深度和纯度并存。

水泥和诗词格格不入,春文的沙灰冰冷,而他的诗歌火热。他在塔吊上下,他在梦想里行走,他散发的热量温暖每一个角落。

“饮酒心难醉,风多路不平。三千无损益,何处隐归鸿?”,文堂兄的诗多发自内心,他鄙视伪善,这正好I卫诗词的尊严。

何休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赵小走的文字有一股泥土的清香,因为他不但能从土地里刨出花生还能刨出好诗。“小园颓草上新青,村老飞眉报雨情。”把老农喜雨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好梦展羽翼,苍穹任穿梭。”梁秀英的想象力,虽说不像克里斯蒂那样离谱,克里斯蒂写作文,明明写的秋天,写着写着跑出了一只猪来,于是全力描写那只猪把秋天忘了。可她的思绪总能插上翅膀,她善于扑捉瞬间的情绪,展开丰富的想象。

庆礼的诗词质地好像是百分之百的 cotton,经过生活的漂洗,朴素低调而有生活的味道。“归家和面磕鸡子,取火燃薪拌小葱。”,我都能闻到鲜葱的清香。

“石桥一抹横幽巷,素手相执古渡前”,青年篆刻家郑伟的诗句和他的篆刻风格一脉相承,古朴而典雅。

“唯有虚怀容众壑,奔流浩荡起云帆”,邵明玲的句子没有女性之柔美,倒有男人的豪放。

接着读,你还会看到容晓湄一袭素衣,吟诵着“几许芬芳春谢却,素笺留取玲珑萼”从唐宋穿越而来。读她的诗词如品一杯清酒,抿一口有淡淡的香气,再品,你就能品出纯美的记忆。“攒了小棒许多支,凝神挑落眉梢喜。”,你不由地想起小时候挑冰糕棍的快乐。

还有位“大人物”不能不说,教授在中国人的眼里比省长地位都高,孙中才教授熟读兵法又善用兵法,他用欲擒故纵之计,连哄带骗地让王老师费好大的功夫抄写了《幽梦影》。沈德潜曾说:“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教授两者兼备,当然会有好诗。他写诗,大能扛鼎,小能穿针。“更爱泉潭山色映,一声长啸欲不归”读起来豪气顿生。

还有好多名家的加盟,使这本书更有份量,我对这些能从平凡的生活中体味人生,并安静地用文字来呈现的诗人,有满满的敬意,我不懂诗词,不敢多说,只是因为熟悉上面这些人,才敢以诗词的名义,拉拉家常。

还是感谢诗词吧,因为诗词,我们才有这样积极向上的生活!

小满诗句篇4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恫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因为怜惜国色天香的牡丹,诗人从两枝残花中预感到花儿终将红衰香褪。于是,他想象明天一旦风起,娇嫩的花朵定全部被风吹落。怎么办?诗人决定趁着花儿还没有被风全都吹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诗人以悲悯的情怀秉烛夜看花,可谓大雅。

李商隐的《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与白居易的那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先写诗人为花之美艳而醉,为酒之醇香而醉,再写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最后写酒尽客散,夜深人静,诗人的雅兴非但不减,反而“更持红烛赏残花”。难怪清人马位称李商隐“有雅人深致”。

俗事

雍裕之的《农家望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此诗截取了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农家生活片段,集中刻画了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老农内心的焦灼,枯立的执著和饱经磨难的顽强,一一透出了纸背。

再读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这也是一首充满世俗生活趣味的小诗。尤其是第三、第四两句,诗人突发奇想,从路旁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形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老人家,我摘下一串榆钱来买您的酒,您肯不肯卖呀?”幽默的戏问化成了诗,平常的生活也因此显出了奇趣。

趣事

施吾肩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诗中写充满童趣的六岁女孩,还一点也不知道人情世事的巧拙,到了晚上她也来到堂屋前,学着大人的样子郑重其事地叩拜新月。诗的字里行间满是小女孩的天真烂漫。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熟的,内容却是幼稚的。然而,这幼稚之举,产生的是童趣盎然的喜剧效果。诗只用了短短20个字,就将人物、时间、背景、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且章法紧凑而又错落有致,活生生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

