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法规范文

时间:2023-10-11 04:54:22

reach法规

reach法规篇1

关键词 REACH法规 进出口 环保

一、解读欧盟REACH法规

(一)REACH法规涵义

REACH(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of Chemicals)指“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规指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项化学品管理法律。它要求年产量超过1吨的所有现有化学品和新化学品及应用于各种产品中的化学物质需要注册其基本信息;对年制造量或进口量大于或等于10吨的化学品和化学物质还应进行化学安全评估并完成安全报告;对具有一定危险特性并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化学品进行许可授权;如果认为某种物质自身、配置品或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所引致的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欧委会根据有关程序做出最终决定。REACH法规的实质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REACH法规的目的和涉及的产品范围

REACH法规的目的在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持和提高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增加化学品信息的透明度;促进非动物试验,促进化学工业的革新,使其生产更安全的产品;刺激竞争和增长,与欧盟在WTO项目下的国际义务相一致。

REACH法规所涵盖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电、家电、纺织、家私、玩具等产品,涉及基本化学物质约3万种,其中列为高度关注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有毒、有害物质约1400种。REACH法规规定,无论是独立存在的,还是存在于各种产品之中的化学物质,都需要注册、授权或被限制使用。受REACH法规影响产品估计多达500万种,几乎覆盖所有产品。

(三)REACH法规实施安排及惩戒措施

按照欧盟拟定的时间表,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化学物质,必须在2010年12月1日以前完成注册;产量在100-1000吨的化学物质,必须在2013年6月1日以前完成注册;产量在1-100吨的化学物质,必须在2018年6月1日以前完成注册。欧盟自己生产的、用于出口的和从国外进口的所有化工及其下游制品都必须进行注册并被许可后才能在欧盟市场流通,未能按期纳入该管理系统的产品则必须退出欧盟市场。

二、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长远而言,REACH法规积极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态度是值得尊重和赞赏的,对我国外贸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相应的积极作用。REACH实施的主要益处在于能够对化学品的危害和风险进行系统的鉴别,允许工业界进行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行政主管部门将制定进一步的管理规范。落实本法规的主要益处还在于能预防由化学品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可降低疾病及可预防性死亡的发生率,同时,可减少国家健康系统的医疗费用。该法规的益处将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品纳入REACH法规管理之中而渐渐的显现出来。尽管还很难进行定量估价,在可预见的将来,本法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总收益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了解REACH法规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其消极作用有一个深刻认识。REACH法规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造成障碍

欧盟是我国化学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REACH法规的实施,对我国化学品的出口贸易将产生全面的影响。从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的结构可以看出,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和生产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也是欧盟不可缺少的塑料、橡胶、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及各种中间体等。这些产品有关的信息数据或者没有,或者不全,或者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者进口商进行注册。据估计,由此增加的费用,将使我国对欧盟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导致我国化学品对欧盟出口受阻。对有出口潜力的化学品和下游加工企业,如纺织、轻工、家电等行业,将产生更大的贸易阻碍。因此,REACH法规的实施,必将在近期内对中国石油化工产品向欧出口造成严重阻碍。

(二)使我国从欧盟进口产品成本增加

欧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暂时还离不开欧盟市场。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从欧盟进口石油化工产品991万吨,进口额159.2亿美元。其中,1000吨以上的进口量645万吨,进口额20亿美元;100-1000吨的进口量219万吨,进口额23.7亿美元;10-100吨的进口量111万吨,进口额29.3亿美元。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计入产品和出口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无疑要增加成本。由于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学品主要是高档的、高附加值的、我国目前急需的有机与无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和塑料及其制品,因此,我国化工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据行业测算,REACH的实施,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学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以上,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我国相关的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REACH法规的实施导致化学品国际贸易市场的大转移

中欧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我国化学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市场的转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中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

在形成新的体系中,以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密集产品为基准,建立新的价格和贸易体系。在这方面,以生产资源、劳动密集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将付出代价。

(四)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我国目前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料性的和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无机盐、涂料、染

料、橡胶制品和有机中间体等领域,具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优势。2004年1-6月,我国向欧盟出口的化学品涉及900余种税则号,其中出口量超过1000吨的有270多种。向欧盟出口的大多是中小化工企业。随着产品注册等成本的增加、开发费用的减少、以及欧盟对评估和许可审批时间的延长,预测将有一半产品的优势将逐渐丧失,并大大削弱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并将导致中国上千家企业因出口受阻而关闭,20多万工人面临失业。欧盟东扩后,我国对欧盟的化工品出口贸易将进一步受到限制。同时,也减少了国内企业在欧盟发展的机会,阻止了国内优势产业向欧盟国家的转移和企业向欧盟的投资发展。

(五)具有环境污染的产品生产有可能向我国转移

欧盟新法律的实施,将普遍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润小、对环境有污染、危及人身健康的产品,其生产地将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也极有可能转移到我国生产。

