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调控范文

时间:2023-03-20 11:47:47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范文第1篇

1.提高温度。一些多年生观赏植物和秋播草花,在入冬前若放入高温或中温温室内培养,一般都能提前开花。如牡丹、杜鹃、山茶、垂丝海棠、碧桃、瓜叶菊、旱金莲及大岩桐等,都可将花期提前到春节前后。但前提是必须是成熟的植株,并在入冬前已形成花芽,且经过一段低温休眠处理,尤其是木本观赏植物,否则不会开花。

利用加温方法催花,首先要预定花期,然后再根据观赏植物本身的习性来确定提前加温的时间。在将室温提高到20-25℃、相对湿度增加到80%以上时,垂丝海棠经10-15天就能开花。牡丹经30-35天可开花,而杜鹃则需40-50天方可开花。

有些观赏植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可持续生长,开花不断。如非洲菊、大丽花、美人蕉、茉莉、非洲凌霄、木本象牙红、文殊兰等,都可通过加温来延长花期。但要早作准备,不使其受低温影响而停止生长,并辅以施肥、修剪等措施,才能有效。

2.降低温度。①延长休眠期,推迟开花。一般多在早春气温回升之前,将一些春季开花的耐寒、耐阴、健壮、成熟及晚花品种移入冷室或地窖,使其休眠延长来推迟开花。延长观赏植物休眠期的冷室室温应保持在5℃以下,这就不能用一般的冷室,可利用永久性地窖来代替,但应有照明设备。

降温处理时,要少浇水,除非盆土干透,否则不浇水。一般,需提前30天以上将其移到室外,先放在避风和遮阳的环境下养护,并经常喷水来增加湿度和降温,然后再逐渐向阳光下转移,待花蕾萌动后再正常浇水和施肥。

②减缓生长,延期开花。较低的温度、微弱的光照、水分不足等,都能使植物的新陈代谢减弱而延迟开花,这些措施大多用于含苞待放或开始进入初花期的观赏植物,如、瓜叶菊、天竺葵、八仙花、晚香玉、水仙、月季等。

3.夏季降温。在夏季降低温度,使不耐高温的观赏植物在夏季开花。因盛夏时许多观赏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处于迟缓状态,有些还进入休眠,故多不开花。为了满足夏季观花的需要,可采用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使它们正常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打破夏季休眠的习性,使其开花不断。如仙客来、天竺葵、吊钟海棠等。

4.降低温度,提前度过休眠期。如果欲使牡丹在元旦前开放,单纯进行高温处理,并不能达到目的,需在秋季落叶后移入冷室先经l周的低温处理(温度应在0℃以上),然后再逐渐移入中温和高温温室中催花。如果要使牡丹提前到国庆节开放,则需提前50天左右,将其移入冷室进行2周的低温处理,然后再移到温室,将温度保持在18-20℃,并逐渐将温度提高到25-28℃,其便能在国庆节开放。

二、光照处理调控

1.短日照处理。为了使一些必须在短日照环境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的观赏植物,如一品红、叶子花、秋菊等,能在国庆节开放,必须提前40-50天进行遮光处理,将每天的光照时间缩短到10小时以下。使用此法处理的观赏植物,营养生长必须完善,枝条成熟,腑芽和顶芽应充分饱满。在养护中应加强磷、钾肥的施用,并停止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否则对花芽的分化和花蕾的形成不利,难以成功。

2.长日照处理。为了使一些必须在长日照环境下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的观赏植物,如唐菖蒲、百合、晚香玉等,能在冬季进行切花生产,以便全年供应鲜花,应在温室内进行补光,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以上,同时满足其对高温的要求。

延长光照,也可阻止一些短日照观赏植物在秋冬花开,如一品红,可用此法促其长枝后,在自然短日照下开花。又如日本采用分期分批长日照处理,则可使其花期延迟,并分期分批开花。

3.昼夜颠倒处理。采用白天遮光、夜间照明的方法,可使只在夜晚开放的观赏植物在白天开花,如昙花等,并可使开花时间由2-3小时延长到2-3天。

三、生长激素处理调控

使用生长激素解除休眠,对于调节花期具有显著的效果。如赤霉素、萘乙酸、2,4-D、B9、秋水仙素、乙醚等进行处理,可起到催延花期的作用。

1.解除休眠,提早开花。应用激素解除休眠:将500-1000毫克/千克浓度的赤霉素,点在牡丹、芍药的休眠芽上,几天后芽便可萌动;喷在牛眼菊、毛地黄上,可代替低温的作用,提早抽薹;涂在山茶花的花蕾上,能加速花蕾膨大,使其提早开花。

2.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2,4-D对花芽分化和花蕾的发育有抑制作用。当未经处理的盛开时,用2,4-D0,1毫克/千克处理的只呈初花状态,用0.1毫克/千克处理的花蕾膨大而透色,而用0.5毫克/千克喷过的花蕾较小。

四、栽培管理措施处理

根据观赏植物习性,在不同生长期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处理,应用播种、修剪、摘心及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调节花期。

1.播种期调节。利用播种期来调节花期。如唐菖蒲在北方地区于4月中旬至7月底分期分批播种,可于7-10月份接连开花不断;如瓜叶菊可于4、6、10月份分期播种,开花期自11月份至翌年5月份,可达5个多月。翠菊、万寿菊、美女樱等于6月中旬播种,百日草、凤仙花等于7月上旬播种,国庆节开花。一串红可于8月下旬播种,冬季温室盆栽,不断摘心,于节前30-35天停止摘心,春节繁花盛开。

2.修剪、摘心处理。为在国庆节开花,早菊的晚花品种在7月1日至5日,早花品种在7月15日至20日最后1次修剪;荷兰菊于3月上盆后,修剪2次或3次,最后1次在国庆节前25-30天进行;一串红于国庆节前30-35天最后1次摘心。

3.水肥处理。人为地控制水分,强迫休眠,再于适当时期供给水分,则可解除休眠,开始发芽、生长、开花。采用此法,可促使梅花、海棠、玉兰、牡丹等木本花卉在国庆节开花。例如,欲使玉兰在当年国庆节第2次开花,首先要在第1次开花后加强水肥处理,使新枝、叶、芽提前长成,然后停止浇水,人为地制造干旱环境,同时进行摘心,3-5天后将其移到凉爽的地方,并向植株上喷水,使其恢复生机,花芽便开始分化。这时再加施磷肥,使花芽尽快分化完成,就可望在国庆节前开花。

采取的技术措施要根据地区、时间、当时的气候以及观赏植物苗木的大小、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严格掌握,方可取得成功。

花期调控范文第2篇

蝴蝶兰特性及栽培条件

蝴蝶兰属于单茎类的兰花,原生于热带雨林地区,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栽培温度为白天25~28℃,夜间18~20℃湿度65~85%。光照1.0~30万Lx。夏季35℃以上、冬季低于12℃停止生长并容易产生伤害。蝴蝶兰花芽分化需低温刺激,最佳温度为白天25℃,夜温18~20℃。蝴蝶兰种植栽培需要具备抗自然灾害性能良好的标准温室大棚,需配备湿帘排风扇等降温设备、温度控制装置的加温设备、双层活动遮阳系统、气体内循环设备、双层薄膜保温设备,平地催花基地还需配备有空调降温系统。

花期调控技术

低温催花前期管理

一般在应市前110~140天进行低温催花。催花前一个月应做好准备工作,成熟大苗按对温度敏感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区摆放。在日常管理中,应逐步增加光照强度至2.0~3.0万Lx,增至日夜温度32~28℃,使其进入低温催花时能有骤然变化的温差。催花前15—20天应适量减少氮肥而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喷施1000倍液叶面追肥磷酸二氢钾1~2次,浇灌N:P:K=9:45:15水溶性肥液2D00~2500倍液1次,促进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状态。

花芽分化期管理

适宜的日夜温度为27~16℃,湿度为70%~90%,光照强度为1.5~3.0万Lx。一般须经过25~40天凉温处理可完成花芽分化。促成抽梗期间先用N:P:K=9:45:15水溶性肥液2000~2500倍液浇灌1~2次,20~25天后,改用N:P:K=10:30:20水溶性肥液2000~2500倍浇灌,约7~10天1次,促进花芽继续分化和抽梗。

花梗生长期管理

适宜的日夜温度28~17℃,湿度70%~85%,光照强度1.0~2.5万Lx,肥水要充足,当盆中基质微干时,用N:P:K=15:20:25的水溶性肥液2000~2500倍浇灌,约7~10天1次。如是利用高山基地催花栽培,当花梗生长至10~15cm时,运至山下基地栽培,花梗生长期间为花期调节的敏感时期,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对蝴蝶兰开花速度起关键作用,可根据发育进程及时调节温度以控制花期。当花梗生长至25~30cm时,将铁丝从花梗的后面直立的插入花盆中,用扎线或塑料夹子固定花梗,使花梗竖直向上生长。

开花期管理

适宜的日夜温度为28~18℃,如温度较高,会导致花瓣较薄,缩短花期:如温度长期低于16℃,则花朵较小,也易引起花苞脱落。湿度需保持65%~80%,湿度过高易感染花瓣灰霉病。光照强度宜1.2~2万Lx,光照过强会缩短花期,光照过低花朵色泽较差。当盆中基质微干时,用N:P:K=15:20:25与N:P:K=20:20:20的水溶性肥液2500~3500倍交替浇灌,肥水不宜过多,保持基质半湿润状态为宣。开花期应保持温室内环境相对稳定,及时调整花梗方向使花朵有良好的向光性。不稳定的光照和温度、空气不流通及过多的搬动植株等都易引起花苞脱落和花朵早谢。影响商品价值。此外,蝴蝶兰属于无限总状花序,植株在养分充足,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不断地分化生长,当花序即将停止分化时可在花梗末端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花梗不断分化增加花朵数。

病虫害防治

花期调控范文第3篇

一、花期调控主要措施

1.控制泡水时间调控花期:水仙为秋植球根花卉,具有秋冬生长、早春开花后储存养分、夏季休眠的习性。水仙的孕花期是在休眠期,收获后再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花芽分化,2~3个月形成花苞后,就可以通过控制浸泡鳞茎的时间调控花期。在浸水促花前应把褐色的水仙花的鳞茎全部剥除。对大鳞茎,还要在鳞茎上进行划割,深度为鳞茎高的1/3,以便于花梗抽出与生长。一般根据水仙浸水后至开花所需要的平均天数来确定浸水时间。我国北方浸水时间应在春节前35~45天。浸水处理的水仙鳞茎生长适温为10~18℃,温度过高会出现哑花现象。

