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范文

时间:2023-10-21 23:29:52

c反应蛋白篇1

1 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平均值约为3.5 mg/L),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CRP会升高 [4] 。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结合为盘形多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对CRP的生成有调节作用。CRP的生物特性主要表现为能结合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的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在血管粥样硬化损害的早期还发现CRP与细胞膜形成的复合体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于各种原因的组织损伤血清中CRP浓度的升高,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免疫反应增强等急性时相反应,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5]。

2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

张吉平等[6]对129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的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伤情越重,升高越明显。这说明超敏C反应蛋白不仅是一种疾病标记物,同时也参与创伤性疾病的致病过程,且创伤越严重,肝细胞在IL-6等细胞因子诱导下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的速度越快,并释放入血液中。伤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白的下降速度越慢。这是因为决定循环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唯一因素是合成速率。当可刺激超敏C反应蛋白增加的因素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循环中超敏C反应蛋白也不会很快消失,会随伤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可见,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指标,对判断伤情轻重、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3 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位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具有调节单核细胞聚集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是补体激活剂,与膜攻击复合物共同存在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可刺激组织因子生成,并且聚集的超敏C反应蛋白可激活补体。组织因子主要启动血凝过程。由于慢性微量炎性因子激活补体而引发脂质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浸润、聚集,造成血管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7]。

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可在血管硬化损伤处趋化单核细胞,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黏附因子,使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动脉硬化进展。超敏C反应蛋白也能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大量终末复合物,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8]。

4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

美国内科健康研究(PHS)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在最高组别的患者将来疾病发作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倍,将来发生心肌梗死(MI)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将来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4倍。欧洲MONICA 的Augsburg研究显示:最高组别的人群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人群将来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6倍[9]。

奚耀等[10]对16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因此,这项指标有助于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认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无直接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这一结果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虽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但尚不能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11]。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病

炎症反应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病情的一个敏感指标。其作为反映血管炎症状况的非特异性指标在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危险性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12]。

周伟君等[13]的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超敏C反应蛋白值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体重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相关; 超敏C反应蛋白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卒中患病显著相关;血压、空腹血糖与血脂是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的主要独立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对40例脑梗死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组在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经治疗一周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CRP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CRP的显著增高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15]。还有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16]。另外,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早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警示意义[17]。

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个灵敏指标,它的应用已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拓展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报和监测等多方面,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这个指标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以发挥其在更广泛的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Tillet WS, Trancis T. Serological reactions in pneumonia with a non-protein somatic fraction of the Pneumococcus. J Exp Med, 1930, 52(5):561-564.

[2] 许绍强. 超敏C反应蛋白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学,2007,7(11):20-22.

[3] Gomes M C. C-reactive protein: a new golden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 Rev Port Cardiol, 2002, 21: 1329-1346.

[4] 邱清芳,丁兆明,王波涛.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河北医药, 2003,25:193.

[5] 张琳.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进展.河北医药,2006,28(6):519-521.

[6] 张吉平,王长平,刘颉,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7,8(5):329-330.

[7] 刘刚.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5):614-615.

[8] 万惠,姚伟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相关性研究.右江医学杂志,2006,10,34(5):13-15.

[9]

Pearson TA,Mensah GA.Alexander RW,et al.Makers of infor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e health praetice:a statement for healtheare pnfessionals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ean Hecrt Association.Cinculation,2003,107(3):499-511.

[10] 奚耀,钱义明,顾晓刚,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血浆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的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7,27(6):524-526.

[11] 李波,王学敏,李献良.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山东医药,2007,47(19):102-103.

[12] 贾扬地,张其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探讨.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5):453-455.

[13] 周伟君,童建菁,叶静,等.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6):325-328.

[14] 王天成,汪整辉,李国权,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573-1574.

[15] 臧志忠,潘生英,徐树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7,20(5):458-460.

