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02:51:30

全英文教学论文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1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更面临挑战。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武力而是金融实力,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维护一国经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面临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业日益凸显。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建设,精通英语的金融人才显得弥足珍贵。为了加强沪上金融人才的培养,我校金融系积极开展系列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通过实行全英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培养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高端金融人才。

二、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

(一)掌握专业术语、及时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全英语教学一般采用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这些经典教材不仅体系完善,而且案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第一时间把世界学术前沿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通过使用英文教材,让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术语,并学会利用国外优秀期刊和网站获取新知识,这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

(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全方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实行全英语教学是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重要手段。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是广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难,而通过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实行全英文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听力及语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逐步培养成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的高端金融人才。

(三)营造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教学方法先进的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进一步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拔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营造全英教学环境,让学生使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三、高校全英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四、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科学安排选课内容。随着全学分课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实施,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在选全英语专业课程时,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议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选择双语类教学课程,大三下学期开始选择全英语专业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2.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方式。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要保持勤奋,不畏艰难的学习精神,认真完成全英专业课程的预习、复习工作,按规定完成积极利用好学校课程交流的平台,要保持和教师、同学的沟通。建议3~5人自发组成学习团队,相互督促、研讨,共同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团队意识,也可在讨论交流中更快的成长,相比于个人钻研,会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2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of all-English curriculum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s for pharmaceutical postgraduates

CHEN Haixia CHEN Zhongqi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for Modern Drug Delivery & High-Efficiency,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all-English curriculum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s, a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is put forward, which could change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pattern and prompt the reform of all-English teaching model.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changed,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ou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of students, and finally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s analyzing and solving abilities. Ultimately,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intern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 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discussion; Case-based practice

《天然药物导论》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成为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专业的重要策略。为提高药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我国药学教育也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全英文授课项目[3]。全英文授课项目是适应药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药学教育国际化的步伐[4],促进高校及学科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对《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实现培养国际化药学人才的目标。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课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英文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交互式”讨论和“案例式”实践的教学环节,为进一步课程创新改革进行初探。

1 既往本课程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延续之前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件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够,实践学习能力较薄弱,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我院该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已有两年,该模式虽然对于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且学生独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锻炼较少,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教学改革过程阐述

现以“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中的“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为例,阐述其在《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中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之前,将下一阶段要讲授的天然产物根据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等特点划分不同主题。如根据结构特点划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等(表1),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教师公布主题;②学生分组并选定主题;③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并制作PPT;④不同小组讲解PPT并相互提问交流;⑤讲解效果评定及打分。教师公布主题后,课后为学生分组或学生自愿分组,每组3~4人,每组获得一个主题(此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同时由学生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资料汇总。在下次上课之前每位组员先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手段、结构鉴定及生理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知识(每位组员分配1~2项内容进行查询),然后将其整理成PPT并由组长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形成课件PPT。在任务分配、资料查询和PPT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并在PPT最后一页标明每位小组成员负责的部分。

在教师讲授黄酮类化合物主体内容之后(安排1~2节课时间),选定2~3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题的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PPT课件内容,全班同学根据内容提问讨论。根据讲解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语法的正确性、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PPT制作的规范性等指标评价每个小组的讲解效果,由学生交流讨论后打分(占30%),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后打分(70%)作为小组此次PPT讲解的最后成绩,小组内成员的成绩由各自负责的部分决定,组长和进行讲解的学生可适当额外加分,以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自荐组长或讲解员。每个学期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举办5~6次PPT讲解活动,每次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2.1 引入交互式讨论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交互式教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克萨于20世纪70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以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5],即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支持帮助学生学习的交互过程。张欣[5]和韩汶昕[6]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Datta等[7]在本科医学课程中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结果发现,接受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次数也有所增加。实践证明将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不足[6]。在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启发者和指导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重交互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现将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采用以下方法实现。

2.1.1 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主题导入”是一种教师利用“主题”的形式将学生“导”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8],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使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主题导入”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教师“导”的部分,又要考虑学生“入”的过程,因此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将更好地促进“交互式”讨论的进行。Cole等[9]研究发现,在医学教学中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增加,同时生生交互过程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根据天然产物的化合物类型及结构特点划分不同主题(表1),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主题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同一主题下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生物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小组成员课堂交流后,课后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后制作成PPT进行组间学习交流,最后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与学生再进行交流沟通,补充生生交互讨论结果的不足。

2.1.2 采用“PK式”教学方法 PK式学习模式属于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有效的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竞赛竞争,实现生生互动,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个人学习效率[10]。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入组间竞争机制,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PK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效果显著[10,11]。

