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13 06:29:38

益智课堂

益智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益智游戏 课堂操练 钢琴启蒙 教学思维模式

随着生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钢琴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艺术与形体气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钢琴成为儿童学龄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在当前的教学中,有些家长对孩子在钢琴学习方面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改变学习中增强整个能力,从玩中增强一些业余喜好等,尤其是对于钢琴教学中的多元化发展,在各种培训班、教育中心的引导下,钢琴教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这些有趣的途径,为钢琴启蒙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培训中,往往采用的还是一些老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相对保守,方法没有创新性,因此,不利于整个教学的整体发展。而家长在钢琴辅导中,没有全面考虑孩子的个性情况,采取的也是惩罚、逼迫等方式。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素质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加不利于钢琴启蒙教学的整体推进。通过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采用益智游戏的运用,能有效的激活钢琴教学的课堂模式,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将有很大的现实作用。笔者主要是通过研究学前教育中钢琴启蒙教学的相关知识,采用钢琴启蒙教学的多种方式,尤其是在益智游戏、课堂操练中增强孩子钢琴学习的兴趣,创新整个钢琴教学与音乐艺术的培养模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益智游戏――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音乐兴趣的培养中,教师与家长都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尤其是在方法的运用中,要采用与孩子身心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启蒙教学,教师应该要注重益智游戏的运用,采用活动的方式,让钢琴教学与益智游戏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前机械化的授课模式,通过使用启发式、诱导式、激励方式等的应用,注重孩子在刚起学习中的兴趣引导,通过益智游戏的融入,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注意点、重点等进行讲解,形成授课方式的形象化、生动化,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思维训练的方式,将一些简单的曲谱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采用动植物比喻教学的方式,将这些曲谱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形象化的运用,逐步引导孩子在钢琴学习中的兴趣。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还在相互的表演中感受一种更大的力量,尤其是自我实践锻炼的能力,通过孩子自我的表演,产生一些竞争意识,同时,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式的应用,通过播放cd、听磁带、看演出等方式,让孩子形成钢琴意识的培养,逐渐对钢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及时的布置钢琴演奏的相关任务,增强整个演奏的整体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在整个音乐艺术的表达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学习钢琴来开发孩子的整体智力。其中,在整个教学中国,主要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增强孩子的综合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益智游戏,让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感受到一种艺术力量,并在音乐氛围中形成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在具体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的表达,根据不同的节奏与音乐旋律,结合孩子个人的身同感受等演化出不同的钢琴学习技巧,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细微演奏模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避免一些死板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教师尽量帮助学生分析钢琴曲目中包含的情绪,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音乐形象与感官体验。

二、课堂操练――注重规范、系统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形成钢琴演奏与学习的规范化,在注重形态、艺术创造、音乐感悟等方面的能力中,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孩子钢琴演奏的好习惯,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注重站姿与手型的规范化操练。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坐姿上,要注重钢琴与凳位的距离,位于钢琴的正中间,重心要相对稳定,两个肩膀自然放松,手臂在身体的两侧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同时,注重脚的支点,要注重掌握好相对的平衡性,双脚自然着地,右脚稍微靠前,左脚稍微靠后,保持好身体的平衡性。在手型的操练中,要注意身体不能太过于接近键盘,手臂自然的放松并下垂,手型应该要全面放松,大虎口不要紧张,四个小指注意端正,形成整体的控制。

二是合理的练习方式。手、眼、脑的协调:新练曲目时,识谱是关键,识谱前必须把谱号、调号、拍号、指法、音区以及整体速度搞清楚,在练习过程中,手脑需相互协调,脑要先于手,手要在大脑的支配下运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孩子在弹琴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眼睛和大脑要走在你手指运动的前面,所以需要放慢速度。

三是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练习中边弹边唱,既可提高其对旋律线条、音乐理解的能力,也可锻炼听音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耳朵的重要性,其实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尽情抒发,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如果一律采用枯燥讲解的陈旧模式进行教学,则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生动有趣的益智游戏和规范系统的课堂操练有机融合在一起,是构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思维模式的一个全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乔馨.幼儿钢琴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益智课堂范文第2篇

基于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了相关探索。益智课堂有其优势和鲜明特点,它以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为依托,以真实、有趣的问题困境为起点,以益智器具为载体,通过多样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累思维经验,掌握思维技能,提升思维品质,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本文以“汉诺塔”活动课为例,主要探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优化任务,培养数学表征能力

器具“汉诺塔”由8个环片按大小依次叠放在有三根立柱的支架上,因形如塔状而得名,主要解决这一问题困境:在一次只能移动一个环片、大环不能压在小环上的操作规则中,如何借助b柱(过渡柱),把a柱(起始柱)的环片依次挪移到c柱(目标柱)上(见图1)。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仅要求学生按照规则练习操作,益智课堂的器具就只能停留在“玩具”层面,课堂也停留在“游戏”层面。那么如何将游戏转向思维训练活动?

