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3-09-25 10:19:33

考试后的感想

考试后的感想篇1

期末考试圆满的结束了,虽然寒假到来了,大家都可以安安心心的玩上一个月,但我们仍惴惴。安,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考试成绩还没出来,总心里有个结,所以做事都万分谨慎,害怕被父母抓出一个把柄,考砸了找茬。

回到家的我心急如焚,希望领通知书的日子快点到来,这个成绩也使当老师的爸爸坐立不安,给老师打电话问成绩,我非常害怕成绩考砸了,老师不高兴,但我觉得应该考得不错,便鼓起勇气给老师打电话,成绩不是太理想,老师没有显得不高兴。都是120分的题,数学117分,语文91分,英语84分,我觉得这次语文和数学发挥得还不错,关键是英语把我的后腿拉了,这英语成绩使我爸爸暴跳如雷,便对我大规模的教育,用他那口若悬河的话语来征服我,念的我头都疼。(这可比紧箍咒严重)

别说爸爸了,就连我也对英语成绩大吃一惊,这可不是平常的我了,如果正常发挥,还不90多分。对于数学语文还算满意,都得提高,数学还有120分的,那三分全是慌张出错。语文还有无限的延伸之处,还能提高到100分左右,英语我应该记单词课文,踏实一些,好好发挥,能考到110分左右,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希望能在下半学期实现。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看来学好英语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我的英语计划是这个寒假把七年级一册的英语课文每课写过,单词听写过,明年上半年要把七年级上册的单词课文写过,我死记硬背不信不把英语学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有“凿壁偷光”的刻苦,有“为中华之崛起”的志向,有“砸缸救人”的智慧,具备这样的条件,怎能不给国家争光,我一定要向这一方面奋斗!

考试后的感想篇2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考试的成绩看,部分学生都没有考出了令人满意的分数,但也有个别学生成绩有所提高(结合平时表现,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从考试的成绩看,我发现了以下几点:

一、知识掌握的较好的方面:

1.填空题:一共8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与元角分的互化关系、比大小及两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解答,但是也存在部分粗心的学生在填空题中十分,特别是:9元1分=( )元,部分没看清楚直接写为9.1元。

2.计算: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计算知识,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存在个别学生不认真、不细心的习惯导致忘记进位或是最后相加出错,抄错数字和符号的现象还有,还有单位名称忘记写上。

3.选择题:这题的灵活度稍微大点,需要一定的分析题目的能力。不过这次的准确率还行。

4.画一画: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和平移知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有待加强。

二、需要加强的地方:

1、解决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分析学生扣分的原因还是认真,没有注意看题目中的信息,丢三落四的,真正不理解题目的学生并不多。从整体上看,学生答题态度马虎、不认真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答题前审题不认真是这次考试中突出的问题。试卷的第一大题填空题的得分率不高。学生分析不到位就开始答题,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学生答题态度不够认真。第二大题计算题,大部分学生存在计算上的粗心,导致这次的计算错误率很高。

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差。第五题解决问题第5、6小题个别学生,缺少分析能力,导致丢分。

与学生分析、讲评后,总结:

1、学生数感有等加强,没有养成估算的习惯,因此计算题的结果准确率低。一方面学生较懒惰,一看到题目,二话不说就动笔,没有观察也没有思考,更不想估算了,孰不知“磨刀不负砍柴功”;另一方面,课堂上老师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练习、改正,大部分学生只是校对了答案,但对于计算过程仍然不知。

2、对于小数、运算律、单位换算的意义掌握不透彻。导致在数轴上写小数,1吨70千克=( )吨,38.61+6.78-8.61等题失分率较高,究其原因,老师在课堂上,没有留足时间让不理解的学生动手做、动脑思、动口说,总以为讲过后,学生就懂了,其实不然,做错的学生是因为不理解,老师应该学会等待,尽可能让学生当堂理解并掌握,并组织学生进行同桌或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学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方可进步,我将时刻提醒自己:别只顾着进度,欲速则不达。