将PK式教学方法引入《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中,结合天然药物课程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一些科研实例,让学生个体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交互讨论PK,为自己或本组的观点提供论据。在查阅资料准备论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天然药物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全英文授课的特点,令学生不得不思考一些新型的陈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此,采用PK方法,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交互、小组交互以及PK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的目的,同时此模式可以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及主动思考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2.1.3 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讨论方法 “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通过体验、发现、探索、协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12]。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重点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授课之后,可要求学生充分预习下次课程的课件内容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下次课程将会介绍黄酮类化合物,教师可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一下,有哪些植物体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提取方法以及主要生理活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在下次授课之前,由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及性质特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针对有问题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提问一些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不同章节内容时,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学生分组进行全英文讨论方式,对开放性问题回答积极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案例式”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B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近年来,案例式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实践教育,如临床检验[14]和法医毒理学[15]教学以及药学实践教学[16-17]的改革中,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案例式教学使得学生在研究案例过程中处于一种自己主导的、有压力的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18]。

为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导论的兴趣,笔者结合该专业及学生特点,提出并设计实践案例供学生学习讨论,现举例如下:

案例1:以青蒿素、紫杉醇等典型天然药物为实例,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该天然药物的来源、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研究、药物剂型与分析试验、临床研究等。并从整体药物研究历程的思路出发,将资料整理成PPT课件,为其他学生或小组进行讲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指导。

案例2:通过案例1相关设计锻炼之后,教师可提供一种新的资源,以“新药研发”为导向,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并提供从该新资源中研发特定生理活性药物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药物研发设计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全英文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2.3 考试方式改革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通过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通过考核[19]。此外由于全英文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考虑到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考试内容只是考察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较少,使得考核内容难免比较僵化和局限。以上成绩考核方面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过程性考核理念的加入和深化,而过程性考核可以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丰富考核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考核[20]。

本次课程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或闭卷考试辅以开卷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模式,在其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考核方式及实践能力考核,重点考核交互式教学效果及学生设计实践方案的能力,突出药学课程的特色,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2.3.1 增加阶段性考核 在一些章节结束之后,根据所讲的内容设计一些简短的选择、填空题(20~30题)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为可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调整提供依据。

2.3.2 加强过程性交互讨论学习考核 由学生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后,根据化合物特征,自主设计课件PPT并进行讲解,针对课件讲解及回答问题情况,

由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将最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列入考核内容,从而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有院突?极性,避免出现总是依赖于最后卷面成绩的侥幸心理。

2.3.3 增加实践方案设计能力的考核 由教师给定一定范围的主题,通过交互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查阅文献,撰写相关英文综述论文;制定创新性试验计划,鼓励学生与老师、同学交互讨论,最后自主设计并实践实验方案,由教师评定成绩,计入总成绩,培养学生交互讨论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总之,多种考试方式结合,增加学生交互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核可以督促学生平常认真学习,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交互讨论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3 小结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英语写作;写作教学;角色转变

引言

社会文化理论促使人们站在更具创新理念的角度来思考第二语言的习得。在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更加充满了现代化与人性化的教学色彩,其推崇的多角色转变理念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逐渐推广开来。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文化理论的深入应用和广泛普及,该理念也逐渐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区别于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角色,教师的定位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和开发学生的方面,并积极实现多角色的转变。下面笔者站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围绕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学主体的多角色转变进行展开讨论,目的是更加清晰地分析出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发挥的效用和发生的角色转变。

一、社会文化理论概述

社会文化理论最初是由苏联心理学者维果茨基提出的,其认为在社会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方式会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会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二语习得行为的创新化发展。应用在语言学习领域中的社会文化理论,其推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主体角色的转变,在更为多元化的角色角度上完成全方位的第二语言教学活动。社会文化理论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可以被看作为在多元化语言环境下完成教学行为,同时在文化理念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角色互换,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1]。在社会文化理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分支组成:第一,教学对象。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第二,教学内容。围绕英语知识的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展开教育,立足于全面化和综合化的写作视角进行高效化的英语写作教学;第三,教学环境。社会文化理论构建出来的整体环境极具开放性、平等性与和谐性的氛围,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极大地体现了该种教学模式的真实概念,正是由于极具开放化与自由化概念的整体教学环境,使得英语写作教学工作展现出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实践性。