(六)影响国内大公司开拓欧洲市场

我国石油化工上下游、科研、生产和贸易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等,其目标是全球发展,跨国经营。REACH法规的实施,将对四大公司进入欧洲市场设置障碍,对其跨国经营战略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积极应对欧盟REACH法规

(一)政府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我国化学品安全控制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早在2001年欧盟公布《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研究这一问题。为了与国际趋势接轨,目前美国提出了2800种化学品管理办法草案,日本也起草了化工产品审查法。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国环保要求的提高,我国若不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将可能造成污染转移的问题,即在发达国家不能生产的化工产品将转移到我国投资生产,而污染的代价与将来治理的费用将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修订,对我国已施行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如何与国际化学品管理法规相适应,以应对REACH法规及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出台。

(二)政府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牵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同时联络国际相关协会、商会,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研究应对措施,维护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尽早做好准备,把欧盟REACH法规给我国石油化工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同时,由于我国的实验室尚未取得实验室良好行为规范原则即GLP标准认证,从而导致出口企业在国内进行试验后,所出具的检测结果欧盟不予承认,被要求重新提供通过GLP认证的实验室报告。这大大增加了我国产品在欧盟登记注册的成本,严重影响了申请注册的进程。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和加大组建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支持力度,并做好与其他国家实验数据的互认工作。由于GLP组织内部成员间是相互承认的,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加入该组织。

(三)行业协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行业协会应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组织同行交流相同物质的数据、研究如何开展风险评价,提供咨询台服务等;组织编写《企业如何应对REACH指导手册》,发给相应企业,使他们在准备数据、准备技术卷宗、化学品安全报告、安全数据表和编制暴露场景描述等方面得到技术指导。

(四)企业深入研究REACH法规

一是了解企业自己使用的化学品成分,并充分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明确是否含有高度受关注或受限制物质,进而了解相关物质所占比重、产品能否出口至欧盟并销售。二是估算出口产品中受监管物质的含量,评估完成注册、许可的可能性。REACH法规对生产、进口不同重量的化学物质有不同的注册要求和不同的时间段安排。企业需要明确应按照什么要求、在什么时间以前完成注册。

(五)企业可以尝试替代受监管化学物质

如果产品中含有受限制或高度受关注物质,企业应尽量寻找替代品,争取只进行注册,避免许可申请程序和许可不被批准带来的麻烦。同时,尽量使用准备在欧盟注册或申请许可的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免去本企业的许可程序。

reach法规篇2

关键词:欧盟reach法规;技术贸易壁垒;竞争力

reach是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简称(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该法规是欧盟关于化学品的新法规,是欧盟出于保护环境而出台的一个新政策。reach法规的实施,对以出口欧盟市场为主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场强烈的风暴。reach法规实际上是进入欧盟市场的一道较高的“技术贸易壁垒”,它要求向欧盟出口产品的生产商或进口商对其生产或进口的产品,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注册,而由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进行评估、授权和限制,未按期履行责任的企业将无权进入欧盟市场。那么,中国企业如何“破壁而入”,进入欧盟市场呢?首先我们需要对reach法规进行深入的分析。

1 reach法规的要点分析

根据reach法规的规定,欧盟在赫尔辛基成立了新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专门负责reach注册、评估和授权工作。而总的来说,reach法规主要包括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这四个管理监控系统。

1.1 注册(registration)

注册是reach法规的核心。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规定,化学品的注册具有强制性。只要化学品的产量或一次进口量超过1吨,其生产商或进口商均需通过网上向reach中央数据库提交相关信息。目前,估计约有3万种化学品需要由其生产商或进口商进行注册。

根据法规规定,生产商或进口商在生产或进口有关化学品时,须通知政府主管机构,说明生产或进口该物质的用途,并提交相关文件。文件应包括该化学物质毒性和生态毒性等特性的介绍、生产或进口的用途、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安全数据单、对使用方法等等进行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将把上述信息输入中央电子数据库进行注册,颁发一个注册号并对已注册物质中需给予特别关注的事项和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和自动筛选。

为了及时获得化学品的安全数据,保证reach系统的顺利实施,欧盟决议中的白皮书提出了实施时间表。该时间表规定,产量为1000吨以上的化工产品,应于2005年前完成注册;产量介于100-1000吨的,于2008年前完成注册;产量介于1-100吨的,于2012年前完成注册。如生产商未能按期注册,则可能导致该生产商的产品无法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1.2 评估(evaluation)

reach法规要求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在企业注册之后对企业提供的注册数据和信息认真审查和评估,审核数据和信息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存在损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是否保持最低水平的动物实验。并参照企业的建议,按不同物质制定符合该物质特性的检测计划。

对产量或进口量超过100吨的化学物质,生产商或进口商需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能获得的有关该物质的全部信息,并提出进一步检测的计划。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将在对企业提交的信息和检测计划进行评估后,决定采取适当措施。

