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3 15:49:51

延伸审计论文

延伸审计论文篇1

关键词:EVA 内部审计 实质增值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该定义从为企业增值的目标角度定义内部审计,符合内部审计的实质和发展特点。由此,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增值以及如何从EVA的角度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一)EVA基本理论及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易庭源认为,经济增加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生成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EVA是衡量利润的方法,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而“资本成本”(Cost nfcapita)实质是“社会平均利润”;朱红认为,EVA是一种新型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结构是经营管理者的个人收益与EVA的持续改善挂钩,是随时间而延续的动态激励机制。克服了传统激励机制易诱发经营者短期行为的缺陷,促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起来,经营者为提高自己收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使EVA持续不断得到改善,因而能促使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选择方案和制定经营决策,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王秋燕、刘国成指出,经济增加价值(EVA)是一种新型的公司绩效衡量指标,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绩效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他认为,企业应依据价值链管理的要求,建立EVA业绩评价标准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会计运用的核心,依据EVA的标准来对公司的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本投入到能创造正EvA值的部门,并从EVA值为负的部门撤出资本,通过并购、出售等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穆林娟、汤谷良阐述了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的涵义,认为作业基础的EVA应等于总的收入扣除作业成本及权益成本后的数额。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在考核作业业绩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成本,使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各作业组织的管理者非常关注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等等的经济利润,能够从经济意义上衡量被考核对象如产品、客户、销售渠道、作业中心、作业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同时,作业基础的经济增加值一个重要贡献是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无疑意义重大。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 国内关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发展。余玉苗、詹俊结合内部审计的新概念,探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背景以及保证内部审计增值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文中提出内部审计通过降低部门运作成本和提出增值性建议等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钟文芳、刘双菱、张骡霖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七次修改探讨内部审计的职能,指出内部审计定义的每一次的修定都伴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与拓展。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修订中第一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增值型内部审计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顺应这一变化,我国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也遂由“监督主导型”向“价值增值型”转变。(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职能等。王爱东、邹维忠认为国外价值增值内部审计的特征。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审计过程、审计方案的执行等角度阐述了价值增值审计的特征;张晖从职能的角度对内部审计的转型做一定探讨。传统内部审计注重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有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转变职能必须从明确目标、加强沟通、风险评估、技术保证和业绩评价等五个方面考虑转型,同时作者给出了实施转型的措施。(3)公司治理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傅黎瑛指出,治理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为基础,为实现组织的价值增值目标,由具备复合型才能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重在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有效性的保证和咨询活动,认为董事会审计、战略审计、管理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治理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盛琛阐述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明确了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层次探讨了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价值增值;郑新源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文中界定了内部审计“增值”这一概念,从直接和间接的价值、短期的和长期的功效以及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效应三个方面详述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度量。文章指出,从短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体现在改进风险管理、保证风险管理的效率两个方面。从长期来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则体现在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效果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方面。(4)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阎红玉从价值链的定义出发,指出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较大的当代对企业价值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从企业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加强保证四个方面提出了价值增值途径;谭丽丽论述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际经验,其主要体现在建立预警机制、跟踪投资全过程、实施建设项目审计、实施风险审计等方面;徐荔、凌岚提出内部审计通过建立新型审计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处理好内审与外审、监督与服务等关系实现为企业增值;孙伟龙对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内涵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内部审计实际对其实现增值的保证条件进行了多角度探讨,指出了内部审计参与价值增值的途径,即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和减少组织损失。

(三)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结合 周兵、赵小平分析了内部审计与EVA在公司治理目标上的交汇,指出二者共同致力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础。文章不仅分析了内部审计引入EVA的理论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其具体实践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中以EVA的评价逻辑来构建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体系。文中通过EVA评价机制量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对内部审计的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EVA与增值型内部审计国内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综观上述国内外关于EVA及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于EVA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也较为系统。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则集中在内部审计部门增值方法、增值功能的发挥以及内部其他与内部审计增值有关的研究,如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但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的研究却鲜有见到。就国内而言,国内对于EVA以及内部审计两个方面的研究是

在借鉴引入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从EVA的视角对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的研究鲜有涉及。结合EVA研究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见到。增值型内部审计虽然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定位、增值功能、增值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等,但系统性研究缺乏,且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鲜有涉及。二是AEVA的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涉及很少。本项目组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能够收集的EVA与内部审计结合研究方面的论文仅有两篇,其中周兵、赵小平在《内部审计斯思维――内部审计引人EVA初探》一文中从EVA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上目标的一致性论述了EVA引入内部审计的可能性(周兵、赵小平,2005);刘玉艳在《基于EVA的内部审计业绩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采用EVA的评价逻辑,构建了内部审计的业绩评价机构体系(刘玉艳,2006)。

(二)未来研究方向 以EVA视角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中引入EVA业绩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如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审计中引入EVA评估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2)DAEVA的视角研究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结合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的特点,从EVA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或某一特定行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该研究也符合面向企业利用EVA价值管理理念研究探索某一特定行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EVA引入的可能性及其增值途径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就内部审计所最终达到的目标而言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为适应公司治理通和风险管理的需要,采用各种合理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为公司增值的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质主要体现在:(1)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前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发展同管理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增值型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独立评价,它并不担负日常业务控制的责任。作为一种管理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增值型内部审计仅就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而建议接受和采纳与否是管理部门的权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总声明》中指出了内部控制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更说明了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的实质。(2)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前面曾指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不仅如此,它又可视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在所有者设计了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管理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增值型内部审计无论在谁的领导下,都是站在保护所有者权益的高度开展工作。如果所有者未设计或未实施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时出现管理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背离时,增值型内部审计代表所有者监督评价反映管理者行为就成为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反之,则可能出现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于损害所有者权益的行为束手无策的情况。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充分的动力和权力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无论是作为管理权的延伸还是作为所有权的延伸,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所有者权益,最终达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二)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可能性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m Stewart&Co)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的概念,简称EVA。它是指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如果余额为正,说明企业超过了股东和投资人的预期,为股东创造了超预期价值;如果余额为负,说明企业并未为股东创造价值,而是产生了亏损;如果余额为零,则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正好达到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预期。在EVA的基本理念下,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EVA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也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使管理层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使管理人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EVA使管理者更注重公司的持续发展,以维护股东的长期利益。同时,EVA能更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因此,它与企业价值也最为相关。前文中已述及,内部审计的实质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而且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进而帮助完成其目标。作为一种所有权的延伸,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毫无疑问,内部审计与EVA具有思想上的同源性,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想上的同源性使得将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三)EVA的增4/i,~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 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增值的目标,则其为企业创造的收益与其本身的成本的差额就大于零。用公式可表示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EVA=R-C>0。其中,R为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创造的收益,c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成本。从公式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若要达到其EVA最大,则其应尽可能的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R,最小化其自身的成本c。由此,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途径便可以从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及最小化内部审计成本两方面展开:

(1)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从如下方面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第一,评价控制以健全内部控制。企业只有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上水平,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凡是控制良好,业务处理正确程度就较高,效率就高,错弊情况就少;反之,正确程度就较低,效率低,错弊情况就较多。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其超脱的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作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更合理地设计、安排内部控制,把可能的错弊降到最低,使内部控制的效果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最大化为企业创造的收益。第二,检查与评价管理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提供帮助,包

