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范文

时间:2023-12-01 12:02:03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篇1

[关键词] 微电影;视听语言;思维方式

微电影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制作公司、营销公司、媒介平台纷纷试水微电影营销、推广、自制剧等,微电影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所谓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时长一般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容融合了品牌营销、公益教育、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等主题,专门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微电影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资讯发达,每天都会从四面八方接收大量的信息,大部分受众并没有闲情逸致去阅读长篇大论,而倾向于接受短、平、快的信息,即信息的“碎片化”,微博、微小说、微电影正适应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发展非常迅速。业界公认的首部微电影是吴彦祖为凯迪拉克拍摄的90 s短片《一触即发》,该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剧情和凯迪拉克汽车的优越性能巧妙地结合。该片获得巨大成功,由此拉开了微电影的发展序幕,此后,众多广告主、视频网站开始瞄准微电影市场。

电影是声画结合的信息载体,是由视听语言构成的。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具有电影共有的特性,也有其独特之处,微电影的视听语言有自身的特性,本文将从题材内容、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基本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微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

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及题材特点

微电影除了电影特性,还带有明显的“社交性”,这是由微电影的传播平台的性质决定的,微电影集中在视频网站、手机媒体、社交网站等平台进行传播,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所谓“病毒式传播,其实与“病毒”无关,然而,它又构建于“病毒”之上,取义的是病毒的爆发式影响力、几何级数的扩散速度,是一种巧借他人资源、充满智慧的高效率传播战术。”[1]病毒式传播能把信息在短时间内让广大受众熟知。比如微电影在微博和Facebook上传播,通过用户的不断转发很容易形成集聚效应,通过转发大量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观看到微电影的作品内容,信息借此获得广泛传播。微电影的传播方式使其带有明显的社交属性,这是传统影视剧所欠缺的。微电影的社交属性使其成为众多广告商和视频网站的宠儿。

“微电影根据参与团队和广告植入情况分为三种:用户生成内容(UGC),广告定制微电影,微电影中植入广告。它们的产业链有所不同。”[2]目前试水微电影领域的既有广告主、视频网站,也有来自民间的草根达人。草根达人拍摄的微电影属于用户生成内容的范畴,题材一般是幽默搞笑、时尚潮流、网络热点等,大多出于拍摄者本人的表达欲望,视频里较少带有商业信息,如网络流行的感人微电影《来信》、大学生抒发毕业感慨的《外面的世界》、讲述“80后”的回忆的《昨天》;广告主定制微电影目的是进行品牌营销,传统的电视广告往往篇幅很短,且费用高昂,不能很好的传达品牌的理念和内涵,而微电影传播成本相比电视广告大大降低,且十几分钟的时间足够完整阐述品牌内涵,已经有很多广告主运用微电影进行品牌营销,且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如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号公路》,保时捷的《私信门》、尊尼获加的《语路计划》、橘子水晶酒店的《十二星座》系列……广告主定制的微电影在题材上一般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来阐述产品理念,故事的内容不受限制,最主要是跟产品的理念能够完美契合,故事本身有幽默、深度、能引发人思考等特性才能引发广泛传播;视频网站拍摄微电影既是吸引用户以巩固平台,也是作为植入广告的平台吸引广告主投资。此类微电影题材一般紧扣当下网络热点、时尚潮流、幽默搞笑等,有些是直接从网络文学改编的。微电影的受众主要在集中在年轻人群体,“80后”和“90后”是主要的传播受众。

在对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和题材特点进行简单梳理后,笔者要探讨的是微电影最本质的特性,即微电影视听语言的特性,微电影是声音和影像构成的产物,创作的思维方式,镜头运用、镜头组合、声画结合等技巧都将影响作品的最终形态,要全面了解微电影首先要了解微电影的视听语言的特性。

微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一)微电影创作的思维方式

每一部微电影都会因为表现的主题、制作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风格,但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创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蒙太奇、长镜头、角度的切入、细节的表现、节奏的把握这些方面的内容。微电影创作首先要确立拍摄的主题,选准切入的角度,制定好拍摄脚本,这些都准备好了再进行具体的拍摄,完成初步的拍摄之后,对镜头要进行剪辑。微电影的创作路径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确立主题—构思剧本—具体拍摄—后期剪辑,在创作的过程中,蒙太奇的思想要贯穿始终。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是指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思维方式,狭义的蒙太奇是指电影在拍摄和剪辑的具体技巧,如镜头的组接、声画结合、色彩运用等。

长镜头也是视听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一个场景,一场戏和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长镜头能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呈现,而短镜头更多是对故事进行重新分割和组合,短镜头会造成快节奏,而长镜头会造成慢节奏。长镜头善于表现抒情、内心活动、缓慢的生活状态等,而短镜头则善于表达速度、紧张的氛围、急迫的心情等。

视听语言篇2

刘辛:郑琼(零频道纪录片公司制作人)这位知性女士曾在一次会上说:近年来公司引进海外片子,接触很多海外的当下特别好的纪录片,真的是大开眼界。影像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国人打小就缺乏视觉训练、艺术训练,根子弱。不客气地讲,我们整体的水准跟国外的差异在50年以上。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赵勤:我同意她的说法,在吉林大学教授“视听语言课”的过程中,深感中国的青少年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缺乏“视觉的思维”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是通过读书、听进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学习文化。孩子们的抽象理性能力远高于直觉和观察能力,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表达“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却不易发现或营造美的画面,不会用画面讲故事。从他们的作业来看,没有鲜活的或人造的影像打动观众,经常是靠单调枯燥的解说词表达思想。同学们的DV影像作业好的不多,收获的多是干瘪的种子,你不知他想说什么,缺少视觉元素和形象,不知怎么用“视听语言”讲故事。

