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16 21:27:59

关于友情的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1

关键词:朋友 交友 友谊 汉语箴言 俄语箴言 对比分析

一、“三位一体”的意象概念“朋友―交友―友谊”

在现代语言学中,对于社会显性道德价值观的研究方兴未艾。友谊在所有文化中都属于基础性的社会显性道德价值意象概念,在中国和俄罗斯文化中也不例外。将友谊视为个人间的关系类型,我们深入研究并分析了上百句含有朋友、友谊、交友字眼的箴言表述。正如语言学者 В.И. Карасик 和 И.А. Стернин所指出的:“友谊”的核心是“朋友―交友―友谊”功能性语义的三位一体(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триада друг-дружить-дружба)。这种友谊“三位一体”的情境认知在语言携带者日常意识中反映为:主体(情境参与者)――谓项(情境的功能性动作)――抽象名称(情境阐释,不受情态和时间因素的限制)。(Карасик , Стернин2005:512)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朋友”在汉语字典中的释义。

《在线新华字典》中“朋友”的基本解释:

朋(péng),彼此友好的人:朋友。宾朋。至爱亲朋。

结党:朋党(为私利而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的一帮人)。

成群:群居朋飞

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比:硬大无朋

姓。

友(yǒu) 彼此有交情的人:朋友。友谊。友情

有亲近和睦关系的:友邦。友邻

相好,互相亲爱:友爱。友善(《在线新华字典》)

《辞海》朋友 péng yǒu:

释义:1.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2.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

3.特指恋人(夏征农,陈至立2009)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友谊”在一些汉语字典中的释义。

《在线新华字典》友谊的基本解释:

友(yǒu) 彼此有交情的人:朋友。友谊。友情

有亲近和睦关系的:友邦。友邻

相好,互相亲爱:友爱。友善

谊(yì)交情:友谊。交谊。情谊(《在线新华字典》)

《辞海》词汇友谊 yǒu yì:

释义:朋友之间的亲密情谊。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表现在情感(如相互了解、相互同情)和行为(如相互支持、帮助、援助)等方面。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夏征农,陈至立 2009)

在《辞海》和《在线新华字典》中对“交朋友”的解释是一致的:

交朋友 jiāo péng yǒu

释义:1.结交朋友

2.方言。专指男女恋爱(《在线新华字典》,夏征农,陈至立2009)

由此可见,在汉语语言文化中意象概念“友谊”有如下基本特征:两个人,志同道合,彼此信任,亲密纯洁的感情。

接下来分析一下“朋友―交友―友谊”在俄语词典中的释义。

在《叶夫列莫娃俄语详解词典》中对“朋友”(друг)有如下释义:

关系很好的熟人,关系亲近的人,与某人有友谊的关系(适用于与女性的关系):知心朋友。挚友。亲密的朋友。

追随者,拥护者,某人或某物的护卫者(书面语): 自由追随者(Друг свободы)。

3.用于尊称或者表示关怀的称呼(口语)。“怎么样,朋友,你吃饱了吗” ―― 果戈里( 《Ну что, друг, тебя накормили хорошо?》 Н. Гоголь)( Ефремова2006 )。

“友谊”(дружба)在《乌沙科夫俄语详解词典》中的定义:

“亲近的、友好的关系,由于依恋和好感而密切的交往。长久的友谊。”(Ушаков2001)

《科学院小词典》、《奥热果夫俄语详解词典》和《乌沙科夫俄语详解词典》对词汇单位“交朋友”(дружить)是这样解释的:

1.和某人。与某人处于友谊的关系,做朋友。

2.转义,与某物。热爱某物,对某物有癖好(口语)。酷爱书籍( Дружить с книгой)。爱好运动(Дружить со спортом)。(Евгеньева1957―1984) (Ожегов, Шведова2005)(Ушаков2001)

以此看来,俄语语言文化意象概念“友谊”的结构形式特征是:亲近的关系,建立在共同兴趣基础上。而表示尊称和保护者的意义已经超出该意象概念。从上述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俄罗斯不同的是,在中国的精神文化世界观中“友谊”是不与非生命物质联系在一起的。在俄罗斯,词汇单位“朋友”可以用于表示尊称和关怀性称呼,而在中国词典中未见类似使用。

二、意象概念“友谊”(дружба)在汉语和俄语箴言中所反映出的交际行为准则

为了更加确切地说明中俄语言文化与友谊的关系,我们来分析“友谊”在汉语箴言中的意义和所反映出的交际行为准则。

【友谊与快乐、喜悦相联系】

友情是愉快,是爱,是不再畏虑,是不再受孤寂的侵凌。―― 徐志摩

【朋友之间要讲信用】

子曰:与朋友交,严而有信。――(春秋)孔子

【朋友有权利批评、教导你步入正途】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刘开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友谊是在学习中的相互支持】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春秋)孔子

【在友谊中朋友相互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战国)孟子

【友谊就是志同道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

【友谊是超物质的价值观】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用不着靠应酬去维持。――罗兰

【友谊具有永恒性】

友情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巴金

【友谊要经受考验】

对友情惟一的考验,就是长久不变的真诚。――柯蓝

【友谊将人们区分并重组】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友谊以相互支持扶助为基础】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友谊建立在真诚之上】

你要打开人家的心,你先得打开你自己的,你要在你的心里容纳人家的心,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里去。――钱钟书

【人的生命中需要友谊】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友谊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利益之上】

友情的基础是互惠。商人之间友情的基础是利益上的互惠,挚友之间友情的基础是心灵上的互惠。――汪国真

【在友谊中呈现出平等关系】

交朋友就是平等相待,以诚相处。―― 丁玲

综上可以看出,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友谊是超物质的价值观,是任何一个有感情、有行为能力的个体所必需的。

“友谊”在俄语箴言中所反映出的意义和交际行为准则。

【有朋友是一种幸福】

在人生中只有一种毫无疑问的幸福,那就是为他人(朋友)而活。―― 列夫・托尔斯泰

【在俄语语言文化中友谊的强度远不及负面价值观――憎恨】

对某种事物的普遍憎恨可以使人们连结在一起,而爱情、友谊、尊重就逊色多了。――契诃夫

【友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是无私奉献】

友谊不是服务,不用为之感谢。――杰尔查文

【友谊仅存在于人类的生命阶段】

九泉之下无妻子,亦无朋友。――叶赛宁

【还有一种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友谊具有永久性】

友谊如蜡菊――虽然花朵苍白,但永不凋谢。――显克微支

【友谊建立在真诚,坦率和开诚布公之上】

朋友就是对我无话不谈的人。―― 别林斯基

【友谊不总是能经受得住考验】

友谊像比赛――当势均力敌时,人们相互交往;当落后或者超过对方时,联系断绝。――塔拉索夫

【朋友之间的感情胜似血亲】

真正的朋友比亲人更亲。――加里宁

【友谊可能真诚也可能虚伪】

真诚的朋友会为好友的成功而感到高兴。虚伪的朋友则会因此嫉妒。――苏霍路克夫

【友谊就是互相 理解】

友谊就是会俩人一起沉默不语。――阿克肖诺夫

【在工作的地方不可能有友谊】

工作和友谊是两条平行线:不会相交。――苏沃洛夫

【朋友可能比敌人更危险】

笑里藏刀的阴险朋友还不如公开明显的敌人。――显克微支

【朋友有权利批评、教导你步入正途】

朋友应该第一个给予严厉的批评,为了同志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 尼・奥斯托洛夫斯基

【友谊是不平等地把人们连结在一起,一个受另一个的支配】

两个朋友中一个总是另一个的奴隶,虽然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从来都不承认这一点。”――莱蒙托夫

【还有一种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友谊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需要统治者。友谊爱平等。――冈察洛夫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好好地、忠实地对待朋友】

