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3 12:27:22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1

具体做法:

充分利用*区科技局的网站,效仿*市科技信息网的“协同办公一点通”,汇总区内119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区内各大科研院所联系人及其手机号码,许多简单的工作便可直接通过短信平台通知到各个企业和科研院校而无需重复拨打电话。

必要性:

1、有效的节约时间,节约人力(拿年底统计举例)

20*年区内参加年底统计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共119家,国家火炬计划12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6项。所有企业及科研院所都需要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前来领取表格。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所有项目共有170个单位,且每个单位都只需拨打一次电话便可联系到相关人员,按一个单位四分钟计算,则需要680分钟即10小时零8分钟,理论上需要两个工作日。当然,实际数远超过理论数。

事实上,今年的年底统计报表我是通过十个乡镇的科技助理通知到每个企业的,然而据我所知,通过区政府交换站,科技助理拿到报表的时间是2-3个工作日之后。

如果我们通过*科技工作短信平台,则年底统计报表领取的通知工作只需要1个人,五分钟内就可全部完成。(省时省力是该平台建立的必要性之一)

2、此短信平台受益于局内多项工作

(1)、每年八次以上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的统计工作。

(2)、两年一次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复核工作。

(3)、一些参与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申报材料往往需要多次修改,通过邮件发送,总免不了需要电话通知其联系人查收邮件,如果通过短信平台,在发送邮件的同时则已直接短信通知到对方。

建议二、科技&统计联网联盟

具体做法:

与区统计局、区经贸局协商联网,建立内部网站,在*区科技局网站上通过特有的用户名,密码可直接链接到区统计局,区经贸局的网络,根据需要获取各项数据。

必要性:

1、每年的科技统计工作成为市科技局考核我们的重头,由于多重指标涉及不同部门,使得一些考核数据难以把握。通过网络的直接查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数据统计情况,而无须一遍又一遍的通过电话询问,节约时间节约话费;

2、有些数据,企业已在经贸局或统计局上报过,我们则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汇总数据,事半功倍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企业人员对于不同部门的重复统计工作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政府部门形象。

建议三、成立*科技项目管理小组

具体做法:

项目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对区内已经获得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归类汇总,将每一个项目的所有相关资料都归纳在同一个档案袋中,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年所需填写半年度报表、年度报表以及项目验收申请,验收证书等等。汇总所有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每一项目为我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明确区内科技扶持方向提供依据。

必要性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局“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倾力打造科技房管,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全力助推科技*”的工作思路。坚持科技兴局发展战略,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现就征集*科研计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原则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局科技房管起步之年。科研项目计划将围绕实现*房管创新发展的目标,以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局科技竞争力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实用性强的研究项目为重点,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行政管理、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对策和建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项目计划将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打造*科技房管作为我局科技工作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管理效能,促进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加快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联合创新。鼓励多单位(科室)联合攻关申报科研项目,鼓励“产学研管”联合的研究方式。增强科研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实现经济、科技、教育相互衔接与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坚持突出重点。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的技术创新和跨越,在房屋管理和重点工作中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四)坚持节约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五)坚持以转促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落脚点,推动房管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根本,促进各类研究项目有所创新。

二、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

房屋基础管理研究领域——加大如何实现我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研究未来发展需求与形势;房地产市场分析评价体系;摸索建立房地产企业、中介和交易人诚信信息预警体系;围绕各基层单位的工作特色开展具有科技含量的项目研究;开展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的研究。

房屋管理与技术领域——探索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管理的有效模式;如何提高房屋鉴定工作的科技含量;住房保障工作中探索建立申请人资格信息数字化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技术研究;房屋修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如何提高碎修服务的及时率和满意率;结合物业管理条例及物权法的实施,开展新、旧物业管理体系前瞻性研究。

房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研究;完善局政务网站管理。

三、具体要求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3

一、主要工作

(一)明确行业发展规划,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依照国家局张保振对“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二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三要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依照区局(公司)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配合区局(公司)进行了新疆烟草十二五规划信息化现状摸底调查工作的行业调研;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基本现状和未来规划,制定了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年部门工作计划》主要对未来一年市局(公司)信息化发展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规划。

(二)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管理力度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市局(公司)党组的具体指示,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按照市局(公司)《乌鲁木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在今年建立、健全本科室相关制度,加强信息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今年市局(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关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并对市局(公司)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信息安全的巡检,努力从细节上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努力做好网上配货工作

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党组的要求,积极配合营销管理中心开发、研究网上配货工作。截止到6月份,已经解决网上配货通讯问题、网上配货上传数据的技术、网上配货软件开发研究相关数据结构的问题等问题。通过这些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进一步完成了网上配货工作的基础研发工作,为网上配货工作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现网上配货工作已经开始进入试点阶段。

(五)用心服务,讲求实效,努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持续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多发的问题汇总,制订故障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市局(公司)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

严格按照机房管理和数据备份的要求,做好对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为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做好了基础;做好对各职能部门提供内部数据及各种决策分析管理数据报表;为国家局一号工程数据上报做好技术支持;做好接收、调整各类价格信息的批零变动、人员及岗位的变动等一系列工作,做好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防护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对公司所有计算机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系统进行及时升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做到不因系统问题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

