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展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15:45:15

看花展作文

看花展作文篇1

   2022年关于画展的观后感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画,那更不用说了,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那些杰作,使我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狭隘,认真汲取知识养分,在文化海洋中徜徉!

   2022年关于画展的观后感

  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画展,这个画展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梦想。我怀揣着这样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荷花优雅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花瓣将柠檬黄花蕊轻柔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墨色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蜻蜓停在盛放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作者想告诉我们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美丽,还明白了做人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2022年关于画展的观后感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看花展作文篇2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片断:

师:这一池香气袭人、姿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于美景之中,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再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一张放大的荷花图,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着池塘里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我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生: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我真想变作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

生:想!

师:(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贴在插图荷花丛中)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筒裙,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轻慢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呀。”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又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感染了。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学生说出五种野花,由于时间关系,师生商定本课只说蒲公英。)

师:谁先来说说蒲公英的美呢?

生1: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

生2:蒲公英的花像小,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生3: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生4: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

反思这一课例片段,教者通过情境设问,层层追问,拓展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提问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了文本,并走出了文本。

一、问――让学生走近文本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鲜明的个性及理论依据》一文中指出:“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伤的种种不同事物、现象,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体会到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态度。”课例中,教者首先通过挂图、音响等手段,让学生在感知美的意境后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一幅挂图,一段音乐,一个提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们看到了“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的情景,因而发出了“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的感受。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筛选和整合,独具匠心地创设好与教材相吻合的鲜活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形成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问――让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案例中,教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教者首先让学生说感受,然后问学生“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想“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一首小诗”来赞美荷花的“多姿多彩”、“美丽动人”、美妙“纯洁”,甚至“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接着,教者又提问:“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此时,学生们完全进入了文本。于是,学生们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自由释放,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可喜的生成:“叮叮咚咚”的池水“为我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一只只快活的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告诉我,他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告诉我,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他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教师一层进一层地追问,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动植物对话,想象文中角色,引感共鸣,因而学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由初步感知到大觉大悟,所以才有了浮想联翩、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的课堂生成。

三、问――让学生走出文本

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超越自己。”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拓展提问引领学生走出文本,灵活运用文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案例中,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说说蒲公英的美。从学生的表述不难看出,学生不仅理解了《荷花》这篇课文,而且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至文本之外,通过重新组合、创造,形成了新的语言。这正如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一方面是以课文词语为触媒,从中生发生活的情境;另一方面是以课文的空白处为契机,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蕴,超越了文本。”

看花展作文篇3

1.综合不是大杂烩,应是有智慧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活动应当同课文的阅读紧密结合,如果一味地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将背离学科学习目标。有些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二字的认识很肤浅,认为综合就是简单地把几门学科融入活动中。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汇报课上,有唱歌、画画、快板……台上的学生为自己的表现兴奋不已,台下的学生看得过瘾,老师也自得其乐。教学是热热闹闹,很是流畅,看不出有“疙瘩”的地方。听课的老师都觉得,非语文因素的介入过多,搞得像联欢会,又像部分学生的才艺展示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总之跟语文关联不大。部分老师以为把语文和音乐、美术等学科整合到一起,就是所谓的综合了。其实,综合不是大杂烩,应是有智慧地整合。

2.综合范围不是越广越好,要有侧重点

有些老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摊子铺得太大,以至于要收摊时,蜻蜓点水般走过场。如一位老师教学以“花”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前的指导课《花海拾贝》,从了解该县五朵金花作为导入,接下来“知花识花、爱花养花、品花悟花、写话赞花”。教学设计得很完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四十分钟的展示课上要看图说花名、说花的习性、花名由来、了解各国(省、市)的国(省、市)花、花的故事传说、写花的词语诗句、赞花的片段赏析、听赞花的歌曲,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可想而知,只能在每一处蜻蜓点水,谈何深入探究。涉及的知识面广不是不好,但是想把什么知识点都容纳在一次活动中,这样的综合内容未免太广。广得天马行空,广得没有侧重点,广得不利学生开展活动,这样的综合要不得。相反,综合时有侧重点,有针对性,范围小一些,活动时,学生好操作,教师更易引导。

3.综合不仅是知识的综合,更是能力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知识综合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综合。

新课标处处体现出对能力训练的要求。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 。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在生活中用语文的机会,结合现行教材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的老师在开展以“花”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就注重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活动分为四个小组:养花组负责从网上了解花的习性,把花养活的同时写好观察日记;采花组负责从网上搜集资料,把搜集到的有关花的知识做成手抄报;花语花意组则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宣传不同的花而代表的含义,什么场合(人)送什么花;赞花组的同学则专门搜集赞美花的诗文,通过朗诵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因为养花的周期长,所以活动周期也就很长,但是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甚至乐此不疲。活动结束,每个小组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如:在写观察日记中培养了学生热爱花草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电脑打字,学会了查找、筛选、整理有用的信息,最后汇编出一张张图画精美、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别小看这看似幼稚的手抄报,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对信息的鉴别处理能力都体现在其中;在编排节目时学生的胆识得到锻炼,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提高面对分歧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朗诵赞花的诗文中,学生对诗文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都能通过朗诵传递出来。这个活动,综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综合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

