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风水范文

时间:2023-10-08 13:57:46

易经风水篇1

十年前,他开始给民众堪舆风水、测命看相、开班授徒,编著有《风水的核心机密》、《一点就通算命法》、《快速识破面相术》、《易学风水发达秘籍》、《秘门八字命理绝学》、《如何用风水改变命运》、《扭转乾坤神相绝学》、《周易风水快速赚钱术》、《神速破灾解难秘法大全》等等《仙鹤易经风水绝学》的全套函授教材。一次偶然的机会,慧通老师为女富商邵女士看风水,运用“九宫玄空绝学”,封住了千年难遇的“阴穴”,逢凶化吉,令其生意越做越大。其企业火速上市。慧通老师帮助香港某明星寻觅新居,用风水转运,帮助他的事业由谷底再度走向辉煌,大红大紫。他神奇地为某省会城市的副市长“转运”。使其顺利地当上了一把手,官运亨通。一时间,慧通老师名声大噪。

慧通老师现为深港两地某公司老总,同时兼任国际武术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养生协会秘书长、国际风水师资格中心专家评审团成员、中国周易风水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周易》杂志特约专栏嘉宾。

慧通老师有一颗大爱的善心。为支援教育事业,2005年慧通老师先后资助15个困难孩子读书;为支援佛教事业,2006年6月他向家乡捐献10万元人民币兴建寺庙;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向青城山天师洞道观捐款2万元,并且与广州文化界团体一起,把35万捐款发放到灾民手中;为支援家乡建设,2009年他在家乡捐献9万元人民币修路,他用于做善事的经费高达87万元。

经过近二十年的潜心研究,慧通老师深刻领悟到了《易经》的精髓,他运用“变易、发展”的观点,解释和预测宇宙万物变化的奥秘。他对“人生、命运、环境”之间互为因果、变而有序的预测判断,令众多成功人士折服。他在“四柱命理”、“环境风水学”、“手相”、“面相”、“解灾改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独树一帜,深邃精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敢问商道何方?智在哪方?道在东西方文化殊途同归,术在古今智慧继承发展。慧通老师点击千年国学宝典之《周易》,连线现代企业与人事之困境,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的最佳契合点,剖析文化与成功的因果,慧通老师以自身深厚学养为依托,为全球商企排忧解难,屡创成功佳话,龙行天下,绩业斐然。

慧通老师精研《周易》二十载,学理精微,莫测高深。其《人生・命运环境》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深邃精辟。慧通老师灵活运用“变易、发展”的观点,解释和预测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奥秘,开创了《周易》与企业经营管理应用理论哲学研究的风潮,为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举办培训百场,被众多商界精英尊称为“贴身策划大师”。

在国外讲学中,他与日、新、马、法、美等地众多易学高手谈商论道,引发世界各地政府和企业的易学热潮,蔚为大观。

慧通老师认为。一门知识只有在精神和物质上为人类创造出财富,才是科学。他把《周易》研究的课题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人预测疾病、吉凶祸福、前途命运,为人解灾化灾;预测自然灾害,如天气预报、地震和商业信息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海浩瀚,大音希声,慧通老师易学商道运用之精妙,实存乎于其一心也。

慧通老师说:“《周易》不仅是信息科学的起源,也是生命科学的源泉。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周易不仅总结出生命以至万物都有生老病死和兴衰的规律,而且运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可以标出万物生老病死和兴衰的路线图。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是人体科学,人是一个小天体,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而这个小天体的运动,是在宇宙大天体运动的影响下进行的。”经过多年实践,慧通老师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教学管理经验,更准确地发现和满足了现代人士的需求,把握市场脉搏,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动作积极创新,率先在中国推出了为企业领导者量身定做的易学应用系列课程;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宝藏,汲取西方现代先进管理技术的精华,用“华魂洋才”打造世界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慧通老师授课方式深入浅出,让众多有识之士体会到易学管理的思维,领悟到易学思想的精髓,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给其事业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缔造出和谐与成功的人生。有据于此,慧通老师之名日隆,遂被世界各地邀请讲学,纵连欧亚,横跨大洋,成就一代易学大师。

慧通老师编写的《仙鹤易经风水绝学》,属于易学创新文化,是一门破千年不传不明的真易理论,完全纠正了错识了几千年的周易文化,利用此创新的风水文化为人改命改宅,有快速的效果,所以,此学术是一种能令人真正快速改变人生命运的神奇学术,一种能令人快速趋吉避凶的术数新学科,一种在风水应用中能使你达到寅布卯发的“仙鹤绝学”,被现代人称为周易学术的先锋、风水之龙头、化灾的法宝。

中国的《周易》文化发展到今天,由于人们错误地理解,使无数人身受其害。目前市场上流传的易书中大多都含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伪法伪术,其真理不到百分之二十,任你怎样去学易也是学不通的。

千古年来,由于易文化伪法伪术的流行与存在,严重地毒害了学易者的心,中国的风水易术派别繁多,可谓五花八门,令学易者不知所适,更不知这些学术大多都是伪法伪术。就目前流行的“姓名学”而论,什么以多少笔画来定吉凶,都是一派胡言,其作用主次不分,这些都是伪法伪术。每个人在出生后因受父母遗传之故,素质格局之高低早已定型。例如,低能的父亲和的母亲一定会生出智障儿,这是遗传学不易的道理,纵使透过择日生产,或从姓名着手,还是改变不了先天遗传的资质。

名字能不能改运呢?能。但是名字的好坏与周易无关,只跟那个名字好不好听、好不好记、响不响亮有关。

有的人不学无术,被许多“大师”的伪易学风水“数字号码”理论迷惑,例如你生肖属马的,只能够住几楼几楼,不能住几楼几楼,这些都是到处蒙人、骗人的说法。同一个方位。住三楼跟九楼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不会起到任何风水作用。最主要的影响在于房屋的方位,而不是楼层。只要大家学习了仙鹤绝学真易理,就会清楚地知道此学术的错误之处。

易经风水篇2

关键词:期货市场,结算体制,保证金,交割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中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早期的盲目发展、长期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后,逐渐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表现为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成交量和成交额逐年不断递增。2004年交易量达到3.2亿手,交易额达14.7万亿元,保证金规模达到170亿元。铜、大豆、天然橡胶和小麦几个品种发展较为成熟,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发挥。2005年成交额虽略有回落,但交易量大幅度上升,保证金规模为110亿元。中国近期期货成交金额

与期货市场欣欣向荣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期货公司利润的逐步下滑。中国期货业协会对期货公司普查的数据显示:在2004年全国178家期货公司的营业利润仅为0.78亿元,比2003年下降了35.72%;利润总额为1.04亿元,比2003年下降了30.06%;期货公司的净利润仅为0.35亿元,比2003年的0.91亿元减少了60.97%。其中上海辖区期货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0.43%,公司亏损数由2003年的2家变为2004年的9家。2004年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为14.15亿元,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含风险准备金和结算手续费),如果按最高标准计算,不减去交易所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返还,却达到了43.2亿元。这种期货市场利益分配不均的局面,引起人们对现有结算体制的强烈质疑。常清(2005)认为期货经纪机构承担了绝大部分市场风险,但只获得较少的收益。胡俞越(2005)则认为期货市场利益分配不均与我国现有的结算体系密不可分。结算机构内置于交易所,使交易所增加了收入来源,且没有降低结算成本的需求,造成了利益分配不均的局面。因此,必须对当前的结算体系进行改革。

我国理论界对期货结算体制的改革争论集中于结算机构的设立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结算机构应设在期货交易所内,作为交易所的一个部门;另一种观点认为结算机构应独立于期货交易所之外,成立独立的结算公司。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我国期货市场处于商品期货发展阶段,在主要矛盾为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结算机构设在期货交易所内有利于风险管理。成立独立的结算公司,交易所和结算机构分离,风险监管中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问题将出现矛盾。对于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交易所和结算机构之间容易产生风险判断标准差异,保持市场流动性和防范市场风险之间将发生冲突。施利敏、李瑞祺(2004)认为交易所与投资者利益是一致的,遏制过度投机方面,交易所比独立的结算机构更有动力,并且也更有条件。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结算部门受期货交易所的影响和制约较大,不利于期货结算机构的成长和壮大,期货交易所集清算、交易功能于一身,过于庞大的职能不利于整个市场的监管。胡俞越(2005)认为结算机构设在期货交易所内,它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出于利益的角度出发,交易所会对结算机构的违规行为采取默许、甚至怂恿的态度,很难坚持风险控制的原则,这势必削弱交易所对结算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二、中国期货现行结算体制及其弊端分析

结算是指交易所结算机构或结算公司对会员和对客户的交易盈亏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作为收取交易保证金或追加保证金的依据,因此结算是指对期货交易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的清算,既包括了交易所对会员的结算,同是也包含会员经纪公司对其客户进行交易盈亏的计算,其计算结果将被记入客户的保证金账户。