本课例在学生已能熟练操作器具的基础上,将训练目标聚焦在优化操作任务上,使学生思维由混沌状态向头脑的心理操作转化,增强思考的逻辑性,锻炼、掌握多种思维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对操作要求提出限定,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表格问题要突出其思考和探索的要点,明晰各环节间的关联及所蕴含的可能性规律(见表1)。

首先,教师要将问题聚焦于不同的环数“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将学生的思维焦点转向“寻找行动最有效的序列”,优化移动步骤,此为益智课堂倡导的目标之一。其次,启发学生思考“第一环移到哪个柱上”更助于实现最优步骤,从1~8环分别探究,重c突出假设、检验、推理、判断、提炼、概括等思维技能训练。表格的使用,也为后续发现规律提供有逻辑的数据支持,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

能力。

数学表征能力指的是使用符号、文字、图表、公示、模型等形式以及数学结构化的方式对数学核心概念、数学关系、数学问题进行关联式表达,使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建立一种映射,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烦琐的形式得以简化的能力。作为理解数学的一个教学手段,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关系或关联,形象地观察学习对象,更有兴趣地深入思考与探索,并体会数学表征是进行数学理解、交流和分析的工具。

二、动手操作,关注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数学推理能力是通过对数学问题、数学对象、数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归纳、演绎等做出新的推论,并在此过程中证明推论的合理性的能力[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其中,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等思维形式。

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个环片开始尝试。由于环数少,难度小,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所用最少步数和移动位置。比如,移动1个环片,最少用1步,第一环移到目标柱上;移动2个环片,最少用3步,第一环移到过渡柱上。在移动3环前,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不进行操作,你是否知道第一环移到哪个柱上?”这里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推理。推理过程也是论证过程,主要是依据前面2环的移动步骤,学生通过分析得出:3环要想移到目标柱上,1环和2环就得“让路”,将2环移到过渡柱上,1环移到目标柱上。这一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提炼,帮助他们规范数学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现代教育论强调“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来检验猜想。在移动4环时,教师让学生先推理第一环移到哪个柱上,最少用多少步,然后操作器具进行验证,并分组验证不同移动方式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检验推理的过程,从中体悟数学推理过程。

三、发现规律,增强数学建模能力

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此阶段中的数学模型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算法、关系、定律、公式等。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内容,可将建模过程简化为三个环节。

首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数学建模的起点。“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的目标有规律性但又较为隐蔽,在移动5个环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不动手操作,仅根据列表从1~4环的最少步数情况找出规律(见表2):第一环应移到哪个柱,完成操作最少用几步。此问题难度适中,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数学信息,可让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发现规律,增强其数学建模能力。

其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可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数学活动,完成模式抽象,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单双数环时,第一环的移动位置和最少步数与环片的关系,正是捕捉具有建模意义、可操作的数学信息的过程。通过思考和体验,他们可以归纳其中的规律,抽象出数学结构:单数环时,第一环移到目标柱,双数环时,第一环移到过渡柱,并推算出完成5环操作最少用31(15×2+1)步。

最后,通过模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将移动5环时发现的规律运用到6~8环的第一环移动位置及最少移动步数推算上,从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总结概括出一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此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意义。

四、启发思考,提高数学交流与

表达能力

学生的思维具有内隐性,让思维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数学表达。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是学生将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方法、策略、思想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能力。其培养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和追问艺术,如果问题起点低、教师表述不明等,容易缩小思考空间或无法聚焦问题核心,很难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有效的核心问题应该是:(1)包含学习者容易理解的措辞;(2)陈述简单,问题中没有混杂额外的问题或说明;(3)让学生关注课堂内容;(4)确定学生回答问题时将会用到的单个思维操作[2]。因此,当学生移动3个环发现最少用7步才能达到目标柱时,教师可这样提问:“怎么判断移动3个环片用7步就是最少的步骤?”这一问题简单明确,关键词“判断”是学生需要执行的思维操作,主干内容“用7步就是最少的步骤”直接服务于思维训练目标,疑问词“怎么”显示出问题的开放性,这能让学生围绕本课训练目标与教师进行更多的数学交流与表达。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加工,再提出新的问题,即加工性问题,可促进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理解隐藏在表面观点背后的思想问题,激励其更全面地理解课堂内容,构建更完善的认知操作。例如,学生再次演示移动3个环片并回答:操作时发现有的步骤多,然后删掉了某些步骤。可以看出,学生是通过尝试操作―调整优化―达到目标的路径完成的,并未注意到优化步骤过程中的关键点。这时教师可提出限定焦点的加工性问题:“以最少步骤移出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其中,关键词“最少步骤”“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聚焦和提升,可将其回答导向更高的

层次。

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高水平的回答,促进其数学理解与数学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思维训练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五、凸显思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益智课堂倡导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显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还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汉诺塔”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挖掘三种数学思想,并在恰当时机进行点拨。

其一,倒推思想。它是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一种思想,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策略,其中涉及分析、选择、判断、对比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比如,推算完成5环的最少步数,可引导学生进行倒推:最后1环要移到目标柱,前4环要先移到过渡柱再移到目标柱,已知移4环到目标柱最少要15步,那么由此推算完成5环的操作最少需要31步(15×2+1)。

其二,转化思想。它是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的求解,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比如,活动伊始,起始柱、过渡柱、目标柱是固定的,但随着环片数目的增多,每一环的目标柱、过渡柱都会发生转化,且在不同的移动步骤中,每一环的目标柱、过渡柱也在随时转化。用这样的认识来看待操作过程,当移动环片较多时,运用总结出的规律,易于把较复s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问题变成已解决的

问题。

其三,递归思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关系密切,思想指导方法,方法渗透思想。例如,教师在总结5环的移动步数时,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要“看5环想4环”“看4环想3环”……这正是递归思想的体现,呈现出依次类推、“用同样步骤重复”的方法,让学生既获得思想上的认识,也得到方法上的指导。

总之,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体验数学情境、经历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以益智器具的问题困境为思考起点,以操作探究为活动方式的益智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方法。

当然,随着本研究的进一步探索,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实践会有所深入,对益智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会进行修正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以期让益智课堂成为培育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更为有效的一个场所。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6).