[16] 詹建梅,俎德玲.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5):334-335.

c反应蛋白篇2

【关键词】C反应蛋白;儿科;应用

C反应蛋白可以简称为CRP,这种蛋白是一种急性蛋白,在机体后受到细菌感染以及出现组织损伤的情况下,这些蛋白质会出现急剧上升的情况,从而对侵入机体中细菌进行有效的消除,并针对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得到安全的保障。由于C反应蛋白在机体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对C反应蛋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而在最近几年,随着各种新型和高效检测手段的发展和应用,使得C反应蛋白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现阶段,相关的人员已经将其应用到临床早期疾病的检测中,尤其是在儿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下面本文就针对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生物学特征

血清C反应蛋白主要是由肝脏组合而成,而在肝脏的合成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白细胞介素1b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CRP中的相对分子总共有5个亚单位,每一个亚单位均由200多个氨基酸残基所构成,一般来说,利用这些氨基酸残基构成的CRP,呈现出的是一个环形的结构。正常人的CRP值相对来说较低,只有不到0.8g/L,在CRP升高的情况下以及下降的情况下,组织损伤也会有所不同,组织损伤的修复对于CRP的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可以利用CRP来对急性疾病进行指标的监测,相较于急性疾病中的各种反应物质来说,CRP在监测中所受到的干扰较少,受到的影响也较低,监测结果也较为准确。

2检测方法

针对CRP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采用的都是定性以及定量这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不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随着相关免疫检测法以及比浊法的出现和应用,有效的弥补了定性和定量方法应用的不足,而比浊法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CRP测定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测定的时间,保障测定的精确性,有效的得出具体的血清CRP值。

3CRP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从CRP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CRP是一种急性的反应物质,CRP的检定在目前的儿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CRP浓度的改变情况可以有效的分析出疾病的非特异性变化情况,这种反应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对临床疾病的判定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够为治疗观察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3.1感染性疾病

3.1.1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时期所产生的CRP主要是从母体中所带来的,新生儿还是胎儿状态的时候,就带有一定的CRP,但是新生儿的CRP并不是母体经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的。针对刚出生3d的婴儿进行CRP的测定,测定结果会显示并没有异常的状态,CRP也没有任何的特异性。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分娩的影响。在新生儿分娩的过程中,其CRP会出现应激性的提升,即使新生儿还没有成熟的免疫系统,也能够在感染急性炎症的时候,肝脏可以实现高校的合成,从而产生大量的CRP,这样就使得新生儿在受到感染后,会出现的CRP值升高的情况。而在新生儿受到的感染不是细菌引起的条件下,也能够使得CRP相应的提高,但是提高的量却相应的较少。通过CRP的测定,结合CRP升高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新生儿感染是否是由细菌所引起。

3.1.2呼吸系统感染

在临床中,针对下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进行诊断的时候,不能够只单单借助白细胞计数以及X线来判定。虽然说在CRP大于4g/L的时候,而病程也在12h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是细菌性感染。但是就相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如果CRP只是单纯的升高,那么就无法准确的判定出感染的类型,同时也无法有效的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3.1.3中耳炎

在儿科中,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就相关实验证明,CRP如果在8-40g/L范围内,同时再有效的依据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以及血清学的监测原理,就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中耳炎的感染类型。这对于急性中耳炎的诊断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3.1.4泌尿系统感染

在对膀胱炎以及肾炎等进行检验的过程中,CRP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准确的指出肾脏受到的损伤程度。如果以死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性感染的情况,并积极的进行了抗生素的治疗,在此基础上,CRP出现了急速下降的情况,同时也伴有缓慢下降的情况,这就说明,泌尿系统受到了细菌性感染。

3.2慢性炎性改变

CRP能够作为一个理想化的指标来对一些特定的反应性炎症的活动以及抗炎治疗水平等进行充分的反映。CRP值一般都会跟随疾病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疾病活动严重程度与CRP值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表现相较于ESR表现来说,要更为直观和明显。例如针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诊断的时候,CRP值的相关性就较为明显。而在对硬皮病以及皮肌炎等炎症进行诊断的时候,CRP值的相关性均无体现。