在朋友遭遇不幸时也要始终不渝地对他。―― 莱蒙托夫

【选择朋友――是特别重要的时刻,因为朋友相互影响】

同志们,择友请谨慎,因为有些人像疾病一样会传染。――高尔基

以上对于箴言内容的分析表明友谊代表的意义在所对比的语言文化中是有差别的。

第一,在俄语箴言中更清楚地显示出了对友谊评价的矛盾性,换句话说,在俄罗斯文化中友谊代表的既是幸福又是不幸。相应的,友谊可能带来幸福也可能带来不幸;朋友可能变成敌人,因而,完全信任朋友是危险的。但难以置信的是在此基础上朋友竟被认为是最亲近的人,甚至比血亲还亲。这可能间接证明了俄罗斯语言文化中亲属间关系的冷淡。除此之外,在俄语箴言中把友谊说成是超物质的价值观,但是,就其力度、强度和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而言,友谊又输给了那些反价值观,如憎恨。

第二,在俄罗斯语言文化中,一方面与汉语箴言所证实的一样:友谊是可以从中获利的实用主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把友谊说成是无私奉献的友善关系。

第三,友谊在汉语箴言中可以表现为在学业上的帮助,换言之,朋友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互相学习的关系。

第四,在中国,认为拥有朋友是人存在于社会中的必要条件。

第五,我们要指出的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中,友谊都包含这种意义: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интим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综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友谊是语言文化的基础性意象概念,是以“由自己到他人”为原则的结构性相互关系。在友谊概念下包含着被两国文化所公认的行为准则。此意象概念在中俄两种语言文化的箴言中具有固定的重要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在线新华字典[K].

[3]Карасик В.И., Стернин И.А. Антология концептов. - Т.1. [M]. Волгоград: Парадигма,2005C512с..

[4]Ефремова Т. Ф.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160 000 слов / В 3 т. [K]. М.: АСТ; Астрель, 2006.

[5]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С.И. Ожегов, Н.Ю. Шведова. [K]. - Москва: ИТИ технологии, 2005.

[6]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3 т. / под. ред. проф. Д.Н. Ушакова. [K]. - М.: Вече, Мир книг, 2001.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2

摘要:本文基于猎头的视野,分析校友会及其经济效应,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猎头策略与手法。

关键词 :校友 猎头

校友会经济是指利用校友的人才资源价值,以及由之带来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配置。这为猎头人才搜寻与利用提供新的发展平台。

一、校友会经济与猎头资源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调查表明,一个人一生中财富的87.5%来源于人际关系,只有12.5%来源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校友会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脉关系,可为同窗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提供工作岗位。校友会经济的猎头策略利用个体认同的社会文化特征,从而大大减少环境、人才信息等的不确定性,方便猎头顾问获取有效信息、搜寻高效人力资源。

1.校友资源。校友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又是一个单体的概念。指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类别的学生,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教授、兼职教授和教职员工等人员。校友对母校有一种天然学缘联系,有特别强烈的认同感。当今,学校的毕业生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随着学校的发展毕业生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庞大,具有相同群体认同感的校友数量亦会越来越多。其次,校友资源在毕业后在行业、企业、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交集,为猎头顾问借此校友资源来拓展客户关系网、专业人才网、社会交际网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2.校友会经济。校友会经济指以母校为核心的社会活动,通过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为母校、校友以及社会带来客观收益的经济活动。学缘关系代表着各相关主体共同享一种身份,而由于学校同一形成的群体归属,实质上是一种以学缘关系为基础的群体认同。如今,学缘群体认同在校友会的社交功能面临着重大转变,同届别、同地域校友以饭局、校庆等形式的经济活动的交流效果差强人意,反而行业性或有特定主题的校友会呈现出更有效益的延展性,这种以现有志趣、行业信息共享为导向的革新为猎头在校友会经济上的行业性、个性化运用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机会。

3.猎头下的校友会经济。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校友构成了以母校为大本营的庞大信息网,广泛收集国内外的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最新先进技术以及生产概况等各方面信息,反馈到母校。校友不仅能够为学校提供各种重要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母校的招生、教育、科研、就业、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做好宣传工作。可见,开展猎头活动可有效利用有感情作为依托的校友关系网,基于与校友间的情感认同与共鸣,迅速消除目标候选人的抵触情绪,让对方信任,建立亲密关系,快速有效获取宝贵信息,同时亦可借助校友关系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校友提供就业机会,其次,有利于扩充人才数据库,搜寻潜在合适的人力资源。

二、校友会共性与特殊性

校友情结是校友对母校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内心深处延绵不断的特殊感情成为社会上素不相识群体有感情寄托的内在动因。

(一)共性

校友经济目的是通过校友与母校之间天然的纽带,长期不断循环推动相关经济活动的发展。校友会的共性更多体现在人脉的长久、层次多元、圈层密集。

1.长久的人脉。专业与人脉竞争力是一个相乘的关系,如果光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以中央财经大学校友会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建立的校友会是少有的在民政部登记备案的社会团体,走在各高校前列。作为学校的对外窗口,主要任务是扩大和提高学校的影响和地位,利用海内外一切社会资源筹措办学经费,为学校的发展服务;积极联络校友,开展各项有关工作。校友会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校友门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脉,为校友们横向、纵向联络起到桥梁作用。这种长期的人脉存折为中央财经大学校友们提供了一个经营人脉的平台。与学校经营校友会需要智谋和策略一样,猎头拓展人脉圈,可把校友会融入人脉资本,以校友为圈子,以小滚大。

2.起点不同,层次多元。校友包括了是同一高中、同一大学、同一研究院等不同层次,毕业后往往呈现出校友在行业、地域、年龄梯度等多元化现状。同为校友但不同教育背景的情况在当今亦普遍存在。当今在社会上,校友会经济活动对毕业生来说是唯一的可利用人脉。且具有越高教育背景的校友会经济活动背后所拥有的校友资源是最为广泛和优质的。对于猎头来讲,需要寻找独特的搜寻方式,在星星中找到月亮。而优质高效的人才库是猎头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校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人脉资源,具有庞大的校友信息网、多层次的校友数据特点。为猎头搜寻合适候选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资源搜素解决方案。

3.圈层关系密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一条恒久不变的社会定律。校友会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一个个圈子影响着各行各业。成立于1913年的欧美同学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孙中山就曾经出席过成立典礼,而今这一组织无疑成为了连接海内外的重要纽带。欧美同学会有几个分会,比如留加分会,经常进行以加拿大为主题的聚会,介绍加拿大方面的动态。还组织一些商务考察,组织春节联欢,这些圈子并不是专门谋求明确的商业利益,重要的是为这些有相同背景的人提供一个聚会的平台。欧美同学会的精英俱乐部式的人脉圈,对猎头来讲,可延伸出一种新的校友撒网法,通过组织校友会经济活动、建立完整的同学录、校友录等策略,识别出校友中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潜在合适人才。猎头在校友圈子中捕猎人才和结交客户,演绎人脉资源储存神话。猎头顾问的职业特性和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圈子的走向:圈子只会越来越大。因此,猎头顾问应把握好每次的校友会经济活动,不断完善校友关系网、维持校友稳定合作关系,尽揽人才和校友所在企业信息,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和人才储备库。

(二)特殊性

校友会的特殊性对校友的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人脉有限性、校友之间的戒备心理、校情绪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1.校友会是人脉有限的平台。大多数高校的校友经济开发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联络沟通多为感情交流,大多处于自发、无序、低效、不规范的状态。校友会的人际关系的局限性在于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与财富决定了一个人所处的关系圈,决定了他所拥有的校友资源。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同质化、同层次的校友资源具有很大局限性,不利于个人的人脉的利用与延伸。

