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指导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5 15:21:42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1

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quot;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

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

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quot;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2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多次强调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若按照传统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则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3]。对于相对新兴的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学生面临的毕业实习与设计问题更复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就业与选题的矛盾。基于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软件产业从事编码测试、系统分析设计或具有软件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服务、销售和管理(软件方向);二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机械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应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考研方向)。因就业方向的多元化、毕业实习设计老师(包括软件企业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人数限制、实习条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学生难免产生选题与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毕业实习设计与考研、公务员招考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毕业实习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7学期、第8学期,而这期间,每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也同时举行,这就导致“考研方向”的学生在备考和完成学业间的矛盾,如不进行相应调整,势必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3)软件方向与专业方向的不协调因素。软件方向学生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第4学年大多在软件企业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工程应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在校学习,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冲突。(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机对接。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4]。软件工程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使其对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衔接要求更高,而且该类专业多元的就业意向及其他复合因素使得学生的实习与设计内容往往不能有机衔接。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就业自主化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衔接、教师对两者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离以及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因此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毕业实习设计指导需考虑的因素

1)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毕业班级学生处于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而走向社会的特殊阶段,毕业、考研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强烈冲击,对其学习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7]。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选题入手,贯穿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融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与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好的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项目驱动。有效地整合指导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在研项目并将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根据毕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细分软件工程项目,将其引入到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管理体制与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化、项目实施团队化、项目资源共享化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3)导师制。采用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是确保后续创新模式实现的关键。导师可以是从学校选定的各方向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从企业选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双导师制)。导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这两个环节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根据毕业实纲和设计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及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其次,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4]。

3毕业实习设计指导创新模式的设计

结合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的毕业实习设计创新模式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模块化组织。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取向,该模式分为3个大模块:以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为目标的软件模块(软件方向);立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模块(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应用方向)。大模块下再设子模块,如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模块又分为UG、PRO/E等大型软件的工程应用模块;以单片机、PLC等程序开发为主的工控模块;CAD、UG、PRO/E等面向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就业意向及学习兴趣自主选择。2)毕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软件模块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学年,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工程应用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实习、设计由同一导师指导,采取集中实习和反复调研的形式,实习围绕设计的需要展开;考研模块则将实习和设计的时间提前,第6学期即由指导老师提前介入,预先安排相应工作,在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考研创造条件。至于软件方向与背景专业方向课程安排上的冲突,软件学院采取课程置换与学分互认方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达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导师制和项目驱动贯穿始终。采取导师负责制,将部分学生(考研方向)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6学期开始,到第8学期结束,历时1年半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开展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熟悉设备,仪器校准,实验计划,实验开展,项目调研、开展、改进和总结各环节。基于项目驱动,每一学生的实习设计选题均为某方向科研子项或工程子项,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在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科研组织等环节基础上,全面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全程”指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以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反馈处理、纠偏制订新的计划、目标为质量监控途径。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制订详细可行的规范,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目前要求教研室审核的关键节点包括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综合评价、答辩等。

4工程实践环境的构建

要保证上述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稳定而可行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一直注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与IT等用人企业的合作。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开办以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在中兴软件、中天电子、江西微软、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在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公司、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专业背景方向实习基地。打造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是实现该创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学院应考虑:①从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②选派软件方向教师到合作基地工程实训;③选派专业方向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访学。对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软件学院制定有详细的《毕业实习设计规范》,系部成立“软件工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教研室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教师中开展动员,提前落实并布置工作;在学生中宣传动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及时跟踪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结语

基于该模式,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也逐年提高,就业率在同类高校中一直保持前列。同时,我们也将总结实践经验和实践效果,不断完善该模式,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能力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强化能力培养还需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实践环节的内容与规范,使得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地“无缝衔接”。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3

[关键词]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的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现有的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指导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现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当前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本科生中继续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有的仅以流程训练为主的毕业论文选题,已经不能适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一部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其后续的专业知识需求也与所学专业有较大出入。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2.选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现在部分院系对毕业论文已经进行了分类,允许一些研究型的论文题目,但这些题目中不乏有些重复性、强理论性,以及虚拟性题目。从事这些题目的研究,对于学校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本科生来讲也很难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