再看卢仝的《村醉》:“昨夜村饮归,健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惊著汝。”这是一首趣味横生的小诗。诗中写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从村外而归,他跌跌撞撞地走着,倒了爬起,爬起又倒。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诗中这一情节――醉汉倒地,傻傻地摩挲着地上的青苔,还不停地向青苔道歉:“青苔呀,你千万不要怪我,我让你受惊了。”醉汉有悖常理的心理和待定背景中的举止,不仅强化了他的醉态,而且彰显出他的傻气,真是妙不可言。

逸事

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夕酒醒》中写道:“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第一、第二句,诗人写自己隐居乡野,泛舟太湖已有多年,故而常常醉倒在黄公酒垆。第三、第四句,诗人以自然闲散的笔调,写酒醉月下花丛,“花”“月”“影”“醉人”彼此交融,情趣动人。虽然诗别有他意,但诗人醉酒之乐的闲情逸致,依旧溢满纸上。

又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此诗写诗人与幽人在山中开怀对饮之事。背景是烂漫的山花,幽人是与诗人意气相投的高人。于是,“酒逢知己干杯少”的快意,便全都渗进一杯又一杯的酒中。“我醉欲眠卿且去”,话说得直率,没有一丝虚伪。诗人最后还不忘招呼幽人:“明朝有意抱琴来。”生动地展现出饮者率性而为、随心所欲的情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超凡脱俗、自然闲适的心性。

战事

马戴的《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诗的首句以“金带连环”紧束“战袍”,写人物激战前的精神风貌:次句借“马头冲雪”的动态,写天气的恶劣以及人物征战途中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第三句“卷旗夜劫”,交代此战的任务是夜间劫营;第四句“乱斫胡兵”写短兵相接的战斗场景,“缺宝刀”的“缺”是说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战斗的激烈,将士们殊死搏杀的威猛由此可见。全诗虽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叙事完整,场景逼真,细节生动,诗情飞扬。

再读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首句写眼前的实景,故园已消失在尘烟蔽天的漫漫长路;第二句强调思念亲人之情,“龙钟”意为淋漓湿透,“泪不干”则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形象化;第三、第四两句是细节描写,“马上相逢”的应该是旧人,可行者匆匆,征战者也匆匆。匆匆相逢之中,哪里还顾得上纸笔传信,只能请他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诗中虽未正面提及战事,可战事的紧急,已然在这细节之中。

小满诗句篇5

关键词:诗眼 意象 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63年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字字表现了激动心,句句洋溢着喜悦情,读后,无不被“喜欲狂”的情绪所感染。陆红兵老师从贯穿全诗的主旋律――“喜欲狂”入手,激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表现诗歌韵律,丰满诗句意象,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歌情感,演绎出古诗教学的别样精彩。

一.紧扣诗眼,读出“喜”之韵

师:看来我们在读古文、读古诗时要特别注意古今音或古今义的变化。

……

师:你觉得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生1:高兴、兴奋。

生2:这是杜甫写下的一首快诗,全诗充满着一种喜悦之情。(师板书:喜悦)

师:那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喜悦表达出来?古诗是可以唱出来的,现在我们唱不了,但我们在读的时候,在语义停顿上,如果最后一个字是第一声或第二声的时候,我们就适当地延长一点,比如说,“剑外/忽闻――传/蓟北”。谁来读读?

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对照注释、读懂诗意的基础上,陆老师引导学生紧扣诗眼,读出节奏和韵味,这是针对律诗形式的初步朗读。

二.丰满意象,体会“喜”之情

通过朗读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后,陆老师让学生先默读古诗,圈出认为最能体现诗人喜悦之情的字词,想象当时的情景。再小组交流并根据理解和想象,吟诵相关诗句。

师:你觉得诗歌的哪儿表达出这种喜悦?

生:我从“满衣裳”看出喜悦。

师:为什么?解释一下。在读“满衣裳”的时候,眼前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画的是“涕泪满衣裳”,杜甫第一次知道官军收了河南河北,高兴得眼泪都流了下来,所以眼泪满了整个衣服。

师:他是怎么在那儿哭的?

