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8 01:11:02

心律失常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篇1

1.1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3±5.6)岁。弓下吻合者4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者33例;胸上段18例,胸中段32例,胸下段26例。

1.2纳入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均符合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ST段发生改变;排除术前发生心律失常食管癌患者。

1.3方法

对7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合并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观察食管癌患者发生肿瘤的位置、手术吻合口的位置和手术时间等,并对患者术前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产生的异常进行密切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年龄≥60岁、具有吸烟史、手术时间≥5h、为弓上吻合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无吸烟史、手术时间<5h、为弓下吻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心律失常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状,多发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和贲门癌患者术后,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心律失常的病发率为1.9%,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为30.8%。一些调查文献显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约为13%~38.5%。因此,目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问题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相关人员需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为基础,探讨对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本组研究资料中显示,≥60岁、应用弓上吻合手术方式、具有吸烟史和手术时间过长等食管癌患者,术后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60岁的人群,通常情况下身体素质会大幅度下降,心脏能力也明显下降。同时,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比较多,如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比较差,而且代偿性也比较差,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食管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弓上吻合的手术方式,于患者主动脉弓位置钝性分离食道,会损伤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心肌组织,且具有不应期和不均一性,很容易引发折返运动和触发激动,极大地增加了食管癌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几率。如患者具有吸烟史或者手术时间过长,也会明显加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另外,一些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曾经接受过辅助治疗,如放疗和化疗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应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指蒽环类药性,会导致人体中形成大量的自由基,损伤线粒体膜,特别是对心脏自由基的损害。因此,这些辅助治疗也会增加食管癌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

3.2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食管癌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为了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可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如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肺功能异常,入院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对患者急性血压和血糖控制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和水的平衡,以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另外,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开展有效的锻炼,以增加患者的肺功能。②术中护理: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对其进行护理。例如,调节手术室温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感与舒适感;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让患者感受关怀;密切检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等,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基本功能,并估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等,同时做好手术准备。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测定患者的肺功能,把患者送进监护室后,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监护时间应≥72h。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肌瞬间活动,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咳嗽和呼吸方法进行指导,适当调整患者的输液速度,避免患者因血容量增加,而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力大幅度升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心律失常论文篇2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中医;辨病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指快速地心搏持续3次或更多地出现,且频率一般超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扑动和颤动。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医治疗心率失常的辨证治疗药物使用方案及临床疗效。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2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2岁,年龄最大者65岁,患者平均年龄53岁。

1.2方法 辨证论治(1)心胆气虚证:[主证]心悸不宁,善惊 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心重,或兼胸闷气 短,坐卧不安,少寐 多梦,舌质淡红,脉 细或动数。[治法]镇惊定志,养心 安神。[处方]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齿20 g,白参10 g,石 菖蒲10 g,远志6 g,茯苓10 g,茯 神 10 g,琥珀3 g,炒酸枣仁10 g。(2)心气不足证:[主证]心悸气短,心中 空虚,胸闷 自汗,舌淡,苔薄白 ,脉结 代。[治法]补 益心气。[处方]养心 汤加减.黄芪25 g,人参10 g,茯苓10 g,茯神10 g ,法半夏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远志6 g,肉桂3 g,炒酸 枣仁15 g,柏子 仁15 g,五味子5 g,炙甘草5 g。 (3)气阴两虚证:[主证]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治法]益 气养阴。[处方]生脉 散加味。 白参10 g,麦冬15 g,五味子5 g,生地黄15 g,丹 参15 g,柏子仁15 g,桑寄生15 g,炙甘草10 g,黄连3 g。(4)心脾两虚证:[主证]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失眠多梦,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2],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处方]归脾汤加减。白术10 g,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0 g,茯神10 g,远志6 g,炒酸枣仁15 g,木香6 g,龙眼肉15 g,阿胶(烊化兑服)10 g,炙甘草10 g。

1.3疗效判定 显效 患者临床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状消失。有效 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基本消失。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加剧恶化持续发展表现。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所有采集数据均用u检验,数据资料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结果,p

2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3讨论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治法有3个:一是辨证论治,但辨其证,不管何种心律失常,皆从证而治;二是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味中药;三是提高机体对心律失常的应激和耐受能力。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中医对心律失常不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逸搏、颤动、扑动等分,但见心悸怔忡,再凭脉判断。其脉多见迟、数、结、促、代5种。迟脉、结脉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数脉、促脉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代脉则见于二联律、三联律等 [3]。

通过本文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 李伟 .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4,20: 184-185.

[2] 周冬.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中国民间疗法. 2014,22(08): 62-63.

