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工程范文

时间:2023-09-25 17:54:33

地基工程

地基工程篇1

(一)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建立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对建筑企业调研,与建筑企业实践专家、同行学者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更加适应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并通过随堂听课、教学过程随机检查等方式检查课程标准执行情况[2]。

(二)根据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岗位的职业要求,更新、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就业的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岗位的需要,结合行业和工程实际,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两个衔接、两个突出”,即:“理论教学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相衔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教学内容与前后续课程衔接,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涉及的相关领域较广,与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的知识点较多,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标准,注意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尽量避免、减少与已学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学会寻找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地掌握专业知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3]。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兴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使得在地基基础工程中不断出现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吸收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建筑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并注重现行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应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实验项目的优化整合,增加设计型和工程应用型实验

对土工实验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如地基土的重度试验、含水量等实验不再单独开出,而是结合在地基土的液塑限实验、压缩实验、直接剪切等实验中进行。适当增加设计型和工程应用型实验,让学生掌握工程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4]。如在地基土工程性质的评价实验中,选取某一实际工程项目的地基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自行制定相关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最后提交基础工程设计所需土性参数。

2.构建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强化学生专项职业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实训项目有:浅基础课程设计、基础施工图识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识读和使用等。如在浅基础课程设计中,提供某典型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地质勘察报告和上部结构荷载等条件,真题习做,要求学生进行该实际工程的浅基础设计计算。此举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岗位综合技能实训,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在工程项目施工的真实职业环境中,“教、学、做”合一,学生全过程参与基础工程施工实践,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常见浅基础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熟悉基础施工质量标准、安全要求,逐步具有分析处理基础施工技术问题和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的技术应用能力。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针对本课程理论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而学生感觉抽象、难学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施工现场教学、工程录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施工现场教学

地基基础工程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浅基础和桩基础的构造要求、基础的施工等内容,课堂讲述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针对这些实践知识可采用施工现场教学法,即选用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的工程项目,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边观看工人施工过程,边结合实际进行基础构造、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等的讲解,并让学生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的对照和观察,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自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2.工程录像教学

该课程具有注重实践、依赖实际经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将不同基础类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的录像适时地插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工程实践有了感性认识,以前难以讲清的问题通过影像、图片、动画直观清晰地展示,变得通俗易懂,也使得课堂教学生动、轻松,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动力。

(五)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评价不仅检查教学效果,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手段。传统的课程考核不仅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地基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与课程教学目标,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把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有机结合,即课程考核=平时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5]。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阶段考核则根据各章节教学要求,采用单元测验、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即采用试题库或命题试卷进行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课程主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验实训报告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考核内容也不局限于教材,不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而是延伸到课外知识、前沿信息上,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改革保障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执教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目前承担本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团队教师共8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名,讲师2名,4名兼职教师均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团队教师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熟悉和掌握基础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等,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国家已颁布的现行新规范和新标准,结合近几年土木工程中的“四新”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编写的《地基基础工程》教材已于2012年8月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该教材已在相关院校和专业使用,经对使用师生进行调查,该教材使用效果好,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参考书和广大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此外,还编写了土工实验指导书和土工实验报告、地基基础工程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等,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

(三)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课程教学团队从2010年开始就不断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目前,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已基本完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学习指导、习题及解答等已陆续在校园网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方便教师课后为学生进行网上答疑,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岗位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了多元化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基础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与安全管理等岗位核心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地基工程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施工难题

引言

每个建筑物都少不了—个重要的工程施工,那便是地基工程的施工,它是建造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它的施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总体质量。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并且也是包管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现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难题并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处理。总体而言,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现在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地基基础施工相比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难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难题便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整个过程中,假设出现了塌方难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但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一样的土层时,施工方假设不去根据不一样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因此引发塌方难题。

2.2 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难题便是地基缺乏充足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假设不处理好地下水的难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地基的基础缺乏充足的保护,比如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势必导致地基进水。这样,不但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而且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确保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 地基建设中的施工方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施工方的疏忽也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假设施工人员疏忽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将导致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3、地基施工常用的施工技术

3.1 预压排水固结法

地基处理就是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3.1.1 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被加固的土体表面铺设横向排水通道,在土体的一定深度内布置竖向排水通道塑料排水板,然后进行真空密封,利用真空负压,排出土体中的水和气,改变土体的三相结构,降低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提高有效应力,从而使土体产生沉降固结,改良了土体状况,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3.1.2 堆载预压法是在布设完的排水通道的地基上分层施加堆载材料,进行正向施加荷载,使地基土体产生沉降固结的方法。荷载材料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可以选用土、砂或山皮土、山皮石等,按设计分级堆载到一定的厚度或标高,达到一定的固结周期后,卸载至设计标高整平。

