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植范文

时间:2023-09-22 07:07:25

牧草种植

牧草种植篇1

一、牧草种植业生产流程及成本核算要求

牧草种植其生产周期较长,季节性强,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平整土地、松土、耕地、耘地、播种、施肥、灌溉、杂草防除、喷药、收割、晒(烘)干、打捆入库等环节。播种期:东北4-7月份,长江流域3-10月份;收获期:播种当年一般可收割1-2次,两年后每年可收割3-4次;生长期限:4-5年,有的可达6-10年。一般以农场为单位对牧草生产进行直接管理。

牧草种植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如下: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二是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的界限,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产成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三是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根据牧草种植业的特点,宜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

牧草种植生产成本的构成如下:一是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材料,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燃料动力以及其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职工薪酬。但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直接支出指机械作业费、灌溉费等。二是间接成本,即制造费用,是各个农场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农场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险费等职工薪酬;农场折旧费(农场房屋及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费)、土地等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取暖费、办公费、水电费、车辆费、运输费、保险费、差旅费、试验检验费、土地使用费、土地开发费摊销、其他。

二、牧草种植生产费用归集及成本核算流程

一是根据成本开支范围规定,审核生产费用支出,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二是对生产中所耗用的材料、种子、农药、化肥,可以根据领料凭证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凡是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直接计入农业生产成本账户,按品种进行分户核算;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须按农场分户核算。分录如下:

借: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苜蓿草)

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苏丹草)

制造费用――××农场――各明细科目

管理费用――各明细科目

贷:原材料

三是根据产量工时等记录凭证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职工薪酬计入农业生产成本,农场管理人员职工薪酬计入制造费用。工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总数。某种产品应分配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工资分配率。若假设:设立甲乙两个农场,甲农场负责苜蓿草生产,乙农场负责苏丹草生产,则甲农场生产员工薪酬计入苜蓿草成本,乙农场生产员工薪酬计入苏丹草成本。

会计分录:

借: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苜蓿草)

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苏丹草)

制造费用――××农场――工资及福利费

管理费用――工资及福利费

销售费用――工资及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四是发生燃料、动力费、水电费。能直接归属到产品的费用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可按实际或定额工时比例在各产品之间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会计分录:

借: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苜蓿草

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苏丹草

制造费用――××农场――各明细科目

管理费用――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等

五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农场――折旧费

管理费用――折旧费

贷:银行存款等

六是以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土地使用年限摊销土地使用权费,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农场――土地使用权费摊销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七是缴纳土地租赁费或摊销土地租金,按照土地租赁年限摊销土地租赁费,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农场――土地租赁费

贷:银行存款或长期待摊费用

八是土地平整开发成本计入无形资产,按照土地使用年限摊销土地开发费用,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农场――土地开发费

贷:无形资产――土地开发费

九是发生其他费用。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农场――各明细科目

管理费用――各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等

十是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各农场的制造费用归集后,于月终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可按实际或定额工时比例在各产品之间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会计分录:

借: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苜蓿草

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苏丹草

贷:制造费用――××农场――各明细科目

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和结转。经过以上费用的分配,各成本计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已全部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如果当月产品全部收割,晒干打捆,计量入库,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只有部分收割,则宜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百分比=完工产品种植面积÷(完工产品种植面积+月末未完工产品种植面积),月末未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百分比,月末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或=(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1-完工产品百分比)。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吨)

会计分录: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苜蓿草

消耗性生物资产――苏丹草

贷:农业生产成本――苜蓿草

农业生产成本――苏丹草

已销产品成本结转。已销产品的成本要从产成品账户及其有关明细账户,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及其有关明细账户,期末消耗性生物资产余额为在产品成本。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苜蓿草

主营业务成本――苏丹草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苜蓿草

消耗性生物资产――苏丹草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具体如表1、2、3所示:

参考文献:

牧草种植篇2

关键词:沙打旺;牧草;特征特性;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37-1

肇源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近年来,畜牧业迅速发展,为解决奶牛、肉驴等家畜的饲料问题,我们承担了沙打旺牧草的种植试验,这种牧草非常适合在我们当地沙土地和盐碱地上生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其种植生产技术已经在我县发展成熟。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沙打旺种植已成为广大养牛、养驴户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之一。沙打旺也称直立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饲草、绿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兼用作物。沙打旺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27枚,长圆形。可由根茎和茎的中部和上部分枝形成大株丛。主根粗长,干旱地区5年生的植株根深可达6m,侧根较多,根幅达150cm左右。总状花序,花为蓝色、紫色或蓝紫色。荚果长椭圆形,内含肾形种子10余粒。沙打旺为喜温抗寒植物,从发芽出苗到开花成熟,需10℃以上的有效积温不能低于2900℃。适宜的生长区域为温带,也能顺利生长在寒温带。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在27℃至30℃的温度下发芽出苗速度最快,但幼苗较为细弱,以18℃至22℃最为适宜。沙打旺喜光性强,光照充足,植株高大,多枝,颜色浓绿,结实植株增多;光照不足则植株徒长,茎细枝少,颜色淡黄,结实植株减少。苗期不太耐阴,在疏林中常因光照不足发生死苗现象,但抽茎后耐阴性增强。

1 种植沙打旺的优点

1.1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沙打旺具有很强抗逆性和顽强的抗沙能力,在风沙吹打下仍能生长良好,故得名沙打旺或沙大王。沙打旺茎叶强壮,被风沙吹打后即使被损伤,或被风沙浅埋数日,以及被大风吹出部分地面的根,都能继续生长。沙打旺这种顽强护沙的能力,被誉为重要的防沙固沙先锋植物。它的根系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能耐贫瘠和干旱的土壤。据观察,生长在贫瘠干旱、退化草地上的沙打旺,70天无雨情况下仍能生长良好。在黑龙江省西部的碱性草原地带pH值为8.9,含盐量0.3%,钠离子含量为O.02%的盐碱土地上生长良好。盐碱地上种植沙打旺,能从土壤中吸走大量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使盐渍化土壤得到改善。

1.2 提供优质饲草

沙打旺营养价值高,据分析,含蛋白质15.01%,脂肪2.83%,粗纤维26.47%,可溶性碳水化合物6.63%,而且茎秆中氨基酸含量高。可用作各种家畜的饲草。既可青饲熟喂,也可调制干草或干草粉,在猪饲料中搭配30%的沙打旺干草粉可代替部分精饲料。沙打旺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产草量高。在我县干旱沙土地播的沙打旺,亩产鲜草2500kg,为家畜提供了大量优质饲料,促进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1.3 提供肥料