对降解速度较慢并有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累积的、或具有基因诱变或剧毒等危险特性的、或其分子结构易引起关注的化学物质,即使其生产量或进口量低于100吨,生产商也应测试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欧盟有关主管机构也应对其进行评估,并可要求企业进行额外检测,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欧盟管理机构根据注册资料进行评估并决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必要,有关主管机构可对该物质立即采取防护措施。

1.3 授权(authorization)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在评估之后,对于那些需高度关注的物质进行授权。大约1500种高度关注物质须经过授权,这些物质有4种:cmr物质(致癌物、致突变物、对生殖系统有毒的物质);pbts物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有毒的物质);vpvb物质(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物质)和等同于前三类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物质,如某些内分泌干扰物。

政府主管机构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某物质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给予具体授权。在申请授权时,生产商和进口商可联合提交风险评估结果,而风险评估应涉及该化学物质的整个生命周期,并考虑其具体用途。也可申请对同组物质的使用许可。在此情况下,主管机构除要求申请者提供有关暴露量的数据以便做出决定外,一般不要求进行进一步测试。如在按某用途使用相关化学品时,所产生的风险可忽略不计,则主管机构可颁发许可。如按某用途使用相关化学品时,整体上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可颁发有条件的使用许可。

reach法规的授权制度极力鼓励各个公司转而采用更加安全的替代物质,将保证逐步取代能引起人体健康或环境不可接受风险的物质和没有正当理由继续使用的物质。

1.4 限制(restriction)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对企业提交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估后,只要认为该物质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不可接受的风险,那么就必须在欧盟范围内进行限制,不管是物质本身或含在配制品、物品中。限制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限制在某些产品中使用;限制消费者使用和限制所有的用途(即完全禁止)。

2 “reach”法规对我国的影响

reach法规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宗旨,却是在欧盟以外各国的反对声浪诞生的,被认为是一高不可攀的技术贸易壁垒。那么,reach法规到底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呢?

2.1 对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影响面较大

reach法规对我国行业和企业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是化工行业和化工企业。reach法规一改过去仅由政府承担化学品安全的责任,而要求化工企业承担与其产品安全相关的责任。根据这一政策,化工企业应负责收集相关化学品的数据,进行评估,并分析按指定方式使用有关化学品的风险。同时,企业应保证只生产或销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对用户及环境均属安全的化学品。此外,化工企业还应向下游用户提供足够的信息。而对于此项工作,中国的化工企业在之前并没有做,现在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收集数据,并评估和分析。

reach法规篇3

【关键词】REACH指令;高关注物质SVHC;应对方案

REACH指令是欧盟自RoHS指令后实施的更加严格的环保指令。虽然指令只对化学品进行管控,却直接影响到出口到欧盟的各种产品。REACH指令中第57条规定的高关注物质SVHC清单不断在增加,目前已增加到了138项,国内企业疲于应对。笔者总结了目前国内企业常规的应对办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的大环境,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供企业参考。

1.法规介绍

1.1 REACH指令

REACH指令(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并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1]。

注册(Registration):年产量或进口量超过1吨的所有化学物质需要注册,年产量货进口量10吨以上的化学物质还应提交化学安全报告。

评估(Evaluation):包括档案评估和物质评估。档案评估是核查企业提交注册卷宗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物质评估是指确认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与环境的风险性。

许可(Authorization):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特性并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化学物质的生产和进口进行授权,包括包括CMR、PBT、vPvB等。

限制(Restriction):如果认为某种物质或其配置品、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将限制其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进口。

1.2 高关注物质SVHC

SVHC:SVHC-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1],是指一些对环境、人体毒性较大且风险高的化学物质。根据欧盟REACH法规的规定,SVHC的生产、进口和在市场上销售必须先获得欧盟化学品管理局的授权,属于REACH法规的“物品”,如果其中的SVHC含量超过0.1%,且年出口该SVHC的数量超过1吨,则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通报。根据REACH法规的规定,在2010年12月1日前列入候选清单中的SVHC,必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完成通报;在2010年12月1日或在之后归入候选清单中的SVHC,必须在归入后的六个月内完成通报,否则,禁止相关产品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使用。而欧盟进口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要求生产企业证明自己的产品中的SVHC符合REACH法规要求,否则,拒绝接受货物。

自2008年10月28日,欧盟化学品管理局首次公布第一批SVHC候选清单,截至2012年12月19日,SVHC候选清单物质已更新8次。目前正式公布的候选清单中包含138项SVHC物质,包括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应用遍布各个行业。

2.国内企业应对SVHC时常见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常见做法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向欧盟进口商进行SVHC物质信息传递:

1)提品中SVHC含量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自己将产品送检,或者是上游供应商提供对应的检测报告);

2)按照进口商要求填写产品中有害物质调查表或者提供不含SVHC物质的声明。

2.2 存在问题

虽然提品中SVHC含量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是最直接明了的方法,但表1所述,SVHC清单在不断增加,目前估算,清单会增加到约2000种,若产品不定期的进行外送检测,企业将不堪负重。另外,SVHC不同于RoHS,只公布了限制的物质清单,但没有公布对应的检测方法,导致了不同的实验室之间的操作不尽相同,以至于实验室之间的REACH检测(SVHC含量检测),很可能是不可复制的检测。

