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项目范文

时间:2023-10-10 20:40:15

bt项目

bt项目篇1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政府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日趋突出,利用非政府资本投于公共建设领域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青睐。而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达到30.33万亿,社会与民间资本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建设部2003年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BT模式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建设体制以及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这种模式仍不成熟,还处于摸石过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笔者试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下BT项目操作中有关税金的问题。

关键词 物权 营业税

一、BT模式的内涵

BT是BOT中的一种衍生。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转让模式,它是指项目业主与投资者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BT协议,在协议规定时间内由项目公司安排融资与建设,并承担项目建设风险,直到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进行回购的一种投融资建设模式。只有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才能采用BT项目。

和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相比,采用BT方式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有效缓解项目业主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投资风险;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渠道,既有利于避免与中小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又能发挥企业自身技术和资金的综合优势。

二、关于BT项目的特权归属:

BT项目的融资、建设、移交模式决定了项目的最终物权归属是属于政府或者政府授权机构的,理由是:

1.BT项目本质上还是遵守基本建设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政府及其授权机构作为项目招商人最终享有项目的所有权,政府以行政事务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进行组织回购、审查批准、审计监督等行政职能,BT项目的招标文件和BT建设合同中的回购机制实际已经对土地和项目在建成后的物权归属进行了约束和控制。BT项目公司其实只是获得了政府特许的项目建设权,而不是占有这些项目,无法具备完整意义上的项目物权。

2.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多数BT模式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土地或其他稀缺资源,往往无法实施替代项目,若BT投资人和项目公司无力完成项目或竣工后,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必须确保项目能够收回进行续建,在竣工后按约定进行移交;因此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的物权是必须保障的。

3.从最终项目资金的来源分析,BT项目的最终还款还是列入财政预算支出,因此BT项目仅仅是个改变了融资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

4.BT项目如果将项目物权界定给项目公司,则在项目移交时存在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不仅会使项目移交手续复杂(存在所有权转移登记的问题),还会因为所有权转移而将移交视为交易,而BT项目一般标的金额巨大,会给投资建设各方带来巨大的税务负担,不利于项目建设。

三、BT项目营业税金

BT项目的融资、建设、移交模式决定了项目的最终物权归属于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因此项目移交时不存在所有权转移问题,不应缴纳财产转移相关税金。因此把BT项目公司界定为总承包方更为贴切,项目进行建设属于建筑工程范畴,对投融资人无论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均应认定为建筑工程总承包人,按“建筑业”科目征税。

根据营业税征收条例,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参照此规定,BT项目的营业税以回购基数与实际投资额的差额为计税基数较为合理。

现在税务部门对BT营业税也陆续有了相关的规定。安徽省宣城市地方税务局根据其《营业税财产行为税税收政策问答(第一期)》第一条的规定:建设方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给其它施工企业的,建设方在取得业主支付回购款项时按扣除支付给施工企业工程承包总额后的余额缴纳建筑安装营业税。

广东省惠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对BT项目税收管理的通知》惠地税发[2009]131号文中也规定,若建设方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给其它施工企业,则该施工企业应为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计税营业额为工程承包总额。建设方在取得业主支付回购款项时按扣除支付给施工企业工程承包总额后的余额缴纳建筑安装营业税。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甬地税二[2010]113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从事BT业务取得的收入(回购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应按建筑业税目缴纳营业税。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2010年12月21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实行BT模式的,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收入。建设方(或投资方)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或分包给其它施工企业的,在取得业主支付回购款项时按扣除支付给施工企业工程承包总额或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建设―移交”投融资建设模式税收政策的公告》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0年第3号文件规定对“建设―移交”投融资建设模式中获取建设特许权的投资建设方(以下简称投资方),应认定为建筑工程总承包人,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对投资方将工程承包给其它施工企业的,按取得的回购价款减除支付给施工企业的工程款后的余额征收建筑业营业税。

湖南省地方税务局《BT方式建设项目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6号规定,BT项目以项目业主的名义立项建设,对投融资人无论其是否具备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均应作为建筑工程的总承包人,按“建筑业”税目的现行规定征收营业税。建设方(或投资方)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或分包给其它施工企业的。建设方(或投资方)在取得业主支付回购款项时按扣除支付给施工企业工程承包额或分包价款后的余额作为计税营业额,施工企业计税营业额为工程承包额或取得的分包价款。

综上所述,大部分地区均将BT项目的建设纳入到了建筑工程范畴,按差额计税,但还有部分省市对BT业务尚未有明确规定,使实务操作无法可依。BT模式还是一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投融资建设模式,随着BT项目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家一定会出台一个合理的、统一的政策,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张倩,陈庆明.BT模式下各方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分析.市政技术.2008.5(3).

bt项目篇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无法跟上这一急剧增长的资金需求,并且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存在管理机制不合理,资金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压力的弊端。因此吸纳社会资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成了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改善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地政府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越来越多地引入了BT等合作模式。然而BT项目涉及的投融资少则几亿元,多则十几亿元,几十亿元, BT工程项目一般建设规模大、周期长,筹集资金数额较大,因此,面对的风险也大。

一、BT的定义

(一)BT的定义

BT是由英文缩写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的简称]演变而来,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是目前时兴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其内涵界定有多种,目前国内较为认同的定义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实施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一种投资建设方式。即政府通过特许授权确定项目业主,由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资建设方,投资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政府回购,并由政府向投资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二)、BT模式运作基本情况

(1)通过法定程序选定投资人后,政府授权单位和投资人成立的项目公司根据投标文件完成BT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工作。(2)项目公司负责项目融资,设立专门帐户,限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3)项目公司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等相关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政府及有关单位对项目公司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对项目实行跟踪审计。

二、BT项目风险分析

BT项目风险是指在BT项目的特许、建设、移交等阶段的投资活动中,投资者预期投资利益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BT项目投资风险总的来讲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系统性风险又称可控风险,是BT项目投资参与各方可以控制和处理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府信用、项目融资、工程控制、回购等可控制的经济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控制风险,一般是指与当地政府)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的、投资者依靠自身力量不能或不易控制的各种风险,包括:不可抗力等自然风险;战争、内乱、公共政策及法律变化等政治风险;罢工、暴动、盗窃、贪污渎职等社会风险;金融环境变化、政府回购不能、违约、项目成本变化等经济风险。笔者着重就几种主要风险展开分析。