3、缺乏钻研精神。对于较灵活的题,大部分学生想当然,随便应付,不想深究。如: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后是14.91,这个数原来是(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小了3.6,那么这个数原来是( )等题。学生似乎对难题没有了克服的欲望,或欲望较低,这里面也有老师的原因,我今后一定多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就学生敢说,善说,从而爱上数学,爱上思考,爱上钻研,提高思维能力。

考试后的感想篇3

蔡老师拿着一叠厚厚的试卷走了进来,我们知道,那是期末试卷。“许宣超99.5……“蔡老师开始报成绩了。我的心怦怦跳个不停,满怀期待……”张锦豪91.5“,多少?97.5吧?老师是不是看错了?我怎么会考这么差呢?怎么会?怎么会!

“还不是你平常粗心大意,不好好学习,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一个声音从我心底传来。是啊,能怪谁呢?当然是我自己平常不好好学习,做事很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做试卷不来不去检查,现在哪里去买后悔药呢?

怎么办,怎么办呢?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做每一张试卷,不求快,但求好,细节决定成败。我要从寒假开始,好好做课外作业,努力争取100分。

想到这里,再看看窗外,我仿佛觉得天一下子明亮起来了……

考试后的感想篇4

在路上,我们三人开始对起了答案。因为小萍的成绩在我们中间是最好的,基本上是班级前五的排名,而我和小清只能算是中上。

所以对题的时候,我们当然都是围着小萍的答案来揣测自己是不是做对了。

其中数学有一道图形要画辅助线完成的。小萍说,她那题答的没有信心,不一定是正确的。然后我就说出了我的解题方法。小萍当时就给否决了,说我做错了。

但是在我心里,我觉得自己是做对了,我和小萍辩解着,她不听我,小清也持中立态度,因为那题她也没做过来。

我有点儿难过,但是我的数学成绩本来就没她俩好,所以也没得辩解。

后来老师把答案公布之后,我发现我的解题就是正确的,真的既欣喜又有点难过。

欣喜的是,我做对了,难过的是当初我和小萍小清她俩说的时候,她们置疑的态度。

通过这件事,我也明白,其实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打原因,她俩对我的不信任,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觉得我的数学不如她们的好,她们都做不出来,我即使做出来,也是有点“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巧合。

考试后的感想篇5

成绩就一定是学生的命根吗?

试问,你会为一个成绩而饭吃不下去吗?

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可是在现在的学生中,肯定的人也不会少。

如果一个人问为什么大家非要在成绩上来选择朋友,每个人的心里答案都会很相似。为什么长大后倒反而没有当时什么话都说的友谊了?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竞争。在成绩最好的班里,人人都想和成绩好的交朋友,尽管很多人都不想承认自己是这样来选择诤友的,可是谁不有点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爱竞争?一切都源于中国的教育方式。网上查成绩,老师报分数。就好似教育学生成绩不好的大家都别像他一样,成绩好的同学大家都要学习他。然后孩子们竞争啊,争取取得老师的好感。造成了什么呢?童趣没有了,只剩下淡淡的忧伤。

谁没有个成绩差的时候呢,累死累活地争取名次,爬呀爬的,都想把别人踩在脚下。干吗呢,学习就是要快乐的,为何非要搞什么名次来提醒同学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呢?要学习,重要的在大学和高中,那时侯的知识还可能工作上用的到,初中和小学就花那么大精力,值得吗?个人认为小学和初中只要在长大时候,3年打下基础就好了,那么用功都浪费了童年的好时光,你说,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将来有欲望再找好生活,我看也没心情了。

真的叹息现在的一些成绩很好的孩子,一个个都戴上了难看的眼镜,就为了寻求好的成绩来证实自己的实力,一上去就不想下来,认真极了地学习。其实也没什么好处,以后真的能在工作上有能力的也不多。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初中成绩好的同学,到高中便不一定就好了。尤其一些女生,为了让父母知道生女孩子有用,就玩命地学习,搞得身体不好,体育都不合格,与好的大学擦肩而过。惋惜,惋惜,可有什么用呢?自己的童年无法享受,人生还有意义吗?