(六)严格执行制度,合理进行采购,做好设

备管理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配合使用部门和监督审核部门,做好了各项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所采购的所有信息化物资,均遵循“合理计划,经济适用,力求满意”的原则,做好了每一次的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年的固定资产采购工作,我中心系统管理员持续对各中心、科室、市区局(营销部)等所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进行了梳理,对设备的采购时间、基本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核对,并配合财务科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为后期的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七)严格规范做好统计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局、区局(公司)、市局(公司)各项的管理制度与规定,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截止到6月份,我中心统计工作未出现一次漏报、迟报、未报的情况。

(八)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将自身的价值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中。今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实施规划,努力将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为员工行为,努力为市局(公司)打造已“感动”为核心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干部职工队伍贡献力量。

(九)学习,知识的积累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相关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各种相关文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成员对国家、行业、企业新的发展规划与方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知,使全体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结合自我的认知更好的结合本职进行工作。

二、改进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应该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

(二)有效的技术支撑不足

现今行业信息化技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员工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行业信息化技术的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消化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创新合作意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加强内部整合,使市局(公司)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三、今后打算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4

智者引航,从容应对

2010年6月30日,京城各主流媒体上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4个区将撤销,同时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区域调整,统计事业能否在融合后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异常关心,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两区干部殷切期盼。北京市统计局、调查队的领导亲自引航,新东城区的全体干部从容应对。

7月28日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苏辉同志亲自召开了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座谈会,召集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调查队队长,以及市局、总队有关领导和部门参加了座谈会。研究了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统计部门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形成了“把握节奏、掌握主动、及时跟进、沉着冷静”的十六字方针,为区划调整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一次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此时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确保这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顺利进行,减少区划调整对人口普查工作的影响,北京市人普办常务副主任顾兖州于7月29日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应对措施,确立了“统分结合,内外有别”的工作模式。

8月5日,新的东城区委宣布了统计局领导班子任命。9日,召开区划调整后第一次全体干部大会,望着台下将近两百人的队伍,局队领导动情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走到一起是缘分,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共同携手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展现出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共同把我们的统计工作做好。”8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局队长联席办公会,研究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人员调整安置、办公用房调整搬迁工作,提出全体干部要做到: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标准不降,淡定从容应对历史变化。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融合的努力不曾停息,一次次思想碰撞,一次次方法借鉴,机构整合、人员调整顺利完成。

首先对机构进行整合,为了扩大干部安排的容量,积极争取区编办的支持,最大可能增加内设机构,经过缜密考虑,局队共有13个内设机构进行合并调整,原东城区4个内设机构予以保留,同时增设了党群办和纪检监察科,内设机构达到了19个。

整个机构的框架搭建起来后,干部如何安排被摆上了议事日程。让融合后将近200人的队伍中每一名同志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殊为不易。领导们冥思苦想,殚精竭虑,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思想碰撞,提出了本着既有利于组织发展又兼顾个人发展的原则,合理调配每一名人员。中层干部的安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平稳过渡的一个关键问题,局队长联席办公会反复比较,广征意见,明确了四项原则:“对于调整合并科室中同级别的领导,根据任职年限确定科室负责人,原则上由任职年限长的科级干部担任负责人;对于机构调整合并科室不同级别的科级领导,原则上由科级正职担任科室负责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50岁以上的科级领导,原则上不再担任科室负责人,由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等身份的科级领导担任科室负责人;事业编制的科级干部不再担任科室负责人”。四项原则为科级干部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家纷纷以大局为重,前后共有44名同志的岗位进行了调整变动。

为了尽早让大家融合到一起共同办公,局队部分人员前后进行了两次异地大迁徙,聘请搬家公司搬了34次,搬家工人186人次,调整和改造办公用房近90间,调整办公电话50余部。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为了每一张报表按时上报,很多同志利用双休日甚至牺牲节假日来搬家。领导更是亲自带头上阵,几经周折,2011年4月12日,办公用房调整顺利完成,南北统计人终于跨越了那道横亘在北京站的明城墙,聚在一起,找寻到了往返奔波后的归属感。

统计事业要在融合后的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就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在广泛调研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原东城局队相关规划架构,结合原两区工作实际,重新制定了统计业务、统计信息化、统计文化三个三年发展规划,“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形成了组织严密、架构完整的规划体系。

在规划体系成型后,按照“工作不断,标准不降”的要求加强业务建设,制定了《新东城区历史数据整合工作方案》,对各专业基础数据库、汇总数据、核算数据以及部门数据进行集中整合,确保了区划调整前后统计数据有效衔接。围绕新区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指标、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监测。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2011年5月17日,东城统计人迎来了融合后的第一次“大考”,北京市统计局总统计师侯小维,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巡视员张叶飞带领市局总队有关部门对东城区政府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巡查,一致认为“东城局队在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新领导班子集体识大体、顾大局,工作思路清晰,团结带领局队全体干部,迅速实现了干部队伍思想的有效融合和工作的顺利衔接。在工作机制、人才培养、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东城统计人一年共同的辛勤耕耘,迎来了事业的丰硕成果。

干部心稳、气顺、劲足。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大家凝聚在了一起,共同经历的时刻让彼此慢慢走近,一起在执法路上的酷暑当头,一起在催报表中的口干舌燥,一起在年报冲刺中的共同坚守,一起在文体活动中的携手并进……