刘辛:看来我们吉林大学文学院编导专业的同学们有必要重新补上自幼缺失的东西,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课程本身也是一次心灵愉悦的审美之旅。

赵勤:我常常在学期开始和同学们交谈一些简单的话题,从中可以判断他们影视基础水平。其实我看重的不是开口闭口电影技术,艺术流派知识,什么“蒙太奇”、“长镜头”、“巴赞”、“爱森斯坦”、“美国大片”,我格外留心同学们对身边感知力是否敏锐,也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即便没有更多的社会阅历,也要从最琐碎的日常生活情景中看到一些情趣。我记得一位山东来的女同学被问及听一首青春交响曲的感受时,她想到了阳光和雪地,还有那奔驰的火车。她讲起了寒假回家坐上火车,从火车窗外t望,远去刺眼阳光中的火车剪影和雪地上疾驰的马车,那老式火车冒出白烟像一条白带,多时才消失在原野上空……伴随着音乐想起自己如饥似渴的学习生活,一个农村女孩终于拥有了获得知识的权力,这是她人生的转机,也希望家乡的青年的转机也被开启,那想象的画面和交响曲旋律很吻合,心灵和音乐溶在一起。我表扬了这位女生,正是这种淳朴的影像打动了老师,我告诉孩子们,要善于发现那些被我们轻易忽略的生活细节。

刘辛:是的,当时我们也觉得她描述的场景很美,无形中受到了一些启发,就像您说的,视听文化会开掘生命中的创造与审美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依然是生命价值本身的感受,所以后来我们在期末创作作品时就经常想到您说的画面感,不知道这是不是您考量我们的关键因素?

赵勤:对,几年来的教学,我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对学生进行影像训练,让图像思维始终存在于同学的头脑中,并通过这种思维方法,来表达要表达的东西,形成一种观念。

每个期末,5分钟~60秒短片,这是我们对学生最基本的影像训练,让同学们探索视听语言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通过作品改变学生对生活的熟视无睹和麻木,提高学生视听思维能力,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材料来完成一个表达。

虽然学生的作品还很幼稚,文法不太通顺,但他们有了一种意识,特别是有潜质的孩子一旦能力被唤醒,我相信所教他们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发挥作用。

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说过,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告诉学生画面不仅是现实的重现,同时还寄托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它不光具有视觉上的感知价值,同时还具有美学价值。画面是影视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造型因素。画面又是叙事的基础,事件的发展,故事的展开,人物活动以至于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思想,都以画面作为承载体。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意系统。影像所提供的人、环境与物体以及后期编辑所提供的叙事组合,都成为电视作品中叙述、抒情、比喻、象征、对比等最基本的元素。

刘辛:图像思维和文字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由一系列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图像则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系统,这种直观形象包括视觉与听觉因素两方面,自然音响即使是对白也是直观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进行视听语言创作时,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赵勤:文字思维和图像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既相互结合,又相互分离,演化出复杂的关系。文字思维为图像提供认识的理念基础和特定情境的逻辑依据,图像思维则为文字建立叙事的环境气氛和解释概念的形象系统。我们讲“视听语言”,并没有去抵制语言在电视创作中的作用。我们还要强调,听觉因素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往往只注意声音的叙事说明作用,而忽视了声音元素具有造型的表现力。视听语言只有在艺术整体的感知理解与分析中,才能把叙事统一起来,并使它们获得生命。

一个学期,给学生看了不同类型的片子,有大片、栏目、广告片、DV作品、纪录片、专题片等等,在不同类型的电影电视作品中,语言和图像的地位往往不同。在那些对时空的真实感要求比较严谨的纪实性节目里,图像(含同期声)因其能采集当时特定时空中的各种信息,可以极大地满足对真实的现场信息要求而变得至关重要。相反,在那些对时空真实感要求不是很严谨的政论性节目形态里,时空是不延续的。为了表达一个故事,在语言叙述线的贯穿中,只要用相关的、彼此不一定有机联系的一幅幅图像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这时,语言是主要的叙事表意形式。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门课对视听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所收益。

视听语言篇3

(一)

视觉语言(识字阅读)与听觉语言(听话说话)同步、相似发展,是“0岁方案”的重大科研成果之一,26年的理论研究与实验证明,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能像听话、说话一样自然而然地养成,并能对开发智力,丰富知识,陶冶情感,培养广泛兴趣,养成良好性格以及培养好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使孩子全方面受益。这对儿童素质的提高意义极其重大。

“0岁方案”已培养出大批天真活泼的小读者,他们毫无负担地玩玩学学,有的先识字后说话,有的三四岁脱盲阅读,五六岁博览少儿读物;有的一岁七个月识字三千,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证书……大量事实证明“视觉语言自然发展”理论是正确的,它将为汉字教学带来破天荒的变革,树立起科学识字教育的最新里程碑。

孩子出生后,只要家庭和婴幼儿能给孩子一个稍稍接近于发展听觉那样的环境,耳濡目染地看字认物、听读词句,那么每一个婴幼儿就都能做到不知不觉地像学会认物、看图、走路、说话、听音乐、模仿行为一样学会识字读书。这是教孩子学会学习最可贵的第一步,是教育史上最迷人的景观!

婴幼儿能学会认字和阅读吗?大量的实践证明,人生识字的最佳期在半年至4岁。WwW.133229.COM20多年前我提出这命题时有人笑我是“天方夜谈”、“神经病”然而今天呢?小读者不是成千上万地涌现出现了吗?三四岁脱盲广泛阅读的“小人精”不也大有其人吗?