3.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指导不到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扩招和承担科研项目,使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有效时间降低,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题目理论性太强等也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4.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要求不严格

临近毕业,择业、补考以及其它事情使得学生从事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迟到、早退甚至不到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甚至数周不与指导老师联系,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论文任务,出现抄袭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的要求关系很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教师指导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以讨论。

1.合理选择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毕业论文关键的第一步。选题必须兼顾毕业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计划,同时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选择还必须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特别是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统一、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做到学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是学生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指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强指导:

(1)强相关性论文题目。可以采用集体指导方法,制定详细、明确的授课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指导效率。

(2)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多参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对研究和进行创新的兴趣。

(3)加强时间管理。建立比较严格工作时间制度,让学生熟悉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保障了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和监督

需要做到毕业论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及监督,根据毕业论文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论文)考核办法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过程需要落实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

总之,毕业论文教学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应该是落实和贯彻在整个本科教育期间的全程性论文写作教学,要彻底改变毕业论文教学与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脱节的局面。不能只将毕业论文写作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要看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我们应抓住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真正使财会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温步瀛,林荣文.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116-117.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4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2优化指导模式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

建立毕业论文辅导的QQ群,便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主要是在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建立毕业论文的专用QQ群,可以及时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通知和要求传到群共享中,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也可以将论文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标准化毕业论文格式,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院校,作为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此学院在大学论文格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制定出更加适合护理学科的论文格式,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书写。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及辅导,从最近几年护理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看,有很大一部分是调查报告,这必然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故此应加强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毕业论文数据库及优秀毕业论文展区,学生可以对历届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学习、借鉴,推陈出新。严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学校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计为教学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会导致辅导的学生过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学生过多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故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称,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及其指导的往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安排其指导学生人数。评阅老师严格把关,将学院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同组指导教师之间可以对其指导的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相互提出参考意见。并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同时担当该组的评阅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论文进行评阅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重视英文摘要的书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英文摘要,有些英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在英文摘要的书写时常用些翻译软件,造成英文摘要错误极多。指导教师要对此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允许参与论文答辩,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加强对英文的学习。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严控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应分配在不同的答辩组,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指导教师评分,二是评阅教师评分,三是答辩成绩,三个成绩分别占不同的比例,最后计算出总评成绩。对不合格论文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缓授或不授予学位。对优秀论文获得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相应表彰,并推荐一些优秀,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本科护生对论文的选题,并应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规范答辩模式,合理评价标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才能保证本科护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生素质。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5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写毕业论文是当代大学生必 备的能力之一。

由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教师参与撰写的《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为 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了基本规范和重要参考。本书在毕业论文选 题、资料的获取和整理、结构设计、写作与修改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倌 息,指出了毕业论文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毕业实习规范和 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安排,最后,提供了三篇有专家指导性意见的具有工商管理类 专业代表性的毕业论文范文,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以各位专业教师长期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也可供其他专业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参考,对洱望学习写作的人士也是一本理想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王海滋、张笛、许娜、陈建华负责编写,王海滋对全书进行总纂定稿,商 学院2007级研究生徐丹、韩娜、陈超、张建明同学为本书的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山东建筑大学教务处给予了热悄的帮助,本书中的范文选自山东建筑大学商 学院2004级学生马燕燕、单一娟和刘成成(指导教师分别为姜阵剑、田存礼和吴永 春)的毕业论文,此外,本书还才参考了许多作者的优秀毕业论文写作指南,在此一 并表示感谢。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6

1.1教育研究意识现状

师范生的科研意识主要指的是他们在主观上有没有开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对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其主要体现在学生论文的选题上,教育研究类论文的数量,往往体现出该院(系)整体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近几年来,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滑的同时,在选题上,一边倒的全是学科专业研究类课题,严重缺乏学科教育研究类课题。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偏离培养“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的目标。以韩山师范学院生物学系为例,本文对近三届(2010届-2012届)师范类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情况作了简单统计:近三届的师范类毕业生总共有340人,在论文选题上选取教育研究类的共有25人,占三届师范生比例的7.35%。因此,从整体而言,其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还是相当薄弱,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善于发现与探究,缺乏对教育研究的兴趣与愿望。