沙打旺是优良豆科绿肥植物。它含氮2.8%,磷0.22%,钾2.53%,钙1.83%,镁0.58%。1000kg鲜草相当于硫酸铵17-57kg,硫酸钾47kg,在种植沙打旺三年沙土地上含量增加34.4%。它的茎鲜嫩,容易腐烂,无论压青或沤肥,肥效均高。用沙打旺作压青试验,与种植豌豆压青相比,土壤含氮量增加1.7倍,有机质含量增加1.6倍,速效磷增加2.2倍。

2 选地与整地

如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势平坦或缓坡、春季供水较好、夏季不积水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但是,在我县主要选择在贫瘠的风沙土、盐碱地块种植沙打旺。因为沙打旺种子细小,要求有较精细的耕翻、耙地、镇压。

3 播种

沙打旺可以春播和秋播。春播,一是顶凌播种,一般3-4月播种,二是正常春播,一般播期为4-5月。在非春旱年份,春播后土壤温度逐渐提高,出苗快且整齐。在封冻前7-10天播种,秋播可以充分利用春季返浆水,保证沙打旺种子的萌发。沙打旺种子播种前应进行清选,清除杂草种子、菟丝子种子等。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根瘤菌接种、化肥农药拌种、种子包衣等处理。沙打旺的播种方式主要是撒播和垄作条播。垄作条播行距50-60cm,根据当年的气候特点和土壤墒情,分别采用垄上开沟或垄下开沟方法。沙打旺每km2播种量为7.5kg左右。沙质土壤含水量低宜深播,粘质土壤含水量高宜浅播;气候干旱时播种宜深,气候潮湿时宜浅;垄作条播,深开沟浅覆土,播深5cm左右,覆土厚度1-2cm。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垄作条播的地块,苗期铲趟两次,春季返青后趟一次,每次刈割后趟一次,清除杂草,疏松土壤,促进沙打旺生长。沙打旺播种当年幼苗期生长缓慢,与杂草比较竞争力差,苗期要及时除杂草,第二年春季萌生前用齿耙除掉残茬,返青和每次收割后都需及时除草,以利幼苗生长。垄作条播以人工除草为主,结合中耕,用锄头除去垄间和苗间的杂草,注意不要伤及幼苗。撒播除草不便,可以人工拔除或化学除草,第二年以后因沙打旺返青早,长势旺盛,一般可以利用自身的生长优势压住杂草。化学除草主要采用48%苯达松溶液,每km2用量1500-3000ml,在杂草2-5叶期时喷撒。

4.2 施肥

沙打旺一般不施基肥,可以采取追肥方式施肥。在早春返青和每次刈割后追肥,追肥以速效磷钾肥为主,每km2用量37.5-75kg,苗期可以加施一定量的氮肥。

4.3 病虫害防治

沙打旺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根腐病等。防治措施有农作防治,即选择地势高燥的沙土或沙壤土种植,注意低洼地排水。防治根腐病,可进行种子处理,用50%苯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炭疽病、白粉病可分别选用25%的使百克EC和25%的粉锈宁EC800-10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虫害主要是蒙古灰象甲,用种子量0.1-0.2%的50%辛硫磷EC拌种,或者250-300ml加细土25-30kg拌成毒土顺垄条施,均可防治蒙古灰象甲。

4.4 适时收获

牧草种植篇3

1.1种植规模及布局

海西州人工草地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土地、水源、政策等诸多原因,人工草地建设速度一直较缓慢。自国家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草地建设才得到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州种草累计保留面积为1.39×104hm2(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牧草)。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其次是披碱草、沙打旺、老芒麦等;燕麦、青稞和豌豆等一年生饲草种植面积较小,每年种植面积约为1.33×104hm2左右。其中,集中连片建植人工草地的有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240hm2(紫花苜蓿160hm2、沙打旺80hm2);德令哈市绿源公司、德农公司、拓鑫公司、金土地公司、晨鑫公司等农营企业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林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2063.53hm2;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种植紫花苜蓿26.67hm2;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种植紫花苜蓿133.33hm2。种植区域布局呈现出农营企业人工种草相对集中连片,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情况。

1.2牧草收割、加工和销售情况

目前全州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可年产鲜草约35×104t(干草10×104t),实际每年生产草产品不足5×104t(80%为干草捆),其余多为家畜放牧利用,利用率低,优良牧草营养损失极大,十分可惜。州内只有少数农营公司、草产品开发公司开展机械收割,个别农区种草户采用人工收割,收割成本高,时间长,收割面积有限。开展牧草收割和规模化加工企业只有个别地区和少量企业。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开发公司去年建成年可加工草颗粒饲料5000t的饲料加工厂,至今因缺乏原料来源,仅加工草颗粒饲料1050t;德令哈市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建成2000t的草颗粒饲料加工厂,为主动寻找加工原料来源,还购置了牧草打捆机械,试运行初期效果良好。农牧区牧草种植户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个人又无能力购置价格较高的牧草加工设备,牧草加工只停留在粗放的人工收割、打垛或简单粉碎阶段,收获的牧草主要用于接羔育幼、牛羊育肥、冬季补饲等,部分农户将人工草地的牧草以1200~1500/hm2的价格买给就近的养殖户,由养殖户负责收割、加工和利用,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的初级经营状态。

2草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土地资源丰富

海西州土地资源丰富,全州现有耕地总面积4.73×104hm2。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年来,种植农产品品质不高,效益差。同时,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地区尚有牧草人工种植的发展空间。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因水资源紧缺成活率不高,但可以满足种植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的水分需求,对苜蓿的产业化开发十分有利。

2.2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是海西州气候资源的最大优势。以柴达木盆地区为中心的地域,年日照时数为3096.9h,年太阳总辐射量688.3KJ/cm2,年平均气温3.7℃,个别地方如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温度可达4.4℃。热量充沛,较大的日温差有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苜蓿产量、质量的提高。全州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76mm,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牧草收割后,受雨淋的机率小,可保证干草质量,降低牧草干燥加工成本,同时干燥的空气可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也可避免发生霉烂。

2.3草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苜蓿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是海西州草产业发展的首选品种。大多数苜蓿品种在气温0℃~55℃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成株在较厚的积雪下可以经受-45℃的严寒,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适应性强、分布面积最大的良种牧草之一。苜蓿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而且具有保持水土、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在柴达木盆地,苜蓿作为饲料作物中的先锋种,不仅可以用做饲料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退耕还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牧、林、渔、工、贸等产业的发展,将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2.4苜蓿草产业是实现海西州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桥梁

