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成戎 以“奇”制胜

时间:2022-08-14 10:33:14

军事科技新闻在制作标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兵味儿”、“军味儿”,还要考虑到科技新闻标题一贯通俗易懂的要求,要同时达到这两点要求,“奇”字必不可少。

善抓“奇彩”:找特点兼顾文学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制作标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构思精巧、设计别致的标题,能为版面增色,为文章传神。这样的标题可称之为“奇彩”,其最鲜明的特点是突出新闻事实的奇特性,以奇取胜、凭奇引人,似一道饕餮佳肴深深吸引读者,产生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审美效果。往往人们对文章内容早已印象模糊,对其标题却记忆犹新。

一个好的军事科技新闻标题,应该既传播了必要的科技新闻信息,又体现了军事新闻应有的恢宏气势,完整准确地反映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可用之师的精神风貌。

2010年5月15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稿件《驭剑壮歌的龙吟绝唱》标题中,连用了“驭剑”、“龙吟”、“绝唱”三个词语,借它们来代替“导弹”、“邱成龙”、“临终”的物、人、事,这样写既收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又可使人联想到导弹专家邱成龙为国防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此标题从内容、感情到语言、格律,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悲壮豪迈,感人至深。

同新闻本身一样,标题应该是有特色的,而不是平庸的。新闻标题应该能使读者通过这个“窗口”,窥见新闻与自己的某种联系。情趣盎然的标题通常是报纸版面上的珍品,能够准确、及时、大量地传递丰富多彩的信息。注重遣词造句,用语简洁规范,通情达理,合乎逻辑,应该是新闻标题制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在制作标题时,编辑、记者必须善于使用形象思维、语言艺术、修辞手法等各种方法,使标题形象、生动,富有灵气和诗意,耐人寻味,使读者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科技日报2012年3月29日头版头条《菊梅一品香》,记述87岁的第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的科技人生,是一个以主人公姓名信手拈来的绝佳标题。

此外,军事科技新闻的标题还要有“军味儿”,要突出力量感,突出阳刚之美,突出军事科技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报2011年3月14日的《未来手机:短信与导弹“齐发”》一文,标题就具有这样的效果。

满足“猎奇”:避免使用“万能词语”

“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新闻标题也是如此,你能让读者拿起一张报纸,却无法强迫他对文章产生兴趣。进入“读题”时代后,相当多的读者在接受新闻时是随意性的、仓促的、浏览式的。读者决定是否去读一篇文章,往往取决于文章的标题是否有足够的信息量,是否足够吸引人的眼球。一言以蔽之,即标题能否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例如,去年我国防部披露“瓦良格”号航母正在进行改造,以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后,广大读者最想知道的恐怕就是航空母舰究竟有多大,长成什么样子,其威力如何等等。为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报2011年8月15日刊登了《走进航空母舰“五脏六腑”》一文,带广大读者直观“感受”并“体验”了一下航空母舰的庞大与复杂。这样的标题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显然比用“揭秘”之类的字眼要好得多。

报纸上有些标题不吸引人,很重要的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标题使用了“万能词语”,缺乏鲜明的个性。比如,报道成绩往往使用“成果显著”、“成绩斐然”、“令人鼓舞”等。这些万能词语不是不可以用,问题是这些词语出现的频率太高,读者看得眼乏,引不起兴趣,更主要的是这些词语没有恰当地将文章内容的个性特点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制作标题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语。

新奇的刺激物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依赖于人们对它的理解程度。所以在制作标题时,不要做得离奇古怪,令人摸不着头脑,它是以人们认识理解水平为限度的。对军事科技新闻来说,由于报道对象的特殊,把艰涩的科技用形象、直白、朗朗上口的通俗词汇表达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有助于降低报道的晦涩感。

2011年9月26日报刊登的介绍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马克沁一文时,使用了《制造“剩女”的马克沁》这样一个精心制作的标题。乍一看标题,马克沁怎么能“制造‘剩女’”?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为什么起这样的标题?文章中做了解释,“没有第二件武器可以像马克沁机枪这样,在一战中使得整整一代年轻女性失去了通常结婚和做母亲的机会。在最早使用马克沁机枪的英国,就有200万单身女性孤独终老。她们应该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剩女’团队。”读到这里,读者恍然大悟,定会连叹文章标题的精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都有“猎奇”的欲望,都有窥探隐私的想法。但军事科技作为备受关注的领域,却往往因为保密等原则难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这时,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牵引读者的好奇心。

“嫦娥二号”发射前夕,报探月特刊头版上连续使用了这样5个标题:《谁打造中国奔月首列“直通车”》、《谁让“嫦娥”又一次平安出发》、《谁再把“嫦娥”托举到月亮门口》、《谁牵手“嫦娥”和月球“亲密接触”》、《谁让我们更清晰看见月亮的“脸”》。这5个标题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5个“诱人”的问题,涉及探月工程的方方面面,而且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是整个特刊的点睛之笔。

视觉“新奇”:赋予动感引燃兴味

标题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于对客观事物真实而形象的反映和表现。有些标题会因一个毫无生气的动词而平淡乏味,但是换上一个准确且奇特的动词,则犹如枯木逢春。因此,标题应该力求形象生动,在视觉上保持“新奇”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的报道,标题不同,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平平淡淡的标题,如过眼云烟,读者一扫而过;新颖别致的标题,则会令读者“眼前一亮”,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心中要时刻装着读者,从读者想要什么、希望知道什么入手,去寻找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闪光点”,这一“闪光点”就是我们制作标题的切入点。

科技日报2010年12月16日刊登的《“嘎吱嘎吱”的铿锵人生》一文,用“嘎吱嘎吱”这个颇具动感的象声词生动描绘出某师“无腿英雄”、军医杨仕春“走路”时的形态,使读者仅从标题就能深深体会出英雄的铿锵人生。这种标题制作方式,让标题既具有形式,也具有内涵,使标题于平实中见锋芒,引人注目。军事科技新闻由于涉及保密原则,很多人不能亲临现场,多使用有动感、有现场感的用词,成为提升读者兴趣的“催化剂”。

科技日报刊登的《8分钟,生死时速下的两次抉择》一文的标题,高度概括新闻内容的曲折情节,并且注重制造悬念,引发读者产生疑问,使读者情绪随之起伏跌宕,自然会看新闻把事情弄个明白。

标题中确立视觉形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新闻工作者心智高低的一场竞赛,它要求编辑、记者不仅要把握好客观事实,更要设身处地地从读者主观感受上深挖主题。2011年9月9日科技日报刊登的《第14280台手术》,这条标题抓住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生动的新闻事实,塑造文章的视觉艺术形象。《第14280台手术》以吴孟超院士90岁生日的当天工作为视角——那天他做了第14280台手术,深刻地表现了一代老军医的博爱情怀,视觉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作者单位:科技日报社)

上一篇:美国财经新闻教育模式与特点 下一篇:论《白鹿原》对传统文学中鬼灵传闻的借鉴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