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调控范文

时间:2023-12-06 13:21:17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篇1

四季养管

1.春季管理

春季是大花蕙兰新芽生长的重要阶段,应将其置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莳养,但应避免暮春午后受到烈日灼晒。注意夜间室温不能低于10℃,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平常间干间湿地浇水,在保持基质潮湿的同时,也要对植株叶面经常喷水,但是避免根部积水导致根系腐烂。新芽生长时,每周要追施1次稀薄液肥,或氮:磷:钾比例为6.5:6:19的专用肥:新芽4cm-5cm长时,则应改用固体有机肥,每月追施1次。春天危害大花蕙兰的主要病虫害有蛞蝓和介壳虫,蛞蝓可在盆边放菜叶或香蕉皮诱捕,介壳虫则需每隔10-15天喷洒速灭松乳剂1次,同时要除去虫卵和幼虫。

春天还是大花蕙兰幼苗上盆、大苗分株和老苗换盆的最佳季节。小苗上盆应坚持盆与苗协调,做到小苗种小盆,大苗种大盆。上盆后的小苗初期应浇水,保持基质湿润状态,待恢复生长后再加大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并开始追施稀薄液肥,促进植株生长改良。对于生长过大的兰丛,可结合换盐进行分株。分株时,首先将兰丛拔起,剪切去过多的根群,分切成每丛3-4茎大小,用新的基质重新种植。种植时,注意不要埋得过深,并不要将兰株植于花盆中央,为新芽伸展预留出充足空间。分株重栽后的兰株需避强光莳养,坚持2-3天浇透水1次后,每天叶面喷水1-2次,停止施肥,待恢复生长(约需1个月左右)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2.夏季管理

夏季是兰株新芽生长最快的季节。初夏时,兰株约可长至去年高度的一半,夏末即可与去年一样高,甚至还要高。此时兰株将进入花芽分化期,老茎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纵向褶皱。气候干热的地方,要重点作好遮阳和降温工作。通常宜遮光40-50%或放置于无直射光的地方莳养,并尽量创造条件降低温度,且最好能控制温度在25℃以下,以利于花芽分化。晴天浇水要在每天早晨7时左右和晚上9-10时各浇水1次,浇水时一定要浇到盆底有细水流出为止。必要时还需进行叶面喷雾,保持叶面湿润,同时降低温度。夏初每月要追施有机固体肥料,夏末则应暂停,改用磷:钾:镁比例为46:30:1专用液肥稀释2000倍后直接喷洒口十面,也可用腐熟液肥稀释后喷洒叶面,每周1次。夏季大花蕙兰易受粉虱和黑斑病危害,需及时喷药防治。粉虱可用马拉松乳剂或速灭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每周1次。黑斑病则可用大生800倍液防治,每月两次。此外,大花蕙兰夏季抽生的新芽通常不能充分生长,需将这些芽及时连根拔除,避免消耗养分,导致植株无法正常生长开花。

3.秋季管理

到了秋季,大花蕙兰的花芽将停止生长,基部开始肥大,曾出现过褶皱的老假鳞茎开始变得光滑,至10月下旬老叶也将由浓绿转为茶褐色,兰株的营养生长期结束,开始进人花芽分化期。可将其放在光照充足处莳养,但仍要避免强光灼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浇水施肥仍然和夏季大同小异,浇水要充足及时,初秋时节早晚各1次,至秋末夜间温度较低时,晚上就不需再浇水了。施肥每周1次,以富含磷钾的液肥为主。同时,随着气温的下降,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及时将兰株移入室内或其它温暖的地方莳养。入室后的兰株,由于通风条件较差,容易引发病虫害,必须做好预防。除此之外,还要及时摘除叶芽。因为通常情况下,9-10月间可从当年新生茎的基部抽生花芽,同时还会长出许多叶芽,从而影响了花芽的成长,故应认真辨别并将其摘除。但新生的叶芽需待其稍稍长大,判明是花芽还是叶芽后,再把叶芽摘除。

4.冬季管理

到了冬季,兰株的鳞茎已储存了丰富、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即将进人开花期。兰株的花芽发育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入室越冬的兰株要特别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的管理。通常宜放置在朝阳的地方培养,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利于翌春发芽。花苞开始生长后,应注意光的强度,过强的光照将导致花苞灼伤,甚至哑花。通常情况下,出蕾到开花期间应给予弱光照,其后则需较强光照,但白色、奶黄色、淡粉色、绿色系列的花不宜光照过强。室温则应控制在白天18℃-25℃,夜间12℃-15℃。避免人为加温过高,导致花苞黄化凋谢。浇水需适当控制,2-3天1次即可。含苞待放的兰株,可适当多浇些水。气候干燥的地方,还需每天1-2次向叶面及其四周的地面喷水,以提高湿度,防止哑花。冬季兰株处于休眠期,不宜施肥,但为了促进开花,可向叶面喷施磷钾含量较高的稀薄液肥,浓度切勿过高,不好掌握时“宁稀勿高”,每周1次。而当花茎长至15cm左右时,则要及时竖立支柱固定花茎,并调整其生长方向,使花茎保持挺直。但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弄断脆弱的花茎。