4.综合不能丢失语文味,语文味要贯穿始终

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了跨学科整合,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了许多非语文的活动,如让学生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等,这些活动如采用得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教学偏离方向,远离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的形式开展活动,可让学生写倡议书、建议信,办手抄报、壁报等,也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或少先队队会,还可以编演小品、编写广告等,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活动带来的快乐。有一老师的 “绘花姿”环节就特别有“语文味”:说描写花的词语(由二字词到四字词逐步加大难度)—背写花的诗句(挖掘学生的积累)—出示课文《荷花》片段(赏析写法)—出示几幅花图,选择仿写(自己独立完成)—小组内欣赏自己的片段佳作(相互交流)。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注重由易到难,由赏析到实践,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赏析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在交流中学会赏析他人的习作,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内容是否充实具体、形式是否生动活泼,还要对学生在语音、语汇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朝着理想迈进,让语文味贯穿活动始终。

看花展作文篇4

元宵节作文500字例文一元宵节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福州看灯展。

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出发了。一路上,我看见花花草草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呀,小朋友。”望着外面反复、无聊的风景,我渐渐有了困意。于是,我睡下了。

“醒醒,醒醒!”我睡得正香,猛然间被人推醒。我满脸不情愿地了起来,发现我已经在灯展入口了。

在灯展的路上,我看见有很多人已经出来了,又有很多人正在走进去。我心想:今天有这么多人,里面肯定很挤,看来要抓紧爸爸妈妈的手了。我连忙抓紧爸爸妈妈的手,一起走进灯展。

哇!真的好多人啊!在人山人海中,我只看到了大人、小孩,其他什么也没看见。这人群像没有尽头的大海,数也数不尽。“快看,前面有灯!”妈妈叫道。透过人群,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灯,在黑暗的衬托下,显得光彩夺目,十分耀眼。

最吸引人的就是“最美中国红”了:一个大大的灯笼上,喷射出许许多多的火花,五只凤凰围着灯笼展翅飞翔,旁边的烟花做得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噼噼啪啪”地燃放着呢!这幅花灯画代表着中国将会展翅飞翔!

接下来,我们又看了“筑巢引凤”、“城市广场”等花灯。

时间过得真快,广播里播出了灯展即将结束的通知。我一看表,天哪!九点半了!没办法,我只好跟爸爸妈妈回家了。

这次灯展认我体验到了人贴人的感觉。幸运的是,我看到了花灯。

元宵节作文500字例文二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姥姥一起去观赏元宵花会。

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整条街道被两侧的霓虹灯照耀的跟白天一样,街道两侧的行人,铺面的幌子看得都非常清楚。今天街道两旁的行人格外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们都在看花会表演: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打腰鼓的,还有飞镲的……好多好多,看得我眼花缭乱。你看那踩高跷的,走着走着,突然有两个人摔倒了,他们坐在地上爬不起来,只见有一个同伴围着他们转来转去,手里还做着一些动作,那样子别提有多滑稽了。我和姥姥继续向前走,这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支腰鼓队,好多老奶奶在一起打腰鼓,那声音、动作真齐。我们随着人流走,不一会就走到了大桥下,完成了这条街道的观赏。我对姥姥说:“晚八点整在河西公园会放烟花。”正说着,爸爸也追上了我和姥姥,不一会我们三人便来到了大桥的西侧,注视着河西公园方向,果然,八点整的时候,在河西公园的方向,升起了第一个烟花,只听“呯”的一声,上升的烟花炸开了,先形成一个很大的光球,接着又变成了一个个零零散散的小星星散落下来;接着又上升了一个,绽开之后变成了黄色的流星,慢慢地从天上滑下来,留下一道道闪亮的痕迹,真像春天的柔柳一样,真美;你看,那边上升起来一个小小的礼花,炸开后,变成了一个蝴蝶结,淡淡的粉红色,中间是浅红色的结,真好看;那边还有一个钟表,绿色的边,蓝色的指针,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咦?这不是一支箭吗?竟然穿过一个大圆盘,真不可思议;那边还有一个个小灯笼飞向远方。看!有一个飞得最远了,飞到了桥的那边,就不见了。

又看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一个从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礼花鸣放结束”,我们同时回头一看,这声音是从身后的警察叔叔那里传来的,爸爸对我说:“结束了,我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地说道:“今天的礼花真好看。”这时,姥姥告诉我,明年还会有的,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完成了这次观赏。

元宵节作文500字例文三当当当!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声音,我家的元宵味道品一品比赛正式拉开了……我被选为评委,爸爸妈妈则担任厨师,负责煮元宵。

我在客厅正看着电视,老爸就一把把我拉到餐厅,没办法,当评委就是难呀!

