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3 02:58:23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职业发展 人才培养 管理实践

一、人才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挖掘开发和培养公司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持。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人才理念,尊重并重视每一名员工,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对员工进行准确的工作分析和定岗定编设计,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人岗匹配”,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平台。立足岗位说明书,着力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分级分层培养,并逐步建立起地市公司、县市公司(直属单位)、站所(班组)以及员工个人等多层级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努力让企业成为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事业腾飞的平台、幸福生活的后台。

二、人才管理的目标和培养

(一)人才管理的目标

通过对人才队伍进行梯级分类,划分为新进员工、经验员工、班组长、中层干部,针对员工在职业发展路径上的转型和能力发展需求,公司结合白鹭书院的渊源制定了人才培养“白鹭计划”,将白鹭的成长过程运用到公司人才队伍发展培养过程当中,以期打造出一条公司人才队伍职业发展的成长通道。

与人才队伍梯级划分相对应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白鹭・破壳计划(新进员工)、白鹭・助跑计划(经验员工)、白鹭・展翅计划(班组长和主管)及白鹭・翱翔计划(中层干部)。其中新入职员工主要包含校招新进大学生以及入职三年之内的员工,经验型员工指的是工作经验在五年及以上的老员工,班组长是指公司各专业班组长和科室部门主管,中层干部主要指的是副科级以上及后备干部。建立新进员工、经验员工、班组长、中层干部四层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择取不同的方式、手段进行复合式培养,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学习成才,通过职业发展路径进行分层培养,希望进一步提升员工知识和能力层级,建设一支适应公司发展和生产管理需求的人才队伍。

(二)人才的培养

1.“育人”――人才培养的计划。第一,白鹭・破壳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三年培养计划,可以促进新员工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并进而成为“国电人”的转变,帮助新员工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利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具备Ⅱ级职业能力的员工。同时通过“师带徒”实行小考不断,一年一大考,记录档案,实现合格出师、优秀出师。第二,白鹭・助跑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工龄五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员工进行培养,助力经验型员工的提升,加强经验型员工对自身角色转型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基层管理者和有经验的员工提升在“管人”和“理事”两个方面的基本意识和基础能力,使他们在通过培养后更加胜任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对员工培训进行积分制,同时采用在线学习、课堂学习和在岗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具备Ⅲ级职业能力的技术能手,提高此类员工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第三,白鹭・展翅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技术过硬、有一定管理能力、有发展潜能的班组长和主管进行全面培养,利用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些管理先进、技术精湛的班组长,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一对一定向培养、挂职交流锻炼、岗位竞聘等活动,使这类班组长取得更高一级的学历和职称,一部分向工匠大师方向培养,一部分作为后备科级干部的苗子培养。第四,白鹭・翱翔计划:该计划旨在对专业突出、管理优秀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备领导干部进行定向培养,利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技术领军型人才或领导后备人才,使这类干部中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进一步加大。采取工作坊、专家讲座、体验拓展等多样形式,通过公司领导班子级干部一对一参与培训,使该项目成为导入理念、统一思想、触发改进的管理平台,让更多中层干部取得中、高级职称。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各层级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绩优秀的梯形人才队伍,为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育人”――人才培养的实施。第一,新进大学生“种子”计划。一是入职培训。全面推行新员工三级培训制度,即国网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4个月),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和各主营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等知识;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班(1周),突出电力企业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团队精神等知识;基层单位跟班见习培训(1个季度),了解岗位职责和专业工作流程,让新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新员工通过参加三级培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考核,为新进大学生由“校园人”向“职场人”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导师制度。实行“拜双师”。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狠抓五个环节,即建立师傅人才库、精心组织传帮带、推动基地建设、强化师带徒考评、落实师傅待遇。制定指导手册,规范师带徒活动;活动范围从生产岗位延伸至管理岗位;加强“师带徒”力度,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广泛开展“师带徒”擂台赛,认真开展活动考评考核总结和奖惩。三是动态管理。实施“1+2”职业生涯动态管理,通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让新员工入公司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调动新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入职第一年,主要以了解基本生产流程为主,由公司统一组织安排新进大学生到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输配电线路、电力营销等主要岗位(班组)进行多专业、多班组的交叉轮岗实习。四是实战训练。坚持“一个项目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以某一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为培训时间,按照人才培养需求,选拔组织相关专业青年员工全程参与项目建设,为其指定师傅,定期考核,让受训者及时掌握施工流程,熟悉设备结构和安装调试技能,通过在工程项目中“摸爬滚打”,提高其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五是岗位练兵。坚持“培训全员覆盖、随机抽取参赛”。成立专业工作小组,参与岗位练兵方案的制定、实施,督导考核、总结推广等工作,并为员工学习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推行(个人、班组、县公司和市公司)“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员工个人通过网络大学、专业书籍进行自学;班组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培训工作,检验员工自学效果;市、县公司组织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检验现场培训成效;市公司选取人员,参加上级单位技能竞赛活动。将竞赛调考中获奖、生产管理中创新、工作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作为“种子”加以培养。第二,干部队伍的“幼苗”计划。一是定向培养。建立定向培养制度,即选定一定数量的经验员工、班组长和科级后备干部按“幼苗”进行培育,针对每个人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择优提拔优秀员工、班组长、后备干部,到关键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历练他们的工作能力,形成各岗位、各部门在年龄、学历上的梯形干部队伍。并且,每年选调县公司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公司挂职锻炼,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优先推荐作为后备干部,加入公司人才储备库。二是岗位轮换。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着力培养复合型班组长及管理人才,将在关键岗位任职五年及以上的主要负责人和后备干部实施轮岗,副科级后备干部每人按四至五年轮岗一次,科级后备干部每人按三至四年轮岗一次,以实现横向优化调整,让干部队伍对各工作之间的依存性和整个单位的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公司不定期开展人力、财务、基建、物资等专业关键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工作。各单位内部进行为期1至2年的岗位轮换,变电运行班组长与电气试验班组长之间,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班组长之间、继电保护班长与生产管理岗位之间进行合理轮岗,既注重工作的整体衔接,也注重岗位技能的整体转换。三是培训交流。重点开展班组长和科级干部前沿技术培训,培训特高压知识、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的创新元素及优势、电网与IT行业的有机融合等知识。组织所有班组长和科级干部参加管理技能培训班,培训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团队合作、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等知识。选派有培养前途的科级干部参加省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制定公司班组长和科级干部的交流规定,通过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不仅可以丰富工作阅历,还可以大局意识促进电网安全生产流程优化。第三,“育人”――人才培养的跟进。一是人才培养评估。每年年终会对上一年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评估,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为当年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二是培训结果反馈。组织送培时,由培训班主办部门即时将参培人员培训课程、学员应知应会内容、培训期间的培训纪律和成绩,在培训结束之际向送培单位作全面反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培训内容是否得到有效转化、学以致用,进行不定期的抽检测试。将人才培养与绩效挂钩,定期追踪,及时纠偏。