括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几个环节。首先,内部审计通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灾害性风险)以及产生新风险的环境因素,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让管理层识别风险,确认接受风险的程度,制定风险政策,从而指导企业有效地使用内部资源。接着,内部审计应通过评价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的风险控制程序是否适当和有效,是否满足董事会接受风险的程度,提出改进风险控制程序的建议。最后,内部审计应通过检查和测试财务、经营和合规性控制程序,发现持续存在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进而提出如何通过改进风险管理以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建议。第三,监督评价公司治理的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参加与公司治理规划有关的事务,如各职能部门在研究与制定制度、规定、决定、合同、预决算报表时,必须请内审人员参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公司治理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促进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对于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群众检举揭发经济管理人员徇私枉法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在一定时期终了,内部审计应对公司治理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检查治理目标是否完成及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需要继续治理的措施提出建议等,从而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最大可能为企业创造收益。

延伸审计论文篇2

近期,镇安县召开2008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

一是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由县纪委牵头,县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和试点乡镇政府配合实施,县审计局同时负责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广。

二是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拓宽外延、挖掘内涵。在拓宽外延方面,要坚持做到“三个延伸”,一要从党政机关向事业单位延伸。二要从县级机关向乡镇和村组延伸。三要从财管单位向非财管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延伸。在深化内涵方面,要向账务挖掘,向账外挖掘,注重挖掘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情况,并跳出“就账查账”、“就单位审单位”的圈子。注重挖掘下属和相关单位的财务来源关系,挖出线索,一查到底。

会议还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继续创新审计思维、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并综合利用审计成果。从体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工作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长效机制。

(镇安)

洛南县审计局对长期拖欠困难群众救济款进行集中兑付

最近,洛南县审计局在谢湾乡政府召开了“谢湾乡政府拖欠困难群众救济款集中兑现现场会”审计局局长李湛泉亲手将拖欠三年之久困难群众救济、优抚款7190元一一发放到20户困难群众手上。现场接到钱的困难群众感动的说:“要不是县审计局。我这救济款还不知道能不能领到手,今天果真领到了钱,我万分感谢县审计领导和审计组的同志、感谢党的好政策”。

洛南县审计局在谢湾乡政府2007年财政决算审计中发现民政救济、优抚款账务混乱。严重拖欠困难救济优抚对象户的问题,为了取得第一手真实资料,审计人员用了半个多月走遍了全乡13个行政村。走访了50多户贫困救济户,同时延伸审计了2005年和2006年民政资金,核实款项发放数额84.4万元,淘出了05年、06年、07年三年20户困难救济对象共7190元民政资金未发、少发和欠发问题。同时查出该乡民政干部个人虚列支出民政资金25319元等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纠正和追缴,对该乡民政干部一定的经济处罚,并建议纪律监察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根据情况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现场会邀请了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广播电视局、谢湾乡党委、政府等部门领导同志能加。会上审计局副局长杨少峰同志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严格审计执法,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特别是对那些屡查屡犯,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以及挤占挪用民生工程资金的问题将严格查处,追究责任。

(杨少峰 王克民)

秦都审计注重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秦都区审计局的注重宣传工作。他们积极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在完成审计任务的同时要多学习,多读书,多看报,多动手,多写东西,多谈感想,不断提高自己。审计局在宣传内容方面提出要多宣传科学发展观,多宣传审计监督新风,以便更好地树立和加强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他们还制定宣传工作的奖惩措施。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动手,多做宣传,不断地发挥好的监督积能作用。

(史亚娥)

蒲城编志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目前,蒲城县审计局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蒲城审计志编写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他们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编志工作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落实。办公室、法制股负责人具体操作,同时聘请县档案局一名业务人员参与,使编志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集中收集,严密整理。该局对1984年至2007年的文书档案、审计档案、统计档案。蒲城县审计局大事记等进行逐一查阅。收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其他有关资料内容。三是务真求实,认真编写。他们按照省、市编志安排和要求。按章节顺序,逐一编写。目前,初稿正在编写形成。