中国现行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是由交易所、会员、客户逐级构成的,是个分层化的市场结构,只有会员才能进场交易,交易所必须对会员的资信负责;非会员客户必须通过会员进行交易,会员是交易的主体,对其所的交易负全部责任,所以会员必须控制好所有客户的资金风险,如果因客户违约造成损失而不能履行赔偿责任,会员必须代为履行赔偿责任并保留追偿的权利。与期货市场多层次组织结构相对应,结算管理体系也是分层次的。首先是交易所结算机构对会员公司的结算,这是第一级结算;其次是会员经纪公司对其的客户进行结算,称为第二级结算。最终,将逐笔交易风险分级对应到每个市场参与者身上。我国期货市场采用的是由上海、大连、郑州三家期货交易所内设结算部门进行结算的模式。结算采用传统的保证金形式,即按照合约价值百分比计算保证金数额的一种静态保证金形式。具体的保证金提取比例如下表所示:

我国目前的结算体制在市场成立初期对于维护期货市场秩序、降低结算风险、保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现行的结算体制显示出很大的弊端。

(一)从成本角度看,现行结算体制增加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一是各结算会员不得不在三家期货交易所结算部分别存入200万元结算准备金,以进行不同品种的结算,大大提高了期货经纪公司的运营成本。二是交易所内设结算部门的模式排除了结算机构间的竞争,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导致交易所对结算的垄断,造成整个行业的竞争效率损失。三是现有的结算体系降低了经纪公司的资金使用效果。一个期货经纪公司的客户不可能永远只做一个交易所的上市品种,在这种情况下,经纪公司必须把客户的保证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存放于三家交易所,如果客户在同一天内分别在不同的交易所内需要追加保证金,保证金不可能及时到账,这将给投资者和期货经纪公司带来诸多麻烦。

(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现行结算体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结算机构作为交易所的一个部门存在,将削弱交易所对其监督和制约作用。当交易所为了种种原因降低风险控制标准时,作为其利益共同体,结算机构由于身份不独立,很难坚持风险控制原则,抵制交易所的风险行为。另外,期货市场结算层次过于单薄,我国期货市场采用的是两层结算体制,即交易所对期货公司结算、期货公司对客户结算。交易所直接面临178家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出现爆仓或者其他风险将直接威胁交易所的安全。

(三)从保证金的角度看,现行结算体制不利于提高保证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金制度是整个结算体制的核心,保证金水平的设置对市场的安全和效率会产生很大影响。Ackert和Hunt(1990)雪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指出期货交易所在设置保证金水平时应考虑价格波动性、市场流动性、现货市场状况和未来可能的变化等因素,以及其他交易所设置的保证金水平。目前中国现行结算体系使用的是传统的保证金制度,即按照合约价值的一定百分比收取保证金。虽然这种保证金模式可以完全覆盖所有结算风险。但没有根据市场实际风险进行计算与调整,不利于提高交易者保证金的使用效率。鲍建平(2004)运用GARCH方法对我国铜期货合约保证金水平进行检验后发现铜期货现行5%的保证金水平在整体水平上有所偏高,但总体上偏高并不说明现行保证金水平在每一个交易日都偏高,在市场波动剧烈、风险较大时,现行保证金水平有时又略显不足。左宏亮(2004)通过郑州交易所和CBOT小麦合约保证金效率的实证检验后发现,国际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依据合约价格波动量确定保证金的方法与国内期货市场依据合约价值确定保证金的方法相比,在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期货交易的资金成本。这些都说明一刀切的静态保证金收取方式已经不适合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采用更为灵活的动态计算和收取方式以控制市场风险、提高保证金使用效率。

三、结算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分析

结算体制的改革会促进市场的竞争,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证监会不仅大力支持,而且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体制的改革直接减少交易所的收益,因此交易所必须认真权衡收益的变化和自身风险的状况,交割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交割是期货市场风险集中的主要环节,造成交割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与期货市场相连接的现货市场。因为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的延伸,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的,超越了本国的现实物质基础,其期货市场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均为商品期货,分为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和农产品。有色金属基本上是工业化生产,标准化程度较高,如铜、铝生产企业已经实行品牌认证和注册管理,而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因为我国农产品生产是小农式耕作,品质差别较大,交割经过的环节较多,隐藏较多的交割风险。在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和客户两者之间是传递关系,期货经纪公司只是交易而不代替交割,仅仅提供相关服务,交易所则负责交割的管理,交割风险完全集中于交易所。以往交易所通过在期货合约交易的末期大幅度提高保证金比例来保证交割的顺利完成。结算体制改革以后,交易所收益减少同时控制风险的能力减弱,因此交易所在改革中没有足够的动力。

但是,交割风险的监控和规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对交割理论的研究来解决,交易所要加强交割制度的规范、交割方式的创新。例如在合约设计时要考虑我国现货市场的现状,针对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的状况,制定科学的交割物等级和升贴水设计,既要考虑不同交割物之间的升贴水,也要考虑不同交割地点之间的升贴水。我国期货交易所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合约时工作人员对现货市场了解太少,大多采用定性或者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确定升贴水额度。如果升贴水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酝酿交割风险。简单的利用结算进行控制是以损失市场效率为代价,因此利用交割因素阻碍结算体制的改革是交易所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四、结算体制改革的建议

为了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降低结算成本、提高市场的结算效率,通过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当前的期货市场结算体制应当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丰富结算层次,引入结算会员。改变现有的两层结算体系为三层结算体系,将有实力的期货公司转变为结算会员,在市场中实行结算机构对结算会员结算,结算会员对非结算会员结算,非结算会员对客户进行结算。结算会员必须是资本雄厚、管理规范、信誉可靠的经纪公司,并要按规定交纳结算会员保证金。结算会员不仅可以为自己的期货交易结算,而且可已明确为其无条件担保的非结算会员进行结算。非结算会员指资本额较少、信誉一般的期货经纪公司,它们不能直接与期货结算机构进行结算,而只能委托愿为其无条件担保的结算会员进行结算。结算会员承担对非结算会员和客户的结算任务以及管理和控制其风险的责任。如果发生违约事件,期货结算机构只追究结算会员的责任。如果不是结算会员自身违约,结算会员也得先替非结算会员承担责任,然后再追究非结算会员当事人的责任。这样可以稀释结算机构的风险,因为如果客户发生风险,结算会员比较有经济实力,风险可以在普通会员和结算会员之间缓解,减轻结算机构的压力。同时结算会员为了保住其结算会员资格,非结算会员为了争取成为结算会员,都会强化其经营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其经营效率,控制其经营风险,努力使其公司成为一流的期货经纪公司。

(二)成立独立的结算公司,增强结算公司实力。将结算职能从交易所分离出来,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成立股份公司,由交易所、结算会员和结算银行出资组建,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成立独立的结算公司有很多优点:首先,交易所的资本金毕竟有限,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结算公司参与主体广泛,承受风险的能力要远远大于交易所内设的结算部门;其次,成立结算公司可以将交易流和结算流适度分离,有利于市场监管;再次,结算公司在结算成本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决定结算费用,有利于降低目前居高不下的手续费价格;成立独立的结算公司后,交易所根据自己的战略选择结算公司,实现结算公司的优胜劣汰。例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2003年11月以前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清算公司(BOTCC)提供结算服务,之后处于战略考虑将结算服务外包给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下属的结算公司。

(三)尽快引进动态保证金系统,扩大履约担保物的范围。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静态的保证金系统,是在牺牲效率的基础上确保市场的安全,在市场监控体系日趋完善的今天,它已经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SPAN系统已是势在必行。SPAN是标准组合风险分析系统(StandardPortfolioAnalysisofRisk)的缩写,是一种以保证金结算为核心的风险分析系统,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首先开发并于1988年12月投入使用,目前CBOT、CBOE、CME、KCBT、NYBOT、LIFFE、LME、HKEX、SGX等多家交易所采用SPAN系统收取交易保证金。SPAN是一个基于风险价值(VAR)思想的市场模拟系统,对合约价格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一旦合约价格发生变动保证金收取标准能够及时做出反应,根据这种方法确定的保证金对于弥补市场风险非常有效。SPAN系统在对投资组合计算保证金要求时,在正常计算的基础上寻求商品组合间的风险对冲并将其抵消,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量使保证金要求降至最低。引进SPAN的难点就是资金的投入较大,SPAN的引入涉及到结算公司对会员、会员对投资者两个层面,结算公司和会员均需要购买。结算公司成立后可以通过追加资本金的方式获得购买所需的资金。结算会员资金比较雄厚完全有能力购买,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另外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期货公司履约担保物的范围比较狭窄,仅限于现金和流通的仓单等,应当适度地扩大担保物的范围,如国债、银行承兑汇票、上市流通的股票等流动性较强的有价凭证。因为履约担保物的作用是保障期货公司履约,本身不会给期货公司带来收益,只要能够迅速足额地变现,起到担保的作用,就应该作为履约担保物。