(一)政府信用风险

就政府财政资源的充足度而言,BT模式对政府财政资源的要求比BOT模式要高。这是因为:在BOT模式下,投资建设方除了对政府的信用度和市场化程度进行考察论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考察与评估,而后决定是否进行投资,而政府一般不以自身的财政资源作保证,而是以建设项目本身的预期收益水平给投资者以信心;然而,在BT模式下,投资者将建成项目后,政府必须以财政资金将项目立即回购,因而对政府财政资源的依赖度高。由于BT模式没有未来的项目经营利益作为投资回报,完全靠政府财力作保证,因此,如果政府信用发生重大变化,必然影响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投资回报。

1、政府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重大调整。政府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必将影响经济发展的走向,尤其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与局部地区的政策、法规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其影响更加明显。

2、政府换届影响。由于每届政府施政目标不同、政府职能结构调整、政府领导人风格差异等,都会直接影响政府行为的继承性。因而,政府换届变化对BT项目投资有着重要影响。

(二)融资风险

在政府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运作中,需投入的资金量非常大,如此大的资金投入量,单靠投资方自有资金来保障项目建设可能性非常小甚至是不可能。因而,投资方的自有资本都是项目投资中的极少部分,大部分是通过项目投资方再融资来推进整个项目建设。项目运作的负债比例比较高也是国内外大型项目运作的不争事实。

(三)工程进度与质量控制风险、施工安全风险

BT项目模式下,工程进度能否在规定的工期内按时或提前完工,不仅关系到投资方是否能早日收回投资并盈利,也关系到政府的基础设施是否能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政府(业主)一方,总是希望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而作为投资方,则受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如期完工总有一定难度。因而,在政府特许协议中不但规定了合理的建设周期,而且往往加入了提前完工的奖励条款和推迟完工的处罚条款以及不能完工的违约责任。

(四)项目回购风险

BT项目与BOT项目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运营环节,BT项目比BOT项目少了经营风险,但BT项目投资的回收完全依赖于政府回购,因此投资建设方的回购风险将集中在政府履约上。政府履约回购既取决于政府信用也取决于政府财政能力。政府信用重点要调查当地在实施同类项目时政府履约情况,如当地项目运作较为规范且政府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则当地政府信用较好。政府财政能力主要看当地的财政收支情况,如果政府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基础且近几年来稳步增长,说明当地经济状况和政府财力较好,项目回购风险较小;如果政府负债过多或回购资金量准备不足,则项目回购风险较大。

三、BT项目风险管控及应对措施

风险与收益并存,在现实中无法回避。但只要投资方高度重视,并在策划、调研、承揽和组织施工过程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可以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因此,BT投资方同样也应将项目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的相关风险实行合法有效的有限分担,要有以下管控措施。

(一)BT项目前期操作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对于预期投资的BT项目,应与政府签订一个投资要点框架协议,以此作为政府招标文件的要点内容;

2、BT项目招标不要分开投资标和施工标,尽量一次性招标;

3、尽早提前参与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工作,减少设计错误漏项,减少工程变更,提高概算宽裕,避免投资增加;

4、避免BT项目公司和施工单位重复征收营业税;

(二)强化合同管理

强化BT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合同的管理,事前在合同中约定相关条款,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尽量减少或杜绝各种法律纠纷。

1.投资方要重视与业主(政府)之间的合同洽谈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业主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建筑商的话语权十分有限,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投资方话语权得到了一定强化,BT项目合同条款也作了针对性的修订,但仍然存在条款内容不合理或责任与利益不对等的霸王性条款。因此,BT项目投资的投资方(建筑商),在认真研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要组成强有力的合同洽谈团队,要有精通BT项目运作的律师、熟悉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造价预结算人员、财务人员等,应与业主或业主代表做好沟通、协调,尽可能在原则问题上强化投资方权益,防止洽谈过程不分孰重孰轻,导致项目合同条款的明显的不合理或权益与责任不对称,一旦落实到合同文件,则给企业未来投资收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bt项目篇3

关键词:基础设施项目;BT项目;城市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BT mode, then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model with BT related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to prevent risks.

Keywords: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T projects; 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BT模式(建设与移交)是由BT投资人按政府部门的采购要求,进行投资并参加施工,由政府委托指派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政府部门进行回购。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提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投资多元化,使得政府财政资金以外的各类资本有了更多的投资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机会。这种筹资方式对于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金缺乏而又具有许多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的我国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BT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1.1 BT模式的概念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BT模式是B0T模式的一种历史演变形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比如某投资公司调研发现某城市需要建设一条公路,于是它就可以发出建议书给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建议修建这条路。政府有关部门认为可行,则发出招标书。或者政府经过论证需要修建一条公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则发出招标书。招标书中明确项目的开发融资方式,由投资者投资建设、开发,政府监督建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按照合同中明确的收购方式进行收购,建成后由政府运营的项目。

1.2 BT模式的特征

1.2.1 主体的特殊性

BT的主体一方为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另一方为私人投资者或企业,包括外资。其中政府或政府的代表机构既是一个与投资者或企业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又是一个具体实施的监督者,具有双重身份。

1.2.2 客体的特殊性

BT的客体一般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道桥、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不同于一般的投资项目,属于准公共项目,部分属于社会公益项目,政府享有绝对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与此同时,又因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政府必须权衡政府与投资者利益两个方面,对其行使价格决定权及相应的管理监督权。

1.2.3 所有权与监督权的特殊性

投资者在项目建设期拥有所有权,但项目建成后要移交政府,所以为了保证公众的利益,政府在这段时期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拥有监督权和否定权。项目移交政府后,投资商就丧失了所有权,并且也无经营权,其拥有的仅有债权;项目的经营权、所有权都归政府或其管理机构所有。

1.2.4 风险的特殊性

BT的投资公司在项目的前期主要是建设期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在建成后经营风险转移给政府,仅承担资金到期风险。而项目的主体-政府或者政府的机构,在项目的前期基本不承担风险,但是在项目建成开始经营后,就要承担因经营而带来的诸多风险。