[2]Marylou Dantonio,Paul C. Beisenherz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益智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益智游戏;孩子们;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游戏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经常使用的一个有效策略,一方面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更快乐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游戏尤其是益智类的游戏能够很好的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和情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更加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适度、适时的运用益智类有效辅助幼儿教学无疑是教学工作创新的可行性选择。将优秀的益智类游戏有效的应用于幼儿教学工作,既是幼儿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生们的热切期盼。坚持以优秀的游戏感召和带动孩子们,是新时期幼儿教学的一个基本方向。

一、坚持课堂教学,将益智游戏更好的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学的核心当然也是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才能达到幼儿教学的整体要求。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和运用益智游戏的时候也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体,以孩子们的需要为依托,不断拓宽教学的层次与辐射面,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益智游戏有别于传统的一般性游戏,这类游戏多以开发智力、提升素质和配合教学而出现,因此游戏的益智特征尤为重要,需要引起幼儿教师的关注。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大的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协调能力,要让孩子们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进而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和发育。

例如,教师在设计益智游戏的时候需要结合考量课堂、小组协作与孩子个人多个因素,要通过有效的游戏方法和流程的设置来提升游戏的促进作用,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孩子们氛围3-4人为单位的小组,然后分派不同的游戏任务,看看哪个小组能够率先保质保量的完成游戏的要求和任务。此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游戏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估,选择出最优秀的小组,然后给予表扬与奖励,号召孩子们都让该小组的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在益智游戏的带动下,课堂气氛空气活跃,孩子们的情绪被慢慢培养起来,教学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

二、坚持益智游戏与教学活动并重,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游戏,都必须作为教学的辅助角色存在,绝不能盖过教学的风头,否则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不良局面。在益智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注意把握这一原则,做到将益智游戏有效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借以提升孩子们的成长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更好、更快乐的学习、进步。比如,好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健康活动中教师也常常用到游戏。如《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猫捉老鼠》、《圆圈乐》、《小小跳伞兵》等等游戏都能锻炼孩子们的跑、钻、跳的肢体动作能力,并能通过游戏让孩子了解游戏的规则应注意问题的相应常识。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智力发育也得到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如,由于学前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更能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如我们小班幼儿学习“1”和“许多”时,我设计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我和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和许多“小猫”,“猫妈妈”要求“小猫”们去捉老鼠,每只“小猫”捉一只老鼠,1只、1只老鼠合并成“许多”老鼠……这样一次次的反复做游戏,并不断改变猫捉的食物如变成捉小鱼等,在这一系列的情景游戏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样的游戏就是益智游戏的代表,可以很好的开发幼儿们的智力,帮助他们更快乐的学习。

三、寓教于乐,有的放矢,发挥益智游戏的核心作用

幼儿教学的开展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更需要的则是教师的有效组织和串联。即,教师通过开展益智类的游戏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时候慢慢的感悟到教学内容的存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这样的话,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逐步增加,教学也做到了“寓教于乐”,孩子们的学习进步与身心发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例如,幼儿园中不少大班的幼儿对数学中相邻数的理解尤感困难,教师的授课也十分乏味,很难激起孩子们的共鸣。这时,教师不妨通过益智游戏来辅助教学。具体的,教师利用大家熟悉的扑克和小朋友玩“扑克牌”的游戏,玩法很简单,三人一组,出牌的人先出“5”,大家再轮流前后接牌,接“4”和“6”,手中的牌先接完者为胜,小朋友久玩不厌,且很知了相邻数的含义。诸如此类的益智类游戏是幼儿教学中经常可以使用的,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知识点,同时加深记忆,也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缺失和不足。

综上所述,新时期幼儿教学策略与思路的创新不仅限入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更多的需要借助游戏来完成,尤其是益智类的游戏。将益智类的游戏有效应用于幼儿教学,一定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值得进一步的研判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海燕. 游戏,伴随孩子快乐成长——谈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区的设置[J]. 山东教育 2011年Z6期

[2] 顾逸飞. 材料,幼儿游戏规则建立的助推剂[J]. 山东教育 2011年Z6期

[3] 袁凤兰.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健康成长[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年12期

[4] 邱学青. 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1年12期

益智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益智游戏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0-0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浅析益智游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正确使用。

一、游戏的概述

(一)游戏的定义

柏拉图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亚里斯多德的游戏定义: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二)益智游戏的特点

益智游戏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益智性。这是益智游戏开发小学生智力的作用,是益智游戏关键的特点,益智性决定了学生智力发展:竞争性。有竞争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参与性。益智游戏可以多人合作共同操作,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理论的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或者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益智游戏可以提供意义建构的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去玩。