3.1.3 真空联合堆载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工艺是在正进行的真空预压密封膜上做一定的保护层后,在地基上分层填加堆载料,增大对地基土的施加荷载,把真空法和堆载法联合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被加固土体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此种方法处理完成后的地基承载力可达15t/ m2以上。

3.1.4 真空预压法特别适用于低强度、高压缩性、高含水率的软弱淤泥土质、淤泥质粘土的地基处理加固;并且具有相对工期短、造价低、处理的整体效果好等优点。而堆载预压法加固期长、受季节性影响大和需要大量的堆载材料等特点,已逐渐被真空法所替代。特别是针对大面积围海造陆由吹填土形成的超饱和的软土地基处理,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优势明显已被广泛采用。

3.2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是用起重设备将很重的夯锤(一般10~40t)起吊到一定高度(一般10~40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其产生的较大的冲击能对土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强夯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节约三材,经济效益显著。

3.2.1 强夯法是一项动力固结技术,能否迅速的使水从土体内排走,是决定强夯效果好坏的关键。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应谨慎采用。如单纯用强夯法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可在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碎石桩、砂桩或塑料排水板,形成排水通道,也能起到一定的加固处理效果。

3.2.2 强夯置换法是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粒材料,用夯锤夯击形成连续的强夯置换墩。强夯置换法一般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3.3 复合地基形成法

通过对被加固土体填充相应的材料,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一定的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同承载荷载,形成复合地基的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如:振冲法、砂石桩法、CFG桩法、水泥深层搅拌法、土和灰土挤密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在工程施工中,根据特殊的地质条件对地基承载力的特殊要求,而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相应的要求。

3.4 振冲法

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振冲法根据是否添加回填料分为振冲密实法和振冲桩法。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砂土地基,可提高砂土地基的承载力,消除砂土地基的液化。振冲密实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是依靠振冲器的强力振动使饱和砂层发生液化,砂颗粒重新排列,孔隙减少,从而起到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表现为振冲过程中的地面下陷。当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的砂土地基中粘粒含量超过30%,则处理效果明显降低,这时可考虑采用振冲桩法。振冲桩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振冲桩法的填料一般为碎石,因此,一般也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4、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影响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原因有多种,不一样原因所具备的特点及形成规律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分清主次原因,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层面上予以准确的诊断,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地基工程篇3

关键词:建筑地基 施工工艺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地基技术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地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其施工技术的选择,了解其发展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其经济效益。

一、建筑地基基础的概况及特点

1、建筑地基基础的概况

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础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基,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构件或结构则是指基础。地基作为支承建筑物的荷载,必须能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以及控制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不会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在满足以上的要求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用普通的施工程序就能开挖基坑后便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类型,叫做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地基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话,就要进行地基的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做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这些上述地基基础形式都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承载力而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形式,就是深基础也就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多的地基形式:桩基。因对不同底层土质适应性较强,可根据实际形成任一桩径和桩长,从而满足不同承载力需要的灌注桩,是应用比较多发展比较快的地基形式。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特点

从一定程度上讲的话。建设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地基基况如果出现质量事故问题时没办法补救的,它所带来的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还要多的损失。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遭到破坏。这将是建设工程致命、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一次地基建筑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又属于多震、高震级的国家,这些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很大的难度。因为地基的基础设计或者施工的方案不恰当而导致的建筑物倒塌裂缝等严重损失的实例也时有发生。地基基础工程属于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比较大。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如果对他本身处理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性能。因此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具有相当的困难性。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高低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地基施工技术水平,重视其施工方式,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合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能,如将其在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以提高固结加速吹填土的速度,并起到加固处理费用的有效降低及工期缩短的作用。其施工方式就是遵循一定比例,将淤泥和粉煤灰进行有效混合吹填,对其均匀度进行提升,进而达到地基土固结的作用。

2、DDC灰土挤密法

DDC灰土挤密法应用的方式就是利用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施工的方式。在孔内通过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分层夯实成桩,通过多次锤击达到扩大桩径的作用,并确保和桩与桩之间土能够形成复合地基。这种地基的作用就是对湿陷性地基土的承载力进行有效改善,并对地基土的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从相关数据显示,选用DDC灰土挤密桩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可以有效增强其地基承载力,一般情况下是原有地基的2到7倍。通常情况下,DDC灰土挤密法中处理地基的深度必须在5米到40米以内,相比一般的灰土桩,其施工效果较为显著。