在这些对将来不起很大作用的知识上花大精力来深入,有意义吗?我可不想戴眼镜,也不想失去自己的美好时光!那么用功都浪费了童年的好时光,你说,就算是将来有欲望再寻找那份错过的快乐时光,我看也没心情了。(请原谅我现在的冲动及话语的鲁莽)

也许我这个年龄的孩子,现在说这些还太幼稚,可是我完全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中国式教育的某些地方需要改良,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文章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后后,心中的不快全都发泄完了,感觉好了许多。可是我依然难以释怀这次月考的成绩,我明明可以考得更好,做都会做,为什么考差呢?

我霎时明白其实读书不一定非要特别认真,仔细些专注些就行了。大部分聪明的孩子对学习也不需要太用功,自然结果也不怎么可能会有我文中提到的那么严重。其实自己考得不好完全是粗心,成绩好了是为什么?做事的态度认真啊!其实学习和人生活的态度一样,这个人做事仔细,考试就不会出低级错误。

如果有几次成绩考得不是很理想,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就好,谁没有个成绩不如意的时候呢?而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自信起来,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为此,我要提醒大家:为了将来的好工作,好文凭,还有沾一身书香气,好好读书,不要为此而挫败。我们现在还小,成绩提高还是简单的,不需要多大力气。只要你想想以后的路,你自然会认真起来,得到一个好的成绩。

哎,其实说什么就一点:成绩不一定非要比个高低,谁知识掌握得如何也不一定会从考试分数里显露出来,没准你考的有人正好什么都复习了就这个没记着,而又会让一个只复习了这个的同学拿便宜。对于成绩,谁都没个准,现在认真起来,注意学习方式就行!

朱子献上

祝所有考试曾经失利过的同学

考试后的感想篇6

我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语文只考七十八分,数学只考六十七分,但是这些都是我的错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这为什么都是我的错吧!

先说语文吧:“都是错在填空了”。我妈妈星期六在家帮我复习了要背的、要听写、要默写的全都帮我复习了而我还说:“我都会,我都会”。听写的时候我老是听了一会儿又到电脑边上玩一下,还说妈妈报错了老是不听背书时老是一下子起高音,一下子低音妈妈要我从新背老是埋怨说:“连着样都要从新背,真倒霉。”就这样在复习的时候老是不认真才考七十八分的。

说完语文在说数学怎么考这么差吧:“大家说考试中最容易的是数学怎么可能只考六十七分呢”?我说的是实话我真的只考六十七分应为爸爸在给我复习时我爸爸说:“这道题目是错误的”。我偏说:“是真确的”。我老是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我才考六十七分的。

我知道了想要考试好就应认真听取别人的好的意见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成绩提高很多很多。

考试后的感想篇7

第一印象往往是由一个人的衣着仪表和外在气质形成的。在考官评分表里,仪表仪态一项虽然所占分数比并不大,但考生给考官整体的印象,包括着装、仪表、仪态、仪容、谈吐、举止、礼仪方面的每个细节影响到考官对考生的整体评价。因此,中公面试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想要在面试中先声夺人,就一定要小心误区陷阱。

第一,衣着服饰方面,不是越靓越好,而是要大方得体就好。不要把公务员面试考场当成一场时装秀,要明白,考官要的是一个职业人、是公职人员,是要那些踏实稳重、大方勤恳的人,夸张的服饰会适得其反。

第二,礼仪举止方面,矫揉造作未必会助你一举成公。有些考生在礼仪流程方面很讲求规范,一板一眼,甚至敲门敲击几下、手的摆放姿势、站立时腿的分立、脚的张开角度等都很注意拿捏尺寸,给人以生硬造作的感觉。考生礼仪的过于规范,不免加重了考场的紧张感,给考官造作拘谨的感觉。