苜蓿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性能,已经成为现代牧草产业的先锋,截至目前,种植已初具规模,达到0.80×104hm2,占所有牧草面积的57.6%以上。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而畜牧业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农牧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带动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草业为产业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现代高效农业体系的建立。同时,发展苜蓿草业不仅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再造的重要措施,也是弥补退耕还林还草后粮食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更是柴达木盆地发展特色型效益农业的重要途径。

2.5农区畜牧业发展对牧草的需求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农区畜牧业发展较快,由2006年的50万头(只)牲畜发展到2013年底的230万头(只),增长了54%,占地区存栏数的14.2%。根据农区现存栏数,牧草作为补饲(2kg/羊单位),年需牧草(干重)约70×104t,目前全州年收割加工牧草20×104t(干草)左右,因此还需50×104t,才能满足农区牲畜对牧草的需求,再加上牧区冬春季牲畜的补饲和抗灾需要,牧草产品的需求量将更大。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全州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对示范村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项目,要求使用全价、标准饲料,并且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种植基地,保证优质饲料的供给,需要大量的优质牧草和草产品,这为人工种草和草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的推进,将成为海西州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3存在的问题

3.1人工草地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草量低

海西州大部分人工草地主要由草业开发项目和2002~2004年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草业开发项目种植的优良牧草交农户或农场后,由于缺乏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大部分已退化,单位面积产草量很低,如紫花苜蓿鲜草平均只有33000kg/h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的牧草,大部分种植户,特别是林草间作户,只享受国家对林地8年的补助,而对所种的牧草管理粗放、利用意识差,50%以上的牧草不利用或廉价出售,经济效益非常低,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

3.2科学利用牧草意识不高,致使优良饲草营养成分较低

目前,多数种植户由于科学意识不强,只片面追求产量,而不注重最佳营养期的牧草利用,导致秋季收割牧草只有产量,而营养成分较低,粗蛋白质含量下降3%~5%。就紫花苜蓿为例,本是一种粗蛋白含量可达18%~24%的优质牧草,市场销售价格主要取决于草产品中粗蛋白含量的高低。由于海西州种植户缺乏收割机械,错过最佳收割期,粗蛋白含量仅为10%~12%,属等外品,这是今后全州草产品的出口外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3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

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一是海西州农区农户种草意识没有普遍形成,牧草种植分散,面积小,多数只有0.07hm2~0.33hm2,没有形成区域规模化种植,因此不便于牧草的机械化收割和打捆;二是分散的种植户由于购买不起价格较高的收割、加工机械,致使种植的牧草无法收割,而是由牛羊去任意采食,利用率很低;三是仅有的几家草产品开发公司和协会由于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牧草收割后,只是简单的晾晒、打捆和粉碎,造成牧草营养价值的极大损失。

3.4牧草商品率低

一方面以青海省农牧厅三角城种羊场为主的草产品经营企业原料缺口大,计划每年在海西收购苜蓿青干草数万吨,全州暂无力供给,德令哈市的两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也不能满足其草颗粒加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农牧民抱怨卖草难,大量牧草积压在种植户的房前屋后。究其主要原因是种植分散、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价格居高不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种草区域,不便于牧草加工企业的订单种草、机械化收割打捆和定点收购作业。

3.5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

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牧草虽然生物量高,但不是万能饲料,更不是全价饲料,必须讲究精粗搭配,青绿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互相补充,均衡供应,才能发挥牧草营养价值。部分农户种啥喂啥,饲喂搭配不当,养殖效益低。还有的育肥户将牧草收割后,把干草撂在畜圈里,牲畜边吃边踏,牧草利用率仅有20%,就地转化能力低,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以上因素致使种草养畜效益不明显,部分种植户对种植牧草逐渐失去信心。

4草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将全州草产业化生产划分为三个大区域,并进行优化调整,形成规模优势。①在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天峻县牧业区,建立一年生燕麦草基地。②在水、土、热条件较好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和乌兰县是发展草产业化的精华地带,建立优质紫花苜蓿草生产基地。③在气候干旱、土壤盐碱较高的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建立优质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的多年生牧草生产基地,并且选择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大格勒乡地区建立优良豆科牧草苜蓿种子基地,以缓解草产业化生产中对牧草种子的需求。

4.2培育、扶持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在牧草种植面积大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各扶持建设一个有一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草产品加工及牛羊养殖、育肥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基地和农户的种植的牧草,特别对紫花苜蓿草基地实施科学收割、压捆和贮存等系列化服务,并且企业每年以签订单的形式收购;同时投入资金更新复壮退化的多年生牧草地。

4.3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

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从中央到地方要制定出优惠政策,为种草养畜协会和示范户提供牧草收割、打捆和加工机械补助;为广大牧草种植户,特别是贫困户要购买收割、打捆和粉碎机械以及优良牧草种子、化肥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他们种植牧草的积极性;省、州财政资助各市(县)打贮草站购置先进的收割、打捆机械,并拨付一定的运转经费,给打贮草站定任务、定指标为当地牧草种植户提供适时、无偿的收割、打捆服务。

4.4加强种草及饲喂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种养技术素质,科学种草,合理利用,增产增效。海西州信息闭塞,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能差,商品经济观念淡薄,是制约全州种植牧草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对农牧民及科技服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正确引导和改变农牧民群众种草观念,通过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种草养畜上做文章,加快草畜转化,延长草产业链。让农牧民群众算经济账,更新他们的观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和扶持群众多种草、种好草。

牧草种植篇4

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

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

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

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来提高牧草产量。如2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2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

4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

种植牧草与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样,有适宜的播种季节,籽粒苋、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为春播牧草,其他大多数牧草为秋播牧草。播种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底肥,选好种子并适当处理,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木樨等有芒或颖片及种皮坚硬的要去芒去壳和浸种消毒,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才播种,这样可提高出苗率和减少牧草病虫害。平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旱涝和病虫害。根据不同牧草的最佳收割期要做到适时收割,有效利用,如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应在初穗期收割,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当使用不完时,可以进行青贮或晒干,以满足淡季牧草的供应。刈割后可直接饲喂畜禽。若以风干物饲喂,生长猪日粮中黑麦草可达15%~25%;加工草粉饲喂豆科牧草要风干,其他牧草可晒干,粉碎备用在畜禽日粮中,生长猪可添加10%~15%;青贮饲喂按饲料青贮技术操作,豆科牧草和其他牧草或作物秸秆混合青贮。

5种养结合,兼顾养殖与生态效益

种植牧草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当地小气候,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养殖草食性畜禽(特别是牛、羊)提倡圈养,大群放牧的要合理规划,可划区轮牧,设立围栏,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上。种植牧草品种和面积可参考饲养畜禽来定,如种1hm2一年生黑麦草可产鲜草75~105t,可以养羊120~150只,养兔、鹅1200~1500只,养牛15头,养奶牛3头,春季种1hm2籽粒苋可养猪90~120头。种1hm2优质牧草,通过饲养畜禽可获得1.5万元以上的效益。