3、IFCO强制固结法

IFCO强制固结法的应用可以对地基固结速度进行有效提升。这种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必须设置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等设施,一般情况下排水系统就是纵向贯通的一排排砂墙,排水通道的扩大,可以对其固结速度进行有效提升。通过真空压力的作用,加压系统可以将堆载时间进行大大减短,因为在砂墙底部进行真空面的设置,必须确保水的渗流走向相同与重力方向,进而起到加速地基固结的作用。只有确保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之间的固结顺畅性,才能起到工期缩短及提高施工质量的作用。

4、换填垫层法

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换填法主要应用于其基础下持力层较为软弱的位置,主要施工方式为,将基层下合理范围内的土层挖去,选用强度较大的砂、砂石等材料进行回填作业,随后进行分层夯实施工,确保其与施工要求相符。这种施工方式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并达到施工质量提升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已建工程来看,在质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将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地基施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必须重视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规范施工工艺,以期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一个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建设,张卫国. 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4)

[2] 王凤亮.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2)

[3] 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张坤. 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4] 余北葱. 浅析力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及对建筑的危害与预防[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01)

地基工程篇4

关键词:地基基础地基分析地基处理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so will set off a boom. Now, high-rise buildings are the most concer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civil investigation, and cites a few ground treatment measures.Key words: foundation; foundation analysis; ground handling

中图分类号:[TU97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它仅是底层的一部分,即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那部分。地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有时候不仅需要选择在地基条件良好的场地从事建设,而且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既有地基土质条件不会依人的意愿而改变,因此,无论是在勘察,设计和施工及使用期间,都会遇到地基问题。

一 地基的重要性及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地基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都与地基有关。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补救相当困难,而其所需的费用也相当大。加拿大的特朗斯康谷仓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就是地基处理不好的典型案例。

就目前的建筑物而言,地基应该满足三个基本要求:一、作用于地基上的载荷不超过地基承载力,并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即满足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二、地基的变形不超过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即满足地基的变形要求。三、地基无滑动的危险。

在建筑学中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筑物的地基不够好,上层建筑很可能倒塌,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条件。相对于对高层建筑的追求,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结构物的载荷日益增加,对变形的要求越来越严,因而一般可被评为良好的地基,也可能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非进行地基处理不可,因此,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成为制约工程建筑的主要因素。

二 地基分析

地基设计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有地基的应力分布,基底压力及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地基基础设计中所关心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地基的变形和稳定。其中变形主要指沉降,稳定性丧失也与过大沉降有关系。

地基最终的沉降计算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地基最终沉降量指在外荷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含: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发。本文主要采用分层总和法来计算。它采用侧限条件压缩性指标,并运用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还规定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及提出了地基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使得计算成果接近于实测值。

沉降计算及预测在地基处理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评价地基处理质量的主要指标及制定维修养护计划的基础。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的基本原理是:分别计算基础中心下地基各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认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等于压缩变形量的总和。

下图为沉降与时间实测关系图:

计算公式规范推荐的地基最终沉降量s(mm)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沉降量(mm);在计算地基沉降是特别注意的是:1、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可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规范》中的方法来确定。2、应力和变形的关系。在前述有关地基土中的应力和变形中,都把地基假设成直线变形体,从而直接应用了弹性理论解答。实践表明:对于低压缩性的土,当建筑物的荷载不大,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不超过土的比例界限时,它的应力和应变成直线关系,可以得到与弹性理论解答相近的结果。而当荷载增大后,情况却大不相同。又如高压缩性的软土在一开始它的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就是非线性的。因此,为了研究高压缩性土的变形和反映在更大的荷载范围下的变形的真实情况,就有必要把土看成作为非线性变形体。3、土的压缩性指标的选定。从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基础沉降计算的准确性与土的压缩特性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由于压缩性指标选用不当,或根本不可靠,使得沉降计算完全失去意义。土的压缩性指标应该完全反映出土在天然的状态下受建筑物的荷载后的实际变形特征,但是,在现有条件下,室内实验与荷载实验时地基上所保持的应力状态和变形条件都和实际有所区别,而且对于不同的土和不同的实验条件,这些差别也不一样。4、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度问题。对于压缩性较大的地基,计算往往小于实测值;对于压缩性小的地基,则恰恰相反。为了提高地基变形计算的精度,在对比总结了一些地基变形计算与实测的基础上,对不同压缩的地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提出了相应的修正系数ψ,并认为只有正确选用了ψ,就能使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度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修正系数ψ的确定还不是很精确。三 浅谈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地基处理是工程建设的第一部重要工序,既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整个施工质量保障的关键所在。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往往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慎重研究比较,合理选择运用地基处理方案,对于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节省投资,加快工程进度都具有十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应用