人的潜能是可以掌握多种语言的,如听觉语言、视觉语言、态势语言(哑语)、触觉语言(盲文)等等,而婴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

听觉语言是作用于耳朵听觉信号,它用复杂的声音组合起来,代表一定的事物、意义和思想,这种有意义的声音按一定程序和规律连接,孩子在情境中听熟了,就能领悟、记住、模仿、发音,口语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学得那样微妙,那样逼真,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不会学错,不会走调。

视觉语言是作用于眼睛的视觉图象——文字。特别是汉字,它是用一个一个的图来代表一定的事物、意义和思想。这种有意义的字符,孩子看惯了也能领悟、记住,并配合听觉语言读出来。这样,识字、阅读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细细想来毫不奇怪。

比较起来,视觉语言比听觉语言更简单易学:

第一、 因为人的视觉接受信息,帮助记忆的能力比听觉强,所以1岁的婴儿能认识50个不同的面孔,3岁的孩子能识记数以万计的物体且毫不费力。心理学界曾评估人获得的信息大约有80%来自眼睛,这也说明视觉印象特别清晰、特别深刻的道理。例如生活中认识一位新朋友,仅听到他通报姓名印象总觉模糊,而当接过他的名片一看,其名字不就清晰浮现于脑海了吗?这就是视觉印象的魔力,人们谓之“百闻不如一见”。

第二、孩子学习视觉语言的读音时,总是听觉语言协助识字(除聋儿外),使孩子多了一个识记文字图象的音响支柱,所以孩子识记视觉语言比听觉语言快。

第三、汉字的视觉语言还有一大优点,即他的词汇虽多,但文字却十分节省,二千多个常用汉字可组成数万个常用词汇,构建瑰丽多姿的大千文章,比孩子学听觉语言时要记住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方言土语的音节和语调要简单得多。语音看不见摸不着,飘忽不定,多么难记,多么难发,哪有字形好记呢?孩子学那么复杂的语音组成的听觉语言都不在话下,还害怕用视觉图象组成的视觉语言吗?况且在婴儿眼里实物图象和文学图象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常常把实物当字,把字当宝宝,都能同样耳濡目染,印象记忆,在情境中领悟。

第四、视觉语言的语法规则一般都在听觉语言的学习中适应和习惯了。阅读中会使语法掌握得更准确,更牢固。

总之,只要避开习惯思维的陷阱,就能领会发现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发展两者都易学好的原理。

但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总认为识字难,非等到孩子六七岁以后坐下来正正经经地上课,系统学习不可呢?其实这完全是人类认识的误区和盲点,有其历史的、社会的、认识的复杂原因(请参阅“0岁方案”丛书之二《小鸟腾飞的一翼》)。一般孩子不能像学会听话说话那样学会识字阅读,完全是社会造成的,是环境造成的,并非孩子无能或天生如此。

人们应当想想,婴儿是怎样学会听觉语言的?当他降生人间以后,只要醒着的时候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听话,接收语言信息,观察和感受与语言伴随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久而久之,他就记熟了差别十分细微的、内容千变万化的语音和它们代表的各种各样的实际意义。与此同时,他本能模仿口形、发音,鹦鹉学舌地说、逐步理解地说。潜移默化一二年,繁难的听觉语言就学到手了。

可是人类社会在自然而然最巧妙地教孩子学习听觉语言的数年之间,却偏偏把孩子视觉语言的学习环境打扫得干干静静,在智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剥夺了他们视觉语言发展的权利。等到错过了最佳再来慌忙灌输文字,这岂非人为制造困难,束缚了孩子的发展吗?人们明明知道中、小学生识字阅读负担沉重,不会自学;成年人文盲扫盲难,复盲率却很高,不但没有醒悟教育的失误,反而以识字阅读太难,婴幼儿年龄小不可识字为由禁止婴幼儿识字,以致造成了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假如每个孩子如“0岁方案”所提倡那样,降生后就沐浴在认物、听话、生活、识字的环境中,孩子也会如同像学习识物、说话、走路和其他行为一样,不知不觉地认字读书,没有负担,没有压力,高高兴兴地掌握视觉语言,这就是“环境濡染识字”、“生活游戏识字”“趣味阅读识字”的理想境界,人类社会是一定会进入这个理想境界的。

现在,走出误区,进入理想境界的育儿家庭渐渐多起来了。但有人看到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会认字,总不免疑虑重重:“难道认一个字不难吗?”可我要反问:“难道听准、记熟一个音不难吗?”孩子在吃梅时教他听准、记熟、发准“酸”的音,不比记住“酸”字的形象更难吗?至少是同样需要付出精力。况且在“婴儿世界”里,学习世上一切事物根本没有难易之分,只有有无兴趣之别;只要激发起孩子的情趣,比如吃梅看“酸”字,再看酸的表情,多次目击“酸”字,产生联想,毫无疑问就认识“酸”字了,像记住和发准“酸”的音一样平淡无奇。

“家中处处帖上词句、成语、儿歌、谜语等,难道排山倒海的文字不会给孩子压力和负担吗”可我也要反问:“难道孩子一睁开眼,他们听觉语言像潮水般涌入耳膜,孩子不会有负担吗?…”,其实所以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濡染认物、游戏认读,在生活中教,就如同濡染认物、游戏学话一样,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是人生早期唯一最有效的快乐学习,与中小学生的有动机、有任务、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有根本差别。

视听语言篇4

一、视听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对课程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产生了片面的认识,比如艺术学中的动画专业,认为“动画就是手绘加软件”的浅显认知。事实上,动画涉及美术、影视艺术、数字艺术、甚至音乐等内容,可见其交叉性之强。引入视听语言就很有必要,首先视听语言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有着较强的表达作用;其次对于创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再次利用动画艺术的特殊性,还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的视听效果,增加作品的欣赏性。

