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1 14:20:12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1

一、命题分析

2005年黑龙江省以“面对____”为题,兰州市以“体验”为话题作文,青岛市以“一次不平常的经历”为题,湖北黄冈市课改区以“人生路上”为题,湖南省株洲市 (新课程卷)以“我能行!”为题,陕西省课改区以“我长大了”为话题,威海市以“点亮心灵的灯”为话题,温州市以“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为题,武汉市课改区以“成长的喜悦”为题,等。

2006年重庆市以“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山东莱西市以“欢乐”、“痛苦”、“欢乐与痛苦”(任选一个)为话题,山东济宁市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哈尔滨市以“经历的财富”为话题,吉林省以开展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为材料自拟标题,黄冈市第二题以“走自己的路”为话题,哈尔滨市第二题以“一帆风顺”的材料自拟题目,感到江门市以刊物《人与自然》、《人生百态》和《成长笔记》三个栏目选择一个投稿的方式,自拟标题作文,等。

2007年泰州市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为题,四川广安市安岳县毕业考以“成长”为话题,宁波市以“成长和进步”为立意的自拟题,河北课改区以“反省”为话题,永州市以“有我的风景”为题,镇江市以“奔跑”为题,江西以“磨炼”为题,盐城市以“___改变了我”为题,等等更多类似命题。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是典型的“人生成长”类试题。

分析近3年来“人生成长”类的考题,可以看出,此类考题越来越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试题,在写作考察上将着力引导考生:

一、 体验成长过程,解剖自我灵魂

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课标的理念。人,从呱呱落地到生命的终止,在漫长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认识自我,经历人生,不断在社会和时代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其间有多少爱恨情仇、得失荣辱、高下尊卑……关注青少年如何幸福、健康、茁壮地成长,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情操,树立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一直是了解、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手段,也是作文命题的首选之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人本思想,关注中学生的人生成长,让他们在自我解剖灵魂的洗礼中,吸取人生成长的经验教训,受到教益,从而更好地成长,回归人本,这必将依然是2008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范围。

二、 挑战成长磨难,抒写人生风采

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作文的要求有“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写人生、写成长之类的作文,是命题者应该看好的一个范畴。那么,在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考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从自己的经历中去选取素材,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力争把自己记忆仓库里的宝贵材料拿出来,围绕试题要求,突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打动读(阅卷)者。如写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磨难,会更吸引读者的眼球。无论如何选材,只要写出了自己的人生风采,就会胸有成竹,稳操胜券。2008年这类试题将更注重对考生选材与语言表达,以及抒发真情实感方面的评估。

三、 超越成长极限,解读生命意蕴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增强,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哈姆莱特》)高尔基也说:“生活如同春寒料峭的夜晚,当片片被风吹散的乌云以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空中疾驰而过时,突然,在它们的缝隙中间的一块柔和而深邃的碧空上闪现出明亮的星星,预示着明天将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晴朗日子。”(《马卡尔生平一事》)可见,人生成长的过程既有体能的,更有精神的,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操的;我们还要战胜自我,超越极限,迈出人生的辉煌一步,要看到未来,憧憬美好的人生。因此,考生作文要立意高远,以小见大,解读生命的意蕴,写出精彩夺魁之作。2008年中考“人生成长”类试题的考察,将注重全面反映考生的思想情操与写作素养。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2

关键词:话题作文;人文特质;开放;创新

作者简介:王世莲,任教于云南省嵩明县嵩阳一中。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深化,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原因是,相对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话题作文的写作形式和写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较多的选择自由;为学生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提供了吐露真情、抒发真意的作文舞台,并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的命题形式能让学生述自得之见﹑言自明之理﹑抒自然之情,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有利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推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并适应了教育的现实要求和未来走向。

话题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重要文件里,明确提出“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一精神,在中考作文命题和平时训练中采用话题作文就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话题作文的崛起就成为一种必然。

话题作文是只提供话题而不限定主题、标题,也不限定文体的作文。2003年昆明市中考作文题借鉴高考题的首创,明确提出“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它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或发表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等。甚至可以合理地在现实基础上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等。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作一简略论析:

一、主题开放

命题作文一般只提供一个中心主旨(又叫主题、立意、中心思想等),并有明确的审题要求,必须紧扣题意。其作文中心是固态的,强制性的。学生一旦走题,就可能导致全文的写作失败。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去确定作文主旨,即提炼出中心思想,作文中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做出结论。这样,这类作文的写作就逐渐形成“引——议——联——结”的固定模式。即先引用材料、议材料现象,接着联系生活实际,最后总结归纳。这种固定模式就好像给学生写作画了一个圈,设了一些坎。并且材料中深藏不露的寓意也因学生差异而难以完全正确悟出。属于重复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真正完全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因两类作文的主题单一而写出的作文就没有真正表现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更何谈直抒真意。

总的来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题是固定的,而话题作文的主题具有不惟一性,有极大的开放性特点,学生的作文主题只要是由话题中生发而来即符合作文题意。作文主题强调的是“有关”,其立意和写作角度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且因不设置阅读障碍,所以话题作文的提示材料或引子都浅显直白,明确易懂,基本上不对作文的立意构成多大的限制。它的功能是为学生正确理解话题搭一座桥,不设坎。话题作文主题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在作文当中主题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在作文当中,学生可以对主题做正面拓进,或围绕话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力求新颖;或对主题作深入剖析,以深刻取胜。同时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在与绝大多数人立意相反的思维方向寻找主题。“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写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别具一格的文章出来。