延伸审计论文篇3

计算机审计思路税收征管质量专项审计调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部分重点企业税收征纳情况进行调查,揭露和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其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税收流失和执法腐败问题。因此,如何选择重点税源相对集中的地市并确定延伸调查的重点税源企业,以及确定重点税源企业后对企业的纳税申报环节和税收征管及税收会计核算环节的审查是此项审计调查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计算机审计的着力点。由于国税部门在全国推广使用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2002年以前将年纳税能力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纳入了该系统进行监控,2003年开始,监控范围扩大到年纳税能力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将该系统的数据直接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生成一张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既可作为延伸调查选点的参考依据,又可用于与税收会计数据的比较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同时,国税总局还开发并在国税系统推广使用了“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即CTAIS)。通过该系统,税收征管数据全部集中在地市级国税局,各个县市国税局仅限于进行前台操作。因此,审计人员通过下载CTAIS数据,就可获得较为全面的税收征管信息。通过审计分析这些计算机信息,寻找线索,有目的地延伸调点税源企业,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税收征管质量问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步骤步骤一:认真组织审前调查,精心编制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在审前调查阶段,通过对省级国税局的信息中心和计财部门的调查,掌握全省计算机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和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其中,一是要全面了解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初步分析判断其数据是否安全、完整、可用;二是要准确了解各地市国税局CTAIS系统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下一步延伸审计时,选择那些CTAIS系统使用时间早、运行状况好、数据可信度高的地市作为审计对象,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通过精心编制该方案,一是要明确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二是要确定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内容,三是说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步骤与方法,四是统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等。步骤二:利用重点税源监控系统数据导出功能,直接导入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在省级国税局集中有全省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将全省的数据直接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中,生成一张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Excel格式,便于审计人员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上使用)。导入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属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实现税金、入库税金和欠缴税金,除了导入本期数外,还导入同期数以及与同期相比的增长比率等数据。步骤三:分析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为确定延伸调查地市提供线索将上一步导入的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按照属地分地市进行归类生成分地市重点税源数据表,并分别就各地重点税源企业的户数及其税收实现数、入库数和欠缴数进行分析,将那些重点税源户数多、税收规模大、欠税突出的地市作为延伸调查的对象。步骤四:完整下载和转换被延伸调查地市CTAIS数据1.调查被延伸审计地市国税局的信息部门和计财部门,具体了解其CTAIS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下载计算机数据做准备。2.安装数据库客户端软件。目前,CTAIS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平台有两种:SYBASE及ORACLE,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应安装与国税局实际使用的数据库相一致的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可向国税信息部门索取。对于CTAIS数据库系统是ORACLE的,在安装完客户端后,还应运行“ORACLE用CTAIS汉字字符。reg”文件,如该信息未成功注册,导入的数据将不能正确显示中文。3.配置网络连接。网络配置参数向国税局索取,一般包括:IP地址及其掩码,网关参数等。4.配置数据库客户端。对于SYBASE客户端,通过运行SYBASE的DSEDIT软件,按照提示逐步进行配置。对于ORACLE客户端,通过运行ORACLE客户端配置软件,进入ORACLE客户端配置界面,按照提示逐步进行配置。5.配置ODBC连接。对于SYBASE的ODBC配置,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数据源(ODBC)”图标,双击后进入“ODBC数据源管理器”,完成配置。对于ORACLE的ODBC配置,与SYBASE的ODBC配置过程相似,只是在创建新的数据源时应选择ORACLE的驱动程序。6.安装和配置审计数据库。本数据下载的目标数据库为微软的SQLSERVER2000,为此,应在下载计算机上首先安装SQL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正确安装完成后,启动SQLSERVER服务并运行SQL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完成审计数据库的配置。7.数据下载。运行“MicrosoftSQLServer”软件,利用其“导入和导出数据”功能下载CTAIS数据,建议导入除“FP_”、“XT_”、“V_”、“TX_”、“QX_”、“CX_”、“BB_”开头的全部数据。在导入前,如能请国税部门将审计范围外的数据预先剔除,则可大大降低数据下载的时间。8.利用《数据采集分析软件3.0国税审计CTAIS版》,进行数据的转换,保存为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的格式。步骤五:结合审计方案要求,针对各项具体的审计调查内容,编制相应的计算机审计模块下面是欠税审计调查模块的例子。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下载的CTAIS数据将企业已经申报尚未上解的税款全部查询出来,生成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从CTAIS的[登记_登记纳税人基本信息]表中,提取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字段。从CTAIS的[税务机关代码]表中,提取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税务机构名称等字段。从CTAIS的[VIEW_征收信息]表中,按照上解日期为空和征收项目名称不等于税务行政性收费收入的条件,提取纳税人识别号、所属时期起、所属时期止、征收项目名称、税额、上解日期、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等必要字段。三张表分别通过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税务机构代码相互关联,生成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2.利用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生成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从上述税收会计欠税逐笔查询表中进行分户查询,将每家企业逐笔反映的欠税汇总起来逐户反映,然后按照每户企业欠税金额从大到小排序,生成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3.利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表生成一张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利用步骤三生成的分地市重点税源数据表,选择的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名称、属地、欠缴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本期数、同期数以及与同期相比的增长比率等,并按照欠缴税金本期数降序排列,生成所延伸地市的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4.查找可疑线索。(l)寻找税收会计可能未反映欠税的重点企业。将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相互比对,查找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存在而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不存在的企业名称,生成可疑企业名单一。(2)寻找税收会计可能少反映欠税的重点企业。仍然将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按照企业名称进行关联相互比对,查找在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和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同时存在,但是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远大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的企业名称,生成可疑企业名单二。5.核查税收征管档案,确定重大可疑税源。根据发现的线索,调阅有关企业的税收征管档案,一是查明企业年底实现但是依照税收法规应该于次年申报的税收,二是查清税务部门将该企业的欠税结转待清理呆账税金核算的金额和余额等情况,将这些税款从重点企业欠税分户表的欠税中剔除出来,生成新的已经调整为税收会计口径的欠税数据,并将其与税收会计欠税分户表中反映的欠税再次相互比对,如果前者仍然大于后者,则说明税务部门存在瞒报企业欠税的重大嫌疑。步骤六:根据各计算机审计模块发现的重大可疑线索进行延伸调查,做出结论仍然以上述欠税审计调查模块为例子。根据该审计模块发现的重大可疑税源企业,延伸到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实地核实其税金的实现、申报、入库和欠缴情况。如果审计结果表明该企业的欠缴税金调整为税收会计口径后确实大于税务部门反映的欠税金额,则可以基本确定税务部门存在瞒报欠税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分清是否存在企业故意少申报和税务授意企业少申报的情况,区分企业未申报和企业已申报两种情况下分别少反映的欠税金额),向该企业和该企业的税收征管机构进行相关取证。审计案例2003年,在对H省税务部门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30日税收征管质量专项审计调查中,我们通过审前调查,了解到该省国税系统已经全面推广使用了重点税源监控系统和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并且使用基本正常。于是,审计组决定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调查工作。通过税源监控系统和CTAIS的管理使用情况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精心编制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方案,经过办领导批准后正式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导入了全省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数据,下载并转换了税收规模最大的W市国税局上线以来与审计调查有关的CTAIS电子数据,约40GB.随后,审计组紧紧围绕审计调点,深入分析取得的电子数据,从传统的手工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两个方面多角度提出了大量的计算机审计模块编制思路和解决方案,最终将审计人员多年税收审计经验与计算机处同志的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编制出了一些实用审计模块,从线索的发现、问题的核实和排除、证据的取得等都最大限度地依靠和使用计算机,使计算机运用贯穿审计调查整个过程,实现了计算机审计和手工审计的水融。通过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编制计算机审计模块,我们在税收征管质量调查的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审计成果涵盖税收审计业务的多个领域。如审计人员抓住近年税务部门税收会计核算不实、瞒报税源、有税不征、违规缓税等问题比较突出的特点,编制了欠税审计模块,查出了W市国税局2002年底和2003年9月底瞒报欠税或有税不收金额达9亿多元。另外,还通过编制和运用减免税、税务稽查、税收会计等审计模块,发现了大量审计线索,查出税收会计核算不实、瞒报减免税金、稽查执法不力等问题,金额达6亿多元。

延伸审计论文篇4

企业会计舞弊可以分为一般舞弊和重大舞弊,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故意的造假行为,都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但是,与一般会计舞弊相比,除舞弊所涉及的金额大小不同之外,重大会计舞弊还有许多明显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些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判断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1、舞弊所谋取利益的归属主体不同。一般会计舞弊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归属于舞弊者个人、领导、亲朋或小集体;而重大会计舞弊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却归属于“大集体”,甚至还包括企业之外的利益主体。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做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舞弊的策划、参与人员的范围和素质不同。一般会计舞弊的策划、参与人员往往只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舞弊者的素质有高有低;而重大会计舞弊则多是集体参与,策划者都是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精通业务、会计、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造假的方式和对象不同。会计舞弊都要通过假帐来实现。一般会计舞弊的造假往往只是会计凭证造假,记帐做假,或帐簿、报表数据作弊,造假的范围较小;而重大会计舞弊的造假行为往往是高智力、全方位、深层次的,全套业务造假最为典型。

4、承担舞弊损失的主体不同。一般会计舞弊的损失承担主体主要是企业本身,而重大会计舞弊的损失承担主体却不限于企业本身,还包括投资人、贷款人,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5、舞弊过程的复杂性、时间性和隐蔽性不同。重大会计舞弊的过程要比一般会计舞弊的过程更复杂,涉及的时间更长。从单项审计的角度来看,重大会计舞弊的隐蔽性比一般会计舞弊的隐蔽性要强。

6、舞弊的和演变也不同。一般的舞弊,其形式和特点受和环境的较小,如员工的小偷小摸、贪污盗窃,发生在古今中外的案例都有相同的特征和手法。而重大会计舞弊却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重大会计舞弊的特点和形式都木同。1996年的琼民源可以通过资产评估的手段虚增净资产,而现在的上市公司却不能再用此法了。上市公司、国营企业的重大会计舞弊多是虚报业绩以表功,而私营和外资企业则多为瞒报收入和利润以逃税。

二、常规审计在重大舞弊审计中的无条

常规的审计方法包括审阅、验算、核对、盘点、观察、询问、函证、比较分析、帐户分析和内部控制测试等等。这些审计方法对于发现一般的会计舞弊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原始凭证的个别伪造,可以通过仔细审阅来发现其作弊痕迹;公司财物的贪污盗窃,可以通过盘点和对帐发现;在往来帐上的空手套白狼事项,可以用函证和帐户分析方法找到证据;因岗位设置不而产生的舞弊则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测试锁定重点审查领域。