在进行SVHC检测时,笔者遇到有企业是很明确自身产品哪些材料是需要进行检测的,目标性很强。但也遇到不少客户,自身对政策不了解,直接就将一台整机送过来进行检测的。

不少企业目前都本着“既然大家都受影响,我们也不着急的侥幸心理”,处于被动应对。企业只有遇到了下游企业施加压力时,才会匆忙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出口延迟或被欧盟海关扣留。

有部企业在不了解产品中SVHC的情况下仍选择采取提供自我声明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不了解自身产品而提供的自我声明不仅仅存在高风险,其欧盟消费者接受程度也值得商榷。

3.企业应对方案

目前公布出来的SVHC已经有138项,今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还将根据情况不断增加SVHC清单中的物质,据预计,清单会增加到约2000项。对于一般企业可参考以下的应对方案:

1)企业应熟悉REACH法规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文件内容。REACH法规本身和附件长达900多页,还有大量的指南性文件,且都是英文资料,企业可以派相关员工去参加培训。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行业组织正在积极动起来,组织举办了大量的学习班普及了REACH知识,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为企业提供了REACH法规事务的服务。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也有专门的部分从事REACH事物服务。企业可以从多途径得到相关培训的信息。

2)企业应熟悉自己的产品,并应该主动去了解REACH法规中,企业出口产品是属于化学物质本身,还是物品或者配置品,因为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所要承担的义务。如某企业生产出口欧洲的是电动工具,这在REACH法规下不属于物质或者配置品范畴,而是物品,则需要应对的是REACH法规对物品的要求。

3)欧盟的环保壁垒层出不穷,企业若总是通过将产品外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则疲于应对;二则,成本大幅度增加;三则,会出现相同项目重复检测(因不同的环保法规中的一些限制项目会有重复);四则,被动应对,容易造成错失商机。鉴于企业在RoHS应对上的成功经验,企业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品有害物质管控系统,可以通过次系统来对整个产品的SVHC情况做出分析评估,生成该产品的REACH符合评估报告到处。所以产品外送检测SVHC是应对REACH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

4)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发替代物质,在保证产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减少产品的危害化学物质应用,从而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应对REACH法规,不应该是企业的独角戏,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首先: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让企业更多地了解REACH法规;其次:收集和整理出口数据,如对哪些出口产品归属于物质或物品或配置品,给予企业足够的指引;再次,联合同类企业进行讨论,把共性的资料整理出来,并实现内部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REGULATION(EC)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REACH),establishing a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amending Directive 1999/45/EC and repealing Council Regulation(EEC)No 793/93 and Commission Regulation(EC)No 1488/94 as well as Council Directive 76/769/EEC and Commission Directives 91/155/EEC,93/67/EEC,93/105/EC and 2000/21/EC[S].

reach法规篇4

编者按

欧盟REACh法令的实施,影响到我国很多企业的对欧出口。尽管注册REACh手续繁琐,花费昂贵,但如果要占有欧盟市场,这是绕不开的槛。自本期开始,我们将以案例的形式,对REACh法令实施中的某些问题给出建议,以资企业参考。

REACh制度的实施,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加工企业,同时也影响到对欧贸易的中间商。如有一家贸易公司A, 在REACh中的角色就非常尴尬。A向欧盟客户供应从国内若干生产厂家中采购来的商品,其中生产厂家和欧盟客户都不愿意承担REACh注册责任。

A的供货商们不打算注册是因为费用太高,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A的欧盟进口商也不打算注册,因为它有很多供应商,不想花那么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这些供应商解决REACh注册。

而就现在REACh对欧盟境外贸易商的规定来看,他们是无法通过指定欧盟境内唯一代表进行REACh注册的。这主要是因为非欧盟贸易公司不是生产厂家,不能对产品/物质的生产负责,难以保证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的物质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同一产品中的物质来自不同货源的情况下。而这一点是履行OR(唯一代表)协议的先决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可以有四个可操作的选择:协助制造商指定欧盟境内唯一代表进行注册;协助欧盟进口商进行注册;在欧洲设立分公司,成为合法注册人;与欧盟进口商协商,重新制定市场策略。

如同上面所说,制造商往往由于REACh注册成本的高昂而放弃欧盟客户,转战其他海外市场。事实上,随着欧盟REACh法令的出台,其他发达国家也在谋划类似的法令,以保证国内化学品使用和操作的安全性。因此,产品数据的标准化和准确化将成为化学品贸易绕不开的一道槛。从这个意义上说,制造商是首选的注册人或唯一代表委托人。贸易商可以通过分摊部分注册费用等(当然,也要通过协议来保障自身的利益)方式,来协助制造厂商承担REACh规定下的责任。