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处理后的建筑场地都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态稳定、透水性及特殊土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各种地基的处理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没有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也多种多样,各个工程间地质情况差别巨大,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主要地基持力方法有:换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强夯、振冲、砂桩、水泥搅拌等。

通过长时间的实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换土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碱强度。 砂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需要考虑多方面考虑,选取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以确保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继续前进和发展,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停地提升,好的地基是工程建筑的有力保障,为有做好了工程建设中地基施工的建设,才能保证包管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康旭元.地基处理技术 [j].山西建筑,2005(31)

[3]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地基工程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地理环境状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地形包括了世界五大地形;另外还有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包括淤泥土质、冻土、黄土以及杂填土等;我国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还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熔岩土质也是我国的地质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地质条件决定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所以在实际的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

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多发性

多发性时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鲜明特点,由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建筑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倒塌、开裂等现象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浪费,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我国建筑倒塌事件的发生比较常见,这些事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

3、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基础工程之间的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上难度要大大的增加;第二,建筑基础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所以在对建筑基础的事故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对建筑上部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其他一系列的连锁危害,所以施工起来非常困难。

4、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严重性

建筑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其施工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并不重视,导致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建筑基础存在许多严重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竣工之后,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弥补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超过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所有投入资金。所以在确定建筑基础施工方案之前,建筑公司必须严格的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1、换土垫层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较为软弱,无法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的时候,笔者建议采用此方法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土垫层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石屑、矿渣,最后进行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2、夯实地基法

(1)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指的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重复夯打击实基土表面,使其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使地基得到加固。

(2)强夯法。强夯法指的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8~30t)吊起从高处(6~30m)自由的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

3、挤密桩施工法

(1)灰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指的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人土中,侧向挤密土体形成桩孔,将管拔出后,在桩孔中分层回填2∶8或3∶7灰土并夯实而成,与桩间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

(2)砂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将砂或砂卵石挤压人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砂或砂卵(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达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4、深层密实法

(1)振冲法。振冲法指的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冲器产生高频振动,开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成孔,分批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的砂石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起到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的作用。

(2)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指的是利用水泥浆做固化剂,采用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进行充分的拌合,利用固化剂和软土发生物理及化学反应,使之凝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加固体。

5、预压法

砂井堆载预压是在含饱和水的软土或杂填土地基中用钢管打孔,灌砂设置一群排水砂桩作为竖向排水通道,并在桩顶铺设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通道,先在砂垫层上分期加荷预压,使土中孔隙水不断通过砂井上升至砂垫层,排出地表外,达到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的目的。

三、建筑工程不同地基处理技术

1、松软地基的处理

(1)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换填垫层法。

(2)换填垫层法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夯实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用蛙式夯、快速冲击夯,砂石等宜用振动夯的方法。

(3)垫层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最好是通过试验确定,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 200mm ~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的质量,要控制好机械碾压的速度。

(4)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 ±2% 以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最好是控制在 ±4% 以内。

(5)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洞穴、旧基础等软硬不均匀的部位时,处理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待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铺填垫层工作。

(6)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到扰动,可保留约 200mm 厚的土层暂时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

(7)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能在浸水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笔者认为必要的时候要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膨胀土基底(路基)处理

(1)膨胀土地区的路基应避免在雨季施工,土方工程及防护加固工程应连续施工,避免路床和边坡长期暴露。

(2)挖方路段应先做好路堑堑顶排水工程,施工期内不得沿路基坡面排水。

(3)膨胀土地区的路基可采取换填好土、设置隔离层以及改良土质等措施。换填普通土时,可按路基土的施工要求进行压实,挖出的土不应堆积在路基两侧,以免积水。

3、湿陷性黄土基底(路基)处理

(1)湿陷性黄土路基应重视排水。无论在路基施工期间或道路竣工后,都应防止地表水浸入路基。

(2)黄土路基基底处理,应按土的湿陷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墓穴、坑井等路基隐患,应作彻底处理。

(3)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地下排水管道与地面排水渠道,应采取防渗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的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质量,所以建筑基础施工技术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有效的提高建筑基础施工的质量,需要我们根据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从而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黄玉兴.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及施工要点[J].建筑工程,2012,(09).