(作者单位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少荣.企业人才分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 胡长松.“1452工程”引领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管理干部 队伍建设 导师制 人才梯队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市场经济深化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核心竞争力,人才特别是管理干部的培养与能力提升作为有效方式成为众多企业的普遍共识。锻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有思想、素质高、活力强、结构好”的稳健干部队伍,是我国企业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干部队伍建设,是企业的生存之根本,发展之大计,须通盘考虑,系统谋划,本文浅谈一二。

1 管理干部的培养目标

企业的管理干部队伍要达到“四化”,即是要求企业的管理干部要“忠诚化、专业化、年轻化、复合化”。

干部 “忠诚化”,就是要求企业的干部要富含企业文化,惯于企业思维,忠于管理团队,拥有企业气质,具有企业特色。要在弘扬企业文化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时刻以企业目标为大局,要坚持执行企业战略不动摇。要打造一支“忠于企业、不离不弃、执着追随、信念坚定”的“忠诚化”干部队伍。

干部“专业化”,就是要求企业的干部要精通于本职工作,成为本专业、本行业内的行家里手,成为专家。专业化是领导干部树立权威的重要来源。专业化不仅体现在人才引进的专业化要求,也体现在人才使用的专业化路径;不仅体现在生产技术领域的专业化,也体现在职能管理及销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化。要引导企业的干部常年执着于本职工作,精耕细作,以求甚解。

干部“年轻化”,不仅是狭义上讲的年纪轻,更是广义上讲的精力充沛,年富力强。“年轻化”要求企业的干部要朝气蓬勃,激情无限。要特别能战斗,而不是胆小退却;要特别能坚持,而不是摇摆不定;要特别能上进,而不是自甘堕落。干部“年轻化”不等于干部“低龄化”,而是要以“思维敏捷、体力强盛、精神充足、工作激情高、创新意识强”为标准。

干部“复合化”,就是要求干部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能够具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即“一专多能”。 “复合化”主要体现在干部的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及思维复合等多个方面。“复合化”要求企业的干部既要懂专业与行业知识,又要懂管理会经营;既要“一枝独秀”,又要“天下通吃”。干部的“复合化”标准,适应于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干部培养的较高层次。

2 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

我国的企业管理干部要有“五气”:即干部要有“正气、大气、锐气、才气和朝气”。

干部要有“正气”。“正气”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基,是出发点。干部有“正气”,就是要求企业的干部公正无私,为人正派;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忠于职守。一支有“正气”的干部队伍工作时才会干“正事”,树立权威,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会攻坚克难,战无不胜。

干部要“大气”。“大气”是指干部的思想境界要高,要心胸坦荡,胸襟广阔,善于谋大局,明大义,办大事;要心中有思想,眼中有宏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抓大放小,理清主次,卓识远见,志气恢弘。

干部要有“锐气”。“锐气”的核心在于创新,要敢于创新,敢于张扬,敢为人先,敢争第一;要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要有些霸气,要有些狼道,要大步向前,锐不可当。

干部要有“才气”。“才气”是指干部要有才华与气质,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有思想,饱读诗书,遍阅典籍,勤于学习。领导干部的“才气”是形成个人魅力和权威的重要源泉,亦是干部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干部要有“朝气”。“朝气”是要求干部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要积极上进,勤勉好学;要敢打敢拼,勇气十足;要无畏无惧,一往无前。

3 管理干部的基本能力

我国的企业管理干部要“四会”:即干部要“会想、会讲、会写、会干”。

“会想”要求干部善于思考,谋划出路,要有工作思路,管理思路和领导思路。要始终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断钻研,勤于用脑。“思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点与根本,出路源于思路。

“会讲”要求干部善于表达,长于演讲,能够将所思所想讲出来,传达出去,善于通过演讲形成感召力和号召力。要掌握讲话与沟通技巧,勤练“嘴”上功夫,苦练讲话本领。

“会写”要求干部笔上功夫强。文字的东西是思维的外延与继续,是思想的结晶。干部“会写”才能将思想以多种形式传达出去,布道解惑,弘扬文化,对广大员工产生深远的长久的影响,进而形成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淀。

“会干”要求干部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勤于动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检验真理,探寻规律,增长才干,树立威信。“会干”是求真务实的集中表现,是干部培养的目标和客观要求。

4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措施

4.1 “造鹰计划” “鹰”即为企业的干部精英,要造就展翅高飞的雄鹰,需要一系列的规划,主要包括“管理培训生项目、‘雏鹰计划’、‘飞鹰计划’、‘雄鹰计划’”。以上计划可交叉结合,旨在为干部培养提供渠道与平台,分层次、分阶段的对潜在人才进行培养教育,跟踪辅导,使之有序成长,稳健成才。

管理培训生项目,专为培养未来领导干部而采取的选才之道。管理培训生项目首要在于选才,要有计划高标准的通过科学严谨的评价工具引进那些既有专业背景,又有管理潜力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企业各单位,通过岗位轮换、导师制培养等多种培训培养手段,使其沿着“雏鹰-飞鹰-雄鹰”的培养渠道有序成长。

“雏鹰计划”,专为新人定制的培养计划,旨在通过对优秀毕业生及初入职场的员工采取内部导师制、岗位轮换、内外部培训、实际工作锻炼等方式,引导其融入胜利文化,逐步成长为专业突出的业务骨干,进而成为中基层干部的后备力量。

“飞鹰计划”,专为中层干部后备人才定制的培养计划,旨在对进入到中层干部后备人才库中的“未来之星”,通过中层导师制、挂职锻炼、岗位轮换、独立项目运作、外派学习、内部培训等方式进行精心培育,使其成长为企业的中层干部,进而逐步进入企业高层干部后备人才库。