一到桌前,我傻眼了!数了数大大小小有碗十来个,每碗至少有汤圆4个,一碗一个味,上面还被妈妈贴了标签:玫瑰的、桂花的、黑芝麻的、巧克力的、花生的……再回想一下刚才定的规则,每人一个碗内必须吃2个汤圆,晕!我还以为没多少呢!没想到至少得吃20个汤圆!要知道,我可是最讨厌吃汤圆了。而且,我的体重与日剧增,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老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像专门气我是的,开始长篇大论:“女儿,你要讲信用,你刚才是怎么说的?而且,你还得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一套,还不就是为了让我吃了汤圆吗!吃就吃,谁怕谁呀!

我深吸了一口气,像准备开战的战士一样,做出了伟大的决定——吃!

说干就干,我抄起汤匙,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干掉了十来个汤圆。本来我吃撑了,想趁他们不注意,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但恶的妈妈却用我最受不了的激将法:“吃不了之前就应该说嘛!哪还用这会儿出丑?”说完还偷着乐。不行,不行,我受不了啦!我还就要你们看看我庞蕴含有多大能耐!风卷残云之力,我成功消灭了剩下的汤圆……

好难受呀!我的肚子里又一阵翻江倒海!没办法,两个卫生间他们两个各占一个。

元宵节作文500字例文四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德胜街。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看花展作文篇5

[关键词]国画青花托白 《圆明园瑞雪图》 荣宝斋 界画

我从事戏剧文学创作几十年,“破帽遮颜过闹市”,2007年忽晋京到荣宝斋、汲古阁举办画展!朋友们都不敢相信。我白创了一种“青花托白”的国画技法,画中国的山水雪景,本地的书画家们更不敢相信,难怪!我乃是退休后白寻找乐趣,年近古稀才吹着口哨,挥笔弄墨,调色泼彩。报社记者说我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发不可收拾”。至今画出了工笔山水、花卉、翎毛、奔马等,尤其是山水雪景图居多,被行家们誉为新“界画”。

雪景画似梦飘进了荣宝斋

2006年一天,我带着装裱好的画作去访衡阳书法家宾新华先生,要求换他的一幅中堂书法。他看了惊讶地问:“你会画画?……这是什么画法?”我说是中国山水画,“青花托白”技法画的雪景。他连说好好好!又说:“我们俩联合去北京办书面展怎么样?”啊!冬天一声雷,午时作了梦!我以为开玩笑,随口答应了。不想却一梦成真。两人经过研究协商,决定去荣宝斋。荣宝斋先不接受,意思是不随便接待名不见经传的老头。但我们不死心,第二次带了作品去游说,荣宝斋看后竞同意了!签了合同,双双分别为展出作准备。我赶紧创作出了一件件山水雪景图轴。

2007年7月19日至21日,北京荣宝斋临街大门上挂出《衡阳墨韵,宾新华・卿声浩书面作品晋京展》红横幅。用“青花托白”技法创作的山水雪景图,像梦似的飘进了荣宝斋精品画廊。满堂雪白光亮,画图中雪花树、雪花枝、雪花叶如玉似璧,婀娜多姿,熠熠生辉,吸人眼球。寒山冷水,冰雪袭人却不觉寒,却是千树万树梨花绽放诱人。其中三幅雪景图轴独特非凡,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

其中一幅:“青花托白”技法画的《银海图》横幅雪景画,构图独特,茫茫白雪铺盖的大平原,好似银海,一棵硕大的雪花树,弯曲如驼,占了整个画幅,北风劲吹,雪枝摇曳,雪叶婆婆,大势磅礴。田畴远处,红砖屋宇,猫在雪原中,整体和谐,气韵生动。标新立异不俗,十分醒目,围观者众多。一位美国观众指定要买这幅雪景画。我当时无思想准备,以“正在展出中”拒绝,不能让新作流出国外。后来这幅“杰作”参加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四国2008年亚太书画艺术精品展,被评为金奖,发表在“雅集”内中国册封面上。我也因这画被推荐为“2009年中国十强书画家”,画作由中国邮政局“贺年有奖明信片”刊载发行。这下子,搞了一辈子的戏,没成想,晚年却成了一个画家!

另幅《雪花冰花映梅花》也是“青花托白”技法画,竖式雪景图轴。湛蓝的河水婉廷,河岸一边是红砖新房,一边是山崖红梅相映,一条简易公路通过小桥,连接两岸,宽阔的河湾,细致描绘出一棵雪花大树,树下停泊着刚靠岸的木船,一群儿童玩雪人,打雪仗,一派阳光气象。题款是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从2006年起全部取消农业税”,为古往今来的创举而歌。画图立意鲜明,气韵生动,我们特邀请李敏女士光临来指导,她因故未来。亲家孔从洲将军的女儿孔淑静女士参观了展出。她说非常喜欢雪景画。展出后,我出于对的景仰,将此画赠送给了她,现在就挂在她那满是名家书画作品的客厅之中。

