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年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01 04:25:56

关于童年的作文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1

My parents never forced me to do anything. I recited a lot of poems and fine articles, but not for performing before their friends and our relatives, just because I enjoyed rhythms and words. So I never considered them a burden。 Later, when I was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e homework was very few and easy to do, and I was never asked to be the top students.

Nor did my parents stop me from doing anything. After I finished my homework, I could stay outside for a whole afternoon to do whatever I liked. I used to go swimming in the river in summer, skating on the ice in winter. Sometimes I played basketball or football with my little friends. I could read any book, and my parents never examine it before my reading.

Sometimes I think my childhood was boring and not unforgettable, but I was really carefree and happy then. Wha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give a child a happy childhood?

只有一个词可以描述我的童年。这个词是“无忧无虑”,很多今天的孩子不懂,尽管他们有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和漂亮的玩具。

我父母从不强迫我做任何事。我背诵很多诗,好文章,但不执行他们的朋友和亲戚之前,仅仅因为我喜欢节奏和单词。所以我从不认为他们是负担。后来,当我还在小学,作业很少,很容易做,而且我从未要求最优秀的学生。

我的父母也没有阻止我做任何事。我完成了我的作业后,我可以呆在外面整整一个下午做任何我喜欢的。我过去在河里去游泳在夏天,在冬天在冰上滑冰。有时我和我的朋友打篮球或足球。我可以读任何书,和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检查过我的阅读。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2

2.童年,宛若星空,又蓝又美;童趣,宛若星辰,照亮了星空,使原本漆黑的星空透出点点亮光。

3.这就是我丰富多彩的童年,它是我生命的第一个阶梯,成长进步的第一个脚印,未来旅途的第一个站点。童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4.童年,是金色而无杂质的,童年的桩桩趣事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5.童年趣事百无禁忌,常常荡漾在童年梦中的我真的好想像睡美人那样一睡不醒,如果让我形容童年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清葡萄的葡萄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那童话般的故事吧!

6.而当我在童年的梦中畅游时,我真的想亲手摘下那芳香四溢的小花;打开那装满秘密的盒子,取出一个秘密;摘下那惹人喜爱的紫葡萄......啊!童年趣事真让我回味无穷。

7.我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童年里的趣事就像大海里的珍珠,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

8.我的童年非常快乐,那时发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一件事我一想起来心里总特别高兴。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9.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10.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11.…...”随着银铃般清脆的声音,使我想起了童年的生活。那时的我是幼稚的,是可爱的,是活泼的,同时做的事也是幼稚的。在众多群星中,挑一颗明亮的星星,它使我记忆犹新。

12.事让我开心,让我回味无穷,让我难已忘怀。它在我的记忆大门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忆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3

关键词:儿童文学 双重读者结构 对创作的影响

引言:

现如今,中国儿童文学值得关注和总结的地方很多,其中,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是正逐渐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对儿童文学双重读者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准确的、多方面理解儿童文学的本质,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影响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从而使得儿童文学更加飞速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儿童文学读者群的特点,纠正对儿童文学认识的偏差,揭示儿童文学的特点,从而人们引发对儿童文学本质的思考。

1.儿童文学的定义

研究儿童文学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儿童的准确定义。对儿童的研究是研究儿童文学的前提,是建立儿童文学大厦的基石。儿童并不是局限于约3~15岁的儿童与少年,更不代表儿童文学仅仅是给小孩子读的小书。研究儿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有两种儿童存在:一种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种是成人意识形态中的儿童。

2.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儿童文学的读者群具有双重结构性:不仅包括年龄意义上的儿童,而且也包括心性意义上的儿童,即成人”,这便是儿童文学读者结构所具有的特殊性。关注、分析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将有助于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推广、儿童阅读效率的提高和良好而持久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下面我们根据其双重结构性来进行探讨这两类读者――成人读者和儿童读者。

