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老师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10-09 02:35:16

称赞老师的成语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1

一、【近义词】

称道,赞赏,赞誉,赞美,赞颂,赞许,称扬,拥护,表彰,称颂,讴歌,表扬,歌唱,颂赞,称誉,传颂,赞叹,歌颂,颂扬,歌咏,奖饰,赞扬,夸奖

二、【词语注音】

chēng zàn

三、【基本词意】

称赞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与表扬。也就是称赞这个词语的词意之注解也。

四、【英文翻译】

1.with great [utmost; sedulous] care; be very scrupulous; be watchful and reverent; gingerliness;

五、【详细解释】

1、亦作“称赞”。称誉赞美。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襃述盛德。《北史·张烈传》:彭城王勰 称赞之,遂除顺阳太守。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殷勤称赞出软语,坐人顾眄惊俗污。《巴金 《杨林同志》:我听他们赞他做‘好事情,给大家带来方便。

2、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用使人悦服的方法赞美人,是博得人们好感的好方法。人们喜欢别人加以赞美的事,便是他们觉得有把握的事。

六、【拓展延伸】

1、人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称赞我的机敏

2、对于拿了八枚金牌的菲尔普斯让我们只能啧啧称赞。

3、老师对他的称赞,消除了他心中的阴影。他高兴极了。

4、他是我们这儿交口称赞的好儿童,我们的孩子都以他为榜样

5、小明称赞了小刚的勇敢的品质

6、同学之间吵架只要称赞他人就可以消除火气

7、母亲,因为您的伟大,让世界真心称赞

8、大家都默默地称赞茉莉姑娘美好的品格

9、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宾客的啧啧称赞。

10、老师称赞了小明的拾金不昧。

11、你想一想为什么他会是大家交口称赞的人物,而你不是呢

12、这块石头就是大家交口称赞的神器,在这儿屹立了五百年之久

13、小刚的爱心不但被人们称赞,而且得到爱心天使的称号。

14、有指点她的人,但比称赞她的人少的多

15、雷锋已经在中国交口称赞很多年了,大家都习惯了

16、这个地方是大家交口称赞的避暑胜地,热天来这儿的人很多

17、她品德高尚,为什么我会如此的称赞她

18、今天难得亲手烧了一道菜,朋友啧啧称赞味道不错。

19、同学们一致称赞张老师,因为他消除了班里的不良风气

20、连老师堵不住的拍手叫好,点头称赞呢

21、这次考试我的了100分,妈妈称赞了我。

22、我称赞少女的纯洁美好,称赞长者的生存智慧,称赞儿童的纯净明亮眼睛。

23、我们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孩子也会做出这种事情??

24、在我们交口称赞别人的时候也要想一想自己,我们自己是不是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2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胡文仲,1997)。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宋飞,1998)。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杨平,1994)。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王勇,1998)。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Lesson 34中楼上的住户因为给楼下的住户带来噪音而道歉说:“I’m very sorry, comrade.”“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如在市场上商贩和顾客之间,在公共汽车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但是,最近有些女性(特别在美国)反对男人这样称呼她们(潘景森译,1987)。

Lesson 34中一班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一间工厂,学生们称呼一个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在许多农村,同村的平辈基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但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Jenkins”,“Auntie Brown”,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Don”(胡文仲,1997)。

应该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往往降一辈来称呼。例如:great uncle可称Uncle Jim。实际上,用Great-Uncle Liu之类来称呼一个人,听起来不太顺耳,而且许多西方人也不喜欢别人用grand-或great-之类来强调自己上了年纪(邓炎昌,1995)。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或对主动提供帮助、其他种类主动提供的东西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 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胡文仲,1997)。

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谦虚,但英国人往往以“Thank you”来接受。

汉语里在亲密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是不大习惯用“谢谢”的。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者表示在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但是,在英语中,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亲密朋友,几乎在一切情况下都用”Thak you”,不用则常常显得太无礼,可能会被误认为这个人把别人的帮助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Thank you”除了用来表示感谢之外,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当一样东西从一个人手里转递到另一个人手里时,那个人习以为常地要说“Thank you”。如:当学生把练习本送交给老师时,老师一般要谢谢学生;如果某个人给别人打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对方会感谢另一方打来电话,即使彼此并未有什么特别的帮助,也可能会讲这句话的(潘昌森译,1987)。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象问候。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

You know something, Tom. You did a good job.