2.戒备心理。校友会是校友关系网的集中体现。但在毕业后的社会中,校友网表现出来的形式大多数是分散的、零散的。毕业后,当素不相识的校友相遇,难免会出现戒备心理,怕校友的接近是对不怀好意,另有所图。因此带来的逃避、拒绝等行为,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当今行业校友交往中不乏存在防校友的群体现象,这对猎头顾问接近校友候选人以及获得候选人信任造成一定的阻扰。

3.情绪化。校友会经济活动下由于彼此相识相熟的关系,在活动上容易出现校友情绪化现象。喜怒哀乐不经意间转换,喜形于色,甚至可能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大发脾气,出言不逊。这些情绪化的现象在行业组织的校友会趋势下人才的甄别与利用有着一定刻板效应的阻碍。

三、校友会经济下的对策与建议

校友会经济作为一个非常的活动,必须找到非常关键,使用非常手段进行运用。

1.从猎头行业的角度,应重视校友资源的运用。欲猎其人,先猎其心。校友会经济作为当今新兴的搜寻人才可行的方法,有利于猎头行业内的猎头公司在一个个精英汇集的校友会上中放大和延伸自己的交往空间和影响力,与其具有亲和力的校友共享行业资讯,共同探讨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从而获得更为广泛、有效的情报。

2.从企业的角度,应构建一个校友交流平台。在企业外部,现在是一个营销时代,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企业或者是知识培训企业和猎头公司。人脉资源的共享成为企业搜寻目标客户或潜在客户的一大趋势。因此,企业可通过新闻会宣传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开办主题校友会,邀请知名校友上台演讲;并与校友们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再次,举办校友学术交流活动,与校友们共同探讨企业的发展与方向。通过企业校友会经济的运用,与专业人才、潜在人才建立友好联系,实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从猎头顾问的角度,应关注候选人中的核心人才。一个组织的生产效率与未来发展,往往取决于少数(20%)关键性的员工,这些人可以为企业获取大部分(80%)的价值。校友作为重要的人脉资源,猎头顾问应把校友变成其拥护者、客户或者商业伙伴。因此,猎头顾问应利用自身人际结构较稳固的校友资源,甄别可流动的校友人才。必要时借助候选人中信息聚集的小灵通者的帮助,从而有效获得候选人的信任与其个人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与实践、性格爱好等信息资源。

4.从候选人角度,应发挥自身潜力股的优势。物以稀为贵,高级人才的身价、职业心理、事业空间相对以前都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稀有的候选人拥有天然的绝对的主权,可以决定自己的去留。作为校友角色特殊的候选人,应与猎头顾问协商签订保密协定,防止由于校友特殊原因,从而导致自身信息的泄露与被利用。其次,把猎头顾问作为自己利益的代表,以争取合适的薪资与福利待遇。再次,候选人入职之后,与校友猎头顾问保持联系。同时,猎头顾问应为校友提供特殊的个性化后续问题处理方案,如家人的安置、住宿的安排等。为候选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延伸自身猎头品牌效应。

综上所述,校友会经济是社会发展可利用的必要资源,是一个于高校、于校友、于社会,三方协助发展,共赢互利的价值流动过程,为猎头人才搜寻与利用提供了策略与手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贺美英;郭樑;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2]宋斌.猎头与反猎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谢晓青.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J].广州:高教探索.2010.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01-2

1 导论

朋辈(peer),包含“朋友”和“同辈”的意思。“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同辈”是指同龄或年龄、辈分相当者。朋友和同辈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人生观、价值观念、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相同的关注问题等。

大学校园是年轻人聚集的求学场所。对于在校园求学的高职学生来说,有两种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朋辈关系,这两种关系不仅对他们当下的学习、生活有着关键作用,而且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人生道路也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建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个人寄托情感、实现互助成长的需要,也是集体维系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需要。

本项目立足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期管中窥豹,了解高职学生基于班级、宿舍以及交友圈的朋辈关系构成及特点,发现其中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推进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良性发展,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2 调查样本及数据统计说明

本次调研针对本校的五个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文法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和基础教育学院,共发放并回收200份问卷,经过对问卷进行逻辑检验,有效问卷150份。其中,男生占54%,女生46%,男女比例比较协调。学生年级分布包括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各个年级,73%的受访者是独生子女,61%来自中小城市,16%来自县城、乡镇,16%来自省会城市,其余的是农村生源。问卷的数据采用手工录入,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情况

3.1 朋友的重要性

有46%的学生认为朋友对他们比较重要,40%的学生认为朋友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朋友对他们是可有可无或不重要的。说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朋友的。

3.2 亲情、友情、爱情在大家心中的位置

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把亲情排在第一位,然后是友情、爱情。选择亲情与友情的人几乎相等,说明了友情在他们心中还是占有一定分量的。

3.3 朋友数量

大多数学生拥有的朋友数量在5-10个,有42个学生拥有的朋友数量在11-20个,甚至有36个学生拥有的朋友数量在30个以上,这三个主要数据说明了同学们并不缺少朋友,侧面也反映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很强。而且从朋友的数量上中可以看出他们与朋友的关系不错。

3.4 通过什么渠道认识朋友

有90-100位学生他们认识朋友的渠道是通过同学发展为朋友的,60-70位的学生是在社交软件上认识朋友的,同样有60-70位的学生是通过发小、领居、双方父母、父母关系成为朋友的,50-60位学生是通过参加辅导班认识朋友的,还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朋友介绍和其他方式认识的朋友。相比于过去结交朋友的单一方式,现代学生有了更多渠道去认识更多的朋友。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家通过社交软件交朋友也变得十分常见。

3.5 目前最好的朋友是怎么认识的

超过80位学生目前最好的朋友是同班同学,这占有了很大一部分,次之有60-80学生目前最好的朋友是舍友,有20-40位学生目前最好的朋友是以前小学或初中的同学,不足20位学生目前最好的朋友是通过交友软件认识的朋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目前最好的朋友是发小或者在社会活动中认识的。说明大多数学生目前最好的朋友是自己身边接触比较密切的人,反映了同学们更倾向把与自己来往比较频繁的人当成最好的朋友。

3.6 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近120位学生会结交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超过80位学生会结交价值观相同、有相同的信仰和目标的朋友,20-40位学生会结交性格与自己互补的、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东西的朋友,不足20位学生会结交总是可以找自己出去吃喝玩乐的朋友。反映了大多数学生选择朋友比较看重是否趣味相投,还有一些学生选择朋友时则希望交到性格上可以与自己互补的来互帮互助。

3.7 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和朋友交流

57%的学生是通过网络在线聊天进行交流的,35%学生是通过打电话交流的,其余学生是通过见面聊天交的或通过书信联系。说明网络在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为各在异地的朋友之间提供了便利。不过在大家选择最便利的条件交流时也可能由于网络存在一定的虚拟性而造成一些风险和误会。

3.8 和朋友在一起会做什么

有77位学生和朋友在一起会聊天,64位学生和朋友在一起会去网吧,62位学生和朋友在一起会去逛街购物,14位学生和朋友在一起会去吃饭,3%的学生和朋友在一起会去做其他的事情,只有6位学生会和朋友在一起学习。说明大家和朋友在一起主要就是聊天谈心,一部分男生会和朋友一起去网吧,一部分女生会和朋友一起去逛街购物,这些都是他们钟爱的事情。不过大家都不太可能与朋友一起去学习。

3.9 和朋友之间有矛盾会怎样处理

43%的学生会把矛盾放任一边,等着朋友处理。39%的学生会想着如何解决矛盾,积极处理矛盾。10%的学生会有其他方法去解决矛盾。8%的学生会自己为矛盾烦恼不已,却碍于面子不愿意解决。说明了多数学生逃避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态度消极,不愿意自己去解决。少数学生对待矛盾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愿意正面去解决问题。