2.通过温度调控花期:温度高低直接影响水仙的开花时期,温度越低,水仙开花时期越迟;在不超过25℃的气温条件下,温度越高,水仙开花时期越提前。在利用水仙浸水至开花所需要的平均天数确定浸水时间后,如遇天气反常,光照不足,温度过低或过高,不能按预期在元旦或春节开花时,需要通过温度调控措施,使水仙能如期开花。气温过低时,可以采取以下升温措施:用电加热器提高室内温度;用塑料薄膜建造一个小棚,把水仙花带盆和水一起放入小棚内,小棚内可用电灯或电炉加温;用60℃左右的热水浸泡水仙,每天换水5~6次。气温过高时,可能导致水仙提前开花,可用5~10℃的冷水浸泡水仙鳞茎,每天换水5~6次;或者把水仙鳞茎和水一起放到10℃左右的地方,同时注意要有光照,这样可以延迟开花时间。在元旦或春节前2~3天结束降温处理,水仙花即可按时开放。

3.通过雕刻鳞茎调控花期:一般雕刻多用于水仙造型,雕刻后经25天左右即可开花,同比正常养护,可提前开花8~10天。具体操作是:取较大的水仙花鳞茎,剥除外面包裹的皮膜,将基部残根泥土刮除,用清水洗净。用锋利的快刀把鳞茎的横面自中央微偏一侧纵切1刀,深度达鳞茎高度的1/2,可以稍伤幼叶及花葶,切勿伤及花蕾。再自鳞茎高度1/2处横切1刀,两刀汇合,切下部分鳞片,使花芽及幼叶外露。水仙雕刻完之后要及时浸泡在水中,经36~48小时,使黏液充分外流后,即可水养,水养时浸水达球茎厚度的1/3,上面盖湿巾,以利上部根系吸水。水养初期每天换水,早晚各喷水1次,15天后隔天换水,注意控制温度不可过高,可达到提前开花的目的。按照开花时间需求,雕刻时间一般提前30天左右。若要在圣诞节、元旦开花,则可于11月底、12月初雕刻;若要在春节开花,则可于翌年1月中旬雕刻。

4.喷赤霉素调控花期:若水仙花生长慢,可在花序还未能抽出时,喷施1~5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来促进开花,但必须注意,如果赤霉素喷施的浓度过高,水仙的叶会徒长、披散,花茎细弱。

二、延长花期的方法

1.合理控制温度:水仙喜寒怕热,开花后温度越低,花期越长,反之则短。当室温在23℃或高于此温度时,花期只有7天左右;15~20℃时,花期可达10天左右;8~12℃时,花期可长达15~20天。因此,水仙在生长期要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在花蕾欲放时要移至室内冷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温度均衡。只要有一定的低温环境,便可有效地延长花期。

2.适时适量追肥:孕蕾后水仙对养分的需求量更大,此时鳞茎内的养分不足,故生长后期应适时适量进行施肥。从孕蕾开始,每隔7~10天向盆内施入0.5克磷酸二氢钾或2毫升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直至花谢。追肥后水仙植株生长健壮、花蕾大、花朵多,花期可延长5~7天。

3.低温冷藏处理:在水仙花苞开放1~2朵时,可将水仙鳞茎从盆中取出,用小塑料袋装好,放入冰箱储藏室内储存,数日后取出放在花盆内继续养护,仍可正常开花。

4.病虫害防治:水仙刺足根瞒为害期长,严重影响水仙花观赏效果。有效防治方法是用三氯杀蛹醇1000倍液浸球0.5小时。水槽休闲时,将水灌满槽,用薄膜覆盖日晒,也是消毒的好方法。水仙的主要病害是大褐斑病,防治方法是自3月份开始,每10天用百菌清500倍液喷1次,可有效抑制其蔓延。(彩图参见81页图6)

花期调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花期;调控方法

1 生物学特性简介及其分类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茎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平、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为典型短日照植物,临界光周期为12小时/天,生长适温为15~25℃,花芽分化适宜温度为10~15℃,昼夜温差要求3~5℃,越冬适温为4~8℃,其根部可忍受短时-10℃以下的底温。性耐寒,忌高温,耐旱怕涝,喜欢腐殖质丰富、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以偏酸性为宜。对环境湿度要求不严,能完全适应日光温室内调控技术生产。

按照自然花期分为春菊(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夏菊(花期5月下旬~8月);秋菊(花期10月下旬~11月下旬);寒菊(花期12上旬~次年的2月)。一般来说,植物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及开花,与日照、温度及栽培等环境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不例外,的生长发育对日照的强度和长度极为敏感,但因种类及品种的不同,所需要的日照、温度等条件也不同,开花期也就不同。

2 园艺栽培措施调控

2.1 控制生长开花期

从生长到开花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限,开花不但与品种及本身的开花生理有关,还与不同季节的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可根据供花需要,选择合适品种,在不同季节与环境条件下,通过人为控制繁殖期、萌芽期、移植期、上盆期、翻盆期来控制的花期。

2.2 调节扦插过程

每年5月中旬~6月初,选择母株根茎处萌发的长势茁壮、丰满抱头的一代脚芽。选取8~10cm左右长度,用修枝剪在叶片下0.5cm处剪取做插穗,下半部叶片打去,选择合适粗度的木棍在基质中以5cm以上的株距插出4cm左右深的小洞,将插穗插入,用手指轻挤,不留空隙。扦插后3~5天内要求遮阳, 苗床要采用喷雾装置,提高插穗周围空气湿度,降低基质湿度。珍珠岩苗床可以直接浇水,但生根前要经常喷水,保持叶面湿润。一般扦插20天左右生根,待插穗基部有丰富的根系时即可上盆。

2.3 控制生长速度

采取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可调节的生长速度。调节的效果依品种及摘取量的多少和季节而不同。对当年生枝条,在其生长季节内早修剪则早长枝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于主芽开花;摘取顶芽5顶蕾,有利于侧芽、侧蕾开花;环割使养分积聚于上部花枝,有利于开花;秋季结扎枝条,可使叶片提早变色,嫁接带花芽的接穗,可使其提前开花。

2.4 调节水肥

土壤水分的多少,对花芽发育和开花影响很大。可根据开花预期,通过调节土壤湿度来调节开花期。如花蕾发育迟缓,可加大浇水量和叶面喷水;花蕾发育过早,则控制浇水,保持土壤适当干燥。施肥也是有效的促控措施,一般在现蕾前,以氮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在孕蕾和开花阶段,以施磷、钾肥为主。应薄肥勤施,菊株转向生殖生长时,可暂停施肥,以利花芽分化,待现蕾后露色前,重施追肥。秋季每周可用0.1%~0.2%尿素和0.2%~0.5%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可使叶色浓绿和花芽分化,花色鲜艳而有光泽。浇水应适时适量,有干有湿,不可过湿或积水,以免根系腐烂。定蕾前要多喷水,使菊苗矮壮,节密叶肥,不赤脚。在2次摘心前,结合浇水施肥,每半月中耕1次,松土除草,对旺长植株可斩断根系,控制徒长。如果长势仍旺,可采用2000~2500mg/L的B9喷雾,进行控制。同时定期进行转盆,以免根系在盆下生长。

3 光照调控

秋菊是中的大家族,它品种多、花型好、花色全,是栽培最为广泛的品种。秋菊又为中之佼佼者,花大色艳,花型多姿,因属于短日照开花类型,花期的调控已成为对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种类居多,我们在研究光照对花期调控的影响时,决定以秋菊为例,进行讨论。

秋菊营养生长期长,花期短,补光处理后进大棚增温的于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等节日开花。秋菊接受每天14小时长日照处理,其中自然光12 小时人工补光2小时。植株营养生长期加长抑制了生殖生长的出现,当停止补光后进入大棚增温培植,日照减少到10~11小时, 处于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土温升至10~12 ℃正是诱导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植株从而孕蕾开花。

3.1 光照时数

秋菊的促成栽培,是根据的花芽分化需要短日照条件的特性,通过对秋菊进行短日照处理使其提早开花。其方法是用黑色塑料薄膜、遮荫网等不透光材料在早晨和傍晚遮去秋菊的自然光照,将每天的光照时间控制在9、10个小时。在做短日照处理期间,必须连续遮光,不可间断,不得有丝毫的透光,遮蔽物上的洞孔及夜晚路灯、汽车灯等都会影响短日照处理效果。同时在做短日照处理时,又要保证在光照时间内有充足的光照及适宜的水肥管理。不同的品种对短日照处理时间的长短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株高25~30cm的秋菊在白天15~20℃,夜间10℃左右的条件下,10~15天可完成花芽分化,45~55天,当花蕾充实并着色后,即可撤除遮蔽物。

秋菊的抑制栽培,是通过对秋菊进行长日照处理使其延迟开花。其方法是当秋菊长到25~30cm时,开始进行补充光照。一般是在天黑前在距离秋菊l米左右的上方用普通的白炽灯泡进行光照处理,使每天的光照达到15小时左右,如白炽灯泡再配置锡箔反射罩效果会更好。秋菊在长日照处理条件下,营养生长继续,花芽的分化受到抑制。停止长日照处理,花芽开始分化并现花蕾。温度白天20℃,夜间15℃左右,约60天即可开花。

3.2 光照强度

据研究,补光抑制花芽分化的光照强度以5~10Lx为下限照度,但在生产实践中,为防止电压不稳使光照强度减弱,要用40Lx以上的光照进行补光,并要经常使用照度计实测光照强度。

3.3 光质

不同光质对营养生长生理和开花生理机制的作用不同。就一定品种而言,秋菊在自然光质、光强、光周期下的始花期和花期是相对稳定的,往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调节光质可加以改变,据研究,蓝光光质有利于茎叶生长和侧枝产生,形成丰满株形,并能提前花期。

3.4 补光和遮光

3.4.1 补光。通过人工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至14小时以上,以延长的营养生长期,抑制生殖生长,不让其过早地花芽分化。补光开始时期应在菊株摘心后10~15天,侧芽长至10~12cm,花芽尚未分化时,若花芽已分化时进行补光,会促进柳叶形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停止补光后到花芽分化需10~15天,从花芽分化到开花需50~55天,共计60~70天,因此补光结束期应掌握在开花前60~70天。停止补光时间,应根据供花时间,季节以及当时的气温高低酌情而定。如选择晚菊品种,于10月初出现花蕾但未透色时,除每天接受自然日照外,于日落后补充光照。可在花蕾上方1m处装100瓦日光灯,造成长日照环境,使其处于含苞不放的状态,在预期开花前15~20天停止补光,恢复短日照条件,届时花即开放。