五、结束语

易经风水篇3

1.金融发展——制度优势——影响贸易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声誉及偿还能力往往与其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于发展较落后国家,由于拥有更高的信誉及偿还能力,信贷配给相对较轻松,使得其在制成品的生产上,获得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在此背景下,一种较为独特的国际贸易模式逐渐形成:在规模经济不存在的前提下,金融市场发展较快的国家,在对外贸易上以制成品出口、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进口为主;而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的国家,而以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出口、制成品进口为主。由此可见,金融市场的发展快慢,对其国家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可等同于经济规模、技术发展水平、资源产量,是一国比较优势构成的一项决定性因素。

2.金融发展——规模经济——影响贸易

在不受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下,不同国家与地域的消费者都能通过合法途径购买需要的制成品。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制成品,实际上为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过于全球内各个国家而言,一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部门的效率,并且其效率也直接影响到贸易流量的构成。在各国其他方面条件、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国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则该国主要为制造品的净进口者,初级产品的净出口者。因此,在其他条件无较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外部融资水平较高,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能获取更大的出口份额与贸易余额。

3.金融发展——分散风险——影响贸易

经济行为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行为中的一种,国际贸易相比与其他普通经济行为,由于手续复杂、运作周期长、影响因素多,风险要更大。具体而言,国际贸易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兑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运输风险等,这些风险都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信用证结算、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等业务能力也相应得到提升,有助于分散国际贸易风险,通过金融一体化与专业化的有机结合,促使预期贸易量获得更大的上升。

4.金融发展——汇率调整——影响贸易

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际贸易不可避免会受到汇率制度变化的影响。资本项目自由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经常项目汇率的统一,使得一国的所有进出口贸易能按照统一标准汇率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外贸易效率。由复汇率逐渐转变为单一汇率,减少了一些歧视性汇率及进口中间产品、资本品的鼓励性汇率,都为出口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贸易相互关系的具体表现

1.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构成双向影响关系

在全球化大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贸易逐渐形成了相互制约与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政策以及贸易综合竞争力,受金融市场的发展限制。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增长,通过扩大国际贸易,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进而推动金融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发展。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让一国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本国的适应能力与竞争力,进而为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环境、经济体制、政府行为等。通过改变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环境、体制、主体构成等,金融发展或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造成较大影响。

2.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与贸易开放度相对应

当前,许多学者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研究上,有了较大进展。Beck从企业外源融资角度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对外贸易上制造品出口所占是市场份额较大,贸易余额更高。通过验证表明,制造业相比于其他出口产业,更易形成规模经济,因而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对多个国家近年的制造业出口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与一国制造业的出口份额成正比,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出口及净出口也相应较高。此外,白当伟在《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中,通过分析处理77个样本国家数据,得出不同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总出口中制成品所占比重、总进口中制成品所占比重等多方面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对外贸易开放度较高的国家,通常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也非常高,并且对外贸易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反之,则市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以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出口为主,并对依赖于金融发展的制造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易经风水篇4

易水在哪儿?那年去易县的清西陵,历史老师说易水就流经易县,易县古名易州,恰恰是因易水而得名。想想也是,燕国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易水是当时燕国的西部边境,荆轲从燕国西去秦,必过易水。于是从清西陵西行,远见一塔,人称荆轲塔,果然与荆轲有关!塔像是砖木结构的多层密檐式,很破败了。数了数这塔共有13层,上端有一部分已经坍塌,有些檐下的风铃已了无踪迹。旁边没有任何说明,周围也没有任何配套的建筑,有几块残碑,字迹模糊。问了当地人,说不清年代,也说不清来历。无论如何,能找到荆轲的一点踪迹,也算不虚此行。然而没有见到易水,心里还是不免失落。荆轲塔旁倒有一条沟,十多米宽,两米多深,浮土很厚,甚至没有长什么草,好像这沟从来没有流过水。这显然不是易水,就是故道也不应如此狭窄,充其量也就是一条干河沟。读过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贾岛的《易水怀古》中也有:“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的诗句。不知他们是亲临易水凭吊荆轲还是对易水的想像。但是我相信,即使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易水,也一定是宽阔无边、波涛滚滚,可以让人临水抒怀。后来得知,当年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太子丹为了纪念他,就在此筑了一座衣冠冢,人称此地为荆轲山。辽代时在此建了寺院和塔,也有纪念荆轲的意思。如今仅存了这荆轲塔。至于易水,只知道人们解放后在它的上游修建了水库,形成了一个人为的“自然景观”,称为“易水湖”。没有人提及如今易水的流向,“易水送别”到底在哪里,众说纷纭,它成了专家们探寻的一个谜。

实际上我心里明白,荆轲的时代到现在已经两千余年,沧海桑田,易水如果有变化,也是很自然的事。更何况在上一个百年里,许多河流或者干涸或者污染,易水即使今天还在,也很可能面目全非。我见过浑浊的长江,也见过断了流的黄河,他们曾让我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哀。想起那年到洛阳,见到龙门石窟前的伊水宛若一条潺潺的小溪,怎么也想像不出白居易在石窟对面的香山度过他最后十几年的人生,每天面对的滚滚伊水是什么样。著名的卢沟桥,那卢沟晓月的美景不知黯然失色了多少年;曾经挺立在汹涌洪水中的卢沟桥,面对着干涸的河床,凭空抒发着英雄的寂寞。有一年秋天经过,见到桥下一望无际的芦苇,更显出了卢沟桥的苍凉。

随着近些年的环境治理,两条母亲河已经大大改观。卢沟桥下修建了橡胶坝,蓄上了水,至少在卢沟桥上可以见到上游一侧平静的水面。还听说,现在龙门石窟前的伊水已经可以行船了。今天的荆轲塔已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开辟成了旅游点。也许易水依旧在流淌。

当然我也知道,即使真的有什么遗址遗迹,也多数作成了旅游的文章。人们看到的不过是涂满了“到此一游”的灰瓦白墙,或者是散发着新鲜油漆味的庙宇,大殿里供着新塑的菩萨金身,脚下摆着功德箱,殿前燃着高高的火烛,一群群的善男信女鱼贯而入……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让人全没有了访古的兴致。但愿专家们一旦考证出易水送别之处,不要变成这样的地方。

易经风水篇5

关键词:岩土勘察;红层;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白垩系红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工程勘察中对其物理力学性、野外原位测试和室内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时其离散性均较大, 导致岩土工程师对其承载力的推荐带有许多随意性, 并给工程的设计/施工带来许多不便和引发许多诸如滑坡、浸水沉陷等次生灾害;

1区域地质环境

1.1地层结构

本区红层主要由白垩系和下第三系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成岩的泥岩、泥质粉砂岩/ 粉砂、砾岩等碎屑岩组成, 多为软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极抗压强度多为3~ 15MPa)。

1.2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由于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 岩体较为破碎, 裂隙发育,且多发育泥夹岩屑型裂隙, 给地下水提供了在岩体内缓慢渗流的场所,形成了基岩裂隙水; 但由于岩体发育的裂隙多为泥夹岩屑型裂隙,其渗透系数较小, 红层基岩裂隙水较为贫乏; 岩体内的裂隙水具山区平原型基岩裂隙水特有的特征, 含水层(带)中只进行着与地表水的自由水交替, 不存在缓慢交替或消极交替,径流途径多为岩块间的孔隙和裂隙。

由于地下水中SO 含量普遍较高( 150~ 500mg/ L), 故本区岩体内红层基岩裂隙水具一定的硫酸盐侵蚀性, 造成了地下水的溶蚀、腐蚀和软化泥岩等不良地质作用问题; 而岩体中含有可溶性的泥质、钙质(80%~ 90%为可溶性的CaCO3) 胶结物, 导致岩体中HCO普遍较高( 150~ 500mg/ L) , 这一特征表明红层基岩裂隙水具溶出蚀性质, 并必然对建筑材料具有侵蚀能力; 众所周知,纯水对于可溶岩的溶解能力是非常弱的, 只有当CO2溶于地下水后,与岩体中的CaCO3发生如下反应:

CaCO3溶于纯水: CaCO3 Ca2++ CO;

CO + H2OHCO3-+ OH-;

CO2 溶于水:CO2[ 气]CO2[ 溶于水中];

CO2[ 溶于水中]+ H2OH2CO3 HCO + H+;

同时: H++ OH- H2O。

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固、液、气三相化学体系,在化学热力学中, 决定物质化学反应快慢程度的三大要素是能、焓、熵,同一种物质, 在不同的状态下其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是不同的,而以上反应多为朝着标准生成焓减小的吸热反应过程, 其标准熵也是朝着减小、无序度增大的反应过程, 区内红层基岩裂隙水只进行着与地表水的自由水交替,其受大气影响非常强烈, 红层基岩裂隙水在每一水文年的循环交替中, 上述反应也循环交替进行, 加剧了基岩裂隙水作为地质营力对岩体的不断改造破坏, 这一缓慢的作用过程对工程建设极为不利。