3.3免疫异常及移植

约40%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的免疫异常患者,其血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CRP增高。因这类患者感染反应弱,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唯一征象,故要结合相关的化验检查。在移植患者,大多数出现排斥反应和急性感染时,CRP均升高。人们发现,CRP不是心脏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

3.4手术前后及烧伤

在小儿外科及烧伤患者,对CRP研究较少,一些结果均来自成人。CRP常在术后48~72h升高。若无术后合并症,则CRP值下降,3~7d达正常。若CRP持续不降,则提示继发感染。在烧伤上,CRP与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感染程度有关。小面积烧伤与大面积烧伤相比,后者CRP明显升高。若不合并感染,1个月内迅速降至正常,若合并感染则CRP再度升高。

4结语

总而言之,CRP在儿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一些敏感性较强的区域中,能够有效的判别出感染的类型,也能够对组织的损伤程度进行精确的判断,同时也有助于对患者疾病变化情况的观察和患者手术之后反应情况的观测。然而,就现阶段的研究报告来说,C还不能够作为抗生素应用或停用的主要指标,还需要其他指标的配合,从而才能够保障诊断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桂香.C反应蛋白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2(01)

c反应蛋白篇3

关键词:C-反应蛋白 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1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19-01

1 C-反应蛋白(CR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CRP的检测方式经过几十年的验证和发展,目前大多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和免疫学方法[1],主要有免疫扩散法、比浊法、免疫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发光法、化学发光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化学发光的灵敏度和定量精确度更高,这种方法试剂稳定、分析速度快,在国内外已经很普及了,另外乳胶凝集试验速度快,可以在5分钟之内得到结果,简便实用可靠性强,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了能够较好地在患者身边监测CRP,相继出现了小型全血CRP测定仪和商品试剂盒,也只需要5min就能够测出结果,同时还可利用末梢血进行监测,令医生及患者满意,可操作性强,临床应用也较多。

2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应用

2.1 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组织损伤物质及炎症物质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免疫反应,刺激各种细胞因子,通过相应的细胞因子介导,在肝脏合成CRP,导致机体反应的CRP升高[2]。细菌性感染常常导致CRP浓度升高,而病毒感染时其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因此,CRP的检测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CRP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达到89%,故可用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首选指标。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缺乏特异性表现,特别是新生儿败血症,其培养阳性率低,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间长,从而使早期诊断受到限制。血清CRP的迅速增加与炎症发生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有关,CRP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3]。

CRP在疾病发作时含量迅速升高,持续时间与病程呈正相关,对临床有一个先驱的预报作用,若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临床对病情的变化应进一步的重视,因而,在整个疾病病程对CRP作持续的监测,对观察病情、合理用药、预后及复发和预示并发症发生等方而都可提供极具价值的临床意义。因此,CRP的检测可以作为病情检测的手段使用。另外,CPR也可以作为临床使用抗生素疗效的判定标准。若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则CRP下降,反之则无效。

2.2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CRP对于如子宫附件炎等妇科感染性疾病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几种妇科常见病的临床监测能够较明确地诊断炎症性疾病与非炎症性疾病,如子宫附件炎、慢性盆腔炎与其他非炎症性宫外孕、急性流产等急腹症以及子宫肌瘤相鉴别。其中炎症类疾病CRP远远高于正常值上限,而非炎症性反应CRP基本正常。在急、慢性盆腔炎中,CRP升高较明显。[4]

2.3 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血清CRP增高还见于某些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各种血管炎和克隆病等。而另外一些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CRP则有轻度升高。风湿热的活动期,CRP几乎100%增高。另外,测定CRP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红斑狼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4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临床上对CRP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之间的关系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已证实CRP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死亡危险因素、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病、房颤等疾病)独立的强预测因子。

CRP在心血管方而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乃至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个被低估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是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无心肌坏死的心血管疾病,血浆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严重程度相关。因为,CRP在肝脏的合成滞后于6h,通过急性心梗病人发病后6h的CRP水平可评定心肌梗死前即刻的炎症活动和冠脉损伤的易患性,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6h内CRP增高对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因此,血浆CRP基础浓度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危险。

