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2 18:51:25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有机废气 处理 技术研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technology is a major problem of governance.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have limitation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pplicable mechanis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propose a new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its the future of certain outlook,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organic waste gas treatment.

Keywords: organic emissions, hand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过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化工企业不断的涌现,由于企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废气,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大量的工作,因此,对于工业有机废气的治理工作是当务之急。近年来对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不断研究,提出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1对目前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概述

目前,国内外治理有机废气比较普遍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

1.1 活性炭吸附法

利用固体吸附的原理从气相或者液相去除有害成分的过程称为吸附操作。根据吸附机理,可以将吸附剂分为物理吸附材料和化学吸附材料。化学吸附材料通常通过疏水键化学吸附作用去除有机污染 物质,如用于吸附去除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类物质的酚醛树脂吸附剂、BA接枝改性聚丙 烯纤维、壳聚糖等。但是化学吸附材料通常应用于水相有机污染物质的去除,在有机废气方面的应用较少,可能是因为在气一固两相界面上有机废气污染物质与吸附剂之间的接触时间太短,不利于化学吸附反应的进行,吸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吸附法治理有机废气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 、沸石等物理吸附材料,因为这些吸附剂呈现状结构,比表面积大,物理吸附作 用强,适用范围宽。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蜂窝状、颗粒状吸附材料相比,纤维状吸附材料具备传质速率陕的优点。因此,在选择废气污染物吸附材料时可以优先选择纤维状材料,以提高处理效果。

1.2 吸收法

1.2.1 液体吸收法

吸收法主要是指液体吸收法,通过废气与吸收剂的接触,使其中的有害组分被吸收剂所吸收。经过解吸,将其组分除去或回收,使吸收剂再生,重复使用。废气处理设施中普遍使用的水喷淋装置就是基于此原理。吸收过程分为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物理吸收主要依据相似相溶原理,水是一种最常用吸收剂,可以把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气体如丙酮、甲醇、醚和微溶于水的漆雾、灰尘、烟等去除,但水溶性尚差的“三苯”物质不能被水吸收。化学吸收是基于吸收试剂上活性基团可以与有机废气污染成分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吸收过程。

1.2.2 吸收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吸收法处理有机废气污染物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根据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3个结论:(1)国内外研究者研究了不同溶剂吸收法对各种

有机废气污染成分的处理效果,包括苯类(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酯类、酮类、有机烃;(2)吸收剂主要包括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水,还包括新型环保型吸收剂环糊精;(3)有机废气的具体成分不同,吸收剂选择不同。

1.3催化氧化燃烧法

对于有毒、有害、不须回收的VOCs,氧化法是一种较彻底的处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VOCs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O2,化学方程式如下:

a CXHYOZ:+bO2---,cCO2+dO2

氧化反应类似化学上的燃烧过程,但由于 VOCs的浓度太低,所以反应中不会产生可见的火焰。氧化法一般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使氧化反应能够 顺利进行:一是加热,使含VOCs的废气达到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即热氧化法;二是使用催化氧化。催化氧化是指在一定压力和常温条件下,以金属材料为催化剂,如Pt、Pd、Ni等,废气中得有机污染物与空气、氧气、臭氧等氧化剂进行的氧化反应。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催化燃烧的起燃温度约为250℃一300℃。高效催化剂是催化氧化法的关键核心。

1.4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技术的实质是附着在滤料介质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废气中的有机成分作为碳源和氮源,并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生物质等无害或少污染的物质。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吸收法(即微生物及其营养物配料存在于液体中,气体中的有机物通过与悬浮液接触后转移到液体中而被微生物所降解)和生物过滤法(微生物附着生长于固体介质上,废气通过由介质构成的固定床层时被吸附、吸收,最终被微生物降解),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较少形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2几种主要有机废气处理技术比较与总结

2.1适用范围比较

活性炭吸附技术一般适合于污染物浓度低于2000 mg/m3以下的有机废气处理,在酸性环境下的吸附效果优于碱性环境,且气体温度最好为常温,若废气温度过高,可选配气体冷却装置来降低废气温度,使之达到活性炭最佳吸附状态。溶剂吸收法主要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气或者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处理。催化燃烧技术一般适合污染物浓度在2000~6000 mg/m3之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若废气温度大于180℃,废气浓度可低于2000 mg/m3也可,但废气中如含有硫等有害于催化剂中毒的成分不适合该技术。

2.2存在问题比较

2.2.1活性炭的吸附性与再生处理

活性炭吸附是将污染物质从气相固定到自身,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消除的问题,当多种气态污染物同时存在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幅低于只含有一种气态污染物时的吸附效率。而对于吸附饱和的活性炭,一般处置方式有两种,一是废弃,直接烧掉或填埋,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将其再生反复使用,但活性炭的再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再生过程活性炭有效部分损失较大、再生后吸附能力有一定下降,再生尾气的二次污染等。

2.2.2 吸收液吸收效率低

液相吸收法是将污染物质从气相到液相的物理转移或化学转变,气态污染物液相喷淋吸收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气或者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的治理较好,而针对低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治理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2.3催化剂选择苛刻

当使用催化氧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时,某些气体污染物燃烧氧化反应条件苛刻,必须需要高温、高空、高水蒸气分压,因此选择的催化剂必须具各高活性、高热稳定性和高水热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抗中毒能力;常用的催化剂是Pd、Pt、Rh、Au等贵金属催化剂,但这些贵金属价格昂贵、易烧结,增加了催化氧化处理成本。

2.2.4生物处理法的选择性

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苯类物质等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很慢,主要由于聚合物和复合物的分子能抵抗生物降解,微生物所必需的酶不能靠近并破坏化合物分子内部敏感的反应键,限制了生物法在处理这些气态物质方面的应用。

3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展望

随着对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除上述传统的处理工艺技术外,一些新的技术也逐步被开发应用,为有机废气的治理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3.1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使用半渗透性的膜将VOCs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基本机理是基于气体中各组分透过膜的速度不同,透过膜的能力不同,因为每种组分透过膜的速度与该气体的性质、膜的特性与膜两边的气体分压有关。

3.2综合处理技术

综合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将多个传统处理工艺有机结合,比如吸收一解吸一变压吸附组合工艺、吸附催化氧化技术等,这类综合处理技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互补性,处理效果远远优于单一方法。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合理选择,不论采用传统还是新的处理技术都必须符合使用性能、范围、等因素。因此我们在处理企业有机废气污染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各项因素。不仅有效提高有机废气处理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支出为企业带来高额的经济效益。

5 参考文献

[1 ]袁峰,魏俊富,汤恩旗,赵孔银.BA接枝改性聚丙烯纤维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附[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

[2] 孙晓峰,高乃云,徐斌,刘遂庆,赵建夫,宁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颗粒活性炭中的穿透特性[J].环境科学,2007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业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它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在很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势必会排放很多工业气体,而这些气体因为多含有的有害物质且不易在空气中消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文章对于如何治理现今的工业技术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1 工业废气污染的种类及成因

 

社会上的工业生产种类繁多,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是石油及与之相似的工业品种,这些工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无法分解,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而其中污染物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固体颗粒污染物;第二、气体污染物。

 

