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易经》养生

时间:2022-09-27 06:07:47

杨力《易经》养生

一、《易经》与气养生

1、“气”的概念和意义

人到底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不同民族和国家存在着众多的神话传说。唯独东方的《易经》认为人是由“气”这种物质构成的,以此解答生命的来源。《易经》中有非常著名的八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即是说混沌原始的气,是构成人的最早的基本元素。

《易经》:“男女媾精,万物化身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这就是说氤氲之气转化为阴气和阳气,阴阳相互作用慢慢演化成万物,最后成为人,然后男女交媾,产生人类。人生命的形成,就是逐渐气化的过程。

“气”有三种含义:第一就是空气;第二科一是水谷之气。“气”的繁体为“氟”,“气”下边有一“米”字,正好说明了此含义。《山海经》记载有一种神鸟叫“毕方”,是炎帝的幻兽。它不食五谷,只食气。这个传说发展为后世中华养生的“辟谷”这一理论。“辟谷”就是人通过吃气,不吃水谷来锻炼人体生存机能。“辟谷”有排毒、瘦身的作用。但不进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影响,所以要正确养生,应该科学看待“辟谷”。第三种气是藏于肾精的气。这种气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体的火种,要节约用。这种气用完,肾阳就稀,命门就衰,生命也就很快完结。

2、怎样养“气”?

保养“气”最重要的是保护“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中“心气”尤其关键。现代社会很多人四十岁左右就发生猝死,就因为“心气”不够。心气不足的表现:话说多或者稍微劳累就心慌、气短。保养心气要注意慢养生和静养生。比如上班时快节奏,下班就慢节奏。专家建议:酒泡西洋参或者人参三克、肉桂五克,饮用可以治疗心气虚。

肾气是人的五脏之本,精气之根。精藏于肾,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神思敏捷。肾气虚则乏力脉弱,腰酸腿软,头昏乏力,小便多。要保养肾气就要善于藏精。最重要的是要节制;第二,用脑不能过度,过于用脑则伤肾气。很多人头昏失眠其实不是脑的问题,是肾稀的问题。所以头昏可以用补肾的方法,可以服用“六味地黄汤”。养肾还要注意腰的问题。腰里藏着肾虚命门。人有“精、气、神”三宝,其中精和气的根――元精、元气就在肾里。过度用腰就会伤肾,可以取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杜重、牡丹各一两,泡入一千毫升的酒中,每次服用五到十毫升。补肾还可以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各一两,泡在500毫升白酒里,一天一到二次,一次5到10毫升,服用500毫升。

脾为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和“水谷之海”。脾气虚的表现是:不想吃东西,吃后肚胀,脉弱,舌苔发白。通过饮食养脾最重要的一是饮食要节制,不能过饱;第二饮食不要太凉或太烫,寒温要协调。太烫易得食管癌、胃癌;太凉则易导致脾胃阳虚。

肝气虚的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斜肋不舒服,肝脉弱。疲劳容易引起肝气虚,专家建议可以服用人参泡枸杞子来养肝。

肺气虚的特点是:不爱动、气短乏力、肺脉弱。治疗肺气虚可以用人参、沙参炖肉吃;还多吃羊杂汤,以脏补脏。

除了上述五脏养气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措施,保护阳气。《易经》认为气为阳,寒为阴,寒易伤气,所以我们要避寒就温。首先,饮食不可过凉或过热。很多人从小爱吃冰凉的东西,那么到一定年龄,就会脾胃受寒,肚子疼。其次,饮食要注意摄入优质动物蛋白,强调荤素搭配,还要吃一些高能量的东西,如米和面。再次,人体的三个部位要格外注意避寒。人体最怕寒冷的部位一个是脚,所谓“寒从脚生”:其次就是头和后背;再就是腰。因为腰里藏着肾脏,阳气藏于肾。腰受凉,很容易伤肾和阳气。最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做陈抟,被称为“睡仙”。他可以不吃不喝,但必须要睡。一觉醒来,虽然水米未进,却仍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陈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睡眠对人体养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易经》与阴阳养生

1、《易经》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易经》的核心理论,是我国先民在实践中建立的一种朴素唯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具有辩证法的因素。《易经》上有一句话:“阴阳之意配日月”,意思就是阴阳道理是和日月相配的。《易经》还有一句名言,是《易经》阴阳哲学观的高度浓缩,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组成,一切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

阴阳之间进行着对立和统一运动,这是世间万事万物运动的大道理。太极图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它不用一根直线,而要用S线来区分阴阳。阴到了极点的时候就转化为阳,反之亦然。这就叫做“阴极必阳、阳极必阴”。世界上所有事物,也都是遵循了这个规律,“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阴阳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这对人类养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个启示:阳气在人一生中的强弱,决定着生命的盛衰。这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都要保养阳气;第二个启示:人到中年就开始衰老,中年的时候是阳极,阳极必阴,阳气就逐渐减弱,阴气就逐渐增加。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止衰老。

如果没有保护好阳气,就会出现阳虚。阳虚表现就是:气虚、气弱、脉弱、怕冷、身体发凉。阳虚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脾气虚。脾气虚的表现:不想吃东西,食少腹胀。脾气虚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脾阳虚,比如腹冷便溏;心阳虚表现为胸部发凉、脸色不好、心慌气短;肝阳虚表现为生命萎靡不振,没有生机,肝气发凉:肺阳虚最大特点是气喘气短,咳嗽:

肾阳虚最典型的症状是神疲乏力、面色发暗、神疲乏力、腰以下发凉、

小便多,夜尿尤其多。

(待续)

上一篇:葛恒君 针刀医学第一传承人 下一篇:谁说“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