欧盟境内的进口商也具有注册资格。但许多进口商既想继续自己的进口业务,又不想为REACh注册劳心劳神,就极力敦促他们的供应商注册。其实,进口商如果承担起REACh注册的责任,可以免去小供应商们的不少麻烦,并节省大量费用。因为根据REACh的最新规定,如果是欧盟境外的制造商承担注册义务,那么提供同种物质的不同制造商必须指定各自的OR,完成各自的注册;而如果是进口商承担注册义务(进口商不需要委托唯一代表),那么对相同物质,可以就该物质的总吨数进行注册。进口商可以通过让供应商承担一部分的费用来做到“两全其美”。当然,这样做给进口商带来了很多工作以及责任,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却是一个解决办法。如果供应商或其制造商不愿将敏感的生产或销售信息提交给进口商,可在国内或欧盟境内委托一可靠的托管方(trustee)为其与进口商的交涉。

reach法规篇5

关键词: 中国学习者reach“V n”名词搭配

一、语料及研究方法

词语搭配(collocation)无疑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研究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处于它的中心地位(杨惠中,2001)。因此,笔者选取了动词reach一词,着重考察其在语料库中与名词搭配的情况,数据主要来自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本研究使用了两个英语语料库:LOB和FROWN,以及一个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这三个语料库规模相当,均是百万词左右。笔者使用的语料分析软件是Wordsmith Tools。首先统计了本族语语料库和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reach(reaches/reached/reaching)”出现的频率,然后分析“reach”在三个语料库中与名词的搭配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中国学习者使用reach与名词搭配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reach及其变体形式”的使用频率情况

笔者首先比较了reach一词(包括其变体形式)在三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情况。检索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使用reach及其变体形式的频率与本族语者没有显著的差异:在两个本族语语料库FROWN和LOB中,reach及其变体形式分别出现了268和392次,而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它们出现了248次。在使用频率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reach一词和本族语者并无显著的差异。因此,中国学习者并无超用reach一词的现象。

(二)“reach及其变体形式”与位于R1位置名词的搭配情况

濮建忠调查分析了动词reach一词在各类连接上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其在CLEC和BROWN使用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如下:

动词“reach”在各类连接上的使用情况

由上表可见,当reach作为动词时,不管是学习者还是本族语者倾向于把它用在类连接“V n”中,即后面接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因此,动词reach使用的问题主要在搭配上(濮建忠,2003)。基于濮建忠的研究成果,笔者主要考察动词reach及其变体形式在“V n”类连接下与名词的搭配情况;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本族语语料库FROWN,LOB中reach一词与名词搭配情况,看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词是否一致。

通过show collocates,笔者首先探讨紧跟在reach后面R1位置搭配词的使用情况。笔者就reach在CLEC,LOB和FROWN三个语料库中共现频次两次以上的搭配词进行了搜索,其结果展示如下:

FROWN

LOB

CLEC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首先,无论是本族语语料库还是学习者语料库,紧跟在reach后面的R1位置的搭配词使用频率最高为the(FROWN:27,LOB:106,CLEC:73),原因之一是在本族语语料库FROWN&LOB和学习者语料库CLEC中,the出现的频次最高;第二,据语法规则可知,定冠词the必须与名词搭配,这说明本族语和学习者大多数情况下把reach与名词搭配使用。

其次,通过show collocates,可以得到本族语中常用的与reach搭配的名词,如audience,level,agreement。然而,CLEC中,R1位置共现频次两次以上的名词搭配词只有school一词。因此,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到,R1位置的名词搭配词,学习者所使用的搭配词与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词存在显著的差异。从FROWN中三个相对常用的名词搭配词来看,意义不尽相同。但是从学习者所使用的搭配词和具体的索引行来看,他们所使用的名词对本族语者而言是不够典型的、不够地道。

最后,考虑到CLEC和LOB中R1位置的搭配词(共现频次两次以上)多为副词和物主性代词,最高没能充分说明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的名词的搭配词是否一致或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R1位置上定冠词the出现的频次,考虑到the后往往紧跟名词,因此,笔者进一步研究R2位置的搭配词。

(三)“reach及其变体形式”与位于R2位置名词的搭配情况

同样地,笔者就reach在CLEC,LOB和FROWN三个语料库中共现频次两次以上的搭配词进行了搜索,通过show collocates得到以下常用的搭配词:

FROWN

LOB

CLEC

此外,笔者逐行查找,得到reach一词在CLEC中被标注误用的搭配词:reach(aim/purpose/object/effect/result/the best/desire/)。

上述数据和结果表明:

第一,从上述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者所使用的搭配名词与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名词具有显著的差异。中国学习者使用的这些搭配,在英语本族语中却鲜有使用。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单词的用法。