“雄鹰计划”,专为高层干部后备人才定制的培养计划,旨在对进入到高层干部后备人才库中的“胜利飞鹰”,通过高层导师制、挂职锻炼、多种经历、重点项目锻炼、外派学习等方式,使其成长为企业的高层干部。

4.2 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新晋员工的工作磨合期,迅速提升其工作有效性。新晋员工,不仅是指新进入企业的员工,也包括新提拔任命的各级干部及横向调动的换岗人员。导师,不仅从工作业务上给予跟踪指导,亦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辅导,旨在帮助新晋员工迅速融入团队文化,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流程,逐步成长为高阶干部。

推行导师制,须制定导师制管理制度,包括导师职责、被辅导者权利与义务、导师的选拔与使用、培养方案实施细则及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等。导师制的推行主要采用以点带面,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强调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步展开。导师制是新晋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学习业务与管理方法,融入文化,沟通思想,维系感情,提升才干的有力武器。

4.3 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的核心在于分层构建企业人才资源库,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干部选拔使用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干部资源。

人才梯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动态调整,未雨绸缪,注重发展。人才梯队建设管理体系包括人才资源库、人才入库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及配套政策机制等五大部分。

人才资源库,一般设置高级人才库(A库)、中级人才库(B库)和初级人才库(C库),分别对应于人才梯队中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人才库的设置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前提。

人才入库机制,是指设置相关素质模型、任职资格、标准和程序,形成挑选机制,挑选人才进入人才库的机制。人才入库机制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基础环节。

人才培养机制,是指综合了导师制、岗位轮换、挂职锻炼、外派学习、内部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方式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决定人才梯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

人才选拔机制,是指经过培养环节后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是人才梯队建设的收获环节。

配套政策机制,是指适应于人才梯队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后勤保障环节。

5 结语

伴随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的企业正孕育力量,向“世界顶级企业”的目标阔步迈进,正如沈从文所描绘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国企业的健壮与成长,依赖于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创新的干部队伍,依赖于一支“忠诚化、专业化、年轻化、复合化”的干部队伍,依赖于一支有“正气、大气、锐气、才气和朝气”的干部队伍。搞好企业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分清紧要与次要,抓住根本,造就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正是我国企业界当前的紧要任务,是我国企业健康成长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兴国.切实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18期,252-252页.

[2]刘正东.加强企业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江苏企业管理,2000年,第5期,20-21页.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后备干部;成长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当前,工商部门正处于机构改革之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培养后备干部队伍,科学地、有效地选拔和培养继任者,对扎实推进“七个工商”建设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贺州市工商系统后备干部队伍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加强工商部门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贺州市工商局后备人才库每两年调整一次。2009年调整时共有后备干部46名,其中处级10人,正科级13人,副科级23人,女干部占4.3 %,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含45岁)有9人,40-45岁(含40岁)的有18人,30-40岁(含30岁)的有18人, 30岁以下1人;从知识结构看,在职研究生3名,本科31名,本科以下11名。2011年以后因工商部门机构改革,人才库至今没有进行更新调整。

近年来,贺州市工商局采取了多种措施,构建有利于后备干部锻炼成长的工作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通过开办工商学校、工商干部论坛、建立周一理论学习制度等形式,为年轻干部创设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建立了年轻干部激励机制。提出在岗位竞赛中获奖、考取司法证或在职期间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历的同志都提拔一级使用。三是为年轻干部提供多岗锻炼的机会。选派后备干部到县、分局、工商所挂职,到农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地方跟班学习或挂职等。2009年至今,该局后备库干部中已有5人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17人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这些干部提拔使用后,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进取,奋发工作,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二、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在选拔上,人才库不注意及时调整充实。虽然现在对后备干部普遍实行民主推荐,但领导倾向性强,民主程序化不高,常常是用时才备,备用脱节,群众推荐积极性不高。

(二)在培养上,方式单一。后备干部培养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没有考虑后备干部不同层次和特点,进行重点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存在“一锅煮”的现象。一些好苗子因为培养措施不到位,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偏大,不能再提拔重用,就逐步被淘汰了。

(三)在管理上,疏于管理。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没有对他们的正常管理摆上位置,成熟的、近期可以使用的、需要长期培养的混合在一起,存在着任其自然成熟的现象,使后备干部工作流于形式,甚至群众中有“进了人才库,就是进了冷冻库”的说法,也挫伤了一部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2010―2012年,贺州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三次广推优选干部,工商局都无法推出优秀后备干部,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后备干部进行系统培养,工商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与地方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少,在地方竞争中处于毫无优势的尴尬局面。

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选拔、培养到任用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系统的规划,通过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后备干部的具体目标,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培养途径,为每位后备干部搭建最适合其成长的阶梯。

(一)拓宽视野,选拔人才。

选好、选准后备干部,把好入口关,是后备干部工作的基础。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上,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除了把条件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人选及时吸收进后备干部的队伍,还要高度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后备干部;注意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工作中发现优秀人才;注意在群众口碑中发现优秀人才;鼓励优秀人才不拘形式随时向党组自荐等等,只要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都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列入相应的后备干部名单,使选拔途径多渠道、选择视角全方位,形成“群贤毕至”的局面。

(二)注重实效,科学培养。

后备干部名单一经确定,要及时建立后备干部人员档案,为其量身订做培养计划,将每位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考察了解的情况、培养措施及落实情况、奖惩情况等录入后备人才库,为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提供依据。

(1)合理设计培训计划。按照每位后备干部的专长特点、兴趣志向、个人潜力和发展趋势等实行分类培训,使后备干部 “备什么职务就学什么知识”,充分掌握做好工作必须具备的新知识、新本领。并通过由领导或业务老手“一对一”带培、到上一级单位跟班学习、到其他地市工商局考察学习或到市级其他单位交流学习等方式,尽快提高综合岗位履职能力。除了侧重安排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应该根据新时期后备干部特点,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领导能力培训及学历后续教育,例如优先组织参加每年一度的国家工商总局在深圳的集中培训;鼓励和组织后备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参加高学历后续教育等。