3.4.2 遮光。遮光处理可提早开放,一般正常花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的,如欲提早于国庆节开放,利用其短日照的生理特性,可于立秋开始遮光处理,从7月上旬开始根据不同品种,陆续放入短日照棚内。每日下午将黑布放下,使之完全断光,翌日8时将黑布卷起使之照光,遮光14小时 ,光照10小时,在遮光过程中,为防止棚温过高,引起徒长,可在夜间9时左右,将黑布卷起通风,天明前再将黑布放下,自遮光之日起经25天左右大部分花蕾形成,45天左右大部分开花。若现蕾后每天再将光照缩短为8~9小时, 可进一步促其提前开花。光照阶段的遮光处理应连续进行,不能间断。遮光处理的天数因品种而异。经遮光处理的植株,当花蕾吐色后,应及时将移到短日照棚外接受自然光照射。

4 温度调控

通过人为调温也可调节花芽分化和开花期。夏菊开花需要的温度较低,在10~13℃花芽分化,其后在15~20℃条件下很快就能开花,但若花芽分化低于10~13℃,开花往往推迟。花芽分化后,如花蕾发育过快,可略降低温度;当花芽发育慢时,可适当增温来促进发育和开花。增温处理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在冬季通过增温促进幼苗生长,利用冬季自然短日照的特点,也能使提早开花。通过光照发育阶段后,若遇27~28℃以上高温天气或10~12℃以下日平均气温,都会影响开花,高温季节要降温,冬季应增温。如要五一节开花,就要在12月下旬剪除的地上茎,并将盆栽菊转移到15~25℃的温室里,不久从老蔸根基发出许多幼芽,每盆留1~2条健壮苗,3月中旬现蕾,4月下旬开花。

5 激素调控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的效应比较复杂,它依调节剂和植物品种不同而异,也与处理的浓度、时间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用不同浓度的B9溶液喷施可使其茎秆矮化,叶绿素含量提高;用一定浓度的GA3处理,可使花芽分化提前,并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叶面喷施烯效唑可使植株显著矮化,叶绿素含量增加,花期推迟,观赏期延长。

研究表明,NAA、GA3、PP333等生长调节剂对在短日照下有延缓开花的作用。叶面喷施NAA和NAA+IBA都可推迟秋菊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在NAA50~400mg/L范围内推迟时间随浓度提高而延后,NAA+IBA组合处理对花期延迟的效果比二者单用的好,在延迟开花时间的长短上,不同品种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品种对短日照时间要求不同有关。由于品种对短日照敏感性不同,因而生长调节剂使停留在营养生长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因而秋冬使用化学调控时选择对日照钝感型的品种可望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生长调节剂处理与延长光照处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生产中应用待进一步研究。

6 总结

我们对于本身的生理机制、生化过程的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对的品种保护和分类做得也不够完善,甚至对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不同品种的影响还知之甚少。这些,都是我们急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刻苦钻研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对进行合理的花期调控,使之更好地为人们的需要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丰,和立君.如何使在国庆节开花[J].北方园艺,2000(2)

2 张后勇.秋期调控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5(3)

3 赵建波.花期调控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4(10)

花期调控范文第5篇

调整播种期

花卉植物从种子出芽到开花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按一定速度和时间期限进行的。因此,掌握花卉植物从播种到开花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期或扦插繁殖期,来有效地控制开花期。如果要让一种花卉在指定时期开花,必须熟悉它在当地的生长习性。如万寿菊在扦插生根后约6周~8周开花,要想让它在需要的时间开花,只需提前6周~8周扦插并满足它开花所需的其他条件就可以了。矮型翠菊,从播种到开花需要的时间是15周16周。可根据花期需要的不同,来决定播种期。如使其5月,6月开花,可提早15周~16周在1月~2月间温室内播种,如要在6月一7月开花,在露地4月~5月间播种。在7月上旬播种可于10月初开花。如要使有此花卉在“十一”开花的播种期是鸡冠花6月初、百日草7月上旬、金鱼草5月上旬、万寿菊7月中旬播种。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掌握栽培品种的开花期特性,不能凭经验确定。

采取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修剪控制

对一二年生草本花卉采取摘心、摘蕾、剥芽、摘叶等修剪措施,以调节植株生长速度,促使营养物质再分配,以达到控制开花期的目的。通过摘心、摘蕾,可促进侧芽萌发,可延迟或延长开花时间。常用的摘心方法控制花期的有一串红、千日红、万寿菊等;剥去侧芽、侧蕾则可以减轻养分的消耗,使营养物质集中供应顶端花芽,有利于促进早日开花,并促使开出的花朵更大、更艳丽。

如一串红在10月初开花,可于9月5日前将顶端花蕾全部摘除,以后新生的花蕾可正值节日盛开;早春开花的石竹,可于7月份齐地面进行重剪,8月份即能重新长出新枝叶,于9月~10月份可再次开花;金鱼草于7月下旬重剪,加强肥水管理,可于“十一”期间再次开花;盛花期的矮牵牛,将枝条剪短保留基部2 cm-3 cm,可重新生枝再次开花。

水肥控制

花芽分化需要适宜的水分供应。水分不足,花器官的形成会受到抑制:水分过多易造成植株徒长,也会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期。在花芽分化期的水分管理必须合理,且通过控制土壤干湿度进行花期调控。

对于花期持久和开花量大的花卉种类,在开花后期可以增施氮肥的。延缓植株衰老,延长开花期。开花前施用过量的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使花期推迟,影响开花的数量和质量。开花前追施适量的磷、钾肥,有明显促进开花和提高开花质量的作用。

温度调节

增温处理

增温处理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芽分化。冬季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一般不开花,在花芽已形成的条件下,通过人工增温处理,可打破休眠状态,促进植株加速生长,提前开花。

采用增温处理,应逐步提高温度,最后温度控制在白天22℃~26℃,夜晚12℃~15℃的条件下,同时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给枝叶喷水。

经过春化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低温温室花卉,如石竹、雏菊、三色苴等均可通过增温处理来促进开花。对于夏秋季开花的草本花卉。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开花也逐渐稀少,甚至遇霜倒苗,可及时移至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增温保护处理,能使其继续生长并延长花期。

降温处理

降温处理用于满足植物的越冬春化要求或对已形成花蕾的植株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对需要春化处理的花卉,如瓜叶菊、报春花、月见草、虞美人等二年生草本花卉,在栽培中首先要进行春化处理,在0.6℃的低温条件下提前处理30天~60天再逐渐增温,可提前开花。

在花蕾形成或绽营初放时,给予低温冷藏处理。可达到推迟开花和延长开花期的效果。生长在温带地区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花卉,在春季尚未回暖前,对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植株继续给予2.5℃的低温环境,可延长休眠期,推迟开花期。原产于夏季凉爽地区的花卉,遇上夏季高温炎热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其继续开花,甚至终止开花。如采用降温处理技术,保持28℃以下的环境温度条件,能使植株处于继续活跃的生长状态,从而继续开花,收到延长花期的效果。

掌握温度高低

秋播盆栽的草花如三色堇、金盏菊等在冬季放入温室内,保持10℃~12℃的室温将会提前在冬春开花。要推迟花期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如瓜叶菊在冬季或早春将其放入低温室内,3月初天气转暖时再转入冷室,可推迟花期至4月中下旬。盆栽的藿香蓟在早霜到来前移入温室内,保持20℃以上温度。在冬季可继续照常开花。

光照调节

根据花卉植物对日照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三大类。长日照植物开花。要求每天的日照时间必须超过1 2 h,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每天的日照时间不能超过12 h;中性植物的开花习性与日照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一般春夏季开花的二年生花卉多为长日照植物,秋冬开花的一年生花卉多为短日照植物。

根据花卉植物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内在关系进行的花期控制,可分为长日照处理和短日照处理两种技术措施。对于长日照花卉植物,进行短日照遮光处理可以延迟开花,进行长日照加光处理可提前开花;对于短日照花卉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可以延迟开花。进行短日照处理可提前开花。

长日照处理

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短日照的环境条件下,温室中用灯光来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使每天的光照时间长于14 h~16 h,满足长日照花卉生长的光照条件而促使提前开花或持续开花,如蒲包花、瓜叶菊、金鱼草、三色堇等。

在短日照的自然条件下,给短日照花卉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可以阻止短日照花卉植物过早地开花。如要使从大秋开始至翌年春天一直能供应市场,在这期间对分期进行长日照处理:若对其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用日光灯补充光照,到12月可以开花,把补充光照的时间延长到11月10日,则至翌年1月上旬到2月上旬开花。

在午夜用增加人工光照以中断黑夜的技术,也可以起到抑制短日照花卉植物开花。具体做法;在午夜0:00~2:00加光2 h,把一个长夜分成两个短夜,用中断黑夜的光源,以具红光的白炽灯效果为佳。

短日照处理

在晚春和夏季的长日照自然条件下,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在天黑之前(下午4:00~5:00)和天亮之后(清晨5:00-6:00)进行遮光,以使每天的光照时间缩短至8 h~10 h,创造人为的短日照环境条件。不仅可促使短日照花卉植物提早开花,也可抑制长日照花卉植物开花。

一年生草本花卉,如凤仙花牵牛、波斯菊等多是短日照花卉植物,为使其在长日照的自然条件下提前开花,可通过短日照处理来实现。如波斯菊当每日日照时数缩短到12 h才能开花,如果在温室内提前播种,春天给以短日照处理,则花期可提前在春、夏季盛开。

中性草花通过调节温度和播种期控制花期

如美女撄作一年生栽培时,在4月下旬播种,7月即可开花,要5月~6月开花,则2月~3月在温室内播种。作二年生栽培时,可在先一年秋季播种于温室内越冬栽培,到4月~5月份即可开花。

生长调节剂处理

生长调节剂是具有高效生理活性的物质,对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和抑制两种相反的作用。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乙烯、GA、NAA、IBA、秋水仙等。其中乙烯的作用是促进花芽的分化,而GA、NAA、IBA等则主要用于刺激芽的生长。

在草本花卉着蕾后,喷洒100 ppm~200 ppm的NBA或IBA,有促进开花的明显效果;用10 Dpm~100 ppm的GA液喷洒植物顶端的叶面,能促使矮牵牛、雏菊、紫罗兰、金鱼草等花期提前10天~30天。

在应用生长调节剂处理进行花期控制时,要注意使用的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使用量必须适当,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不良后果。