2.暗示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提倡愉快教学的教学观念,把知识技能运用暗示的手法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益智游戏教学的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益智flash小游戏“涂色”应用于“鼠标及其操作”第一课的教学

(一)游戏分析

“涂色”flash小游戏是网络中可以下载到得益智小游戏,游戏的目的是给小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比较作品的美观,因为比较简单是给一年级小朋友的上课练习内容。仅仅是让学生认识鼠标以及学会简单的操作,为下节课提供铺垫。

(二)本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的第一课的内容,我把它简化让小学一年级学习,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再基础的部分。本课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鼠标的组成,了解鼠标的作用,学会鼠标的简单操作。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中学会鼠标的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鼠标,学会正确使用鼠标,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接触电脑要比想象中的要早,简单的操作、玩游戏,开关机(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对电脑很熟悉。不过因为年龄小还有许多不会的,想要学习的操作,所以对信息技术课充满好奇心,有动手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鼠标的组成,简单操作,鼠标的握法。难点:鼠标简单操作的各个作用。教学过程:时刻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握住鼠标,和正确的操作,第一步,教师对鼠标的组成进行人仔细的示范讲解,鼠标的握法讲解;第二步,介绍游戏:从打开的操作到游戏的规则,单击选择颜色,以及涂色,并且加以示范;第三步,给学生时间自己游戏,教师在旁指点巡视,不断提醒学生的握法;第四步,游戏的第一次评比速度快的,加以鼓励,强调知识点:最后,是评选漂亮的涂色作品,集体评比,学会审美。

(三)教学反思

课后为了验证效果,在班级中随机抽查了几个同学,在没有提示的前提下,对新学习的知识记忆比较深刻,也想下次继续这样上课,表现出比较好的效果,这是好的一方面。在这第一节课之后我几乎每次课都使用益智游戏加入课堂教学中,并且每次使用的益智游戏都不同样,在上完课之后,我会进行问题的反馈,让学生回答,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课堂纪律更好。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益智游戏的应用实践和教学案例,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性的比重较少。现在的益智游戏设计缺乏专业的教学设计的融入,在设计游戏时没有考虑到它的用途,所以很难完全满足教学的用途。

2.学生的学习目的性降低。在练习的过程中仅仅注意到游戏的本身,而忽略了游戏中隐含的教育教学内容,只要稍微的引导不当,就会使信息技术课完全变得面目全无。

3.益智游戏的不完全。游戏不是按照计划,按照课程进行设计的,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吻合,益智游戏一般结构简单、内容少,学生只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样不能够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练习完全。

(二)采取的对策

虽然存在问题,有些或许还没有办法解决,不过还是想到相应的对策的:

1.对游戏的改进。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尽可能在游戏的设计中添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把它设计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益智游戏;在游戏的设计前,考虑学生的特点,看游戏是针对哪个年龄的学生设计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心理、认知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每个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水平的益智游戏:和当今社会相结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所以游戏中要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在设计人员中加入教育教学工作者,专业的游戏是游戏开发人员负责的,不会包含教育工作者,使用于教育的益智游戏除了游戏开发人员,还要有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的参与,才能达到真正的适用于教育的游戏的设计目的。

2.改善后益智游戏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把游戏的时间考虑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在选定游戏后再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把游戏的教学作用完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游戏在课堂中的比列,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要避免学生对游戏的沉迷;最后就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在游戏中是管理者,在竞争中是裁判,在活动中是参与者,所以教师的自身素质很重要。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在理论的学习上继续加强,为学生做最好的引导者。

益智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力;创新;游戏;操练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家长也逐渐重视孩子艺术层面的发展,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由于我国钢琴教育起步较晚,缺少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许多钢琴教学机构仍采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不利于钢琴教学的发展,孩子回到家庭中练习钢琴时,家长仍采用逼迫、严惩的方式督促学生练琴,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钢琴水平,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益智游戏和课堂操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提升钢琴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益智游戏——注重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基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源泉,同理,在孩子进行钢琴学习时,特别是启蒙教学时期,要注意利用兴趣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在培养孩子的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运用与孩子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与引导,若教师与家长任意一方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孩子的钢琴学习。在启蒙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领航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益智游戏辅助教学,利用益智游戏创建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将教学蕴含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孩子进行钢琴训练,例如,将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编成游戏口令,使授课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训练,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例如,《小星星》乐谱的记谱教学,1155665-4433221,可以将1记忆成衣服,5记忆成跳舞,6记忆成蝌蚪等,将乐谱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举办小型的钢琴演奏会,让学生欣赏钢琴演奏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在参加演奏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胜负欲,为钢琴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教师教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基本条件,家长的配合教学在学生钢琴学也起到重要作用。家长要支持教师教学,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思维,具体方法可在在家播放钢琴演奏的乐曲,带领孩子观看钢琴音乐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钢琴。与此同时,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受到艺术的熏陶。通过钢琴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综合运用益智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钢琴知识,感受钢琴的艺术魅力,在钢琴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创作,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模式,钢琴教师要发挥引导着的作用,帮助孩子理解曲目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对应的音乐意识和感官体验[1]。

