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5 00:20:14

角的初步认识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单元主题图“校园早晨”,引导:校园的早晨不仅美丽,而且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图中许多物体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吗?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的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角。

3.(课件闪烁)三角板、剪刀、时钟上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对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有角,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实物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罐、水龙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2)学生从例1的图中找角,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中所隐藏着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角。

(3)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谈谈对角的感受,说说角的组成部分。

(2)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思考: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引导学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数角。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4.折角、变角。

(1)用圆形纸片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用圆纸片折出一个角。

②让几个学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绍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用绳子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绳子,同桌两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绳子拉出一个角。

②全班学生听教师口令把拉出的角变大或变小。

③小组讨论,在变角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5.比较角的大小 。

(1)从刚才的变角游戏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2)比较两个大小相等、两边长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但两边长短不同的角 。

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比较课本中第42页第三题中两个角的大小。

③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并演示比较的过程。

④多媒体演示两个角动态重叠的过程,证实两个角大小相等。

6.体验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观察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2)学生动手画两个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师生点评欣赏。

(4)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方法。

(5)多媒体直观演示画角的完整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找角,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现角的抽象过程,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让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进一步体验到角就在身边,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折角、变角的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感悟到: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最后,运用观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拓展提升

1.多媒体出示:由角组成的美丽的图形。

2.学生观察欣赏图形,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3.学生自由创新设计:用角创作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欣赏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角、了解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作品。这是一个拓展提升练习,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自由发展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火花。(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

角的初步认识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初步学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感觉角有大小,角的大小的相关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初步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不当老师,现在我就是这个“角”,你们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吗?

生:愿意。

师:我呀,是一个小淘气,最愿意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我就藏在教室里,你们的身边。你们能找到我吗?

师:请把你找到的角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说找到的角)

师:谁想先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我找到的角是黑板的角。

师:上黑板前面指一指。

(生指的是角的顶点)

师:他这样指,同学们认为指的完整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角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指黑板角的顶点的同时,又指出了黑板的两条边。

师:对了。在指角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指出角的顶点,还要指出角向外的两条边。

师:谁还想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你找到的角?

生:边说边指数学书的角。

生:边说边指书桌的角。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我藏在哪儿都能被你们找到。现在我换地方了,跑到电脑的图片上,你们还能找到我吗?

生:能。

2.折角(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把角找到了。如果让你们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你们能折出来吗?(能)那就让我们动手折吧!

(生动手折角,折完后举起让大家看一看)

师: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角是什么样子?

生:尖尖的,有点儿扎手。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师:你能说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叫角的边。

(师把折的角贴在黑板上,标出顶点和边)

师:指着你自己折的角,跟你的同桌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谁能总结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画角

师:很高兴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了,那你们想不想把我画下来?请你们在本子上试着画一画,并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独立画角后,同桌交流)

生:我先画一个点,然后用格尺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

师:你画的角真漂亮。下面我们一起画一个角。

(师板书画角,归纳: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按照正确画法在本子上再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解了角。这儿有两个角,你认为谁大谁小?你是怎样想的?

(这两个角是大小一样的角,只是边长不一样长。)

生:我感觉边长的角大。

师:你想怎样验证?

生:我想把两个角放一起比一比。

(比角的方法: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

生:比完后,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看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一起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活动角吧!(师生动手做活动角)

师:你们手中的活动角像什么?

生:像剪刀

生:角一动一动的像嘴吃东西。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我们就把角当作河马的嘴,玩一个“河马吃苹果”的游戏。吃小苹果,嘴就张的小,角的开口就小。吃大苹果,嘴就张的大,角的开口就大。吃饱了,嘴就闭上了,角就合上了。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有关系:角的开口大,角就大;角的开口小,角就小。

二、拓展延伸训练

1.你们太棒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回家吧!今天我的角爷爷过生日,请角家庭成员吃饭。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同学们快帮角爷爷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一个图形是一个家,你知道它们家有几个角吗?

3.角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它们站在一起,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三、总结

角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就能发现它。

课堂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节课,在教学时充分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在导入教学时选用了校园早晨的图片,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图中藏着的新图形——“角”。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接着,教师转变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一个淘气的角,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的同时,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构建了一个平等、和谐、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其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通过找角——指角——折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从观察、发现、触摸、总结中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初步地认识角、了解角。又通过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等动手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又通过与同桌说一说的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篇3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如: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郑老师通过一个圆片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办法,动手折出一个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个比老师手中大的角,折完与同桌交流为什么现在折的角比老师的角大?通过调动学生动手折角、观察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的叉开大小有关。

二、注重教师的引领指导与示范演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郑教师为我们展示了他严谨扎实的课堂。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问孩子们可以怎么画角?学生们各抒己见,画法不一,郑老师话锋一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本上告诉我们角是怎么画的。然后郑老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最后孩子们才拿起尺子正确规范的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步步落实,扎实到位,相信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画角的方法,更学会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郑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后出示了3时整的闹钟、折过的吸管、剪刀等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郑老师让学生在长方形上剪一刀,会变成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篇4

子牙镇子牙小学

闫雪

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记法和读法,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经历发现角、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记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角。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猜图形”游戏,今天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个朋友,可是它们都戴了面具,你能猜出它是谁吗?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呀?说说你的理由。(预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角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你们想不想和角成为好朋友啊?角给我们出了三关难题,只要闯过就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大家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一)第一关

认角

1.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师:(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生上前用手比划,课件配合闪烁其中的角)

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课件动态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几个图形都是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直直的(顶点和边)

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角和你自己所画的角,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2.