如话题“诚信”,学生既可以谈诚信的重要性,也可以谈社会上的“诚信危机”,即正面颂扬或记叙事件,表明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重于一切。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特殊的领域,“不诚不信不为过”。这种独出一格的创新主题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即在写作主旨等方面尽可能地削减限制条件,不限立意,不限取材,给学生施展才华、特长留下广阔的空间,放开了以往其它作文样式的种种桎梏,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话题作文主旨的开放性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命题观念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文体开放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只限定一种文体(又叫体裁、形式等),不准越雷池一步。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求“文体自选”,决定了其文体的丰富多彩,结束了话题作文之前只有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单调文体的情况。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作文的可写性增强,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围绕主题,文体可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可选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选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剧本等。还可选杂文、寓言故事、童话、传说。选诗歌可写自由诗,甚至格律诗、词、散曲等。无论学生选何种文体,哪种形式,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叙之有序、抒之有情、说之有法,都可以视为作文中的上乘之作。如以诊断书写成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病历报告本来是医学界的一种实用文体,但被作者运用到作文中获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文通过“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种形式,由表及里地刻画出丧失诚信者的某些特点,形象、直观、引人深思。然后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丧失诚信的原因,给人以很好的启示。最后,“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则提出了恢复诚信的基本方法,使读者对恢复诚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作为医生的这种专用文体,它言简意赅,主要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记录和相应的可行性治疗方案的提出。而正是因为它直奔主题、不拖沓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如果选用该文体时操作恰当、运用得体,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学生的奇思妙想,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领略空间。

话题作文开放其文体,淡化其要求,不限制学生具体选哪一种文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繁多的写作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最得心应手的文体来写作。

选择文体的思路是:如果逻辑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选议论文来表达自己的主题。作文要求深入剖析,以思想的深刻、议论的精辟来发人深省。如果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会编故事,就可以选记叙文、散文、小说等文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要求要具体生动、形象丰富,以细节的描写来感人至深,以意境的刻画来打动读者,耐人寻味。如果平时喜好古今诗词,对诗歌的创作又颇有心得,不妨选诗歌来抒自己的挚热之情,表自身豪放之慨。如果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也完全可以选说明文。

总之,如果议论文失去了深刻的理性美,记叙文失去了动人的感性美,散文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就违背了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更进一步说,学生要会在文体开放中追求形式完美、创新,强化个性特色,这是话题作文个性特色的标志之一。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鼓励创新,并且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当然,创新、新颖不是弃文体要求而不顾,而是指话题作文文体特色鲜明,滋味足,耐品尝。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点,给广大学生足够的笔墨自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善于舞蹈的舞蹈,长于唱歌的唱歌,惯于用刀的用刀,精于使枪的使枪……每个人都能发挥优势,选择特长、展示特长,在写作舞台上各呈风采。

三、题目开放

话题作文主题和文体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标题(题目)的宽泛灵活性。和题目单一的命题作文,桎梏较多、限制较大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体现在可引用、化用某些诗词名句、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称,也可借用某些公式,甚至可以使用其它语言中浅显易懂的词、句,如英语、日语等来作为话题作文的题目。“题目自拟”的宽泛空间给学生创设了标题上的别出心裁,追求“题不惊人死不休”的拟题思想。所以,话题作文的标题往往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发挥。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意志和兴趣的尊重。这更表明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有其科学性和进步性。话题作文的立意开放,能让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体开放,能让学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特长的文体;而题目开放,能给学生以较大的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自由空间,在这个自由空间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广泛的作文题材范围、开放的立意要求和体裁选择,能把学生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向,给了学生一方纵横驰骋的拟题天地。导引学生关注社会,多读书,多看报,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拟定的文章眼睛——题目“明亮”起来。这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拟题空间的开放性。

其实,不只是引用歌词诗句、名言俗语等能体现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巧用数字、运用科学术语、改变句式、运用标点、运用悬念、巧用修辞格等同样也能体现出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特点,使其标题在开放中新颖靓丽,并通过题目展现学生独特视角,张扬学生独特个性。

四、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

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体现了它的开放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写作自由空间。但要注意,话题作文的开放不等于毫无限制、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如果对其开放空间理解、运用、发挥不当,写作时仍然可能造成严重失误。所以,我们在训练的前提要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的具体要求。“立意自定”是以正确审题为前提的,即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话题作文的材料虽然浅显易懂,既没有什么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意,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准确认知,全面把握话题中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注意事项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立意开放”的前提。“文体开放”不等于“快餐拼盘”、“四不像”,即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体裁开放的前提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比如选议论文,就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选记叙文,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反之,如果选小说却没有具体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写诗歌只是分行排列,既不押韵又毫无诗情画意,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话题作文开放文体不等于不讲究文体,不要文体。它是要求学生选最得心应手的、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其主题的一种文体。一旦确定了要写哪一种文体,就必须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律行文,突出文体本来应有特色。

“题目开放”,是给学生又一个创造的空间,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能充分利用,能给作文配上一个生动传神、画龙点睛、寓含哲理的题目,会使整个作文增色不少,甚至提高一个档次。但其开放的前提是:题目应与内容和形式相吻合,即题目要呈现出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应尽量拟论点型题目(如“以诚为本,以信为业”);记叙文的题目最好是对事件的精炼概括(如“诚信飘流记”);散文题目应尽量有诗意,有文学味,避免枯燥直白(如“归来兮,诚信!”)。但还有一点,无论标题如何精彩切题,在逻辑上都必须符合这个条件:作文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的外延,一定要比话题概念的外延小,而且一定要包容在话题概念之中。当然,也不能用话题作标题。

五、话题作文开放性特点所带来的局限

话题作文的开放和走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它的命题内容联系现实非常紧密,有很强的时代感。由于题材源于现实、紧贴现实,且不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题型把写作的视野由学校引向社会、知识由书本引向实践,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元化,所以学生写作兴致很高,好文章精彩纷呈。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实践过程中,话题作文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另一方面,它题材宽泛、限制偏少、内容不设防线的特点也显现出来。多方开放性提示造成门户洞开、来者不拒的局面,出现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戏说。作文的多、乱、杂,很难说哪个在话题之内,哪个偏离了话题,结果让一些宿构、套写、抄袭的文章钻了空子,造成了同一环境的不公平性。