又如 Lesson10中,Class 3的学生赢了校运会的接力赛,老师在班上称赞道:

Well done, everyone!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如:

That's a delicious dinner. Thanks for having us.

也用它们来缓和批评的锋芒,如用 compliments + but/though + criticism的形式:

Listen, I think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 with their classes, but please tell them to stay out of the office at lunch time.

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在坦率地评价对方做的事情之前通常要先赞扬一番,如:

On the whole, the play was a great success but the ending still 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两位近来不曾相见的朋友或同事再度相见时常恭维几句作为问候的一部分或代替问候套语,如: Hi, Mary,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look so good. You've lost weight.(吴长镛,1996)

在美国社会中赞美、恭维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恭维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的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美国人一般避免恭维后者。因此恭维别人的发型很多,恭维别人漂亮的头发很少。人们经常恭维别人漂亮的衣服或明显的减肥,但很少恭维别人说:“You are beautiful”而常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一方面,“good”和“nice”比”beauatiful”要弱;另一方面,用了look似乎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性的,而可能是努力的结果。有时在这种笼统的恭维后面再具体恭维某人的发型、服饰或减肥。人们经常赞美的其它东西是家具、房子、汽车及别的财物,如:“I think your apartment is fantastic.”有时也称赞对方的孩子可爱,偶尔也夸奖对方的其他亲戚、朋友等,如:“Your baby is adorable.”“I like your friends.”

除上述诸方面外,赞扬、恭维得最多的是某人通过努力或技术做出的成绩,如干得很好的活、技巧很高的比赛、一顿好饭等。在这一类的赞扬、恭维中,人们的注意力不放在某人的技术、天才或艰巨的工作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努力的结果,如:“You do this kind of writing so well. It has just the right tone.(吴长镛,1996)

对别人的赞美、恭维,最普通的回答是说:“Thank you.”有时人们甚至可同意夸奖的话,例如:

— What a lovely room you've got!

— Tank you. Personally I think it's one of the nicest in this block.(潘景森译,1987)

但是象这样表示同意的话通常只能用来谈论东西,而不能用来谈论能力。有时可以否认或贬低受赞美的东西的价值,但又不明显地 否认对方的赞美(即部分接受,部分不接受)。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具体受赞美的某种特性。如:

A: Oh,this house is adorable.

B: Well, it's really small, though.(吴长镛,1996)

有时可以作相应的讨论,既不表示直接接受又不断然拒绝,如:

A: That's a lovely blouse you're wearing!

B: Well, I went shopping on Saturday and happened to see it in one of the stores.

有时也可以用夸奖话回敬对方,如:

A:You are looking very smart today.

B: Thank you. So are you.

有时也可以老老实实地讨论夸奖活,如:

A: Oh,you've had your hair permed!It looks beautiful.

B:Do you really think so?I wasn't sure whether it suited me or not.

如果感到夸奖的话不真实,可以老老实实地表示不接受。如果中国人主要是出于礼貌夸奖外国人讲的中国话,那么外国人就可能这样回答:“Oh, I wish that were true!”(潘昌森译,1987)

当别人称赞自己工作干得出色,回答时往往说自己运气好或者工具好,也可说是由于努力的结果,而非天才。如:

①A: Boy,that's nice work.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B: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 .

②A:I really like the way you play banjo. I heard some licks there I'd never heard before.

B:Well,they just come from sitting and practising.

在美国社会中,绝大部分赞美、恭维的人和受赞美、受恭维的人年龄、地位相仿。如地位不同时,通常是地位高的人称赞、鼓励地位低的人,称赞他们的能力、表现等。而地位低的人称赞、恭维地位高的人的时候,通常是赞美、恭维他们的外表或个人拥有的财物等(吴长镛,1996)。

四、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比较法

2.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 较。如Lesson17中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

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

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惯,A只须说“ I do hope you'11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潘昌森译,1987)。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de”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5.角色表演

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6.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剧。从演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地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也可以搞化装晚会,使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培养语言得体性的重要前提。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参考书目:

1.潘昌森泽,Hesen Oatey著《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2.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国外外语教学》,1998