最值得一说的是,“青花托白”技法画的界画《圆明园瑞雪图》三十米长卷,围绕大厅一周。我曾在古玩市场淘到两本线装书,“光绪十三年七月天津石印书屋敬谨摹勒上面《御制圆明园图泳》”,四十景点,刊刻乾隆四十首诗,由鸿胪寺序臣孙佑,沈源绘制四十幅画图的黑白木刻版。我如获至宝,花两年时间,将四十幅图景连成一长卷,用青花为底色,以白粉画雪花树,改画成雪景图。较精细地将昔日的皇宫、宝殿、楼台、亭阁、水榭、龙舟、湖泊、水溪、山峰、虹桥等搬进新画里,大小比例、高低位置,基本不变。只是描上雪花、冰凌、瑞雪,巧夺天官,将黑板木刻画变成彩色中国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驰蜡象,玉色人间,展现观众眼前,欣赏拍照,无不流连赞叹。一位黑龙江来的农民老画家,他反复观看雪景画后,对我说:我一辈子看雪花雪景,就是画不出雪景画。从广州来的一对老夫妻,特意问:“我们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学绘画,老师上课说画雪景是‘留白’,你不是‘留白’呀!”我说是白己自学白研白创的“青花托白”新技法。这种画法一看就懂,不难,易学,请你多拍几张照片,多看一下就会画,比“留白”法要好。

抛石沉沙听水声看涟漪

我的创作理念是“追美、求奇、乐人”。艺术来源于典型的生活。中国山水画选择自然界奇特而美的风景,美与奇才能先乐己,后乐人。我白创“青花托白”技法画了多幅雪景图轴,不能白己个人看、白己乐、白己评,要请别人看,是否乐。就好比小孩喜欢玩水,爱捡石子扔进水塘里、小河里,听响声,看浪花。我把画展出让人看看,请人说说,看水声大小,涟漪多少层。展出后,把反应归纳于下:

作品屡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方家反馈回来声音,多有四字:“雅俗共赏”、“构图严谨”、“独具一格”、“色彩明快、气韵生动”、“铸有画魂”、“达到妙品”、“毫无章法”、“民俗不俗”、“风情有致”……

《北京书画家报》社司马春光社长,著文在《艺海》杂志和《中国书画家报》上发表:“以夕阳胜青潮,画意至碧霄……解读著名民俗风情画家卿声浩先生其人其画”写道:“……传统技法和独创新法完美地融于绘画之中。作品大气脱俗,让人耳目一新,且白成面貌。他画出了从未有人看过的风景和从未有人画过的画……又独创‘青花托白’技法,‘雪花树枝’技法来绘雪景,一改传统‘留白’画雪的技法。……‘青花托白’法,‘冰花树技法’为民族传统文化又增加新的画技,也必然会载入文化史册”。

看花展作文篇6

关键词:云南花灯;艺术家;舞台;生活;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148-03

董林(以下简称“董”):马老师您好,您大半辈子都在从事与云南花灯艺术相关的工作,不仅是著名的花灯表演艺术家,又是一名优秀的花灯剧目编导。然而,当下云南花灯的发展似乎进入一个相对“失语”的状态,您身为“见证”近代云南花灯发展的花灯艺术老前辈,对花灯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境况一定有自身独特的感受,今天就此相关问题特此来拜访您。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走上云南花灯的艺术表演这条道路的?

马正才(以下简称“马”):我于1938年出生在云南昆明,在我11岁时,观看到当时的民间花灯社团在村里搭台唱戏,我就尾随在花灯社团的后面,时常听得入迷。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下,我深深喜爱上花灯、滇戏这些戏曲。我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初小的水平,但是出于对花灯的热爱,我依靠自己,跟着花灯社团,“看样学样”地学起了花灯、滇戏,这也算是我与花灯的一种缘分吧。在1953年年底,我报考了昆明人民灯剧团,当时是团带班的形式,我就跟着团里一边演出一边摸索如何表演花灯。在1956年时,我进入云南省花灯剧团,当时的演艺道路算是进入了高峰时期,担任了很多经典花灯剧目的主要演员,比如《刘海砍樵》《蟒蛇计》《孔雀公主》《年轻的一代》等等。

董:马老师,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入花灯的编导工作的呢,又是什么样的契机使得您选择了这样的转型?

马:我的转型是在以后,在之前我一直从事的是花灯表演的工作,那时候为了更好地表演花灯,我还去过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可能是由于我性格的原因,希望多学一些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在1980年的时候我二上北京,去到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导演研究班,说来也感到荣幸,我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导演班的学生。通过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进修,我对花灯的音乐、剧目、道具、肢体动作表现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我正式进入编导的实践工作,是因为一个叫做《数九春风》的剧目,它讲的是1921年率领红军去闽赣边际发生的故事。我将剧中谢福海与毛委员之间,由一件棉衣发展的故事进行深化,不论是从音乐、表演还是从剧目的内容上我都进行了加工。在演出的时候,这部由我重排的戏获得了群众、领导的认可,记得当时省文化局分管戏剧的彭华副局长看完我重排的《数九春风》感动地落泪,最后他建议把这部戏的名字改成《一件棉衣》。后来这部《一件棉衣》在农村、部队、学校、剧院里都演的十分火热,得到了群众良好的评价。

董:马老师,那您认为您从花灯表演者过渡到一名花灯编导,演员与编导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种转型对您是否有产生什么影响?