心律失常论文篇3

【摘要】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给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结论: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心律失常 中药治疗 炙甘草汤 治疗应用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病症。笔者2001-2009年应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80岁,平均66岁;病程在一月以内者10例,2―6个月12例,7―12个月5例,一年以上者3例;西医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4例,冠心病15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7例,其他心律失常2例;32例均经心电图确诊,配合彩色超声心动图辅助确诊,房性早搏13例室性早搏9例,房室交界性早搏8例,早搏呈二联律4例,呈三联律1例,5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2例合并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短气或胸闷胸痛,脉结代。

2 治疗方法

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红参10g 桂枝10 g 麦冬10 g 苦参10 g 阿胶10g (烊化)石菖蒲10 g 黄连10 g 丹参10 g 远志6 g 炙黄芪30 g 当归10 g 炙甘草15g 。兼阴虚者加生地,黄精,五味子;兼阳虚者加制附子,仙灵脾;痰多者加瓜蒌,姜半夏。每日1剂,加水500ml 煎30分钟,取汁200ml,二煎加水400ml,取汁200ml,两次煎汁混合,分三次服,一个月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观察

3.1 疗效标准 早搏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拟定。凡治疗后早搏消失者为显效,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者为有效,早搏无变化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本组32例中,显效13例(40.6%),有效14例(43.7%),无效(15.6%)5例,总效率为84.3%。在不同证型中的显效率以气阴两虚和阴虚火旺型疗效最好,分别为90.9%和88.8%。本方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疗效好,而对非冠心病病房的心律失常疗效次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该方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分别为26.73±5.82和13.29±4.91,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P≤0.01).

4 体会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怔忡”、“心悸”、“心动悸”、“晕厥”、“虚劳”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心澹澹大动”和《灵枢、本神》“心悸惕”均有类似心悸的描述,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正式提出了悸和惊悸的病名。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方中黄芪、人参补气养血,生津,宁神益气,现代医学证明有强心、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抗病毒,调节气虚的作用;丹参,当归为养血活血,去瘀生新之品,现代医学证明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脉血供,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减慢心律,抗血栓抗血凝,降血脂的作用;苦参清热解毒,利湿,且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快速型心律失常,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纳离子传递系统,降低心肌应激性,延长心肌绝对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诸药合用,补气养血,生津活血,通脉强心,抗心律失常。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2版,中国中西医出版社,2007.2:ISBN978-7-80156-313-2

心律失常论文篇4

摘 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不同中医证候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67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中医证型分类,观察中医证型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HRV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3个证型中SDNN、HRVTI、RMSSD和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DCG时域测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疾病的变化,中医证型由实证转换到虚证时,病情逐渐加重,代表心率变异性的指标亦发生改变,这说明HRV时域指标的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其次为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病情最为严重,气滞血瘀最轻。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证候;HRV;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95-03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CM Syndrom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LIU Jing1, MA Li1, WANG Shi-han2, HOU Wei-qiong2

(1. Fuxing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2.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correlation. Method:On 267 cas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patients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syndromes,observing the correlation of syndromes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Result:The difference of 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HRVTI of Qi and Yin Deficiency group、Heart and spleen deficiency group、Yin and yang deficiency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P

Key words:ventricular arrhythmia;TCM syndromes;HRV;correlation

收稿日期:2010-10-01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项目(2008S156)

作者简介:刘静(1963-),女,甘肃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各种复杂心电图心律失常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通讯作者:王师菡,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心脏病,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的快速上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约占总心血管病的20%。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和慢性心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DCG)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ECG),并且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亦不同。

目前西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均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纵观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医治疗具有临床疗效优势及卫生经济学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各种类型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分型仍然存在差异,主观性大、总体评价缺乏等,并与医生的资格、经验及工作年限密切相关,客观性较差。在客观化方面,如果证候分型客观化未解决,则利用证候评价难免带有主观评价的痕迹。笔者在本试验中选择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客观化的辨证分析,在证型的确立上参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严格遵循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来判断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于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并被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67例,正常对照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组间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经F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基线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1]。

1.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2]。

1.3 排除病例标准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博兰德公司产OKMAR型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做24h、12导联连续记录,嘱患者尽量以诱因促使心悸发作并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准确记录心悸发作时间。祛除非窦性QRS波群,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选取指标为SDNN(24h所有窦性心搏间期NN标准差)、SDANN (全部记录中每5mi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 (全程记录中每5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 (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so(NNso除以整个NN间期个数的%)。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1.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比较采用q检验。组间比较P

2 结 果

2.1 室性心律失常的具体证型分布情况

从表2可知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按照本试验的辨证标准可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6个证型,其中以气阴两虚为最多,占总病例的25.4%,痰瘀互阻次之,占20.5%。