基础工作扎实、有序、规范。结合区划调整以及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重新修订并完善了行政、业务、法制以及信息公开等五大类制度汇编,从根本上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为夯实统计数据质量根基,出台各项数据质量控制、责任追究办法,让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贯穿各项工作。

统计服务水平更优、更高、更强。出台了适应新区发展需要的统计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自主设计开展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民意调查,适时编印了《新东城・新区情》、《数据解读东城区“十一五”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等手册。立足新区规划,围绕低碳经济、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展统计分类标准,围绕“一轴两带五区”布局开展名录库建设与管理。一年来的工作获得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荣获了2010年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奖。

重点工作突出、善始、善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融合后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前后共有7098人参与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来,最终查清了东城区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于2011年5月23日正式面向全社会了东城区人口普查公报,15项人普课题开发正在顺利推进。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5

一、联席会议的组成单位

(一)联席会议召集单位:区经贸局

(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局、区林办、区地税局、区环保局、区广电局记者站、区统计局、区物价局、区工商局、区海洋与渔业局、市质监局片区、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国税局、区气象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科协、供电局。

二、联席会议的工作任务

(一)分析能源形势,研究节能措施与工作落实情况。针对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决定节能重大行动。

(二)研究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审查全区性节能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

(四)听取全区节能工作汇报,提出需要区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节能和资源节约事项,通报节能工作进展情况。

(五)研究企业节能激励机制和措施、全区性节能奖惩规定。

(六)落实区政府交办的有关工作。

三、联席会议任务分工

(一)区经贸局。组织编制节能规划和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开发研究计划,组织编制地方性节能标准、节能产业和节能技术投资导向,研究制定节能措施,组织制定实施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和评定标准、节能招标采购具体办法,组织节能企业、节能项目和节能产品认定,组织实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实施全区重点节能示范工程建设,安排节能专项资金,组织并监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监督节能目标和节能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节能信息交流、宣传、教育、培训,表彰节能先进,指导各乡镇、各行业和企业开展节能工作,负责组织召开节能工作联席会议。

(二)区发展和改革局。将节能工作作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利用“6·18”平台,支持节能技术对接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参与推进节能其他工作。

(三)区气象局。开展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详查和评估,为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气候变化对能源安全影响的专项评估;加强气候观测系统建设及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的监测、预警、预报,及时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衍生灾害。

(四)区建设局。监督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严格执行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组织编制地方建筑节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组织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建筑节能产业,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推动太阳能热水器在住宅和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

(五)区交通局。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运输车辆的更新改造,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发展柴油车、高效低耗重型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促进远洋、沿海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逐步淘汰技术落后、高耗能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交通工具,加快运输企业集约化进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组织推广新节能技术、产品在交通车辆中的应用。

(六)区农业局。促进农村资源利用高效化,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低耗能先进实用农业机械;改进作物和品种布局,有计划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

(七)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制定政府机构的能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建立和完善政府机构节能规章制度,编制政府机构节能采购指南和节能采购目录;按照节能标准改造政府机构采暖、空调、照明、电梯等系统,推广受用高效节能办公用品;带头采购低油耗汽车,加强公务用车曰常管理。

(八)区统计局。负责提出能够反映各乡镇能源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能耗指标制度;统计和分析工业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督促工业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生产和使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情况。

(九)区财政局。区财政逐步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给予支持。

(十)区科技局。加快节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节能科技的自主创新和节能公共平台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推动高效节能项目的研究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设备和节能产品;支持开发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气候变化适应技术。

(十一)区环保局。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依法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十二)区林办。加强林产工业节能。研究提出我区可生产生物质能的树种的种植发展方向。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十三)国土资源分局。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地审批,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项目不予批准用地。

(十四)区工商局。查处流通领域假冒伪劣节能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十五)区物价局。贯彻执行国家制定出台的差别电价政策,制定出台促进我区节能工作的价格。

(十六)区水务局。制定水能利用规划,推动水能利用。台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节水力度,建设江河防洪工程体系。

(十七)区海洋与渔业局。结合我区沿海的特点,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拟定全区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及对协调处理海洋开发和保护行动出现的各种矛盾。

(十八)区国税局、区地税局。执行国家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促进我区节能工作的税收征管措施。

(十九)供电局。调整和优化电网结构,完善高、低压配电网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节能新设备,降低电网损耗;积极推广“两型一化”(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化)设计,采用同塔双(多)回、大截面导线和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以节省土地、保护环境,提高输电、配电能力。实施节能调度,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

(二十)区委宣传部。协调指导新闻媒体开展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宣传党和国家节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标识;宣传普及节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宣传节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单位、个人的事迹,曝光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

(二十一)区教育局。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的节能(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宣传培训。

(二十二)市广电局记者站。负责广播、电视等煤体的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播放节能、节水等公益广告。

(二十三)区总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节能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等活动,推动节约型企业、节能型企业建设。

(二十四)团区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和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二十五)区科协。围绕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二十六)区委组织部、区经贸局、区人事局、区效能办。建立全区党政班子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全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并作为干部评价、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十七)区监察局。对违反节能法规行为进行督查。

