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6 20:46:49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地方智库 制度建设 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智库主要以研究地方问题为目标,智库科研工作的调研数据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指标,研究成果是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良方妙策。目前,地方智库(能够相对独立运行的)在数量上相对较少,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高端的智库研究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智库运行方式传统、运行效率相对较低。本文围绕加强地方智库建设的中心任务,按照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对地方智库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全面推进地方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参考。

一、加强地方智库管理的制度建设

2015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省(直辖市)级《新型智库管理暂行办法》《高端智库经费资助方案细则》等文件,完善省级层面的制度文件体系。各地级市也应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调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XX市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各项举措,将新型智库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市级《新型智库管理暂行办法》《权威智库分中心引进计划》《高端智库实施计划》《重点培育智库实施计划》《智库高端人才柔性引进计划》《青年智库专家培育计划》《智库经费资助方案细则》等文件的研制工作。

二、构建有力高效的地方智库建设管理体制

成立市级新型智库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与市委宣传部社科联合署联合办公,具体承担市智库建设的协调指导与管理服务工作。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下设综合办公室、信息管理中心、合作交流中心、协调联络中心、媒体宣传中心。

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市新型智库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定期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向各位委员汇报智库建设工作,根据指导委员研究决定制定智库建设的各项政策文件;负责各类建设项目实施及其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构建集成信息数据基础平台、智库项目管理平台、智库产品管理平台、智库专家管理平台、智库媒体管理平台等平台为一体的智库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日常管理工作。

合作交流中心:负责协调市智库与省内外、乃至国际知名智库的合作与交流工作;负责主办每年一次的智库高端论坛;负责主办每年一次的智库青年专家论坛;负责发起各类政府决策重要议题的研讨会;组织智库专家、智库管理人员赴国内外知名智库学习交流等。

协调联络中心:负责围绕各类智库研究的主题建立特色智库联盟及其管理工作;负责协调智库专家、智库管理人员到政府机关、高校、企业挂职或主题调研工作;负责推荐政府退休工作人员到智库交流、工作。

媒体宣传中心:负责及时报道智库建设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解读智库建设的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负责宣传特色新型智库的典型、智库高层次专家、最新智库产品,以扩大地方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地方智库名片。

三、构建地方特色的智库建设运行机制

(一)政策引领,总体布局

目前地方智库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政府必须加强政策引领和顶层设计,做好总体布局,才能有效地促进支撑地方发展所需的智库体系的建设。

“建”。建议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六个方面分步实施权威智库分中心引进计划、高端智库建设计划、重点培育智库建设计划,挂牌一批具有美誉度与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并使之成为示范智库、品牌智库,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特需的重点培育智库,并根据自愿登记管理各类社会智库,进而形成完备的地方智库建设体系。实施智库高端人才柔性引进计划、青年智库专家培育计划、智库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为智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畅”。建立全市智库成果收集整理、审核报送、成效反馈制度,并通过智库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报送市委市政府、市相关部门,经批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可以由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哲学科学规划办等部门呈送研究成果,畅通智库学术成果与政府内参的联络渠道,增强在优势领域中的“话语权”。

“奖”。建议设立“优秀智库成果奖”“优秀智库人才奖”“建言献策杰出贡献奖”“十佳智库管理人才”“智库建设先进集体”等奖项,并列入市人民政府奖。表彰优秀,以鼓励智库研究、智库建设工作。

“研”。建议面向各类智库或智库建设单位设立智库建设研究专项、智库研究专项、青年智库专家研究专项等各类与智库建设及智库研究相关的专项课题,并列入年度社科应用规划课题系列,予以重点资助。

(二)强化联络,协同合作

建立智库联络员机制。在登记并列入管理的智库设立联络员,其主要职责是与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各部门保持联络,完成相关工作的上传下达;负责党和政府需求和智库研究工作的对接,引导智库开展定制化的研究工作;积极促成智库与党和政府机构的工作,开展合作研究。

建立智库专家挂职交流机制。政府应出台相关文件支持智库专家、智库管理人才到相关机关部门、重点企业短期挂职,挂职结束提交调研报告给双方单位,以解决挂职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鼓励政府退休人员到智库兼职,协助智库开展研究。挂牌建设的高端智库每年至少派出1名挂职人员,挂职单位由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协调落实。

建立智库参加重要党政会议的联席机制。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制定会议应邀请相关领域的高端智库列席参与,并认真听取与会专家意见。

(三)打造品牌,形成特色

建立重要数据平台(数据库)建设统筹机制。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在加强各类重要数据平台(数据库)的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保密性管理的同时,应组织相关智库与相关政府机关部门一起重点建设一批政府亟需的重要数据平台(数据库)。

建立区域发展指数及智库重要产品机制。各智库重要产品的应建立报批机制,经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批准后,方可以。各高端智库应积极研制能够表征区域发展状态的特色指数,并定期组织会,经报批后,权威。并努力打造区域发展指数研究的学术性、权威性,使之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品牌。