2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引入BT模式的作用

2.1 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

BT项目可将大量各种渠道的资金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拓宽政府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和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BT项目将项目建设职能交由专门的项目公司实施,实现了建设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与专业化,提高了建设效率。

2.2 开辟新的投资渠道

由于市场化的竞争,目前国内的建筑企业面临项目少、吃不饱的局面,BT项目的实施使一些有投融资实力的企业可以作为投资方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对于有投融资实力的国有企业,在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更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3 企业投资风险小

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回购承诺和回购担保的方式,规避或降低投资回收风险。大中型建筑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可以实现“投资+建设”的组合,通过BT方式参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有利于避免与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恶性竞争。

3 当前BT项目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合法性不足

由于存在一些不规范的BT项目,可能会使一些规范的BT项目的合法性遭到质疑。从表面上看,BT模式与国家命令禁止的承包商垫资建设十分相像,均由承包东人投资进行工程建设,但前者是合法的,后者则是国家命令禁止的行为。如果不能很好地区分两者的差别,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些BT项目的融资效果。

3.2 监管难度加大

有些项目通过招标选择了BT投资单位,但BT投资单位迟迟未按合同约定融入其建设资金,使BT合同被迫终止而项目业主不得不重新选择招标。此外,一些BT投资单位融资能力不足,设置把资金压力转嫁到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身上,让他们垫资建设,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无疑将给业主的管理、监督增加难度。

3.3 BT项目分包现象严重

BT模式一般用于规模比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因而BT投资单位的资金压力都比较大。一些BT投资单位采用拖欠材料供应商或分包单位的工程款等方式,将资金不足的问题转嫁到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商身上,从而造成层层分包和变相的垫资建设现象。

4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BT项目应用风险防范措施

4.1 投资风险的防范

多元化投资组合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已成定论。在BT项目融资过程中,对于庞大的资金投入,仅靠一家注资建设,风险非常大,也不符合项目投资的情况。为分散巨大的投资风险,项目投资者应考虑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实现权益资本、借贷资本、中间资本等的优化组合。一是可考虑多元化融资,例如可利用银行借贷、民间借贷、信托资金、国外基金、股权置换等方式获取建设资金;二是可考虑组成投标联合体参加BT项目招投标,尤其是应注意将融资能力强的投资者和承建能力强的建筑商进行整合,组成联合体参与政府BT项目的招投标,确保建设资金充足;三是由投资者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承接BT项目,之后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申请对外发行股份进行融资,项目建成移交时,由政府在购买项目时一并将项目公司收购。

4.2 技术风险的防范

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应该对重点部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特别是对大断层构造带的范围、深度及其对本项目的可能影响要摸清和评估。同时对于项目外部环境干扰风险控制,这类工作需要建设管理部门牵头协调解决,这一点应该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4.3 其他风险的防范

BT项目投资者还要主动关心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向,及时采取相应的自我调整措施。同时要在BT承包合同中,对有关风险进行合理地分担和转移,如采取各种保险和担保措施。

bt项目篇4

关键词:bt 法律 研究……

bot是对build-own-transfer(建设-拥有-转让)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形式的简称。现在通常指后一种含义。而bt是bot的一种历史演变,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在我国实践中,标准意义的bot项目较多,但类似bot项目的bt却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既分析bt项目的积极作用,又指出bt项目的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一、bt项目的法律特征

bt是一种新型、特殊的投资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同其他融资方式而言,有其自身的法律特征:

1、bt法律性质的特殊性

bt特许协议的特殊性在bt运作中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私人投资者进行bt项目建设的协议,不同于政府对建设项目的批准书。b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定性。所以,bt特许协议并不专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不单纯是行政机关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履行行政职能而与相对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协议。恰恰相反,bt特许协议的内涵和外延,早已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扩及于或涉及到民事、行政、经济法等,形成了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学科。

2、bt主体的特殊性

一方为东道国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另一方为私人投资者或企业,大多数为外商企业,其中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既是一个与私人投资者或企业地位平等的伙伴,又是一个具体实施的监督者,即具有双重身份。

3、bt投资客体的特殊性

作为bt的标的基础设施,如桥梁、公路等,不同于其他的投资项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东道国对其享有绝对的建设权。同时,又因bt涉及到本国使用者之利益,国家必须权衡国情和投资者利益两个方面,对其行使价格决定权及相应的管理监督权。

4、bt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bt内容涉及投资、融资、建设、转让等一系列活动,当事人与参与人包括东道国政府、项目主办人、项目公司、项目货款人、项目原材料供应商、融资担保人、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可能的参与人。因此,bt投资方式形成了众多当事人或参与人的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

5、bt是合同的组合

bt所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通过合同确立的。其中包括贷款合同、建设合同、回购协议以及股东协议等。如某bt项目投资合同就包括定义与解释、工程、工程造价、工程实施责任、基础设施的建造、转让所有权、赔偿责任、文件和专利、不可抗力、保险、争议解决等20余项。

二、bt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这为bt方式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何种方式建设更为科学、有效、经济,bt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方式进入了市场。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1、bt方式有助于基础设施建设缓解资金困难。

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是出资人,也是建设、维护的具体实施人。但近10余年来,世界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生产力高速增长,国际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大大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性追求,促使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的跨区域流动,使跨区域投资总额大幅上升,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来自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新建、改建公路总投资达到7000亿到8000亿人民币。如“十五”期间,广东省高速公路续建和新建项目达45个,涉及总里程2500多公里,共需筹措建设资金1200亿人民币。利用bt方式有利于解决基础设施不足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向基础设施投资的流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2、bt方式有助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的适当运用。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bt方式吸引了国外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使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得到顺利实现,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bt方式有助防范金融风险

资金是社会的“血液”和“神经”,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社会任何环节问题都可能使金融业受到冲击。金融风险一旦爆发,极容易形成连动效应,扩大蔓延,危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bt方式不要或少要国家投资,同样能达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一种务实的控制债务规模又能引导内需,扩大消费的渠道。

4、有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质量

bt方式有利于在投资建设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同时,对投资的企业财团也有利,投资方可以按照政府的规划投资,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通过项目使资本到增值。