四、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一)区经贸局为联席会议的召集单位,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区经贸局局长担任。联席会议议事办公室设在区经贸局,负责联席会议的筹备组织工作。

(二)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召集单位预定召开联席会议时间,并提前会商各成员单位,收集需要提交联席会议研究的有关事项,确定会议议题,正式发出会议通知。

(三)根据联席会议的议题和内容,联席会议将邀请其它区直有关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参加。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6

分析检查存在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落实整改措施,既是开展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开展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局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实践办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加强学习和深入调研为手段,以广泛征求意见和梳理问题为依托,紧密结合本单位职责任务,认真从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理清了阻碍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初步找到了下一步整改的措施和方法,现分析报告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回顾我局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工作实践,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进一步理清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是注重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近年来,局领导班子通过制订学习计划,掀起了对中央、省、市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热潮,尤其是十七大召开以来,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成了全局上下学习的焦点。一方面,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沿革、基本内涵和要求等,展开积极的讨论,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领导班子积极联系本局职责,针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就如何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等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思考,提高了对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发展难题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注重对先进城市经验的吸收。为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改革部门在实施综合协调、推动科学发展方面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去年5月份以来,以叶景图同志为“班长”的新一届局领导班子,多次组织由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业务科室科长参加的考察组,先后赴深圳、中山、广州、佛山、无锡、苏州和环渤海四市进行学习考察,并与当地发改部门座谈。通过学习考察,我局干部从中深深感受到先进城市在解放思想,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方面的科学思路和不凡气魄,很好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进一步加深了对本部门工作职责定位的认识。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和对先进城市经验的吸收,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晰:发改部门就是要抓统筹协调,就是要把握发展的大局。具体来讲,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上,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要提高各项规划的水平,切实推动规划的有效实施,发挥规划对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三是要把对重大项目的策划和服务,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环节来抓;四是要从产业政策、项目准入管理、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五是要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统筹,完善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六是要从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工作等。思路决定出路,在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里,我局的工作格局得到了很快的调整,新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工作的新局面正在打开,广大干部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新一届局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我局把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调研材料,为科学发展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一是加强对经济社会“双转型”有关问题的研究。围绕现代产业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外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等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如《加强综合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发展产业集群 提高东莞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东莞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报告》等,受到市委市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加强了对产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展了产业政策、产业空间布局、人口控制等方面的调研,形成了《全面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机制 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初稿)、《东莞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初稿)、《关于我市人口调控的目标与对策建议》(初稿)等文稿。三是定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我们制定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工作的基本框架》,进一步规范了全局经济社 会发展分析工作,定期撰写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经济形势分析及计划执行情况等报告,积极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出应对措施,为市政府提供决策资料和各种信息。四是围绕节能减排进行专题调研。今年年初,我局与市科技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前往河北省保定市和福建省厦门市就发展节能及新能源产业、推进节能降耗进行了专题调研考察,形成了《保定、厦门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在吸收保定、厦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关于促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意见》,有效推动了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三)科学编制实施发展规划,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是引领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市委市政府总的工作思路、充分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结合我市实际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制各类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使规划和计划更加科学,更符合我市的实际和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强化了调研,加强了与省规划、计划的衔接,创新了工作机制,充分吸收了市直部门和镇(街)的意见以及专家学者的智慧,经反复修改和精心论证,最后才交给人大代表审议,因此,包括1个规划纲要、27个专项规划及3个规划研究在内的“十一五”规划以及近年的年度计划中,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均在相应的人代会上得以高票通过。二是重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为促进我市产业适度重型化发展,我们开展了石化下游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了规划初稿。为促进我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我们开展了东莞市热电联产专项规划和东莞市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项规划也已完成初稿。为确保我市的用水安全,我们开展了东江--水库联网规划的前期研究等。三是强化规划(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我们努力解决发展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重编制、轻实施的问题,探索建立了跟踪调查和评估监督机制,加强了对规划中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测,及时对规划(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规划(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四)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和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我局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我们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策划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和升级。一是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做好国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近年先后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的扶持计划,得到相关资金的帮助,如东莞工业设计服务平台项目、东莞市松山湖创意产业孵化器项目、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等;积极推动“科技东莞”工程建设,支持一批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成功争取国家发改委认定东莞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我市加快高技术产业尤其是it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二是加大力度组织策划和服务好一批大项目。认真组织落实,策划了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20亿元)申报广东省20xx年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多次到国家发改委汇报有关情况,初步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完成了项目建设规划评估;协调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完成了项目装置区选址,落实了项目预研经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完成编制,近期将由专家进行评审,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审批项目建议书;依托散裂中子源项目,积极开展连带产业和重大项目的研究和策划,包括努力争取质子治癌项目、加强对核相关产业的研究和规划等。

(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协调。

节能减排任务是省下达给各市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这项工作既是我局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我们通过落实政策措施和推进重点工程相结合,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东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和《东莞市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实施办法》并通过市政府的名义颁布实施。二是制定《东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增加节能评估审查工作,规范项目的合理用能和节能设计。三是积极推进重大节能工程,草拟了《东莞市路灯节电改造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了三年内全面实施路灯led改造的意见,得到市政府的认可,相关实施意见已由市政颁布实施。四是坚决执行国家规定,制定小火电机组关停计划,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水泥和电力行业进行专项检查,积极开展关停工作。五是积极推动新能源项目上马。20xx年,东莞电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4×9e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多联产项目、大唐国际东莞igcc发电项目等,在我局的推动下,成功列入省规划和国家示范项目。