1.1 固体颗粒粉尘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是空气污染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除了被称为固体颗粒污染物外,它还有另外一种名称叫溶胶性污染物。顾名思义,颗粒污染物一般指的是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工厂、水泥厂及锅炉厂等这些地方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大部分是因为在这些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烧煤等矿物质来完成生产,而在燃烧过程中,在很多时候燃烧物燃烧的并不彻底,随后被排放到空气中,其中所存有的不溶于大气的颗粒物就对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

 

1.2 气体污染物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今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污染物:

 

(1)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汽车相类似的一些机械产品燃料的燃烧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现今,绝大多数的汽车仍需要燃料的燃烧,才能进行工作。但在汽车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氮有机气体污染物,对这些气体在燃料燃烧过程中被排放进大气中,使得空气中的含氮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多,不利于空气的循环,对空气的正常循环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

 

(2)含硫气体污染物。含硫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中并不经常见得一种。它主要是由工业企业冶炼金属所产生的,是由有金属气体在冶炼的高温环境下产生的。这种污染物还能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发生反应后所产生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酸雨。酸雨除了对物体具有腐蚀作用外,同时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所危害,使人在酸雨的环境下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

 

(3)碳氢有机气体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统称烃类,是指由碳和氢两种原子组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天然源。其中主要包括四种污染: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烃。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们还没有感受到它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但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人们造成了危害,这一气体的排放,对空气中的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太阳所发出的紫外线强度大大增加。不仅对社会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了皮肤癌的患病几率。之前有研究表明,氟物质的使用过量对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氟物质的使用量,对自己负责,对环境负责。

 

2 促进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策略

 

2.1 突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应该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这要从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工业行业抓起。对于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只靠个人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力度,制定有效、合理的整治措施,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非法型企业,政府应该予以取缔,空气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把治理好空气污染问题当成重中之重。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如何治理的策略性建议,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参与进来,出谋划策,为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出一份力,同时结合政府的有效政策,使人民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层面。团结统一,使空气的治理问题能够高效完成。

 

2.2 不断革新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

 

对于工业废气的治理,为了减少排放气体的污染物质,相关部门已经推出了多种污染气体排放之前所能进行的有效处理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处理方法。除以上方法之外,废气处理塔采用多重废气吸附过滤净化系统,工业废气处理设计周密、层层净化过滤废气,效果较好。但是相关的治理技术在在治理空气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空气的治理的过新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良,不断推动着治理技术的革新,是全社会人民团结起来,钻研治理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从而使空气污染的治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2.3 注重政策的引导和环保宣传力度

 

对于空气的污染,很多都是传统的工业企业造成的,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生产资金,有很多小企业因为资金不足,为了节约成本,对于空气造成污染的问题企业给予了置之不理得态度。在这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宣传,使群众的环保意识得以有效提高,在今后环境的保护的实践中增加人民的自主意识。由于一些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完成本企业对所排放的污染气体的治理,这就要求政府对这样的企业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有了充足的资金,企业的污染治理才能有效进行。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的手段强制企业进行气体污染物的处理。对于对空气治理问题置之不理的企业,政府应该进行通报批评,且根据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否则就会得到更加严厉的惩处。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论述了工业废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在文章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就是工业企业,所以工业企业在治理废气污染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要履行对于保护环境应尽的义务。另外,个人在也要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监督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对别人实行监督,团结一致,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美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杨伟鹏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20期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环保技术;火力发电;应用;

一、火力发电厂中需要环保技术解决的问题

(一)烟尘污染需要环保技术解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环保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实现节能环保和降低排放,火力发电厂对环保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先进环保技术需要不断减少生产需要的污染,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在烟尘污染防治技术中,需要加大火力发电燃煤释放措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氮化氧合物及粉尘排放,对于这些污染造成环境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采取科学环保方式实现对于烟气污染防治处理,实际工程中最方式就是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处理。

(二)污水处理问题需要环保技术解决。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家火力发电厂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将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水系统设置需要对于生活污水排水实现系统管理,将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实行收费制度,对于废水排放要经过处理。工业废水排水系统要采用废水管道实现废水收集和处理,同时对于工业废水实现良性收集,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用于工业使用。对于污水处理,不论是对于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要经过适合的废水系统处理,火力发电厂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实现沉淀和过滤处理,对于经过处理废水要实现合理再回收利用。

(三)固体废弃物排放需要环保技术解决。对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要进行适当的除尘渣系统设置,高温热渣会落到钢带渣上,在整个系统运行中,需要做好对于高温锅炉渣和冷空气热交换处理,保证冷空气能够有效冷却。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在燃煤发电过程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主要有煤渣、废渣和碎屑等,随着脱硫技术不断成熟,形成了现代火力发电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对于大气造成很多危害,随着风飘扬,对大气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不能彻底治理会导致严重的大气环境严重污染问题。

二、环保技术如何降低火力发电厂燃煤消耗

(一)首先要降低锅炉燃煤消耗,建立合理的热力实验组,定期测量煤燃烧率,合理安排磨煤机检测方式,实现对于煤炭定期燃烧试验工作,根据数据合理指导运行人员及时调整煤炭比例,降低空气过剩指数,合理控制好磨煤风量程度,保证过滤燃烧良性发展,从而很好降低燃烧中出现损失问题。还要加强对于锅炉漏风治理,根据电网负荷进行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远程监控,保证锅炉清洁高效运行模式,从而很好降低过滤烟气余热,提高水温降低煤耗,及时减少排烟损失,提高系统耗水量。

(二)降低过滤燃烧用油消耗,实现节约能源,还要很好缩短锅炉燃烧时间,节约燃油量,采用合理方式及时降低机组燃油消耗,加强燃油消耗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激发员工节油积极性。及时减少用电量采用单侧系统运行模式,实现对于风烟系统运行管理,提高风机运行效率,节约用电量,加强漏风治理,采用密闭封装模式实现降低风机电耗量问题。

(三)减少锅炉污染物排放,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加强对于烟气脱硝处理,增加电除尘和二氧化硫环保参数检测工作,保证环保参数质量,及时降低负荷。还要合理将连排疏水引导化学车间,对于疏水和暖风器疏水进行合理回收工作,合理控制连排损失,及时加强对于锅炉内外漏治理工作。

三、环保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具体应用措施

(一)改进汽轮机组减少漏气损失,合理提高汽轮机效率,利用压缸排气方式,将供暖疏水进行及时回收,监视控制加热器,保证加热器严密性,需要定期做好系统严密性实验,加强真空冷水塔维修工作,保证机组的严密性。需要合理降低汽机侧设备用电消耗,将电动给水泵改为气动给水模式运行,不断增加给水泵负荷效率,保护所有设备都能够循环开关,根据机组真空度实现有效循环和节约用电模式。

(二)降低汽机侧汽水消耗方式,有效对于除氧器排氧管道实现改进,合理回收除氧器损失,对于加风机排汽量实现合理调节控制,循环用水情况下要实现对于冷水塔控制,保证城市给水处理循环在利用模式。改变变压器备用方式,对于原有空载运行方式进行冷处理,技术降低变压器控制损耗问题,适当的停止辅助机器设备管理,加强照明管理和用电管理,以及对于电量表计算监测,防治表计量不是很准确。