三、bt的缺陷

bt方式虽然作用显著,但缺陷也不少,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1、bt项目建设费用过大

采用bt方式必须经过确定项目、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合同,移交等阶段,涉及到政府许可、审批以及外汇担保等诸多环节,牵扯的范围广,操作的难度大,障碍多,不易实施,最重要的是融资成本也因中间环节多而增高。

2、bt方式中的融资监管难度大

由于bt法律性质的特殊性,法律关系的复杂性,而且是一种合同的组合,因此,融资监管难度大。

3、bt项目的分包情况严重

由于bt方式中政府只与项目总承包人发生直接联系,建议由项目企业负责落实,因此项目的落实可能被细化,建设项目的分包将愈显严重。

4、bt项目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在bt项目中,政府虽规定督促和协助投资方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申请政府质量监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安全生产。但是,投资方出于其利益考虑,在bt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施工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设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四、bt项目中的完善

1、完善bt运行机制,寻求法律支持

在bt项目的谈判中、签订中、履行中以及转让中寻求法律的支持是客观的需要,这对于bt项目的健康有序运行十分必要。应该说,没有法律的支持,bt方式是不完整的。

⑴、在bt项目的谈判中

当政府主管部门将采用bt方式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律师、公证员要参与商务谈判、起

草法律文件、提供法律咨询、提出司法建议等。

如果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从优确定投资者。公证机构应该积极介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司法部《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审查整个招投标过程,特别是对开标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现场公证。

⑵、在协议签订中

bt项目企业确定后,政府主管部门应与该项目企业签订《投资建设合同书》,这个合同书是bt项目的核心协议,此后的一系列协议,都应依据此合同,公证机构应从形式要件、实质要件进行审查,确保这一合同的真实合法有效。如果项目企业由多家投资者组成,投资者之间也应办理公证。实践中,外资企业一般会依照国际惯例提出办理公证的要求,使bt项目更趋规范化。

⑶、在bt项目履行过程中

bt项目企业对建筑工程、物资采购等一系列的招投标活动和签订一系列的合同,包括项目承包合同、借款合同、建设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合同、勘察设计合同、运输合同、租赁合同、供用电合同、保险合同等,公证机构都应当提供服务,公证员应根据具体工程类别,对设计方面、建设方面、物资采购方面、设备供应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帮助完善其合同条款,依法严格审查,出具相应的要素式公证书。

⑷、在bt项目转让过程中

bt项目的投资方完成bt项目工程建设后,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政府组织交工验收,合格后投资方向政府申请移交,政府书面确认后,政府即拥有该bt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bt项目转让经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更有利于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给予bt项目企业政策的优惠

以bt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投资者对项目带不走,相比有的投入产出企业,bt项目企业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应当把对bt方式投资者优惠政策确定下来,以消除bt项目投资者的顾虑。把bt项目投资者降低工程质量、加大建设费用等方式提前收回投资转移到以确定的优惠政策来涵养bt项目投资者上来。实施有利于企业投资的项目管理政策、财税优惠和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切实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3、强化政府对bt项目的监督

我国目前对外商投资基础设施有限制性规定,因此,政府可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bt项目,强化政府对bt项目的监督。政府可通过以下途径监督:⑴、明确方向--提供技术资料、培训管理人员、有效地发挥财力资金的杠杆效应,确保bt项目工程质量;⑵、确定指标--设立相应的资产、质量状况指标。如施工队伍与承包人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且独立管理或承担某一部分施工的,应视为分包;⑶限定数量--明确规定每一指标的上、下限。政府要确定bt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额、工程时间节点及完工日期,并确认投资方投资额;⑷、监督范围--负责bt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政府对bt项目的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进度、建设质量等进行监督与管理,有权向投资方提出管理上、组织上、技术上的整改措施;⑸、法律途径--若发生私自更改或超过规定数量的可诉之法律。实行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承包人有分包嫌疑时有权进行调查核实,承包人应提供有关资料并配合调查。如分包成立则按违约处理。

4、建立bt应对风险机制

bt项目所需资金越大,实施时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风险的妥善处置关系到项目成效,需要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因而从项目跟踪阶段就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种类,拟定相应的风险回避对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一是有远见、规避未来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环境与移民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等;二是合同中增加防范风险的条款;三是建立与外方谈判的专业队伍,提高谈判水平。

5、完善bt项目的立法

bt项目篇5

关键词:交通建设;BT项目;管理

1.公路工程BT管理策略

在公路工程BT项目的合同中,甲乙双方的职责和权利都明确的写明,并且在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甲方对乙方在安全管理、施工质量以及造价控制等方面的原则要求也都明确,明确了建设期内与建设期外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在合同中还明确了投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投资回购的时间和基数。

1.1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合同的甲方应承担征地、报建、动迁、竣工验收、报监等方面的责任,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在BT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外部问题,甲方也应妥善的处理,并且协调好各级的行政管理部门。在BT合同乙方对监理的招标、投标以及评标的过程中,甲方也应全程参与进去,对公路工程项目应进行宏观的管理,同时做好外部协调和内部的管理、控制工作。

1.2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BT合同的签订工作,在合同甲方的指引下,共同完成对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根据甲方对成本、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合同目标计划,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工作的规章制度。

2.BT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

要想真正的做好公路工程BT项目,就必须充分的遵照合BT合同中的各项要求,甲乙双方履行好各自的合同义务,双方都应为了完成高效率、高质量以及低消耗的建设目标而付出努力,在公路工程BT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应认真分析项目的实际特点,根据业主单位的要求,乙方应成为BT项目管理的重心。可见,在管理模式上,BT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以及计划投资项目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BT合同的甲方,其主要起着监督和协调的作用。

公路工程BT项目的直接生产者就是合同的乙方,而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乙方的利益,而BT项目是存在着移交的过程中,也就是公路工程产品出售的过程,当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不符合BT合同中的质量要求时,那么就无法顺利的完成BT项目的产品移交阶段。而在规定时间的回购期限内,还会产生很多质量问题,根据合同的要求对于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乙方要承担相应的保修责任,因此,在产品移交之前的回购期限内,乙方承担着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风险。所以,乙方对于公路工程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工作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使用功能被削弱的概率。因此,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中,BT合同乙方应大力的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并且严格的实施工程质量责任制的制度。