3.吴长镛“美国英语中的恭维语”,《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1期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宋飞“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6.扬平“词汇的社会文化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年第3期

7.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3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一般指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这一切构成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些文化差异必然在各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学习东西方文化内容,—方面可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更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大纲》中就多次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世界意识,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这两种类型文化的教学,跨越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障碍,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材中,外国文化、习俗与我国文化差异的突出表现

1.寒喧用语。在中国,熟人、同事、朋友见面时打招呼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到哪里去?”“吃过了吗?”“忙什么?”等,这只是一种出于礼貌的寒暄。但在西方国家,以上句子只用在特定的场合,如果用于打招呼,对方认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而引起不快。而谈天气是正常的寒暄方式,例如:A:Hello,Bruce.What a beautiful day!B:Yes,it's beautiful,isn’t it?

2.初次见面的禁忌。中国人在日常交际生活中往往初次见到对方就问对方的年龄“高寿”和家庭状况——老伴、子女情况,以示关心。然而,在西方国家却对此极为反感,他们认为这都是属于私人问题。

3.称赞与接受赞美、恭维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人民共有的言语交际行为。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更看重称赞的作用,乐意听到别人的恭维话,同时也乐意称赞别人。中国人接受别人称赞时,总是谦虚地说“不好,不好。”而西方国家被人称赞时总是说“Thank you”。

4.赠送与接受礼物。中国人收到亲戚朋友的礼物时,总是先推辞一番,在对方坚持以后再表示接受,收下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打开,以免给人留下“贪婪”印象。西方人与我们习惯正好相反,收到礼物后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在许多场合,往往把礼物打开当着客人的面称赞一番。

5.称呼语。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说:“老师好”(Good moming,teacher)。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在英语国家,teacher即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西方中小学生称呼教师,一般在姓氏前冠以Mr,Mrs或Miss。

6.致谢。在中国,一般在家庭成员、亲戚或熟悉的老朋友之间不说谢谢,否则会感到见外。在公共场合接受服务,如在商店、饭馆等,一般都不说谢谢。但是在英语中,人们把“Thank you,Thanks a lot,Thank you very much.”整天挂在嘴上,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叫服务员拿商品出柜台上看,都要向服务员表示感谢,“I’11 have a look at the woolen ones,thank you.”

7.表示谦虚。中国人和西方人表示谦虚的方式不同。中国人最常见的是自贬。如“薄酒”、“寒舍”、“鄙人”、“拙作”等,而西方人就弄不明白,即然是“薄酒”,干麻要请喝呢,即然是“寒舍”,干麻要请我去呢……

8.餐桌礼仪。到英语国家的外国人家里做客,应按照女主人安排的座位就座。吃饭过程中,女主人会说:“Help your self’,而不会强劝你吃什么或多吃一点。吃完后应向女主人致谢,“What delicious food! 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地向学生指出、介绍,使他们认识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知识的“不协调性”,从而相应地调整原来的知识结构,把新学的知识内化到自己总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的“容忍”素质,使他们不受母语的干扰,避免讲出中国式的英语。

三、创设语言氛围,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

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在学校里要营造一个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体做法有:

1.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在课余及午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午间上校园网自由点播喜爱的英语歌曲,以此增加学生的视、听信息输入量,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2.利用校园英语廊、英语角,在校园中广泛开展活动。我们提倡走进校园说英语,用英语问候,进行英语会话;提倡老师运用简单的英语与学生会话并组织教学其他学科。

3.在艺术节、校庆等重大节日期间,让学生编排英语节目,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4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礼貌原则;使用策略

一、人称指示语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中人称指示语是其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人称指示语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一个特定的交际场景中,正在说话的一方总是以第一人称来指自己,听话的一方总是以第二人称来表示,但第三人称不是特定,它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何兆熊,2000)。但在日常生活的实际交流中有时为了使交流更好的进行,人们会刻意违背常规用法。鉴于此,本论文试图通过Leech 的礼貌原则来分析人们日常交流中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策略。

二、Leech 的礼貌原则

在实际生活的交流中,有时人们要想获得交际上的成功,却又不得不刻意违反合作原则。鉴于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动机,Brown 和Levinson 提出了“面子理论”,而Leech 又在“面子理论”之后,提出了言语交际成功所要遵守的礼貌原则。