(四)依法治理,促进自治

建立智库考核评估机制。积极探索以智库研究创新和服务地方的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方法,构建基础建设指标评价(数据库建设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智库运行管理水平、互动服务能力等)、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智库媒体访问量(点击率)、好评率、满意度等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

建立智库工作年报机制。凡是登记的各类智库,每年年底须向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提交一份智库运营年度报告,包括智库的研究团队建设情况、成果情况、智库运营的总体财务(经费使用)状况,以督促智库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调整。

建立智库联盟管理机制。围绕各类智库研究的方向与建立特色智库联盟,搭建智库建设与发展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智库联盟设立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理事会负责对智库联盟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设理事长、理事和秘书处。专家委员会由智库联盟理事单位推荐专家组成,负责对智库联盟的研究方向、课题和项目评估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评审。促进智库在数据、信息、课题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协作,深化共知、共建和共享机制,切实提高智库整体研究质量与水平。

四、建设智库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

要建立全市智库成果收集整理、审核报送、成效反馈制度,就必须建立全市统一的智库管理信息系统。智库管理信息系统由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建设并承担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市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信息数据基础平台:在不破坏保密性原则的前提下,政府各机关通过系统定期更新已建成的各类市级状态信息数据库,为各类智库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信息数据来源,解决决策咨询工作找不到调研数据的难题。同时,信息数据基础平台设有各智库重要数据库访问接口,市政府领导以及给予相应权限的人员可以访问各类智库已经开放的重要数据库。

智库项目管理平台:将高端智库建设计划、重点培育智库建设计划、青年智库专家培育计划等智库建设项目以项目形式管理并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未列入建设计划的智库,也可以通过登记注册,列入项目管理。

智库产品管理平台:平台为各智库系统提供推送智库产品(成果)的接口,各智库可以实时推送各类产品;这些产品经过逐级审核后,根据产品的主题领域将以多种形式推送到市领导、各机关领导等不同层次人员的手中。系统设有反馈功能,相关批示或反馈意见都能第一时间传达到研究人员那里,以帮助研究人员改进研究工作、调整研究内容。系统同时记录相关研究成效。

智库专家管理平台:智库专家管理平台是快速有效的专家匹配通道。系统设有接收接口,各智库可以实时更新推荐的重要智库专家信息;系统同时设有访问接口,市领导、市级各机关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查询各智库全体研究人员信息。

智库媒体管理平台:平台将智库创办网站、出版物、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列入登记管理范畴。平台同时提供各类媒体信息推送接口,各智库可以通过接口实时推送智库研究动态,这些数据信息经审核后,可以及时推送到市新型智库建设办公室创办的各类宣传媒体。

参考文献:

[1] 黄敦利. 地方智库建设的四种不良倾向及应对之策[J]. 领导科学,2016(04):16- 17.

[2] 王庆五. 地方智库建设应处理好八个关系[J]. 群众,2015(01):44- 45.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财政学会、*市会计学会、*预算会计研究会、*市珠算协会、*市农村财政研究会的理事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协会理事。新当选的理事会成员既有政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也有关心、热爱财政研究事业,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对当选的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和学会领导人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大会对于五个学会、协会乃至整个财政系统来说都是大事,它不仅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换届会,而且是一次规模空前,互相学习的交流会,新一届学会、协会理事会的成立,必将有力推动学会、协会事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市财政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稍后,孙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这里,我先就学会、协会工作的开展,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一届学会、协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上一届学会、协会理事会成立以来,在部、省学会、协会的指导和市财政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实际,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各学会、协会以及团体会员单位,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紧密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先后涌现出一批质量较高、政策性较强的学术科研成果。初步统计,各学会、协会在上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共主编、参编书籍15部,完成各类调研报告118篇,公开发表或获奖的文章达65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市财政学会完成的研究报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思考》,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学习·研究·参考》杂志全文刊登;组织撰写的《*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财政篇”,作为“*”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已由*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跨世纪的阳光工程——中国政府采购》一书,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为我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借鉴。结合财政实际工作完成的《*市公共财政发展“*”规划》、《支持*城市圈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等规划和报告,为财政经济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预算会计研究会参与制定了《*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有关推进我市财政改革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在全国率先试点通用版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取得良好效果。市农财研究会完成的《“*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财政对策研究》,获中国农财研究会课题成果二等奖。市会计学会的《*市会计能手竞赛电算化培训考试系统》一文,荣获市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二)学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每年市学会、协会除参与部、省、市三级协作课题研究外,还与实际工作部门、业务处室以及各区学会、协会紧密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突出学术活动“为中心、为现实”服务的宗旨,将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工作探讨有机结合,采用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走访调查、知识竞赛、技能比赛、成果推广、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使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如市财政学会组织八个城区围绕“促进*经济崛起”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开展协作课题研究,预算会计研究会成功举办中南片区预算与会计协作研讨会,市农财研究会与省内兄弟城市的学术交流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市会计学会创办的“会计沙龙”、组织的会计知识和技能竞赛,更是走出了一条“学会搭台,企业唱戏,会计受益”的新路子。市珠算协会组织的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珠算技术比赛,接待和参与海峡两岸珠算、心算学术交流活动也卓有成效。