二、社会文化理论下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特点

第一,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由于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而教学内容也是由教学者层层“下发”给学生。从教学的互动性来看,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单方向的互动。然而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是学生,其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写作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提升了学生在教学行为中与教师的互动性和沟通程度。而教师被定位为写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负责教学活动的纪律、节奏、覆盖面积等,更多的是教师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氛围。第二,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学环境更具个性化特点。这种个性化的特点主要展现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学生以社会文化理论为学习理念,并以该理论下营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为基础,在信息量更大、与外界接触更多并且与教师、与同学互动程度更高的前提下,完成对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的学习。因此,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非常丰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倾向、学习特点来选择极为个性化的英语写作学习内容,使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更加充满了主动性意味。所以说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学环境具备了个性化的特点,也满足了现代化英语写作教学理念的个性化需求[2]。第三,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由于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利用文化交流理念和开放性学习平台理念为基础,而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行为。在语言、文化交流形式为基础的开放性平台的背景下,其提供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或者开展多种类型的英语课后辅导活动以及课余时间的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随时随地的状态下完成对英语写作的学习,多角度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也更是展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第四,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更加突出了听、说环节。在社会文化理念的带动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多方面培养。其立足于全方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功能,并更加突出了英语听、说环节,以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同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相比,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哑巴”英语教学,利用更为先进和即时性的文化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表达水平。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环节和“英语角”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英语环境中,以此来利用开放性的心理沟通与互动平台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和英语写作学习心得的交流。第五,教学管理被收集到更具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体系中。所谓教学管理,是针对教学活动的一项全面管理活动,其是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集合了教务部门、教师和在线管理系统等环节而组成的。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将教学管理纳入其中,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效融合了规范的教学管理行为,使整体教学工作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完善英语写作教学平台,为良好的教学内容提供有效管理。

三、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英语写作教学教师多角色分析

1.信息收集者

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尽管建立在开放性极强的社会交流平台基础上,也需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为学生带来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信息。所以说,教师在该理念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工作中扮演了信息收集者的角色。在教师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中,由于语言信息过于繁杂,信息良莠不齐,那么针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抉择便非常重要。教师便发挥了对信息的有效筛选的角色职能,挑选出对学生有益、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相关学习信息,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信息分配与信息整合,形成更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的信息资料,以此来为后续的英语写作教学行为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安排者

课堂教学内容是既定的,要想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与规划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提前制定和安排,形成非常具体和极具层次感的教学计划。这样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节奏,与开放性环境实现科学融合,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有步骤、有规划地完成系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立足于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从而明确教学行为的直接目标,以此在更具条理性、导向性的环境中完成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信息输出和教学工作[3]。

3.课堂引导者

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集合了现代化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式二者的优秀之处,并加以高效融合,形成了极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系统。那么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的创新教学氛围中,会由于信息过于繁多,不仅具备积极的、有益的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料,同时也存在负面的、消极的相关信息。然而学生无法在自主抉择的状态下完成独立的英语写作学习活动时,教师便需要发挥写作课堂的引导性作用,作为英语写作课堂的引导者带领学生实施有效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本身作为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性职能,立足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推动学生更为准确和科学地学习英语写作并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4.教学管理者

建立在开放性教学理念基础之上的社会文化理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其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头脑空间”自由和学习自主选择性。教师作为更加直观的教学行为管理者,学生在英语写作课堂中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喜好和英语兴趣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英语写作材料。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过于开放和自由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管理的难度。因此,教师要良好把握社会文化理论的教学思想,正确发挥对英语习作课堂的管理职能,作为课堂的教学管理者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并形成良好的英语写作课堂模式和学习习惯,以此来带动学生在自律的前提下完成学习行为,同时也带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4]。

5.学生培育者

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程度,主张学生在信息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完成正面的信息获取,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行为。为了在课堂中更好地培育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应该发挥学习培育者的效用,实现自身教学角色的完整发挥,作为培养和教育学生学习英语写作行为和学习理念的培育者,提高英语写作课堂知识输出与输入的效率。

四、社会文化理论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多角色转变

1.由知识灌输者转换为学习引导者

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定位与扮演的角色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区别于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角色,教师的定位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和开发学生,并积极实现多角色的转变。针对教师角色在传授英语知识的目的来说,教师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定位更为倾向于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行为的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行为中的英语知识灌输者。为了充分实现我国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的高效性和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重要“领路人”,需要积极锻炼学生独立选择英语写作学习导航的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的学习板块[5]。2.由教材执行者转换为教育研究者在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具备更为高素养和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能力,从而由英语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英语教育的研究者,发挥教师的真正存在价值。立足于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学生在积极丰富自身学习行为的同时,教师更要实现自我角色和定位的转变。社会文化理念构建出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其赋予了教师更加广阔的教学心得交流窗口,教师可以把握英语写作教学信息的多样性,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积极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对英语写作学习方式的见解互动。以此来成为真正的教育研究者,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材硬性执行者。

3.由教学管理者转换为学习促进者

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了教学管理环节的积极效用,然而很多情况下会过于重视教学管理的死板规定和强制性。这样就会导致英语写作的教学课堂失去了本真的乐趣和轻松,不利于营造更为欢快和自由的英语写作教学氛围。因此,当下在英语写作教学行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管理者角色,充分利用社会文化理论中的“前进性”原则,向学生的学习促进者角色发展。所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要求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行为中利用高效和多元化的文化理念交流与互动的教学行为,将各个学习目标制定得更加人性化和轻松化,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写作的乐趣,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理念,体现对学生学习英语写作行为的促进职能[6]。