(六)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促进了社会和谐。

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断档脱销,保持粮食市场的稳定,既是我局的重要职责,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的需要。近年来,我局领导班子在粮食问题上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加强粮食储备和完善市场管理机制,确保了粮食的安全和供给。一是加强市直属粮食储备库的建设和粮食仓库维修工作。基本完成东站粮食储备库扩建第一期工程,做好麻涌角美粮库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基本确定莞城粮食储备库的选址规划。投入300万元维修资金用于25个粮所(库)的仓库维修项目。二是确保粮食市场供需平衡。加强和完善了我市粮食应急供应体系,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进一步完善了粮情监测系统建设,掌握我市社会存粮和粮食流通市场波动情况,健全了粮食预警预报机制。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雨雪冰冻天气,南下铁路中断,我市粮食市场供应大受影响,我局沉着应对,采取措施,在铁路不通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海运,有效保证了春节期间粮食的供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由于粮食工作到位,近年来我局曾多次受到省里面的表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源

近年来,我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改革工作,坚持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改善民生、增进和谐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一手抓规划和重大问题研究,一手抓投资管理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我局领导班子采用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向局机关全体人员、属下基层单位负责人、市各有关局级单位、各镇(街)办事代表等进行广泛征集意见,并对照自身实际进行深入剖析,初步归纳出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思想,缺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深入系统学习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不够强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把握还不够全面,在贯彻落实尤其是用好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在素质能力方面,更多地满足于应付和完成日常的工作事务,没能充分争取时间去学习和提升把握全局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理论水平还未能完全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对新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全球经济运行的大趋势关注不够,在当好市委市政府参谋助手方面还存在差距;三是工作作风方面,喜欢循规蹈矩,对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的改进不足,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力度不够,对周围环境、基层干部群众、属下单位情况掌握不深,与干部职工交流、沟通不够,对老同志关心不多,在协调配合、服务意识、工作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一些工作有去思考,甚至也有了初步的实施方案,但遇到阻力时,往往就半途而废;四是在履行部门职责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到位的地方,统筹协调的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出来。比如,我们做规划很认真,也花了很多工夫,但由于缺乏实施的机制,对发展的引导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而我们至今又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又比如,我们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偏慢;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虽然我们也加强了研究,但全市一盘棋、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仍未形成;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局的重要职能之一,但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等;五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虽然领导班子重视并推进制度建设,但抓得不够紧,进展不够理想。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力度也因此不够强,预防和规避职务犯罪的主动性也还不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仍未能很好地整体发挥出来等等。

对存在的问题,我们班子不隐藏,不躲闪,而且勇于指出,敢于面对,还开诚布公,力求借助群众的力量加以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和改进。之所以存在以上列举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方面,主要是工作忙、任务重,无暇抽空进行思想锤炼和知识更新,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观原因方面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干部的责任使命认识不足,放松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导致没有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没有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不够强,缺少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导致没有按照人民群众的需要来自觉锤炼的自身素质能力,只是满足于履行“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职能,满足于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三是缺乏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开拓创新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导致没有与时俱进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密切联系基层和群众、时刻根据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层政府的需要来大胆开展工作;四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学习不够透彻、理解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未能很好地转变观念,甚至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处理微观事务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应对当前的工作,造成在履行职责方面出现缺位;五是存在求稳、得过且过的思想,没有正确理解好批评与团结的关系以及纠错与和谐的关系,对局机关一些迟到早退等现象没有及时大胆地纠正,对某些部门越位行驶 “三定”方案中属于我局的工作职能采取姑息将就的态度,等等。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双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领会十七大的主题、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以剖析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谋划科学发展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思路,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一)增强改革意识,创新工作思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改革部门创新思路,全面履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责,要求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三个解放出来”。从过去习惯于考虑促进经济的高增长的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惯势中解放出来,切实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过去习惯于自我比较,短视的狭隘思想中解放出来,切实确立以世界眼光分析谋划东莞未来发展的宽广视野;从过去习惯于按部就班、被动等待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切实确立主动研究问题、自觉服务大局、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二是要明晰思路,做好“两个新突破”。明晰新时期新发展阶段对发展改革工作的新要求,明确发展改革工作的定位,创新工作方式,实现重大问题、重点领域、重要对策的研究上新突破,为市委市政府出谋献策、当好参谋助手;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管理应该采取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实现重大项目、重点设施、重要设备引进、建设、管理上的新突破,为推动科学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到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和改革部门不断改进自身能力素质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切实发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鉴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新考验比以往都要复杂和艰巨,为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我们将重点提高“三种能力”,做好“工作”。