血清CRP浓度与高血压病之问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随血清CRP浓度增高而升高[5],而且血压及CRP升高可协同增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

2.5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CRP对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清CRP与健康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CRP在区分一般的下尿路感染及较重的上尿路感染时,是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指标,CRP>100~140mg/L提示存在细菌性肾盂肾炎。

2.6 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CRP不仅在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和组织损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局部感染疾病如器官移植、肺炎、肺结核、血液病、肝炎、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均有应用。另外,还有关于将CRP作为亚健康人群的体检项口,用于自然人群的筛选普查及其流行病学的调查的报道。

3 讨论

CRP实验室检测不仅在支持诊断、检测病情、评估预后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而且检测速度快、简便实用、可靠性强、价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CRP作为一种敏感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性反应事件的发生,且升高程度常与炎性反应、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对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和生殖等系统炎性反应疾病、各种炎性反应过程与组织坏死、损伤和其恢复期的筛查、监测、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都有重要价值。随着CRP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CRP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周宓,潘柏申.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01(26):11-12

[2] 黄小兵,冯丽春,覃志坚.血清CRP作为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2):271-272

[3] 吴苔,陈莉亚.血清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J]浙江预防医学,2001;13(1):46

[4] 冯云.C-反应蛋白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06.04(12):316-317

c反应蛋白篇4

[关键词] C-反应蛋白;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 R446.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04(b)-067-01

近几年,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糖尿病患者中升高,可能与动脉硬化以外的因素有关。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敏感指标之一,是人体血浆中的一种非糖基化的多聚蛋白,因此,有学者提出,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是炎症性疾病的假说。本文通过对96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diabetic nephropathy,DN)血清CRP的变化情况,了解CRP与糖尿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均为2008年1~12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均符合WHO 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病变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改变分为:糖尿病组50例(UAER200 μg/min),男性2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4.27岁,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对照组48例,男性24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22.82岁,均为健康体检合格者,空腹血糖及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晚餐后禁食,第2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反应蛋白,离心吸取血清,由检验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CRP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仪器为贝克曼公司的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采用氧化酶法,仪器为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仪。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x±s表示,三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三组间FPG、2 hPG、CRP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多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升高[1]。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是炎症急性时相反应最主要、最灵敏的标志物之一。有学者认为,CRP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体脂肪健康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可以作为预测是否发生1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支持,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参与,是一种先天性的免疫疾病,炎症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2]。由于机体长时间大量分泌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等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并产生胰岛素抵抗,因胰岛素可阻断肝脏合成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当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下降,导致CRP合成增高,同时,TNF的生成增多,作用于肝脏,导致CRP增多,并通过抑制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进一步促进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时,出现微量清蛋白尿,表明患者广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血管损伤,其机制为炎症源性刺激因子刺激血管内皮因子释放,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通过合成黏附因子及化学趋化物,促使白细胞合成,释放超氧化物和蛋白水解酶,引起组织损伤[3]。慢性炎性反应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肾脏损伤并促进糖化及酯化终末产物修饰血管壁蛋白,引发血管增厚,弹性下降,促进动脉硬化地发生发展,炎性反应还可引发机体的氧化应激,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后者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增强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黏附和浸润[4]。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存在高水平的CRP,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5]。CRP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关注患者CRP的测定,控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pranger J,Kroke A,Mohlig M,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he risk to devdlop type 2 diabetes: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Pots-dam Study[J].Diabetes,2003,52(3):812-817.

[2]Barzilay JI,Abraham L,Heckbert SR,et al.The relation of markers of inflammastion to the deveplipment of glucos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ay[J].Diabetes,2001,50(10):2384-2389.

[3]陈伟坤.血清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河北医学,2007,13(12):1255-1257.

[4]Kunsch C,Medford RM.Oxidative stress as a regulator of fene expression in the vasculature[J].Cire Res,1999,85(8):753-766.