4.由品德培育者转换为情感支持者

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播英语知识的教学者,也承担了学生思想品德、个人行为的管理者。为了使教师角色的定位与社会文化理论引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现高度融合,教师也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即由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品德培育者向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实现心灵沟通的情感支持者角色转变。以此来更好地保持师生关系,营造充满爱和关怀的师生相处氛围,为构建科学的英语写作教学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掌握学习理论;服装设计;全英文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73-02

培养与世界接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是现在大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教育部要求在大学本科课程中设置全英文专业课程。随着英语的普及,现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极大提高,已具备适应全英文教学的基本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但是对于开设全新专业课程的全英文课教师而言,用原英文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无论是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都缺少参照需要重新制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验,反复修正确保学生能够良好掌握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方针,因此在课程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服装设计学全英文课程应用了掌握学习理论,在两年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就掌握学习理论在服装设计学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选择掌握学习理论的原因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当时美国教育制度是强调优生培养,其弊端是大部分成绩中等和小部分落后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针对这一教育弊端,布卢姆结合其实践经验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90%以上的学生,如果提供合适的条件,都能学好任何一门学科,哪怕是较复杂的学科。”

以往大学中的全英文课程都是采取先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筛选,挑选英语水平优良的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而现在的全英语课程以成为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需要在学生中广泛普及,择优教学已经完全不能使用,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正符合这一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选择掌握学习理论作为服装设计学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非常合适的。通过掌握学习理论的指导,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基本教学目标,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而非以往的精英教育,在课堂中只关注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听不懂干脆放弃学习,反而给课堂上造成负面的学习气氛。

二、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方针

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方针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基础,从某一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分析教学变量,进行经常性的、及时的反馈,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提供所需要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从这个教学方针,在服装设计学全英文的教学中,特别强调了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将每一个学习内容制定细化的教学目标。在学习每个内容之前教师都向学生讲解这些目标,并解释为什么要达到这些目标,到达这些目标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或是实际工作有什么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了具体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在学习结束后能自我检测是否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实践教学证明,教师在制定这些目标时一定要与所学内容紧密关联,如果关联性小的话,学生会在学习中忽略或忘记这个目标;还有就是目标难度不能太大,至少90%学生一定具备达到目标的能力,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全面提高,这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根本,如果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差距就很大,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上会非常不利,也很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对专业热情的培养,还可能造成厌学情绪。

第二个方面是:随堂测验,并进行经常性的、及时的反馈。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之所以难教就是很难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互动,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课堂吸收情况,这时经常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个方面是:根据反馈,对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服装设计全英文上课人数不超过30人的小班的学习效果远远高于人数在50-70人的大班。由于课堂中增加了测试和反馈的环节,人数众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反馈和纠正;只有小班教学才能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来提供辅导,从而实现班级学生普遍学习的提高。

教师如果在测试后只是给个不及格的分数,而不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会不及格,以及如何可以到达及格,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也要求教师有爱心和耐心,特别是对落后的学生需要更关注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反馈是需要更加具体,要让他们清楚其错误或是不足的学习点,并需要启发他们如何去纠正和改进。

三、服装设计学全英文课程流程

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服装设计学全英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制定出以下流程。

参考文献:

[1]武天妹.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与外语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2,1(247):49-50.

[2]李华.基于掌握学习理论的成人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76-78.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5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在校学时相对不足,教学模式不切合培养人才的要求。这些问题是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客观因素,但是实施全盘英语化的教学理念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文章通过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情况作了分析,认为采用此方法是必须而可行,并对各种课程和活动作了示例。坚信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开展全盘英语化是一条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之道。

一、引言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在英语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教育阶段,其英语水平要取得突破性的提高,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根除老一套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方法,就是说高职院校中英语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内容都实行全英语教学。另外,入学教育、军事教育、专业实训和毕业教育都要实行全英语教学。全盘英语化产生于1965年圣兰伯特(St.Lambert,Montreal)的法语浸润式实验一直到学生高中毕业,至70年代末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随后在全世界推广,在许多语种学习中实践。它是以第二语言为媒介教授其他学科知识,把外语的习得作为教学的副产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蔡芸2001)。

二、英语教学的新构思的实施背景

1.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操练,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可以这样说:No practice,no English.操练就需要时间,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总学时1600~1800,公共基础课就占去了近350学时,占总学时的20%左右,剩下的不足1250~1450学时里,还有些是侧重商务类方向的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们往往用汉语翻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是在用一半的时间讲汉语,一半时间讲英语,这样一来,实际上学生听到老师讲英语的课时还远远不足1250~1450学时,就是在这不足的学时里,教师往往是在赶进度,一个人在说,全班在听,可以说在课堂上是教师在练习说英语,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机会练习说英语,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可想而知。所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出路只有一个,这就是要采用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方法,非此不能赢得练习英语的时间,非此不能使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水平取得大幅度的提高。