大花蕙兰花期很长,通常可持续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期间要消耗大量养分,若长期开花,不但易造成兰株衰弱,甚至连新芽和叶片都长不出来,故应适时剪除花枝。通常可待花序上全部小花绽放时,将其剪下瓶插继续观赏,并及时追施稀薄液肥,每隔4℃5日1次,直到植株恢复生长为止。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篇2

关键词:杂交兰;花期;调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57-02

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是通过杂交聚集中国传统国兰与大花蕙兰的优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快速培育国兰与大花蕙兰育出的新品种。在香味和花型方面,杂交兰既有国兰的幽香与雅致,又有大花蕙兰花大、色艳及出架的花箭和花序,因而更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能使杂交兰的花期与市场需求的旺季相匹配,即完全按人们意愿的时间开花,而且开出整齐划一的高质量花朵,必须依赖于精确的花期调控技术。在浙江的春节前后,在摸清杂交兰的开花习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气温对杂交兰春化的有利作用,结合温室保温与激素的应用,应该能够营造比云南、广州更好的催花条件,按市场需要的时间开花。但是,现有的相关研究针对杂交兰花期调控这一核心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花期、整齐度等控制困难,影响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产业化发展步伐。为此,本文将杂交兰生长特性与浙江气候特点相结合,探索杂交兰催芽、催花关键技术,以期为浙江杂交兰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2~3年生杂交兰绿翡翠(绿翡翠1a可以开2次花:一般在3月份和11月份开花)成熟植株为试验材料,植株由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杂交兰项目组提供,种植在金华芳溢花卉有限公司温室大棚内,棚内温度为15~30℃。

1.2 处理方法 2014年1月份,在金华市北山(海拔约1 300m)进行高山处理,以金华芳溢花卉有限公司温室大棚为对照。每组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2014年2月份开始将高山处理后的绿翡翠植株移至金华芳溢花卉有限公司温室大棚继续栽培,栽培温室环境与对照组环境相同。

1.3 测定指标 绿翡翠植株经高山处理后,每7d记录绿翡翠植株的花序长度(花序基部至花序最顶端的距离),并计算花序每周的相对生长速率。绿翡翠植株开花后则记录其始花期(第一枝花苞展开的日期),盛花期(1/3花朵开放的日期)及花朵数(始花期为单枝花序的花苞数),并计算其败花率(未绽放花朵数/花朵总数×100)。测定花纵(中萼片到唇瓣底部的垂直长度)/横径(左右侧萼片顶端的水平长度),花瓣长(花瓣基部到顶部的长度)/宽(花瓣最宽处长度)。

1.4 统计分析 每个实验组设3个平行试验,实验数据以其平均值及标准偏差表示。试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处理进行单因子方差one-way ANOVA方差分析。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山处理环境条件的温度比较 温度是绿翡翠花芽分化的主导因素之一,1月份是绿翡翠花芽分化的主要时期,故将绿翡翠进行高山处理与对照组的温度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2.2 高山处理对杂交兰假鳞茎周长的影响 分别在高山处理后2月初对高山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假鳞茎周长进行了记录。花芽分化期是假鳞茎膨大变化的时期,如表2所示,不同温度条件对绿翡翠假鳞茎周长的差异不显著。

2.3 高山处理对杂交兰花序生长速率的影响 由表1所示,高山处理后绿翡翠前3周的平均花序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比没有显著差别,第4周显著比对照组高,这说明高山处理可促进绿翡翠花序的后期生长。

2.4 高山处理对杂交兰花期、花朵数及败花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高山处理对绿翡翠杂交兰的花期具有提早作用,始花日期和盛开日期都比对照组提前了10d。高山处理对绿翡翠平均每枝花多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绿翡翠的败花率。

2.5 高山处理对杂交兰花朵性状的影响 如表5所示,高山处理对绿翡翠杂交兰的花朵形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花纵长、花纵宽、花瓣长和花瓣宽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温度是兰科植物花芽成型的主要因素,热带兰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发育至关重要的环境信号就是温度,而兰科植物的花芽分化则需要较大的昼夜温度差:蝴蝶兰需经持续低温处理才能进入花芽分化,春兰则必须低温5℃以下才能开花(孙叶等,2011);文心兰和大花蕙兰则在高温处理下也可提早进入花芽成形(黄国林等,2015);卡特兰花芽未分化期经25/20℃处理能显著促进卡特兰花芽分化,研究表明,诱导热带兰科植物成花的低温需要量从高到低为:蝴蝶兰>石斛兰>大花蕙兰(郑宝强,2009)。而高山栽培即利用高山的高温度差来调控兰花的花芽分化,以达到延迟开花或催花的作用,是当前较为有效经济的花期调控方法:春石斛在8月至9月开始进行高山处理催花,则可满足春节供花需要(彭镇华等,2007)。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观赏类花期:赤霉素可用来诱导兰花提早花芽分化(徐增达,2006);15mg/L马来酰肼作为植物生长抑制剂喷施使得开花推迟并延长花期(刘萍等,2013)。栽培管理中调控肥料比特别是碳氮比也可用来调节花期:使用含磷钾肥高的调控肥料可促进蝴蝶兰的花芽分化(李金雨等,2008);钾肥调控肥料对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具有促进作用(董运斋等,2005);基因工程改良观赏植物开花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如整合子位点调控花期即增强或抑制基因表达,达到促进或抑制开花的作用(王翊等,2010)。

4 结论

试验以绿翡翠成熟植株为试验材料,试验将3月花期调节至春节前后开花,即花期在相差10~15d内的调控,采用调节温度、光照、水分和激素方法来控制。如在花芽长出后进行白天温度18℃以下,晚上1~8℃的低温处理可有效控制花芽生长,延迟开花,并且与浙江自然昼夜气温相接近,结合水分控制即可获得满意效果。杂交兰绿翡翠通过高山处理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杂交兰的开花时间比自然开花时间提前开花7~10d,形成了适合浙江市场需求情况的杂交兰花期调控技术一套。

参考文献

[1]张先云,袁秀云,马杰.杂交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河南科学,2009(4):419-421.