地基工程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收入水平有所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安全提高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控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探索科学、有效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由此,本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主要分析。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一)地理情况复杂性

由于我国地理面貌与地形的复杂性,不同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也具有复杂性特点。淤泥质土、实现性黄土、杂填土与季节性冻土等不同的地理情况下,增加了地基施工的困难程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也应当制定相应不同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应用专业型技术,严控复杂地理情况下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1]。

(二)施工处理困难性

地基工程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建筑结构复杂,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出现问题,救援与处理工作会非常困难。而由于不同土质的影响,建筑地基处理又非常容易由于土质问题,出现地基受力不均导致的塌陷等问题[2]。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的考察与测量,避免由于地基问题影响整个建筑施工效率。

(三)施工故障严重性

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基础施工程序,建筑施工后续环节会在施工时覆盖住地基基础工程,有些细微问题质量检查部门难以检查出来。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出现问题致使建筑施工无法继续,则要返工整个建筑工程,从地基基础部分重新施工,浪费大量的建筑施工材料,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水平[3]。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谨慎化

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复杂性的特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确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土质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调查,分析综合性调查数据谨慎制定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绘制成施工图纸,详细标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求,防止由施工环境土质等问题引起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障碍或后期问题。

若遇到较软土质,为避免塌方事故应注意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牢固性,采用软土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加固技术,采用表层排水法、垫层法、稳固剂表层处治法等方法处理地基表层,并施以排水砂垫层、碎石桩等方法予以软土地基加固,严格控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固性。若遇季节性冻土层地质,建筑施工人员应当仔细测量冻土层深度,计算基础最小埋深标准,首先测算东夹层消融时间,并在施工计划中加入强夯施工、场地土方回填等施工措施。观察施工环境的土质与地理情况,更能有效预防施工方案疏忽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免施工企业出现返工情况,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施工效率[4]。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智能处理技术优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主要指的是施工环节应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严格监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情况,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与实际施工情况,通过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核对,更加精确掌握建筑地基及处工程的施工情况,能够更加有效的发现地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

智能化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中,建筑地基的施工地质、地理环境的测查结果,将绘制出的平面或立体图纸扫描到信息系统中,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环节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缜密勘查,记录每天的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数据情况,并将实际施工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与建筑地基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比对,发现有严重差别应立即采取解决措施。此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职能处理技术,可以对每天的建筑地基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观察,降低施工完成后的返工情况,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强化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对建筑地基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一大要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建立较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大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基工程施工效率。

实际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可以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级别,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业绩评定记录。一级表示质量较好,客户对工程信誉度与质量水平均比较满意,在建筑施工企业年检评定中加分;二级则表示质量一般,客户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信誉度无较大意见,企业应当针对地基工程施工组予以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施工组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三级则为质量较差,施工环节中发生重大事故,施工过程不遵守施工规则,企业应当针对三级地基施工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在后期施工中加大监管力度,以免再次发生重大安全性事故,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整体建筑团队素质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与建筑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对企业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管理加强,要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达到较高标准的安全稳定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地基施工技术的要点与核心进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智能化的地基工程处理技术,加强地基施工质量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论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07):114.

[2]黄光琼. 工程地质勘查及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7(2):270.

[3]樊桂花.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9(04): 107-108.

地基工程篇7

【关键词】工程施工;地基基础;桩基础

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致关重要,如不认真设计、施工,将会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和人生伤亡事故。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地基基础概念

房屋建筑的建造或使用过程中,其建筑负荷全都由地层来承担。承担建筑物负荷的那部分地层被称之为地基,向地基传递负荷的下部结构被称为基础。基础的型式可以分为深埋和浅埋两种型式,深埋是指利用特殊施工工艺进行地基的深埋,主要是以桩基施工为基础的地基施工。桩基施工主要应用于浅层土层不好的建筑工程或高层建筑的施工。浅埋是指埋置深度较浅,施工中只采用挖槽和排水等施工工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地基基础工程。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2.1 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差异性大,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2.2 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十分惊人。

2.3 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2.4 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和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导致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2.5 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1)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2)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3.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地基基础缺陷的种类及其对建筑物使用、安全、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

(2)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安全度、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地基基础变形的适应性。

(3)地基基础变形、结构变形的数值,发展速度和趋势。

(4)地基基础缺陷和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4.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措施

4.1常用加强地基处理技术

1)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通过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搅拌所形成的高粘度桩(简称CFG桩),利用在基础和桩顶之间加设有些许厚度的褥垫层来保证桩、同承载荷重,从而使得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适合采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

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采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掺和,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而形成的水泥土上,分多层向孔内回填还需强力夯实,从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桩。

4.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查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4.3加强工程勘察质量,提高工程勘察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察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勘察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弄虚作假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在勘察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察数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之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建筑房屋地基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期限,也关系到建筑房屋的安全,影响建筑工程的成本,因而必须根据施工地区地质特点,使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强地基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S].