(1)成人读者

心性意义上的儿童并非是不成熟的的成人。准确的说,是一种依旧保持着童年的本真的成年人。其实,在每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小孩,他正是年少的我们。现在的我们正是由这个小孩成长而来的,他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自我。我们所具有的最纯真的人性、最可贵的品质一般都是在小时候保持下来的。由于性格、经历和社会环境改变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正渐渐的淡忘自己儿时的自我、童年的感觉。但这种淡忘并不意味着童年的丧失。

(2)儿童读者

谈到儿童文学的读者,更应该谈谈何为真正的儿童,因为他们才是儿童文学读者群中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中,有些学者曾对儿童的审美能力产生怀疑,认为儿童没有纯粹的审美能力。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表示不赞同。当作为一个成人,我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总是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情不自禁地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等。但孩子们却总是独具慧眼,在阅读同一作品时能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他们善于欣赏作品中沿途的风景,搜集每一点一滴的快乐,常常可以忘乎所以、全身心的投入,并融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这些都是我们成人常常忽略的最珍贵的东西。

3.国内的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当今社会,模仿、抄袭的他人作品的现象已让当代文坛变得乌烟瘴气。这些跟风之作,对作家来说,就是为谋取利益的肮脏之举;在读者看来,仅仅是作品的重复,信息的叠加。大量的这种垃圾信息,到了儿童及成人的手中,简直就是扼杀时间,浪费生命。一位作家一年可以创作上百部儿童作品,但也只能说是作品,根本就称不上是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一般都需要花费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2)作品严重脱离现实

儿童作品文坛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作品严重脱离现实,对当下问题的关注度不足,甚至没有关注当下的勇气和决心。《独船》《少女的红发卡》等作品,都可以称为“问题小说”。在今天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些作品概念化且艺术性不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农民工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校园暴力等。但是这种问题却没有得到儿童文学作家们的重视。

(3)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创新精神严重缺失

现在作家出书的速度空前绝后,质量却令人堪忧,创新精神严重缺失。一部文学作品,应该能给读者阅读的、思考及反省,要有理想、精神的向往。孩子们不能从作品中吸取养分,同时也很容易在作品里迷失方向。作家自己理想的丧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象。作家的职责是为社会创造精神食粮,而不是变成金钱奴役的“榜样”。

4.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展望

在建立新时代的儿童本位理论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将儿童本位解释成是以儿童文学服务对象的儿童为中心;将儿童本位观解释成是对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自主性的理解与尊重。这样的观点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用来作为儿童本位论的当代诠释,则将儿童本位理论矮小化了。

真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应该服务于儿童、理解和尊重儿童,更要认识、发掘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从儿童内在的本真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成人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自己人性中的可贵品质,也就是说要在儿童文学的创造中,实现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赠予。

5.结语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成了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而巨大的“文本”。从这些作品中,读者朋友们既可以享受它们的天真和趣味,也可以领悟其中的人生哲学与生活乐趣。对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的研究有助于让读者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对人生中的真挚情感、伟大真谛的精湛阐述,激起人们阅读儿童文学的那份原始冲动,鼓励作家们发现并创作出震撼人心、影响深远的儿童文学经典。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3]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上笙一郎.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4

创作排演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和打造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五年内乃至今后的两项重大工程。

一、创演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1.落实中发[2004]8号《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文件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通过精美的儿童剧作品和组织儿童剧演出,“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件指出:“要积极推动少儿文化艺术繁荣健康发展,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加大政府对少儿艺术演出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作家、艺术家肩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历史责任,多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少儿作品。”

为未成年人创作精美的艺术作品,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他们尽快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们表演艺术团体和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

2.推广儿童剧艺术,活跃少儿文化艺术生活,让未成年人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由于儿童剧表演团体、专业儿童剧演出场所奇缺,儿童剧艺术作品贫乏,远不能满足当代少儿观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故,需要在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多为未成年人创作优秀儿童剧作品,多为他们组织儿童剧演出。通过儿童剧演出,推广儿童剧艺术,活跃少儿文化生活。以寓教于乐的舞台艺术形式,演绎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让他们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关于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创演及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创建