二、课堂操练——注重规范、系统的教学

1、注重站姿与手型的规范化操练启蒙教学对孩子后续的钢琴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钢琴操练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影响孩子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孩子钢琴学习专业知识,大部分来自课堂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首先是坐姿,要保证钢琴和板凳之间的距离适合孩子弹奏,板凳要放置在钢琴的中间位置,学生弹奏时重心要平稳,肩膀齐平,两臂自然放松,腰部挺直,双目平视即可,其中,要注意双脚的摆放,双脚需自然着地,左脚略微靠后,右脚在前,把握好两脚之间的平衡。其次,是手型的操练,手型操练的前提是身体与琴键保持一定距离,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形成正取的钢琴手型,各手指高度放松,四个小指端正摆放,虎口切勿僵硬紧张[2]。2、采用合理的练习方式在进行课堂联系时,要保证双手与大脑以及眼睛之间的协调运行。联系新的曲目时,第一步是要识谱,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曲目的节奏、调值、主要指法等,在实际弹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手指和大脑运行混乱的情况,即大脑没有运行到下一音符,而手指已经将下一音符弹出,出现抢弹抢拍现象。因此,教师在告诉学生放松心态,让大脑和眼睛走在手指前面,只要勤加练习,就能熟练的弹奏曲目[3]。3、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钢琴归属于音乐范畴,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钢琴的音乐属性,将钢琴看作单一的机械操作,因此,在进行钢琴操练时,应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旋律的把握,以及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辩音识音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耳朵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这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仍采用单调乏味的逼迫式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钢琴学习,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将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益智游戏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操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是学生学好钢琴基本保证,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广大的学前钢琴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提高我国学前钢琴教学水平,为学生的钢琴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曦.益智游戏,课堂操练——构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的思维模式[J].音乐时空,2014,09:155.

[2]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徐佳艺.成专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64-66.

益智课堂范文第6篇

一、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游戏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强化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游戏导入教学,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进入课堂。游戏的运用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自然过渡到课堂的知识讲解中。这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在玩乐中学习的目的。例如上指法课时,如果一上课教师便照本宣科地讲解如何掌握手指分工,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的一个小游戏,组织开展比赛,让学生根据字母的下落情况,按下相应的键击落屏幕中的字母,准确性越高,分数越高,让学生在比赛的欢乐气氛中探索指法技巧。之后,教师引出正确指法,学生就可以愉快地接受了。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不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能够快乐地学习。

2.利用游戏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由于学生对枯燥的练习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游戏的动态性和画面性特点能够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例如在低年级的鼠标操作中,为了加强鼠标运用的灵活性,往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单调的操作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好玩的天性,挑选一些有利于鼠标操作的网页游戏,如“拼图”“射击”“打老鼠”等。以趣味游戏为载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根本出发点,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并能够在游戏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此外,教师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技能,例如运用“连连看”这个游戏在学生中开展竞赛,在竞赛的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鼠标操作的练习。这些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摆脱了“填鸭式”的接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实现寓教于乐。

3.利用游戏创设情境,使课堂更富有情趣

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在直观化和形象化中有效地激发联想,唤起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对知识的纵横比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利用游戏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迎合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而且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故事中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设计出一个以游戏为串联的故事情境。片段式的游戏主要起着衔接故事的作用,使故事更加完整和具体。学生在探索中完成游戏,保证故事的进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调动知识点,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加强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故事”任务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在兴趣活动中的应用

游戏法在教室内往往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和有限的教室场地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想突破这种束缚,教师需要开展课外游戏活动来巩固课堂知识。与课内的游戏教学相比,课外兴趣活动的形式更丰富也更灵活,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展益智游戏竞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益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学生获取经验、发散思维的途径,也是对学生创造力、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益智游戏竞赛活动,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愤怒的小鸟”是学生熟悉的益智游戏,该游戏中小鸟以自身为弹射武器,报复猪头,摧毁城堡,取得金蛋,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包含着诸多知识内涵。如小鸟的弹出力度和角度均由游戏者使用鼠标控制,对鼠标的运用有很高的要求;另外,被弹出的小鸟会留下弹射痕迹,游戏者可以根据上一次的发射情况来作出调整,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个基于物理抛体运动规律的益智游戏,需要技巧和智力的共同参与,而这一过程则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发掘益智游戏的教育特性,凸显课外活动的特色

益智游戏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巩固学生的技能,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益智游戏中感受生活,获得生活哲理。我们仍以“愤怒的小鸟”这一游戏为例,简单的游戏中却包含了非常宝贵的人生哲理:鸟再小也可以当作武器发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天生我材必有用;分数与鸟的数量和大小无关,技术才是王道——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利益最大化;每种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有意思的是隐藏的关卡——人生的精彩需要主动去挖掘;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目标很重要,不然是做无用功。这些看似简单的人生哲理却往往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教师应在趣味活动中向学生讲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将技术操作的学习上升到素质培养上。

三、游戏在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游戏最基本的特点是娱乐性,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上瘾,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本着“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有效选择”的基本原则,就能够避免游戏教学的弊端。

1.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发挥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例如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正确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合理控制

合理控制是指教师对活动时间和游戏取材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对游戏容易上瘾,教师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游戏题材,并且利用控制电脑、提醒等方式控制学生的游戏时间,避免出现“沉溺游戏”的现象。