第三,问好繁琐、刻板,不精练;其实问好在考试中就是个礼节,真诚表达即可。有些考生把问好看的很重,甚至想通过这点来博得考官的好感,会在问好时加入很多的感情色彩,有套近乎之嫌。例如考官您辛苦了,今天给我面试,我表示非常感谢,问好过于繁琐,而且这么繁琐的寒暄用语,在紧张的面试考场也很容易出现语言变形,同时也会给考官留下不真诚的印象。

二、语言误区

考生在考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考官的面前,赢得高分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纠结词的完美势必会影响答题连贯性。而不连贯甚至卡壳是面试的大忌,这无疑是告诉考官这个词我想不起来了,其实这时即使用一个不够理想的词表达出来,也比在那卡壳要强的多,因为词语的连贯表达,会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三、心理误区

很多考生在笔试成绩公布之后,得知自己进入面试,就会很快进入了惊喜到慌乱再到焦虑的情绪变化过程。首先惊喜的是自己顺利通过了笔试,进入了面试环节,但是这种惊喜和兴奋瞬时就会被如何筹备面试这样等一些列问题而吞噬,开始去向自己下一步的做法。由于面试的考录比远大于笔试,因此进入面试名单的考生通常都会在沉静一段时间之后陷入到焦虑的情绪当中。笔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考生想要保住自己的位置,而笔试排名靠后的考生想尽一些办法想要翻盘,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很多考生就会出现诸如: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焦躁不安、无法放松等状况。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无论笔试成绩如何,不要有放弃的想法。在面试备考期间,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笔试成绩,而是应该讲笔试成绩作为面试的备考依据和参考,想要去翻盘的考生更要注重在面试备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守擂的考生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挑战,无论是哪一类考生,在笔试成绩公布之后都要切忌病急乱投医,而是应该冷静的思考、分析,查找不足,制定科学的复习和备考方案。

考试后的感想篇8

1977年12月14至16日,我参加了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1]。那年,我刚好从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院附属中学高中毕业。由于是首次恢复高考,而且来的又十分仓促[2],所以大家都没什么准备,完全靠平时的积累来应战。

我虽然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且学习成绩在班内一向名列前茅,但我对自己的实力仍不放心,担心自己会考砸了。带着这份焦虑,我找到了我的一位高中老师,请他为我做一些指点。不想他在听了我的陈述之后,语气坚定对我说:“晓东, 以你现在的准备状态, 如果你考不上大学, 那么我们学校就没有人能考上大学了。所以, 你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会发挥出最佳的水平。”他的话令我感到非常震撼,心想老师这么看得起我,而我对自己却那么地没有信心,真是不应该!我还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高考中尽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不让老师对我失望!

带着这样一份鼓励与期待,我全力以赴投入了接连三天的高考[3]。第一天高考下来,感觉相当不错;但第二天下午考历史时,我因为出门仓促,忘了带眼镜,到了考场之后才发现。因为那年的考试题是抄在黑板上的[4],我看不清考题,心急如焚,鼓足勇气请求监考老师给我换个位子。他走了过来,亲切对我说:“换位子是不可以的,但我可以把考题交给你,你抄完了再还给我,这不是一样的嘛。”我心头登时涌过一股热流,连声道谢,继续着考试。由于发生了不该发生的问题,我在答历史卷时,总是有一些心不在焉,眼睛时不时左右观望。不料这令我更感紧张,因为我看见周围的人都在专心答题,而我却在时常走神,这还得了?!虽然到了最后,我也完成了所有的答题,但我总感到这门课没考好,并感到在场的人都比我考得好。

最后一天下午考英语,这是我的主考科目。由于我当年的梦想就是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去读英语专业,而且我的外语辅导老师就是从那所学校毕业的。所以那天考试前,我忽然有一种奇妙的联想,想想此时此刻我就坐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室里上课,过会儿来的老师不是监考老师,而是给我做英语辅导的那个老师……

那种感觉真是美极了!