2.1 乙方的责任

在建设期限内,乙方应联同甲方共同组建项目指挥部,从而指导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并且在BT项目的建设施工阶段,乙方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具有控制权和指挥权,对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也可以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其应合理的配置施工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健全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认真的做好自控和自检的工作。

2.2 甲方的责任

在此过程中,BT合同甲方主要负责协调并且落实项目的拆迁和迁移等前期工作,还应重点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当项目出现设计变更时,应与乙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制定好变更方案,配合合同乙方建立完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统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进度、成本、质量以及安全等工作进行管理时,应要求合同乙方严格的遵照合同和相应的设计文件进行。

2.3 施工单位的责任

作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最主要实施者和直接责任人,施工单位具有施工全以及设备和材料的供应权,同时其还要全面的负责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等方面的管控工作。施工单位的具体职责要听从建设指挥部的指引,服从监理单位的管理,在配备人员、设备以及材料时,应充分的考虑到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质保量的完成BT合同中的施工任务。

2.4监理单位的责任

在BT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监理单位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对公路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其应对BT项目的合同乙方负责,根据BT合同中的各项管理要求,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应服从BT合同甲方代表的监督,确保合同目标的顺利完成。

2.5设计单位的责任

在公路工程BT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设计单位的最主要责任就是找到设计文件中存在的纰漏和措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提供设计变更服务,协调好与设计工作相关的各类技术服务,确保公路工程项目各项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3.项目产品移交阶段的管理

在BT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完成后,甲乙双方应共同评价项目的建设情况,BT合同甲方的主要职责就是检查和验收BT合同乙方是否按照合同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合同目标,还要对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是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在公路工程BT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BT合同乙方既会享有业主单位的权力,但是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义务,只有在对产品的质量验收完成并且确定合格后,才可以将产品出售给BT合同甲方,此时公路工程产品的产权也就移交给了甲方。在公路工程BT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BT合同甲方对于项目的整体实施情况享有监督的权力,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甲方应配合乙方共同解决。所以,B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个权力不断转换和移交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其主要的任务、风险以及责任的比重都是有所区别的,应对不同阶段的责任和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就可以得到每一个阶段的经营运作主体,而这三个阶段的产品所有权和管理所有权也都是转换和移交的过程。

4.结束语

文章对公路工程BT项目合同阶段的管理对策、公路工程BT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对策以及公路工程BT项目产品移交阶段的管理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我国的公路交通行业中,BT项目仍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在总结BT项目的管理模式时,应充分的借鉴计划投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对于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参与者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根据BT项目都有的“移交”这一特征,从而总结出与BT项目特点相适应的公路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亮.浅谈如何提高市政工程BT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13.

bt项目篇6

关键词:BT模式;质量;建设;管理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指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资方,与投资方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代建协议,在协议规定时间内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与建设,并承担项目建设风险,待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由业主按照签署的回购协议进行回购的一种投融资建设模式。

BT(Build-Transfer)模式作为BOT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过程中省略了O(Operate),即企业运行过程,因而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自2003年2月13日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首次在国家正式公布的政策性文件中引入BT的概念,推动了BT模式在全国更多的城市发展[1]。目前,BT模式在国内已经做出了很多探索与尝试,如: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深圳地铁五号线项目、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东线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BT模式虽然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BT模式尚属尝试阶段,涉及融资、投资、建设、监管、回购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人员较多,法律关系复杂,业主方参与程度较小,我国对于BT项目的监管框架和体系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监管明显落后于BT的发展, BT项目的建设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如何建立一整套建设过程质量监管流程,保证BT项目的工程质量成为管理层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BT融资项目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关于BT的专门立法,对BT项目的运作管理仍处于探索之中,BT项目运作管理制度和机制缺乏规范化,出现了项目确定草率、投资者选择方式不规范、风险分担不对称,政府对一些本不应该承担的风险大包大揽等系列问题。项目的最终受益者是用户,项目的最终拥有者是业主,业主有责任和义务保证项目的寿命、先进程度和建设质量等,对BT项目实施进行监管是必要的,也符合公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现如今业主单位缺乏BT项目的专业人员,尤其在施工阶段的控制方面不知如何去做,BT项目的监理单位不全是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难上加难。现实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做到既能在投资主体确定工程施工队伍时的监管,又能掌控施工过程的质量,尤其是对个别关键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实施有效监管,保证项目优质高效的完成,这关系到BT项目成败的关键,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 BT项目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研究

由于采用BT模式的建设项目规模都比较大,为保证BT项目的建设质量,需要项目各大主体的参与,由政府、发起人、投资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机构等利益相关的主体分别委派代表组建一个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质量监督组,质量监督组会应充分发挥过程监督的作用,由发起人委派代表负责定期与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对BT项目进行质量监管。 施工方应配合质量监督组对现场质量开展联合检查、巡查、抽查,并依据相应意见进行及时整改。

1.发起人。

在建设阶段,由项目公司直接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项目公司应配合发起人委派的项目代表对项目进行整体监控,了解项目整个建设过程,并及时向发起人汇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应配合发起人请有关的中介机构,如监理单位、审计机构、质量检测单位等进行过程监督,对施工招标过程,工程分包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条件标准等进行监督。

其中,应重点加强对对分包招标的严格管理。配合发起人在招标文件中,对项目的分包、转包情况进行详细和明确地约定,禁止随意分包和转包。BT合同中应明确投资人进行材料、专业工程招标的程序,对材料供应商及专业分包商的资质要求等。涉及到投资人对材料供应商和专业工程的招标问题时,招标方案及招标文件必须由发起人认可并向其备案。为保证项目质量,应配合发起人参与招标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工作。

2. 政府。

质量监督站代表政府负责工程的质量监督,应专门派驻质量组协助质量监督,配合其实行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的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以事前主动控制为重点,着重对工程质量可能产生不利的因素加强预控监督和中间监督。

施工前,应配合其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的、招投标活动的质量和有关BT项目合同的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招投标活动的质量监督包括对设计招标、投资人招标、监理招标和材料、设备采购招标的监督。

配合其完成施工中监管,应围绕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三个分部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还要监督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重点核查各方主体的资质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