(三)加强火力发电设备冒烟治理考核力度,对于设备要进行保温处理,不合格地方要及时更换,保证质量合格和机组参数合理运行,对于所有机组要实现增加机组调整,对于煤燃烧实现脱硫综合利用。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对于火力发电实现良好控制,保证环保参数合理,同时很好提高数据精确度,科学有效管理高效现代化模式,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火力发电模式。

(四)目前的烟气脱硝及烟气洁净排放已是主流,采用烟气脱硫技术要考虑工艺参数、稳定性和烟气洁净排放连续运行,随着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工业建设要求不断深化,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工业废气治理和处理,所以烟气脱硝和洁净处理成为普遍被应用的工业环保措施。

结论:

力资源需要火力发电厂固体废弃物实现不断增长,同时还要运用最小化工程控制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科学合理实现对于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使用,找到火力发电厂排放废物途径,实现对于废弃物进行系统化管理。建立一个高效和综合性废弃物管理制度,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提高先进技术生产水平,保证电力资源有效利用,废弃物管理和循环需要经济上支持和保障,同时还要不断适应环境保护发展需要,实现火力发电对于资源合理有效经济利用,建立节约型社会,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凤,火电厂能源管理系统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韦金彬,刘培,对电厂热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策略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2(11);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4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加强,环保标准对于印染废水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印染废水的治理技术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现有的印染废水治理技术,主要着重于提升废水中化合物的降解效率和最终的排水COD数值控制上,充分运用各类最新处理技术来降低废水治理成本。然而在废水治理技术不断提升和改进的同时,关乎印染废气的国标也开始扑面而来,如何在新国标的要求下,更加有效地实施现有的废水治理技术俨然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的废水治理形势下,对比废气国标,谈论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好废气、废水治理二者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废水治理;曝气;废气治理;降解

引言

纺织业是中国纺织传统行业,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中国的服饰文化是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几千年的变化与延续中,纺织行业也由手工化开始向工业化转变。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纺织业更是蓬勃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纺织工业产品出口总值占到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17%,纺织品出口额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趋势日益强劲[1]。

在纺织行业日益增长的同时,却又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纺织工业被纳入中国传统污染行业已经不再鲜为人知,纺织工业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工业链最长、最复杂的行业之一。印染行业耗水、耗电、高污染的特点,导致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废水、废气及废渣等污染物排出。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该行业的环保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强[2]。

纺织工艺流程长而复杂的特点,赋予了该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特殊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浆料、染料、助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导致废水的碱性和色度都偏高,BOD/COD比值低等特点,使得废水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3]。特别是在2012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完成修订后,各项限值都在原来标准(1992年版)基础上加严,特别是如何降低COD排放数值已成为生产企业最重视的问题。

纺织过程中除了产生废水外,也存在大量的大气污染物。高耗能主要体现在纺织行业的加工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功能性面料的制造,一般都要经历较高的温度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这些高温加热过程中,大量的有机助剂会出现挥发现象,使得在整个工艺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废气排放现象,特别是工业VOCs的排放。而且,在废水处理中的曝气处理工序,也存在大量的非甲烷总烃的排放物问题,由于国内一直缺乏相关大气排放标准对其限制,致使污染从水中转移至大气中。

纺织工业的固体废物排放则主要集中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沉淀物以及一些废弃的面料。根据我国印染企业的废水处理现状,废水处理中经过混凝沉淀的产物,以及后续生化、物化产生的污泥,至今为止,仍没有找到一种最佳重复利用的方法[4]。规模较大的企业,将其压制成块,重新回炉进行焚烧;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选择直接填埋等手段,这些无疑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进而污染地下水。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尽管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些污染物质进行降解,但是最终仍然会有废物排放到环境中。纺织印染的三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传递趋势。固体废物污染土壤中的水,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气。在《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出台后,如何在现有废水、固废治理技术的基础上,切断易受污染介质之间的传递,将成为印染废水、固废治理环保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实现目标。

1 印染废水治理现状

纺织印染工业复杂,不同的工序产生的废水种类不同,同时依据我国纺织印染行业规模小、分布相对集中的现状,现有印染企业的主要污水处理方式也就不同。主要选择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就地在生物废水处理厂中进行集中处理;二是在场外的市政府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三是对于特定的单独的废水流可由地方自行处理[5]。

染料和助剂是纺织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印染加工主要涵盖4个工序:预处理阶段、染色工序、印花工序及功能后整理工序,这些工序均会出现废水的排放现象,由于印染废水主要是各类废水的综合排放,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运用简单的生物处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主要的处理手段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1.1 物理法

在印染废水的治理过程中,采用最多的是物理吸附法和物理膜分离法。物理吸附法的原理是运用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物质作为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实现废水的过滤。活性炭对于水溶性的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废水的脱色吸附剂[6]。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要进行再生化处理,其处理费用昂贵,一般适用于深度处理或者浓度低、水量小的废水处理。

物理膜分离法是运用不同孔径大小的半透膜,在分子水平上将不同粒径大小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过滤。常见的过滤膜有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方法具有出水稳定、悬浮物截留效率高等优点,但是这种处理技术对于装备的自动性能要求较高,分离膜的重复性利用率低,加之其处理成本较高,使得这种处理技术还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7]。

1.2 化学法

印染废水的化学处理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法、臭氧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化学混凝法主要依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废水中的小分子悬浮物、胶体物质通过化学物质的作用形成大分子颗粒物,后加以聚沉或气浮去除。常见的混凝剂主要有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上的特殊化学基团,赋予它具有絮凝、分散、增稠、粘结、凝胶等功能。无机絮凝剂一般多为金属盐类,如PAC、PFC等,这种处理方式在现有的印染废水处理手段中,运用相对比较广泛[8]。生物絮凝剂有微生物产生,它可以将水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物颗粒凝聚、沉淀。混凝法处理成本小,操作管理简便,在目前的废水处理中,应用较广,但是也存在缺点。运用混凝法需要对泥渣进行二次处理,同时对于水溶性较高的染料脱色效果较差。

臭氧氧化法是国际上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水处理方式,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用于处理废水色度和降低COD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臭氧可以通过直接与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或者通过分解为羟基自由基·OH 与有机物发生反应。氧化反应是通过使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不饱和键断裂,变为小分子物质,达到脱色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9]。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紧凑,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便于集中废水的处理。但也存在弊端,通过臭氧的曝气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被源源不断地吹扫到大气中,水体中的污染被转移至大气中,对大气易造成二次污染[10],见图1和图2。

图1 曝气池

图2 气浮池

光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光的催化作用,使得光催化剂被激发,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空穴与液相生成·OH,通过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使有机物变成CO2和H2O。半导体催化剂中TiO2最为常用,其具有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但是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过低,限制了光催化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1]。

1.3 生物法

生物法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复杂化合物的分解过程。通过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分为厌氧生物法及好氧生物法两种。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厌氧处理过程中由于缺氧、游离氨和温度等因素的作用,可杀死污水和污泥中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一般不需投加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厌氧处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还存在一定的BOD及COD,必须再进行需氧生物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12]。厌氧降解的最终产物中有少量氨和硫化氢,出水伴有臭味,在排放前还要进行需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细菌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细菌细胞外,由细菌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好氧生物处理分为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膜法等,好氧生物法对于水中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生物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生物法对进水浓度有一定要求,对色度去除效果差,有污泥二次污染和出水难以达标的缺点。