Leech将礼貌原则归为六个准则,每个准则之下包含两个次则,其具体内容如下:

1)策略准则: 使他人受损最小,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尽力降低对他人的贬损,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力缩小自身的赞扬,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5)赞同准则: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夸大一致性

6)同情准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Leech, 1983:132)

三、Leech 礼貌原则下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策略

人称指示语在人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关于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也要时刻考虑到礼貌的问题。本论文试图通过Leech 的礼貌原则分析人们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策略。

(一)人称指示语的规约性用法

关于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使用,除了受人们的主观因素控制外,还受语法规则和一般行为观念的制约。但这些语法规则和一般行为观念的控制也可以从Leech 的礼貌原则得到很好的解释。比如,论文写作中,文内尽量避免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这是为了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所表现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影响,从而使文章更客观。这一点可以从Leech 礼貌原则的赞同准则得到很好的解释。

(二)人称代词使用转换策略

有时出于礼貌的考虑,人们有时会通过人称代词的使用转换来表达某种特殊情感。这种转换表现在不同人称代词之间的转换或相同人称代词单复数之间的转换。以下我们将通过Leech 的礼貌原则分析这种人称代词的使用策略。

1.人称代词单复数用法转换

(1)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老师上课前一般会以上面的话来开始授课。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课堂上的话语权,因此,关于什么时候开始上课,他(她)完全可以自行决定。这里老师用复数“我们”而不用单数 “我” 是出于礼貌的原因。根据Leech 礼貌原则中的赞同准则,老师这样说是为了使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中,从而减少与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分歧,达到最大的一致性。

(2)a:Helen, did you prepare the new lesson?

b:You didn’t require us to do so.

a:Well, I think you (你们)should develop a kind of self-learning ability.

此对话的语境是:上课时,老师发现Henlen对新的讲课内容没有进行预习。老师巧妙运用人称代词的巧妙转换对他进行了说服教育。Leech 礼貌原则的策略准则的第一个次则为:使他人受损最小。这里老师没使用指向Helen的第二人称代词的单数 “you”, 而选择使用指向全体学生复数 “you (你们)”,从而把这种批评教育施加在所有学生的身上,使Helen 在面子上受损最小。

2.不同人称代词之间的转换

上述是相同人称代词的单复数之间的转换使用,有时说话者为了使自己的讲话足够礼貌,要进行不同人称代词之间的转换。

(3)a. Why are you so upset?

b. You are the one to be blamed, no matter how well you do.

这个对话的的语境为:a 和b 是同学,b是班长,班长要执行老师交给的任务,但同学们不好好配合,说班长风凉话,老师这边也无法交差,因此班长发此感叹以表心中的怨气。根据Leech 礼貌原则的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说话人要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班长将第一人称代词转换为第二人称代词的目的就是尽力掩饰自己对同学的不满。

(4)我们大学生应该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

这句话是某校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致词。显然校长已不是在校大学生了,他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来代替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使其发言更具鼓励性。校长这种选用人称代词的策略遵循了Leech 礼貌原则的赞同准则。从而夸大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一致。使自己的演讲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5)Someone should close your mouth now!

这句话的语境是在会议现场,主持工作者命令说话扰乱会议秩序的那个人停止说话。根据Leech 礼貌原则的同情准则的第一次则,说话人要尽力减少对他人的厌恶。因此主持者巧妙使用不定代词someone的指代模糊性来劝告扰乱秩序者,给足其面子。同时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四、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通过Leech 的礼貌原则对人们交际中人称指示语的规约性使用或反常规使用做出解释。本论文通过揭示并分析人们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策略,试图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礼貌交流启示,从而为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出一定贡献。(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Longman, 1983.

[2] 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 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4] 田海龙. “我”, “我们” 的使用与个人性格.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04:75-79.

[5] 李潇. 教师语言中的人称指示语的礼貌功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7 (6):111-112.

[6] 刘润清. 关于Leech 的 “礼貌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 2:42-46.