[2]范俊强,张善信,郑贵朝.影响杂交兰组培快繁各个阶段主要因素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13):28-29.

[3]张晓艳,张志胜,郭和蓉,等.杂交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17):5400-5402.

[4]黄国林,肖远志,李卫东,等.兰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5(5):146-148.

[5]孙叶,包建忠,刘春贵,等.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1(8):99-100.

[6]徐增达.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上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94-96.

[7]刘萍,胡广宇,丁义峰,等.马来酰肼喷施对开花及花期生理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06):65-69.

[8]李金雨,苏明华,林丽仙.蝴蝶兰花芽分化控制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466-468.

[9]董运斋,王四清.氮磷钾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及开花品质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76-78.

[10]郑宝强.卡特兰花期调控机理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11]彭镇华,王雁,李振坚.石斛兰―资源生产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花期调控篇3

摘要详细介绍了棉花上主要应用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及作用,介绍了种子萌发出苗阶段、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棉花化控技术及全程化控技术,以期为棉花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棉花;生长调节剂;作用;化学调控

棉花栽培以建立高光效群体为目标,化学调控是促进高光效群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棉花的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革耕作制度、增强棉花抗逆性[1,2],达到优质、高效、降本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1棉花上主要应用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及作用

目前,棉花上应用的生长调节剂很多,而且新的生长调节剂不断出观,其作用特点及增产效果各不相同,主要是营养型和生理型的。一是营养型生长调节剂。使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可以补充作物营养,协调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促进作物营养平衡,满足作物营养需求。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多为广谱性,既具有营养作用,又具有调节作用。二是生理型生长调节剂。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成分和结构与天然激素完全不同,但它有影响植物体内激素的作用,调节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调控群体的生长发育,改变传统的整枝、中耕等单一调控措施,可对品种的表现型起到性状修饰的作用,起到矮化、抗倒、防旺长、塑造合理株型的高光合效作用[3,4];在施肥、灌水上利用化控可以促控结合,收到良好的调节棉株生长的效果,还可根据棉花不同的需肥要求,调节补充营养,提高肥效,减少浪费;化调技术,使得外部条件加内部激素的双重控制,为棉花高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使棉花的高产栽培过程接近于目标设计及可控制的生产过程。

2棉花化学调控技术

2.1种子萌发出苗阶段的化调技术

主要是种子处理。利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微肥、稀土、缩节胺等拌种和浸种,可促进发芽5%~8%,提高出苗率6.5%,增加棉苗侧根44条,增强其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叶片出生快,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抗逆性。

2.2苗期的化调技术

一是弱苗的化调。这一阶段,因受低温、干旱、土壤肥力不足的影响,棉花生长缓慢、抗逆性差而产生弱苗、僵苗,具体表现为叶色浅、生长慢、不发棵、根系入土浅、侧根少,红茎比>50%、茎杆细、叶片小面薄等,对这种弱苗及早喷施营养促进型调节剂,用喷施宝或0.2%磷酸二氢钾+赤霉素液7.5g/hm2和施尔得微肥750g/hm2+0.2%磷酸二氢钾等喷洒棉苗1~2次,可促进棉苗生长,促弱升级转壮。二是高脚苗、旺苗的化调。高脚苗是指棉苗出土后,因放苗、封土、定苗不及时,子叶下方幼茎段伸的过长、茎杆细、子叶瘦小,子叶节离地面高一般在5cm以上。旺苗主要指幼苗期旺苗和苗期末旺苗,主要表现为叶片大、叶色浓绿、茎杆细长,整个茎杆呈现绿色不见红色,顶芽肥嫩,节间过长,达6~7cm,主茎日增量在1cm以上。对于以上类型的棉苗应及早使用生理延缓型生长调节剂,及时控制主茎的生长速度,使棉苗恢复正常生长。用缩节胺12~15g/hm2,对水450kg喷洒棉苗即可。

2.3蕾期的化调技术

一是蕾期弱苗的化调。蕾期弱苗主要表现是弱苗少蕾,特别在土质差、肥力低的地块中易产生植株较矮小、茎细长、日生长量不足、叶片变黄、红茎比例大、果枝出生慢、蕾小、蕾少现象。对于这种生长不足的苗,可通过喷施营养型、营养调理型生长调节剂促进棉花生长,如用喷施宝或活力素或赤霉素等1~2次,一般在第4天就会出现效果,叶色变浓、主茎日增长量增加,如再加上一些其他农业措施,就能有效地促进弱苗的生长,尽快搭起丰产架。二是蕾期旺苗的化调。土壤肥力好、墒情足,棉株表现高大、松散,茎杆红茎少,几乎为青绿色,节间长,一般在6cm以上,茎日增长量超过2cm,叶片肥大向上窜,现蕾少。对于旺长型的棉苗,必须应用生理延缓型生长调节剂及时调节棉苗的生长速度,并协调养分向根系和蕾中输送。用缩节胺30~45g/hm2,对水450kg进行喷施。通过试验,喷施缩节胺后,可促进养分向根系输送,增强根系生长、叶色变浓绿、主茎生长变慢、果枝变粗、蕾明显变大。