花期调控范文第6篇

关键词:盆栽;设施栽培;矮化;花期调控

盆栽菊栽培方法上与现在大规模栽培的切花菊有所不同,特别在北方地区,气候条件较冷的情况下,要种植出适合“十一”国庆前后观赏的盆栽菊,必须有适宜的栽培方法。利用设施栽培盆栽菊可以避免雨水引起的病菌感染,烈日高温普照,也可以利用设施进行遮光处理,人工调节花期。

1 栽培设施的选择

栽培设施选用北方地区常见的温室大棚、露地塑料大棚。本文以塑料大棚为例,周边用防虫网代替塑料薄膜,防虫网外安装可升降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薄膜作为遮光设施,内部可安装喷灌系统,便于管理。

2 盆栽菊矮化技术

2.1 推迟扦插时间

常规扦插时间一般在4月初进行,条件允许3月份也可进行扦插。为了使植株矮化,可推迟扦插时期,也就是减少营养生长的时间。本文以国庆为花期进行处理,可以推迟到4月20号以后扦插,若是独本菊可推迟到5月扦插。

2.2 上盆浅栽

盆栽,忌大盆栽小苗,小盆养大苗。小盆栽培时可装一半土,随着花苗的生长逐渐加土,这样可以避免小苗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徒长,使花苗生长过快。换大盆后也可使用此法,但是,覆土应及时,避免影响植株生长进度。

2.3 整枝

2.3.1 摘心。摘心是栽培的常见手段,摘心的次数应视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独本菊或多本菊)、扦插时间而定。扦插较早、生长势旺、花头数较多的品种摘心次数较多,一般摘心3~4次,反之则较少,甚至不摘心。最后1次摘心时间(即定头)一般在立秋前进行。若是采用人工调控花期技术,一般最后一次摘心时间在遮光开始前10~15天,再推迟会影响花芽分化时间,影响开花。摘心后萌发的侧芽,选取生长健壮整齐的枝条留作主枝,其余较弱的枝条及时去除,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植株整齐度。即使不摘心(独本),在壮苗生长期还会萌发许多腋芽,也应及时去除。

2.3.2 平茬促脚芽萌发。春季扦插育苗较早,让生长一段时间,枝条健壮后剪去主枝,只留2片叶作为功能叶,期间不断摘除生长出的侧芽,直至萌发脚芽。选取整齐健壮的脚芽作为新的主枝生长,去掉其余的脚芽,待脚芽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即可去除原来的老枝。此法不适宜使用在扦插较晚的花苗上,可能导致脚芽莲座或脚芽生长缓慢,影响开花。

2.4 水肥管理

2.4.1 肥料管理。幼苗期不需追肥,保持水分充足即可。营养生长前期若植株过弱,叶片泛黄,可适当喷施0.1%尿素或叶面肥,至叶片转绿,植株恢复正常即可停止,遮光处理以后,可适当加大施肥量。遮光处理后停止喷施氮肥,可多施磷钾肥提高开花质量,至花蕾显色停止施肥。

2.4.2 水分管理。幼苗期应保证水分,防止幼苗缺水旱死。缓苗后进入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控水,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浇水,浇水量以维持当日消耗为主,如安装喷灌系统,开放10~15分钟即可。遮光后浇水应按“见干见湿”原则,防止水分过多造成徒长,现蕾后株型基本确定,可增加浇水量供给花蕾需求。

2.5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喷施比久(B9)、矮壮素等化学药剂来矮化植株。以B9使用最为常见,使用浓度一般为0.1%~0.2%,B9使用方法为:植株装盆缓苗后开始喷施,7~10天喷施1次,直到花蕾破膜。现蕾后,如植株生长旺盛,对长势较快的枝条可适当增加喷施浓度,但是,用量不宜过大。喷施时间以下午15:00以后为宜,便于植株吸收。

3 花期调控

3.1 遮光处理

以辽宁地区国庆期间开花为例,具体方法如下:7月中旬,选取生长整齐,枝条粗壮,高度为20~30cm的盆栽菊放于遮光设施内。下午16:00时开始遮光,直至次日早上8:00时打开,遮光16小时即可(个别品种需18小时)。遮光时,光照强度在3lx以下(无法阅读报纸的光照强度),遮光15天左右可以看见花蕾,看见花蕾后切勿停止遮光,一直遮光50~60天,待花蕾破膜后可停止遮光处理,中途停止遮光处理会造成花芽分化不完全,花蕾畸形或者败蕾。按上面时间9月初可以停止遮光处理,9月末可进入盛花期,如需开花时间有所不同,可按上述介绍的时间加以推算,均可达到定期开花标准。但北方地区进入11月份以后气温降幅较大,露地大棚做遮光生产时应注意天气变化情况,以免降温造成花蕾冻伤。

3.2 补光处理

北方地区设施必须为温室,塑料冷棚不适合补光,因为冬季温度过低不适合生产。北方地区的自然花期可在11月中旬,可观赏到来年1月,做冬季补光生产的经济价值不高,如需补光生产可参照切花菊的补光方法。

参考文献

花期调控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赤霉素;连翘;花期调控;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8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76-03

Effect of GA3 on Flowering Regulation of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GUO Cai-yun XU Ling-xia

(Yuli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n Shaanxi Province,Yulin Shaanxi 719000)

Abstract Us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GA3 treatment on in vitro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branch,the effect of GA3 on flowering regulation of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reating with 500 mg/L,1 000 mg/L and 1 500 mg/L GA3,the flowering of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advanced. Among them,the effect of 1 500 mg/L GA3 treatmen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lowering rate,and promote the flowering date in advance about 90 days.

Key words GA3;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flowering regulation;effect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隶属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唇形目(Lamiales)、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是一种落叶灌木。全世界有7种,分布于欧洲至日本,中国有4种,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及云南等省区,具有重要的园林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连翘在医学上是一种传统用药之药材,具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常作为一种观赏花灌木而应用。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多样性的要求增加,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将会呈增长趋势[1-3]。也有人将其盆栽、修剪作为室内观赏植物之用。其变种有垂枝连翘(var.sieboldii Zabel)、三叶连翘(var.fortunei Rehd),同属品种有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 Lindl.)、金钟连翘(Forsythin intermedia Zabel)(连翘和金钟花的杂交种)。

目前国内外对连翘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及繁殖技术研究较多,如《连翘的药理活性及物质基础的研究》《连翘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金叶连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连翘的花芽分化及发育的初步研究》等。目前国内对连翘的研究主要以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为主,与发育及生殖生物学相关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对连翘花期调控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使用植物激素配合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措施对连翘的花期进行调控作初步探讨,以期得出其最理想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日后连翘大范围应用于园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花期调控概述

1.1.1 花期调控的概念。花期控制又称催延花期。根据植物开花习性与生长发育规律,人为地改变花卉生长环境条件并采取某些特殊技术措施,使之提前或推迟开花,此种技术措施称之为花期控制。较自然花期提前开花的为促成栽培,较自然花期推迟开花的为抑制栽培。

1.1.2 花期调控的意义。近年来,花期调控技术在花卉栽培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发达国家,花卉控制技术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一些重大节日,如圣诞节、元旦、感恩节、复活节、情人节、母亲节等,都能通过促成栽培而使很多花卉应时开放,使得节日花卉市场绚丽多彩。日本的很多研究项目也与节日市场对花期控制的需要有关。应用花期调控技术,可以使不同花卉提前或延迟开花,从而增加节日期间观赏植物开花的种类;提前或延长花期,可以满足人们对花卉消费的需求;丰富不同季节花卉种类,调节花卉市场供销平衡,解决旺季与淡季的矛盾;实现周年开花缩短栽培期,既提高了生产价值,又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求,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观赏植物的商品价值,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种植者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花期调控的措施

1.2.1 模拟自然生境法。若使当地或外地引进的花卉适时开放或改变花期,采用与花卉原产地相同的生长发育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栽培管理,一般可获得成功。例如,若使从荷兰引进的夏季开花的唐菖蒲在我国北方冬季开花,可将其种球进行催芽处理,打破休眠,放在温室中栽培,保持温度15~25 ℃,相对湿度60%~80%,增加光照2 h,经过100~120 d即可开花[4]。

1.2.2 外因条件处理法。温度处理法(增温法、降温法)、光照处理法(短日照处理、长日照处理、光暗颠倒处理)、栽培管理法(繁殖期管理、修剪管理、肥水管理)。

1.2.3 激素处理法。激素处理的目的有2种,一种是延迟开花;另一种就是促成开花[5-6]。本次试验研究的是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水培条件下的离体连翘枝条的促成开花。

1.3 试验概况

试验时间为2009年11月24日至12月18日,试验地点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实验楼森林培育实验室、植物组培实验室。于林学院行政办公楼后绿化带采样。试验材料和工具:离体一年生连翘枝条;赤霉素(C19H22O6),上海溶剂厂生产(Q/GHPB 25-92),纯度>90%;多菌灵消毒液;游标卡尺、钢卷尺、电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双面刀片、解剖针、日光温控箱、瓷量杯、喷壶、标签、已消毒棉花、修枝剪、游标卡尺等。

1.4 试验设计

设4个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分别为:赤霉素500 mg/L(A)、1 000 mg/L(B)、1 500 mg/L(C),以清水(0 mg/L)作对照(CK)。每个处理10个枝条。

1.5 试验方法

选择生长健壮充实、粗细均匀粗度(9.0 mm)、无病虫害、芽体饱满的连翘一年生枝条,采后将枝条放在实验室的清水桶中自然低温处理2 d后进行试验。将采集回来的连翘休眠枝条,剪成40 cm长且每枝上芽量相当的小段,并保证上剪口平剪,下剪口斜剪。下端距剪口10 cm以下的花芽全部抹除。先用清水冲洗2遍,再用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全面消毒。然后每10枝作为1束,每个枝条贴上各自的处理类别。放在标有不同处理浓度(500、1 000、1 500、0 mg/L)加水的瓷量杯中。量杯内加水体积为量杯的2/3。查数每枝条上连翘的花芽数,用游标卡尺测量枝条的下端距剪口2 cm处的枝条粗度,取东西、南北方向,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枝条粗度。然后给每个枝条上各个花芽缠上消过毒的棉花薄片。最后往缠住棉花的花芽上滴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将处理好的枝条于2009年11月28日放进组培实验室日光控温箱内,开始进入试验观察阶段。