竣工后监管的重点,是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3.监理。

应充分发挥监理作为质量监督的主要力量,对于减少发起人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至关重要的。监理单位应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招标,投资人参加招标,依照招标法的规定,签订三方合同,BT投资人负责监理日常管理,业主执行监督管理。业主需要对监理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监理单位可直接向业主反映问题,重大问题同时报告发起人和投资人。

4.审计机构。

审计机关应组织审计组进驻现场审计,对BT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审计。对于特殊的工程,发起人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等独立完成有关专题或专项审计业务,出具审核报告。

三 结束语

工程项目建设采用BT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项目建设融资压力,对深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BT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的研究希望对日后我国BT项目监管框架和质量监督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提高我国BT项目的工程建设质量。

bt项目篇7

关键词: 城乡建设,风险控制,运作模式,对策

Abstract: Bt program i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s a novel project operation mode, it is by the 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the construction-business-Transfer) mode. This pattern evolved with financing, investment,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government charter, etc in a body, through the policy guidance and benefit drives and other leverage effectively motivat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organizations, and private capital to solve the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is better reflected on capital, project management, market and policy,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resources. Bt projects often focus on public career, especially in infrastructure field with investment scale. Big, construction time long, uncertain factors, the fund recovery slower, investment income is higher than p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but less than real estate or mining kind of project funds buy depends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strength and credibility, the investment risk is higher characteristic. Given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the enterprise is in into the Bt project should be fully market, rigorous analysi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risk control, operation mod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乡地区运用BT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城乡地区由于国民经济基础较弱,形成了资本积累障碍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更多资金资源的浪费。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用了BT模式,但它依然是个新生的事物,在实际运用中难免出现问题:首先,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人员;其次,在BT项目中,总承包企业对各种制约因素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工程总体筹划能力,并且对风险源管理也不到位;第三,BT项目承包合同缺乏规范性;第四,我国现有的监理体制不能满足BT工程的要求。如果不顾宏观环境、市场情况及自身实际而盲目投资,很容易在运作过程中陷入困境和被动,不但会影响具体运作的BT项目的成败,还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及资金链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是否参与及如何参与BT项目运作是企业在计划参与BT项目市场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重难点问题

二、BT建设总承包投资风险分析

BT建设总承包模式投资风险是指在项目投(融)资、建设、移交投入使用各阶段的活动中,建设总承包方预期投资利益发生损失的不可预见性、不可确定性。据该工程项目的实际将其建设中遇到风险分为可控制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类。可控风险是BT建设参与各方可以控制和处理的风险,主要包括:项目业主(政府)信用、资金筹集困难、资金不足或资金供应不畅等;建设中的重大安全事故、技术及质量缺陷、建筑材料供应满足不了工程建设需要、土地征用、对参与各方的沟通协调等可控制风险。不可控制风险一般是指与工程所在地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的、依靠BT建设总承包方自身力量不能或不易控制的各种风险,包括:不可抗力(06年百年不遇大旱、08年512汶川大地震等)等自然风险;金融环境变化(利率变化、通货膨胀等)、项目业主回购不能或违约等风险。

(一)、项目业主( 政府)信用风险

难点说明。回购风险是运作BT项目的最大风险,虽然投资建设方们都一致认可政府信誉,且认为不存在收不回回购款的可能性,但业主推迟支付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公司运作的13个BT项目中也有个别项目出现回购延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业主违约,但投资建设方通常会考虑在当地的未来长期市场开发,而不愿或怯于去真正按合同约定进行违约处罚。但这种现象的出现的确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首先,在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投资建设方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要从业主方的利益角度进

行考虑,严格履约,确保投资足额、及时,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可控,与业主沟通充分到位,圆满实现业主的运作目标,只要这样才能为顺利回购奠定基础。其次,要注意要求政府或建设单位定期提供作为回购担保的第三方担保能力或土地的变化情况,注重回购担保的充分有效性,在担保能力下降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如某BT项目,原合同约定为锁定相当于回购价款1.5倍价值的土地的开发或转让收益作为回购担保,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发现业主擅自将部分土地挪用于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降低回购风险,据理力争,直至建设单位又重新锁定其他相应价值的土地为止。再如,某个由第三方进行回购担保的BT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发现第三方又对其他项目进行了担保,剩余担保能力不足,在与业主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我们果断地依据协议中止了该项目的实施。进入回购期后的回购风险控制措施。

(二)、城乡建设项目建设管理风险及控制

投资者对项目建设的整体控制能力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由于项目建设期内有自然、经济、社会、人为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必然隐含着一些投资风险,在项目建设中,主要存在。

成本控制风险选择BT项目事先拟进行较为深人的可行性研究与相关调查。这是BT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部环境及业主(建设单位)的调查,即对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资源状况、相关政策、业主的诚信度、企业实力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以便理性地选择业主,防范因选择业主不当而产生的经营风险。二是对项目本身的调查,主要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所在地原材料来源及其价格,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等自然状况,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依据以及合理性,等等。通过调查研究,重点论证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企业在经济上是否有效益可得,信用风险、工期风险、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环保风险等诸种风险是否可以有效防范,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其中既有定性的评价,也要有定量的分析,以便为施工企业领导层提供是否参予BT项目的决策依据。BT模式与其他项目建设一样,受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工程延误等方面的影响,项目建设投资必然增加。

(三)、不可抗力风险及其他问题与对策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事件。采用BT模式运作项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抗力风险,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方式规避与分担,将会给BT项运作的成败带来极大的风险。加强对业主(政府)信用度的调查,开展调查要历史地、连续地考察和分析业主(政府)的信用状况,并反复论证后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合同谈判时将银行利率上调或物价上涨等需给予条款写在合同内,并对项目运作中的风险事项,如风险范围、各方承担风险的比例、预防风险成本等做出合理界定并适当负担,以消除BT项目投资者的顾虑,切实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四)、项目业主(政府)担保及资金风险控制