2.2 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与动态心电图时域值的关系

表2 26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辨证分型情况

表3 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与动态

心电图时域测值的关系

由表3可知,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HRV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3个证型中SDNN、HRVTI、RMSSD和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DCG时域测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HRV时域分析指标中, SDNN和HRVTI包含了HRV各种频率成份,反映HRV的总体情况,属主要指标;可用来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迷走神经)总的张力大小。SDANN和SDNNindex反映心率的缓慢变化,是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3],当其张力增高时其值降低。RMSSD和PNN50反映心率的快速变化,更能反映迷走神经的功能。近年研究证实,自主神经张力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交感神经增高和/或迷走神经下降均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4]。因此,上述指标的变化代表着疾病的不同阶段,并对疾病的预后及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判断。

本研究将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分型与HRV时域的各项数据相结合,通过临床研究的方法,结果发现痰瘀互阻、气滞血瘀、痰火扰心3个证型中SDNN、HRVTI、RMSSD和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述3个证型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气阴两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的三组病例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的研究是中医科研基础,将中医论治与现代检测指标及数据融为一体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5]。本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为中西医结合研究防治室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通过与现代先进诊疗手段的结合,必将提高对室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从而更有效的发挥祖国医学在辨证治疗上的优势,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大病例例数,在多个民族、多个医院、多个地区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现代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从而对于弥补四诊的不足及指导治疗能起到辅助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西医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Executive Summary[J].J Am Coll Cardiol, 2006,48:1064-1108.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3] 陈珊,吴祥,蔡巍.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心电学杂志,1999,18:139.

[4] 卢才义.临床室性心律失常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97.

心律失常论文篇5

【关键词】 冠心病;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56-01

冠心病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正常的起搏传导受到影响所致。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一些不足 ,其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作用愈强的药物,愈能导致更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寻求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少,长期使用不增加危险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6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诊断以内科学第6版为标准[1]。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心律失常,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5.1±9.8岁),房早10例,室早16例,交界性早搏4例,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4.9±9.9岁),房早11例,室早14例,交界性早搏5例。其性别、年龄、病史、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用药方法:在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服用西药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2次,八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步长稳心颗粒一次一袋,每日3次,八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4周、6周及8周分别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功能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同步进行每次2min的心脏听诊。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以下标准。显效: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胸闷胸痛、心悸、头昏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24h 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并结合t、x2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八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P小于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心脏心肌缺血损伤,由于心肌长期缺血损伤可引起以下改变:①心脏传导障碍;②应激性增高;③折返激动;④并行心律。心脏缺血缺氧是引起心肌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形成折返或单向阻滞的主要机制[3]。步长稳心颗粒便是在中医论治心悸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该药的主要成分有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具有益气强心,活血化瘀的作用,党参中含有菊糖和多种氨基酸,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增强免疫、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作用。黄精具有强心作用及益中气,润五脏,补中益气,养阴润肺。三七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三七所含的三七总皂苷可抑制心肌细胞慢钙内向电流。琥珀有强心安神,利水消肿的作用,而甘松所含的缬草酮有稳定细胞膜,可抑制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起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效应,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等方面的抑制作用与奎尼丁相同[4]。近年来采用先进的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细胞上离子通道的作用,甘松提取液对心肌细胞膜的钠、钾、钙离子通道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所以步长稳心颗粒有多种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这是抗心律失常的理论基础[5]。本组结果进一步证实稳心颗粒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98

[2] 李金亭.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4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96,16(3):60.

[3] 毛焕元,杨心电.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07-522.

[4] 刘慧.稳心颗粒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52.)

心律失常论文篇6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稳律散

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稳律散对稳定心律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律散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48例,占60.0%女32例,占40.0%,男女之比为1.5:1,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4.1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6-66岁,平均年龄54.6岁,左心衰29例,右心衰1例,心功能分级:2级-3级27例,4级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左心衰29例,右心衰1例,心功能分级2级-3级26例,4级4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3.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心衰部位等无统计学差异。

1.2给药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首次负荷量为150mg于15min内滴注完毕,维持量为前6h速度1mg/min然后改为0.5mg/min,如果效果不甚理想可给予150mg重复应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律散:其方药组成:延胡索10g,甘松15g,当归15g,黄芪20g,苦参10g,寒湿者加海风藤15g,气虚者加党参15g。水煎服,日服一剂,连续治疗2周。

3讨论

胺碘酮是一个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延缓缺血心肌传导,缩小了缺血与非缺血心肌的动作电位差,从而减少折返激动及触发活动,有助于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2]。但其对心脏传导系统中各个部位及房室旁路、心房和心室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复极时间,因而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同时延长QT间期[3],从而可能引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此外,它还有皮肤损害,肺纤维化、甲状腺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等,使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4]。利多卡因是长期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具有广为熟知的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利多卡因可快速转复心律失常,且不良反应少;而对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频发需要药物维持一段时间治疗时,选用既能口服又能静脉应用的胺碘酮可能更好,但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稳律散主要由延胡索、甘松、当归、黄芪、苦参组成,具有补血活血、理气的作用,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类似于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二药合用,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ECC Committee,Subcommittees and Task Forc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Circulation,2011,112(24 Suppl):IV1-203.