1.大型现代儿童剧《我想种太阳》的创演

该剧由编剧王新生根据吴晓林小说《小小的我》创作而成,通过对残疾儿童欣欣不平凡的成长经历的展现,讴歌了正气,揭示了“励志、感恩、回报社会”的鲜明主题。此剧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儿童剧创演的空白,也因其地域特色鲜明、艺术呈现五彩缤纷、主题积极向上而成为一部引导少儿健康成长的生动教材。该剧在第六届全国儿童剧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赢得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该剧是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省剧协关注与支持下诞生的一部作品,以剧院先期垫资(包括个人集资)60余万元制作完成。首次采用由单位(个人)先行垫资创排,再由政府验收采购的方式。于2007年6月1日首演暨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河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演出,获得成功。同年7月10日启动巡演,至今已演出100余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

2.关于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的创建

隶属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河北大戏院,自2005年5月23日启新开业以来,按照河北省委提出的“构建和谐河北、创建文化大省”的指示精神,考虑到河北没有儿童表演团体,更没有儿童作品的现状,把组织儿童剧演出,创建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作为启新后的首要任务来抓。先后从省外接演了《美人鱼》《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等十余部根据童话改编的儿童剧,从而打开了河北省儿童剧市场,活跃了少儿文化生活。目前,“想看儿童剧,请到河北大戏院”已成为部分河北观众公认的宣传词。

通过组织儿童剧的演出和创建品牌化儿童剧演出场所,激活了河北省儿童剧演出市场,推广和促进了河北省儿童剧艺术创作,繁荣了河北省少儿文化艺术生活,赢得各级领导、中小学师生及各界观众的高度评价。特别是通过创演《我想种太阳》,起到了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辅助社会、学校及家庭对未成年人展开教育的作用。针对目前一些未成年人未摆正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起到了批判和警醒作用,让孩子们通过欣赏艺术,接受了美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了启迪和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创作和组织儿童剧的演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使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让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意识成为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这是文化艺术团体和每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是全社会的义务,这也正是我们创作和组织儿童剧演出活动所收获的终极效益。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5

作者选取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和儿童文学研究这个课题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童年为何要再现?儿童文学如何面临重构?这与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二十世纪中后期,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兴起并开始深刻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享受电子媒介为我们创造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一些困扰也萦绕在了我们的身边。在经济利益的驱逐下,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率、上座率纷纷追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全民皆娱乐,社会整体浮躁。人们越来越习惯电子媒介带来的快捷便利,立体刺激的声光电胜过黑白交织的平面文字。提笔忘字的人多了,静下心来思考的人少了。美国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向世人警示:“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泛娱乐化”倾向对国民心理、社会风气、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日益显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也不无例外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说:“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其中。于是,媒介文化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我国有不少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已就媒介和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展开研究。欧阳友权指出:在数字化媒介的强势覆盖下,“读图”胜于读文,“读屏”多于读书,直观遮蔽沉思,冲击美感,文化符号趋于图像叙事。图像文化的视觉冲击不断挤压着文字阅读的市场空间,萎缩了文学消费的读者阵营。