1.2教育研究素质现状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质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及时发现、科学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收集资料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创新精神等等[5]。但目前很多师范生,缺乏作为一名未来教师所必应具备的教育研究素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表现在有的论文中心论题不突出,论文结构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逻辑层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缺少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资料,没有宽阔的资料收集来源,且引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

2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强教育研究类论文指导

尽管不少高师院校十分强调要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励并加强师范毕业生对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撰写,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以致在选题上,一边倒的全是学科专业研究类课题,严重缺乏学科教育研究类课题。其主要原因有:1)学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经费只有区区几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没有),要对师范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训练,的确有点困难;2)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存在着重基础知识教学、轻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现象;3)在校师范生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盲目地进行教学研究,容易出现脱离实际,流于资料堆砌的现象,而进行学科专业类毕业论文,他们都有模可仿,有的甚至做做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再将同类例文的数据修改并将其注释略作改动,即可成为自己的毕业论文;4)在高师院校中,老师缺少面对中学的专业教育研究类课题,大多数的教学改革课题都是针对高校课程,学生参与度不高;5)许多老师带学生做毕业论文,所给的课题基本都是该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学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们的课题研究,故而大多数老师不愿带学生做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显然,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对“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师范学院应以培养“教育研究型”教师为目标,及时地调整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毕业论文上,应加入、加强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指导,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努力培养学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养,为其从教后的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3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针对毕业论文是对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接下来本文探讨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学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毕业论文方向内容改革

扩大师范生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加强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在鼓励学生做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同时,予以一定的要求。对有能力带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老师做出硬性规定,规定其至少带4位学生做教育研究类课题,而对每届师范毕业生硬规定至少要有50%的学生做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有的学生要考研,因此其毕业论文方向可选学科专业类的)。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面对中学的教育研究类课题,自主发现问题并作出选题方向,尽可能满足自身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需要。

3.2毕业论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是学科专业类论文,因此其论文形式比较单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这种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已无法满足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应拓展毕业论文方式方法。师范生在撰写毕业期间,应积极地走出实验室,到教学一线去开展毕业论文,学校为此应该多与中小学合作,建立长久的见习实习联系,让学生能在做毕业论文时,有学校可去、有对象可研究,学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开展研究。鼓励学生在教育见习和实习中开展毕业论文,实习中或见习的学生就是师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对象(在我们从业之前)。在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中,将课堂所学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成果形式也应该多样化,除了撰写论文之外,还可以将制作的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教具作为毕业论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数的说明。优秀的课件、教案或教具,不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内涵,更是学生对课程深入了解与剖析的体现,只有具有较好较强教育研究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展开思维,制作出新课标改革下适用于面向新时代学生中学课程教学的课件、教案、教具。因此,应鼓励学生针对中学课程教学,进一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制作相关优秀课件、教案、教具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的成果。对毕业论文成果是课件、教案形式的,应以一定章节的课程量制作。而教具应是以某一知识框架内的所有相关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质的要求下,对量进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给学生逃避进行其他繁难毕业论文提供便利或途径。

3.3毕业论文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毕业论文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毕业论文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学生完成初步的毕业论文初稿后,经指导老师审查,再进行相应的修改。而以非论文形式作为成果的毕业论文,也由指导老师审查,以及有经验的教师或相关人员给予意见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对于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由学科的资深教授组织团队进行审核,再给予评价;而教育研究类的论文应由从事教育研究的专业教师进行审核并给予评价。从而确定优秀毕业论文的选取与确立。除此之外,在答辩方面,对每种形式毕业论文的答辩,应由相应资深教授主持并当任答辩审核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毕业论出审核考察并给予建议和补充,尤其是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更应如此,学生可通过老师们所提的问题和所给的建议作进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为毕业论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对教育研究的进行。

3.4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进传统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从院到系再到导师,再由导师到学生,建立“院-系-导师-学生”四者于一体的管理模式,相邻两者相互监督,导师应定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和指正,学生应多向导师请教与探讨。每篇毕业论文,导师应不低于10次指导次数,做毕业论文期间师生见面不低于10次。学院(系)应对参与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学生给予经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予发挥,为学生联系中学以便开展研究。对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在政策上也应有所倾斜,放宽学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优秀毕业论文名额和奖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选择教育研究类课题作为毕业论文,为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作铺垫。