从上述一系列问题来看,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放胆抒情,放手写作。但在实践中出现开放无“边”的局限性,致使出现一些弊端。我们要正确认识话题作文的特质,把握其写作的规律,查缺补漏,这对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有着既现实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素兰.新话题作文[Z].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李景阳,李金国.新作文高考特快[Z].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军业,戴建国.高考话题作文例法辞典[Z].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Abstract: The openness of topic composition supplies new thought and new idea for mos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upplies the possibility for students showing writing compete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openness of topic composition from five aspects.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630029)

作者简介:田 盼(1990-),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数据挖掘;何 跃(1961-),男,重庆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

摘要:随机选取腾讯微博100个热点话题作为研究样本,绘制了博文数量增长曲线,然后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再通过数据分组处理方法拟合各类曲线发展趋势,最后使用随机抽选对话题分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话题的相关博文数量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七种类型,它们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关键词:微博;热点话题;网络舆情;SOM;GMDH

中图分类号:G350;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075-05

1 引言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是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它具有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性化等特点。网络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的特点,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Web20时代,受传者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有强烈需要表达自我的意愿、而这种意愿也能够得到实现。但是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随意性、及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直接性、突发性和偏差性。

微博(Micro-blogging)是Web20时代流行起来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平台,最先流行于2006年Evan Williams等人联合建立的Twitter,接着国内也纷纷出现微博网站。目前国内较流行的微博社交网站主要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微博的兴起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信息的平台,但是微博的开放环境为网络舆论自由化提供了便利,各种网络谣言、偏激的思想和报复性的人身攻击出现在平台上,部分舆论甚至给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微博在网络媒体中的地位提高,微博舆情是无法忽略的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加强对微博舆情发展趋势的及时监测和有效引导,提前预测微博舆情的发展趋势,以及积极解决微博舆情危机,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微博舆情的检测和引导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举动。

国内关于微博话题的研究以定性方法为主,内容主要侧重于以某一个或多个突发事件为对象进行研究。罗朋梳理了药家鑫审理过程中一些关键节点的媒体报道和微博舆论,探讨了微博舆论对此案审判所产生的影响[2];周葆华在探讨“动态范式订定事件”概念的基础上,以2010年三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分析“微博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关系[3];杨亮提出了情感分布语言模型,通过分析相邻时段间情感分布语言模型间的差异,实现有效地从微博平台中发现热点事件,有助于抵御微博平台中热点事件的管理和监控[4];夏雨禾以6个新浪微博突发事件为例,对微博突发事件中舆论的分布形态、构成要素、生成机制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5];盛宇提出基于微博的学科热点发现、跟踪和分析机制,解决依据传统信息源对学科热点进行分析研究存在时间上严重滞后的缺点[6]。

国外对微博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对而言在微博话题方面的研究也更加具有多样性。J Weng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witterRank思想,通过对影响力的Twitter者跟踪寻找敏感话题[7]。Thomas Heverin等以华盛顿州西雅图-塔科马地区枪击事件为例进行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民使用微博作为组织和传播危机事件信息的方法[8]。Amanda和Leysia Palen通过Twitter平台统计微博在美国、共和党全国大会,Gustav、Ike飓风4个事件中的使用情况,了解事件中用户行动并且指出网民通常使用微博分享紧急信息、参与应对突发事件[9]。

目前针对微博话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或者几个突发事件的研究,且没有查询到对微博热门话题博文变化趋势的研究。

本文随机选取腾讯微博100个热门话题为样本,自话题出现的15天内博文数量为研究数据,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对话题博文数量变化趋势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针对聚类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建立微博话题博文数量曲线分类模型,最后通过另外搜集的6个微博话题对该分类模型进行验证。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腾讯微博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微博平台,据腾讯官方统计腾讯微博用户约4亿,每天活跃用户数是6800万。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腾讯微博热点话题,通过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官方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程序通过官方API随机收集100个话题的微博信息,具体信息内容包括:微博ID、微博时间。

22 样本数据预处理

对获取样本信息进行简单分析,话题微博发表的时间跨度集中在15天内。另外,由于话题的时间不同,为了使时间数据统一,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把绝对时间进行相对化处理。即将第一条博文的时间定为绝对时间1,以4小时为刻度+1,对每4小时时间段博文数量进行汇总,并且将每个时间段内微博数量进行累加处理。这样相对化及累加处理之后,每个话题下数据量都有90条。第i个话题的博文数量向量Xi=(xi1,xi2,…,xi90),其中xik表示第i个话题的前k个时间段内的博文数量。

由于每条话题受关注程度不同,参与讨论用户的博文数量差异性较大,为了方便数据的分析,必须对数据进行去量纲处理。去量纲的方法主要是将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第i个话题博文数量增长标准化向量Yi=(yi1,yi2,…,yi90)

(1)

其中yik代表第i个话题前k时间段内博文数量标准化结果。

23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

本文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M)对100个话题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该方法是由荷兰学者Teuvo Kohonen于1981年提出的,是一个由全连接的神经元列阵组成的无导师、自组织、自学习网络[10],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其区别于自组织网络在于在SOM网络中,竞争层中的神经元会尝试识别输入空间临近该神经元的部分,即:SOM神经网络可以学习训练数据输入向量的分布特征,也可以学习训练数据输入向量的拓扑结构。SOM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步骤归纳如下:

(1)网络初始化,用随机数设定输入层和映射层之间权值的初始值;

(2)输入向量的输入,即将输入向量输入给输入层;

(3)计算映射层的权值向量和输入向量的距离(欧氏距离),通过计算获取最小距离的神经元(胜出神经元),并给出其邻接神经元集合;