1.3工程地质特征

区内红层岩石多为软岩 极软岩, 含有大量的伊利石、蒙脱石, 具日晒易干裂,吸水具膨胀软化,浸水后其结构极易破坏而强度急剧降低, 在水和其它外营力作用下易形成软弱带, 岩体内的软弱带多沿泥夹岩屑型裂隙由红层岩屑和其风化产物构成, 具隔水、保水和强度低等特点, 并具明显的浸水软化特征。

1.3.1残积土全风化带

其工程性能与一般粘性土相似, 干强度较高, 其抗剪强度随岩土体的饱和度的不断增大, 其抗剪强度明显降低(见表1); 随着< 0.002 m粘粒含量的增多, 其抗剪强度也明显的降低, 其活动度明显减小,表明岩土体具极高水敏性, 岩土体具较大的不稳定结构,浸水时其弯液面消失, 抗剪强度降低, 颗粒间发生移动,导致其具明显浸水沉降的特点。

表1直剪试验中饱和度/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活动度的关系

1.3.2全风化 强风化带

具明显的半岩半土特征, 用双管合金钻进具较高的取芯率( 一般可达80%~ 90%), 干燥时强度较高, 遇水极易膨胀崩解,且其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极低, 有时甚至为零; 岩体内薄层状全风化及残积土夹层较多,线风化率可达30%~ 50%( 线风化率= 高一级风化岩岩芯总长度/ 岩芯总长度, 下同) , 其现场标准贯入测试数据离散性极大。

1.3.3强风化 中风化带

具明显的原岩结构特征, 具弱的原岩结构强度, 岩芯取芯率较低,有时双管合金钻进取芯也仅50%~ 65%左右, 日晒极易裂,遇水易膨胀, 岩体内薄层状强风化及全风化夹层较多, 线风化率可达10%~ 30%,其现场标准贯入测试难以贯入。

1.3.4中风化 微风化带(含新鲜岩石)

具较强的原岩结构强度, 用单管合金钻进取芯较高(可达85%以上) ,日晒极易裂,遇水易膨胀, 岩体内夹少量薄层状强风化以下岩石,线风化率达0~ 10%。

2红层岩体强度特征研究

2.1残积土全风化带、全风化强风化带

在对其进行承载力分析时, 采用土工测试成果其承载力值偏于保守,易造成浪费, 而采用标准贯入测试成果进行承载力分析时,其承载力值安全系数偏小, 存在安全隐患,故在对其进行承载力分析时,必须结合钻进情况和当地建筑经验, 分析其线风化率,综合推荐其承载力值, 才不至造成承载力资源的浪费;

2.2强风化中风化带、中风化微风化带(含新鲜岩石)

其承载力一般较高,但其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极低,具有明显的粘弹性特征,其具有流变屈服极限,不象硬质岩石具强度极限, 在其承受循环往荷载和高烈度区,这一特性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3红层岩体边坡稳定性和防治措施研究

3.1强风化中风化/ 中风化微风化带(含新鲜基岩) 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由于强风化中风化带以上红层岩体内层理和泥夹岩屑型裂隙发育,边坡开挖后, 在长期暴晒和地下水交替循环作用下, 易沿软弱结构面( 层理面和泥夹岩屑型裂隙) 形成层间剪切带, 即顺层平面滑动,导致边坡产生平面破坏,有时在高陡边坡中, 由于岩体的干缩和卸荷裂隙发育,边坡也易形成书页状的崩塌剥离失稳。

3.2 全风化 强风化/残积土 全风化带边坡稳定性分析

由于该带岩土体具有类似于土体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 且无明显的风化界线,边坡开挖后, 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作用下,应力多集中在坡脚,导致坡脚岩体强度不足被压溃, 从而使整个边坡沿滑裂面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形成圆弧破坏。

3.3 边坡失稳的防治对策

在总结了一系列红层高陡边坡产生的地质灾害和防治经验后, 认为在对红层高陡边治理时必须加强勘察, 弄清构成边坡岩土体的物质成份、物理力学性质, 正确划分边坡岩土体的风化带和风化特征, 研究边坡岩土体的节理裂隙特征, 分析研究边坡失稳的可能模式,并考虑各种可能的荷载(地下水作用、地震、人类工程爆破振动等) ,选定合理的设计参数, 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经做出经济比较后,再选出最优的边坡加固防护措施。

4结论

易经风水篇6

伏羲氏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纪元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也就是三皇(三皇有多种说法,这里取伏羲、神农、女娲说,传说我们的先民就是由伏羲、女娲交合而生)的那个时代,发生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不亚于开天地的伟业,对后世产生影响之深远和巨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这就是《尚书·序》开篇的第一句话:“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产生了文字,这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但“造书契”是第二位的事,第一位的是“画八卦”。八卦的诞生,一是说明:伏羲时代先民们不但有了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的理论,而且有了太极图、阴阳爻这样的图形符号,以及由这些图形符号千变万化而成的阴阳卦象(仍然是线条图形符号);二是说明:易经的诞生,在伏羲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于是就有了八卦衍生出来的六十四卦,就有了围绕易经的文化现象,人们把它统称为易学。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河图、洛书。

太极图是研究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它包含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太,有至的意思;极,是极限之意,即至于极限,无与伦比。它包含了老庄哲学的“道”的至极之理,也包含了老庄哲学的“天”的时空极限。《庄子·天下》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太极。“太极元气,含三为一”,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的圆圈,就是代表一,代表宇宙,代表无极。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然而,有形又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无穷运转。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收藏,就是万物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无不包含在阴阳五行之中。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息,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立地、立人的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是根据五星出没的时节绘成,故称五星为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就是五星出没的天象,也是五行的来源。

洛书古称龟书,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由此可见,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洛书九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

易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从伏羲时代造作的卦画开始,到周文王,被囚禁羑里的七年时间,于大忧患中,作大开创,成就了周易彖(卦)辞。后来周公姬旦又为每卦六爻作了爻辞,开创了兴周八百年基业的哲学思想。到了孔子,又赞周易十翼之传,一脉相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包含《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在内的《易经》。这四位作者,从伏羲到孔子,相距上千年,但他们对易学的见解却是惊人的一致,反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口号很响亮,就是“打倒孔家店”。但却没有人提出“扫除易学”、“挖掉老庄店”,太极八卦图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招摇过市,道教建筑仍然占有着中国最美的山水。这足以说明易学文化和老庄哲学在中国的影响力,即易学文化,以及尔后受它影响最深的老庄哲学,为中国人提供了普遍的方法论。它们不但是统治阶级文治武功的宝贵经典,也是大众精神的一种寄托和生存的教科书。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鲁迅这句话其实也是包含了易学文化在内的。道教缘于道家,用了老庄的哲学思想,还把老庄认成是祖师爷,道家也因此扩大了自己在广大民众中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巨鼎的三足之一。然而,不论是在广大民众中有着巨大影响的道教,还是作为道教理论基础的道家哲学,都与易学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而道家与易学的缘分,又是儒家和佛教所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西方人并不细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而是统而言之:TAOISM。

易学文化包含着民主性的精华,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多有启发。它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散割据,保持了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山河,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睦(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纷争不已的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分裂时期,但是在文化继承关系上,却没有一个脱离中华民族文化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是却一直弘扬着中华民族文化,这一点从现存的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中,都能见到,孝文帝甚至把姓氏拓拔改为元);它提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主张天下一家,同邻邦友好相处;它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它主张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人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它主张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学文化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心无居安,社会就不会稳定。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易学也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一切法令制度都贯彻“抑恶扬善”的原则。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革新运动,这正是易学文化持久熏陶的结果。《易经》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虽然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有本质区别,但它主张,“革命”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易学文化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引起变化,变化了就会畅通,畅通才能持久,所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易学文化又始终贯穿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所谓“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学文化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易经》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就是变,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变化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指出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易经》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它劝诫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它认为人在自然、社会的变化面前,不是无所作为,应当发挥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它讲“物极必反”,“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势必要的。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思想,在最能代表哲学思想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中,都能见到易学文化的深刻体现。

易学文化为中国古代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别开生面的象数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取象比类。思维借助“卦象”,极富形象思维特点;取象为了“比类”,又是逻辑思维的特性。因此,取象比类是两种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方法,更具有强烈的辩证法特征。黑格尔自己就公开宣称,他所创立的辩证法,就是来源于中国的易学文化。