(2)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加强教育培训,还要为每位后备干部制订符合自身需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对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领导工作经验;对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有计划地安排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工商所经受考验;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要有目的地安排到上级机关部门挂职锻炼。还可以加强与地方组织部门的联系,以到地方挂职的方式,多渠道培养后备干部。

(3)完善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制度。人事部门要定期分析每位后备干部的培养情况,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培养意见建议。对特别优秀的人才提出特殊的发展指导,给予更好的培训机会;对培养计划不适合其发展的,及时调整培养计划,让其进入下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对经实践检验不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以及不宜继续作为后备的,应及时调整出去;对在日常考核中发现的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要及时补充进后备干部队伍。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结对子”的工作制度,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与后备干部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增强其上进的动力,为后备干部的成长创造健康的环境和条件。

(三)备用结合,择优使用。

用人是育人的最终目的,要树立新的用人观念,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大胆提拔任用后备干部,努力克服后备干部“名册化”的倾向。在任用后备干部时,要坚持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但在同标准同条件的情况下,要摒弃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大力提倡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应该优先任用。对特别优秀的,可按照规定程序破格提拔任用。例如通过公开考录,公开竞争等方式,为后备干部及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搭建舞台,促使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走向领导岗位,加大后备干部上岗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同亮,关于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探讨,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2-05-28 10:31:00 ]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4

关键字:新源干部人才援疆创新

Abstract: the aid work in Xinjiang i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Xinjiang, strengthening national unity,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the cadre personnel in Xinjiang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is measure and an organic part of. Cadre personnel assistance work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urce, we have the experience in the cadre personnel aid work in Xinjiang, there are those who need further innovation,improve the problem, how to better innovation cadre personnelaid work in Xinjiang, through understanding and further thinking and research about superficial.

Keywords: Xinjiang Xinyuan cadres and talents of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人才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新疆等地的人才资源略显匮乏。针对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在实施全面支持和帮助新疆发展的战略部署中,特别制定了干部人才援疆的政策措施。实施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三年来,新源县本着以“开阔视野、提升素质、更新理念、推进工作”为目标,干部逐步实现了思想大解放、文化大融合、理念再创新;逐步开始由被动“输血”转变为主动“造血”。三年来,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对新源发展意义重大,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还存在一些需要创新、提高的问题,今后如何更好的创新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对新源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源干部思维现状分析

新源县总人口31.66万人,干部2000余人,新源县居民年收入9200余元,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源县任重而道远。新源干部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理念要引领经济发展,还有提升的空间。经归纳总结,新源县干部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八缺”。即缺发现的眼光、缺包装的思维、缺创新型人才、缺胸襟和智慧的大气、缺甩开膀子的做法、缺超常发展的胆识、缺敢“破”敢“立”的超常。新源干部缺少的就是援疆干部身上的那种魄力,那种胆识。

(二)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意义

干部人才援疆,不仅给新源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着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对口援疆单位扬州每年有计划、大规模地派遣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源工作,有力促进了新源各项工作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谐共荣。援疆干部来到新源创造了内地干部、教师和医生等人才同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直接交往的环境,在工作交流的同时,交流了情感,增进了了解,描绘了民族团结、和谐、互助的画卷。同时,援疆干部也会把新源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各族人民的优秀传统带回内地,增加内地各族人民对新源的认识和了解。

再次,援疆干部人才所带来的创新意识、改革意识、管理经验等等,对于本地人才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都会具有积极助推的作用。

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经济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真情援疆都需要干部人才援疆作保证。经济援疆是基础,教育援疆是保障,真情援疆是抓手,干部人才援疆是关键。

二、新源县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一)抓关键,积极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

1、后勤保障工作。援助新源的干部人才共21人,其中:党政干部8人,教育系统5人,卫生系统5人,其他专业人才3人。 他们以新源为家,以新源发展为己任,服从单位分工,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敢于担当,将个人业务专长与新源实际完美对接。为了解决援疆干部人才的后顾之忧,保障援疆干部人才的生活条件,自2010年9月以来,援疆干部人才周转住房建设项目开始实施,新源县协调解决了施工拆迁、砖、水、电等影响施工进度的难题,协调施工、监理、财政、发改、城建、环保、交警等部门配合项目建设,到2012年4月28日周转房完成了装修、物品配置并交付使用。

2、协调服务工作。人才(援疆)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州党委人才(援疆)办的沟通,保持与扬州前方指挥组的联系,全面做好援疆干部服务协调工作。先后与扬州前方指挥组沟通、协调,提出了党政干部赴江苏扬州对接考察、大学生培养和干部人才交流等方案。并组队前往扬州对接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大学生培养和干部人才交流等工作。按照规定,及时发放了援疆干部在疆期间的补贴,报销了援疆干部在疆产生的医疗费用。

(二)见成效,为援疆干部发挥才智提供平台

1、教育援疆提升了新源教育的内驱动力。

援疆教师积极投身新源教育科研活动,累计培训师生达6000多人;创新管理举措,大大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新源二中也因此连续两年刷新高考记录。援疆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进行业务讲座近10场次;积极实施了“十百千”工程,目前,新源已有14所学校与扬州市14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数百名新源一线教师与我市数百名名师结为师徒关系,近千名贫困学子与扬州市千名党员教师结为帮扶对子,每年给予600元的生活补助。教育援疆让新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援疆工作为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生机。

2、医疗援疆助推新源卫生事业稳步持续发展。

卫生援疆专家在各自岗位上充分施展才能,大胆开展工作。专家们累计接诊22000余人次,会诊200余例,主持和参加各类手术1800余例,抢救危重病人48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55项,55项填补当地技术空白(州级6项,县级49项);提出合理化建议数十条,大大提高了各医院、科室的管理水平及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专家们积极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讨论疑难病例,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手把手的传授医疗技术,定期轮流举办大型讲座,累计举办院内培训班24期,科内讲座68期,教学查房400余次,制作各类讲学课件22个,举办大型讲座20课时,培训人员达5300余人次。

3、农业援疆为新源农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农、牧、水6名专家积极参与新源畜牧、农业及水利工程建设,撰写设施农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调研报告5篇,提出了管理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等供新源各级领导参考决策。编写了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措施、现代家禽业生产与健康养殖技术、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防汛抢险等课件16个,开展专题讲座21期,培训、指导2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000多份。