马:从演员到一名编导,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懂得舞台”,“懂得舞台”说起来只有四个字,表面上看上去十分单薄,但背后却有大学问。以前做演员的时候可能我们把过多的精力关注到自己的技能、技艺方面,我们唱的嗓子亮不亮,好不好听,动作与表情是否到位等等。而后来做了编导以后,我就开始学会关注、思考观众的需求。一个优秀的剧目,一个优秀的花灯演员在喧闹的环境中是具有一种震慑全场的能力的,他能让观众把焦点聚集在他的身上。而如何构建这种个人魅力、创造鲜活的人物、增添戏曲的氛围与效果就是一个编导需要认真去思量的问题了。平时我常常走下舞台去到民间,问问群众喜欢什么,爱看什么,爱听什么。总的来说,从演员到编导的转变对我来说,它让我学会如何理性去总结一些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让我将我们平时的表演上升到一种理论的层面,学会运用理论去指导一些实践工作,从而创作更优秀的作品。

董:老师,您在解放前就与花灯结下不解之缘,是一名经历过新旧社会的花灯艺术工作者,那么,在您的印象当中,新旧社会时期的花灯有什么区别?

马:我认为,花灯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把它称为“老灯时期”,指的是民国初期以前的云南花灯。第二个阶段我把它称为“玉溪新灯时期”,我认为这是花灯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大致是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这一段时间;第三个阶段我把它成为“花灯全面革新时期”,时间是在60年代初期到前的区间。我认为“老灯时期”与“新灯时期”最大的区别在于,新花灯在剧目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与改变。先从剧目内容上来看,老灯时期的花灯的内容相对狭窄,多反映的是农民内心当中的一种伦理道德诉求,而玉溪新灯兴起的这一时期,新灯突破了以往的内容局限,大量从民间传说、善书说唱本中汲取素材,扩大了花灯的剧目内容。再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看,最突出的就是音乐的运用,老灯时期的花灯多为“腔多字少”的演唱方式,抒情性往往多于叙述性。而新灯时期玉溪花灯,由于花灯剧目内容的扩大,对于音乐演唱的方式也相对应地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必须具有戏剧性,与内容相匹配,因此,新灯时期的音乐表现形式为“腔字相合”,叙事与抒情性并重。实现了从简单的歌唱性向戏剧性的靠拢,音乐逐渐形成了以“道情”、“走板”、“虞美情”、“全十字”、“五里塘”五大调为主的曲牌体系,并且开始在花灯艺人中出现不同风格的表演。

董:老师,你刚才提到了玉溪新灯的兴盛源于其的大胆突破与创新,那么,这必然会涉及到花灯创作过程中的“根性”问题,我们知道花灯是来源于民间的一朵奇葩,也可以说是一种“草根艺术”吧,马老师,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如何处理花灯舞台表演中的“根”性问题?

马: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这也是我从工作至今一直在思考并且探究的问题。花灯从一个比较即兴的民间表演方式走向具有编导的舞台表演艺术,这也是花灯艺术的一个重要转型。如果要问我是“改革派”还是“守旧派”,我想我什么派别也不是。我主张中立地改革,这是一种根植于土壤中的改革,这是一种扬弃而不是一种断然地舍弃。我是一个经历过旧社会,生活在新社会的人,作为花灯艺术工作者,我看见过花灯艺术的辉煌,也心疼它在当下的“失落”。虽然现在花灯艺术已经没有曾经那样的辉煌,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过对表演花灯、创作花灯、传承花灯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在这段改革、摸索的道路中我们有过成功,但也走过不少弯路。比如现在很多花灯艺术的音乐选择、剧目创作缺乏对时代性的考量,盲目跟风,把大量现代的音乐元素、舞台道具欠缺思考地运用到花灯艺术当中,脱离了花灯艺术的土壤,脱离了群众,这种花灯艺术表现的方式具有局限性,是走不长远的。我觉得有一些成功的花灯改编剧目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花灯剧《包二回门》,在过去传统的花灯剧中强调的是相对世俗、娱乐性强的部分,幽默的剧情时常惹的乡亲们捧腹大笑。而后来楚雄州的花灯剧团将《包二回门》进行的改编,一方面保留了其中的娱乐成分,另一方面又让观众能够“在笑声中学习”,改编后的《包二回门》通过小丈夫和大媳妇的角色塑造,深刻地抨击了旧社会里存在的一些恶俗,使得这个剧目上升到雅俗共赏的层面。我认为云南花灯是我们云南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如果云南花灯脱离了云南这块土地,没有了乡音、乡韵、乡情,那它也就不能叫做云南花灯了。如何去保持花灯中的“根”,我认为还是要多抚摸时代的脉搏,多考虑当代人的心理、心态,人民群众才是支配一个剧种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获得认可了才能发展的更为长远,从而成为“全民性”的戏曲,也就是人人爱看,人人爱听,人人爱学。当然,这是需要我们所有花灯艺术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积累的。