(4)权值学习,修正输出神经元以及其邻接神经元的权值;

(5)计算输出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要求,如达到要求则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2)进行下轮学习。

24 GMDH模型

本文采用乌克兰控制论学家A G Ivakhnenko创立的数据分组处理方法(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GMDH)进行曲线拟合。

其主要思想是以“遗传—变异—选择—进化”的进化论原理为基础,通过各简单的初始输入(局部模型)的交叉组合产生第一代中间候选模型,再从第一代中间候选模型中选出最优的若干项结合而产生第二代中间候选模型,重复这样一个产生、选择和遗传进化的过程,使模型复杂度不断增加,直到选出最优复杂度模型为止[11]。

GMDH算法基本步骤:

(1)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集A和检测集B;

(2)建立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一般函数关系;

(3)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外准则作为目标函数;

(4)在训练集上使用内准则(最小二乘法)进行参考估计得到中间待选模型;

(5)在测试集上使用外准则进行中间候选模型的选择;

(6)重复(4)、(5)步骤,直至外准则值不能再改善,最终得到最优模型。

该方法遵循进化论的原理,其区别于一般回归模型的最大优点是使用外准则进行中间候选模型的选择,这样可以保证在一定噪声水平下,得到数据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之间实现最优平衡的最优复杂度模型,不会出现一般回归方法中常出现的过度拟合而牺牲了预测能力的现象。

3 实证分析

31 博文数量曲线的聚类分析

在假设微博话题文数量增长趋势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使用Matlab软件编程,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对100个样本话题事件的博文数量增长标准化向量Yi进行聚类分析,初次聚类后对相对分散的曲线再次聚类,最后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七类曲线。

注:图中左上角第一个数字代表类别,第二个数值是该类别中热点话题的数量32 博文数量曲线的拟合

为了对话题时间博文数量进行预测,需要对每类曲线进行拟合。为了使拟合结果模型具有每类中各条曲线的特征,同时也方便曲线拟合,本文选取对每类曲线的均值进行拟合,这样就对每类曲线拟合变成对该均值序列的拟合。例如:对第j类曲线(其中包含k个话题事件)时刻为t的数据进行处理,其均值为:

(2)

下面只需要对第j类向量Cj=(Cj1,Cj2,…,Cj90)进行曲线拟合就能得到该类曲线的博文增长曲线。

本文使用Knowledge Miner软件,采用GMDH方法建立模型,经过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得到七种曲线类型的拟合方程。综合来说,七类曲线拟合效果较好,调整R2均大于099,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及预测误差平方和均在合理范围内。为了对各个类型话题进行描述性说明,为每类话题简单命名,具体拟合效果如表1所示。

坡型话题博文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显示相似性,当话题在出现一段时间内,相关话题发表博文数量呈笔陡状上升,在微博上经过短暂时间热议后,话题博文数量的增长趋势迅速减慢直至趋零。这三类话题不同之处在于:1类话题前期博文增长数量最快,到趋零经历时间最短,博文数量增长主要在前2天内实现;2类话题博文数量增长速度较1类慢,大多数博文在前4天内被;3类话题刚出现时,博文数量呈现低速增长的趋势,1天后博文数量快速爆发,2~4天博文数量快速增长,4天后博文增长数量增长逐渐趋零。

阶梯型话题所代表的曲线增长模式呈阶梯状,话题产生前2天内,相关博文数量得到快速增长,该话题得到广泛的关注,2天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5~10天时间段内,相关博文增长呈小阶梯状增长,增长速度不如话题出现前2天;10天后博文数量基本停止增长。

弧形话题相对直线型话题,博文数量初始增长速度较大且后期话题博文数量降低速度更快。但在观测期15天内,该类话题博文数量未停止增长。

S型话题在话题出现4天内,博文数量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表示该话题并未被广泛关注;话题出现第4~9天时间段中,博文数量出现急剧增长的势头;9天后博文数量增长趋势逐渐趋零。

直线型话题的博文数量变化趋势大致呈现直线增长,但是每个时间段所代表的博文数量点到原点的斜率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增长速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观测时间15天内,话题博文数量持续增长。

上述工作主要是对微博热点话题博文数量从增长规律角度进行分类并建立模型,得出各类曲线的传播规律,简单地从数量趋势方面了解民众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随时间变化发展趋势。另外,通过上述研究基础,实现对日后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趋势预测。

33 热点话题变化趋势实证

当新话题产生时,首先通过该话题前10个时间段博文数量数据判断该话题所属类别,应用表1中的话题类别模型进行曲线拟合,预测话题随时间推移博文数量变化趋势,然后将博文预测数量值与真实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随机选取包括“香港海逸君绰酒店发生大火”事件在内的6个话题,同样使用腾讯开放平台API获取其博文数量数据,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由于本文前期对数据进行的预处理,实证阶段应有相应的预处理过程。对采集到的6个话题事件前10个时间段数据作为拟合数据,均减去其第1时间段数据,进行自适应缩放变化后,逐一与表1所示7类话题类别模型进行匹配,选择均方误差和最小的话题类别为该话题所属类别,并记录下缩放比例k。

(2)拟合该话题所属类别后,对该类别模型计算的数据按1/k进行缩放,还原到原始数据的大小,缩放的结果即为该话题事件的博文预测数量。

下面是对获取的6个话题进行拟合得到的预测曲线以及与实际曲线的对比图。

表2展示了针对图3中6个微博热门话题事件博文数量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详细信息,这6个话题包含有五种不同的曲线类别,且结果显示的拟合效果良好,判定系数R2均在08以上。