然而,在重大会计舞弊面前,这些常规审计方法却显得软弱无力了。

1、内部串通舞弊。企业重大的会计舞弊通常都是在企业管理层甚至企业领导层出面策划并主持下进行的。比如,通过业务造假最终达到会计造假的重大舞弊,就要由企业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操作才能完成。企业在财政困难时期,以实际上较低的条件买进劣质材料、用低素质的员工和陈旧过时的设备进行生产、制造了大批量的低质量产品;如果按实记帐的话,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都会显出不如人意的真实状态;相反,如果企业内部串通作弊,那么从材料采购开始,直到产品入库的全过程,都编制虚假单据和文件作凭证,以达到虚增存货价值、粉饰财务状况的舞弊目的,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就难以奏效了;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健全有效的、原始凭证是真实正确的、数额是没有错误的,产品的质量很难在监盘中发觉。

2、内外单通舞弊。多公司操作是企业重大会计舞弊的常见形式之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朋友关系不应作为关联关系进行披露,即使规定应披露,也是无法实施的。因此,如果是关联企业内外串通以达到作弊的目的,或者是有主管单位甚至政府机关的部门或人员参与的串通作弊,那就更使常规审计方法望而却步了。

3、行业特色舞弊。不同性质企业的重大会计舞弊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不同业务种类的企业在重大会计舞弊上也有不同的形式表现。比如,外资企业为了逃避增值税和所得税,它们会在进口材料的购进计价和生产使用方面舞弊,会想方设法虚列成本费用、隐瞒收入和利润;而上市公司则相反,它们通常是要虚增业绩。又比如,房地产企业的重大会计舞弊常常是虚列销售以“改善”业绩,或者虚列成本以“合法避税”;而企业则可能是隐瞒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以“美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常规审计方法虽然适用于各种行业企业的审计,但是对于这些具有行业特色的重大会计舞弊的审计却是不够有力的。

4、时代特色舞弊。监管与舞弊是一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监管者根据舞弊的特点制订监管方法,舞弊者不得不探索出新的舞弊方法,监管者根据舞弊的新特点又制订新的监管方法,舞弊者根据新的条件又找到了舞弊之法……。重大会计舞弊的时代特色在上市公司的舞弊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不同的时期,上市公司通过资产评估、关联交易、损失和费用挂帐、虚假合同、资产交易等不同途径达到舞弊目的的现象都相当的普遍性。常规审计方法只是针对常规业务才有效,对于这些经常变化的舞弊行为,常规审计方法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5、高舞弊。高科技舞弊有三种类型:第一,用高科技手段造假;第二,利用财务软件技术做假帐;第三,在高科技产品上做假。所有三种类型的舞弊都几乎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也都是常规审计方法所难以识别的。

6、高智力舞弊。高智力舞弊就是打政策的擦边球,钻法律、法规、监管的空子,通过精心的策划,达到似是而非的舞弊目的。比如企业资金的挪用,有的企业股东单位将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以“备用金”或“往来帐款”的形式收回用之他处;有的企业将筹集到的经营资金以项目投资的名义为合法外衣,实际上却是在帐外运作。常规审计方法对此类舞弊的揭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三、职业判断在重大舞弊审计中的独特作用

职业判断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两个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首先要利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确定重大会计舞弊可能存在的业务和帐务领域;其次,要利用职业判断分析重大会计舞弊的最新变化情况,并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舞弊现象;第三,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要利用一、企业重大会计舞弊的特点分析

企业会计舞弊可以分为一般舞弊和重大舞弊,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故意的造假行为,都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但是,与一般会计舞弊相比,除舞弊所涉及的金额大小不同之外,重大会计舞弊还有许多明显的特点。深入分析这些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判断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1、舞弊所谋取利益的归属主体不同。一般会计舞弊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归属于舞弊者个人、领导、亲朋或小集体;而重大会计舞弊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却归属于“大集体”,甚至还包括企业之外的利益主体。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做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舞弊的策划、参与人员的范围和素质不同。一般会计舞弊的策划、参与人员往往只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人,舞弊者的素质有高有低;而重大会计舞弊则多是集体参与,策划者都是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精通业务、会计、管理、法律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造假的方式和对象不同。会计舞弊都要通过假帐来实现。一般会计舞弊的造假往往只是会计凭证造假,记帐做假,或帐簿、报表数据作弊,造假的范围较小;而重大会计舞弊的造假行为往往是高智力、全方位、深层次的,全套业务造假最为典型。

4、承担舞弊损失的主体不同。一般会计舞弊的损失承担主体主要是企业本身,而重大会计舞弊的损失承担主体却不限于企业本身,还包括投资人、贷款人,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社会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5、舞弊过程的复杂性、时间性和隐蔽性不同。重大会计舞弊的过程要比一般会计舞弊的过程更复杂,涉及的时间更长。从单项审计的角度来看,重大会计舞弊的隐蔽性比一般会计舞弊的隐蔽性要强。

6、舞弊的发展和演变也不同。一般的舞弊,其形式和特点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较小,如员工的小偷小摸、贪污盗窃,发生在古今中外的案例都有相同的特征和手法。而重大会计舞弊却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重大会计舞弊的特点和形式都木同。1996年的琼民源可以通过资产评估的手段虚增净资产,而现在的上市公司却不能再用此法了。上市公司、国营企业的重大会计舞弊多是虚报业绩以表功,而私营和外资企业则多为瞒报收入和利润以逃税。

二、常规审计方法在重大舞弊审计中的无条

常规的审计方法包括审阅、验算、核对、盘点、观察、询问、函证、比较分析、帐户分析和内部控制测试等等。这些审计方法对于发现一般的会计舞弊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原始凭证的个别伪造,可以通过仔细审阅来发现其作弊痕迹;公司财物的贪污盗窃,可以通过盘点和对帐发现;在往来帐上的空手套白狼事项,可以用函证和帐户分析方法找到证据;因岗位设置不科学而产生的舞弊则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测试锁定重点审查领域。

然而,在重大会计舞弊面前,这些常规审计方法却显得软弱无力了。

1、内部串通舞弊。企业重大的会计舞弊通常都是在企业管理层甚至企业领导层出面策划并主持下进行的。比如,通过业务造假最终达到会计造假的重大舞弊,就要由企业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操作才能完成。企业在财政困难时期,以实际上较低的条件买进劣质材料、用低素质的员工和陈旧过时的设备进行生产、制造了大批量的低质量产品;如果按实记帐的话,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都会显出不如人意的真实状态;相反,如果企业内部串通作弊,那么从材料采购开始,直到产品入库的全过程,都编制虚假单据和文件作凭证,以达到虚增存货价值、粉饰财务状况的舞弊目的,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就难以奏效了;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健全有效的、原始凭证是真实正确的、数额计算是没有错误的,产品的质量问题很难在监盘中发觉。

2、内外单通舞弊。多公司操作是企业重大会计舞弊的常见形式之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朋友关系不应作为关联关系进行披露,即使规定应披露,也是无法实施的。因此,如果是关联企业内外串通以达到作弊的目的,或者是有主管单位甚至政府机关的部门或人员参与的串通作弊,那就更使常规审计方法望而却步了。

3、行业特色舞弊。不同性质的重大舞弊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不同业务种类的企业在重大会计舞弊上也有不同的形式表现。比如,外资企业为了逃避增值税和所得税,它们会在进口材料的购进计价和生产使用方面舞弊,会想方设法虚列成本费用、隐瞒收入和利润;而上市公司则相反,它们通常是要虚增业绩。又比如,房地产企业的重大会计舞弊常常是虚列销售以“改善”业绩,或者虚列成本以“合法避税”;而企业则可能是隐瞒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以“美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常规审计虽然适用于各种行业企业的审计,但是对于这些具有行业特色的重大会计舞弊的审计却是不够有力的。