谭旭东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媒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并从个人的童年经验出发,认为电子媒介对当今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儿童面对的是印刷文化和电子文化相交织的文化环境,在这一环境里,儿童从上辈那里线性地接受文化熏染已不可能。其次,电子媒介改变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电子信息形成了儿童新的认知图式和认知心理,从而使其童年体验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体系已不可避免地遭到电子媒介的解构。在印刷文化时代,儿童的社会化更多的是依赖读书和学校教育,而电子媒介的兴起构成了教育的挑战力量,电子媒介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参与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作者对儿童所处的境况深感焦虑,通过阅读西方学者论著发现,虽然他们在探讨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和对文学的影响方面有着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媒介与儿童特别是和儿童文学内在或外在之联系的研究还存在空白地带。国内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文化研究专家对电子媒介对于儿童和儿童文学的影响也缺乏研究。作者深刻洞察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空白,勇敢而自觉地担纲此课题,并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学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这部论著的思路很清晰,其基本观点是:童年是在儿童观、儿童教育和读写文化等多种合力的作用下被历史地建构起来并得以确认的,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儿童教育文化和印刷文化都遭到了电子媒介文化的解构,童年生态遭到破坏。面对童年的这种危机,必须重塑儿童文化,以新的教育文化和阅读文化来抵制电子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达到呵护童年和捍卫童心的目的。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文化的一部分,在电子媒介所导引的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必须重建儿童文学,才能使儿童文学成为呵护童心、捍卫童年的儿童文化。

作者借助多学科观点,运用多样化、多角度的研究方法,把童年和儿童文学放置在历史的坐标和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探讨。谭旭东首先是采用了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童年建构的历史文化语境,探讨儿童文学在电子媒介文化语境中的变化及其文化价值,勾勒儿童成长和儿童文学社会关系的一个图景。其次,作者运用媒介和媒介文化的相关理论来考察童年生态的变化和儿童文学的发展,以媒介和媒介文化这一通道进入,跳出儿童文学来对儿童文学进行由外而内的审视。再次,他采用了弗莱的“系统批评”的方法,一方面主张批评与研究应建立在文学的内在原则上,另一方面又把儿童文学放到其他文学作品中去,并在儿童文学与其非文学语言背景之间建立起联系,在论述时还借助了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等多种学科的观点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力图对当下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出路作出整体性的剖析。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6

【关键词】儿童文学 语体特点 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3-01

一、前言

在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体特点和教学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加以明确。

儿童文学的读者指的是0到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包括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等,因而又区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我们这里探讨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童年文学。

二、儿童文学创作特点和语体特征

在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及同一些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语言和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针对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渐进性提高,开始运用道德意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长,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而且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现现象出发,求知欲增强等等一些心理特点,童年文学的要求是:创作主题要具体、明朗、简单、浅显、有教育意义,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则;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故事性;语言要生动有趣;主人公形象应该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同龄人形象或名人形象,可以设置一些反面形象,人物事件塑造时,可以少量穿插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主要使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

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在语体方面,儿童文学具有单纯、生动、趣味、优美等艺术特点。又由于儿童文学具有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心灵世界,有助提升儿童理解力的特点,所以它的语体必须浅显明白、具体形象、准确规范。儿童文学,因为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对语言有着特别的要求,它的语言不仅要把简明、规范和鲜明、生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才能吸引儿童,让他们感悟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国内儿童文学教育缺陷

目前在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第一,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新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不足。目前教材上选用的除了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等),国外安徒生、格林等的经典作品外,有时代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多。

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以教育性为主,忽视了儿童纯真好动的天性。这既和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上尤其是家长对于学生成绩急功近利的风气有关,也暴露了我们的作者常常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致使优秀和真正受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缺失。

第三,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过于强调思想性,总脱不了说教色彩,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空洞乏味,不能紧跟时代脚步,脱离了现代孩子的生活。比如家长教师偏好于《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但并不真正能够为儿童喜闻乐见,像国外的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童真童趣的刊物在国内儿童文学市场销量很好。

第四,由于教师对儿童文学不了解,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语言形体表达,或教学思想太过于成人化,或者过于注重课文的教育、测试功能而忽视其生活情趣与审视世界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作用。部分教师没有阅读习惯,或文学素养不足,抑或是无法融入儿童天真烂漫的世界,不能带领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感受愉悦,受到启迪,获得生活上的领悟。