4 总结

微博逐渐成为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平台,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等,这些频繁的交互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该类舆情的产生,有必要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做分析和预测,为正确治理以及引导舆情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以腾讯微博平台上的话题事件为对象,随机选取100个话题事件作为聚类样本,对话题事件博文数量增长曲线进行聚类,发现话题事件博文数量增长曲线大致能分为7个类别,绘制每类曲线模型并对每类话题博文增长情况进行描述性说明。这些工作可以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微博等网络舆情进行监管。

由于话题信息量不足等原因,本文不能精确地预测微博话题文数量爆发的拐点,只能提供大致的时间范围,未来可以针对拐点进行研究,相信拐点的预测对防治微博舆情危机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J]前沿,2006(10):140–143

[2]罗朋“微”力量下的舆论审判[J]当代传播,2011(5):45-48

[3]周葆华作为“动态范式订定事件”的“微博事件”[J]当代传播,2011(2):35-38

[4]杨亮,林原,林鸿飞基于情感分布的微博热点事件发现[J]中文信息学报,2012,26(1):84-109

[5]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43-51

[6]盛宇基于微博的学科热点发现、追踪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32-37

[7]J Weng,E P Lim,J JiangTwitter Rank:Finding Topic Sensitive Influential Twitters[A] WSDM’10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C]New York,2010.261-270

[8]Thomas HeverinMicroblogging for Crisis Communication:Examination of Twitter Use in Response to a 2009 Violent Crisis in the Seattle-Tacoma, Washington,Area[A]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ISCRAM ConferenceSeattle,USA,2010.110-114

[9]Hughes Amanda Lee,Palen Leysia Twitter Adoption and Use in Mass Convergence and Emergency Ev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USA), 2010,11(6):248-260

[10]李春华,李宁,史培军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原理和应用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543-547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4

一、了解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

话题作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限(即不限文体、不限主旨、不限具体内容及不限题目)一强调(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话题作文有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材料帮助我们明确写作意图;话题确定写作中心;提示语提供写作思路;写作要求是规范化的要求。

二、要写好话题作文,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

罗素先生说过:“只有一个正确的前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写作内容确定,可以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落笔之前一定慎重思考,考虑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从中找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却要避免自己感兴趣,却一知半解的内容写起来无话可说,没话找话,犯了作文的大忌。所以要审题在先。

先审话题: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分析话题的构成,抓住关键语素,修饰语,明确话题范围。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吃透材料,挖掘材料隐含的信息。盯紧提示语,理清命题思路导向。

审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者对所给材料的阐发,目的是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材料内容,引发考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构思文章。

审提示要求:要逐条看清命题要求,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按照命题者的要求去写。

审题常犯的两种错误:一完全脱离材料而偏离话题;二是过份依赖材料,无法展开思路。

找准话题的切入点。然后找准自己的感触点。生活就像一个洋葱,一层层地剥,总有一层会让你流出眼泪来的。找准切入点写出自己的感触,写出自己内心感触最深,最想说的话。化虚为实,化一为万。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化概念为万象,然后万中取一。只要从生活中选取一点一事一种现象写深写透,给人启悟就行了。写作视野要开阔,由家庭、学校扩展为思考生活,探讨人生,崇高美德,探寻知识。要求不仅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2、扬长避短,定好文体

在确定文体时,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根据话题的特点。有些话题适宜写议论文,有些话题适宜写记叙文。

⑵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擅长说理,就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擅长形象思维,就选择记叙性的文章。

⑶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如果自己喜欢写议论文,而在这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材料比较少,也只能放弃。

3、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应学会化大为小。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果不善于化大为小,就难免泛泛而谈。那种东说一句西扯一句,鸡零狗碎的“拼盘”,是难以得到阅卷老师“欢心”的。

4、善于以小见大

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5、展现独特的创新能力

“世上没有联想,社会将会怎样”。这就强调联想和想像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中学生的想像力,由于受知识,阅历水平限制较少,反而显得十分广阔,而且瑰丽。具有这种想象力本身具有魅力往往是逻辑缜密的成年人语言所无可比拟的。走进生活,用心体会,和生活真诚对话,就会有独特的发现。例如:“冰雪溶化后会变成什么?”,学生最动人的回答是:“冰雪溶化后就会变成春天”。话题作文早就把联想和想像、创新作为立足点、着眼点。话题作文着意引导学生把目光从封闭的课堂投向广阔的社会。诱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去抽丝剥茧地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领考生学会思考,运用自己的文化积淀,正确地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6、独辟蹊径、突出个性,写出真情

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与创新。

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写出个性。无论从题目、体裁,还是构思立意,语言的审美角度,作文总是要求作者写出个性,真正能体现文如其人,读之能见其人。个性与真情实感相融,有个性的文章,总能给人一种生活的实感。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5

命题作文中的“题”,就是作文的标题,选材、立意、构思必须以此为依据展开。题目可以是一个词,如《尝试》;可以是一个短语,如《静静的夜晚》;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除了标题以外,一般还有相关的提示、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即从内容、语法结构、暗示的体裁、人称等多方面进行推敲、揣摩,全面把握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如我们考试当中曾经考过的《童年生活两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童年生活中的事情,而且至少是两件。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童年或者只写一件,就不切题了。从体裁看,写成记叙文比较合适。再如《由一则名言想起的》,提出了论述的问题、对象,还需要确定论点。要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根据对这则名言所想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议论。重在议论,而不是局限于解释名言的内涵。

2、适当改造题目。有些题目,或涉及范围过大,或所暗示的态度模糊,或太过于抽象,乍一看不易下笔。如果对题目文字加以分析,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可以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虚变实,实变虚,大化小,小见大,就可以捕捉到命题意图,确定适于自己写作的思维走向。简言之,就是“宽题窄做、窄题宽做、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清材料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例型材料,是话题,取其原意,要求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如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候车厅前关于玻璃瓶的一幕。