4、特色舞弊。监管与舞弊是一对不断变化的矛盾,监管者根据舞弊的特点制订监管方法,舞弊者不得不探索出新的舞弊方法,监管者根据舞弊的新特点又制订新的监管方法,舞弊者根据新的条件又找到了舞弊之法……。重大会计舞弊的时代特色在上市公司的舞弊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不同的时期,上市公司通过资产评估、关联交易、损失和费用挂帐、虚假合同、资产交易等不同途径达到舞弊目的的现象都相当的普遍性。常规审计方法只是针对常规业务才有效,对于这些经常变化的舞弊行为,常规审计方法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5、高舞弊。高科技舞弊有三种类型:第一,用高科技手段造假;第二,利用财务软件技术做假帐;第三,在高科技产品上做假。所有三种类型的舞弊都几乎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也都是常规审计方法所难以识别的。

6、高智力舞弊。高智力舞弊就是打政策的擦边球,钻、法规、监管的空子,通过精心的策划,达到似是而非的舞弊目的。比如企业资金的挪用,有的企业股东单位将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以“备用金”或“往来帐款”的形式收回用之他处;有的企业将筹集到的经营资金以项目投资的名义为合法外衣,实际上却是在帐外运作。常规审计方法对此类舞弊的揭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三、职业判断在重大舞弊审计中的独特作用

职业判断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两个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首先要利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确定重大会计舞弊可能存在的业务和帐务领域;其次,要利用职业判断分析重大会计舞弊的最新变化情况,并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舞弊现象;第三,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要利用职业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经过这些分析后,在制定审计计划、分派审计工作时,就要利用职业判断提高计划和组织的精密性,确保重大会计舞弊被全面覆盖。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要利用职业判断能力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分析重大舞弊的可能性、获取有力的审计证据。舞弊审计的一般方法是在发现舞弊迹象后追加实施延伸审计程序,如突击盘点、对供应商或客户重新调查、作深入的分析性复核等等。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实施延伸审计程序有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要增加审计成本,如果实施延伸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舞弊的事实,审计成本的增加是不划算的;另一方面,会客户关系,如果舞弊迹象识别出错,实施延伸审计程序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和声誉,客户会认为该注册会计师水平或思想有,进而投诉或考虑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条件下,这两方面的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如果不实施延伸审计程序,就无法获得有力的审计证据,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这方面的风险同样对会计师事务所极为不利。由此可见,在审计外勤工作中,识别、分析舞弊迹象并作出是否存在重大会计舞弊的判断时,职业判断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成功规避前述风险,必须依赖注册会计师过硬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实施延伸审计程序以获取证据的过程中,职业判断仍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取证方法的设计与选择、证据效力的辨别都离不开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充分发挥职业判断的作用,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取得最有力的审计证据。相反,如果让一个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去完成延伸审计程序,就会事倍功半或功败垂成,甚至适得其反。

四、在舞弊审计中如何用好职业判断

重大会计舞弊的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经验的丰富程度、执业技能的精熟程度等等都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方面的能力。重大会计舞弊的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舞弊都有明确的经济利益目标,将重大会计舞弊揭示出来,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经受住利诱、威胁等考验。

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是无法做好舞弊审计工作的。比如,一个在校成绩十分优秀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果不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他在审计过程中就无法识别会计舞弊的各种迹象;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注册会计师,处处为舞弊者利益着想,甚至为舞弊者出谋划策,他怎么能将舞弊揭示出来呢!

其实,被审计单位未揭示出来的重大会计舞弊,无论是对注册会计师还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等实施审计的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活火山。因此,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的业务委派制度和业务质量控制程序,对于充分发挥职业判断能力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职业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经过这些分析后,在制定审计计划、分派审计工作时,就要利用职业判断提高计划和组织的精密性,确保重大会计舞弊被全面覆盖。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要利用职业判断能力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分析重大舞弊的可能性、获取有力的审计证据。舞弊审计的一般方法是在发现舞弊迹象后追加实施延伸审计程序,如突击盘点、对供应商或客户重新调查、作深入的分析性复核等等。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实施延伸审计程序有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要增加审计成本,如果实施延伸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舞弊的事实,审计成本的增加是不划算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客户关系,如果舞弊迹象识别出错,实施延伸审计程序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和声誉,客户会认为该注册会计师水平或思想有问题,进而投诉或考虑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方面的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都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如果不实施延伸审计程序,就无法获得有力的审计证据,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这方面的风险同样对会计师事务所极为不利。由此可见,在审计外勤工作中,识别、分析舞弊迹象并作出是否存在重大会计舞弊的判断时,职业判断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成功规避前述风险,必须依赖注册会计师过硬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实施延伸审计程序以获取证据的过程中,职业判断仍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取证方法的设计与选择、证据效力的辨别都离不开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充分发挥职业判断的作用,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取得最有力的审计证据。相反,如果让一个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去完成延伸审计程序,就会事倍功半或功败垂成,甚至适得其反。

四、在舞弊审计中如何用好职业判断

重大会计舞弊的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经验的丰富程度、执业技能的精熟程度等等都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方面的能力。重大会计舞弊的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舞弊都有明确的经济利益目标,将重大会计舞弊揭示出来,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经受住利诱、威胁等考验。

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人员是无法做好舞弊审计工作的。比如,一个在校成绩十分优秀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如果不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他在审计过程中就无法识别会计舞弊的各种迹象;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注册会计师,处处为舞弊者利益着想,甚至为舞弊者出谋划策,他怎么能将舞弊揭示出来呢!

延伸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建筑文化;传承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建筑行业的宝贵瑰宝。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大胆的传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能够重新探寻出新的室内设计道路。

1 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概述

(1)传统建筑文化定义。传统文化在建筑行业的定义概念比较模糊,主要指积淀传承的稳定文化体,包括传统建筑中的知识、风俗、思想等精神与生活现状。建筑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文化内涵特征,是相对于现代建筑文化而言的建筑遗留精神内涵与物质[1]。

(2)室内设计的定义及其特点。室内设计是建筑领域的新学科,它与建筑学、艺术学等学科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呈现出交叉学科的特征。而对于室内设计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定论,每位建筑设计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共性,由此可以总结出:室内设计主要以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部分为核心,利用一定的建筑手段而是实现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而现代对于建筑室内设计,更多的是对精神审美的理性追求,是一种内心的向往渴求,这是室内设计最主要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不能简单地抄袭,而是要结合人们的需求,将室内设计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正如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过程中,不能依靠形式、图案进行简单模仿,而是要深度地去继承发展室内设计,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部分,生动传神的与现代技术手段结合,探寻最完美的结合点,来发展创新传统建筑文化和室内设计。

2 室内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2.1 传统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室内设计开始于建筑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化,是建筑的灵魂,是体现人与环境联系的主要媒介[2]。因此,对于传统的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一致关联连续性。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创造完善,它需要多种元素共同构成,如:室内摆设的位置、颜色、材质、光线的调整、绿化效果的呈现等等,都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能够让平凡无生命的建筑,变得生动活泼,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成为完美具有价值的艺术品。同时室内设计能够美化建筑环境,带给居住者温馨、美好的精神享受,这样进一步完善空间、美化环境的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从本质上来说,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一致的,共同为人们创作舒适、适用的内部空间。而室内设计的出现晚于建筑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补充、延伸、继续、发展,二者共同打造生活的内部空间。建筑设计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筑精神的延伸,它影响着每位进行室内设计者的精神、思想、感受,是一种集中的文化现象体现。因此,建筑设计功能的延伸给室内设计提出了重要任务[3]。如下图的室内设计所示,蓝白的色彩搭配,蝴蝶、花、温馨的窗帘,复古的吊灯等,共同构成了温馨、美好的室内设计。