2.4花铃期的化调技术

一是弱苗的化调。弱苗的特征为:植株矮小、瘦弱、果枝细短、果节少、花蕾小而少、叶片薄、红茎比达85%以上(甚至到顶),后期早衰产量低。对于该类型的弱苗,应在施氮肥的基础上,应用营养生理促进型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丰产素等),喷施1~2次,间隔10d喷1次。对于茎杆细弱、节间长、茎杆为绿色,中下部桃少,顶少花、少蕾,有顶芽优势,生殖生长受阻的棉株,可喷施缩节胺45g/hm2进行调理。二是旺苗的化调。旺苗表现为枝叶繁茂、叶片肥大、茎粗色绿、赘芽丛生、田间荫蔽、蕾铃脱落严重。对于这类苗应及时喷施生理延缓生长调节剂,一般用缩节胺60~90g/hm2,同时要控制施肥和灌水,剪去空枝、老叶,抹去赘芽,以促进群体内光照条件的改善。

2.5吐絮期的化调技术

棉花进入吐絮期以后,根、叶片功能衰退,这时对棉花要求是早熟、防贪青不能正常吐絮。相应的化调技术为喷施乙烯利2.70~3.45kg/hm2,对水450kg喷洒到叶面上,严重的地块要喷施2次。喷施乙烯利要求桃龄在45d以上、气温20℃稳定3d,初霜来临前15~20d喷药最为适宜。对于晚熟的棉田喷施乙烯利,能促进棉花提早集中吐絮、增加霜前花、提高品级、增加产量和效益。

2.6棉花高产的全程化学调控技术

在棉花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施肥,通过主动的化控控制棉花疯长;在棉花的三至四叶期喷施营养和延缓调节剂,可以培育壮苗,降低棉花的果枝着生高度2~3cm,增强棉花的抗逆性和保证棉苗较稳定的向壮苗生长,这一时期也是棉花磷、钾、锌、翱、钼、铁等元素的需要临界期,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供应、吸收和棉株稳长;在施肥灌水前2~3d,喷施延缓调节剂,可防止施肥、灌水后的旺长问题;在初花阶段,合理使用生理延缓调节剂,既能加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又能促进叶片光合能力的提高,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使得棉苗生长按照高产目标有序地进行;打顶后棉花吐絮前的营养化调等,可调节营养的合理流向,弥补后期的营养,减少人工打群尖的工作程序,保证和延长叶片功能,形成高产。多年的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在棉花的苗期、蕾期、花铃期喷施1~2次不同浓度的化学生长调节剂,比不喷施的对照增产4%~12%,棉花的品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参考文献

[1] 王国平,丁同华,何永垠,等.棉花化学调控应用技术[j].作物杂志,2003(5):25-26.

[2] 王伯华.棉花高产栽培化学调控新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5(4):8.

[3] 顾正清,戴凯书,王小琳.棉花化学调控的产量效应及成因初探[j].湖北农学院学报,1998(2):2-6.

花期调控篇4

摘要阐述了棉花化控对博州棉花高产、早熟、优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棉花各生育阶段的管理目的,棉花化控的原则、特点及具体方法,以为棉花化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栽培管理;化控作用;新疆博州

博州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都维持在4万hm2左右。随着高密度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博州棉花单产逐年提高,但在棉花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棉农不易掌握的栽培技术,其中之一就是棉花化控技术。如第1果枝以下的高度在25~30 cm之间,始果枝节位过高,占据结果部位的高度空间;而现蕾后由于生长速度过快,采用缩节胺重控,造成中部结果部位的节间太短,棉铃空间分布不合理,使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单铃重下降和形成中空,从而造成低产[1]。由于对化控技术掌握不够,博州在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增收效果优劣反复。而通过棉花化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了高密度栽培技术中的“上密度、降高度、促齐度、抓匀度”,解决了博州棉花生产中中低产棉田植株偏高、高度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棉花化控技术在博州运用多年,在博州棉花单产逐年提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棉花化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栽培技术。在博州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史“从矮、密、早栽培(16.5万株/hm2)到宽膜植棉(21万株/hm2)再到高密度栽培(24万~30万株/hm2)”中,棉花化控技术一直起着技术保障的作用。正是棉花化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才使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路线的要点是:以高密度为指导,以品种选用、培肥地力为基础,以宽膜覆盖、节水限氮和适量化控为特点,以改善棉田中后期冠层光强分布、构建高光效群体为重点,以综合防治病虫为保障,采用促早熟的技术措施,最终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高密度栽培必然会加剧中后期个体与群体之间在空间和光能利用上的矛盾。因此,棉花化控就成为高密度栽培的重要配套措施,也是促早抗逆,尤其是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高密度栽培的三大效应:即铃位内移效应:增加密度,中下部棉铃和内围铃比例增加;早发早熟效应:延长有效结铃期,光热同步,增加总铃数,促进早熟;性状优化效应:矮株、短枝、小叶片,有利于中下部通风透光,增铃重。然而高密度栽培三大效应的实现需要化控技术的保障。