[2]Pal GK,Pal P,Nanda N,et al.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may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Med Hypotheses,2009,72(2):183-185.

[3]朱俏萍,朱尚文,区文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脏自主神经失衡[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3):170-171.

心律失常论文篇7

新疆新源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新源 8358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 择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44例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4例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的设为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3.18%(41/44)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甚佳,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步长稳心颗粒;倍他乐克;心律失常;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08-02

[作者简介] 师俊亮(1968-),男,新疆,汉族,新疆新源县人民医院, 专业:心血管内科,本科,研究方向: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主任医。

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心脏患者,还可见于正常人,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多[1],所以大部分发生于老年人群,特别是室性早搏。心律失常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病情严重时还会对血液动力学效应有所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发生猝死。临床治疗时一般应用β-受体阻滞剂,例如倍他乐克,但是效果并不满意,现择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进一步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44例患者。研究组中,包括2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7~87岁,平均年龄(64.55±4.25)岁。其中,冠心病者28例,高血压心脏病者8例,肺源性心脏病者4例,心肌炎者4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者29例,室上性期前收缩者15例。对照组中,包括26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5~88岁,平均年龄(62.77±4.24)岁。其中,冠心病者27例,高血压心脏病者9例,肺源性心脏病者4例,心肌炎者4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者2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者17例。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疾病、年龄等基本情况相比,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可比性明显。

1.2方法

对照组:44例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倍他乐克(国药准字H32025391),应用剂量为25.0 mg,2次/d,口服用药,连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44例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倍他乐克的给药方法及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步长稳心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26),应用剂量为9.0 g,餐后用温水冲服,每天3次,连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

1.3指标观察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例如睡眠不安、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以及心悸等,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血、尿及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临床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2],并详实做好每项记录。

1.4疗效评判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已经消失不见,24 h内没有发生期前收缩,或是期前收缩减少程度超过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24 h期前收缩减少程度为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持续加重,24 h期前收缩减少程度小于30%或是有所增加。

1.5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0.05时,试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情况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3.18%(41/44)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轻度上腹不适,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得到改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倍他乐克是2A类药物,即为没有部分激动活性的β1-受体阻断药[3]。该药对β1-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阻断作用,没有PAA(就是部分激动活性),没有膜稳定作用。该药对β-受体的阻断作用与普萘洛儿(英简PP)相当,对β-受体的选择性作用略逊于阿替洛尔。步长稳心颗粒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松、琥珀、黄精、三七以及党参等药材,黄精、党参以及三七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儿茶酚胺的兴奋性,进而降低心率,减少氧的消耗量。甘松则具有很好的膜抑制,或是还能延长动作电位,对折返激动的阻断作用较好,从而降低心率。所以,步长稳心颗粒具有很好的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剂安神以及益气养阴等作用。步长稳心颗粒应用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明显,关键在于其能够克服西药易产生新的心律失常的缺点,安全性较好。该药在发挥活血化瘀、改善心功能等功效的同时还能够低机体的原发病起到针对性的治疗。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3.18%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55%,并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没有显著差异,这与马菲等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相符,补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单纯应用倍他乐克。由此进一步验证了,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甚佳,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24 h期前收缩,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宁靓,杨波.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5(32):27-28.

[2]宋世飞.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1,15(3):335-336.

[3]侯哲.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J].医药论坛杂志,2011,28(9):68-69.

[4]马菲.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2):541-542.

[5]刘晓丽.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15(7):322-323.

[6]张晶.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7):104-105.

(收稿日期:2014-09-25)

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

心律失常论文篇8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长程心电图 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rrhythmia occurred in different kinds and in different quantity and in different age, providing the reliable basi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hysician.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ing to age (

[Key words] Arrhythmia Holter Clinical significance.