带着这份美妙的感觉,我开始了那天下午的答题,感觉出奇地顺手,好像那份考卷就是专门为我准备的。“思想在奔驰,下笔如有神。”这是后来我告诉家人考英语的感受,但我弟弟忽然问我:“那你前两天考试,怎么没有这种感觉呢?”我无言以对。

高考过去,等待成绩的日子实在不好受。不知怎的,我越到后来,就越对自己没有信心。我给自己估分,估来估去也不会超过200分[5]。为此,我感到很沮丧,连门都不愿出去了。偶尔出门,我好像觉得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我,想知道我到底考得怎么样。而那年公布成绩,是理科的考生在前。我得知一些同学考过了200分,想自己可能连200分都过不了,于是更感焦灼不安,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感觉真是度日如年。

在那些苦恼的日子里,我只思考一个问题――好好地总结经验,争取来年考个好成绩。最不安的是我辜负了那位老师对我的重望。我不知见了他的面,我还能说些什么。

又过了几天,我终于得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233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比我原来的估分整整多了40多分!为求保险,我又请人专门查证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的,我这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年,这个成绩不仅是全校考生成绩排列中第二高,也是文科考生中成绩排列最高的考分。特别是我的英语科成绩,竟是全内蒙古自治区高中应届毕业生最高的一个。由此,我被当年到内蒙古自治区招生的最好的外语科院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录取。而那年,“北京第二外”在内蒙古自治区仅招收了我这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6]。我人生的成就,没有超过这一刻的!

回首自己的当年高考经历,我有如下的感悟:

首先,我很感谢我的那位高中老师对我的鼓励。他的话给了我巨大的鞭策!现在看来,那是典型的积极心理暗示(属语言暗示),它令我对自己的考试能力充满了信心,因此能尽情地加以发挥。

其次,我很感谢那位历史科监考老师对我的理解。他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沐浴了我当时焦虑的心田。由此,我可以稳定下来,全心投入到答题当中去。在这里,那位监考老师等于用真诚理解对我做了很好的心理辅导,令我对考试环境尤有安全感。

第三,我考历史科时感觉自己考砸了。但后来的成绩表明,我历史科的成绩也是相当不错的。那么,回想当初在考场上,我左右环顾,发现别人都在答题,就我没在答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隔多年,我终于想明白了――这是因为我答题虽然慢了些,但都答对了,而别人答题答得快,却未必都答得对!

第四,我英文科考得好,与我考试前的美妙联想有很大的关系。那是一种典型的情景暗示作用,它使得我考前的心境尤其愉悦。我的许多中学同学之所以“高考”没考好,就是因为他们进考场时的心态就不对,要么太压抑,要么太紧张,不想我那一刻感觉的那么舒心宁静。

第五,我“高考”之后的一段忐忑不安虽然是自寻烦恼,却是人之常情。我之所以那样焦灼不安,本质上还是因为我对自己缺乏信心。如果我能保持住在“高考”过程中的信心,就不会蒙受后来的煎熬。可见真正的自信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多重要!

最后,我也感谢我弟弟当初提出的问题“你前两天考试,怎么没有这种感觉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思索,我思索了30年。现在我彻底想通了――它说明了心理调适对临场发挥的重要性。而这,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去实现的。这个道理,当初我不懂,现在我懂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技术,我当初无意中尝试成功了,现在我要有意去加以推广。

因为我想让考生们都体验一下我当初的美好感受!

因为我想让考生们都能在考试中超常发挥!

[1]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高考”制度一度被中断了10年(1966-1976)。

[2] 1977年的“高考”之所以定在10月考试,是因为当时主管文教科学的副总理邓小平力主当年就恢复高考,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在6、7月份举行。

[3] 当年的“高考”都是考三天六门科目。

[4] 1977年恢复高考,来不及采取全国统一的试卷,所以都是各省独立出题。为了防止漏题,当年监考的老师都是现场将考题抄在黑板上。

[5] 由于是第一年恢复高考,而且又是各省独立出题,加上那年内蒙古教育厅出的考题偏难,所以77年内蒙古考生的录取分数段定在190分。

上一篇:关于亲情的名言范文 下一篇:造句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