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的群体。化控应在肥水调控的基础上进行,它是在高密度高产栽培条件下,必备的辅助调控措施。

1棉花各生育阶段管理目的

(1)苗期。促壮苗早发,发棵稳长。苗期生育要求,在一播全苗的基础上,达到壮苗早发。关键在于促进根系发育,壮苗先壮根,发苗先发根。只有根系长得深而广,才能培育壮苗,促进早发,早现蕾、早开花早结桃、桃多桃大。

(2)蕾期。塑造理想株型,搭好丰产架子,根系发达,生长稳健,壮而不旺,早现蕾,现大蕾。株型紧凑,茎杆粗壮,节密,果枝向四周平伸,着生角度较大,节间分布均匀,叶片大小适中,蕾多,蕾大。

(3)花铃期。实现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株型紧凑,茎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着长;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正常;花蕾肥大,脱落少。

2化控的原则

早、轻、勤;根据博州的土壤、气候、棉花品种特点,应采用前期相对重、中期适当控、后期重控防旺长,因苗制宜,不搞一刀切。

3化控作用的特点

一是控上和促下作用并存;二是修饰外形和调节内部生理的作用同步;三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

4化控的作用

(1)苗期化控促壮苗。控上促下,促根壮苗,促进根系发育壮苗稳长。

(2)蕾期化控防旺长。控制营养生长,塑造个体株型,减少蕾铃脱落,定向整形;促进早花;增强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协调水肥管理。

(3)花铃期化控防中空。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缓解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塑造理想株型,优化冠层结构;促进棉铃发育;推迟封垄;增强根系活力。

(4)打顶后化控防郁蔽。防止上部叶片增大,果枝伸长,减轻棉田郁蔽程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成铃,增加铃重。

5化控的具体方法

(1)苗期化控。苗期主茎日增量小(0.3~0.5 cm),要放而不旺。化控量要与品种、日增量、长势和地力结合。一般为子叶转绿后,用缩节胺7.5~15.0 g/hm2;3~4片真叶时用缩节胺22.5~30.0 g/hm2,对于长势弱的棉田,缩节胺减量[2]。

(2)蕾期化控。此时期内外条件对棉株的营养生长较有利,生长更快,到盛蕾初花期生长发育更快,棉株7~8叶龄(此时棉株的日生长量可达0.5~1.0 cm),因此喷洒缩节胺30~45 g/hm2。此期间进行化控能有效地控制盛蕾初花期的旺长,达到蕾期稳长发棵的目的,为高光效群体打下良好基础[3]。

(3)初花期化控。此时期棉花进入大生长期,生理代谢活性较旺盛,体内养分仍供应营养器官的生长。为获得较理想株形,缓解个体之间的矛盾,建立高光效群体。初花期化控,此次缩节胺用量45~60 g/hm2。

(4)盛花结铃期化控。此时期由于大量开花结铃,棉株纵横向发展,尤其是横向伸展较快,直接影响宽行封行程度和时间(尽量推迟封行时间)。因此,控制棉株横向发展,改善棉株中下部的透光率,对提高成铃率,减少烂铃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可提高棉田冠层结构的光合强度,抑制晚蕾和赘芽的发生,增铃增重[4]。此次化控一般在打顶后倒一果枝长度5~7 cm时进行,促长而不控死,施用缩节胺剂量为60~90 g/hm2。

6参考文献

[1] 陈立畴.棉花化控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221.

[2] 罗章.高产棉田中的全程化控[J].现代农业科技,2008(4):157-158.

[3] 付永明.棉花化控技术[J].北京农业,2005(7):36-37.

花期调控篇5

关键词:番茄;大棚;落花落果;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番茄是大棚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种植户通过种植大棚番茄提高了经济收入。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农户的管理粗放,番茄落花落果现象日益严重,大大影响了广大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经过调查和分析,番茄落花落果具体的原因包括气温偏低、室温过高、光照不足、棚内湿度过高或过低、营养失调、病虫害危害等。针对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具体原因,我们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番茄的落花落果。现将大棚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及其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1 温度及其调控

番茄栽培后生长期间对温度的要求是:白天25~28℃,夜间15~17℃,尤其在开花期对大棚内温度要求更加严格,开花前5~7d和开花后2~3d温度要控制在白天20~30℃,夜间14~16℃,否则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引起番茄的落花落果。

1.1 温度过高的调控措施

棚内气温过高时,用遮阳网或者放花帘以遮阳,或者将泥汤泼洒在棚膜上,或者在棚膜上覆盖麦秸,这样都能起到遮阳的作用。同时,将防风口打开,通风量加大,以起到降温作用。等到傍晚十分浇适量水,这样可使棚内温度下降,并且可以使得呼吸强度降低,从而有效地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提高花粉粒饱满。