以上所述方法,都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废水种类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集中排放的废水处理而言,通常是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联用,方能有效实现达标排放[13]。现有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见图3。

图3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 印染废水标准要求再现新高

随着环保标准的越来越严格、纺织印染加工业不断扩大,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我国于1992年就已经开始对印染废水的整治与监控,历经20年后的2012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再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限值比原来的限值都要低。

对比1992年制定的废水排放标准,2012年新修订的标准不仅在标准适用范围发生变化,在污染因子种类、排放限值和污染因子的检测方法等方面都做了相关调整。修订后的标准对污染因子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4-15]:

(1)1992版标准中规定的目标污染因子共9种;2012版新增总氮、总磷、二氧化氯和可吸附有机卤素(AOX)4项污染因子。

针对原有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更高,括号中数值为1992版最严指标限值。见表1。

表1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现有企业的污染因子排放控制限值对比

(3)1992版标准根据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途径不同实行分级监管;修订后的标准将分级监管改为“现有、新建企业排放限值和特别排放限值”。

相对1992年制定的废水排放标准,2012版标准控制的目标污染因子种类更多,排放限值要求更高,对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处理技术要求更高。

依据2012年《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中提到的关于废水达标处理技术,主要涵盖废水色度、COD、氨氮和总氮、苯胺类等污染物质。在废水色度处理上,通过水解酸化和好氧处理,色度一般在70~80 倍;采用强化水解酸化,必要时再加脱色剂,可以达到40 倍的标准设定值。在COD处理手段上,采用pH调整和物化加药—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沉淀—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可达到COD排放浓度100mg/L的标准;通过加强预处理,如强化水解酸化、物化处理和增加深度处理,如生物滤池、生物碳技术等,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80mg/L的标准;如果在常规处理后,采用膜技术(超滤、反渗透)、活性炭吸附、硅藻土吸附或超低负荷运行等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60mg/L的标准。在总氮和总磷处理上,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同时通过减少含氮化合物的使用可以达到标准设定值。在二氧化氯处理手段上,新标准中规定现有企业、新建企业和特别排放限值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排放限值均为0.5mg/L。二氧化氯采用预曝气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设定值。

从标准中提出的达标技术手段可以看出,主要还是采用常规的废水手段,并未考虑到污染的转移情况,特别是在很多曝气池和厌氧池处理过程中,降解的最终产物中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有害气体[16],使出水有刺鼻异味气体。水中污染物虽然会减少,却在无形之中,为大气又带来一个新的污染源。

图4 退浆加料后废水中产生废气的成分分析图

运用最新的VOCs质谱检测手段(SPIMS-1000)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废水中产生的废气成分,图4即为退浆废水加处理料后产生的气体污染物质分析谱图。从质谱图中可以看出退浆废水中挥发出来的气体成分还是比较复杂的,另外其浓度也相对较大。

3 《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水污染处理手段的改进

随着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越来越严峻、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国家对于大气污染的监控力度不断升温,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企业生产、城镇建设所造成的污染,包括燃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恶臭气体、建设扬尘等,其中工业排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2013年环保部大气治理项目覆盖纺织印染、制药、农药和包装印刷4个行业,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首次被提到了国家环保层面,《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出与实施将更加有利于中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纺织贸易中提升我国“绿色”纺织的经济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据相关报道,该标准预计将在2016年开始正式实施。

考虑到纺织印染的复杂性,新标准的实施将着力于污染源的控制上,做到从源头开始杜绝污染物的产生,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出现的废气排放问题也会成为标准实施的一块绊脚石,如何在实现废水处理的同时,也能防止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是对印染废水处理环保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环保标准的严格也将催生纺织专业化的环保技术产业的产生。

4 废水、废气处理,循环回收是关键

面对现有的污染监控现状,如何权衡好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的关系,是关乎标准是否能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无论是对于废水治理专业人员还是对于废气治理人员来说,都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废水、废气处理,循环回收才是关键。废水分质用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做到污染物低排放,还可以实现资源再回收利用。在纺织印染废气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前,对于废气污染物的循环利用探索相对较少,加之现有的废气处理手段成本较高,如何实现循环回收必将是废气处理的主要趋势。

我国印染行业每天有400多万吨的废水排放,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10,且每年要耗用100多亿吨清洁水,是耗水总量较大的产业,其废水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一直是我国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点[17]。集中排放的印染废水具有高浓度、高色度、高pH值、难降解和多变化等特性,实行分质用水,不仅可以减少处理的能耗和成本,还可以实现废水的再利用,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印染废水分质用水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在退浆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退浆废水水量较少,一般只占印染废水排放量的15%左右,但在整个印染工序的COD总排放量中,退浆废水COD占了50%~55%。退浆废水的主要成分有浆料、退浆剂和弱酸等,其中PVA是高聚物,化学性质稳定、BOD5/COD仅0.064,难生物降解,且价格昂贵,流失会造成经济损失。PVA属于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1万左右,采用相应的膜分离可以成功地处理退浆废水,不需外加其他药品和设备。透过水返回退浆浴重新用于退浆,浓缩液进入混合槽,调整到合适浓度再用于上浆或作为化工资源回收利用[18]。

环保标准的实行并不是为了压制污染的企业,而是对企业发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在印染大气污染物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传统的废水环保治理技术需要关注的方面应该更多。标准限制是行业规范自我的主力军,随着印染废气标准的实施,必将催生更多废水治理技术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张会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低碳纺织经济[J]. 山东纺织经济,2013,(08):5-8.

[2] Anna Godayol, Monica Alonso, Emili Besalu, et al. Odour-causing organic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valuation of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s a concentration technique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1,1218(30):4863-4868.

[3] Jian-jun Ruan, Wei Li, Yao Shi, et al. Decomposition of simulated odor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y a wire-platepulse corona reactor[J]. Chemosphere, 2006, 59(3) : 327-333.

[4] 施昌平,王蓉,何晓晶,等. 物化+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11,31(10):89-91.

[5] 左剑恶,李彭.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最佳可行技术[D].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6] 汤晓欢,毛勇,靳菁,等.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最新应用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7):116-119.

[7] Wan Y Z,Huang Y,Yuan C D,et al.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hydroxyapatite /bacterial cellulose nano-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7,27(4):855-864.

[8] O’Connell D W,Birkinshaw C,O’Dwyer T F.Heavy metal adsorbents prepared from the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A review[J].Bioresource Technol,2008,99:6709-6724.

[9] 张蕾,孙贤波,许雯佳,等. O3/H2O2法对生化出水中不同种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10):52-56.

[10] 陈思莉,江栋,李开明,等.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业园废水工程实例[J]. 工业水处理,2012,32(2):85-87.

[11] 彭晓春,陈新庚,黄鹄,等.n-TiO2 光催化机理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技术与设备,2002,3(3):l-6.

[12] 曹旭坤,白晓宇. 印染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J].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2013,(7):136-137.

[13] 龚为进,窦艳艳,刘玥. 物化/厌氧水解/生物强化脱色处理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13,33(08):80-82.