(三)、求实效,扎实推进干部人才援疆重点项目的落实

一是着力抓好本地干部人才培训。制定了“新源县干部人才交流培训计划”,利用名家引智、干部轮训、交流培训等方式,将我县急需、紧缺的干部人才优先选派参加培训学习。累计组织开展了新源县“名家引智”活动8期,共邀请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自治区党校教授专家13人来我县做专题讲座,全县2000余人次党政领导干部聆听了讲学。通过干部援疆、人才援疆项目的实施,共组织123名“县、乡、村”级干部分2个批次前往扬州开展了为期10天的培训。今年从全县具有一定科研实绩、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在职人员中确定了5名同志赴援疆省市学习深造。按照计划开展党政干部培训、教育、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农口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等六个班次的培训,每年培训710人次,其中党政干部8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630人次。

二是着力抓好干部赴扬州挂职培训工作。今年已选派了36名干部赴扬州开展为期2个月的挂职锻炼,选派人数为历年最多。同时,协调我县各单位,积极与扬州市相关对口单位沟通联系,交流学习,逐步建立新源-扬州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干部人才挂职培训长效机制。

三是解决好干部人才交流项目配套资金。

2013年计划实施干部人才交流项目8个,涉及项目资金299万元。其中:赴扬培训项目6个,项目资金284万元;就地培训项目6个,项目资金15万元。

(四)、统安排,深入实施“新疆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

一是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未就业大学生培养工作,并安排各乡镇充分利用乡村广播、电视、村民会议、张贴海报等形式,提高群众知晓率。

二是结合实际,设置岗位。严格审核乡镇岗位需求计划,坚持设置岗位做到“一人一岗”。根据自治区大学生培养计划就业岗位中的29个事业单位类别,核实新源县319名赴江苏培养学员培养方向。

三是严密部署,做好培养。组织专人对未就业大学生信息详细登记,确保一项不漏。先后选派了26名政治素质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随队管理和辅导,选派了14名少数民族炊事员随队负责学员学习培训期间的饮食。

四是争取投入,顺利实施。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向财经领导小组争取大学生培养费用141万元,用于大学生培养前期的军训、培训及培养期间的领队、辅导员补助,随队炊事员工资等。

五是严格管理,取得实效。组织领队、辅导员以电话访、入户访的形式开展了家访活动,学员寒、暑假期间开展社会实践及单位见习活动。截止目前,新源县已经选派319名大学生赴江苏省13所院校接受培养,其中15名学员已完成学业,返回新源就业上岗。

三、创新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年来,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竭尽全力,为新源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援疆干部人才实际工作中,在援疆工作环境、落实工作职责、发挥作用等方面我们有些工作做的还不够好。

一是援疆干部人才在施展才华时的平台需要进一步扩大

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新源后非常珍惜在新源工作的机会,把援疆工作当成是能力提升的平台,磨练意志的平台,砥砺品格的平台,交流融合的平台。但由于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工作节奏不快、创新变革思路窄,所以给援疆干部人才的感觉是新源人思想保守,缺乏“破冰”思维,援疆干部人才就会有放不开手脚的感觉。

二是对援疆干部的关心、爱护需要在细节上进一步加强

援疆干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从气候宜人的内地来到偏远的新疆要克服气候的不适、生活习惯的改变、水土不服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援疆干部更细致、更贴心的进行关怀,以解决援疆干部人才的后顾之忧。虽然新源率先建设了援疆办公楼、宿舍楼,但生活细节上的关心还远远不够,为了让援疆干部更安心、更放心的为新源发展做贡献,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是受支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源县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酒乡、糖城、麻县、钢都、药市之称,更是南北疆物流和资金流的必经之地,新源正在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城市。江苏扬州在旅游业、工业产业、文化产业等方面都有很多成熟的经验,所以依托援疆干部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进一步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四是人才培训和挂职培养的渠道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现在的本地人才培养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身”、异地交流等形式进行,有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和专题培训,有选派人员到扬州经济部门、党校、企业进行培训、考察和挂职等,虽然每年的培训计划呈递增,但需要进一步拓宽培训的渠道和领域。建立人才培训和挂职培养的长效机制。

四、创新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路径选择

干部人才援疆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关系,既要狠抓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短期效益,要理顺援资与援智的关系,要通过创新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要按需选派援疆干部人才,突出选派针对性。要广泛宣传人才和智力援疆的重要性,突出选派的针对性。要充分对接,按需选派。

2、要发挥援疆干部的带动作用,增强工作覆盖面。要以援疆干部人才为点,带动当地干部由“输血”向“造血”发展,注重培养一支永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在就地培训方面,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增强培训的覆盖面。

3、要建立受支双方人才交流机制,促使培养常态化。建议干部人才交流项目按规划需求,采取“三定”(定人、定时、定向)形式,实施干部人才交流项目。每年有计划地选派25名党政干部、50名专业技术人才、20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赴扬州开展工贸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养殖、种植、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挂职、培训或专题学习。希望通过定时间、定人员、定方向,建立干部人才交流的长效机制。

4、要拓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提高培训针对性。建议今后的干部人才交流项目总体形式,以短期培训向中期、长期的培养拓展,增强人才交流的实效性;建议干部人才交流项目的方向,由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向紧缺急需人才方向拓展,增强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建议丰富干部人才交流培训项目内容,除挂职、培训、讲学等形式外,将扬州的优势产业作为新源干部人才的学习培训基地,将新源的特色资源转化为扬州相关单位或院校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议将学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项远景规划,扬州各高校是否可以考虑每年定向面向新源招收一定名额的学生,为新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培养多方人才。

总之,创新援疆干部人才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才尽其用”、“授人以渔”,切实推动智力援疆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不断提高我地人才智力开发水平,尽快为我地培养一支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著作类

刘铁.对口支援的运行机制及其法治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硕博论文类

王芳.对口支援政策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

期刊类

新源县统计年鉴.新源县统计局.2012

扬州对口支援新源县中期评估报告.新源援疆办.2013.4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5

继续教育是提高我院人才素质,持续保持队伍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组部《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国科学院2006-2010年继续教育规划》,推进我院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现将2009年继续教育计划申报和2008年继续教育情况统计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2009年继续教育计划申报

各单位(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部门)的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认真制定2009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努力形成特色培训项目。同时可申报院设立的以下培训项目:

1.专项技术短期培训班

为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使科技人员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掌握学科新进展、新技能、新方法,开拓视野,提高技术水平和科学实验的分析能力,院2009年将资助研究所举办专项技术短期培训班。各研究所可根据需求,申请举办针对本领域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训、实用性强的专项技术理论知识及实验分析方法培训等,以提高科研技能水平。培训班应注意吸收院内、外同行参加,促进科研技能的交流。同时鼓励各研究所推进各类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实现培训资源的整体优化。

2.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了解科技前沿新知识、新技术提供平台,有效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院2009年将资助研究所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高级研修班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专业技术课题,高新技术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课题,自主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前沿性、基础性理论课题。

3.管理干部培训班

各单位可通过短期培训班、专题研讨、讲座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管理干部的培训,重点加强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研讨以及所需岗位知识技能的学习。各分院要认真规划、统筹安排,抓好所联系单位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倡分院、相关研究所联合举办培训班。

4.机关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创新基地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本系统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以提高本系统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机关各部门的培训计划直接向院人事教育局申报。

请各单位(部门)认真做好2009年继续教育计划上报工作,院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培训计划,编制全院年度培训计划,并下发各单位(部门),以提供培训信息,便于自行选训。

二、2008年继续教育情况统计

继续教育的统计工作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请各单位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并将2008年继续教育与培训情况(包括获得院资助的培训项目)及时报院人事教育局。院将以适当方式公布各单位2008年继续教育情况统计数据。

三、报送时间及方式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6

做好今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四个“必须把握”,即必须把握中央及省市委确定的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新任务,全面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开创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把握今年党的十六大将提出的干部理论武装的新要求,掀起全市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必须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新需求,牢固树立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的基本理念;必须把握构筑现代化领导人才高地这一目标,全面加强“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在运作过程中突出培训重点,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训层次,切实为富民强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今年工作要重点做到五个“突出抓好”:

一、突出抓好学风建设,推动“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把学风建设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领导干部脱产轮训的力度,今年依托市委党校举办7期领导干部进修班,每期受训时间不少于40天。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的成效,每年中心组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2天。深化干部自学理论“三个一”活动,使自学理论活动不断收到新的实效。本年底或下年初将进行领导干部自学理论成果的检测。今年一月,进行领导干部年自学理论的成果测试,其中组织一百名以上市管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考试。

进一步深化干部“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活动。结合去年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及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十周年,计划在第三季度开展全市学习理论成果汇报等系列活动,召开全市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大会,举办学习成果展览,利用新闻媒体对学习活动及面上的典型进行宣传。年底开展市管领导干部自学理论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并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及时、认真地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计划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举办不同层次与类别的学习十六大精神轮训班,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重点抓好市管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意识形态、从事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的培训。各区县、系统要根据本区县、系统的特点,举办不同层次与类别的培训。

继续举办高层次讲座与论坛。计划至少每季度举办一期高层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干部比较关心的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经贸、科技、法律、金融、文化知识及有关热点、难点问题开设高层次、高质量的讲座或论坛,释疑解惑,传授知识。听讲座对象主要为市管干部,也可以根据讲座内容扩大到相关部门的处及处以下干部。

二、突出抓好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更新各层各级干部的知识结构。

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以“入世”为契机,着重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干部WTO知识的强化培训。计划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对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企业(含合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处以下干部,有关科技人员等进行WTO专题知识的培训。根据培训对象和需求,培训内容和专题各有侧重。在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上,市委组织部负责培训市管领导干部,市人事局、市经委、市委农工办、市委政法委等部门按照分工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各区县参照市里的做法,自行组织培训。结合活动的开展,将聘请外地知名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发动,在全市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风尚,各级组织应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今后进行学习型集体的评比活动奠定基础。

开展新一轮干部计算机与英语知识的培训以及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在“九五”工作的基础上,计划从年开始,开展新一轮干部电脑与英语知识的学习培训活动,进行计算机与外语的专门考试,50岁以下的干部均要取得相应的证书。鼓励干部积极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积极与有关高校联系举办研究生课程及本科课程的学习,为干部学习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出台有关激励政策。要切实做好有关教材的编写与考核的组织等工作。

三、突出抓好各类专题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全市“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充分发挥“三个基地”的作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干部培训。

突出培训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培训。要依据党政一把手在班子和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主导作用,围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与驾驭全局的能力,今年着力抓好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研讨活动。年初将进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状况调查。要严格市管干部点名调训制度,严肃调训纪律,承担工作任务较重又长期未到党校培训的党政领导干部和近期上岗的年轻干部要优先安排培训。

加大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依据中央及省市委对年轻干部的要求和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对青年干部教育培训进行系统设计,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坚持训用结合的原则,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实行点名调训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真正使他们“靠得住,有本事”,为领导班子换届和充实加强做好人才准备。组织部门要派员全过程参加中青班的教学与管理活动。

突出抓好市委党校各类班次的培训。以市委党校为培训基地,举办三期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三期区县部委办局正职领导干部进修班,一期乡镇街道正职领导干部进修班,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干部500名左右。

积极做好中央和省委、国家和省行政学院以及国家与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调训工作。市委组织部全年选送不少于60名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脱产培训及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专题培训。

分层分级举办各类专题班,特别是加强有关专门人才的培训。计划与市建设、国土、环保、计生、农工等部门一起,有针对性地举办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土地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的专题培训。继续加强对中青年女干部、团干部、党外干部的培训。

加大干部外向型经济知识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针对我市郊县经济还比较薄弱、开放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模偏小,以及干部的外向型经济意识、经济运作本领等方面还有差距等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各级党校在相关的班次中要增加此方面的内容。另外,还要分门别类有计划地开展区县部门领导干部及乡镇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

要继续以提高各级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为重点,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

要围绕富民强村的总要求,加大村干部的专题培训力度。要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和机遇,紧扣发展主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努力提高村干部的“双带”本领,实施“千名村官培训工程”。