2004年6月~2005年12月,长程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患者96例。根据发病年龄及心律失常的种类进行分类分析,探索其发生的规律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对象 心律失常患者96例,根据年龄分2组,40岁以下组33例(男20例女13例);40岁以上组(含40岁)63例(男37例女26例)。

2. 方法 使用Century C 3000 Holter System (version 2.00)。

3. 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长时间内心率在45~55次/分[1];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30次/分;频发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30次/分;心脏停搏:R¬-R>2000ms[2]

结果

1. 40岁以下组33例(见表1),其中窦行心动过缓11例(33.3%);频发室性心律失常18例(54.5%);频发房性心律失常4例(12.2%)。窦缓者和室性心律失常者既无自觉症状,也无任何合并症,一般经健康体检发现。.房性心律失常者皆因胸闷﹑心悸不适等就诊,有病毒感染病史。

2. 40岁以上组(含40岁)63例(见表2),其中窦性心动过缓9例(14.3%);频发室性心律失常24例(38.1%);频发房性心律失常18例(28.6%);心房颤动12例(19.0%)。63.6%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因有其他合并症使用β受体阻滞剂所致;83.3%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2.2%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和75.0%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40岁以下心律失常患者综合信息表1

例 % 早搏数量 症状 合并症 随访

窦性心动过缓 11 33.3 无 无 无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18 54.5 8033 ~ 38500 无 无 7例行射频消融术

房性心律失常 4 12.2 2000 ~ 5000 胸闷、心悸 病毒感染 抗病毒、消炎、营养心肌

40岁以上心律失常患者综合信息表2

例 % 早搏数量 症状 合并症 随访

例 %

窦性心动过缓 9 14.3 无 7 63.6 调整或更换原来使用的药物

室性心律失常 24 37.3 1000 ~ 5000 胸闷、心悸 20 83.3 1.治疗原发病

2.抗心律失常

3.行冠脉支架术搭桥术(3例)

4.安装永久起搏器(3例)

房性心律失常 18 28.6 1000 ~ 5000 胸闷、心悸 13 72.2 1.治疗原发病

2.抗心律失常

3.行冠脉支架术搭桥术(2例)

心房颤动 12 19.0 6例心脏停搏 胸闷、心悸 9 75.0 1.治疗原发病

2.安装永久起搏器(6例)

讨论

1. 窦性心动过缓 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者,无论其年龄大小,检查均未发现心脏停搏现象。因此无需治疗。但对因使用各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者,需及时调整用药,避免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3]。现实生活中许多无任何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的年轻人在求职时常被聘用单位以“体检不合格”拒之门外,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2.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小于40岁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在8033~38500次/全程。其中13例(72.2%)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是流出道,属功能性心律失常[4]。患者平时无症状,多因健康体检发现,其发生频率与活动﹑休息无关,发生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异位起博点的存在有关。药物疗效差,选择射频消融术疗效在80%以上[5]。7例已行射频消融术,除1例失败外,其他6例疗效显著。大于40岁(含40)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在1000~5000次/全程。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多源﹑多形,其发生频率与活动﹑休息有明显关系。其中20例(83.3%)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这类患者一般有器质性心脏病。3例安装了永久起搏器,3例行冠脉支架术或搭桥术。临床工作中如碰到有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同时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要引起高度重视,给予积极安全有效的治疗。当然,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控制原发病,而不是消除室性期前收缩。

3. 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小于40岁患者4例(男2 例女2例)房性期前收缩数量在1000 ~ 5000次/全程,其发生频率与活动﹑休息有明显关系,皆因心慌﹑胸闷等不适就诊,询问病史,一月内有病毒感染史。显然,频发房性心律失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消炎﹑改善心肌营养代谢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大于40岁(含40)患者18例(男9例女9例),房性期前收缩数量在1000~5000次/全程,其中13例(72.1%)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患者无自觉症状时,仅需去除诱因和治疗原发病,如有明显症状时,再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有3例病人因冠脉堵塞行冠脉支架术,心肌供血得到改善后,房性期前收缩数量显著减少。所以,治疗原发病才是治疗频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首选。

4. 心房颤动 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因心房颤动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致多次心脏停搏6例(50%),均已安装永久起搏器。另有3例(20%)已死亡。心房颤动是心脏病进展的指征,其预后更依赖于基础心脏病的进展。

经分析发现,种类相同但发病年龄不同的心律失常患者,其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也不同。长程心电图检查对于心律失常可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心律失常与日常生活及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还可了解不同的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的特点。 [1] 李仁立.王琳.心律失常临床诊治.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4.29.

[2] 李仁立.王琳.心律失常临床诊治.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11—19.

[3] 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8.20.

[4] 张文博.张晓梅.心电图诊断手册.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86.2.

上一篇:对外贸易发展论文范文 下一篇:文化精神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