易学文化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无时不刻地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时赤胳上阵,指导着人们的具体行为方式。易学讲阴阳对称。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对称互补,构成统一和谐的大千世界。这一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的中国医学、医药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中国的书画艺术中更有精妙的表现;在中国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布局中,又是运用得淋漓尽致。易学讲整体思维。人体小宇宙,自然大宇宙,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包含了现代系统论思想。中医的望、闻、问、切,调理阴阳,辨证施治,以及中医的经络理论等等,都是这种系统论思想的具体体现。易学强调序列,注重节律。易学特别注意宇宙运动的周期性,主张“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从太极图到384爻的渐变演化,从河图洛书到五行九宫的相生相克,虽然千变万化,却都遵循着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现代计算机的鼻祖莱布尼兹,说他所创立的二进制原理与易学的术数演变完全一致。又比如中国古典建筑,从不强调个体的美,而是强调总体布局的强烈韵律感。看北京的皇城、天坛等,无比恢弘的气势,正是这种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结果。

易学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数千年来,注释、阐发、评议《易经》的著作,就有三千多种,而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参加其中,经久不衰。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对此种文化现象有过这样评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今天易学文化的研究领域更加拓宽,它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方法。美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舞蹈家更把八卦的无穷变化看成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和宗教舞蹈影响最甚。易学关于阴阳协调的原理,又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数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环境科学、生态建筑学、环境艺术和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易学文化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易学也极大地影响着西方文化

易学的伟大自不待言,如今满世界的“易经热”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例子说,美国的大学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设有“算命”学科,不但西方的学子去学,而且中国港澳台的学子和世界上许多华人子弟也跑去选修。台湾学者南怀谨说他的一些学生,就跑到美国去选修“算命”学。为此,这位先生还发了一通感慨:年轻的国家(指美国),文化草昧的民族(指美国人),正以大胆的创见,挖掘、开发自己文化的新际运,不管是有道理或无道理,研究以后再作结论。但有祖先留下来五千年庞大文化遗产的我们,却自加鄙弃而不顾,一定要等到外人来开采时才又自吹自擂的宣扬。我们姑且先不去管南先生所说的美国“算命”学科,是否在教授中国的易学文化,或者中国古代巫师术士的一套东西,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至少可以说明易学影响的广泛。

在哲学方面。易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即黑格尔辩证法,他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就是受了中国易学和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创造了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我们说黑格尔是创造也行,说他是在贩卖中国的易学文化也可以,因为易学比他的那套理论起码早了不知几千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说:我要公开承认我是黑格尔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辩证法在他的手中被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列宁说: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现了辩证法的系统化。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黑格尔研习和运用中国易学的结果,《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黑格尔在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称赞道:“《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黑格尔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从上述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通过黑格尔哲学,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易学中的某些伟大思想,特别是辩证法。

在科学方面。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发明者,他曾试图解决统一场论的课题,这个课题起源于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拉普拉斯曾经幻想:“如果有一种智慧能了解在一定时刻支配自然界的所有的力,了解组成它的实体各自的位置,如果它还伟大到足以分析所有这些事物,它就能用一个单独的公式概括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从最大的天体到最小的原子,都毫无例外,而且对于未来,就象对于过去那样,能一目了然。”(《爱因斯坦对二十世纪下半期物理学的影响》)拉普拉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人,他产生了比他早五千多年的中国先哲的想法,而又引起了比他晚了近一个世纪的爱因斯坦的苦苦探索,遗憾的是他们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不奇怪,比拉普拉斯早了整整一个世纪,比爱因斯坦早了近两个世纪的物理学家牛顿,对于自己发明的力学规律,始终解释不了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于是就陷入唯心主义的怪圈,把它说成是上帝给的力。据说拉普拉斯提出的问题已经由中国科学家解决了。中国科学家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宇宙物质成因学”。发现者是在破解伏羲古太极图的过程中,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这一突破,将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对当今世界一系列科学观念进行一次总体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据说爱因斯坦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16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西方。他说: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们得力于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这两大法宝,中国古代科学家都不具备,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中,有许多早已被中国古代科学家完成。后来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从小就受到易学文化的熏陶,所以能很客观地看待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很辩证地研究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以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而流誉全球。李约瑟也对中国的易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对易经卦象用于练丹术极为倾心,在他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里,特辟十二消息卦与纳甲、《周易参同契》、外丹说与丹术等章节进行详细论述。他在研究了莱布尼兹的二位进制数学与中国《易经》的相互关系后说:“我们看到他的关于代数语言或数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制一样”。这一点莱布尼兹本人也从来不否认。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玻尔,曾经选择要求政府把授予他的爵士徽章设计成太极图形式,这不是因为太极图美丽,而是因为量子力学有一条定律,叫“测不准定律”,这个定律正是深受了易学文化的影响产生的。对此,物理学家李政道是这样解释的:“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代替了,在量子力学中有条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测不准定律’……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可见,玻尔的量子力学是受了中国易学文化的深刻影响,不然他就不会在自己的爵士勋章设计上,想到中国的太极图。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学习《易经》以后,对奇偶性不灭定律也产生了怀疑。后来他和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在艺术方面。易学文化对西方艺术与现代设计方面的深刻影响,将在以后专门论述,这里暂不赘述。

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本身就是伟大的设计

易学把深奥的逻辑思维,图解成易于研究的形象思维,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设计。据说如今的日本很时兴漫画书籍,就连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台湾论》,作者小林善纪也是用了文字与图象的手法,企图争取更多的读者。这不能不说是借了中国易学文化的表现方法,来侮辱和挑衅中华民族。

历代说《易》者,不外乎义理、象数两途,义理是《易》的内容,象数是《易》的形式。先民们有了太极的概念,然后产生了太极图;有了阴阳的概念,然后产生了两仪;有了四时的概念,然后产生四象;上观天象,下看地理,又观察大地万物,近取法于人体的解剖图形,远取法于万物的各种形象,然后造作了八卦,又交叉重迭衍生六十四卦;又造作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所以说,以六十四卦为内容的卦象系统,以五行九宫为基础的河图洛书,都是易学文化的图象形式。卦画的最小单位是爻:“—”为阳爻,“--”为阴爻,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交合,正是阴阳对立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混沌之气——太极,于旋转中生出阴阳——两仪,阴阳于互动中生出四时——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五行于相生相克之中,演化出十分逼真的河图;九宫于循环往复之中衍生出洛书。正是这种无穷变化,才启发了后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造。我们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就是从这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太极图、无穷变化的阴阳爻、相生相克的河图、循环往复的洛书中,激发了灵感,产生了奇思妙想,于是就有了寓意深刻的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有了美不胜收的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艺术;有了精妙绝伦的中国民间艺术。看了汉代张衡设计制造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有谁不认为这两件科学仪器是两件堪称世界之绝的艺术设计作品,又有谁不认为其中蕴涵了中国易学文化的精髓。所以古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说:太极图本身就是艺术和科学的秘籍。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到道观的标识物;从道教的服饰到游方术士的招摇旗;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古典书籍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的爵士勋章等,太极图无不跃然其上。太极图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等。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

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原始时代说,有太古洪荒说,有生殖器崇拜说,不一而足。宋朝的朱震认为,太极图是由五代末宋初的道教鼻祖之一陈抟传下,他在《汉上易传·进易说表》中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但是陈抟的太极图是谁传的,他没说,但恐怕也不会是陈抟自己创造的,因为有无数的出土文物证明。台湾的陈立夫在《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中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陈立夫所称“双龙太极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陈立夫的说法比较科学,远古先民没有今天这样的科学手段,借助图象来推演天文地理、宇宙万物,那是十分自然的。至于陈抟,也许只是把太极图当成道教的标识物而已。

还有人认为太极图出于道教徒之手,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据说有人利用EF扫描技术,给进入气功功能态下的气功师作脑电图,并结合中医学和气功学有关记载,对气功师的脑电图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太极结构,以此证明太极图最早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内景感受(或内视)记录的丹象,也就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的脑电图。因此提出狭义与广义太极图之说,狭义的“太极图”(从它的原始起源的意义上说)是一张脑电图,广义的“太极图”(从它发现并描述了某种普遍的物质运动原理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一种宇宙物质运动模型。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这种丹象——太极图,只有气功修炼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否则就不可能获得。但是用什么来修炼呢,还得求助古人,丹家的经典《周易参同契》就说,修炼的理法依据仍然是《易经》的原理和《易经》的太极模式。也就是说,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是在易理易法的指导下修炼出来的。无论是汉代的魏伯阳,还是以后的陈抟等道教徒,他们都得研习《易经》,不研究《易经》,就不能发现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与伏羲八卦原理及图形相一致。

太极图产生以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或配以八卦,或配以六十四卦,于是便陆续出现了“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河图太极图”、“洛书太极图”等各种不同名目的太极图。有人又据此得出结论:属于意义世界的太极图是以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为原形,以伏羲八卦方位为参照系,在《易经》原理的指导下画出来的。太极图产生以后,由于它具有与伏羲八卦方位图相同的宇宙意义,而其描述的简易性和生动性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于是人们便用它来解说宇宙现象,从而使之具有普遍真理性和适用性。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留待专家去研究而后得出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图的创造者,或者叫设计者,一定是根据大量的资料和研究,在大脑里产生了某种图形,然后逐步加以完善,也许这种完善,不是一个人、一个时间内完成的。