4结束语

在教学中,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变化教学改革,满足教学需求。通过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开拓培养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新形式、新途径,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努力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7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又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学校自身发展、学生本人条件及社会原因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九个方面的对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一、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则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情况下,高校要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正确就业、成功创业,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如下。

(一)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素质。这两个方面虽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和瞬间转变的,但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总之,这些措施都可以实实在在地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就业的各方面帮助,利于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二)帮助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择业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人生的道路上将会出现许多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既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又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职业选择如此重要.但对初人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总是困惑重重。因为一般说来,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容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甚至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恰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帮助,像就业指导中的职业生涯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规划职业。

(三)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现实的人才市场中,一方面是大批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是一些地区和单位缺乏大量人才;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大量积压。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业指导通过对行业形势进行分析、对就业趋势进行预测.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风向标。同时保持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信息.再把信息传递给毕业生,使得供需信息畅通,解决供需不相匹配的问题。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面对发展形势,就广东而言,现已有高职院校近70所。这无疑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但是,回眸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历程,也存在着许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状况令人堪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这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大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基础较差。地方高职专科院校所招收学生是当年参加高考第三批B线的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分数线在350-450分之间,相对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学生的文化水平要低得多,同时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能力也相对较差。

2.不主动、怕吃苦。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的表现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不够主动、怕吃苦。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或请教他人。二是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就退缩.缺乏钻研精神。比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就不愿独立完成,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三是不愿早起来读书。四是对较差的工作环境产生对抗心理,追求舒适工作环境。据了解,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饭或洗过一次衣服。

3.缺乏创新能力。在已收回123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创新能力好的有189名,占毕业生总数15.33%。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不够的。这就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高的原因所在。

4.专业业务知识水平不高。在已收回123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专业业务知识高的有630名,占毕业生总数51.09%。这就说明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业务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不够牢固。

(二)学校原因。

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学校现有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师范类专业相对饱和,且缺乏新开专业;非师范类专业设置,不能只盯住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应该拓宽市场需求面,面向珠三角地区和偏远山区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而不能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否则毕业生就缺乏竞争力,“产品”滞销也是意料中的事。搞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没有企业参与.教育产品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2.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师范院校的层面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实习、进度方法都是按部就班,没有针对性,没有突出职业技术院校特色。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技能,重课堂、轻市场的传统教学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缺乏高职院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致使毕业生基本功训练不足,实操技能不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联系太少,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产品底气不足,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办学自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有如下七个自:一是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二是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三是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四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五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六是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七是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办学自上受制于很多因素,或财产的管理和使用上得不到保障,或管理体制上没法理顺,或机构设置上没办法按学校需要设立.或干部任免、人事调配上不能按规定办理。影响了这些院校的正常发展。

4.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对偏低.待遇较差,而地方高职院校又多是从原有的中等师范或中专学校升格兴办的,原有的中等学校的教师自然成为师资的主体。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地方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相对偏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难以给高职院校配足人员编制.影响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造成了师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5.实训基地不足。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教育类型。因为一个人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训练。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践训练条件.必须配有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由于办学经费缺乏.这些院校的实训基地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6.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办学经费投入不足。不仅影响高校的发展进程和办学质量,而且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均较难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缺乏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

(三)社会原因。

1.当地政府不重视,投人严重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的发展就更为滞后。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多为“吃饭财政”,很多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单就教育而言,基础教育就已经给政府很大的负担和压力,还有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财力就以上问题都难以应付.根本无力承担高职教育的巨大投入,有的地方政府就只能解决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人员工资,基建及设备等投入只能靠学校收取的学费来维持,严重制约了这些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

2.供大于求。就业岗位增幅有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就业总需求则增长缓慢或与往年持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措施,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政策,接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这就使得专科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缩减,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社会认可度不高。由于这类学生考入学校分数并不高.因此有些用人单位对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偏见.社会的影响力不大。