3.10 遇到什么困难会向朋友求助

有60-70位同学选择在遇到情感上的困难会向朋友求助,有70-80位选择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会向朋友求助,有50-60位同学遇到网络游戏上的困难向朋友求助,少于10位同学遇到金钱上的困难会向朋友求助,从这些所占比率可以看出,在学习上、情感上、网络游戏上遇到困难向朋友求助的比例占多大数,其中在学习遇到困难向朋友求助的比例是最多的,侧面也放映了现在的学生比较注意自己的学习。3.11 如果朋友求助会如何处理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朋友的求助时会力所能及地尽量帮忙,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尽全力帮忙,少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帮助朋友。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乐于助人的,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朋友解决难题。少部分同学可能由于怕麻烦或者没时间等原因而不愿付出精力帮助朋友,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朋友,只是口头应承,也反映了部分同学处事较为圆滑。

3.12 在生活中最看重朋友的哪一点

74%的学生更看重朋友的人际交往状况和处事方法、生活作息。反映了大家更想与人际交往状况和处事方法、生活作息良好的人做朋友。有20%的人比较看重朋友的学习成绩,说明了他们更愿意和成绩较好的人交朋友。还有6%的学生更看重朋友的其他方面。

3.13 在班级内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有近40位同学表明他们在班级内与同学关系非常要好,与同学关系比较好有99位同学,与同学关系一般超过20位同学,与同学关系不太好和很不好的现象没有,由此看出同学与同学之间都属于朋友关系,虽然不是很好的朋友,但也都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14 在宿舍内与室友的关系

有18位同学认为与室友关系非常密切,认为与室友关系比较密切的有123位同学,认为与室友关系一般的有36位,认为关系比较生疏的有5位同学,认为很生疏的比率没有。

3.15 同性朋友较多还是异性朋友较多

学生们喜欢交异性朋友的占大多数,喜欢与同朋友的占少数,说明异性朋友对于学生们更具吸引力。也反映了异性朋友更能合得来,彼此可以互相欣赏,融洽相处。

4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存在的问题

朋友对于学生来说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大家最重视的除了亲情就是友情。很多学生表示,如果没有现在的朋友,很多事情都不能妥善解决,心情抑郁的时候情绪难以缓解。大多数学生与同学关系比较好,基本没有与同学关系不太好的现象。但作为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再加上青春期不成熟的特点,高职学生还是在朋辈关系处理上出现一些问题:

①部分学生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朋友,认为这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②有些学生比较任性,在对待一些问题时思想不够成熟,不能体谅别人。

③碍于面子不愿意正面处理在朋辈关系上遭遇的问题,不去理智地分析问题所在,总觉得应该别人先来道歉。

④在与朋友交往时过分依赖网络,据了解,有学生就连向别人道歉之类的问题都要去网上搜索标准答案。

4.2 解决方法

①加强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朋辈关系。例如,学校开设一些心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建立满意的朋辈关系。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可以借助典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方式让大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切实体会到朋友的重要性、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等。

②社团或者班级多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们的关系更亲密和融洽。例如,开展主题班会,探讨各种与朋友相处的难题,通过一些联谊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知道如何与身边的人成为朋友,让他们感受到现实朋友的温暖,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③加强师生关系,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指导社团等方式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给学生以学习上和生活、情感方面的指导,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5 结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他们成长发展中的各种积极因素,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这将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朋辈关系在高职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多数人可以与朋友正常交往,愉快相处。遇到生活上或者情感上的问题时,学生们也更愿意向年龄接近、接触频繁的人求助。但高职学生还是在朋辈关系处理上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朋辈关系对高职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朋辈人际交往教育,通过班级、学生社团、学校心理辅导机构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 李东.高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1(6).

[2] 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J].高教论坛,2010(10).

[3] 孙元,谢秀钿.朋辈群体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9(4).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友资源;终身发展

近年来,校友作为高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学校的品牌和得天独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国外高校的重视。哈佛、剑桥、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学府,都把支持校友在社会上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看做学校的重要任务[1],校友捐赠也成为牛津等知名高校渡过经费难关的“杀手锏”。而我国高校对校友的重视程度则很不够,尤其是关于高校图书馆支持校友发展的研究尚处空白。今年是辽宁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期间,许多校友在图书馆流连忘返,希望能继续得到母校图书馆的支持,这也是众多校友对母校的强烈建议。由此,笔者认为,在服务方式网络化和资源存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在学校里支持学生学识的增长,而且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把服务延伸到社会,支持校友的终身发展;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培育校友资源、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做好服务工作。

1 高校图书馆支持校友发展的必要性

1.1 校友终生发展的需要

校友终其一生对母校有获得智力支持、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等众多需求,尤其在知识更新加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校友的这些需要显得尤为迫切。“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想再回母校充充电”“工作后想获得像母校图书馆那样专业的资料太难了”“一边工作一边读研,压力很大,能收到母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料,真的胜过雪中送炭呀”,等等,是许多校友的肺腑之言。如今,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的校友与日俱增,由于校友对母校的特殊感情,对母校图书馆的“家底”比较熟悉,需要资料时,他们想到的首先是母校的图书馆。同时,多数校友的单位和所在地图书馆与母校图书馆相比,文献信息资源的专业性要逊色得多,甚至没有他们所需资料。面对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此时的校友比较焦躁,如果得不到母校的有力回应,就会产生人走茶凉的伤感,甚至贻误他们学业和事业的发展。作为教育这一特殊产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为自己的“产品”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已成为终生学习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高校培育校友资源的重要途径

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社会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社会评估”包括社会对校友的评价和校友对母校的评价。校友在社会的作用,通常被视为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地位的重要标志。美国最佳学院排行的一级指标就包括“校友的满意度”。以往那种不注意人才培养质量、不关心校友成才,毕业生一离开校园就人走茶凉,等到其成功之后,学校再与其联系并向其要回报的功利活动,难以让校友产生认同感。因此,为了培育优质校友资源,在校友与母校共惠互利的基础上,形成双方共同的良性发展,高校必须改变办学理念,在校友毕业之后继续追踪关心他们,给他们的事业、人生以必要的帮助。围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高校图书馆把服务拓展到校园之外,主动为校友服务,支持校友发展,帮助校友成功,势必使母校图书馆成为校友的精神家园。这对提高“校友的满意度”,对密切校友与母校的联系,维系和强化校友和母校之间的感情,对校友资源的培育乃至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和学校的声誉都是极为必要的。

1.3 高校图书馆扩大影响和赢得支持的需要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已培养出众多的毕业生,校友人数与日俱增,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有数以万计的人活跃在生产、科研、教学、开发、管理第一线。例如辽宁大学建校6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逾12万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一批学子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有不少毕业生还成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这些校友既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有待图书馆开发的“潜在资源”。在“知识就是财富”“信息改变命运”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关心和支持校友的成功和发展,对校友、对高校和对图书馆都是“名利双收”大有作为的事业。校友受益于母校图书馆取得成功,势必提高母校的地位和影响力,彰显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同时,图书馆的滴水之恩也必将得到校友的涌泉相报。

1.4 高校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的需要

走访时,我们体会到有成就的校友都很忙,只有母校和他们保持长期的联系,才能让他们有机会为母校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的过程中,加强和校友的信息联络、建立校友终身发展的档案和制度,关心校友事业的发展、掌握校友信息动态、完善校友数据库和梳理校友资源,等等,已是大势所趋。显然这些绝不是校友办公室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主动分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在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专职从事校友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甚至一些规模较小的高校没有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发展校友在校期间与图书馆结下的深厚情谊,从校友离校之日起,一直建立紧密跟踪与联系,为校友提供他们所需的前沿科学和理论成果,主动分担校友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任务。