河图和洛书的创造,更带有一种神话的色彩。传说,在伏羲的时代,有龙马出于黄河,身上的花纹恰如八卦,于是,伏羲就取法于此,创造了八卦。又传说,在夏禹的时代,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大禹取法于此,创造了洛书。这当然都是神话故事,不足为凭,但是,也有可取的地方,那就是,任何创造——包括一个伟大的艺术设计作品,都离不开客观实践。无论从哪一个学科、哪一个角度,用什么样的手段去研究易学象数的起源,这些象数自身都是一件伟大的艺术设计作品。它们给我们艺术家和设计师以深刻的启发,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指导;而理论创立的逻辑思维,在形象思维的表现下,将更加深刻。二者的结合,将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易学文化把艺术创造和现代设计推向颠峰

深受易学文化熏陶的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其作品都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与无意之间,打上易学文化的烙印,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但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这样的设计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就是中国书画艺术,也不是外人很容易就揣摩和掌握的。还有我们现在出土的许许多多青铜器,其文饰,清一色都是易学文化的产物。中国的民间艺术,更是深受着易学文化的影响,剪纸、年画、蜡染、刺绣、雕刻、陶瓷、彩绘,还有最为称道的中国古典建筑装饰,无一例外。

我们今天许多的设计作品,也都深受着易学文化的影响。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和国内著名美术家、雕塑家韩美林,他们都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大家,在他们的诸多作品中,几乎每一件都带有易学文化的影子。甚至青铜器的文饰符号、太极图和八卦、河图和洛书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了他们的设计符号。还有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他在20世纪80年代为北京设计的香山饭店,虽然如今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但那却是一件深受易学文化影响的现代设计作品,从总体布局到细部处理,设计者几乎是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易学的象数与符号,以此来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内涵。

下面我们再举两个前面初步提到的案例,来说明易学文化是怎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家和设计师。

2001年6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讨论会》,据说这个《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是为了以实践创造和理论探索的方式,回答两位世界著名学者关于“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的思想。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两位学者虽然身居不同的创造领域,但是他们的思想表述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主题:人类生存和存在的终极境界——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这种“融合说”本身就带有易学文化的烙印。

在作品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学者自己的作品。一件是身在大洋彼岸的物理学家李政道的雕塑——《物之道》,表现了物质结构微观世界的运动形式;另一件是久居国内的艺术家吴冠中的雕塑——《生之欲》,表现了生命结构微观世界的存在形式。这两件雕塑作品反映了科学领域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正负电子对撞机粒子对撞揭示的物质运动的情景;一个是蛋白基因结构揭示的生命存在的途径,这两个领域是我们人类迄今为止探索未知世界的最高境界。

《物之道》体现了李政道在自己研究的科学领域里,所具有的睿智与浪漫,以及他对物质存在的哲学悟性。李政道为自己的雕塑题写了这样的说明:“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并进一步阐述道:世界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通过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原子、分子、气体、固体、地球和星球。这种负电荷与正电荷的对偶结构,或称“阴”和“阳”,可以通过太极图恰当地表现出来。《物之道》用雕塑语言,将科学探索的物质结构的最高境界放到易学文化当中,根据太极图的基本构成形式,演化出富有哲学意境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通过艺术语言的纯粹性和形式,使物质雕塑要表达的科学内涵的最高审美境界和哲学境界得以形象再现。《物之道》在雕塑形态上,参照远古时代彩陶艺术的语言形式和表现物体内涵的方式,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点、线、面运动变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典型形式——线的单纯、简洁、绵延不断的性质,以及螺旋线生生不息的运动视觉效果,表达了正负电子对撞机核心普仪螺线管线圈的科学技术特征。一根变化丰富的螺旋线,以哲学的理念反复生成,推至象数概念中最大极数的九根螺旋线,九根螺旋线排列组合成旋转运动。九根线的一端收敛极心,意味着指向太极;另一端发散太空,意味着指向无极。在黑与白之间,那恰似九条升腾的龙,在太极与无极的世界里,“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李政道凭借自己对易学文化,以及老庄哲学的深刻理解,穷尽了点、线、面构图,使足了色彩、材料和技术,使易学文化在《物之道》中得到了极至的张扬。

《生之欲》则体现了吴冠中在自己探索的艺术领域里,所具有的深厚人文修养和充沛的艺术激情,以及对真善美抽象概括的敏锐性。吴冠中在科学家发现的蛋白基因里,找寻着尽善尽美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我们不曾看到过的生命形态。生命除开它的物质形式之外,还有一种精神的、情感的形式,吴冠中紧紧抓住生命主题的本质和蛋白基因的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中国哲学思想对生命认识的境界,把中华民族艺术表达哲学思想的形式——寂静之中的激动,激动之中的寂静,全部倾泻在《生之欲》上,这就是“穷元妙于意表,合神变乎天机”的易学文化意境。

易学文化是以生命来感悟道的深境,而中华民族艺术则是以道来诠释生命。那狂草般飞舞、转折、起伏的线条,展示着生命的韵律、节奏、秩序。线的表现力既有狂草的“舞”,又有音律的“美”,使生命在天地之间充满无限生机。为了加强生命的张力和音乐性的色彩表现,使线的空间变化表现得更具浪漫性,吴冠中以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色彩:粉绿、桃红、淡黄、银灰依次作为主色调的色标,并用红、黑线贯穿这生命之春的明快色彩。使人产生心理暗示和审美联想:生命源自于太极,又将回归于太极,没有个体的死亡,便没有生命的生生不息。于是,人类发生、成长、回归的终极状态,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吴冠中以充沛的情感和诗人的浪漫,为《生之欲》划上了最后的一笔:“似舞蹈,狂草;是蛋白基因的真实构造。科学入微观世界揭示生命之始,艺术被激励,创造春之华丽。美孕育于生之欲,生命无涯,美无涯。”这又是对易学文化的理解。

这是两位有着不同人生阅历,又是在不同的领域——科学与艺术的无限而又有限的时空里,奋力拼搏的学者,用着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易学文化的哲学思想,一种共同的科学与艺术笔法,创造着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风水术导引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发展

在易学文化中,风水术对于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上到皇家的宫殿和园林,下至民间百姓的茅舍庭院,都十分讲究风水,因此也就一代又一代地产生了无数的风水术士,同时也流传下来一部又一部的风水著作。不但对阳宅——活人的住房讲究,对阴宅——死人的陵墓也讲究。流传了上千年的《葬经》,几乎就成了“阴阳仙”(风水术士的民间称呼)手中的法宝。晋代的郭璞被后世风水家推为鼻祖,郭璞在《葬书》中对风水解释道:“《易》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家认为,宅地或祖宗墓地的吉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导致住家或葬者一家,以及子孙后代的祸福。因此,反其道而行之,风水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家宅地或墓地周围自然环境的好坏,来推算住家或葬者一家的吉凶,这就是由风水术引发出来的相宅与相墓之法。先不论这种风水定吉凶的观点的非科学性,在风水术中,选择最佳自然环境为第一要义的观点还是能够为科学所接受的。

风水术在中国历史上不但很早就出现了,而且流传的十分久远。传说,“禹始肇风水地理、公刘相阴阳,周公置二十四局,汉王况制五宅姓,管辂制格盘择葬地”。那时,在国家的管理中,就有了专门官吏来管理风水。考证实际,至少在战国末年齐、燕一派的方士中,就已经萌生了风水的雏形。《水经注·易水》记载燕国宫殿兆遗址说:“一水经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也矣。”可见,择地筑宫,配合山水景观的建筑美学,在战国的燕国等地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

帝王们是最重视风水的,据说秦始皇就非常相信风水,有方士对他说,金陵有天子气,将来必出王者。于是,秦始皇为了保住自己家的江山,就派遣“朱衣三千人凿方山,疏淮水,以断地脉”。按照风水家的说法,地脉一断,风水自然就遭破坏,天子气就没有了,王者也就不会出现了。当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就和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之间展开了一场风水战。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动摇到明王朝江山的时候,崇祯就派出专人,跑到陕西米脂去挖李自成的祖坟,想借助风水的法宝,斩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蒸蒸日上的生气。李自成也有着与崇祯一样的风水观,当他的农民起义大军攻占了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时,李自成命令将士,一把火烧毁了崇祯祖辈的皇陵。结果,出于历史的巧合,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兵败身亡。然而,断了金陵地脉的秦始皇,也没有使秦王朝逃脱二世而亡的命运;挖了李自成祖坟的崇祯,也没有挡住农民起义大军攻进北京城;烧了崇祯祖坟的李自成,也没有使大顺王朝成为历史上的一代霸主。