1.6 观测内容与方法

每天记录温控箱的温度(温度控制在20~25 ℃范围内),为各种浓度处理的枝条滴加赤霉素液(CK只滴加清水),且每天给枝条喷雾状水2~3次,把枝条湿度控制在70%~80%。隔2 d把量杯的水换1次,观察记录每个枝条上花芽萌动数和开花数,为各组处理枝条拍照记录其发育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连翘枝条开花情况见表1。从图1可以看出,清水、温度、湿度、光照相结合处理连翘离体枝条和用赤霉素(GA3)、温度、湿度、光照相结合处理对连翘开花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用赤霉素(GA3)500、1 000、1 500 mg/L浓度处理连翘离体枝条的开花日期比对照处理连翘枝条的开花日期明显提前1周左右,开花数目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开花数目。花朵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处理的花朵,证明赤霉素(GA3)对连翘花期调控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就500、1 000、1 500 mg/L等3种浓度处理连翘枝条的开花状况相比较而言,500、1 000 mg/L 2种浓度处理的效果相差不大,仅为1%,但是明显高于用水作对照处理的结果。而1 500 mg/L浓度处理连翘离体枝条的开花效果却显著优于用500 mg/L和1 000 mg/L处理的效果,充分说明1 500 mg/L浓度的赤霉素是本次连翘花期调控试验处理浓度中最适宜的浓度。

从图2可以看出,同对照(水)处理连翘离体枝条开花率7%相比较,赤霉素(GA3)500 mg/L浓度处理连翘枝条的开花率19%,高于对照处理开花率12个百分点。说明赤霉素(GA3)500 mg/L浓度对连翘花期调控有促进作用;1 000 mg/L浓度处理连翘枝条的开花率18%,高于对照处理开花率11个百分点,说明赤霉素(GA3)1 000 mg/L浓度对连翘花期调控也有促进作用;这2种浓度处理枝条开花率相差不大,高于对照11~12个百分点。1 500 mg/L浓度处理连翘离体枝条的开花率30%,高于对照23个百分点,且高于前2种浓度处理开花率的11~12个百分点。说明赤霉素(GA3)500、1 000 mg/L浓度对连翘花期调控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及1 500 mg/L浓度处理的效果。充分证明赤霉(GA3)1 500 mg/L浓度是本次调控连翘花期提前试验的最适浓度。

从图3可以看出,12月3―18日,赤霉素(GA3)500、1 000、1 500 mg/L等3个浓度及对照(水)处理下的连翘枝条开花数目情况。12月9―17日是所有连翘开花盛期。1 500 mg/L浓度处理的连翘离体枝条开花数明显高于500、1 000 mg/L 2种浓度处理的开花数。不论从开花日期还是开花数目上分析,用赤霉素(GA3)处理过的枝条都明显优于对照(水)枝条,充分说明出霉素(GA3)对连翘的花期调控是有相对的促进作用,尤其1 500 mg/L浓度的赤霉素(GA3)。这一结论是相对于其他外在因素,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皆适宜的条件下而言的。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得出,赤霉素(GA3)对连翘花期的调控有相对一定的促进作用,1 500 mg/L(GA3)浓度的赤霉素是本次连翘花期提前调控试验的最适浓度。在本次试验只做了500、1 000、1 500 mg/L等3种浓度的试验处理,而没有做更高浓度的试验处理,可能高于1 500 mg/L浓度的赤霉素对连翘的花期调控有更好的效果,有待于今后的试验论证。

此次试验得出的500 mg/L浓度处理连翘枝条的开花数及开花率与1 000 mg/L浓度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明显。后者处理的结果略低于前者处理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试验误差或者所选取的枝条的差异导致;也可能就是连翘对赤霉素有一个适应区间,在高于某一个浓度或者低于某一个浓度范围内连翘都可能受到影响,与试验地露地生长的连翘开花时间(3月中下旬)相比,该试验使花期提早了90 d 左右,由此可知,通过赤霉素(GA3)处理可以改变连翘等观赏木本花卉类的花期;在试验中还发现,试验材料连翘枝越粗壮,芽体越饱满,对催花的影响越大。

温度、湿度对连翘开花的影响。在温控箱温度控制在20~25 ℃范围内,在对连翘枝条的湿度控制在50%~60%,发现花芽萌动处于停滞状态,当把湿度调整至70%~80%时花芽萌动迅速。说明在对植物花期调控的诸多因素中温度和湿度是2个决定性的因素,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影响因素,高温条件下的枝条生长必须有高的湿度,以保证其水分的需求,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有高的湿度提供的情况下也必须保证有与其相适应的高温,否则枝条、芽会停止发育甚至腐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5-6]。

连翘花芽萌动及开放时,最开始萌动和开放的是枝条顶端的花芽,这符合植物生长的相关性理论。顶端优势决定了不论是地上生长植物还是离体枝条,其生长规律都是按照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的。其次就是最下端靠近培养液(水)的花芽先萌动开放。这说明花芽的萌动与开放需要十分充足的水分供给。从而证明观赏植物花期调控的各调控因子中,要十分注意水分的合理调配[7-10]。

本次试验于2009年11月25日至12月18日进行连翘离体枝条花期提前调控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以后进行观赏植物的花期调控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花期调控方面的教学实验提供参考数据。

4 参考文献

[1] 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旭辉,江莎,李一帆,等.连翘的花芽分化及发育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6,33(2):426-428.

[3] 杨玉芳.观赏植物花期调控的方法及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7):46-48.

[4] 马光恕,霍宏图,高玉刚.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J].现代农业,2005(4):3-5.

[5] 王少平,冯富真,黄镶.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连翘切枝催花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62.

[6] 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叶自新.观赏植物花期的化学调控(上)[J].中国花卉园艺,2004(12):32-33.

[8] 曲波,张微,陈旭辉,等.植物花芽分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109-114.

[9] 孙会军,雷家军.赤霉素对君子兰花期调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8(4):172-174.

花期调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郁金香;花期调控;研究进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73-03

Advances in Control Technology of Tulip Florescence

Mo Baoying

(Nanhai Bureau of Agriculture & Forest & Fishing,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key technology of tulip flowering regulation,and summarized recent researches about temperature,illumination and hormonetulip controling tulip flowering regulation,then clarified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tulip blooming control technology. Finally discussed problems in tulip flowering regulation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own research.

Key words:Tulip;Flowering regulation;Research advance;Prospect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L)属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为国际著名的球根花卉。因其花色丰富、花型典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国外驯化引种,90年代后开始大面积栽培,已成为休闲观赏和绿地花卉的首选。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郁金香自然花期开花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尤其是在元旦、春节和“五一”等重要节假日,常常出现花期错位和开花期过短等问题。另外,郁金香的花期影响着郁金香育种工作的进程。因此,郁金香花期调控研究意义重大。笔者从温度控制、光照控制、激素处理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郁金香花期调控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以期为郁金香花期调控技术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郁金香具卵形鳞茎草本,横茎约2cm,纸质外层鳞茎皮,在里面茎部和顶端有少数伏贴毛。叶3~5片,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茎高20~60cm,常顶生大花,花色极其艳丽,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花型优美,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钟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单瓣也有重瓣。

2 生态习性

郁金香原产中东地区,适应夏季干热、冬季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翌年2月上旬左右开始形成茎叶,3~4月开花,开花适温为15~20℃,单朵花能开放10~15天。8℃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可耐零下14℃低温,适宜温度为11~15℃,6月中下旬开始收获,鳞茎在挖起贮藏期间完成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5℃。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等条件,忌碱土和连作。

3 郁金香花期调控的途径与技术

3.1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郁金香花期最主要因素。调节温度可以使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开花,也可使不同品种在同一时间开花。目前郁金香低温处理主要有5℃、9℃以及冷冻处理。通过控制处理的温度和处理的时间,可以有效的调控郁金香提前或延后开花。

3.1.1 花期提前控制 提前低温处理郁金香种球,促使其花芽提早分化,提前打破休眠,使其花期提前,这种处理技术称为“促成栽培”。低温处理时间长短决定郁金香开花早晚。处理时间越长,开花越早[1]。可以通过延长低温处理时间来缩短温室生长时间,降低生产成本。郁金香种球在20~25℃条件下风干,于7月底在13~15℃条件下预冷处理4~5周,然后5℃冷藏40~50d,11月中旬种植,花期平均可提前约40d[2]。郁金香“阿普多美”经过5℃处理后,在12月初栽植于15~18℃条件下,可提前在春节开花[3]。张辉等研究得出,5℃低温处理+冬季覆盖+生长期施肥的处理方式可使郁金香“红色印象”花期提前9d,为郁金香“红色印象”最佳的短期花期调控方式[4]。赵春艳等则提出,郁金香栽培温室温度应分段管理[5]。

3.1.2 花期延后控制 郁金香延后栽培有生根阶段、抑制生长阶段和生长阶段3个阶段。抑制生长阶段决定花期延后的时间。抑制生长阶段越长,延后的时间就越长。抑制生长的时间和温度是郁金香延后栽培的2个重要问题[6]。August将在9℃生根后的箱栽郁金香,放在-2℃条件下抑制生长[7]。闫杰和罗庆熙将经9℃预冷处理过的郁金香鳞茎,11月种植于9℃条件下2~4周。待根系生长发育后,再置于-1.5~-2℃的冷冻室抑制其生长[3]。庞长民等试验结果表明,箱栽露地生根、发芽+冷藏是较好的延后栽培办法。在4月中旬,每隔3d出库一批,可确保在“五一”开花。若有提前开花现象,可先移回冷库低温保藏;若生长慢,可用薄膜覆盖来促进生长。并推荐阿波罗、阿波罗美人、金色阿波罗、阿波罗精华为适宜延后栽培品种。郁金香“阿普多美”经过5℃处理后,在12初定植于2~5℃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到3月初再移入15~18℃条件就能延后到“五一”开花[8]。

3.2 光照控制 郁金香对光需求不是很严格,温室各个角落均能生长,但是花期受光强、光周期和光质影响显著[9]。在生根期用遮阳网覆盖和在发芽刚出土时用膜覆盖均具有明显的花期调控作用[10]。遮光对郁金香的生长有延缓作用[6],遮荫处理的郁金香花期较对照组延后了3~4d[11];刘云认为,每30m2悬挂1盏200W高压钠灯,从2叶期开始每天补光3~5h,可以提前花期[12]。沈红香等补光研究得出,除白光外,UVA、UVB、红光和蓝光等不同光质均不同程度提前郁金香的初花期,延长盛花期的持续时间,且能提高开花的整齐度。其中,蓝光补光处理使郁金香花期显著提前,这可能和植物体内有一种蓝光受体有关。此外,光照处理时要确保材料受光均匀[13-14]。