[14] GB 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

[15] GB 4287—201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

[16] 李洁,王安磊. 纺织印染废水异味气体的污染与治理[J]. 安徽化工,2013,39(3):8-11.

[17] 任松洁,丛纬,张国亮,等.印染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9, 35(8):14-18.

[18] 周继伟,陆荣杰,杨岳平,等,印染废水达标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37(03):306-309.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5

 

引言:淀粉是重要的食品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目前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为马铃薯、玉米、木薯等。广西是我国最大的木薯产地,这为北海的淀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北海市淀粉行业的发展,对拉动北海的经济增长,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解决淀粉工业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实现北海市淀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业界和环保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北海市淀粉行业污染及污染治理现状

 

北海市淀粉行业主要以木薯作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工艺生产淀粉。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产生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污染。

 

(一)废水污染及治理。木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黄浆水、蝶片尾水,由碟式分离机产生:其次为清洗木薯产生的清洗废水、锅炉冲灰水和员工办公、生活污水等。木薯洗涤废水经沉淀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锅炉冲灰水经沉淀处理后100%循环使用,不外排。黄浆水中约50%进入污水处理站,另外的50%循环用于木薯清洗。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二)废气污染及治理。淀粉行业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锅炉产生的锅炉废气、淀粉干燥分装工段产生的加工粉尘和木薯渣堆放、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厌氧阶段、应急池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

 

锅炉烟气中含烟尘、二氧化硫,主要采用麻石水膜器除尘脱硫处理后,经烟囱排放;烘干加工和包装车间粉尘拟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木薯渣大都是由收购单位直接用斗车装运方式及时拉走,或是在木薯渣中转站暂存后拉走,很少在渣场长时间存放,产生的恶臭气体可以通过及时拉运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废水处理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的恶臭影响也不大;此外,通过加强厂区四周绿化,建设多层次的绿化带来减轻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治理。淀粉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木薯皮、木薯渣、锅炉房的灰渣、污水处理站的污泥等。木薯皮、木薯渣主要是出售给养殖场作为饲料,或者是出售给农民做肥料: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出售给有关企业作为有机肥使用:锅炉房的灰渣主要用于铺路。

 

二、北海市淀粉行业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落后,清洁生产水平较低。就规模而言,木薯淀粉的生产规模都不宜低于5万吨。但是,因为原料缺口大等原因,北海市生产淀粉的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一般都在1.5万吨到3万吨之间。企业由于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滞后,生产能耗物耗高,生产效率低。

 

(二)废水治理资金不足,废水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淀粉行业废水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北海市淀粉行业在废水污染处理和废水排放总量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生产木薯淀粉的企业规模较小,用于废水处理的资金不足,对于淀粉废水的处理并不理想。淀粉废水并未全部达标排放,特别是淀粉废水中的总磷和氨氮浓度偏高。

 

(三)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可利用资源并未有效利用。北海淀粉行业用水一般都采用抽取地下水的方式,用于木薯的清洗加工,而能够循环利用的水量只占了用水量的10-15%左右,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此外,在淀粉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绝大多数溶解态和胶体态有机物在厌氧的状态下经过水解、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进行降解,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清洁燃料

 

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可直接用作能源。沼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目前北海市淀粉行业大都对于沼气进行回收再利用,但是对于沼气的回收利用率较低。

 

三、北海市淀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推广木薯优良品种,增加淀粉生产原料。北海市淀粉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原料紧缺。因此,要加大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发展高产优质的木薯原料基地。要大力选育推广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的优良品种,加快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使木薯种植业向着优质高产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研发,降低淀粉废水处理成本。现有的淀粉废水处理技术虽然能有效处理淀粉废水,但是所需的处理成本较高,造成企业经济压力较大。因此,应该加强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重点解决淀粉行业废水达标排放的生化需氧量以及脱氮除磷技术,降低淀粉废水处理技术,提升木薯淀粉废水治理的总体水平。

 

(三)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提高淀粉行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以循环利用于木薯的清洗加工等,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此外,要加大废水厌氧发酵沼气的回收利用,使用沼气作为燃料,节约企业的燃料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结论:随着国内外相关行业对淀粉需求量的日益增大,淀粉行业也将成为带动北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于淀粉行业污染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要使北海市淀粉行业能够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加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加强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研发,降低淀粉废水处理成本。此外,还应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做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实现北海市淀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火力发电;污染防治措施;噪声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蒸蒸日上。我国的主要发电仍依靠的是火力发电,在火电机组的燃料中煤炭约占95%,煤炭仍是主要能源。以下将对燃煤火电厂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的防治措施做简单论述。

燃煤电厂在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废污水、噪声污染和工业固体废物。

1 火电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和烟尘,其次为贮煤场和贮灰场及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目前火电厂对烟囱排放的SO2、NOx和烟尘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1.1 SO2的污染防治措施

二氧化硫的治理可分为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三个过程。

燃烧前脱硫是指对燃料进行处理,如原煤洗选、煤气化等脱硫技术。

燃烧中脱硫是指炉内脱硫,如流化床燃烧脱硫、炉内喷钙脱硫、型煤固硫和利用脱硫添加剂等。

燃烧后脱硫是指烟气脱硫,烟气脱硫分湿法、半干法和其它新型脱硫技术三大类。湿法脱硫主要工艺有:石灰石(石灰) ―石膏法、氨法、镁法、海水脱硫。半干法脱硫工艺主要有烟气循环流化床、增湿灰循环烟气。新型脱硫技术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焦吸附脱硫脱硝、生物脱硫等。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脱硫技术中,炉后烟气脱硫被认为是控制SO2排放量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前实用的脱硫技术主要有: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湿法),氨法(湿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法(半干法),循环流化床锅炉(干法)。主要脱硫方法的比较见表1。

表1 主要脱硫工艺技术指标的比较

1.2 NOx的污染防治措施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的生成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热力氮氧化物,系燃烧用空气中的N2在高温下氧化而产生的;二是,燃料氮氧化物,系燃料中含有的氮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三是,快速氮氧化物,系碳化氢燃料过浓时燃烧产生的。

控制NOx排放的技术措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反应,如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低氮燃烧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和燃料分级燃烧技术三大类型)及低温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另一类,是将已经生成的NOx通过某种手段还原为N2,从而降低NOx的排放量,如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及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低氮燃烧技术锅炉出口NOx排放浓度

从《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来看,炉内脱硝技术已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同步建设炉后脱硝是势在必行的。

1.3 烟尘的污染防治措施

燃煤电厂除尘技术主要包括电除尘、袋式除尘和电袋复合式除尘。除尘技术在国内外发展都比较成熟,方式都是高效颗粒物去除技术,电厂可根据环保要求、燃料性质 、烟气工况、锅炉类型、电厂规模和现场条件等选择适合的除尘方式。下面对这三种除尘方式的性能做个比较,详见表2。

表2 除尘器性能参数比较

2 火电厂水污染防治措施

全世界有近一半的废水未经处理就供入水体,使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火力发电厂不仅是用水和排水大户,同时也是污染大户。为了降低废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火电厂基本都采用闭式循环的方法重复使用,大多数废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

火电厂废水治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电厂全部废水按其所含污染物的性质分类集中处理;二是,用分散的处理废水方式(如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收利用或排放。