比较科学的种草养畜的模式,以养牛为例,要做到四季有青饲料供给,可以实行牧草轮作:4月种植墨西哥玉米,其利用期从5月底开始收割,一直到11月。9月底、10月初,可以在墨西哥玉米地里套种冬牧-70黑麦,可由9月底一直生长到翌年的5月底、6月初。以养猪为例,可以采用法国苦菜与牛皮菜轮作的方法。法国苦菜每年4月种植,可生长至11月,牛皮菜自每年9~10月种植生长至翌年的5~6月。

论文关键词种草养畜;复种轮作;混播;种养结合

论文摘要种草养畜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利用牧草发展草食型畜牧业。总结了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根据畜禽品种选择牧草;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种养结合,兼顾养殖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恒山,黄善斌.农田种草养畜可行性初步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1):108-111.

[2]徐高伦,黄天雄,朱大鹏.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2007,32(5):12.

[3]邢瑞杰,路振华,王建丽,等.关于农户种草养畜的思考[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7):36-37.

牧草种植篇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传统方式之一,不论何种类型的放牧草地,要使其维持原有的生产能力,确定适宜草场放牧利用强度(载畜率),不但关系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而且也影响其碳循环和碳截存的过程和特点。

在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问题的同时,我国科学家也开始研究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近几年来,放牧土地的碳分布,碳储量以及放牧管理对碳循环及其生态过程的效应研究受到了土壤,环境,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过度放牧可使草地初级生产固定碳素的能力降低,并且,由于家畜的采食而减少了碳素由植物凋落物向土壤中的输入;过度放牧通过促进草地土壤的呼吸作用从而加速碳素由土壤向大气的释放。而适度放牧可使草原净初级生产力达到最高值,但年际间的变异较大,主要受降水及其它气候条件的影响。

王艳芬等、李凌浩等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储量随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逐渐减少,每一个草原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沿土壤垂直剖面逐渐减低;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也不同。被称为“生态环境脆弱带”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其稳定性较差,自然和认为干扰的“生态冲击”更易导致剧烈的波动,甚至成为"受害生态系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草地退化和草原消失。

为此,针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不同放牧强度对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碳储量和地下碳储量的比较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其目的在于从碳储量的角度定量的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的影响,从而为适度放牧的决策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依据。为了掌握碳储量,需要研究和测定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植被地上含碳量、土壤含碳量。这些变量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细微变化规律需要直接的证据加以证实。从过去的经验看,在过度放牧状况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中仅有20%-50%能够以凋落物和粪便的形式归还土壤,一旦草地土壤遭到开垦和过度放牧破坏,其腐殖质层中的有机碳就会迅速氧化而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草地就可能转变成为碳源。经过40a的过度放牧,我国草地表层土壤10-20cm中碳的贮量已降低12.14%。如今,草地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生产和经济支柱。但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的趋势加剧,而且以每年200万hm2的速度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

地下碳截存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也可以说放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还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地下碳截存。而地下根碳截存量主要取决于其根量的多少。有研究表明:在沙地、坡地及干旱环境条件下放牧容易导致土壤侵蚀,从而使有机碳含量较高的表层土壤流失而造成土壤碳损失。当放牧对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盖度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引起土壤侵蚀时,不会造成土壤碳的损失,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由于放牧家畜排泄物的输入和碳周转速率的提高而增加土壤的碳截存。针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研究,在确定植被及土壤的碳贮量,草地NPP及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时,草地土壤呼吸被认为是草地碳循环中最主要的环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气候及人类活动(开垦和放牧等)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二氧化碳增加对草地碳循环的可能影响等课题已有过多人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流通途径,土壤呼吸的变化将显著影响大气CO2的浓度。

控制土壤呼吸将能有效缓和大气CO2的升高和温室效应。随着放牧率的增大,牧草地上植物现存量呈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以适度放牧最大,即存在超补偿性生长。地上最大现存量和最大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出现的日期有提前趋势。二者随着放牧年限的延长下降幅度较大,但降水可以缓和或加剧这些变化趋势。轻度放牧能刺激牧草的生长,具有补偿性或超补偿性生长的特点。过度放牧通过促进草地土壤的呼吸作用从而加速碳素由土壤向大气的释放。而适度放牧可使草原净初级生产力达到最高值,但年际间的变异较大,主要受降水及其它气候条件的影响。在荒漠草原中,草地的放牧利用对草地的碳截存和碳循环作用和影响有很多细节有待详细的一手数据来验证。

试验地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1试验地自然概况

本试验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荒漠半荒漠化草原试验站。四子王旗位于阴山北麓,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10℃的年积温为2200℃-2500℃,年均降雨量280mm,湿润度0.15-0.3,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8月,月平均温度最高为6月、7月、8月3个月,年均气温21.5℃、24.0℃、23.5℃;无霜期175d,土壤以栗钙土和棕钙土为主。试验地的草地类型为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Griseb)+冷蒿(Artemisiafrigid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ca)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原,植被草层低矮且植被较稀疏,盖度为17-20,种类组成较贫乏,建群种为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Griseb),优势种为冷蒿(Artemisiafrigida)、无忙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ca),主要伴生种有银灰旋花(Convolvulusammannii)、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altaicus)、木地肤(Kochiaprostrata(L.)Schrad.)、羊草(Leymuschinensis)等。

2试验研究方法

2.1试验设计本项试验采取野外长期观测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土壤与植物根系中的碳密度的测定。旨在揭示不同载蓄率下,在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地上初级净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机理,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机制。试验设计如下: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围栏放牧区划分为3个区组,即3次重复,在每个区组中设4个处理,即4个不同的载畜率水平。4个不同的载畜率处理分别为对照(CK)、轻度载畜率(Lightstockingrate,LG)、中度载畜率(Moderatestockingrate,MG)和重度载畜率(Heavystockingrate,HG),不同重复小区内的4个处理完全随机排列。设定不同的载畜率值分别为0(对照)、0.91(轻度放牧)、1.82(中度放牧)和2.71(重度放牧)羊单位/hm2/半年。