1.2 温度偏低的调控措施

番茄在棚内定植时定根水一定要浇足,在番茄生长期间,不在16:00后浇水。同时尽可能浇水要少,做到阴尾晴头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大棚保温的通用方法是在大棚内外覆盖草帘或棉被等保温材料。夜间大棚内温度过低时,要及时人工增温。提高地温的方法是采用生物秸秆及应堆技术。

2 棚内湿度及其防控

番茄开花结果期对水分十分敏感,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多会造成番茄的落花落果。番茄开花结果期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一方面会使植株徒长,另一方面可使得花粉粒过多吸水,难以正常散发造成授粉不良,最终引起落花;相反,土壤干旱容易引起植株生长不良,花粉失水不育从而造成落花落果。因此,番茄第一花序坐果前,一般不浇水,开花结果期土壤湿度控制在75%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2.1 棚内湿度过高的防控措施

土壤在严重干旱时再浇水,浇水时,应在晴天中午,气温必须在20℃以上时才行。浇水应选膜下小沟浇水,禁止大水漫灌。棚内可放生石灰等除湿剂可降低棚内湿度。消除大棚薄膜上的雾气可选用消雾膜或者安装电除雾。

2.2 干旱的防控措施

盖地膜是预防干旱的有效措施,既可保墒又可保温。合理密植,控制叶面积。减少叶片遮盖过少造成田间干旱。开花期干旱严禁大水漫灌,防止落花。

3 光照及其调控

番茄喜光,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花芽分化、结果。如果光照不足会造成花芽分化大大延迟,第一花序着生节位较高,容易落花,同时光照不足使得番茄光合能力降低,花小而弱,影响激素的分泌,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造成落花落果。

增加棚内光照的措施:光照不足时要擦净棚膜、覆盖地膜、棚增加返光幕、连阴天要及时喷CM生物肥和700倍硫酸锌;安装日光灯,早晚各补光照3~4h;合理密植,在番茄生长期,应适时整枝打杈避免遮阴。适时抹去侧芽,及时疏花疏果,确保通风透光。

4 营养及其调控

在番茄各个生育时期中,开花结果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最大,此期如果营养跟不上,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容易引起落花落果。营养不良时花器官及果实不能正常发育,会导致脱落,反之,如果在开花结果期营养过剩,会使茎叶生长过旺徒长和花果争夺养分,引起落花落果。

营养失调的预防措施为:番茄是陆续结果的蔬菜,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大棚番茄的栽培中用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在施匀、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次追肥,特别是钾肥的追施,在结果前少追,防治植株徒长,挂果后加大追肥量,一定要分次追肥。开花期叶面追肥2~3次,采用生长素(2-4-D)番茄灵处理花,以利于保花保果。在苗期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花期可喷施0.2%~0.3%硼肥等,以减少落花,促进结果。在棚内还可用浓度达到1000~1200mL/L的CO2施肥,来减少落花落果。

5 管理不当及其防控

在番茄生长期间管理不当,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或徒长,均会落花落果。另外,植株和花器受到机械损伤,同样会导致落花落果。

预防措施:种植户在番茄的管理操作时,注意不要伤害植株和花器。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科学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使用矮壮素,防止植株徒长。

6 病虫害及其防控

番茄的常发病害有疫病、青枯病、叶霉病、病毒病、脐腐病、绵疫病等,易发生的番茄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菜青虫、棉铃虫等。病虫害一旦发生会使得叶片、茎、花朵、果实受到伤害,从而引起大量落花落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

6.1 病害防治

控制温湿度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番茄疫病可用杜邦克露700倍液防治,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治,叶霉病用叶霉霸800倍液防治,早疫病用70%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晚疫病用杜邦克露600~800倍喷雾防治,预防病毒病除了要防治蚜虫和白粉虱,还应使用5%菌毒清水剂300倍、20%毒克星500倍喷雾防治,防治病毒病要避免过于干旱和高温。脐腐病用0.3%氯化钙1000倍液防治。

6.2 虫害防治

花期调控篇6

设施条件

供蝴蝶兰生长的设施需是可人工调控温度的温室,同时应具备以下附属设备:风机、湿帘、内外遮阳网、水电、暖气、内保温膜、发电机、内循环风机、植物补光灯等。

可人工调控温度的温室:现在建造温室主要有塑料薄膜温室、玻璃温室、PC中空板温室。本文采用的是塑料薄膜温室。这种温室造价相对较低,但保温性能及透光性略差。

风机、湿帘:主要作用是用来降温的。风机数量一般200 m2一台风机,现在有些温室已经安装到100 m2一台。湿帘主要有10 cm厚和15 cm厚规格两种,湿帘越厚降温效果越好。标准的温室内,风机与湿帘的距离不超过14 m。

内外遮阳网:主要功能是控制光照强度,调节温度。降温时先开外遮阳,后开内遮阳。

暖气:用于温室加温的设备主要有水暖(锅炉)、气暖、空调加温。本文采用的是水暖,即通过锅炉把水烧热,热水通过暖气管道散热而进行加温。

内保温膜:主要是用来保温。

水电:蝴蝶兰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水质的pH值和EC值应该有保障;电是温室设备运转必不可少的。