3.3 激素处理 内源激素对植物花期起决定作用,而外源激素可以影响内源激素[15]。因此,施用外源激素可以打破花芽的休眠,达到调控花期的作用[16]。目前研究常用的外源激素有6-BA、萘乙酸、B9、乙烯利和赤霉素等。郁金香为温度敏感型植物,露地栽植的大环境温度很难控制,因此通过外源激素来调控郁金香的花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6-BA和KH2PO4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化学制剂能显著提高郁金香衰老期POD、CAT和SOD 3种抗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从而延长开花期[17]。CEPA 100mg/L+GA3 100mg/L+KT 100mg/L激素组合处理对打破休眠、促进花期效果显著[18]。在郁金香株高为7~10cm时用GA3进行处理,可使郁金香花期提前10~15d[19]。将GA3和6-BA混合液滴入叶丛中,能够弥补低温的不足,并能在郁金香促成栽培中有效防止盲花[20]。可见,赤霉素可以部分地代替低温处理的作用[21]。

外源激素可以直接起作用,同时还可以引起内源激素发生改变,加上多种激素与其他外界条件的混合效应,因此,外源激素的花期调控效应是很复杂的。另外,激素调控郁金香花期的研究多是通过作用于植株生长来间接调控花期,这是因为郁金香很快完成花芽分化,很难用外源激素控制,致使应用外源激素直接作用于花芽分化来调控郁金香花期作用并不显著。

3.4 其他 郁金香去皮处理比对照开花提早了5d[22];微量元素B、Mg、Mn均可使郁金香花期增长,有利于克服花期短的缺点,Mn能提前郁金香花期,B能使郁金香开花时间延后[23]。浇水可以降低土壤和地表温度,推迟花期[24];郁金香品种不同,花期也不同。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的郁金香,再加上遮荫和浇水等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延长花期,达到渐次开放,此起彼伏的效果。可见,品种选择、去皮和水肥管理等栽培管理技术对郁金香花期影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温度、光照和激素等主要影响因子的过程,要做好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保鲜运输等工作。

4 结语

目前关于郁金香花期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多为通过环境条件来控制花期,比较粗放,多半局限于生产实践经验。郁金香开花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有效光照、最佳激素配比及其与其他影响因子的交互效应,尤其是对影响郁金香花芽分化及花器官发育的基础研究很少。另外,常见的郁金香盲花是郁金香花期调控研究中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后续研究应在郁金香成花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温度、光照、激素和栽培技术等的交互研究以及分子基因方面的深入研究,最终实现郁金香花期的精准调控,更好地应用于生产。郁金香花期调控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大大推动郁金香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产业化进程,同时对其他花卉花期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琳琳,史益敏.郁金香种球冷藏与花期调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01:30-33.

[2]王甜甜,刘雯,余展深.郁金香促成栽培初步研究[J].现代园艺,2012,02:5-8.

[3]闫杰,罗庆熙.郁金香的促成栽培及采收保鲜[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08:42-44.

[4]张辉,刘娜,魏钰.郁金香露地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143-144+152.

[5]赵春艳,刘亭亭,李勇,等.5℃郁金香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2,05:84-86.

[6]庞长民,刘安成,杨玉秀,等.部分郁金香品种的花期延后栽培技术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9:152-156.

[7]August D H.Holland bulb forcer’s guide.5th edition.The Netherlands:The International Flower Bulb Centre:1996,54,10.

[8]庞长民,杨玉秀,刘安成,等.“五一”黄金周郁金香延后栽培技术的研究[C].中国测绘学会,2003.

[9]吴丽萱.郁金香促成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0,09:13.

[10]赵统利,朱朋波,邵小斌.不同覆盖处理对切花郁金香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7,01:94-95.

[11]王晓冬,张华艳,韩红娟.光照强度对郁金香生长和开花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23:87-89.

[12]刘云.郁金香促成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5,03:70-71.

[13]沈红香,沈漫,程继鸿,等.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郁金香生长和开花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01:16-18.

[14]徐景智,李同锴.温室大棚作物生长发育对光色选择性吸收的研究进展[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2):202-207.

[15]魏钰,张辉,孟昕,等.外源GA_3和6-BA对郁金香鳞茎内3种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3,02:161-166.

[16]孙自喜,张波,韦廷春.花卉花期的科学调控技术[J].吉林蔬菜,2007,(4):68.

[17]杨玉秀,孙群,李学俊,等.复合化学制剂对郁金香花期生长和衰老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1:102-106.

[18]韩昊君,孙晓梅.激素处理对郁金香花期调控及切花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05:5.

[19]于淑玲,李瑞国.郁金香切花栽培新技术[J].北方园艺,2005,(2):31.

[20]彭子模,李进,尤努斯居玛.植物生长物质与花卉花期的控制[J].生物学通报,1996,31(10):7-8.

[21]张克中,赵祥云,王树栋,等.低温及赤霉素GA3处理对郁金香促成开花的作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9,03:22-25.

[22]孙其文,徐暄,左文中.切花郁金香的生育特性与植物学性状及花期调控研究[J].北京农业,2012,30:12-13.

[23]曹玉梅.微量元素对郁金香切花品质的影响[J].青海农技推广,2008,03:24-26.

[24]张绪祥.延长郁金香花期的几点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7,09:63-64.

花期调控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鲜(切)花;衰老;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4852-05

Advances on Studies of Senescence and Florescence Control in Fresh(Cut) Flower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LI Yan-mei1,WANG Han1,HAN Wen-zhong2,YANG Ying-jun1

(1.Department of Gardening & Forestr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Henan, China;

2.The Government of Cangtou Town in Henan Province, Xin-an county, Xin-an 471814,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short florescence and the rapid senescence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have already significantly restricted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many researchers focus their studies on the florescence prolonging and the senescence control. The advances in senescence physiology and florescence control in Paeonia suffruticosa are reviewed in detail for the past 20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Paeonia suffruticosa is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 Paeonia suffruticosa; fresh flower(cut); senescence; florescence regulation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不仅增加了河南洛阳和其他牡丹产区的旅游收入,而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但是由于牡丹花自然花期较短,一般为7~10 d,且过于集中,可谓是“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使牡丹的观赏质量和产区的经济效益都受到了较大影响。据预测,如果牡丹花期延长1 d,将会增加1 000万元的旅游收入,同时一些其他的积极意义尚未计入。因此研究如何延长牡丹鲜(切)花花期及其调控技术、培育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牡丹花期延长及调控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牡丹鲜(切)花衰老机制、花期调控和延迟开花措施等研究进展。

1 牡丹鲜(切)花衰老机制研究

1.1 牡丹开花生物学研究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对牡丹开花生物学、栽培环境和花期调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忠敏[1]认为牡丹开花生物学与温度密切相关,而且温度是主导因子,但水分和光照也不可缺少。刘克长等[2]也认为影响牡丹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日照,并且认为可用3月中旬到4月上旬的活动积温(>0 ℃)和日照总时数两个因子作为花期预报的基础,拟合出二元回归预报方程,并对历史上的相应时期进行拟合,发现其准确率可达100%(允许误差为±2 d)。蒋勤等[3]研究认为要使牡丹花期延迟到夏季开花,宜选用的品种应该是瓣化程度较低的类型。高志民等[4]和弓德强等[5]则研究了栽培措施对花期的影响,他们分别施用多效唑(PP333)、B9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冬季催花牡丹花朵(花器官)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这些生长延缓剂对牡丹有显著地促进成花作用,同时高志民等[6]研究了催花基质附加温处理的催花效果,认为通过栽培基质加温,可以促进催花花大色艳,花期提早、质量提高。江德娥等[7]研究认为南方牡丹催花前使牡丹植株经过20~30 d的0 ℃低温处理,才能完成花芽分化与发育,促进开花。所有这些基础性的探索与研究,为人们认识牡丹的开花生物学和人为调控花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牡丹的反季节催花生产才逐渐实现商品化和程序化。

1.2 牡丹鲜(切)花衰老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对牡丹鲜(切)花衰老过程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目前人们有了一定认识,已经清楚其衰老是一个有许多因子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8-16]。在衰老过程中,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变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它们的含量与变化与花朵衰老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10,17]。另外,与其他生理过程一样,衰老也同样受许多环境因子(如营养亏缺、病原物入侵、缺水、光照和温度失常等)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如乙烯、ABA、水杨酸、Ca2+、O3、外源乙烯等)的诱导[10,18,19],这些因子和化学物质可作为衰老信号的传递分子参与衰老过程。牡丹在开花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在膜脂过氧化作用中发生了一系列自由基反应,导致膜脂趋于饱和化,使切花衰老。Miller等[20]研究表明,牡丹花衰老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调控而导致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结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1.3 内源激素变化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器官致衰内源激素,最近研究表明,牡丹鲜(切)花的衰老都与乙烯的释放与作用密切关联。栽培的牡丹品种多是天然或人工杂交后代,因此不同品种在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和乙烯释放类型也不尽相同[16,21-23]。如史国安等[24,25]研究表明,洛阳红花朵中乙烯释放量呈典型的跃变型,跃变高峰出现在盛花末期,乙烯的大量产生导致了牡丹切花的快速衰老。杨秋生等[26]对品种胜丹炉研究发现,随着衰老进程推进,乙烯释放量有一个明显的高峰。王荣花等[21]研究指出另一切花品种赵粉也属于呼吸跃变型。郭闻文等[23]进一步探讨了牡丹切花中乙烯的释放速率与ACC含量变化、ACC合成酶(ACS)与ACC氧化酶(ACO)活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牡丹内源乙烯的代谢可分成3种类型:类似跃变型,以春红娇艳为代表,乙烯跃变峰出现在盛花期之前,比开花初期和衰老期均高出2倍以上;类似非跃变型,以层中笑为代表,乙烯生成量均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上下波动的幅度很小;类似末期上升型,以百花丛笑和洛阳红为代表,乙烯生成量至衰老期仍持续上升。除了对内源乙烯发生作用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外,外用乙烯对花器官的发育与衰老也有重要影响,而且发现不同种类的花以及同一种花在不同发育时期对乙烯的敏感性不同[22,27-28]。

除了乙烯之外,还有其他激素参与了衰老进程的调控。魏文辉等[29]认为衰老过程中ABA含量多次出现高峰,每次高峰过后牡丹(鲜)切花衰老进程就会加剧1次,而且在低温下ABA含量更高;CTK含量在低温下比室温下含量高,而且维持高含量的时间也更长;IAA含量变化只出现了1次高峰,低温冷藏下IAA含量较低,且含量高峰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晚。低温条件能有效地抑制乙烯的释放,低温下乙烯释放量逐渐降低。