视听语言自然是动画作品表达和展示自我的重要途径。然而视听语言在诸多课程中都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既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二、视听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听力课堂以音响外放的形式教学,老师占据主导地位,以听为主教学为辅的模式,老师反复的播放音频资料,学生一遍遍聆听然后公布答案,周而复始的听力不仅让学生对课堂厌烦,更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今的英语听力学习中,大多使用多媒体和相关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以全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运用多媒体或者视频,巧妙的设计背景,自然而然的将话题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难点进行讲解,难点词汇和发音,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模仿音频中的读音学习,最后教师总结单词、句型和短语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供他们反复操练与巩固。

(二)大学数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引入视听语言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它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习数学变得简单,这些特点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视听语言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的形象。例如在学习定积分的计基本定理,根据曲边梯形等分成n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的总和,利用PPT或者动图展示可以将等分从大区间到小区间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梯形越来越接近弧形。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容易理解基本定理,基本的掌握好了,难点也能不攻自破数学教学中,运用视听语言,可化静为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探索化,直观生动的展示图形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主者,轻松越快的接受新知识。

(三)大学化学中的应用

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有机反应中的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断键的部位等往往是学生难此以理解掌握和记忆的,但这些又是有机部分的重点,引入视听语言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另外化学教材中有好些危险的或难以实现的或耗时太长的实验。比如氯气的制备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风险大耗时长,但这个实验又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第一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τ谘?生思维的培养又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这时视频起到了作用,提前将实验规范的做一遍录制成小视屏,上课的时候可以反复的播放给学生看,画面与声音有效的结合,直播了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了解实验的原理,有助于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化学课程中的诸多原理都需要借助视频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视听语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大学生物中的应用

运用视听语言辅助教学,为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刺激,可使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共同参阅,使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比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然而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也不易观察其生成的详细过程,教师无从下手。而如今可以将种子各个时期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种子各部分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的呈现给学生,便于理解,又能详述其变化过程。生物教学中,将书本与音频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视与听的特有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结

视听语言篇5

在国家大力扶持创意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影视艺术迅猛发展。影视短片、影视广告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很多影视作品的成功都得益于对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视听语言课程是解决影视作品中的视听元素组合问题,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视听理论知识进行声画组接叙述作品的课程。影视艺术正是凭借这些生动、复杂的符号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视听语言知识在影视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好视听语言课程能够为学习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其他课程,如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短片创作等打好基础。视听语言课程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实践

1.教学分析法研究:经典案例拉片解读

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在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观摩与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直观,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使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利用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影片进行讲解与分析,从而更加便于学生在图像与文字的刺激下对视听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以一部经典影片为依托,从影片整体的故事段落到具体镜头、轴线的运用方法都可以通过声像逐一分析、解读,还可以对整部影片经典的桥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影片的色彩、光线、画面构图、人物性格等。把理论知识与影片分析结合起来训练,可使学生同步掌握理论知识与影片的视听内容。

2.教学实践训练法研究:拍摄练习与非线性编辑实训

视听语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学习置于实际运用中。视听语言的运用需要学生把文字剧本转化为镜头语言,把零碎的镜头画面通过打乱、重组形成新的影视语言进行表述,从而使画面叙述更加流畅、自然。因此,在这部分非线性编辑的实训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觉,把画面构图、视角感觉、色彩对比等知识结合剪辑软件进行讲授。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素材教授剪辑的技巧和方法,然后提供一系列片段素材让学生进行非线性编辑训练,包括剪辑预告片、新闻采访、叙事抒情等内容,全方位地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不同的题材,把握不同类型影片的风格,突出要点,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随后,要求学生进行原创拍摄练习(如情景模拟、两人对话、多人对话、越轴等),拍摄之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构思。教师对学生的前期文字分镜头剧本、演员设定、场景选择以及机位图等进行审核,然后学生进行小组拍摄,对每场拍摄的画面进行记录,拍摄完成后按照文字分镜剧本进行剪辑、录音及后期调色等内容的制作。这样学生在前期素材剪辑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3.教学虚拟项目化研究:项目团队化合作拍摄实践

在前期理论学习、拍摄练习与剪辑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较完整地学习了视听语言的知识,但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还需要模拟演练。教师将虚拟项目分配给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制作。团队设有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像、服装道具师、录音师、后期剪辑等职务,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分配职责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项目完成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项目的制作流程、分工,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起到指导、调节、监督的作用,以保障教学进度与项目完成的质量,解决学生在项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虚拟项目教学可行性强,教学效果好,并且可以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4.教学归纳法研究:结合项目进行结案汇报

完成项目创作后,每个项目团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结案汇报。学生团队需要就项目完成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点、拍摄技巧等内容进行PPT汇报。每个项目组展示作品,组长阐述影片创作理念、流程、人员分配,组员阐述各自所承担的任务,总结项目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不足。这种汇报方式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影视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虚拟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视听语言课程改革与虚拟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进行最终效果化展示。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形成体系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为其他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对于高校教学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篇6

一、 镜头语言的运用与处理

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艺术。在“视”与“听”、“声”与“画”的协调配合中,通过镜头与剪辑,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观众在接受理解影视作品时,最先是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评判一部影片的。因此,具有形式美感的视听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电影视听语言是指以声音与画面为构成要素所创造出的视觉形象。视听语言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影像与声音,导演通过对视听要素的把握与运用,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电影作品。而在当今的视觉文化时代,影像无疑又是电影传递信息的首要工具。[1]决定影像风格的要素之一则是镜头运用,导演通过镜头来表情达意,进行电影的“写作”。以适当的镜头语言将电影声音与画面有机地结合,运用拍摄的技巧呈现电影的艺术特色,这在王家卫的影片中有十分鲜明的体现。