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锅炉停炉保护和化学清洗废水(含有机清洗剂)处理

该类水水质特点是停炉保护废水的联胺含量较高,为降低过高的COD,在常规的pH调整、混凝澄清处理工艺之前增加氧化处理环节。通过加入氧化剂,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其COD值。

2.2 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和锅炉烟气侧等设备冲洗排水处理

该类废水为锅炉非经常性排水,其水质特点是悬浮物和铁的含量很高,不能直接进入经常性排水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常采用化学沉淀法。

2.3 化学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

化学水处理因工艺不同,可产生酸碱废水或浓盐水。酸碱废水多采用中和处理,中和后的出水直接排放或回用。浓盐水水质基本无超标项目,主要是含盐量较高,大都可以直接利用或排放。

2.4 煤泥废水处理

煤泥废水一般情况下处理后循环使用,为达到循环使用的水质要求,通常采用混凝沉淀、澄清和过滤处理工艺,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

2.5 冲灰废水处理

冲灰废水的pH值和含盐量较高,一般循环使用,而不用于其他途径。冲灰废水循环使用的处理工艺主要为物理沉淀法。

2.6 含油废水处理

含油废水主要有油罐脱水、冲洗含油废水、含油雨水等。含油废水的处理工艺通常采用气浮法进行油水分离,出水经过滤或吸附后回用或排放。

2.7 脱硫废水处理

脱硫废水水质特点是悬浮物浓度高、pH值呈酸性,经处理后回收利用。

2.8 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好,大部分燃煤电厂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是采用生化二级处理,消毒后回用或排放。

3 火电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火力发电厂的噪声源种类多,声级高,传播远,不仅危害电厂内职工的身体健康,而且干扰周围环境。火电厂的噪声源,主要有机械动力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主要污染因子为高、中、低频噪声。

火电厂运行时噪声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燃料制备系统中的主要噪声设备是碎煤机、磨煤机;燃烧系统中的最主要噪声源是锅炉排汽噪声;发电系统中的主要噪声源是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给水泵等;冷却系统中最大的噪声是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淋水噪声及空冷平台的噪声;脱硫系统主要噪声源为氧化风机、增压风机及泵类等。

火电厂噪声设备的降噪措施主要有:

3.1 在设备选型时,同类设备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在签订设备供货技术协议时,向制造厂提出设备噪声限值,主机设备(如汽轮发电机组)噪声不得超过90dB(A),辅机设备噪声不得超过85dB(A),否则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对于空冷系统设备,应选择同类设备低噪音、低转速风机,向制造厂提出虚拟厂界达标要求,并作为设备考核的一项重要因素,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3.2 空冷器防风钢板内侧安装吸声板,有效地吸收部分声能,减少反射声和透射声;空冷风机采用变频装置方式降低噪音。

3.3 电厂在设计时对过热器排汽、再热器排汽均装设消声器。过热器安全阀排汽及再热器安全阀排汽均装设消声器,使排汽噪声不大于110dB(A)。

3.4 在一、二次风机吸风口处装设消声器,减少空气动力性噪声。

3.5 汽轮机、发电机、引风机、碎煤机、给水泵及各类水泵等大型设备均采用独立基础,减震设计。空冷风机与其支架之间安装减震装置,防止产生振动噪声。

3.6 在管道布置设计及支吊架选择上注意防振、防冲击,以减少噪声的发生。

3.7 集中控制室设门斗及双层玻璃隔音门窗,内墙采用吸音、隔音材料,屋顶采用吸音吊顶。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减震平顶、减震内壁和减震地板,使集控室内噪声降至60dB(A)以下;各含强噪声源的车间均设置值班室,使工作场所与强噪声环境隔离,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3.8 厂区总平面布置中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声源设备及车间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对噪声敏感的区域。在厂区绿化设计中考虑好绿化带布置,充分利用植物的降噪作用,从总体上消减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4 火电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

燃煤电厂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排放物的剧增。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厂的脱硫设施、脱硝设施也开始大量投产,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粉煤灰、此外还有脱硫副产物、污水处理污泥、失效脱硝催化剂等)需采用适当的处理处置方法。

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和脱硫副产物主要以综合利用和灰场堆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置。污水处理污泥主要包括给水、工业废水、脱硫废水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检定后确定为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处置;经检定后确定为一般废物的,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二类场要求处置。失效脱硝催化剂应再生或回收处理。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粉煤灰综合利用于生产建材、回填、建筑工程、提取有益元素制取化工产品等用途;脱硫石膏主要用作水泥缓凝剂或作石膏板,还可用于生产石膏粉刷材料、石膏砌砖、矿井回填材料及改良土壤等;半干法脱硫灰渣国内应用尚不普遍,主要用于筑路和制砖;循环流化床脱硫灰渣可综合利用于废弃矿井、采空区回填和筑路等。

5 结论及建议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应在“巩固脱硫,加强脱氮,开展脱碳”的原则上全面进行。脱硝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与脱硫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上应逐步走向成熟。“十二五规划”之后脱碳也会逐步开展,主要包括:CO2捕捉、回收进行综合利用。

随着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将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提高脱硫效率、除尘效率和脱硝效率,要求设备在制造和运行上都应经得起考验,相应的技术人员也应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火电厂的环境保护事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技术文件.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S].环境保护部,2010,2.

[2]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HJ562-2010[S].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 环境治理; 投资效率; 规模报酬;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069-05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日益积累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对环境生态保护与治理改善空前关注。为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永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倡导绿色循环发展,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当前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正以空前规模的投入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防治行动计划,以空前的工作力度和铁腕决心推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因多年的规模粗放型发展,中国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太多,因此看似巨额的污染治理资金仍显不足;且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间的经济及环境污染情况有所不同,相同规模环境治理投资带来的治理效果也不尽相同。为客观反映区域环境治理的投入产出效益,科学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实现有限投入的最优污染治理效果,需要对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因此,研究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对于上级政府考评辖区内不同责任区域的环境投资治理绩效、回应社会关切,以及改进环境治理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关于环境治理投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学角度的定性分析,研究环境治理投资的现状、发展与效益等,提出更好保障和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对策措施等;二是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定量研究、分析,提出建议对策。本文研究属于后者。投资效率的定量分析,主要以某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刘立秋、刘璐(2000)首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董秀海等(2008)运用DEA的CCR模型对我国环境治理效率进行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分析;刘纪山(2009)、陶敏(2011)从投入财力角度,选取环境治理投资额和废水、废气排放达标量等控制绩效作为评价指标,运用DEA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中部六省和2008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相对有效性;胡艳(2013)和王连芬(2012)选取环境治理投资的财力物力要素作为投入,以排放达标量、综合利用产值等作为产出,分别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和山东省各设区市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的投资效率,进行DEA分析评价;潘孝珍(2013)以人均环境支出规模指标作为投入,以废水、废气、废物治理完成量所占的比重作为产出,分析201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环境保护支出的DEA效率,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的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的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评价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已有不少研究和文献基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并不断深入完善,以期为提升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运行效率,优化环境治理投资结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参考。但是,当前的研究:一是对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的涵盖面较窄。严格意义上,某区域内的环境治理涉及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污染土壤治理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等多个层面。大多研究主要关注废水、废气治理投资,对于固体废物治理投资鲜有涉及,实际上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亦相当严重,应予涵盖。二是评价指标选取,虽难以统一标准,但有些指标选取不够确切。投入指标常用投资额这个财力要素,忽视了治理设施及运行的物力要素;产出指标常用排放达标量的绝对数或相对数来表征,实际上排放达标量除与治理能力及效率有关外,更与污染量有关,用其表征既定投资的产出效益,不够确切;个别评价指标,不是来自现有政府统计设置的指标或难从其中加工提取,数据获取困难。三是运用DEA分析评价,一些研究假设规模报酬不变,选用CCR模型评价,而规模报酬可变应是我国目前区域环境治理的特点之一。四是大多研究仅从整体上衡量相对效率和规模报酬,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当投资效率整体相对无效或弱效时,需从多个层面和维度对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做深入的具体分析,方能为决策者提出可操作的针对性建议,为此应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投影值。