4.“用人高消费”。社会上,用人单位在使用人才方面有着存在“用人高消费”现象。实践证明:适合的人才才是最主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用人高消费”使得专科毕业生无法与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明明要专科生的企业单位或公司却改要本科生、研究生了。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学院领导就应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面临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应经常召开学院领导班子会议和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部署2009届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的工作方案和思路设想,协调各处(室)的意见和运作.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同营造“积极、务实、有序、负责”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的工作氛围。以汕尾职院为例.在办学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先后选派多名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职业指导与就业推荐各种研讨会.选派l2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指导师的理论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实操经验,开阔眼界,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学以致用。现已有8名教师考取“全国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名教师考取“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学院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出台《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管理规定》,确保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经费的划拨与使用“三落实”。实行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处(室)、系——专业班级信息员四级管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体制,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工作畅通、信息畅通;二是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制定出台《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三是加强校园就业网站建设.从而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二)找准定位,统筹好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之所以没能跟上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办学定位虽找准了.但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上发生错位.偏离了方向,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找准定位.统筹好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1.找准办学定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办学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首要的,要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其进行战略定位。

2.统筹好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办学定位确定之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就必须跟着确定。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根据办学定位来确定近期、中期及长远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发展目标来确定方向,使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协调统一。

(三)把握规律,统筹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人才不把握好和科学运用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很难成功的。当然,还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反馈机制。所以,统筹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培养出人才的重要环节。

1.以规模促效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现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有效益,规模太小也不可能有高的效益,如果办学规模太小,办学成本增加,就可能失去生存的基础,办学质量也自然得不到保障。当然,盲目扩大规模也将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滑坡,从而导致效益的负效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靠政府本身的财力来扩大规模是不现实的,只能借助社会资源,加上对自身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扩大规模,以规模来促效益,叉以效益来促使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规摸与效益的良性循环。比如广东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就是采用这一途径实现有效发展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模的扩大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要与办学需要和条件相吻合,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行性,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和学校现有资源的效益,又不会降低办学质量.这样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

2.提高质量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保障。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价值,效益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基础。没有效益,学校难以生存;没有质量,效益也会失去基础。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来说.没有质量就没有好的就业,就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不可能有生源,没有生源的学校就不可能办下去,办学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质量提高了,就业率就高了,社会认可度也就高了,生源自然就充足了,其质量也就高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说,提高质量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3.调整结构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渠道。提高质量除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之外.调整结构就是重要的渠道了。调整结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重点放在应用性和基础性专业,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情况来合理调整专业,又使其符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及未来可能达到的条件,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对层次结构进行调整。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专层次的人才仍然是这些地区企业的重要需求对象.所以,可以让这一层次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同时力争办一些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对类型结构进行调整。短期培训、自学考试、合作办学等一系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要统筹协调发展.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和结构更加协调。

(四)就业指导课实现全程化指导。分段实施。

树立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新理念,将职业指导渗透在学生在校期间的三年学习生活当中,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13常行为的培养与形成中。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学年时段,确定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学年以理论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设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适应的职业,教育学生了解社会,认清形势,做好职业定位。第二学年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能力、优势特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技能训练.练就过硬本领,树立“竞争”意识,巩固职业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学生的“一专多能”打好基础,突出学生的实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学年。以讲解国家政策、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应聘技巧为主。通过“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问卷”.分析研究学生在就业意向、择业行为、求职心态诸方面的种种表现和症状.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求职应聘技巧训练。

(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和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1.构建了“三级立体式”的职业规划辅导模式。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更科学地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该院已构建了“三级立体”的职业规划辅导模式。将校外专家、网络专家、校内专家构成三级,以这三级专家系统地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全方位、全程化、立体式的辅导。校外专家:如该院在2007年中曾邀请了广东劳动学会副秘书长卓鸥教授,原华中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原番禹职业技术学院书记院长现任我院顾问张碧辉教授,台湾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吴建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蔡圣刚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黄英老师等资深专家进校讲座。网络专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辅导,如该院要求学生定期浏览大学生就业在线网、飞途网和已购买卫星专网、就业指导侧评网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校内专家:如该院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及各二级学院(系)负责就业的领导、辅导员、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共同组成的校内专家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详细、周密、及时的辅导。