要求就事件本身展开议论,不能用比喻意。一种是寄寓型材料,材料本身是喻体或象征体,取其隐含、影射的意义,要求对材料影射的意义进行议论。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要求就花与刺展开议论。

2、读懂材料,找出隐含信息。审清材料类型后,就要读懂材料,拟出角度,引出话题、观点。要注意所选角度应符合题意,主题、内容、文本应该与材料的限制性条件相一致,不能脱离材料。一般来说,材料多为寄寓类型的,是一个寄寓道理的载体,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道理、情趣往往有某些相似处,应该通过联系、分析、比较、联想,揭开题目表面的遮蔽,找出材料的隐含信息。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引子。话题作文,即就这个引子说事论理,抒情言志。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题”指“话题”,命题作文的“题”即标题,不能变;而“话题”可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另拟题目。命题作文文体已事先规定,没有选择余地,而话题作文则可以自由选择文体。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也有区别:虽然大多数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是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的作用有所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思,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是写作的根本依据,不能偏离;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并且题意较为直露,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解释或者是启发学生思路的一个例子,是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学生可以指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结合日常的总结,我给学生总结了几条技巧:

1、立意要与话题有关系。话题作文虽然有明显的开放性,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写作限制,至少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明确要求所写内容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关,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对青春的诠释是丰富多彩的。

2、读懂话题,辩证地分析话题。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与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等无比丰富,所以应该注意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注意逻辑关系,利用辩证思维分析话题所涉及的关系。关键词语理解有偏差甚至是错误,作文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切分话题,大题小作。从小角度平常角度切入,利用集中主题,突破重点。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6

一、题型走势

上一轮中考作文命题改革浪潮出现在新世纪之初,主要是新课改刚刚起步之时。为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新精神,广大命题者纷纷放弃命题作文、毕命题作文这些具有较具体的审题要求和较强的写作束缚的非开放式题型,而选用话题作文。到2003年。话题作文一度占全部考区的65%,占据绝对领先位置。此后,话题作文因为容易套作和宿构,并对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大家开始对话题作文进行了反思:但是大家对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并没有完全否定,而是对话题作文和传统命题作文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思辨和调整,这种思辨和调整体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上,则表现为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组合的选题作文受到了青睐。到2005年,选题作文占了45.2%,这充分体现了中考作文命题者对作文开放性的难以放弃。

到了2010年,上述中考作文命题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良”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命题作文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则明显式微,处于零星点缀的地位。此外,半命题作文因其对开放性和限制性“天生”兼顾的特点,日受青睐,成为“唱主角”的命题作文形式的绝佳配角,共同占据了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尽量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创设宽松的环境,尽量减少限制和束缚,这是未来将长期坚定的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但是,类似话题作文过度开放的命题范围和过于宽松的写作环境,,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作文题目过于开放,如何避免宿构?如何按照统一标准恰当评分?由于过度开放引发的这些问题,肯定会影响考试的公正公平。或许是基于提高考试信度的考虑,或许是引导广大教师要回归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训练的需要,或许是话题作文到了顶峰之后的一种很现实的命题思路突破,命题作文的强势回归成了中考作文命题发展的一种必然。

展望未来中考作文命题,基于大的趋向和很多考区“三年一调整”的惯例,笔者认为,将会出现如下情况:

第一,总体上呈现“大稳小动”的局面。中考作文命题在题型上很少出现颠覆性变化、连续两年以上不停变化的情况,这对保持教学的连续性有好处。所以,对于备考的师生来说,要着重练习好本考区上个年度的题型。但是,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比如。在构成题目的语言形式上、在题目内容的指向上、在题目导语的呈现方式上等,还是会有所变化的。预计命题、半命题所占比例还会略有提高,但不会有大的变化;选题作文第一的地位有所下降,会更多地出现命题、半命题题型:命题、半命题考区会优先考虑继续选用原先的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要做好命题、半命题的备战工作。

第二,两种点缀性题型会长期存在。一是新材料作文。2010年中考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材料作文,如天津市和湖北武汉市的中考作文题,这显然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中新材料作文占据主流这一趋势的影响。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机率较高,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材料作文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二是小作文。其具有地区连续性,在江西、湖北武汉、襄樊、荆门还有山东烟台、江苏常州及无锡等考区试卷中经常出现。因此,这些考区的考生要有目的地练习文章修改、据观点写小议论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

二、内容预测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自我成长”类。基本做法就是在命题作文中常以“我”为中心拟定,比如“我的特长”“为自己而骄傲”“我们这些人”等。又比如,以“成长”“第一次”“秘密”“个性”“离开”“朋友”“故好准备”“实践能力”等为话题作文,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因为他们体会最深,感受也多,所以容易下笔。

二是“素质情感”类。比如以“感受快乐”“喜欢”“兑现诺言”“美德”“珍爱”“吃苦”“合作”“心怀感激”“追求”“宽容”“体谅”“温暖”“友好”“满足”“健康”等为话题写作,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生活”类。比如以“奥运”“和谐”“交往”“贫困”“公开”“帮助”“关注”“动力”“扶持”“读书”“家”“回忆”“学习”“水”“世博”“地震”“低碳”等为话题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放眼社会生活。

四是“想象创新”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但是,这类试题如果处理不当,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就会助长“假、大、空”风气的盛行。命题要有利于写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风雨之后”“阳光”“风景”“新”“门”“结果”等试题或话题,就能够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想像中创新,在创新中展示风采。

三、备考指南

那么,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该怎样复习备考呢?