[7] 刘文杰, 梁梅红. 礼貌原则在校园会话中的应用. 海外英语, 2014, 9:261-262.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5

刚上幼儿园的儿子这阶段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什么滑滑梯好厉害、吃饭第一名、衣服鞋袜穿得快……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买给他梦寐以求的滑板车还高兴。联想自己往往在课堂看到的场面:老师缺乏激情,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认真有余而生动不足,学生再好的表现,在他们的心目中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不值得称赞。因此,出现了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应付的“冷场”局面。与之相比,我更欣赏儿子的老师那表扬学生的意识和技巧。同时,也引起我自身在教学中对赞赏这一教学艺术的深思。

老师的赞赏与表扬、夸奖有着质的区别。赞赏是由于赏识而加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内心情感世界的进发,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功利目的。表扬则是侧重于外在的、形式上的,有时还带着一定的目的,比如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课或是按时完成作业,而非真正的诚心诚意,这当然会引起学生反感。在日常教学中,多数老师缺少的就是那份对学生的赞赏之心、赞赏之情,这是因为老师常常对学生期望过高,甚至以“完美”的标推去苛求他们,把他们的微小进步当作理所当然而忽略掉。因此,老师看到的大多是学生的不足和缺点,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自然就谈不上欣赏称赞学生了。如果有,充其量也只停留在形式上、口头扬而已,学生当然提不起精神。

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学生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井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境,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着掌声笑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赞赏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善与美是紧密相连的,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作为—名老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课堂也必将出现学生更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现象,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智慧的火花。

    总之,赞赏是一门艺术,它讲究运用的方式、方法、场合,更需要赞赏者在付出赞赏的同时能有真情实感,而非言过其实或空洞无物。作为教师如果能经常把自己对学生的赞赏真实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体会被爱、体验成功、感受快乐,从而开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性格,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样,对我们的教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老话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6

一、运用情感评价,扬起自信的风帆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课堂上多采用鼓励性、赞赏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像位小老师!”、“谁能读得更好!”、“谁的脑筋最灵!”、“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的发言真精彩!”、“请你来当小老师!”……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敢于质疑,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如在教《北京》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小声地提出了疑问:“谁能告诉我,什么叫着名胜古迹?”这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偷笑,我马上面带笑容对提问的孩子说:“你真是个谦虚、好学的孩子。有谁读懂了这个词语,愿意帮帮他吗?”想不到这句激励性评价话语的作用真大!我留意到偷笑的孩子脸上闪过一丝难为情,提问的孩子高兴地坐了下来。眼睛四处张望,等待着大家来解答。这时更多的孩子站起来:“让我来告诉你!”声音一个比一个哄亮、自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课堂中,一句表扬和赞赏往往能使我尝到评价改革带来的甜与乐!

二、情感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倡导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本身,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上,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实现师生情感互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知与不知”这对矛盾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的表达传递与养成的过程。情感教学一方面把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另一方面是从直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为目的。为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我们除了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外,还应利用课文本身所渗透的情感因素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师生情感 互动中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我在教《称赞》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而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把故事里的动物拟人化“通过初读课文,你们认识了哪些朋友?”当学生回答后,我把动物图贴展现在学生面前:“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我喜欢小刺猬,因为会称赞别人。”“我喜欢小獾,因为它会做板凳。”“我两个都喜欢,因为……”学生开始入情入境了,我乘势导入“那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再找读另一个角色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谁配合得好?”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像,让学生边读边评边感悟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同时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故事中当了一回课文中的主人公,切身体会到被人称赞带来的快乐。在学完课文时,我问:“你们现在喜欢谁了?”学生异口同声说:“两个都喜欢,因为它们都学会互相称赞。”最后老师范读课文,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一读完,学生就说:“老师您读得真好!”我说:“老师相信你们会读得比我更好!”由此可见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运用情感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更需要沟通与交流活动中完成。让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者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这样的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主动讨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秋天的图画》时,老师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赞美秋天?”有的学生建议用感情朗读的方式,有的学生要求用画画配朗读的方式,有的学生建议用朗读加表演的方式。这时老师提议,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任务,然后全班交流,一开始,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肯定会导致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朗读组的孩子们正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应该怎样读好课文的每一句。画画组的同学正在分工作业:有负责画画的,有负责上色的,有负责粘画的,有负责配文字的。而朗读加表演组呢?正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正拿着课本在摇头晃脑地读书,有的正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在分组汇报时,讨论非常激烈:“老师,我认为朗读组的同学很棒,让我感觉到自己像在画中一样。”一个女孩说。那老师马上对她说:“你也可以读得这么美的,请他们向你介绍点经验吧!”有学生说:“老师我想向表演组的同学提个小小的意见,我认为“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应该这样演……有学生说:“我认为画画组的同学还可以画些课文里没提到的景物,比如树林里的落叶,我就很喜欢,”……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无拘无束地交流着,让我体会到大胆放手,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所收到的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通过互相评价,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通过互动交流,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培养了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情感评价,真正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7