2.2 室内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原则

室内设计在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满足一定的原则,才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1)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建筑的革命》这一书中,曾经对建筑生命进行了这样的论述:“龟、贝的壳是有生命的,随着年龄的长大壳也长大。可是很多人只看见了壳而忘记了生命。建筑却不是空壳而是生命的壳,生命的皮肤[4]。”而室内设计正是“壳”,是建立在人们生活上的物质、精神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所改变。而传统建筑文化是对过去人们生活方式的满足,不能完全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室内设计在进行传承中,要摒弃不适应的建筑文化部分,而继承有意义的部分,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2)传承文化基因。传统建筑文化包括外部传统和内部传统两部分,其中外部主要指建筑的形式特征等,而内部则包括价值观、思想、审美取向等文化。而在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中,不能仅仅是对外部传统的继承,更主要的是要对内部文化进行传承。因为这些文化基因是稳定不易改变的,包括民族的信仰、宗教哲学,它能深深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行动;二是建筑所在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如:徽州民居、西南山区干栏式民居、广西融水苗寨木楼等,都是根据当地自然、人们生活的装饰、习惯等,而形成的全新室内设计面貌。三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对于建筑物的审美意识是稳定的文化遗传。因此,室内设计的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重新排列组合,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合理变迁。

(3)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文化基因传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审美,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及肯定。因此只有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才能持久的进行生命传承[5]。而现代人在审美上具有两个极端,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审美,二是对时代特征的审美。并且现代时代特征审美心理,源自对西方文明的崇尚,因此在对传统建筑审美时需要现代审美心理的补充。只有将中西方的审美心理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创造出真正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室内设计。如下图所示,某一餐厅的室内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共同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

3 结语

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建筑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它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特点共同发展进步。只有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才能走出独具特色的新的建筑室内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明明.浅谈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广西轻工业,2011(11):117-118.

[2] 杨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2(3):143-145.

[3] 张亚峰.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7(1):34-36.

[4] 万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100-101.

[5] 黄磊.室内设计对建筑文化的传承[J].艺术百家,2012(zl):125-127.

延伸审计论文篇6

一、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经济活动将逐步呈现有序状态,经济违规现象逐步减少。同时,由于审计工作逐年深入,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矛盾不那么突出了,审查财务收支合法性、财务状况真实性、财务成果正确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单纯揭露违纪违规问题,片面强调监督职能,管理中的差错漏洞从账面难以反映,从而削弱了审计的服务职能。而管理审计则弥补了这些不足。由此,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成为必然。

首先,管理审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已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普遍理解和认同,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才能获得高效益。这就要求借助管理审计的职能作用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改进内部审计,调整组织结构,适应新的体制,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控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其次,开展管理审计也是内部审计自我发展的需要。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高层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审计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企业管理,特别要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管理审计应该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内部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业务,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和内部审计管理层次的需要。

第三,管理审计立足点高,定位准确,便于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管理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涉及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组织机构,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熟知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随时掌握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及其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内部审计与企业有着共同的目标。这种“天然”优势使它更适合做管理审计工作。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主要方法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目前,在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中,有些人对管理审计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管理审计是服务,财务收支审计是监督,担心管理审计会削弱审计监督的职能。事实上,管理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都兼有监督与服务的职能,监督与服务可以统一于一种审计形式之中。管理审计从财务审计入手,在搞好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先披露违纪违规问题,再披露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因此,审计人员要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管理审计的思想。

审计客体即被审计单位也应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就是查问题的,不能真正解决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审计客体必须认识到,审计行为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管理者、被审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应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共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审计的主、客体应努力进行观念自我更新,建立审计监督与审计对象、业务部门的伙伴关系,使审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结合,避免孤军作战,使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2.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通过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的客观性来体现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在整个组织或单位中处于较高的权威位置,直接受最高管理层的领导或授权。只有这样,审计业务才会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限制,从而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审计的客观性。审计部门应独立于管理部门、经营部门之外,审计部门只有独立于被审计活动,才能做到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

3.内部审计要立足“内向服务”。管理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转变工作重点,立足于企业内向服务,对于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管理层;要发挥独立的监督、评价职能,正确理解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坚持独立审计与积极参与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内审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优势。审计人员要扩大视野,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运用各种分析性审计程序,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转变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4.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及效益审计时,应按照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功能性测试和遵循性测试,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三、完善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建立完善的审计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财务收支审计简单易行且审计结果直观,成果易见。管理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不仅花费力气大,且直接成果相对不大,但间接成果即审计建议被采纳带来的效益却可能非常大。因此,审计人员业绩不明显。由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成效考核指标偏重于审计结果,使得审计人员人为地将管理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混淆起来,一方面讲管理审计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讲企业经营不规范,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先搞好财务收支审计,再向管理审计延伸,使管理审计停留在口头上。针对这种情况,须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做文章,在对审计人员考核时,应加大对管理审计的倾斜,引导审计人员在这方面下工夫,为搞好管理审计提供保障。

2.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审计业务涉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是专业性很强且依赖于审计人员审慎性、创造性的劳动。管理审计与财务等管理部门开展的经济活动分析,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间接经济监督评价,其本身不具有管理职能,不是直接的管理活动,不能替代管理部门的工作,后者是管理部门结合各自的业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两者的目的和程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进行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在掌握财务、统计、审计知识的同时,还需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决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参与管理审计,并通过对审计对象的分析、评价,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判断,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据此提出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抓住重点,改进方法。首先要选好审计项目,结合本单位特点有针对性选择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及营销审计等类型审计项目。开始时,要选择那些规模小、易于操作的项目,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部门的项目做试点,为全面开展管理审计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一般情况下按照调查、测试和评价的方法,可以查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及原因,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也可以采用对比法、系统分析法,对市场营销、经营目标、组织、方法、程序、业务流程及营销效果等进行综合检查,寻找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审计建议。

延伸审计论文篇7

关键词:资金;专项;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近些年,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民生资金的投入,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的民生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越来越关注。为了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监督民生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各级政府审计部门,也开展了许多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春节“济困送温暖”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是我区审计局一个民生资金审计的特色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了多年,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笔者结合近年来参加该项资金审计的实践,简单谈一下对该项目的审计认识和建议。

一、春节“济困送温暖”资金专项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时间紧。

由于春节慰问一般都是各部门、街道春节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开展各种慰问活动,所以一般都是春节假期结束后才能正式开展该类审计项目,由于该审计调查报告是要向社会公告的,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出审计调查报告,所以除去发审计通知书,做审前调查,以及征求意见的时间,真正审计的有效时间非常短。

(二)审计涉及的对象广,部门和单位多。

该项慰问是对困难党员,市区特困职工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特困家庭(含病残)品学兼优学生,特困单亲母亲等困难群体进行走访慰问,涉及到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红十字会、区慈善协会、区残联、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组织部、区妇联、团区委以及各个街道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各个部门和单位具体的慰问形式和方式多样,有的是现金慰问,有的是实物慰问,有的是现金加实物,有的是被慰问对象自己领取,有的是上门慰问等。因此审计的范围和对象非常广。