也很迷信风水,当年为了尽快消灭日益强大起来的红军,就命令湖南军阀何键去的老家韶山,挖的祖坟。和共产党,却没有学李自成,解放后还把的祖坟整修一番。据说败退台湾的,有一次从美国入侵中国大陆的侦察机拍回的图片上,看到蒋家宗祠保护得如此之好,感慨万千,唏嘘不止。但是,挖了祖坟的,终于被领导的人民大众打败,而整修了蒋家宗祠的,却依然成为中国人民最敬仰的伟大领袖。当然,如果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风水术当作有关建筑学、规划学上选址、布局的生态环境学,于现代设计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中国古代的风水术,一直受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周易八卦,即易学文化的支配。《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说:“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得更具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风水术里面的阴阳说,也是来源于群经之首《易经》中的太极图。运用易学文化中阴阳对立统一思想,正确掌握物极则反的规律,准确把握阴阳转化的条件,对于建筑规划和园林布局都是非常有益的。任何事物,当它发展到尽头的时候,都会走向反面。所谓“子时爬到晌午,再走月淡星稀”,正是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对立统一规律。生命的尽头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生生死死,变变化化,宇宙的阴阳变幻转化,就是这样的不可抗拒。《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就是说,宇宙万物变化虽然多得不可胜数,然而它的要领却只有一个,这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规律。

五行是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易学文化在探索宇宙奥秘时,把触角伸向了物质世界最原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并把它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称为五行。五行均有自己的性质,《尚书·洪范》归纳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宇宙不断运动,永无休止,一面是生命和物质的不断生化,一面是生命和物质的不断消亡,生生灭灭,变变化化,可以归于五行的相生相克和阴阳的交互作用。五行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往复,永世不竭;相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然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五行之中都有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双边关系。五行既然是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就必然和宇宙万物发生无法分开的关系,自然也就无法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作为易学文化的一部分,风水术也必然和五行发生不可分割的联系。

古代传说,天干地支是远古时代的大挠发明的。天干有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顺序相对结合,便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种结合轮转一周,恰好是六十年,谓之六十花甲子。在风水术中,除了用干支纪日外,最主要的是结合干支的五行属性和方位,阐述风水术上的一些问题。天干的五行属性和方位可以归纳为五句话: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地支的五行属性和方位可以归纳为: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在方位上,由于十二地支彼此瓜分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其方位可以列成图象,即:子是正北方,午是正南方,卯是正东方,酉是正西方,丑是正北偏东,寅是正东偏北,辰是正东偏南,巳是正南偏东,位是正南偏西,申是正西偏南,戌是正西偏北,亥是正北偏西。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说法,再加上世人的诸多禁忌,风水术才在风水术士的手里变得异常复杂和神秘。但那复杂和神秘,于科学并无什么用处,大体是风水术士骗人的把戏。

风水术虽然宗派很多,但是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讲究龙、穴、砂、水。《管氏地理指蒙·乾流过脉》上说:“黄帝葬于乔山,在大河之南,脉自积石逾河,衍者丰饶而广被也。舜葬于苍梧,在大江之南,脉自荆汉逾江。”是说黄帝和舜都葬在龙脉之上,福泽江河。历代帝王对于陵墓择基的龙、穴、砂、水,都讲究得叫人叹为观止。当年那个在康乾盛世时承前启后的雍正就是一个,他曾把选好的东陵九凤朝阳山作为寿宫,后来忽然变卦,最终选在距离东陵一百多里远的河北易县泰宁山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是为泰陵。清宫档案《起居注册下》记载了当时雍正的手谕:“此地(指九凤朝阳山)近依孝陵(顺治陵墓)、景陵(康熙陵墓),与朕初意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今据治亲王、总督高其倬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永宁山太平峪万年之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朕览此奏,其言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询为上吉之壤,但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未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这位为大清江山殚精竭虑的雍正,也和所有帝王一样,为自己的死后费尽心机。

何谓龙、穴、砂、水?就是说,选择生气积聚的风水宝地要按照“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原则推定。所谓“龙真”,是指生气流动的山脉。风水术以山脉为龙,把山势起伏绵亘,逶迤曲折的脉络称为龙脉,气脉所结之处为龙穴。“龙真穴便真,龙假穴便假”,寻龙是为了点穴,点穴必须寻龙。所谓“穴的”,是指生气凝聚着的吉穴的位置所在。地脉停顿之处为龙穴。俗话说:“寻龙容易点穴难”《葬经》也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说法。所谓“砂环”,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所谓“水抱”,是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葬经》上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总之,相宅(阴阳宅)之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必须依次而进行。龙、穴、砂、水的排列组合得当,才能使气聚而不散。所以,相风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好气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学。

如今全世界兴起“风水热”,在中国大陆沉寂了三十多年的风水术,也从海外归来,但是我们要有冷静的科学分析头脑,不要以为国外风靡,老祖宗的东西就都是精华。由于有巫师术士的妖言惑众,加之人们对未知世界迷惘与渴求,所以在社会上流传的风水术,一直是科学与迷信搅合在一起,使人真假难辨。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技术,那么,风水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探求建筑的选址问题,也就是为了找寻最佳的人居环境。至于为了寻找死后的风水宝地,那实在是无稽之谈。千百年来,哪个帝王没找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又有哪个帝王的江山永固、万代长存了?!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易学文化有关天、地、人理论的延伸,它们之间有着辨证的关系,在风水术中把它推向了唯心主义的绝地,是不可取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中国古代风水术是“准科学”。所谓“准科学”,就不是完整的科学,其中也有不是科学的东西。李约瑟对风水有过一段中肯的评价,他说:“在诸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恩物,如劝人种树和竹以防风物,强调流水靠近屋址之价值都是。”“就整体而言,我相信风水包含显著的美学成分,遍中国的田园、房屋、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以籍此得到说明。”很显然,李约瑟取的是中国风水术中的科学内容,而摈弃了那些不科学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对风水术中的伪科学都做过极为严厉的批判,东汉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充,在他的传世之作《论衡》里,对风水术的迷信惑众,扰乱社会,给予了口诛笔伐;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经写下《葬论》、《论山陵择地札子》等文章,对当时流行的风水吉凶说,作了实事求是的批判;明朝的张居正是当时反“风水吉凶说”的猛士,他在《书经》上说:“作善降祥,作恶降殃。”其实《易经》上早就说得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连被后人神化了的刘伯温,虽然因为写过《堪舆漫兴》,被风水术士奉为祖宗,但他也并不相信“风水吉凶说”,他在《司马季主论卜》上说: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有过去就有现在,今天的碎瓦颓垣,昨天也是歌楼舞馆;今天的荒榛断梗,昨天也是琼蕤玉树;今天的露蚕风蝉,昨天也是凤笙龙笛;今天的鬼磷萤火,昨天也是金缸华烛;今天的秋荼春荠,昨天也是象白驼峰;今天的丹枫白荻,昨天也是蜀锦齐纨。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如今我们正在把风水术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理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尊重科学,反对伪科学。

易经风水篇7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4结束语

易经风水篇8

关键词:财富效应;金融资产选择;交易成本;储蓄搬家

中图分类号:F830;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8(02)-0033-06

一、引 言

理论与经验表明,随着财富的增长,居民倾向于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居民在收入水平较低、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较少时,偏好流动性的选择动机使其金融资产存量出现以现金和储蓄存款为主的单一型结构。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金融证券市场发展以后,收益性偏好选择促使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

近两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证券市场的高涨,居民投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减缓,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存款增加8271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少增了5938亿元;二是股票、基金和债券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沪深股市的总市值最高点已达35.6万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了居民

存款余额与2006年的GDP总值(注:2006年我国GDP约为21万亿,储蓄存款约为16.2万亿,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pbc.省略),Wind金融数据库。),股票、基金资产已成为国民财富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重要部分。人民银行的2007年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1季度以前,居民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比例一直高居各项资产选择之首,但2季度起发生逆转,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占比,首次超过“更多储蓄”的比例,达40.2%,相差13.9个百分点,第3季度此比例再升4.1个百分点,创44.3%的历史新高,差距进一步加大,达19.0个百分点,第4季度依然维持了这种格局。反映储蓄存款为家庭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占比一降再降,从2006年第1季度的70.4%降至2007年第3季度的50.4%,不到两年就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股票和基金占比同期却提高27.5个百分点(图1)。尽管人民银行自2006年8月以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已经连续7次加息(表1),其加息频率之高前所未有,但依然没有改变居民储蓄搬家股市的趋势(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剔除春季的季节性变动因素,从2006年初开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月增长呈明显减缓趋势,特别是自2006年10月出现单月负增长以来,2007年前11个月里已有6个月单月负增长。这些减少的居民储蓄绝大部分都转移到了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上。我们同时也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结构性现象,即目前风险资产的投资者绝大部分是城镇居民,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投资风险资产,从我们于2007年2月对山东省肥城市321农户调查数据显示[1],没有一户购买过股票基金或债券等风险资产,其持有金融资产除了少量储蓄性保险与集资入股外(仅占不到2%),其它几乎都是现金与银行存款(表2)。