1.5 校友“知识性失业”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08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一股暗藏的潜流——“知识性失业”已悄然浮出水面。资料显示,我国高学历人才的失业率正呈增长态势。据某沿海城市调查队统计,在该市近两万失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数比例已突破20%。_3]如今,知识更新和老化速度越来越快,如果就业前他们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帮助,继续学习、调整、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必然因知识老化而荒废所学专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面对“知识性失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必须尽快提到高校图书馆的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

2 高校图书馆支持校友发展的可行性

2.1 校友用户的特点

(1)校友的文献信息需求与高校馆藏的学科专业具有一致性。

(2)熟悉母校图书馆的馆藏,了解所需资料的馆藏情况。

(3)目的明确,所需资料专业性和专指性强,以查阅外文资料、母校自建的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为主。

(4)自我服务能力强,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5)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诚信,能够自觉遵守馆规馆纪。

(6)无论是白发苍苍的学长还是初出茅庐的学弟学妹都孜孜不倦,勤奋进取,令人敬佩,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7)在校期间就与图书馆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8)人员层次较高,一旦因偶然的需要得以满足就会逐渐成为稳定的用户。

2.2 馆藏资源的潜力

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千余所高等院校不仅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了所有公共图书馆[4],而且,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学科门类更全、学术性更强。另一方面,高校部分馆藏利用率并不理想,很多高校价格昂贵的外文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不到30%。此外,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传统作品“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变为对网络作品的“点对面”模式,这意味着同一部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将会比传统方式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和受众。[5]加之,校友的文献信息需求与馆藏文献的一致性,高校图书馆在不需额外增加馆藏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向校友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2.3 办馆条件的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进一步改善。在评估机制的约束下,多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稳定并逐年增加;馆舍面积不断扩大,阅览座位达标之余日趋舒适化和休闲化,建筑格局更加开放和人性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新馆都具备便于局部区域实行24小时开馆的功能;大流通和自助借还服务系统,既方便读者又节省人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读者接待能力、为读者服务的功能和水平大大提高。

2.4 社会环境的发展

如今,社会环境的发展使图书馆和广大读者彻底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如,明年动工开建的京沈铁路客运专线车程将缩短至两个半小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光纤日益贴近用户,上网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国内光纤到户的建设成本也已经低于铜缆,费用和现在DSL宽带上网费用相比不会增加,如,2009年内,武汉城市圈内将全面启动光纤上网,网民上网发生的费用绝大部分在1130—150元;随着通讯运营商的竞争和经济圈建设,电话费用不断降低,如,辽宁中部7市实现“同城同号”后,圈内通话免长途费用;服务费用日益低廉的各类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大道小巷。这些变化使高校图书馆在传统环境下,将原来需要花费较多资金和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文献传递、远程参考咨询、异地借书,等等),变得日益轻松、便捷而廉价,无论同城的还是异地的校友索取或回校查阅资料都更加便利。

3 结语

用户和服务是图书馆永恒关注的焦点。“在任何一个不断前进的时代里,我们知道图书馆必须变化"L6J。在今天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尽管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成为新趋势,但是,至今仍然存在不少来自校内和馆内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意见最大。把校友纳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支持校友的发展,无疑是高校图书馆打破根深蒂固的仅为校内师生服务的观念,阻力最小,最易于操作和实现并且影响深远的开放形式。

为校友服务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规章制度、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千变不离其宗,万变不离其本”,目标定位是其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只要高校图书馆上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校友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以营造符合校友价值最大化的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为目标,踏踏实实地走下去,高校图书馆一定会成为校友终身受益的文献信息机构。

[参考文献]

[1]姜全红.关于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5):47--49.

[2]社科院称失业者增加,今年百万大学生不能就业[EB/OL].[2008一11—30].http://learning.sohu.con,_/20081203/n88609.shtml.

[3]万辉,陆华.警惕知识性失业——关于高学历人才失业现象的调查与思考[EB/OL].[2008—09—15].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53/4084/480463.html.

[4]周澜.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8(7):144-147.

[5]刘青,黄晓.从Googte数字图书馆计划看合理使用的新发展[盯.图书情报工作,2007(6):85-89.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5

有一枝叫敏感,它总是放肆地生长着,烦扰着我对朋友的心情。我曾经过于注重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不关心原因。我总认为友情应是专一的,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也要求朋友对我也同样专一,永远充满热情。无论何时我需要帮助,甚至半夜把朋友从梦里拉起来聊天,她(他)也应毫无怨言,我不允许被朋友冷落,即使高朋满座,也不能把我遗忘……后来,在失去了许多朋友之后,我才明白,友情是默默的关怀。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忙着,只要彼此知道牵挂着对方,有了困难便无条件地帮忙,最少我知道有可诉苦的去处,这就足够了。何必对友情刻薄呢?于是,我果断地砍掉这枝树杈。

有一枝叫抱怨。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也不能忍受对他(她)的抱怨,友情是美好的,但不完美,就像世间的事物一样。朋友之间也难免会有误解或矛盾,每个人都有性格,也许你不会当面指责朋友的错误,但若是到另一个朋友那里去说闲话,那就更糟了。因为你失去的将不只是一个人的友谊。我毫不犹豫地砍下这一枝。

面前又有枝叫自视聪明。如果你有才华或自视有才华,而且觉得自己雄心勃勃,或事业小成,就可以趾高气扬地在朋友面前炫耀,并有自恃内行而压制别人的思想,那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当你失败的时候,正是他们来安慰你、鼓励你,每个朋友都见过你的落魄和奋斗全过程,并为你的成功而高兴。如今你的狂妄会让人感到那么虚假和忘恩负义,骄傲会变成对友情的轻视,当你认为友谊不那么重要时,它便会悄悄远离了。赶快剪掉它。

还有一枝名叫嫉妒。这是人性中一块阴影。有时,面对朋友的成功,我心中除了喜悦之外还多少有些失落的酸涩,这是危险的,那么迟早友谊会出现裂纹。其实一个人的幸福,与朋友共同分享就成为大家的幸福,个人的痛苦分成几份承担,也就不称其为痛苦了。砍掉吧,别犹豫。

精心修剪之后,我发现友情这棵树只剩下真诚、关怀、信任,快乐,它伸展着枝条,旺盛地生长成一片葱郁。此时,我发现树的顶端有一只饱满而红艳的友情果实正高挂着,等我来采摘。

阅读感悟:

本文作者用一棵树来形容友情,这是一个新颖也恰当的比喻。一棵树是会生长的,那么,我们的友情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光慢慢地了解对方,融入到彼此的生活中,乃至到整个人的生命中去。整篇文章围绕“友情”来组织材料,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从而阐述了这棵友情树是如何建立,如何长大的。在文章的结尾跟大家讲清楚了只有建立在真诚、关怀、信任、快乐之上的,这样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读着文字,能够感受到作者好似一位园艺工人一般在给一个个欣赏到美好风景的游客讲述自己对友情的感悟,语言虽显干涩,表达直白,但真挚的情谊却流淌在字里行间。

友情,是好朋友在人生旅途中一笔最大的财富,也是一笔比金钱更恒久的财富。

小点拨:

当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中一帆风顺时,往往感觉到身边的好朋友有很多,而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为什么朋友忽然“变”少了呢?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于“朋友”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你一定知道了真正的朋友的内涵!生活中、学习中,你和你朋友的友情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吗?