初步统计,上届理事会工作期间,各学会、协会组织和参与的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有123次,参会人员2.5万余人,组织和参与的各类知识与技能竞赛34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手册4000多份。

(三)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各学会、协会在上届理事会工作期间还组织大量的学习培训。如市会计学会积极协助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开展会计能手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训”,促使我市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执业能力和会计行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市会计学会培训部多年来不断注重教学质量,现已成为*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会计培训机构,多次被教育部门评为先进办学单位。20*—20*年,市会计学会培训部共举办10余类教育培训班,累计开班380多个,培训2.8万多人次。市珠算协会在大力开展珠心算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促成硚口区把珠心算教育定为区“*”教育计划重点,黄陂、新洲等区珠协对开展珠心算教育的学校和幼儿园给予大力支持,使珠心算教育工作在区内蓬勃开展。新预算会计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出台后,预算会计研究会配合主管部门,积极对市区两级财政干部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此外,他们还就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公务卡制度等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多次讲解,对于促进我市财政预算改革,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同志们,在这些工作成就中,还凝聚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等单位理事成员的心血。通过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市社科院、市社科联、市科协等密切合作,完成了《*“*”非经营性投资平衡研究》、《保证政府债务平衡、防范债务风险》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任务;联合大型国企、集团公司财务老总成功举办了“会计沙龙”活动;还有不少讲师、教授承担了大量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会、协会课题研究质量和水平,丰富了学会、协会学术活动的内容。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财政社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财政改革与发展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但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强;二是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但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财政改革全面推进,但闯关阻力日益增大。实现财政工作的顺利发展,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财政社团组织在推进全市财政工作中的作用。认识新形势下财政社团的地位与作用,要着重把握以下两点。

(一)财政社团在推进财政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参谋助手作用。学会、协会为财政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破解难题,探索思路,为财政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与智力支持。

二是桥梁纽带作用。财政部门的学会、协会不仅系统内部联系密切,而且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外省(市)有着广泛的联系。各学会、协会发挥与理论界、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桥梁作用,广泛搜集各方面的财政经济信息,充分联络各方面的人才,为财政改革发展服务,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服务,为“和谐*,创新*”建设服务。

三是组织和引导作用。学会、协会在组织科研和群众性的财政业务活动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各学会、协会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和引导业务部门、社会各界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多方位、多层面、多渠道的活动,活跃工作思维,提高人才素质,解决工作难题,促进财政工作。

(二)要准确把握学会、协会的工作重点

财政学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财政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方面,要针对财政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促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推动财政工作向前发展。

会计学会要在搞好会计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组织人员开展会计诚信等问题的研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管理和服务。

预算会计研究会的工作重点应着眼于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预算管理理论、预算管理制度,以及强化预算管理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农财研究会要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与要求,就财政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与措施,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珠算协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珠算心算教育培训,组织指导珠心算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民间交往与发展友好合作方面,要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市珠算水平。

各学会、协会要明确自身职责和工作重点,富有实效,针对性强地把工作开展起来。

三、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新一届学会、协会工作

目前,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学会、协会工作大有可为,做好新时期的学会和协会工作,主要要抓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搭建工作平台。社团工作,重在组织,贵在坚持,难在创新。要使学会和协会工作长期有序地展开,加强制度建设,搭建工作平台是基本前提,是形成良好工作机制的必要保障。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解决学会、协会内部的工作程序、职责分工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比较明晰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制定学会、协会的工作规则,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三是要制定学会、协会组织活动、开展调研的工作制度,包括学会、协会年会制度和理论研究、重大课题研究、协作调研、成果评选等制度,以保证学会、协会工作的优质高效。

(二)要搞好组织策划,扎实开展活动。学会、协会工作的核心是调研,载体是活动,归宿是成果,关键是组织。加强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是学会、协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开展好学会、协会的活动,一是要紧密结合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五年要有总体规划,年度要有工作计划,季度要有工作安排。尤其是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征求各会员单位和理事会成员的意见,使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针对性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二是要加强联络,做到有序推进。各学会、协会本身属于群众性的社团组织,各会员单位和理事会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重点。加强组织联络,对学会、协会工作的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团的生命力。所以各学会、协会秘书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各会员单位和理事会成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支持他们顺利开展调研,多出精品成果。三是各学会、协会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又要拓宽视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不断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紧扣热点难点,努力实现突破。抓住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做好调研工作。本届学会、协会理事会成员中,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人员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理事比例更大,研究力量更强。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争取能在某些领域实现调研工作新的突破。财政学会要在公共财政建设和财政绩效评价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会计学会要在会计诚信建设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预算会计研究会要在对预算和国库改革的问题上实现新突破;珠算协会要在进一步拓展珠心算功能上实现新的突破;农村财政研究会要在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的突破。