you hongyan

【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常把英汉文化等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在理解方面造成了许多误区,阻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语言、文化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称,是在一个社会漫长的形成演变中产生和发展的产物;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要真正学会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此语言的精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渗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下面先来看一个对白:一个外国人称赞一个中国人your wife is beautiful , 中国人用where ? where ? ( 哪里? 哪里?) 来回答,于是外国人说:from head to toe (从头到脚都美) ,中国人又谦虚地说:not to be seen ,not to be seen (不见得,不见得) 。这样的对话显然是由于说话方对中西方社会习俗差异的不了解而引起的。在美国,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交习惯,被人们称赞时,要表示乐于接受并愉快地感谢,不要急于否认或自贬,也不应表现得扭捏不安。而在中国,听到别人的赞美总要谦虚一下,因为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因此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会产生误解和歧义,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以致闹出了笑话。

就文化差异的内容来说,涉及面非常广,从中西方的文学、音乐、美术、雕塑、建筑风格和人们的衣、食、住、交友、娱乐、节日等风土人情到日常见面问候、称赞、致谢、道歉等生活习惯,还有中西方各自独特的委婉语、禁忌语乃至体态语言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时对待同一个词汇、同一个手势、同一句话,英美人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通常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如ambition(野心)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我们常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却常取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中国人在待人接物,举止言行总考虑温文尔雅,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对隐私的界定差异: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称谓上的差异;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nurse wang。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如 :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在美国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于别人所送的礼物,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 ( thank you , i really appreciate it) 。在讲英语的国家,谈天气是很保险的搭话方式,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 又如:中国人也喜欢用“去哪啊?”打招呼,如果和你的外国朋友说“where are you going?”大部分人会不太高兴,有甚者会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还有禁忌话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最明显的禁忌话题要数“how old are you?”。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能觉得很正常,可是对于说英语的国家人来讲他们更注重“个人隐私”,因此多半情况下,他们会告诉你“it’s a secret.”

由此可见,文化差异的确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更进一步说,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时,学生好比是整个建筑,文化是建筑风格,语言是建筑实体,而老师就是建筑设计师。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自如得体地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赋予语言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带着趣味情感学习,这样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印象就会深刻而牢固,理解也会透彻而容易,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惯用语。例如red 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红色象征着激情。但在英语中的红色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 (引人生气的事)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交流与角色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诵读英文诗歌,排练英文短剧。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戌林海. 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 外语教学与研究.

[2]张蓉.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罗明燕.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策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4]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刘道伍. 汉英文化对比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池州师专学报,2001

称赞老师的成语篇8

一、写字端正,卷面整洁。(5%)

二、基础与运用。(54%)

1、比一比,再组词。(8%)

悟( ) 顽( ) 乖( ) 历( )

物( ) 玩( ) 乘( ) 厉( )

2、圈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6%)

成熟(shú shóu) 尽管(jǐn jìn) 流血(xuè xiě)

心疼(tén téng) 投降(jiàng xiáng) 玫瑰(guī gui)

3、加部首,组词。(8%)

包( )( ) 寸( )( )

( )( ) ( )( )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9%)

初冬的早上,( )的一片大雾。田野和树林像披着( ),

( )看不清。太阳像个( ),一点儿也不耀眼。

杨时很爱( ),也非常( ),冒着( ),站

在程颐老师家门口,默默地( ),( )地等待着老师醒来。

5、把句子补充完整。(6%)

太空生活真有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里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了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4%)

 一条小鱼 用力地 小男孩 大海 把 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群结队地 破冰船 白鲸 跟着 冰区 游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连线。(8%)

长恨春归无觅处,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美国 伦敦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法国 华盛顿

两岸猿声啼不住,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国 巴黎

葡萄美酒夜光杯, 轻舟已过万重山。 英国 北京

8、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5%)