2.2试验方法在4个处理中分别随机选3个1m×1m的样方,将地上部分齐地刈割,并用报纸包好。在每个样方中选3个点取根样,利用根钻(直径7cm)按照0cm-10cm、10cm-20cm、20cm-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70cm、70cm-80cm、80cm-90cm、90cm-100cm分10层取样,将样品分层装入尼龙网袋,与地上草样一起带回实验室。取回的根样用水洗法将其漂出,装入信封。将根样与草样一起烘干(65℃)称重,得到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值(g/m2)。将根样与草样分别粉碎并过150目的筛,然后用Macro元素分析仪测出含碳量(%)。根据室内试验获得的生物量和含碳量数据,通过公式(1,2,3)计算出植被碳密度(g/m2)的值。

2.3数据处理使用SAS9.0软件及Excel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基本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与分析

1地上生物量及含碳量的变化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地上生物量呈递减趋势。在轻度放牧区地上生物量最高,其值略高于对照区,中度、重度放牧区地上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区。重度放牧区的地上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区,只有对照区地上生物量的58.3%,而中度放牧地区与对照区相差不大,这有可能存在实验的人为误差,也可能是由于“中度干扰假说”造成的。根据生态学中经典的“中度干扰假说”,有人提出了放牧优化假设,认为草地植被生物量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的生物量先增加,然后才随放牧率的增加而下降。重度放牧区与轻度放牧区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显示的结果与这一假设相符。轻度放牧的影响作用是否由于“虽然家畜的采食会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家畜的粪便添加到土壤中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体现出轻度放牧区生物量高于对照区的特点”还有待商榷。至于中度与重度放牧区,有过多的家畜对植物进行采食、践踏、减少光合面积等破坏活动,放牧强度大的处理,由于前期地上生物量较低,即地上叶面积指数过低,使草地初级生产固定碳素的能力降低,加上不断的高强度采食而减少了碳素由植物凋落物向土壤中的输入,因而影响了牧草的再生,而使这两个区中的植被地上生物量低于对照区。

影响植被地上部分碳密度的另一因素就是植被的含碳量。植被地上部分的含碳量仍然呈现出轻度放牧区最高,而重度放牧区最低的特点。植被含碳量在各个区中虽然有变化,但是方差分析显示4个区中含碳量值差异不显著(P>0.05)。中度放牧区地上植被的含碳量与轻度放牧区相比只下降了1.59%,而含碳量值最低的重度放牧区比轻度放牧区相比也只下降了13.82%。可见植被体内的含碳量的变化不是很显著,放牧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2植被地下生物量及含碳量的变化分析草地生物量的80%以上集中在地下,地下生物量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最主要输入源,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地下碳截存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时滞,也就是说,放牧在即时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同时,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还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地下碳截存。而地下根碳截存量主要取决于其根量的多少。由图3可以看出放牧会使植物地下生物量减小,各放牧区的地下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区。轻度放牧区地下生物量是对照区的88.17%,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显著(P>0.05),中度和重度放牧区的地下生物量相差不大,分别只占对照区地下生物量的79.90%和72.20%,这两个区与对照区的差异显著(P<0.05)。可见放牧对植物地下生物量产生的影响与其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该影响是间接的、长效的、复杂的。轻度放牧区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区高,而地下则恰好相反,这是因为放牧使光合产物分配给地上部分的总量大于地下部分,以补偿地上生物量因家畜采食而降低光合效率的负面效应,这是植物为抵抗采食而长期进化形成的生长机制,但是过大的放牧强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对植物产生的影响较严重,超出其自身调节能力的范围,必将导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共同下降。而地下部分的含碳量为轻度放牧区最高,其次为对照区,中度与重度放牧区最低。方差分析显示这四个区中的含碳量值差异不显著(P>0.05)。与地上部分相比地下部分的含碳量更稳定,含碳量相差最大的两个区才相差1.10%。

3总植被碳密度变化由图4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碳密度的变化情况,其中对照区的碳密度最高达到620.3g/m2,其次为轻度放牧条件下的碳密度为506.4g/m2,中度放牧条件下的碳密度为465.1g/m2,重度放牧植被碳密度最低401.4g/m2。与对照区相比较,轻度放牧区的碳密度减少了18%,中度放牧区碳密度减少了25%,重度放牧区碳密度减少了35%。可以看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碳密度逐渐降低。轻度放牧有可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而重度放牧有可能已经超出了植被自身的调节能力,而使植被碳密度降低。

讨论与结论

1讨论

1.1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生物量是决定草地碳密度的因素之一,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的生物量来改变草地的碳密度。家畜的选择采食和践踏作用对群落的组成影响很大,对群落多样性影响也很大。适度的采食与践踏及适宜的采食周期,可以增加植物群落水平的多样性,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竞争能力,并可创造一定的物理空隙,有助于光、水分和营养的更好利用。采食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取决于采食强度、地段的地质演化特征及其气候条件。适度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负面影响,或有积极的影响,而长期超载过牧则会使系统崩溃。

根据本实验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截存的研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总体呈递减趋势,但在轻度放牧条件下,植被生物量高于对照区。而地下生物量一般空间变化规律随着土壤的深度逐渐减少。地下生物量随不同载畜量的变化特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草场放牧必然会给草场带来影响,如何进行放牧管理,目前世界上发达的国家都采用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对草场是有害的,主要表现在放牧强度不均匀,局部草场因过牧而退化,划区轮牧恰恰能控制放牧强度。

1.2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含碳量的影响决定植被生物量的另一因素是含碳量。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不同的放牧强度对草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过度放牧不仅造成草地层次结构不明显,使优良牧草大幅度减少,毒害草不断增加,而且也改变了草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使营养物质损失;另一方面,大量积累的畜粪影响其取食,又造成草地资源的浪费,而适度放牧不但能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提高牧草再生能力及营养价值,保持草地较高的利用率,而且保护了草地的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稳定,防止草地退化,有利于草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本实验研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对地下含碳量的影响并不大,或者可以说放牧对地下碳截存的影响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还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地下碳截存。

2结论

过度放牧对荒漠草地植被、土壤及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放牧对草地植被地上部分碳密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量上,轻度放牧下草地地上生物量最大,其值高于对照区。中度和重度放牧使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这两个区中地上生物量的值均低于对照区。与生物量相比植被含碳量的值在放牧干扰下比较稳定,轻度放牧区比其它区略高。一般情况下,轻度放牧或中度放牧会增加种的多样性;反映出放牧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的公认结论:适当的放牧使群落资源丰富度和复杂程度增加,维持了草原植物群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生产力。

牧草种植篇6

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广阔草原的某一方面。那么,什么是草原?中国有多少类草原?草原上的植物什么样?要了解有关草原的这些问题,我们要从草说起。