(四)要利用调研平台,多出调研成果。调查研究的成果,很多是以撰写调研报告,和结集出版著作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各学会、协会的各调研主体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优秀的调研成果以发表和结集出版的形式固化下来。目前可供利用的平台还是很多的,一是中央级的有《经济研究》、《财政研究》、《中国财政》;二是省级有《财政改革与发展》、《财会通讯》、《江汉论坛》;三是市级的有《学习与实践》等;四是武大、财大等大专院校的学报;五是中国财经报等报刊杂志;六是我局还有自己创办的、全国一流的核心期刊《财会月刊》。这些都是很好的平台,都可以承载我们的调研成果。各学会、协会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多出优质精品成果,对优秀的研究成果,学会、协会要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尽力予以推荐,不断繁荣科研工作局面。

(五)要创新调研方法,提高调研质量。开展调查研究,没有好的方法是很难产生好的效果的。很多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新形势下,对一些热点、焦点和老大难的问题,必须进行方法创新。一是在选题上,要注意处理好大背景与小入口的关系。争取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二是在调研力量的整合上要注意处理单兵独进与集团作战的关系。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在调研上各有优势,要注意加强与兄弟学会、协会、上下级学会、协会之间的联系,搭建友好平台,重点课题联合攻关,促进学术融通。三是在分析方法上要注意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演译方法与归纳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实务研究相结合。要通过方法创新,形成特色和“亮点”,打造出自身的品牌,既扩大影响,又推进工作。

(六)要开展绩效评价,建立激励机制。各学会、协会在内部要加强绩效管理。我们对各学会、协会也要实行绩效管理。要通过绩效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工作考核,激发调研活力。对组织有序,调研有力,成果有效的学会、协会、单位和个人,我们将积极予以大力支持,以促进全市财政学会、协会工作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

同志们,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很多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为各学会、协会提供了用武之地。希望财政系统新一届学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苦练内功,为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3

根据县委主题教育工作统一安排,结合全系统实际,本周重点工作如下:

1.局主题教育办公室综合组、宣传组、联络组、整治组根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科学谋划下步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2.六个巡回指导组要认真学习《巡回指导组工作手册》,根据近期重点工作,沉到所联系单位(学校),采取听汇报、座谈、谈话、查阅资料、测试等多种方式,督促相关单位(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同时,要与所联系单位(学校)主要负责人及班子进行沟通,指导下步主题教育工作。

3.收集汇总局管干部(股级干部)的党课讲稿、学习研讨发言提纲、调研计划等材料,各类材料经巡回指导组审核把关后统一把局主题教育办公室联络组;综合组主要负责收集汇总局班子成员的的党课讲稿、学习研讨发言提纲、调研计划等材料。

4.局班子成员要根据制订的调研计划,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局管干部(股级干部)也要根据本人制订的调研计划开展调研,深挖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5.局机关各股室、局直有关二级机构根据本股室、本单位的职责,找准与教育复兴的结合点和载体,形成具体详细的工作方案(统一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XX篇),经局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于10月10日前报局主题教育办公室。

6.县教体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科级领导要坚持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主要内容为:

①关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讲话精神;

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摘录;

④以三抓三强确保主题教育有实效;

⑤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7.各单位(学校)可参照科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内容组织党员进行学习,也可根据本单位(学校)实际另行确定学习内容。

8.将“改”贯彻始终,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找问题边整改,不断完善补充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做到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整治组要制订专项整治方案,抓紧推进。

9.由局主题教育办公室宣传组负责建立全县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库,坚持优中选优,培育一批扎根教育、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10.抓好主题教育联络员队伍建设,确保上情下达。

局主题教育办公室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4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县第十五届人代会二次会议决策部署,以项目谋划和建言献策、“百千万先锋行动”、“三走进”等活动为载体,结合局重点重大工作安排,通过密切联系基层,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县“两区”和“四大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活动载体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务虚求实“两手抓”,以扎实推进县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规划研究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决策建议和规划思路供县委、县政府参考,并依次为引领,抓好重大项目的前期谋划和研究,逐步完善项目储备库,切实履行好职责、当好参谋;以扎实推进“百千万先锋行动”和“三走进”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县“四大工程”及县本级财政投资基本建设计划,促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提前投产运营,实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

三、具体要求

(一)组织开展重大战略问题调研

各科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区域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确定一个重点课题,由科室负责人牵头负责,集中力量,集思广益,通过开放式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决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形成以课题研究带动规划、计划编制,以规划、计划编制形成重大项目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开展调研服务落实推进活动

深入基层、深入项目,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掌握和提供基层单位、企业和项目业主对发改部门的工作需求。积极参与省发改委将重点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全省“411”有效投资行动计划等10余场活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项目推进问题交办等活动。

(三)实行领导干部挂联项目制度

根据“百千万先锋行动”和“三走访”活动要求,积极落实县“310”重点工作,每位班子成员带领科室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带头联系1个重点项目和1项以上重点工作,指导项目建设和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分层分类推进项目进度。

(四)围绕计划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

围绕县“四大工程”及县本级财政投资基本建设计划,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调结构、稳增长、增后劲、惠民生的支撑作用,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目标。