鉴于以上所述,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各设区市2013年“三废”治理投入产出政府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假设规模报酬可变,采用DEA分析法建立BCC评估模型,从多维度评价不同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相对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以期为提升各区域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治理是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最主要的内容,是污染治理投资的重点和主体,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考虑研究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基于现有政府统计指标,本文从环境治理的主体层面――“三废”治理,探讨区域环境治理的投资效率。

在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指标反映经济中对环境治理投入的物力、财力(投入的人力,数据缺失,未纳入),产出指标反映环境治理的综合治理及节能减排效果。在指标选取上,本文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全面反映评价目的,选取决定性、关键性的指标,投入与产出指标之间应逻辑相关而非数值相关;指标的数量应精而简,在每一评价方案中应满足“投入产出指标个数

根据上述原则,本文构建由三个评价方案组成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分别对某区域的“三废”治理效率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和评估模型

(一)评价方法和模型选取

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效率评价有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而且投入与产出指标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难以确定,评价起来比较复杂。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对一组具有多指标输入和多指标输出的同类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非参数评价方法,DEA有较大的包容性,不需确定各变量间的具体函数关系,能够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只要确定合理的投入与产出项,就能计算不同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并给出规模报酬的变化方向。鉴于DEA方法中相对效率概念的适用性,近年来在经济管理、系统工程、决策分析、产业绩效评价等方面逐渐应用,并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手段。显然,数据包络分析法完全适用于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率评价。本文选择DEA作为研究方法。

DEA常用的模型有两种:CCR与BCC。CCR模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为CRS模式;BCC模型假设规模报酬可变,为VRS模式。已有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不少选用CCR模型。笔者认为,在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随着投入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增加并达到最优,渐趋饱和,继续投入则报酬递减。因此其规模报酬是变化的,故本文选用BCC模型。

(二)DEA―BCC模型的建立

假设有k个区域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待评价(k=1,

2,…),即有k个DEA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每个决策单元“三废”治理有m个投入项、n个产出项。第k个决策单元DMUk的第i个投入项记作Xki(i=1,2,…,m),第j个产出项记作Ykj(j=1,2,…,n)。DMUk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记作Ek。核心是以相对效率Ek最大化为目标,寻找对DMUk最有利的投入产出权重组合,使得Ek达到最大值。建立的BCC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MaxEk

约束条件:(1)EK=■≤1,k=1,2,3,…

(2)Wkj≥ε>0,j=1,2,3,…,n

(3)Vki≥ε>0,i=1,2,3,…,m

其中,Wkj、Vki是未知变量,分别表示在Ek最大化的目标下,对DMUk最有利的第j个产出项Ykj的权重、第i个投入项Xki的权重,由实际数据计算而非事先给定。Uk0相当于Y轴的截距项,其正负代表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若Uk0

四、江西各设区市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分析评价

(一)数据来源

江西省辖11个设区市,各设区市2013年区域环境治理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取自2013年的《江西统计年鉴》《江西环境统计年报》《江西环境状况公报》等统计资料。虽然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都有不同的量纲,但在DEA求解分析中,决策变量的最优效率值与投入产出项的量纲选取无关,而且采用实际数据便于根据DEA投影值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故本文未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模型运算与结果

采用DEA计算软件DEAP Version 2.1,程序运行时选用适合DEA―BCC模型的Input Orientated及VRS选项。按照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三个评价方案,分别输入11个设区市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投入产出指标原始数据,运行计算相对效率值,并根据数值大小进行排序(如表2所示)。

(三)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1.废水治理投资

全省废水治理投资DEA相对效率均值达0.748,表示目前江西的废水治理投资效率较高,但离DEA相对有效尚有差距。数据显示,萍乡、新余、鹰潭和宜春的相对效率均为1,说明这些区域的废水治理投资效率达到了DEA相对有效,已投入要素利用效率高,投资规模安排合理;其他区域的相对效率均小于1,说明其废水治理投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吉安和抚州的技术效率为1,但DEA相对效率值不高,规模效率低是主因;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效率。赣州、九江、景德镇、南昌、上饶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1,说明这些区域已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除上饶外,其他四个区域均规模报酬递增,应适当扩大投资,提高规模效率;上饶的规模报酬递减,应减少投资规模,调优投资结构。

2.废气治理投资

全省废气治理投资DEA相对效率均值达0.806,表示目前江西的废气治理投资效率较高,但并未达到相对有效率。其中,景德镇、萍乡、鹰潭和抚州四个区域的相对效率为1,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达到了DEA相对有效。新余、宜春和上饶三个区域的技术效率为1,说明已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较高,但规模效率小于1,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这些区域不应再扩大投资规模。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四个区域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减,表明这些区域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偏低,投资规模不合理,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已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并压缩或控制治理投资规模,以达到相对效率最优。

3.固体废物治理投资

全省固体废物治理投资DEA相对效率均值只有0.269,表明江西目前的固体废物治理投资处于低效水平,需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11个区域中,景德镇和新余的相对效率为1,达到了DEA相对有效,说明其投资规模安排相对合理,已投入要素有效使用。南昌、萍乡和吉安的技术效率均为1,但规模效率远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减,这些区域应控制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以达到治污规模的最优。九江、鹰潭、赣州、宜春和抚州五个区域虽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没有达到1,但规模效率接近于1,其相对效率低下的主因是技术效率太低,这些区域已投入的治污要素没得到有效使用,治理固体废物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因此这些区域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固体废物治理的技术效率上,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治污手段。上饶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远低于1,说明该地区不仅固体废物治理的技术水平低,而且投资规模安排也不合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投影值分析

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DEA相对无效,可能是技术无效率或规模无效率。对于规模无效率,应按照规模报酬的变化方向扩大或减少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实现规模效率相对有效或值较优。对此情况,本文不再分析。

对于技术无效率,需进一步分析既定投资规模下的投入产出量,提出调整改进方案,以实现技术效率相对有效或值较优。按照DEA投影理论,在既定环境治理投资规模下,运算得到的投影值对应于技术有效率时投入产出项理论上应达到的目标投入值和目标产出值,松弛变量对应于当前技术无效率时投入产出项的投入冗余值和产出不足值。由投入冗余值/实际投入值、产出不足值/实际产出值,分别得到当前技术无效率时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如表3、表4所示)。