友情重要,表达友情的方式更重要。对于朋友,我们不但要拥有善良和真诚,更要学会表达的方法。对于朋友的关怀和友爱不着痕迹,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这样的友情才能天长地久。

文中对于如何建立真正的友情给出了四个途径,也就是四个小节。细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了在每段的结尾都用上了类似的话作为强调指出,分别是“于是,我果断地砍掉这枝树杈。”“我毫不犹豫地砍下这一枝。”“赶快剪掉它。”“砍掉吧,别犹豫。”这四句话的意思是重复相同的,但是情感却是不一样的。前两个是自己已经做出了决定,而后两个是告诫自己要赶快做出决定。其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6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真挚友谊

友谊是人生旅途中激人奋进的伴侣,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友情与亲情、爱情鼎足而三,成为除血亲、姻亲之外的以道义、志趣相维系的一种重要感情。在崇尚友情的中国古代社会,不少侠义之士甚至把这种感情看成比姻亲感情更为重要的一种感情。所谓“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即是这种朋友感情重于姻亲感情的最好注脚。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提倡这种“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狭义的朋友情感,只是证明友情的重要而已。庞坚先生在《海内存知己》中说:“如果说没有亲情,社会将紊然无序;没有爱情,生活将索然乏味,那么没有友情,世界也将黯然失色。”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在他的经典著作《论语》的首章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实际上孔子是在教给他的学生求学、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有朋友。《礼记·学记》中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没有朋友对于成就一个人的学问是很可怕的障碍。要在社会上立足,没有真挚的友谊更是不行,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友情是一个多么亲切的词汇,友情对于人生来说,又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说,人生离不开真挚的友情,事业离不开志同道合的朋友。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洋溢着关山难阻,心心相印的真挚友情。朋友只要知心,就不会因为分隔万里而彼此疏远,即使是远在天涯海角,也会觉得好像近在咫尺一样。明代陈子龙的《仲夏直左掖门送夏彝仲南归》诗中也写过类似的诗,“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意思是说大丈夫交友看重的是知己,即使远隔万里,也象是同在一乡一样感到亲近。正是因为这种朋友间的真挚友谊,才使好友之间的离别呈现出一种高昂的气势和壮阔的情怀,可见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对彼此的鼓舞和砥砺是何等的重要。

重视朋友间的真挚友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流传着多少动人的心心相应的友谊故事啊!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中记载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心友情,至今仍振聋发聩。钟子期亡故,伯牙痛失知音,伤心欲绝,将琴摔碎,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以表示对知心朋友的哀悼。也正因为这感人的真挚友谊,《高山流水》的古琴曲一直流传到今天。1977年8月22日,《高山流水》作为友谊和“知音”的象征,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到太空,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地球人类文明的信息,向宇宙其他星球的高级生物寻求友谊和“知音”去了。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有多少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章在广袤的大地上流传啊!可以说,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产生了人类追求真挚友谊的诗章。《诗经·小雅·伐木》中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以幽谷的鸟寻求和鸣之声来比喻人对朋友的寻觅。从西汉开始,随着社会的动乱,产生了一大批抒写朋友离别之情的诗。如《文选》中收录的四首苏武诗,其中第四首中的“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就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离别,天各一方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别意萦回。此后历经各代,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便不绝如缕,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大观的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所谓“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更是说明了这些诗篇中所描写的朋友之间的情谊之深。古往今来的歌颂友谊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人类最美好的朋友之情,堪称中国古典诗歌这个丰富的矿藏中一批熠熠生辉的珍宝。

一、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的形式

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大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一是挚友不在身边而生思念挚友之情。这样的诗作常常用“寄”,如王僧孺的《春日寄乡友》和庾信的《寄徐陵》;“怀”,如谢胱的《怀故人》和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如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得”,如元稹的《得乐天书》和陈与义的《得光书因以诗迓之》;“思”,如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二首》;“闻”,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赠”,如曹植的《赠王粲》和陆凯的《赠范晔》。二是偶遇挚友而引发叙旧之情。这样的诗作常常用“逢”,如严羽《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和徐熥《酒店逢李大》;“遇”,如吴伟业的《遇旧友》;“会”,如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三是送别挚友而抒发依依不舍之情。这类诗作常用“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别”,如谢胱的《别王丞僧孺》和何逊的《与苏九德别》;“留”如叶清臣的《贺圣朝·留别》和刘辰翁的《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此外还有两者皆可用的有“示”,和“酬”等等。前者如王安石的《示长安君》;后者如朱彝尊的《酬洪异》。最为感人的是“见”和“哭”。前者的“见”并非指人,而是见到挚友的诗作,而陡生思念挚友之情。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全诗短短28个字,写出了元、白之间珍贵的真挚友谊,正象赖汉屏先生所说的,“尤其可贵者,结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划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则见寸寸搜寻;柱言‘绕’,则见面面俱到;诗言‘觅’,则见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拭,仔细辩认的动人情景。且七言中三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节奏短而迫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遽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音乐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深深地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挚情意所感动。”后者的“哭”则表示了挚友亡故后自己的悲痛之情,正是由于悲痛,更显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如李商隐的《哭刘蕢》:“上帝深宫闭九阍,巫成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李商隐和刘蕢有着共同的政治倾向的好朋友。刘蕢是唐敬宗宝历二年进士。唐文宗时曾召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刘蕢在对策中曾大胆地揭露了当时朝政的黑暗腐朽,引起了考官的激赏,但也触怒了掌权的宦官。李商隐出于哀时忧国和痛恨宦官乱政,对刘蕢的高风亮节表示异常的钦佩,把刘苜引为知已,并写过《赠刘司户蕢》一诗。该诗把同情知友之情和忧时愤国之情结合起来,抒写了自己对刘蕢的敬佩和同情。刘蕢去世后,李商隐又先后写了《哭刘蕢》、《哭刘司户二首》、《哭刘司蕢》等诗。这些“哭”诗,特别是这首《哭刘蕢》,不但表达了李商隐对刘蕢的真挚情谊和由衷敬佩,也显示了产生这种情谊的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由于全诗深挚的感情和朴素真切的表达,该诗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清代大诗人纪昀称这首诗“一气鼓荡,字字沉郁。”

二、歌颂真挚友谊诗篇的内容

在中国古典诗歌这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歌颂朋友之间真挚友谊的诗篇是其中最为绚丽夺目的花朵。无论是歌颂友谊篇章的数量,还是它的质量,其成就都是相当可观的。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朋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性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这些歌颂友谊的诗章,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要而言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抒发挚友之间互相眷恋的无限深情

朱先生在论述中国文学史上这些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时,列举了苏李、建安七子等文学史上传为美谈的佳话。其中最为感人的是李白和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唐玄宗天宝元年(745),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第一次在洛阳相遇。尽管他们年龄相差11岁,但由于两人都有着相同的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伟大理想,都有着对朝朽不满的愤慨之情,都有着对黎民百姓凄惨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之心,更有着用诗歌来作为武器,抒发心中块垒的不平之气,因而两人一见如故,只恨相见太晚,真所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短暂的相见,成就了文学史的一段真情佳话。李白和杜甫同游鲁郡,并于东石门分别。李白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全诗追叙了两人相处的欢乐岁月。“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我们马上就要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了,何时再聚首欢饮呢?暂且让我们喝个痛快吧!短暂的诗章道出了两人间的兄弟深情。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彼此都十分牵挂。后来,李白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其中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出了李白对杜甫的无限深情。李白对杜甫的思念之情,就象这浩浩荡荡的汶水,伴随着杜甫向南方悠悠流淌。诗人寄情于流水,流水不息,相思不绝,可见李白对杜甫的一番真情。而杜甫写给李白的作品更多,他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隐居》,就真实地描写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胜如兄弟的生活。另外的《春日忆李白》,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杜甫对李白诗歌的倾慕,对李白兄弟般情谊的思念,写得深厚无比,情意绵绵;《天末怀李白》写因秋风起而思念李白,全诗感情千回百转,思念之情萦绕心际。吟读全诗,其思念的殷切,关注的细微,感情的真挚,令人反复咏叹,婉转低回,不能自止。尤其是《梦李白二首》,写杜甫思念李白,积思成梦,其情之真切,其爱之深细,更写出了杜甫对李白的情谊之深。古代李杜并称,不仅因为他们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并称为诗仙诗圣,更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不同寻常。千百年以来,历代读者读李白、杜甫互相思念的诗章,仍不得不为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而感动,可见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是何等的感人。