1、提高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制定政策的能力。这是当好参谋助手的前提,也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功。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形势分析。加强对国家和省宏观政策的收集和分析,健全和完善经济形势分析框架,建立镇街专人定期报送发展和改革信息的制度,完善信息采集渠道,及时提出季度、半年和年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为市政府提供决策资料和各种信息。尽快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监测预测与分析评价系统的开发,年内启动预测分析评价系统试运行,依托系统强化对全市经济社会运行的监测、分析。二是做好重大问题研究。广泛开展调研,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确保提出的政策建议有理有据,切实可行。我们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双转型”的要求,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新劳动合同法影响等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动态分析,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人口素质等问题,集中力量加强对障碍东莞发展的突出问题的梳理,拿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意见和工作方案,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提出各镇中心区“退二进三”的配套政策,协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格局。抓紧组织策划“东莞发展论坛”,尽快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借助部级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力量,开展我市经济社会转型问题的研讨。

2、提高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政策导向。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研究,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和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提出产业调整升级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全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研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性意见,制定我市产业导向目录。二是抓紧实施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相关规划,探索建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库,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的报批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东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立项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加大力度关停淘汰小火电机组,严禁新上燃煤电厂、水泥、制革、造纸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推动东莞电化洪梅太阳洲igcc电厂项目、大唐国际发电igcc电厂项目、沙角电厂二期等大型环保电厂尽快上马。

3、提高科学规划、组织策划的能力。规划策划既是引领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实发展改革工作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科学、高水平编制有关规划,推动规划有效实施。按照国家和省编制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和编制原则,结合市委市政府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基本思路,继续加强对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课题研究,完成《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完成我市石化下游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编制;修编完善我市热电联产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全省的规划之中;加快出台东莞市推广天然气汽车加气项目实施方案和天然气加气站管理办法;加快编制东江--水库联网规划。研究、出台规划管理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筹,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创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衔接方式,强化部门信息的沟通,增强计划的指导性和执行力。二是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精心组织,拟好评估方案,有效跟踪各项目标和任务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后期工作建议,完成《东莞市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报市政府。三是加大力度策划一批重大项目。依托散裂中子源项目,以建设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强与基层、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对上级决策的呼应、对接,主动策划项目、承接项目,推动一批省市重点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新能源项目等上马。积极开展散裂中子源连带产业和重大项目的研究和策划,继续争取质子治癌项目,尽快启动核相关产业的研究和规划。积极做好国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稳步推进市直属角美粮食储备库、市直属莞城粮食储备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和改革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提升单位工作效能,满足上级和群众的实际需要,我们将重点实现“四个提高”:一是提高办事效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加强政务公开,改进管理方法,减少管理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对该公开的要坚决公开,对该放开的要坚决放开,同时要完善行政审批项目的公示、听证和责任追求等措施,做到程序规范、环节简化、公开透明、责任明确、监管到位。二是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办公手段,加强电子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网上办公系统的开发应用,丰富网站的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粮情监测网络建设,主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及时掌握粮食流通市场的波动情况、及时掌握粮食仓库的动态变化情况,即时掌握我市社会存粮和粮食流通市场波动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粮食预警预报机制。三是提高跟踪督促力度。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对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每一件事项,对镇街和企业报来的每一个文件,都要跟踪进度,督促检查办理结果,做好及时反馈。四是提高工作责任心。继续营造勤政为民、克己奉公的良好氛围,增强以工作为重、以公事为重、以公共利益为重的责任意识,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四)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切实改进作风。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7

一、实现节能降耗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全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年,单位GDP能耗(按年价格计算)下降,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按年价格计算)下降,即单位GDP能耗由年的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由年的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内先进水平。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以上,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1、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市国土资源局要严格执行省国土资源厅出台的限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用地的具体办法;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限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信贷的具体办法;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等部门,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放规划许可证、不得办理施工许可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取水许可证等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环保局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各县区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市财政局会同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市物价局会同市经委、电业局对铁合金、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严格甄别,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盲目发展;市经委、市环保局、市监察局等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市物价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等部门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年,淘汰关停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下的机立窑水泥企业户,淘汰关停(不包括)以下的铁合金企业户,淘汰关停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的焦炭企业。市发改委和市经委要严格执行省发改委和省经委制定的电力、钢铁行业上大压小和建材、铁合金、造纸、纺织、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市质监局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和产品不得受理、办理生产许可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县区政府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城市排水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并予以公布,市经委督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生产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实行项目“区域限批”,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环保局抓好落实。

3、认真执行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标准。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引导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产品,严禁开展加工贸易;暂未列入的,要从严审批;凡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不得发放《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4、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进一步规范小水电建设市场。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达到万户,年新增户,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4处以上。稳步发展替代能源,扶持发展生物柴油规模化项目,启动永大高科红薯乙醇燃料试点项目和生物质能源林高产示范基地项目,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推广应用方案。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规划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办、市林业局等部门抓紧制订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研究出台具体措施,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

5、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号),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要逐年提高。到年,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要提高个百分点以上。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高科技工业园、 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市经委要督促省试点单位认真编制循环经济试点方案,总结试点单位的工作经验,逐步推广。在抓好省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再确定家企业、一个县(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支持龙铜业、天龙米业、熙可罐头、道县江南广德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行业、企业、产业链、产品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同时,组织编制化工、建材、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推动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市经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制定具体方案。