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代表了当前的要素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效率相对有效时最优配置的投入产出结构的差距程度,可为提高投资效率提供调整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力度。观察分析表3、表4,有9个设区市在“三废”污染治理的某些投入指标上存在投入冗余,而且一些指标的投入冗余率还比较高,表示该投入指标已投入要素的利用率低,可能存在浪费现象;另有9个设区市在某些产出指标上有的产出不足,有的严重不足,表示该产出指标的实际产出量与效率最优时的目标产出量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些区域在既定投资规模下,因已投入要素的投入产出比例不匹配,使DEA技术相对无效率。为提升投资效率,一方面,应调整投入产出结构,主要是适当减少对应指标的投入,减少浪费;另一方面,需加大管理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已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使冗余转化为有效投资,获得既定投资规模和已投入要素下环境治理产出的最大化。

五、结语

利用DEA方法的BCC评价工具能够对区域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相对效率值反映投入项的总体运用效果,技术效率值反映已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规模效率值和规模报酬方向可为决策者提供战略上的建议及指导,给出了提高技术效率应调整的方向和改进力度。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各设区市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尤其是废水、废气治理,有较高的投资效率,但地区差异明显,总体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区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因此,决策者应积极鼓励环境治理行业改进管理和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效率;各地应结合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合适的规模,调整投入产出结构,提高环境治理的投资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和谐,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江西绿色崛起和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孝珍.中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的效率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61-65.

[2] 胡艳,吴振鹏.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3(5):39-44.

[3] 王连芬,孙平平.区域环境治理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0):60-62.

[4] 陶敏.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率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9):89-92.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篇8

零排放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由总部设在日本的联合国大学提出的。日本人喜欢零这个词,曾把它应用在品质管理中,把企业中不合格产品为零称作产品的零缺陷,把产品的尽产尽销称为零库存。在日本诞生的第三个零概念便是零排放。

零排放概念传到中国,就直接被化工行业所接受。它成为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液一点也不流出厂区外造成污染的奋斗目标。

1、工艺流程图

合成氨工艺流程见图1-1:图1-1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

2、合成氨生产废水来源

1、以煤、焦造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废水主要来自三个部分:①造气的洗涤塔和冲渣污水;②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③铜洗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

2、以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的废水主要来自三个部分:①除炭工序产生的碳黑废水及含氰废水;②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③在脱除有机硫过程中产生的低压变换冷凝液及甲烷化冷凝液即含氨废水。

3、以天然气制合氨工艺废水,主要是①脱硫工序产生的脱硫废水;②铜洗工序产生的含氨废水;③在脱除有机硫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即合氨废水。

3、氮肥工业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针对氮肥工业生产废水排放的特点,目前治理技术种类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多种,特别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氮肥生产污水的治理和实现零排放提供了先进适用、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氮肥工业治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即要实现清浊分流、三水闭路循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醇烃化和尿素工艺冷凝水深度水解,消除生产过程2个污染源;以高效换热设备,提高热回收率,减少冷却水用量;生物法终端处理,再生水回用;控制全企业的水平衡等措施,可以使氮肥生产过程吨氨补充水大降低,做到氮肥生产废水零排放,全国以煤为原料的中小氮肥厂合成氨生产量为3422.85万t,如果每年冷却用水减少80%,那么减少污水排放30.12亿t。

4、源头治理的方法

源头治理的措施是采用当前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在生产过程中全面回收,重复利用,尽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具体方法有:①采用造气、脱硫系统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实现含氰、含酚、含尘污水零排放。②采用锅炉系统除尘水闭路循环技术,实现含硫、含尘污水零排放。③用栲胶脱硫替代氨水液相催化脱硫,采用连续熔硫工艺回收硫磺,消除硫泡沫污染,实现含硫氨水零排放。④采用含氨废水提浓回用、稀氨水回收利用不排放技术。⑤采用尿素工艺冷凝液深度水解技术,回收其中的尿素和氨,处理后废水中含氨、含尿素均小于5×10-6作为工艺软水全部用于锅炉,实现尿素含氨氮废水零排放。⑥采用甲醇精馏残液用作造气夹套锅炉补水工艺,实现甲醇废液零排放。⑦含油废水经回收油后作为锅炉除尘洗涤水系统补水,实现含油废水的零排放。⑧采用“一套三”浅除盐工艺制脱盐水,含酸、含碱废水送入锅炉除尘洗涤水系统,实现闭路循环。

5、末端治理的方法

对末端污水处理的工艺有深度水解法、吹脱法及气提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生物法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等。

①深度水解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得一门技术,可将尿素生产中要排放的工艺冷凝液中的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再进行解吸将氨和二氧化碳从工艺冷凝液中分离出来回收至生产系统,使排放废液中的氨氮值低于环保规定值。早期的水解技术可使废液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残余量均小于50mg/L,但还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后来发展的深度水解技术可使废液中的氨氮和二氧化碳残余量均小于5mg/L,水解解吸后的残液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还可将残液处理后作为软水回收至锅炉房循环使用,不外排。

②吹脱法及气提法:均是将废水和气体接触,使氨氮从液相转移到气相的方法。

吹脱法是使水作为不连续相与空气接触,利用水中组分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差异,使氨氮转移至气相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常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保持平衡而存在。将废水pH值调节至碱性时,离子态氨转化为分子态氨,然后通入空气将氨氮吹脱出。

气提法是用蒸汽将废水中游离氨转变为氨气逸出,处理机理与吹脱法一样一个传质过程,即在高pH值时,使废水与气体密切接触,从而降低废水中氨浓度的过程气提法适用于处理连续排放的高浓度氨氮废水,操作条件与吹脱法类似,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但气提塔内容易生成水垢,使操作无法正常进行。

③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较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④离子交换法是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法采用无机离子交换剂沸石作为交换树脂,沸石具有对非离子氨的吸附作用和与离子氨的离子交换作用,它是一类硅质的阳离子交换剂,成本低,它对氨氮有很强的选择性。

⑤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某些溶解性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盐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浓度的方法。利用化学沉淀法可使废水中的氨氮作为肥料得以回收。

⑥生物法是指首先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的将亚硝酸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废水中逸出。该方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总氮去除率可达70%-95%,二次污染较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抗冲击能力较差。

⑦用循环冷却水系统脱氮

循环冷却水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泵和换热设备组成,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合适的水温、长的停留时间、巨大的填料表面积、充足的空气等优良条件,可促使氨氮的转化。氨氮主要是在冷却塔内得以脱除,其中80%为硝化作用,10%为微生物同化作用,10%为解吸作用,三种作用综合影响,但以硝化作用为主。本法适宜处理氨氮浓度低于5Omg/L的废水,一般操作条件为:温度为25-40℃,停留时间为12.5h,pH值为7.0-8.2。

6、研究目的

本论文通过对氮肥企业废水实际工程处理工艺的研究分析,寻找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的小型氮肥行业废水处理的完整工艺。从而实现合理、高效地用水,提高现有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做到按品质供水、一水多用,实现废水零排放。(作者单位:太原市排水管理处污水净化四厂)

参考文献

[1]闫海生.农药市场信息[J]2008.11,16

上一篇:纺织工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脱硫除尘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