首先,王家卫在镜头语言的运用极具风格化。在电影中,镜头语言通过推、拉、移、跟等手段实现影片故事的讲述。镜头的运用直接决定影片画面风格的呈现:全景镜头,表现整体电影空间;特写镜头起到强调的作用;长镜头再现电影情节;空镜头渲染故事氛围等。[2]王家卫电影的镜头语言呈现出迥异于其他导演的鲜明特色。在他的电影中,规规矩矩的镜头语言当然也有存在,但是成就王家卫鲜明风格的,主要还是其电影中一些出其不意的镜头表现手法的运用。焦距短、镜头晃动、视场角大、高速摄影、过度曝光……王家卫用别出心裁的镜头语言,颠覆了电影中常规的叙事方式,令人过目难忘。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晃动的镜头随处可见。如《重庆森林》一开始,就是用镜头的快慢移动来营造晃动的效果。身穿奇装异服的女主角林青霞在摇晃的镜头中出现在狭窄的巷子里,周围是一双双充满警惕的眼睛。晃动的镜头将现代都市人躁动不安的情绪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再如,《堕落天使》中,在晃动的镜头中表现炫目的灯光、飘忽的人群、激烈的枪战,塑造了一个极度变形的生存空间,表现出人物之间若即若离的疏远感。长慢镜头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也经常被使用,为影片营造一种优雅、唯美的氛围服务。在《花样年华》中悠长的街道、狭窄的巷口、迷离的灯光、女主角袅娜的身姿……在缓慢的镜头推进中,一种不被察觉的情愫慢慢发酵。在镜头语言的表现中,诉说着周慕云与苏丽珍的之间难以言明的暧昧情调。《一代宗师》中则对特写镜头情有独钟,人物局部镜头特写并被无限放大,这也是王家卫有意为之的安排。

其次,王家卫在电影镜头的运用与处理中表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时空观念。王家卫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一方面是为了求变,通过多变的镜头语言来吸引观众;另一方面是为了表现电影主题,通过不同的镜头表现方式,用以凸显电影的思想内涵。通过对多样镜头的综合把握与剪辑,在流变的画面中,加强自己镜头语言的叙事张力,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时空观。[3]时间与空间是电影言说故事的两个基本维度,王家卫的电影主要通过出其不意的镜头赋予画面全新的意义。通过画面的剪辑,王家卫电影中的时间被压缩,空间显得极为简化。时间的压缩不仅能表现时间的流转,而且还能快速讲述故事,将影片推向高潮。将故事情节容纳在一个既定的空间中,将时间与空间二者融合,镜头语言将画面分割,浓缩为几个凝练的镜头,在这样的镜头语言节奏的把握中,传达出了后现代时空的破碎、游离之感。其一,王家卫电影中对于时空的记忆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来表现的。如《重庆森林》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记述:“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6个钟头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通过对空间0.01公分、时间6小时等数字,表现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其二,王家卫电影通过简单的、零散化的空间片段,表现了在动荡迷离的空间之下,现代人的孤独感。如,《花样年华》中的空间场景就十分简单――公寓、办公室、餐厅、街巷……空间场景的简化,有利于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影片的情节上,人物置身在这样封闭、狭窄的空间中,其内心的压抑感通过空间场景的巧妙安排被外化出来,这是周慕云与苏丽珍压抑感情的环境化的隐喻表达。

二、 视觉影像的呈现与表达

电影的视觉语言只有与影片的情节相得益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令视觉语言的功能最大化发挥。导演通过对影像的选取、概括、组合,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场景画面,在镜头的运用与处理、分切与连接、转换与取舍中,发挥光与影的无穷魅力,以此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电影视听语言对于导演个人风格化的展示作用十分突出,王家卫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可圈可点。王家卫通过色彩、光线、跳跃画面营造电影氛围,将直观的视觉影像以惊世骇俗的表现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影像的个性化呈现与表达,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首先体现在破碎的画面上。王家卫电影画面的破碎性,一方面表现在画面的不完整感;另一方面表现为情节的不连贯性,而这种不完整、不连贯性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虚幻与不安,衬托出主人公的渺小与无助。如,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东邪西毒》,影片的故事与人物互相交错进行,在怪异的武打场景与匪夷所思的怪诞画面下,讲述了6个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在古典武侠的外衣下,是一部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寓言。《重庆森林》中,则将两个互不相干、相对对立的故事组合在一起,讲述失恋警察与美女杀手、巡警663与快餐女孩两段爱情故事。匆匆往来的男女、匆匆到来的爱情,王家卫用两段拼贴的故事讲述了现代人之间的距离感与孤独感,围绕在影片中的难以排遣的忧愁,正是通过画面的破碎感表现出来的。

其次,王家卫影片的影像风格,还表现跳跃性的叙事画面上。王家卫往往不注重故事的讲述,他的电影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剧本,而是随性发挥,所以电影情节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这样的方式,却给予了王家卫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总体上,他的影片在视觉影像上表现出一种“意识流”感。如《花样年华》的剧情十分简单,故事的主线就是讲述两个人在接触中暗生情愫,却又无法在一起的婚外情的故事。但是王家卫却在情节的表达中运用了各种镜头表现方式,暗示故事中从未言明的暧昧感情。时而出现在巷口的周慕云,时而徘徊在昏暗街灯下的苏丽珍,导演就是在这样阴暗、破碎的画面中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忧愁,从而烘托出如古典画面的诗意美。