地基工程篇8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整体的建筑施工的重要质量管理环节,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的影响整个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应用和质量管理逐步的增强了对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但是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因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引起房屋建筑裂缝、塌陷等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在地基和基础工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质量控制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来更好的完善地基和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从而促进基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完善。

一、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的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把握和控制都会引起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问题。而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时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从图一的工程质量的因果图中来进行深入的分析[1]:

图一: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因果图

1.人和机械的影响因素

人的影响主要是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首先现今许多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为了大多数只重视工程的造价和进度问题,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对于施工的操作和管理不能深入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出现工程的质量问题。其次是基础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建设人员大都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掌握安全的施工技术,如基坑的钻孔的深度掌握不合理,混凝土浇筑的配料和温度控制不足等现象是有发生。机械对于基础工程的质量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和定期的检修就会使机械设备不能合理的运作,例如基坑检测设备的不准确、钻孔工具出现故障等。

2.环境的质量影响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受到上部建筑主体的荷载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下部土层、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等众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基坑的土质渗水会产生土层的流失,或者土壤松软等问题都会使地基产生沉降的问题,从而使上部的建筑发生变形的危害。所以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进行合理的勘察,从而合理的确定钻孔的孔位。

3.材料的因素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最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就是施工的材料,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或者应用不合理将直接的导致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出现问题。例如在地基工程开工之前没有对材料的材质和型号、类型进行合理的检测就入场,这样就会产生相应的尺寸运用不合理和其它材料的偏差现象。从而影响地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地基和基础工程出现的具体质量问题

1.构件的缝隙问题

地基和基础工程中应用构件产生缝隙的问题是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其一是构件在放置的时候没有将枕木放在竖直的线路中,由此而使构件产生缝隙。其二是因为构件材料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处理促使材料水分快速散失,促使变形现象的产生进而引发拉力使构件产生缝隙。

2.地基结构的渗水问题

地基结构的渗水问题的产生通常在山墙的区域,产生渗水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界气温的变化速率较快,使得防水层的效果缺失,从而产生结构渗水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在地基结构的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的施工不合理没有进行合理的细节处理,就会容易产生渗水问题。

3.通风孔道堵塞的问题

通风孔道的堵塞,主要是因为孔道在建设施工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从而导致结构的品质出现问题,使孔道中存在杂物,没有进行及时的合理清理,促使了孔道堵塞问题的产生。

三、如何有效的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1.建立和完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1)首先要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中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质检员组成,并督促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班组。

(2)要加强地基工程相关的技术质量管理,需要质量管理领导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要建立健全各类进场材料的检验、复检制度,主材料需要有出厂合格证、化验单或试验单,并经现场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且要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使各工序的精度要求均得到满足。

(4)要加强建立和完善对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检查、复核制度。建立工序质量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并进行单项验收的签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出现漏洞,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仔细认真作好各项施工记录,隐蔽记录,然后正确分析、归纳、整理。

2.加强原材料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首先要对严格的检查钢材的质检报告,对质量不合格钢筋坚决不允进场,对于表面有锈渍的钢筋要经过除锈的检验之后才能使用。同时要对钢筋的型号、数量、搭接接头、位置设置等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检查。再者要对混凝土的材料和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在竖向构件浇筑时要采用分层振捣的方式,每层的厚度要进行严格限制,模板浇水的湿度以及终凝的养护液的喷涂等都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要加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其一是要严格的管理号导管的预埋深度,不能过深,通常控制在合理2-4厘米。其二是要严格的控制好拔管的速度,可以采用反循环的辅以振动筛进行清渣,防止混凝土灌注时的堵塞问题[2]。

结语:地基和基础工程是建筑主体合理运营的基础工程建设,所以必须严格的控制施工的质量,要根据影响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管理,所以要保障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要保障施工技术的管理;要合理的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影响检测;对施工的设备、材料进行合理的控制等诸多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兆男.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4,(2):151-152.

[2]李国毅.浅议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9).

上一篇:电力电容器范文 下一篇:软弱地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