第二,R2位置上,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词为:agreement,level,point,age,stage,destination,town,conclusion,years;学习者使用的搭配词频次较高则为:years,goal,aim,destination,deaths。从上表看,唯一相同的是destination。CLEC中,years一词与reach搭配的频次最高,这与写作的题材有关,当表示“寿命多长……”,学习者习惯使用以下表达“reach...years old”。全文通篇使用同一表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学习者词汇匮乏。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词意义不尽相同,其搭配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中国学习者,这也反映了学习者搭配能力缺乏。

第三,中国学生中出现异常搭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母语的干扰,中国学生常常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将汉语译为英语,从而产生不自然、不地道的搭配,如CLEC中的reach aim/purpose/effect,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学习者将母语的一些用法迁移至目的语中,产生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的用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习得。当学习者尚未习得足够的目的语知识时,母语干扰便十分严重,由此形成的错误亦被称为语际迁移错误。

三、结语

基于语料库提供的证据,与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更容易捕捉到中国学习者英语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学生在使用“reach”与名词搭配情况,发现中国学生搭配能力缺乏。学生英语中出现异常的搭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母语干扰。中国学生常常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将汉语译为英语,从而产生不自然、不地道的搭配。当然,国内缺乏真实优质的语料和英汉词典或教材中词条或词表采用英汉对等语模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发现,文章进一步对英语动名词搭配的学习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多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努力克服母语的干扰;第二,扩大词汇量,拓展已习得词汇的深度,尤其要注重一些常用词的搭配,多查阅学习型词典及搭配词典。

参考文献:

[1]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等.语料库应用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连接、搭配及词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444.

[3]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级英语硕士研究生)

reach法规篇6

关键词: 语料库 词块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

1.引言

词汇习得不仅包括词汇量的扩充,而且包括词汇知识深度的延伸。对于常用词来说,掌握词汇的形、音、义只是习得其冰山一角。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词汇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版块结构才是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Becker,1975),即词块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从大脑当中提取的预置在人类大脑当中的最小的语言版块。词块的研究在指导外语教学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通过利用语料库索引开展词块教学,从而加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呢?本文利用语料库索引分析手段对词块进行实证分析,为词汇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词块的含义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形式与意义密切相关”,“词汇与句法共选”,基于词汇的这种特性,词块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了。Sinclair(1991)曾指出,在语言中,同时有两条原则在起作用,一条是自由选择原则,一条是熟语原则。自由选择原则指在一定规则下选择词语组句;熟语原则强调说话者在构造语言的时候直接使用存储在大脑中的不经分析的习惯性结构,即词块。词块是语言学习及输出时,随时取用的整体记忆的版块,它可作为组句的基本原料。

他认为,那些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化的词块是英语中的基本语言单位。Altenberg(1998)的研究也发现,英语自然话语中有80%由各类板块结构组成,也就是说大部分话语是通过词块来实现的。

3.研究结果与讨论

语料库索引是语料库最基本的分析手段。濮建忠(2003)指出词块体现的是词汇语法的基本精神和观点,但它把意义、类连接和搭配有机地结合成一体。下面以reach一词为例说明学习者如何应用语料库索引学习词块。由于reach的原形能够反映其他形式的用法,因此不考虑其他屈折形式。

3.1词汇的类连接、搭配、语义韵。

以reach为检索词,从Brown语料库中得到105条索引行。然后对其出现的语法结构进行了标识,发现reach作名词时,常与介词搭配使用,做动词时则最常用于reach+N.,整理结果如表一所示:

以动词reach的最典型语法模式reach+N.为例,分析在这一结构下reach后面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观察reach的索引行发现reach后面常跟的名词有agreement,goal,level,conclusion,stage等。在该语法模式里,reach后面常跟两类语义特征不尽相同的名词:一类与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有关,如conclusion,agreement等;另一类与事物的水平或阶段有关,如level,stage,point等。

3.2词块学习对比研究。

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常用词的类连接和搭配上的使用情况,说明学习者在常用词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以reach的用法为例,选用的学习者语料库为“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用于进行对比的参照语料库为Brown语料库,所用的索引软件为Antconc,动词reach在类连接上的使用情况如表二所示:

当reach用作动词时,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多数把它用在类连接“V+N.”中,偶尔也用在“V.+Prep(N.)”中。本族语者从未将reach用在“V+to+N.”中,但有中国学习者使用它,这种错误用法有一定的显著性。

动词reach使用上的问题主要还体现在搭配词上。它在“V+N.”的搭配情况如表三所示:

学习者所使用的搭配词与本族语者所使用的搭配词很少相同。从表3看,唯一相同的是goal。从Brown中三个相对常用的搭配词(him,billion,goal)来看,意义不尽相同。它们反映的是reach的三个义项:(1)(尤指用电话)与某人取得联系。(2)增加到某一水平,数量达到某个点。(3)实现,达到(目标,一致等)。但是从中国学习者所使用的搭配词看,它们基本上只跟其中的一个义项,即上述第三点略有关联。而且通过对另外两个语料库LOB和BNC的查询,没有发现一例reach与aim,object,purpose,effect搭配的用法。在英语中,要表达类似汉语中“达到目的”时,如果动词用了reach,后面的名词一般只能用goal,但还有其他的词组搭配。例如,“achieve...aim/goal/purpose,meet...goal/objective”等。可见,学习者在搭配的地道性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4.结语

从上面所提到的情况看,学习者对能够体现常用词用法的词块的掌握还很欠缺,这不仅表现在学习者会产出不准确、不地道的词块,还表现在很少、甚至不使用他们所不熟悉的词块上。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点必须放在词块教学上,因为学习者利用语料库索引这种新型的方式来学习词块可以促进语言输出的流利程度与准确性、地道性。

参考文献:

[1]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2,(4).

