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领导与联系群众

时间:2022-04-01 08:05:24

联系领导与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但不知从何时起,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被一些人“掉了包”,换成了“密切联系领导”。虽然只两字之差,其内涵和社会影响却有天壤之别,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生态,恶化了党风、政风。

剖析“密切联系领导”现象,其主要动因是“官本位”所致。在这些人看来,领导是一座“宝藏”,只要与领导“搞好关系”,背后就有了“靠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关照、重用,甚至提拔。正是在这种“走捷径”思维的驱使下,部分官员把与领导的正常联系,变成了“极端庸俗化”的交往。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主要特征有四:一是紧跟。奉行“不求群众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唯领导是尊,看领导眼色说话,揣摩领导心理行事,奉承拍马,讨领导欢心。二是亲近。主动热情地靠近领导及领导的家人,把领导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领导的亲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与领导称兄道弟,摆出一副“梁山好汉义结金兰”的架势。三是拉拢。从领导喜好下手,对领导的吃穿住行全方位“关心”,借各种机会上门看望,通过送红包、购物卡、礼品等,拉近与领导的距离。四是腐蚀。信奉“给领导办十件好事,不如与领导做一件坏事”,陪领导到不该去的地方奢靡玩乐,千方百计拉领导下水,抓其把柄,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密切联系领导”的干部,靠投机取巧得了实惠后,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好务,反而会变本加厉地进一步“密切联系领导”,以捞取更多的利益,久而久之,“上瘾”成性,最终可能“摊上大事”――细观一系列落马高官的“成长轨迹”,有很多都与领导干部上下级之间畸形的紧密关系直接相关。这正应了西方哲人塔西佗的一句论断:“用罪恶手段得来的权力不会被用于正当的目的”,其下场一定很坏。

其实,对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来讲,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宝藏”,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这一点,同志的一段生动比喻说得非常到位:“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道理很简单:土地对于种子绝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所以,我们党几十年来一直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克敌制胜的传家宝。而那些“密切联系领导”的人,正是忘记了自己与人民群众是“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没有看到自己脱离了人民群众这片“土地”之后,虽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天下,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民”天下。孰重孰轻,孰对孰错,不言而喻。从这一点看,密切联系群众才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基,更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之要。

在现实社会中,密切联系群众与密切联系领导,是鉴别领导干部为官品德的分水岭,也是检验其执政为谁的试金石。最有说服力的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短短的470天里,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他拖着重病之躯,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和蹲点调研了全县149个生产队中的120多个。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说:“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去。”当他走进梁孙庄一个低矮的柴门,坐在一双老人的床头问寒问暖时,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这样的回答何等感人至深!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不仅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灵深处和实际效果上。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由于涉及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所以更加需要广大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爱民亲民,在密切联系群众上做到“零距离、无条件”。所谓零距离,就是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贴心朋友,深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反对什么,需要什么,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所谓无条件,就是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所限,不讲任何客观理由,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

当然,密切联系群众更要靠制度和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考核、奖惩制度,将联系群众的成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让群众在领导干部的考核与使用上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切实杜绝少数人“任人唯亲、任人唯财、任人唯权”现象的发生。

上一篇:“为官不易”方显为民本色 下一篇:一次难忘的“智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