2、抒发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代由于交道工具的缓慢,道路的险阻和通讯方式的陈旧,因而把朋友之间的离别看得非常重。所谓“长亭送别”,“折柳惜别”等无一不反映了古代离别给彼此双方带来的痛苦和思念。正因为如此,古送别的诗歌或留别的诗歌就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蔚为大观的景象。汉代李陵的《与苏武诗》中的“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写出了相逢的欢乐和即将离别的伤感。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写出了“无故人”的悲酸。唐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和宋代陈与义《别孙信道》中的“如君那可别,老泪欲沾衣”,更写出了朋友间离别的深情。有相逢就有离别,挚友之间的离别,必然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这种抒发挚友离别之际依依惜别的深情,令后世读者无不为前人的真挚友谊而感动。正是这种感动,成就了中华民族重友惜情的美好情感。如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好友乘船东去,诗人依依惜别,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正象著名学者陈贻掀先生所分析的: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像,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不仅表现在作者送别挚友之时,也常常表现在作者离开友人留给朋友之时。最著名的留别诗当首推李白的《赠汪伦》了。天宝十四年(755),李白在安徽泾县游览桃花潭,临行时,汪伦来送李白,感于汪伦的情谊,李白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留别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即地起兴,以潭水之深来比喻友情之深,巧妙地将送别地点与友朋的情感勾连起来,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但还不及汪伦送别我时的情谊之深。“不及”二字,将汪伦对作者自己的情谊描写得淋漓尽致,语浅情深,意近神远,深得后人赞赏。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正因为李白写出了自己和汪伦之间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得全诗具有了一种沁人心脾的感人的艺术力量。

3、抒发对挚友的慰勉和赞美之情

友谊和亲情、爱情一样,是古代诗人们的写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古代诗人们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朋友的高尚节操是砥砺自己人格的楷模;朋友的卓越成就是自己事业追求的目标;朋友的不幸遭遇是自己痛心疾首的悲愁;朋友的慰问勉励是缓解自己痛苦心灵的美酒;朋友的互相援引、同舟共济是自己成功的坦途。正因为如此,在古代描写友情的诗篇中,除了上述两类以外,更多的是抒发对挚友的慰勉和赞美之情。前者如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况是挚友的离别,但高适却在本应伤感的离别中,洋溢着一种昂扬的信念和浪漫的情趣。虽然你我今日离别,但不要忧愁未来的征途上没有知己,因为你的才华横溢,天底下没有不认识你的。诗人相信董大到了新的地方,定能成就一番新的业绩。挚友的慰勉,既给友人增添了开辟新天地的信心,又给挚友的离别平添了一股豪迈的气势。后者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开头四句,一气灌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先赞美李白因为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冠绝当代,无人可敌。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北朝著名诗人庾信的诗那样清新可人,又象南朝著名诗人鲍照的诗那样俊美飘逸。从杜甫这些坦荡真率的赞美中,不但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和衷心钦佩,也可以看出李杜之间那种友谊的真挚深沉。有人说“文人相轻”,但在李杜的诗中,却看不出丝毫的“文人相轻”,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李杜之间的深情厚谊。正是这种生死不渝的深情厚谊,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最为优美的佳话。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7

【关键词】高校;校友;资源管理;捐赠

过去人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般都把注意力关注于师资、学校规模、学校环境等方面,现在人们逐步的把目光放在了校友资源上,校友的重要性现在已被逐渐认识到。校友是一种稀缺、独特、无形的,可以带来想象不到收益的资源。国外的很多类似机构在进行大学的综合评估和考察时,也把校友资源作为衡量该大学综合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比如,如《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等在对美国大学排名的时候都会将校友资源被作为衡量学校综合影响力的重要一环。

一、校友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和学生来说,他们与校友资源之间是相互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校友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校友是建立学校、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桥梁。高校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大批的毕业生,这些学生从学校走入了工作岗位,并在各个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走在岗位的前沿,对当前的科技最新动态、产业情况和自己单位或熟悉单位所需的人才信息等比较了解,是学校和在校生了解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校友们在追求自身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大学特别是母校作为他们的后盾,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智力、人才和技术支持,通过校友的沟通和努力,可以促使大学与社会开展多项合作,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而且,作为高校的学生,校友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相同的毕业背景使校友不论是从生活方面或是工作方面都可以为在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指导。以沃顿商学院为例,每年像沃顿这样的Top School在中国也会定期举行校友会,校友资源对于毕业后工作、生活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许多从Tuck商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会感受到校友之间的帮助在就业上有着极大的作用,每年统计的就业数据中,Tuck商学院学生从校友资源找到工作的比例也是全美最高的。

第二,校友可以体现高校的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排行榜广泛吸收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杰出校友的数量和成就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比如,中国校友会网调研得出的《杰出校友榜》。还有,最新编制完成《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排名时就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对被排名学校进行了综合衡量。对于高校来讲,在专业领域培养出了多少人才,校友为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耐是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也是其社会价值之所在。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成才率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标准。高等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要为各个岗位培养优秀的人才和社会支持力量。比如,1952年(含)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最多,有473人,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首位,连续多年蝉联榜首。培养出诸多人才的北京大学足以说明了优秀校友的价值。另有哈佛大学,其先后培养出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也缔造了微软、IBM等商业传奇。高校的校友在各行业成为专家、领导或骨干。他们努力探索、奋力拼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是高校价值的最大体现。

第三,校友可以是高校发展的动力。校友资源是指“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高校校友不仅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他们以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为高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从国际上看,许多大学将开发校友资源。争取校友支持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也将校友看做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并把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到了促进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如原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提出的“加强校友联络,促进学校发展”,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提出的“凝聚校友力量,拓展办学空间”等,在美国,以哈佛大学及斯坦福大学在内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校友资源的管理,因为他们深深地了解到,校友资源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及社会影响力,它更成为大学发展的动力。

二、校友资源管理的原则

校友资源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校友在塑造学校形象、培养学生、促进高校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合理的管理校友资源,在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可持续性原则。高校每年都培养大批的毕业生,因此校友管理是一项永久性、持续性的工作。所以,在高校校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中要坚决杜绝短期行为,不能只做一次性的开发与利用,坚决防止恶化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态环境。要合理的、源源不断的灌溉培育校友感情,持久及时跟踪掌握校友的流动变化情况,通过各种渠道与校友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

第二,情感性原则。校友的联络管理要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高校要经常与其联络、互动交流感情,比如当校友遇上困难学校也应提供智力帮助,不应仅以追求现实物质为目的,这样会给校友冷漠的感觉。以感情为基础的校友管理原则要求高校要克服物质、功利的世俗倾向,把真实的感情投入到校友管理工作中,用心去取得校友的支持,赢得校友对学校的感情和尊重。

第三,互利共赢原则。在校友管理开发工作中,要建立相互帮助,共赢的局面。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学校、校友和社会相互交换有利资源,实现各自价值提升的必然产物。为此,必须做到“三个服务”,即服务校友(包括校友个人及其家人,进一步延伸校友会功能);服务校友单位(只有支持校友为单位服务,才能争取更加持久与全面的合作);服务学校(发挥校友资源,服务于学校主流工作,提升学校品牌)。上述原则虽然各有所侧重并相对独立,但又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中,科学性、可持续性是基本要求,情感性是有效保证,而互利共赢则是最终目标。