(三)审计风险比较大。

由于该项审计的时间很紧,被审计对象多,业务数据多,工作量很大,容易出现审计遗漏,因此,审计的风险比较大;而且人民群众对审计的结果的关注度也比较高,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如果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容易使审计部门成为被行政诉讼的对象,也进一步加大了该项审计的风险。

二、春节“济困送温暖”资金专项审计的重点

(一)“济困送温暖”慰问活动的组织管理

审查政策覆盖性保障慰问中区民政局保障管理对象和区人社局保障管理对象的情况;审查归口选择性重点慰问中区机关部门对口慰问和各街道自筹慰问等的组织管理。及时了解每年慰问政策的变化情况,关注各部门、街道和有关单位报送慰问名单的时间节点,检查报送慰问计划与实际慰问情况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

(一)“济困送温暖”慰问活动的资金筹集情况

审查政策覆盖性保障慰问和归口选择性重点慰问资金的筹集情况。检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区“慈善一日捐”专项资金、部门和街道自筹资金以及上级对口部门专项慰问金的筹集情况,重点检查区财政局拨付慰问资金的数量、比例和时间以及区“慈善一日捐”专项资金的拨付情况。

(三)“困送温暖”慰问活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

审查政策覆盖性保障慰问和归口选择性重点慰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检查慰问资金是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挪作他用的情况;检查社区慰问对象的领取手续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虚报冒领等情况,通过数据比对分析重点检查归口选择性重点慰问对象重复情况并分析重复原因是慰问制度规定造成的还是人为选择造成的等。同时关注有无随意扩大慰问对象降低慰问标准的情况。

(四)“济困送温暖”慰问活动受慰问对象的管理情况

审查社区慰问对象的档案建立、备案核定、领取人员花名册等是否合规,是否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并及时更新有关资料。关注每年受慰问对象的变化情况,对受慰问人员变化大的社区,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都要重点关注,了解变化的原因,并通过电话抽查或者直接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延伸审计调查。

三、进一步开展春节“济困送温暖”资金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建议

(一)重点审计和全面审计相结合

由于审计人手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涉及的所有部门和单位都面面俱到,因此要在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集中人手和时间先重点延伸审计几个部门和街道,如果在延伸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可能是共性问题,那么,在延伸审计别的部门和街道时就重点关注此类,这样可以使审计更有效率,不会无的放矢。

(二)开展春节“济困送温暖”资金绩效审计

目前开展的该项审计调查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就事论事,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更好的从宏观层面揭示该项慰问资金的使用的问题,提高该项慰问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更好的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提供建议。

(三)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各个部门对不同的慰问对象都有不同的慰问政策,涉及的政策范围非常广,内容非常多,因此需要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财务知识,而且需要对各种政策非常熟悉,目前审计机关对财务知识熟悉的审计人员很多,而对各种政策都熟悉的审计人员很少,这一方面需要审计人员平时不断加强各种政策的学习,自我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外出培训或者请外单位有经验的审计人员或大学专家教授到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四)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加强对数据的分析比较

由于该项审计调查涉及大量的业务数据,很多业务数据并不能直接分析,如果靠人工来审计必然事倍功半,因此很多地方需要审计人员用计算机对业务数据进行转换,再进行比对分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先海.专项资金存在问题及其检查方法[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14(06).

[2]李花果.专项资金审计的特点与方法:基于审计案例分析[J].商业会计,2015(15).

延伸审计论文篇8

关键词3D 媒介延伸 触觉 感官 审美

一、“重返部落”与3D虚象

尽管源自于偏光原理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早在上世纪初即已问世,人们对于立体电影一词也逐渐耳熟能详;但直到2010年初《阿凡达》的横空出世之后,3D才正式以铺天盖地的气势宣示了一个时代的来临。高速度渲染、CG以及液晶同步、圆偏振等新技术的成熟运用,让以往困惑于色差和清晰度的3D视像制作及观赏有了质的飞跃。《阿凡达》所展现的神奇世界和震撼的视效场景,直接触发了新一轮的3D热潮。跟风之作的接踵而来和各类3D电视的营销造势,以及3D频道在全世界范围的纷纷开设,皆向我们表明,技术范畴的3D已经演化为一种新兴媒介,开始全面融入日常消费和娱乐生活。3D视像在视觉层次和空间维度的纵深扩大,无疑再一次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①如就感知结构和环境营造方面而言,阿凡达式的经典虚拟世界以我们能触及的方式再次诠释了海德格尔所谓技术对“自然、现实和世界的构造”。全方位立体景观的呈现和对人感官神经的近距离冲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理解五十余年前麦克卢汉带有预言性质的时空图景描述:“我们今日的加速度并非缓慢的从中心向边缘的外向爆炸,而是瞬间发生的内向爆炸, 是空间和各种功能的融合。我们专门化的、分割肢解的中心—边缘结构的文明, 突然又将其机械化的碎块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且这一重组又是瞬间完成的。这是一个环球村的世界。”②3D图景所映照的环球村,既是对现有真实世界在二维延伸之后更立体完美的再现,同时也是一个不同于二维平面的独立世界的理想再造。如果说电视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全面延伸的话,那么照此而论,3D媒介则是感觉器官的延伸综合,是更名副其实的整体延伸。在这一媒体世界当中,人的三维感知结构得以更真正的实现,如果辅之以当下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则理想中“整合的部落网络里人们相互依赖,所有的成员都生活在和谐之中”③这样的场景将指日可待;人的整体融合亦即麦氏所云“重返部落”的时代即将来临。然而,我们有所疑问的是,在此对世界的延伸和再造过程之中,3D视效的逼真固然使得人们浑然迷醉,近在咫尺和宛在身旁的感觉亦进一步“悬置”了媒介的工具性,让幕布和机器皆退隐其后;但在借助媒介对世界的三维再现过程中,传播内容与个人接受之间能否建立起更贴近、更真实的对应关系?诚然,一如麦克卢汉对媒介和语言的相关论述,当媒介工具凸显了人的精神而非遮蔽它之时,即神似于“语言越流畅,我们越是意识不到语言的存在”④这样的境界之时,现象学观照和“得意忘言”的主体领悟的确可以引领人们修复“理性的分裂”。但3D视像对媒体的介质性到底是有所融化还是彻底遮蔽?和平面电视、广播等传统的电子媒介相比,当媒体内容的接受以身体在场的形式与自我进行交流的时候,在此崭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当中,自我主体究竟是走向解放从而回归部落时代,还是被另一世界空间完全湮没从而陷入“自己的幻象”(鲍德里亚),将是我们面临3D虚象所须深思的问题。