生:我认为他很喜悦,眼泪都满了,这就是他对家乡的一种喜爱和思念之情。

师:不是偷偷在那儿哭,而是――(痛哭一场)

……

学生纷纷交流圈画的意象。此环节,陆老师引导学生读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想象词语背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读出诗象,体验诗人为何会有如此“喜欲狂”的情感,表达这种无与伦比的喜悦,使杜甫“彼时彼刻”的情感叩击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扉,让学生在文本缝隙里寻找语用点,体验意象叠加的语言魅力,真正达到“披文以入情”。

最后,分别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楷书、隶书、草书三幅书法作品,在朗读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歌的经典,也欣赏到不同书体的美感,领略中华书法之神奇,熟读成诵的目标自然水到渠成了。通过让学生猜测:如果杜甫当时写这首诗,会用哪一种书体,为什么?指向草书,以书体的选择再次触摸诗人“喜欲狂”的心境。

三.感悟情怀,探究“喜”之源

师:老师最近在读《安史之乱》,有个章节专门介绍杜甫的(出示段落,转引自彭丽华《安史之乱》人民出版社)。这当中红色的都是当年杜甫经过的地方,从这些地方,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诗人颠沛流离,到处漂泊。

师:那么现在,这种生活就快结束了,他当然高兴。

那么这一路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也找了两句杜甫的诗(出示《彭衙行》)他在彭衙这个地方用这样几句诗写了当时的生活。自己读一读,妻子在愁什么?

……

师:(出示一组安史之乱图片)其实这样的情景何止是杜甫一家,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后,可以说是遭受了一场浩劫。而如今,胜利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为什么这样喜悦呢?杜甫为谁喜悦?

生:他在为国家而喜悦,在为千万个流落他乡的人民而喜悦。

……

文字、图片及杜甫诗《彭衙行》的引入,使“安史之乱”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的灾难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了解了作者数年的生活,对杜甫生活境遇的感受和理解也就有了质的变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大的语文魅力就在于喜悦之情肆意宣泄。陆老师聚焦诗眼“喜欲狂”,丰满诗句意象,学生体验了意象叠加的语言魅力,更好地领略了诗歌意境。

小满诗句篇6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3分)

(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阅读答案:

10. (1)本诗的事指“江上钓鱼者”“归来不系船”这件事及由此勾起的心事。(意合即可,3分。)

(2)因为“不系船”三字领起后面三句,统摄全篇(2分):第二句上承该句点名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三四两句给与了明确的回答。诗人用这个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宁静优美的景色和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或向往。(2分)。(共2个得分点:作用2分,具体分析2分。)

译文

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渔翁随即让渔船在水上漂泊。此时,已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即使一夜风吹去,没有拴住的船最多吹在长满芦花的浅水边,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译文二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相关阅读练习一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阅读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步骤三)。

阅读练习二

(2)请简述这首诗歌营造了这样的意境。(2分)

答: “恬静优美”之意即可

4.一、二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答案:渔翁夜钓归来不想系船,渔翁随即让渔船在水上随风漂荡。此时, 夜已深,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正是酣睡之时。(2分,意思对即可。)

5.第三句诗中“纵然”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闲适”“宁静”“自由处在”“无拘无束”等。(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三:

①首句写渔人 渔人夜钓归来,懒得系船,任那渔船在水中飘荡。

②次句承首句点明“钓罢归来”的 地点 、 时间 及渔人的 行动 与心情。

③“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 前后呼应 ,把诗意更推进一层: 纵然夜里起了风,没有系缆的小船,至多会被吹到长满芦苇的浅水边上,那有什么关系呢?