3.有效选择

有效选择是指教师能够根据游戏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挑选游戏。在充分分析课题的基础上选择或设计游戏,确保游戏为教学服务,做到适度和适时,使游戏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

游戏化教学有着更新鲜的视角、更多元的手段和更生动的形式,不仅能够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其他科目的教学也可有所借鉴。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了解和感悟,对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益智课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融合途径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吃力,结合教育游戏能有效缓解小学数学的难度。对于如何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在一起,下文就教育游戏中的益智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及动作类游戏入手进行途径探索。

1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比较常见,将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益智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解答问题,感受到解题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能力。益智游戏与数学知识一样,都是比较注重思考以及逻辑判断,介于这个共性,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相得益彰。益智游戏需要有充足的耐心与信息,在思考中进行数学问题解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根据“100以内数字的四则综合运算”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一些带有括号的、加减与乘除混合的运算,这些运算很容易出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点,设置一些益智小游戏。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列出许多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根据班里学生的数量与学习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进行竞赛练习,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游戏规则是答对得分,答错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在益智游戏刺激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计算出算式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学生具备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数学中的难题。学生在游戏中与老师之间、彼此之间都能进行更多的交流,课堂融洽、欢愉的氛围,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十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角色扮演类游戏优势在与能综合其他多种游戏的开展方式,游戏故事内容多种多样,游戏的路线也能随着的游戏规定者的意愿进行转变。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情境设计比较复杂,需要经过教师的仔细考虑才能完成;角色扮演类的场景一般都是在现实空间中虚拟情境,需要具备较大地趣味性,这样才能发挥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的情景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涉及了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固定的情境中,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深刻理解与体会课堂知识,也能在游戏中学会运用学术知识,感到到数学知识的大用处。比如,在元角分的认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像“小小收银员”的扮演游戏。教师给出若干个物品,标出物品的价格,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分别扮演收银员与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物品,然后进行结算。学生在物品的“买卖”中充分认识元角分的进率,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角色扮演类游戏比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能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3动作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目前,动作类的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融合也比较常见。动作类的教育游戏具备游戏的趣味性,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变为游戏顺利开展的工具,变为游戏的内容,数学知识能很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像数学思维能力、智力等,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剪纸、绘画、实验等形式来进行动作类游戏,比如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特点。或者开展一些竞赛性质的小游戏,锻炼学生的智力、脑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体力、技巧以及合作能力,学生在竞赛性质的动作游戏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小学生的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思想上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与培养,进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游戏规则要尽量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游戏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保证游戏开展的有序性,避免出现课堂氛围过于活跃而难以控制的情况。小学生天生好动,加上游戏的刺激可能会充分流露出本性,加上一定的游戏规则,能很好地控制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游戏能有序进行,实现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价值,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总结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章从益智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及动作类游戏进行分析,这样的观点还缺乏进一步创新,笔者会秉承一线教师的重担,积极探索与创新,为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探究出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运玲.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05+107.

[2]张俊花,王小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3):72-74.

益智课堂范文第8篇

在音乐兴趣的培养中,教师与家长都要形成一定的共识,尤其是在方法的运用中,要采用与孩子身心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启蒙教学,教师应该要注重益智游戏的运用,采用活动的方式,让钢琴教学与益智游戏结合在一起,改变以前机械化的授课模式,通过使用启发式、诱导式、激励方式等的应用,注重孩子在刚起学习中的兴趣引导,通过益智游戏的融入,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以及钢琴演奏方面的注意点、重点等进行讲解,形成授课方式的形象化、生动化,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思维训练的方式,将一些简单的曲谱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采用动植物比喻教学的方式,将这些曲谱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形象化的运用,逐步引导孩子在钢琴学习中的兴趣。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还在相互的表演中感受一种更大的力量,尤其是自我实践锻炼的能力,通过孩子自我的表演,产生一些竞争意识,同时,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学,采用多种方式的应用,通过播放cd、听磁带、看演出等方式,让孩子形成钢琴意识的培养,逐渐对钢琴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及时的布置钢琴演奏的相关任务,增强整个演奏的整体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在整个音乐艺术的表达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学习钢琴来开发孩子的整体智力。其中,在整个教学中国,主要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增强孩子的综合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益智游戏,让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感受到一种艺术力量,并在音乐氛围中形成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在具体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的表达,根据不同的节奏与音乐旋律,结合孩子个人的身同感受等演化出不同的钢琴学习技巧,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细微演奏模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避免一些死板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模式。教师尽量帮助学生分析钢琴曲目中包含的情绪,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音乐形象与感官体验。

二、课堂操练———注重规范、系统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形成钢琴演奏与学习的规范化,在注重形态、艺术创造、音乐感悟等方面的能力中,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孩子钢琴演奏的好习惯,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站姿与手型的规范化操练。

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坐姿上,要注重钢琴与凳位的距离,位于钢琴的正中间,重心要相对稳定,两个肩膀自然放松,手臂在身体的两侧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同时,注重脚的支点,要注重掌握好相对的平衡性,双脚自然着地,右脚稍微靠前,左脚稍微靠后,保持好身体的平衡性。在手型的操练中,要注意身体不能太过于接近键盘,手臂自然的放松并下垂,手型应该要全面放松,大虎口不要紧张,四个小指注意端正,形成整体的控制。