[5]杨世峰,尹爱萍.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3):432-434.

c反应蛋白篇5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危险因子,然而,冠心病也常侵犯缺乏以上危险因子的人,约半数的心肌梗死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些传统的危险因子只能解释部分病因。大量资料表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升高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由细胞因子诱导,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后6-12h,血中CRP浓度即明显升高,当病理状态恢复时CRP浓度也下降。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按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选我院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男62例,女47例,年龄49-80岁,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正常对照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8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1.2 方法 清晨空腹抽静脉血,应用OLYMPOS AV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正常值<8mg/L。记录4周内发生的心脏事件(新出现的急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各组血清CRP含量的比较 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含量比对照组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CRP含量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各组间血清CRP含量的比较 (x±s)

注:与对照比较 P<0.0 1,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P<0.05

2.2 CRP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当CRP<8mg/L时,无一例心脏事件发生,当8mg/L<CRP<18mg/L时,有1例心脏事件发生,发生率为1.69%(1/59),当CRP>18mg/L时,有12例心脏事件发生,发生率为80%(12/15)。见表2。

表2各组患者血清CRP含量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

3 讨论 早在1930年,学者们发现了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上C多糖结合的一种蛋白,命名为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局部炎症或损伤刺激时,可促使CRP合成、分泌。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CHD特别是ACS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可能是冠脉血栓形成及痉挛的始动因素,冠脉痉挛、血栓形成及斑块破裂是UAP的病理生理基础。在UAP的发病机制中冠脉炎症可能起重要作用。CRP可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攻击复合物和终末蛋白C5b-9,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另外ClIP可与粒细胞、单核细胞的ClIP受体结合,使之浸润、聚集、产生细胞因子,造成血管损伤。因此CRP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斑块不稳定 。有作者发现CRP与巨噬细胞的密度、粥样硬化脂核的大小和纤维帽薄弱斑块的数量有关,而粥样硬化脂核的大小和纤维帽薄弱斑块的数量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炎症易使纤维帽破裂出血,附壁血栓形成,同时一些缩血管炎性介质(如白三烯)的增加、扩血管炎性介质(如NO)的减少,从而导致上述病理生理改变。有研究发现,AMI时心肌有炎性受累,血清炎性白细胞及CRP水平升高,梗死区微血管内出现白细胞贴边现象。另外高水平的hsCRP还可以通过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表达与纤维蛋白原一起参与血栓的形成。在PHS(Physicians HealthStudy)研究中发现,在健康的中年男性中,C反应蛋白水平在上四分位数组者心血管发病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水平在下四分位数组者。Ridker等研究认为,高水平的CRP使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倍,CRP是较敏感的心血管预测因子。因此,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但CRP是炎症反应的产物,在利用CRP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预测时应首先排除合并其他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可能。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也有大量的CRP沉积,病灶中CRPmRNA表达上调,CRP在炎性反应中是一个继发因子,同时也参与炎性应答,主要通过趋化单核细胞、纤维蛋白原、某些炎性细胞因子等,加重ACS发展。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提示CRP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并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Haverkate等对2121例冠心病患者随访一年发现当CRP浓度>3.6mg/L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危险增加1倍。本文实验结果表明,随冠心病病情加重,CRP含量亦逐渐升高,且统计学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早期危险性分级的一个重要诊断性指标,且比肌钙蛋白T更有价值,与文献报道相符。

c反应蛋白篇6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房颤动

【中图分类号】TQ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炎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蛋白,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在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明显升高。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液中的炎性反应因子,如C反应蛋白作为房颤发病机制之一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作为组织炎性反应的一个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炎性反应的程度。本文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炎性反应在房颤发病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血压、基础疾病及基础疾病用药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18例(30%),持续性房颤24例(40%),永久性房颤18例(30%),诊断标准根据ACC/AHA/ESC的指南建议,阵发性

表1 对照组及房颤患者血清hsCRP测定

2 结果

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为(4.30±2.8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90)mg/l,两组比较,P