四、实施步骤

(一)4月下旬,研究部署“双重”专项行动2014年工作,明确工作载体、总体安排及工作职责。

(二)5月上旬,制定印发年度工作方案,确定每位班子成员带头联系1个重点项目和1项以上重点工作。

(三)5月中旬,各科室负责人牵头确定课题名单。

(四)6月底前,各科室初步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或课题大纲,报局班子会审定。

(五)5月—11月,深入项目现场,及时全面了解所联系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地帮助解决。

(六)7月-11月,各科室对所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交流分析等,修改完善课题,并形成课题成果供领导参阅。

(七)12月底前,各科室认真总结本年度“双重”专项行动中的成功做法、主要经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开展优秀课题评比,激励探索研究。

五、组织保障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各科室要将“双重”专项行动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改革事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切实把开展“双重”专项行动抓好抓实。

(二)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在开展调研服务活动中,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县委〔2012〕41号文件规定要求。各科室要根据工作方案要求,迅速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工作到位。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5

(1)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按照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更加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明晰三维度动态能力集中相关能力需求;把握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本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剖析目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轮调研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南京及江苏省信息网络技术产业规划及发展状况,及时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

在掌握企业岗位调整、岗位能力需求变化、用人变化等信息基础上,考察同类院校在本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变化,为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论证。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主要范围在江苏省,兼顾长三角地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行业企业,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同类院校。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 调研方法与内容

(1)调研方法

本轮调研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及环境,采用不同调研方法,包括:

1)对企业访谈,联系企业的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调;

2)对合作企业、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采用问卷、现场、资料等调研方法;

3)对网络媒体主要采用资讯报告、信息检索汇总等方法进行调研;

(2)调研内容

围绕调研目标,确立区域产业规划、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用人需求、岗位需求、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能力等方面的调研内容。

调研区域产业规划主要是为清楚了解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及规划项目,及借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内容包括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已设立及将设立的建设项目及投入规模等。

调研本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和?济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及发展前景,并借此对未来人才需求作出预测。内容包括产业技术应用情况、产业经济比重及增长情况等。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3 调研分析

(1)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在调研中,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在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2)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1)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物联网各主要领域均需要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 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智能交通:20 万;智能物流:20 万;智能电网:100 万;智能医疗:100 万;智能工业:50 万;智能农业:1000 万。

2)岗位需求分析

从产业需求来看,物联网人才总体上分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三个类型: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亟需的人才。

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本科学校或信息类高职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包括RFID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安装调试、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这类企业,在我国数量庞大,其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必要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物联网技能型人才往往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各类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高技能型人才提出较高要求,不但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更要结合区域的物联网产业情况,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础素质(如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以及理解交流能力)较为看重,特别是对就职者理解交流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因此,在做好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打造他们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以及实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我院计算机物联网专业应继续围绕技能大赛、合作企业二大平台,在师资力量培养、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实习实践三方面加强建设。

利用好承办省级物联网应用技术?项,参与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机会,紧跟?项要求,提升专任教师对大赛的认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带动学生学习,促进“争抢拼赢”的整体风貌。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6

2011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年份,也是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之年。为此,2011年昆山统计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追求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坚持以服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基本要求,促进调查体系进一步健全,统计基础进一步扎实,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和谐统计取得新成效,为昆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抓重点,着力提高统计服务发展的能力

统计工作必须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统计职能作用,实现从有为到有位的转化。为此,要紧紧围绕我市“保增速、促转型、上水平、抓特色、强队伍”的工作主线,围绕结构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十条产业链”等中心工作,加大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统计调查体系,全面反映昆山发展情况。

1.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立现代化指标监测制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工作,为此,我局将根据市委制定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纲要》,对于现代化指标体系建立起相应的监测制度,真实反映我市现代化进程。一是成立现代化体系监测领导小组,明确现代化指标监测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二是建立监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建立部分监测指标的统计调查制度;四是建立定期监测报告制度;五是建立定期分析机制,对现代化指标数据的薄弱环节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围绕全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产业转型升级监测体系。联合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全面构建反映我市经济转型升级进度、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特别要加强对新显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产业的统计工作,注意对指标数据的搜集、审核和公布,密切关注、及时反映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效。

3.围绕形势发展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扩大统计调查领域,充实调查内容。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经济统计,不断完善服务业、能源、科技、外经、服务外包、ppi指数等一系列统计调查制度,重点研究制定总部经济调查制度。另一方面,重视做好社会领域的统计工作,建立完善人口、生态环境、文化、体育、民生福利等统计调查制度,努力使统计工作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充分体现我市科学发展的成果。

二、围绕数据求质量,着力增强统计准确反映的能力

1.强化行为规范。各专业规范数据采集、整理、汇总、上报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完善服务业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制度;加强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以及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2.完善基础台帐。组织科室之间基础工作互查互学,督促各专业之间台帐登录、数据质量审核记录等;完善区镇台帐设置,督促基层做好年度台帐、月度台帐的登录;按照信息化要求,逐步推广完善企业台帐建设,确保源头数据准确性。

3.加强质量控制。完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办法,确保统计数据阳光评估;加强基础数据审核记录台帐建设,确保数出有据;完善区镇上报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区镇统计数据“数出一门”。