董:老师,我十分佩服您对花灯艺术有这样一个宏观层面的认知,那针对当下的现状,您对我们新一辈的花灯学习者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马:我的恩师,金重老师是我最为尊敬的老师,在以往他对我的授业过程中十分鼓励我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自主性,在他年纪稍大一些的时候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年纪大了,不能时常走下去(去到基层,回归民间),但是你还能走下去。”金重老师说的这句话我时刻牢记在心里。我的恩师一辈子有两个“相信”,一是相信舞台,一是相信生活。“相信舞台”指的是老师强调我们对舞台的了解程度,只有真正上过舞台的人,有舞台经验的人,他才能够灵动地“走进来”和“跳出去”,能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一门艺术。而“相信生活”指的是,要不断深入到民间,去体悟民间生活的点点滴滴,云南花灯本身就是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只有不断在土壤中汲取养料,才能不断催放“山茶花”。因此,我也想把我老师送给我的两个“相信”送给现在在学习云南花灯,学习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的学者们。“相信舞台”就是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相信生活”就是充分学习、感悟艺术的文化底蕴,去寻找艺术背后所支撑的文化知识体制。而从我自身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我也给学习者们提一些建议:首先,学习云南花灯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为什么现在那么多青年人已经不喜欢听花灯了,因为他们从中找寻不到认同感,达不到艺术点上的共鸣。那么,我们应该多去挖掘一些真实的、优秀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素材,同时去结合当下的时政,从生活点滴出发,创作出优秀的、来源于群众生活的艺术作品。其次,要多去学习花灯的文化内涵,不要认为学习了花灯的基本技巧就是学习了花灯艺术,技艺、技能只是皮毛,如何深入文化内部去感受一门艺术的底蕴才是真正的精华。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阅读老前辈们整理出来的花灯文献、花灯剧目,多与老前辈交流沟通,尽心尽力理解、体悟花灯文化,这样在你表演中所呈现的花灯艺术必将达到新的境界。最后,切勿急功近利,现在有那么多的比赛、评奖活动,我的很多学生总是红着眼睛就想立马唱会一出戏,但却忽略了自身的基础仍不够扎实。学习花灯也是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的一种方式,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学习、去表演、去创作,那么我们的艺术也将更加的纯粹,而这种纯粹也将为你带来更广阔的舞台。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拿过什么特别的大奖,我只希望能够尽心尽力去为花灯艺术做一些事儿,为我所爱的工作尽一份力。我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静下心来,能和我们这些“老人”一起多沟通,多交流,一起去研究花灯,我感觉现在就是缺少这样一种理论研究的氛围,缺乏一个理论探究的平台。

董:正如马老师您所说的,当下的花灯人才培养定位、花灯研究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那么,请问马老师您又是如何看待云南花灯未来的发展呢?

马:伴随社会的发展,路打开了,门打开了,越来越多的艺术门类、艺术形式冲击着我们的感官,观众们也拥有更多的选择性、自主性。然而,我认为云南花灯现在暂时的“失落”并不可怕,艺术的形式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暂时的“失落”或许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确每个时段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对其作出相应的改变,去适应社会、人民的需求。演员再优秀,舞台再唯美,剧目创作上不去,免不了还是要走下坡路,剧本是艺术表演的载体,正如昆曲当中,一部《十五贯》就救活了一个剧种,因此,我们的创作者一定要学会“跟着时代跑”。而我们人才的培养也一定要拿准方向,花灯需要新鲜的血液,它不是博物馆里的艺术,我们应该多一些学术探讨与研究,少一些“凑热闹”的功利性比赛。从云南花灯的本体来看,云南花灯继续发扬的客观条件是存在的,它本身也具备向前拓展的潜力。云南花灯的背后有着稳中求变的博大情怀,它的表演形式也十分多样,优美的唱腔中充满了民族的味道、云南的味道。这些特性都注定了云南花灯这门民间艺术将会继续向前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云南花灯将会再次进入一个热潮期,可能到时候云南花灯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与以前有所不同,但是我相信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要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创新。对我而言,云南花灯在我心里就是一朵永不会枯萎的“山茶花。”

董:今天能够与您谈心、交流,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幸运,在感动之余我特别地受启发。我们年轻的一辈在有些时候的确太过于浮躁,缺乏了老一辈艺术家那种对艺术的务实与执着,您刚才提到您自己没有拿过太多的大奖,但是我觉得您用您的人生书写了荣誉,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与您进行进一步地交流与沟通,向您学习,谢谢您!