四、儿童文学教学意见与策略

首先,教师要经常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将优秀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作品,译成生动有趣的白话文,不能让孩子直接面对空洞无聊的大道理。同时把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落实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上。在教学中,要注重儿童的生活情趣和习惯培养,以课文为导向,让孩子把眼睛、行动、思想都集中到作品中,集中到身边的人和事上 。

其次,要把学文本内容转变为学语言欣赏。1.变被动读课文为主动学语言;2.变讲课文为讲故事、说生活;3.变悟课文为领悟生活、提升道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语言,进而发现儿童文字运用的奥秘,引领儿童把学到的语言和道理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日常言行中。

最后,站在儿童的兴趣和视角教出儿童情趣来。儿童作品的面向的对象是孩子,但创作和教儿童文学的是成人。我们知道孩子的世界是与我们不同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功利心和对应试的目的性来讲课,那么孩子得到的只能是乏味与反感,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进入孩子的心灵,孩子也不会得到文学本身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必须细心琢磨,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儿童的心理去思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儿童作品教出儿童情趣来,让儿童真正喜欢上文学,真正地从源头培养孩子的高雅情趣和良好习惯。

总之,儿童文学文本接受有其特殊性,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着年龄上的隔阂状况,在阅读和创作都介入了很大程度的成年人因素,致使成人观念难免会与儿童的审美发对立与冲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教育和指导作用,还要充分尊重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个性和接受方式,并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当的价值观引导和兴趣培养,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琴.儿童文学教学方法初探[J].群文天地,2011(23)

[2]何德珍.儿童文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9)

作者简介: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7

高洪波说,中国作协历来重视儿童文学工作,十分关心儿童文学作家,努力为繁荣儿童文学办好事办实事。2004年11月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在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会上代表中国作协提出了繁荣儿童文学的八项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儿童文学界的士气。三年来,这八个方面工作都得到了落实,令大家很振奋。比如,中国作协积极组织儿童文学作家深入生活。注重吸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入会,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共发展儿童文学作家会员57人。2007年在鲁迅文学院专门为儿童文学作家举办了一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第六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3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学习,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在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中,每年都有儿童文学创作项目入围,从2004年到2006年三年间,已经有13部作品得到扶持。在第七次全国作代会和200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都有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家代表参加。此外,还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工作,积极为儿童文学作家出访开展对外文学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重视向国外介绍我国儿童文学作家和优秀作品等等。

高洪波说,中国作协十分重视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评选、推介工作。努力办好《文艺报》的儿童文学评论版,支持《中国儿童文学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儿童文学研讨会,对重要作家作品、热点文学现象进行研讨,关注具有特殊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把脉、导航。每次全国优秀儿童文学评奖结束后,都会组织一次研讨会,这几乎成为一个惯例。200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会之后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研讨会”的论文集《光荣与使命》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外,还组织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现状及发展趋势研讨会”、“陈伯吹与中国儿童文学论坛”、 “安徒生童话的当代价值: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张天翼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等等。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是联系、服务儿童文学作家的工作机构,也是加强儿童文学学术交流、促进儿童文学创作繁荣的服务机构。中国作协注重发挥儿童文学委员会的作用,努力为委员会的工作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团结儿童文学作家、指导儿童文学发展、促进儿童文学繁荣的积极力量。高洪波介绍说,自1997年以来,儿童文学委员会已经建立了年会制度,对当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实绩、现象等各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安排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整体把握儿童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及时发现经验和问题。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每年都编选一部《中国儿童年鉴》,组织人员撰写年度综述文章,涵盖各个门类、重点作品、热点现象等,成为研究儿童文学的重要资料。在目前儿童文学理论评论阵地比较缺少的情况下,也为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与漓江出版社合作的《中国年度儿童文学选》《中国年度童话选》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既适应了读者的需要,也成为该年度短篇儿童文学作品成绩的展示。面对目前幼儿文学读物多而不精的状况,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编选出版了多种幼儿文学启蒙用书。还在2005年、2006年审读推荐了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幼儿文学精品彩绘版》。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大型出版工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中有8位委员参加编选,全面展示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成就,为当下儿童读者提供了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