发电机:防止突发停电。

内循环风机:主要用来缓冲气体流通、平衡温室中CO2浓度、平衡温度、阻止水蒸气凝结。

植物补光灯:主要用来对蝴蝶兰进行补光。

催花之前,要检修设备,以保证催花期间以上设备能正常运行。

炼苗移栽

目前,蝴蝶兰生产多采用组培苗,当瓶苗具备3~4 条完整根系,叶子至少两叶一心,叶高达到3~4 cm时,即可炼苗。炼苗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炼苗时保证室内温度25~28 ℃,空气相对湿度60%~70%,光照度5000 Lx。

炼苗完成后即可移栽上盆,移栽所用基质为水苔,因水苔具有保水保肥且通气透水性好等特点,可满足蝴蝶兰肉质根系的需求。先将水苔用清水浸泡4 h,清洗去杂质,脱干备用。

移栽时,将蝴蝶兰组培苗轻轻从瓶中取出,不要伤及根系与叶片,放入清水中洗去根部的培养基。一手拿组培苗一手拿水苔,将水苔缠绕住组培苗的根系,露出叶片和茎基,装入3.5 cm软盆。

苗期管理

蝴蝶兰的苗期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小苗期、中苗期和大苗期。小苗期指叶尖距从4 cm长到12±2 cm,栽培用盆为3.5 cm塑料软盆,约需3~4 个月。中苗期指叶尖距从12±2 cm长到20±2 cm,栽培用盆为5 cm塑料软盆,约需2.5~3.5 个月。大苗期指叶尖距从20±2 cm长到30±2 cm,栽培用盆为7.5 cm塑料软盆。

小苗期

刚移栽的小苗第一周需弱光处理, 5000~7000 Lx为宜,随后逐渐增加光照度至10000 Lx,光照时数8~10 h。同时,要求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过干易引起小苗萎蔫,严重会导致叶片变黄,每2 h需叶面喷水一次,空气湿度保持在60%~80%。每3~4 天叶面喷20-10-20肥一次,浓度为5000倍液。温度不能过低,保持在26~27 ℃,温度太高会导致叶片失水萎蔫。

中苗期

换盆后需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一次,以防止病菌生长。前3天应不停地给苗根灌水,空气湿度70%~85%,随后根据水苔的干湿度每7~10 天给根部灌水一次,同时随水喷施20-20-20肥,浓度为4000倍液。光强逐步增强至12000~15000 Lx,光照时数10 h。温度20~25 ℃。

大苗期

刚换盆的蝴蝶兰苗需等水苔干透后方可浇水,以后每7~10 天浇一次水,随水喷施20-20-20肥,浓度为2500~3000倍液。白天温度24~28 ℃,夜晚温度20~22 ℃。空气湿度保持在70% ~90%。光照度应提高到20000 Lx左右,光强过低容易徒长,影响催花。

催花期管理

用来催花的蝴蝶兰苗应拥有4 片半大叶,叶距达30±2 cm且甲球茎1.5 cm以上。对没有达到上述规格的蝴蝶兰苗株需进行催熟处理,其环境条件应控制为,白天温度不得高于30 ℃,夜间不得低于25 ℃。在温度有保障的条件下,光照提高到20000~35000 Lx,肥料选用高磷高钾肥。此阶段约需30~45 天时间。其次,控水也是催熟方法之一。

花芽分化期

该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5 ℃,夜间控制在20 ℃,其昼夜平均温度22.5 ℃,低温持续10 h,达到这个温度大多数品种均可以在30~45 天内抽梗,且抽梗较整齐。光照控制在20000~35000 Lx。催花期间肥料的变化主要以高磷肥为主。盆内要保持有充足的水分,介质湿度保持在70%左右,浇水时水温大于20 ℃。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不得低于60%。

抽梗期

花梗10 cm以下时

花梗抽出来后,长度在10 cm以下时,温度白天控制在25~27 ℃之间,晚上控制在18~20 ℃之间;空气湿度要求70%~85%;光照保持在20000~35000 Lx;介质要有充足的水分。

花梗10 cm时,要开始分级、分区隔离摆放。分区一般将催花仓分为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将花梗低的要放入高温区,花梗高的放入低温区,隔离摆放有利于对生长情况不同的苗株酌情处理其环境控制的条件,以便更好地调控花期。

花梗抽出后,肥料也要随之改变,以开花专用肥为主。

花梗10~45cm时

花梗抽出10~45cm时,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 ℃之间,晚上控制在18~20 ℃之间;空气湿度要求70%~80%;光照20000~35000 Lx;仍然要求有充足的水分。

花梗达到15 cm时,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及成品的形态美观,需插铁丝线、夹花夹。铁丝为蝴蝶兰花梗专用包塑铁丝。插铁丝时,要将铁丝插在花梗后面,靠近花梗,直立。花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花梗的高度适时调整,但花夹不能正好夹住梗节部位,不然影响其花梗生长;为了拉长花序、组盆时使花苞向前,最上面的花夹要夹在第一个花苞下面2~3 cm处,如此可保持花序弯曲弧度在85°左右。

着苞期

花梗长到45 cm以后开始着苞,约长到第六、七个节后开始分化第一个花苞。

在着苞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3~27 ℃之间,晚上控制在17~20 ℃之间。

温度的合理控制要以成品花上市的时间为依据。仓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光照度控制在20000~35000 Lx之间。盆内要有充足的水分。

着苞期要求调整花序的向光性,以利于花苞的生长。主要以太阳上午10:00后,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的地方为花序应调整的方向。抽梗后最好不要经常的搬动,否则会影响以后的花序排列。

蝴蝶兰设施栽培的关键在于协调光照、 温度、 湿度与肥料之间的关系, 只要掌握各因素在蝴蝶兰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要培育出高品质的兰花就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赵兴华,吴海红,闫立萍.蝴蝶兰试管苗移栽及春节催花要点[J].中国花卉园艺,2005(2):21-22.