从表2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资产相对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农民资产增加的同时,其资产总量与结构分布的严重失衡却不容忽视。近些年来,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分布的变化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背景,农民在选择金融资产时可能有着与城镇居民不同的特定需求行为,这种需求可能是来自财产总量供应的差异,也可能来自各种金融条件的约束,还可能来自农民金融行为的选择方式。因此对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分布和选择取向的研究涵盖了深刻的经济、金融意义。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要回顾关于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现有理论与实证文献;第三部分建立一个加入交易成本的两期资产选择模型;第四部分从理论与实证角度探讨居民资产选择取向与储蓄大搬家的原因;第五部分总结本文结论并给出相应的政策涵义。

二、文献回顾

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应该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那么什么是促使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的主要因素呢?如何解释农村家庭的高比例风险资产零选择现象呢?又如何解释中央银行加息政策收效甚微呢?要解释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寻找其理论根基。一般认为,居民资产组合选择的理论基础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2-4] 。国外对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进行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早期居民金融资产模型的建模思路是理论导向型。随着研究方法的更新,人们逐步采用数据导向型、或者理论基础上的数据导向型的实证研究模式。近年来,西方大部分学者认为微观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典型居民家庭的资产组合情况,因为少数富有的居民家庭拥有了整个社会家庭金融资产的较为可观的份额,使用宏观数据计算出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社会平均构成比例并不能反映实际,因此,他们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多以微观个体样本组成的抽样调查数据作为数据选择的基础[5-7]。

在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如果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高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不管家庭初始财富水平高低状况如何,所有家庭将持有一定正的数量的风险资产[8]。应用微观数据研究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持有模式时,Asano S.和Taeibanaki T.发现[9]样本中所有家庭都持有一定数量的无风险资产,但只有45%的有住房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如果排除有房户,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仅为32%,这显然有悖于传统理论,他们将原因归结为持有风险资产存在成本。他们通过两期资产选择的Tobit模型进行了分析[10],然而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居民资产分为无风险与有风险两种资产建模,因而并不完善。史代敏,宋艳[11]运用城市数据分析了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取向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但他们并没有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持有模式。袁志刚、冯俊[12]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认为,银行储蓄高企与居民投资所受到的约束密切相关,我国现阶段风险资产的广度与深度难以配比居民的投资选择,产生了强制银行储蓄,是居民资产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但他们并没有对城镇与农村居民的金融资产选择差异进行细致分析,同样也没有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持有模式。我们调查的农户数据中高比例零风险资产持有现象更是令人吃惊,这显然意味着农户投资风险资产存在某种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理性的投资者选择风险资产时除了考虑风险与收益以外,还往往考虑其交易成本。一般情况下,持有风险资产是有成本的,这包括风险资产交易时对资金有一个最低门槛要求、交易的固定费用等,或者对风险投资品种的熟悉、评估等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因此本文通过加入交易成本的资产选择模型来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

三、考虑交易成本的资产选择模型

四、居民资产选择取向与储蓄大搬家的原因探析

根据命题3的结论,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是风险升水的增函数,在投资风险没有扩大甚至有所减小的情况下,股票、基金高回报率是居民储蓄大搬家的最主要原因。经济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据汪红驹、张慧莲的测算,2001年6月~2005年9月的A股月度股票收益率仅为0.93%,月度标准差为14.17%[13],我们将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01年至今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推算,月平均收益率约为0.4%(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话,净收益率更小,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4%以上,实际利率为负)。因此,月度与年度风险升水分别约为0.53%,6.36%,而根据晨星中国的数据①,截止到2007年9月底,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33.76%,月平均为14.86%,2006年同期为63.93%,月平均为7.10%,也就是说目前的月度收益率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年度收益率。假设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基本维持稳定,2006年至今虽然中央银行7次加息,但每次加息只有0.27个基点,力度并不大,而随着股指节节上扬,月度风险收益率一直维持在月平均10%以上的水平,如此高的风险升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主导了其它因素的影响。根据命题3,我们同时注意到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也是无风险收益率的增函数,中央银行加息实际上是提高了无风险收益率,而如果在风险升水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则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正好能够解释中央银行加息为什么反而助推了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从最优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如下分析,当第i中资产收益的方差足够小而风险升水足够大且风险厌恶系数很小时,则第i中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将很大,很可能大于1,这意味着居民对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为负,即他们会通过借贷而投资风险资产,这为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许多城市居民在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下,纷纷将储蓄存款搬家股市,有的甚至不惜抵押房产,或通过高息贷款来投资入市等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②。

一般情况下,持有风险资产是有成本的,这包括风险资产交易时对资金有一个最低门槛要求、交易的固定费用等,或者对风险投资品种的熟悉、评估等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根据命题2,只有当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的方差、风险升水以及财富水平与交易成本满足关系:λ

① Morningstar晨星(深圳)基金数据中心,http://cn.省略/.

② 我们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可取的,指出这种现象只是从理论上分析其出现的可能性。

件。分析农户目前的收入现状,也可以印证上面的观点。以连续22年人均纯收入全国第一的浙江农民为例,2006年人均纯收入733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62元,相当于一个家庭(按人口为3计算)一年结余约4500元。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②基本可以认为中国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上还没有达到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的门槛。这对目前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持有风险资产这两种并存现象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图3 不购买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原因

图4 存款的目的图3,图4 数据来源:经作者整理的山东省肥城市农村金融调查数据 对山东省肥城市农户金融资产持有模式的调查发现[1],农户不投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风险资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风险投资方面的知识。调查数据中回答不购买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原因有91.3%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交易、缺钱、附近没有营业网点分别占36.4%、23.4%、12.6%,而认为风险大的只占3.8%。而从存款的目的来看,农户将大量结余资金选择为几乎没有风险的银行存款,反映了农户对安全性和未来消费的考虑。农户在存款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高达58.8%),其次是流动性,即在需要时变现的能力(25.2%~50.4%),再次是对升值的考虑(仅为14.2%)。由此不难看出,股票等风险资产投资的交易复杂性、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健全以及较高的门槛水平等因素都提高了农户交易的成本,是阻碍农户投资风险资产的重要原因。另外,一般来说,低财富水平人群其相对风险厌恶系数高于高财富水平人群,这也是农村居民低风险资产持有比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命题3)。

五、结论与政策涵义

本文通过一个加入交易成本的两期资产选择模型,对目前城镇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而农村居民几乎不持有风险资产这两种同时并存现象的巨大反差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我们的研究发现当持有风险资产存在成本时,财富水平的高低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是居民决定是否持有一定数量风险资产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财富分布极不均等,交易成本的不对称是阻碍农村居民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风险资产的主要原因。对具有高收入城镇居民而言,储蓄资金搬家股市是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在众多影响风险资产持有水平的因素中,高风险升水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主导了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还发现,中央银行加息实际上是提高了无风险收益率,而如果在风险升水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则居民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这正好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央银行加息反而助推了居民储蓄迅速搬家股市。

居民资产选择多元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财富迅速积累的必然结果。资金从储蓄账户中流出,涌向资本市场,保证了直接融资所需的资金,对改善我国以银行存款为主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提高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政策涵义是政府应当加快金融改革,加速和规范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储蓄分流,更多地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品种多样的理财工具,使其向贫困阶层,特别是农村地区延伸,让包括广大农村居民在内的更多的低收入阶层也能分享经济成长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李猛,汪伟.山东省肥城市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报告――基于对5村32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 [D].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论文,2007年5月:1-11.

[2] Sharpe W F . 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 Journal of Finance,1964,19:425-442.

[3] Lintner J .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and the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s and capital budgets[J].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1965(47):13-37.

[4] Mossin J . Equilibrium in a capital asset market[J].Econometrica,1966,34:768-783.

[5] Cohn R A. Lewellen W G,Lease R C,Schlarbaum G G. Individual individual investor risk aversion and investment portfolkio composition [J].Journal of Finance,1975,30:605-620.

[6] Siege L F W,Hoban J P. Relative risk aversion revisted[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 cs,1982,64:481-487.

[7] Morin R A,Suarez A F. Risk aversion revisited[J].Journal of Finance,1983,38:1201-1216.

[8] Friend I,Blume M.E. The demand for risky asse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5,65:900-922.

[9] Asano S,Taeibanaki T . Testing constancy of relative aversion:an analysis of Japanese households financial asset data[J]. Journal of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2(6):52-70.

[10] Asano S,Taeibanaki T. Relative risk aversion once more:an analysis of japanese households’financial asset holding pattern[J].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Japanese Markets,1994(1):137-154.

[11] 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43-49.

[12] 袁志刚,冯俊,居民储蓄与投资选择:金融资产发展的含义[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34-49.

[13] 汪红驹,张慧莲.资产选择、风险偏好与储蓄存款需求[J].经济研究,2006(6):48-58.

[14]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4-15.

上一篇:描写西湖的古诗范文 下一篇:对老师的祝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