据了解,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在推动中外儿童文学交流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多位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中国澳门2006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0届世界大会”的组织筹备和研讨,与国外同行就当前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的新语境、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不久前,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邀请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伊朗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佐拉・丹妮座谈,一批儿童文学专家相互交流了各自国家儿童文学发展的状况,观念的碰撞给双方都带来启发,更增加了国外同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兴趣和关注。

关于童年的作文篇8

菲律宾,是一个典型的受文明中心辐射和影响的“边缘文化”地带,也是世界各主要文化的交汇地带。其儿童文学虽然受外来影响较多,但并不缺乏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巴兰卡(TheCarlosPalancaMemorialAward)文学奖,获奖作品代表着菲律宾写作的最高水平,成为学者研究所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其影响远远超出国界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成为菲律宾社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12年6月14日将在美国举行的第39届国际儿童文学年会,把会议主题定为菲律宾儿童文学与发展。拥有“人类学博物馆”著称的菲律宾因文化的多样性让其儿童文学的研究成为东南亚现代儿童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块。

二、菲律宾儿童文学发展简史

菲律宾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受到了东西方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和美国文化等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菲律宾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与本土文化撞击和融合,形成了色彩绚丽的菲律宾文化。(史阳,2011)可以说,菲律宾儿童文学的发展是外来文化传入和本土文化演化的结晶。菲律宾儿童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术流派出现,时间并不长。

(一)西班牙殖民统治前后

早期的儿童文学,散见于当地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如神话、寓言、传说、童谣、歌曲、史诗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本土文化被根本否定,凡是威胁到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书籍和著作都要烧毁,“caton”或“cartilla”①成为菲律宾当地儿童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儿童书籍。Cartilla是一本教授孩子识读拉丁字母的书,上面印有一些宣传基督教义的诗歌和用于“五月花节”②时献给圣母玛丽亚的唱赞歌。

(二)美国殖民统治时期

20世纪上半叶,美西战争后,美国吞并了菲律宾,为从根本上消除菲律宾人的反抗行动和敌视情绪,美国殖民地政府在菲律宾采取一些带公益色彩的措施,通过输出美国文化,来消除菲律宾人的不满,稳固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秩序。1901年,美国政府先是动员一批即将退役的驻菲律宾美国军人留在菲律宾,在中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帮助修建道路和桥梁,建立医院等公共卫生系统。同时在美国国内招募以教师为主的志愿者赴菲律宾,以美国的教育模式为榜样建立菲律宾的教育体系。只要是在菲律宾任教的美国人,一律被当地人称为“托马塞茨”(Thomasites)③,意指乘坐“托马斯号”客轮到达菲律宾的美国教师。正是由于来自美国的英语教师的努力,菲律宾才有了通行全境的、统一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正是Thomasites开启了菲律宾书面儿童文学的先河。Thomasites给菲律宾带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文学书籍,如《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格利佛游记》,《鹅妈妈童谣》④和一批儿童书籍,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LouisaMayAlcott)《小妇女》、安娜.休厄尔(AnnaSewell)的《黑骏马》、刘易斯.卡洛尔(LewisCarrol)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些外来书籍的启发下,菲律宾本土作家也开始用英文编著本国的儿童书籍。由于菲律宾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有些起初并非专为儿童创作,但因当时儿童读物稀缺,也被重新编写来适应儿童的需要。这些专为孩子而重新编写出版的故事,重要的要属塞维里诺.雷耶斯(SeverinoReyes)⑤于1925年5月25日以笔名罗拉.白斯洋“LolaBasyang”在“Liwayway”杂志出版的“白斯洋祖母的故事”(TheStoriesofGrandmotherBasyang)。该系列故事汇集了菲律宾经典寓言、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约400个。在促进人们关注菲律宾儿童读者地位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还有胡安.西.雷尔(Juanc.Laya)和卡米罗.奥西尔斯(CamiloOsias)。雷尔和奥西尔斯是菲律宾20世纪上半期杰出的教育家。他们通过发展和使用儿童书籍,促进儿童教育,被称为菲律宾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奠基人。1932年,奥西尔斯所撰写的六册“菲律宾读者”(ThePhilippineReaders),是菲律宾人撰写的第一本儿童教材。由于里面部分内容涉及菲律宾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有关菲律宾动物的故事而被看作菲律宾当地儿童文学的先驱。美国殖民统治后期,菲律宾当地作家开始重视用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创作儿童文学。他们把国内英文的民间文学重新用菲律宾语撰写,如1957年的ManuelandLydArguilla(菲律宾故事和寓言),和1958年的I.V.Mallari(来自山区的故事)等。