(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

( )这次秋游真有意义,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 )秋游这天,老师带我们去爬山。

( )天快黑了,我们慢慢地往山下走去。

( )我们站在山顶上往下看,行人小得像蚂蚁,汽车只有火柴盒那么大。

三、阅读与理解。(15%+16%)

(一)称赞15%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 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泻)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幸)。”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悄 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短文共有( )小节,标上小节号。1%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字。4%

3、照样子,写一写。2%

闻了闻 了 了

4、在短文中用横线划出小刺猬和小獾称赞对方的话。(2%)

5、小刺猬称赞小獾做的板凳( ),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 )。称赞的力量可真神奇,会让人( ),也会( )。(4%)

6、请你也“称赞”一下身边的同学、老师或亲人吧。(2%)

我最想称赞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秋天的山村 16%

秋天,我们山村更美丽了。山坡上的枫叶红得耀眼,松树绿得发亮,槐(huái)树、杨树的叶子变黄了。山脚下的柿子树,像挂了一个个小灯笼。山楂树缀(zhuì)满了红珠子。果园里各种果子成熟了,黄澄澄的大鸭梨,红彤彤的大苹果挂满了枝头,是那么鲜艳,那么惹人喜爱。

1、短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用“_____”线画出来。(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

( )的山村 ( )的枫叶

( )的大鸭梨 ( )的大苹果

3、圈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并在下面的括号里再写2个。(2%+2%)

( )、( )

4、用“”画出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并写出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4%

(1)把( )比作( )。

(2)把( )比作( )。

5、请你也来写一句比喻句。(2%)

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看图写话。(10%)

提示: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快乐地玩耍着,请展开你的想象,描写一下这热闹的景象。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以及下面这些词语:

漫天飞舞 鹅毛大雪 兴高采烈 追逐嬉戏 欢声笑语

快 乐 的 冬 天

参考答案

1、比一比,再组词。(8%)

悟(恍然大悟) 顽( 顽皮) 乖(乖巧 ) 历(历史 )

物(庞然大物) 玩( 玩具) 乘(乘号 ) 厉(厉声 )

2、圈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6%)

成熟(shú ) 尽管(jǐn ) 流血(xiě) 心疼(téng) 投降(xiáng) 玫瑰(gui)

3、加部首,组词。(8%)

包( 跑 )(跑步 ) 长袍 寸( 讨 )(讨厌) 村庄

( 雹 )(冰雹 ) 拥抱 ( 守)(守护 ) 过来

4、按照课文内容填空。(9%)

初冬的早上,( 白茫茫 )的一片大雾。田野和树林像披着(一层纱), (模模糊糊 )

看不清。太阳像个(红球 ),一点儿也不耀眼。

杨时很爱(学习 ),也非常( 尊敬老师 ),冒着( 鹅毛大雪 ),站在程颐老师家

门口,默默地(背书),( 静静 )地等待着老师醒来。

5、把句子补充完整。(6%)(通顺合理即可,可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

太空生活真有趣,(食物要做成糊状;睡觉时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

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过年了真热闹,(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晚)。

6、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4%)

 小男孩用力地把一条小鱼扔回大海。(或:小男孩把一条小鱼用力地扔回大海。)

 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出冰区。

7、连线。(8%)

长恨春归无觅处,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美国 伦敦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法国 华盛顿

两岸猿声啼不住,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国 巴黎

葡萄美酒夜光杯, 轻舟已过万重山。 英国 北京

8、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2、5、1、4、3)

阅读一:

1、共有4小节。

2、得、泄、信 、消

3、想了想 看了看 动了动 摸了摸 ……

4、“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5、小刺猬称赞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 香极了)。称赞的力量可真神奇,会让人(有了自信 ),也会( 消除疲劳 )。 6、略

阅读二:

1、是第一句。 2、美丽的山村 红得耀眼的枫叶 黄澄澄的大鸭梨 红彤彤的大苹果

3、红、绿、黄、黄澄澄、红彤彤 (绿油油 白花花 雪白 玫瑰色……)

4、山脚下的柿子树,像挂了一个个小灯笼。山楂树缀(zhuì)满了红珠子。

(1)把柿子比作小灯笼 (2)把山楂比作红珠子。

上一篇:感恩社会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我身边的活雷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