2.通过职业规划比赛.普及职业规划理念,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组织宣传与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大赛的活动质量,贵院还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到学院举行讲座,通过专家们对当前市场和人才需求的分析,提高了选手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整个赛程历时10个月,共有6000名学生报名参赛,完成作品5302份,成功向主办单位网上上传作品946份(在全省多所本专科参赛队伍中排第5位),在省总决赛中来自全省众多所院校的参赛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该院信息科技学院润廷同学总评成绩排名第三,获高职高专组“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应用外国语系李铀同学也获“优胜奖”;原招生就业办主任周琳荣获大赛宣传、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张万英、马尚玲、张远军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该院在比赛的各项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授予“最佳组织奖”。实践证明,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是该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对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职业能力,提高求职、就业的成功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打牢专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综合实力。

我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考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突出特色,强调职业技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的培训考试.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的水平等级测试,提高学生的“含金量”和竞争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加大师范类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毕业教育实习的次数和时间,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找差距、强技能、补不足。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三字一语”基本功训练(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严格标准,常抓不懈,力求每位师范类毕业生做到能讲一口流利规范、生动准确的普通话;能写一笔工整秀丽、规范成体的粉笔字;能写一手合式规范、文从字顺的各类文章。加强师范类学生中小学教材教法和电子教学课件制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师范生就业应聘的实力。举办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的教育专题报告会.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敬业意识。针对非师范类的电子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文秘、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操技能的训练,建立校企结合、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电工证、程序员、内审员、市场营销员、秘书证、旅游证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认证,培养学生一技之长,英雄有用武之地。

(七)依托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我院初建时,条件不完善,学生活动经费很紧张,校园活动开展比较艰难。学院分为四个部后,各部政治辅导员为搞好活动,展开竞争,利用社会关系,走出校园,到企业寻求赞助。设部一年内,拉的赞助费用超过了各部活动经费的数倍.(当时经费为每个部四千元)。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企业也发现了商机,赞助活动更加普遍。特别设系后.各系学生会干部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中,赞助活动开展更加普遍.每年的企业赞助至少达十多万元。从学生社团到各种小型刊物报纸到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现在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校内与企业合作的各种义卖、推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弥补了学生活动经费的不足,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拉近了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现在每个系都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在学生会的《情况通讯》出版中,曾有一名娇弱内向的女同学,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一天跑了十多家小企业,最后只拉来了600元的赞助,她非常惭愧地检讨自己是不是能力太差,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这些学生的精神,已成为我们学生干部宝贵的财富。

(八)开展社会实践。借社会之手培养学生。

我院虽然经费紧张,但近几年还是连续组织了院系级集体“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乡镇企业和农村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和科技宣传活动。每次活动后,学生都能拿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在学报发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此外,团委、团总支积极组织其他学生以假期打工等方式,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每年学生回校,都能写出一批非常感人的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赚到了钱,弥补了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到企业打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理解父母;体会到了就业的艰难,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了纪律、责任心、人际关系在立足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也有一些同学对自己家乡进行调查,体会到了新农村的变化。这里有这样几个感人的例子。一个在工厂做工的学生,每天顶着烈日去上班时,几次想打退堂鼓,但看到成千上百的打工仔从他身边走过时,想着他们常年累月都在过这种生活,深感惭愧,他顽强地坚持下来,不仅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还深深体会到学生生活的幸福。一位学生在文印店工作,为一位副市长打印了一份紧急材料,由于业务熟练,很快完成,得到副市长的连声感谢和表扬,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骄傲。还有一位学生因在校时考了一个职业证书,而被一家企业委以重要职位,但在企业工作中,体验到自己马虎毛病差点为企业带来损失而深深明白: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位学生在饭店当服务员,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理解、宽容与尊重的重要性。

在我们学院的教育中,许多教师苦口婆心说的道理,学生都当耳旁风,但经理、顾客只要一句话,他们就牢记不忘,感激万千。这就是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特别是为人处事、纪律、诚信守时这些方面,在学院很难体味到它的重要意义。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对我们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都有很重要的启发。