作者简介:

看花展作文篇7

关键词:茉莉花茶;星巴克;创新;发展

一、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和殊荣

茉莉花茶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茉莉花茶的生产。2011年,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2012年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福州茉莉花被授予“世界名茶”称号;2013年5月,福州茉莉花茶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理事会和研讨会上,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5年,福州茉莉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产品”。福州茉莉花茶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具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个地理标志的茉莉花茶。

二、福州茉莉花茶的现状分析

虽然茉莉花茶是福州的“千年品牌”,获得多项殊荣,但受到90年代福州城建项目的一步步推进,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到了90年代中后期,各地名茶纷纷打响自己的品牌,铁观音、大红袍等迅速占据市场地位,受到外地茶叶品种的冲击,茉莉花茶非但没有做好应对措施积极传播宣传,反而被挤压摒弃,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新时期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品牌借助搭乘互联网快车,进行品牌营销及知名度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而近几年来,福州正在复兴花茶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茉莉花茶之都,让茉莉花茶的千年文化底蕴重放异彩,也借助“互联网+”进行茉莉花茶的宣传营销。笔者通过走访福州茉莉花茶龙头企业之一春伦集团,了解到福州茉莉花茶除了以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等进行传播外,也借助微信、微博、淘宝等新兴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茉莉花茶的推广,但通过调查发现,春伦淘宝门店的销量低,淘宝门店的存在仅作为宣传手段,而非主要销售方式。在微信微博的宣传上,对比知名品牌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之处,首先以2016年5月份星巴克中国和春伦名茶的微博为例,星巴克中国在5月粉丝数量达到128万,而春伦名茶的粉丝数仅在3200左右,在5月推送的微博数量上来看,星巴克中国5月推送微博61条,平均一天两条,春伦名茶的微博数量自三月份以后,仅有两条。且从微博质量上来看,星巴克推送的微博多为星巴克的活动有关,包括星巴克各门店的优惠活动,衍生产品星巴克杯创意杯的宣传等等,同时星巴克也响应各种传播性高的活动,如五月第一个周天的母亲节活动,以及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星巴克推出“星冰粽”的宣传。其次在微信的宣传上来看,星巴克中国的微信平台和春伦名茶的微信公众号版面有各自的特色,星巴克微信公众号以推送产品信息为主,版面会随着季节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春伦名茶的版面主要以集团信息为主,结合春伦活动和产品等信息为版面首页。星巴克中国的消息平均一周推送一次,不同于其他公众号的频繁,一周一次不会让人感到厌倦,同星巴克中国一样,春伦名茶的微信消息也是平均一周推送一次,但从推送内容上来看,星巴克中国推送的消息结合最新潮流活动或语言,加上专业的软文,消息丰富有质量,而春伦名茶的消息推送一般,消息主要以春伦集团的动态及集团活动为主要内容,鲜少推送和茉莉花茶相关让人感兴趣的软文,与社会热点结合生硬,没有阅读兴趣。

与星巴克中国对比,春伦名茶没有自己的APP,而星巴克中国有独立的APP,功能齐全,包括可以定位离用户最近的星巴克门店,绑定星享俱乐部,查询礼品,分享心情,查询产品,同步到社交网站等。

三、福州茉莉花茶发展建议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茉莉花茶没有抓住前期的机会进行有效的宣传发展,在“互联网+”发达的时期,福州茉莉花茶的各企业首先可以借鉴星巴克等企业的成功之处,开发属于自己的APP,借鉴当下成功的APP的齐全功能,达到推广茉莉花茶的效果之外,也给顾客提供便利。

其次,茉莉花茶作为单一的茶饮,可以开拓衍生产品,如福州茉莉花茶另一龙头企业天福集团的放牛斑奶茶店系列,就是很好的示范,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星巴克中星巴克杯、“星冰粽”、马卡龙等咖啡“伴侣”式的,与茉莉花茶相配的各式配套产品,如茉莉蛋糕,茉莉茶杯等创意衍生产品。

再次,福州茉莉花茶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茶饮,其受众定位不同于星巴克的偏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白领,而适合面向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应抓住这点利用不同方式的传播手段,对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受众进行不同宣传,并且达到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销售。

最后,茉莉花茶作为福州的历史名片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是茉莉花茶自身的优势,福州茉莉花茶要发展,除了要依靠当下“互联网+”,但是也不能摒弃茉莉花茶的传统,在这一点上,茉莉花茶可以依托自身的文化底蕴,借助微电影或者开创独特节日的形式,将茉莉花茶的文化以故事、节日庆祝的方式表达出来,加以“互联网+”的推广,在宣传作为商品的茉莉花茶之外,也让顾客了解到茉莉花茶的深厚文化内涵。

四、结语

茉莉花茶作为福州的特色茶饮,有其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新时期下,茶产业的发展不能依托传统的媒介方式,要抓住机遇,将福州茉莉花茶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指导老师:林希)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部级、新时期茶产业文化的创新研究、20151347010.)

参考文献:

[1] 姚军,高续.浅析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模式[J].企业导报,2016,(4):92-93.

[2] 张玉云.从星巴克与联想的企业微博对比看企业微博运营策略――以新浪微博为例[J].商,2015,(24):212-213.

[3] 姜玲.微信平台上的品牌传播――以“星巴克中国”为例[J].青年记者,2015,(32):90.DOI:10.3969/j.issn.1002-2759.2015.32.057.

[4] 刘念.星巴克中国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之路[J].品牌,2015,(9):21-22.