④全诗主要写钓者 悠闲的生活情趣 和“江村” 安定的生活乐趣。

赏析: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1 2)“钓罢归来”,是特定情境,本身就流溢着闲适的趣味,“江村月落”,是环境背景,由此又营造出幽寂的氛围。在此闲适幽寂的情境中,“正堪眠”是理所当然的了。

问题: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请结合全诗分析

不系船是诗眼,以下三句由此生出。第二句点出不系船的原因:宁静的江村,月落夜深,鱼翁夜钓晚归已是困倦欲睡因而懒得系船。最后两句点明不系船的原因,纵然,明天芦花边可找到。三个字细节统摄全篇,生动表现出宁静优美的景色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3 4)“纵然”荡开一笔,“只在”将笔收回,由此将推想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即使因为“不系船”,使船被夜风吹走,那也没关系,最多只会飘到那芦花掩映的浅水之间。通过如此推想,则不仅使闲适的心情更为轻松,而且间接地描绘出江村幽静曲折的水景。正因这样的幽静的水景,才造成诗人如此闲适的心境。因此,诗的表面虽属抒情,但深层却实为写景,情景互为因果,互相交融,蕴蓄着浓浓的诗味。

问题: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调?请坐概括分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渔翁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在的情调。渔翁的深入检出,自食其力,闲适散淡:环境宁静优美,江月相应,芦花摇曳:不系船体现了人物和环境之间和谐而有生趣的关系。

赏析二:

《江村即事》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事情,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小满诗句篇7

关键词:威尔第;艺术歌曲;《六首浪漫曲》;诗词;和声

中国分类号:J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68-1

威尔第(1813―1901)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奠定了威尔第在西方歌剧史的地位。而威尔第的创作不仅仅局限于歌剧体裁,在艺术歌曲方面也有涉及。威尔第写有两部《六首浪漫曲》,第一部写于1838年,第二部写于1845年,用于本文分析的是前者。

以往对于威尔第的研究多拘泥于歌剧领域,而对于艺术歌曲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至于威尔第《六首浪漫曲》的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可知,基本为零。本文分析所用的谱例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贾涛译的《威尔第艺术歌曲选》[1]。

在分析方法上,笔者以句诗为观察单位,结合句诗语言色彩,考察了其和声配置的情况,并将注意力放在作品开始、结束部分,高潮部分的和声配置;相同句诗的相似性与非相似性和声安排;不同句诗的相似性和声安排三个大的方面。以下是相关的分析结果:

一、《不要靠近骨灰坛》

《不要靠近骨灰坛》调性安排为c小调―bE大调―c小调,篇幅中长,乐段结构比较明晰,旋律起伏不大。作品中音乐开头就给人奠定了一种哀伤的氛围。在这部作品中,威尔第主要采用柱式和弦为伴奏织体,不和谐减七和弦的连续使用,弱拍延长至强拍的休止,仿佛人的哭泣,烘托了整首作品苍凉、悲痛的感情基调。

(一)开始、结束部分,高潮部分的和声配置

开始部分和声配置:在开头调式调性为c小调,和声平稳进行没有大的变换,和声以ⅠⅣ|Ⅴ7|Ⅰ|固定的和声配置为主,具有宣叙风格的表现意义。

结束部分和声配置:在歌词的最后一句和声配置一直是以Ⅰ|Ⅳ|Ⅴ|Ⅰ的固定和声配置,在八度大跳的旋律和复附点节奏的交错中,使乐曲逐渐归于死亡与寂静之中。

高潮部分的和声配置:在乐曲进入高潮时和声采用二度模进,导七和弦到主和弦,强力、快速离调技法突出了两个EmPia(无情、残忍之意,笔者注)的不稳定性,使得乐曲向着戏剧方向发展。

(二)相同句诗的相似性与非相似性和声安排

在《不要靠近骨灰坛》中歌词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诗歌词是一样的,在和声配置:第四句:i|iv|v|v7|,第五句:i|iv|i|i|v7|,第六句:i|iv|iviv6|v。

和声配置是以ⅠⅣ|Ⅴ|为主,中间点缀Ⅰ、Ⅳ的转位。相同的歌词配相同的和声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内部联系性,而在不同位置替换了原位的转位和弦使得音乐更加丰盈,同中求异。