2.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行的条件是具备的,因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是通过严格的高考之后,按照划定的分数线录取进来的,他们在中学阶段大都是英语爱好者,在英语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这就为我们实行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作为英语教师,进行全英语教学时,如果学生一下子不适应,或者一点也听不懂时,千万不要抱怨学生水平低,要改进教法以适应学生。试想,若把这些学生马上从中国送到美国,下了飞机之后,他们的汉语全没用了,他们不还是要生活,要讲英语,要和讲英语的美国人交际吗?维果茨基(L.S.Vygotsky)认为,人的学习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成长为其中一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曾经学过3000以上英语词汇,就大体懂得了英语语法,早已具备了全英交际的能力,只是缺乏英语环境,没有养成用英语的习惯而已。英语环境,要靠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方法来创造,使用英语的习惯也要靠全盘英语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试想,一个美国英语女教授和她的五六岁的孩子不也在用英语交流吗?她绝不会抱怨孩子英语单词量少、缺乏足够的英语语法知识而停止与孩子用英语交流的,她会善于在用英语与孩子的交流中增加孩子的语感,用语感取代语法在语言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师资条件来看,教师应是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终身学习者、信息资源的利用者和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王晓雯2005)。我国每年均有大量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归国留学生进入了高校,再加上外教的有利因素,这就是对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行全盘英语化的教学的根本保证。

三、全盘英语化的教学的具体具体实施

任课教师以英语为唯一交流的教师,全部使用英文教材,和建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光明日报2002),这是全盘英语化的基本构建要素。

学习英语,教师应是以英语表达的教师,教师应该避免有意识地教英语,要尽可能地去创建英语语言学习的有效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并运用,Long(2003)认为双向交流较单向交流更为重要。教材应是英文教材(由母语为英语的作者编写最好)。真实的语言环境就是在一个非英语的大环境下,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英语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英语是唯一课堂和课后的交流语言。L.S.Vygotsky(1978 88)认为,人的学习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成长为其中一员。创建这样三个条件是真正学习英语的前提,加之学生的努力和全身心地融入,那么就一定能在条件有限的情形之下较好地学好英语。

1.军事教育和大学体育:参照英语国家进行军事教育的方法,聘请军队中会讲英语的军官来训练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体育课程参照英语国家用英语上体育课的方法授课。例如,在进行一般性军训操练时,可以用英语发令。在田径、球类等项目的教学也用英语为载体进行授课。教师可以用《美军士兵手册》做借鉴:http://iselong.com/english/0001/1190.htm

2.政治理论:选用英文版的马列著作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的英文材料作教材,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辩论。例如,可以选用以下资料作教材:

(1)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邓小平选集)

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dengxp/;

(2)Marxist Theory(马克思主义理论)

http://newyouth.com/archives/marxisttheory.asp;

(3)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毛泽东选集)

http://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mao/selected-works/index.htm;

(4)“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10625/422678.htm。

3.大学语文:参照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课前用汉语阅读课文,课堂上由教师用英文介绍情节和内容,再让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孔子的《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时,就可以用英语释义为:“/if you understand it,say yes.If you don’t,say no.that is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再如,在讲下面的唐诗时,就可以向学生提供汉英对照的文本:

乐游园(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The Plain of Pleasure

Li Shangyin (Tang)

Towards evening my heart feels sorry,

In a coach to the ancient plain I go.

The sinking sun displays its sweetest glory,

Yet it is but a moment’s sunset glow.

然后,用英语对诗人作一介绍:Li Shangyin(around 813~around 858)of the“Tang Dynasty”,styled Yishan,assumedly named Yuxi Sheng,was born at Henei in Huaizhou(now Qinyang,Henan Province).Finely woven and delicately implicit,his poems have a distinctive style but sometimes seem obscure due to many allusions involved./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构思精密,含意委婉,具有独特的风格,但用典较多,诗意比较隐晦。