(一)从内容上准备,那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类、情感体验类、品德修养类、想象创新类、社会生活类、哲理思辨类、科教体育类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时事、故事等素材。

(二)从题型上准备,我们要根据本考区的常用题型,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并进行认真训练。比如,应对命题作文,就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而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 还有空白,呈残缺式,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紧扣题眼,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词语的含义,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角度。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这样,才能扬已所长,掌握主动;对于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哪一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时间,赢得主动,选题的原则应该是选易不选难,选熟不选生;应对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根据材料的内容、提示和要求去提炼中心,立意表达。

(三)从方法上准备,我们可以进行下列训练:

1.选材鲜活

我们周围的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因此,同学们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要“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为作文引来一股股灵动的时代活水,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当然,我们大可不必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新鲜、有意义的事,也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和谐社会建设,玉树地震,北京奥运会,新农村建设,两岸交往,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新中国60周年华诞,西南干旱,低碳生活,校园安全,等等。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值得关注,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材料,从而写出时代性强的鲜活文章。如四川达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喜看家乡新面貌》,作者在文章中以欣喜的心情和生动的文笔描写了家乡的新貌:坦荡亮眼的水泥路面,崭新气派的新村住宅,生意兴旺的农村超市,拥有电话电脑的村主任办公室……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奢侈”生活如今却实现了,用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变化之大,体现了“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的主题,读罢此文,让人如沐春风,倍感自豪、幸福。

2.构思独特

或者用以一条彩线将体现文章主旨的各个材料串接成文的“冰糖葫芦式”,或者采用一问多答、多问多答的问答对话式,或者将多个存在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连缀成篇的蒙太奇式,或者采用叙写三四件事来表达同一主题的“三水并流法”,或者采用以重点句子的反复出现构架文章的回环反复法,等等。这些新颖独到的创新设计,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如杭州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友善》,正文之前以“题记”的形式亮出行文的主旨:“友善――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照亮了一方心田。”如诗的语言让人赞叹,正文中,分别以“挨骂”“温暖”“回声”为小标题,记叙三次错打电话得到的不同对待方式。围绕“友善待人”这个主题,文章借用小标题形式,描述了三个片段,构思中展示了独特。

3.反面切入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正面反面都在其话题范围之内。若要构思立意新颖,可从反面思考,“反弹琵琶”。很多传统观点,一经逆向思维。往往会别开生面。譬如大家通常认为,要取得成功,就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放弃;而你如果反弹琵琶,提出: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放弃。此处的“放弃”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目的,就要目标专一,信念坚定,放弃很多美好的享受,放弃安逸的生活;二是追求成功,就要善于在苦苦追求目标而不得的时候,理智地放弃,比在碰到“南墙”后还不肯回头更有智慧。相信,这样的主题定会令人耳目一新,给人启示多多。此法的特点是观点新颖独特,卓尔不群。当然。运用此法要以切合实际为基础,否则立意就会失去根本,有悖真理。如福建省宁德市中考满分作文《感谢清贫》:“我”是家徒四壁的贫困户的子女,有个好朋友坚持要到“我”家。到了“我”家,“我”心里正在为自己家的清贫感到内疚,没想到好朋友竟然非常羡慕“我”用废弃物亲手做的手工艺品,跟“我”妈妈夸奖“我”家里书多(实际上书很少,因为我是借书阅读)。在朋友真诚的夸奖中,“我”突然明白了:清贫给“我”带来了很多的苦难、困难,但是,清贫也是一笔财富,它逼着你发奋,逼着你自立,逼着你成长。“我”要感谢清贫,“我”要拥抱清贫。文章标题就非常醒目,能勾起我们阅读的欲望。在一个追求富裕的大环境中,在一些人还轻视穷人的氛围中,此文作者的感悟是很有警世意义的。正因为作者们在立意上“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体现出“意必己出”的个性,其文以新鲜、独特的面貌脱俗去套,振聋发聩,叫人拍案称奇。

4.融注真情

中考作文大都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即通过写作,考查同学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个性化的情感,是作者独特的心灵之声,是拨动读者心弦的全新武器。在考场作文中,我们若能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典型的真人真事作为文章的材料,写起来便会文如泉涌,一气呵成,读起来也会如行云流水,一脉畅通。因为这些真实、鲜活的人和事容易触发我们的写作灵感,抒发我们的真情实感,也容易感染、打动阅卷老师,触动阅卷老师的心灵,从而获得高分。如湖北中考满分作文《给梧桐的一封信》,小作者以书信体叙写了自己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在梧桐树下嬉戏玩要的情景。“雨中梧桐是最动人的。细密的雨丝在大的梧桐叶上跳跃成一片晶莹。我们就在雨中跳啊,唱啊,一直疯到奶奶把我拖回家时,手中还持着那片梧桐叶。”这份带着乡土气息的童趣,这份自由快乐的友情,给很多未曾感悟过这些的读者以全新的体验。

5.文体另类

所谓的“另类文体”,是指避免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而运用童话、寓言、戏剧、小说、诗歌、新闻、书信、日记、广告、故事新编、法庭纪实、实验报告、对话访谈等作为表现形式。由于有了“文体不限”的说明,使得众多另类文体纷纷登台。例如,面对以“交往”为话题的作文题,一考生仿照药品说明书的写法,从“主要成分”“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三个方面阐释了“交往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的道理。这种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形式起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良好效果。

6.书写规范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7

[关键词]初中生 写作 话题作文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那么话题作文就是以题目提供的“话题”这个词语为“谈话中心”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就是针对一种现象或事物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立意、不限题材、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进行作文。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广泛,表达手法多种多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话题作文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克服部分学生死记硬套作文的不良习惯。

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学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而易走进误区。因此,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选材要深入

其实,生活的深入透彻是写好文章的最基本要求。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初中生可以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个人成长等方面筛选、聚集材料。这就要求学生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舞台,这样才能在规定的篇幅内写出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在选材时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选择自己熟悉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一句话,就是要学会选择自己最赋有的灵感去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二、拟题要精辟