对于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在资金回购或融资贷款上争取得到业主(政府)的担保,如业主(政府)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或所拥有的其他财产等作为担保能降低投资项目的风险。BT项目建设资金一般有三种来源:一是施工企业可以自己支配的自有资金;二是BT项目有关合作方提供的建设资金;三是从银行得到的融资贷款。无论何种来源,事先都要精心筹划,认真落实,留有余地,防范风险。不能因为资金的紧缺而延误工期,更不能因为资金链的断裂使BT项目停工。尤其对于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的资金,更要超前考虑,进行认真分析与预测。因为金融市场变化很大,可能今年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比较容易;明年就会紧缩银根,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融资就相当困难。对此,必须有相应的预案与对策,防止措手不及而陷于被动。对于汇率变动、利率调整、通货膨胀或紧缩等因素引起的项目融资风险也需未雨绸缪,认真对待。总之,建设资金是BT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必须认真落实。

(五)、加强项目管理

BT模式不同于承发包模式,BT项目的操控难度比单纯的承包项目难度要大,涉及的面又广。施工企业作为代业主,不仅要组织完成工程项目,而且要负责筹集建设资金、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竣工验收移交等一系列组织协调工作,因此,BT项目的管理任务十分复杂和繁重,要使BT项目获得成功,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一是要选好项目经理,同时要配备一支讲政治、会经营、善管理、懂法律、敢负责、作风实、自律好的项目管理团队;二是要制订一套适合BT项目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行,令行禁止;三是要配足人、财、物各项资源,选择优秀的协力队伍;四是要在实践中创造适合BT模式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要把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责任分解到每个施工单位,要做好分包工作,签好内部和外部的分包合同,明晰各自的职责和经济关系,以保证项目正常运行;五是要做好项目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要关注经济合同、索赔事项、项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六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处理好与业主、设计、监理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使BT项目的运行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三、结语

尽管采取了各种防范和控制措施来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风险就不会发生。项目成本的增加或工期的延误在所有项目建设中都会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监控成本和进度,如出现偏差应及时纠偏。风险事件发生后,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公平合理的分配风险责任。近些年,在我国的城乡地区有很多地方政府采用了B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或许会破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但是BT融资的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由于我国的某些方面制度的不完善,使BT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了种种限制。要使BT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起作用,应加强我国项目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使

建设市场趋于规范,完善我国投融资法规,尽快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信评级体制,以减少项目的风险,明确政府职能,扶持创新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先进:BT项目风险分析[J].南京交通学院学报 2005(10)

[2] 王永新 吕高峰:国内工程建设项目BT方式的优劣[J].都市快轨交通,2006 (10)

[3] 冯彦明:采用BT投资方式完善政府投资体制[J].经济与管理2006(3)

[4] 李刚:BT模式风险及防范[J].城乡建设 2006 (1)

[5] 卫静:关于交通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思考[J].产业经济与管理 2008 年第5期

[6] 金鑫.信用担保机构综合风险预警研究

[D].武汉理工大学,2008.

bt项目篇8

关键词:BT项目盈利风险管理措施

原建设部2003年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引入BT概念,把我国政府公共工程建设从传统单一工程承包模式引向全价值链的多元经营结构模式,推动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全面接轨。BT模式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主要包括融资、投资、建设、移交、回购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一种债务投资行为。但是BT模式这种新兴投资行为,本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较大,管理难度远大于传统模式,对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富有极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自己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际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以集约化管理增强效率,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以扁平化管理提高水平,最终实现人、财、物资源共享的“高品质管理、低成本竞争”的建设目标。所以施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BT项目的盈利模式及B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BT项目盈利项及其特点

1、BT模式及其盈利项

BT是英文单词 “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移交”的意思。B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某些公共工程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一般由政府指定项目业主,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的某个公共工程项目授予投资人并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一种特许协议做为项目融资的依据,在规定时间内由投资人负责该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通过回购转让给政府或其所属机构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是BOT模式的一种演变。BT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有施工二次招标BT模式和直接施工型BT模式两种,实践中以后一种模式居多。

BT模式要求承包方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及政府背景,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获得项目后可以享受传统的建筑施工收益与投资收益的双重收益,综合利润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程承包项目。从BT项目的运作过程来看,其盈利主要在后面三项:⑴工程成本节余;⑵融资成本节余;⑶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其中第⑴项属于传统的盈利范畴,⑵、⑶两项属于BT模式下特有的盈利范畴。

2、BT项目成本风险构成及其特点

上节介绍的BT模式三个主要盈利项,也是BT项目的成本风险点、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1)工程成本风险。目前,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领域,包含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正是因为这些项目固有的特点,注定了经济、技术、组织管理和环境方面对工程成本产生难以预估和无法避免的传统风险,政府不合理干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政治献礼要赶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完工,民生工程要尽快完工以发挥其预设效应等经常性大规模压缩工期;为了响应民意拓展产品功能,工程所处环境复杂,业主管理随意人为因数居多,因而要反复修改设计、工程变更和调整工程造价等等。施工企业只能一味盲目地追赶进度,造成机械设备费用增加、材料周转次数减少、合同外工程数量变大、施工措施费用畸高,数额巨大又难以控制。

2)融资风险。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与BT投资方的融资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因数有关。融资风险集中在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和融资成本变化两点,是BT模式特有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BT投资方应在投标前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评估和准备。

融资方案的可行性事关项目建设资金链的安危,如果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造成项目停工甚至合同取消,将给BT投资方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打击。民营企业在工程承包领域借助BT模式快速成长壮大的一个典型代表―太平洋建设集团,在2005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5.44亿元、净利润近10.6亿元、资产负债率22.5%的花团景簇的情况下,竟然无力尝还4亿元银行贷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融资方案陈旧、融资工具单一、规模扩张过快又没充分考虑资金链安全。

融资成本变化,是施工成本融资成本(施工企业为筹集工程建设费而对外融资的费用)和项目投资融资成本(业主支付给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投资融资费用)的单独变化,更重要的是两者绝对数的相对值变化,其变化量直接影响到BT项目利润的变化。后者的计算基数是项目回购款总额,比前者计算的基数―施工成本一般要大一些,但前者计算的费率又比后者要高。两者绝对数的相对值总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是人力不可控制和难以准确预测的。