[3]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连接、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4]王龙吟,何安平.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的链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

reach法规篇7

关键词:有毒有害 管控 电子电气 中小企业

全球电子工业的井喷式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大量电子电气废弃物得不到妥善处理,进而导致了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空气,水进入生态链,从而污染了整个地球生存环境。2003年2月之前,也就是欧盟RoHS(《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指令未颁布之前,各行各业,各个国家对影响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管控的法律法规还属于分割状态。企业监控有毒有害物质的危急性不强,紧迫性不足,而没有配套的环境法规与有害物之的界限值也使得企业无从下手。

RoHS指令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该标准目的在于消除电子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6类物质。2003年ROHS指令正式颁布以后,广泛的适用范围,明确的实施时间以及规范的有毒有害物质界限值的设定,一举成为电子电气行业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的金科玉律。而这一指令的颁布,也使得许多第三方检测机构又一次走入了公众的事业,一时间用于筛选测试的各类相关仪器大卖,同时各种关于ROHS指令的公开课、测试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2006年之后大多数企业应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体系已经在应对ROHS过程中初步建立,而另一方面仍旧处于不断推行阶段的环境法律法规越来越专业化以及复杂化。不少企业出现的问题是,体系的更迭速度跟不上各种法规的更新速度,而良莠不齐的下游原材料供应商也使得“made in China”频频出现在欧美官方的召回新闻中,更有不少案例中的供应商上了国外各大买家的黑名单

管控法律法规出台频率增快,不健全的质量管控体系使得各大企业疲于应付,出现疏忽的几率也逐步增大。有毒有害物质管控方法类似于供应商管理中层层推进式管控模式,就是所在市场国出台法律法规限制零售商,零售商从而限制成品制造商,而成品制造商会制约其下游的零部件供货商,进而零部件供货商制约其原材料生产商,逐步向上的供应链上游进行管理来确保最终用户的使用安全,并可以符合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

如何减少出现不合规产品的出口或者大批产品被召回的结果,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纵向的供应链管控,其中那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尤为需要这种纵向管控。成品生产商一般具有一定规模,拥有独立的品管部门,对于市场所在的国家法律变化、限量更新极为敏感,因为其产品是直接受所在国法律法规的管控,产品是否合规直接导致其产品能否进入市场售卖,他们往往在供应链的有毒有害物质管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小型企业应该依附于这些大型成品生产商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应对,这样既省去了大量专业人员的培训费用,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成本并且规避不合规规风险。其次,企业需要加强与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横向联系。第三方测试机构的存在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说没有了这些强制的法规出台,测试机构很难立足于市场。每一次的法规出台或者限制变更对这些测试机构来说就是一次全新甚至是绝佳的商机,所以其对禁用有毒有害物质法规的走向以及发展趋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生产商和零售商更为关注。这些测试机构对企业出口产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测试,给出合规材料的报告以及不合规材料的合理改进建议指导企业通过有毒有害物质管控体系的认证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后ROHS时代一个代表性的法令就是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2】与先前的RoHS指令不同,REACH显得更为开放,难度也更大。REACH先是确立了一份包含几千种可能需要管控的物质清单(并且该清单定期被更新),接着由特定组织进行定期的讨论以及评估从而加入确定需要管控物质的清单中即SVHC(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高度关注物质),截至目前已经有155种物质被列入正式管控清单中。这种开源式的法规更新对于中小企业的管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往在应对RoHS调查时可能供应商们只需要1-2次的调查就能得到反馈,但是如今对于REACH来说这种一劳永逸的调查方法已经无法使用,伴随着管控物质清单中的物质不断增加,调查的力度和难度都要逐步增加,而这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也让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先前以检测为核心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模式可能慢慢转化为体系管理模式,一个良好的有毒有害物质管控体系的建立将是企业应对这些法规的唯一出路。