(三)二战独立后的菲律宾,重塑民族精神,极力发展民族文化

独立后,菲律宾政府为了重塑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政府设立了各种儿童文学奖项。如:巴兰卡文学奖(TheCarlosPalancaMemorialAward)、皮拉尔.佩雷斯青年文学奖(thePilarPerezMedallionforYoungAdultLiterature)、萨兰格作家奖(SalangaWriter’sPrize)、艾卡拉插图奖(AlcalaIllustrator’sPrize)、克瑞斯.阿拉巴多儿童文学杰作贡献奖(TheCeresAlabadoAwardforOutstandingContributioninChildren’sLiter-ature)、金书奖(theGintongAklatAward)、菲律宾儿童文学协会奖(TheGawadKomisyonParasaKuwentongPambata)、杰出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出版物奖(Outstand-ingProductionInChildre’sBooksandYoungAdultLit-erature)等。尤其是巴兰卡文学奖(儿童类)和青少年读物组织(PBBY⑥)在促进菲律宾儿童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1、巴兰卡文学奖卡洛斯.巴兰卡纪念(TheCarlosPalancaMemorialAward)奖,创立于1950年,是菲律宾文学领域最高、设立时间最早的专门性文学奖项。为了纪念菲律宾知名企业家唐.卡洛斯.巴兰卡(DonCarlosPalanca,Sr.)对菲律宾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而以其名字命名。1951年颁发首次奖项。为了推动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巴兰卡文学奖于1989年对英文和菲律宾语撰写的短篇儿童故事专门设立了儿童短篇故事奖,2009年新增儿童诗歌奖。2009年,卡洛斯.巴兰卡基金共拥有527篇短篇故事、366首诗歌、208篇散文、344部独幕剧、182部大型剧、60部电视剧、54部电影剧本、36部小说、34个科幻故事、148个儿童故事、77篇学生习作和165首儿童诗歌。各类文学奖项通过评审元素和参赛标准对菲律宾儿童文学的创作题材、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艺术风貌等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2、菲律宾青少年读物组织(PBBY)菲律宾青少年读物组织是一个永久性机构,由部分研究机构和代表各行各业的个人组成。研究机构有:国家图书馆(TNL)、菲律宾文化中心(CCP)、儿童交流中心(CCC)、儿童博物馆(MuseoPambata)。个人主要由教育家、研究人员、图书管理员、书评撰稿人、著作家、插图画家、说书人、出版商、书籍销售商和媒体组成。为了纪念国父何塞.黎刹尔(JoseRizal)的“猴子和乌龟”(TheMonkeyandtheTurtle)故事译文在伦敦出版,菲律宾青少年读物组织每年7月的第三个星期二举行“全国儿童书籍日”,旨在推动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青少年读物组织每年通过主办短篇故事创作比赛及对这些故事的赞助出版等活动,活跃和丰富了本国的儿童文学发展。

三、结语

上一篇:万圣节活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那一次我真后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