(九)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立足本地区,面向基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厚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精神,勇于探索山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新路子,努力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立足河源充分就业。2oo4~至2007~,共有毕业生3410人.在河源就业率占70%,这为河源社会经济发展,为山区人民全面实现小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1.依托河源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专业促就业。该院以“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理念,围绕河源市政府重点培育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服装、建材、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矿业等七大行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以旅游为龙头服务业的要求.所开设的30个专业都与河源的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与区域经济的特色密切相关联,体现出为河源经济服务的特点。如随着亚洲最大的模具生产企业龙记集团落户河源,河源市被确定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基于此,他们相应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通讯、旅游管理等专业。经过他们精心培育,该院文秘和旅游管理等专业已被确定为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由于品牌效应,这些专业的大部分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河源的企事业单位“盯上”了.呈现出求大于供的就业旺盛局面。:

2.深度融人河源企业,实现实习——就业无缝对接。近年来,该院先后与河源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河源79家企业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边学边干,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为减少实习到就业的中间环节,他们采取实习就是试用期、实习结束即就业的办法.使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开通就业的快车道。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篇8

(一)学生过于依赖参考书

学生常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桥梁结构形式在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找相关的例题,依葫芦画瓢完成毕业设计。遇到与例题不同的计算环节,不知道如何查找书籍资料和解决问题;若无法在参考书上找到相似的例题,会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工程等课程后,并未将众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也没建立起桥梁结构的设计思路。

(二)缺乏对结构构造的了解

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结构计算,不重视绘制结构施工图能力训练。加之以前很少接触结构施工图,不清楚结构施工图应体现哪些内容,导致绘图质量较低,不符合设计要求。所出图纸常出现表述信息不完整,以及忽视结构构造上的设计事项等,如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拟定,锚固端未较好考虑锚垫板的尺寸大小及锚头所占的最小尺寸。

二、基于ALP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ALP(学习行动计划,Actionlearningproject)是指学生结合当前自主择业的机会,针对就业方向,结合专业知识,通过施工实习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先由学生自行提出或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再进行分析、演示和说明,由指导教师对选题过程评分,并作为其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基于ALP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将学生施工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在了解实际工程的基础上,提前为毕业设计做准备,改变以往被动和无目标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现状,引导学生将毕业设计各环节工作内容与施工实习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施工实习

要求学生到省内大型工程企业进行施工实习,根据施工实习教学计划要求以及自身毕业后就业意向,确定合适的工程单位。实习期间,学生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结合现场桥梁工程施工,确定施工实习内容和实习计划。除了在实习中主动发现和独立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外,ALP指导模式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施工实习,避免走马观花、形式主义。从拟定桥型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出发,了解在建桥梁的桥孔净长、分孔数目与跨径配置,上、下部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以及结构的建筑材料等。学生应在施工现场对桥梁施工流程做详细了解。因为结构内力计算与桥型、施工方法有直接关系,如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大体包括有支架施工法、逐孔施工法、悬臂施工法和顶推施工法等,除了有支架施工一次落梁法的连续梁桥可按成桥结构计算内力外,其余几种施工方法的连续梁桥都存在结构体系转换和内力叠加的问题。了解桥梁结构施工图的重要性和绘图标准,学会看施工图,并将施工图反映的结构和配筋信息等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实习现场的施工图学习过程有助于毕业设计后期的绘图。

(二)实结

实习结束,学生及时提交实习日记和实结,内容应包括在建桥梁需重点了解的相关信息;列举桥梁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查阅相关书籍与论文文献,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做出总结归纳。最后,交给学校指导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评定依据。

(三)设计选题

以施工实习的内容为选题依据,学生可从生产单位带课题到学校来做,也可从教师提供的课题中挑选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题。初步选题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文献及实践资料,明确设计内容及步骤,以此锻炼查找、整理和运用资料能力。最后,结合实结作选题汇报,由指导教师评审确定学生的前期准备是否充分,能否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本校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已落实工作单位,因此,设计内容还应考虑学生将来工作方向。可将设计侧重点与将来工作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四)设计过程管理

实行分组管理,将设计桥型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定期检查各组设计成果,控制进度。设计当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先由组内成员展开讨论,共同查阅资料文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在讨论会上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思路,再由指导教师做解释答疑。对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肯定,可适当对其毕业设计成绩加分。

三、结语

采用基于学习行动计划的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将施工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从施工实习就开始对毕业设计中的初步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内容有针对性地了解。毕业设计基于实习内容及施工桥型选题,注重学习延续性和相关性。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提高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目的。

上一篇:保健知识论文范文 下一篇:cbi教学理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