有毒有害物质管控的关键在于供应链的源头管理,如果所有原材料是环保的,那么只要加以过程管控,最终产品应该也是环保的。以REACH为例,原材料管控,供应商品质评估和进货抽查检验是确保成品合格的体系管理中三个主要方面【3】。一般来说检查REACH符合性证明,调查表,材料清单,成分列表等是原材料管控和供应商品质评估的主要手段。如何判断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符合性也成了重中之重,判断资料必须先了解产品的原材料信息,结构以及加工工艺,并且精通SVHC高危物质评估,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准确判明所提供资料与最终成品的一致性。与此同时,资料的来源也需要确认,所提供资料是否是出自于供应商,其真实性,可靠性这就需要对供应商品质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区分优质供应商,备选供应商以及供应商黑名单。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与报告上的产品是同一批次,这都对供应链的上游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不少中型企业也会有自己的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来料检验),所以在进货检查环节往往会自行进行抽样检查,但是REACH不同于RoHS,后者可以使用XRF(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筛选(该方法只适用于元素筛选,某些情况下只能使用化学方法进一步确认),反观REACH中的SVHC,目前并未有合适的简易方法和仪器来检测,不断更新的高度关注物列表使得仅通过一次检测来管控变得已经不太现实,而大部分企业也没有能力建立化学实验室来进行测试,所以这一点只能依托于各种第三方检测机构。

假设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够提供一个面向于中小型企业的平台,该平台上可以查询单种物料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检测报告等其他重要信息,列入一种原材料有哪些企业曾近使用过,该原材料是否有被牵涉入各种召回案例中。这样一种开放的资源整合型的平台不但能有助于中小型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本身也是一个商机,检测的方法和价格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而这些衍生的附加服务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彭文忠、罗道军等,应对欧盟RoHS指令的系统方法一一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

reach法规篇8

据悉,新版REACH-IT系统于3月22日上线。该日之后,注册用户需要使用IUCLID(5.2)版本提交卷宗材料。新的REACH-IT系统包括许多新的行业特点,如提交分类和标签(C&L)的通知、大量分类以及标签的注意事项、法律实体的转变、停止生产的声明等,这些都将与IUCLID (5.2)版本同步,且新的系统只能接受该版本的卷宗材料。之前的REACH-IT系统只能提交IUCLlD 5.0/5.1版本。

在运行前,一些综合数据将会进行迁移传送,因此,REACH-IT系统将会在欧洲东部时间2010/3/18 09:00到2010/3/22 12:00(GMT+2)之间暂时关闭。

韩国服装安全标准体系范围扩大

根据韩国出台的《品质经营和公共产品安全管理法》规定,从今年1月开始,韩国对所有的服装和皮革产品采用安全标准体系,这标志着出口韩国服装的安全标准体系范围将扩大。

《品质经营和公共产品安全管理法》明确规定:对用于家庭消费的服装产品之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修改,追加关于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产品中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安全检查,强化产品的安全标准,由原先仅局限于未满24个月的婴儿服装和内衣产品中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管理扩大到所有服装产品中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安全检查,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了“儿童服装产品”和“成人用接触性服装产品2的安全品质标志,这对我国服装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服装出口企业:一是对出台的贸易新政要进行详细了解,对照新规定及时做好生产和出口准备;二是提高对服装类产品的检测自控力,尤其是新规所要求和涉及项目的检测,力争所有出口纺织服装产品均能满足国外法规要求,避免遭受严重损失。

浙江义乌国内首个《生态无缝服装》标准

记者从浙江省义乌市无缝织造行业协会获悉,主要适用于内衣制造行业的义乌市无缝织造行业联盟标准――《生态无缝服装》标准日前正式出台。据悉,此前国内尚无针对无缝服装生态安全要求的标准,为此义乌制定的标准成为国内首个《生态无缝服装》标准。

义乌是中国无缝服装最主要的产销基地,拥有无缝针织服装行业生产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2009年产值达到60亿元,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全球的25%。义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1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

“由于标准不规范,企业检测体系不够健全,就容易造成行业内出口外销的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国内无缝服装的国际化发展。”义乌市无缝织造行业协会会长陶建伟告诉记者,为此由他们协会牵头,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多方调查和走访,最终共同制定了《生态无缝服装》标准。“这个标准的出台健全了无缝服装企业的检测体系,有利于促进无缝服装行业产品的质量提升,最终将促进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陶建伟说。

欧盟最新提议将8种物质归入高关注物质清单

2010年3月8日,据CHEMICALWATCH的消息,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已公布提议,由丹麦,法国,德国三个欧盟成员国提出的将8个化学物质归为高关注度物质(SVHC)并且为可能的授权候选物质。各国可在2010年4月22日前发表有关该提议的评论。

评论应主要集中于该物质的危险特性,以证明该物质可归为SVHC物质。此外,还可以提供关于该物质在使用、暴露和更安全的替代物质或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工作都是下一个阶段必须考虑到的(例如,授权物质的确定),当然也包括新一轮的公众咨询。

在ECHA确认这些提议物质为SVHC物质,以及从SVHC物质中选出授权候选物质清单之前,成员国委员会届时将审查这些意见,以达成共识。

授权候选清单中现已有29种物质,列入该清单意味着对含有这些物质的配置品和物品的供应商提出了新的信息要求。

上一篇:旅游政策与法规范文 下一篇:会计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