最后,王家卫电影视觉影像的个性化呈现,还体现在影片光怪陆离的色彩运用方面。色彩在王家卫电影视觉语言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表意功能。浓郁的红色、大面积的蓝色是王家卫电影色彩的主基调。绿色、黄色等点缀色彩的运用更是造成了强烈的视觉感官的刺激,加大了色彩的对比效果。如《东邪西毒》中漫天的黄沙、墨蓝色的天空,一袭红衣纱裙装束的张曼玉缓缓出现在画面中,为这样苍茫广阔的空间点缀出一抹亮丽的鲜艳。王家卫还善于借助色彩构建电影的情感世界,这在《春光乍泄》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春光乍泄》主要讲述同性恋人之间的分分合合,其中的情感隐秘而阴晦。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主要是以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作为依据。影片刚开始用黑白色作为色彩基调,而后画面变为彩色,这是因为何宝荣与黎耀辉此时重新走到了一起,色彩在这时与影片的剧情发展相得益彰。此外,在表现色彩时,王家卫还善于利用光线的阴暗变换来表现视觉影像。如《花样年华》中整个画面都笼罩在十分昏暗的光线下,将一种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三、 听觉语言的选择与搭配

听觉语言作为视听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台词、音乐、对白等都是电影听觉语言的具体表现,它们之间的搭配、组合形成了电影独具特色的听觉艺术魅力。人物情感的难以捉摸、变化多端很难直接表现,因而作为表情达意的听觉手段便主动承担起这一功能,直接用听觉语言关照人物的精神世界。王家卫是运用听觉语言的高手,在他的电影中,个性化的台词、情意流转的独白、富于情感的音乐共同构成王家卫的听觉语言符号。

王家卫电影对听觉语言的选择与搭配,首先表现在音乐方面。音乐是进入王家卫听觉语言的一把钥匙,类型众多的音乐形式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都被使用过,且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重庆森林》中,重金属曲风和节奏感带有一种摇滚气息。《春光乍泄》中悠扬、低沉的大提琴伴奏,单簧管与手风琴哀怨的颤抖,具有撩拨人心的作用,通过音乐,观众可以感受到两个男人之间的猜疑、暧昧、挣扎。《花样年华》这部带有60年代怀旧气息的影片,在音乐的选用上也十分讲究。在影片中有一段苏丽珍出外买混沌与周慕云相遇的场景,这时舒缓的背景音乐《Yumeji’s Theme》响起,阴暗狭窄的楼梯上,周慕云与苏丽珍不停地擦身而过,音乐的配合为这份邂逅增添了别样的诗意之美。影片中的音乐主要有:西式的爵士乐,周旋演唱的中式曲目《花样年华》,戏曲配乐的《四郎探母》《西厢记》等。迟缓哀伤的曲调很容易将观众带到那个特定的年代,体会男女主角各自的内心世界。

其次,在电影语言方面,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与独白具有鲜明的“王氏”特色。王家卫电影中的语言个人化倾向明显,语言的哲理性、诗意性较强。如,《重庆森林》中这样说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在类比性的话语中表达人物的不安感与怀疑情绪。再如,《东邪西毒》中大量充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我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今天我只想喝水。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等看似荒诞不羁语言实则充满了哲理。《春光乍泄》中何保荣对黎耀辉这样说道,“不如,我们重头来过”,简单的的语言却包含了太多的情愫。总之,王家卫用流动的,诗意般的语言增强了电影叙事的话语张力,语言在王家卫的电影中被烙下鲜明的印记。

从中国电影界走向世界的王家卫,用自己的坚持与执着捍卫者自己电影的特色。从第一部《旺角卡门》开始到目前最新的一部《一代宗师》,王家卫用自己一贯的故事讲述方式,通过电影视听语言表现现代都市人异化的内心世界。王家卫的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表达方式,营造出了他电影定的感伤基调与挥之不去的忧愁感,成为华语电影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王家卫的影片究竟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也许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清晰的描述,但是通过画面的破碎美、光线的韵味美、色彩的意蕴美、音乐的节奏美,在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中,王家卫向我们诉说着现代人的悲哀。

参考文献:

[1]王怀.影像、叙事、空间――当代电影视觉研究反思[J].电影艺术,2010(3):78-81.

[2]徐辉.电影镜头的内蕴――吉尔・德勒兹电影分镜思想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85-90.

视听语言篇7

关键词动画创作;视听语言;调度;景别;声音

1动画视听语言

动画视听语言是由镜头、灯光、音乐、色彩等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而又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它们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动画独特的视觉听觉信息,传达一个统一的意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画视听语言。

2镜头的使用

动画视听语言的定义一直以来都在随着这门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切语言都有某种既定的成规,否则就会造成视觉或听觉交流上的混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首先包括的内容就是对镜头的处理。第一,景别的设置。首先,景别的选择应当结合具体实际的创作项目,服从每一个创作的艺术表现要求。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景别越小,场景越窄;景别越大,场景越宽。其次,取景的距离直接会影响动画画面的容量,不同景别还可以导致的心理影响不同。比如景别越大,观者的情感参与程度越小;反之,则参与程度越大。第二,拍摄的方法。这里主要针对角度拍摄导致的深层次意义的表现,如仰角镜头常用于表现个体的伟岸、庄严或权势之意。在拍摄人物近景时需要安排好角度的大小,有时会造成透视变形,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产生歧义,当然充分利用可以达到另类的视觉效果;俯角镜头可以用来表示压抑、沉闷的效果可以造成空间的深度感。在拍摄人物时,与仰角镜头同样需要注意设置距离的大小,避免产生形象的变形。第三,镜头的组接。就角色而言主要应注重内部动作及外部动作的镜头组接。某些镜头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接点,某些却完全没有组接点,运用这类接点必须充分结合创作项目的总体节奏来考虑,以内部动作作为依据利用前后镜头的一致性来组接镜头。另外,有的时候可以利用一定的视错觉,来弥补镜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跳跃感,即利用动画角色的动作、动势、视觉暂留等效果,使观者在视觉上的感受是真实的、连贯的。