3 讨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0.7%~1.0%,在>65岁的人群中发生率约为5%,而,8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可高达8%~9%[1]。房颤因为心房收缩力的丧失、心室率快和节律不规则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增加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并使心功能减低,症状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死亡率上升。研究显示,房颤是由肺静脉的激动触发及维持的,肺静脉的异常激动是房颤的始发机制[2]。另有研究者发现,肺静脉的肌组织内存在自律性细胞,临床上的心房快速激动由肺静脉的异常激动引起,但异常激动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性反应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CRP是组织炎性反应的标志,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可活化单核细胞、粒细胞的CRP受体,通过直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如IL-6、TNF等,诱发斑块破裂,在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后6~12h,血中CRP浓度明显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精确性,是局部炎性活动程度的反映,且几乎成正比关系。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心房颤动与心脏甚至全身的炎性反应有关,炎性反应与心房颤动的产生和维持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活检后发现有显著的炎性渗出、心肌细胞坏死及纤维化[3]。这一发现为炎性反应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病理依据。血浆CRP浓度升高可抑制血管新生及减少NO生成,促进了心房肌细胞坏死及纤维化。Chung等发现[4],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CRP均增高,但后者的CRP水平更高,且房颤当时或持续24h较恢复窦律后高,故指出体内CRP水平与房颤负荷、临床类型及抽血时间有关,随着CRP浓度阶梯样的升高,其房颤负荷也在逐渐增高。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定量观察,发现房颤患者hsCRP明显增高(P

综上所述,心房纤颤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而炎性反应又促进房颤的持续发作。所以降低血清CRP水平会有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减少房颤持续性状态,并对进一步减少房颤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Chung SS,Blackshear JL,Shen WK,et al.Epidemiology and natural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clinical implications.J Am Coil Cardiol,2001,37(2):37-378.

[2]Haissaguerre M,Jais P,Shah DC,et a1.Spontaneous initi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 by entoplc beats originating in the pulmonary veins.N EnglJ Med,1998,339:659-666.

[3]Andrea F,Cristina C,Fulvio B,et al.Histologicalsub strate of atrial bi-opsies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Circulation,1997,96:1180-1184.

[4]Chung WS,Chu PL,Hung FT.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by stat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c-eessful cardioversion.Am Cardiol,2003,92(11):1343-1345.

c反应蛋白篇7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早期诊断DN对DM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尿mAlB做为诊断DN的主要诊断指标。DN也是一种慢性炎症,血CRP是炎症反应中灵敏指标,因此检测血CRP含量可了解DN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DN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0岁,平均52±9岁;全部为消化科住院患者,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0岁,平均55±10岁。

测定方法:CRP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mAlB试剂。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

结果

80例DN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尿mAlB和血CRP含量,见表1。

结果DN组尿中mAlB 12.5±0.85mg/L,血中CRP 580±20.5μg/L与对照组尿中mAlB 4.5±0.8mg/L,血中CRP 105±10.5μg/L有显著差异(P

讨论

尿中mAlB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但尿常规蛋白阴性,它是肾脏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指标,为了早期有效制止其发展,认为早期定期测定尿中mAlB检测对DN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尿中mAlB如持续升高,说明DN病情加中,预后不良,因此尿中mAlB也是衡量DN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球蛋白,在有组织损伤的炎症情况下,是反映机体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在炎症反应中它可以激发IL—6应激蛋白像CRP等引起炎性反应。CRP还可以激活补体途径参与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DN也是一种慢性炎症,也可使CRP升高。由于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尤其是对肾小动脉内皮的损伤,使得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导致mAlB虑出。CRP水平的升高还可以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难以控制。胰岛素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和CRP的合成。而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下降,导致CRP的合成增加;同时循环中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增高,作用于肝脏导致CRP增加[1]。

通过本研究也证实了DN的由于炎性反应引起CRP升高,导致mAlB虑出,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DN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c反应蛋白篇8

[关键词] 牙周病;心血管疾病;C_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_C)