(二)合理的练习方式。

手、眼、脑的协调:新练曲目时,识谱是关键,识谱前必须把谱号、调号、拍号、指法、音区以及整体速度搞清楚,在练习过程中,手脑需相互协调,脑要先于手,手要在大脑的支配下运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孩子在弹琴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眼睛和大脑要走在你手指运动的前面,所以需要放慢速度。

(三)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练习中边弹边唱,既可提高其对旋律线条、音乐理解的能力,也可锻炼听音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耳朵的重要性,其实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尽情抒发,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如果一律采用枯燥讲解的陈旧模式进行教学,则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生动有趣的益智游戏和规范系统的课堂操练有机融合在一起,是构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思维模式的一个全新突破。

益智课堂范文第9篇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是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中班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处于合作意识萌发的关键期,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能有效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区域活动由于其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为幼儿提供了自由交往的机会与平台,幼儿能在其中自觉调节身心需要,选择活动内容、材料与伙伴,促进社会性需求的发展。因而,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有研究表明,在区域活动中角色游戏区和美工区是发生合作行为比率最高的两个区,而语言区和益智区则是合作比率较低的两个区。

因此,为了充分发掘和提升益智区的合作比率,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教师以中班益智区中合作意识培养为研究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巧设活动材料,提供合作机会

益智区的材料多适合一人游戏,那么自然幼儿间的合作会减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的合作机会。因此,教师就应从活动材料和环境的创设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投放一些适宜合作的材料。如在益智区投放多种棋类,像飞行棋,它适合2~4个幼儿一起游戏;又如投放数字卡,包括1~10的数字卡以及对应的点卡和实物卡,该材料适合2~3个幼儿通过“一问一答一找”来游戏。总之,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发现,幼儿在这种活动材料以及活动氛围的暗示下,合作意识越来越强,而且还能将那些一人玩的游戏材料变为两人玩的游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萌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设定规则,利用竞赛,保障合作

为了能培养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教师不仅从活动材料上进行了探索,而且还从活动规则、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了探究。

1.设定多种规则,萌发幼儿的自主合作性

益智区的材料是多样的,在对活动材料进行调整后,添加了多人合作活动材料,丰富了单人活动材料。那么,如何发挥单人活动材料的作用,使之也能起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呢?

为此,教师尝试向幼儿提供开放性的、具有选择性的活动玩法与规则,即一种活动材料我们设计至少两种游戏规则,让幼儿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如益智区的操作墙“找找数数”,这个活动可以是幼儿一个人在墙面上观察要找寻的动物,之后将对应数填进空位中;也可以是两个幼儿一起活动,一人一次轮流,一个小朋友指着小鸟请另一个小朋友找数,之后互换。当我们向幼儿提供了这两种活动方式后,一开始幼儿们都愿意一个人玩,但是当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有的小朋友找到老师请老师帮忙,这时我就会引导他们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出主意说“你等我玩完了再玩吧”,还有的小朋友提议说“要不咱俩一起玩”。当幼儿体验过了两人游戏比一人游戏有趣后,他们更乐意去选择两人活动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加强了,也知道了交往中的轮换,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自主合作更使他们的合作意识易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

2.利用竞赛,萌发合作

中班的幼儿有了竞赛的意识,因此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年龄特点,在益智区中通过竞赛激发幼儿合作。通过游戏的竞赛性让幼儿知道原来几个人合作的游戏比一个人的游戏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智慧更强大,最后再评价哪一组幼儿合作完成的速度最快,合作完成的成效最好,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竞争中进一步促进幼儿合作。如在益智区集中活动“拼一拼”中,教师就将六位幼儿分为两组来比赛拼图“喜羊羊”。活动开始时,两组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抢着拿拼图块乱摆,很长时间没有一组成功。后来有一组中的小女孩说:“咱们别抢了,一起想办法拼吧,咱们这样试试好不,你找那个角的,我找这个角的?”于是这一组很快就胜出。在这样的竞赛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也开始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较好的合作效果――分工。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时,竞赛的力量不可小觑。

三、利用教师帮助、指导与评价,巩固合作行为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做到细心观察,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同时要在尊重幼儿活动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尽力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通过活动后肯定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欲望,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1.先秦诸子散文。

儒家之“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正是人文价值精神的最初体现;而道家之庄子属于先秦时代极少数真正对天、人两端皆有深刻体知的思想家之列,且其文章词语丰富,善用修辞,情理兼具,耐人寻味。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亦有许多待学生深入品味之作。

2.古典诗词曲赋。

学生可以从古人诗词曲赋中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才华,还可进一步探究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构成,不断得到新的审美体验,领悟人生艺术的真谛。

3.史学典籍。

《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学典籍中经典篇章甚多,其中包含了求实求真的治史精神、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深邃的历史风韵。透过纷纭的兴亡成败,可引导学生透视历史的真谛,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批判能力。