3调度的处理

“场面调度”原为戏剧艺术的创作用语。由于动画创作同样涉及到对造型场面的记录,揭示场面内部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以引入了这一用语。动画场面调度包括动画角色调度和虚拟镜头调度两种形式,是构成一部动画片的基本。大家对角色在镜头中的走位早已司空见惯。我们这里重点来说虚拟镜头调度在动画创作中的体现。首先,虚拟镜头由于不受环境、光线和光学镜头焦距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制作出许多用摄像机拍摄所达不到的镜头、画面效果。例如镜头可以无限的拉远、推进。这个在动画片《狮子王》开场一幕的大远景和马收到惊吓时从山坡奔涌冲下的镜头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其次,虚拟镜头的应用往往就像在观众席上欣赏戏剧的观众一样注目于角色的一举一动或者通过角色之间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体现角色的心理因素。例如在动画片《钟楼怪侠》中当卡西莫多看到艾斯米拉达吻了卫队长后,独自伤心落泪的那一场戏中,虚拟镜头在这个段落中对视点未作丝毫改变的前题下,运用虚拟镜头记录下场面调度本身所透漏出来的角色内心的孤独和精神的无助,简洁深刻的向观者暗示了角色的心理活动。再次,无论是虚拟镜头还是实际镜头,在动画创作中都要始终明确场面调度的最基本的功能,它的目的不是让角色或镜头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要把动画剧情的含义和情感传递给观者,并赋予剧情以一定的美学形式。主要从根本上参透其中的含义才能真正掌握调度的应用。

4画面元素的安排

首先,光影是视听语言中感性的视觉符号,是一种抽象的视觉语言,它是动画创作者表达创作意识、塑造动画人物、烘托情绪的重要手段。第一,运用光影可以区分不同的角色。例如作品人物角色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之分,通过设置不同角度的光影,可以更好的表现角色内心的变化和突出性格特征。第二,光影可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气质,还可以用以烘托和渲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不同光影对应着人们不同的情绪,影响着人们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它们带给人们的心理暗示是不相同的。光影的心里联想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是光影在动画创作乃至所有视听作品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其次,色彩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视觉元素之一。动画创作中的色彩是为了动画作品需要的视觉语言内容而刻意的安排的,是视觉语言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心理学家鲁奥沙赫就指出,理论色彩的经验往往会出自情感,人们对于色彩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各不相同。把它这一理论沿用到动画创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第一,利用色彩进行冷暖色的强烈对比,可以形成鲜明的节奏从而加强了视觉信息的传达,使动画作品更具有视觉的张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如动画《僵尸新娘》中,就将人间世界和地狱世界简单的用色彩进行了区分。人间世界以黑白灰作为画面的基调,而地狱则运用了多样的色彩,表现了两种极端。第二,色彩对于不同气氛的表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动画《小马王》中,影片的开端就运用清新的色彩,表现了自由而明快的气氛。而当小马王被抓,画面色彩就定位在黑色的主题上,使得整个场面感伤而忧郁,表现了角色失落的心情。

5声音功能

动画艺术是声画结合的艺术。每一个音效都会影响着观者对视觉画面的反应,每一个视觉画面都决定着观者对所听到的音效的反应。声音作为动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构成许多有趣甚至令人兴奋的效果,如果忽略了声音的作用,就相当于放弃了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动画高度的假定性特征使动画片在声音的创作上能够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由。根据内容及艺术处理的要求,可以分为音画对位和音画队列,可以使写实,也可以虚拟,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无论是声音的哪一种形式,它都是动画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画面上的运动的造型组成音画结合的银幕整体,最终成片都会形成不同的视觉冲击和视听感受。然而,在当今动漫创作铺天盖地的今天,动画创作界对声音的探索还是不够的,就是理论界也对声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往有关动画声音的书籍也仅限于电影音乐的范围。仍然忽视了声音现象认为动画创作仅仅是以视觉为主的观念延续,所以在动画创作中对声音的进一步探索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综上所述,视听语言作为单个画面来讲,仅仅表达的是一种视觉形式,而一旦排列起来与创作内容相结合,必然会对剧本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动画艺术创作中视听语言运用的好与坏,对于展现动画作品各项细节和提高动画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尚晓雷.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振江.动画场景的空间设计与气氛营造[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宋慧颖.浅谈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电影评介,2009(3).

[4]邵清风.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2.

[5]祝奔.视听语言和动画分镜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

视听语言篇8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81-01

摘要:《老男孩》是肖央导演的新媒体电影,视听语言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本文将试图对此部影片的视听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视听语言,分析,新媒体电影

2010年8月20日,由中影集团,优酷网与雪佛兰科鲁兹联手打造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行动,由十一位年轻导演执导的新媒体电影与观众见面,作为压轴电影《老男孩》在10月28日上映,由肖央导演执导的《老男孩》仅上映了几日,点击量就几百万,创造了一个神话。视听语言的出色表现对于电影的表意也是至关重要,那么本文就对《老男孩》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

一、试听语言中的视觉元素

马尔丹对电影的画面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但是,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异常复杂的现实,事实上,它的原始结构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它自身有着一种深刻的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架能准确、客观的重现它面前的现实的机器自动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活动又是根据导演的具体意图进行的。 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画面形象构成了一种现象,它同时以多种标准的现实作为它存在的基础。”1,由此可以看出,画面语言是心与物,意与象,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画面语言各要素包括构图,光效,色彩等