“草”是什么

假如有人说,羊吃草,牛吃草,人类也吃草,你一定会认为,此人有毛病。不过,这个人的话还真有些道理。为什么呢?这牵涉到什么是“草”的问题。也许你会说,这会有什么问题,我们住的小区有草,路边也有草,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草,天天与草打交道。可是假如我问你:什么是草?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草,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不过,植物分类学家和植物生态学家就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的字典里,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灌木之说,很少有草这个词。所谓草本植物,就是指那些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种子植物。这类植物植株矮小,茎干柔软,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者地上部分死亡。

根据草本植物的概念,牛、羊等家畜动物吃的草,我们人类吃的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花生、大豆、芝麻以及许多蔬菜,都是草本植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也吃草”有一点道理。

不过,牛、羊吃的草和人类吃的草有着很大的不同。人类即使“吃草”也选择那些最好吃、最富有营养的部位,主要是吃果实。而牛、羊等动物就没有那么多选择了。它们吃草就只能把叶、茎、花、果实一起吃下。但是草原上的牛、羊倒有一种特殊本领,就是它们很少啃食那些有毒或者有害的植物。

什么是草原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草,再来谈谈什么是草原。是不是凡是长草的土地都叫草原呢?当然不是。科学上对草原有着严格的界定。所谓草原,应该是完全天然的,而不是人工建植的,像天安门广场、高尔夫球场等人工建植的草地,都不能叫草原。

草原上植物种类很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这些植物的高矮、花的颜色、果实的类型、营养成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比较耐旱。也就是说,在天然降水量比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长。在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的地区,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可以有草原植被。所以,植物生态学家所说的草原,是指那种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主要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天然群落,是不受地表水与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的天然植物群落,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地的草原。

我国草原面积大

我国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不同类型的草原占国土面积的41%以上,大约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如此大面积的草原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东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内蒙古高原到东海之滨,几乎处处都有草原。其中,草原面积最大的是自治区,自治区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1.4%;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其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可利用面积的19.2%;第三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5%。这3个自治区草原可利用面积占全国草原可利用面积的55%以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生活在处处有草原的世界上。当然,不同地区的草原有完全不同的外貌,有着不同的组成和结构,它们不都是一副面孔,因为组成这些草原的植物种类并不完全一致。

我国的草原植物种类丰富,具有不同的经济用途,有的是牧草,有的是野生花卉植物,有的是野生蔬菜,有的是能源植物,有的是药用植物,也有一些植物既是牧草,又是药用植物。其中,大量草原植物都可以作为牧草,现在一些人工栽培的饲草,它的家乡也大都是草原,可以说草原是牧草的故乡。

最著名的牧草——羊草

在众多的牧草中,羊草是很著名的牧草。以羊草为主构成的草原是营养价值最为丰富的草原类型。

羊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厚而硬,扁平,干后向内卷。羊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都较高,适口性好,是牲畜嗜食的植物,所以被称为牲畜的“细粮”。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和乌珠穆沁羊等优良家畜品种,就是长期放饲在羊草草原上育成的。

在我国,羊草广泛分布于开阔平原、起伏的低山丘陵,以及河滩和盐渍低地;它们生长在黑钙土、碱化草甸甚至柱状碱土上。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的森林草原地带以及相邻的典型草原地区,形成了面积相当辽阔的羊草草原群系,成为该地带最发达的草原类型之一,羊草也是内蒙古草原主要的牧草资源,亦为秋季收割干草的重要饲草。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羊草是人工草地建植中首选的材料,被人们广泛应用。

牧民又爱又恨的牧草——大针茅

多年生密丛型草本植物大针茅也是优良的牧草。

开花前的大针茅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尤其是在春季;但果实成熟时的大针茅则对家畜,特别是绵羊有一定的危害——具锋利基盘的大针茅颖果易刺伤其口腔黏膜和腹下皮肤;如果芒针混入羊毛,还会影响羊毛的品质。难怪牧民对这种植物又爱又恨。有经验的牧民常在此时移场放牧,以避免大针茅的危害。等颖果脱落后,大针茅的适口性又有所提高。

大针茅植株冬季残留性颇好,是分布区内家畜最基本的牧草。开花前割下的大针茅青干草也为各种家畜所喜食。有着一定比例羊草的大针茅草地自然条件优越,草群生长高,群落盖度一般在50%以上,不仅可以作为放牧地,也是较好的天然割草地。但随着放牧利用强度的增加和人为活动的破坏,大针茅草地逐渐退化而被克氏针茅草地所取代。

十分耐旱的牧草——冰草

冰草是草原上的旱生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适于在干燥寒冷地区生长,其草质柔软,营养价值较高,为优良牧草之一。马和羊最喜食幼嫩时的冰草,牛和骆驼也喜欢食用。冰草是一种很好的催肥牧草,但开花后的冰草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有所降低。

冰草还是一种重要的栽培牧草,既可单种又可和豆科牧草混种。冰草枝叶冬季不易脱落,寒冷季节仍可在冰草地上放牧,但由于其叶量较小,相对降低了饲用价值。由于冰草的根为须状、密生,入土较深,因此,它又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和固沙植物。在降水量比较少的荒漠草原和其他比较干旱的条件下,冰草是非常适宜栽培的牧草。

家畜“抓膘”的植物——冷蒿

在草原牧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羊要肥壮,多吃冷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冷蒿之所以被牧民称为“抓膘”的植物,是因为在漫长的严冬里,羊吃的是枯草,喝的是雪水,冷冬和严寒使羊的能量消耗很大,一冬的掉膘量常是其体重的1/3左右。冬天之后,冷蒿返青较早,羊此时采食冷蒿,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能很快增肉、增重,从而健壮成长。

冷蒿是小半灌木菊科植物,高10~5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其根状茎横走,不定根发达。冷蒿的植物学性状使其非常耐牧,在草原严重退化的地方,其他植物已经非常稀少,冷蒿仍然可以正常生长,所以,典型草原退化的后期常常形成冷蒿群落。因此,冷蒿群落的出现也往往是草原退化的象征。

冷蒿广泛分布于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也可以沿山地进入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中,多生长在沙质、沙砾质或砾石质土壤上,是草原小半灌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草原群落的伴生植物,为生态幅度很广的旱生植物。

冷蒿有很好的适口性,羊及马四季均喜食。其秋季可食率达80%以上。食用冷蒿对家畜来讲还有驱虫之功效。对冬季家畜尤其产羔母畜的放牧,冷蒿也具有很大的价值,在霜冻之后或冬季内,其营养枝尚保存良好,且柔软,并保持原有色泽,因而家畜特别是羊、马极喜采食。对于老鼠来说,冷蒿也是很好的食物。人们在老鼠的地下“仓库”内,常常可以找到大量冷蒿。