2、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大造纸、啤酒、食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推行废水“零排放”,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严格执行排水许可制度。到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以上。加快实施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推进农业科学集水、蓄水和用水,加快农村山塘、水库等灌溉设施改造,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基本实现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加大城市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力度,在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逐步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和修改行业耗水标准,逐步推行水权分配和水价调控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和节水型社会体系,形成全社会节水机制。由市水利局会同市经委、市规划建设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等部门制定节水规划和措施。

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省“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层气、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及秸秆、林区“三剩物”等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严格执行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引导城市建筑垃圾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贯彻《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加大“禁实”力度,确保完成“禁实”目标。在农村逐步建立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市经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市农办、市规划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等抓好落实。

4、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各县区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系统,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要统筹考虑周边乡村的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会同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

5、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在造纸、食品、建材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示范,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排放量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或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由环保部门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市农业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水源污染。

(三)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

1、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科技、质监部门要把节能技术纳入“十一五”科研攻关与推广规划的重点,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支持自主研发、推广一批节能新技术。结合实际,组织实施节能降耗科技专项行动,重点安排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展节能技术示范。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在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用节能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推广应用。市科技局会同市经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建设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农办、市农业局等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促进全市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2、推动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加快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强化能效标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扩大能效标识在家用电器、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的应用,不断提高能效标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社会消费行为,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推动自愿性节能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市质监局研究制订具体措施,推动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

3、培育节能服务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类节能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节能项目服务、节能信息咨询、节能技术推广、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进能源合同管理,重点支持一批有规模的专业化节能服务企业(EMC),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和能源审计,为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进、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推进措施。

(四)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促进节能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

1、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市统计局、市质监局要按照省经委、省质监局、省统计局《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的通知》(经环资[]号)要求,实施《用能单位能源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合格认可制度,强化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推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建全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水平。“十一五”期间,督促“省百家”在永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年耗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能源计量和统计队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继续做好GDP能耗指标的公报制度。

2、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搬迁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并建立相应的审批项目问责制。市经委会同市发改委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3、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体系。市质监局会同市经委、市规划建设局等部门,大力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家、行业的节能标准并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4、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市政府和县区政府每年组织经委和监察部门定期开展节能降耗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严肃查处违反国家能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案件,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日常督促检查。开设节能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及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强能源计量执法。加强能源利用监测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力量;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添置检测设备,使能源利用监测机构能够依照国家的能源利用监测法规,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督、检测以及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5、加强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市编办、市人事局、市经委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节能监察机构、明确执法主体、开展节能监察执法,尽快形成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两套体系。

(五)推进重点行业、高耗能企业和社会节能。

1、突出抓好化工、建材、造纸、冶炼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重点抓好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家企业)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对已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强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市经委会同市统计局等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执行,落实责任。

2、大力促进农村节能。市农办会同市农业局等部门制订政策,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可再生能源优势,加快沼气池建设速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十一五”期间,新增农村沼气,扶持生物质秸秆发电工程、推广节能烤烟房、节能炒茶灶、节能砖瓦窑,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

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交通部门要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加强交通行业节能管理工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公交网络,降低运输车辆的能耗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快编制城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有关部门要通过相关政策标准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通过经济杠杆限制高排放交通工具进入运输市场。公安部门要进一步科学设置交通信号,实现交通管理节能。

4、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及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遵守建筑节能标准,新建、改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市规划建设局要研究制定大力发展节能省地节材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实施措施,强化新建、在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节能专项测评。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工程项目,不得销售或者使用。

(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建立节能项目库,加强节能培训。

1、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实施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工业燃煤锅炉(窑炉)改造、绿色照明以及政府机构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等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抓好有限公司低温余热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 江纸业有限公司热电联产等项目。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局、市质监局、市环保局等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办法,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抓紧落实。

2、做好节能产品申报工作。市经委要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抓紧收集本市节能产品信息,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申报节能产品情况,推荐列入国家《节能产品目录》。同时,要建立全市节能项目库,认真组织项目评审,及时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申报节能项目,跟踪节能重点项目进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3、加强节能培训。市、县(区)两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分行业、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

(七)政府带头,强化节能管理

1、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订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订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由市委、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处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2、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各级政府机构分期分批完成政府办公楼空调系统低成本改造,开展办公区供热节能技术改造;凡新建或改造的办公建筑必须采用节能材料及围护结构,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推动公务车节油,推广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由市委、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处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3、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和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对空调机、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复印机等办公设施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同等优先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市财政局要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三、强化责任,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建立政府节能工作问责制。市经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监察局等部门将各县区节能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纳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考核内容和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市统计局要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并完善年耗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市经委根据省下达的节能降耗任务,结合的实际,抓好节能任务的分解落实,制定市节能目标考核工作方案并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三)多渠道筹措节能资金。“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监管体系建设等。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金融支持力度,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信贷投入。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资信好的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各级担保机构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要优先提供贷款担保。

(四)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市财政局会同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经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结合国家税制改革进程和实际制定具体办法。落实国家对生产或使用列入目录的产品给予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对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符合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条件的节能减排设备可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退税;对符合条件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严格责任追究。各级监察部门要重点查处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擅自放宽能耗标准、规避节能评估审查、进行违规审批和核准立项行为;对有关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节能监管职能和监管不力,对节能降耗指标、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中组织领导不得力、指标分解不到位、落实政策不具体、弄虚作假等,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方案实施。节能降耗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切实抓好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的节能工作负总责,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四、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一)将节能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有关部门每年要制订节能宣传方案,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公益广告,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