(一)《老男孩》构图分析。

“电影中的构图不像其他任何视觉艺术中的构图,它的关键在于活动。”2 构图实际上为:对被拍摄的对象进行的一种布置与安排,这种布置与安排是由穿坐着所表现的内容决定的,这种布置与安排是通过景别、运动、摄影机角度等方面来构建的。

1.画面景别――以特写近景为主。

《老男孩》大部分的镜头都是通过采用近景或特写来完成拍摄的,在此部影片中多次出现脸部特写的镜头,校花的脸部特写出现多次,她的出现贯穿了影片的始终,是一个核心人物,她代表了青春年少时青春期的骚动,脸部的特写加深了对她的印象,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青春时期的一种懵懂,对爱情对生活的懵懂,是那个青春时代的象征,完全了印证了这部影片所要表现的青想主题,在影片的结尾部分,雨中站立的校花慢慢回头的特写,表现的正是对青春时代的告别,画面十分唯美但细品却有些许忧伤。近景与特写景别的运用是新媒体电影的构图中运用最高的景别,也是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较而言突出的一个特点。新媒体电影的播放终端也决定了它的景别为特写或近景镜头,因为在mp4,手机等终端上播放,这种终端的屏幕通常都比较小,那么只有这种大的人物表现才容易让观众看清楚,若都是一些远景镜头,观众在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同时也不利于故事的表现。特写近景镜头会显得画面比较紧凑,意思表现比较直接完整。《老男孩》在景别方面就很完整的运用了特写与近景镜头的景别表现。

2.镜头运动――碎片式表现为主。

《老男孩》中的镜头运动没有如传统电影中表现故事所要使用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等,而多数采用的都是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表现相当简单,跳跃式较强,这也是新媒体电影中采用的较多的镜头运动方式,给观众留下自己思考的余地,在影片开头部分,一个喇叭,一个俄罗斯方块机,一座教学楼,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就很好的显示了这是在回忆70,80年代的故事。如一个王小帅的脸部特写,一个向下看的眼神,一个手推光碟进仓,一个电视机中迈克尔杰克逊跳舞,再加一个王小帅脸部欣喜表情,这就完整的表现了王小帅学习迈克尔杰克逊舞蹈的过程,接着下一个镜头就是王小帅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所以本部影片在镜头的运用上非常简单但不失完整性。整部影片给受众的感觉就是简单清晰,一个特写,一个眼神就把观众带入下一个镜头,那么《老男孩》在镜头运用方面简单但表意明确,深深抓住观众的眼球。

3.摄像角度――多采用的正面拍摄的方法。

《老男孩》中主角的正面拍摄比较多,并多出运用仰拍,肖央导演为拍摄广告出身,所以在拍摄方面还是运用了许多拍摄广告的方法,虽然说不复杂,但新媒体电影其实看重比较多的是故事的内容,这一切只是为表意做准备,那么正面拍摄的角度对于人物的表现比较直接,显得比较有亲和力。当然在这部影片中也有些许其他角度的表现,在筷子兄弟在舞台上表演歌曲“老男孩”时,中间插入了许多被音乐声感动的昔日的同学们的镜头,他们的出现是一个接一个运用的都是斜侧面角度,画面构图更完整些,也不会造成视觉疲劳。观众在此时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欣赏画面,这种构图表现就很完美了。

(二)《老男孩》中的光效色彩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暗黄色教学楼,播放广播体操的喇叭以及木头玻璃窗户,校服,破旧吉他,暗黄色居民楼这些镜头的光效运用都带有70,80年代的色彩,很容易将观众带到时代氛围里,同时揭示了下面将要发生的故事时代,正像蒙・齐格蒙说,“当你第一次读一场戏的时候,会感受到某种气氛,打光就是要营造这种气氛。”3。影片开始部分校花出现的镜头,光效运用的比较朦胧,仿佛是在梦中一般,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这样的处理一方面是符合这部影片怀旧风格,一方面也喻示了青春时代心中的那个梦。整部影片的光效运用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较柔和的光,几乎没有自然光的出现,画面显示很唯美。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出现了一条红色的飘带,这条红色的飘带在舞台上飞舞,在镜头前飘舞,寓示了人们的梦想不会因时间的逝去而消失,正如同一股热血滚动在人的心底,我们或许因为时间的改变将心中的梦想放在一个角落,但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二、视听语言中的听觉元素

在影视中声音与画面是同等重要的视听语言元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面,视听语言系统都是无法统一完整的,正如我们的五官,耳朵不可缺少是一样的,否则,我们就不是完整的,而是残疾的,声音的种类大约有这几种元素构成:人声、音响、音乐。

《老男孩》以舞台上话筒的噪音“吱吱。。”作为本部影片的开始,并且在结尾还出现一次,开始的第一声就给观众传达了一这是在舞台上,本部影片的讲述就此拉开序幕,二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慌乱,而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将人们的怀旧情绪拉回到了现实,同时也与开头相呼应,使影片表现的比较完整。

包小白的那句“我们看他们表演吧”。在整部影片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时空转换的作用,第一次是将观众带到七八十年代的氛围中,而第二次是将观众带回了比赛现场。在整部影片中药说视觉元素运用最成功的地方,要数最后的音乐,筷子兄弟演唱的“老男孩”,这一首歌带给观众强大的震撼,许多人在此处落下了眼泪,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另外片中的收音机播放的“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610万……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8.9%.......”这些社会敏感问题,更是表现了人们的无奈心酸。

《老男孩》的成功在电影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动荡,视听语言的运用也与传统电影有所差别,本文试图对《老男孩》视听语言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2]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3] Pennis Scheafer and Larry Salvato《光影大师》,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59页.

上一篇:c语言开发范文 下一篇:c语言指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