最后,用英语来赏析之:A nature lover when upset will go into the open to shake of gloom,seeking relief and relaxation.As he loves life and is inspired with intellectual pursuit,the poet naturally drives his coach to the ancient plain when he is moody and upset.The last two dazzling lines have been universally appreciated and oft-quoted through the ages.Glorious as it is,the sun is about to go down and glows for short while.At this the poet cannot but lament that life is short and fleeting,however,it is before dark that the sinking sun gives off brilliance and becomes all the more appealing.Isn’t that endowed with grandeur and glory?And this finds a ready echo in the heart of the poet who wishes to be a great asset for society./热爱大自然的人,一旦心情不好,常常到天地之间去排解忧情愁绪,寻求超脱,得个轻松。诗人是个热爱生活、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黄昏时情绪不好,去登乐游原非常自然。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西沉是绚丽多彩,壮美无比的,当然会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多姿多彩的夕阳果然美,只是黄昏即将来临,夕阳很快消失。诗人会发出人生短暂的悲叹。然而正因为是在黄昏前夕,夕阳才得以呈现给大地令人惊叹的晚霞和落日,如此者夕阳不是更有价值吗?渴求为世所用的诗人也是会抒发这种情怀的。通过以上学习,学生不仅赏析了美文,也很好地学习了英语,因为决定外语学习的效果其中就涉及到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根据Krashen(1985)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学习者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输入,阻碍语言学习或习得;相反,低焦虑感、高动机、高自信会加速语言的习得。情感因素的内涵及对英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4.翻译理论和实践:为确保全英语教学,少受汉语的干扰,要把这门课程安排在最后,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后再开这门课,就会事半功倍;另外,有关翻译理论部分也应当用浅易英语来讲解。例如,可以选用以下全英语材料:Translation Theory:

http://tranlationdirectory.com/translationtheory.htm

5.第二外语:可以用英语进行讲解,例如,日语课就可以采用NHK WORLD对英语国家所播放的材料作教材。例如,NHK WORLD JAPANESE LESSONS:http://nhk.or.jp/lesson/english/index.html

6.班会:班级辅导员和班团干部要选拔政治思想好且英语口语好的人员担任,用英语来展开工作,甚至连学生食堂的炊事员也要会说英语,开设英语餐厅。

7.第二课堂:英语“第二课堂”可以很好地为英语学习搭建一个极佳的平台,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英语角或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调频广播、英教口语助学班、英语戏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英美跨文化知识讲座、英语报刊专栏、中外学生英语夏令营、外语歌咏比赛、外语写作大赛、外语产品会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大学生学习及实际运用外语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巨大热情和参与性。这些创设的语言环境,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从实践上,也必将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以这一系列的活动作为载体,不仅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促进其个性发展。全英语活动和建构主义理论是一致的,该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或四大属性,并强调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创设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以上总的思想和观点是对的,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充分发挥全英语教学的威力。全英课程的学生在语言运用技能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他们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有关英语国家的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对英语学习本身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刘祥福 蔡芸 1997)。我们有理由相信采用全盘英语化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习得必然高于没有采用此教学法的学生,从长远来看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一直处于优势。效果将是显然的。

参考文献

[1]Doughty,C.J.&M.H.Long.(eds.).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Oxford:Blackwell2003.

[2]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1985.

[3]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88.

[4]蔡芸.对全英教学的看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1,(12).

[5]刘祥福,蔡芸.浸泡式英语教学实验报告[J].现代外语,1997,(3).

[6]全英语教学法的启示与思考(一)[N].光明日报2002-04-04,B1.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61-02

一、引言

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更多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人才,而高等院校开展全英语教学正是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而进行的教学改革[1]。我校积极开展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并把自动化全英语专业作为试点实行全英语教学,并已经实践了近三年。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应能掌握分析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法,并能完成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系统安装与调试等[2]。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背景[3]。两年多来我们开展了该课程的全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工作。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全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仿真、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学生应能运用离散控制理论,设计M足要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等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与先修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授课对象的特点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自动化专业试点班和留学生班的学生。试点班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自学能力。选拔时也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基本适应了这种全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留学生班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数学基础相对弱些,在讲授时需补充或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三、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一)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制定授课计划、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依据。根据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一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现场从事自动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2],我们制定了此全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而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另外,它也是一种建立在完整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可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内容,但需考虑理论教学的深度应能够支撑该课程所涉及到的技术。

(二)完善全英语教学课件

我们根据全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所选教材对课件进行了全新的制作。强调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明确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

为了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教学内容,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于Matlab仿真技术,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中的相关模块搭建数学模型,进行仿真与调试,根据要求修改系统和优化参数,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选择高水平的全英语教材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文教材种类繁多,基本能满足各层次的课程教学要求,但英文教材相对比较缺乏,很难满足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查阅、调研,我们选择《Discrete-time Control Systems》(第二版)作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该书是国外大学教材,内容详尽,适合本科生使用。书中除了讲解离散控制系统的理论外,还有许多实际实例,学生可以根据实例较好地理解系统理论。我们还选择了和英文教材对应的中文版《离散控制系统》作为参考书。学生可以阅读英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借助于中文参考书学习,从而达到了理解教学内容,又学习了专业英语的目的。

(四)课程网站的建设

团队成员需要制作全英语授课教学视频,并把视频和多媒体课件上传至学校课程中心网站,学生可随时登录课程网站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另外,还需要把教学大纲、复习思考题、课程介绍、课程标准、参考资料以及常用的相关链接等均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并进行定期的更新与维护网站资源。

(五)完善考核方法

要求学生所有作业全部使用英语。课程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均采用英语卷子,学生也用英语作答。本课程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40%和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外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方面,以加强过程考核力度。