花期调控篇7

1.1晒种:由于棉种休眠期长,需要较长的后熟时间。通过晒种可以起到打破休眠,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的目的。

1.2浸种:用缩节胺200mg/L浸种12小时,幼苗侧根数量增加30%以上,地上部分生长放慢,节间适中(3.4-4.5)cm,出叶速度并不降低,初始果枝平均下降一个节间。苗期一般不需要化控。如雨水多则可视情况轻控。

2蕾期调控

2.1中耕: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中耕深度先浅后深,做到碎土良好,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2.2叶面施肥:补充棉花苗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硼、锌及少量的氮、磷肥。

2.3受灾棉苗、僵苗一促为主,采取中耕、喷施赤霉素、叶面肥,对发生干旱的面田要提前灌水施肥促苗早发。

2.4喷施缩节胺,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在0.7-0.9cm之间为宜,根据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化控浓度和次数。

3花期调控

3.1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又是水肥供应充足期。在灌水前3-4天必需对棉田进行缩节胺化控,用量在3-5g/667㎡.施用缩节胺次数、时间、用量应结合气候水情、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再用药量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防早衰进行二次追肥,施尿素8-10kg/667m2。

3.2打顶整枝:通过择除顶心,去掉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养分有效的运输到生殖器官,防止早衰,保证秋桃成铃。

3.3打群尖:抑制叶枝和果枝生长,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蕾铃正常发育。

3.4去叶枝、推株并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底部棉铃的发育。

4吐絮期调控

针对贪青晚熟的棉田。于9月20日前,在最高温度高于20℃前的几天使用40%乙烯利120-150g/667m2加水3.5kg均匀喷施在全株棉叶上。

摘要:棉花是无限制生长型植物,具有很强的可朔性,在生长过程中从外源激素、水、肥、温、光等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促控,塑造合理株型均衡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抓好棉花全生育的调控技术,搭好丰产架子,提高结铃率,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

花期调控篇8

1.缩节胺 既能降低棉花株高,减少果枝数和棉铃脱落,增加成铃数,又能有效地协调个体发育和群体发育的矛盾,提高光合效能,促进高产。一般在棉花生长期间可施用4次,第一次使用在蕾期,每667平方米用0.51克对水20千克喷雾,有控上促下,稳长增蕾。第二次在初花期,每667平方米用1.51克对水30千克喷雾,以防旺长增结铃。第三次在花铃期,每667平方米用34克对水30千克重点喷株冠、果节顶部,以调控株型生长。第四次是在进入吐絮期前有旺长趋势可重控,每667平方米用34克对水30千克封顶,以控晚蕾,缩短上部果节,防止无效果节增生和赘芽丛生。

2.助壮素不仅能避虫、抗虫和驱虫,而且能控制棉花徒长,使棉株个体生长紧凑、健壮,增强植株生理抗性,减少蕾铃脱落。为提高助壮素喷施效果,施用时要看地、看苗,一般土壤瘠薄、水源短缺和生长较差的“三类苗”不宜施用。肥水条件好,表现徒长的可在盛蕾期和初花期施每667平方米用25%助壮素5毫升对水40千克各喷施一次。到盛花期每667平方米用25%助壮素10毫升对水40千克再喷施一次。

3.乙烯利主要用于各类晚熟棉田和需要催熟、提早腾茬的棉田。喷洒要选气温高于20℃时进行,以有利于乙烯的分解释放。使用时间和方法:宜在上部棉铃的铃期达40天以上后喷施,北方棉区以枯霜期到来前20天左右喷施为宜,一般每667平方米用40%乙烯利水剂300~800倍液60千克喷雾。注意使用乙烯利催熟,药液要直接附着在铃体上,尽量减少被叶片截流;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对能正常吐絮的和产能较低的棉田以及种子田不宜使用。

4.三十烷醇三十烷醇播种前使用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盛花期和盛花期末期使用可以减少蕾铃脱落。方法是:播种前用0.1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浸种8小时;盛花期和盛花期末期用0.1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溶液各喷施一次。棉花喷洒三十烷醇时,还可与农药(如乐果等)混合施用,以防治麦蚜虫。对中后期生长势欠旺的可与速效肥料(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喷施。

5.甲壳素在棉花整个生育期皆可使用。前期施用可使根系发达,茎株健壮,叶片肥大,并能解除药害、肥害和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增强棉花抗逆性能,促使棉花均衡生长。对棉花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尤其对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显著。中后期施用棉花花蕾肥大,落铃少,棉桃膨大快,棉花品质好。使用方法是:拌种用50~100倍液,浸种12~20小时,稍晾,即可播种;在苗高10~20厘米时和现蕾期可分别用600倍液灌根一次;中后期可用600~800倍液喷施1~2次。

上一篇:房地产宏观调控范文 下一篇:楼市调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