在话题作文中,拟标题非常重要,因为文章标题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标题拟得好,可以给整篇文章增光添彩,同时,也定下了写作方向。怎样才能做到拟题精辟呢,首先在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或对生活的感悟,紧扣标题,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或句子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定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

题目最好是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以给阅卷者带来愉悦心情。它还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以“感动”话题为例,我们可以围绕“感动”,拟出这样一些标题:“妈妈,我为你感动”、“感动的瞬间”、“寻找感动”、“都是感动惹的祸”、“为平凡而感动”、“珍惜感动”等题目。

三、文体要得体

“文体不限”并不是说文章可以没有文体,如果不管文体,信马由缰,文章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一般来说,初中生最好选择记叙文,散文。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致关重要。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这是不可取的;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了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表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要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分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要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要在文章重要处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小说等。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

四、语言要靓丽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关于文采意义的最好概括。要使文章语言靓丽,就要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使文句有意蕴。好的语言有利于表情达意,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作为初中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加语言的文采:

1.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妙用动词、形容词、叠字等;要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

2、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比、对偶、反复;可巧妙引用、仿用古诗词、名言、格言、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3.句式要灵活。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多采用一些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五、点题要明朗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写作体裁,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文体和题旨。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把握中心,更重要的是,让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解释或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初中生应该慎用。

六、卷面要整洁

文面犹如产品的包装,若无好的包装,产品也将黯然失色。卷面是作文的衣裳,应考作文绝对不能忽视卷面的清晰度。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须重字迹工整、书写规范,若删改涂抹、书写潦草,会因“卷面不整洁”而被“酌情扣去1至3分”,得失非小。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8

但是,由于近几年话题取材比较宽泛,写作角度多向化,文体选择多样化,学生中“少真情、缺真性”的习作增多,有些考生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误解为随心所欲,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品质,提高写作水平极为不利,这里就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写作常见病症归结如下:

症状之一:审题不清

话题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相比,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强调创新。但是降低难度不等于没有难度,强调创新不是不要限制和约束。

有些学生误解话题,如在以“梦”为话题作文时,提示语中“允许在梦中驰骋想象的翅膀”。题目中的“梦”实际是自己的愿望,但有的习作中丝毫没有提到与话题吻合的做梦,离“梦”甚远。

有些学生审题时容易转移话题,偏离主旨。比如学生在写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时,前半部分写自己如何在音乐世界里享受欢乐,可后文却写到后来上了高中,被迫停止练习自己心爱的古筝,接着分析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因而造成偏题。

药方: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在写作时,要审清话题范围,把握重点,准确立意。要弄清题目究竟要你写什么,怎么写,要善于“化小为大”,也要善于“以小见大”。如2000年高考作文,如能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成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就容易多了。可以写生活世态,也可以写历史人生,还可以写个人修养、个性发展等。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症状之二:标题太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考场上,一个靓丽新颖的标题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扣住他们的心弦,所以,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

但在部分学生中,对标题的斟酌不够重视,有时只是在原话题上简单地扩展,增加个别字词,这样的题目必然平淡无奇,让人感到“眼睛”无神,失去灵性。

药方:要提高学生的拟题能力,须注意以下两点:

(1)题目不能太大

题目过大,内容往往不易写深、写透。如学生在写以“书”为话题的作文时,有人拟题为“思想的源泉”,这要在短短的六七百字的篇幅里,怎么才能说清?最后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了。不过,也有学生拟了“书缘”“书迷”等题,显得既精练,又有一定的文采。

(2)适当运用一些简易的拟题方法

a、关联法:以相关的并列词语作标题。如2001年北京一个考生就拟了“诚信.人生”的标题,简洁明了。

b、引用法:可以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一些诗词、歌曲、广告语等,如2001年上海一考生的作文标题为“把根留住”。

C、修辞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作标题。2001年安徽省的中考作文,话题是“最需要”,有两个考生分别拟出的是“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和“发展了,我们最需要绿色”,这些题目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D、公式法:可以借用一些数学公式来作标题,如:“7-1=0”

症状之三:文体感不强

话题作文打破了文体的界限,给学生在考场上更大的表现空间,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优势、情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形式加以表现抒展。但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文体不限”的理解还不够,“文体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最终便是“四不像”。

药方:要培养学生清晰的“文体感”,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外,还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选择写记叙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写议论文。同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那些熟悉而典型的材料,经过优化遴选,或用作叙事的题材,或用作议论文的论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什么文像什么文。让我们记住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呼吁:“江苏中语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

症状之四:套作、抄袭屡见不鲜

有一些人认为,平时背诵或熟记几篇范文,考试时根据题意套上去也能获得高分。这些人以其不健康的心态和投机心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钻空子,仿写、宿构甚至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药方: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品质,扎扎实实训练,实实在在做人,不剽窃他人的劳动果实。作为教师要努力炼就一双“火眼睛睛”。作为命题者,在命题时,也应适当增加一些限制,让学生明白:要写好话题作文,应首先知道话题是什么,对话题的限制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调动丰富的生活积累,选择切合话题的立意,选择能展示才华的文体,运用流畅、有意蕴的语言进行写作。那种以侥幸心理采取走“捷径”的做法,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症状之五:随心所欲、杜撰编造

话题作文倡导创新,构思常往“独”里想,力图“独辟蹊径,亮出自己”,吃“独食”。这正如清人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贵创新,但不是随意编造,那些随意杜撰的文章,其感情必定是虚假的,行文必然是矫揉造作的。

药方:话题作文要求对所供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境”,把自己思考的创造性成果,再用一定的文体形式,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注社会,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才能使阅卷教师眼前为之一亮,有沐春风、饮甘露之感。

总之,我们真切地希望命题者在命题时,能继续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又能对其适当增添一些限制,使这种命题形式更完善,更科学。

上一篇:说课步骤范文 下一篇:美丽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