中图分类号:R787;R109 文献 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4_0266_ 02

近年来,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同时,牙齿缺 失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还并不十分明确。为了研究牙周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对213名45~78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全身健康状况及牙周病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来我院口腔科门诊的45岁以上病人作为研究 对象,共计213名,其中男157名,女56名,年龄45~78岁,平均64±11岁。研究对象日均吸 烟量在半包以内,日均饮酒量低于2两,并排除肥胖症患者(MBI>28),其中既往有心血管疾 病史者139名。

1.2 方法:牙周病检查方法采用临床牙周探诊,牙周健康指数采用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 ty periodontal index CPI)指数≥3者诊断为牙周炎[1]。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指 标使用BECKMAN 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血清C_反应蛋白(C_reactive protein C RP),使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

根据牙周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检查,将213对象分为牙周病病组(A组)和非 牙周病组(B组)两组人数分别为102和111例;再根据牙齿缺失数目,将牙周炎病人组再分为 两组,剩余牙齿大于等于25以上为C组,剩余牙齿小于25为D组。然后对4组的CRP及 LDL_C 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3名研究对象中,患牙周病者102人,占47.9%,非牙周病患者111人,占52.1%。其中牙 周病患者中剩余牙数大于等于25的63人,占61.8%,小于25的39人,占38.2%。将其各自的 CRP、LDL_C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

3 讨论

牙周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有:(1)牙周致病菌或其成分直接入血,洁治,刮治,拔 牙 和刷牙,甚至咀嚼都可能产生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在单核细胞协助下至血管内膜,并长期 存在于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牙周致病菌能直接侵入心血管内皮细 胞和平滑肌细胞[2]。(2)牙周病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牙周病越严重,全身炎症 反应越明显[3],控制牙周病或拔除患牙会显著减少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包括多种 细胞和急性期蛋白。牙周病引起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浓度增加,其中细胞黏附分子和血管细胞 黏附分子能使白细胞附着并穿透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使AS斑块不稳定,基质金属 蛋白酶能使AS斑块脱落。(3)值得重视的是牙周病可影响全身免疫反应,牙龈卟啉单胞菌使 与其对抗的IgG抗体浓度增高。牙周致病菌的细胞产物热休克蛋白(hot shock protein HSP) 可进入血液,这种可溶物质在早期的心血管病中作用显著。

本研究提示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生物学指标(CRP、LDL_C)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且随着牙周病 程度的增加LDL_C水平也相应升高。C反应蛋白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也参与了动脉粥 样硬化的形成,国内外多次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牙周病能使C反应蛋白的浓度显著升高[ 4]。Wu等发现牙周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有显著升高,但是与HDL胆固醇之间没有明显 联系,但LDL胆固醇却有相应升高。这与本结果一致。

系列对照实验和横向研究表明,牙周不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Genco等[ 5]通过比较97名心肌梗死患者与233名正常人的9种龈下细菌,实验结果支持牙周致病菌 与心肌梗死有关。对45~64岁的研究对象进行横向研究发现,缺失牙数与心血管疾病间存在 明显的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剩余牙数甚至比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更为紧密。本实验 中随着缺失牙数增加,其LDL_C水平也相应增加,也证明了此观点。

参考文献

[1]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5,27.

[2]Dorn BR, Dunn Jr WA, Progulske_Fox A,et al. Invasion of human coronary art ery cells by periodontal pathogens[J].Infect Immun, 1999,67(11):5792-5898.

[3]Joshipura KJ,Wand HC, Merchant AT, et al.periodontal disease and biomarkers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ese[J].J Dent Res, 2004,83(2):151-155.

[4]赵亦兵,孟焕新.急性期蛋白与牙周病[J].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2,18(3):206-2 07.

[5]Genco RJ,Wu T,Grossi S et al. Periodontal microflora reduced to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case_control study(abstract 2811)[J].J Rent Res, 19 99,781(special issue):457.

上一篇:白蛋白范文 下一篇: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