四、突出抓好国(境)外培训,建立相对稳定的境外培训基地。

加大干部境外培训力度是提高干部世界眼光及进一步推进我市对外开放的有效举措。今后几年要把干部国(境)外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划和落实。一是在培训对象上,把急需人才的培训和远线人才的培养储备结合起来,重点突出紧缺人才、专门人才和后续人才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市管中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二是在培训内容上,把综合知识培训和各类专门知识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各类专门知识的培训。今年拟举办外向型经济、现代城市建设和规划、国际工商管理、WTO事务、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建设与管理等六个国外境外中短期培训班。三是在培训的形式上,把长期专门培训和短期速成培训结合起来,以短期速成培训为主。短期培训时间一般安排三周左右,侧重于某个专题的考察研讨。中长期专门培训时间一般安排8-12周。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建立相对稳定的境外培训基地。除继续开展在美国的经济研讨班外,还要开辟在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地的培训基地。今年拟安排赴美国、新西兰、新加坡、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培训处以上干部170人左右。

五、突出抓好宏观协调和指导,推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跃上新台阶。

为全面落实全市、市各系统及部门、区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各级党委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规划指导、综合协调及督促检查的职能,规范教育培训的秩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适时出台一些制度规定,促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领域的拓展和创新。要积极发挥市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有关专题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应。

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落实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重视和加强党校(政校)建设。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密切和各级党校(政校)的联系,协同加强对党校(政校)干部培训班次的管理,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益。各级党校(政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政校)的自身建设,想方设法提高党校(政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水平。

继续坚持干部教育培训科处长定期例会制度,定期进行研讨、交流与培训。切实办好《南京干部教育通讯》并进一步提高其质量。要充分利用《南京党建》网中的“干部教育培训专页”,交流干部教育培训情况,认真总结并推广区县及市有关部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与经验,指导面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7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是广西发展的核心战略。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广西现有的人才储备无法满足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市、县两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熟悉经济规划、工业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人才明显不足。要在短期内突破现有人才“瓶颈”,亟需大规模引进外来人才。

强调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广西此次公选的一大特点。除了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具有全日制国民教育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外,对各个领导职位的专业要求都有细化规定。其中,报考发改部门领导职位,必须具有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工业部门领导职位,必须具有理工类或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建设部门领导职位,必须具有土建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广西此次公选377名工业化、城镇化人才,是广西自治区党委决定从3月底起实施“广西公开选拔、选聘干部千人计划”中的一部分。该“千人计划”还包括面向基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城区、街道党建工作组织员等,总计人数达1112名。

人才缺口

广西虽然地理位置优越,有优良港湾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处沿海、延边和西部地区享有国家大量的优惠政策,但仍是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在过去30年时间里,每年约有两千多万广西人口去广东打工。此外,虽然广西中等教育尚可,将大量优秀学生输送到全国重点大学,但在其本科、研究所、博士或者留学毕业后都没有回到广西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广西用人制度陈旧落后,缺少良好的人才氛围和合理的人才提拔、利用机制。

2008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广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然而,广西当前的人才队伍状况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无法适应其发展的需要。2008年广西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到,“经济基础薄弱,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引才载体、聚才平台缺乏,对人才的吸纳和承载能力较弱,人才引进集聚功能不够强;各自为政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据资料统计,预计2010年经济区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左右,到2015年,人才总量将达约168万人,人才需求重点领域为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发展产业。

大力度引进人才

1998年以来,广西已举办六次面向全国的公开选拔。1998年4月,自治区党委作出《关于干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第一条规定,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并在南宁召开了针对该次公开选拔的电视电话动员大会。该次选拔职务共有包括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等30个单位的30个副厅级职位。

此后2000年和2002年又举办两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厅、处级领导,三次共计选拔各级领导干部3000多名,其中厅级干部69名。

基于广西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背景,2008年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其中提出“破除人才开发的体制,打造人才竞争优势,推动人才资源开发,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选拔使用、激励分配、评价机制,把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人事改革试验区”。

此后连续三年,广西加大公开选拔人才力度。2008年4月,广西召开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人才新闻会,拿出自治区直属机关、直属企业、北部湾经济区的48个领导职位,其中厅级官员10名。

2009年3月,广西部署开展面向海外公开招聘高校和企业领导人才。此次招聘,吸引了包括6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百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广西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参与,并达到免试条件,直接进入组织考察。随后,4月,广西面向农村基层和企业一线选拔580名左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规模庞大,选拔工作历时近3个月。

今年3月起实施的“广西公开选拔、选聘干部千人计划”是广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头戏”,与往年公开选拔、选聘相比,规模更大、范围更广,选拔政治性、政策性更强。该次公选,将分两次启动,第一次是3月底集中启动面向基层的四批公选,第二次是5月集中启动面向社会和面向全国的两批选拔、选聘。

人事制度的革新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广西“十一五”人才发展需推进两个创新,即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推进人才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人才工作由微观管理转为宏观管理、由行政管理模式转向法制化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为主,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促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此次公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虹介绍,为拓宽选才视野,在报考资格上,打破身份限制,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既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选拔,也面向企事业单位选拔。年龄上,凡35岁以下的均可报考副科级领导职位,40岁以下的均可报考副处级领导职位。

为保证此次公选顺利完成任务,在选拔的程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在报考程序上,采取先报职位类别、再填报报考城市、最后填报具体职位的分布填报方法。这种报考方式,可以防止热门岗位竞争过度,冷门岗位不利择优的情形,有效保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其次,公选组织工作由自治区、设区市两级组织部门为主共同承担,县(市、区)组织部门直接参与,形成三级组织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组织工作的创新,有利于统筹兼顾,节约公选成本,利于用人主体根据自身实际选人用人,提高公选质量。

干部人才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积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全市各级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社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领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培养各级干部的战略眼光、全局思维、创新精神、实干作风,为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富阳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弘扬,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领显著增强;干部教育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培训机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训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更加完善。

三、主要任务

1、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思维水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积极开展《文选》的学习培训,全面完整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大力加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2、加强能力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要求,结合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把能力培养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和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为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进企业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重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创建特色社区、维护社会稳定和为社区提供服务的能力为重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素质、更新知识、增强创新能力为重点;其他各级各类干部重点开展以围绕岗位职责要求、提高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3、加强素质培养。围绕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科技强市、环境立市、开放活市、特色建市”五大战略,在各类人才队伍中,加强综合素质的培训和知识储备。大力开展政策法规培训,提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开展宏观经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律及各类业务知识、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开展科学、历史、哲学、文学等知识培训,提高科学和人文知识修养;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外语等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