四、对“计算机控制技术”全英语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教师需要清楚地介绍重点和难点,因此应考虑好如何用容易理解的英语口语表达专业含义,并结合录像、PPT等多媒体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结合学生的学习体会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其参与问题的解答和学习。

通过讨论课培养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互答,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知识掌握的水平。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制作PPT,做专题报告,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理解如何建立一个控制系统。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是能否得到较好教学效果的关键[4]。学校鼓励承担全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和专业课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模式和语言能力。已有三位本课题组成员作为高级研究学者赴国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学习一年,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及口语表达能力。

在开展全英语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实现各门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最终实现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结束语

通过全英语课程的实践,我们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专业见解,能在专业领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培养目标,需要有较高英语口语水平的老师承担全英语教W工作。教师需要重视自身英语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引导学生。另外,要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使全英语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凌素萍,林锦连,朱耀辉,等.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现况调查及现存问题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J],2014,22(1):128-131.

[2]张向锋,文传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93-94.

[3]陆锋,陈桂,林健.自动化特色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58-59,67.

[4]叶蓓.高校实行全英语教学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9,(23):600-60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nglish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ZHANG Xiang-feng,Wen Chuan-bo,Chen Guo-chu

(Dept. of Automation,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The English course of Computing Control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from course syllabus,teaching courseware,English textbook,course website,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re also discussed.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are emphasized to improve the English teaching effect.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7

英语的国际化不可避免地带来英语的本土化。中国英语就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英语变体,它受到中国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影响。但是目前国人对中国英语存在偏见,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发音上。比如,有人发音不标准,我们就不能容忍,甚至对此嗤之以鼻。然而,对于外国人说汉语时表现出来的发音不标准,我们却可以接受,甚至觉得他们带有异国口音的发音有些可爱。我们过于强调标准英语,对中国英语存在偏见。中国英语的概念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

(一)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化与汉文化并重

针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应该进行汉语文化因素的导入。学习英语,一是要借助其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进而懂得如何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二是要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民族价值观等,让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薛福平、薛艳芳,2010)。所以,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必然要包含汉语文化因素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英美文化和汉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最终实现真正的双向跨文化交际。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

要真正解决中国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我们需要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学习和研究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恰恰相反,“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需要在对国外相关理论,尤其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认真学习和消化之后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束定芳,2008)。我国的学习者历史文化背景与国外学习者明显不同,我们的母语大多数是汉语,汉语文化和汉语思维对语言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环境不同于国外,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外语学习者。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英语教学研究机构,培养和组织专业的研究队伍,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

(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同其他英语变体一样,丰富了英语语言,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创造性地将中国特色的语言和文化转为规范英语的产物(李建,2011)。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全球化的必然产物符合时代的需求,它不仅反映了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进程,而且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语言与思维、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思维和汉文化已经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讲英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中国特色。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中国英语。

三、结语

英语教育的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中国英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的缺失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汉文化因素。对于缺乏具有中国特色英语教学理论的问题,我们要建立专门的英语教学研究机构,培养和组织专业的研究队伍,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此外,还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审视中国英语。

全英文教学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全球化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英语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性语言。据MacAmmr1998年的统计,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一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3.8 亿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57个,人口大约有2.5 亿;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和地区有139个,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0亿人在学英语,其中的17个国家和地区英语事实上相当于第二语言。此外,全世界还有20亿人接触英语。无可争议, 无论从国际化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它都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英语全球化给英语自身及各国语言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各国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英语全球化对英语传播以及发展的影响