4.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一要提高工作效率,对现行网络系统进行整合、拓展,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做好防火墙安全保障工作,建设一个安全有效的统计网络,支持网上直报和宏观数据库查询系统的高效运行。二要完善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及时便捷、可持续的企业基本信息网上报送,建立为统计调查提供完整样本框的企业数据库。

5.强化部门统计管理。要努力形成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职责明晰、沟通顺畅、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要严格执行《部门统计数据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上报内容、上报时间;二要加强部门网络建设,确保及时收集部门相关资料。

6.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深化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2011年统计工作全面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各项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建立起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质量管理机制,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实现统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三、围绕服务促提升,着力拓展统计咨询决策的能力

1.抓调研。一要制度化调研。落实局领导挂钩联系区镇制度,深入基层了解区镇发展情况,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为开展分析提供依据;二要深入化调研。通过调研,深入挖掘统计数据内涵,深刻剖析统计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做到透过数据看情况,通过情况讲数据;三要重点化调研。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真实情况。

2.抓专题。一要找准专题。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整、产业和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投资和重大项目、投资经营环境、社情舆情等六个重大变化,筛选8—10项专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要落实专题。每个专题成立课题组,发挥集体智慧,深层次挖掘分析,提供决策依据。三要拓展专题。结合区镇联系制度,根据区镇需求,确定1—2个课题,由市局与区镇联合开展调研分析,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3.抓时效。一要继续完善统计信息快报制度和按旬简报制度,随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反映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二要建立专业分析应急小组,注重资料搜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发情况和领导急需掌握的有关情况开展快速分析,及时向领导提供。

4.抓分析。密切关注月度、季度和年度经济运行态势,开展全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要把握宏观,了解国家宏观政策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二要了解微观,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密切关注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密切关注投资环境变化情况,密切关注社情舆论;三要研究特征,从复杂的情况中找出经济运行规律;四要层层解剖,从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进行分析,解析经济增长要素;五要拓宽思路,纵向横向比较,注重数据关联度分析;六要充分利用部门资料。

5.抓咨询。统计咨询是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能,要发挥统计优势,切实提高统计咨询水平,扩大统计工作影响。一要讲得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情况都要说得清,讲得明;二要讲得准,准确反映党委政府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情况,准确分析经济运行的问题和不足,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三要讲得透,要跳出数据看数据,多方了解数据产生的根源,利用信息联系点情况、部门资料等将数据的内涵分析透彻,要站在经济理论高度,揭示经济运行的深层规律;四要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针对经济发展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提出真真切切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6.抓解读。注重对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生产过程的宣传和数据含义的解释,让全社会全面地了解统计工作,正确理解和使用统计数据,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四、围绕法制树权威,着力提升依法统计水平

1.开展系统宣传。一要制度化宣传,全面规范统计法制宣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逐步落实,稳妥推进,以制度保障统计法制宣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二要立体化宣传,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室外广告等各种媒体和载体对统计法制宣传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包装,开展广而告之的大型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和熟悉《统计法》,从而支持配合依法统计;三要重点化宣传,针对各级领导、企业法人、统计人员等重点人群,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进行宣传,做到各有侧重,各应所需,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四要多样化宣传,利用开会、培训、演讲、知识竞赛、联谊活动等形式,灵活多变地开展统计法制宣传。

2.提高执法效果。一要有计划性,年初制定全年执法计划;二要有目的性,不是为了执法而执法,执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全社会依法统计的氛围更加浓重;三要有侧重性,要在平时工作中掌握依法统计配合度相对较差或者数据有较大问题的单位,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执法检查。

3.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在严格规范统计执法程序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大检查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检查工作可操作性。要积极借鉴先进省市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统计执法标准化建设力度,确保统计数据检查质量。

五、围绕调查讲实效,着力提高普查、调查工作水平

1.全力做好年定报工作。年定报工作是统计部门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一要深刻领会国家、省、市统计制度方法要求。做好农村住户样本轮换工作;扩大劳动工资统计范围,增加私营单位工资统计调查;贸易月报实行全法人统计口径,达到限额标准个体户纳入贸易月报统计范畴。二要加强业务培训,使基层统计人员真正理解统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统计报表的填报范围、口径和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三要从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各专业切实加强对基层数据和综合汇总数据的审核把关,提高年定报数据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2.精心组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1年11月1日零时。此次普查将摸清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因此,各区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项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2011年重点做好普查各阶段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调查方案;二是抓好普查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工作;三是制定普查工作计划,安排普查工作进度;四是抓好人口普查前的市镇两级试点工作;五是抓好全社会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六是抓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和师资队伍选调和培训工作;七是进行普查区划分、绘制普查区及普查小区图、编写地址码等基础的准备工作;八是抓好摸底调查和现场入户登记工作;九是抓好普查的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十是对调查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普查表编码。

3.认真实施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此次r&d资源清查的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r&d活动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情况;研发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状况;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政府对r&d活动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等。通过清查,进一步规范科技统计工作,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夯实统计基础,提高数据质量,为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监测和评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提供依据。