看花展作文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40-02

“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一诗句真实地反映了现今学生的写作状态。“愁”是学生作文的写照,“新词”如何赋,“说”又如何打开束缚的枷锁?笔者认为,这需要给写作一定的自由度。传统的作文教学受应试理念、工具性的限制,大多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或拘泥课本、脱离生活、毫无新意,或从句式到篇章结构千人一面。这不但助长了假、大、空的文风,而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给予作文教学一定的自由度及生长空间,不仅能够解放作文教学,而且也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价值。

下面,笔者以《鲜花》作文教学为例,从命题、选材和表达等方面谈谈如何拓展作文教学的自由度。

一、命题自由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文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命题作文,变成了命令学生作文,进而引发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看题色变。笔者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少写命题作文。写什么,让学生有话可说,是第一要义。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说过:“写自己熟悉的,这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永远是一句正确的话。”生活处处有作文,生活中的素材应该是小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时,习作的内容就能展现出个性。教师如果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独具匠心地策划好一个个作文主题,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通过师生对话导入作文教学如下。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生活中常见的礼物。(展示礼盒)谁来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变形金刚、毛绒玩具……

师(打开礼盒):你们看,哦,原来是一束――

生:鲜花。

(板书:鲜花)

师:这束鲜花在你眼前,难道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生:好香啊!

师:请你赞美它两句吧!

生1:真是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生2:我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

师:这一束美丽的鲜花令这位同学想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这束鲜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二、选材自由

清代学者刘大就材料与文章的关系在《论文偶记》中有如下阐述:“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凤尽垩手段,何处设施?”而在作文实践中,学生感到最头痛的恰恰正是选材问题。笔者认为,选择素材应给予自由,即制约少、范围宽,且打破固定的条框约束,学生可以根据对材料的认识,自由地观察与体验,想象与联想,生发与链接。

师:这束鲜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看到了这束花中有几朵康乃馨,我想到了母亲。

师:母亲,多么亲切的词语呀,你是怎么想到?

生1:前几天是母亲节,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到花店为妈妈挑选了九枝康乃馨,代表着我爱妈妈的心天长地久。

师:鲜花可以送人,表达情意。(板书:人)

师:还有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2:有。一次我二姨生病了,我们全家去医院看望她,就送了一束鲜花给她。

师:鲜花表达了什么心意?

生2:希望她早日康复。

师:刚刚这位女生,还记得将鲜花送给妈妈时,妈妈是什么反应吗?

生1:妈妈把我紧紧搂住,嘴里不住的说着“谢谢乖女儿,你真的长大了”。

师:刚刚这位男生,还记得将鲜花送给二姨时,她是什么反应吗?

生2:她很高兴,脸上的笑容就像我送她的鲜花一样灿烂。

师:你们想到的是与花相关的故事,相信这些故事一定都很美好。(板书:事)

生3:我看到这束鲜花想起的是衬托着鲜花的花瓶。

师:你为什么想到花瓶?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物)

生3:如果鲜花是烛光,花瓶便是烛台;如果鲜花是白云,花瓶便是蓝天。花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呵护着鲜花,自己永远沉默无语,它拥有的是静寂的美。

师:你的语言如诗般优美,把它写下来一定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

生4:我想起了春天,花儿们一朵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师:看到鲜花会想起美好的春光。(板书:景)这花儿们如何争、斗,要是能写出一个童话故事来说不定会很有新意。

生5:我想到了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美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师:同学们由这束鲜花想了这么多,或想到人,或想到事、物、景,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睿智和丰富的情感,而且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或许我们还能有更多的思索。

师: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一朵花,你们看,你们思维的碰撞,开出的不正也是一朵绚烂的“花”吗?

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围绕同一个思维对象进行多方面、多渠道思考的思维方式。思维成功与否关系着写作的成败,开动思维多向发散,同一材料或同一个话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发现事物的内蕴和意义,可以让学生思路洞开、思如泉涌、下笔千言。从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在自由选材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学生所思所想进行概括、归纳,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强调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写作方法与技巧,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自然、灵动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文教学做到了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

三、表达自由

一束鲜花创造了一个境界,使作文课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调动起心里的感受,产生一吐为快的表达欲。选择的文体既要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需要,又要切合自身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自定文体,或编述故事、记叙经历,或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或临摹写真、展开想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命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命题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这样,习作的内容才会更加鲜活而富有个性。

师:同学们,这束鲜花给予我们许多的联想和感悟。这就是宝贵的创作灵感啊!抓住灵感,写下来的定会是妙笔生花之作!

师:写之前,如果有个合适的题目会更好。那么你的文章准备取个什么题目?(相机提示:新、奇、简、明)

师: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呢?

从作文成稿、修改到定稿,这一作文教学给了学生自由的思想空间。“一束鲜花”考量了学生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发现,更难得的是,学生用如花般的心灵深刻地思考与感悟,将“鲜花”这一话题演绎得非常精彩。

上一篇:爱就在你身边范文 下一篇:食品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