(一)英语本土化、各种英语变体的涌现

一些人认为,世界英语应该是一种统一的语言。但在实际上,世界英语是变异的语言期刊网,是允许被改变并能够接受的语言。出于新的多元文化生活环境的需要,英语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理解来使用英语,从而使英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各种新的英语地域变体,表现出特有的价值。如今,据统计, 英语为非母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二者的比例为 3:1。英语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受到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影响,逐渐变化发展,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各种英语变体(varieties of English),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这些变体既保持了标准英语的特点又增添了有别于标准英语的某些特征。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Kachru对于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即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可以用三个同心圈来表示,它们显示了它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环境中的传播形式,获得模式和功能领域。这三个同心圈是:内圈(the Inner Circle),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外圈(the Outer Circle),指英语虽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南非等国;扩展圈(the Extending Circle),指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德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可以说英语已经不再仅仅是英国和美国等内圈国家的独有的语言了,它也是外圈国家和扩展圈国家的语言,这些国家的英语语言行为应该而事实上它们中有一些已经被世界所接受,因此,英语出现了许多新的术语、新的语法特点以及新的表达方法, 使得英语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跨文化能力成为英语水平核心评价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盎格鲁-撒克逊英语是全球交往的基本语言工具,处于世界诸多英语变体的中心地位。这种观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Kachru以及他提出的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Kachru认为,居于内圈的国家所使用的英语处于中心地位,应成为英语使用和学习的标准;而那些处于外圈和扩展圈中的人们所操的英语则是不准确的。凡是不符合内圈表达习惯的英语都应被摒弃或纠正。但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Kachru所依据的实际情况正在被改变。针对Kachru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这一条件面前的不足期刊网,Modiano于2000年前后提出了国际英语向心圆理论。处于内圈的是能有效使用英语进行全球跨文化交际的人;第二圈包括以英语的某种方言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由于口音过重而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以及那些不能有效用于国际交际中的“克里奥”英语变体的使用者;第三圈包括正在学习英语的人。Modiano的分类标准是根据能否有效地使用英语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国际交流,而不是根据文化中心论的观点进行地域上的分类。他把英语的熟练使用者置于内圈,这些人并不一定将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相反,那些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使用者,如果由于他们的英语方言或口音过重而不能运用于全球跨文化交际,就不属于内圈。这一理论的另一特点是体现了动态的特征。由于国际交际需要,第二圈和外圈的英语使用者为了进行成功的国际交际,不得不调整和改变自身的语言而进入中心圈,成为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际的人。从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到国际英语向心圆理论的提出表明: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后,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的适用性成了判断世界英语的标准。

二、 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应变革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它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更高、更进一步的要求。我国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相应的变革,以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一)重新审视“标准英语”,让学生接触多种英语变体

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为准则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被认为是“标准英语”而全面推广,来自英美国家的外教大受欢迎,大多数的英语测试旨在考察学生们对英美英语掌握的熟练度,甚至于大多数学生自己也愿意选择这两种英语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无法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英语的世界化和本土化趋势的加强,标准英语这一概念的内涵在逐渐变化。因此,再继续死板的坚持某一种单一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对各种英语变体及其文化采取宽容、认可、接受的态度。虽然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为主,但可以适当让学生们了解各种变体的存在,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广泛的材料。正如Kirkpatrick所说,我们让学生们接触到的材料,应该包括某些地方性的英语变体,一些正在发展、能够代表当地的文化和语用标准的英语变体。此外,对于学生们的错误也应合理纠正,把正确与流利、操练与交际几方面结合起来,找回英语教学的活力与乐趣,建立一个清新自然、灵活宽松的语言环境。英语的全球化趋势促使我们的教学重心做出调整,鼓励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语言交流而不是过多强调纯正发音等语言规则。

(二)深入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期刊网,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习语言代码的重要性,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成功的交际应置于文化背景中,社会语言能力和语言准确性同样重要。然而,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的知识点的知识上的积累。如果对于目标语国家的了解只停留在片面或肤浅的层次,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的。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注重其交流的层次和交流的深度,帮助他们再基于对目标国家与人民的综合了解,充分联系实际,实现真正的成功交际。同时,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仅仅局限于对英语目标语国家的了解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世界基本知识的了解,另外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国际的交际能力,只有从培养“international person”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地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认清语言学习本质,正确处理英语和母语的关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英语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但不是归宿。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用英语得体有效地同其他国家人民交流与合作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英美等主流英语语言被动的模仿者、追随者或使用者。然而,我们时下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主要是对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等各个层面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介绍,而对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却采取忽视或漠视的状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材料在英语教科书里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从而出现了我们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就使学生根本不能就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顺畅的英语表达,也很难达到跨文化自由交流的实效,既不懂如何用汉语表达英美文化,也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此,在英语变体多元化的大情境下期刊网,教师应当消除英美文化在教学中占绝统治地位,必须以更为宽广的全球化的视角来思考英语文和语言。在教学中不仅应有目的地把世界文化融入到课堂和教材中,而且还要加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补充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语言材料,以祛除母语文化失忆。更要立足于自己是中国人,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角去审视西方文化,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比较“异同”,而不是评价“优劣”,以培养学生批评性语言文化意识和博大宽阔的怀和视野。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英语使用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应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摆脱“标准英语”的束缚,树立“世界英语”的理念,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进行教授, 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真正地实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注释:本文中盎格鲁- 撒克逊英语(Anglo axon English)通指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美使用的作为母语的语言变体。

参考文献:

[1]Kachru.B.English in the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Kirkpatrick. A. Englishesin Asia: Communication, identity, power and education [M]. Melbourne:Language Australia L td.

[3]Modiano, M. Ideology and the ELT practitioner [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 159 -173.

[4]高辅卿世界英语形成与中国英语教学[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

[5]胡骑兵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文学 2010,(10)

[6]钱建成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1,(2)

[7]田振江全球化与世界英语的发展[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10)

[8]查叶娟,洪一鸣英语使用全球化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6) Vol. 17

[9]薛福平薛艳芳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 2010,(11)

 

上一篇:钳工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模拟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