冷蒿不仅可以作为牧草,还是一种中药材,其味苦、性微寒,可清热燥湿,利胆退黄,杀虫,一般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小便不利、皮肤瘙痒、湿疹、蛔虫病、蛲虫病等。

羊绒暖暖灌木情——小叶锦鸡儿

在20世纪90年代,每年春季对北京人来说,印象最深的生态环境问题恐怕就是沙尘暴了。为了北京的生态安全,国家启动了京津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就包括生物措施。在生物措施中,有多种植物可以做出贡献,其中就包括小叶锦鸡儿。

小叶锦鸡儿一般高40~70厘米,高者可达1米。皮灰黄色或黄白色;小枝黄白色至黄褐色,直伸或弯曲;花冠黄色;荚果扁,条形,深红褐色。花期在5~6月,果期为8~9月。作为旱生灌木,小叶锦鸡儿广泛散生于典型草原上,在植被外貌上,它具有明显的景观作用,构成不同密度的灌丛化草原,这也是蒙古高原上草原植被的一大特征。小叶锦鸡儿为良好的饲用植物。绵羊、山羊及骆驼均乐意采食其嫩枝,尤喜于春末食用其花。牧民认为小叶锦鸡儿的花营养价值高,有抓膘作用,能使经冬后的瘦弱牲畜迅速肥壮起来。

由于小叶锦鸡儿具有很强的聚沙作用,在风蚀作用严重的地区,小叶锦鸡儿周围可形成一个个小土堆,对防止荒漠化很有好处。它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还是一种园林绿化植物,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可丛植、孤植。在有些城市,以其建成的绿篱很有特色。其根上有根瘤,可以固氮,因而,小叶锦鸡儿又是一种固氮植物。

小叶锦鸡儿还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全草、根、花、种子均可入药。它的花能降压,主治高血压;根能祛痰止咳,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全草能活血调经,主治月经不调;种子能袪风止痒、解毒,主治神经性皮炎等。

土壤水分的监测员——芨芨草

有一种草原植物,其植株高大,在平常时候,家畜不喜欢采食,但到了冬季,它就可能成为大家畜的食物了。这种植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地下水位的高低。它就是芨芨草。

在我国北方草原区的局部低地或者相对封闭的丘陵间洼地、湖泊周围的盐碱地或者山地丘陵基部,人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丛丛生长的高大禾本科植物,这就是芨芨草。芨芨草为什么会生长在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相对低洼,土壤水分状况较好,芨芨草可以正常生长。如果将芨芨草种到干旱的高地,它就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芨芨草因而被称为土壤水分的监测员,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土壤水分状况,所以被称为指示植物。

芨芨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秆密丛生,叶片坚韧,微粗糙。开花时呈金字塔形;小穗披针形,灰绿色、紫色或草黄色。花果期在6~9月。芨芨草的须根粗壮,喜生于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盐碱滩沙质土壤上。作为密丛型耐盐草本植物,芨芨草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干旱及半干旱区盐化草甸。

除了被当作牧草外,芨芨草还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及人造丝原料。它的秆叶坚韧,长而光滑,可用作扫帚、编织草帘等,又可用于改良盐碱地,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高大的芨芨草还能成为冬春季牲畜避风卧息的草丛地。草原上的牧民习惯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为冬季营地或冬春营地。

牧草种植篇7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阶段性禁牧;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S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82-2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维持我国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由于过度放牧而出现了大面积沙化、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牧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加大对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进一步转变牧场利用方式,增加牧民收入,巩固生态建设成效,提供草原生态补偿质量和效益,从2010年10月1日起对该草原进行阶段性禁牧。本文拟通过对前期阶段性禁牧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禁牧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区域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111°03′-120°00′E,41°35′-46°46′N。其中天然草原面积19.2×104km2,可利用草原面积17.6×104km2,占总面积的90%,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中原生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场,拥有多种植物类型。年均温为-1~2℃;年降水量300-450mm。7月均温为18-28℃,降水量为1200-2000mm,高温与降水同时进行,对草原的牧草生长十分有利。

今年阶段性禁牧区域为锡市、阿旗、二连市等12个旗市(区)3580万亩草场实施开展,共涉及35个苏木乡镇、212个嘎查村,1.95万牧户6.49万人,涉及牲畜130.3万头(只);划区轮牧项目100万亩,在东乌旗实施开展。

2 效果研究方法

在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三个地方随机选取10个1m×1m的方样,根据阶段性禁牧前后植被指数、物种组成、植物生长旺盛度及五月份县城存储量等几个方面的变化来进行研究。当然,对牧民收入的影响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3 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在采取合理措施的前提下,不仅牧民的收入等到一定提高,更为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的良性发展创设了条件,使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3.1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本次阶段性禁牧的时间是五年,在此期间对已签订承包合同的牧民将给予5元/亩•年的补贴,联系补贴5年,以保证项目区牧民每人每年补充金额在3000元-5000元。具体办法:人均草场面积不足600亩的,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补贴;人均草场面积600-1000亩的,按实际面积给予补贴;人均草场面积超过1000亩的,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补贴。同时对迁移人口加大在社会保障、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补贴力度;鼓舞、引导、落实牧民进城务工;在项目、资金、信贷支持、工商注册、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扶持,力争让更多的牧民实现转移就业。

当然在实施时,补贴的金额在坚持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当地牧民的实际收入做一些适当的提高,补贴金额基本与牧民往年的实际收入相符合。同时,牧民家庭成员还可以通过进城务工或自营增加额外的收入,以每月2000元计,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就可以多收入3-5万。所以,此次阶段性的禁牧得到了大多数牧民的理解和支持,实施的非常顺利。

3.2 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遥感处理软件,对测试点进行植被指数提出,下表是三个测样点在2011年5月5号和5月30号所取得植被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1)在进行禁牧后,植被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具有明显的上升,说明草原植物生长较好,在短期内取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2)在同一测定点,植被指数变化比较明显,说明在停止放牧后,草原植物的生长基本符合了其生长的自然规律,处于一种良性的发展过程;(3)在同一日期,不同测定点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从行政区域划分上来看,基本呈现出植物长势从东南下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

表1 测量点植被指数对照表

3.3 对草原物种的影响

在此次阶段性禁牧效果的研究中,禁牧对天然草原物种种类及种类之间的消长关系是极其也是我们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禁牧后,各种植物都可以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因此,对草原植被的结果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3.3.1 对天然草原物种种类的影响 在调研过程中,物种种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在短期内,植被的类型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在5个测样点中出现了小叶锦鸡儿,表明在没有畜生践踏的草原上,更又有利于灌丛化趋势的发展。这5个测样点的分布是东乌珠穆沁旗有3个,锡林浩特市有2个,在二连浩特市样点的调研中并没有发现。可见阶段性禁牧的目的是维持和保护草原的健康发展,对植物种类的影响不大。