二、新感知革命:视觉触觉的分合之辨

虽然阿凡达以视觉“奇观”效果为主要卖点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并创造了新的票房神话,但其更为深远的影响却是这种全新感受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媒介意义。3D在空间维度上的拓展使得个人长期以来基于平面介质上的感官经验发生了巨大转变。根据本雅明和巴赞的观点,如果说摄影与摄像是在平面上对现实进行的机械复制和完整展现,那么3D则是在超越平面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再现世界的方式。麦克卢汉曾认为印刷时代对视觉功能的偏重造成了人主体感官整体性的分裂,而电子时代的来临以视听融合的方式重新宣召了个体感官的整体回归,电视首先结束了“视觉独霸地位”。尽管对此豪泽尔曾以剧场和伴奏舞蹈为例进行反驳,并认为“电视所带来的——电影亦基本如此——变化只能说明视觉功能的胜利,而不是失败。”⑤而我们反观今日所谓“图像世界”对自身的重重包围时亦发现,铺天盖地的各色符号、图案与活动影像的“视觉霸权”地位甚至更胜以往。但3D媒介对观看方式的改变,却在这个后电子时代恰到好处的提醒我们,麦克卢汉对声觉-触觉空间到视觉空间转换过程的论述似乎并不是个简单的悖论,相反,却可能正是对感官延伸走向的另一角度的启发,并且隐隐透露出电子媒介对感官凸显和整合的总体趋势。虽然麦克卢汉时代对电视延伸触觉的观点是建立在低清晰度图像的基础上,而今天围绕我们的是越来越纤毫毕现的高清影像,但这一过程却以看似背道而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一切感官最大限度互动”⑥的深层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数码显像和光学还原等技术完善后出现的3D媒介,正是视觉独霸和触觉延伸的双向碰撞焦点。如今,当电视电影观众无一例外都已从“屏幕”变为“摄影机”的时候,3D视像恰恰正体现出这种视觉延伸到达顶峰后的转向寓意。从再现和感知方式上来看,它完全突破了长久以来的平面感官经验,但从生理本质而言,却又无法脱离视觉功能这一基本的感官限制。故而,3D媒介的勃兴和盛行,其本身所兼具的二重特性将我们正式引到了感官平衡和感官迷失的分岔路口,同时亦预示着新一轮“感知革命”⑦的开始。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自身感官对身外世界把握的限度一直是久论不息的问题,进入文字时代之后,对身体和理性的自觉思考逐渐让视觉和触觉成为感官理论思辨的重点。正是基于对自我主体的观照,前苏格拉底时代对视觉和触觉的认识就已呈现出两相对立的趋势。柏拉图对视觉有距离的论述和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中触觉基础的观点,实质上直接开启了后世的视觉中心主义和身体经验等诸多内容。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推进,外在媒介对人类社会和生理感官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社会哲学和技术哲学反思的重心。从黑格尔、海德格尔到梅洛庞蒂以及从芒福德、英尼斯到麦克卢汉,我们看到的是对理性和异化不断深入的探讨,也是对视觉和触觉的分合之辩。从一方面来看,作为今日视觉显像技术的顶峰,3D媒介无疑是“最抽象、最易于骗人的视觉”⑧的极致,“景观社会”在3D的助推下似乎让视觉全面代替了其他感觉。但当我们置身于3D视像之中时却发现,恰恰正是这种极致的视觉景观,首次以具象的方式让视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整体感知达成了最紧密的重合;身体触感欲望在视觉功能的范畴中反而得到了隐隐调动和激发。就形而上层面来说,正如德里达所言,“既是理论的(视觉中心的)又是‘触觉中心的’(haptocentrique)哲学与某种被文化标识了的‘身体’经验有关。”⑨在新媒体文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的身体经验正是在视觉世界中逐渐被建构和解构,3D在对视觉感觉向纵深扩展的同时推动了身体知觉的前进。从这一点来讲,与本雅明所说的触觉转向不同的是,3D环境的立体逼真对触觉的本初地位产生了复醒作用。如前文所言,如果说麦克卢汉就电视的低清晰度来论述观众其他感官的调动是一种被动参与姿态的话,那么3D视像对感官参与则是高度仿像下的主动强烈诱发。以此而论,随着图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3D媒介无疑带来的将是进一步的多感官共同互动,是麦克卢汉所说的触觉延伸在当代的最佳注释。从另一方面来看,3D建立了新的显像方式和观看方式,并正在渗透改变叙事方式;但无可置疑是,现阶段3D视像的显示载体依然是平面幕板,其感官接受的生理机制也依然是视觉感光。我们通过观看所建立的三维立体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实际是大脑中枢神经的强制错觉。以《阿凡达》所代表的典型看,其更多还是对技术的展示与夸耀,如圆偏振、液晶同步开关等“先进”的3D眼镜,以及热烈造势下3D电视的“视听盛宴”,无不透露出单方面消费欲望的急功近利。具体考察不难发现,现阶段3D效果远胜往日的成功,实际是建立在对更庞杂的制作、观看设备的依赖之上。从媒介理论而言,今天的3D媒介实际上是媒介之中的媒介。在特殊摄影机、观影眼镜和特殊放映屏的层层阻隔之下,大脑视觉神经的长时间被迫移位和强制幻想,将扭曲正常的视觉功能;而同时出现的如眩晕、呕吐等身体感官反抗性的应激,又将阻断视觉与触觉的延伸和共生。从这点来说,70年代苏联曾研试的全息立体电影的展现方式,倒是对3D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转贴于

三、3D时代感官审美的新变化与设限

在视觉文化及奇观理论盛极一时的今天,3D媒介带来了新的展现“世界存在”的方式,但其首先震撼和改变的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视觉和触觉的新变化带来了感官审美的新变。就观看方式而言,3D对视觉习惯的改变与视觉理论的诸种言论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对照。麦克卢汉在论述媒介建立感知时,曾引证非洲土著人看不懂电影的材料说明我们具有欧几里德空间和“三维的或透视的眼光”;本雅明谈论艺术也曾对视觉的“凝神专注”和触觉的“消遣休闲”作了区分。在3D影像的观赏过程中,此二者几乎被全部打破和搅碎;透视角度不复存在,我们不再如以往般对电影凝视或消遣,而是 “与客体完全融为一体”,3D让我们的眼光如非洲土著一样掠过,甚至如他们一般在观看中“眼睛也用,但不是用来透视,而是仿佛用来触摸”。⑩电视的听觉-触觉性质在此演变成为视觉-触觉性质。因此,今日我们对3D媒介的审美把握,与其说是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虚实之论,无宁说是身体感知在视觉基础之上的审美距离重建。正如劳拉·马科斯根据德勒兹“光学影像”所提出的“触觉性视觉”概念,11光学变化关系使得保持距离的视觉让位于触摸,再次构想客体被间距离观看;在视觉距离几近消除的3D影像中,“触觉性视觉”让我们重新感知客体对象的存在性。因而,在此基础上3D的审美走向,应当更进一步以构筑涉身知觉与视像的融入互动为重心,在制造视觉“震惊”(本雅明)的技术基础上,建立视觉之外的身体感官的经验记忆和想象距离,以更直击的方式唤回人们心灵深处“看”的完整性;即德里达所说的“作为视觉特权真正目的的触觉特权”。故此,当下3D视像的审美维度之论,在过多涉及视觉热点及下辖的情节设置问题之外,还应针对上述感官审美路径来对影像制作和展现重心进行有效设限,从而将3D引向良性循环而不是走向批判技术和高举人文的简单对峙。单就审美而言,与前文字时代不同的是,3D媒介对受众参与的调动是否定之否定式的往复,在更多媒介的参与下,麦克卢汉给我们描绘的“重返天堂”时代也许并非虚言。

注释

①⑥⑩麦克卢汉等:《麦克卢汉精粹》[M], 何道宽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21 页,第246页,第200页。

②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31页。

③纪莉:《论麦克卢汉传播观念的“技术乌托邦主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④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184页。

⑤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 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264页。

⑦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139页。

⑧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上一篇:本土文化资源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会经费审计论文范文