一要全面把握好r&d资源清查的调查实施方案;二要落实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四要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协作配合;五要抓好调查单位清查表的填报,做好清查数据录入、审核、汇总、评估以及上报工作;六要坚持依法清查,确保数据质量。

4.积极开展城乡划分清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各类社情民意调查。开展城乡划分清查和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对于科学划分城乡经济,准确评价我市城镇化水平,合理规划城乡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城乡划分实施办法》和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扎实开展好清查、建库工作,全面反映我市城乡区域经济状况。同时,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社情民意系列调查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客观反映昆山率先发展进程中的社会生活基本情况和公民意愿,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社会舆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围绕队伍强素质,着力优化和谐统计水平

1.内增素质。一要加大对全社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三上”企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二要有计划地对市镇两级统计人员开展系统培训,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方面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全系统统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三要继续引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统计人才,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四要积极开展富有统计文化特色的文体活动,调节工作气氛,激发机关活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五要加强党建和工青妇工作,促进统计文化和谐发展。

2.外树品牌。继续深化星级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切合时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拓展“数海求真,优质高效”服务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将服务品牌向有需求和有条件的区镇统计站(科)延伸,扩大品牌影响力,使统计品牌逐步成为全市统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3.提高效率。一要落实机关效率效能百分考核办法,将责、权、利有机结合,特别要突出对年度重点工作和工作中薄弱环节的考核力度,真正以考核促效率。二要完善工作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督查频率,公开督查结果,促进各科室进一步按序时进度落实工作。

4.强化制度。一要继续完善本局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分门别类将各项规章制度编印成册,每位工作人员人手一册;二要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真正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三要推动区镇统计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

5.加强问责。一要落实首问负责制;二要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他们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真正做到敢于突破、敢于争取、敢于负责;三要建立科室争先创优考核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7

一、积极做好人大代表之家建设

今年,我镇在原有代表之家基础上,新建机关、镇东两个人大代表之家、完善中三代表之家、撤销前程子代表之家。目前,机关代表之家建设已经完成。一是按照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明示。机关代表之家共制作制度牌6块,内容涉及:全镇人大代表一览表、2013工作计划、学习计划、五年来述职计划等。二是软硬件配套齐全。在抓好制度上墙的同时,机关代表之家积极申请资金,购买了桌椅、书柜等办公用品,并协调独立办公室作为人大阅览室。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完善人大各项资料,做到有活动、有材料、有照片。

二、扎实推进“两项制度”建设

为使人大工作详细化、规范化,镇人大将代表述职和接待选民活动分为五年排成计划,确保在任期内每个代表都能全面发挥履职作用。一是广泛联系选民。在全镇形成以各村代表联络点为辐射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网络,做到定方案、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组织人大代表与相应联系对象对接。并建立代表联系选民的信息反馈制度,使联系活动有交流、有记载、有考核、有评价。今年七月份,我镇部分市、县、镇三级三大代表分赴选区接待选民,共接待选民200余人次,处理建议议案9条,且每条建议处理意见均达到满意。二是做好向选民述职工作。严格规定代表述职内容,围绕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作为题目,组织代表进行述职。并组织选民针对述职内容、代表素质等方面进行测评。通过填写测评表的形式,督促代表对履职行为进行整改。

三、认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为使代表履职规范化、常规化,镇人大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认真做好调研视察计划。一般提前一个月完成县人大安排的调研视察任务,做到调研在前、视察在前、发言在前。通过视察村庄环境整治,有力促进了各村环境整治情况;通过对法治沛县工作情况的调研,使代表对我镇技防措施有了新了解;通过对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调研,有效监督了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8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许多发达国家在产学研发展上先我们一步走出,他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拟定不同的计划,产学研合作模式各有特色,都在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国模式

政府的支持在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中表现突出,具体的特点表现为:

大学与政府密切合作。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大学就依托政府的引导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美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倾斜以及提供大量基金的做法在促使美国大学的科研面向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开展研究。研究课题由大学和企业共同提出,或由其中一方提出,共同承担,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这些研究的选题直接针对某行业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进行探索,相当于应用研究。美国4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是产学研合作较为成功的范例。

给予高校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是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最显著特点。资金支持的来源渠道有三:一是联邦政府、州政府设有专门基金,用于产学研合作项目;二是企业的捐赠与投入;三是地方当局和社区的经费支持,用于地方和社区所需人才的培养与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组建产学研合作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根据合作的内容,管理范围各不相同。一般而言,涉及产学研合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格、课程设置、经费管理、人员互派等。

英国模式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的联系;增强高等教育界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积极性,从1975年开始,英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先后实施了多个旨在鼓励科技界与产业部门合作的计划。

联系计划。该计划是英国政府促进科学界和企业界在产品预研阶段合作的主要措施,它通过政府的研发基金来调节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行为。联系计划的一个关键做法是:项目申请主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科研机构和一个企业。各个部根据项目申请主体的科研开发实力来决定是否给予资助,而获得资助的一个先决条件是项目申请主体之间必须预先签订一项协议,规定好工作的分配细节,以及科研成果的归属,以免将来发生法律纠纷。