二、 橙色学习

我们用明亮而沉稳,富于延展性的橙色代表学习能力。

1.自我学习意识的树立。

意识源于实践,而良好的实践又反作用于意识,所以高效的自我学习行为,必定要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作支撑。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时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今后几十年工作生涯最重要的基石。没有这块基石,将无法起步与前行。大学里的知识不仅要学精,还要学实、学活,除知识外,在高职中还要把该掌握的技术、能力一并学到,懂得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目标相结合,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完成和实现自我教育目的,并为自我的长期发展做有效的准备与铺垫。

2.自我学习目标的制订。

大学里的课程,抑或以后在工作中参加的企业培训,几乎都是标准化课程,都是面向一个群体,而很难做到针对个人,所以它并非完全适合个人。尽管这些课程都是科学和系统的,但作为发展中的人,大学生应懂得在这个科学系统的标准课程规划中,设计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单,即自我学习目标。人生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八小时之外,明确学习目标,懂得自我规划与教育的人,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自我发展的必要因素。

3.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首先,要管理好课堂学习时间。在大学的整体学习目标和自我培养目标的完成最主要依靠的就是课堂学习,利用课堂所有资源高效高质地完成目标是大学生的基本自我要求;其次,要管理好课下学习时间。可以把阶段性的小目标细化到相对固定的课下时间里完成。

三、蓝色思考

培养学生的题意识,塑造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适宜的环境氛围密不可分,所以大学课堂应是开放式的课堂,以自由、包容、灵活、创新的方式,利用和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自由、有方向、有深度的学习讨论平台。

1.培养学生思考兴趣――课前预习。

朱熹语:“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有得尔。”预习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认知、分析、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题上下些功夫,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可以寻题解迷,激发其进一步自我探寻的兴趣;教师还要对主动探寻、探寻成果佳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分数评判,使他们逐渐感知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力量。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课上学习。

“善思好问”,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好问、深问的平台,如小组讨论、情景教学等。小组讨论使学生承担了学习的责任,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与必要,对知识的探讨由个体的单一思维变成多人多向的发散思维,开发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3.拓展学生思考空间――课后探讨。

在应用文写作中,我们会讲到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对新闻中常见的消息这一文体的写作,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我们可以就新闻的真实性和导向性引导加以讨论,使学习具有现实背景。可以将课堂上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探讨,并要求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要有全面、深入的总结。

四、 绿色环境

高职素质教育第四个颜色为绿色,它象征了生命与希望。这里的绿色环境不仅指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有对学生自身完善和发展所需环境的培养,即学生环境意识的建立,文明礼貌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社会责任的担当等,这是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1.环境意识的树立。

因为雾霾与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中国人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大学生应该是保护环境的践行者,也应该成为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主力军。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人类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变化的关系”“我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地球”等讲座。

2.审美情趣的提高。

审美情趣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只有去爱和欣赏那些美好的东西,才会懂得尊重和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进而才会有生成、表达、创造美的意愿与能力。

3.社会责任的担当。

当今的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各种思潮的影响,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社会责任感淡化。空洞的口号与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无益的,应鼓励学生从小我做起。首先,做到自尊自律,诚实守信,管理好自我,担当好自我责任;其次,懂得合作,尊重合作伙伴,善于倾听,懂得理解,在力所能及之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从中感受助人之乐和自我价值;再次,要有公民意识,依法律己,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正,热爱国家与人民。

素质教育的四原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核与根基。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并发扬其精髓,在自我学习与深入思考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自我环境的建设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发展之中,勇敢前行,努力奋进,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多彩而又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曼.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14).

[2]陈俊.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及其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 (4).

[3]田杰.我国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的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2).

益智课堂范文第10篇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师生情感

为了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投入课堂的兴趣,再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生不喜欢体育活动,不想参与集体活动,就想自己在操场自由活动,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责任不完全在学生,我们教师自己也要思考一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此时,教师的教学激情也能提高,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便在这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二、开展益智活动,开发学生智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计划适当安排一些益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会对这些活动感兴趣,教师要抓住机会,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益智活动,把学生思维的启发作为重点,智力的开发作为长期的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能把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有的学生为了提高技能,便会专注听教师讲解技术要领,同时反复模仿教师的一些动作,让动作协调得更好。因此,在益智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教师向学生做的示范动作和技能要领要准确到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和潜能开发。学生激情饱满,个个生龙活虎、跃跃欲试,都想积极参与活动,此时,教师再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规则,学生会特别关注,仔细聆听要求和规则,遵循规则去参与好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开发,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竞争意识,根据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体育活动可以开展竞赛活动,比如十字接力跑、打坦克比赛、打飞机比赛等活动。在这样具有竞争性质的情景中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乐此不疲,快乐无限。竞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四、引入故事谜语,促进寓教于乐

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方法过于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初中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时,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要常变常新,要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为。

五、师爱感化学生,转化问题学生

师爱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它可以有效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公平、公正。对爱捣蛋的学生更要付出关爱,这种关爱不是迁就和放任,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去审视,将爱与严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汲取正能量。只要他们身上有一处闪光点,我就会给它放大,通过以心比心,以情换情,以人格塑造人格 , 逐渐把他们转化成为勤学守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师生情感;开展体育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引入故事谜语,促进寓教于乐;师爱感化学生,转化问题学生。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只有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让他们在学校里能够活泼、健康地成长,才能使他们发生本质的改变。

上一篇:高效课堂课改范文 下一篇:数学课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