1.4 其他内源因素的影响

水分是生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花瓣中水分含量及变化会直接影响整个牡丹的开花进程。花开放过程中,存在的水分形成并维持一定膨压,促使花瓣细胞扩张,促进开花。如果花期水分不足,就会阻碍花蕾开放,还会影响开花率和开放程度。张红磊等[30]研究证实,牡丹花期天数与花瓣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水分也是导致花朵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以往许多以花朵为试材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郭闻文等[23]发现瓶插牡丹初期吸水量越大导致花瓣含水量增加越大,从而促使开花,而失水量越大则导致含水量降低越大,则加速了花朵衰老进程。

可溶性糖也是影响植物开花进程的重要因素,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会降低花瓣渗透势促进细胞吸水,从而促进开花。不同牡丹品种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变化均不一致,从而造成各品种间花期的差异性。刘帅等[31]和史国安等[32]研究认为牡丹通过可溶性糖对含水量的调节控制花朵发育,Yamada等[33]在切花月季开花过程中也有同样的研究结果。

由此可见,牡丹的开花与衰老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内源物质(各种衰老物质、激素)深刻而广泛的控制与影响,而且还受到外界因素(日照、气温、营养状况、病虫为害等)和栽培技术措施(修剪程度、生长调节剂使用等)的影响,要人为地影响或调控牡丹的花期,人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实现。

2 花期的调控措施

牡丹自然花期为每年的4~5月份,并且只开花1次。为使牡丹多季开花、提高品质,园艺学家和牡丹花农在总结传统催花经验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催花生理研究,其中延迟花期是研究的重点。经过长期探索,他们一致认为牡丹花期调控的途径应该是在温室内对一些品种通过调节发育阶段的环境因子,利用栽培措施并结合一些激素物质,调控其内在生理生化过程以达到提早或延缓花器官发育进程,从而达到调控、延长花期的目的。

2.1 选择适当品种

目前大多数品种花期短而集中,延长牡丹花期应在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选择上下功夫,选择花色齐全的早花和晚花品种系列,使花期延长。据初步统计,虽然牡丹栽培品种很多,全国有1 000个以上,但适宜冬季催花和抑制栽培达到延长花期目的并能批量应用的品种并不多,尚不足100个。目前,在山东荷泽、河南洛阳两地基本上以胡红、赵粉、似荷莲、洛阳红、朱砂垒、乌龙捧盛、肉芙蓉、银红巧对、银河金鳞、蓝田玉、状元红、鲁荷红、黑花魁等品种为主[34]。而要实现夏季开花的目的,则只能选用瓣化程度低的品种了[3]。

另据报道,寒牡丹(P. suffruticosa var. hiberniflora Maki-no)是指不需要特殊管理就能在冬季露地、气温较低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开花的牡丹品种,花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日本是世界上惟一拥有寒牡丹的国家,中国虽没有真正的寒牡丹,但有关牡丹秋季开花的现象时有报道[34-36]。秋发牡丹可以作为寒牡丹栽培延长花期,另一方面可用于选育寒牡丹的育种亲本。

2.2 合适的栽培技术措施

2.2.1 控制积温和光照 温度是控制牡丹开花早晚的主导因子,尤其幼蕾发育期的有效积温更为关键。高志民等[37]发现,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有效积温需求不同,晚花品种所需的有效积温较中花品种多。同时花蕾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郭霞等[38]发现牡丹的幼蕾期对温度最为敏感,如果此时温度不适,可能会导致幼蕾败育,无法开花。除温度外,光照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牡丹是典型的长日照植物,花芽在长日照下形成,中长日照下开花。如果前期光照不足则不能抽蕾,后期光照不足则影响开花质量和开花时间。而且部分品种不能适应强光照,特别是在含苞待放之时,必须用遮阳网进行适当遮光,或者把植株转移到光线较弱的地方,才可达到延迟开花目的。根据这些发现,目前各牡丹产区采取降温、遮阳、冷藏等措施来延迟、延长牡丹的花期[39]。

2.2.2 结合修剪促使花期延迟 利用修剪技术也可以延迟花期。在牡丹上,对一些具有活动休眠花芽的品种适时修剪,转移顶端优势,并增施水肥和补充养分,活动休眠花芽就会很快萌发、抽茎、开花,从而达到延迟花期目的。如王忠敏[40]利用人工二次剪枝延迟花期,有效地延长了牡丹的观赏期。弓德强等[5]进一步研究了修剪措施对牡丹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探讨了修剪措施对露地牡丹花期的调控机制。还有更多学者研究了对影响因子的综合处理达到了某些品种的促成栽培[1,4,5,24,41-44]。

正是基于这些基础研究,园艺工作者根据牡丹植株前期的长势,参考当地当时的光照、温度、土壤持水状况等,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达到预期的催花与延花效果,满足元旦、春节的市场需要以及其他重大节日的庆典需要。

2.3 应用生长调节剂和化学物质延迟花期

生长延缓剂B9、PP333、青鲜素(MH)和乙烯利已广泛应用于园艺、园林植物上。在牡丹花期延迟研究上,李高锋[45]认为春施B9对牡丹成花有显著促进作用,使整株花期延长大约8.5 d;秋施PP333能延迟牡丹萌芽3~5 d,花期延迟1~2 d;秋施青鲜素、乙烯利可使牡丹延迟花期1~2 d。另有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4,6]。

2.4 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目前延缓衰老的基因工程研究主要集中于控制乙烯的生成与释放。乙烯生物合成的重要限速步骤是从SAM以ACS催化成ACC,而ACO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催化ACC向乙烯的转化,因此研究乙烯生物合成相关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以及参与乙烯信号传递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尤其是编码乙烯受体蛋白基因(ETR)的分离等各方面成为牡丹乙烯调控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周琳等[46]克隆了牡丹品种洛阳红的ACO基因cDNA序列,杨英军等[47]克隆牡丹ACO基因的部分片段,构建了反义表达载体,范丙友等[48]构建了牡丹ACS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这些研究为利用反义RNA技术沉默牡丹ACO、ACS基因,达到控制乙烯合成的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乙烯在牡丹切花衰老进程中的作用模式和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3 问题与展望

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传统的温度、光照、激素处理等调控措施来促成催花、延长花期,而且报道较多、效果最好的是牡丹的元旦、春节催花,从而达到反季节栽培的目的,而抑制栽培延迟开花的研究则很少[49],再加上真正适合催花与调控花期的牡丹品种不多,不同年份气象因子的变化,使得预测预报和延长(迟)花期的效果不够理想。育种实践上,中国从事牡丹育种的人员大部分是基层技术人员,育种方式主要是从混收的实生苗中选育优系,而专业人员的定向杂交培育新品种途径运用较少,仅见于成仿云等[50]对紫斑牡丹杂交育种的报道。随着对牡丹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等工作的开展,一些科研单位已经开始重视牡丹的种内、种间杂交,或采用诱变育种、空间诱变等,但仍未见到成功的报道,因此牡丹的花期调控研究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今后继续完成。

对于园艺植物及产品的保鲜研究,人们通常采取两种策略:一是探索有效的抗乙烯生理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这方面发现的1-MCP(1-methylcyclopropane,1-甲基环丙烯)不可逆转地与乙烯受体结合,从而使乙烯信号不能被转导和翻译;二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乙烯合成少的转基因品种,如Never-ripe 西红柿[51,52]和抗衰老的水果[53]。牡丹花朵衰老也是一个由基因调控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众多激素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的启动,在深入研究牡丹鲜(切)花衰老机制基础上,利用现有乙烯抑制剂、保鲜剂和抗氧化剂,来延长和延迟牡丹鲜(切)花寿命与自然花期,是今后牡丹鲜(切)花保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方面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54,55]。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从事乙烯的生物合成基因的分离、鉴定以及乙烯信号的转导研究,寻找更有效地抑制乙烯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与途径乃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有望通过对控制衰老的基因进行定位、表达、调整乃至克隆,以期弄清牡丹内源激素的平衡与基因表达的关系以及激素对衰老调控的分子机理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弄清诱导系统、乙烯产生的具体方式,从而对进一步了解衰老的启动过程以及如何人为地调控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忠敏. 牡丹周年开花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措施[J].中国园林,1991,7(2):48-54.

[2] 刘克长,刘怀屺,张继详,等.牡丹花前温度指标的确定与花期预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1,22(4):397-402.

[3] 蒋 勤,高志英.牡丹夏季开花抑制栽培技术初探[J].中国牡丹芍药,1992(2):38-42.

[4] 高志民,王莲英.植物生长延缓剂在牡丹上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2):99-102.

[5] 弓德强,郑 鹏,任小林,等.B9对牡丹生长及开花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3,12(1):81-83.

[6] 高志民,王 雁,王莲英.基质加温对牡丹催花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6):22-27.

[7] 江德娥,王海宗.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9(6):9-15.

[8] 许旭旦,陈国参,白阳明,等.不同药剂对牡丹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7,14(1):69-72.

[9] 杨正申,张益民,孔祥生,等.牡丹、芍药切花保鲜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8(7):21-24.

[10] 张圣旺,郑荣生,孟 丽,等.牡丹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2):166-169.

[11] 高 勇,杨美蓉.保鲜剂延缓月季切花衰老及其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1992,8(1):43-46.

[12] SHARMA A D. CO2 evolution rate decease of an thurirmas affected in storage[J]. Horticulture Abstract,1986,56:425.

[13] GAO J P, KUBO Y, NAKMURA R, et al. Induction of ethylene biosynthesis in banana fruit under different ripening conditions[J]. J Japan Sco Hort Sci,1990,59(3):665-671.

[14] GAO J P, NAKMURA R, KUBO Y, et al. Biosynthesis of trace-ethylene in some fruits[J]. J Japan Sco Hort Sci,1992,61(1):199-204.

[15] YANG S F. Regulation of ethylene biosynthesis[J]. Hort Science,1980,15:238-243.

[16] HALAVY A H. Flower senescence[A]. LESHEM Y Y, HALAVY A H, FRENKEL C. Processes and control of senescence[C]. Amsterdam, Holland: Elsevier Amsterdam,1986.150-200.

[17] 李亚杰,施 江,胥华伟,等.不同类型牡丹花期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0(1):28-31.

[18] 张圣旺,郑国生,孟 丽.钙素对栽培牡丹花衰老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4):483-487.

[19] 姜泽盛, 威海峰, 张世忠. 外源乙烯与脱落酸对牡丹切花衰老进程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4):40-44.