从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数据看,M1,M2增幅逐渐回落,M1与M2的倒剪刀差快速缩小,货币供应量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银根逐步收紧的同时,企业贷款增速还慢于居民贷款增速,说明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越来越小;BT投资方有时无法按时完工、成本超支、出现技术故障、因劳资纠纷而中途停工、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资金周转能力等各方面风险,银行放款变得谨慎。银行贷款不足部分转向社会融资,资金成本加大。而项目投资融资成本一般根据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数额偏低又难以预测,工程款投放和融资配置的不合理极可能会减少融资成本节余量甚至亏损进占施工利润。

3)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是一种隐性收入,在单个项目中难以体现。施工企业做为总承包方因而拥有自由筛选项目的可能,选中的优质项目的主营收入要比其他工程项目高。但是从机会成本来讲,BT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一旦参与BT项目,可能失去了参与多个周期短、资金占用量小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机会。如果盲目进入,选择了投资收益不高甚至亏损的项目,利润风险很大。

二、结合BT项目成本风险展开来谈管理措施

1、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BT模式实际上是将资金实力、资信实力和建造实力结合在一起的投融资方式,避免了直接施工招标过程中一些实力较弱的承包商为了中标盲目压低报价、恶性竞争的可能,把无限竞争转变为有限竞争,有资格的竞争者自然希望有更好的利润,最终会反映到投标报价上,从而导致中标价上升。人为拔高的“工程成本”,实际上就是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这部分贡献要归结于公司决策和管理层。在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中,要合理估计比例并剔除掉。在这样的原则下,谈谈项目层面上工程成本的管理措施。

1)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的预算管理,推进建设工程成本风险的预警体系。BT模式下项目施工成本预算不仅在工程招投标时具有重大影响,更对项目日后的施工成本控制起指导性作用。由我管理的来宾市区几个BT项目,无一不是先在企业定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程实际和社会技术进步后,制作成本预算方案,做到既切实可行又有潜力可挖。以此做为施工成本的控制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设定项目施工成本变化的容忍范围,每月将项目施工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或改进施工方法或调整成本预算,对于成本异常的发出警报,专题研究解决。

2)建立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明晰项目各成员在工程施工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完成该工作所赋予的职权以及公司和项目部根据工作完成效果实施的奖罚。我在公司几个BT项目及项目内部,实行层层细化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从成本目标的下达到管理措施的施行、跟踪、修订,再到对各项目月度成本核算和项目内部各工序每周的成本核算,最后汇总评定当月考核结果并按对应系数发放员工当月个人绩效工资,适当拉开差距。充分发挥项目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又鼓励和容忍适度的个人英雄主义,从团队和个人两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控制工程成本。

3)推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动态的成本管理制度。在BT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以集约化管理增强效率;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在提供“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2、融资管理措施

BT投资方,应充分利用国家为BT项目建设提供特许协议的项目融资依据,极大地翘动融资杠杆筹集项目建设资金。而能否在资金额度和使用期限上对BT项目建设给予保障,是决定BT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数。另外,BT模式下融资成本节余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融资费用,对于BT项目的生存和提升其盈利能力起关键性作用。融资管理的要点就在于融资创新。

1)尝试多元化融资。相对于单纯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就是创新,是包含有多种融资形式和多个融资渠道的,有多个金融机构及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一个获取资金的体系,核心是融资工具,包括企业债券、信托、股票、证券、保理、租赁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集资等,都与银行信贷具有同等竞争力。BT投资人根据企业规模、项目性质以及所依赖的环境等因数来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通过将能给企业预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及时出售变卖,减少资产占用资金的成本,回笼资金以使企业可以接连不断地承接新的项目,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进行融资工具的创新。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来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为持续不断的BT项目建设输送资金。融资工具的创新有多种多样,要根据BT项目的特征和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征来设计适合的融资工具,充分发挥它融通资金的功能,例如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做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渠道,可以从金融市场融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种融资模式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将彻底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为企业带来蓬勃生机。把今后几年预期的收益变成“卖点”,通过上市交易,及早予以确认和回收,既降低了BT项目的回购风险,又减少了融资成本,有效改善资本结构,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为BT模式下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资信支持。

3、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改善盈利结构,以BT方式参与政府公共工程项目领域的竞争。意味着就要部分放弃目前普遍而大量的传统工程承包低端市场,并主动承担起BT项目建设期间的融资、投资、质量、进度及其他风险。而BT模式做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缺乏法律规范,发展还不完善,尤其是模式本身尚存在诸多缺陷和风险。做为施工企业必须要谨慎决策和从多个角度考察、衡量来选择项目,以防范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风险。

1)培养和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从单纯的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向融资、投资、施工一体化管理能力过渡。建立一支具有BT模式运作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才团队,这是基础。另外,还要将核心能力扩展到投融资环节,对项目的选择要进行科学的策划与分析,对承接的项目要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协调、认真的管理与控制,加强业务板块资源间的联动,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收益和施工收益。

2)加强财务资金管理能力,打造融资平台。在传统模式下,施工企业现金流量小而呈现循环流转的特点。而在BT模式下,现金流量巨大且循环周期也长。因而要科学建设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融资平台,设计精密的融资方案,寻找适合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良好的信用体系做支撑,确保融资规模。另外,还需要格外关注财务资金的管理状况,提高现金流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3)熟悉BT模式的法律属性,加强风险管理。我国目前大型公共工程项目主要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在政府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势必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承包。但是,垫资承包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一些业主有可能借BT之名来达到垫资总承包施工目的。所以,BT投资方必须明确界定BT与垫资工程总承包在法律特征上的根本区别。在进行项目谈判时,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占据有利的谈判地位,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4)注重工程款的回收。传统模式中工程款随进度支付,资金支付困难等问题很快就暴露。而在BT模式下,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周期才能进入回购期陆续收到业主的付款,支付风险暴露的时间大大延后。对此,BT投资方必须要对政府或业主的资金状况和信用进行评估,并采取将项目分散在不同地区等措施规避可能的风险,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最大的收益。

施工企业参与BT项目面临着多种转变和风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会带来企业整体的转型。但作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施工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雄心、立大志,用更长远的眼光和谋略看待BT项目,借助BT模式步入投资领域,实现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赵世鸿.浅议BT投资模式在施工企业的应用[J].陕西建筑,2008(12)

[2]葛培健,张燎.基础设施BT项目运作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项目策划范文 下一篇:娱乐项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