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该计划是英国贸易与工业部从2003年夏季开始设立的,它是由“教学公司计划”和“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合并而来。该计划涉及三个方面:企业、知识库单位和计划联系人。首先,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作出战略性的技术决策;然后,企业与所选中的知识库单位协商并达成协议,并最终形成项目资助申请书,提交贸易与工业部的计划办公室批准。每个项目可以招收一个或多个联系人,联系人与知识库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但却在企业工作。知识库单位派出导师经常性地到企业指导联系人的研发工作,而联系人则负责将知识库单位的成果转移到企业。

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成立于1997年,虽然是民间组织,却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其运作方式为:发起者首先在不同的行业建立多个行业法拉第联盟;然后,属于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可以申请加盟。联盟聘请一些资深专家作为“技术翻译者”,他们能够发现企业的需求,并将科研单位和企业联系起来。

德国模式

德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典范是起源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该模式集中于专科层面,其基本构架与运行方式为:由企业初步提出产学研合作计划,内容涉及合作方式、目的、项目、期限、资金的投入与保障、各方的责权利等,并与相关高校进行磋商,最终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执行计划。

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教育。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学制的特色,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多样,结构完善,教学过程实行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学徒,既有理论教师又有实训教师,既有理论教材又有实践教材,培养人才效率高。

合作以市场为中心。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向自己选择的合作高校提出合作项目,由学校进行研究开发,并随同企业人员一道完成整个项目的试制,最后双方共同将产品推向市场。整个合作资金由企业全部提供,学校在企业的协管下全权使用。

独特的“顾问合作制。”德国的许多企业与高校都有产学研方面的“顾问合作制”。许多学校要求教师要尽可能担任各行各业的顾问,特别是工科教师,要求必须担任工厂顾问,且不论企业的大小。企业一般也都把其顾问权授予高等工业大学的教授,特别尊重教授的建议,并随时将企业的信息向顾问们传输与开放。而且产学研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将是长期的、稳固的和紧密的。

日本模式

日本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始于二战后。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是在政府鼓励下,通过加强国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开展的。经过多年的探索,日本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视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基本国策。为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事业,日本政府于1996年7月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把产学研合作当作一项基本国策;1997年1月,又提出了《教育改革计划》,其中包括日本政府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策略。

形成多种合作研究方式。根据日本国立大学与产业界在联合合作中双方权利义务、合作目的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种形式:①合作研究;②委托研究;③委托研究员;④共同研究中心。

将产学研合作制度化。为确保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能有效地实施并富有成效,日本从1983至今已建立了委托研究制度、委托培训制度、捐赠奖学金制度、研究室制度、经费划拨与使用制度、研究权属保障制度、人员互派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

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级科研技术人才。在日本,研究生由大学招收,完成基本理论学习后,进入合作企业,企业提供经费、场所和课题,助其完成整个学业。作为回报,企业有优先用人的权利。

高校组建科学园载体进行产学研合作。日本许多大学都建立了科学园,这些科学园以高校为中心,与专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合作兴办高技术密集区,既培养了新的科技人才,促进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又开发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

上述几个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都是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是行之有效的。相比之下,美国模

式求大求全,形式多样;英国模式更强调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德国模式则以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为轴心;日本模式强调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虽然这些模式所包含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但其中比较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借鉴与启示

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与实践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政府的足够支持、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健全、高校及企业的认识不足、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完善,等等。

政府必须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组织管理

政府对提倡、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教育正常、深入地开展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首先需要从政策上将产学研合作的各方联系起来其次,政府应充分调动产学研参加合作的力量,推动成熟科技成果的转化;再次,政府还应该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在承担部分研究风险和成本的同时,引导企业与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如设立各层次的政府基金,同时,要求必须由大学与企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共同申请基金资助,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跟踪、评价合作研究项目的进展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合作产生实质性效果;最后,政府还应该制定政策,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予优惠,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现阶段,政府需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组织管理,建立严密而灵活多样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建立产学研合作组织管理机构,对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进行协调和管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一方面,高校要克服封闭办学的旧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改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应用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要克服单纯为了创收的观念,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道路。同时,改革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改变一概以科研成果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办法,引入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及其实施效果等指标,将教师关注的重点转移到科研成果推广和实际价值上来。而就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改变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旧观念,走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新产品技术含量的新路子,主动与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

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由于立法尚不够完善,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司法机构组织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趋势,致使许多侵权、侵利案件迟迟得不到解决,同时,合作过程中及产生研究成果后往往涉及到知识产权权属及其保护问题,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加以约束很容易导致纠纷不断,不仅影响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也挫伤了合作的积极性。因此,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

中介服务组织是产学研合作中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中介服务组织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使其顺利找到条件合适、能合作开展研究的大学,同时帮助大学了解企业的需求,审视和修正研究方向。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一般有赖于法律契约事务服务机构,大学通过中介机构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研究或参加国家的研究课题而做出发明。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其服务功能,使之不仅具有咨询服务功能,还具有担保功能等,在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监督转让双方履行转让协议或合同。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上一篇:检察院调研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调研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