三、校友资源管理的思路探讨

(一)培育校友感情入手

高校应培育校友感情,并不是培育“捐赠文化”,是培育校友对学校的感情,学生对学习的感情的深浅,取决于上学期间学校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因此学生在学校上学期间对学生好一点,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和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因此老师应和学校一条战线,为了学校的发展,把知识更多的教授给学生,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人脉帮助学生建立学业、更好的就业。平时也要和学生多多交流,对学生辅导要耐心,四年下来,学生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联系上都会对老师和学校产生感情。等学生毕业后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回报学校。

(二)高校应建立校友工作办公室

当前有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友工作办公室,但基本上都是全国排名前100的知名大学,这对于当前的高校来说是远远不足的。校友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建立学校校友工作网络和校友工作制度;接待校友来访、来电、来函,为校友办实事,做好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相关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筹划和筹备校庆工作,组织校友返校纪念活动;利用校友资源举办“校友论坛”,以优秀校友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对在校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和人生意义的指导;组织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做好校友基金的筹措与管理工作等等。当前很多高校由于没有校友办公室,所以工作较为混乱,每次到重大场合的时候总是会临时组织人员完成联络校友工作,这样使的工作没有连续性。因此校友办公室在对校友感情联络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利用网络募集校友捐赠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校发展主要依靠校友捐赠,一般情况下校友捐赠能达到总捐赠比例的20%以上,像一些国际著名大学的校友捐赠更是高达60%以上。美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捐赠比例,更他们快捷、方便的网络捐赠系统是分不开的。其校友会简化捐赠程序,方便校友为学校发展出力。我们高校也应借鉴这种方式,建立网络募集捐赠系统,让校友足不出户直接将钱汇入学校账号,学校校友会收到捐款后应主动联系捐赠者并致谢。并且除了通过Email致谢外,还要为捐赠校友寄出手写感谢卡,表达学校的真挚的谢意。平时也要向各地校友会赠送校旗,赠送一些纪念卡片、光盘与校报特刊之类的!即使对那些为学校捐赠小额款项的校友,也要给予和大额捐赠校友同等的回馈。在遵守税收法规前提下,要尽力校友设计最佳减税途径,为校友获得减税利益。

参考文献

[1] 李居忠.高校校友资源问题思考[J].理论学习,2005第11期.

[2] 李国强.感悟校友文化[J].教育学术月刊,2008第5期.

[3] 姜全红.关于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第5期.

关于友情的作文篇8

关键词:中德;社会群体;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文化的结构特征

社会群组及其关系属于文化的结构特征。那么什么是结构特征。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对每个人都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用于区别不同文化的范畴以及一种文化所有特征的集合,我们称为“结构特征”。结构特征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民族性,基本品格等等。

二、 社会群体

(一) 社会群体的概念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社会群体的特征是人们之间长久的相互作用,而非暂时性。这一群体指的是至少三个人的集合。根据社会学的定义,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之间必须有直接联系并且要相互影响。而且群体的数量也不宜过大,结构也不能太复杂。

(二) 社会群体的分类

一个人的社会生活是由很多社会群体交织组成。一个人会同时属于多个社会群体。它们会影响一个人的看法以及语言使用习惯。一个人会同时属于很多群体,比如朋友圈,工作圈,协会或者一个国家。

我们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群体中。按照不同的特征社会群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 )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群体

b )小群体或者大群体

c )固有群体或者陌生群体

(三)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群体

社会的结构机制不同,因而文化也产生了多样性。不同文化中的社会群体也完全不同。社会群体深受它所处文化的影响。下面将举几个例子详细说明在跨文化较交际中的社会群体。

a )家庭

家庭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西方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型家庭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相比之下,小型家庭的成员要独立得多。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行动自由和选择自由权。这一切都要归根于西方的教育方式。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分开,住在单独的房间,尽管他们的生活很富足,但父母总会鼓励孩子自己去挣钱。孩子自己决定要去上哪所大学。

而在中国,大家庭还依然影响着成员的一切。在大家庭中,家庭首领依然掌控着年轻的成员,即使他们已经结婚了。当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在这样的家庭中,成员之间总是互相帮助,患难与共。相对来说成员之间的依赖性较强。夫妻带着孩子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的例子并不少见。经济支出由大家共同承担。

b)亲戚关系

不同文化中对亲戚的称呼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结构上,并且也体现在概念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达复杂的亲戚关系,比如“妈妈这边”,“爸爸这边”等。陌生文化中那些复杂的亲戚关系有时我们也无法理解。所以对比不同文化中的亲戚关系显得很有必要。

在德国亲戚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同一父母所生的称为“Geschwister”。其中男性的兄弟姐妹称为“Bruder”。女性的兄弟姐妹称为“Schwester”。父母的兄弟姐妹所生的女儿称为“Kusine”。男孩称为“Cousin”,这个称呼在父母双方都适用。“Onkel”这个称呼可以指代很多关系,比如,父母的兄弟,父母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妈妈称为“Gromutter”,父母的爸爸称为“Grovater”。

相比德国来说,在中国,亲戚关系要复杂很多。比如对亲生的兄弟姐妹也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而父亲那边兄弟姐妹所生的女孩称为堂姐或者堂妹。男孩称为堂哥或者堂弟。而母亲这边兄弟姐妹所生的女孩称为表姐或者表妹,男孩称为表哥或者表弟。

三、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并不是指社会群组或者机构之间的关系,而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一个社会关系至少由两个或者以上人组成。社会关系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它经常用于社会学中。他认为:社会关系应该是互相的,并以此为目标的行为。只有当一种关系在一种可能性中被社会化之后,才存在社会关系,一旦这种可能性消失,那么这种关系也就不再存在。

(一)跨文化交际中社会关系的几个方面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要和形形的人打交道。和其他人的这种交往就是所谓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关系也存在文化差异性。不同文化中它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把这种表现形式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研究对象很有必要。下面列举了几个例子用来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会关系。

a)友情

和在中国相比,要和德国人称为朋友简直太难。他们很少和陌生人说话。对他们来说建立友谊是个很长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或者活动的基础上。比如,如果两个德国人都对啤酒感兴趣,那么他们可能会成为朋友,但这也是在喝酒方面的朋友。而当一个德国人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时,他会和你分享所有的事情。在朋友面前德国人会很直接,他们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包括性。在德国人眼中,朋友和好朋友是有区别的。大多数德国人的朋友数在5到8个之间。

而在中国朋友的范围可以很广。一个人的朋友可以是配偶,兄弟,同事,学生甚至是父母。中国人很重视朋友间是否有共同兴趣。在中国不存在固定某一方面的朋友。朋友之间可以一起干很多事情。在中国朋友这个词代表一种绝对联系。朋友之间患难与共。两个人一旦成为朋友也就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化,有些友谊甚至持续一生。和德国人相比,中国人显得很拘谨,很多私密话题朋友间是不会谈论的。在中国,朋友间也不太懂得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喜欢你,或者我想你。中国人也不太会指责朋友,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样会让人很尴尬。

b)保全面子

在不同的文化中,在社会关系中保全面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在德国甚至不存在这种现象。德国人要比中国人直接得多。比如学生和教授交谈也会直呼其名。就算是教授犯错了,学生也会当场指出来。德国人在朋友面前也会直接提出一些尖锐性的问题。而在中国却不同。对中国人来说,保全面子很重要。给对方留足够的面子,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把对方置于尴尬的境地是在中国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交往法则。孔子思想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给对方留够面子也属于其中。在西方,人们都会很直接地强调自己的成绩和优点,而相反中国人却很反感这种行为。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孔夫子影响之下的思想和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有着质的区别。

一个社会的构成以及其中的社会关系都受它所处的文化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也完全不同。尽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其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中就这几个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只有当人们掌握了这些不同点,才能和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和相处。良好的交往对于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erhard,Maletzke: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Westdeutscher Verlag,)Opladen1996,S.99

上一篇:关于秋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日记15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