4、加强全员培训。大力开展全体干部的在职学习,推动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干部所在单位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对干部在职自学提出要求,在学习时间、培训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证。建立干部在职自学制度,教育和引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社会化培训,不断改善干部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结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层次。

5、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研究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注重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将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总结转化为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以《干部教育条例》为主线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体系。

四、具体安排

1、市管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点从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等方面开展对市管领导干部的培训,确保每名市管领导干部3年内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每年除完成省委组织部、杭州市委组织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调训任务外,每年安排150名以上市管领导干部参加培训,确保“十一五”期间市管领导干部轮训一遍。突出抓好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宏观决策、驾驭全局、综合协调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将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各类主体班次的重要学习内容,特别是对新任或转任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普遍进行一次作风建设、党纪法规和反腐倡廉教育。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集中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12天。鼓励领导干部参加在职教育,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市管领导干部。

坚持理论学习、党性锻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切实抓好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每年举办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计划至2010年,培训中青年干部200人左右。进一步落实后备干部“带教”制度,运用社会化培训渠道,鼓励和引导中青年干部参加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在职教育。继续有计划地选送具有培养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上级组织部门组织的赴发达国家攻读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加强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的能力培训。每年选派100名左右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到乡镇(街道)、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一线、市级机关综合部门以及先进地区挂职锻炼。通过实践锻炼,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2、公务员培训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按照各类公务员职位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保证每名公务员每年学习培训时间累计达到12天。积极开展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从事专项工作人员的专门业务培训,全体在职公务员更新知识和新录(聘)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以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依法行政等为核心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公务员公共管理培训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教育。强化公务员所在单位在日常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各单位自主培训的作用,开展富有成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引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化培训。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强化企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信用建设,以爱国主义、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为重点,丰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普遍接受工商管理知识培训;规模以下中小企业经营者和个体、私营企业主接受短期实用性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1000人以上。按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继续配合上级部门抓好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356工程”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学历教育和开办工商管理(MBA)培训班,计划至2010年,市重点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40%经过MBA系统培训,50岁以下高层管理者普遍要求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规范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社会化培训,加强企业自主培训的指导和服务。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抓好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分级培训。

4、村(社区)干部培训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新富阳”的要求,经常性地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党纪党风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社会管理及群众工作方法教育,村(社区)每届任期内必须轮训一遍。充分利用市和乡镇两级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富阳学院及其他各类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以维护地方稳定、运用政策法规、解决复杂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市里每年举办12期村(社区)负责人培训班,每期集中时间不少于7天。村(社区)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干部的日常培训工作由乡镇(街道)负责。加大村(社区)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力度,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村(社区)干部未达到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都要参加学历教育。

5、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认真贯彻《富阳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按照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分领域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积极实施“135”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配合实施省“151”、杭州市“131”新世纪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滚动培养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200人以上,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关人员到国家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培训,鼓励参加国(境)外短期学习培训或进修,组织拔尖人才开展学术考察交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培训高技能和紧缺技能人才,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500人左右。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每年选拔培养职业技能带头人50人左右。认真实施“511”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0人和农村经纪人、营销大户100人及种养致富带头人100人。以提高运用法律法规、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处理复杂问题等能力为重点,开展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员,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6、其他干部培训

“十一五”期间,各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作用,认真抓好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要抓好本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

五、主要措施

1、夯实基础,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保障能力

加强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党校和公务员培训中心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集中全力办好各类干部教育主体培训班次。继续加大市、乡镇两级党校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建立市、乡镇两级党校联合办学的机制,构建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格局。市委党校要注意加强对乡镇党校和其它培训机构的指导力度,更多地参与乡镇党校和市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的策划与管理。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专职教师培养计划,通过承担课题、专业进修、实践锻炼、调查研究等方式,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探索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制度,推行和完善职务聘任、竞聘上岗、考核奖励等制度,完善师资队伍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教育培养,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善管理、敬业精神强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

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市财政局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切实保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应列入市年度财政预算,对重要培训项目给予重点保证。要进一步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来源,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要规范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

2、积极创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更新培训内容。始终以服务工作大局作为检验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标准,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次。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要任务作为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教学的重点内容,落实到培训课程和培训教材中去。坚持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平安富阳”、引领“和谐创业”、构建“生活富裕、生命阳光”和谐新富阳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完善干部业余课程班的培训内容,使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干部对教育培训的自主需求,激发干部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培训形式。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干部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形式。坚持理论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培训的综合效果。推进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的教学改革,学习借鉴现代培训形式、方法和手段,在教育培训中普遍应用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加大培训过程中专题研讨的比重,推广和开发现场教学点,探索能力培训的有效形式。切实抓好单位自主培训,各单位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发挥自主培训在干部日常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富有成效地开展干部在职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充分运用在线学习、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和渠道,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干部网上业余课程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继续运用好“领导干部讲坛”和“春江论坛”等培训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富阳授课。充分利用杭州、上海等地高等院校资源优势,有重点地安排一定数量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赴高等院校接受紧缺急需专业的知识培训。择优选派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干部外语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培训班。

3、加强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建立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逐步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干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遵守调训纪律,不能无故不参加组织调训。按照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时相结合的方法,在坚持《党政人才理论学习培训学分考核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和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库,对培训对象参加培训及考核结果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分析,加强学分考核的成果运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定期通报干部参加培训情况,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未达到培训要求的个人,应及时补训;未按规定组织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单位,应限期整改,完成教育培训任务。逐步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组织领导

1、切实加强领导。在市委的领导下,市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政策等重大问题,继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综合管理的作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时,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2、完善管理体制。按照“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要求,实行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市委组织部主管,各有关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市委组织部主管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规划、制度和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市管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部分村(社区)干部的培训,指导、协调、检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市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编写政治理论学习的有关教材,抓好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市委统战部负责规划和组织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市人事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公务员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市经济贸易局负责组织协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协调职业技能人员的培训。市农办负责组织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知识培训。市委政法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分别负责政法干部、工会干部、团干部、女干部等人员的培训。市财政局负责制定有关政策,保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市委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等干部培训机构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认真实施好各项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各单位按照上述分工,根据干部教育培训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干部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协调关系,明确职责,规范秩序,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年初计划申报制度,避免重复抽调和多头培训,杜绝“乱办班、乱培训”等不良倾向,努力形成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才计划范文 下一篇:人才项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