判断哪些是角?

生依次判断,并说明原因。

(二)第二关

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

学生尝试“自由”画角。展示学生作品。

2.教师示范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

(2)学生练习画角。

3.学习角的记法和读法。

(1)师:为了把角表示出来,并且区别不同的角,在数学中规定了角的记法和读法。比如黑板上画了一个角,在这个角上标一条小弧线表示这里是一个角,并在它的旁边写上“1”,这个角就记作∠1,(板书记作:∠1)读作角1。(板书读作:角1)

(2)学生讨论“∠”

和“﹤”的区别。

(3)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取个名字。

4.标一标。

(课件出示)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1)学生独立练习。

(2)全班交流。

(三)第三关

比角

1.师介绍活动角并演示

2.小组讨论

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角的大小与边长有关吗?课件演示

4.得出结论

5.游戏闯关

三、总结延伸,深化角。

1、总结学习收获。

(1)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有关角的知识介绍一下自己吗?

(2)儿歌记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2、欣赏角的图形美

师:角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角所带来的奇妙和美丽吧。(课件展示:古今中外有关建筑物图片,重点选取由各种角组成的美丽图案)

角的初步认识篇5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超级秘书网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篇6

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我班共有学生28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班级荣誉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⑴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课与思想品德课与学生交谈,增加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开展工作。

⑵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学生出现较大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与表扬,当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退步时,要及时调查原因,扭转局势。

⑶进行家庭访问、通过与小学生父母的对话,了解小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1)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班级的值日制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组织好放学。

组织放学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小学生在经过半天或全天的紧张学习,离校时情绪变得激动,行为举止也容易失控,在返家的途中会相互追逐,不遵守交通规则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必须重视抓好放学这一环节的教育。打了放学铃后,班主任进教教室整理好学生队伍,向学生提出放学返家时的纪律。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

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该有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班风要以正确的舆论做起。

⑵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班干部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对后进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鱼丝。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生不能一概而论为差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努力吸取新经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七)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七)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篇7

本学期担任二年级四班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工作。现将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工作计划整理如下:

一、语文

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比较感兴趣,乐于学语文、用语文。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及记字的能力,初步懂得和掌握了一定的识记生字的办法,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在上课听讲和识记生字方面有待加强。同时在学习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如形近字易混,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虽然教师在课上进行了强调,但是作业中仍然有出错的现象,说明学生不够认真,另外在写话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学生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而写话时,如何将语言化为文字,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各种办法使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掌握。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 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 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 知道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 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二、数学

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角的初步认识篇8

本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当加强简易方程。在小学数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代数初步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算术知识的理解,可以使一些整数、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主要是逆思考的)化难为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的衔接。

2.本册平面图形的内容较多,在教学中,注意加强操作和画图,沟通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关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约数和倍数中的基本概念和算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知识的前后联系也比较紧密。本册教材在原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加强操作和直观,加强算理教学,加强对易混概念、计算方法的区分等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4.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分数概念的教学。教材注意加强与已学的分数初步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加强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5.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概念、法则多,抽象性强。考虑到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方面有所加强。下面就各单元主要内容和编写意图做简要说明。

一、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直角,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也为后面学习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较好的基矗其主要内容有4小节。

(一)角的度量

教材先讲直线和线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的知识打好基矗接着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再通过操作,用运动的观点说明角的概念,通过比较角的大小加深对角的认识。然后讲角的度量,先引入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讲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教材是通过折纸和用量角器量角来认识直角和平角,再通过测量介绍锐角和钝角。教材是通过例题教学按给定的度数来画角及其三个步骤,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二)垂直和平行

1.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情况。因此,教材在讲垂直时,从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引入,然后说明让其一条直线转动,使∠1变成直角,观察其它角变成了什么角。使学生看到每相邻两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引出垂直的概念。然后讲解画垂线的方法,分两种情况。接着通过实际测量得出从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最后讲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这是画垂线的一种实际应用。

2.平行

学生在学习第四册时对平行线已有了初步认识,这里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举出具体实物中的平行线,并通过延长每组直线,揭示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进而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之后,教材出现在平行线间作几条垂线,通过量它们的长度,初步认识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最后,教学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教学时要强调,画平行线时直尺和三角板不能滑动。

(三)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性

教材通过观察学生所熟悉的具有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接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三角形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三角形的分类

教材首先把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并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三角形整个集合与这三种三角形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至于按边分类,要难一些,教材只结合具体例子,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定义。然后引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及高的画法,除此以外不作更高要求,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从观察各种四边形开始,先引出四边形的概念,再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及高的画法,接着说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并用集合图表示出来。之后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梯形的一般图形,再通过操作认识梯形的特征,进而概括出梯形的定义。最后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及高的概念,再说明等腰梯形,并通过实际度量认识它的特征。

上一篇:个人评定范文 下一篇:秋天的树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