3.3.2 对种类之间生长消长关系的影响 在调研时发现,影响植被指数的因素主要是常年生植物、高度较大的植物;对于一年生和比较矮的植物和2010年同期相比甚至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如糙隐子草。

3.4 对植物生长旺盛的影响

虽然此次阶段性禁牧实施的时间不长,但在植物生长的旺盛度上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调研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植物不管是在高度还是在副高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高度上增高了2cm-4.5cm之间,且从东往西增长的高度逐渐减少,应该和放牧程度及气候条件有关;在覆盖度上虽然也有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太明显,应该是禁牧的时间较短,按照5年的禁期来看,应该可以取得相当满意的结果。

表2 测样点植物生长高度及覆盖度

3.5 对鲜草存储量的影响

草原植物旺盛的生长和覆盖度的扩大,也带来了鲜草存储量的大幅度提高,据五月份地调研显示,测样点鲜草存储量的增加约在1.5-2被之间,且分布较均匀。下表是三个地区的平均增长量统计表:

表3 5月份鲜草存储量增长统计表

通过本次对锡林郭勒盟阶段性禁牧效果的调研,可以看到措施采取得当,既保证了牧民的收入,又是草原的自然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当然这只是目前的状况,为了保证五年禁牧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调研,随时掌握恢复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锡林郭勒盟阶段性禁牧项目实施办法(试行)[OL].人民网:

[2] 马锋茂,史俊彦,陈昕.盐池干旱风沙区退化草地禁牧的效果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4:53-55.

[3] 王泽环,宝音陶格涛,包青海.割一年休一年割草制度下羊草群落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08-2012.

[4] 徐秀芳,刘吉军,成丽平,等.乌审旗封育禁牧效果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7,33(1):46-47.

[5] 闫玉春,唐海萍.围栏禁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225-1232.

牧草种植篇8

【关键词】牧草;病害;虫害;防治

因为牧草产业化在当地兴起较晚、进程慢,加之传统的对种草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在牧草生产管理上许多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相对滞后。以牧草病虫害为例,绝大部分种草户都遇到过,但引起重视的很少。为做好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对我地牧草病虫害的调查及相关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现将牧草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性、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牧草常见的病害

牧草的病害是指由于外源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而引起牧草生长发育的异常生理状态,即病变。在我地发生较多且比较普遍的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丝子等。

霜霉病 牧草的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豆科牧草如苜稿、三叶草、草木樨等。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是病菌通过菌丝浸染病草植株的根部来越冬或者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植株生长,在地上产生孢囊孢子,侵染其他植株。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的牧草品种。牧草抗霜霉病的能力存大很大的差异,可以因地制宜选用高抗病品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尽早对牧草进行刈割,减少菌源,尤其注意早春铲除发病的植株。合理灌溉,防止草地过湿。

锈病 牧草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既侵害豆科牧草又侵害禾本科牧草。发生的规律是该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它可以菌丝形式在牧草的地下越冬,也可以孢子的形式在感病的残体上越冬。越冬的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转主寄生植物大戟属植物,锈孢子随风传到牧草上对其进行浸染。

防治方法:消灭寄生植物,如大戟属杂草及其他豆科杂草。搞好田间管理,消灭病残株体。对发病的草地应及时刈割,不宜收种。选种抗锈病的牧草品种。④药物治病。对发病的草地,用20%的萎锈灵乳油配置成200-4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即可。

褐斑病 该病主要侵害豆科牧草,在牧草的叶、茎、荚果上出现褐色的病斑。出现在叶片上的圆状病点,就是病菌的子囊盘,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在气温10℃-15℃,空气湿度达成到55%-57%时,病害会大量发生。严重时,落叶率达40%-60%,产草量下降15%以上,种子产量减少25%-60%。浸染菌的来源主要是种子、土壤以及寄生寄主。

防治的方法:进行种子的清洗和消毒,合理施肥, 保持氮磷钾肥的合理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当大面积发生本病时,可以喷洒波尔多液与石灰硫磺合剂进行防治。

白粉病 无论豆科还是禾本科牧草均会感染本病。发病的植株在叶片、茎秆、荚果上出现白色的霉层。感染的后期,在这些部位会出现黑褐色的闭囊壳,在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严重。本病可造成产草量下降50%、种子产量下降30%以上。

防治方法:选种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发病时可喷洒石灰硫磺合剂,1000倍稀释的托布津,50%的可湿性粉剂或者多菌灵10%的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喷雾。

二、牧草常见的虫害

牧草的虫害是指由于某些有害昆虫侵害牧草而引起的牧草生长发育异常或抑制,造成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下降的灾害。在我市区比较常见的牧草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蚜虫 蚜虫对几乎所有科属的牧草都有危害,侵害的主要部位是比较细嫩的部分,由于蚜虫的咬噬和吸取牧草的营养,造成植株的嫩茎、幼叶卷缩,严重的导致叶片发黄甚至脱落,从而影响牧草的光合作用,抑制牧草的生长,影响牧草的生长,降低牧草的产草量。

防治方法:喷洒高效低毒的乐果药剂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40%的乐果乳剂可加水进行1000-1500倍稀释。为提高药效,喷药时应选择无风雨天气。牧草喷洒药液后7天内禁止饲喂家畜。

盲椿象 盲椿象主要危害豆科牧草,以苜蓿受害为重。盲椿象主要危害牧草的花蕾,常造成花蕾凋萎枯零,使牧草种子田的结实率降低,不仅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而且会影响种子的质量。

防治方法:对发生虫灾的大田牧草可以采取及时刈割的办法,收获后调制干草或直接饲喂畜禽。对种子田危害不太严重时,可在牧草开花孕蕾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

潜叶蝇 豆科牧草常见该虫害。潜叶蝇的幼虫常在植株的表皮蛀食潜行,对牧草的叶片危害大,造成叶片形成白色线条状隧道。隧道扩大致叶片枯黄,降低牧草的光合作用,造成牧草产量的下降。

防治方法:可用40%的乐果乳剂3000-5000倍稀释喷洒防治。

金龟子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牧草易遭到金龟子的危害,主要是金龟子咬食牧草的幼苗、嫩茎叶片。发生严重时,会使牧草幼苗全被吃光,形成断垄缺苗。

防治方法:播种牧草前用50%的甲基硫环磷稀释拌种,然后再行播种;在牧草的幼苗期,用甲基硫环磷拌土,然后在草地上进行措施。

上一篇:即刻种植范文 下一篇:油茶种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