(三)不同句诗的相似性和声安排

在《不要靠近骨灰坛》中,歌词不相同但和声安排是相同的地方为第一、第二诗句位置,和声配置:iiv|v7|i|、iiv|v7|i|。

ⅠⅣ|Ⅴ7|Ⅰ|相同和声安排被配置在音乐的开始和结尾,和声顺从于歌词回归于平静,这既是首尾呼应的设计,同样也是为了表现内容与完满结束的需要。

二、《艾丽莎,疲惫的诗人去世了》

《艾丽莎,疲惫的诗人去世了》这首曲子是a小调的,篇幅较短,乐段结构比较明晰,旋律起伏不大,中间进行了转调和离调,调式调性如下:a―C―a―C―a。基本结构为:aa’bb’。和声以T、S、D为主,旋律多数平稳进行,使整首曲子更加突出主题,忧伤的感觉更加浓厚。

(一)开始、结束部分,高潮部分的和声配置

开始部分和声配置:为了陈述对艾丽莎逝去的怀念,于平静中缅怀诗人,威尔第在和声配置上主要采用v―i的进行,以圆满的小调色彩进行来予以情感的烘托与情景的布设。

高潮部分和声配置:中间出现了离调,和声配置上主要采用I―IV―V的平稳进行,和声起伏不大。有种忧伤、抒情的感觉,表达了对艾丽莎深深的怀念。

结尾部分和声配置:为了再次突出主题,将怀念艾丽莎的忧伤加浓,威尔第在和声配置上主要采用I―IV―V的平稳进行,以a小调圆满的结束。

(二)不同句诗的相似性和声安排

在《艾丽莎,疲惫的诗人去世了》这整首曲子中诗词没有相同的,明显的表现出整首曲子的和声上为abab的结构,整首曲子都以i、iv、v为主要和弦。虽然诗词没有相同的,但是在和声安排上相同的地方为第一句和第四句、第二、三句和第五句。和声配置:第一句t|t|tD|t|D|t|tD|ttsvi|TD7|T第二句t|tD|t|D|t|tD|ttsvi|TD7|T歌词:第二三句和第五句和声配置:第二三句T|SDSD|TST|SDTDtiii7||,T|SDSD|TD|tD7|t|。第五句T|SDSD|TST|SDTDtii7|T|SDSD|TD|tD7|tT相同的和声大大加强了内部歌词的联系,使诗词更加丰富的表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贾涛.威尔第艺术歌曲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

小满诗句篇8

⑴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敢髙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吹草低见牛羊。

⑹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⑿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⒁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 ,忙趁东风放纸鸢。

⒃牧童骑黄牛, 。

⒄知有儿童挑促织, 。

⒅窗含西岭千秋雪, 。

⒆在课内课外,你一定学了不少古诗词,请你用积累的古诗句来表达下面的各种感情。

①写春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夏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冬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汉乐府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下列词人,属于豪放派的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秦观 D.晏殊

4.《天净沙o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5.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下句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6.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不度玉门关

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这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苏洵、苏轼、苏辙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中,"红"是(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9.下列写月的诗词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下面诗句属于劝人珍惜时间的一项是( )

A.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下面对诗句描写的季节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夏)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12.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是"比"的意思,唐代诗人杜牧 《 》中"__________"(诗句)中"于"字,也是"比"的意思。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于借对__________的吟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追求。

14."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西湖的______________;最后两句则把西湖比作"____________"。这首诗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朱熹在《 》一诗中以"活水"为喻,告诉我们要想使知识愈来愈渊博,就需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16."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的意思是_____,"润物"的意思是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雨______的特点。

17.当人们说起一个人年纪轻轻就才华出众、引人注目的时候,往往引用杨万里《小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开发大西北,我们实现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战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用《敕勒川》中的诗句填写)

19.《望岳》中最能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有人浪费粮食,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劝导他。

2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诗。

22.当我们即将远行,念及母亲的深恩,又觉得难以报答时,常会很自然地吟诵起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____的《 》。

23.俗话说:*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____________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4.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来表达对离别好友的祝愿。

25.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说他: 。

26.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歌题目。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季节 诗歌题目《 》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季节 诗歌题目《 》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季节 诗歌题目《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季节 诗歌题目《 》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季节 诗歌题目《 》

2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唐o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⑴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上一篇:亲情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夏天的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