(二)各有关部门要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宣传。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各级科技和教育部门要广泛开展节能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各级工会组织要根据全总《关于在全国职工中广泛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的通知》,认真组织开展好的“活动月”有关活动,引导全市职工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推动“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深入开展。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篇8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绩效管理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的有效管理工具,已经成为国税系统各级管理者的思想共识和必然选择。黑龙江省国税系统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推行使用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省局版),哈尔滨市国税系统积极推行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标志着哈尔滨地区基层国税局绩效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信息化时代。

2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基层国税局作为直接面向纳税人的窗口单位,承载着涉税申报征收、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等多项直接关系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多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人员能力水平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的整体绩效不高、征收成本过高问题日趋受到广泛关注,适时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进行变革工作面貌,改进工作效率,是近年来国税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更是国税部门管理者们常思常新的课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规划,2015年为“绩效推进年”,是推动整体国税部门绩效工作上台阶、上层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需要整理之前在绩效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合资源弥补缺陷,推动绩效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制定完备的绩效计划和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绩效指标设计、逐步加强绩效辅导沟通、创新升级绩效考评方法、严格规范绩效考评监督、扎实落实绩效结果运用,促进绩效目标整体提升。

3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以单纯的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绩效考核并不完全等同于绩效管理。哈尔滨地区前些年实行的目标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雏形,具备绩效管理的一些特征,但不能把单纯对目标的考核当做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内涵更丰富,环节更明确。推行绩效管理,应严格把握好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层层推进。

3.2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还不够科学。

绩效指标设定的科学性,是整体绩效工作的灵魂。由于绩效指标的设定者往往来自于上级领导机关,就存在部分指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具体工作规划性不强、了解不够,“想当然”等问题,尤其要考虑到被考评单位的个性化、特殊性工作的指标设定方法。这些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被考评单位考评结果的公正性。

3.3绩效考评方法的合理性尚待强化。

考核结果的公平是绩效管理最基本的要求,科学的考评方法可以弥补绩效考核在指标设定环节无法达成的绩效管理目标规划,按照考评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从而推进整体绩效管理体系科学化、效能化发展。

3.4考评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存在缺位。

由于绩效管理是一项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的工作,因此考核中的人为因素不可避免。既不能采取平均主义,做“好好先生”;也不能专制粗暴,把绩效考核变为“秋后算账”。缺乏绩效考评的监管会造成绩效考评结果的不公正,使整个管理工作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

3.5考评结果运用停留表面不够实在。

目前哈尔滨地区国税系统的绩效考评运用还尚停留在表面阶段,采取年终对被考核单位进行绩效工作完成情况排名并嘉奖先进单位的奖励方式,还没有进入让全体被考评单位、被考评部门和全体绩效工作参与者都参与其中的完备的结果运用体系,尤其是缺乏对绩效工作个体参与者实实在在的奖励。

4对基层国税局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思考

4.1明确各级、各环节间的绩效管理关系。

从绩效计划制定开始,明确绩效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严格把关,注重让绩效管理的实施者和对象共同参与拟定绩效计划,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和精细化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加强绩效辅导沟通,通过沟通和辅导了解绩效管理所涉各环节各部门人员思想情况和工作情况,做好协调和衔接工作,通过良好的沟通带动整体工作积极性,并在绩效辅导过程中尝试建立团队文化,形成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良性循环。

4.2建立时间节点清晰、任务要求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帮助绩效计划执行者对整体工作做出进一步把握,帮助管理者及时对工作进展进行管控并能够带来绩效计划执行者的工作热情提升。只有在做足前期功课,对被考评单位的工作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研究和设定,明确各项指标的时间节点,明确指出指标内的各项任务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定位出对被考核单位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指标。

4.3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可以在考核指标确立后帮助绩效考评部门按照所需要的角度进行指标完成程度和方法的管控,从而更加清晰明确地了解被考评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对于可量化的指标任务,适合采用定量指标的考评方法,而对于一些不易以量计量的考评指标,则可以尝试通过定性的方式,分出等级,帮助弥补单纯定量指标中的不足。

4.4维护绩效管理透明度,加强绩效考评监督。

考核结果不保证公平,会导致被考核者的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使绩效管理面临拖沓和失败。只有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监督体系的基础上,为整体绩效管理工作搭载出一个公正透明的平台,才能保证各项绩效考评结果真正反映被考核对象的实际工作情况。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工作链条,就应杜绝人为因素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4.5不断丰富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方式。

绩效考评结果运用的方式,直接决定着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体系乃至整个绩效管理链条的成败。扎实可行的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方式应该是既嘉奖优秀,又对完成情况较差的考评客体有着惩戒作用的。要建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体系,做到考评客体从单位、部门到个人的全覆盖,并对个人绩效的提升或下降有着实在的奖惩,从而激发体制内在活力,刺激绩效管理各环节各部门一致努力达成绩效管理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国税局实施绩效管理尚在理论和实践的摸索阶段,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扎实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部门协同努力,应用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客观公正地考评国税工作人员业绩,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效,才能满足新时期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国税机关的要求。

上一篇:环保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电厂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