[20] MILLER J D,ARTECA R N, PELL E J. Senescence-associated gene expression during ozone-induced leaf senescencein Arabidopsis[J]. Plant Physiol,1999,120(4):1015-1024.

[21] 王荣花,刘雅莉,李嘉瑞.不同发育阶段牡丹和芍药切花开花生理特性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5,32(5):861-865.

[22] 彭永宏,宋丽莉,李 玲.鲜切花衰老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20-126.

[23] 郭闻文,董 丽,王莲英,等.几个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征与水分平衡研究[J].林业科学,2004,40(4):89-93.

[24] 史国安,杨正申,王长忠,等.温度和化学药剂对牡丹切花乙烯释放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1997(6):62-63.

[25] 史国安,郭香风,韩建国,等.牡丹开花和衰老期间乙烯及脂质过氧化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5):50-53.

[26] 杨秋生,宋鸿雁,何松林,等.牡丹切花贮藏期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的研究[J].河南科学,1997,15(3):303-306.

[27] 张 微,张 慧,谷祝平,等.九种花衰老原因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1,33(6):429-436.

[28] 高俊平,张晓红,黄绵佳,等.月季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中乙烯变化类型初探[J].园艺学报,1997,24(3):274-278.

[29] 魏文辉,王力军,覃 瑞,等.牡丹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8(4):1-6.

[30] 张红磊,丰 震,郭先锋,等.牡丹花期的重复力与遗传相关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43-246.

[31] 刘 帅,丰 震,徐 艳,等. 牡丹不同品种花期差异的生理机理研究[J].北方园艺,2012(3):67-71.

[32] 史国安, 郭香风, 张国海,等.牡丹开花和衰老期间花瓣糖代谢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9,36(8):1184-1190.

[33] YAMADA K, ITO M, OYSMA T, et al. Analysis of sucrose metabolism during petal growth of cut roses[J]. Postharvest Biol Technol,2007,43(1):174-177.

[34] 周兴文,刘改秀,董晓宇,等.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6(1):49-51.

[35] 喻 衡.牡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6] 陈新露.中国秋发牡丹种质资源及秋发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

[37] 高志民,王莲英.有效积温与牡丹催花研究初报[J].中国园林,2002(2):86-88.

[38] 郭 霞,苏 冰.牡丹催花栽培的关键技术[J].山东农业科技,2002(2):35-36.

[39] 王志远,张冬洁,薛发军.牡丹花保鲜技术研究[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22(增刊):64-66.

[40] 王忠敏.利用人工二次枝延长牡丹花期[J].中国花卉盆景,1991(4):13.

[41] HOSOKI T, HAMADA M, KANDO T, et al. Cultivar selection of tree peony suitable for December flowering[J].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Shimane University,1989,23:16-24.

[42] HOSOKI T. Breaking dormancy and accelerated flowering with sulphur-containing volatiles[J]. Chemical Regulation of Plants,1990,25(2):199-202.

[43] HOSOKI T, HAMADA M, MAEDA T, et al. Forcing of tree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for December shipping using spring and winter blooming cultivars[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2,61(1):121-126.

[44] 徐 睿, 梁 臣.叶面施肥对洛阳牡丹促成栽培开花质量的影响[J].河南林业科技,2003,23(1):20-22.

[45] 李高锋.洛阳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

[46] 周 琳, 董 丽. 牡丹ACC氧化酶基因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J].园艺学报,2008,35(6):891-894.

[47] 杨英军,刘保国,卢军刚,等.牡丹ACC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反义载体的构建[J].北方园艺,2008(5):187-189.

[48] 范丙友,高水平,刘改秀,等.牡丹ACS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J].华北农学报,2010,25(6):34-37.

[49] 惠晓萍,殷丽青,竺唯杰, 等.冷藏处理延迟牡丹开花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1):86-88.

[50] 成仿云,陈德忠.紫斑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牡丹品种分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2):27-32.

[51] BARRY C S, BLUME B, HAMILTON A J, et al. Regulation of ethylene synthesis and perception in tomatos and its control using gene technology[A]. KANELLIS A K,CHANG C,KENDE H,et al.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of the Plant Hormone Ethylene[C].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299-306.

[52] GRIERSON D, HAMILTON A J, BOUYAZEN M, et 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ethylene synthesis and ripening in transgenic tomatos[A]. WRAY J L. Inducible Plant Proteins[C].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55-174.

[53] BOLITHO K M, LAY-YEE M, KNIGHTON M L, et al. Antisense apple ACC-oxidase RNA reduces ethylene production in transgenic tomato fruit[J].Plant Science,1997,122(1):91-99.

[54] 李秀杰,陈庆敏,李 勃,等.采前1-MCP处理对牡丹切花开花衰老进程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2):32-34,38.

花期调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观赏植物;花期;调控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花卉单一的花期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花卉的周年生产成为必然趋势。采用既存品种进行花期调控,以谋求种植类型的多样化,成为花卉周年生产的主要途径。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通过相应的途径调节花期和提高花卉的商业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植物的成花受到多种环境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光和温度是成花诱导中最有影响的环境因子。

1 温度对植物花期的调控

温度是自然界调控花期的主要因子之一,也是成花的重要信号,有的植物其花原基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目前较多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感受春化作用所需的低温值和低温持续时间各异。春化作用要求植物进行冷处理必须持续到一定时间才能起到成花诱导的作用。一般有效温度介于0~10℃之间,低温处理的持续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但也有2周甚至几天。日夜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植物开花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在所有响应光周期的花卉类型中,当日温低于或高于夜温时,许多品种相应地提早或推迟开花。

在不影响春化作用且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已被诱导开始花芽分化的植株在较高的温度下发育加快,但开花品质显著下降,这表明高温加快了观赏植物的开花,但同时也提高了无法存活的芽和花的数量,且在高温下花芽数量少、植株花径小、花瓣长度下降,植株高度有明显的降低[2],这使花卉的观赏性大大下降。而低温虽然延缓花芽发育,但能提高植株的开花品质。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探索最适合温度以提供最佳发育条件,才能达到开花早、花量好的效果。

2 花期的光照调控

目前,光周期诱导是植物花期调控应用最多的手段。确定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阶段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起作用,才能具体地指导花期调控。向日葵、秋海棠和香水草以及栀子花均在花芽分化阶段要求短日照,而在花芽发育阶段要求长日照,而向日葵若先在长日照下诱导后转入短日,其植株较先短日后长日在高度上有所增加[3]。在许多长日照植株中,光照的分配能够影响植株的开花。进一步研究发现,光期的长度决定发生花原基的数量,而暗期的长度决定是否产生花原基。因此,暗期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于许多长日植物,可用暗期中断的方法取代人工补充光照的长日处理。持续一定时间的暗夜中断能使植物开花的时间提前。

为了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成花的光周期作用,人们提出了限制性诱导光周期(LIP)的概念,即诱导成花所需特定光周期处理的最少周期数。在一些例子中,长日植物的LIP能够缩短植株的高度。例如,LIP处理后,大金鸡菊、毛叶金鸡菊的花期明显缩短的同时,植株的高度也有所下降[4]。可见,限制性诱导光周期缩短了花卉开放的时间,且对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有重要的意义。有些花卉,对光周期不敏感,但光照强度对其开花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光照越强,开花需时越短;光照弱则发育慢、开花迟[5]。

目前,光强的衡量参数是光合作用光子通量(PPFD)。增加PPFD可缩短月季可见芽形成及开花时间,还可以使花径和植株高度、最大叶片数以及各部分干重均有增加[6]。另外,光质对喜光植株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红光(R)可抑制短日植物(SDP)开花,促进长日植物(LDP)开花;远红光(FR)可抑制LDP开花,促进SDP开花。在暗期利用R进行闪光处理,则抑制SDP开花,诱导LDP开花,但R照射后立即用FR照射,可抵消R的暗期中断效应。另外R与FR的比例也能影响植物开花,研究发现,低的R/FR能够促使植株提早开花,且植株的高度较高的R/FR要高。百合花在含低的R/FR光照射下延长光周期处理时,能提早开花,且有较多的花芽[7]。

3 温度和光照在花期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温度和光照能够引起花卉在开花过程中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花卉的观赏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温度和光照通过影响花的数量和形状来影响花卉的形态。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花朵的开放时间提前,但不利于花卉花芽的分化,花朵出现哑蕾现象[2];而在低温下,花卉能开出大、多,且颜色鲜艳的花朵,但却使花期后延,使花卉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开放。因此,有人提出辐热比(RRT)的概念用于解释光照和温度在花卉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在生产时间降到最短的同时,通过平衡光温条件来维持花卉品质[8]。RRT可以作为植株品质的预报因子。低温弱光照是可取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过低的温度调节RRT是不现实的。

4 展望

观赏植物的花期调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表现在同一种内不同品种间的差别,其系统性表现在同一品种必须在全面掌握其花芽分化与发育过程中的各阶段对温度、光照的不同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最有效地实施花期调控措施。观赏植物的花期调控,重点应当是在合理的全套的栽培方法的摸索上,这不仅需要对各种观赏植物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生长习性、生理生化变化有透彻的研究,而且需要各项园艺设施实施全套的科学管理。(收稿:2013-05-30)

参考文献

[1] Cheryl L. Reese, John E. Erwin. The Effect of Day/Night Temperature on Pharbitis nil Chois. Flowering. Hortiscience. 1997,32(6): 1046-1048

[2] M. Oren-Shamir, L. Shaked-Sachray, A. Nissim-Levi, and D. Weiss. Effect of Growth Temperature on Aster Flower Development. Hortiscience. 2000,35(1):28-29

[3] Byong H.Park, Simon Pears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time in heliotrope (Heliotropium arborescens L. cv. Marine). Scientia Horticulturae. 85(2000):231-241

[4] Damann M P,Lyons R E. Juvenility, flowering and the effects of a limited inductive photoperiod in Coreopsis grandifiora and C. lanceolata. HortiScience 1993,118(4):513-518

[5] 胡惠蓉,王彩云,包满珠. 温光处理调控观赏植物花期的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2000,27(增刊):522-526

[6] Karim H. Al-Juboory, David J. Williams, Robert M. Skirvin, and Donald G. Bullock. Influence of Photoperiod,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and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Canary Island Ivy. HortiScience 1998,33(2):237-239

[7] E. Jay Holcomb and Robert Berghage. Photoperiod, Chilling, and Light Quality during Daylight Extension Affect Growth and Flowering of Tissue-cultured Easter Lily Plants. HortiScience. 2001,36(1):53-55

上一篇:楼市调控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宏观调控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